请问:2018年星象吓人,谶语,术数,周易真的可以预示未来吗?还是只是骗人的算命!是现代人搞丢了,还是本来就是只

中国术数【八字周易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1,673贴子:
中国术数浩若烟海,博大精深,均尊《周易》为宗,以之为核心而构成一道灿烂的星河,发出熠熠光辉,照亮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现为了初学方便,特就各个方面作一个概括性的简介
一,龟卜: 龟卜是发源于殷商时代(或者更早)的最古老的预测术。主要用于重大国事,军事战争,以及宗庙祭祀等方面的预测。乃选好优质龟壳灼烧后看其裂纹,以断吉凶。古时候虽然山川河流众多,且景色皆自然风风貌,龟固然比较多,但到底数量有限,尤其是必须要选择上等好龟,所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故后面地位稍微低下的诸侯大臣便用兽骨代替。断出吉凶后,往往就将其断语刻在龟甲或兽骨的残片上,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出土的大批甲骨文绝大多数都是有关占卜祭祀内容的原因。传到后代,由于龟卜仪式和程序的烦琐,对选材的要求高,操作不方便等原因,以致被后来其他方法所代替。目前可以从《史记。龟策列传》和《玉灵照胆经》等少数著作中略窥其貌
二,大衍筮法: 即用50根蓍草按照孔子在《易传》中讲的“四营十八变”的操作程序,或者用朱熹在《周易本义》中所讲的操作程序来布卦演卦,其中前者被成为“过揲法”,后者被称为“挂仂法”。用这种方法排出来的卦,主要采用汉代以前的象数法来断卦,一般被称为“周易古筮法”。但这种方法所用的蓍草一般生长于北方,且据说只有孔子的故乡山东曲埠产的蓍草才灵验(这或许有故作神秘的成分吧)。还有一个问题是起卦仍然烦琐费时,所以也逐步被其他术数所代替
三,式法类: 主要指的是太乙(又称“太一”),六壬(包括其衍生的“金口诀”),奇门三种,被称为“三式”。其中奇门最初被称作“阴符”,后来被称为“遁甲”,再后来才被称为“奇门”或者合称“奇门遁甲”。三式的起源都比较古老,且对古天文学,数学,历法,干支,河洛,六十四卦,二十八宿等方面都要求相当高,综合性特别强,所以非一般术士(尤其在古代)能掌握,基本上都被朝廷极少数为皇族服务的术士和太史令,司天台,钦天监等部门的人员掌握着,遂被尊为高层次术数。 其术主要是用式盘演算(虽今天方便得多而不再需要盘,但是在古代的条件下则非用盘不可,虽然也可以在掌上起课,其难度太大了,而且很伤脑细胞,且容易出错),配合以干支,五行,八卦,九宫,天星,将神,紫白九星,二十八宿分野,十二建星,各种神煞等等,甚至需要推演流年,流月,流日,流时卦,其烦琐可想而知。三式中尤以太乙为最古老且最繁难,不但对天文历算要求至高,而且对数学水平也要求非常之高。试想千万级的数之间的乘除运算在古代用算筹来演算,其难度简直难以想象!如此庞大的运算,岂是一般下层人民和江湖术士所能够的呢?当然发展到后来,出现了珠算,纸笔计算,电子计算器的计算,以至于今天的网络自动排盘,那简直是快上亿万倍了。所以就凭历法和数学计算,就已经决定了它们只能在宫中被少数高层人士所掌握运用了。这或许是它们被称为“高层术数”,“帝王之学”等等的主要原因了吧。 就从三式的起源上看,一开始都是被用来预测军事战争的。这从三式的最经典的古籍都是论述军事战争预测的赋文这一点可以得到证明。虽然后来的发展使得三式都可以占算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都可以用来算人命,但就一般说来,三式仍有分工和侧重,太乙主算天灾变异,奇门主算地理趋避,六壬主算人事吉凶
二,大衍筮法: 即用50根蓍草按照孔子在《易传》中讲的“四营十八变”的操作程序,或者用朱熹在《周易本义》中所讲的操作程序来布卦演卦,其中前者被成为“过揲法”,后者被称为“挂仂法”。用这种方法排出来的卦,主要采用汉代以前的象数法来断卦,一般被称为“周易古筮法”。但这种方法所用的蓍草一般生长于北方,且据说只有孔子的故乡山东曲埠产的蓍草才灵验(这或许有故作神秘的成分吧)。还有一个问题是起卦仍然烦琐费时,所以也逐步被其他术数所代替
三,式法类: 主要指的是太乙(又称“太一”),六壬(包括其衍生的“金口诀”),奇门三种,被称为“三式”。其中奇门最初被称作“阴符”,后来被称为“遁甲”,再后来才被称为“奇门”或者合称“奇门遁甲”。三式的起源都比较古老,且对古天文学,数学,历法,干支,河洛,六十四卦,二十八宿等方面都要求相当高,综合性特别强,所以非一般术士(尤其在古代)能掌握,基本上都被朝廷极少数为皇族服务的术士和太史令,司天台,钦天监等部门的人员掌握着,遂被尊为高层次术数。 其术主要是用式盘演算(虽今天方便得多而不再需要盘,但是在古代的条件下则非用盘不可,虽然也可以在掌上起课,其难度太大了,而且很伤脑细胞,且容易出错),配合以干支,五行,八卦,九宫,天星,将神,紫白九星,二十八宿分野,十二建星,各种神煞等等,甚至需要推演流年,流月,流日,流时卦,其烦琐可想而知。三式中尤以太乙为最古老且最繁难,不但对天文历算要求至高,而且对数学水平也要求非常之高。试想千万级的数之间的乘除运算在古代用算筹来演算,其难度简直难以想象!如此庞大的运算,岂是一般下层人民和江湖术士所能够的呢?当然发展到后来,出现了珠算,纸笔计算,电子计算器的计算,以至于今天的网络自动排盘,那简直是快上亿万倍了。所以就凭历法和数学计算,就已经决定了它们只能在宫中被少数高层人士所掌握运用了。这或许是它们被称为“高层术数”,“帝王之学”等等的主要原因了吧。 就从三式的起源上看,一开始都是被用来预测军事战争的。这从三式的最经典的古籍都是论述军事战争预测的赋文这一点可以得到证明。虽然后来的发展使得三式都可以占算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都可以用来算人命,但就一般说来,三式仍有分工和侧重,太乙主算天灾变异,奇门主算地理趋避,六壬主算人事吉凶
四,神数类: 一般称为“五术”,即五大神数,包括紫微斗数,邵子神数,铁板神数,南极神数,北极神数。如果加上它们的源头和分支,则又有河洛数,大定数,皇极数,蠢子数(又叫“愚子数”),范围数,算盘数,耶律数。。。。。。等等,形成一个庞大的神数集团了。神数之所以被称为“神数”,一是因为有其神奇之处,尤以推人六亲之生肖姓氏为神,有“铁板定钉”之说;二是因为运用了大量的神煞。 但是我有两点疑惑:一是紫微斗数本是一门务实的术数,与其他四大神数有着显著区别,远远没有其他四大神数那么藏头露尾,虚虚实实,故作神秘,不知何以被归入神数类?再有其他四大神数以宣扬对六亲生肖和姓氏的神算为主要特征,而紫微并不具备这一点。并且紫微务实,不像其他四大神数多糅合迷局,骗术的手段在内。 题外话:据说邵子数和铁板数乃邵康节先师所创,其目的在于发明一种可以按图索骥的算命术,使得其儿子即使是个傻瓜也可以凭借来混饭吃,所以其正宗版本为“蠢子数”(或“愚子数”),这和今天的傻瓜照相机的含义是一样的,即使连傻瓜都可以照着操作。当然邵康节先师的儿子邵伯温后来也成为比较有成就的术数家。又据说邵康节先师早就算定了其女儿和女婿会来偷取神数,所以预先造了两本假神数供他们偷取,这就是后来流传有这么多假神数的原因了。 又传言:神数派别的门规是只能始终保持两个人(一说六个人)真正掌握的人存在,如果给第三个人真传了,那么前两个人中就会死掉一个人,所以一般神数门派都是在老师临终前才会把真传传给另一个弟子,即始终维持只有两个掌握真传的人。以此观照,当今各地风起云涌的各类神数,要么本身就是一些虚假无耻之徒为了骗取钱财,要么即使是真传的师父,如此大规模地授徒,也显然只能是教一些粗浅的皮毛,而不可能真正传授给你真东西的
又:神数以能铁断六亲生肖为其看家本领,而批断流年则错得一塌糊涂。据一些人了解内幕,实际上六亲生肖是求测者自己告诉了预测师的,而并不是他们“算”出来的,他要你东翻翻这一个条目,西查查另一个条目,不知不觉中将你引入一个数学的连环套中而不自知,而“预测师”正是凭借你在连环套中的“踪迹”清楚地掌握了你的六亲生肖。前有了无居士的《拆穿铁算盘》和王亭之的《踢爆铁板神数》,都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其中的内幕。王亭之指出他早年也是也是一位做着铁板梦的热血沸腾的人,于是踏破铁鞋,遍访明师学习神数,所经历的神数“高手”有四五十人之多,但他终于识破了其中的机关,并为这一精心编织的“无懈可击”的连环套而惊叹!不过等到他识破这一点时,已经花费了他十几年的时间和大量的金钱了,可是人的一生有多少个十几年供浪费呢? 值得敬佩的是,王亭之确实是一位正直的有良心的人,愿意并敢于揭露真相。这既需要良心,也需要勇气。古今多少迷于神数的人,要么其智力不足以识破骗局;要么即使识破骗局而由于江湖门规的威迫不敢于揭露,否则会招来灾祸甚至有杀身之祸;要么明知是骗局而自己又转而去骗他人,心想反正自己已经赔上了,为什么不赚回来呢?于是形成了“皇帝的新装”式的连锁反应,恶性流传,又如“传销”一样,而把损失转嫁给他人以至于无法自拔。就连目前大家公认的两位铁板大师朱云山和董慕节,都有人提出质疑,况且这么出名的人,王亭之完全可能早就拜会过了。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说这么多有关神数的事情,在于提醒有着“神数梦”的人们,幻想凭借神数而一跃成为顶尖级别的高手以赚大钱,或者希望交几万元钱的费用参加什么学习班就可以得到真传,那么我想告诉你是根本不可能的。就算你有钱而不在乎钱,那么满怀希望地去参加“高级绝学”的学习,结果却失望而归,心情不爽是必然的,且又浪费了光阴,何苦呢?除非你有种打算,你受了骗又去骗第三人,那么你就试着自己多造业吧
五,六爻术: 六爻术又称为“纳甲法”或者“火珠林”法。由汉代的孟喜卦气说和京房先师的爻辰纳甲说而逐步演变来,被称为“大宗之法”。这是由于它不但被各代的江湖,民间术士的广泛实践完善而得到推广与丰富,而且也被高层人士,帝王将相所采用,甚至用其理论思想来注解《易经》文本,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六爻术一般被认为属于中层次的预测术,相对于烦琐的三式来说,却有着自己的优点:一是简便易行,问事集中,一卦一断(当然实际上在卦中信息比较明显的情况下也能一卦多断);二是起卦灵活,即使在同一个时辰内有多人求测,甚至求测同一方面的事情,均可以采用各人摇卦而加以区分,以避免三式术数在同一个时辰内只能起出一个课式的尴尬;三,若六爻术按照京房先师的方法配上干支,纳音无行,五星(镇星,太白,荧惑,岁星,太阴),二十八宿配卦爻,建候,积算,其固有的信息量也够庞大;若再能与周易卦象和卦爻辞结合参考,则已经比较丰富完善。近年来又有山西王虎应先生发明“太极裂变法”,一卦可以演变出几个卦而不必再重新摇卦(当然此法还需要进一步验证),那么如果仅仅以繁难的程度为标准来划分层次之高低的话,六爻术也远非中层次术数了
六,八字术: 又称为“子平术”或者“禄命术”,当然俗称“推四柱”。其法在隋唐之前就已经产生并初具规模,至宋代遂集其大成而成熟完善。其术也是雅俗共赏,既有广大的群众喜爱和参与推广,也有高层人士的笃信和参与完善,是我国最为通行的一种术数。以四柱八个字来推算一个人的一生之穷通造化,看似简单,实则难度非常大。 八字术如果和星命术相配合,则信息量更丰富,论断更准确细腻。八字术和六爻术一样,确实是易学难精
七,梅花术: 此术实乃源远流长,如风觉鸟占之法,坐端之法,望气之法(需要结合占星术了)等等,都早就有发端了,至北宋邵康节先师的《新编邵康节梅花观梅拆字数全集》而集其大成。其法以“体用”为主而又灵活多变不拘泥于体用,以卦象生克为主又不拘泥于生克,区分远近内外,察别动静主客,又灵活体悟易理,生活之理,兼采“三要”,“十应”之外应,并亦兼顾易经爻辞,可以看作是对春秋战国以来的古易筮法和断法的一次重大变革和丰富完善。书的后两卷论述了测字之法,也可以看作是后代测字术的发端了。 其法虽简洁,实则高深难精。由于其高度的灵活性而对预测师的内心境界(即心法)要求至高,所以此术亦称为“梅花心易”。大凡课内固有信息很少而需要从外界大量摄取信息(即“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补充进来的术数,比如梅花易数,测字术,小六壬术等等,若仅仅从课内固有信息量的多少来划分预测术层次之高低的话,那么确实这些小术只能算低层次的预测术了;若对心法的要求高低作为标准来看,则反而是真正的高级术数。为什么?因为课内固有的信息量少,需要从外界大量摄取信息,才能回答求测者同样多的问题,求测者问到了,你不能说我没有办法再回答了,只得又去各方面找信息,再摄取其他信息来作进一步的判断,而像三式术数等,由于课内固有的信息量已足够丰富,相对来说基本上用不着(或者极少)再从外界摄取信息,所以对心法的要求远远低于梅花心易
对待梅花易数有两种不正确的态度:一是觉得太简单了而加以轻视,故而不学,才看几天书就觉得没啥意思去学习其他高级的预测术了;二是觉得太过灵活而难以把握,所以最终也只得放弃,实在可惜。实际上,梅花术却至少有如下优点:一是可以达到对八卦,六十四卦的万物类象的认识和熟练,而这恰恰是众多术数的基本;二是对八卦之先后天方位,数目,宫位,纳天干地支,季节月令等等有明确的认识,这也正是几乎一切术数的根本;三是可以借此训练心法(即“灵感思维”和对周围人事物的运动变化吉凶的敏感能力),就心法而言,严格说来是一切术数的根本。可能有人认为比如八字术之类的算一个人终身的固定信息的术数不需要心法,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可以说,一切术数都是需要心法的。所以我认为,即使不能把梅花术学习得很精通而想学习其他术数,那么也是有必要先尽量把它学好的。 而且就梅花易数而言,还有如下重要优点:一是它的简单随意,灵活多变,而又有章可循,是最符合周易“简易”,“变易”和“不易”的三大原则的;二是其体用精神和用先天八卦数及后天八卦方位,正是体现了易学“以先天八卦(即河图)为体,以后天八卦(即洛书)为用”的运用原则;三是象数与易理并用,以卦象和易理来解释判断,也符合周易的本意。从上述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梅花法实际上是最忠实于周易,最接近周易本旨的一门术数。况且若以起卦的快速而言,则诸多术数中无有能出其右者
八,占星术: 主要以天文星象为基础,观察日月五星(称“七曜”或“七政”),北斗七星,二十八宿,十二建星,黄黑道等等的运动变化,相互作用关系来判断天灾变异,以及帝王将相之吉凶。但是众多的“星”中,却有一部分星体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许是目前科学技术无法观探测到),从而成为一种虚拟的星体(莫非是一些大能量的暗物质?)。 占星术最初只是将天空的重大星体与帝王将相等“大人物”相对应,或者与地球上(主要是华夏民族区域)的山川地理与分野相对应,故只能判断天灾地理的变异,以及帝王将相之类的大人物的吉凶。但是发展到后来,被用来与人的出生时间相结合,即特定的时间对应特定的星空,这么一来,占星术便走下了神坛而与算命术相结合,形成了星命术。而占星术自身反而逐步衰落了
九,星命术: 即占星术与算命术的结合。(此略)
十,形法: 又称相法,主要包括三种:即相宅,相人,相字
相宅: 也称为看风水,古称堪舆学。宅分阳宅(活人的住居)和阴宅(死人的坟墓)。今天社会商业高度发达,又产生了专门的“商业风水”(又称“办公室风水”)的学问,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成为一门最热的“显学”了。而城市的兴旺发达,又使得人死后只能火化而入公共墓地,由此阴宅术有逐步衰落的趋势。 若以派别分,大体有八宅派,飞星派,玄空派,金锁玉关,三合派等等。虽然门派众多,实则需要取长补短,互相借鉴,不可故步自封。比如有人说八宅派不准确而加以抨击,但又有人说其实真正的八宅派的东西只是传出来了一半,还有一半根本就没有传出来,所以一般人使用自然难以准确了。又比如有人说金锁玉关的断语不准确,其实任何断语都是有使用条件的,这和八字的众多断语都有使用条件的一样,如果僵化教条地使用死套,那么不准确是必然的了。 风水之法大体不出乎“形”(即峦头)和“气”(即理气)两个方面。形相当于“象”,气则相当于宏观气势,格局和“数”,二者需要相互配合,方可见其妙处。然亦有出乎“形”和“气”之外者,如“符号风水”,有时对人的影响也非常大,个别时候甚至是致命的(这在古代有记载),但如果用峦头和理气去解释,则根本就无法解释。 还有一种因为地下有凶物,异物而导致的“凶宅”,如果仅仅从外表的峦头和理气来看,也基本上看不出来,除非有高深的“望气”功夫
2,相人: 也称看相,又称“风鉴”等。主要有面相,手相,声象,骨象,体相,痣相,以及白鹤神数等类别。印度和西方甚至有人看“臀相”和“足相”,据说也很准确,确实让人吃惊了。 看相术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并且和八字术相比较各有优缺点,若能配合使用则更佳
3,相字(可以包括“姓名学”): 即测字。古称为破字,相字,拆字等,但用现在的观点看,则用“测字”这个术语更准确。 测字虽小道,实则也是一门大学问。自古以来人们对文字就有一种崇拜心理。因其一个汉字本身的信息量有限,这就使得预测师必须得有较高的心法从外界摄取信息以补充近来,从而满足求测者的需要。还要通易理,生活之理,生活经验和阅历也需要丰富,知识面要宽广,才能准确并满足求测者的需要。所以看似简单,实非易事。 从古到今,用测字的方法来解梦,分析朝代名称,皇帝的姓名,年号,庙号等等看其朝代的兴衰更替,或者分析高层人士姓名间的生克吉凶,以判断人事变更等。测字术更被历代的起义造反者利用来编织成歌谣,童谣,谶语等东西,以此作为从心理上战胜对手的法宝
十一,其他术数: 主要包括以下一些: 1,姓名学 2,灵棋经 3,一撮金 4,天罡掌 5,小六壬掌 6,一指透天罡(又称“袖中一根枪”) 7,泰山黄泉掌 8,灵龟掌 9,解梦圆梦术 10,《易林》占法 11,《太玄经》占法 12,米卦,手卦,鸡卦等 13,称骨术(又称为“称命术”) 14,两头钳 15,演禽术 16,世道天机 17,各种抽签(起码不下于20多种签) 以上若有未能写到的,可以请大家再补充吧:)
谢谢楼主了。很有用。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xiyangayang)
第三方登录:中国历史上的谶语事件【秦汉谋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6贴子:
中国历史上的谶语事件
谶语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玩意儿,其意义大概相当于事前的征兆,从意思上能够起预言未来将发生何事的作用。所谓“一语成谶”也,就像地震前的鸡飞狗跳,井水上泛等,这跟算命先生们有意识地去进行预测还不太一样。仔细观察历史便可知道“谶语”与中国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总是在一些重要、关键,或者江山易主时涌出各种各样的谶语,一般说来,谶语总是夹杂着政治因素,所以历朝历代都严禁谶纬之迷,但是事实却是相反,谶语非但没有禁绝,反而屡见不鲜。当然,这其中有些是谶语人为的,而有些至今仍旧是一个谜团,成为千古悬案。
最早的谶语事件我所知道的最早的谶语事件是春秋时期的“秦穆公赵简子昏迷事件”。史记《赵世家》中关于赵鞅赵简子有一段记载:赵简子一日生病,五日不省人事,大夫们都很害怕,扁鹊看过病症之后说,他没得病,这个情形与昔日秦穆公相似,当时秦穆公一连7天不醒,醒后对近臣说,他与天帝玩的很开心,以至忘了回来,并且天帝说,晋国五世之后将大乱,后有一霸主将出现,未老而死,他的儿子令晋国的男女无别。穆公的近臣就将这些话记录下来,于是秦国的谶语就此传出;后来晋献公之乱,文公称霸,襄公在肴大败秦军后回来就放纵淫欲,都应了这个预言。扁鹊说赵简子不出三日也必将醒来,醒后也会有谶语要说。果然两天半后赵简子醒来并说了一些关于赵、魏、韩三家灭中行和智伯两家的谶语。
秦朝的谶语事件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到了公元前246年,秦国的领导者换成了嬴政,就是秦始皇,而在他身上也出现了著名的谶语事件。始皇帝有一个特点,喜爱占卜之学,而且极其相信这些秘术,并为此还各处招揽奇人术士,为自己延年益寿,最好直接给一两个长生不老药,再活五百年,所以他是很相信谶纬之学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始皇终于实现了他统一中国的梦想后,巡到达帝国北疆的竭石,他想做神仙的心不死,于是就派出燕地的一位名叫卢生的方士再去海中求访仙人羡门子高。这个卢生后来空手而回,为了好交差,他整了一出好戏来忽悠这个好“五迷三道”的秦始皇,说是从海中得到一本宝书《录图书》。秦始皇接过手抄本《录图书》一看,但见上面赫然写着五个扎眼的大字——“亡秦者胡也”!于是这秦始皇当即愣了半晌,心里嘀咕着:宝书啊!绝对宝书!朕昨个儿做梦还梦见胡人来犯我大秦来着,没想到今天就有幸得到了这宝书的指点,幸甚幸甚,幸甚至哉!为了防患于未然,秦始皇当即就派出了大将蒙恬派出三十万大军向北防范匈奴,先是夺取了被匈奴人攻占已久的河套地区,接着又下令修筑万里长城,以防备匈奴人的不断骚扰。可是,令秦始皇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这个卢生弄拙却成巧,他这大路边上捡来的模棱两可的一句话,却真的就成了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谶语。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的路上终于一命呜呼。这时候,权奸赵高勾结丞相李斯与当时在场的秦始皇20多岁的小儿子胡亥,一起制造了史称"沙丘之谋"的篡权好剧。结果,他们在将胡亥推上皇帝宝座的同时,还一并矫诏赐死了公子扶苏与长年在外戍边的大将蒙恬。可是,自从这个秦二世胡亥上台以后,这个秦朝的暴政就更加严重了,而且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是一片白色恐怖。胡亥在诛杀宗室也就是自己的宗亲手足的同时,也给这些朝廷官员来了一次大换血。搞得整个帝国是人人自危,更别说普通老百姓的遭遇了。最终,秦朝在反抗声中覆灭。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就这样彻底地灭亡了,可以说导致它直接灭亡的人,就是秦二世胡亥,尤其以他在位时的种种暴虐行为,我们就可以认定他乃是亡秦的罪魁祸首。一句"亡秦者胡也",就这样成了大秦王朝无可逃避的宿命。  至此,我们不能不说,历史真的是充满了诸多惊人的巧合,让人为之感叹的同时,更费人思量。另外一个关于秦朝的谶语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此谶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楚亡。后来谋士范增对项羽的叔父项梁所讲的那番话:“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这里范增是劝项梁拥立楚王的后代以号令天下,这样才能更加名正言顺。我们不能否认"三户亡秦"乃是那楚南公一时的愤激之言,可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它就是一个有些特别的预言,而且最为关键的是--最后,它可以说真的应验了。尽管项梁后来不幸战死,但是包括项羽和刘邦等一批反秦将领却得以很紧密地团结在了小楚怀王的麾下。楚怀王后来先是命宋义、项羽率军援救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军队(项羽后因为不满就把宋义杀了,自己做了主帅),又派出刘邦西入关中伐秦。最后,经过巨鹿九个月的一番大战,秦军王离部被彻底歼灭,章邯部20多万人向楚军投降,至此秦军主力部队被消灭殆尽;而另一方面,刘邦也于章邯向项羽投降的同时,率军先行杀入了关中,于公元前207年9月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当然,在秦朝,还流传着另外两个谶语事件。南朝梁时文学家任昉《述异记》中记载,早在秦王政二十八年的时候就出现了这样一则谶语:“阿房阿房,亡始皇。”这个自然也可以看做老百姓对于他的诅咒。而谣谶“大楚兴,陈胜王”很明显就是人为的,在此不作详论。
汉朝的谶语事件《宋书·符瑞志》记载有大汉兴起的预言:宝文出,刘季握。全文是“宝文出,刘季握。卯金刀,在轸北。子禾子,天下服。”。说的是天下宝文出现后,就会被一个叫刘季的人紧紧握在手中。这个姓刘的真命天子,他的星相就在轸星的北面。他的字是季,天下人将无不敬服他。后世史学家研究后说这则谶言是后人附会上去的。另《汉书·后妃传》有载,汉成帝时,有这样的谣谶:“燕燕尾涏涏,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不久,汉成帝和富平侯张放出游作乐,见到舞女赵飞燕,立时被迷住了,后来立其为皇后。赵飞燕掌权后又与自己的弟弟谋害后宫诸皇子,几乎一一应验了童谣里所说的一切。但是这样的记载,你信吗?如果不是后人的敷衍,那就一定是时人在赵飞燕惑乱后宫时,看出苗头,才编出此谣给予讽喻的。 谶语其实与很多文化相关联,比如谜语等,比如东汉末年就出了一谶“鬼在山,禾女运”。很明显,这是一个字谜,即魏字。220年,曹**后,其次子曹丕袭位为魏王。不久,他和自己的谋臣们开始积极筹划取代名存实亡的汉家天下了。曹**后,汉献帝刘协很识趣地提出了禅位的请求。可是这曹丕也不能太露骨,总要作作谦让的文章的,再说关键的一步-——舆论——还没有迈出呢。于是,曹丕毫不迟疑地拒绝了汉献帝的第一次禅位请求。接着就是博士苏林、董巴的上言,说他们从天文历象上看出魏王必兴,他们还编出了“鬼在山,禾女运”这个谶语,且言之凿凿。既是天命所归,曹丕觉得时机总算是成熟了,于是,220年十月十三日,汉献帝在高祖庙祭祀,然后派代理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诏册,正式禅位于魏。魏王曹丕又三次假惺惺地上书推辞后,才在繁阳设坛为最后的时刻做准备。二十九日,曹丕正式登坛接受玺绶,即皇帝位,燃火祭天地、山川,改国号、年号,并大赦天下。此谶明显人为杜撰。
隋朝谶语事件历史的车轮行进到614年的隋末,当时,有一个叫安伽陁的方士给隋炀帝上书,说现在各地都在流行一则谶语,这个谶语的内容是“李氏当为天子”,也就是说,有一个姓李的人接下来要当皇帝了。所以,他劝隋炀帝要杀尽天下姓李的人!这个上奏,一下子就引起了隋炀帝的高度警惕。那么,面对“李氏当为天子”这个谶语,隋炀帝要把它当真还是当假呢?中国古代的谶纬之学,很大一部分是政治预言,有些虽是人为,但是有些确无从解释,而且当时隋炀帝的统治已经出了很大问题,所以隋炀帝不能不防备。那该怎么办呢?能不能像那个方士说的那样,把所有姓李的都杀掉呢?那是不可能的。自古李氏就是大姓,真要大开杀戒,那得杀多少人呢!既不能不信,又不能全信,既不能不杀,又不能全杀,最后隋炀帝怎么办呢?他选择了折中手段,重点排查,看看哪个姓李的可能应这个谶语,然后把他提前消灭掉。 从哪里开始排查呢?姓李的那么多,杨广觉得要先从有势力的人中开始排查。当时社会上最有势力的就是关陇贵族集团,而这其中就有几个是姓李的,第一个是八柱国之一的李弼,他的重孙就是李密,当时因为支持杨玄感反隋,已经逃亡江湖了(还没有投奔瞿让的瓦岗军)。第二个是李虎,他的孙子是驻守在山西的李渊。第三个是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李远,他的孙子名叫李敏,当时在隋炀帝身边担任将作监。这三个人,其实也就是天下李姓中的头面人物了。既然谶语说姓李的以后会取代姓杨的当皇帝,这三个人也就成了重点怀疑对象。 那么,在这三个人之中,谁更可疑呢?当时在朝中,李姓人中以李敏的势力是最大,他是隋炀帝的外甥女婿,而且深得隋文帝杨坚信任,这样李敏自然成了隋炀帝备受瞩目的对象,无论从家世背景、婚姻关系,还是本人受信任的程度看,在当时姓李的贵族中都是独占鳌头。更要命的是,李敏的名字也起得不好,让隋炀帝加深了对他的猜忌。 怎么回事呢?李敏是大名,他还有个小名叫洪儿。亲近的人都这么叫他,估计隋炀帝平时也是这么叫他的。这个名字叫了三十多年,没有任何问题,可是,现在“李氏当为天子”这个谶语一出来,隋炀帝心里可就没底了。 为什么呢?因为他从小就听说,他爸爸隋文帝曾经做过一个噩梦,梦见洪水把都城大兴城给淹没了。洪水淹了都城,是不是暗指洪儿要结果大隋呢?隋炀帝越想越不踏实。怎么办呢?他找到李敏,直截了当地把自己的担心跟他讲了,还让他改改名字,别叫洪儿了。 怎么办呢?李敏自己想不出办法,就去找堂叔李浑和堂兄李善衡商量去了。可是他万万没想到,这么一商量,就真的给自己商量出了灭门之祸。李浑当时与隋炀帝的朝中重臣宇文述有矛盾,宇文述总想找一个借口杀了李浑,现在“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传得沸沸扬扬,李敏又总往李浑家里跑,宇文述他就去找隋炀帝,进言说: “李氏当为天子”不是空穴来风!我近来发现李浑整天和李敏等人嘀嘀咕咕,昼夜不息。李浑是国家贵臣,他这么做极其不妥,陛下小心!当时隋炀帝的神经本来就敏感,赶紧让宇文述带领一千士兵,把李家围了个水泄不通,把李敏、李浑、李善衡等一干人,连同他们的家眷都捉拿归案了。不久,李浑、李敏等一干人都被定成了谋反罪,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绝对不容姑息。 隋炀帝下令,把以李浑、李敏为首的李氏宗族三十二人处以死刑,其余亲戚关系比较远的也都流放岭南。这样,李敏一案成为隋朝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收拾完李敏之后,隋炀帝就征召李渊入朝。李渊当时也正不踏实,一听隋炀帝要召他,更是心惊肉跳,死活不敢去见皇帝。怎么办呢?干脆装病不去。正好,李渊的外甥女王氏就在隋炀帝的后宫之中,隋炀帝便问她:我召你舅舅入朝,他为什么不来呢?王氏赶紧说:我舅舅病了,实在起不来床。听了王氏这个答复,隋炀帝冷笑一声,说:病了?能不能病死呢?王氏把这句话转达给李渊,李渊吓得魂飞魄散。
唐朝谶语事件唐太宗统治晚年,出了一个很有名的谶语事件。在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忽然有一天天相家李淳风向他进了一则秘谶,说到“唐三代后,有女主武王”。李淳风精通天文历算,还通阴阳术数。于是李世民就向这位预言专家请教关于秘谶的事。李世民说“她要杀光朕的子孙?那朕现在就把她杀掉。”李淳风说:“杀不得!若杀之,上天又会生出更加年轻的来,年轻人喜刑杀,那么皇上您的子孙可能真的就要被杀绝种了!”李淳风继续说:“此女现已在宫中,当为皇上您所亲爱的人,四十年以后她就老了,人一老心肠就软了,虽然她能改易唐祚,但到底不能绝唐。” 结果,唐太宗李世民就采纳了李淳风的建议。不过,有人怀疑以上这个故事只不过是"小说家言",是有人别有用心地编出来唬人的玩意儿,而且在两唐书中就出现了与此有矛盾的记载。李世民虽然没有兴大狱、严格追究此事,但他还是没有放过一些蛛丝马迹。据《新唐书·李君羡传》记载,唐太宗贞观初年,太白金星经常在大白天出现,而不止黄昏时分,这是非常怪异的天文现象。当时负责天文研究的太史令占测的结果是:"女主昌。"这个占测的结果和那条秘谶很相吻合,唐太宗为此心里就总是安定不下来。当时朝廷中有个名叫李君羡的武将,他的职衔是左武卫将军,负责把守宫城中最有名的那座--玄武门。唐太宗在一次宴请武官的时候,做了一个酒令,让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说出自己的小名。轮到了李君羡,他说自己的小名叫"五娘子"。唐太宗听罢一怔,立刻就想起了"女主昌"、"有女武代王"的预言。但他故作镇定地旋即大笑道:"什么女子竟能如此勇猛!"酒宴之后,唐太宗再根据李君羡的封邑是武连郡公,官职是左武卫将军,又把守着玄武门,再加上还叫五娘子,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那个"女主武王"就是他了。于是唐太宗为了防患于未然,就硬给李君羡安了个罪名,说他与妖人勾结,图谋不轨,接着便把他全家都杀了。  然而正像李淳风所说的天命不可违,唐太宗死后不到四十年,预言就应验了。这"女主"、"女武"自然就是指一代女皇武则天了。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是曾追随过唐高祖李渊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可是由于他是商人出身,所以社会地位比较低下,受人轻视。武则天的母亲杨氏是个自视极高的老姑娘,结果四十多岁时才无奈做了武士彟的填房,居然接连生了三个女儿,武则天是老二(她上面还有几个兄长,但非杨氏所生,而且他们在父亲死后还经常欺负武则天母女)。武则天从小就志趣广博,喜欢书史,十四岁竟高高兴兴地入宫给李世民当了才人,也就是他的小妾。才人在嫔妃的品级中算是很低的了,由于李世民不喜欢她,她竟一直做了十二年的才人,直到最终被迫随着李世民的逝世而去感业寺出家。后来,唐太宗死后50多年,高宗病死,当时的武皇后相继架空了两个儿子的统治,最终于公元684年,武则天临朝称制,自专朝政,改国号为周。"女武代王"的预言终于实现了。
宋朝谶语事件宋朝的立国与谶语有关。后周显德七年(960)正月初四,举国上下还洋溢在新年的喜庆中,时年8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才刚刚半年。距离都城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军队哗变陈桥兵变。在兵变的前两天,即正月初二,东京到处都在传扬着一个谶语:“将以出军之日,策点检为天子。”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点检”即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意思是说,出兵那天,要拥戴赵匡胤登基。一言谶语,满城风雨。经历了五代时期政权频繁更迭的京都百姓没办法不相信流言,无法抑制他们内心的恐慌和不安。虽然他们并不在乎谁来做天子,但他们害怕伴随着改朝换代而来的血雨腥风。因为改朝换代受害最深的总是老百姓。十年前郭威兵变进入东京后,曾经纵兵抢杀掳掠,当年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一时间,富商大贾、市民百姓,乱作一团,做好了随时逃离的准备。这股流言来得突然,传播得也迅速。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流言传遍了京都的大街小巷,皇宫大内竟然一无所知。当天,东京宫中弥漫在一片春节的祥和氛围中。后周的文武大臣一大早上朝,向8岁小皇帝柴宗训跪拜朝贺。朝贺还没有结束,北方边境镇州(今河北正定)、定州(今河北定州一带)突然送来军事急报:契丹举兵南侵,北汉从土门(今河北石家庄西)引兵东下,两军联合,直奔京都开封杀来。这个突如其来的紧急军报让8岁的小皇帝不知所措,符太后刚刚20岁,册封皇后没几天就送走了丈夫,涉世未深,毫无政治经验。半年前周世宗柴荣临终前受诏主持朝政的是宰相范质、参知枢密院事王溥。两人匆忙议定,由小皇帝发布命令:令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领宿卫禁军前往迎敌。赵匡胤率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由开封爱景门(后周东京外城北面有三门,爱景门在东)出城,百姓们看到的是一支纪律严明、井然有序的大军,没有出现流言传播的事情,京都百姓悬着的心稍稍安定下来。但是,大军离开开封以后,禁军中有个号称通晓天文占星的军校苗训就指着天上说,他看到天上出现了奇异的天象:两个太阳,相互掐架(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宋史》卷一《太祖本纪》)。他还对赵匡胤的亲信楚昭辅说:“这就是天命啊(此天命也)!”苗训煞有介事的一番话迅速在军中传开。当天,大军到达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驻扎。出征前的传言、奇异的天象、苗训的解释当然是热点话题。将士聚到一起,议论纷纷。这样,谋立新君的兵变发生了。
元朝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栾城人韩山童因祖父烧香信佛,传播白莲教,(意在发动农民推翻元朝统治)被谪徙永年。元至正一年四月(公元1351年),朝廷强征民夫修治黄河决口。民工挖河时,发现有一独眼石人(韩山童、刘福通事先埋于河滩)。是时,流传于民间的谣谚:“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得以应验。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永年白鹿(路)庄聚众三千人,杀白马、黑牛立盟起义,以红巾为号,“称红巾军”,拥韩山童为明王。不幸事泄,山童被害。刘福通突围,其子韩林儿,随母杨氏逃往武安山中。
句句见历史,字字藏阴谋。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象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