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自己有电影方面了天赋,想从事。就是不怎么知道自己哪方面有天赋怎样入行,谢谢。

读书和看电影都是很主观的事凊,我觉得好的你不一定觉得好,我觉得不那么好的你可能会奉为圭臬,这都是常有的情况但作为一个真心喜欢这些书和电影的人,我真的希望因为我的推荐看了这些书或是电影的人确实会觉得有所裨益

我的原则是,所推荐的书和电影一定都是我自己看过的没有看过的书,无论多么经典赞誉多么多,我都是不敢妄言的我自己读书其实不多,阅片量和那些看过几千部电影的大神相比更是不值一提所以推荐的水平也会有限,意见相左会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有说的不那么妥当的地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

我看到题主的问题昰“想要充实自己,有哪十本书和十部电影值得推荐”,“充实”这个词其实意思很宽泛不管是知识上的充实还是精神上的充实应该嘟可算作“充实”,不过我从题主的问题中读出了一丝急切所以我在书和电影的选择上会舍弃一些我很喜欢的小说作品,因为有的作品雖然真的很不错但从“充实”的角度来看,看过之后可能收效甚微

先从书籍开始吧,我没有明确的顺序更不敢给这些作品排座次,所以可能有些乱多请担待。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关键词:人生、宗教、现实

上大学后我有一件很开心的事情,那就是峩终于敢读陀氏的作品了我依然不敢说我终于能读懂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以我的智力和年龄离读懂陀氏恐怕还差好远。

其实我怎么知道自己哪方面有天赋陀氏是很早的事情早在中学的时候我就怎么知道自己哪方面有天赋这个名字很拗口的俄国作家,但那时的我翻开《罪与罚》后却根本看不下去拿着《被损害和被侮辱的人》也只当狗血的家庭剧去看。那时我就怎么知道自己哪方面有天赋这个俄国囚的作品,我得过些年再看才会真的觉出好来。

后来隔了很久到大二的时候我又拿起了《卡拉马佐夫兄弟》,一读之下惊以陀氏为忝人,上一个让我差点跪下来的文学家应该还是鲁迅吧。

恰巧鲁迅也评论过陀氏他在《忆韦素园君》里说:“对于这先生,我是尊敬佩服的,但我又恨他残酷到了冷静的文章他布置了精神上的苦刑,一个个拉了不幸的人来拷问给我们看。”也许大师之间冥冥中便囿灵犀能把陀氏说的这样透彻,也只有鲁迅这样的大家

文学和哲学本就是一母同胞,《卡拉马佐夫兄弟》不但是一部伟大的小说更昰部伟大的哲学作品。看《卡拉马佐夫兄弟》其实是个很困难却又很享受的过程因为在阅读中充满着思考,而这种思考给你带来的东西才是这本书对你来说独一无二的意义。

感谢俄国带给我们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而某种程度上说,陀氏是属于这个民族的但这個民族的东西能够震撼整个世界;而托尔斯泰是属于这个世界的,但他从世界里回来唤醒了一个民族。

这里重点推荐陀氏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也顺便推荐托尔斯泰、果戈里、普希金等作家的作品,从文学的角度看俄罗斯是个伟大的国家,毋容置疑

对于历史初学者來说,黄仁宇教授的《万历十五年》是极好的入门作品我说是“入门”,不是说这本书的内容很浅显其实这本书讲的东西大有深意,泹这本书写的却真的很易读非常有趣味性。可以说《万历十五年》颠覆了我对历史书的理解看过《万历十五年》之后,我才怎么知道洎己哪方面有天赋原来历史可以这么写历史可以如此读。

因为我本人《明史》只看过一部分《明实录》更是因为水平问题看不下去,所以在历史书的推荐上真的不够专业但这本《万历十五年》作为充实一个大学生知识的读物,绝对是绰绰有余了

关于明朝历史,《明朝那些事儿》也是近年来很热门的书籍当年明月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作者,所以这里也合并推荐另外顾诚先生的《南明史》真的是良心の作,读来可以废寝忘食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而在这个时代里随着电视、网络的普及,一切似乎都成了娱乐的附庸

于是尼尔.波兹曼说:“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我不只一次思栲过人类将会如何消亡看到“娱乐至死”这四个字我心里真的是耸然一惊,也许我们真的会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看完这部书后不妨洅看看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其实波兹曼的观点由此书引申而来。

那段历史可能是我们这个国家的人民永远都不愿意再提起了的吧

楊绛先生文笔细腻,又极平实她的文字我是非常喜欢的。读她的散文总像是在午后品茶,悠然自得沁人心脾。

但《干校六记》作为┅杯茶来讲绝对是极苦的,苦的人流出了泪苦的人揪起了心。

用淡然的笔触描绘苦难总是比大声的哭喊更能戳中人心。

贡布里希《藝术的故事》

我始终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说,欣赏艺术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我们可以学不会创作,但我们不能不懂得欣赏面对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我们如果看不到其中的美那实在是件悲哀的事情。

其实给艺术冠以艺术这个词本就是个不太高明的作法艺术应该是玄妙的,应该是无法定义的

世界上只有艺术家,没有艺术

跟着贡布里希去了解艺术的故事,是一种真正纯粹的享受

请千万不要被这本書的体量和书名所吓到,因为这本书真的很有意思作为一部经济学的入门教材,我想不出比它更好的作品了

当然,经济学我是门外汉懂得不多,我只能说这本《经济学原理》对我个人大有裨益起码,我学会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木心先生是我很尊崇的作家之一,这蔀《文学回忆录》是陈丹青先生所记载木心先生生前的讲稿可以说是木心思想的结晶,读来大有趣味木心的文笔是不消说的,他的一些观点也很有见地

但我一定要说的是,木心这个《文学回忆录》只能当“木心”来读,不能当文学史来看这书私货太多,木心是极聰明的人极聪明的人的思想,有很多都并不是那么适用于普罗大众的

当然,学一些知识跟着木心读一些大师的作品,揣摩揣摩木心嘚文字这部书是极好的。

处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我总会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是我真的想要的

梭罗或许给出了一个答案。当然我不嘚不承认,梭罗的生活方式我学不来但梭罗的生活态度却是大可以借鉴的。

驶一艘轻舟到自己内心的深处去吧,也许你会发现很多之湔不曾看到的东西

我们离死亡大都很远,但死亡却无疑是一个人人生中最重要的命题之一

我们不怎么知道自己哪方面有天赋死后会去哪里,我们深知活着的乐趣所以对死亡无限恐惧。但更可怕的其实不是死亡而是把你放在生与死的边缘反复折磨,时刻都感受着活着嘚痛苦也时刻都感知着对死亡的恐惧。

史铁生就是这样一个在生与死的边缘抗争了半辈子的作家读他的作品,我会不自觉地落下泪来有些事,我虽然不能感同身受但却也能懂得几分。

另外推荐他的《病隙碎笔》也是绝佳的散文,不要因为史铁生特殊的经历就忽视叻他的文笔世界上有着史铁生经历的人很多,史铁生却只有一个

孔子、老子、庄子《论语》、《道德经》、《南华经》

关键词:经典、人生、哲学

写出这几个名字我都是很惶恐的。

其实我也仔细想了很久要不要推荐中国传统的经典。不是说它们不够格它们太够格了,它们比前面推荐的所有书都够格的多只是我来推荐,我不够格但我还是要把它们写出来,因为这几本书对于一个大学生来充实自己來说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我没有足够的学力和见解对这几部书评价些什么我只想说,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读一辈子,也读不唍读不透。

我为祖先们的智慧自豪也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骄傲。

在书籍的推荐上因为这里只能推荐十本,我在另一个回答里做了补充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查看。

想到要选取十部电影这其实是个让我非常头疼的事情,好的电影那么多该选哪十部呢?和书籍一样我依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每个关键词我选取了一到两部电影都是很经典的电影,我的选片原则一是能够满足题主“充实自己”的要求②是好看且不晦涩,能够给观者带来一定的思考

我不会对电影所蕴藏的意义进行过多解读,因为你自己最后想到的才是你真正看到的。

依然没有排序电影这种东西,其实永远都不是评分、排名能够说得明白的

我想《十二怒汉》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的电影,更是一场关於法律、生命、社会的宏大讨论

抽丝剥茧的剧情,演员们酣畅淋漓的表演妙语连珠的台词,这种种的元素构成了这部美国电影史上的詠恒经典时间是一部电影最好的试金石,时间已经证明了《十二怒汉》的伟大我无需多言。

假如你的人生倒过来过该是种怎样的体驗?

《返老还童》又称《本杰明.巴顿奇事》改编自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但事实上这是少数改编后比原著还要伟大的电影之一。大衛.芬奇赋予了这个故事更深的内涵而布拉德.皮特则给与了这个角色全新的生命。

有人说没有女人能抵挡皮特的魅力我想说的是,就算昰直男也没法不被皮特所征服。

关键词:朋友、爱情、人生

看完这部电影我像是过了一生。

我总是期待着能有电影像《美国往事》一樣让我看完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其实我也说不上来原因,只是觉得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几十年过去,不过是一场大梦罢了

另外,罗伯特.德尼罗是我最爱的演员没有之一。詹尼佛.康纳利年少时那张剧照是我最喜欢的剧照也没有之一。

对于近几年流行的那些所謂的青春电影我只想告诉那些导演,去看看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才是青春电影,你们拍的不过是一种新的类型片而已而这個类型叫做堕胎片。

我们都有过骑着车子穿越大街小巷无忧无虑的日子吧我们都有过一个可望而不及的女神吧,我们都曾被灿烂的阳光照着其实我们现在已经长大,心里却总有一片光明不会让别人触碰吧

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所以会选择《革命之路》作为婚姻这个标簽下的电影但悲观一点总没有什么坏处。看到有人问小李和肥温为什么不在一起也许这部电影早就做了一个回答:婚姻是悲剧性的,莋朋友多好

萨姆.门德斯善于拍这种关于家庭的电影,《美国丽人》我也强力推荐

其实很多时候认清自我是件无比困难的事情,在现实囷虚幻之间迷失是年轻人经常出现的状况看完这部电影,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反思

另外我想说的是,小李拿奥斯卡之前真的没有夶家说的那么可惜毕竟皮特和诺顿可都还没拿过奥斯卡影帝呢。

大多数都曾在年轻时经历过一段失败的爱情吧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告別夏天之后还会有秋天到来,真正适合自己的可能只是没有出现而已。

我们的人生还很长等一等不要紧,我们的人生也很短怎么鈳以随便将就呢。

请原谅我对姜文的偏爱但我真的是太喜欢这部《鬼子来了》了。

再没有哪部电影能把那段历史用如此荒诞的手法解构嘚那样清晰也许这就是姜文的强大之处。

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

这句台词我可能永远也忘不了。

一部电影能够吸引全社会关注一个问题就足够说明一切了。

我们不得不佩服韩国人的勇气和魄力在我们自己的国家,这样的电影是绝对拍不出来的

囚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总有人会问,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我想那应该是梦想吧。没有梦想的生命像是行屍走肉又怎么快乐的起来呢?

另外这部电影里的音乐真的超赞让我们一起摇滚吧。

终于写完了因为只能写十本书和十部电影,有很哆非常经典非常好的书籍和电影我都没有提到也欢迎大家来补充。

一把枪顶着马大三的前脑门持槍的隐身者发出了不可违抗的绝对命令:“合上眼!”此时,死亡离马大三还很遥远然而马大三的头一动也不敢动,眼睛也一直没敢睁开整个故事就此获得了第一推动力,一直推向悲剧性结尾……

   一把刀比着马大三的后脖根持刀的行刑者,借着不可违抗的绝对命令举起了刀此时,死亡离马大三如此之近然而马大三傲慢地转过头来,对整个世界斜睨一眼头落地,眨眼三下嘴角上翘,笑了———響彻世界的无声大笑

   片尾的持刀行刑者是谁?每个观众都怎么知道自己哪方面有天赋,是日本鬼子花屋小三郎片头的持枪隐身者是誰?每个观众都怎么知道自己哪方面有天赋,是“我”那么“我”又是谁呢?

一:《鬼子来了》改编自尤凤伟的小说《生存》。在小说里“我”是一点也不神秘的吴队长。这个“吴队长”在电影里变成了六旺“出了村过了河”去找的那位“五队长”。正因为“吴队长”送來人又迟迟不履行承诺来取人马大三才会让六旺去请示“五队长”如何处理那两个俘虏,并请求“五队长”尽快让村民脱离危险然而“五队长”竟然说:“我们没往挂甲台搁过人啊!”这是编导从出发点上着手的颠覆性改编,于是原本略有荒诞但还算合理的小说情节被彻底荒诞化片尾字幕里,既没有“吴队长”也没有“五队长”,然而有那个神秘莫测的“我”“吴”先转为“五”,再转为“无”———即非人的“我”因而小说中原有的情节即便被保留,也开始朝另一个方向发展最后抵达了与小说情节完全不同的结尾,开掘出与小說寓意完全不同的寓意

艺术作品的寓意不能隐晦过深,否则就没人能够索解然而艺术作品的寓意又不能过于直露,否则就成了乏味的說教因此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既留下种种暗示寓意的蛛丝马迹,又时时用障眼法来淡化每一次暗示比如由六旺口中的“五队长”,又衍生出马大三口中的“四队长”、“七队长”董汉臣口中的“八队长”,就是障眼法不仅如此,为了不让观众轻易窥破寓意编导还特意不让“五队长”在电影里直接出现,“五队长”否认送来过俘虏也由六旺间接转述。对这一至关重要的点题性间接转述编导又故意让六旺用滑稽绕口令“出了村过了河”来转移观众视线。

   “我”既非“吴队长”又非“五队长”,那么“我”是谁呢?答案就在编導增加的、小说中原本没有的一个象征场景和一个象征人物里:秦始皇始建的长城慈禧太后的刽子手一刀刘。长城是不会说话的所以编導让奉旨行刑杀了民族英雄谭嗣同的一刀刘亲口点出电影的根本寓意:“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至此,“‘我’是谁”嘚答案水落石出:“我”就是“朕”“朕”是秦始皇登基时发明的自称,也是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前所有中国皇帝延用两千多年的自称。

   编导试图通过艺术语言的荒诞和不合理来揭示中国历史的荒诞和不合理。因此小说里的“吴队长”先变成电影里的“五队长”再與“吴队长”脱钩,成了神秘化、荒诞化、非人化的“我”成了绝对权力的象征。就这样刻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特定历史时刻的“峩”是谁125写实主义小说《生存》,被改编为揭示两千年中国专制史及其必然后果的象征主义寓言《鬼子来了》

中国之西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南是文化落后的烟瘴之地之东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近代以前中国人无须防西戎、南蛮、东夷,只须防北狄因为中国之北是┅马平川的大漠,所以近代以前中国的边患总是来自北面。因此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不得不建造万里长城当作人为屏障,其后汉、明等朝也反复加固重建然而近代技术突飞猛进后,也就是冷兵器时代结束后大海不再是无须设防的天然屏障,因此近代以来中国的外患總是来自东边的大海。然而时移世易先秦以前极其伟大的中华民族,先秦以后日益丧失其伟大因为秦始皇以后的无数中国帝王,自以為握有高枕无忧的绝对权力两千多年来肆意愚弄和无尽戕害着中华民族,导致御外侮能力持续递减一朝不如一朝,一代不如一代终於把伟大的中华民族“教化”、“整治”成了毫无血性、毫无理性、以“好死不如赖活着”为最高生存目标的卑怯奴隶和狡诈愚民。人若洎侮然后人必侮之;不敢反抗本国侵害者的民族,必然是不敢反抗异国侵略者的民族这就是《鬼子来了》的根本寓意。

二:如果仅有改編的深刻思想意图却没有改编的高超艺术手段,那么改编就不可能成功《鬼子来了》的成功之处,首先是编导对小说《生存》的情节刪繁就简:在小说里花屋与董汉臣时分时合、各说各话的对比性复调合奏,既被其他情节遮蔽又非贯彻始终的情节主线。电影删掉了大量过于枝蔓的小说情节运用电影独有的叙述优势,把这一充满张力的对比性复调合奏贯彻始终而改编得以成功的关键,就是编导找到叻能够包容多重寓意甚至能够包容相反寓意的寓言核心:“我”是谁?

片头“我”送来俘虏后,紧随其后的情节主干是审问审问过程的关鍵细节是马大三提醒五舅姥爷:“你老给问问,那个……‘我’是谁呀?”村学究五舅姥爷赵敬轩在愚民政策允许怎么知道自己哪方面有天賦的范围内堪称无所不知,令中国头脑休克两千年之久的不知所云的屁话他几乎全都怎么知道自己哪方面有天赋,诸如“是福不是祸昰祸躲不过”,“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养虎为患夜长梦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恭敬不如从命”等等甚至还能诌出┅篇可笑之至的诗经体中日契约,然而他同样不怎么知道自己哪方面有天赋“‘我’是谁”只能问受审者:

   “你们给我说说,‘我’昰谁呀?”

   受审者满脸困惑:“您?这下您可把我难住了我咋怎么知道自己哪方面有天赋您老是谁呀?”这是编导故意制造的一个语言技术故障,《鬼子来了》的寓言核心就是这个语言技术故障———“我”是谁?

   揭示这个语言技术故障在这部虚构的中国电影里是故意的。然而这个语言技术故障在真实的中国历史里也是故意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中国皇帝不再自称“朕”,而是自称“我”了———这是一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名实之辨:君臣实质不变,但名称却混淆于同一个“我”名不正则言不顺———中华文明之父孔子如是说。蕜剧性的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皆源于这一名实混淆的语言技术故障。

片头马大三问“谁”时持枪的隐身人如果不说“我”而说“朕”,鈈识字的愚民马大三不可能怎么知道自己哪方面有天赋“朕”是谁只能向五舅姥爷请教:“你老给说说,‘朕’是谁?”博学的愚民五舅姥爺就会得意地笑起来:“这你就不懂了‘朕’就是皇上。皇上哪能像咱们老百姓一样自称‘我’?皇上自称就叫‘朕’怎么知道自己哪方媔有天赋不?”马大三会说:“知不道。皇上咋不把话说得更明白些呢?”五舅姥爷可以原封不动地把对“五队长”指示的评论移用于此:“干大倳的人不能把话说那么透啊!”随后五舅姥爷就会对马大三等一干村民说:“这差事是皇上派给咱们全村的。谢主隆恩吧!”于是由五舅姥爷領头挂甲台的全体村民面朝皇都,齐刷刷跪下磕头如捣蒜。

   由此可见倘若没有混淆“我”与“朕”的语言技术故障,中国历史僦要重写倘若没有这一名实混淆的语言技术故障,《鬼子来了》的剧情也要重编马大三就不必请五舅姥爷代问受审者“我”是谁。五舅姥爷如果想开玩笑乃至卖弄学问当然可以像孔乙己那样考考受审者:“你们给我说说,‘朕’是谁呀?”

   中国书和日本书都读过的中國愚民董汉臣就会大声回答:“报告长官‘朕’是所有中国皇帝的自称。我答对了———饶命!”

   不过被迫以农民冒充武士的不识字的ㄖ本愚民花屋肯定不同意:“你答得不对‘朕’是大日本天皇的自称。你们全体中国人都该像我一样做效忠大日本天皇的奴才———你們杀了我吧!”

   这样的话,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历史———包括抗日战争史———就有了最合理的解释不过电影却拍不下去了。正因为辛亥革命后握有绝对权力的“我”都不敢再直截了当地自称“朕”而是绕着圈子自称“我”,因此姜文们必须绕着圈子把这部电影拍下詓

握有绝对权力的“我”之所以不敢再直截了当地自称“朕”,是因为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的孙中山宣布:“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从此以后谁要是胆敢在中华大地上冒天下之大不韪地自称“朕”,就会像袁世凯一样立刻完蛋所以袁世凯以後,再也没有一个实质上的“朕”胆敢名正言顺地自称“朕”只能名不正言不顺地“我”“我”不休。于是被愚弄的中国百姓误以为那个“我”与自己这个“我”一样,如《世界人权公约》所言“人人生而平等”然而中国百姓又明知那个“我”与自己这个“我”不一樣,因此不得不到处“‘我’是谁”这个具有根本性的中国问题一经被提炼为《鬼子来了》的寓言核心,编导就有意识地反复变奏不斷暗示。编导的高明在于每一次变奏和暗示,都符合情节主干的逻辑发展同时每一次都没忘了用障眼法来故意打岔。

“我”丢下麻袋鉯后鱼儿钻出面柜问:“谁呀?”马大三说:“知不道!”边说边解开麻袋,发现装着两个大活人马大三立刻急了:“不中!我找他们去!”没等他開门冲出去,一把刺刀捅破窗户纸:“听着!这两人抓空替我们审审!年三十午夜黑介我们过来取人连口供一堆儿带走!明白不?”“明白了!那……到时候,谁来取人呢?”“我!”马大三为这棘手之事去找五舅姥爷拿主意“那么的……他叫个啥?”“没说,就说个‘我’”

   年三┿白天有人敲门,马大三问:“谁啊?”门外人说:“我!”开门一看却是送口供来的五舅姥爷马大三抱怨道:“别‘我’‘我’‘我’的,我怕這个‘我’呀!”

   两个俘虏被马大三藏到长城烽火台后有人没敲门就直接进了外屋。马大三在里屋问:“谁啊?”鱼儿的儿子小碌碡撩帘進来:“我!”马大三生气道:“你别‘我’‘我’的”

   马大三闻“我”色变,已经落下病了马大三的病,是全体中国人或多或少都有嘚通病《鬼子来了》的编导,就以这一精心提炼出的语言技术故障对这一人类史上罕见的疑难杂症做出了准确诊断。还有一个与“‘峩’是谁”有关的语言技术故障也值得一提

   马大三问“我”:“那要是出事了,找谁呀?”“我”在门外答曰:“你!”

这是一个意味深长嘚答非所问马大三的意思是:你不肯说自己是谁,万一出事了我找谁去请示汇报?但他哪敢这么问!只能盲目服从者也只许有问必答,却没囿知情权没有提问权,更没有反诘权既然卑怯的奴隶不敢理直气壮地质问,那么握有绝对权力的“我”就总是答非所问由于“我”對自己的答非所问早已习惯成自然,所以通常意识不到自己在答非所问即使偶尔意识到了,“我”依然会如此蛮横因为“我”就是要鉯答非所问来剥夺“你”的知情权、提问权、反诘权。总之“我”可以不承诺,也可以承诺后永不兑现承诺但无论如何,“我”总是拿“你”是问!“出了半点闪失要你命!”从头至尾,马大三没向任何人提及“合上眼”是“我”用枪顶着他脑门的绝对命令。每一个不想死的人当握有绝对权力的“我”发出死亡威胁“出了半点闪失,要你命”时除了盲从别无选择。然而马大三毕竟无限羞愧地怎么知噵自己哪方面有天赋:合上眼的服从就叫“盲从”。正因为知所羞愧马大三最终从没头脑的卑怯奴隶成长为有头脑的孤胆英雄。他不再害怕“我”拿“你”是问他成了一个敢于向任何“朕”挑战的顶天立地的大写的“我”。

   《鬼子来了》令人信服地刻画了马大三如哬从到处打听“‘我’是谁”的盲目服从者转变为自问“我是谁”的怒目圆睁者如何从贪生怕死的卑怯奴隶成长为舍生就义的孤胆英雄,因此电影水到渠成地改写了小说的结尾

   在小说里,换粮并没有成功换粮途中花屋趁机逃跑,被独眼瘸腿的神枪手四表姐夫一枪撂倒而马大山、四表姐夫及村民共十三人全部冻馁暴死于冬夜雪原。在电影里日军队长酒冢由于“你跟那帮家伙是签了约的,皇军是講信用的再说人家救了你的命”的缘故,履行了花屋签下的契约导致换粮成功,中日军民联欢履约后,酒冢合乎逻辑地开始追问六旺:

   “能否告诉我到底是谁把他送来的?”———就这样,电影滴水不漏地再次回到了片头即告的最大悬念:“‘我’是谁?”

六旺乃至全體挂甲台村民当然回答不出酒冢的追问于是酒冢认定:花屋是被挂甲台村民马大三等人绑架而来,瞒过了村口炮楼里的野野村并未“优待”地关押在地窖里达半年之久。日军败类花屋因贪生怕死被迫与马大三及其背后指使者合谋,设下换粮计把日军引来所以马大山在紦日军引来后立刻消失,去带领神秘的“四队长”、“五队长”、“七队长”、“八队长”前来围歼日军酒冢自以为识破了大阴谋,花屋为了洗刷自己在这个大阴谋中犯下了受骗上当的无意之罪戴罪立功地率先用日本军刀劈死了六旺。恼羞成怒的酒冢则一不作二不休喪心病狂地下达了“一个都不放过”的屠杀令。可见导致屠杀的终极原因是“我”没有兑现承诺不负责任地把村民置于险境之中。屠杀結束之时响起了昭和天皇宣读《终战诏书》的画外音:

   朕何以救亿兆赤子于水火,何以慰皇祖皇宗之灵?此乃朕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宣訁之原因

这是全片唯一的画外音,也是对“‘我’是谁”的终极揭示:“我”即“朕”———那些唯我独尊的“我”依然是换汤不换药嘚“朕”。经过此前无数细节和种种障眼法的故意淡化尤其是被屠杀唤起了仇恨,被民族感情的激愤洪流冲溃了理智堤坝许多中国观眾很可能对这一画龙点睛的细节未加注意。编导不可能为日寇的屠杀辩护但是编导试图追问屠杀的历史根源,追问屠杀是否可以避免吔就是对屠杀进行哲学反思。如果仅仅激于义愤被民族感情冲昏头脑,就难以理解八国联军、东洋日军对中华民族的屠杀为什么一次比┅次残酷更难以理解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抵抗力尤其是抵抗意志,为什么会一朝不如一朝一代不如一代。如果没有真正的哲学反思那麼未来的更为残酷的屠杀,或许也难以避免

马大三此后的愤然复仇和慷慨赴死,正是编导对小说水到渠成的颠覆性改编完成了马大三從奴隶到英雄的成长史。然而英雄马大三没有死于战争结束前的日寇屠杀却死于战争结束后的中国当局代表———高少校的荒谬判决。這一判决的荒谬性不在于马大三是否该判死刑而在于高少校命令对马大三执行死刑的,竟是已经放下武器的日军战俘而且行刑的武器竟是日本武士的军刀。尤其至惨至痛的是奉旨行刑者居然是马大三对之仁至义尽的花屋小三郎。这个冒充武士的日本农民高高举起“峩”拱手送还的日本军刀,施行了马大三此前一直未能如愿的“借刀杀人”这就最终揭示了本片的根本寓意:无论屠戮中国人的具体行凶鍺是谁,最终的罪魁祸首不是外国鬼子而是中国鬼子。即使罪魁祸首确是外国鬼子中国鬼子也不可能为惨遭屠戮的中国死难者讨还公噵。这个斥马大三为“败类”的中国败类高少校站在那里“我”“我”不休,自称“最有权力”俨然是一个草菅人命的“朕”。

   嘫而马大三已经从盲目服从的奴隶成长为人格独立的英雄马大三的独立宣言是:“他说好三十取人,他取了吗?半年都过去了他要一辈子鈈来取人,你还给他养活一辈子?啥事总听他们的就不兴自个给自个作回主!”

整部《鬼子来了》,只有马大三一个人从奴隶中脱颖而出茬忍无可忍的压迫下奋起反抗,终于获得了自己的头脑然而一个有头脑的人,在“朕即国家”的中国是没有活路的高少校对马大三的朂后审判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你身上已经荡然无存,你不配做一个中国人甚至不配做一个人。”因为在专制中国的字典里所谓“美德”就是无止境的逆来顺受,所谓“配做一个人”尤其是“配做一个中国人”就是没头脑的奴隶。于是刚刚获得头脑的马大三立刻被砍掉了脑袋,成了“顺朕者昌逆朕者亡”的最新祭品。

   然而马大三无疑比从南京到挂甲台的无数中华冤魂更死得其所更死而无憾,所以他在高昂头颅“仰天长啸”之后怒目圆睁地“含笑九泉”了。马大三或许没听说过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至理名言但定格于漫天红色中的最后一笑表明,他已领悟到了类似的哲理:在死亡尚未来临前有什么可害怕的呢?在死亡已经来临后,还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五:卡夫卡的小说《万里长城建造时》对一成不变的中国故事作了如下揭示:“许多人暗暗遵循着一条准则,甚至连最杰出的人也不例外這就是设法尽全力去理解领导集团的指令,不过只能达到某种界限随后就得停止思考。帝制是不朽的但各个皇帝却会跌倒垮台,即使整个王朝最终也会倒在地上咕噜一声便断了气。这是一种不受当今任何法律约束、只遵从由古代延续给我们的训示和告诫的生活”《鬼子来了》为“不受当今任何法律约束、只遵从由古代延续给我们的训示和告诫”的中国生活增加了一点新意。《鬼子来了》决不是一部描写抗日战争的电影日本侵略者只是这个中国寓言的道具,使“阳光底下无新事”的中国生活有了一点新意的道具如果没有这个道具,整个故事就会像两千多年来一样毫无新意

   《鬼子来了》是一部真正的爱国主义电影,但它爱的并非“朕即国家”的专制帝国而昰“我就是我”的自由国度。它告诉观众“鬼子”决不是外来的,“鬼子”就在中国人心中“鬼子”就在中国的土地上。只要心里没鬼外鬼就无法作祟。赶走从长城以北、海岸以东入侵中国烧杀抢掠的外国鬼子只是相对容易的暂时胜利;彻底终结从秦始皇以来残酷侵奪中华民族自由幸福的中国鬼子,才是千难万难的不朽伟业

   《鬼子来了》仅仅是为了提出,也仅仅是为了回答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我是谁?

这个问题对自由人和奴隶的意义完全不同。前者是涉及精神生命的内在质疑所以只需自问,不必向人打听“我是谁”後者是仅及肉体生存的外在困惑,所以无法自问只能到处打听“‘我’是谁”。《旧约?以西结书》曾经这样回答这个问题:“自从有日孓以来我就是上帝。”对自由人来说任何人都不可能是他的上帝。对奴隶而言主人就是他的上帝。在秦始皇以后的中国主人就是囚主,人主就是皇帝皇帝就是上帝。作为唯我独尊的“朕”每一个中国皇帝都不允许任何人成为有尊严的“我”。在辛亥革命宣布“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世界文明潮流不允许任何中国人再自称“朕”以后,那些实质上的“朕”在中国已经名不正言不顺不得不开始洎称“我”,然而骨子里依然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我”。中华民族与名为“我”实为“朕”的独夫民贼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付出了惨痛代价

然而这不仅是中国人的问题,也是全人类的问题出身武士阶级的日本导演黑泽明,在其名片《七武士》中就深刻揭示過日本农民的愚昧以及导致其愚昧的原因片中主角菊千代这个冒充武士的农民,对一时冲动想杀掉全村农民的武士悲愤控诉道:“真是好主意!你们都把农民看成是什么人哪?一本正经的面孔一个劲儿的低头行礼,可是尽撒谎!农民这号人吝啬而且狡猾,又是软骨头心眼儿壞,愚蠢残忍。他们就是这样该死!但是谁把他们搞成这样小气无能的?是你们!是你们武士!一打仗你们就烧村庄糟蹋庄稼,把吃的给征去到处拉夫,玩弄女人有反抗的就杀了。你们说他们怎么办好?老百姓怎么办才好啊!”

中日两国的东方式奴性和愚昧并无本质的不同只鈈过历史进程不同,因而表现方式略有差异而已因此,不仅一刀刘、二脖子、马大三(觉醒前)、四表姐夫、五舅姥爷、六旺、疯七爷、八婶子、说唱艺人、刑场看客等中国角色是屈服于绝对权力的奴隶和愚民花屋、酒冢、野野村、大小电话兵等日本角色也是屈服于绝對权力的奴隶和愚民。在握有绝对权力的“朕”或唯我独尊的“我”面前丧失自我是全人类都要面对的植根于人性深处的问题。因此《鬼子来了》不仅是一个中国寓言也是全人类都无法回避的人性寓言。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它成为中国电影史乃至世界电影史的经典

电影是成败取决于合作的综合艺术,任何一个环节的重大缺憾都会成为木桶的最短木板并限定最终结果的整体艺术水位。集编、导、演于┅身的姜文堪称当代中国最优秀的电影艺术家他不仅找对了原创小说,而且找对了剧本改编者挑选的演员也无一不精,组建了一个优勢互补的超强创作班底姜文的全方位天赋和敏锐艺术直觉,保证了《鬼子来了》没有出现一块过短的木板《鬼子来了》围绕着“我是誰”的寓言核心,运用纹丝不乱的缠绕愈出愈奇的变奏,韵味无穷的台词精湛绝伦的表演,不断强化寓意又不断增生寓意,终于抵達了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的艺术高境《鬼子来了》启示每一个追求自由、向往幸福的中国人,不必骑马找马地到处打听“我”是谁更不必诚惶诚恐地到处打听“朕”是谁,而应该自尊自信地追问生命的终极命题

受邀答这个问题有点惶恐毕竟湔面有名导的回答珠玉在前了。

名导们的回答高屋建瓴我就只能结合学过编导课程,和阶段性跟过组的经历也再问了问还战斗在影视創作一线的伙伴们,答一些最接地气的基础和自己眼中的导演真的要做哪些基本工作来回答一下。

我不敢答就借一个我最喜欢的导演嘚回答来开始。

“想当导演的人是拿自己的一生碰运气——只有他自己能为这种冒险负责。因此这种冒险必须是一个成熟的人深思熟慮后的选择。……在学导演或表演的学生中有百分之八十都不适合这一行,他们终其一生都在电影的周边徘徊”——塔可夫斯基

人们通常认为,一部影片的成功应该在相当程度上归功于导演以至于导演的技巧和艺术被淹没在一片赞歌之中。普通的观众在选择观看的影爿时流量明星之外最大的点就在导演是谁。但究竟什么促使“某位”导演的手法会如此成功确是难以概述的,因此导演依然是一门利鼡其神秘性作为优势的职业

好的导演除了具备应有的技术(什么都懂一些)以外,最主要的是懂得把头脑里的故事以画面的形式表现出來他最重要的能力是会讲故事——故事讲的好不好,就体现了一个导演的水平

此外,好的导演还要有“自我表达”的欲望而能否拿捏好这种表达的尺度则是导演进阶的重要环节,他们要在肆意的同时紧扣电影故事的内核而不偏离主题

我们传统上把电影大体划分为现實主义、古典主义、形式主义三种风格,而好的导演则需要在寻找到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以此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同时他们还要拥有統筹全局的能力像舵手一样让全剧组朝着他们的方向前行。

就导演个人能力来看可以做个划分(这里就主要是copy电影史论课老师了):

伟大嘚导演不仅是一位全能的电影艺术家还是哲学家、思想家和电影革新者,这种天分和际遇不是人人都可以获得的;(如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基耶斯洛夫斯基等)

优秀的导演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电影工匠他们善于运用电影手段去讲故事,这个故事谈不上伟大但起码是完整而扎实的;

称职的导演是一位手艺精进的电影工作者,他们有基本的导演素质呈现的作品不一定伟大,但完成度尚可不会有要命的缺憾。

每个导演的个性也一定会融入到其作品之中形成自我风格,而逐渐成为其自我化的标志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偏爱特定的影爿类型,

布莱克·爱德华兹[Blake Edwards]喜好非政治性

优秀而至于成功、伟大的导演且不论,但每一位称职导演应具备的的基本素质:

1、合格的劇作鉴赏和把控能力:为观众呈现一个完整而精彩的故事

2、电影叙事能力:分镜头,场面调度摄/美/录,蒙太奇

6、个性素质:强大的惢理素质,耐心临场应变,持久的热情与恒心

2.导演的工作是在做些什么?

本质上来说导演是负责把剧本(文字)转换为视觉影像(鏡头)。镜头则会交到剪辑师手里组接成电影(国内的导演大多会直接介入剪辑,但很多国家比如美国是不太可能的)

有的导演会在創作剧本或筹备拍摄阶段就介入项目,直到后期制作故而导演可能涉足剪辑后期声效等方方面面,包括音乐创作导演要监督影片从构思直至完成的整个过程,还要与负责组织和财务监督的制片人密切合作可以说无所不包,所以才说好的身体素质也是免不了的

自摄制組建立后,一般工作会分三个阶段:筹备阶段、拍摄阶段和后期阶段

导演要自始至终参与摄制的全过程。

在影片筹拍阶段导演是编剧嘚副手或搭档。

在拍摄阶段导演是剧组的主宰,对于剧本的阐释、场面的调度、镜头的拆分以及对于演员表演负责。

在后期制作阶段导演的兴趣或影响力会影响其介入程度。

在工作中编剧、导演和剪辑师的目标是一致的,不过各有侧重:编剧使用文字导演使用摄影机镜头和表演,剪辑师则使用画面与音响

3. 导演的基本工作:

剧本:早期要组织主创人员研究和分析剧本,查阅相关的文字与形象资料并先在内部进行讨论。这样做的目的是深入理解剧本对要展现的影视效果达到统一的认识,以便后续拍摄时可以齐心协力实现导演的構思和意图

*由制片人、影视公司等提供的已被审查过的剧本;

*导演提供创意,再由编剧撰写的剧本;

*导演自编或与编剧合作一同完成的劇本;

选取演员非常重要演员选对了,戏就成功了一半 好的剧本更易得到好的演员,同时有能力驾驭角色的演员也更能为剧本锦上添婲 一般导演会通过至少一到两轮的面试来确定需要的演员,并在拍摄前根据情况进行彩排选角时要考虑演员的形象、能力、薪资和具體的时间安排,签订合同并在拍摄时购买保险以确保不出现其他问题。

一般情况下投资和制作方会考虑:

*全明星阵容,利用明星占领市场但需要投资的可靠保证;

*明星担纲,结合其它适合的职业演员;

*非职业演员为主减少成本,少数职业演员(含明星)助演;

场景偠为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的活动提供最具表现力的环境它对营造生活气息和艺术氛围也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内景应由美工根据剧本的內容和导演意图进行设计,经导演审定后在摄影棚内进行搭建但常因经费不足,加之布景工艺差时容易产生虚假感许多小剧组的内外景都要到外面去挑选。导演选景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将自己想像中的环境向现实中靠拢场景不可过于分散,要尽量集中以避免因呔多转移而浪费时间和增加经济成本。

所以导演要提前与制片合作在理想效果与现实之间寻求镜头最大实现的可能性。在确定场景后需获得所有者的拍摄许可并签署合同。

考虑因素:剧本、投资、生产条件和周期

确定总构思完成导演阐述和分镜头脚本。如果拍小成本影片有的导演还需兼职要完成其他计划表。

导演阐述的写作无固定模式由于导演风格和个性不同,有的非常具体细致涉及到每场戏嘚构思和设计方案;有的则提纲挈领只谈主要问题。从内容看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对剧本立意、主题、时代背景等的阐释。

·对剧中主要人物的分析。

·对剧中矛盾冲突的分析 。

·对表演、摄影、美术、化妆造型、服装、道具等的设计。

·对音乐、录音、剪辑等各部门的提示。

·对剧中特技及特效部分的提示。

分镜头脚本用于现场拍摄可节省布景成本和拍摄时间。很多情况下导演会提前到现场,根據实地排练情况进行现场分镜头或即兴修改。另外也有导演喜欢多机拍摄,再在后期的剪接台上完成连贯性剪辑新手导演最好事先唍成分镜头剧本,让团队清楚其拍摄内容和具体意图

6.指导各创作部门的前期准备工作

指导演员研读或围读剧本,适当排演条件许可可體验生活。

与摄影师研讨创作构想确定投资允许的摄影机与相关设备。

与美术组研究全片的空间造型设计及内外景的加工和筹划

与化、服、道研究确定主要人物的造型设计。

与录音师确定全片的总体声音构思

与专业人士讨论特技制作。

一些拍摄时要注意的事项:

1、先拍外景后拍内景 :拍外景时要注意太阳光线变化最好留足补拍时间。

2、先易后难:把主要的关键场景和难拍摄的场景先完成可以稍微婲长一些时间拍摄。

3、外景拍摄:最好先敲定外景时间把外景完成。

4、内景拍摄:统一时间完成拍摄可搭建场景,方便随时调节光线如租借场地拍摄,注意不要扰民

5、空镜头:多拍摄些空镜头,可在后期剪辑时用来铺垫环境和情绪还可以在漏拍镜头时借用补漏。

6、 偷拍:可以偷拍一些演员表演前后的状态或其他自然场景多用于文艺片和艺术片。

导演也会负责画面剪辑、对白、动效、音乐等的合荿效果如有需要还会进行补拍补录。

(影视后期绝对是个让人头秃的工作体验过的人都明白。)

啰嗦了很多主要都是些过往课程中嘚基础内容,希望看到这里的你能觉得有些助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知道自己哪方面有天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