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士兵要练习拆解抢

特警拆弹兵:真药实弹练胆儿 谁官大谁先上
原标题:特警拆弹行规:谁官大谁先上
在公安系统中,排爆应该算是最专业,也是最危险的警种之一了。在每一个出现疑似爆炸物品的现场,在所有人都撤离远去的时候,只有他们,逆流而上,用智慧与未曾谋面的犯罪分子较量,更是用胆量与死神博弈。记者近日专访北京市公安局特警总队五支队排爆大队,揭秘这支百炼成钢的拆弹部队。
20年前排爆工具像修车一样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排爆手的形象是穿着厚重的防爆服,在定时器归零的一瞬间,赌一把剪断红线或者蓝线。而真实的排爆训练,完全颠覆了记者的想象。
一名特警紧盯屏幕,手握操作杆,遥控机器人排爆。操作员不能亲眼看现场状况,只能通过机器人身上的监控探头观察,控制机器人将远处的可疑物品抓起,慢慢退回准确放进防爆罐中,再从罐里取出放归原处。机器人前进后退不能碰到其他任何物体,抓取物品必须又稳又准,任何失误都可能造成爆炸。
第二组正在组装爆炸物摧毁器。这个设备俗称水枪,能以相当于子弹的速度喷射出水,瞬间将远端的爆炸物击穿摧毁。
最后一队特警训练的是X光成像仪,在可疑爆炸物周边安装成像设备,爆炸物品的内部构造就会清晰地呈现在电脑上。
这些只是一个合格的排爆手需要掌握的十八般“兵器”中的三种。排爆大队副大队长孙建东告诉记者:“我们现在的理念是爆炸现场核心区尽量无人化、科技化,利用先进的器材代替人接近爆炸物。比如一辆汽车里怀疑有爆炸物,就让机器人去开车门,拿出爆炸物,然后用X光机远程观察,判断能不能手工拆除。如果不能手工拆除,可以用水枪把爆炸物摧毁。”
孙建东20年前来排爆队那会儿,还没有这些高精尖的器材,就是穿着排爆服手工排爆。拆弹用的刀、剪、钳,跟修车的一样,整个队里就一件防弹背心。那时候,排爆就像刀耕火种般“原始”。唯一能够借助的器材就是绳钩工具组,架设绳索、滑轮,下钩子,把爆炸物一路拉吊转移。时至今日,这种简单实用的“土法子”仍在广泛使用。
比拆弹更重要的是找线索
这十几年来,替代人工的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大量装配,一点点提升着排爆工作的安全系数。然而,对于这个与犯罪分子在千钧一发间斗智斗勇的工作,再先进的装备也永远取代不了人。
“爆炸物上可能留有犯罪分子痕迹,爆炸装置如果能够保留下来,对破案有很大帮助,所以不能见到爆炸物就直接摧毁。”孙建东说,拆除炸弹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查到线索,保留证物,抓住犯罪分子,避免更大的社会危害。只要评估能拆除的优先要手工拆除。
昌平区曾经发生一起爆炸案,嫌疑人怀疑自己妻子出轨了,就在他“锁定”的男人车上安装了爆炸物。通过对嫌疑人审讯,警方很快找到了那辆车,请求排爆队处置。爆炸物被一条条胶带牢牢粘在车底盘上,车底空间太小,仪器无法架设。孙建东只能穿着防爆服,只身钻进车底下,连防爆头盔都没法戴。
孙建东小心翼翼地用刀一点点划开胶带寻找导线,观察爆炸物。经过40分钟的努力搞明白结构和触发方式了,孙建东果断将电路断开,成功拆除了炸弹。整个过程,手一直举着,脖子一直抬着,出来的时候人已经累得动弹不得。
一身排爆服70多斤 真药实弹引爆练胆儿
排爆是一个实战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警种,却没有哪个警校专门会教,只能是师傅带徒弟,言传身教。
新队员从零学起。一身排爆服70多斤,便是最好的训练器械。穿上以后从最简单的跪姿、卧姿开始进行负重训练。慢慢地再进行耐力训练,在规定的时间内,爬楼,取个东西,再爬下来。再进一步,在纸箱子上画个五角星,让受训者用剪子刀子裁下来。换个位置再放个箱子……一连几个下来,浑身大汗淋漓,手上的活儿还不能有半点马虎。练的就是排爆手在体力透支时还要准确完成精细动作。
至少学习训练三五年时间,队员才能熟练掌握多种器材,成为副排爆手。此后再经过三四年的实践训练,从做预案、处置方案到拆除爆炸装置,形成总结报告全套流程,累计成功完成50次训练或实战,才能晋级成为公安部认证的主排爆手。能获得此项资质,可以说就是排爆领域的专家了。
孙建东说:“我们现在进行排爆训练都放真火药,算好剂量,穿好防爆服的情况下,绝对炸不伤。但是稍有不慎,‘砰’的一下就在自己眼前爆炸,对人的刺激还是很大的,他永远会记住,以后也会小心。”
“只有你会做爆炸装置了 明白原理才会拆”
在排爆大队会议室的陈列柜上,堆着几十个精美的包装盒。“这每一个盒子都是一个爆炸装置。”孙建东随手拿了一个,盒子一掀开盖,立即发出“滴滴滴”的声音,“这是松发开关的,一旦直接打开就会连通电路引发爆炸。现在里面是用蜂鸣器取代雷管和炸药,如果装上药,这就炸了。”
孙建东说:“电视里演的那些和我们真实的排爆拆弹根本不是一码事,就拿剪红线蓝线来说,我们根本不会这样‘赌一把’,像有的爆炸装置,本身就是防剪设计,剪任何一根导线都会爆炸。”
这些各式各样的爆炸装置都是队员们自己做的。孙建东给记者讲解了几个,诡谲的设计让人称奇。排爆队员不仅要熟悉电子、机械原理,木工、瓦工甚至水泥工的活都手到擒来,为的就是练就火眼金睛一双巧手,将披着各种伪装的爆炸物品成功拆除。
“平时我们总给队员出题,让他们自己动手做。比如做个延迟10秒起爆的装置,但是不能用电子计时器,让大家开动脑筋想各种办法。只有你会做爆炸装置了,才明白它的原理,才能会拆。只有比放炸弹的人见得多想得多,出现场的时候才能随机应变。”
孙建东说,排爆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就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起码对排爆手个人而言,没有修正的机会。所以平时的学习,甚至魔鬼训练都是必需的。只有技术过硬才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对老百姓、对社会负责。
危险永远无法预见 拆弹成败只有一次机会
排爆工作最大的困难和风险在于无法预知性。爆炸物内部构造、起爆装置、炸药属性都无法预知。拆弹时,排爆手如同破解一道数学难题,根据各种方法、公式,一点点推演结论。这道题的难易,与未曾谋面的嫌疑人的“出题”水平直接相关。不同的是,题解错了可以重来,而拆弹,成与败关乎生或死,只有一次机会。
有一次,排爆队一个老队员出现场,先进去检查了一下爆炸物,出来拿装备准备再进去拆除。就在他和同事商量对策的时候,里面突然爆炸了。就是这一点运气,让他与死神擦肩而过。
“在这个行当,没有万无一失。”孙建东说,没有一种设备能查出所有的爆炸物,机器人也不是所有的活儿都能干。就连他们穿的排爆服,只能防住一公斤以下TNT炸药爆炸的冲击波,还得在三米以外。“而真正排爆的时候,距离都很近,一旦大剂量的炸弹爆炸,冲击力把人内脏都震坏了,穿着防爆服也没用。”
孙建东的电脑里,存着国外排爆手操作失误爆炸的照片。“剂量小的炸弹能留个全尸,量大了全尸都留不下来。”孙建东开了句玩笑,可记者却一点也笑不起来。
“干了这么多年,会有那种心理准备吗,比如有那么一次碰到极大的危险……”记者委婉地提出心里的问题。
“当然会想,”孙建东毫不迟疑地点点头:“比如说,一个定时炸弹,正好到你拆除的时候炸了,完全有这种可能性。但,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别人撤我们上 这是职责所在
让孙建东欣慰的是,现在队里的年轻人,脑子活,肯钻研,一出现场都是争着去,干劲特足。
队里很多人都有学化工、机械的专业背景,1个博士,5个硕士,高学历人才比例相当高。而且都是奔着排爆这个行当来的,上百人竞争一个岗位。
作为公安系统中最危险的警种,排爆队员们并没有特殊的待遇,因为风险太大,甚至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愿意给队员承保。
“那您为什么坚持了下来?”记者问。
孙建东笑着说:“我快40的人了,让我干别的也不会啊,干一行就把它干好吧。再说,我师傅都没走呢!”
在这个危险的岗位上,总有一些人耐得住寂寞。排爆大队的大队长在20年前就已经是这个领域的顶尖专家,如今依然坚守在一线。
更重要的是,排爆队里那份出生入死,患难与共的感情成了最好的黏合剂。
孙建东记得,自己和师傅第一次出现场时,师傅负责排爆,孙建东“好心”上去帮忙,却被师傅一脚踹开,吼了一句:“谁让你上来的!”孙建东这才知道,师傅不想让他承担多一分的危险。
“这么多年,弟兄们感情处得很好,有时候真累了,谁开玩笑说不想干了,大伙就会说,你要是走了队里不就更难了吗,咱还是摽着膀子一起干吧。”孙建东说:“制度是一方面,有时候感情更能留得住人。”
排爆队里有个不成文的传统,出现场拆弹,谁官大谁上。只要大队长在,他肯定就是一句“我来”,谁也别想跟他抢。要都级别相同,谁资历老谁上。所以,最危险的排爆队,凝聚力、向心力却格外强。
在涉爆现场,不光是老百姓,就连其他警察也都得往后撤,只有排爆队员,提着装备,逆流而上,保持镇定完成任务。
孙建东说:“面对危险谁都害怕,但我们不上谁去?别人撤,我们上,这是职责所在。等我们排除了爆炸物,出来说没事了,撤离的群众发自内心地鼓掌,那一刻挺骄傲的。”
本报记者 孙莹 文
(责编:刘军涛)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156被浏览283,060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中国拆弹兵拥七大秘密武器 可徒手将炮弹变烂铁
document.write("")
发帖人:老红柳
来 自 西 陆 军 事 http://www.xilu.com
原文配图:解密真实拆弹部队。
由于申请条件苛刻、训练日期漫长,因此拆弹专家是美军的稀缺资源。目前美国仅有4000名拆弹专家。大部分时候,拆弹工作由排爆机器人完成。只有遇到机器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拆弹专家才会亲自上场。
目前全球各国的军队中都有拆弹部队的编制,除了美军的拆弹部队多次经历实战考验外,、以色列、西班牙等国的拆弹部队也在一些低烈度的冲突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训练很严格
拆弹部队淘汰率高达85%
简易爆炸装置是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遭遇的具破坏性的武器。拆除或引爆这些爆炸装置需要拆弹专家组成的爆炸物品处理小组。刚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拆弹部队》描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小组。
按照美国军队的兵种划分,美军的拆弹部队属于工兵的编制序列中,一般称为爆炸物处理小组。拆弹专家上岗前必须经过超过1年的特殊训练,一般是12个月到16个月之间。
拆弹训练从爆竹开始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美军拆弹专家,申请者需要接受重重考验。首先,申请者的体能要好,没有色盲症,还要通过机械分类考试。在体能测试时,申请者要穿着30多公斤重的防护服完成各项任务。
通过初步考试的士兵随后将被送到拆弹学校接受进一步训练。按照流程,这些士兵要经过至少一年的艰苦训练。培训期间,他们要学习爆炸术语、拆弹方法等各种技巧。拆弹训练的淘汰率高达85%,只有少数人能够通过最终考试。
根据美军工兵的训练教程,刚刚进入拆弹小组的新兵们,首先会反复研究一些已经失效的爆炸装置。之后他们会慢慢接触一些爆炸威力较小的装置,比如爆竹。
这样的话,即便是拆弹失败,拆弹专家也不会受到多大的伤害。只有在技术成熟后,他们才会开始训练拆除雷管等爆炸物。
此外,心理训练也是培训科目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用一位退役的美军拆弹专家的话说,“我们必须有在重压之下做决定的能力。”
美国军方逐渐开始加大拆弹部队的发展速度,已经投入数十亿美元资金用于训练拆弹组,购买拆弹机器人等。
通常情况下,每个美军的拆弹小组需要有7个人,在执行拆弹任务时他们各自有不同的分工。不过近年来由于美军兵源紧张,很多时候拆弹小组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通常只有三个人一起行动。一名经验丰富的拆弹专家当队长,两名士兵为辅助人员。
出门乘坐“大水牛”
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美军拆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有三个:第一是保护重要人物的交通安全,第二是拆除已发现的简易爆炸装置,第三是在爆炸发生后前往爆炸现场调查,寻找线索等。
拆弹部队使用的车辆是重型装甲防雷车,这些车通常都有一些奇怪的名字,比如“水牛”、“美洲狮”或者“哈士奇”。车上放着他们必需的所有设备:排爆机器人、排爆服以及水和食物。
拆弹很粗暴
发射火箭弹开辟前进通道
美国海陆空军都会有自己的拆弹部队,一般可以分为军警两条线。
《拆弹部队》中的主角因为在城市里工作,更类似警方的拆弹小组。野战部队拆弹的手段远比警察粗暴得多,地面部队攻击路线上敌人已经布雷,现代工兵不会一个个去拆。常见的做法是使用排雷火箭,发射一排带有爆破索的火箭弹飞跃雷区上空,然后引爆这些爆破索。通过剧烈的爆炸,就能清理出一条通道来。
现代的炸弹引信几乎都是电子化的。如果仅仅是电子引爆,问题当然不大,拆掉导线或者破坏电源都可以让引信失能。但制造炸弹的人也会进行技术改进,增加防拆功能。因此,对拆弹专家而言,要搞清楚所有的炸弹究竟是何种情况是不可能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法拆弹,现在比较常见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液氮或者干冰一类的东西喷射引信部位,使其迅速降温,而在接近绝对零摄氏度的情况下,大部分电子零件都会失效,这样就可以忽略引信的防拆功能。
另一个与之相反的思路是用数千摄氏度的高温火焰点射引信,将引信在不到1/10秒内彻底融化,这种办法常见于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扫雷专家。相对于不好储存携带的干冰而言,制造高温火焰显然更为容易。
任务很危险
至少64人被炸弹炸死
目前美军大约有4000名拆弹专家。美军提供的数据表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约50%的IE简易爆炸装置可以在爆炸前被拆弹专家清除。不过美军拆弹技术提高的同时,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的抵抗组织也在进化。
仅在过去1年里,阿富汗的路边炸弹威力大幅度提高。2008年,约40%的简易炸弹装置炸药重量超过25磅。2009年,增加到75%,其中相当一部分重量超过100磅。炸弹技术也日趋复杂,使用多重触发装置,并故意设置二次爆炸炸弹,专门针对调查爆炸现场的拆弹专家。
上周,一位塔利班指挥官在接受采访时承认,他们曾接受过炸弹培训,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学习如何使用二次爆炸装置,目的就是希望在第一次爆炸发生后,能炸死现场的炸弹专家。
年薪可达数十万美元
随着路边炸弹致死事件的增加,拆弹专家们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变得炙手可热。私人承包商甘愿花大价钱招募他们,年薪轻易可以达到数十万美元。不过这种压力巨大的危险工作并非适合所有人,拆弹专家们每天都冒着失去肢体和生命的危险。
毫无疑问,拆弹专家成为武装分子的眼中钉和肉中刺。因此,拆弹专家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兵种。据统计,至少有64名拆弹专家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牺牲。有统计发现,大多数拆弹专家并非是在拆弹时被炸弹直接炸死,而是在护送途中被路边炸弹炸死的。
生活在莫桑比克的非洲仓鼠嗅觉极其敏锐,能够准确定位地雷方位,因而成为当地政府排雷工程的“功臣”。 哥伦比亚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老鼠探雷部队”,包括了14只老鼠和3只猫。猫本身无法进行探雷活动,但是这批经过培训的猫,可以保护这些探雷老鼠免遭其他猫的袭击。 美军的装甲推土机 美军士兵操作拆弹机器人。 身穿拆弹服的美军士兵。 驻伊美军士兵庆祝炸弹爆破成功。
美军退役士兵讲述巴格达的拆弹生活
国家领导人在任时,往往公务繁重,退休之后不再承担具...
热门关键字中国拆弹兵拥有七大秘密武器 但不欢迎“创新”|拆弹|解放军|中国_新浪军事
中国拆弹兵拥有七大秘密武器 但不欢迎“创新”
资料图:拆弹演练
  中国拆弹兵的七种秘密武器
  拆弹兵,和平年代在炮火和硝烟中实现人生价值的群体,他们曾被媒体称为“天天与死神打交道的人”,他们不用枪,也不用炮,却能无畏无惧悄悄地把枪弹、炮弹变成破铜烂铁,造福于社会。他们都有哪些与众不同保护自我的秘密武器呢?
  武器之一:特种衣服
  衣服是人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一种物质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防寒保暖,让人感到舒适。可拆弹兵们的衣服却有着更深一层的涵义,它们更多起到了护身壮胆的作用。因此,拆弹兵穿衣服不分寒冷酷暑,就算是大热天也不能换下。讲到这里大家应该猜到是什么衣服了,没错,那就是防弹衣。在拆弹场上要穿防弹衣的地方很多,特别是野外销毁和炸毁的时候,防弹衣往往就成了官兵们的最后一道防护。当然,拆弹兵们特种衣服并不仅仅是防弹衣,除此之外,他们还有防静电服、消防服等。
  适用范围:野外销毁、炸毁等
  武器之二:棉球
  掩耳盗铃的故事每个人应该都听过,但销毁场上的官兵是没有机会腾出手来掩自己的耳朵的。于是,他们发明了棉球,用棉球塞入自己的耳朵,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听觉。其实当过炮兵的战友都理解,打炮时,面对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如果不采取措施很容易对炮手的耳朵造成致命伤害。而拆弹兵们每天都要与爆炸声相伴,为此,小小的棉球除了能给拆弹兵创造更加静心工作的环境外,还是一个保护身体的秘密武器。
  适用范围:底火击发、手榴弹销毁
  武器之三:“打狗棒”
  这不是金庸笔下丐帮帮主的棒子,它完成的致命一击不是打,而是捅。在手榴弹销毁的最后一道工序拉火环与弹柄分离时,拆弹兵手中的棒子成了一个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通过一个预留的小洞,将拉火环拉在墙上,然后将带有雷管的弹柄捅入防爆墙外面,拉火环脱离弹柄后,雷管自然就爆炸,一枚手榴弹的销毁也就结束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工具,它只是一根竹棒,但官兵们更乐意把它戏称为“打狗棒”。
  适用范围:手榴弹销毁
  武器之四: 垃圾钳
  它本来是环卫工人的保洁工具,也叫捡拾器、垃圾夹等,但在销毁场上,它却成了销毁兵们的防身工具。在拆弹兵们对小型枪弹、引信等进行烧毁时往往会有个别雷管等小型爆炸物没有炸掉,因此每一次烧毁出炉时,拆弹兵们都要进行一次挑渣工作。此时,除了防弹衣外,这垃圾钳因为它有两条长手臂,捡拾东西不用手捡,避免了拆弹兵们直接与那些未爆的雷管和引信的接触,自然也成了拆弹兵的一种秘密武器。
  适用范围:烧毁炉
  武器之五:皮手套
  拆弹兵们手中的皮手套不是御寒的,它的真正作用是隔热,这是拆弹兵们蒸药时不可少的一件武器。所谓蒸药,就是将含有炸药以及火药的弹头装入一个大蒸床中去蒸,用蒸汽把炸药融化,达到消灭安全隐患的效果。当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弹头从蒸药间里出来的时候,它的温度很长一段时间将保持在一百摄氏度左右。此时,拆弹兵们要接触它,自然就必须要使用加厚的皮手套了。
  适用范围:蒸药
  武器之六:钉耙
  它与猪八戒使用的“九齿钉耙”有质的差别,整整少了六个齿,但它的功能和“九齿钉耙”比起来却一点也不逊色。这个烧毁场上专门攻克迫击炮弹的“孤胆英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用“牙齿”去死死地咬住迫击炮弹的“尾巴”,然后将那些刚刚经历过浴火重生的炮弹送到它该去的地方。此为拆弹兵的第六种秘密武器!
  适用范围:烧炸场
  武器之七:口罩
  最后一种武器自然是最通用的,在销毁场上只要你习惯,几乎所有的流水线都有戴口罩的必要。而蒸药间里对此则有更特殊的要求,在那里你戴的口罩必须要有18层以上,才能有效控制蒸药产生的有害气体对人的侵害。面对如此的工作,拆弹兵们的艰苦与牺牲便无需多说了。
  适用范围:蒸药及所有场所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对于常年行走在危险地带的拆弹兵们,纪律对他们来说其意义跟生命一般重要。请看――
  纪律一:一切行动听指挥
  ―切行动听指挥是拆弹兵的“三大纪律四项注意”中的基石,是维护各种拆弹现场秩序,实现“安全拆弹”目标的必然要求。在拆弹现场,必须一切都听从指挥员的,而指挥员作出的每一项决定都是来自于销毁场上的规章制度,来自于平时的经验积累。
  纪律二:进入现场要检查
  安全检查是为了及早识别、寻找、消除各种不安全的事故隐患,加强防范措施,预防事故发生的必要举措,而在这一过程中人的因素尤为重要,拆弹兵们进入工作场所需要进行的安全检查主要包括:有无火种、着装要求、精神状态等等。
  纪律三:上岗拆弹要培训
  拆弹兵并不是谁都可以胜任的,作为国家级危险场所的工作人员,拆弹兵们必须通过精挑细选,经过统一的专业培训,并达到预期的水平才能上岗。拆弹兵们的培训途径主要是专业学校,也有个别通过传帮带方式成长起来的,但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业务水平。
  注意一:不能带火种
  虽然拆弹场上有严格的火种检查制度,但作为一名合格的拆弹兵,在到处充满杀机的拆弹场上,他们每个人都知道,自觉遵守这一规定的意义到底有多大。因此,进入拆弹现场不能带有火种,这是拆弹兵们的一种共识。
  注意二:不能赶工
  军人的作风一向是雷厉风行,以能打硬仗和攻坚战著称的,而这个光荣的传统却在拆弹兵们身上打了折扣。上级有明文规定,随意增加工作量是一个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不能赶工是拆弹兵们需要注意的事项之一。
  注意三:不能闹情绪
  心理工作一直是部队教育的重头戏,而拆弹兵们的心理变化对其能否正常完成任务更为重要,特别是在一些高度紧张的工作岗位上,思想上哪怕是产生丝毫的波动,都有可能给安全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拆弹兵不能闹情绪。
  注意四:不欢迎“创新”
  创新,在军事、经济、商业、技术这些领域的研究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特别是在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军事装备领域,它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在拆弹兵的工作中“创新”却是不受欢迎的,因为一切按照规章制度操作,这才是拆弹兵们战胜危险的关键所在。(文/顾 勇 张小建)
(新浪军事)
(编辑:SN100)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