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寿山玩的时候捡到这些石头千万别丢一块石头,谁能跟我说下是不是田黄石。

购物车 0 件
¥73250.00元
¥73000.00元
¥72500.00元
相关藏品141件
-[寿山田黃]
货号:BZ064463
尺寸:2.1*0.5*4.1
售价:¥3100.00
上架时间:
-[寿山田黃]
货号:BZ411582
售价:¥18000.00
上架时间:
-[寿山田黃]
货号:BZ411583
售价:¥18000.00
上架时间:
-[寿山田黃]
货号:BZ411589
售价:¥12000.00
上架时间:
-[寿山田黃]
货号:BZ411591
售价:¥28000.00
上架时间:
-[寿山田黃]
货号:BZ411592
售价:¥18000.00
上架时间:
-[寿山田黃]
货号:BZ411593
售价:¥18000.00
上架时间:
-[寿山田黃]
货号:BZ411594
售价:¥35000.00
上架时间:
-[寿山田黃]
货号:BZ411595
售价:¥15000.00
上架时间:
-[寿山田黃]
货号:BZ411596
售价:¥35000.00
上架时间:
-[寿山田黃]
货号:BZ411599
售价:¥18000.00
上架时间:
-[寿山田黃]
货号:BZ411601
售价:¥12000.00
上架时间:
-[寿山田黃]
货号:BZ411602
售价:¥15000.00
上架时间:
-[寿山田黃]
货号:BZ411636
售价:¥35000.00
上架时间:
-[寿山田黃]
货号:BZ411637
售价:¥10000.00
上架时间:
新手上路买家须知配送与支付 售后服务特色服务客户服务我的账户
服务热线:010- E-mail:
& & & &投诉邮箱: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9:00-21:00;周六,日:9:00-18:00;如需来公司洽谈业务,请提前2天(48小时)电话预约。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号
共执行 4 个查询,用时 0.021259 秒,在线 0 人,Gzip 已禁用,占用内存 7.199 MB田黄:石之帝王_网易财经
田黄:石之帝王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5月25日结束的福建东南2014年春季艺术拍卖品会上,寿山石雕珍品成交率最高。其中,高6.5厘米、重269克的双子弥勒摆件以977.5万元成交,创下了此次拍卖会单件最高价成交纪录;115克的田黄石秋江泛舟图薄意随形章、73克的田黄石云纹薄意椭圆章、52克的田黄石罗汉薄意摆件,分别以195.5万元、184万元、110.4万元成交。去年福建东南秋拍时,一块重达390克的田黄摆件曾以3680万元成交,令人叹为观止。同等工艺水平、同等质地的田黄作品,当块头更大时,价格不仅是以克数来增加,单克价格也往往是以几倍递增。即便这样,越是精品的田黄人们竞拍的热情就越高。3000多万元的高价仍有人追捧,足见人们对田黄的青睐和疯狂。田黄是寿山石的领头羊,寿山石产自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同一地域的属性使得福建东南每年的拍卖会成为田黄价格走势的风向标。”6月5日,北京国石艺术馆馆长燕向本报记者这样描述了田黄市场的热度。燕爱建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卫视《天下收藏》节目的长期客座嘉宾,也是《国石传奇》系列节目的主讲。他自1992年无意间收藏石头开始,至今已有22年的收藏经历。
  江湖地位:拥有众多追随者
燕爱建介绍,中国有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和巴林石四大国石,四大国石以寿山石为首,而寿山石又以田黄为瞻。“以田黄等为代表的国石,虽然也是石,但完全不同于灵璧石、太湖石等,玩田黄的人和玩灵璧石、太湖石的人是完全不同的石头收藏圈,因为两类石头的价格悬殊太大。有人戏称灵璧石、太湖石等文化为‘白捡文化’,即这类石头相对容易获得,也很有可能在河边就能捡到。而价格极高的田黄则不可能随意捡到。”燕爱建这样描述了田黄在石头收藏圈内的特殊位置。其地位不容小觑。
田黄产自福建省福州市寿山村,据说已有1000多年的开采历史,并被历史上多位所收藏。传说中,有田黄石粉末曾医治好了明朝开元皇帝朱元璋的疥疮,后将田黄列为供品。清朝诸位帝王也是对田黄石宠爱有加,乾隆皇帝就收藏了大量的田黄石,多是田黄印章。最有名的是大块田黄镌成的三链章。咸丰皇帝临终时赐给慈禧的也是一枚田黄印章,上有“同道堂”三字,意喻慈禧与皇后慈安同理军机大事。这些故事传说和历史记载赋予了田黄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也是收藏品通常所应具有的特性。
不仅皇帝喜爱田黄,平民百姓也对田黄情有独钟,燕爱建就曾为了一块田黄精品花去上千万元,以至信用卡都刷爆了。古玩行里为了田黄每天都上演着暗战,北京天坛古玩城的湘湖雅居店主刘泉平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90年代初,关注田黄的人很少,了解这行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当时一位玉石爱好者,无意中得到了一块和田玉和一块田黄,他当时看重的是手中的和田玉,对田黄了解得并不多,只是觉得田黄温润,与和田玉的温润劲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为了确定手中的和田玉,他便请圈内人进行鉴定,当被告之为确实是和田玉时,非常高兴。他很想感谢这位圈内鉴定者,鉴定者顺势指着那块田黄石说道:“我也不要你咨询鉴定费了,你要是感谢我,就把这件小东西送给我吧。”玉石爱好者对这点小要求自然是满口答应,就把那块田黄送给了鉴定者,这还觉得欠了鉴定者一个很大的人情。殊不知,鉴定者早是心里笑开了花,他后来直接坦言:“其实从质地上看,那件田黄小件的价值远超过了刚才鉴定的和田玉,但正因为太喜欢了,所以不能明说喜欢,更不能出高价向对方要,因为一旦这样,对方马上会意识到这是个好东西,更不可能给你了。这样多好,大家都高兴,还不用争得脸红脖子粗。”为了获得一小块田黄,可谓是绞尽脑汁。
中国人喜欢田黄,就连老外也开始喜欢田黄。在近日举行的一次活动中,记者看到赵本山的洋徒弟博比腰间也挂着一件田黄,在记者的要求下,博比颇为得意地展示起他那块田黄的温润,并说起了这块田黄的渊源。
  价格行情:一路飙升
据燕爱建介绍,30多年前,福建寿山村的一位石农把一块重达9斤的田黄原石,以十多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北京荣宝斋,现在这块田黄石已是无价之宝,被荣宝斋视为镇斋之宝。
2011年10月,在北京亮马河大厦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块重139克的田黄以125万元的价格起拍,有意竞拍这块田黄的爱好者当时请教燕爱建是否可购入,燕爱建认为价格在150万元至170万元之间完全可以买下,但这位田黄爱好者的妻子则坚决反对,认为如此高的价格就买下这么一小块石头,肯定是被人忽悠了,所以专程几次请教燕爱建,但燕爱建坚持认为自己定的价格区间没有问题,最终这件田黄作品在拍卖会上以248万元成交。在香港,田黄小把件也已创出了2000多万元的拍卖记录。
在我国的古玩市场和拍卖市场上,2012年至2013年期间,田黄石的价格在每克8000元至10000元之间,今年田黄石的市场价格则已经达到了每克1.5万元至2万元之间,收购底价达到了每克1.5万元,可谓是价比黄金的几十倍。据保利和香港佳士得的拍卖记录显示,田黄石的价格已经拍到了每克7万元,而在2012年的拍卖会上,田黄的价格甚至拍到了每克22万元,这样的高价已成为全世界软宝石价格之最,即使是钻石也难以企及,所以田黄被列为目前全世界最贵的石种。
根据我国近几年对田黄艺术品一级和二级市场的调研分析,其艺术品价格正以每年30%~50%的比率上涨,大师级的田黄作品涨幅更大,即使在金融危机、收藏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也都在持续上涨,只是涨幅略低,具有很强的抗跌能力。
燕爱建认为,田黄之所以能有如此好的市场行情,主要原因是田黄的存世量更适合于收藏,量既不是太大,也不是太少,恰到好处。相对田黄,有的收藏品本身存量就很少,那么知道和懂的人也相应很少,持有的人就更少了,这样的收藏品即使历史久远,也很难形成收藏市场。而田黄则完全没有这样的担心,其存量恰到好处,更适合高端收藏。在燕爱建看来,田黄已经开采了1000多年,产量越来越少。随着田黄采掘矿的日渐枯竭,价格还会攀升。虽然现在田黄的价格已经很高了,但仍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收藏理念:用时间换价值
对于田黄的收藏,燕爱建认为应该理性、务实,对于入眼的田黄则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眼到手到”,即看准了就下手购入,否则光想不做不可能获得升值,更不要抱着“捡漏”和“一夜暴富”的心理。不少人收藏或多或少都存有“捡漏”的心理,只关心买到的田黄是否值钱,又升值了多少,很少关注其文化内涵,这种心态最不可取。古玩行内的东西良莠不齐,打眼的事天天发生,即使是古玩城内的一些小摊主,都学了很多古玩知识,非常精明。这些人即使和马未都等大家理论起来也是一套一套的,你如果想从这些人手里“捡漏”根本不现实,所以收藏田黄不要太功利。他坚持认为,现在的收藏没漏可捡,用时间换取价值,即以捂住藏品的时间来换取未来的升值空间,这也是最稳妥的收藏方式。无论当时购买的田黄价格看似多么离谱,在今天看来都已经升值了。
燕爱建之所以有这样的收藏理念,与其经历有很大关系。燕爱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福建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为了帮助朋友周转资金,他从一位朋友手里购买了一批寿山石,其中就有田黄,用一辆小卡车装了十几块。当时的田黄市场远没有现在火爆,价格很低,一共才不到10万元。随后两年,燕爱建又先后花了几万元买进了几批寿山石,但因为一直忙于自己的生意,也没有把田黄当回事,只是放置在那里,虽然也知道田黄升值了,但并没有具体量化的概念。2004年,燕爱建由最初的只是喜欢田黄,开始进入田黄行业,把田黄当成了收藏事业,开始了更为系统化、科学化地运营操作。2005年至2009年,北京翰海拍卖场里的九成国石类拍品均出自燕爱建的“国石馆”,其中田黄占了相当的比例。其后,一些知名拍卖公司都要求燕爱建送拍精品,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自此,燕爱建很少再送拍田黄,他深知再找到同等优质的田黄越来越难了,送拍一件田黄精品就像送走了自己的一个孩子,非常不舍。最终,燕爱建把收集或购买来的更多田黄精品藏于自己的艺术馆里,百看不厌,并痴迷其中。如今,他收藏的一些田黄价格已升至几百万元,甚至有的藏家出价1000多万元想收藏他的一块大田黄,但是他都没有答应。
从收藏难度上看,相对翡翠珠宝,石雕作假的最少,而且在分辨真假难度上,田黄也远低于其他玉种。比如,和田玉和青海料同属一个矿料,细腻程度只有细微差别,有时连经营多年的行家也难免看走眼,鉴定同一块料,持不同观点的人众多。和田玉皮子现在人工做色已能做得非常好了,懂行的人也常常打眼。田黄虽然也有作假,是由其他相似石头来代替田黄,但相对翡翠等其他玉种,作假要少得多,而鉴定难度也小得多,所以更利于收藏。
目前,燕爱建正积极致力于倡导制定田黄石的标准。他认为,没有标准中国这些传统的宝石很难走出国门,更不会得到世界认可,应该像钻石那样制定标准,成为世界级的收藏品,而不是只有中国人自己收藏赏玩。
如今,田黄石被人们一路追捧,并以高价格居首,同时因有着皇家传统的尊重黄而被历代皇帝所钟爱。它既有高价值又富有内涵,所以“石之帝王”的称号当之无愧。
(原标题:田黄:石之帝王)
本文来源:国土部网站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寿山石造假,最多是田黄
15:11:38 来源:   
关键词: 寿山石雕 作品 田黄石 款识 开采
内容摘要: 方宗珪提到,如果想进行寿山石投资,切记不要以自身的审美标准去收购石头。方宗珪强调,田黄是次生矿,所以辨别一块石头是不是真的田黄石,首先就要看它是否具有次生矿,以及几种深层次的标准特征。
清“尚均”款田黄石雕“契此”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寿山石方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末清初杨玉璇寿山石兽钮印
  细节能反映真伪,如电钻钻出来的圆孔和缝衣针钻出来的孔绝对不一样
  本报记者/徐小青
  对于寿山石的喜爱,可以说从古到今,上至帝王,下至平民。但是,随着寿山石市场近年来的火爆,一些假寿山石也随之出现。而且,随着科技发达,寿山石造假越来越“先进”,打假也就越来越难。
  那么,寿山石雕要怎么来进行鉴别?专家表示,要从材质、造型、风格、刀法等几个方面综合分析。
  著名品种都有开采段
  寿山石是一种以产地命名的珍稀矿石,它专指在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村以及周边一些地区开采挖掘,可供于艺术品雕刻的石头。
  从历史上看,寿山石在南北朝时就已经出现。宋朝时,寿山石进入皇宫,被宋高宗指定制为礼器祭天。明朝时,出现了皇帝御用的寿山石印玺。清朝的嘉庆印玺和乾隆三联章,都是有名的寿山石作品。
  那么,寿山石雕要怎么来进行鉴别呢?著名寿山石研究专家方宗珪表示,要从材质、造型、风格、刀法等几个方面综合分析。
  有名的寿山石品种都有一个开采段。比如,芙蓉石在宋朝就没有出现,其开采的最早年代是明朝后期,不过几百年。如果有人拿了一块芙蓉石雕,却称是宋朝作品,明白人都不会相信。所以,鉴定时如果先把品种辨别出来,则很多假货自然原形毕露。
  但是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古石新雕”,即有些石头年代久远,但当时却没有雕成作品,而是留到现在才进行雕刻;一是将旧雕刻进行修改。比如,将古代一个残缺的石刻作品进行完善及处理。
  不要只重视名家款识
  要辨别古旧寿山石雕,可从历史痕迹来判断,如包浆等。寿山石质地较软,容易磕碰破损,因为接触到手油,也比较容易变旧,所以包浆明显。
  此外,不同时代的雕刻也具有不同特征。以观音像为例,从清代到现在一直是寿山石雕的题材之一。但是,不同年代的造型均有不同。
  从工具上也可以判断一件寿山石雕的年代。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石雕艺人只有简单的刀具,加上折断的缝衣针做钻。随着科技发展,工具增多,从八十年代开始,电动钻头开始应用在石雕中。但可想而知,这种电钻钻出来的圆孔和手工用缝衣针钻出来的东西绝对不一样。只要从这些细节上分辨,就可以发现蛛丝马迹。
  古旧寿山石雕和书画还有一个明显不同之处:款识。名家书画一般都有款识,但寿山石作品则未必。
  据介绍,明朝寿山石作品几乎找不到作者,因为雕刻寿山石“在当时是一种雕虫小技,是一种地位很低的手工艺”。现在人们能够发现的最早的著名寿山石雕作者,要从明末清初开始。清初的寿山石雕具有明显的宫廷特征,也影响着地方寿山石雕艺术。
  方宗珪说,寿山石雕流行印字题款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这时候,玩家开始把寿山石雕当成一种艺术品来收藏,雕刻艺人的地位提高,也就出现了名家名款。
  但因此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以前买了名家的作品,按当时的习惯这件作品没有款。如果硬补上款,就会让真的作品也变假了。所以,玩名家寿山石的人要注意,买寿山石雕时不要只看作者的名字,就认定是他的作品。
  对于已故作者,有三种造假情况。第一种是伪作伪款,雕刻本身和款识都是假的。第二种是旧刻新款。以前不重视款识的时候,购买了作品,现在应藏家要求,又找到原作者补款上去。
  第三种,也是最冤枉的一种情形,即真品假款。雕刻品本身是名家真迹,但是想让名家再补款识上去的时候,该名家已经不在世。这时,有人就找到篆刻师,摹仿名家手迹补一个款识上去。结果,“假做真时真亦假”,真品也变假了。
  收藏心得:显赫豪门也会流出假货
  最近几年寿山石市场火热,很多人都去购买、投资寿山石。但专家提醒,寿山石鉴藏是一门很专门的学问,这里面有很多必须具备的条件,即“三识”:学识、见识、辨识。
  首先,劝大家多看书。一块石头为什么突然变得比黄金还要贵?它的历史渊源在哪里?对这些问题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其次,多看真品。单单是福州,就有七八个寿山石大市场,在北京也有很多市场和地摊卖寿山石。除了市场,还可以去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就收藏着很多寿山石雕精品。
  方宗珪提醒说,现在的收藏市场有一些误区,很多玩家希望到市场、地摊去拣漏。“我劝大家,不要抱着拣漏的思想去玩寿山石。”因为即使从显赫家门中流出来的东西也有假的。而且,现在收藏市场太火了,不懂行的卖家越来越少。他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收藏家曾经到一个很偏僻的山区,在一间简陋的房子里看到一位老太太,这位老太太当时就正在看一本收藏类的书。
  此外,方宗珪提到,如果想进行寿山石投资,切记不要以自身的审美标准去收购石头。因为投资要考虑的是投资最少、差价最大、资金回笼时间最快。在这个过程中,投资人其实是在替别人买石头,而每个人对石头的审美取向都是不同的。所以,要以最终购买者的喜好为参考。(徐小青)
  市场观察:清代就有田黄替代品
  方宗珪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现在市场上寿山石造假最多的品种是田黄石。因为造假也需要成本,价值不高的东西“不值得”去做假。田黄的价值众所周知,一块田黄石动辄就是几十万元,自然也就成了造假者“青睐”的对象。
  此外,和原生矿石相比,田黄本身具有的次生矿特点也使得造假相对容易。以荔枝冻为比较,由于荔枝冻是原生矿,石头的通透感和色彩很自然,所以很难造假。田黄石则重视二次生成,石头的色彩看上去并不鲜艳。
  其实,早在清代,就有田黄的替代品了。清代官员喜欢田黄石,可是田黄石没那么多,所以经常用连江黄来代替。所以有句俗话是,“连江黄,假田黄”。
  想区分真假田黄,也有一些要点可循。方宗珪强调,田黄是次生矿,所以辨别一块石头是不是真的田黄石,首先就要看它是否具有次生矿,以及几种深层次的标准特征。
  第一,形状。田黄石是因火山爆发后,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头,因为“一路颠簸”,所以没有棱角。
  第二,皮层。由于长时间埋在泥土中,泥土在有机肥的作用下有了酸性成分,石头也被慢慢酸化,其中一些容易溶解的颜色就会浮现在石头表面,比如黄色。这些颜色在泥土中无法流失,最后会再重新作用于石头内部,“像自己的血抽出来再回去染上自己的皮肤”,这就造成了田黄表皮的不一样。
  第三,颜色。因为酸性作用,石头中的颜色被稀释,石头会变淡,再次染色的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也不可能染得很均匀,所以,田黄的外表和内里颜色会有浓淡之分。“如果看到一块石头的颜色‘表里如一’,那绝不是真的田黄。”
  第四,裂痕。在田黄表面,一般会产生一些细细的裂痕。不同于开采、保护得很好的原生矿,“田黄是一种受伤的石头,是母亲不要了把它扔出来的”。在从山上滚到山下的过程中,在由流水把它运载到土里的过程中,经过无数磕磕碰碰的田黄表面会有细细的裂痕,就一点也不稀奇了。尤其是,这种裂痕又受到土里酸性的浸染。
  最后,方宗珪说,对于如何辨别田黄石,在收藏界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其中一种认为,可以用田黄石的“六德”,如润、细、温等为标准。但他认为,“润、温”只能作为一种形容词,不能作为田黄的标准,因为其他的石头也可能具有这些类似的特点。如果以这些修饰语作为田黄的标准,“概念就太混乱了”。 (徐小青)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
版权与免责声明|||||||||||新闻热线: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探访“疯狂的”田黄石唯一产地――福州寿山
刚出土的石头
  在春拍中,有一件田黄被拍出10万元/克的高价,顿时田黄成为收藏者的关注点。目前6年涨5倍的神话令田黄石成为“疯狂的石头”,涨幅与翡翠相提并论,而关于田黄矿产资源多少一直成为业内争论的焦点:“矿地被好几代人翻了很多遍,现在还有田黄吗?”
  田黄的价格已成天价?田黄产地还有田黄石吗?记者上周实地探访田黄石唯一产地――福州寿山,走访当地的石农、加工作坊主、田黄商人、工艺大师等,一探究竟。
  田黄神话:一夜致富梦
  52岁的张天平是田黄石农,他在寿山村土生土长,自幼跟着长辈们在寿山村坂溪、溪坂田“摸爬滚打”,60年前开始了挖寿山石的生涯。“我的田里没有很大很好的田黄,只有小个头的,当时为了生活,挖到的都陆续卖掉了。”
  张天平的运气也不错,他的“原始积累”大部分不是来自早期贩卖田黄所得,而是来自近几年“赌石”。乌鸦皮是田黄外层的灰黑色表皮,有点像包裹翡翠原石的外层,可以通过电筒照出里面的田黄等级、质量如何。有很多次,别人照出来是白心(即里面的田黄是白色的)的乌鸦皮,张天平却判断有黄心(即有黄色的田黄)而低价买下,而事实最终证明他是对的。
  田黄身价百万,给小小的寿山村带来了暴富的传说。“不是很多暴富的故事,但确实有。”上世纪80年代,石商陈孔兴就曾经遇到这样的好事情。原来,村里其他人在自己田里挖石头时挖到一块大“牛蛋”(即实心的普通石头),因为没有带手电筒,目测判断是普通石头就随手丢掉了。陈孔兴对田黄很熟悉,感觉这块牛蛋可能是田黄,于是捡回家冲洗后用手电筒一照,全是通透的,果然是田黄!这块重1斤6两的田黄最后卖了4万多元。曾经经过他手中的还有一块9斤重的田黄,1985年以13万元卖给北京荣宝斋,目前价格已经飙升至亿元,另一块卖给香港房地产商的石头有10斤重,最新报价达3亿元以上。
  探访寿山:田黄难淘 石农须集体议价
  “以前的田黄很多,太便宜了。”张天平的儿子张华算得上是“石二代”,30岁出头就已经成为父亲得力的助手。“当时真正受益的并不是石农,而是福州的‘二道贩子’。而且最终赚钱的是那些当时卖得不好,囤下货的。”他还记得,上世纪80~90年代,他住在寿山,自己拿着锄头到地里去挖,还能挖到田黄,不过只能挖到10克左右的普通货。“那时一袋子卖几百元。”如果放到现在?“那市价就要上千万元了。”那个时候,每天都有福州的买家走着山路到寿山买石头,石农往往还要杀鸡招待他们,希望他们能买走。“现在可不一样,上寿山的买家如果没有面子,没有实力,是看不到东西的。”
  大行家梁章凯就有这样的面子。记者跟随梁先生上山,刚在石农陈先生的门口站定,一辆摩托车便急匆匆地在门口停下,身上全是泥浆的男子还没下车,手上就高举着一颗小石头朝人群叫唤。“挖到田黄了!”吸引众人围观。这颗只有小指大小的小石子就是田黄?梁章凯打开手电筒照给记者看,果然通透并现出橙红的颜色。田黄这么容易就挖到吗?石农陈永喜掏出一个果脯的零食罐,里面塞满了用白色纸巾包裹的物品,打开一看,全是田黄!不过,这些田黄的个头都很小,有的甚至只有拇指的一半。梁章凯告诉记者,这里还是每天都有人在挖田黄,但是与以往相比几率小了很多,而且也很难找到大的田黄了。
  记者跟随一行人来到田里,发现有一块大约两亩的地被围了起来,旁边还装上了摄像头。陈永喜告诉记者,这一块地是最后的“保留地”,政府部门禁止私人挖掘。而他的田地就在距离十几米处,已经被深挖了3~4米,有5~6个人正顶着火辣的太阳忙碌着,有的用锄头挖动着泥土,有的把挖到的石头和淤泥往坑上倒,有的拿着长长的水管冲洗着石头。“有时候忙上半个月也没什么收获。”陈先生说,如果找到田黄了,就要几个股东们坐下来一起商量定价,卖也是要大家同意才行。
  剖析:石商靠原石与艺术品之间利润差获利
  “2009年,我有一块一两重的田黄加工后卖了13万元,赚了2万元,觉得很开心。放到现在,至少几十万元了。”廖国庆是张华的好朋友,也从小接触田黄这个行当。他告诉记者,田黄的“暴涨”其实是从2007年、2008年才开始的,“以前很好的田黄1克也就1万元左右,现在起码要五六万元。”不过,他认为田黄的价格远没有翡翠涨得那么快:“毕竟田黄是石,翡翠是玉,我们没想田黄能卖到翡翠那个价格。”
  田黄与翡翠价格相当
  业内看法不一
  市场对田黄令人望而生畏的天价颇有微词,张华和廖国庆表示:“田黄没有想象那么贵。”最近,张华淘到一块田黄原石,重25克,卖价30万元。“以前都说一两田黄才成才,现在的要求是25克。”廖国庆说,10来克的田黄很难卖到1万元/克,如果是50克的田黄,价格可能在100万元以上,达到2万元/克;如果是100克的田黄,价格可能可以达到300万元,即3万元/克。“田黄有好坏之分,市场上还有几千元一件的田黄吊坠。”
  如此高的价格,谁还会买田黄?“我们做生意的,遇到价格合适的还是会买。”张华说,除了收藏者和工艺师外,商家也是最大的买家,“我父亲早年挖的料都卖光了,后来的都是积累资金后向石农买的。”他们买田黄很有目的性,看到原石后会凭经验判断加工后能有多大的利润空间,才会考虑买下。
  田黄商人靠什么赚钱?赚取原石和艺术品之间的利润差是他们最重要的盈利模式。张华举例,2000年十几万元能买到100克的田黄,经过加工后,能卖20万元,除了1.5万元的加工费外,还能赚七八万元,而近几年买100克的田黄可能要100万元,加工后往往可以卖到200万元,加工费不过6万元左右,利润空间更大了。当然,他也补充说,不是所有的田黄都能赚到这样的利润,毕竟买卖双方对价格还要进行一番博弈。
  石商涉足整个产业链
  “现在石商当中有相当部分是从石农中来,他们已改变以前只懂挖石的做法,而是将其加工后投入市场。”梁章凯说,出现这样的变化,一是因为资源缺少,石农或石商都无法像早期一样直接获利:“刚开始资源丰富时,他们只想能卖到一定价位就好,后来发现转手就能卖高价,加上外商又直接找上门来,他们从而改变思路自己开店。开店后知道原石要有一定的工艺水平才能卖更高的价位,他们也去找工艺师们雕刻,同时培养自己下一代做生意、学雕刻。”石商开始涉足整个产业链,正因为他们已经把田黄当作艺术品和鉴赏品而不单只是资源。(记者 林琳 郭晓昊)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孙争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寿山村溪有石头捡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