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好内向, 拘谨性格放不开怎么办, 这样能学好舞蹈吗? 该怎么改变呢

新观点:用音乐改变孩子的不足
发布时间: 18:21
音乐教育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与个性健康发展上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作为父母,不必把眼光只盯在孩子在某件乐器学得如何上,让孩子在集体的艺术氛围学习,会感到更快乐、开心,性格变得开朗活泼,愿意与人交往沟通,行为
3成父母与孩子每天相处不足1小时
  近日,记者通过网络和现场调查的方式共获得100份有效问卷(详见下表),在&一天能有多少时间陪孩子玩?&的选项中,28人选择了1小时以内,达到28%;在&孩子和谁最亲?&一项中,33%的人选择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儿童节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一项中,72%的人认为是&陪孩子玩一天&。广州某儿童素质训练中心里一位儿童孤独的身影。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  &要去超市买一个新爸爸回来。&在现场调查中,3岁的张晨曦这样跟爸爸张驰说。张弛从事机电安装工程,经常要去外地出差,有时一个项目就要花一年的时间,这一年里每个月就只能回来一周,妻子是从事设计工作,平时都是由家里的老人照顾小孩。在本次调查中,虽然张弛在&孩子和谁最亲?&这个问题上选择了&爸爸妈妈&,但记者在询问张晨曦这个问题时,小女孩很腼腆地说了声:&爷爷奶奶。&  而在&孩子说过的一句什么话,让你觉得陪他的时间实在太少?&的答案中,很多孩子的话让人深思&&  &爸爸,我是不是没有&加班&乖?&  &黄老师对我最好,天天陪我,黄老师才是我的妈妈。&  &妈妈,你今天什么时候回家?&(问卷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  &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才能称得上成功&  《穷爸爸、富爸爸》里有这样一句:&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对此,今年35岁的陈晶深有感触。陈晶曾是一家知名通讯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有着令人羡慕的年薪和职位。近日,记者在广州一个高档住宅小区见到陈晶时,她刚刚辞掉工作,正带着2岁多的女儿小雨在院子里玩。  陈晶告诉记者:&孩子4个月时我就回去上班,也被迫断奶了,晚上孩子和外婆睡在一起。&繁忙的工作令陈晶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  不久,陈晶就发现一个现象:只要妈妈在家,小雨就一直黏着妈妈不放;喝奶要妈妈喂、吃饭要妈妈喂、睡觉也要和妈妈躺在一起。陈晶说:&开始的时候我还有些受不了,后来听了一些育儿专家的讲座才知道,这是孩子表达爱意的方式,也是因为平时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  去年年底,陈晶接到一个项目,&简直是没日没夜地干啊。&一个多月下来,陈晶病倒了,小雨也因为染上肺炎而住院。陈晶说:&看到孩子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刻,我告诉自己,生活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最终,陈晶递交了辞职信。舍弃一份收入颇丰的工作让很多人不解,但陈晶说:&我想先休息一两年,多陪陪孩子。真的,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才能称得上成功。&  &爸爸,我是不是没有&加班&乖?&这是广州一位3岁大的孩子向爸爸提出的问题。过去因为父母出外打工挣钱,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如今,不少城里孩子因为父母工作繁忙,也成了留守儿童。&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本报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8%的父母每天陪孩子的时间不到1小时,33%的孩子最亲近的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  专家表示,父母两人都忙于工作,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短,长此以往容易对孩子造成情感缺失、精神忽略,不利于其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问卷调查  一天有多少时间陪孩子  1小时以内:28人  1~3小时:30人  3小时以上:34人  其他:8人  孩子和谁最亲  爸爸妈妈:58人  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33人  保姆:6人  老师:3人  儿童节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陪孩子玩一天:72人  送一件孩子喜欢的玩具:11人  带孩子吃顿大餐:10人  其他:7人  他们更需要爱&&  4岁自闭儿半年未见到爹妈  4岁自闭症儿童桐桐的父母来广州打工,目前在经营士多,孩子患有严重自闭症,长期在自闭症学校,半年未见其父母。桐桐是1年前被送往星语儿童素质训练中心的,当时又拉肚子又高烧不止。桐桐的父亲崔林建丢下一句&拜托你们帮忙送去医院治疗吧,店里实在走不开,医药费我会送过来&,就转身离开了,而这一走就是半年多。  林老师告诉记者,儿童节马上到了,星语中心发了邀请函给桐桐父母,希望他们来看桐桐的表演,但他们均称&太忙了,没时间过去,你把照片留下来,回头我去取就好了&。记者见到桐桐时,他正在星语中心老师的帮助下学习舞蹈,眼神中却无同龄人的快乐与活泼。  专家意见  12岁前的亲子陪伴影响一生  广州精神病医院心理科主任徐文军介绍,由于现代城市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父母两人都忙于工作,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短,长期这样很容易对孩子造成精神忽略。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孩子12岁之前,父母主动进行的亲子活动至关重要,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个阶段如果缺乏对孩子足够的陪伴,孩子的世界里就会缺乏父母的形象,不利于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同时,可能造成将来对父母的叛逆以及无责任感,对身边的任何人、任何事都满不在乎,表现出消极、冷漠,习惯于爆粗口,甚至遭受到一点忽略或遇到一点挫折就会大发脾气,严重的还会做出很残暴的举动。  相关新闻:  一起过六一:儿童节弥补亲子关系  本周五又将迎来儿童节,对家长来说,有些人很&淡定&,觉得只要平时多陪陪孩子,哪天不是儿童节?有些人很&享受&,儿童节不仅属于孩子,还是亲子共乐和同事间增进感情的契机。有些人很 &无奈&,小升初的压力让家长和孩子实在乐不起来。  关注留守儿童的  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对城里孩子来说,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节日,对于许许多多的留守儿童来说,却是从来没有听说过,更不用说欢欢乐乐地过一回了。   把儿童节还给孩子有多难  现在谈六一儿童节确实有些早,但是没办法,实在是被逼无奈。最近接触了一些孩子的家长,都在抱怨幼儿园为了&六一&的活动,忙得太早,连周末都在让三四岁的孩子排练节目。
音乐能改变孩子的不足
  欧洲的早期音乐教育,起源于著名的达尔克罗兹的节奏教学和奥尔夫的综合艺术教学,发展到今天,成为名叫节奏音乐教学的早期音乐教学,内容包括有节奏、语言、律动、舞蹈、合奏等,目标放在孩子的全面发展上,而不再是单一的技能学习上。而奥尔夫教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派生出音乐治疗的学科。  早在1993年,毕业于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的大提琴演奏家,后来又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的罗斯切女士,在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在幼儿园),对参与和不参与音乐训练的两组孩子做了推测空间推理能力的心理测验,实验组与对比组的空间智力成绩高出46个百分点。  2004年,德国古斯它夫&波舍(Gustav Bosse)出版社出版了托神根音乐学院瑞那特&克略佩(Renate Kl&ppel)博士和沙宾娜&福利舍(Sabine Vliex)教授合写的书《通过节奏音乐教学帮助行为异常的孩子&&认识,理解,正确的治疗》,书中用实例介绍了行为异常的孩子的种种表现,如胆怯害怕、没有安全感、暴力行为、专注障碍和多动症等等,对它们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讲述在实践教学中是怎样通过节奏音乐去帮助他们。  可见,用音乐教学作为开发孩子的智力和用音乐教学去帮助孩子解决他们由于遗传、器官疾病、早期不好的生活经历所造成的异常行为,已成为先进国家的音乐教育专家、心理专家、脑科学专家等共同研究的课题。  音乐能改变孩子的不足  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较晚,如何用艺术教学去解决孩子的那么多问题,老师们的认识比较模糊,还有就是家长对这方面的了解认识还不够,甚至对孩子的异常行为感觉到了,但不愿意去承认与配合老师一起帮助孩子。  在我们的工作经验中,家长的态度正确、平和,小朋友的进步就神速,有些甚至能完全改变。如小林接受音乐培训时才五岁,两三节课后母亲就告诉我们小林有自闭症,他表现出来的症状是不大合群,话也不多,很容易哭,身体的协调能力也不好。但小林的乐理知识学的很扎实,歌也唱得好。一段时间过去后,小林有了明显的改观,他不哭了,那种莫名其妙的焦虑,害怕也逐渐减少,性格越来越开朗,还能与小伙伴一起配合做乐器演奏,做形体表演。每当小林出现反复与波动,老师就会请妈妈配合给予更多更细的关心与帮助。小林现在已开始学习吹奏乐器了,小学三年级了,与其他孩子没有多大差异。  小欣是家里的心肝宝贝,但她胆怯、羞涩,问她什么事回答都是一句:不知道。即不用负什么责任,也不会受到伤害。其实这类孩子也因此无法与他人沟通、交流,老师也无从知道他究竟学得如何,这是行为障碍的表现。但小欣通过四年的音乐培训,有了很大的改观,她能大大方方地站在舞台上演奏长笛,小伙伴们都爱与她合作搞创作、做游戏,大家都说她变了个人。  安安出生时脑积水,行为总是有点怪癖,不大爱讲话,细心的父亲让他参加了很多的训练,包括音乐上的、体育上的。在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的他,弹得一手好钢琴,表演起话剧也惟妙惟肖。  音乐教育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与个性健康发展上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作为父母,不必把眼光只盯在孩子在某件乐器学得如何上,让孩子在集体的艺术氛围学习,会感到更快乐、开心,性格变得开朗活泼,愿意与人交往沟通,行为规范正常,这就是最大的收益。有了这种良好的基础乐器学习随后也会突飞猛进的。
“音乐”能改变孩子的不足
&音乐&能改变孩子的不足 欧洲的早期音乐教育,起源于著名的达尔克罗兹的节奏教学和奥尔夫的综合艺术教学,发展到今天,成为名叫节奏音乐教学的早期音乐教学,内容包括有节奏、语言、律动、舞蹈、合奏等,目标放在孩子的全面发展上,而不再是单一的技能学习上。而奥尔夫教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派生出音乐治疗的学科。  早在1993年,毕业于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的大提琴演奏家,后来又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的罗斯切女士,在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在幼儿园),对参与和不参与音乐训练的两组孩子做了推测空间推理能力的心理测验,实验组与对比组的空间智力成绩高出46个百分点。  2004年,德国古斯它夫&波舍(Gustav Bosse)出版社出版了托神根音乐学院瑞那特&克略佩(Renate Kl&ppel)博士和沙宾娜&福利舍(Sabine Vliex)教授合写的书《通过节奏音乐教学帮助行为异常的孩子&&认识,理解,正确的治疗》,书中用实例介绍了行为异常的孩子的种种表现,如胆怯害怕、没有安全感、暴力行为、专注障碍和多动症等等,对它们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讲述在实践教学中是怎样通过节奏音乐去帮助他们。  可见,用音乐教学作为开发孩子的智力和用音乐教学去帮助孩子解决他们由于遗传、器官疾病、早期不好的生活经历所造成的异常行为,已成为先进国家的音乐教育专家、心理专家、脑科学专家等共同研究的课题。  音乐能改变孩子的不足  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较晚,如何用艺术教学去解决孩子的那么多问题,老师们的认识比较模糊,还有就是家长对这方面的了解认识还不够,甚至对孩子的异常行为感觉到了,但不愿意去承认与配合老师一起帮助孩子。  在我们的工作经验中,家长的态度正确、平和,小朋友的进步就神速,有些甚至能完全改变。如小林接受音乐培训时才五岁,两三节课后母亲就告诉我们小林有自闭症,他表现出来的症状是不大合群,话也不多,很容易哭,身体的协调能力也不好。  但小林的乐理知识学的很扎实,歌也唱得好。一段时间过去后,小林有了明显的改观,他不哭了,那种莫名其妙的焦虑,害怕也逐渐减少,性格越来越开朗,还能与小伙伴一起配合做乐器演奏,做形体表演。每当小林出现反复与波动,老师就会请妈妈配合给予更多更细的关心与帮助。小林现在已开始学习吹奏乐器了,小学三年级了,与其他孩子没有多大差异。  小欣是家里的心肝宝贝,但她胆怯、羞涩,问她什么事回答都是一句:不知道。即不用负什么责任,也不会受到伤害。其实这类孩子也因此无法与他人沟通、交流,老师也无从知道他究竟学得如何,这是行为障碍的表现。但小欣通过四年的音乐培训,有了很大的改观,她能大大方方地站在舞台上演奏长笛,小伙伴们都爱与她合作搞创作、做游戏,大家都说她变了个人。  安安出生时脑积水,行为总是有点怪癖,不大爱讲话,细心的父亲让他参加了很多的训练,包括音乐上的、体育上的。在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的他,弹得一手好钢琴,表演起话剧也惟妙惟肖。  音乐教育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与个性健康发展上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作为父母,不必把眼光只盯在孩子在某件乐器学得如何上,让孩子在集体的艺术氛围学习,会感到更快乐、开心,性格变得开朗活泼,愿意与人交往沟通,行为规范正常,这就是最大的收益。有了这种良好的基础乐器学习随后也会突飞猛进的。
新观点:用音乐改变孩子的不足
  欧洲的早期音乐教育,起源于著名的达尔克罗兹的节奏教学和奥尔夫的综合艺术教学,发展到今天,成为名叫节奏音乐教学的早期音乐教学,内容包括有节奏、语言、律动、舞蹈、合奏等,目标放在孩子的全面发展上,而不再是单一的技能学习上。而奥尔夫教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派生出音乐治疗的学科。  早在1993年,毕业于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的大提琴演奏家,后来又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的罗斯切女士,在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在幼儿园),对参与和不参与音乐训练的两组孩子做了推测空间推理能力的心理测验,实验组与对比组的空间智力成绩高出46个百分点。  2004年,德国古斯它夫&波舍(Gustav Bosse)出版社出版了托神根音乐学院瑞那特&克略佩(Renate Kl&ppel)博士和沙宾娜&福利舍(Sabine Vliex)教授合写的书《通过节奏音乐教学帮助行为异常的孩子&&认识,理解,正确的治疗》,书中用实例介绍了行为异常的孩子的种种表现,如胆怯害怕、没有安全感、暴力行为、专注障碍和多动症等等,对它们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讲述在实践教学中是怎样通过节奏音乐去帮助他们。  可见,用音乐教学作为开发孩子的智力和用音乐教学去帮助孩子解决他们由于遗传、器官疾病、早期不好的生活经历所造成的异常行为,已成为先进国家的音乐教育专家、心理专家、脑科学专家等共同研究的课题。  音乐能改变孩子的不足  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较晚,如何用艺术教学去解决孩子的那么多问题,老师们的认识比较模糊,还有就是家长对这方面的了解认识还不够,甚至对孩子的异常行为感觉到了,但不愿意去承认与配合老师一起帮助孩子。  在我们的工作经验中,家长的态度正确、平和,小朋友的进步就神速,有些甚至能完全改变。如小林接受音乐培训时才五岁,两三节课后母亲就告诉我们小林有自闭症,他表现出来的症状是不大合群,话也不多,很容易哭,身体的协调能力也不好。但小林的乐理知识学的很扎实,歌也唱得好。一段时间过去后,小林有了明显的改观,他不哭了,那种莫名其妙的焦虑,害怕也逐渐减少,性格越来越开朗,还能与小伙伴一起配合做乐器演奏,做形体表演。每当小林出现反复与波动,老师就会请妈妈配合给予更多更细的关心与帮助。小林现在已开始学习吹奏乐器了,小学三年级了,与其他孩子没有多大差异。  小欣是家里的心肝宝贝,但她胆怯、羞涩,问她什么事回答都是一句:不知道。即不用负什么责任,也不会受到伤害。其实这类孩子也因此无法与他人沟通、交流,老师也无从知道他究竟学得如何,这是行为障碍的表现。但小欣通过四年的音乐培训,有了很大的改观,她能大大方方地站在舞台上演奏长笛,小伙伴们都爱与她合作搞创作、做游戏,大家都说她变了个人。  安安出生时脑积水,行为总是有点怪癖,不大爱讲话,细心的父亲让他参加了很多的训练,包括音乐上的、体育上的。在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的他,弹得一手好钢琴,表演起话剧也惟妙惟肖。  音乐教育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与个性健康发展上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作为父母,不必把眼光只盯在孩子在某件乐器学得如何上,让孩子在集体的艺术氛围学习,会感到更快乐、开心,性格变得开朗活泼,愿意与人交往沟通,行为规范正常,这就是最大的收益。有了这种良好的基础乐器学习随后也会突飞猛进的。
家长别总盯着孩子的不足
别的孩子都兴冲冲跟着老师做活动,只有天天紧紧依偎着我,我稍一离开便大哭大嚷———真丢人!早知道让他爸爸来参加亲子日了。这是儿子上幼儿园后举办的第一次亲子日活动,就是家长全程参与孩子一天的幼儿园活动。本来还挺兴奋的,连穿什么衣服都琢磨了半晚上。可谁想到儿子的表现让我不得不成为焦点。 老师讲故事,小朋友围坐在一起听,家长们站在远远的教室门口,只有我,半蹲半跪地搂着儿子,手还得紧紧抓着他,否则他一定又会哭闹起来。那个小朋友是叫泡泡吧,听儿子以前说过。听故事真认真,刚才做手工时也是专心致志,他的爸爸妈妈一脸幸福地在一旁观看。他们的视线中一定也看到了泡泡对面手忙脚乱的天天和灰头土脸的我。 唉!上了英语课,咦,我惊喜地发现,儿子竟然甩开我的手跑去围着外教大呼小叫。每次老师提问,就他积极。无意中瞥见泡泡,还是像刚才一样规规矩矩坐在小板凳上,老师提问声音也很小,大家跳舞时他也不主动……虽然知道不应该,但是我的心理还是一下平衡了!正如我所料,泡泡妈妈有点儿着急,直嘀咕———这孩子,怎么一点放不开? 每个孩子都有缺点,也有优点,可惜我们总是盯着自己孩子的缺点,拿它去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感谢小泡泡,他让我知道如何客观地对待孩子的弱点,心态平衡了,就不会急功近利,要知道,急躁着急的状态下,无论如何是无法正确地的。
点击查看更多与《》的相关经验
相关知识点
相关育儿百科推荐孩子内向不愿跳舞怎么开导_运动养生_养生之道网
///文章正文
孩子内向不愿跳舞怎么开导
养生之道网导读:孩子内向不愿跳舞怎么开导呢?其实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的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在面对孩子内向不愿跳舞怎么开导的问题上,看看小编如何支招的。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够赢在起跑线上,所以我们很多时候都看到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孩子送去等各种兴趣班。但你知道吗?内向孩子不愿舞蹈怎么开导呢?其实家长们对于孩子不愿学习跳舞的问题上,也是束手无策。一方面,孩子提不起对舞蹈的兴趣,羞于在孩子面前展现自己的身姿;而另一方面,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摆脱内向的性格,增强。所以,内向的孩子如何学习跳舞呢?跳舞有着很多好处,但有一些误区,所以,正确培养内向的孩子学舞蹈才是关键的!专业学过跳舞的人和普通人的区别是很大的,除了身材的物理形态的区别,最大的分别就在于姿态。学过跳舞的人,无论站立、行走还是做日常工作,他的姿态都十分端正、优美。如果您有时间,可以带着孩子到舞蹈学院的校园里走一走。那些少男少女,每一个腰肢都那么挺直,步态都那么优雅!那么如何才能让内向的孩子对舞蹈产生兴趣呢?小编给家长介绍几种方法,让孩子摆脱内向的心理。如何激发内向孩子学习舞蹈的兴趣舞蹈是美化身,是用形体表现的艺术造型。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歌善舞,但仍有一些孩子对舞蹈不感兴趣。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呢?1、家长最好自己也对舞蹈感兴趣。因为成人的举止、言谈、爱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2、可以利用电视、电影的传播媒介。有意识地带领孩子观看舞蹈表演,让孩子从中感受到舞蹈的优美,激发孩子的舞蹈情趣。3、为孩子创造一个美的环境。如窗户上可剪贴一些舞蹈造型的窗花;墙壁上可以剪贴一些舞蹈形体图;书橱里为孩子添置一些舞蹈画册等。让孩子观察、模仿、阅读,使孩子的生活空间充满舞蹈的情趣,由此对舞蹈产生兴趣。教好孩子舞蹈的几个妙招1、综合教学法由于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已经能够按自己的意识去做某件事,无兴趣的事他很难去做,所以在这时舞蹈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用你的教学内容去吸引住这些意识随意的幼儿,把随意变为有意那么就可以采用综合教学法,把说、唱、跳结合在一起,内容一定要生动形象。2、示范法教师要准确、形象、富有表情地表演舞蹈作品,使幼儿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示范时还要伴随着语言的讲解,面向幼儿做镜面示范。如幼儿应伸左手,教师要伸右手,此方法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和热情。3、语言讲解法语言讲解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如转动手腕这一动作,如果按动作要求讲,第一拍手腕由里转,第二拍手腕由里向外翻掌。幼儿学做起来即无兴趣又很费力。但是如果告诉幼儿,现在你到果园里抓住了树上的一个大苹果,想把苹果摘下来必须转动手腕拧一下。或者练习站立时,如告诉幼儿站直,它可能会站不好那么你告诉他们象小棍一样或象铅笔一样,他们会做得很好。所以说语言讲解法是极为重要的一点。4、游戏法游戏法是运用游戏的形式和口吻进行辅导的一种方法。舞蹈学习也应该让幼儿感到是一种游戏活动、是一种娱乐。如学习鸭走步,教师就可以扮演鸭妈妈,让幼儿当鸭宝宝,请鸭宝宝跟着鸭妈妈学本领,还可以戴头饰或穿上服装。还有小碎步,可用鸡妈妈带小鸡练习。蹦跳步,兔妈妈带兔宝宝练习等。此方法可以引起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做为一名舞蹈教师首先要让幼儿喜欢你,再有教师上课时精神要饱满,语气要和蔼可亲,随机性强,还要有丰富的表情来感染幼儿,让幼儿每节课都能上的轻松愉快。可经常播放一些优美、抒情、活泼的乐曲及孩子喜爱的乐曲,让孩子听一听,跳一跳。也可以采用一些有关小动物的乐曲,让孩子伴随乐曲蹦蹦跳跳,感受一下情趣。因为小动物形象生动,对孩子有吸引力,让孩子在音乐声中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在观察中加以美化和创造。5、召开家庭音乐会和孩子一起表演节目,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对舞蹈的兴趣,另一方面成人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6、根据孩子的爱好,制作一些动物头饰、服装、道具等。使孩子在愉快、欢乐、轻松的情景中,感受到舞蹈的高雅情趣。平时,可以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感知艺术美,让优美的舞姿吸引孩子。成人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关于艺术节方面的知识,尤其在舞蹈动作上加以儿童化、趣味化,以艺术化的语言来激发孩子对舞蹈的兴趣。久而久之,孩子一定会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您希望孩子培养舞蹈方面的特长,就要提醒他在一切时候(无论在学舞时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保持优美的身姿。有了优美的身体语言,才会有优美的舞姿。同时,优美的身体语言更能培养孩子优雅脱俗的气质仪态。这恐怕也是父母最希望看到的吧!跳舞的好处很多,比如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可以克服内向的心理。如果遇到孩子的性格很内向,不愿意去学习跳舞,其实,兴趣是最关键的,作为父母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从而让内向的孩子慢慢接受舞蹈这项艺术上。孩子内向的原因1、天生的性格2、由于自我意识而产生对人的"紧张症"、"恐怖症"如有的中学生与异性接触时,过分强烈地意识到对方是异性,造成情绪紧张过度,陷入尴尬局面。3、家庭背景这往往是造成内向性格的主要因素。内向者的父母常属于较为冷漠的人,他们深信如果要使孩子有高度的服从性,身为父母必须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一位患者 说:"小时候,爸妈从来不鼓励我有好奇心,他们对我的问题不是嗤之以鼻,就是叫我少管闲事,做好分内的事。"家长不鼓励子女去结交朋友,或参加任何课余活 动,他们认为这类活动会使儿女"分心",对正常的学习失 去兴趣,所以在踏入社会之前,青少年的生活圈子只限于学校及家里。在缺乏的环境里成长的儿童,对于一般社交技巧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他在刚踏入社 会做事时,无意之中得罪了一些人,而这些人对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反感,使他从此不敢再尝试与别人沟通,同时完全退缩入自己的个人世界。4、与经历有关性格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在人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人的生活环境,具体地讲,就是人的家庭、学校、工作等,人与环境关系发展的过程便是经历,经历也是性格形成的条件。孩子学舞蹈的好处1、形体优美: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时期的孩子,经过舞蹈训练(如挺胸、抬头、收腹)能使他们站得直,形体优美,且能纠正驼背、端肩等形体问题。舞蹈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据统计调查,同样性别同年龄的儿童,参加舞蹈训练的比不参加舞蹈训练的,平均要高4--8厘米。2、动作协调:舞蹈需要全身各部位的配合,通过音乐与舞蹈动作的和谐达成动作协调性的训练,并且使孩子更有节奏感。3、肢体灵活性和柔韧性:由于经常练习压脚、劈叉、下腰等,孩子的柔韧性,动作灵活性好。还能够提高少儿的身体素质。经过训练,儿童的力量、控制、稳定性、耐力等方面的身体素质都会得到提高。4、毅力:从基本功开始训练能培养他们不怕吃苦的,磨练坚强意志。5、提高身体素质:舞蹈需要一定的体力消耗,剪除练习后能促进孩子食欲、增强消化机能,提高身体,减少生病机会。使少儿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发生适应性改善,促进视觉、听觉、肢体感觉等各感觉机能的提高,使大脑更灵活、健全,反应更迅速,动作更灵敏。舞蹈还有利于提高生理机能。训练能够改善心肺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减少患的危险性,降和增加骨胳密度,同时使人精力和体力更加充沛,不易。6、提高合作能力和集体荣益感:舞蹈有独舞、双人舞、集体舞,只有配合默契才能表演好,由此训练了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纪律,培养了协作的观念。孩子学舞蹈不宜太早生活中,不少家长都怀着通过学习舞蹈改变孩子气质的心愿,有的家长把刚走明白路的三四岁的孩子送去舞蹈班。其实在医生眼里,很多成人后天的脊柱伤,都跟小时候的不当运动有关,学习舞蹈并非越早越好。因为舞蹈毕竟是对身体能力的训练,太早进入舞蹈训练对于小孩子的和不利。专家建议4周岁开始学舞蹈是最科学的年龄。作为业余爱好,儿童舞蹈对孩子的身体条件要求并不高,只要没有严重的身体缺陷,都可以学习。但是,舞蹈学习的很多益处不是短期就能体会到的,持之以恒才会得到更大收获。当然,如果专业学习舞蹈对于舞者身体比例、体重、身高等有比较严格的标准。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让孩子学习业余或专业的舞蹈。形象优美、动作生动的舞蹈配以富于诗情画意的音乐,立刻能使儿童产生喜爱和向往之情,激发起儿童学习舞蹈的欲望。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唤醒孩子的心灵,在示范、讲解时,要尽量把最准确、最优美的表情、动作显示给孩子,让艺术的魅力使孩子陶醉在美的海洋之中。如果你的孩子十分内向,不愿学习跳舞,那么家长可以采取以上的方法激发孩子对舞蹈的兴趣,以此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艺术爱好。
09/2709/2709/2709/2709/2709/2709/2709/1309/1309/13
09/2509/2509/2509/2509/2509/2509/2509/2509/2509/25
09/2509/2509/2509/2509/2509/2509/2509/2509/2509/25
09/2509/2509/2509/2509/2509/2509/2509/2509/2509/25
09/2509/2509/2509/2509/2509/2509/2509/2509/2509/25
养生之道网中秋节养生专题,为您详细介绍中秋节习俗、中秋节吃月饼由来、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中秋节饮食等知识,更多中秋节吃什么等秋植焦养生知识,请关注养生之道网中秋节养生专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性格内向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