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与园丁与导游作文800字议论文800

  幼儿园时,老师说,“老师就像园丁,哺育你们成长。”小学低段时,试卷中出现“老师就像园丁,哺育我们成长”的句子。(小学)高段时,会出现“老师就像()”,()这类的题目,深受“园丁”思想教育的我们,大都会不假思索地写上“园丁”。

  用园丁来比喻老师,用花草来比喻孩子,每个人都知道。可是,园丁这个词,真适合老师这个职业吗?

  去百度上搜“园丁”,第二种解释就是“可比喻为老师”,但去输入其它词汇,恐怕很少有“可比喻老师”这种解释。由此可见,中国的“园丁思想”,被牢牢地锁住,连百度、字典也承认了它的“功劳”。但我始终觉得,人的想法不可以是统一的,正如人们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某一天,我发现我们脑中比喻老师的词,几乎都被“园丁”所占有了,难道没有其它了?嗯,肯定还有!哈,我想出来了!导游!是个挺合适的词,以后再有这种问题,我就填“导游”。

  导游,真的挺合适,他们带我们去参观一个地方。或许,我看见树,你看见鸟,他看见草地,每个人所发现、拍的景色都不一样。老师教我们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在某些人看来,这个对自己有帮助,另外一群人呢?感觉那个适合自己。同样的知识,我们对它们的理解有不同,也就造就了不同的人才。

  反观园丁、花草,就不一样了:这些花草的命运都已经是安排好了的。牡丹不会变成玫瑰,百合不会变成月季。在风雨中,有园丁的保护,自己所努力的,也只不过是发芽、吸取营养罢了。它们只需要接受,而没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我希望老师像导游,带领我们去游览各种美好的风景,而不像园丁,修剪掉我们不听话的枝丫,最终让我们长成了只会听话的植物。

幼儿园时,老师说,“老师就像园丁,哺育你们成长。”小学低段时,考试试卷中出现“老师就像园丁,哺育我们成长”的句子。(小学)高段时,会出现“老师就像()”,()这类的题目,深受“园丁”思想教育的我们,大都会不假思索地写上“园丁”。

用园丁来比喻老师,用花草来比喻孩子,每个人都知道。可是,园丁这个词,真适合老师这个职业吗?

去百度上搜“园丁”,第二种解释就是“可比喻为老师”,但去输入其它词汇,恐怕很少有“可比喻老师”这种解释。由此可见,中国的“园丁思想”,被牢牢地锁住,连百度、字典也承认了它的“功劳”。但我始终觉得,人的想法不可以是统一的,正如人们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某一天,我发现我们脑中比喻老师的词,几乎都被“园丁”所占有了,难道没有其它了?嗯,肯定还有!哈,我想出来了!导游!是个挺合适的词,以后再有这种问题,我就填“导游”。

导游,真的挺合适,他们带我们去参观一个地方。或许,我看见树,你看见鸟,他看见草地,每个人所发现、拍的景色都不一样。老师教我们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在某些人看来,这个对自己有帮助,另外一群人呢?感觉那个适合自己。同样的知识,我们对它们的理解有不同,也就造就了不同的人才。

反观园丁、花草,就不一样了:这些花草的命运都已经是安排好了的。牡丹不会变成玫瑰,百合不会变成月季。在风雨中,有园丁的保护,自己所努力的,也只不过是发芽、吸取营养罢了。它们只需要接受,而没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我希望老师像导游,带领我们去游览各种美好的风景,而不像园丁,修剪掉我们不听话的枝丫,最终让我们长成了只会听话的植物。

一年级:时光荏苒899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 大学生评论大赛

  日前,一篇题为《园丁与导游》的小学生作文,在网上热传。该学生在文章中写道:“我希望老师像导游……而不像园丁,修剪掉我们不听话的枝丫,最终让我们长成了只会听话的植物”,引起网民热捧。

  【正方】 老师定位应是“导游”

  这篇“稚嫩”作文,之所以被疯狂转发,就因它切中了某些时弊,引起人们共鸣。把老师比作“园丁”的说法,虽沿袭已久,但确实不妥。

  老师之责,在于教书育人,而履教育之责,应顺应孩子天性,因势利导,而不能是单向灌输式的。可说到“园丁”,给人的想象就是,会修剪掉“不听话的枝丫”,让其整齐划一,失去个性。这显然不符合教师的角色定位。

  相形之下,“导游说”则更合乎情理。“导游”的职责,是对“游客”进行引导和指点,带领他们去游览美好风景,而不是扼杀他们的兴趣,绑架他们的意愿。这更符合教育的本质,那就是对孩子良性引导,而非盲目扼杀。而在当下,我们显然也更需要“导游型”的教师,而非修剪掉孩子性情、制造“病梅”的“卖梅人”。 □黎明(清华大学学生)

  【反方】 “园丁说”有何不可

  这作文见解独到,难怪被质疑是“伪托”孩子之口。

  把老师比作“园丁”,已成约定俗成的说法。而这,也跟“学生是祖国花朵”的比喻相对应。用“导游”替代,有违人们的表达习惯。

  再者,“园丁说”旨在颂扬老师们的勤劳和无私奉献,而非钻牛角尖,去生拉硬扯出某些寓意。说园丁修剪掉枝丫是扼杀天性,为什么不换个思维,把它视作是“剪掉孩子人性中的缺点”,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更何况,学生天性被扼杀,跟这称谓无关。因教育沉疴未去,就怪责于老师的一个称谓,委实不合理。 □包黄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园丁与导游作文8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