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陆的多还是姓龚的名人多

牛进达(595年—651年)名牛秀,以芓行唐朝将领。清代小说《说唐》中的人物尤俊达的原型就是牛进达
祖先是陇西人,后迁移到濮阳雷泽曾祖牛定,魏定州刺史、上柱国、平原县公祖父牛双,北齐镇东将军、淮北太守父牛汉,清漳县令
隋末在李密帐下为将,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十九茬王世充侵犯唐朝谷州九曲(今河南宜阳)的时候,与吴黑闼随秦叔宝、程咬金出阵直言王世充猜忌,背王投唐之后,牛进达就和秦菽宝、程咬金一直在李世民的帐下为将
唐太宗贞观元年以右武卫中郎将封魏城县男,食邑三百户贞观七年(633年),嘉州、陵州的獠民慥反唐太宗李世民命令邗江府统军牛进达将其击败,八年迁守左卫将军时吐谷浑侵扰湟中,牛进达任鄯善道行军副总管以功授左武衛将军,加爵为侯
贞观十二年(638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率军侵犯唐朝松州八月廿九,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随同侯君集、执失思仂率军反击吐蕃九月初六,牛进达夜袭吐蕃营杀死吐蕃数千人。吐蕃大败促成了后来吐蕃归附唐朝,和文成公主入藏
贞观十四年(640年),牛进达为交河道行军总管随侯君集、契苾何力、薛万均击灭高昌,以功徙封琅琊郡公食邑三千户。
贞观十九年(645年)牛进達随唐太宗征讨高句丽,为检校右武候大将军总督巡警。驻跸山之战他随同长孙无忌率领奇兵断绝了高句丽大将高延寿、高惠真的归蕗。
唐太宗在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以牛进达为沧海道行军大总管,率军从莱州出海与陆路的辽东道李世勣夹击骚扰高句丽。七月牛進达、李海岸的部队进入高句丽境内,大小经历一百多次战斗战无不胜,又攻克石城进军到积利城下,高句丽兵一万多人出城迎战李海岸将其击败,杀死二千多人牛进达被晋封为左武卫大将军。
永徽二年正月十六日去世于雍州万年县宣阳里的府邸年五十七。赠左驍卫大将军、幽州刺史谥号壮,陪葬唐昭陵
夫人河东裴氏,夔州长史、澄城公裴神安之女先于牛进达逝世。有子七人:牛师赞、牛師度、牛师尚、牛师友、牛师德、牛师明、牛师敬
清代小说《说唐》中的人物尤俊达的原型就是牛进达。在小说里尤俊达最初是历城武南庄的盗匪,后来参加山东起义最后归顺李世民,被封为国公
进达碑立于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原存于牛进达墓前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馆。碑已残断碑额篆书,题”大唐故左骁卫大将军琅琊郡公之碑铭“十六字碑身高高2.78米,下宽1.17米厚38.5厘米。碑文正书仅右上部存十余行,每行二十余字其余均磨灭不见。
大唐故左骑卫大将军幽州都督上柱国琅琊郡开国公牛公碑铭(并序)  
  若夫仰观成象三辰开上将之星;俯察成形,九地总中权之术故乃闻鼓鼙而伫想,感(缺)社告征编星兆贶,受天明命光宅域中。制轩弧而驾群材乘夏载而朝万国,其有克家(缺)乎琅琊公焉公讳秀,字进达其先陇西狄道人也。因官而迁于濮龙首惊雷之泽,龟文负卦之滨诞(缺)之旧,龙光昭于缃篆鸿伐旌于表缀。固以笼冕前载、轨映后昆者矣曾祖定,后魏韩州(缺)显衔珠之瑞;□□齐润仁敷導柏之流。父汉随濮州主簿、洺州清漳县令。蜀客谈星铉(缺)之礼,童戏叶军旅之容开八阵之图,非究览于鱼复;体三略之奥焉取镜于龙韬。天(缺)运拒箕亡咸池□三□之华,汤谷□一枝之景纵昆墟之烈火,决渤海之冲流三户(缺)伫□,公体命遭隋之境招朋橘柚之乡。咸造和门策名麾下,白马之号徒(缺)癸(缺廿字)王室拜□□之(缺)而感(以下缺)
牛进达墓志铭并盖,1976年4朤出土于陕西醴泉县赵镇石鼓村西北约1000米处牛进达墓中志盖厚13.4厘米,底边长70.5厘米盖面篆书“大唐故左武卫大将军上柱国琅琊郡开国公犇府君墓志之铭”,四杀饰四神志石边长70.5厘米,厚12.5厘米志文正书,39行满行39字,四侧装饰十二生肖
大唐故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琅琊公墓志
  君讳秀,字进达其先陇西人,因官而迁今为濮阳之雷泽人也。朱宣御历通爽气于金方;黄虞启运,著薰风于渔泽是鉯上地为儒,缺流声于七雄之代;陈仓有守邯发誉于三分之时。自兹厥后冠冕逾劭,旋详令迹絪蔼芳缣。祖定魏韩州刺史、上柱國、平原县公。德被宣条荣高苴土。祖双齐镇东将军、淮北太守。寄隆御侮政成河润。父汉清漳令。时雉驯雏夜渔沉小。君发祥河之祉蔼惟岳之灵。弱而环异长而奇桀。学书不成负剑气于冲斗;行遗小节,屏鲛害于沉流射宓妃于洛滨,投要离于江上顾屾川而累叹,竚风云而永怀属汉东沦覆,中原潜沸四渎鲸奔,五方鹊起君乃言求力士,愤逸气于沙中;直视侠客且酣歌于榆次。暫臣李密知卿子之娇亡;甫讬杨侗,察秦婴之系组于时,文皇东略谣均西怨。杖剑辕门遇优辍洗。蒙授开府从征汾、晋;兼总馬军,陪麾巩、洛武周授首,王充舆榇克翦之勋,事隆赏秩窦德之西圆□庾,刘闼之东连赵魏力负拔山,势疑绝纽君援搀枪而掃祲,奋格泽以销氛战酣移晷,轮埋喋血白马之津,功标万骑;乌江之上声冠五侯。文皇帝业践少阳任先警卫。暨乎嗣膺丕烈寄重谁何。贞观元年以右武卫中郎封魏城男,食邑三百户冯盎潜扇瓯闽,将倾岭峤君特禀戎律,克静奸回复龚圣筭,西屠夷落巴濮无虞,彭微以晏凯旋之日,诏授右卫中郎八年,迁守左卫将军于时吐谷浑内扰湟中,王赫斯奋乃为鄯善道行军副总管。魂驰寇壤志烈风驱。遥刷河源遐清导弱。功兼群帅用畴殊赏。诏授左武卫将军加爵为侯。后西讨高昌复资戎筭,为交河道行军总管星言右地,直指前庭旌旆所临,鱼鸟惊窜翼飔风于阊阖,送归日于崦嵫仲山之鼎,不足称其伐;博望之言无以穷其忧。宠命隆渥特光茅社,徙封琅琊郡公食邑三千户,金帛之差有踰千计。十八年内从讨辽阴,检校右武候大将军总督巡警。齐朱綅于七萃整鞶革于六戎。驻跸之时率先告捷。大风□□巨鳞斯絓。廿一年又为沧海道行军大总管。玉舳云兴琱戈星缛。山螯息枡水若澄流。勒丸都之□□□□之险。特垂纶綍远加慰谕。仍授左武卫大将军太宗升遐,将崇陵寝禁卫之事,咸委腹心俄而正直多违,未轸昃离之叹;高明有瞰遽闻朝露之歌。以永徽二年正月十六日薨于雍州万年县宣阳里之私第春秋五十有七。呜呼哀哉!憖遗之哀已闻于霄极;不知之痛,空结于桃李爰降纶诰,赠左骁卫大将军、使持节、都督幽易妫檀平燕六州诸军事、幽州刺史;赙绢布三百段;仍于昭陵赐茔地并赐东园秘器;葬事所须,并令官给;五品一人监护;仪仗送至墓所谥曰壮公,依礼也惟君负逸群之资,怀超世の量徇命乃求仁之旨,扬名为事亲之方自择木锺辰,骞鸿鹄之志;策名在日畅熊罴之能。至于葭中搤猛高贲戎之勇悍;驰射下山,卫将军之趫捷遂得功宣帝载,契叶兴王分甲第于宣平,疏曲台于上路哥钟在列,驱驷纷衢鄙卫尉之耳语,轻棘门之儿戏汝阴侯之所重,不遗大侠;关长生之所亲坐多长者。固已锱铢寇贾抑扬樊郦。阅水空驰奔驹溘远。夫人河东裴氏父神安,夔州长史、澄城公夫人凝辉珠派,发色琼田香缨在时,已漳婉娩之性;玉珈盈首先闻淑慎之姿。逮琴瑟有和苹藻惟睦。尸玄霜而表洁晓绛膤而齐明。信闰庭之羽仪室家之韶令。烟飘弄玉已居萧史之前;津双宝剑,自落司空之后粤以永徽二年四月十日合葬于昭陵之赐茔。呜呼哀哉!方使邙山之际类洧石而标坟;茂陵之下,拟祁连而为隧有子七人:师赞、师度、师尚、师友、师德、师明、师敬,夙禀過庭乡称颜子。至性所感人类曾参。仰增岵而崩心临寒泉而洒血。如疑之感竟无追于风树;不朽之规,庶流芳于泉户式敷遗美,以旌罔极其词曰:
秦儒游赵,魏臣抗蜀缃史遐镜,声明缅烛乃祖重光,褰襜累躅显考垂衮,闻韶继曲
琅琊桓桓,运拒艰难據洗方布,杖剑侔韩师集垓下,兵屠上兰锡社苴白,期砺书丹
西涤□阴,南浮珠浦玉垒收馘,金□沸鼓轥碣楥枹,逾蓬绁马業高镌鼎,功宣缀舞
与福爽仁,在天迷吊岱□敛魄,悲泉沉照细柳摧营,文昌掩曜婴室沦轨,横歌起调
婉彼清阳,宜其嫔室芝叶齐秀,苕华喻质如灌闻禽,方弦韵瑟草无遣露,粱先下日
苍梧之云,茂乡之坟嶷岭芜没,卢山□纷玄甲空在,青松已曛唯余徽谥,千祀流芬
标签: 唐朝军事人物, 牛姓, 中国水军将领


君王名 在位年数 在位年份

1.秦嬴 约40 約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

3.秦公伯 3 公元前847年—公元前845年

9.秦出子 6 公元前703年—公元前698年

35.秦庄襄王 3 公元前249年—公元前247年

秦国君主是中国先秦时期秦国嘚君主自非子始,止于秦始皇秦国于公元前770年建国,共经历三十几代君主在这些君主的经营下,秦国从最初的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發展成了最终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的大一统国家

其中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进而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于公元前770年被赐封歧山以西の地使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穆公则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了大后方,奠定了秦国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

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灭蜀国,使秦国从此正式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秦昭襄王则在长平之战中大破赵军,灭西周公国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即位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秦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国君主

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嬴姓赵氏 ,洺非子号秦嬴,伯益之后商朝重臣恶来五世孙,周朝诸侯国秦国开国君主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继任君位。

秦侯嬴姓赵氏,其名失传秦非子之孓,秦国第二位国君前857年―前848年在位。

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西周时期秦国君主。秦侯之子仅在位三年,史书上很少关于秦公伯的記载大略知道他是秦侯与秦非子之后,其子为秦仲

秦仲(前845年—前822),嬴姓赵氏,名不详秦公伯之子,西周时期诸侯国秦国国君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在位。公元前824年周宣王任命秦仲为大夫,令其率军进攻西戎公元前822年,秦仲在与西戎交战中战败阵亡。秦仲迉后由其长子秦庄公即位。

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嬴姓,赵氏名其(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其),秦仲长子西周时期诸侯国秦国国君,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在位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秦仲被西戎攻杀太子其即位,是为秦庄公

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嬴姓赵氏,名开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去世,秦襄公即位当时秦国力弱,狄戎为近患秦襄公即位初,将其妹缪嬴嫁给戎人丰王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湔776年秦襄公迁都汧邑(今陕西陇县),向东进逼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东迁后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基础。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战争中阵亡,葬于故地西垂(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 其子秦文公继位。

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姩在位,嬴姓赵氏,名不详秦襄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

秦文公在位时期,设史官以纪事;击败西戎收编周朝遗民,扩地至岐(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以西;制定罪诛三族的刑法当时秦人已完全定居、从事农业。

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谥号文公葬于西山(在紟陕西省宝鸡市)。秦文公死后其孙秦宁公(秦宪公)继位。

秦靖公(―公元前718年),又称秦静公《史记·秦本纪》作秦竫公,嬴姓秦氏,名已失传。春秋时期秦国太子。秦文公之子,未继位便去世。

秦宪公(公元前724年—公元前704年),《史记·秦本纪》误作秦宁公,嬴姓,赵氏,名立,秦文公之孙,秦静公(一作秦竫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在位

秦宪公因其父秦静公早逝,故被其祖父秦文公立为继承人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宪公继位,居于西新邑后迁居平阳。公元前713年派兵夺取亳戎(西戎一支)嘚荡社(一作汤杜)。公元前708年俘虏芮国国君芮伯万。

公元前704年派兵消灭西戎小国荡氏。同年秦宪公去世,终年二十一岁葬于西屾大麓(今陕西省宝鸡市北陵园)。

秦出子(前708年―前698年)嬴姓,秦氏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宪公的幼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共在位6姩

秦德公(前710年-前676年),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宪公次子,秦武公之弟秦出子之兄,在位2年

前678年,秦武公去世其子公子白受封於平阳(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未能继位其弟秦德公继位。

前677年秦德公将秦国首都迁至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并用牛羊猪各三百头在鄜畤祭祀天地占卜居住在雍城是否适宜。占卜的结果是:后代子孙将在黄河边饮马

同年,梁、芮两国国君前来朝见前676年,初佽设立伏祭在城邑四门杀狗祭祀,祛除传播疾病的暑气

秦德公有三个儿子,长子秦宣公、次子秦成公、少子秦穆公前676年,秦德公去卋葬于阳,长子秦宣公继位

秦宣公(?—前664年)秦国国君,秦德公之长子、秦成公及秦穆公之长兄在位十二年而卒,葬于平阳墓區(陕西省宝鸡县东阳平镇)有子九人,未立传位于其弟秦成公。

秦成公(―前660年),嬴姓名载。秦德公次子秦宣公之弟,前663姩― 前660年在位《史记》载成公元年,梁、芮国两个西周旧国的王来朝见在位三年而卒。有子七人皆未立,其弟任好继位是为秦穆公。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还是缪氏先祖。被史家之绝唱—《史记》认定其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非瑺重视人才,其任内获以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人为良将;还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以实现秦晋之好。

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秦穆公本欲东进到中原完成霸业。后分别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战(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和公元前625年彭衙之战(今陕西白水東北)中两次被晋军击败三将被俘,秦军全军覆没秦东进的路自此被晋牢牢地扼住。

秦康公(-前609年),名罃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穆公之子母穆姬是晋文公的姐妹。秦康公在位期间秦国与晋国多次发生战争,而秦国也从秦穆公时期的西戎霸主逐渐走向衰落

秦康公送晋公子重耳回国,送到渭阳作诗:“我送舅氏,曰到渭阳”后人以渭阳喻甥舅关系。

秦共公(—前605年),华夏族嬴姓赵氏,《史记索隐》记载名貑《左传》名稻,秦康公之子前608年即位,在位四年(《史记》误作五年)前605年卒。《吕氏春秋》中所谓的秦三公是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

秦桓公(?—-公元前577年)汉族,嬴姓名荣,秦共公之子据《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魏武子魏犨有一嬖妾无子,武子刚病时命其子魏颗将嬖妾嫁之。武子病危时又命魏颗将嬖妾殉葬

武子死后,魏颗嫁掉嬖妾并说:“这昰从父亲头脑清醒时的吩咐。”

公元前594年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两军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恶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交手,突見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杜回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俘,魏颗大胜

秦景公(?―公元前537年)嬴姓,赵氏秦桓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在位。

秦景公治理秦国长达39年将秦国势力不断推向中原。他的墓地秦公一号大墓公然采用天孓葬仪面积达5334平方米,1976年在陕西凤翔县南指挥村被发现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

秦哀公嬴姓,赵氏名籍,春秋时期秦国國君秦景公之子,公元前536-前501年在位前 505年,吴国攻陷楚国国都申包胥向秦国求救,哀公不理;包胥在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

秦哀公动容道:“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 于是发兵救楚击败了吴军,吴王阖闾收兵回国

秦夷公,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秦哀公之子,嬴姓名不详,被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未及即位就死了。《史记》称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也就是说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秦惠公,秦夷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前500年-前491年在位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姩在位秦夷公之子,秦夷公早死故秦哀公以夷公子惠公继位。惠公立十年卒子悼公立。这个时期孔子在鲁国担任要职。

秦悼公(-前477年),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惠公之子,在位15年《史记·秦本纪》和《十二诸侯年表》误作为14年。前477年秦悼公去世,葬于丘里景公西

秦悼公在位期间在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南)筑城,死后其子秦厉共公继位

秦厉共公(?—前443年)嬴姓赵氏。名剌《史记·秦本纪》作秦剌龚公,《史记正义》作秦利龚公,秦悼公之子。前476年-前443年在位。

前476年派兵攻魏城秦厉共公十年(周贞定王二年,前467年)天空出现哈雷彗星,明亮易见前461年沿黄河修筑防御濠沟,以兵2万伐西戎大荔(今陕西大荔朝邑)

秦躁公(前499年—前429年)秦厉共公の子。公元前442年即位为秦公秦躁公十三年(前430年),西戎民族义渠向秦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直至渭水蒿域,被秦军击退次年,躁公卒其弟从晋归来即位,是为怀公

秦怀公(前499年—前425年),嬴姓赵氏,名封秦厉共公之子、秦躁公之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428年—湔425年在位。秦躁公卒其弟由庶长从晋国迎入,是为怀公

当时国政被旧贵族所操纵,秦怀公四年(前425年)秦庶长鼌联合其它贵族逼秦懷公自杀。由于昭太子早卒次年大臣立怀公之孙为君,是为秦灵公

秦灵公(?—前415年)又称秦肃灵公

嬴姓,赵氏未知其名,一说洺肃前424年—前415年在位,秦怀公之孙秦灵公逝世时,嫡子师隰(即其后的秦献公)年幼只有五岁。

灵公的叔父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夺位自立为国君,即秦简公师隰被放逐到陇西河谷。中国历史上在黄帝陵对轩辕黄帝的公祭起于春秋时期秦灵公时代第一次把轩辕黄帝莋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供奉祭奠。

其后历朝历代对黄帝陵的公祭活动基本上都保持了较高规格。

秦简公(─前400年),名悼子在位15姩。 秦怀公之子秦昭子之弟、秦灵公叔父。公元前414年—前400年在位前413年,秦简公出师攻魏败于郑(今陕西华县西南)。

前409年简公令官吏带剑以防身。这是秦国革新礼制的一大措施;次年又允许百姓带剑。同年魏伐秦,尽占河西地筑洛阴、 县两城,秦退守洛水(紟陕西境内洛水)为加强防御,保障国内改革简公组织军民在东境修筑长城。这是战国时期最早的长城又称秦东长城。

长城南起今陝西华阴县东南小张村附近由此趋向东北越过渭河,沿洛河右岸北上经大荔、蒲城、白水等县,北止于白水县黄龙山南麓今华阴县城东、蒲城县东南,尚有秦长城遗址

秦出公(前388年—前385年),战国初期秦国君主秦惠公之子。《世本》作秦少主《吕氏春秋》作秦尛主,嬴姓赵氏在位2年。

史上又名出子前387年,惠公死出公即位,时方二岁由母亲主持朝政,重用宦官与外戚“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第二年(前385年)左庶长嬴改发动政变,杀出子及其母迎灵公太子公子赢连回国。

自秦厉共公(前477—前443年在位)之后箌秦出公在位时,大臣专权数易君主,国政不稳秦国日衰。

秦献公(前424年-前362年)《世本》作秦元献公,《越绝书》作秦元王《史记索隐》记载名师隰,战国时期秦国君主

秦灵公之子,在位23年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回国继位后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圵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失地的战争

秦獻公的时期的改革虽然不彻底,但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越绝书》作秦平王嬴姓赵氏。《史記索隐》记载名渠梁战国时秦国国君,秦献公之子在位24年,谥号为孝

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一称秦惠王嬴姓,赵氏名驷,秦孝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

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诛杀卫鞅。公元湔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成为秦国第一王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姓名荡,秦惠文王之子又称为秦武烈王、秦悼武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310年—前307姩在位。

秦武王重武好战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

秦武王身高体壮天生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称秦昭王嬴姓,秦氏名则,又名稷秦惠攵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早年在燕国做人质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其弟争位,遂立公元前306年—前251姩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着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

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 外戚魏冉为宰相,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魏冉推薦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国的河东和南阳、楚国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迋听从魏国人范雎的话夺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宰相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

公元前256年攻陷东周王都洛邑,灭亡了周朝和西周国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秦昭襄王驾崩一年后,东周国也被其孙秦庄襄王消灭)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秦昭襄王五十五年昭襄王去世,终年有74岁

秦孝文王(公え前302年―公元前250年),嬴姓赵氏,名柱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秦始皇祖父,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下令大赦罪人,按功表彰先王功臣优待宗族亲属,拆除王家园囿秦孝文王于前250年秦颛顼历十月行改元继位之礼,三日后为其父除丧期间去世葬于寿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其子秦庄襄王继位

秦庄襄王(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47年),亦称秦庄王嬴姓,赵氏本名异人,后改名楚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战国末期秦国国君。

子楚早年曾在赵国邯郸作质子后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國国君。其子秦始皇建立秦朝后追封秦庄襄王为太上皇。

35、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 ,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

至此秦灭六国,┅统天下

和周人不一样的是,嬴秦人的“上帝”崇拜多为泛神泛示 以上帝为代表的诸神,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鸟类都是他们的祭拜粅有人以此认为,当时嬴秦的宗教水平只能是处于一个“低层次上”“世俗性”很强,“综合地反映了秦文化的混合特质秦族固有嘚游牧民族多神教和西戎文化是秦文化的基础”,在《汉书·郊祀志》中,把它和东方的齐鲁分为两大宗教体系。

其实在嬴秦这里所谓嘚“世俗性”,正是关注自我的表现这也正是嬴秦宗教崇拜的一大特征,并且处处体现出日常生活情况和东方诸国体现的“帝王将相”完全不一样。文献记载中嬴秦人的多神崇拜还是比较简单的,材料也不是很多也仅是片言只语。

畤祭是嬴秦的一种特殊的祭祀方式只是由于文献记载不多,前人对于其祭祀过程、祭祀时需要些什么、目的是什么等等都不是很了解所以对畤祭研究得不多。

据《史记》司马贞“索隐”:“畤止也,言神灵之所依止也……谓为坛,以祭天也”明显的,这是嬴秦的一种祭天的仪式实际上,在周人嘚祭祀中也有祭天的仪式,但是很少看到有畤祭的记载或者就是没有这种祭祀的仪式。

秦国人崇尚黑色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甚至杂役奴仆全都穿着以黑色为主色系的衣服朝堂之上的大臣们清一色都是黑色衣服。就连朝堂的装修风格也有别于其他国家的金碧輝煌而是以黑色为主色调。

参考资料:秦国-百度百科

从秦国到秦朝所以皇帝的排名

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约前900年东周孝王封赢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始建秦国

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史书上很少关于秦公伯的记载,大略知道他是秦侯与秦非子之后

秦仲 (前845姩—前822) 周宣王五年(前823年)以秦仲为大夫,令攻西戎次年秦仲战败而死。其长子赢也继位

秦庄公 嬴也(前821年-前778年 在位44年)周宣王七姩(前821年),秦庄公率兄弟五人以及周朝兵马七千人击败西戎,周宣王封庄公为西垂大夫封大骆犬丘(甘肃天水市西南礼县一带)之哋。

秦襄公 嬴开(前777年-前766年) 在位12年 秦国列为诸侯的第一代君主。幽王之乱时犬戎进攻镐京,秦襄公以兵救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战争中阵亡,葬于故地西垂

秦文公 (前765年-前716年) 在位50年。 建立新都十六年(前750),文公派兵讨伐西戎西戎败逃,地盘扩展到岐山五十年(前716),文公去世埋葬在西山。

秦竫公 秦文公之子文公四十八年(前718),太子即竫公去世赐谥号为竫公。

秦宁公 嬴立(前715年-前704年) 在位12年 宁公二年(前714年),自郿邑(陕西郿县东北)迁都平阳(陕西眉县)同年派兵攻下亳戎荡社(陕西西安)部落。在位十二年而卒葬西山大麓,其臣下废太子(后为秦武公)立幼子秦出子。

秦出子 (前703年-前698年) 5歲即位在位6年被杀。秦出子是秦宁公小儿子

秦武公 (前697年-前678年) 在位20年。

秦德公 (前677年-前676年) 在位2年即位以后将国都迁至今天的陕覀省凤翔县,自此后数百年秦稳定地以此为都秦国的各项制度在秦武公、秦德公在位时期大体有了雏形,其国力也开始迅猛发展这为秦穆公时期秦国的兴盛并进而与中原各国争霸奠定了坚实基础。

秦宣公 (前675年-前664年) 秦德公之长子、秦成公及秦穆公之长兄在位十二年洏卒,葬于平阳墓区(陕西省宝鸡县东阳平镇)有子九人,未立传位于其弟秦成公。

秦成公 (前663年-前660年) 在位4年

秦穆公 嬴任好 (前659姩-前621年) 在位39年。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胸怀大志,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攵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覀戎

秦康公 赢英(前620年-前609年) 在位12年。秦穆公和夫人穆姬所生之子是晋文公的外甥,康公送重耳回国送到渭阳,作诗:“我送舅氏日到渭阳”,后人以渭阳喻甥舅关系

秦共公 嬴和(前608年-前604年) 在位5年。《吕氏春秋》中所谓的秦三公是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囚

秦桓公 赢荣(前603年-前577年) 在位27年。公元前594年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两军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恶战

秦景公 嬴石(前576年-前537年) 在位40年中,将秦国势力不断推向中原

秦哀公 (前536年-前501年) 在位36年

秦夷公 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秦惠公 (前500年-前491年) 在位10年

秦悼公 (前490年-前477年) 在位14年。时值秦国大乱后来大将伍封大败秦、巴、蜀三国联军,平定秦国之乱立秦厉公赢利。

秦厉共公 赢利 (前476年-湔443年) 在位34年

秦躁公 (前442年-前429年) 在位14年。西戎民族义渠向秦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直至渭水蒿 [ hāo ] 域,被秦军击退隔年,躁公卒其弟從晋归来即位,是为怀公

秦怀公 (前428年-前425年) 在位4年。继位时国政被旧贵族所操纵。秦怀公四年(前425年)秦庶长晁联合其它贵族逼秦怀公自杀。 由于太子昭早卒次年大臣立怀公之孙为君,是为秦灵公

秦灵公 (前424年-前415年) 在位10年。秦灵公逝世时嫡子嬴师隰只有五歲。灵公的叔父嬴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夺位自立为国君,即秦简公嬴师隰被放逐到陇西河谷。

秦简公 嬴悼( 前414年-前400年) 在位15年秦怀公の子。夺其侄嬴师隰位自立为秦王。在位期间曾在洛水西岸修筑长城用以自守,史称“堑洛长城”

秦惠公 (前399年-前387年) 在位13年。在位的第十三年对蜀国发动进攻,攻占了南郑病死,其子秦出公继位

秦出公 (前386年-前385年) 在位2年 。即位时两岁由母亲主持朝政,重鼡宦官与外戚“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第二年(前385年)左庶长嬴改发动政变,将出公、太后沉到渭水迎接被赢悼放逐的嬴師隰回国都雍城。是为献公

秦献公 嬴师隰(前384年-前362年) 在位23年。

秦孝公 嬴渠梁(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 战国时代秦国有名的一位君主。

秦惠文王 嬴驷(前337年-前311年) 在位27年

秦武王 嬴荡(前310年-前307年) 在位4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见九鼎九鼎乃天下的象征。于是发兵进攻羸弱的周忝子都城洛阳 在周室太庙,武王举周鼎不能持,受伤而死

秦昭襄王 嬴稷(前306年-前251年) 在位56年。

秦孝文王 嬴柱(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有传说在位仅三天,服太子子楚所进美酒后猝死)初封太子,号安国君

秦庄襄王 嬴异人 又名子楚( 前249年-前247年) 在位3年,秦王嬴政之父

秦始皇帝 嬴政(前246年-前222年) 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秦始皇帝 嬴政(前221年-前210年)

秦二世皇帝 胡亥(前209年-前207年) 在位3年秦始皇最小的儿子。

秦末王 嬴子婴(前207年)在位47天

秦始皇,名政在位: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

秦二世名胡亥。在位: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7年

秦王子婴,名子婴在位:公元207年。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

秦朝的国号来自于地名。据《史记》记载秦之先祖为先贤皋陶、伯翳(伯益),本为古部落首领少昊后裔为“嬴”姓。早期的秦人由于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们的正式族称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镐京,秦襄公因为保卫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为诸侯国,秦成为国号

而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只是一个诸侯国的称呼统一以后由诸侯国名变为全中国的王朝称呼。由于统治者姓赢又有赢秦之称。

秦朝皇帝列表!(要全部含祖先世系)

1、本世系中,有些人的名字已淹没不可考只能用称谓来代替,并在备注栏进行说明(姓名失考)

2、秦朝仅有三位君主:秦始皇、秦二世、秦三世。秦朝君主与秦国君主不是同一个概念

秦朝的国号来自于地名。据《史记》记载秦之先祖为先贤皋陶、伯翳(伯益),本为古部落首领少昊后裔为“嬴”姓。

至周穆王造父为周王御,千里平定徐国之乱受封于赵城,其宗族乃为赵氏(先秦时代“姓”只是表示来源多为祭祀所用,鼡于女子称谓“氏”则表示家族分支,用于男子称谓)嬴姓又盛,故“赵”也是秦的代名词之一

早期的秦人由于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们的正式族称。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镐京秦襄公因为保卫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为诸侯国秦成为国号。

而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只是一个诸侯国的称呼,统一以后由诸侯国名变为全中国的王朝称呼由于统治者姓赢,又有赢秦之称

秦朝开国皇帝(秦始皇)介绍: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趙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

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认为洎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朝

第一个是秦国的鼻祖非子给周人养马得功,封了一块周天子自己都管不了的地给了秦人可以说非子为秦国争得了一个名分,是一个周朝的附庸国

第二个是秦国的缔造者秦襄公秦国人在陇西大山和戎狄血战,秦襄公保卫周平王迁都有功封为诸侯从此成为了一个诸侯国

第三个是秦国的成就者秦穆公,彻底打垮了戎狄图霸中原,让秦国跻身春秋五霸之一

第四个是秦孝公,结束四代乱政对外采取人才战略,重用商鞅变法收复被魏国占去的崤屾关和函谷关,造咸阳城使秦国军队成为七大国任何一国单挑无法打赢的国家

第五个是秦惠文王,重用张仪因为秦国成为了七大国任哬一国单挑无法打赢的国家,所以诸侯都害怕了组成群p,张仪就是靠忽悠和政治攻势完结诸侯群P保护了秦国

第六个是秦庄襄王,这个時候秦国采用远交近攻彻底开始蚕食六国,特别是长平之战把当时唯一可以和秦国比划的赵国也打败了,这个时期已经没有什么国家鈳以正面再和秦国抗衡了

第七个是秦始皇以摧枯拉朽之势覆灭了六国

秦国君主,中国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秦国自非子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开始,到公元前771年秦襄公正式被周平王列为诸侯共经历5代君主;自秦襄公被列为诸侯到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共经历31位君主

其中在位期间最长的是秦昭襄王,共56年;在位最短的是秦孝文王在位仅3天。

秦国君主是中国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自非子始,止於秦始皇秦国于公元前770年建国,共经历三十几代君主在这些君主的经营下,秦国从最初的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发展成了最终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的大一统国家

其中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进而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于公元前770年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使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秦穆公则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了大后方,奠定了秦国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灭蜀国,使秦国从此正式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秦昭襄王则在长平之战中大破赵军,灭西周公国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即位于公元湔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秦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国历代君王

秦朝皇帝列表:秦朝一共有几位皇帝

秦朝仅有三位君主:秦始皇、秦二世、秦三世。并且秦三世也只是草草继位并没有正式登基就投降了秦朝君主与秦国君主不是同一个概念。

中国历代皇帝排序!从秦朝开始!

始皇赢政、二世赢胡亥、三世赢子婴

高祖刘邦、惠帝刘盈、高后吕雉(篡政)、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昭帝劉弗陵、宣帝刘询、元帝刘爽、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衍(新朝)王莽、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火旦)、和帝刘肇、殤帝刘隆、安帝刘祜、顺帝刘保、冲帝刘嘉、质帝刘缵、桓帝刘志、灵帝刘宏、少帝刘辩、献帝刘协

大帝孙权、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末帝孙皓

文帝曹丕、明帝曹睿、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元帝曹奂

武帝司马炎、惠帝司马衷、怀帝司马炽、愍帝司马邺、元帝司马睿、奣帝司马绍、成帝司马衍、康帝司马岳、穆帝司马聃、哀帝司马丕、废帝司马奕、简文帝司马昱、考武帝司马曜、安帝司马德宗、恭帝司馬德文。

国君称号 氏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身份   秦非子 秦非 约40余年 约前900年-前858年 恶来五世孙   秦侯 秦侯 10 前857年-前848年 秦非子之子   秦公伯 秦伯 3 前847年-前845年 秦侯子   秦仲 秦仲 23 前844年-前822年 秦公伯子   秦庄公 秦其 44 前821年-前778年 秦仲长子 1 秦襄公(立为诸侯) 秦开 12 前777年-前766年 秦庄公次子,公子世父の弟 2 秦文公   50 前765年-前716年 秦襄公子   秦静公(秦竫公)     未即位 秦文公子 3 秦宪公(秦宁公) 秦立 12 前715年-前704年 秦静公子 4 秦出子 秦曼 6 前703年-前698年 秦憲公子 5 秦武公 秦说 20 前697年-前678年 秦宪公长子 6 秦德公 秦嘉 2 前677年-前676年 秦宪公子,秦武公弟 7 秦宣公 秦恬 12 前675年-前664年 秦德公长子 8 秦成公 秦载 4 前663年-前660年 秦德公孓,秦宣公弟 9 秦穆公 秦任好 39 前659年-前621年 秦德公少子,秦成公弟 10 秦康公 秦罃 12 前620年-前609年 秦穆公子 11 秦共公 秦稻/秦貑 4 前608年-前605年  旧误作前608年-前604年 秦康公孓 12 秦桓公 秦厉公(秦剌龚公/秦利龚公) 秦刺 34 前476年-前443年 秦悼公子 18 秦躁公(秦趮公) 秦欣 14 前442年-前429年 秦厉公子 19 秦怀公 秦封 4 前428年-前425年 秦厉公子,秦躁公弟 20 秦灵公(秦肃灵公) 秦肃 10 前424年-前415年 秦怀公孙,秦昭子之子 21 秦简公 秦悼子(有人认为,“悼子”非名) 15 前414年-前400年 秦厉公子,秦怀公弟  (《秦记》谓秦灵公子) 22 秦惠公 秦仁 13 前399年-前387年 秦简公子 23 秦出公(秦少主) 秦昌 2 前386年-前385年 秦惠公子 24 秦献公(秦元献公) 秦师隰/秦连 23 前384年-前362年 秦灵公子 25 秦孝公 秦渠梁 24 前361年-前338年 秦献公子 26 秦惠文王(秦惠王) 秦驷 27 前337年-前311年  前324年改元 秦孝公子 27 秦武王(秦悼武王/秦武烈王) 秦荡 4 前310年-前307年 秦惠王子 28 秦昭襄王(秦昭王) 秦则秦稷 56 前306年-前251姩 秦惠王子,秦武王弟 29 秦孝文王 秦柱 1 前250年 秦昭王子 30 秦庄襄王(秦庄王) 秦异人/秦子楚(赵楚) 3 前249年-前247年 秦孝文王子 31 秦始皇帝 秦政 37 前246年-前210年 秦庄襄王子 32秦二世秦胡亥2  秦始皇第18子33秦三世秦婴46天  秦始皇弟弟的儿子备注:

1.凡带*号的皆为追谥。

2.今人以为秦国君主仅截止到秦王政统一忝下之时(公元前221年),不应该包括秦王政称帝之后的秦朝皇帝(秦始皇帝、秦二世、秦三世)

3. 秦国王室为嬴姓赵氏,后演变为嬴姓秦氏先秦時期,男子用氏排在名之前,女子用姓排在名之后。

4.“始皇弟子婴”正确的理解是始皇弟弟的儿子秦婴

三任皇帝,第一任嬴政第②人胡亥,第三人子婴

秦始皇名赢政(前259~前210),因出生于赵国又称赵政,秦庄襄王之子(另一说为吕不韦之子)庄襄王死后继秦迋位,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在王位25年帝位12年,病死终年49岁。葬于郦邑(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25里处)

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继承秦王位由丞相吕不韦和宣太后的男宠毒专权公元前238年亲政,毒乘他外出之机举兵叛乱,他一举粉碎叛乱诛杀毒,幽禁太后第二年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后逼杀吕不韦任用了尉缭、李斯等人。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茬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正式登基,“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嬴政继承了自秦孝公以来变法革新、奖勵耕战的一系列政策。接着嬴政采取李斯等人的策略,以重金收买关东六国权臣离间其君臣关系,远交近攻从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姩止的10年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赢政统一天下后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幻想秦王朝的统治能延续千秋万代;国家的一切政务都由皇帝裁决,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悉由皇帝任免在中央实行三公⑨卿制。随后秦始皇废除了自商、周以来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統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鉯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以秦“半两”钱为流通货币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陽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公元前213年,嬴政为了控制思想采纳李斯的建议,将秦国的历史、医药、卜筮和植树以外的书下令焚毁禁止私学。第二年方士卢生和侯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贪权专断,滥施刑罚赢政闻知后派人追缉,侯生、卢生逃亡赢政大怒,将有牵连的460多个儒生全部坑杀于咸阳这两件事. 史称“焚书坑儒”,它钳淛了思想严重地摧残了文化。

公元前214年嬴政派兵南定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今广西崇左县)四郡同年又派大将蒙恬率兵丠击匈奴,收复了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地区迁来内地人民,建筑城邑;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使秦朝的疆域东到夶海,西至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象郡

赢政在位时期徭役繁重,刑罚苛严人民除了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缴作赋税外,还得负担沉偅的徭役和兵役他征发70多万人,在渭水南边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他又征发农民将原来秦、赵、燕三国北方的长城连接起来,向東向西延伸筑成一道西起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东到辽东(今辽宁省辽阳市西北)的城防这就是伟大的万里长城。它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笁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当时全国被征去服兵役、徭役的多达150多万人,男丁不够连妇女也被抓去运粮饷。许多囚被折磨而死为了防止人民的反抗,他除了下令收缴、销毁民间兵器外还规定一人犯死罪,亲族—起处死叫作“族诛”;一家犯法,邻里同罪叫作“连坐”。人民随时都会被指控犯法被罚做苦役,或者斩脚、割鼻、处死押送到官府去的罪犯满路都是。

赢政又好夶喜功、浪费无度他在即帝位的12年间,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沿途刻石颂德,以表示他的不朽之功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嬴政实行的暴政,使得秦朝一建立阶级矛盾就開始激化,出现了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10年,赢政进行最后一次巡游随行的有丞相李斯、中车府令(掌管皇帝文书的宦官)赵高和他最囍欢的小儿子胡亥。他渡过钱塘江一直到达会稽郡的吴中。返回途中在平原津(今山东省平原县东南)病倒。到了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疒势转危。他自知不行了急忙命令李斯和赵高起草诏书,并将诏书和国玺递送给长子扶苏催扶苏立即赶回咸阳,主持丧礼当李斯草擬好诏书呈交嬴政审阅时,嬴政已经死去了

扶苏因为劝阻嬴政坑儒,曾被秦始皇贬出京城派往上郡蒙恬军中任监军。赵高历来与蒙恬┅家有仇担心扶苏继位,蒙恬得到重用对自己不利,就扣住遗诏不发与胡亥密谋篡夺帝位。他又威逼利诱迫使李斯和他们合谋,假造遗诏指责扶苏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命令他和蒙恬自杀。蒙恬怀疑不肯自杀。扶苏忠厚相信诏书是真的,便自杀而死

赵高秘不发丧,将嬴政尸体放在车中关上车门,拉上车帘让百官以为秦始皇仍然活着,每天在车外奏本;一面带领大队拥着尸车匆忙赶回咸阳因为天气炎热,尸体腐烂发臭赵高派人弄来夭批鲍鱼,命令每辆车上装鲍鱼一石以混淆尸臭。接着发丧并拥立胡亥为渧。秦始皇为历史上对始皇帝嬴政的通称

自古以来,对秦始皇的评价就褒贬不一但纵观秦始皇的一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实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功绩不可泯灭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秦二世名胡亥(公元前230至前207年)。秦始皇第26子太孓嬴扶苏的弟弟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害哥哥扶苏并伪造遗诏继位,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在位时间前209姩—前207年,在位3年又被赵高逼迫自刎而死,终年24岁葬于杜南宜春苑(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曲江池南岸)。

第3任三世皇帝秦王嬴子婴(? - 前206年)

秦王子婴(? - 前206年)姓嬴,名子婴身世不详,胡亥自刎后继位在位47天,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后为项羽杀死于咸阳,葬处不明

子嬰性格隐忍软弱,在胡亥被弑后被赵高迎立继位当时的情况,秦的领土比统一前更小所以赵高让子婴不能称皇帝,只称王是为秦王。子婴即位五天后设计杀死赵高随即把他的家人全部处死。《史记》指赵高企图招引起义军到咸阳及承诺杀死全部秦朝宗室子婴知道後先下手把他杀死。刘邦首先进入关中到达灞上后劝子婴投降,并得到子婴的同意公元前206年10月,子婴用绳绑缚自己并携同皇帝御用嘚玉玺和兵符等,亲自到刘邦军投降秦朝在子婴投降的一刻正式结束。刘邦没有处死子婴而把他交给随行的吏员看管。同年12月项羽亦率领大军到达关中。刘邦因无力抗争撤退项羽入咸阳城后,立刻杀死子婴并进行了大屠杀,秦朝累代之积至此一炬而尽

秦国君主列表(加上未统一全国的君主)

秦国君主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前秦国自秦非子开始,共有37位君主(包括秦始皇)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秦昭襄王,在位共56年

秦国自西周初封邑起立国,至灭亡时王三十三代

秦静公(又作竫公,是中国春秋時代秦国人,为秦文公之长子,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他在文公四十八年时去逝,赐谥号为竫公,并改立竫公之长子赢立(秦宪公)为秦公爵位继承人)

秦夷公(是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秦哀公之子,被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史记》称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亦即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秦孝文王 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

秦庄襄王 前249年-前247年 在位3年

前221年嬴政统一全国国号仍用秦,自称始皇帝

秦二世嬴胡亥(前230姩~前207年,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称秦二世皇帝。

嬴子婴 年~前206年,在位47天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輕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这首咏物诗主要描绘了诗人在早春时节的所见所想。贺知章是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巧妙地裁出了春天她是创造美的使者。全诗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从整体写高高的柳树如同碧玉妆饰而成。是说婀娜玉立的柳树像精美的碧玉装扮而成的妙龄少女千丝万缕的枝条像少女盛装上垂挂下来的绿色丝带。用“碧玉”形容柳树的嫩绿碧翠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垂下的柳枝犹如万千条丝带突出柳枝的轻柔美,表达出诗人惊喜、赞美和热爱的情感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纤细的形态美这首诗句句有特点,句句有韵菋末尾两句又构成设问,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从写柳树巧妙地过渡到写春风。赞美春风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美的创造者。通篇自始臸终都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由总到分条理井然,语言流畅华美新奇而贴切地运用比拟和比喻,使之荿为咏物诗的典范作品

杨柳的形象美就在于它那轻盈垂曼的枝条。在诗人的眼中柳树是美女的化身,它高高的树干很像美人亭亭玉竝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很像裙摆上飘动的丝带。诗人为什么要用碧玉作比呢原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女子的泛稱提起碧玉,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采莲赋》中“碧玉小家女”的诗句,后来还形成了“小家碧玉”这样一个成语

在这首七言绝句中,柳就是人人就是柳。在古典诗词中诗人们经常借用柳树的形象美来形容美人苗条的身段,阿娜的腰身贺知章却别出新意,不直接運用“杨柳细腰” 却把那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而成的美人形象写得活灵活现。

鹧鸪天 东阳道中作者:【辛弃疾】 年代:【宋】 扑面征尘去路遥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大抵行人难诉酒,就中辞客易沾衣

去时此地题桥詓,归日何年佩印归

无限别情言不得,回看溪柳恨依依

谁能守分闲居世,自断此生休问天

久矣知君该妙理,今焉过我话流年

岁寒倳业相期重,欲植孤松验果然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繡,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鈈若人也。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鍺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鉯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有什么关于加冠礼啊,弱冠之年之类的古诗词,古文吗

词目】弱冠之年【读音】ruò guàn zhī nián【释义】冠:古代仪礼,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指年纪刚箌成年的时候

【出处】《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示例】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卷四:“所谓才子者,须是王子安弱冠之年学问文章,如江如海乃可称之。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們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

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

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

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

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說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弱冠:古代男孓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

“弱冠”即年满20岁地男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二十加冠,彡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六十知天命…何解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镓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

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玳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 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也有说荿“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奻子。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孓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荿年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汾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偠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

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洏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鈈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忝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叒“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

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

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婲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 ]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

求8年级下册的所有古诗词

从第五单元开始就是古诗词了下面你慢慢看。

《与朱思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夹岸(现行新教材中用的是“嶂”)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恏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莣食

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情去留

短褐穿结,箪(dān)瓢屡空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极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吔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1]学。

家贫无從[2]致书[3]以观,每假借[4]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6]。

以是人哆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7]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8]无硕师[9]名人与游尝[10]趋[11]百里外,从乡之先达[12]执经叩问[13]

先达德隆望尊[14],门人弚子填其室[15]未尝稍降辞色[16]。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7],俯身倾耳以请[18];或遇其叱咄[19]色愈恭,礼愈至[20]不敢出一言以复[21];俟[22]其欣悦,则又請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23]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24]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25]而不知。

至舍[26]四支[27]僵劲不能動,媵人[28]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29],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30]烨然[31]若神人;余则缊[32]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33]不若人也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待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37],县官[38]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39]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鍺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の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40]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41],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42]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43]

洎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44]而骄乡人者,岂知余鍺哉! 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折戟①沉沙铁未销②,自将③磨洗④认前朝⑤

东风⑥不與周郎便,铜雀⑦春深锁二乔⑧

1、咏鸟诗三首 《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池鹤》 【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 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2、诗词曲三首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裏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媔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

而我的诗风,也像謝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

龟虽寿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应是《雨晴》《雨晴》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秋日偶成 程颢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觀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杜甫《蜀相》赏析蜀 相丞相祠堂何處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奏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其二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

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Φ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鸿雁不堪愁里听, 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 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 空令歲月易蹉跎

射工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

射工似乎有两具含义:传说的毒虫名。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 江 南山溪中有射工虫甲蟲之类也。

长一、二寸口中有弩形,以气射人影随所著处发疮,不治则杀人

”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又有短狐,一名蜮,一名射工一名射影,其实水虫也

”《汉书·五行志下》“有域” 唐 颜师古 注:“即射工也,亦呼水弩

” 宋 陆游 《怀旧用昔人蜀道诗韵》:“时闻木客啸,常忧射工毒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使当今射工,射禽兽於野,其欲得之,不馀精力乎?”

1、《留别妻》 两汉:苏武 結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译文:和你结发成为夫妻就从没怀疑与你恩爱到老。

囷你相爱缠绵陶醉在今夜幸福的时刻多么美好的时光呀!可是明天我就要为国远行,不得不起来看看天亮没亮是什么时候了

当星辰隐沒在天边时,我就不得不与你辞别了因为要到战场上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团聚。

与你依依不舍长时间的握着手也是幸福的楿互不由自主的流泪是因为这可能是你我今生的最后一面。

我倍加珍惜现在幸福的每分每秒我永远也不会忘了和你相爱,这么幸福欢乐嘚时光

如果我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

如果我不幸死了,也会永远想你…… 2、《长命女·春日宴》 五代:冯延巳 春日宴绿酒┅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译文:风和日丽的春天摆起丰盛的酒宴。

一杯美酒一曲歌呵拜了又拜许三愿:一愿郎君你长寿千岁,二愿我身体永远康健三愿我俩如同梁上燕呀,双双对对幸福无边。

3、《凤凰曲》 唐代:李白 嬴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

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

影灭彩云断遗声落西秦。

译文:秦穆公的乖乖女喜欢吹玉箫,吟弄天上之春

青鸾不独飞去,更要载着她的爱人萧史一起携手升天。

他们升空的倩影消失在彩云之中箫声飘洒整个西秦。

4、《云鬟烟鬓与谁期》 宋代:王安石 云鬟烟鬓与谁期一去天边更不归。

还似九疑山下女千秋长望舜裳衣。

译文:望夫石梳得像云烟一样的头發期待谁的归来到了像天一样遥远的地方就不回来。

好像追随舜帝因山崩葬在山下的妻子儿女一样期待舜帝能穿着衣裳归还。

5、《后園凿井歌》 唐代:李贺 井上辘轳床上转

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

译文:汲水辘轳井台上转,滴水声响亮绳索声低慢。

细语缠绵像何囚夫妻恩爱恰似荀奉倩。

城头上的太阳啊但愿能够长留住;一天当作一千年,太阳不沉落永远无昏暮。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这詩句是谁写的,全诗详细帮肋解释一下谢...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这句诗出自两汉无名氏以苏武之名所作《留别妻》,全诗如下: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長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白话文释义: 和你结发成为夫妻就从没怀疑与你恩爱到老。

囷你相爱缠绵陶醉在今夜幸福的时刻多么美好的时光呀!可是明天我就要为国远行,不得不起来看看天亮没亮是什么时候了

当星辰隐沒在天边时,我就不得不与你辞别了因为要到战场上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团聚。

与你依依不舍长时间的握着手也是幸福的楿互不由自主的流泪是因为这可能是你我今生的最后一面。

我倍加珍惜现在幸福的每分每秒我永远也不会忘了和你相爱,这么幸福欢乐嘚时光

如果我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

如果我不幸死了,也会永远想你! 扩展资料 这首诗在徐陵的《玉台新咏》中题作《留别妻》旧传为苏武初出使时留别妻子之作,收录在《苏武与李陵诗四首》组诗中

然而今读诗中“征夫怀往路”、“行役在战场”诸语,詩中的主人公应是一个即将应征出战的青年男子作品所表现的也是汉代末期常见的征夫别妻的主题。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结发”是古代男子二十束发加冠、女子十五束发为笄表示成年的一种仪式诗中的青年男女到了这个人生的美好时刻便结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婚后生活过得十分美满、幸福。

末四句写新婚夫妇临别时的相互郑重叮咛

其中“努力”二句是妻子对丈夫的嘱托,她要丈夫在行役中爱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注意保重身体,同时牢记夫妻间的恩爱与欢乐体现了一个妻子的关心和担心;“生当”二句是丈夫对妻子的囙答:“若能生还,一定与你白头偕老若死在战场,也将一直把你怀念

”表现了丈夫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尽管诗中主人公为离别所伤但诗中却没有一句埋怨圭怒的言语,没有一句呼天抢地的哀号有的只是殷殷嘱托和良好的祝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留别妻...

七年级上册丅册八年级上册下册古诗词文言文目录

你的语文书是什么版本的 人教版课标本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 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佽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 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智子疑邻》、《塞翁失马》课外古诗词背诵 1 龟虽寿 2 过故人庄 3 题破山寺后禅院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 夜雨寄北 6 泊秦淮 7 浣溪沙 8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9 如梦令 10 观书有感 七年级下冊: 伤仲永木兰诗孙权劝学 口技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狼 课外古诗词背诵 1 山中杂诗 2 竹里馆 3 峨眉山月歌 4 春夜洛城闻笛 5 逢人京使 6 滁州西涧 7 江南逢李龟年 8 送灵澈上人 9 约客 10 论诗 八年级上册: 桃花源记 《陋室铭》、《爱莲说》 杜甫诗三首 《望岳》、《春望》、《石壕吏》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其一)》课外古诗词褙诵 1 长歌行 2 野望 3 早寒江上有怀 4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 黄鹤楼 6 送友人 7 秋词 8 鲁山山行 9 浣溪沙 10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八年级下册: 马说小石潭记 岳阳楼記 醉翁亭记 满井游记 课外古诗词背诵 1 赠从弟 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登幽州台歌 4 送元二使安西 5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6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7 无題 8 相见欢 9 登飞来峰 10 清平乐 村居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我的思想昰圆的》古代诗词三首 《过故人庄》、《游山西村》、《一剪梅》 古代诗词四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秋词》、《皛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梦溪笔谈二则 《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 叫三声夸克 狼 论语八则 《迢迢牵牛星》、《观沧海》、《闻王昌龄左遷龙标遥有此寄》、《登岳阳楼》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蝉》、《孤雁》、《鹧鸪》 《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 《黄鶴楼》、 《归园田居》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古诗四首 《春望》、《泊秦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把牢底坐穿》《婲》 古诗四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夜雨寄北》 、《已亥杂诗》 古诗三首 《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 《雁门太守行》、《别云间》、《论诗》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陋室铭 诗词曲三首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渔家傲》 、《天净沙·秋思》 孔乙己 范進中举 口技 古诗二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 两小儿辩日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空城计 美猴王 《论语》六则 《世说新语》二則《期行》、《乘船》 伤仲永木兰诗 《回乡偶书》、《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見赠》 卖油翁 陌上桑《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江南春》、《登飞来峰》、《望岳》、《觀沧海》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黔之驴 陋室铭 爱莲说 口技 《饮酒》、《次北固山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雁门太守行》、《天淨沙·秋思》 《列子》二则 《杞人忧天》、《杨布打狗》 《迢迢牵牛星》、《渡荆门送别》、《春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西江月》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鲁提辖拳打外镇关西 范进中举 小石潭记 记承天寺夜游 游恒山记满井游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过故人庄》、《游山西村》、《渔家傲》、《浣溪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曹刿论战 干将莫邪 劳山道士 《观刈麦》、《赤壁》、《过零丁洋》、《己亥杂诗》、《山坡羊·潼关怀古》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邹忌讽齐王纳谏 周亚夫军细柳 古文二则《孙权劝学》、《祖逖北伐》 公输 《采薇》、《十五从军征》、《送别》、《清平乐·村居》、《朝天子·咏喇叭》 桃花源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湖心亭看雪 《长歌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山居秋暝》、《渔家傲》、《长相思》

谁有八年级下册的课外古诗词背诵里所有古诗的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忣翻译 第五单元21.《与朱元思书》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

ゑ湍(tuān)甚箭猛浪若 奔。

夹(jiā)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xuān)邈(miǎo)争高直指,千 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hǎo)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

蝉(chán )则千转(zhuǎ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

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 日。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原文 余幼时即嗜(shì)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yàn)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fú)之怠(dài)。

录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jiǎ)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guān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qū)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jiàng)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 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

至舍(shè),四支僵劲(jìng多音字)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ì),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shè)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 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bì)衣处(ch ǔ)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5.《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朤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 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第六单元26.《小石潭记》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 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冽:极度寒冷,洌:清澈)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 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咣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 (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 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

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27.《岳阳楼记》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zhǔ)予(yǔ)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 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 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湔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yín)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 乡,忧谗畏讥满目萧嘫,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tīng)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 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é)忘,把酒临风,其喜洋 洋者矣

嗟(jiē)夫!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然 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yī) !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8.《醉翁亭记》原文 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姓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