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铺在线那些村姓赖赖康平是那条村的

}您现在的位置&>>>
安铺“水浸村”变身安居示范村
廉江市新闻中心&&发布日期: &&文字大小:-
水流村新貌 谢添俊 摄
  安铺镇水流村是一条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村庄,村名之前可谓名副其实,因地势低洼,频遭水灾,村民生活普遍困难。20多年前,300余户村民中有90%的人家自筹资金买地,在老村南边1600余米外的“高地”上,建起了样式统一的新住房,经过2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众人羡慕的幸福安居示范村。
  村民选择逃离“水浸村”
  “年年水浸怎落脚,有女不嫁水流村”。在当地,曾广为流传着这一说法。因为村里小伙找对象困难,很多人纷纷选择逃离,留在村里的,有一部分人确实一辈子打光棍。
  未见其村,就闻其名,到底水流村旧址有多低洼?记者日前走访时看到,在一片广阔的田野上,水流村旧址就坐落于其中。村庄的西南边,一条河正从村旁流淌过。
  该村村干部莫权介绍,这条河叫黄盘河,为九洲江的一条支流。因村子的地势实在太低,暴雨天河水暂时排不出去,漫入村庄,村民们饱受水灾之苦。
  1982年,曾因雨水太大,整个村庄成了一片汪洋。“当时家家户户屋子里进水,最深的有2米多。如果村民不是提前搬到亲戚朋友家住,后果不堪设想。”提起当年,莫权仍心有余悸。因为水灾,村里有200多间房屋成了危房,粮食被洪水浸泡的有数十吨。灾情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湛江、廉江等地领导都到该村视察灾情,指挥救灾。他们对村干部和村民建议,选择一个地势高的地方搬迁村庄。
  大雨大浸小雨小浸,生产一直上不去,村民生活比较困难。村庄四周都是稻田,一条羊肠小道是村民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因为筹不到钱修硬底化道路,每当下雨天就寸步难行,村民徒步到镇区,来回就是大半天。还有,当时村里只设低年级教学点,高年级的孩子们每天早上6点就得出门,步行近3公里去上学,每天来回四趟,脚底都磨出几层茧……
  “住房差、行路难、看病难、增收难,乡亲们陆续外迁谋生,仅1992年就搬出10多户。”莫权说,当时他在海南做生意,准备带孩子过去那边读书,没想到硬被当时的老支书拉回来当村干部,并且赋予他重任,想办法把村子搬到地势高一点的地方。
  买地130亩实现整村搬迁
  水流村村民早就受够水浸的苦,一直酝酿着整村搬迁,但因为该村所有使用土地都处在低洼地带,根本找不出一块适合居住的地方。
  1992年,莫权当选村干部,整村搬迁再次被提上该村的议事日程,但搬到哪,怎样搬?考验着水流村人的智慧。经过村民小组和村民代表讨论,最终决定向邻村买地建房,随后决议获得村民通过。但村干部找到邻村的干部时,结果吃了闭门羹。
  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莫权等村干部仍不放弃。
  村民对新村望眼欲穿,而土地的问题迟迟不能解决,怎么办?作为党员干部兼项目负责人,莫权另辟蹊径,天天去邻村走访,跟那些村的村干部及村民拉家常。经过一段时间“磨嘴皮”,困难得以逐个击破,迎来曙光。1994年10月的一天,多方正式签订协议,水流村集资买下邻近两条村庄的130亩地,欢欢喜喜开启搬迁模式。
  因为村庄搬迁事关重大,村干部首先找到一家设计院,对新村进行规划设计:所有居民宅基地面积相同,房屋风格统一,主村道15米,次村道不少于5米,还想方设法腾出地方建设学校、绿地和文化广场等,争取让村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仅仅两年的时间,水流村就实现整体搬迁——1996年11月,该村300多户欢欢喜喜搬进新村,从此告别水浸之困扰。
  “水浸村”变身美丽新农村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安铺至横山大道旁的水流新村,只见一排排小洋楼拔地而起,新修的水泥村道洁净平坦,文化活动中心、公园、学校等一应俱全,绿树红花相互掩映,俨然城市的现代化住宅小区。
  在一栋三层高的居民楼楼下,五六位老人正围在一起喝茶打牌。谈及以往和现在生活的对比,90多岁的老人莫泽兴用 “天上地下”来形容。他说,以前生活诸多不便,搬进新村后,不仅避免了水进家门之困扰,大人去镇赶集,孩子们去学校上课,都方便了很多。“特别是搬进新村后,孩子们变得爱读书了,我的几个孙子孙女都先后考上了大学,如今已经在城市安家。”莫泽兴说。
  记者采访当天,还遇到了刚从东莞返乡的莫水冲。他说,在外打拼非常辛苦,又照顾不到老人和孩子,所以,他打算回家乡创业。
  喝水不忘挖井人!该村村支书陈春华说,大家能在这么漂亮的环境中生活,得感谢各级政府的支持和莫权等村中前辈的努力。
  莫权一直致力解决该村多年来的水浸田问题。“我们村上千亩水田也处于低洼地带,因为水利设施发展滞后,经常是夏天洪涝冬天干旱,导致稻田失收。如果能尽早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这批老村干部也无憾了。”莫权说。(谢添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铺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