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孝最后的战役武器湖南革命军武器为什么会有很大的改善

> 孙中山先生在山西的演说
孙中山先生在山西的演说
辛亥革命网
10:27 来源:《孙中山全集》 作者:孙中山 查看:
孙中山先生在山西的演说(文稿)
(录自中华书局2006年11月第二版《孙中山全集》第二卷第470-476页)
  在太原各界欢迎会的演说
  (一九一二年九月十九日)
  今天兄弟初次到晋,蒙诸君欢迎,实深感激!
  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阎君百川之功,不惟山西人当感戴阎君,即十八行省亦当致谢。何也?广东为革命之原初省分,然屡次失败,满清政府防卫甚严,不能稍有施展,其他可想而知。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然古来破坏甚易,而建设甚难。今日五族共和,天下一家,建设方法非各省联络一气,同舟共济,万不足以建稳固之基础。况共和虽已成立,而列族尚未承认,危险之状,纷至沓来。是全在我四万万同胞,奋勇直前,不避险阻,不争意见,不尚权利,不分畛域,方可以达到真正共和之目的。
  溯自前清入关以来,其第一政策,即以破坏团结为目的,故令各省自为风气,不相统一,久之遂成为一种习惯。厥后留学日多,省界之见,渐渐融化。而又日受外人之激刺,始知团沙之势,不足以恃,于是联络一气,共策进行,始能有今日之良好结果。兄弟甚望我同志坚持此志,不少变更。盖中国现在时世,尚在危险时代,如各自为谋,不以国家为前提,无论外人虎视眈眈,瓜分之祸,危在眉睫,即使人不我谋,而离心离德,亦难有成。是中国欲建巩固之国家,非大众一心,群策群力,不足以杜外人之觊觎。然此种境遇,非从心理入手不可。必人人将旧有思想全行消除,换入一副崭新思想方能成功。即如政治革命、种族革命,皆系共和未成以前之名词。今民国成立,目的已达,须将此种旧思想扫除净尽,才可以谋建设。
  盖今是共和时代,与专制不同,从前皆依政府,今日所赖者国民。故今日责任,不在政府而在国民。必要我四万万同胞一齐努力,方可以造成共和自由幸福。且今日幸福虽人人皆知,而幸福真谛,究竟尚未达到,此时不过有幸福之希望而已。但既有此希望,即须以此为目的,务必达到而后可享真正幸福。所以当建设时代,还要牺牲个人,为大家谋幸福。譬如破坏时代,要牺牲性命,今日建设,也要牺牲,且要比从前牺牲加倍。如不能牺牲性命,不能牺牲权利,则真正自由之幸福即万万不能达到。所以兄弟今日甚望大家努力前进,勿谓破坏时代须牺牲性命权利,建设时代即可不必。此是兄弟今日之希望,我同胞其加勉之。
  据上海《民立报》一九一二年九月二十八日《孙先生游晋记》
  在太原商学界宴会上的演说
  (一九一二年九月十九日)
  前在日本之时,尝与现任都督阎君谋尽〔画〕,今〔令〕阎君于南部各省起义时,须在晋省遥应。此所以去年晋省闻风响应,一面鼓励各省进行,一面牵掣满兵南下,而使革命之迅疾告成也。革命虽成,而吾侪不能暇豫以处,天下事往往破坏易而建设难。今日最要之事,乃各省当统一是也。晋省于民军起义之际,既立此好榜样,则今于令中国重行建立之事业,亦当为各省模范。[庶]民国敷〔数〕月以来,外患迭生,险象阴伏,各省急当消灭意见,联合为一。推各省意见之深,大约系有奸人从中播弄,以阻各省之联合,以图遂其阴谋。留学海外之学生,对于中国早具一种理想,如能以各民族合而为一,则可称雄地球。故归国后咸宣扬此说之真理。凡在旧政府所蕴之心理,处今时代,悉当屏除。革命非即能使中国富强也,不过藉此过渡,以达彼岸。吾人必牺牲目前私利,而求将来之幸福。
  据上海《民立报》一九一二年九月二十一日
  在山西同盟会欢迎会的演说
  (一九一二年九月十九日)
  兄弟此次到山西,承诸同志欢迎,感谢无已。民国成功,乃吾人良心所创造,同盟会不得居功。然同盟会固尝提倡于〈前〉矣,现破坏告终,建设之事较破坏尤难且大,非合大多数人才,同负此责不可。故近已联合各党,并为一国民党。因各党政见与同盟会大致相同,政纲第一条,国家平民政策,即实行民生主〈义〉手段。得此最强健之政党,建设不难完全进行。是同盟会即国民党。山西自今日起,亦可改为国民党。
  我辈所抱三大主义,为民族、民权、民生。今五族共和,建立民国,民族、民权两层已经达到目的。今日所急则在民生一层,从前不暇讲此,今则不可再缓。因现在世界上机器发明,资本家可不劳而代千万人之力,以致全国财货尽归其手。彼恃其财力,不惟足以压制本国,其魔力并可及于外国。即如正太路,以一机器之力,而使无数骡马全归无用,其明徵也。实业发达,世界财力悉归少数资本家之掌握,一般平民全被其压制,是与专制政府何异。吾辈因不甘一种民族压制,故有民族革命。因不甘政治不平等,故有民权革命。今坐视资本家压制平民,而不为之所,岂得谓之平等乎?在昔欧美革命之初,机器未发明,民生主义尚非所〈急〉。今机器盛行,我国此次革命成功后,若不预为防范,将来社会上必生种种不平等。迨至欧美资本专制已成而始为之计,则其难不啻倍蓰。美国大总统某氏,曾恶资本家专制,以大总统之力抵制之,卒未有效。其专制较政府专制为尤烈,良堪危惧。我国何可不预为防之。譬如人身预讲卫生之术,则病不生。若至病生始言救治,其苦难有不堪言者。民生主义即卫生主义也。惟今日讲民生主义,可以不用革命手段,只须预为防范而已。此其与欧美不同处。但机会却不可失。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期间,那么多的革命...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辛亥首义工程营发难概述
辛亥首义工程营发难概述
辛亥革命网
09: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熊秉坤 查看:
  〔按〕熊秉坤,字戴乾,湖北江夏(今武昌)人,手工业者出身。一九○四年(光绪三十年)入第八镇工程营当兵,后升正目。日知会、共进会会员,工程营总代表,孙中山先生谓&以第一枪发难&者也。军政府成立,任鄂军第五协统领。解放后任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人民政协湖北省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本文为其旧作,后收入《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二册,较详细地记述了工程营历史及发难经过。
  一、湖北革命之演进
  孙中山先生成立兴中会的第八年(光绪二十六年),湖北留日学生吴禄贞(云梦人)与傅良弼(潜江人)等参加唐才常(湖南人)之自立军在汉口事泄,唐、傅等从容就义于武昌大朝街湖畔,吴禄贞仍走日本留学。时湖北学界刊行书报,从事革命宣传,流行海内外。迨吴禄贞毕业日本士官学校归国,湖广总督张之洞委吴为新军教练官。吴倡谈革命,以领导自任;奔走其间者,大有人在。未几,湖北军、学各界选派青年学子出国留学,吴亦调任北京骑兵监督。旋由吕大森、朱和中等组织一活版印刷公司,专门翻印《猛回头》、《警世钟》、《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一类书籍。同时刘成禺、蓝天蔚、程明超等在日本刊行《湖北学生界》杂志,输入内地,湖北军、学各界,大受其影响。至一九○三年(光绪二十九年),又由吕大森、曹亚伯、刘静庵、张难先、何自新等在武昌阅马场多宝寺组织科学补习所,以革命反清为宗旨。至翌年事泄,科学补习所被清吏查封,同志星散。继起者为日知会。该会原为宣传教义之所,主其事者刘静庵以传教为名,宣传革命,每星期日开演说会一次,听者约在千人以上。其中以科学补习所同志为多,属于工程营者,有冯特民、吴兆麟、罗子清、卢宝珊、胡廷佐、熊继贞、熊秉坤等。《孔孟心肝》、《扬州十日记》等,为军中正课外之经常读物。同营人士加入者甚多,惟以组织欠密,系统不明,仍存观望。至一九○六年(光绪三十二年)萍、醴起义失败,日知会大受其影响,鄂督张之洞照会美国领事,要求引渡刘静庵;并令统制张彪、巡警道冯启钧率军警包围武昌高家巷圣公会。美领事佯许而阴令教会纵去,但后卒被捕。同时入狱者,有胡瑛、梁钟汉、朱子龙、吴贡三、殷子衡、李亚东、季雨霖、张难先等。季、张旋被保释;冯特民以事赴新疆得免;吴昆在黄冈原籍,派舰追捕未获;刘、朱死于狱。出亡者有梁耀汉、曹亚伯、熊继贞、范尚立、徐竹屏、林兆栋、刘锦春诸人。工程营之胡廷佐、吴兆麟、罗子清、卢宝珊等,以均在职,被迫上书自白,始得免究,湖北革命受一顿挫。其惟一存在之交通机关,则为彭养光、赵鹏飞、陈雨苍等所组织之安郡公益社。社员多革命志士,固不限于安郡人也。一九○五年(光绪三十一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于日本东京,以孙中山先生为总理。湖北留学东西各国者纷纷加入,计有胡秉柯、龚村榕、黄大伟、蒋作宾、蓝天蔚、吴禄贞、唐克明、石星川、居正、田桐、白逾桓、杨时杰、杨玉如、张知夫、何成浚、李书城、孔庚、刘襄、刘英、孙武、李子宽、冯镇东、但寿、胡石庵、吴昆、刘成禺、宋开先、宋镇华、蒋文汉、张我华、陈镇藩、冯特民、成炳荣、余晋域等。有奔走海内外作文字宣传者,如田桐、李基鸿、冯镇东、胡石庵、蒋文汉是也;有回国后立功东北与西北者,如蓝天蔚、孔庚是也;有反正于绝域者,如杨缵绪、冯特民、郝可权是也;有于阳、夏战役为革命军之将领者,如李书城、季雨霖、成炳荣、姜明经、蒋作宾、冯嗣鸿是也;有声威远播而遭清廷所忌者,如吴禄贞是也;两次讨袁,举兵与北洋军阀抗衡于川、鄂、闽南诸地者,如黄大伟、石星川、唐克明、蓝天蔚是也;他如居正、张我华等,或为同盟会之代表,或为一部分之领导,均为吾鄂先进,大有造于湖北革命之宣导。辛亥首义,得以推翻清廷二百六十余年之王朝,上列诸人与有力焉。
  当张之洞总督两湖时,厉行新政,风气大开,有志之士,以科举既废,乃投笔从戎。科学补习所及日知会虽先后失败,而湖北军界秘密团体之组织,若雨后春笋之茁发。如黄申芗、贺公侠、蔡济民、高尚志、杨王鹏、胡冠六、胡祖舜、胡玉珍、董天人、谢超武、杜武库、马骥云、杜邦俊、邓玉麟、刘复基、蔡大辅、唐牺支、蒋伯夔等,组织群治学社、种族研究会、文学研究社、自治团、军队同盟会、兰友社、益智社、德育社等团体。组织名目虽殊,潜谋革命则一,而群治学社更组设汉口《商务报》为革命机关,由詹大悲、宛思演主其事,一面以文字宣传革命,一面作军事联络。至一九一○年(宣统二年)夏,湖南发生抢米风潮,欲调湖北新军前往弹压,同志决议乘时举义。查光佛、孙昌复等潜运炸药事泄,张彪恐激成事变,不欲深究。黄申芗乃走申、林兆栋走川以避之;《商务报》亦被查封,湖北革命运动又为之一挫。于是蒋伯夔(翊武)、刘复基、唐牺支、蔡大辅、杨王鹏又改群治学社为振武学社,以研究学说相号召,实一革命机关也。在狱之胡瑛实预闻其事。詹大悲又在汉口创办《大江报》,鼓吹革命,至四川川汉路收归国有风潮起,《大江报》被查封,詹大悲与何海鸣同时入狱。
  适刘公、孙武归自日本,用共进会名义联络军界同志,由查光佛、邓玉麟等在标、营进行活动,以蛇山蕲春学社作为革命秘密机关。步兵第二十九标、第三十标、第三十一标、马队第八标、炮队第八标、工程第八营、辎重、工程队等,均有士兵加入。嗣以有一部分人泄漏秘密,为当局所侦悉,查光佛避嫌退伍走皖,邓玉麟去江苏十二圩。至杨时杰由日本返汉,偕杨玉如晤孙武、刘玉堂商湖北革命之进行,乃电邓、查二人回汉襄助。
  一九一一年(辛亥)春,同盟会拟在广州举义,由黄兴主持其事,同时筹及长江流域,以便响应,黄促居正回鄂主持一切。居正、孙武、杨时杰等在汉口长清里设一总机关,武昌胭脂路设分机关;又在黄土坡开一酒店,以黄土坡邻近步兵第二十九标、第三十标、第三十一标、第四十一标以及工程第八营、陆军测绘学堂,易于联络也。主持人为邓玉麟,其进行方略均照同盟会指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期间,那么多的革命...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张勋策动的丁巳复辟
张勋策动的丁巳复辟
辛亥革命网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辫帅”张勋是袁世凯的部下,但不忘旧主,拥兵伺机待变。当时,他率有60营“辫子兵”屯于兖州一带。令人费解的是:后,清廷旧僚聚居青岛,而张勋如日中天,缘何也在青岛浙江路9号造起官邸(故宅尚存),这成为一大奇观。然而,明眼人一看便知,张勋奔青岛而来,主要为靠近那些在为复辟清室而奔走的骨干力量。当然,也是为他日后留条后路。
  张勋()江西奉新人。原名和,字少轩,一作绍轩,号松寿,晚号松寿老人。少孤家贫,曾充当奴仆。据陶隐《近代轶闻,张勋之身世》载:“辫帅张勋为当年复辟主角尽人知之矣。张江西奉新人,微时佣于故乡某姓。某有姻戚许振袆,字仙屏,系奉新望族,曾任河道总督,曾国藩弟子也。一日,某命张以桔一蓝馈许,适客至,仆从他往,呼茶,无应者,张乘间以茗进,许大乐。客退,询知为何人,喜其便给,印函某留为己用。张诚懿善解主人意,遂以佣役而迁采办,且授室矣。会岁暮,亏折数十金。事发,愧恨请去,许之犹子辈念其积劳;为函介于广西提督苏元春处。”曾参加中法战争、,升为参将。“元春畀以二万金,令购军装沪上,既至上海,日事狎游,未几金尽,或劝之逃,曰:‘此非丈夫也。’竟还桂,自缚诣元春请诛。元春奇之,徉为震怒,令系狱,俟正法,而阴令人纵之,且为书荐世凯。袁喜其勇迈,令部亲军。”(《民国名人传,张勋》)后参加袁世凯小站练兵,充工兵营管带,继随袁至山东镇压义和团运动,升至总兵。曾扈从慈禧太后与光绪帝,护驾口外,夜不交睫,为慈禧所赏,许以不次迁擢,张感镌心骨,叩首不已,其忠于清室之念盖已胚孕于是时。由于受慈禧宠信,赐以卫戍都门重任。日俄战后,东三省遍地皆匪,乃调充奉天行营翼长,节制三省防军。“(刘体仁《异辞录,张训之徙东北》)累官至江南提督。在武昌起义爆发时,张勋坐阵南京,像个杀红了眼的屠夫,只要说你是“坏人”,便不由分说,就捆起来砍头示众,而且,见穿西服和剪了辫子的人就抓,以儆效尤。战败后,兵退守徐州,两江总督张人骏等逃往上海后,清廷令其署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后,坚持“忠清”立场,所部禁止剪辫子,故其被称为“辫帅”,其部属为“辫子军”。张勋实行的“辫子政策”,在丁巳复辟时,曾规定:“今后凡京中各部衙门所雇用之侍从人等,悉以有辫者充之。”1913年春天,在青岛避居的清朝贵胄溥伟的策动下,曾作了一次复辟预演,因机泄而流产。“二次革命”时,占领南京,纵兵大掠。任江苏都督,长江巡阅使,宣武上将军。1917年率军五月初二日入京,以调解北洋军阀内部“府院之争”,驱逐总统黎元洪,拥戴清废帝溥仪复辟,即史称丁巳复辟。失败后逃至东交民巷荷兰使馆躲藏。晚年寓居天津而终。著有《松寿老人自叙》存世,可略见他的生平。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张勋》略云:“将军事事志尊王,识字无多学不荒。为爱牙签沾御气,顿教髻样变时粧。辛亥后,武人拥厚资,大治宫室,以图书点缀,惟张绍轩将军勋,自有宗旨。所收书以殿本为限,殿本书又及百册者为限。书坊觊其重值,就不及百册者,每页垫以纸,一册可分装二三册,张亦不细审也,自是遂成风气。其始犹用细洁之纸,渐且以粗劣者代之矣。其始但施于贵重之书,渐且普通之书亦为之矣。购者亦知其弊,吝不增价,而积习牢不可破,今沪浙尽效颦,甚矣,坏习之易移人也。”郑逸梅说:“张勋喜阅《御批通鉴辑览》。”又云:“张勋曾将当时有名人士之来信,装成《松寿堂来鸿集》。张死散出,许稚黄收得五册,内容颇多史料”
  公认张勋之为人,贪财好色,挥金如土,娼优杂进,妾侍成行,有所谓小毛子王克琴,皆其金屋中人。当其自北京外放时,负债累累,不能成行,由刑部主事兴国人萧熙,某部主事奉新人闵荷生代为分别承担,遂结为兄弟。及其权势显赫,萧已早卒,闵则健在。复辟之举,不听闵劝,以致于败。张之发妻曹氏,出身虽微,张不得志时,能为人洗缝度日,故始终敬礼。张之身后,南昌万绳栻为之清理财产、房屋及不动产,多数出售,契约中人多由闵荷生署名。张署江南提督时,债尚未清。辛亥,两江总督张人骏、江宁将军铁良,逃上海,署布政使李瑞清怀印走,藩库存银尚有二十余万两。勋悉据为私有,遂为发家之始,号称家财千万,清哩时实存七百余万。平生好交结,凡同乡中甲乙榜中人过徐州投刺者,莫不设筵款待,后致赆仪。又于北京宣武门外大街置江西会馆、南昌郡馆,为同乡官绅憩息之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期间,那么多的革命...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辽沈战役武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