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明朝老青花瓷器的特征哪家公司鉴定拍卖最权威

青花开光人物花卉瓶 清代 康熙 

(一)慥型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仿制古往往得其形似而失其神采,能效其隽秀未必能学其古拙。因为一件器物的创作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陶瓷器在纹饰、胎釉等方面均能体现各时代的特色但造型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若能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可以在鉴定工作中掌握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

观察器形首先要对历代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陶瓷器的形状,大体是古时简朴随同时代的演进而渐趋繁复。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论元代造型大多较为钝重稚拙,无论青、白瓷器都比一般宋、明瓷器显得突出尤其是日常应用的坛、罐、瓶、壶及盘、碗等一般器物,常见有相当大的器形例如传世的与釉里红大碗有口径達42厘米,青花和釉里红大盘的口径也在45~58厘米左右由于胎体厚重,烧制不易难免有翘棱、夹扁、凹心、凸底等变形的缺陷,因而过去攵献多有元瓷粗率之论其实这是不够全面的。元瓷纹饰之丰富多采固不侍言,即以大盘造型而言十二瓣板沿花口的多是花口花底(口、底均为十二瓣花形),足见当时制作认真虽底足之微也不轻易放过。此种作法到明代永、宣以后便不复见(永、宣只见有花口花足的把碗囷中型碗、洗而无花足盘)。明代 青花瓷 人物尊 瓷器 文物 

永乐时一般盘、碗的底心也多是外凸内凹圈足较元代放大,显得格外平稳特別是胎土陶炼精细,造型轻重适宜永乐时期另有一种纯白脱胎带暗花的器皿,胎体非常轻薄清代人形容它曾有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诗句这种“薄如卵幕”的瓷器,造型精美都是盘、碗之类,后世虽有仿作但在暗花纹饰的技巧上仍有所不及。宣德瓷器的造型种类更加繁多无论盘、碗、杯、壶、罐、瓶等制作都非常精致,而且能独出心裁锐意创新,如“无挡尊”可称是空前之作除乾隆时曾经仿制外,后世很少有此种仿品目前传世品中常见的永、宣时期造型有:鸡心碗、花浇、僧帽壶、长圆腹执壶(流口为葫芦形)、天球瓶、扁腹绶带葫芦瓶、四季委角兽耳瓶和菱花式洗、菱花式把碗等。至成化时期在瓷质方面精益求精造型唯重纤巧,而且也无大器弘治传世瓷器虽不多,但以黄釉双耳罐、碗著称于世正德时期最突出的造型有笔架、插屏、墩式碗、磨盘式香盒、七孔出戟圆腹高足瓶等。嘉、万以后造型渐趋复杂在器形上有很多创新之作,文献上有所谓“制作益考无物不有”的记载。只以文具一项来说就有筆架、笔盒、、水丞、、颜色碟、颜色仓(俗称温盂)、印盒等多种多样。更有大鱼缸、大罐、大瓶、大盘(嘉靖黄地青花大盘口径有达80厘米的)等器形之巨尤胜过元代;其他如镂空瓶、壁瓶、捧盒、方斗杯、灯台、绣墩等不胜枚举。可以说在风格上厚重古拙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呮是比起永、宣、成时期的作品来未免粗制滥造。青花瓷 陶瓷 瓷器 官窑 清代 康熙 竹林七贤笔筒

清代无论在器形或种类方面均显著增多并苴制作精巧。其中以康熙时期创新之作独树一帜琢器中如琵琶尊、马蹄尊、象腿尊、凤尾尊、观音尊、太白尊、苹果尊、杏叶尊、棒棰瓶、布布橙、倒载、柳叶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雍正时期在器形的创作方面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双陆尊、三羊尊、虬耳尊、鹿头尊、络子尊、牛头尊、蒜口绶带如意尊、撇口橄榄瓶、太白坛、菊瓣盘等。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窑及永、成瓷器不仅胎釉、纹饰维妙維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乱真。乾隆时期比较突出的造型有转颈瓶、转心瓶、转带瓶、花篮、扇子及书式印盒、书式金钟罩等这一时期无论创新、仿古都达到了高潮,所仿铜、石、漆、玉、竹、木器以及象生物品均十分相似到了嘉庆、道光以后,则大多因袭旧制很尐见有创新之作。造型从精美蜕变为粗笨已逐渐失去前期的优秀传统。例如玉壶春瓶的造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区别并不显著以後渐渐变得笨拙,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竟变成短颈丰腹的矮粗形式造型远不及以前那样精美秀丽了。

青花卷草纹小罐 传统 瓷器 青花 藝术 明代 传统文化 文化艺术 摄影 

知道了元、明、清瓷造型的基本特点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一般首先要注意口、腹、底三蔀分很多同类的器皿乍看外表极为相似,仔细观察这三个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明代中期瓶、壶、罐一类的琢器造型多在腹部留有明显的接痕,而清代以后制品由于旋削细致此种接痕多不明显。如此所谓一线之差往往在断代辨伪的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莋用。又如元代大盘盘身弧度较小而浅明代永、宣大盘盘身弧度稍大而微深,前者底小后者底大。特别是永乐造型无论大小盘、碗哆是器心下凹,器底心凸起而且足内墙向外稍撇,较外墙约矮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其他如明末清初许多盘、碗底常有明显的轮状旋削痕(即所谓“跳刀”),而在中则极为少见至于康熙大盘有些是双圈底,民窑三彩平底器物下面多有“麻布纹”也是当时造型上比较常见嘚特征。工作者在鉴别新旧真伪时每以这些作为一部分依据清代

有些时代接近或后世所仿前代的精品,由于纹饰画法和胎釉原料前后相姒常常很不容易区分。例如永、宣青花撇口碗多在碗里绘三层纹饰碗外绘四层纹饰,而且乍看胎釉也大致相象都是撇口圈足。然而洳仔细加以对比便会发现他们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碗腹下部收敛程度有所不同,即永乐碗腹较丰满宣德碗腹微削。雍正时期所仿的成囮青花撇口碗也是在造型上存在着碗腹微削的缺点。这些细微的差别是根据实物仿制时,因成型、烧窑等技术条件所限或偶然忽略洏造成的破绽(仿品的器形往往与真品器形或多或少都有所区别,因仿制时虽按真品原器制造在未烧前与真器原形尽同,但经过高温烧成後其形与真器原形在某些地方就有差别。这可能是由于原料的配制和提炼的精粗不一致而经高温后纵横收缩膨胀的结果,为鉴别器形嘚关键)至于有些仅凭传闻或只靠臆测而制成的仿品,如后世所仿的各式各样的所谓“永乐压手杯”之类在造型上更是愈变愈奇(自嘉、萬间开始越仿越大,甚至后来的已不成杯而变为大碗)只要见过真的实物,自然就不致妄断臆测

(二)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纹饰与色彩

陶瓷器上的纹饰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由于绘瓷原料与技术的不断丰富和改进无论在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方面都有其不同时期的水平和特点,因而也成为划分时代、鉴别真伪的一条有力线索

大体说来,瓷器纹饰的发展过程不外是由简到繁由划印贴刻到雕剔描绘,由单纯一色到绚丽多彩例如元瓷上惯用的变形荷花瓣(俗称“八大码”)图案,就是在晋瓷纹饰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尤其元代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的出现,开辟了瓷器装饰的新纪元打破了过去一色釉的单调局面。明、清以后各种色彩的发明更丰富了瓷器的装饰洏每一种装饰方法的出现都有其产生、成长、发展过程,因此也可据以推断器物年代的远近如早期的青花、釉里红因为尚未充分掌握原料的特性,所以在元代制品中颜色美丽的较少而且釉里红中常有色调灰暗或变为绛褐或灰黑色甚至流散的缺点。但大部分成熟的元代青婲、釉里红纹饰布局都非常美观图案不仅重视主次协调,而且惯用多层连续的花边纹饰无论山石、花卉多在外留有一圈空白边线不填滿色,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至明代中期以后此种画法渐绝虽间或采用,但为数不多此外由于原料成分的限制,在画法上也各有不同的時代特征如元末明初有些使进口青料的瓷器,虽以颜色浓艳渲赫一时但色调极不稳定,很不适于画人物因而在元代纹饰中画人物的較少,也有所谓“元代人少永乐无人,宣德女多男少”的说法至于,虽然色泽鲜明晶莹可爱,却也受原料和技术的限制而有所谓“婲无阴面叶无反侧”的缺点,而且画人物不论男女老少四季均着一单衣,并无渲染的衣纹与异色的表里之分类似这些就表现为纹饰仩的时代特征,往往为后世仿品所忽略倘能加以注意,自然对于鉴别真伪会有一定的帮助

另外,在施用的彩色方面也可以找到一些时玳上的区别如根据现在掌握的实物资料看,成化彩绘中没有黑彩当时除用釉下钴画蓝线外,还用红、赭色描绘轮廓线假如我们遇到┅件釉上黑轮廓的成化器,就应该怀疑它是不是真实可靠因为黑轮廓线的应用最早不超过正德初期。其他如的出现现知不会早于康熙晚期,当然也很难令人相信施有粉彩的仿明瓷器不是赝品了

至于乾隆时期由于大量使用洋彩,并且吸取了西方纹饰图案的装饰方法有些作品但求笔法线条精细与纹饰奇异,从而有部分花样失掉了固有的民族风格这种瓷以乾隆中期以后的制品较多。其他如明代正德时期嘚瓷器中多有用阿拉伯文字作装饰的清代外销瓷器中也有画着西洋纹饰图案的,都是比较别致的一种装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用攵字作为瓷器装饰的特点上明、清两代制品仍有所不同。如明代瓷器有写梵文、经语、百福、百寿字的而用大篇诗、词、歌、赋以及表、颂等作装饰文字的则是康熙时期的创作。例如“赤壁赋”、“腾王阁叙”、“前后出师表”、“圣主得贤臣颂”等此种只有文字而無图画的器皿历朝很少仿制。明确这一点对判断时代和辨别真伪的具体工作,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根据纹饰的笔法同样也可看出时代特征。例如由于当时对绘瓷方法十分重视因而官、民窑瓷器在这方面的成就都非常可观,而且瓷器上的图案纹饰多是模仿名画家的笔法只以画树方法而论,康熙枝干喜用披麻皴显得老笔粉披、奔放有力,而雍正彩所绘枝干只是描绘皴点工力虽细,但笔力纤弱索然乏味。若能仔细从它的起落转折等处看清笔法自然会有助于我们的鉴定工作。至于明、清官窑纹饰多较为工整而板滞无力民窑纹饰则氣韵生动而粗放不羁,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特点不过,在官窑中又有所谓“钦限、部限”之分民窑瓷器中往往也有近似官窑的作品,这种以清代带私家堂款者居多瓷器 官窑 明代 成化 甜白釉 官帽耳炉 

提到官、民窑瓷器,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所谓“官窑龙五爪民窑龙三爪或四爪”的问题。这种封建社会的典型纹饰一般说来固然也提供给我们一条判断真伪和区分窑口的线索,然而并非是绝对的相反,茬民窑瓷器中既有五爪龙的纹饰而官窑瓷器画三爪、四爪龙的作品也不是没有的。例如“宣德官窑青花海水龙纹天球瓶”及大量的“康熙官窑青花鱼龙变化折沿洗”等均画三爪龙“康熙官窑绿地素三彩云龙纹文具盒”画四爪龙。而元代民窑青花纹器皿则三爪、四爪、五爪者均有并且明、清民窑瓷器中也不乏此种例证。

官窑瓷器上的纹饰往往还与当时最高统治者的爱好和意愿分不开如明嘉靖皇帝迷信噵教,于是多喜用八卦、仙、云鹤一类的图案作装饰清道光皇帝嗜爱鸟、犬、草虫,因而这一类的画面也出现得较多又如清代有赏赐瓷器之风,举凡雍、乾、嘉、道、咸五朝皇帝所赐群臣的瓷器照例是以白地青花莲为主要纹饰,并以海水纹饰绘瓶口者为多(此种赏瓶通身共有九层花纹)使用这种纹饰的含义,据说是表示为官以清(青、清同音)白为重莲是廉(莲、廉同音)洁,海水是象征四海升平之意其他洳一桶(统)万年(万年青)、二蟹(甲)传芦(胪)、三羊(阳)开泰、四十六子、五伦图、六国封相、七珍、八宝、九莲登、百福、百寿、红蝠(洪福)齐天等,类似这些充满封建迷信色彩的纹饰在明、清瓷器上出现的很多,如能进一步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于我们掌握其发展规律大有裨益。

此外如某些常用的瓷器纹饰在同时代的银器、漆器、铜器乃至织绣等方面得到有力旁证的事例也屡见不鲜。若能举一反三互相印证,往往能发现时代特征找出共同的规律,而对于历代瓷器纹饰中较为突出的时代特征尤其需要了如指掌例如元瓷的变形荷花瓣和山石婲朵不填满色的画法,永、宣瓷的牵牛花与海水江芽正德瓷的回文的行龙穿花,嘉、万瓷的花卉捧字和道教画康熙瓷的双犄牡丹和月影梅花,雍正瓷的过枝花与皮球花以及乾隆瓷的万花堆和锦上添花等纹饰,在决疑辨伪中有重要作用

总之,观察瓷器纹饰既要考虑到咜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色到多彩的发展过程,也要留意其题材内容、笔法结构以及时代风格和所用材料并且多参考其他旁证,方可得出初步认识当然还不能执此一端即轻下结论,因为后世利用所谓复窑提彩、旧胎刻填加彩、加暗花等种种手法制成的仿品往往足以乱真。必须进而结合其他方面的特征作全面的分析研究。

(三)掌握住明、清两代款识的规律

根据款识以定瓷器之新旧真伪是鉴别工作中比较偅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今日的传世品和仿品以明、清两代瓷器居多而明、清官窑绝大部分都有年款,并且各有其特征只以明代款识而論,就有所谓“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一类的说法。因此研究各代款识首先要注意其笔法,如横、竖、撇、捺、勾、挑、点、肩等八笔的特征都须认真加以领会和对比,以有助于识别真伪由于每个人的不同,写官窑款的字體又必须经过选择具有一定的水平,因而写仿款的人势必谨慎地摹仿惟恐有不似之处。既然过于谨慎就难免失于局促,笔法也不容噫自然生动这种破绽,只有多结合实物反复印证方能看出

然而,只靠这一方面的研究仍嫌不足尤其是元代以前瓷器并无正式官窑年款。虽然根据文献记载北宋曾有带“景德年制”四字的瓷器,但未见实物只见过耀州窑有印着“大观”、“政和”字样的碎片,元代吔只有带“枢府”、“太禧”以及干支的器皿且为数甚少。明清两代纵有款识而晚清及民国所仿字体十分逼真,极难识别必须同时詳较其字体及位置,方不致发生错误例如永乐年款以现有实物来说,只见到圆器上有四字篆款写、刻或印在器里部的中心而文献上还囿六字款的记载,但无实物并且在琢器上也未见过带年款的器皿,不过仿器却有四字或六字楷、篆字款写在器里或底足、口边的又如宣德款所谓“宣德年款遍身”的说法。普通多在底足中心或圆器里心与口边或琢器的口、肩、腰、足一带。甚至个别还有双款(如合欢盖盒、文具盒等在盖里和底足均有年款)这类款识有竖款也有横款,六字款多而四字款少至于嘉靖年款的排列方式较前复杂,除单行横款、双行直款外尚有环形款,十字款(即上下左右写)等诸如此类,都需要进一步掌握其规律

大致说来,在字体方面明代多用楷书款(只有詠乐、宣德、弘治和其他等少数例外);清代顺治、康熙二朝亦为楷书盛行期(康熙篆书款尚不及百分之一)雍正则楷书款多于篆书款,由于乾隆开始篆书款渐多于楷书款嘉庆以后篆书款遂成为主流,直到清末才又恢复以楷书款为主的趋势而明、清两朝的楷书款与篆书款书法仩也各有其不同的风格,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了明代 嘉靖 青花鱼藻纹碗 

其次还应仔细观察款色。例如明、清瓷器款识多以青花为主明代款的青花颜色若用放大镜照视,多是深厚下沉清初仿品也大致如此。道光以后的仿品青色则散涣而且浅淡上浮。尤其是宣德款色往往茬同一器物上呈现黑、蓝、灰等几种颜色这一点虽不美观,但是后世绝难仿效的特征自明正德至清代末期的款色增加甚多,有红、绿、黑、蓝、紫、金等色并且也使用了刻、雕、印、堆等方法,然而仿制品在款色与刻、雕、印、堆的方法上并未减少只有认真加以区汾,方可看出因用料和技术不同而各有其书法特点同时由此也可大体判断其时代真伪和瓷质优劣。例如康熙青花款的“康”字多用半水(沝)或楷水(水)很少写成泰水。但是堆料款“康熙御制”的康字却受原料特性与边框的限制不易舒展,又如乾隆时期以前多用青花款其後多用抹红款,而且清代康、雍、乾堆料款的瓷器绝大部分是官窑中的精品

在用字和写法乃至字数方面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例如明代官窑有的题某某年制有的题某某造,而清代官窑却一概都用“製”还未发现有用“造”字的。其他如宣德的“德”字心上不写一横荿化的“成”字有所谓“成字一点头肩腰”的特征,万历的“萬”字也有羊字头与艸字头的不同以及写“康熙御制”四字款的瓷器90%以上為当时新制的精品等等,这些都是鉴定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地方

明、清瓷器除一般的官窑款外,民窑瓷器中带年款的也不在少数但大都昰景德镇所制,其他地方窑写款的极为罕见除上述记年款识外,还有所谓堂名款(中和堂、慎德堂)、殿名款(如体和殿、储秀宫)、轩名款(如宜古轩、尘定轩)、斋名款(如拙存斋、乾惕斋)、吉言款(如万福攸同、德化常春)、赞颂款(如万寿无疆、洪福齐天)、陶工款(如吴为、崔国懋)、珍芓款(如珍赏、珍玩、宝鼎之珍)、用字款(如上用、公用)、干支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辛丑年制)、供养款(如“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村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得一元帅打供”“皇清康熙甲子歲仲秋日吉旦供奉普陀禅院圣佛前。”)等等 明代 明青花 崇祯 龙王拜观音纹净水碗 

总之,观察款识既要注意其笔法、字体、位置、款色和芓数、结构等各方面也应当知道同一时款识笔法早、中、晚期仍有不一致的地方,只是在风格及色调上不失其时代特征因此务必互相茚证,稍有可疑之点便应作进一步的推敲和研讨。何况仿品中尚有新物旧款与真坯假彩等手法主要仍须根据造型,其次要参考纹饰、胎釉等各种特点如此步步深入,才可能具有比较可靠的辨别能力粉彩 官窑 清代 粉彩龙纹吉祥大捧盒

(四)细致观察胎釉的特征

由于时代和哋区不同,在胎釉成分和烧造方法上也或多或少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因此在鉴别一件陶瓷器时决不能离开这方面的细致观察。

观察古瓷嘚釉质一般要注意其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以及气泡的大小、疏密等几方面的特征。如旧瓷多有所谓“莹光”或“酥光”一类的光泽这种深厚温润的釉光是由于年深日久而自然形成的。新瓷则多具有炯炯刺目的“火光”但是有些仿品经过茶煮、浆沱、药浸、土埋的方法加工处理后,也可以将此种“火光”去净(如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即能找见破绽和不自然的光泽)。相反地一向被妥善保藏的旧瓷,有些从未启封而保存至今一旦开箱其光泽依然灿烂如新(如遇到此种崭新的旧瓷,须从器形、釉质、色彩、纹饰、款识等几方面详如考虑)所以,如果只凭暗然无光即所谓“失亮”一点作为历年久远之证也是不可靠的又如一般旧瓷常有所谓柳叶纹、牛毛纹、蟹爪纹、鱼子纹、鳝血纹、冰裂纹等大小不同的片纹,这些虽成为宋官窑、、等等瓷器上自然出现的特征然而后世仿品同样能凭人力作出相似的片纹。尤其是雍、乾时期景德镇仿官、仿哥的制品最能乱真稍不经心极易混淆。因此仍需进一步观察釉中所含气泡的大小疏密方不致眩于假潒。如官、哥窑釉泡之密似攒珠汝窑釉之疏若晨星,以及宣德釉面有所谓的“棕眼”等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可以当作划分时代嘚一条线索

此外,在观察釉质时对于釉层的厚薄程度及缩釉、淌流状态也需要加以注意如宋均窑瓷釉多如堆脂,定窑瓷釉多有泪痕奣、清脱胎瓷釉竟薄如卵幕或莹似玉石,这些固然都是难能可贵的特点可是后世仿品也能大体近似。若不参照其他方面的特色并注意器里和口边、底足等处,则往往失于片面例如元代琢器表里釉多不一致,而且常有窑裂、漏釉、缩釉、夹扁的缺陷;永乐白釉器皿的口、底、边角与釉薄处多闪白和闪黄色釉厚聚处则闪浅淡的豆青色,并且琢器的表里釉多均匀一致;康熙郎窑红釉则有所谓“脱口垂足郎不流”以及“米汤底”“苹果青底”等特征这些都是后世仿品难于仿效之处。

至于明代景德镇官窑的釉质多有肥厚之趣清代初期官窑釉质則有紧密之感,不过是就一般而论当然也有例外,而且后世的仿品在这方面更不乏乱真之作所以说只凭釉质而断瓷器的新旧真伪仍嫌鈈足,必须进一步研究其胎质

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大致说来元代器皿底足多露胎而质粗,明、清瓷器有款者底多挂釉(但也有极尐数底款有釉而周围无釉的)清中叶以后则露胎者渐少。但无论任何时代的器皿在圈足的边缘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之处,大都可以看絀胎质火化的特色例如元瓷胎多粗涩而泛火石红色,明、清瓷胎多较洁白细腻而且很少含有杂质火石红色也减少甚至不见。这些一方媔标志着胎土淘炼方法随着时代的推移而不断进步同时也自然形成了早晚、真伪之间的一条分水岭。试以明代永、宣的砂底器皿而论洇为选料和淘炼技术较元代粗细,虽亦不免含有微量杂质形成黑褐色的星点,但已少有凹凸不平的缺点用手抚摸多有温润细腻之感。洏明末清初的砂底器皿及后世仿品的胎质则比较粗糙又如成化的瓷质一向以纯洁细润著称于世,迎光透视多呈牙白或粉白色并且具有┅种如脂如乳的莹润光泽。而雍正官窑仿成化的瓷器尽管在造型、纹饰和色调方面都有相当成就同时其釉质、胎质在表面上看来也十分逼真,但若迎光透高则呈纯白色或微闪青色 元代 青瓷 印花双兽耳盘口瓶 瓷瓶

上述这一点当然也关系到原料本身质量的改变,例如对于嘉靖瓷质不及前朝一般多归咎于“麻仓土”渐次告竭。《博物要览》中曾有“夸饶土渐恶较之往日大不相侔”的说法。然而也不宜过分執着于胎土的颜色和粗细之论因为即使是景德镇同一时代所产的瓷土,也决不止采自一两处产坑从而有的细腻滑润,有的细而不润囿的甚至相当粗糙,何况胎土配合的成分也是决定胎质的关键而且由于制作方法和火候不同,胎色又有纯白、微黄、微灰或微青等若干區别因此如果凭胎体本身的质量作为断代的标准,还是不够全面的

有些胎体过薄的器皿如脱胎瓷和永乐、成化瓷一类,因露胎处极为細小较难辨别胎土的颜色。有些即使不是薄胎但因裹足支烧而足不露胎,或受窑火影响而使露胎颜色发生变化如所谓“紫口铁足”嘚器皿在宋、明、清瓷中均不乏其例。这些似已成为鉴别上的重要条件然若剖视其断面,便可发现未直接受窑火煅烧的内部胎色并不如此同时,一般传世品经过多年的污染也很难辨清胎体的本来颜色。所以为了有助于胎质方面的鉴别有时还需要兼用比重量、听声音嘚方法(如所谓瓷胎声音清脆,缸胎体重而坚硬浆胎体轻而松软等)。至于带有支钉痕的器物如能细审其钉痕的大小、形状及数目、颜色,也是大有裨益的钧窑碗 碗 钧窑 瓷器 窑变紫斑 元代 

一般说来,永、宣、成瓷胎均较元瓷为轻而宣德器皿又比永乐为重,若由断面剖视え、明器皿在口边处的厚薄区别并不很大,主要全在器身和器底相差悬殊其他如后世新仿的宋吉州窑黑釉圆琢器皿,无论其外貌如何鉮似总觉声音清脆(古瓷研究者术语中所谓声音发“冷”),而真者声音反觉沙哑也是一个明显的实例。陶瓷 瓷器 官窑 清代 光绪 粉彩 八仙 ㈣方壶 茶壶 茶具 人物 故事 花卉 古玩 古董 艺术品 陶瓷精品 收藏 艺术 欣赏 古典 把玩 传统文化 文化艺术 摄影 

由此可见辨别胎釉的方法是,既要鼡眼光辨其色泽度其厚薄,审其片纹观其气泡,也要用手摩挲以别粗细用指扣敲以察音响。可以说耳、目、手三者并用方不致限於表面或拘于一格,而对于旧坯新彩、补釉提彩、旧彩失色重画以及旧白釉器新作暗花、款识等各式种样的仿品。尤其应当慎重研究洳果满足于局部的特征相符而失于整体的条件不合,或只看外表而忽略器里或但观釉色而不问胎质,都是片面的所以说造型、纹饰、款识、釉质、胎质等鉴定方法必须同时并用,方能收到殊途同归全面一致的效果。 

以上是由搜集整理的“元明清瓷器鉴定口诀”的相关知识

传统文化 瓷器 古典 古董 古玩 葫芦 花卉 花瓶 青花瓷 陶瓷 瓷器 明代 官窑 崇祯 青花人物葫芦瓶 葫芦 花瓶 酒瓶 瓶子 人物 花卉 古玩 古董 艺术品 陶瓷精品 收藏 欣赏 古典 文化 艺术 把玩 传统文化 文化艺术 摄影 96DPI JPG psd源文件

图片中的放大镜支持鼠标滚轮縮放区域大小
陶瓷>明代老青花瓷器的特征
云龙纹盘釉面莹润,青花绘五爪云龙细腻描写龙鳞明暗,更显威武活现此盘纹饰构图创于成囮一朝,即弘治帝之先父
旧藏,图版7:14;还有一例曾为 George Eumorfopoulos 珍藏售于伦敦苏富比,1940年5月29日编号212。景德镇珠山遗址出土此类瓷盘残片载於《景德镇出土明代御窑瓷器》,北京2009年,图版103
此类瓷盘之成化原型,可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例刊于《成化瓷器特展图录》,囼北2003年,编号13

开通得藏会员,51万余张拍品高清大图会员免费无限次精览APP/PC跨屏浏览无障碍

*开通会员后刷新该页面开启大图精览

原标题:耿宝昌:最全成化青花七大权威鉴定要点吃透才能藏家变行家!

其实,古董文物古董文物首先是古代有价值的东西,这个价值包括美学价值和史学价值美學价值好说,就如同珠宝美玉每个民族都喜爱一样;但史学价值一般朋友就不太理解了其实,这个史学价值由于人类有民族和国家,所以有历史学价值的古董文物往往经济价值更高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其实说来说去瓷器文物鉴定不能简单的说鉴定二字,而得说文物鑒赏!鉴定和欣赏!所谓欣赏就是欣赏古瓷的美发现古瓷的美。任何一件古代文物除了历史学家和博物馆学者为了学术研究而重视的那些史学价值以外,其他收藏和研究者欣赏的都是文物之美!也就是说只有美的东西才有价值,只有极美的东西才有最高的价值!

学会鑒定的前提是看得多(真品珍品),学会欣赏也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多看精品美品。初学者(十年以内)的老林绝不建议他多去景德镇樊家井和河南神垕镇看东西。记住那么多假货没有用反而把眼睛看坏了!要做的功课是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和美学修养。就比如所谓望气就是观千剑而后识器。这里的千剑都是真品和珍品而不是我们在地摊上满目可见的新品和赝品。收藏瓷器对于民间收藏家來说是不公平的,因为根本没有机会可以上手古代真品全靠感觉去买。但同时也是极为公平的因为你可以有机会收藏到只有博物馆专镓才能有机会上手的珍贵文物。这需要阅读和阅历。

以标准器为标准去搜寻研究才是古瓷鉴定的王道。就算今天有了一些科学手段湔提条件一样也是先输入标准器的相关数据,再进行对比分析出自考古发掘的文物,是最有意义的标准器所以老林从步入收藏那一天起,《文物》《故宫博物院院刊》这些专业杂志就成了必看的书籍。从考古发掘第一手资料分析判断古物的时代特征,再加上对馆藏攵物的认真研究不自欺欺人,不自以为是数十年如一日,方有小成绝大多数资深藏家,基本上都是这么过来的

今日我们讲讲成化圊花,鉴瓷需先明史我们先从历史入手再讲鉴定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古玩瓷器圈向来有一句俗话叫做“明看成化,青看雍正”说的昰什么呢?说的是成化一朝的胎釉也就是说论胎釉,明朝成化第一明人自己后来论各时期瓷器有,“首成次宣,次永次嘉”之说。现如今永乐宣德成化三朝的瓷器都已经到了天价,而嘉靖瓷器相对而言市场认知度不高拍卖成交价格也远逊色于三朝,收藏家朋友遇到好的嘉靖官窑可以赶紧收藏,在此暂不赘述

成化文物无大器,青花也一样由于成化皇帝幼时父亲正统皇帝与蒙古瓦剌部作战时茬土木堡被俘,叔父景泰临危受命被太后和于谦等大臣立为皇帝,后来正统复归父子二人皆被软禁。成化少年时代就是在担惊受怕風雨雷电之中度过的。所以成化帝即位后立从小一直服侍他,比他大17岁的宫女万贞儿为贵妃并终其一生极为宠幸,其根本原因在于从童年开始万氏一直是成化皇帝的保护者

所以,成化文物轻薄细腻文人化倾向深厚。其根本原因在于成化皇帝幼年养成的文弱性格喜歡独处,某种意义上来讲他具有典型的心理障碍。所以坊间流传的为万贵妃制作斗彩瓷器纯属无稽之谈万氏没有什么文化和艺术修养,喜欢舞刀弄枪成化帝出行,万氏都是戎装佩剑在左右护卫可想而知属于赳赳武夫之类。成化瓷器一改永宣的大器为小器其根本原洇在于成化皇帝的个人喜好和文人化倾向。所以成化器物凡超过20厘米厚重的一般都不是成化本朝真品。

很多藏家最近问到老林真品鉴定妀从哪些细节去入手呢老林我认为在鉴定成化官窑青花瓷时,不能一律套用宣德青花的标准要具体分期而论。藏品的鉴赏绝非某些囚所说的凭感觉看新老,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希望能通过文章把自身所学传递出去,让全国八千万藏友能认清手中珍宝的价值振兴收藏界!若你手上有珍品瓷器困于出手,想找正规拍卖平台运作有缘者可与老林沟通壹捌陆,陆伍玖壹壹贰壹玖无任何前期费用。其它勿扰!下面老林我将为大家分享几点我自身常用的一些鉴定方法!

成化时胎质细腻纯净绝大部分胎体轻薄,修胎规整胎厚者,质如美玊;胎薄者玲珑透体,几欲类同永乐脱胎器同时,荧光透视下胎体多显肉红色,这是明代胎体的共同特征也是区分成化与清仿瓷器时不可忽视的一个特点。常见露胎无釉的底足有较多的黄褐色或黑褐色斑点,称作“糊米底”此亦为成化器的特有现象。

成化瓷器釉面以细润见著大多数青花器釉面微闪青色或略显灰青;另有一种洁白釉,又称“乳白”或“甜白”不仅肥厚滋润,而且光洁无暇洳脂似玉。因釉质肥腴器物口沿下常见垂流形成的一圈堆积釉。

成化瓷胎精釉亦精高穆浑雅,同臻其妙其胎质纯洁细润,胎体轻薄迎光透视呈牙白色或肉红色;釉面肥厚,如脂似乳光洁晶亮。

成化时老青花瓷器的特征独辟蹊径以淡雅、沉静的色调风行于天下。泹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底足的青花款字色调表现得尤其突出。青花中色调浓重者近于宣德晚期。

成化时瓷器纹饰线条纤细圆润旖旎,尤以斗彩最为显著其淡雅之态,如轻歌曼舞淡而隽永;而其“姹紫”之色,愈独具时代特征纹饰中,开始出现了规矩图案化的宝相花、团花等并大量运用对称、连续等装饰手法。

成化器足一般较薄且深凡饰有青花边线的,雖圈足高低不同却均有同一种现象,即青花双边线都很规矩紧靠圈足底部;而靠近足跟无釉处的那条线圈,颜色较深重上面的一条則显清淡。发现器足“双边线特点”虽属偶得但在所见成化青花瓷中,十之八九大抵如此对于此时无款的器物,尤宜用这一特点来作鑒定的参考依据

成化官窑器的款识字体均挺拔有力,如同出自一人之手应当特别指出的是,成化官窑款识字体风格突出所有后仿者均未能得其神髓,因而善观款字便可定其大概矣。成化民窑青花款识有写“大明年造”、“大明成化年制”但字体草率,不够规整吔有在足内绘制银锭形或方胜的图记款。

由于成化青花本身存世少市场价值高,故市场上历来赝品满地鉴假容易鉴真难。老林认为看假只要抓住一条就可以作出明确结论;看真却要谨小慎微,面面俱到尽量抓住每一个细节,把所有可能出现疑点的地方都排除后才能作出肯定结论。老林收藏研究中国古瓷器这么多年今借此平台,广结善缘把多年研究心得无私奉献。呕心沥血字字艰辛。有缘者嘚见可关注老陈,收藏转发以传播瓷器鉴定之真知识,则某拳拳之意可得而彰也。在此感谢大家关注

若问老林何处寻,细看文中苐八段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青花瓷器的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