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货币区内生性三元悖论货币替代出自什么书

欧元的挑战与前景
 来源:学习时报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责任编辑:康慧珍
  作者:胡琨
  在劳动力市场和工资制度改革仍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引进更具刚性的财政约束与转移支付机制,甚至财政联盟,以平抑各种原因产生的不对称冲击,从而完善“最优货币区”,稳定货币联盟,应该是决定欧元区未来成败的关键任务。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洲就一直处于不断的动荡之中,经济衰退、欧债危机、英国退欧以及最近热议的欧洲银行业困境,让人不禁对欧洲一体化的未来充满忧虑。而作为欧洲一体化的重大成就——欧元,是否会消亡,也正在成为外界持续关注的话题。
  欧元诞生之路
  上世纪30年代,世界各国为保护本国产业,随意操纵汇率,竞争性贬值成为贸易政策常态工具,自由贸易受到严重损害,从而导致世界经济解体,引发世界大战。因此,建立一个汇率相互挂钩并稳定,且国际资本可自由流动的金融架构成为必然选择。在这一理念推动下,基于美元—黄金本位制,以美元为国际清算支付手段和主要储备货币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来,欧洲各国货币间的相互合作与协调进程也就此开启。
  1960年代,随着欧洲内部国际资本流动不断加剧,欧洲货币制度日益面临“蒙代尔三元悖论”的挑战,即汇率稳定、各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及资本自由流动这三项目标不可同时实现。具体来说,在资本进(出)一国时,该国要确保汇率稳定,就得履行干预义务,从而承受通胀(通缩)压力;而如要保证国内价格稳定,则会导致本国货币对外升值(贬值)。鉴于对资本流动的限制与共同市场原则毫不相容,随着资本流动的逐渐自由化,欧洲要坚持各国货币自主权,就要忍受浮动汇率下区域内部剧烈的汇率波动;否则各国就要放弃货币自主权,建立汇率永久固定的货币联盟。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欧洲一体化的背景之下,欧洲各国普遍认为欧洲内部稳定的汇率是共同市场运作的必要条件,因此,建立货币联盟,即货币的一体化成为经济逻辑下的必然选择。
  而这种选择,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先天制度缺陷而凸显其现实迫切性。一方面,美国作为国际货币发行国须保证币值稳定,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另一方面,美国却又需要通过国际收支赤字来为国际清偿提供足够的美元;这一所谓“特里芬两难”问题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动荡与瓦解。1960年代末期始,欧洲各国深受美元的干预义务和通胀压力频繁调整货币平价之害,剧烈的汇率波动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极大冲击。在这一背景下,货币联盟被提上议事日程。
  先天不足
  然而,货币联盟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其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共同货币管理机构(如欧央行)、货币完全可兑换(即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和汇率永久固定(可保留本国货币,也可引入统一货币如欧元)。货币联盟内的各国,如宏观经济条件与经济结构存在差异,其在面对各类经济冲击时,受到冲击的影响亦会不同,从而无法采取共同政策予以应对;而永久固定汇率意味着,各国面对不对称冲击时,又不掌握汇率政策这一工具,如果不能通过其他调节机制,比如区域内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的高度流动性、统一的财政政策或灵活的工资与价格制度,来吸收非对称冲击,那么货币联盟内部就会出现成本巨大的失衡,即大相径庭的价格或收入变化。具体来说,在保留本国货币的货币联盟中,外部冲击会在区域内产生可观的通胀差异;而在使用统一货币的货币联盟中,则会导致各国经济增长与就业水平的结构性失衡。因此,货币联盟的建立,须尽量符合“最优货币区”的要求:要不各国宏观经济条件和经济结构趋同,使得冲击分布对称;要不就在劳动力流动、财政政策、工资与价格制度方面具备替代独立货币政策、平抑不对称冲击的灵活调节机制。
  此外,因德国联邦银行的高度信用,各国货币盯住德国马克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应对通胀的压力,德国马克也因此成为大多数国家事实上的准锚货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实行保留本国货币的货币联盟,欧洲货币联盟极有可能成为德国货币政策主导的“德国马克区”。一方面,从法律和经济层面来看,德国联邦银行无法胜任这一角色;另一方面,欧洲其他大国(尤其是法国)在政治上肯定也无法接受,因此,引入共同货币是货币联盟的必然选项。
  尽管当时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欧洲仍未达到最优货币区的要求,从经济角度来说仍不具备建立货币联盟的条件,但国际政治形势的巨变大大加速了这一进程。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为了打消法国对强大的统一德国的顾虑,联邦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同意放弃德国马克,引入共同货币,与法国一起推动欧洲一体化;作为交换,法国将在外交与安全政策领域与德国建立更紧密的政治联盟。最终,在强大的政治意愿下,统一的货币欧元和统一的货币管理机构欧洲中央银行于1999年在欧洲启动,欧洲货币联盟——欧元区最终成立,发展到今天,成员已扩展至19国。
[责任编辑:康慧珍] 1
  文艺作品肩负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天然使命,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起引领作用。  仅靠一腔热血和情怀,并不足以促使作家拿起笔杆子去创造。从这个角度来讲,网络文学追求市场效益也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有原则和操守。
  党的十九大高度回应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关切,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方面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从多个方面总结了党中央所推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的一系列重大工作。
光明网版权所有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体外循环”的人民币
  人民币国际化这个话题,我们谈论了很多年。近期召开的“”会议,让我们对人民币国际化有了更多“感觉”。本文就从理论角度出发,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基础,也是从另一个侧面论证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
  从路径角度而言,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国际化是货币职能逐步发展的过程,会遵循一个基本路径:跨境贸易和投资的本币结算(货币计价和结算功能跨境化)→境外持有和交易本币(货币投资功能跨境化)→境外持有者参与本币金融市场(货币资本项目深度开放)→境外持有和储备本币资产(货币储备功能国际化)。纵观人类历史长河,任何主权国家政权的建立、昌盛、衰弱乃至垮台往往伴随着其法定货币的发行流通、购买力逐步走强、逐步弱化乃至废除并淡出历史舞台。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本质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主权信用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地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而人民币并没有成为世界第二大流通货币,人民币目前的国际地位与中国经济并不匹配,存在国家化的现实基础。
  而从理论角度出发,世界主要有三大货币理论:货币替代理论、最优货币理论、三元悖论理论。
  我们先从货币替代理论分析。货币替代,通常是指在开放经济和货币可自由兑换条件下,多种货币的持有者根据自己对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以及资产最大化组合等的综合需求,在不同币种之间进行置换,选择使自己效用最大化的货币资产组合,从而产生宏观上各种货币资产结构与总量发生变化的经济现象。根据货币替代理论,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宏观经济、规模和制度。宏观经济因素是指宏观环境引起持有外币的成本收益发生变化引发的货币替换,如本外币真实收益率差异、汇率因素、通货膨胀率、政治经济风险等;规模因素是指在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驱动下,贸易方的外币总量会随着国际贸易额的增长而增加,如国民收入水平、财富水平、国际贸易规模等;制度因素是指各国因经济制度和汇率制度等存在差异而产生的交易成本的差异,如货币的可兑换程度、外汇市场交易成本、市场因素等。“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就是一个从宏观经济、规模和制度等几个层面全面系统推进的过程。
  最优货币理论中的最优货币区,通常是指一种“最优”的地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是一种单一共同货币,或者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的可兑换性,其汇率在经常性交换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盯住,保持不变;区域内的国家和区域外的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形成最优货币区需要具备若干条件,包括生产要素流动性、经济开放度、金融市场一体化、产品多样化、经济周期同步性、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工资/价格的灵活性、贸易结构的相似性以及政策一体化。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已经成为了硬通货,在边境贸易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中国贸易往来密切的国家实现最优货币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努力方向。
  三元悖论理论认为,实施资本管制和有限汇率浮动的发展中国家,其宏观经济政策更加稳定;实施浮动汇率政策和金融市场自由化的发展中国家,政策的稳定性最差。汇率政策的选择是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关键因素。就中国而言,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加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无疑是目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最佳选择。根据三元悖论原则,与规模庞大的国际热钱相比,一国外汇储备再多也是十分短缺的,一旦全球热钱对该国货币形成强有力的贬值预期,则难以维持汇率的稳定性,近两年的“人民币保卫战”可见一斑,中国已经拥有世界最多的外汇储备,可还是会被精准“狙击”。
  人民币国际化,现在已经拥有了理论和现实的双重保障,接下来只要“抗住”各种打击,熬过最艰难的冲刺阶段,成功为期不远矣。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体外循环”的人民币》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您现在的位置: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约束与突破/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文库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约束与突破》(作者范祚军、唐文琳)是“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文库”系列之一,全书分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现状考察;货币竞争与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体制条件;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市场条件等内容。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一、选题背景二、选题目的和意义第二节 文献综述一、货币国际化理论研究综述二、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综述三、关于人民币区域性国际化(简称“区域化”)的研究综述四、现有研究述评与本课题研究重点第三节 研究方案一、框架安排及主要内容二、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一、创新之处二、不足之处第二章 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支撑第一节 货币替代理论与人民币国际化一、货币服务的生产函数理论的解释二、货币替代的边际效用理论的解释三、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的解释四、货币的预防需求理论的解释第二节 区域汇率协作理论与人民币国际化一、三元悖论二、汇率目标区理论三、区域汇率协作的博弈论第三节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人民币国际化一、传统的最优货币理论二、现代的最优货币理论三、最优货币区理论对人民币国际化(区域性国际化)的牵引第四节 一体化货币金融理论与人民币国际化一、完全货币联盟的收益分析二、完全货币联盟的成本分析三、宏观经济政策对完全货币联盟的影响分析四、一体化货币金融理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第三章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考察第一节 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现金数量估计一、人民币流出入境的渠道二、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现金数量估计第二节 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分布及其原因分析一、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地区分布二、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基本原因第三节 人民币跨境流通原因相关性的实证分析一、构建模型与数据选择二、实证分析第四章 货币竞争与人民币国际化条件第一节 货币竞争的理论与经验一、货币竞争及其决定要素二、货币竞争的经验第二节 主要国际化货币竞争力分析与人民币国际化困境一、整体经济实力比较二、对外贸易规模与制造业竞争力的比较三、金融市场成熟度与开放度比较四、币值稳定性比较第三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竞争条件一、从全球视角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货币竞争二、从区域视角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货币竞争三、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非经济竞争因素分析本章小结第五章 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力条件第一节 中国经济、政治地位与人民币国际化潜力一、中国的经济总量地位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力关系研究二、中国的国际贸易地位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力三、中国的对外投资地位提升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力四、中国国际政治地位提升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力第二节 中国综合国力测度及其与货币国际化条件的差距一、货币国际化程度的测度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差距分析本章小结第六章 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体制条件第一节 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账户开放问题一、资本账户开放与货币国际化二、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现状及特点三、人民币国际化是否需要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需要可兑换的项目及开放顺序第二节 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监管制度创新一、货币国际化对全面适度的有效金融监管的需求二、“一行三会”分业监管结构与货币国际化监管缺陷三、人民币国际化对金融监管与时俱进的警示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第三节 金融机构国际化与人民币国际化一、国际化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二、国际化的现代投资银行体系三、国际化的现代保险服务体系本章小结第七章 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市场条件第一节 人民币国际化对国内金融市场的要求一、健康完善的国际化货币市场二、稳步发展的国际化资本市场三、逐步完善的国际化衍生品市场四、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市场的国际化需求第二节 基于人民币国际化视角的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策略一、金融市场国际化的框架二、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差距分析三、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市场改革本章小结第八章 人民币国际化的汇率和利率条件第一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汇率条件一、汇率形成机制相对透明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汇率基础二、汇率形成机制透明与主权货币的“国际信任”三、建立CAFrA汇率协调机制尝试推动人民币区域性国际化第二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利率条件一、中国利率市场化程度评判二、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三、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利率市场化选择本章小结第九章 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国际化的约束条件变化第一节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调整一、美国金融危机暴露世界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二、金融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经济的影响三、国际金融危机对各主要货币经济体的影响第二节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一、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经验总结二、国际货币体系现状与改革诉求第三节 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本章小结第十章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第一节 完善人民币周边国际化基础一、人民币周边化现状二、边贸的繁荣是人民币国际化(区域性国际化)的基础三、开放边境投资特区吸收境外人民币四、争取人民币直接投资试点建设第二节 推进人民币区域性国际化一、人民币执行计价结算职能二、人民币执行投资借贷职能三、人民币成为他国储备货币,执行贮藏职能第三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阶段划分一、人民币国际化分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二、人民币次区域性国际化阶段三、人民币亚洲化与国际化本章小结后记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亚元构建--经典文献读后有感;金融10级研刘发扬;随着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趋势和人民币实力的不断提升;一、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提出;最优货币区的概念是在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优劣争论;蒙代尔(Mundell,1961年)、麦金龙(M;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最优货币区是指;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是一种单一共同货币,或者是几;之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亚元构建
--经典文献读后有感
金融10级研 刘发扬
随着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趋势和人民币实力的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东亚区域性货币联盟日益被提上议程。无论是人民币国际化还是东亚区域性货币联盟,其本质都要求回答一个问题:东亚地区是否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建立货币区、使用同一种货币,并且能够保证该货币对内固定对外浮动?回答这个问题,关于最优货币区的一些经典著作也许能够给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为此,我选读了其中一些文献,对其中重要的观点进行了必要的归纳。 一、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提出 最优货币区的概念是在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优劣争论中提出来的,其开拓性的论文又蒙代尔(Mundell,1961年)、麦金龙(Mckinnon,1963年)、伊格拉姆(Ingram,1962年)做出的,他们企图找出定义“最优”货币区的决定性经济特质。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最优货币区是指一种“最优” 的地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是一种单一共同货币,或者是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的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性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盯住,保持不变; 区域内的国家与区域外的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最优”是根据同时维持内部和外部均衡的宏观经济目标来定义的,这包括内部的通胀和失业之问是最佳平衡, 以及区域内部和外部的国际收支平衡。 最优货币区理论首先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蒙代尔(Robert Mundell)于1961年的论文中提出,其后由麦金农等经济学家提出关于最优货币区判断标准的不同看法,使得该理论不断完善。总而言之,最优货币区理论考虑生产要素流动、经济开放度、通货膨胀率、政策一体化、外部冲击、转换成本等因素,以判断在两个或多个区域实行共同货币是否更有利。 二、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发展 最优货币区理论发展至今, 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许多关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文献涌现,其代表人物有蒙代尔、麦金农等;而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关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研究则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80年代末开始,最优货币区的理论研究复活,并催生了“新”最优货币区理论,其代表人物有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弗兰克尔和罗斯、赫尔普曼、卡尔金和华莱士、卢卡斯。 1.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初步发展阶段 蒙代尔(Mundell)认为,需求转移时引起外部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在两个开放小国模型中,即使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汇率调整也只能解决不同货币之间的收支失衡问题。而在一个货币区内部,只要劳动力合其他生产要素具有完全自由的流动性,就可以依靠要素的转移消除需求转移造成的冲击。所以,地区之间劳动力和其他要素自由转移,就成为判断是够成为一个通货区的标准。生产要素流动论是对浮动汇率的扬弃,在肯定浮动汇率的同时,提出货币区内应实现单一货币或固定汇率的主张。当然,政治差异是货币区形成的重要障碍,货币区的实现依赖于区域政治结构的调整。 麦金龙(R.I.Mckinnon)在蒙代尔的论文的基础上提出,经济开放程度是最优货币区的标准。经济开放程度指一国生产消费中的贸易商品对非贸易商品的比率。由于开放程度越高,对进口商品依赖度越高,需求弹性越小,相应要求汇率调整的幅度越大。换言之,外部冲击会使得开放度高的经济体的汇率变动大,从而产生较大的经济波动。因此,建立货币区,在区域内固定汇率或使用同一种货币将有助于防止这种经济波动。这更像是一种规范分析的出的结论。 皮得?凯南(Peter Kennen)提出产品多样化程度作为实行固定汇率的标准。在遭受进口需求冲击的时候,产品多样化程度越低的国际抵御冲击的能力越弱,从而通过建立货币区创造稳定的汇率制度有利于避免国际冲击。 关于货币区标准讨论的其他观点,如伊格拉姆认为标准是金融一体化程度,而哈伯格和弗莱明认为标准应该是通货膨胀率。 虽然关于最优货币区已有相当的讨论了,但是研究主要集中在判断标准上面,而关于OCA中成员国扩展、效用函数的界定等等方面,尚显不足。
2.新的最优货币区理论
(1)理性预期下的OCA理论。传统的OCA理论将通货膨胀的相似性作为组成货币量联盟的重要条件,但是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Kydland E & Prescott E,1977)等人基于理性预期理论和可信度、时间的不一致性和政策规则的结果,证明了当通货膨胀率差异非常大时,只要中央银行能够建立一个可信的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规则,货币一体化的收益更大,而代价更小。具体而言,在封闭的经济条件下,由于货币当局既关注通胀也关注失业,根据理性预期假定―只有不被预期到的通胀才会影响失业率,采取相机抉择的货币当局必然存在动态不一致的政策行为,因此政府宣布的通胀率目标不可信,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而在货币区条件下,由于在货币区内存在相对独立于各国政府的“中央”银行,其只关注通胀,因此具有政策可信度。 (2)最优货币区的内生性。传统的OCA理论认为,多国是否适合组建货币区以及一国是否加入货币联盟取决于许多事前(组建货币区或加入货币区之前)标准,但是弗兰克尔和罗斯(Frankel J A & Rose A K,1998)通过实证实证分析得出,国际间的贸易程度与它们的收入水平及商业周期的相关性之间是内生的,即贸易关系越密切的国家在经济周期和收入上的相关程度也越高。因此评定一国是否适合加入一个货币联盟并不是完全由历史条件决定的。欧元建立过程就是其中最有力的证明。真正的欧元体制建立之前,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通过各种各样的标准来评判欧洲多国是否适合建立欧元区,事实上当时许多指标均达不到要求,但最后欧元区建立起来了而且运作相当良好,许多指标也被满足了。 三、对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批判 国内学者祝丹涛(2005)对经典“最优货币区”(OCA)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其批判有三点:第一,OCA某些标准有理论弱点,而且标准间存在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替代、交叉、因果和矛盾等种种关系。第二,OCA标准有内生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政策的适用性。第三,OCA的理论是凯恩斯主义的,世界经济运行环境的新变化和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的兴起,重新界定了被OCA理论强调的货币同盟的宏观成本。其结论有两点:第一是,货币同盟的政策制定者要谨慎使用OCA标准,防止简单化和机械化倾向;第二,为OCA理论强调的货币同盟的宏观调整成本并不是那么高,对货币同盟形成应持有更为乐观的态度。 四、最优货币区理论及其发展对人民币国际化和建立亚元的启示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东亚货币联盟越来越成为当局者和公众所关注的话题,许多学者也对此发表自己一些观点,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我拜读了何帆老师和覃东海博士合写的《东亚建立货币联盟的成本与收益分析》。该文从区域内贸易一体化程度、贸易结构指标、开放度指标、非对称冲击、经济结构相似性、要素流动性这六个标准出发,结合其他一些标准以及相关研究,判断东亚国家是否满足最优货币联盟标准。从这些指标看,东亚9国或地区(中国大陆、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台湾和泰国)可以作为东亚地区货币联盟的合理候选国。这些国家和EMU国家比较,距离最优货币联盟的条件并不遥远。 此外,该文还对东亚货币联盟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了既有定性也有定量的分析。东亚货币联盟的成本是:失去汇率政策工具;失去货币政策工具;失去通货膨胀税;铸币税损失;扩大高增长国家的经常账户赤字;过渡期的投机性冲击。货币联盟的收益是:节约汇兑成本;增强内部贸易和投资;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加快经济改革;减少货币/银行危机的可能性;实现价格稳定。
参考文献: Mudell(2005):Exchange Rates and Optimal Currency Areas, Selected works on economics of Robert Mundell Mudell(1961):A theory of optimal currency area,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Mudell(1963):Capital mo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policy under fixed and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Mckinnon (1963):Optimum currency area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Kydland & Prescott(1977): Rules rather than discretion: the inconsistency of optimal plans Frankel & Rose(1998):The endogenity of the optimum currency area criteria,The Economic Journal 姜波克、罗得志(2002):最优货币区理论综述兼述欧元、亚元问题 何帆、覃东海(2005):《东亚建立货币联盟的成本与收益分析》,《世界经济》第1期 祝丹涛(2005):最优货币区批判评析,世界经济2005年第1期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行业资料、生活休闲娱乐、高等教育、各类资格考试、浅谈最优货币区理论24等内容。 
 A、蛛网理论 ? B、凯恩斯理论 ? C、阿罗不可能定律 ? D、货币数量论 我的...C、出口 ? D、消费 我的答案:A 32 最优条件的最优投入组合需要在等产量...  案例三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实践――对欧元的产生与影响的思考一、 德洛尔报告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89 年 6 月,以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J.Delors)为首...  简述最优货币区理论及欧元形成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意义。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最优货币区是一个经济地理概念,是指最符合经济金融上的某些条件的国家...  蒙代尔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主张用( )作为确定最适合货币区的标准。 A.物价的充分稳定B.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C.充分就业D.经济的高度开放性...  级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王君 摘要: 摘要: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蒙代尔教授创立的“最优货币区”理论,40多年来, 随着欧洲货币联盟的形成和欧元的诞生得以验证。...  货币合作理论_金融/投资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1、最优货币区理论 最优货币区是指一种最优的地理区域,在此区域内,支付手段或是单一的共 同货币,或是几种货币,...  浅谈最优化理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_企业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中国期刊库...经济发展规律,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计划策略,保 证企业经营管理时各方面达到最优效果...  最优货币区理论及其对中... 5页 1下载券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中国货币供给的...中国货币供给量具有准外生性的理论浅析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宏观金融基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试描述货币替代模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