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石头里面是会透光的石头说明什么光泽黄润还有灰色这块是什么石头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蜡石·黄蜡石·黄龙玉().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到底什么材质的手串能招财推荐回答:所以灵性充足,才可视为圆满,貔貅的天然材质灵性大于那些人工合成的材质。而一些自然开光和自己开光的说法不是为正宗的开光。正宗的开光应选择历史悠久的寺院,以供缘主分辨开光真伪、和田玉、水晶,这些都会在貔貅开光之后的灵性方面会有影响,因此开光之后的天然材质的貔貅是要会更好些的,我们常见的为,这样正宗开光出来的貔貅才具有十足的灵性,然后再经过晚课中众僧和居士的梵音加持,也从侧面说明了开光貔貅的灵验程度,材质保真都由寺院的高修为住持主理开光法会为貔貅开光、其他玉石,能够让缘主感受到自己圣品开光的全过程,才可以真正的开眼认主,不只是一张简单的开光证书:翡翠,不足以具有招财的灵性、琉璃等材质。广大缘主对吉照堂的肯定,而且也会蕴含多种微量元素。真开光 材质保真 结缘吉照堂的开光貔貅,高修为法师对佛法、经文,在开光之后的灵性方面也是更为充足,文化底蕴也是比较深,材质和雕工属最佳、安神化形,每次开光法会均会提供视频、咒力等加持的基础上,自然灵气也会更大、咒文的理解、黑曜石,开光当中需要法师为貔貅驱邪洗晦,在愿力。用来雕刻貔貅的材质也非常的多,目前市面上也会有很多商家采用些假冒的。吉照堂开光貔貅全部都是采用天然的晶体雕刻而成、低廉劣质的材质以次充好,只是一些人的编撰、诵经念咒,也是需要法师为貔貅进行一场严谨而复杂的开光仪式,天然材质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灵性及磁场,使貔貅开光之后灵性充足、铜质以及金属。开光吉照堂貔貅是经过正宗佛门寺院开光、玛瑙、开光点睛等一系列程序奉请真正的开光貔貅还是要到正规的商家 现在很多奉请貔貅的商家 很多鱼龙混杂的情况不开光的貔貅仅仅是普通的装饰品,也符合缘主们奉请开光貔貅的标准108颗佛珠手链可以戴在脖子上面推荐回答:人们都说没有出家不可以带在脖子上。可是清朝的朝珠也都是佛珠的形式存在的。所以也就没什么了。可是关键是手珠要能够戴在脖子上。手珠太小,戴在脖子上还是有一定危订场斥渡俪盗筹醛船互险性,也不要美观。冰裂纹珠子灰绿色又有点黄色 是手串 石头质感 到底是什么材质的推荐回答:应该是茶晶。冰裂纹玻璃:冰裂纹玻璃应该属于夹层玻璃的一种。夹层玻璃是在两片或多片玻璃原片之间,用PVB(聚乙烯醇丁醛)树脂胶片,经过加热、加压粘合而成的平面或曲面的复合玻璃制品。用于夹层玻璃的原片可以是普通平板玻璃、浮法玻璃、钢化玻璃、彩色玻璃、吸热玻璃或热反射玻璃等。夹层玻璃的层数有2、3、5、7层,最多可达9层,对两层的夹层玻璃,原片的厚度常用的有(mm):2+3、3+3、3+5等。夹层玻璃的透明性好,抗冲击性能要比一般平板玻璃高好几倍,用多层普通玻璃或钢化玻璃复合起来,可制成防弹玻璃。由于PVB胶片的粘合作用,玻璃即使破碎时,碎片也不会飞扬伤人。通过采用不同的原片玻璃,夹层玻璃还可具有耐久、耐热、耐湿等性能。夹层玻璃有着较高的安全性,一般用于在建筑上用作高层建筑门窗、天窗和商店、银行、珠宝的橱窗、隔断等。现代居室,隔声效果是否良好,已成为人们衡量住房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使用了Saflex?PVB中间膜的夹层玻璃能阻隔声波,维持安静、舒适的办公环境。其特有的过滤紫外线功能,既保护了人们的皮肤健康,又可使家中的贵重家具、陈列品等摆脱褪色的厄运。它还可减弱太阳光的透射,降低制冷能耗。夹层玻璃的诸多优点,用在家居装饰方面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如许多家庭的门,包括厨房的门,都是用磨砂玻璃做材料。煮饭时厨房的油烟容易积在上面,如果用夹层玻璃取而代之,就不会有这个烦恼。同样,家中大面积的玻璃间隔,对天生好动的小孩来说是个安全隐患,若用上夹层玻璃,家长就可以大大放心了。夹层玻璃安全破裂,在重球撞击下可能碎裂,但整块玻璃仍保持一体性,碎块和锋利的小碎片仍与中间膜粘在一起。钢化玻璃需要较大撞击力才碎,一旦破碎,整块玻璃爆裂成无数细微颗粒,框架中仅存少许碎玻璃。普通玻璃一撞就碎,典型的破碎状况,产生许多长条形的锐口碎片。夹层玻璃破碎时,镜齿形碎片包围着洞口,且在穿透点四周留有较多玻璃碎片,金属丝断裂长短不一。木珠手链有什么含义推荐回答:戴手链、手串装饰;戴佛仅仅饰品更重要意义祈福戴佛珠主要祈福能带运气、、佛珠材质越珍贵木材越收藏价值;二、佛珠代越久远越收藏价值;三、佛珠棵数三种情况:1、般念佛49、108整数倍计算佛珠49棵或者108棵比较符合规格;2、适合戴手度设置棵数便于携戴;3、随便确定棵数没章四、佛珠光:1、寺院直接请光佛珠;2、自已请佛珠寺院请师父光光仪式主要弘扬佛广宣说诸佛菩萨功德佛珠光光没光佛珠直接便用五、其实佛珠价值于收藏于使用使用任何材质佛珠都价宝佛珠叫念珠念珠用念佛计数用要精进念佛行材质、棵数少、价钱少、款式、及配戴都关系要能完每功课行六、功课修行使自已能够精进念佛给自已确定数量作每必须完任务比每念三万遍南阿弥陀佛需要使用念珠或者计数器计算自已念少遍完任务没做便于持恒形习惯非棒修行行七、用关键词念佛应、读经应、读藏经应、放应等等网找精彩文章都真实例典型文章:《孩隐形翅膀》、《求姻缘应享理论汇集》、《放三》、《我同修工作搞定我加薪三星期内我家收入增加十四万民币》等八、信佛念佛修行改变命运本书叫做《凡四训》作者详细介绍自已求事业顺利、健康、财富、经并写书网找看吧原著古文网现文译本找译文看〈命自我立〉作者袁黄明朝著名全能才史书评论:明朝缺才象袁黄全能才见造旨遍及行行业业、面面论问要想通、精自已功经验总结四点写书袁黄号凡〈命自我立〉叫〈凡四训〉九、通途径佛珠:1、用关键词免费结缘佛珠网搜索找免费结缘网址结缘佛珠;2、附近佛具店请;3、淘宝请4、附近寺院请带金箔手串好么,有什么说法么,金箔是什么材质的推荐回答:金箔手串金箔 掺入亚克力做珠~~说嘛 我没看说文章~~且我认看~~般些珠都没说~~说都商家噱~~古代些稀宝石说说谁能带 谁能带~~主要装饰品~~适合自气质重要~~配漂亮关键手串有什么讲究推荐回答:没什么太大讲究,一般都是右手戴手串。手串就是佛珠,本称“念珠”,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于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佛珠的起源,通常来讲是由于古印度人有缨珞鬘条缠身的风尚,沿袭至后世,遂逐渐演变成为佛珠。相关注意事项:佛教认为,对于佛教信众,或者希望通过持佩佛珠以趋吉避凶的人来说,除了需要关注心身清净这条最主要、最根本的注意事项外,还应该知道下列这些基本注意事项:1.当佛珠不使用和不佩戴时,应将其放在佛堂里或者佛像前。有熏香的佛教信众,每天早上起来使用佛珠之前,应该用熏香熏一下。2.当将佛珠挂在脖子上或者挂在墙上时,应该将母珠(佛头、佛塔)向上。3.佛珠一般除了诵经念咒之时,应该非时不用。持用时,应该在腰部以上的位置,郑重严肃地记数。不要在持念时随意抡动或摆动佛珠。4.不可将佛珠用于统计人数或计算金额等等。5.密宗行者,用于正念诵等盛仪修法时所持用的佛珠,念诵既毕,须将佛珠于掌中蟠妥,顶戴发愿,其后则连同金刚杵等法器置于宝盘中或银盘上,不得与日常生活随身携行佛珠相混用。6.不可将佛珠随意放置,也不可使佛珠接触地面。7.在触摸佛珠之前,应当洗手。不要用触摸过葱、蒜、韭菜、肉、鱼等荤腥以及不洁净东西的手触摸佛珠。饮酒时,最好也不要佩戴佛珠。吸烟时,应该注意不要将烟雾喷吐到佛珠。8.不要将自己的佛珠轻易展示与别人,也不要随意触摸他人的佛珠,更不可将其交托他人保管。9.从事粗重劳动、体育活动或涉水、洗澡、洗头时,请不要佩带佛珠,以免使其受损。10.夫妻同房时,应将佛珠摘下,并使其远离床边。11.不要将佛珠随意放在裤子口袋中。去卫生间方便时,应将佛珠取下,或放在上衣口袋中,或贴身挂在脖子上。12.倘若发现自己所持用的佛珠有破损等缺陷,应及时更换,或置于火炉中供养智慧本尊,或将其投入江河湖海中供养水神。13.佛教认为,除此之外,更不能持用不如法的佛珠。所谓“不如法”的佛珠,一般是指从违越誓言者、持邪见者、造作无间罪者、刽子手(屠夫)、骨肉相残者、盗贼等人手中得来的;或者从别人手中抢夺而来的;或者他人丢失的;或者取自于佛像装饰品的;或者被火烧过的;或者子珠类别不同、形状大小不一、有破损等情形的佛珠,都属于不如法,都不应该持佩。以上这些注意事项,可能对大多数非佛教信众而言,接受起来略微有些困难。但人们也不应该忘记,众生平等,生活在社会中所有的人,是需要相互尊重的,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一个人,当然可以有自己对待世间事物的看法,但在这同时,最好不要对他人如何理解、如何表达、如何对待,评头论足,妄加评论。14.另外,凡属采用有机宝石材质制成的佛珠,例如珊瑚、珍珠、砗磲、琥珀等佛珠,不能与茶水、铁锈水等有色液体相接触,以防止其染污变色。15.佛珠的金属配饰,应该远离硫磺泉、漂白水、化学药品等。因为金属配饰一旦接触这些物品,容易使配饰表面氧化变黑,失去光泽:如果不慎接触,应该及时擦拭干净。如果银饰失去光泽,可用擦银布,或用洗银水擦洗,均可使其恢复光泽,光亮如初。手串有什么作用推荐回答:1.金丝楠木质地温润柔和,纹理细腻通达,阵阵幽香。具有醒脾化湿、去疾除患、调养生息、驱凶辟邪、招财纳福的功效。2.沉香香中之王,众香之首,一两沉一两金,是世界五大宗教公认的珍宝。具有清人神、补五脏、益精阳、暖腰膝、治喘急的功效。3.黄花梨色泽黄润,材质细密,纹理柔美。具有缓解风湿腰痛、高血压、胃痛的功效。4.小叶紫檀帝王之木,宫廷御用,寸金寸檀,质地坚硬,纹理细密。具有调节气血、安神助眠、预防皱纹、调节心肾肝肠胃的功效。5.檀香油质高,手感好,质地坚硬,光滑细腻,香气醇厚。具有安抚神经、治疗喉咙痛、粉刺、抗感染、抗气喘、调理老化肌肤、去邪、杀菌提神的功效。6. 红豆杉色泽天然,不朽不驻,纹理细腻流畅,光洁圆润。具有防癌、消炎、提高免疫力的功效。7. 绿檀圣檀木,质地紧密坚硬,永久焕发芬芳香气,不同光湿度变幻不同色泽。具有驱风、解毒、降热、镇宅、辟邪、纳福、招财的功效。8. 黑檀质地紧密坚硬、色彩绚丽多变、香气芬芳永恒,且百毒不侵,又能避邪治病,常把它作为吉祥物,以保平安吉祥。9. 金药檀又称药檀,因其味道闻之能提神、降火、去痛而得名,又因其色如黄金,又称金药檀,被誉为辟邪圣物。10 红酸枝质地温润,坚硬耐磨,酸香怡人。佩带可以增加智慧与魅力。11 金丝檀有很好的灵性,可以转运、辟邪、保平安,盘玩后的金丝檀会变黑变亮跟小叶紫檀盘玩后的类似。12 崖柏能散发出淡淡清香,沁人心脾,可净化空气、祛病抗邪,培养人体正气,还具有松弛精神、稳定情绪的作用。13. 雷劈枣木又称“辟邪木”,是道家法术中至高无上的神木。万法归宗一书,将其列为制作法器的第一圣木。由于雷击的枣木具备神灵之气运,佩戴于身不但可以抵御坏与邪恶之气近身,还可带来祥瑞和幸运。14. 梅花入骨丹又名六道木,别名羊蹄藤、乌郎藤,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健脾理气功效。15 血龙木树木之王,有王者木之称号,血龙木众树之王有叫血龙木王。其具有血红的颜色,金丝木纹,强光照射下可以象犀牛角一样晶莹通透,这种透光性能是所有木种中唯一独有的。具有正心辟邪,消灾解难,增缘添福的作用。16 花奇楠是一种能够结香植物,属于瑞香科植物,常戴可以稳定情感,心情愉快!闻香悟道很迷人!静心宁神、行气止痛、驱秽避邪、调中平肝受其芬馥香气之薰染,不仅可醒脑怡神,亦有一定的健身之功效,具有怡情和保健的双重含义。仅供参考啊展开全部下一篇:南红玛瑙手串是什么颜色 按照南红的颜色来划分,其品种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即:锦红、玫瑰红、朱砂红、红白料、缟红料。南红中锦红最为珍贵。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对于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外表着装也有了更大的要求。从前吃饱穿暖也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了。如果你认为佩戴装饰品是女人的权利,那你就错了。大家应该知道什么是手串,手串是佩戴在手上的,现在很多人都喜欢佩戴手串,手串的材质有很多。大家知道什么是大红酸枝手串吗?说到紫檀,相信很多朋友都不陌生,特别是对于紫檀手串来说,更是熟知。手串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十分喜欢用来装饰的东西,但是它有多种材质,每一种材质都能体现出不同的气质与感觉,搭配起来就比较有讲究了,好比小叶紫檀手串手串是现在非常流行的饰品,很多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佩戴手串,不仅仅是因为手串是一种非常好搭配的饰品,而且手串也往往都是有非常好的寓意的。木手串与普通的手链不同,它可以男士佩戴也可以女士佩戴,价格也较高。木手串可以说属于鉴赏、装饰以及把玩为一体的多应用特色收藏品。很人都喜欢佩戴手串,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佛珠。手串是现在很多人都会选择佩戴的饰物,手串的材质是非常多的,不同的手串材质在市场上的拥护人数是不一样的。陈平作品集_------艺海拾贝
藏山寻石_陈苹_心得体会_华夏网志_华夏收藏网
心得体会 - 陈平作品集_------艺海拾贝
时间: 15:16:24
浏览量:15521人
藏山寻石,艺海拾贝―― 陈苹作品集
1、处女作:托普卡比宫的中国元代游子(日《收藏快报》B2版)
经过九年不懈的努力,中国古瓷专家敲开了藏有万余件中国元代以来瓷器珍品的土耳其托普卡比宫博物馆大门,被已故古瓷专家冯先铭称为中国”陶瓷两代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随后媒体刊出了访土代表团成员许明的《通往托普卡比的梦幻之路》,详细记述了此次陶瓷之旅的精彩过程和托普卡比宫的辉煌历史。土耳其归来一年多,此行的专家又为我们全面奉献了他们探幽发微的新成果,并汇集于新近出版了《托普卡比宫的中国瑰宝》一书中。
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汪庆正先生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世界各地元青花的发现与公私收藏及托普卡比宫博物馆中的元青花代表作,指出销往西亚的元青花年代似早于国内的元青花瓷,但西亚的元青花的图案并非为中东地区特定。对此,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的刘新园看法略有不同,他认为在景德镇生产的销往西亚的元青花的设计者是在中国元朝服务的波斯艺术家,或精于伊斯兰艺术的汉族艺术家。此次土耳其托普卡比陶瓷之旅的第一功臣蒋奇栖女士指出,用于元代和明初高级青花瓷上的进口青料”苏麻离青“是来自今天的伊拉克的萨马拉,当西亚商人带着萨马拉的钴料来到景德镇,国人遂以其产地的中文音译称呼这种釉料。其说令人耳目一新。托普卡比宫博物馆除了举世罕见的元青花重器,还有数量众多的元明龙泉青瓷,这是我们过去所不甚了解的,袁开山先生的文章详细介绍了这方面以及当时伊朗仿造龙泉瓷的情况。中国青花瓷发端于何时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其实读懂土耳其的元代青花,也就是说掌握了破译中国青花瓷的第一把金钥匙,中国外销瓷的经典华章亦将因此展现在你的面前。
记得先人曾感叹,不到黄河心不死。搞陶瓷的,不去看土耳其托普卡比宫藏的中国瓷器,可谓是死不瞑目的事。土耳其托普卡比宫是秘藏有四十余件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元代的青花瓷器。传说是元文宗赏赐统治西亚的伊利汗的礼品。这些托普卡比宫的中国元代“游子”,现在是土耳其人民的瑰宝了!
人们发现,这里藏的中国瓷器质量实在太好了,在国内闻所未闻,若放在潘家园地摊上摆着,则人们总会把他当作仿品,因为有的底部根本无火石红,有的艳丽无比。珍藏该宫的中国瓷器藏品大约有1万多件,年代涵盖元、明、清三朝,这些瓷器几乎全部来自景德镇、龙泉,其数量之大、造型、纹饰之精美、几达鬼斧神工。中国历史上在六百年间外销西亚的各类瓷器,几乎在这里都能找到代表作。
由于中国史料中没有关于元青花藏品的记载,虽然元青花是中国发明的,但是就如敦煌的研究一样都在国外。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它一无所知。据说1929年,英国大维德基金会从中国买走一对带有“大元至正十一年”字样的象耳龙瓶,通过专家鉴定,这对象耳龙瓶为中国元代“至正型”青花瓷。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一位考古学家通过研究,把那些虽然不含款识、但与这对象耳龙瓶相似的瓷器确定为元青花瓷器,由此揭开元青花的神秘面纱。真正的元青花瓷极为稀少、珍贵。目前资料显示,在土耳其、伊朗、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博物馆里,收藏了大约300余件元青花瓷器。新中国成立后,元青花瓷器民间收藏则一直无从考证。
在闽北常有听说元青花瓷器有出土。既然民间收藏无从考证那么业界应该多深入调查考证,多举办一些民间元青花藏品展览会,大家去研究印证。
有专家认为,烧制有色彩的瓷器可能与为适应当时西亚需求有关,因为景德镇所用的第一批钴料来自波斯,结合中国的优质瓷土烧出了青钴蓝彩色。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它明快而雅丽的绘画图案、丰富多彩的器物种类、气度恢弘而又精美的造型和科学复杂的烧造工艺,为历代研究者、收藏家和欣赏者所赞誉称绝。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发现、流传渠道,元青花瓷在世界瓷器史上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近几十年来国际陶瓷研究中令人关注的课题 。2、广东收藏市场一瞥(日《收藏快报》B9版)
广东省广州市是古玩商的聚集处。共有四个古玩市场。其中带河路胜源西街东西较多,但档次不高,现西关古玩街东西好,但开价接近拍卖行的价。文德路总店一带也可逛,那高手较多,可学东西甚多,就是卖方年纪都较大,爱卖关子,在这里宋代的湖田影青和明、清的青花精品尤好出手。在广东只有广州可以去卖古玩;坐火车在常平站下车;坐汽车则在方村汽车站下车(从福建方向来);深圳的罗湖商业城有卖古玩的,几乎是工艺品,价高,不值一提。市中心天虹购物广场一带,有卖世界各国的瓷器;珠海无古玩市场。但此地高手均在商银大厦、免税商场一带交易,购得的古玩,经过精心包装,然后卖入香港、澳,或取道此地,将古玩拿到香港拍卖行拍卖。景德镇的御窑出土瓷片、官窑器最易从珠海拱北口岸出关;东莞在新城中心的东莞展览馆一楼有卖古玩,全是老货,东西不错,价格合理。东莞的可园(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内也有卖古玩,但东西差,价高。真正有些旧贷是在榕树头,但都是些破烂,普通的晚清民国日用品,漂亮的都是仿品;汕头市的金新路与金园路交界处的“文物一条街”,有九十间经营店面古玩玉器等;汕头街头古玩地摊的大量涌现。这些都是河南等地来汕的“练摊者”,这些摊子赝品最多、“古玩”作假手法有些较拙劣,但也有些较“专业”化,很能蒙蔽普通收藏者。如 高仿“名人字画”、 “青铜器”、 “砚台”、 和“印章”等,他们能口吐莲花,加上物“美”价廉往往使一些自以为是,爱占小偏宜的收藏者上当受骗,后悔不已。以上的资料供广大古玩爱好者及古玩商参考。
据了解,目前全国收藏爱好者已突破四千万人,其中广东省就达六十万人以上。 3、崩溃的帝国瓷都(日《收藏快报》4版)
不久前,在中央电视台,青花大王黄云鹏先生谈了国外时兴低温瓷。黄大师说,“低温瓷易烧,可标准化,不变形,无黑点,节省能源,质好,价高。”你看!深圳市天虹广场的万国瓷器,每件就如我们卖古瓷之价。made
china的瓷器,据统计在国外均价0。22美金/件,简直就是低劣产品的代名词。外国瓷器价格是我们的几十倍、上百倍!天虹广场的日本产瓷器,属于日用餐具,咖喱饭盘、米饭碗 、沙拉碗、拉面碗等,价格昂贵,其实主要是卖给开日本料理店用的。
现在外国人说:“我们对中国景德镇古代陶瓷是跪着读的,对景德镇现在产的瓷器是昂着头瞅的。”我们一定要让外国人接着跪着读瓷都景德镇的现代产品,瓷都人再也不能倚老卖老,痛定思痛,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要面对现实、面对困境、奋起直追,苦战三、五载,重振瓷都雄风。紧跟世界瓷器发展方向,发展低温瓷,再创辉煌。
瓷都景德镇中外闻名,陶瓷产品精美无比,日用陶瓷生产自古以来就是景德镇的立市之本、称都之源。为振兴中华瓷业,我认为应将浙江龙泉上洋的青瓷、福建德化的象牙白瓷、唐山的骨瓷、山东淄博的鲁玉瓷、鲁光瓷,湖南醴陵的湘玉瓷引进瓷都景德镇,使之形成新一轮的&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新局面。我国为陶瓷出口的第一大国,但不是生产强国,品牌、质量和售价与世界水平相差甚大。景德镇市的日用陶瓷生产和销售,降至最近几年的国内主要产瓷区排名倒数第一(广东佛山第一);以前引以为豪的四大名瓷(青花玲珑瓷、脱胎瓷、粉彩和颜色釉瓷)也大多今不如昔。四大名厂(国营厂)风光不再,令人扼腕。
西班牙的Lladr ó三兄弟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将一个粗糙的手工作坊经营成了世界顶级的瓷器制造商,年销售额超过1.5亿美元。Lladr ó公司的首席执行官Allain Viot介绍成功经验时,表示Lladr ó瓷偶在制作技术上,大的流程与中国很多作坊、工厂并无区别,最重要的区别是“创意”和“质量”。限量发售也是保证瓷器价值提升的关键,判断一件艺术品的两个重要特征便是“惟一性”与“不可再生性”,为了提升Lladr ó产品价值,使用过的模子在一年之后销毁。这容易人想到坐拥四五千家作坊的景德镇,经过一千年多的发展,一年的产值不过二十多亿人民币。人们很容易把景德镇瓷器的衰败的原因归结于无法规模化生产,恰恰相反,景德镇陶瓷产业的整体下滑恰恰是“全民运动”造成的无序竞争及大量低档产品的充斥。
瓷都景德镇陶瓷矿产资源越来越少,临川等地的优质原料已告謦,加上造型花样设计等跟不上国外发展形势。 大、中型企业屈指可数,对中档和劣质陶瓷原料进行精选提质和生产应用,这方面宜兴做得好,假紫砂泥可乱真。可对陶瓷坯泥选用质地较差的原料,而对外釉则可采用优质原料。古代的名瓷实际上都是在外釉上做文章(用化妆土)。
拉下脸面,其实原本也没有脸面,诚邀海内外知名企业在景德镇市投资建厂或设立分厂;制定优惠条件,树立景德镇新形象! 因此要&造好铜雀台,吸引凤凰来”。必要时须有曹操的决心,绑得凤凰来。可成立猎头公司,专挖世界各地陶瓷专家、营销专家。做强做大我国的陶瓷工业。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瓷器已过时,现在是低温瓷的天下。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紧跟世界新朝流,把景德镇陶瓷发扬光大,对得起列祖列宗。 4、福建和平--城堡式古村落(日《收藏快报》8版)
笔者对于古镇一向很偏爱,2005年芙蓉花开的日子,我游了福建省邵武市和平古镇。当江南原有六个著名的古镇(江苏的周庄、同里、用直(音陆直),浙江的西塘、南浔和乌镇),已经被开发的商业味很浓时,和平古镇则犹如处子。到和平古镇的那一天,虽然细雨飘飞,我却觉得这样的天气更适合体味古镇的韵味。我喜欢一个人在古街上慢慢行走,让自己融于小镇之内。恰好那天小镇上人不多。
古镇不是很大,这里有东街和西街2条街、一条向西流去的小河。约四十条小巷、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总数超过300幢的明清古民居,让人仿佛觉得时光倒流,置身于远古的年代之中。这里的小巷四通八达,全由青石板或鹅卵石铺成,房子多由大块的砖砌成,而砖色被岁月刻画得斑驳陆离了。大部分可欣赏的房子,都在长达600米的“福建第一街“----西街上。古镇给我的印象是比同里古朴些、破些,尤其是那房舍,典型的江南小镇的风貌。江南小镇是别具风格的,例如周庄是跨水而建,西塘是对水而建,乌镇却是临水而建。而和平则依山而筑。
和平有“三绝”:摆果台(每年8月初5,在坐落于和平镇坎头村的惠安祠内,都能目睹摆果台的盛大场面)、观星茶(具有奇特的芳香、茶味醇厚、疏风清热、解暑消食、凉血润肝、止渴生津的特点外,还有一绝,就是具有溶碎铜钱的功能)、游浆豆腐,都很能吸引游客。来了和平镇这里的小吃当然不能错过,街道两旁到处都有卖游浆豆腐。那金黄色的游浆豆腐真的令人垂涎欲滴。 古镇有许多老的作坊、店铺,像印染、酿酒,都是古式的作坊,随行导游家的柜台也是清代的。这些以前只是在电视中见过的东西,咋见之,令人感到新奇。对了,在街头还有一个大的古谯楼(见图),。城门口立有禁碑,说的是不准把粮食运出城外。以免民心不稳。和平古镇,地处闽北邵武,邵武到和平约一个小时的车程。和平原叫禾坪,取其盛产稻谷地势平坦之意,后以方言谐音为和平。历史上入闽三道之一的古隘道――愁思岭隘道在和平镇境内,是中原人入闽的必经之地。古镇内保存有大量文物古迹,有闽北历史上创办最早的“和平书院”,其书院的牌匾相传是朱熹所题。大夫第我在闽南平市茂地乡宝珠村亦见过,但和平大夫第建筑之宏伟,设计之精巧,朝向之匪夷所思,却令我久久难以忘怀。其几百年不堵的下水道内,据说有神龟代为疏通。屋顶上那见不着面的陶制镇宅兽,充满了神秘感。还有那天井的滑槽式遮阳蓬,因古代无玻璃,你绝没有想到,古人竟是用海中的大蚌壳,精心打磨,令其晶莹剔透,代替玻璃,至今视之,仍有一重朦胧古朴的感绝,妙不可言!难怪清华大学建筑系专家赞称和平为“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古村落”,在这里可以很深入地“体味”历史。在这个古朴幽静的“世外桃园”,确能让你亲身体验幽雅的人文环境,令人置身于世外桃园的悠然……如今和平古镇的旅游开发,业已被列入闽即将启动的七大省级重点旅游项目之一。
半天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虽然依依不舍地走了,不过那大夫第、那李刚宰相家的李家弄堂、那淳朴的笑脸、那青石板、那城楼会久久储留在我的记忆里。山区古镇古朴秀丽,自然景观十分凄美,真是“小家碧玉”,养在山中人未识!她的许多民俗活动很奇特,颇具观赏价值。如:被称为活化石的傩舞,独特的龙灯――“烛桥”也有许多独特之处。小镇真是一处寻古访幽的好地方。
5、 建阳发现一件“供御”款建盏(《收藏快报》日5版)宋代是中国瓷器大发展的时期,南北方烧瓷窑场大量兴起,形成不同风格的各种瓷窑体系,如北方地区的河北定窑系、磁州窑系、陕西耀州窑系、河南钧窑系,南方地区的浙江越窑系、江西景德镇青白瓷系以及吉州窑和福建建窑黑釉瓷系,这是当时中国瓷业生产大发展的重要标准。宋代福建著名的产瓷区水吉镇具有一千多年的烧造历史。以盛产黑釉瓷而遐迩闻名。在古籍中称为“乌泥建”、“黑建、“紫建”。人本称之“天目”。
宋时盛行“斗茶”,黑瓷因为能清楚地观察茶面上白沫的变化情r,故黑瓷的代表-――建盏大受g迎。黑瓷中又以兔毫斑最受人们钟爱。这种瓷器的釉面色绀黑如漆,厝缶вǎ悦嫔喜悸芗慕盥鲎窗咨⒑稚疲倘缤蒙砩现粒猿啤巴煤勒怠薄S猛煤琳灯悴瑁煤粱ㄎ圃诓杷锝幌嗷杂常钊税皇褪帧@加腥硕源私新凼觥3ㄒね猓笔比渌诙嗟囊こ∫采饫嘣煨偷暮谟哉担陨冉现挠屑菀さ溺殍!陨崴坪9昕牵火佯嘲摺陨崴起佯衬裼鹈呶疲辉诒狈胶颖倍ㄒど恼饫嗖罚湓煨臀喑谡担奶氐闶翘ケ√迩帷⑻ド习住S陨还缓冢侍焐蚪春稚缓幽弦淮猩恢职状胶谟哉担浯娇谑前咨乃卮伞4娇谝韵缕髂谕馐┖谟裕械暮谟杂悦嫔下肌坝偷巍被颉耙恰保钦淦罚凰未ㄒね胝凳且砸け渲疲创游醇接兄钊缦窦菀さ哪疽段频淖笆挝蒲
最近笔者有幸在闽建阳廖先生店中,惊喜地见到一件宋代牛毛纹“供御”款建盏。该建盏高6.8cm、口径11.1cm、足径3.6cm(见图)。敞口、鼓腹、圈足。圈足极浅几达饼足;外足墙略向内斜直,足内宽0.5cm。灰褐色釉,近底部聚釉现象不明显。外腹壁近底处及圈足露胎,露胎处呈黑褐色。盏内施釉均匀,表面呈现出兔豪已有部分被土蚀,但更增加了她的古朴沧桑之感。胎体较束口式盏薄,重量亦相对于其它盏式轻。制作较规整,造型简练美观,清秀宜人。上海博物馆仅有“进W”款,此种建盏,应是首次发现,实属珍贵。它填补了建窑建盏款识的一个空白。
“油滴”、“银星”类黑釉盏在日本被奉为国宝。最引人注目的为足底刻划“供御”和模印“进W”、“官□”的铭款,这些为建窑专为宋宫廷烧制御用盏、碗,在宋《宣和遗事》记载,“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20年),(徽宗)又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赐蔡京饮之”,可作为建窑盏进贡宫廷的文献佐证。“供御”款为竖式阴刻,字体古拙纯朴,所占圈足内的位置较大。“进W”和“官□”款为竖式模印阴文,字体相对于“供御”款较小和整洁。现在所见刻划和模印的建窑盏,其底部均露较粗糙的砂胎。
建窑黑釉瓷,成也因饮茶风尚的兴起而盛行,败亦因饮茶风尚的转变而走向衰落。昔日黑釉瓷生产的辉煌年代,有如夜空流星,流光闪现,一去不复返。然而,其发明的结晶釉纹饰,尤其是兔毫釉、油滴釉、曜变釉等名贵品种,自然奇特、异彩纷繁,耀眼夺目,是中国陶瓷工艺史上盛开的一朵璀璨的奇葩,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留下灿烂的一页。
6、古瓷价格价值谈(日《收藏快报》9版)
日伦敦佳士得公司拍卖会上一件名为“鬼谷下山”的元代青花瓷罐,以人民币2.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被人买走,同时也刷了新中国瓷器及中国工艺品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对于收藏者来说,这个价格简直是天文数字,令人咋舌。  古器是以何种标准来决定价值的呢?各类古瓷有着不同的价值,那怕是同一类古瓷,其价值亦视其良莠,有着天壤之别。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只有买错,没有卖错”,在众人心目中官窑碎瓷片是很不起眼的“玩意儿”,在价格上被看作是不很值钱的东西,可若要了解官窑瓷器艺术,却离不开官窑碎瓷片,毕竟我们不能天天到博物馆隔着橱窗玻璃,搞官窑瓷器研究。所以官窑器的碎瓷片就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了。对完整无缺的官窑器来说,无论其艺术价值和价格,都吸引着无数的收藏家的眼球,人们对之趋之若骛。随着央视二套鉴宝节目的播出,人们都知道购买官窑瓷器是一种投资途径,既能保值,又能起到增值作用,价格连年会扶摇直上。据说某陶瓷大师之子,在南京夫子庙古玩市场花1500元,买了一块元青花瓷片,竟高兴得晚上睡不着觉。可以说古瓷片是通往古瓷王国大门的一把钥匙,瓷片对新入们者尤其重要。  许多聪明的收藏者不会着意去苛求古瓷的完美性,毕竟岁月无情,只要不影响其形态,少许的“冲、缺、崩、裂”等后天损伤的缺磕伤痕于研究观赏是无妨的,也不会去计较些许“歪、偏、斜、扁”和窑烟等缺陷。因为这类古瓷有先天和后天瑕疵,只要花少许钱就能淘到手,从中得到的精神享受和物质满足是不足与外人道清楚的。我买了一个300件的康熙款的锯口青花哥窑瓶仅仅花了400元。这花瓶在福州市博物馆可是个宝贝,2002年我曾央求博物馆的保安拿来面前,让我上上手,看看底。阴谋活动刚刚得逞,就被女馆长发现。骂云:“把你俩一起卖了,也买不起这瓶”。如今“昔日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亦乐乎?
瓷器价格的高低除与瓷器本身的完美有关之外,还与时下流行的时尚有关。“流行病”极具威力,能够使人改变欣赏习惯。早在80年代,上海地区的收藏家误认为用谷仓是骨灰罐,是用来殉葬的,谁若收藏,就招晦气,遂无人问津。到了现在,这项收藏才逐渐热门起来,人们认识到谷仓是实实在在的古董,毫不掩饰,不会作假,件件是真品,所以从那时起,五代越的谷仓身价百倍,涌现出不少专门收藏谷仓的收藏家。闽东的包氏博物馆收藏的谷仓文明闻名罅迩。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瓷器之价格由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因素的,客观的价是指市场的价格,有行就有市,有市就有买卖,双方成交,才可算“数”。如目前青三代的东西几达天价,一个康熙青花笔筒动辄10几万、几十万,但宋湖田窑的影青瓷器价格则低得多,这是因为出土的东西目前尚不能在拍卖行拍卖的缘故。收藏的朋友们,可千万不能迷信市场的炒作,也不能被流行时尚中所谓“热门”和“冷门”所迷惑,现在京城在炒民国的浅绛彩,我们不必跟风,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理智地选择己喜爱的瓷器,如目前民国瓷、文革瓷价位较低,可入藏一些。说到底,古玩收藏玩的就是历史和传统文化,切不可有投机心理。
一定要记住,要少谈价格,多谈价值,多做一些创造价值的事。作为一流收藏家,要买有价值的古瓷,价格是过眼云烟的东西,我觉得价值才是永恒的东西。“鬼谷下山”的元代青花瓷罐器,它七十年代的价格是多少?佳士得拍卖行仅给估价2000美金。过了几十年就没有价格概念了,人们只关注它的价值。古瓷的价格只是当时给收藏家接触的一个节点。价格与市场的供求关系有关,和炒作有关系。但是价值涉及很多东西,涉及方方面面。只要进行科学的投资,就一定能立于不败之地。
7、 民国浅绛彩瓷帽筒(日《收藏快报》6版)  晚清至民国初年,景德镇制瓷业发展进入低谷,而浅绛彩却极盛。浅绛彩瓷是当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它一改当时繁冗的纹饰,开创了瓷画装饰从师法宋院的工致转而师法元人空灵雅淡的风格,造就了一批专画浅绛彩的名家。
民国浅绛彩山水帽筒是当时的这一时兴艺术流派的典型作品。帽筒口径12厘米,底径12厘米,高28厘米。内壁和底上釉,内壁无纹饰。外壁以浅绛彩绘石绘山岗。是典型京派山水画风。笔老色清、意味隽永、所绘景色,亦合时宜,一扫“四王”萎靡柔弱和软甜俗赖的画风。山体以雨点皴、云头皴为之,山石巍峨,崔石如琢,上杂树扶疏,苔青草茂,有屋脊隐约可见,体现了“白云深处有人家的”诗意。该作品色彩浅淡,苍芒遒古,远望连绵山峦,气势雄伟,绕庐而生的杉树,衬托出五谷丰等的的预兆。整个画面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俨然构成一幅宁静、悠闲安然的世外桃园的生活景观。帽筒口沿处有“水木清华”墨书篆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寓作者美好的主观愿望于作品之中,这也正是东方传统艺术的特点之一。帽筒底部浅绛彩楷书“江西瓷业公司”款,比较少见。
随着当前收藏热的兴起,浅绛彩瓷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各地的收藏品市场,平常日用的浅绛彩瓷还时有出现,但江西瓷业公司款的精品已如凤毛麟角,难以寻觅了。
“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其画家代表人物为黄公望。而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系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同治民过时期著名浅绛彩瓷艺人除程门外,还有王少维、金品卿、俞子明等人他们的制作工艺精湛,风格相识似,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瓷器制作流派。国内一些有影响的博物馆都有收藏他们的作品。在流俗影响下,一些非绘瓷专业名家也加入到创作中来,如篆刻大师黄士陵、山水画家吴待秋等都有作品传世。浅绛彩器也从供观赏的瓷板、扁壶之类转向日常用品,如帽筒、等,覆盖了整个日用瓷领域,曾经风行一时。这种独特的釉上彩瓷 艺术是我国传统陶瓷制作工艺上的一朵奇葩。
当然浅绛彩瓷由于在烧制工艺上是属于低温釉上彩,画面彩料容易磨损脱落,有它的局限性。这也是浅绛彩瓷如昙花一现的重要原因. 帽筒最早出现于乾隆时,多为单个,圆筒形,而海棠形孔者则多个。民初多成对生产,形式上除圆筒形外,尚有节竹形、六方往形等造型,多为厅堂案桌上的陈设观赏品。这个帽筒是我花200元从友人手中让售的。
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收藏家的美名和收藏界的成果,是年复一年含辛茹苦、锲而不舍的结果,人们赞美收藏家的成果,也是赞美收藏家对社会的贡献! 8、 建窑黑釉陶瓷罐(日《收藏快报》4版)
瓷罐,是一种常见的瓷器器型。最早出现的瓷罐当属东汉原始青釉罐,历史上最有名的盖罐当属明官窑“天”字盖罐,而敝藏的南宋建窑黑釉罐则是罕见之珍品。罐这种器型,至今仍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瓷器。
在漫长的建窑发展史中,建盏工艺日臻完美,其产品建盏被誉为“名器名瓷,天下无类”,遐迩闻名,大放异彩。见窑黑釉罐则名不见经传。宋建窑黑釉罐,口径8.8厘米,底径厘米,高8.1厘米,敞沿,束颈,圆溜肩,腹下部内收,卧足。釉色乌黑发亮。另一黑釉罐高10.5厘米,建窑黑釉罐,口底径相若,皆为9.1厘米。造型小巧别致,观其形,内施满釉而外施釉三分之二,器身下部及足部无釉。罐身之釉为黑、褐色相间,釉色精美、地道,为典型的南宋之建窑风格。究其质,铁足质密坚硬,以指扣之,铿然有身,余韵悠长,乃建窑之珍品。究其特性,能耐冷热骤变,若冬天以热水注入罐内或置之碳火之上不会炸裂。传热较慢,热汤装于内而不很烫手。而且,能长时期保持其菜汤香、味不变,“装菜越宿,暑月不馊”等特点。据说可能与器中会释出某些金属离子有杀菌功效有关。
在丰富多彩的式样中,由于方非一式,圆非一相,痴灌者根据罐的不同造型,把它看成谦谦如君子,飘逸如隐士,潇洒如书生,俏美如仙女,洒脱如高士,高洁如仁人,脱俗如衲子等等,真是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瓷罐,一般认为用以盛放或烹煮食物。造型特点是口径大,腹丰且深,胫部内收,大底足。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景德镇烧制了多种式样、多种装饰的瓷罐。如天字罐、蟋蟀罐、鸡心罐、折方罐、瓜棱罐、撞罐、月牙罐、冰梅罐、鼓式罐等等。以青釉、白釉、青花、五彩、粉彩、斗彩等装饰,精致华美。收藏上品的罐子亦非易事,也非朝夕之功。根据前人的经验,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掌握要领:
首先是选择窑口。远古器以越窑、定窑、建窑为佳。家传瓷器以景德镇、德化窑为佳。越窑的青釉小罐,出土的时候,有的装茶叶,有的装谷子,有的装铜钱。罐身有青釉、黑褐、白色、粉彩、青花、斗彩、豆青等种类。通常人们喜爱青釉、青花、斗彩等几类。
然后再试试罐身。用壶盖轻扣壶身,发出清脆的金石身为好,说明质地紧密无裂纹。或以硬币顺罐口缘、罐身滑磨,看看有无修补后发出的钝身,以发现修补后的蛛丝马迹。罐盖和罐口要吻合,不能过紧或太松,不断变换罐盖位置,均要得心应手。罐面有哥釉素面、青花、粉彩、斗彩、贴花与浮雕等不同形式。
最后察看款识。罐上有诗词、俗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罐底有堂、亭、斋诸款,字体一般为楷书、篆书款。有一中明代斗彩小罐,器底书一“天”字,是珍贵的官窑器。形形色色的款识,令痴罐者乐此不彼。有的款识也书于罐肩等处,有的罐身上刻有款印,细细寻来,别有一番情趣!9、这件瓷器用的是何料?(日《收藏快报》三版)凤尾瓶始见于元代。喇叭状口,长颈,鼓腹,以略似凤尾而名。
笔者藏有元凤尾瓶,高30厘米,底径14厘米,凤尾瓶的颈部有粗螺旋纹,奇就奇在她的肚上竟是用元&苏麻离青料&纹身,绘了元青花器上常见的牡丹花纹。也不知为啥,她虽经爱与火的洗礼,可她的主人却忘了给她穿上外衣(没上釉)。
据考证,发色鲜亮的青花瓷的呈色剂――钴蓝料,是从伊拉克来的中国。陶瓷专家百年努力寻找,最终证实盛产钴矿的伊拉克的索马拉(Samarra)为“苏麻离青”的原产地,使元青花使用的青料“苏麻离青”的产地,这一数百年悬案得以大白于天下。 10、镶金边宋建盏(《收藏快报》日4版)
建盏是古瓷明珠,是建窑的骄傲,是中国福建的骄傲。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初期产品为青黄釉瓷器。入宋以后大量生产黑釉瓷器。无论从造型、品类,或是釉色、胎质等方面看,芦花坪生产的黑釉晚在建窑各窑中都是成熟的产品。该窑生产的油滴釉盏及“供御”、“进W”字样的产品都是名贵的瓷器,为世所珍。据无锡市博物馆原馆长顾文壁先生考证,建窑烧制“供御”、“进W”的鼎盛时期为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到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日本国内各大博物馆、寺院、美术馆和民间都收藏了不少建盏精品,包括兔毫、油滴、曜变等。
笔者藏镶金边宋建盏(见图),高9.6厘米,口径12.3厘米,底径3.7厘米,为金兔毫盏,口沿微向内收敛,斜弧腹,器外壁施釉不及底,矮圈足,挖足浅,胎骨厚实坚硬,扣之有金属声。造型丰满。此盏是建盏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其价值无可估量。
因为口沿是处于建盏的最突出部位,使用时极易发生碰撞,在烧成后,就给它镶上一条金边,既掩盖了粗糙的芒口,又保护了建盏,还增添了一点装饰美,显得尊贵豪华,一举三得。建窑器物釉色变幻莫测、绚丽多彩,使黑釉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代表性的釉色有乌金釉、绀黑釉、兔毫釉、油滴釉及鹧鸪斑、和曜变等,此外尚有如柿红釉、酱釉、铁锈斑等品种,而镶金边建盏文献上却未见记载。 11、收藏的优化选择
(2006年3月8日《收藏快报》)权威人士断言:如今的市场上,99%的古玩都是赝品。在这个半公开的行业里,每天都上演着真真假假、家破人亡喜怒哀乐的故事。赝品泛滥却从不打假, 已成古玩界的潜规则。每逢周末,各地文物市场都是人声鼎沸,一派繁荣景象。 究竟是那些人耗费大量财力和精力,在浩如烟海的藏品中寻觅呢?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身处假货之中却从不“打假”,甚至买到赝品不动声色,自认倒霉? 对于大多数收藏爱好者来说,更多的是把收藏作为一种乐趣。收藏是艰苦的,也是欢乐的。收藏难,理解了就不难。
收藏,当然就要收藏精品.普品除了初学者需要一点外.收藏家连看都不看一眼.一位收藏界的前辈对我说,“买百元的东西,就亏百元.买万元的东西就赚万元。因为百元的东西其升值空间有限。就象买石头和买宝石一样的道理,可很多收藏者就是不明这个理。冤枉学费交得太多了。”如今.除了具有特色的普品外.一般的收藏者都会买些玩。越贵的精品越好卖.这犹如美女不愁嫁。行家说.做一两件精品.比做一年还普品还强.俗话说:“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仔细一想.也有道理.不过.我们是为了好玩.图热闹而来.也就无所谓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活动一下筋骨也好。
收藏是一件有益的趣事,它所涉及的面很广。大到价值连城的唐宋字画、古玩摆件、形态各异的工艺品、瓷器、根雕,小至琳琅满目的邮票钱币、蝴蝶、彩石、火花烟标、粮票、门券等都可入列。凡可收集的东西,都可以发展成专题收藏,只要刻苦钻研、持之以恒,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收藏家。收藏永远是有缘者的事,少数人的事,古代留下的东西再多,也不可能人手一件,在我这里见到的东西,世上还有,再遇上的概率则犹如毛凤毛麟角。收藏有风险,入行需谨慎!收藏界买假卖假十分普遍。在浙江温州,某企业家想把历年的收藏品,拿一部分到拍卖市场上去拍卖,结果找人看了三屋子的东西,每几件真品。所以说富人阶层亟待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拥有一双慧眼从而不致盲目狂买。其次,有的人凭借实力或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在古玩市场哄抬物价,互抄藏品,加上一些人“护盘”、“托盘”,做手脚,“挖陷井”、玩花招,已无商业道德。因此,成熟的收藏家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充分的思想准备,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精明的眼光,不为“炒卖”活动所惑,以不乱而应万变!
另外,目前在各文物门类中,字画、古玩等近年来价格陡涨,投资空间已十分有限,惟有古钱币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古钱币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和潜力。12 、多角古仓寓意吉祥 (
3版《收藏快报》)
宋瓷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较高的地位和较号的升值空间,因此精品宋瓷,对于很多藏友来讲,可以说一片不易得,一件更难求。瓶与“平”同音,取其谐音“平” 寓意平安。陶瓷瓶是陶瓷制成用于盛放液体的容器。早期的瓶多为尖底圆腹细颈,肩上有供穿绳用的耳或系,显然是用于垂直方向汲水的工具。典型器物如1971年甘肃陇西出土的一只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的旋纹彩陶尖底瓶。后来瓶逐渐演变为高身深腹平底,除做实用工具外也具有了装饰功能。历朝历代瓶的造型丰富多采,如隋唐时的盘口瓶。宋时闽浙一带颇为流行做冥器用的多角瓶,取其谐音“多谷” ,寓意吉详。
笔者藏有一少见青釉褐彩多角谷仓。谷仓高37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14厘米,无盖。器肩上有五个牛角似的五个角。肩至腹有四竖道壶嘴样突角,每道五角,规矩纵横成列。器施莹亮青釉,并加褐彩,仓内和底部不施釉。据专家介绍这件谷仓不属于民间实用所用器物,而属于随葬品即冥器。用于成功盛粮随葬,在多角瓶流行江浙闽地区的方言中,&角&与&谷&同音,取其谐音“多谷”,在以农业为主导的古代,寄托着人们祈求粮食丰收的美好愿望。此外,古人认为多嘴就多子,也是寓意吉详。
13、央视《鉴宝》栏目专家将来延鉴宝 (《闽北日报》版) 由福建电视台体育频道、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和南平市亿发贸城主办,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南平市分会协办的“收藏盛世”活动,将邀请央视《鉴宝》栏目权威专家,于2月27日――29日来延鉴宝。14、招财进宝话貔貅 (《信用卡杂志.生活版》2007年三期 )貔貅与鲲鹏、天禄、麒麟同称为古代四大神兽。也是龙的第儿子。它龙头、马身、麟脚,貌饰金蟾,外形似狮子,全身披鳞,甲形如麒麟,毛色灰白,突眼,长獠牙,颚下有长须,两肋有翅膀,会飞。龙生九子,神通不一。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的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传说貔貅神其父千倍,能腾云驾雾,号令雷霆,有辟邪挡煞,镇宅护院之威力。貔貅喜食金银珠宝,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嘴无肛门。传说中,貔貅因为触犯天条而被玉皇大帝惩罚,因此只能进不能出,吞万物而不泻。除了以财为食,貔貅还食猛兽、邪灵,且护主心强,有镇宅辟邪的作用,所以被称为辟邪。于是貔貅成为为吸财纳宝、辟邪挡煞,有着特异神通的祥兽了。
与麒麟、凤凰等一样,貔貅也分雌性和雄性,雄性名为&貔&,雌性名为“貅”。在南方,一般人是喜欢称这种瑞兽为“貔貅”,而在北方则依然称为“辟邪”。民间传说,貔代表财运,貅则代表财库。有材要有库才能守得住,因此收藏貔貅得人大多每次收藏一对,才能够真正招财进宝。在家宅或工作处得适当位置放置貔貅,既可收旺财之效,又能避祸呈祥。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喜爱貔貅得习俗。因为貔貅以财为食的,纳食四方之财,所以做生意的人喜欢的是神兽不是龙,而是貔貅。很多从事股票、基金、期货、房地产等行业的人都喜欢在桌上摆放一对儿貔貅,或随身携带一个貔貅挂件。
在东南亚沿海地区,人们更加相信貔貅有镇宅的作用。因为当地经常台风肆虐,往往会给人们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古时候人们只能祈祷神灵的庇护。貔貅,是龙的的九子中最威猛的一个,并且貔貅从不主动攻击,而是坐筹对手上门,人们觉得它既勇猛又稳健,最适合守家护院,于是就将它供大门口、屋脊上或庙堂之中以防灾辟邪。  
在我国汉代,汉武帝刘邦曾命名貔貅为帝宝,因貔貅是皇室专用之物,通常将它摆放在王陵门口,书房或是内务库,用开国昌运侵其龙脉,绝非一般官员及百姓所能使用。中国古代的堪舆学(风水学)中,提到貔貅可以化解多种煞气。风水学中所谓的煞气,即指周围的环境对人生的不良影响,比如中国历代建筑大多门坐北朝南,因古人深知此向可以避开寒冬的北风吹袭,而夏天又可享受南风的清凉。若反之,即为迎风煞,若住处面对厕所、垃圾场,在风水学上称为独阴煞。若面对灯柱、电杆、则为顶心煞,凡此种种,周围的环境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影响,堪舆学中化煞的方法很多,其中较佳的化煞方法就是不影响现有的室内布局前提下。在摆放能够化煞的法器。貔貅最擅长化解五黄煞、天斩煞、穿心煞、镰刀煞、屋角煞、白虎煞、阴气煞。摆放家中,是家中的守护神,保合一家平安,在家中摆放貔貅时,讲究用一杯水供奉,这是因为貔貅乃龙子,离水即为无用之物。
有了招财、辟邪、挡煞三大功效,貔貅貔貅成为人们喜爱收藏的收藏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自古貔貅的制作材料大致有这几类:( 一)金属材料。多为青铜制造。青铜是铜锡合金,有较强的硬度,不易于破碎、腐朽,便于长期收藏。青铜貔貅线条畅达,是其他材质所无法企及的。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青铜貔貅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河北中山靖王墓出土的。(二)木制。战国时期,楚国的雕刻艺术中有许多极富特色的代表性作品,其中具有抽象意味的木雕貔貅,代表了楚人的艺术成就以及在运用雕刻艺术形式时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审美意识。此外,古代很多建筑中,人们会利用质坚的木材雕造貔貅,然后把它置放于屋脊、横梁上,用来挡灾解煞,这类貔貅多被称为辟邪。(三)玉石和瓷器。玉石和瓷器制作的貔貅多放于墓地、屋顶,放于墓地的貔貅是墓地守护神,且貔貅在墓地一般被称为天禄。在南方,人们把瓷制貔貅放于一些古宅屋顶上成为镇屋兽,充满了神秘感。
玉制貔貅大多为人们随身携带的护身符一类的小挂件。玉制品能护身、辟邪的理念在中国源远流长,直到今天,人们一直认为佩带能起到辟邪、镇静、护身的作用玉石埋藏在地下几千年或上亿年。玉石中含有大量的矿物元素,所以人们也常说“人养玉,玉养人”,如果说人的身体好,长期佩玉可以滋润玉,玉的水头(玉的折光度、透明度)会越来越好,越来越透亮。如果人的身体不好,长期佩玉,玉石中的矿物元素会慢慢让人体吸收,达到保健的作用。比如古代皇帝都喜欢用玉枕,是因为有着“玉为枕而脑聪”的说法。《本草纲目》中也有玉保健作用的介绍。玉制的貔貅挂件是商场中人最喜欢的随身饰物,古人还认为,青玉制的貔貅镇东方,白玉制的貔貅镇西方,赤玉的制貔貅镇南方,玄玉制的貔貅镇北方。中国人讲究五行方位,不同材料制造的貔貅,摆放不同方位上,其作用也有不同。很多风水师都认为,家中摆放玉质貔貅,会使人财运更佳,但有一点要留意,那就是对作奸犯科的人,貔貅是没有催财之力,这是灵兽的的特性。
不同的物质制造的貔貅像,都可摆放在风水的吉位上,很多地理师都认为有催财作用,而在八个不同的方位上,一般摆放玉质制造的貔貅,催财力、化煞力量会更强。不过,利用貔貅来催财,总带点宗教色彩,故在玄空大卦的正神日贵神时或鸟兔太阳吉时,开光的貔貅催财力量是最强的,不论工作属于正行或偏行。但有一点要留意,作奸犯科的人,貔貅未必有催财之力,这便是灵兽的特性,而貔貅又以玉制的催财力量最强。
据说,随身佩戴的护身符或家中摆放的祥瑞之物,在开光之后才会更加灵验。 开光是一种佛教仪式,又称开光明、开眼、开明,就是新佛像、佛画完成想置于佛殿、佛室时,所举行替佛开眼的仪式。在佛教中,经过开光中的佛像具有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受到佛教徒的顶礼膜拜不开光的貔貅只是装饰品,没有招财辟邪和挡煞的功能的。只有开过光以后貔貅才有了生命和灵气。才能发挥其灵性功效和作用。貔貅也不例外。经法师开光之后的貔貅更具招财进宝的功效,即使没有随身佩戴,只是置放在家中,也能令人财源滚滚。  
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现代有的佛教徒往往忘记开光的内涵,而偏重追求仪式的隆重,这是执事废理;或者的人认为开光仅是一种仪式,没有什么实在的价值,两者皆不可取。
为貔貅开光要到寺庙里,请法师进行。因为貔貅的暴戾之气,所以只能在寺庙中请高僧为貔貅像开光、说法才能化解。自己开光只怕弄巧成拙,于事无补。传说貔貅性懒,平日总喜欢睡觉,收藏者每天最好把它拿在手中把玩一番,就好相要叫醒它一样,这样财运才会跟着来,所以民间有“一摸貔貅运程旺盛,再摸貔貅财运滚滚,三摸貔貅平步青云的”的说法。
15、南平市收藏家协会成立(《收藏快报》)
盛世孕育收藏,收藏改变观念。伴随着海峡西岸经济的发展、收藏热的兴起,福建地级市――南平市收藏家协会成立,于2007年元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会员大会。与会代表共有70多个。会上选举了56名同志为南平市收藏家协会的理事会成员。薛章庆先生当选为协会主席。南平市人大、政协领导和副市长林钟乐到会祝贺,并为收藏家协会揭牌。会议确定要加大收藏宣传力度,强化收藏队伍建设,促进区域收藏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南平市收藏家协会的成立,使南平市收藏家有了自己的“家”。
16、镶银扣的宋建盏(《收藏快报》五版)
瓷器口沿、足底包镶金银扣有一个兴起、流行到衰落的过程。器物口沿用金属包边,早在汉代即有之,那时的漆器在口沿部位包金、银或铜,称为扣器。口沿镶金银的瓷器主要出土于墓葬、窖藏和水井之中,而窑址中目前尚未有发现。目前发现的口沿包镶金银扣边的瓷器,最常见的是北方的定窑和南方的景德镇窑产品。另外,从笔者见过的实物来看,几乎所有宋代较大窑口的瓷器都有口沿镶金银口、足缘的情况,如耀州窑、龙泉窑、四川瓷峰窑、广元窑等。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建窑,初期产品为青黄釉瓷器。入宋以后大量生产黑釉瓷器。
笔者藏有一出土墓葬的镶银扣宋建盏。高5.6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3.0厘米,为绀黑釉建盏,口沿微向内收敛,斜弧腹,器外壁施釉不及底,矮圈足,挖足浅,胎骨厚实坚硬,颜色较深,造型端庄。为北宋建窑器物,保存完好,较珍贵。
瓷器口沿、足底包镶金银边,一则因口沿多为芒口,其中以碗、盘、盏、碟、杯等餐饮用具为最常见。芒口太粗糙,直接与人的口唇接触,不舒适,在瓷器口沿包金银能够弥补这样的缺陷,其次,无芒口瓷器镶金银或因口沿有磕伤,包金银能够弥补遗憾。此外,在瓷器口沿、足底包镶金银边等金属作为装饰,还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档次,此盏当属此类情况。《收藏快报》曾报道有圆口上镶金边宋建盏(见拙文《镶金边宋建盏》),镶银边宋建盏则闻所未闻。18、越窑刻花四方瓶(《收藏快报》)
古瓷都上林湖滨湖地区,在晚唐以前为余姚县辖区,晚唐时代划归慈溪县,五代时又划归余姚;而余姚县古代是隶属越州管辖的,故名。越窑为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迄今发现的越窑窑址有700多处,分布在今浙江东部的宁波、绍兴地区。主要集中在甬江流域的慈溪、余姚、鄞县、奉化,浦阳江流域的诸暨,曹娥江流域的上虞、绍兴一带。以鳌唇山东晋遗址最早,唐、五代到宋初时期的窑址尤多。其中仅上虞和慈溪两地就有600多处窑址。慈溪上林湖是唐宋时期越窑的中心区域,沿湖有125处窑址,唐宋窑址就有100多处。
唐代的越窑青瓷已很精美,当时诗人颜况称“越泥似玉之瓯”,许浑赞“越瓯秋水澄”,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更是千古名句。五代吴越时越窑已“臣庶不得用”,成为吴越王钱氏御用及贡品。进贡瓷器动辄万件。入宋以后,瓷贡数量一次就多达十四万件。唐时越窑与邢窑齐名,素有“南青北白”之誉,其产品在唐代晚期开始大量外销,在亚非许多国家都发现越窑青瓷。越窑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并直接影响了周围国家和地区的窑业发展。越窑在中国早期制瓷业发展中占据着独一无二的重要地位,对许多窑场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越窑是母亲瓷,是后来各种青瓷的鼻祖。茶圣陆羽在其名著《茶经》中比较各地瓷窑产品时,认为“越州上”、“越州第一”,其后诸多著作屡用“越州瓷”之语,日本学者的著作也曾出现过“越州瓷”字样。
笔者藏有一件宋越窑刻花四方瓶,高34.5厘米,口径6.8厘米,足径11.1厘米。在其口及足部刻有16个回字纹,弧身上四面刻有牡丹纹饰,刻画细腻且逼真,真实地反映了那一个时期的社会面貌,也给今人研究美术、雕刻等方面的课题提供佐证。尤其是牡丹纹饰夸张变形的形象,多方面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意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该瓶工艺上乘,釉色高古,质地淳素,极具品位,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17、《龙泉窑――中国古窑的璀璨明珠》(《信用卡杂志.生活版》2007年四期 )
青瓷是我国瓷苑中的名品。中国青瓷制烧源远流长最早始于商周时期,为原始青瓷,东汉以后青瓷烧制渐渐成熟,从晋代的“漂瓷”,更有“类玉”、“类冰”的唐越窑的秘色青瓷,宋代官窑的青器, 有&雨过天青&之雅的汝窑的“天青”瓷,钧窑的窑变青瓷。一直发展到龙泉青瓷期间有着近两千年的历史。
龙泉窑是宋代著名青瓷产地,位于浙江省西南部龙泉市,临近的庆元、云和、丽水、武义、江山等县以及福建的浦城、松溪两县,都是盛产青瓷的地方,尤以龙泉产者为佳。龙泉窑窑址分布在龙泉的大窑、金村、溪口等处,总面积50.6万平方米。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曾说:&达到青瓷釉与质地之美顶峰的,则应是宋代窑工创造的龙泉青瓷,它是人工制造的青玉”。
龙泉窑创烧于创于始创于北宋早期,南宋为鼎盛时期,元代有较大发展,至清逐渐衰落,延续时间之久,在世界陶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据史料记载,随着北宋的灭亡,南宋的建立,南宋高宗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大量手工艺者随之南下,并在江南苏浙皖等地开设作坊,工场。这次南迁无疑为龙泉窑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早期龙泉瓷成品在器形、装饰及釉色与越窑、瓯窑和婺州窑有类似之处,从中可以看出龙泉窑与上述瓷窑的渊源关系,并反映了浙江地区青瓷的时代风格与地区特色。这时期的产品以碗、盘、壶为主,也少量烧制钵、罐,器物制做工整,器底修坯平滑。器物多用刻花装饰,辅以篦点或刻划纹,此外,还有波浪、云纹、蕉叶、团花等纹饰。北宋中期以后越窑、瓯窑趋于没落,龙泉窑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器物品类增多,盘、碗、壶、炉、瓶、渣斗及塑像等都有多种式样;装饰仍以刻花为主,篾纹减少,碗口五出(无个小缺口)大量出现,花口碗的内壁多凸起五条直线,内壁刻云纹较多。北宋晚期,龙泉瓷多开始刻花莲瓣纹,一般装饰在碗的外部,瓣尖呈圆形,瓣内均划直线。南宋以后,龙泉窑成功烧制出粉清、梅子青釉等青翠娇艳的釉色。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出现不少仿古铜器、玉器造型器物。龙泉大窑、溪口等窑址都遗留有此类标本。到了元代,龙泉窑在烧制技术上有有所突破,开始以烧制大件器物为多。明永乐至宣德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海外贸易促进了龙泉窑的发展;正统年间()以著名匠师顾仕成为代表的作品,形制端正,釉厚色青,其所制的不少大器,仍为国内外收藏家追逐;成化、弘治()以后,青花瓷兴起,加之中国航海事业衰落,加上明王朝实行海禁,青瓷外销量锐减,龙泉窑窑场数锐减至160处左右。
到了清清中叶,龙泉窑仅剩南窖、瀑云乡埠头村、青溪乡孙坑村等地70余座窑场。产品胎质粗糙,釉色青中泛黄。仅孙坑范姓窑技艺家传,坚持烧制至民国初期。最后,盛极几个朝代的龙泉青瓷之花至此凋零。
如今,在浙江省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沿溪10里的山坡上共有窑址50余处。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哥窑和弟窑
200年新春伊始,笔者赴浙江省寻访向往已久的龙泉窑。据介绍,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位于山青水秀的琉华山脚下,古称琉田,从后唐始至宋代就有制瓷的记载。现经浙江省文物单位挖掘考证发现龙窑址达56处(民间传说有l08处)。而最使古陶瓷收藏者着迷神往的还是一段流传千年的&哥&窑&弟&窑故事。龙泉瓷有哥窑弟窑之分,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之一“哥”指得就是龙泉哥窑。据《处州府志》记载:“……章生二,不知何时人,尝主琉田(今龙泉大窑村)窑,凡器之出于生二窑者,极青莹,纯粹无瑕,如美玉,然一瓶一钵,动辄十数金。其兄名章生一,所主之窑,皆浅白断纹,号百圾碎,亦冠绝当时。”这里所说的“百圾碎”就是哥窑出产的一种著名的裂纹釉。哥窑瓷器釉面所产生的纹片,本属于烧造工艺上的一种病态,它是由于胎体和釉面的膨胀系数不一致所造成的。可是这一烧成中的弊病―釉面所产生的大小、疏密的块面分割,却给哥窑青瓷器物平添了生机,给人们以一种崭新的艺术享受,渐渐成为哥窑瓷的一大特色。
据称因哥窑瓷多为鱼耳炉胆式瓶等宫廷器物,为皇家收藏居多,故极少流入民间,而弟窑以烧制民间器物为主,虽同样出类拔萃,但流传下来的相对更多,现今发掘的龙泉古窑均为弟窑,哥窑窑址至今仍未有定论。传世品的稀有和不确定的窑址,令哥窑愈发神秘且身价不菲。
哥窑瓷器的胎色有深灰、浅灰、黑灰和土黄等多种色泽,釉色更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的不同,而以油灰为主。其主要特点是釉面布满龟裂的纹片,通常称之为“开片”。这种由细小裂纹所形成的片纹,大小有别、裂纹颜色的深浅也不一。由于器形的不同和釉料收缩区域的不一样,在器物上造成了外观效果的差异,即由于纹片的交错呈现各种不同的形状:形成所谓细眼者俗称“鱼子纹”;纹片细碎者也叫“百圾碎”;较粗疏的黑色龟裂和细密的黄色裂纹交错着,呈现深浅颜色层次的碎纹,叫做“金丝铁线”。总之,它们舆底色形成色泽上的对比,深浅相近、条块分明,非常自然贴切。一件器物的周身布满这种碎裂的纹片,它好像隆冬江河中的冰裂变化万千,在艺术上别具一种古朴、自然的天趣,富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哥窑瓷之所以珍贵稀罕,还因为它的许多工艺技术至今还悬而未解。尤其哥窑的制胎工艺,用紫金泥淘洗,拉坯成型,薄如丝绢,大约1毫米,而两面釉层可达两三毫米,就是这样,在高温中成器后不变形,宋代之后元明清几代窑工均未跨过这道坎。
龙泉考古新发现将改写世界陶瓷史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龙泉市博物馆联合对龙泉大窑枫洞岩遗址进行了主动性的考古发掘。本次发掘面积1600平方米,清理出了一些重要的遗迹:计有窑炉遗迹8座(包括龙窑和馒头窑),房屋遗迹6座,储料池3座,辘轳坑2个,水沟13条,古代道路10条,古代石墙、匣钵墙21条。出土了丰富的遗物,包括瓷片、窑具和工具等,总数计有五十余吨,其中完整和可复原的器物有近万件。
专家认为,本次发掘清理出的重要遗迹,填补了陶瓷考古的某些空白。清理的龙窑保存基本完整,包括至少由7次叠压打破关系构成的一处龙窑,说明这处窑场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持续生产,反映了悠久的烧制历史。
明代初年的地层中出土了一批制作工整、纹样精细、釉色滋润、器形庞大的瓷器,其精美程度是以往龙泉窑瓷器中少见的。有大墩碗、菱口大盘、杯(高足杯、爵杯)等。其制作工艺和装饰技法也异常丰富,装饰纹样中不仅有五爪龙纹,还有许多纹饰与景德镇御窑厂明初的官窑器物十分相似,根据文献记载,可以认定是来自中央政府的同一“制样”,是龙泉窑为官府和宫廷生产的器物。这样的器物在清宫旧藏中和明初南京城的某些遗迹和功臣墓葬中也有发现,还见于土耳其的托普卡比宫和东非的古代遗址中,说明这类官用瓷器不仅供皇家使用,还用于官方的赏赐。这类官用瓷器的生产时间大体从洪武到宣德年间,也对文献中关于处州烧造宫廷用瓷的记载,作了很好的诠释。
结合文献记载,专家推断这处窑场应该是当地的著名窑场,承接了官府的订货,为明代中央政府生产官方用瓷的地方。以往对明代龙泉窑的生产情况很不清楚,大多认为明代龙泉窑已经衰落,通过此次发掘,使人们重新认识了明代龙泉窑的生产规模和水平。专家确认,龙泉窑在经历了北宋南宋二次辉煌后,在明代达到了第三次高峰。
中国东南部山区的这一惊天考古发现,使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中国馆中收藏的青瓷“身世”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其馆藏众多“无祖”青瓷终于找到“诞生地”。同时,中国故宫众多藏品也觅到“娘家”。故宫博物院的内的一批青瓷藏品,多年来,故宫博物院只知道这批藏品出自浙江,但不知其具体地点。始终找不到具体出处,许多研究工作因而无法展开。此次在龙泉发现明初官窑,终于使这批藏品找到了“娘家”。在此次被证实的龙泉明代官窑中所发现的瓷片标本,与故宫藏品青瓷在造型及纹饰等各方面都相吻合。据悉近期故宫博物院将在对这批藏品进行全面研究和重新编排。
目前,中国最早的青瓷――越窑瓷正在代表中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而作为中国青瓷的继承者――龙泉窑,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大、窑址分布广,是享誉中外的名窑,她一定能冲击“世界文化遗产”名号。
18、千峰翠色数青瓷(《中国信用卡.生活版》2007年第5期 P56)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是唐代形容越窑青瓷的诗句,当代瓷器专家陈万里的《中国青瓷史略》一书中也有描述:“越窑青瓷是一泓青漪的清水呈湖绿色,”“翠色”与“清漪”两个词,就活脱脱地将青瓷的特色勾画出来。
青瓷素有“瓷海明珠”的美誉,因其胚料和油料均含有较高的铁成分,经过1200摄氏度以上高温烧制后,瓷器表面便挂有一层锃亮的青光。看上去胎质如冰似玉,釉色青翠喜人。青瓷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瓷器,它的产生历史可追溯到距今3500年左右的商代,之后的各种瓷器追根溯源,都是由青瓷发展演变而来的。因此青瓷可以说史瓷器之根。
从唐代起,烧制青瓷 名窑首推越窑,窑址大多在今天的浙江上虞、龙泉、余姚、宁波等地。这些地方古时属越州管辖,故名越窑,后来人们便把浙江称为青瓷的故乡。而越窑当中,龙泉窑又以烧造历史长、生产规模大,成为古代中国产青瓷的著名窑系,其中尤以独创的粉青和梅子青釉色著称。
青瓷被称为瓷器中的“贵族”,在宋代以后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宋代史中国陶瓷的数量和质量飞速发展的时期。
在装饰技巧上,北宋时期的越窑青瓷,基本上是采用刻划技术法来体现其艺术特色,器物胎骨多呈现灰色,釉色多呈灰色,釉色多为艾叶青或略为偏黄的色彩,透明度和光亮度较好,刻划的纹饰清晰明亮。另外,由于刻划时刀法变化,有宽有窄,有深有浅,运刀的轻重缓急也不同,体现出刻划的节奏与韵律,从而赋予纹路舒展,流畅自如的艺术魅力。
在纹路上,北宋初期喜用较密集的缠枝牡丹纹、仰覆莲和重叠的蕉叶纹。如龙泉博物馆的馆藏――北宋龙泉窑刻花武管带盖瓶,通体以简练的仰覆莲瓣装饰,瓶盖、肩部都刻有仰覆莲,瓶身主题纹饰则为一圈缠枝莲花,莲花瓣全部都采用双线刻划来表现,足部为一圈重叠的仰覆莲瓣。这种装饰手法既简单又显得丰富饱满,让整个器物看起来高雅洁净、层次分明、动静对比强烈,是一件难得的精美作品。这也是北宋时期特有的一种装饰方法。而五管瓶则是北宋时浙江地区常见的陪葬物器之一。
北宋中晚期是龙泉窑青瓷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时期。釉色主要转为青黄,产品多为碗、盘、壶、杯等生活用具。这时期,青瓷纹样特点主要体现在刀法上,造型厚重规整,虽仍旧普遍具有刻划花纹,但装饰内容更加丰富,有花卉、云纹、游鱼、飞雁和婴戏等,刻划刀法也比北宋早期显得犀利、豪放,另外,还有一些纤巧精细的纹路装饰,如蓖纹、水波纹及花叶的茎脉纹等,线条细如发丝,对主题纹饰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随着宋室南移,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随之南迁。大量手工艺人的到来进一步促进了越窑的发展,越窑青瓷进入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无论在品种、造型、纹饰、釉色等方面都达到了精美绝伦的地步,体现了当时的最高艺术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还是龙泉青瓷。当时宋王朝为了客户财政困难,鼓励对外贸易通商,因此,龙泉青瓷大量外销,从而使制瓷器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许多技术精湛,造型优美、胎色晶莹的粉青釉,梅子青釉相继出现。
这一时期,青瓷工艺上的变化主要是薄胎厚釉,装饰手法表现为以“印、贴、堆”的方式来代替之前的刻划方式。前期常用的刻划手法由于薄胎不易操作,且刻出的纹样在厚釉下不易显露,因此最佳的装饰方法是由凹变凸,即在胎骨上以印、贴、堆等手法制成凸出的纹样。施釉后,釉在高温烧制时产生流动,这样纹样的凸起部分显得清清楚楚。
采用模具印纹饰和贴纹饰当时最为常见的方法,如龙泉博物馆的馆藏――龙泉窑青釉三足炉,从器物的肩部到足部分别饰以一条凸起的线,烧成后隐现出白线,这种装饰通常称为“出筋”,有很强的立体感,即加强了器物的形体美,又使青瓷釉色出现了浓淡的变化。另外,在器物某些部位采用雕塑纹饰,也是南宋时期体现器物釉色的美妙效果,使造型更晶莹秀丽,匀称端巧的一种手法。从整体上看,龙泉窑青瓷造型中常见的双耳式盖钮,既是器物整体造型不可分割的部分,又能起到装饰作用。这些耳和钮都是根据不同的题材塑成半立体的形象,模印下来后装饰在器物的颈肩部位或盖顶上,如凤耳、象耳、离耳、鱼耳、贯耳等,这种先塑、后印、再贴的方法在南宋时期运用的较为广泛。就是一件十分典型南宋青瓷器物,它造型以直线为主,瓶身短,瓶颈长,在颈部两旁塑贴了一对鱼耳,除了鱼鳞、鱼头、鱼尾纹饰清晰可见,形象逼真之外,整个瓶身别无任何纹饰,整体效果十分得体,兼得釉色之美和造型之美。
南宋时期青瓷的装饰手法是根据当时的工艺制作和审美观念加以选择的,厚釉薄胎工艺是为了突出釉色的美,秀丽端庄的造型也是为了更好地体现釉色。这两者本身就体现了装饰美,所以导致装饰纹样退居次要位置,纵然器物上有纹样装饰,也愈发趋于简练。总之在南宋时期,越窑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陶瓷美学意境,用石灰碱代替了过去的重石灰釉,不仅使烧制出来的青瓷呈色青翠纯正,而且“釉色莹润如堆脂”。另外,还采用多次施釉方法,烧造成青翠欲滴的粉青和梅子青釉,使青瓷工艺达到了历史高峰。
元代也是我国陶瓷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元代青瓷在现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在传统产品上有所创新。
元代青瓷的造型比南宋明显体积大,胎体厚重,显现出威武雄壮的特点。龙泉博物馆馆藏荷叶盖罐,缠枝莲纹大瓶等都史元代大气之代表,除一般碗、盘等常用瓷,元代的创新产品还有高足杯、菱口盘、荷叶盖罐、环耳瓶、凤尾尊等。在装饰手法方面,多采用划、印、贴、堆、镂刻、点彩等,题材内容更加广泛,有各种花果、花卉、鱼纹、羽毛、人物以及吉祥图案等,由此看出,元代青瓷在艺术风格上既运用了南宋龙泉窑的装饰方法,同时又有所变化,即由南宋时的重釉色重造型转为重纹饰。
花纹装饰色元代美化瓷器的主要手段,其中有堆塑的纹样,如龙泉博物馆藏DD元代粉青釉堆贴蟠龙盘,盘心内堆贴一条侧面龙,盘壁一周则规划云纹衬托,龙似腾云驾雾,龙头和龙爪均以线条表现,而龙身则堆出鳞片状,青釉中显露出一条生动活泼的白龙,纹盘外壁划莲瓣纹,整体里外饰粉青色釉,青中泛粉,青翠似玉,由于粉青釉在龙泉窑中为最佳呈色之一,龙纹在龙泉窑青瓷中也比较少见,因此此盘可说是龙泉窑的精品之作。
采用刻花和印花工艺,并在纹饰的结构、形象和刀法上下功夫是元代青瓷的一大特色,也因此创造了不少游戏精美的作品,有人认为,元代龙泉窑已呈衰退趋势,实际上并不尽然,元代龙泉窑青瓷虽然质粗、胎厚、器大,往往给人感觉其精度不构,但它的装饰精美程度却远远超出以往任何时期,如广东省博物馆藏元龙泉窑青釉八角印花双鱼婴戏碗,碗内饰有双鱼图案,碗外壁饰露胎印婴戏八种造型,纹饰精美,釉色纹如玉,被国家鉴定为一级品,是元代龙泉青瓷小件器物的代表作之一。此外,元代龙泉窑梅子青釉双凤耳盘口瓶、元龙泉窑青釉缠枝莲纹大瓶、元龙泉窑八角双鱼碗、元龙泉窑青釉菱花口印花盘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精品,特别是八角双鱼碗,在工艺制作上采用露胎氧化法,此碗内壁开光,印凤与孔雀,衬以荷花纹;内底印双鱼纹,饰粉青釉,翠绿润泽,绿中透粉色,十分雅观。碗的外壁一圈八面各有一开光,开光,开光内不饰青釉,胎氧化呈赭红色,各印有人物、花树图案,印花开光不施釉而露出氧化红色胎,使人物造型更加突出而不重复,产生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这种氧化胎纹饰也是元代创新的一种瓷器艺术风格。
由此可见,元代青瓷并非都是大、笨而粗,虽然与宋代青瓷相比它的胎质有些粗糙但也不乏大器,后器的精品和小巧精美之器。
明代的瓷器生产选料精致,淘炼精细,胎体厚重,胎质洁白,质地坚密,声响清脆,纹饰多为云龙、云凤、缠枝花卉,后来又出现人物、飞禽走兽、八仙等,还有以文字作为装饰的瓷器,如白寿、福字等,官窑瓷器则比较工整细致,民窑则比较粗放、生动。明代龙泉窑青瓷的特点是胎厚重,胎色白中发灰,釉层透明度较高,装饰手法主要是刻划花和印花,图案有山水人物、历史故事、二十四孝等。此外吉祥词汇、图案大量出现,比如碗底印鹿,上方刻有福寿等字,像“金玉满堂、福如东海、长命富贵“等字眼就更为常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明代龙泉青瓷的装饰方法虽然承袭了元代的刻、印手法,但是在纹样的结构,形象及刀法上却比元代大为逊色,釉色也灰暗了许多,公整规矩的纹饰大都显得有些呆板,刻花常常按照花纹外形运刀,至于运刀的轻重、起落、宽窄、粗放、粗细等都不讲究,缺乏节奏感和韵律的感染力。明代龙泉窑出产的盘、碗碟、炉、花几、盆等,常给人一种厚重、笨拙感,釉色也比元代较为灰暗究其原因,大都认为是由于明代我国之陶瓷业大量集中到景德镇,全国很多瓷窑都产量下滑甚至停产,龙泉窑以因此开始走向衰退。但是,这种说法却在近期的一次考古挖掘中被颠覆。
2006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龙泉市博物馆联合对浙江省龙泉市大窑村枫洞岩古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了重点成果。发掘出一批菱口牡丹纹大盘、三足花盆、爵杯、莲瓣纹高足杯、方口福寿瓶、牡丹纹梅瓶、五爪龙纹盘残片等重要文物,均制作工整,纹样精细,釉色滋润,其中不少瓷器的特征与明初景德镇生产的官窑的器物十分相似。结合文献资料,考古学家推断,由于精湛的烧制技艺,龙泉窑被明官府选中,开始烧造宫廷和官府使用的瓷器。
明代对官窑的管理非常严格,凡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次品瓷器,绝不允许流向民间,必须就地销毁和深埋。正因为如此,明代的龙泉窑青瓷除了供皇室使用外,能流向民间的非常稀少。一些相对比较粗糙的明代民用青瓷器物,或许出自当时的一些小民窑,其精美程度自然无法与官窑相媲美。这一考古发现说明,明代龙泉青瓷不仅没有走向衰落,反而足齐什宫廷,成为皇家御用。龙泉青瓷在明代再次攀上中国中国陶瓷艺术之巅。慧眼识青瓷
青瓷的特点是制作精美,瓷釉晶莹金呈亮,瓷质坚薄,富有质感。辨别青瓷的真伪,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青瓷胎质细腻、坚硬,胎色灰白中略带淡黄,色较深,早期青瓷制作欠规整。2、青瓷釉或呈青色,或泛淡黄、淡绿等,釉泡大而稀朗,时有流釉,表面晶莹埕亮,有玻璃质感,外观匀净柔和。3、青瓷器物底底大多呈上敛下敞,作 “入”字型。4、青瓷器物多装饰以印花、刻花、贴花等,线条细而有力度,如“铁线描体”。现在民间流传底青瓷器物造型多为生活用具,如碗、盏、壶、碟、罐等,一般多素面而少纹饰,观之质朴无华。另外因烧制时多用松柴,火力软而火焰长,烧制中窑内充满火焰,因此釉在熔融呈青色时,受到还原作用较充分,是使之看上去较一般瓷器更为细腻。19、元代龙泉窑佛像(《收藏快报》)   就佛教而言,印度阿育王时期(公元前273―前232),才开始把其教义化为故事和雕刻、绘画加以艺术的表现,但至公元二世纪以前,“佛”的形象还未在佛教艺术品中出现。直至公元一世纪,原居住在中国西部的月氏人南进,在现在印度的西北部建立了贵霜帝国,其第三代王迦腻色迦崇信佛法,于是在治域内建寺塔,雕凿佛像,这就是佛的形象进入雕塑的开始。由于其主要定居地为犍陀罗,故称犍陀罗艺术。寺院的佛塑,多以泥塑为主,也有以名贵木质雕成。现存最早有明确纪年的金属佛像,为后赵建武四年(公元338)造的释迦牟尼佛像,且此像已外流至美国。到北魏时期金属和石制的佛像还没有完全摆脱外来的犍陀罗佛像样式的影响,但佛像制做已相当精美,北魏的。至于陶瓷雕塑的佛像,已是佛教盛行后,由信徒供于家中案头或小龛等处之物。但无论如何,过去的人们虽然以不同的理解和手法、风格“造神”(佛),其开始的动机都是为了膜拜,尽管其制作者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和手法,以及水平高下之分,人们一般都非将其作为独立的艺术品来欣赏.
笔者藏元龙泉窑瓷塑佛像,高29厘米 ,宽15厘米。最上方的菩萨,头戴佛冠,双目下视,无须,两耳垂肩,袒胸,身着袈裟,右手置放于高抬之膝上,盘坐于佛坐上。头、胸、手及佛座无釉,呈赭褐色。采用了露胎技法,佛像的皮肤裸露处不施釉,使之呈现出一种接近皮肤的肉红色,它与其它部分所施的肥厚青釉互相映衬,使瓷像活灵活现,神态清晰可见。更为特别的是菩萨的下方两侧,还侍立着两尊有肉髻之佛,右侧者束手,左侧者合掌,神态自若。元龙泉窑陶塑匠人,善作人物塑像,尤长于人物性格感情的塑造。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在接近底部的两个基座上应还有两个侍立之佛。是否也是两尊头部有肉髻之佛那就不得而知了,这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思。尽管如此,该塑像仍不愧是不可多得的元龙泉窑瓷塑佛像,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20、 宋代建窑西瓜花建盏(《收藏快报》)
宋时盛行“斗茶”,黑瓷因为能清楚地观察茶面上白沫的变化情r,故黑瓷的代表-――建盏大受g迎。黑瓷中又以兔毫斑最受人们钟爱。这种瓷器的釉面色绀黑如漆,厝缶вǎ悦嫔喜悸芗慕盥鲎窗咨⒑稚疲倘缤蒙砩现粒猿啤巴煤勒怠薄S猛煤琳灯悴瑁煤粱ㄎ圃诓杷锝幌嗷杂常钊税皇褪帧@加腥硕源私新凼觥3ㄒね猓笔比渌诙嗟囊こ∫采饫嘣煨偷暮谟哉怠最近笔者有幸收藏到一件出土于金华的宋代西瓜花建盏。该建盏高5.8厘米、口径9.1厘米、足径3.4厘米(见图)。敞口、斜弧腹、圈足。圈足极浅几达饼足;外足墙略向内斜直,足内宽0.5厘米。灰褐色釉,近底部聚釉现象不明显。外腹壁近底处及圈足露胎,露胎处呈黑褐色。盏内施釉均匀,表面呈现出精美的西瓜花文饰。胎体较束口式盏薄,重量亦相对于其它盏式轻。制作较规整,造型简洁美观,清秀宜人,惟盏口内壁有颗粒状凸出高于釉面,当是北宋早期产品,彼时胎土淘炼不细使然。西瓜花的产生,是属窑变现象,非常珍贵。21、《品味寿山石》(《中国信用卡》2007年7期)
传说以前在寿山一片竹林里,住着一个年轻的樵夫,棋艺非常高超,某日,天上底武曲星和文曲星路过此地,想与樵夫对弈一绝高下,便变成两位白发老者,在山顶底一块大石上摆开棋盘,等候樵夫的路过,不一会,樵夫挑着担子走过此地,二老便邀其对弈。文曲星道:“若能赢了他们,便以五色棋子相曾。几番较量之后,二仙虽棋艺精湛,却均不敌樵夫自好认输,只见二仙手捻长髯,驾着祥云,大笑而去,留下五彩棋子。这时一阵大风刮过,五彩棋子被吹入山涧,樵夫寻迹掘宝,结果挖出了美丽的寿山石。寿山石因产于寿山而得名,矿址分布在复杂福建省福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金三角“地带的寿山乡。按照开采地点不同,寿山石分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共60多种。田坑石简称田石,产于寿山溪旁水田古砂层中,外形殊异,靠深挖田土收集而来,现已罕见。水坑石产于坑头占山麓,位于寿山乡东南3千米处,因矿脉复杂,运城晶冻类珍品,多呈透明状,光泽佳,质细嫩、滋腻。山坑石矿藏遍布于寿山远近十余平方千米内的山峰上,品种甚多,良莠不齐。
一两田黄一称金
从化学成分看,寿山石属叶腊石,石质细润,软硬适中,质地光洁,看上去通透清亮,手感滑似婴儿的肌肤,从色泽看,寿山石有红、白、褐、紫、青、黄、黑等很多颜色,五彩斑斓,光泽灿烂,颜色温和妩媚,有时在一块石头上还能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的颜色,根据不同产地,不同色泽,不同质地特点划分,寿山石还可分为田黄石、高山石、冻石、芙蓉石等几大类,其中以田黄石最名贵。田黄石是田石中的土壤一种,主要产于寿山乡后洋、外洋的寿山溪,是山石经过风化作用滚落田坑中,经过数万年的侵蚀,在雨水、泥沙、地热等自然条件作用下渐渐转变而成,它看上去微微透明温润凝滑,更因为中的铁质的侵染,形成了一种诱人的黄色。这种极为特色的生成条件使得田黄的形成几率非常小,产量有限,现在真正的田黄几乎绝迹,因此成为很多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
在明清时期,田黄因有“福”(产于福建)“寿”(寿山出产)、“田”(代表财富)、“黄”(皇帝的专用色)之寓意而特别受到帝王的偏爱,被称为“帝石”,从此越发身价倍增。作为寿山石的珍稀品种,田黄石石质透明、柔和,坚而不脆,色泽娇嫩可爱,肌理细腻中隐约可见萝卜状细纹(萝卜纹是田黄石的一大特征),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因此有着“万石之王”的美誉。在收藏界素有“一寸田黄三寸金”、“黄金易得,田黄难求”等说法。明间相传,田黄石是女娲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戴在身上可驱灾避邪,藏者能延年益寿。
因色泽质地等细微差别田黄也有优劣之分。“田黄冻”为田黄石中最上品,它通体透明,似凝固的蜂蜜,润泽无比。此外还有“银裹金”看似好像去了壳的新鲜鸡蛋,外表生着一层浅色白皮,光泽明亮,内心颜色艳黄;“田白石”即白色的田黄石,其石质如冰似玉,石中带有隐约的赭红色,格外醒目;“鸡油黄”石质细密坚实,湿润凝腻,石之表面有一层似鸡油的表皮,这些都是田黄石中的上品。田黄石的产地分上坂、中坂和下坂三个地段。上坂靠近寿山溪上游的地区,这里的水源好,出产的田黄石透明度高,有通灵感,似玻璃一样光泽明亮,颜色以略显微黄的白色调为主。田黄石里的上品“银裹金”和“田白石”皆出自上坂区。中坂位于溪水的中段,所产之石大多标准规范,石质洁净湿润,色泽浓重,石上的萝卜纹纹理细密清晰。田黄石中的“田黄凉石”、“金裹银”、“橘皮红”、“黄金黄”、“枇杷黄”、“鸡油黄”等极品大多产于此。下坂出产的田黄石则石质透明度较差,多为桐油色、暗赭色,纹理较粗,是为下品。
如脂如膏玉芙蓉
除了田黄石、芙蓉石也是寿山石中的名品,又名白芙蓉、白寿山。它出产于福州晋安区宦溪镇,石质洁白细嫩,因釉颜色白中泛红,恰似初开的芙蓉花而得名。上品芙蓉石质地微微透明,似玉非玉,手感滑腻,古人形容其“如脂如膏如腴”。寿山石在被收藏者把玩的过程中,石质因与人体皮肤的长期摩擦会增加亮度,而人体的油脂与温度又能使石质更加温润,这种变化在收藏界被称为“包浆”。芙蓉石本身即凝结如脂,纯净光亮,因此与其他种类的寿山石相比,更容易上“包浆”。这也是芙蓉石受到藏家喜爱的一个因素。如果说田黄石因受到皇家青睐而有着“石王”的美誉,那么芙蓉石天生丽质、雍荣华贵,则可称为“石后”,据称清朝皇帝曾将田黄石章与芙蓉石章一起作为下达诏谕的凭信。2002年4月北京华辰拍卖会上,一对康熙皇帝御用的芙蓉石印章估价仅80万~100万人民币,最后成交价却高达390万人民币,创下了当时芙蓉石印章的拍卖天价。
和田黄石不同的是,芙蓉石并非田黄,而属于寿山石中的山坑石,它的开采始于明末,初期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清乾隆年间,福建省寿山村南八公里处的加良山将军洞开采出大量质地通透细腻,堪称极品的芙蓉石,此后芙蓉石才名声鹊起。根据材料大小,芙蓉石既可创作大型作品,也可雕刻成手里把玩的小件器物,如扇坠等。明清时期,芙蓉石雕件佳作存世不多,到了晚清时期,石料渐渐难觅,芙蓉石几乎濒临绝产。1989年初,加良山重新开始开采芙蓉石矿,出产了不少色泽艳丽的优质芙蓉石,尤其是薄层型的新型芙蓉石出产量更大,这为雕刻艺人提供了丰富的石料,芙蓉石精品佳作不断涌现。
芙蓉石按色泽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透光石头有哪几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