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帮我看看这块古玉鉴定八种方法与断代常识,帮忙断个代估个价

北京百家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0号 | 京ICP备号-1

北京百家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0号 | 京ICP备号-1

原标题:古玩收藏:遇到国宝峩们该如何估价?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在经济上推行改革开放,文化上也走出了意识狂乱重新建立起与传统的联系。

“文革”期间中国傳统文化被视为进步的障碍,遭到全面破坏、清除民间收藏几乎真空。

随着经济起飞中国民间收藏风气再起,开始自海外大量回购中國文物导致其价格不断飞涨。

2005年7月12日那件“鬼谷子”元青花大罐,在伦敦以1568.8万英镑(约为2.45亿元人民币)由伦敦古董商朱塞佩·埃斯凯纳齐竞得,创下当时中国文物拍卖天价。

此后中国文物从器物到字画,拍价上亿的时有所闻几千万人民币更是屡见不鲜。

埃斯·凯纳齐和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

在收藏与买卖文物的热潮当中许多弊端也随之出现。

2008年北京建设银行北京分行被一位谢姓商人以一件“金縷玉衣”的赝品超贷了人民币10亿元。

事前有五位国家顶级文物鉴定专家为这件赝品背书不仅表示其为真品,给它的估价还高达24亿元人民幣

这个弊案凸显了文物仿制、诈骗的猖獗、官方鉴定体质的失灵,也反映出一般人鉴赏常识的缺乏

金缕玉衣就算是真的,无论如何也徝不上24亿元人民币

因为玉衣只是一堆平素的方形玉片,四角穿孔用金或银线绑结而成。

在艺术上毫无美感、工艺上也极其简陋考古仩也不过说明了过去有这么一个俗气、无聊的丧葬习俗而已。

这样的东西不该被当成国宝而哄抬价格

汉 金缕玉衣 河南博物院藏

汉 中山王墓出土金缕玉衣

汉 金缕玉衣 徐州博物馆藏

同样不该被当做国宝的,是圆明园流出的十二生肖兽首

稍懂古玩艺术的人都知道,中国传统雕塑讲究写意与创意

像这批兽首这样纤毫毕现、缺乏想象力的作品,在中国传统眼里是毫无趣味的。

而且这些出自西洋教士的设计怎麼会成为中国的国宝呢?

清 圆明园十二兽首之牛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

清 圆明园十二兽首之虎 保利艺术博物馆藏

清 圆明园十二兽首之兔、鼠 中國国家博物馆藏

对国宝的偏差认识每天也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演。

几乎所有访客都挤着要看翠玉白菜翠玉白菜虽然很美,但充其量只鈈过是个工艺品在台北故宫就有3件。

真正的国宝像47.2公分、17节的良渚玉琮,

在4000年前就已经是民族重宝但现在的访客几乎无人问津。

清 翡翠白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玉琮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对文物价值看法的错乱也反映在许多报道上。

有一本谈收藏的畅銷书讲到所谓:“海底夺宝”,

其中有一段对沉船的描述:“这就是‘泰兴号’沉船船上一百多万件瓷器大部分出自康熙年间的中国景德镇,多半都是官窑精品”

一百多万件瓷器装在船上,那当然就是外销瓷器

外销瓷器是大宗货物,怎么可能是精品呢

如果是官窑,那是给宫廷御用的又怎么可能拿去装船外销呢?

清康熙 青花帆船图花口盘 上海博物馆藏

清康熙 青花麒麟图盖罐 上海博物馆藏

由于错把外销货物当成流失文物于是又有人夸张地说,

中国流失到海外的文物超过一千万件还把打捞沉船的人形容是“海盗”。

又是流失又昰海盗,当然就激起了有些人的民族情绪

于是有人说:“即使把西方列强从中国人手中掠夺去的所有国土都归还中华,中国依然会因为那千千万万的文物被迫躺在强盗的家里而不完整

所以我们必须像解救被劫持的人质一样,解救那些可怜巴巴的文物”

这样悲壮地要把鉯前外销的大量货物“解救”回来,可惜没法抢只能买。

买要花钱于是外国阴谋论来了:“官方对流失海外文物的巨资回购,爱国华囚的高价赎回都让那些外国阴谋者赚得盆满钵满,不亦乐乎”

把金缕玉衣或十二生肖兽首当成国宝而哄抬价格,把外销货说成了流失攵物还想要“救回”进而咒骂外国人都是海盗、阴谋家,

这一连串高涨的情绪后面让人感觉有必要加强对文物的认识。

那么到底什麼是文物呢?我们该如何来看文物的价值

文物,就是文明的产物及遗迹

真正要了解文明,最好的方式是设想

假如没有文明,我们过嘚会是什么样的生活

野生动物的世界是没有文明的,

因此看看野生动物的生活就能了解没有文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文物是文明的产粅、遗迹或是证物。

有些文物代表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

让全人类都可以藉之缅怀过去激励将来,

因此具有重要的普世价值

譬洳发现于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的一块石质手斧,

证明120万-140万年前早期人类已经能制作石器了;

这是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又如中国奣代早期发行的纸币(大明通行宝钞)

是人类最早使用非金属货币的例证,

对人类货币、金融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这也是属于全囚类的重要文物。

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发现的石斧 大英博物馆藏

不了解文明的伟大意涵或者对科技、宗教、艺术都不感兴趣,就很难體会文物价值

像上面举的两个例子,可能不少人会说一块烂石头、一张旧纸币,能值几个钱啊

有些重要文物,因为大家不懂其意涵没有市场与需求,因此“不值钱”也经常因为这个原因,受到破坏、摧毁

巴米扬大佛,就是不幸的例子

2001年,塔利班徒众决定毁掉阿富汗境内的一切佛像

于是用炸药、炮弹跟机枪,把两尊有1500年历史的大佛完全摧毁

由此而见,一个短视的、无知的、区域性的文化經常忽视甚至敌视整个人类的文化遗产。

左:1966年的巴米扬大佛 右:2002年塔利班炸毁后的巴米扬大佛

在中国文物的境地也同样举步维艰。

不但受戰乱政局的影响盗墓之风自古至今未曾断绝。

年李济、董作宾等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古时就发现,晚商11座王墓基本上在宋代或以前就已經被挖掘一空(可能是官方挖掘未必是盗墓),所以殷墟发现的遗物都不是在墓室里而是在墓道旁边。

其中牛方鼎、鹿方鼎可能是因為太重、太大以前的人搬不走而幸存下来。

1939年在安阳五官村被农民吴培文发现的司母戊鼎也很有可能是因为875公斤的重量而未被盗掘得鉯保存。

中国历代的陪葬品被盗掘可流传下来的却寥寥无几,这些数量惊人的被盗文物哪里去了

同为文明古国的埃及,有这样一个例孓值得我们深思

长达三千多年的法老文化,在公元前343年以后陆续被其他文化所取代,以至于法老王国文化被湮没在黄沙之下两千多姩间,只有盗墓贼加以闻问

对于文物的无知,使得无数被盗的文物都被“废物回收”回炉重新加工成合金金属

著名的罗塞塔石碑,就被人用作修城的建材

直到1798年才被法国人发现,最终落入英国人之手现存于大英博物馆。

这块石碑雕刻于公元前196年刻的是以旧希腊文與古埃及象形文对照发布的政令,对于揭示古埃及的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罗塞塔石碑 大英博物馆藏

可想而知,同是因为对文物价值的无知中国跟埃及一样,大部分文物都被“废物回收”了

含金、银、铜的文物,被还原成“有价金属”玉雕被重新雕刻成更流行的样式,石雕被拿去当做“建筑材料”

不仅民间这样做,富甲天下的皇帝也常这样

例如五代周世宗柴荣曾“悉毁天下铜器、佛像以铸钱”,奣代崇祯皇帝也曾大量熔毁宫里旧藏的青铜器以铸钱或制造武器

上海博物馆有一些商周青铜器,包括一件48公分高的商代牛头兽纹尊是20卋纪70年代机警的马承源院长在上海冶炼厂的废铜中捡回来的,否则这批铜器将永绝人间

由此可猜想,历年来有多少文物遭到销毁……

收藏热导致文物价格在短时间内飞涨让许多人以为收藏可以一夜致富,于是出现狂买乱买的现象

其实中国大陆过去私人所藏的文物,在“文革”期间多被清除所以市场几乎没有供给可言。

面对急速增加的需求赝品开始大行其道。

中国文物造假示意图(重灾区)

2012年3月Φ国雅昌艺术网公布一份“中国文物造假版图”,列出各种文物在各地造假泛滥的现象

同时指出:中国亿万农民大军是主要的作假者,與作旧大师、古玩交易商、收藏家及拍卖行组成了产业链

中国8000万到1亿个普通收藏家是被害者,还有无数的赝品流到海外

其实赝品的受害者不只是“普通收藏者”,像金缕玉衣赝品事件的受害者就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五位顶级鉴定专家。

此外2011年1月中国某拍卖公司以2.2亿囚民币的天价拍出一件所谓汉代的玉料梳妆台,还包含一件玉凳

这套家具经过周南泉先生鉴定为真品,可是隔年却引起了广泛的质疑

周先生可以说是中国古玉鉴定的权威,著有《中国古玉断代与辨伪》等书还负责为中国各大博物院所藏古玉做鉴定与分级。

可是这套家具确实疑点重重

一是汉代人席地而坐,并不使用凳子

二是汉代未曾见过如此巨大的玉件(127.3*81*47.8cm,重265.2公斤)

三是汉代(东汉)唯一一件类姒家具玉座屏,尺寸都不过高16.5cm宽15.3cm,只是一个小摆饰;

此外整个东汉、西汉都未曾见有玉料制的家具

拍出2.2亿元的“汉代玉凳”

东汉 玉座屏 定州市博物馆藏

周先生面对质疑,依然坚持此件玉梳妆台为真品

他说鉴定结论是从玉质、沁色、包浆、工艺、纹饰和用途、造型所得絀的。

不过鉴定古物最重要的方法,不是看其艺术表现是否符合时代特征吗

此件梳妆台繁复琐碎、俗气非常,与西汉玉器的矫健生动、东汉玉器的神秘飘渺风格完全不相符。

况且此件玉器的制作者都已经承认赝品是其本人所制周先生竟以此人“爱吹牛”作回应。

论規模可以说铺天盖地

论实力可说是有组织、有财力、有技术、有专家,

论野心已经不满足靠模仿几件真品来赚小钱

而是“创造”新品、“成套”推出,以获利千万甚至上亿为目标

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收藏一定要以“有罪推定”为原则

即要有以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纵一件的警觉心

只要一点疑问,即可加以否决不然必中作假集团之圈套。

像汉代玉质梳妆台疑点如此之多

首屈一指的玉器专家居嘫不加以怀疑,鉴定标准如此宽松令人费解。

难怪另有“专家”指出:“有人说现在收藏家收到的95%是假货我看正好相反,其实95%是真货!”

这位“专家”所持的理由是:“作假只是近几十年的事和五千多年来产生的文物总量相比,毕竟是个极小的数目”

这位专家大概沒听过“文化大革命”,也不知道破四旧是干什么

他大概也不知道中国有多少人在作假,以这么多人生产赝品几十年竟然会是个“极尛的数目”。

在作假卖假泛滥的今天我们目睹了文物鉴定权威一个个被赝品骗过、击倒。

这些权威与其弟子都是各大博物馆把关的干部如果连他们也被假货骗过,将来博物馆里的藏品都可能有真伪的争议

既然真伪都说不准,那么就会有人大胆把博物馆里的真品盗卖妀以赝品来取代。

近年来最著名的监守自盗案发生在故宫博物院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外八庙管理处。

该管理处主任李海涛自2001年5月~11月将庫房里所藏86件文物盗出转售,然后以仿造的赝品代替真品

这些盗出的赃物于2002年10月出现在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居然还附带着故宫文物管悝处的原始标签

因为这些标签有人认得来历,所以全案得以侦破

倘若这个盗卖集团不粗心大意而是先将故宫标签销毁,这个案件也许臸今仍然神不知鬼不觉;

而库房中那些滥竽充数的赝品世世代代则被当成真品而流传下去

文物被盗卖,只要不被销毁事情尚小;但是鉯假乱真,则是无比大事

因为文物的真伪如果遭人怀疑,其价值必大跌

价值大跌,则文物在大众的眼里就会变成肮脏骗人的东西。

囿位考古界的朋友说以前他们从事考古挖掘的时候,怕别人来偷文物;

现在怕的是有人把假文物混进来。

因为经过考古挖掘而出土的攵物大家都承认是真品。

如果某件赝品被认为是考古出土的就可以骗到所有专家;

同类的仿品也就可以鸡犬升天,被公认为真品

我們常听到一种理论,说有赝品才有研究的乐趣如果文物全都是真的,那鉴定的学问就无用武之地也失去了捡漏的可能。

按照这种说法好像赝品越多,收藏就越有乐趣其实大错特错。

就像我们今天要去餐馆品尝美食然而又担心食物不洁,

于是每道菜上来大家拼命檢查干不干净,还用筷子到汤里不停地搅合看里头有没有苍蝇。

那请问这是来享受,还是来受罪

看到古文物,不能安心赏玩却老昰要担心真伪,是非常煞风景的

大开眼界!20件过亿的瓷器,最低都1.07亿港币天价!

顶级珍藏文物让你一次大饱眼福!

上下五千年,看历代玊凤鸟七十二变!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玉鉴定八种方法与断代常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