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习西安小提琴兴趣班的兴趣

兴趣学习&正文
小提琴家陈曦:教孩子学音乐不能图“过瘾”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过分放大兴趣,不注重刻苦,其实这是误区。哪怕每天一小时,也要花在认认真真的训练上,而不是花在演奏和“过瘾”上。
小时候的陈曦(左)与郎朗。
很多人说兴趣是第一的,我认为兴趣虽然也非常重要,但方法才是第一的。如果用错误的方法引导兴趣,只会更加“悲剧”。
过分放大兴趣,不注重刻苦,其实这是误区。哪怕每天一小时,也要花在认认真真的训练上,而不是花在演奏和“过瘾”上。
作为知名钢琴家郎朗的师弟,青年小提琴家陈曦选择了一条与师兄不同的道路,从全球排名前三的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毕业后,陈曦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和“最高院长奖”。学成归国的他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把音乐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日前,陈曦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在谈及儿童音乐教育时,他认为过分放大孩子的兴趣教育,让孩子随便学习乐器过把演奏的“瘾”就行是一种误区,即使不打算让孩子未来走职业音乐人的道路,也需要注重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有针对性的训练。他说,胎教可以从音乐开始,学习音乐可以让人感受到美,能让人受益终身。
出生后爸爸先看他手指够不够长
广州日报:您3岁开始练小提琴,7岁登台表演,17岁获得被誉为“音乐界奥运会”的柴可夫斯基音乐大赛大奖,18岁进入全球排名前三的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并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和“最高院长奖”。您是如何走上小提琴家这条道路的?
陈曦:我很小的时候在父亲的引导下开始学习小提琴,我父亲很喜欢小提琴,他没有经过正规的学习,希望我“子承父业”。当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就天天给我妈妈听音乐,当我出生后被抱出产房的时候,我爸爸第一件事不是看我长得怎样,而是看我的手指够不够长。
学习小提琴,首先需要刻苦的练习,练习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那么快乐的,需要付出汗水甚至泪水。小时候,我每天练琴超过5小时,还要动脑子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很多任务,这是要走小提琴道路必不可少的环节。
广州日报:每天花那么多时间练琴有没有觉得很苦或者想放弃?你和郎朗小时候在一起学习音乐,有没有一些有趣的事情?
陈曦:我喜欢小提琴,所以虽然很苦,但没有想过放弃。小孩子练琴,首先要知道父母是爱你的,父母让你学琴是希望你好,还有一点是要找到好的老师,好的老师会让你喜欢音乐。
另外,我觉得环境特别重要。我和郎朗是在沈阳一起长大的,我是他的师弟,我们一起参加演出。当时不是在我家就是在郎朗家,我们几个小孩拉琴、弹钢琴、玩儿,家长也在讨论音乐,我觉得这种氛围特别重要。
小时候我一直以郎朗为榜样。假如郎朗跟我说他今天练了八个小时的琴,而我只练了六个小时,我就会觉得我还不够,会去追赶。
广州日报:从美国毕业后,您选择了回国任教,当时是怎样考虑的?
陈曦:我认为有一批优秀的海归人才回来任教,才有可能提高国内的音乐教育,因此我觉得自己应该在这里发光发热。音乐家的责任不光是在舞台上,为以后的舞台培养出更多艺术家、提高社会的审美同样非常重要。
用错误的方法引导兴趣只会更加“悲剧”
广州日报:现在很多家长都非常注重对孩子进行音乐艺术方面的培养,其中有没有误区?您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地进行音乐教育?孩子多大开始学乐器比较合适?
陈曦:音乐能给孩子带来非常多好处,今后的生活也离不开音乐,正确的音乐教育要以正确的方法为前提。很多人说兴趣是第一的,我认为兴趣虽然也非常重要,但方法才是第一的。如果用错误的方法引导兴趣,只会更加“悲剧”。有了方法第一的意识,再去考虑孩子的兴趣,看孩子更适合哪种艺术形式的表演、什么样的音乐方式,因材施教。
现在有部分家长认为,让孩子学音乐只是培养一种兴趣,学学就行,不用非常认真刻苦。过分放大兴趣,不注重刻苦,其实这是误区。如果未来不想走专业道路,学习可以不求量,但要求质,专业学习可能每天要练习四五个小时,业余的话可以每天练一小时,但这一小时还是应该认认真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哪怕每天只练一首曲子的五行到十行,也不要让孩子没有任何效率地把一首曲子过两遍就完事。哪怕每天一小时,也要花在训练上,而不是花在演奏和“过瘾”上。就像足球运动员,每天要做的并不是踢比赛,更多是传球、跑动等训练。
我认为,不管是兴趣培养还是走专业道路,方法都要对,比如管乐演奏方面的嘴型、弦乐演奏方面的手型都要正确。很多家长认为这些都不重要,只要孩子快乐就好。比如练芭蕾舞或体操,如果连胳膊、腿都伸不直,那就不是一般的兴趣,而是学坏了——孩子没有得到美的鉴赏和认识,这种兴趣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对于学习音乐的年龄,我认为弦乐和钢琴一般4岁以上就可以学了,管乐的话要八九岁以后开始学。选择乐器要看老师的指导,有些人的嘴型适合吹管乐,有些人则不适合,有些人的手指比较短,可能就不太适合小提琴、钢琴等乐器。
广州日报:您认为什么时候让孩子接触音乐比较合适?国外的情况是怎样的?现在有一些妈妈在怀孕期间就开始音乐胎教,您怎么看?
陈曦:接触音乐的时间我认为越早越好,胎教在国外也很盛行。我个人认为音乐胎教非常重要,早期的音乐启蒙教育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艺术感染力是有帮助的。但胎教要学会听正确的音乐,孕妇不要长时间听音乐,每次10分钟左右比较理想,然后要休息,让腹中胎儿也休息,两次听音乐的间隔最好在3小时以上,比较激烈的音乐不要听,会对孩子的听力造成损伤。
音乐学院的很多老师都曾经在升学考试时发现,有些很有天赋的孩子和接受能力稍微差点孩子的区别在于有的曲子他没学过,却可以很快背下来,对这方面很敏感,这也许跟以前的胎教有关系——有些父母在胎教时给孩子听了很多音乐。
对于国外的音乐教育,不要过于迷信。我之前询问过国外多个音乐学校的校长以及著名音乐家,我问他们目前美国中小学音乐素养教育怎样,他们的反馈都是不太好,甚至不如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也造成了目前各大乐团亚洲人的比例越来越多而欧美人越来越少。
广州日报:也有些人认为,为什么要让孩子学音乐或学乐器,反正以后不会走上职业之路,对此您怎么看?
陈曦:确实有些人认为小孩子尤其是小学生学音乐是没用的,也有些人认为家长逼着孩子学音乐是违反人性的。但我认为,音乐未来会陪伴一个人很长时间,当你开心、快乐、忧愁、遗憾、失落的时候,音乐都可以陪伴你,是让人受益终身的。虽然大多数人不会走上职业之路,但音乐会给人带来美以及美的认识。
(记者 于梦江)
相关搜索:
责任编辑:宁佳慧
点击加载更多
教育热搜词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很多年前,当接受新学生时,有些学生的家长会向我表明:孩子不想搞专业,仅仅是想作为一个业余爱好来学琴。这时我总是说,"不管孩子的条件如何,想不想搞音乐专业,我们都要按照专业、正规的教学来要求。只有业余的学生,没有业余的教学。"这些话代表着很多负有责任心的音乐老师的想法,家长在听了这些话时,也会心中暗自庆幸,在很多仅对乐器一知半解的教师"滥竽充数"时自己找了一个专业的老师。家长往往赞同地说∶"对,要么就不学;要么就学好!" 问题出现在这个"学好"上。 在什么叫"学好"的问题上,大部分家长都不是指让孩子去当演奏家,而是指能够很正规地、完整地演奏乐曲。
现在有了考级,有些家长就将通过某个级别当作"学好"的一个目标。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弹钢琴真不容易,要同时控制两只手十个手指的弹奏,还要看着乐谱,同时控制着脚踩踏板。其实真正的困难远不只这些,这些大的方面中的每一项还有很多更加细致的要求。弹好一首乐曲,与能够把一首乐曲弹出来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的,其中所要付出的劳动的差异也是十分大的。而家长往往并不能全面了解演奏的复杂性与困难性,当说"要么就学好"时,他们还根本不了解这对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
在普通学校基础教育中,孩子所接受的知识与内容,是他们只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就能够掌握的,大部分人都能够掌握阅读、书写、计算等技能,并且能够按步就班地一级一级地升上去。不少家长往往是根据这种普通学校的学习进程来想象器乐学习的学习进程的,因此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学琴上也应该取得与普通学校学习大致相同的学习效果和成就体验。殊不知,器乐学习的努力与效果之间并没有那么简单的对应关系。达到一般乐器演奏水平所要求的能力,就并非所有人都能具备,对那些基本能力不胜任,或者需要付出过多的努力才能勉强应付的人来说,弹好琴就不仅是困难的,而且是做不到的!对这一点很多家长往往是缺少心理准备的。
我认为目前儿童业余学琴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压力状态高的问题,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对儿童整个发展的不利影响已经没有必要在此复述。为什么产生如此大的压力问题,是很复杂的,有家长个人生活态度方面的、有对儿童教育方法方面的、有学琴目的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业余学琴教学要求过于专业化。忽略了儿童学琴的根本目的与儿童个体能力差异,一味地追求高标准、严要求,所导致的对儿童发个性发展的不利影响已经到了需要引起注意的时候了。 很多家长,甚至有些老师认为,所谓的专业化就是指演奏方法的正规性。
以钢琴为例,最让家长觉得头疼,也最让老师花功夫的,就是学生的手型。大多数学琴的孩子都无数次地听过老师或家长喊"指尖!指尖!注意指尖!!"。"手腕别拱"、"手腕别塌"、"不要折指"、"手要放松,但不要垮"、"注意指法不要错"&&等等。其实专业化的要求远远不只技术上的。音乐表现方面的要求就更多,只不过家长们不那么敏感罢了。比如乐句的呼吸感、旋律进行的表情性、音乐发展的结构布局、句法与分句的奏法、风格、和声的整齐、和声连接的平稳、声部间的平衡与主次把握,还有每一个声音的发音质量&&等等、等等。要想一首乐曲达到比较好的表现,所有这些都是必需的。要做到这些,不仅需要刻苦的努力,更取决于学生有没有能力来驾驭这么复杂的操作与心智活动。家长们必须接受的一个事实是,很多孩子的绝对能力根本就达不到这种复杂操作的要求,而不取决于他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对此我们将另文讨论。
过于专业化是从业余学琴的目的角度说的。如果我们不想成为职业演奏者,那么是否应该付出很大的努力,花巨量的时间与精力来掌握一门特殊的技能就是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了。每天一到两小时,一年四季不间断,持续数年,可以做多少事情!但对于很多学琴的孩子来说,可能仅仅达到一般的能够演奏的水平。对于那些根本没有可能从事专业演奏的孩子来说,为什么不能把学琴的压力减轻些,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自己善长而又有兴趣的事情上呢? 过于专业化之所以成为问题,在于专业化的要求导致了高度的学琴压力,降低了演奏的乐趣。我们已经反复强调过了,高度压力下不得不持续从事一项毫无兴趣的活动会给儿童的个性发展带来广泛的不良影响。如果我们的根本目的是使孩子具有一定的音乐修养,使他们能够在较深的层次上了解音乐艺术,那么演奏技术的正确与否,音乐处理的精细与否就退到次要地位了。
学琴的教学规格把握需要与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其它学校课程的安排等等方面的权衡来考虑,而不是越专业越好。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最合适的状态下,把握教学的规格;如何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安排体现出培养音乐修养这一目的。教学规格的降低,并不意谓着教师水平的降低,而是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权衡。音乐老师不仅仅要为学琴负责,更要为孩子的全面发展负责。 学琴过于专业化似乎是一种大趋之势:其中有器乐教学的一贯传统;也有社会生活中互相攀比的心理作用;有传统教育以愈严愈优的定势,家长们也认为越严越好,认为"严师"定能"出高徒";还有教师以学生成绩为手段提高自己的个人地位与声望而不顾孩子全面发展,采取对琴负责对人不负责的态度,等等诸多原因。这种愈严愈善的风气,使某些自己对正确演奏的概念尚不明确,对演奏专业知之并不深的老师,以对照学生要求严格而苛刻来提高自己的地位。近些年,考级出现了,考级通过可以在升学中加分的错误政策又使这一趋势进一步升级。可悲的是,这一切以孩子为目的的出发点,最终走向了使孩子成为受害者的结局。
有一个家长告诉我,她的孩子在原来的老师(这个老师曾因为众多学生通过考级而被命名为"优秀钢琴教师")那里已经学了四个月,仅仅学了三个音,在过去的四个月里每天按老师要求做数千次"掉腕"练习,五岁的孩子每天练琴多达四小时,以使动作达到正规化的要求;甚至连得腮腺炎时也必须去上课,否则就会被这个" 好老师"开除!"这是你自己的孩子,你不心疼吗?"当我问家长这句话时,家长顿时泪如雨下,说∶"人家说,学琴都得这样,没有办法呀!"正象一个家长说的:"学琴就好象是百米赛跑,跑前都说不想拿冠军,可枪声一响个个都很玩命!"
学琴过于专业化是一个对孩子发展有害的误区,在这个有着巨大社会惯性的误区中,人们别无旁顾地埋头向前奔跑,因为人们相信学琴是百利无一害的,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学琴有什么不好,更认为学琴越正规越好。然而,当你和你的孩子都觉得痛苦时,就到了抬头向前看的时候了,看看现在的学琴状态所可能导致的结果是否已经远远偏离了当初要学琴的目的。提醒一下自己,会一门乐器演奏的技能并不是我们学琴的根本目的。如果一个孩子根本没有能力达到正规化的要求,或需要付出超负荷的努力才能达到基本要求,那么我们是否还应该坚持"要么不学,要么学好"的原则呢?业余学琴的"学好"不应以专业化的演奏技术为标准,而应该以使孩子获得美的享受、获得音乐艺术的修养,丰富人生为目标。 在当前这个巨大的学琴过于专业化的误区中,唯一能够救救孩子的是我们自己的反省能力。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dingyue.nosdn.127.net/4LlyJNI0MVwTJHvWsYBlNbaJtLSGjLAJ1D0SMlSNdorb42.jpg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金币奖励:2个
阅读数:1405
最后更新于:
兴趣固然重要,但人的学习潜能不能用简单的兴趣来限制人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 在我的理解中,毅力与兴趣这两者似乎模糊了,是先有兴趣后才有毅力,或者是先有毅力后才有兴趣,就如鸡与蛋孰先孰后的道理。我的孩子,在毅力与兴趣之间,我仍然觉得毅力是最主要的,循序渐进的学习,伴随着学习成果的正反馈,也伴随产生了兴趣,反过来加强了毅力的坚持,互为循环吧。&&&&&学小提琴等,就如我们上文化课一样,也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实际上这也是普通的学习而已,就如我们学习语文、数学一样而已。&&&& 小提琴在很多人眼中,觉得有些难,但我一定得说:&学会小提琴并享受小提琴的乐趣是不难的,就象学写字,学会写字不难吧,但成为书法家就要看天赋了,所谓天赋就是与生俱来的强烈兴趣而凝结成超越一般人的悟性和学习能力。只要有合适的老师,学会拉琴,就象学会写字这么简单,但这个学习过程是个慢活,需要成年累月的练习,这就特别需要一种元素,那就是外在表现出来的品质---毅力和坚持。但如果要成为小提琴家,天赋是必不可少的,就象每年的高考状元,与其说他的认真学习,不如说是靠他的天赋,特别是具备目前高考制度下的拿高分的天赋。象我的孩子,也就是把小提琴学习当成一堂音乐课来学而已,压根不可能成名成家,这是天赋决定的,也是唯物论吧。&&&&& 我非常推崇日本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教学理念,我甚至觉得,讲述铃木理念的《用爱学习》,可以成为每个想对孩子进行才能教育的父母的教育圣经。毕竟,我们不是天生就会做父母啊。
共获得金币 0
说得真好,其实有几个孩子对学乐器是有兴趣的?主要在于坚持
共获得金币 0
共获得金币 0
我去找来看看.我女儿也学小提琴呢.
共获得金币 0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热门推荐:
&19楼百事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
举报邮箱:如何学习小提琴
如何学习小提琴
学习啦【学提琴】 邓蓉
  在乐器的选择上,很多家长青睐于钢琴和小提琴,钢琴是乐器之王,小提琴是乐器皇后,各有各的长处。那么要如何学习好小提琴呢?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学习小提琴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学习小提琴的方法:学习的五个要点
  首先,要对小提琴感兴趣。任何学习都起源于兴趣,如果你不喜欢它,就会在心理上排斥它,也就不可能学好它。
  其次,要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负责任的老师。第一任老师是最重要的,他传授给你的方法无论错与对,都会影响深远。
  第三,要有超常的耐性。小提琴是最难学的乐器,和管乐、钢琴相比较,入门很难,没有一定的耐力,是学不会的。况且,小提琴至少要学习十年以上,才能看着像个专业的样子,所以,如果不能持之以恒,根本就不可能学好它。在这一点上,家长的作用尤为重要,很多中途放弃的学生并非是自身的原因,大都是家长坚持不下去所致。觉得天天在家里看着孩子练琴,不能出去潇洒、购物,太苦!每周要带着孩子,挤公交车,去老师家上课,太累!
  第四,勤奋。天才的定义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百分之一的机遇,很多老师强调天赋的重要性。我认为如果是打算从事专业演奏的道路,天赋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只是业余爱好,天赋就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勤能补拙。小提琴对音准的要求非常高,刚才按准了,不等于现在准;今天按准了,不等于明天准。手指必须天天练习,使之形成一种惯性,最终才能达到手随心动的境界。
  第五,3&5岁是走专业道路的最佳学习时间, 6、7岁就有些晚了。如果是业余爱好,年龄根本就不是问题,只是在手指的灵活性和理解能力上略有差别。
  学习小提琴的方法:拉好小提琴的七个方法
  1.买一把适合自己的琴。
  何为适合?就是与自己身形、水平程度相适应的琴,初学者不宜买过贵的。
  2.选择一个好老师,都说名师出高徒嘛!
  3.在练琴之处,先要熟悉五线谱,这是初学最重要的一部分,不会看谱就别想拉琴,除非你下定决心当提琴界的帕瓦罗蒂&对于认谱,只要用心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个星期拿下不成问题!
  4.接着便是拉琴了。学琴之初,一定要将持琴的基本姿势弄准,尤其要注意脖子夹琴的训练和右手握弓的准确度,一般来讲,右手是取决于你演奏好坏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5.姿势弄明白后,开始练习空弦,即左手不按音,光用右手慢练。要知道,这可能是苦差事,但很多小提琴大师一辈子都没有停过空弦训练。 6.最后,在老师的指引下,开始练习曲目,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并在练习中巩固对五线谱的认识,对音准的识别、对调音的能力提高、和对揉弦的掌握。
  7.在平时生活中,多听些古典乐,不一定全是小提琴的。
  如此可以培养兴趣;不要被练琴中一时的挫折击倒,要知道琴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更多的方法需要自己在练琴中感悟、体会,不是别人能告诉你的。最好和一些音乐爱好者多交流,跟老师多沟通。相信你一定能学好!祝你学琴愉快!
如何学习小提琴相关文章:
[如何学习小提琴]相关的文章
【学提琴】图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练小提琴的兴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