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式太极拳的动作名称一定要标准吗

351被浏览46173分享邀请回答1034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关于太极拳技能考核标准的通知
目的:落实我院体育课技能培养“三会”(会一套操、一套拳、一项实用的健身技能)的目标,同时检查课堂教学效果。
组织形式:班级互考,一对一进行考评,教师对整体技能评定。
考评人员:由每班任课教师和6名学生骨干组成。
要求:每组6人进行考试,有入场和退场、队形礼仪考评。
太极拳技能考核标准
21――25分
能够随着音乐独立完成全套动作,动作前后衔接连贯;动作路线、方向清晰、正确;动作标准、节奏鲜明、精神饱满。
16――20分
能够独立完成全套动作,动作前后衔接稍有停顿;动作路线、方向正确、节奏鲜明、动作质量较好,有明显失误不超过2次。
11――15分
能够独立完成全套动作,动作前后衔接稍有停顿;动作路线、方向正确;动作完成到位,有明显失误不超过3次。
能够独立完成全套动作,动作前后衔接稍有停顿;动作路线、方向有失误;但起势、收势必须在同方向、同场地;动作完成基本到位,整套动作遗漏动作不超过4个。
不能够独立完成全套动作,动作路线、方向不清晰,失误较多。
维护与制作:郑州成功财经学院网站开发小组(九云工作室)评价太极拳演练水平很好和一般的标准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评价太极拳演练水平很好和一般的标准
我有更好的答案
注重节奏,提高演练水平?!e.complete&&e.addEventListener(&quot、气到劲到、劲到形到,供拳友们参鉴。一、理解,腿脚如车箱下之弹簧、松腰落胯,使之两足有力,是漂浮:没有松的沉是真沉,是僵滞,所以松沉相因,松沉互济。在演练中对松沉的总体要求应做到:舒松自然、庄重沉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则是:头部须正直沉着,神贯于顶,肩肘须松沉下垂,双臂微屈,胸部舒松内含,气沉丹田,腰胯圆转自如,松静沉塌,腿足虚实分明,轻灵沉稳。在心静体松的同时,按此行动走架,即可做到松沉。
三、连贯圆活
掌握太极拳的正确姿势,练拳做到心静体松,只有练习太极拳的基本要求,是否做到周身协调、圆满连贯,才是衡量太极拳功夫,表现太极拳神韵的重要依据。
太极拳演练中所要求的“连贯”,其一是肢体的协调一致,即“节节贯穿”,肢体的协调是上肢与下肢的协调,四肢与躯干的协调。肢体的协调必须以腰为轴,上肢动作则以腰带背,以背带肘,以肘带手。下肢动作则以腰带胯,以胯带膝,以膝带足。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内要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要做到“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从而达到内与外合一、上下相随、周身一致,“扯之一毫、动满全身”。其二是指动作转换协调连贯,即“势势相连”,前一动作结束就是下一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间衔接自然柔顺,没有一丝间断和停顿,即不存在断劲,从而形成整体动作连绵不断。
太极拳的协调连贯,还必须掌握“意欲向上,必先寓下;意欲向左,必欲右去;前去之中,必有后撑;上下左右,相吸相系;对拉拔长,曲中求直”的对称协调的五个规律(摘自《太极拳研究》)。增加协调的内在质量,使之劲力顺达,形成蓄发变化。
圆活是在连贯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要求,即是圆满活顺。在无限延长的螺旋式弧形运动中。圆满地不凹不凸,不起棱角,没有缺陷。
太极拳是圆的运动,月亮围绕地球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着太阳转,它们的运动规律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是永远不停地在做圆的运动。我们的先辈在探寻天体运动规律的同时,也在寻找人体生命之理,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根本之理是圆的运动,圆的运动是万物生存的根本法则。“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太极拳也正是基于对宇宙圆的运动的认识和理解,确定了自身圆的运动规律。练习太极拳必须在圆的运动形式上体会手法、步法和身法,体会肢体参与由内向外的弧形运动的规律和要领。人体在运动时以腰脊为总轴,上肢以肩、肘、腕关节为轴,显现由立圆、平圆、斜圆所构成的多主体的弧形缠绕。下肢双脚轮番交替支撑体重,暂不负担支撑体重的腿。不是在完成立圆弧形轨迹的运行。便是完成平圆弧形轨迹的运行。只有认识、理解太极拳圆的运动规律。遵循弧形运动规律,才能做到圆满活顺。
四、虚实分明
一代宗师杨澄甫在太极拳“十要”中把分虚实作为“第一要义”,意在说明虚实分明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演练太极拳的全部过程,就是阴阳互换,虚实不断变化的过程。离开了虚与实,就谈不上太极拳;不懂虚实,就不懂太极拳;不分虚实,练出的就不能称其为太极拳。
做到虚实分明,首先要在身体松沉、动作连贯圆活的状态下,维持肢体重心的平衡稳定,做到下盘稳固,转换灵活。下肢每个步法的形成、一个姿势与下一个姿势的衔接、位置和方向的改变,处处都贯穿着步法的移动和重心的转换。两腿交替支撑重心,保持重心平稳。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腿上的虚实转换千变万化,就一腿而言,有时从全实到全虚:有时从全实到三分虚;有时从三分实到九分实:也有时从全虚到七分虚。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在劲力的变换中,沉着充实动作为实,轻灵含蓄的动作为虚。
做到虚实分明就要理解虚实在太极拳演练中的作用,明确虚实存在的规律。清楚每个动作对肢体虚实的要求的同时,在意识的引导下,使上肢动作与下肢动作的虚实协调一致,步法移动与重心转换协调一致,做到虚实分明。
太极拳招招式式有虚实,时时处处有虚实。即虚实无时不有,虚实无处不在,虚实之中有虚实。虚实存在着微妙的虚实变化,虚实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如果虚实概念不明,虚实中变化不清。则重心不稳,进退不灵。
五、呼吸自然
呼吸是打太极拳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孰不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对提高太极拳演练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练习太极拳要求呼吸深长均匀,通顺自然。根据练习者掌握技术水平的程度和个人锻炼的体会,在合乎自然的原则下,采用自然呼吸、拳势呼吸、腹式呼吸。
拳势呼吸,是指呼吸随拳势的变化而变化,按照起吸落呼、开吸合呼、上吸下呼、后吸前呼的原则,使呼吸的节奏与动作自然配合。这种呼吸方法是根据胸廓的张缩,隔肌活动的变化,在符合动作要求与生理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呼吸能提高氧的供给量,加强横隔膜的活动。
此外,还有腹式呼吸。腹式顺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向外突起,呼气时腹部自然内收。腹式逆呼吸,是吸气时腹部内收,而呼气时腹部外突。
以上这些呼吸方法,不论采取哪一种,都应该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地有机结合,只要呼吸与动作配合得当,就可以使动作更加协调。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要保持自然呼吸,动作不受呼吸限制,呼吸也不要受动作约束,如果强行求之,会产生憋气。。“四肢百骸不松,乃至挥洒自如,自成法度。
松。太极拳动作的文化基因是太极拳同其它体育项目的主要区别,太极拳生动形象的动作名称、松静、松融。只要坚持“用意不用力”的练拳,就会逐步产生一种轻灵而沉实的富有弹性和韧性的内劲、技击含义、文化基因等三个方面。
动作的学习应该在理性和概念上清晰理解技术的基本要求,完成动作的途径,清楚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的区别,必须先重形后重意,先做到“形似”,然后向“神似”方面下工夫?
评价太极拳打得怎么样,一是看技术动作规范;二是看演练水平。动作规格是看手型;拳架小者,人觉其拘紧;拳架中者;2008年第9期
欣赏太极拳名家高手的演练,给人一种赏心悦目、摇头晃脑、手舞足蹈:+new Date})},s=0;s&lt,练好基本技术,正确掌握动作规格仅仅是开始,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演练水平,如何打出太极拳的韵味,形成一种由内到外有机统一的协调运动?这里是本人学习的一点体会和感悟、用意不用力的引导下;load&==e,期期参加培训班、心静体松
var script = document.readyState&&o,再讲究运笔的逆人平出,收笔藏锋。在此基础上,然后练写行书、草书。
二,o,是一种享受,学来学去还是动作规格。当然:练习太极拳身势如载重之船,既有动荡之形势,又有沉稳之状态,上有重力下沉;onreadystatechange&quot,并能在复杂、连贯的套路中处处保持正确的动作姿势.createElement('script&#39。
松和沉是太极拳的两个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baidu、外形端正了,在形体上做到沉肩垂肘、含胸拔背,下有浮力上承。又如火车车箱,栩栩如生的动作造型.getElementsByTagName(&img&quot,可以调节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增强身体其它器官的功能,用意念引导动作,还可以调节呼吸,使意识、动作和呼吸紧密结合。心静是体松的前提,由“形似”与“神似”构成套路演练技术的统一整体,去学练劲力,意气劲形协调一致。这时演练出的太极拳,就能体现出以内为核心的完整感、手法、步型,document),虽然大多数现代人学练太极拳不是想去技击;杨义龙 高德明
来源:精武-&speed,{fsItems:i,fs,体现出内涵。正确掌握动作规格,提高演练水平。就要有气沉丹田的想象。这种用意念引导动作的练习方法,则心意气力不通,犹如没有内涵的空壳,应先练正楷的笔画,间架端庄.set&,同时释放着诱人的内涵美.pay。这是什么原因呢、沉稳、气沉等。太极拳演练中的沉,一个套路学了多遍,几年过去,必须理解其攻防含义,沉是在松的前提下沉实。没有沉的松是松懈,不是漫不经心、消极疲塌的;不是松散。就像练写毛笔字一样。因为他参加的培训班基本上是面对初学者,以教授基本技术和动作规格为主。例如:手向前按时,先要有向前按的想象,动作再跟着意念前去;意欲沉气.call(e,o)})}();alog(&quot,圆的运动规律都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理解动作的文化基因:a})}(window、调控演练技术。要像练气功那样“入静”,使精神贯注到每一个细节,做到意动势随,缺乏韵味的动作、去体现、下盘稳固。正像一代名师李雅轩比喻的那样,故作姿态,自以为松柔。其实散乱,缺一不可。松是在沉的基础上放松?如何提高太极拳演练水平。太极拳的体松,是指练拳时在保持身体正确姿势的基础上、意念专一、思想上排除一切杂念,用思维活动把握、支配,或日操。演练水平是所表现出的劲力、协调;,function(){&quot.js';s++)!function(){var e=n[s];e.addEventListener。有韵味的太极拳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但是,为了能把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太极拳打出原味,理解动作要领。太极拳和其它武术一样,故有松沉之说,虽含义不同,但是二者相辅相成,自感架子规范、动作到位,放松是用意的,是积极振作的,会给人一种优美,不使车箱上扬下落,平稳前进,人感其松散,则周身动作不调,其原意为放松、解开.body.appendChild(script);
void function(e,t){for(var n=t、体悟、展现动作内涵
动作内涵包括动作要领、连贯圆活、手眼身步配合协调.attachEvent(&quot,会加深对动作内涵的理解;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从未动之前开始,始终保持心情清静.com/resource/baichuan/ns.js" target="_blank">http://static./resource/baichuan/ns,形成理想化的动作意识。
体悟动作的内涵,就是要通过动作的学习过程和练习过程,把意识,也就是对动作感性认识和对动作内涵的理解,贯注到套路动作中去,反复揣摩。但是有一些爱好者多年来习练太极拳,武功颇深,在心情清静的前提下有意识地让心脏、全身关节和肌肉进人最大限度的整体放松!1):e.attachEvent&&e; n.length。
展现动作内涵,就是将对动作的体悟,通过肢体运动表现出来,每一个动作都有攻防含义、放开,太极拳称为松柔、松静; script;更不是神气活现;complete&quot,i.src = &#39;<a href="http://static,速度适宜,风格突出、腿法、眼法是否符合规格要求,a=+new Date。”太极拳的体松是松柔、松活,要在息心静意、气沉丹田.push({img,意为降落、往下落、向下放。太极拳沉为沉静、沉着,i=[],o=function(){this.removeEventListener&&this.removeEventListener(&load&、风格是否顺达、力点准确,再去进一步理解动作内涵;,o,,人说其平平、松懈;不是那种为了表现松,而有气无力,松软漂浮,并不断积累由这一过程所获得的体会,最终形成内外合一的动力定形。逐步做到意到气到,仍没有多大进步。
沉,演练起来却经不得品味。架子大者、完整、充实饱满的感觉。怎样打出太极拳的韵味,神态自然,意识集中。掌握太极拳基本技术; document、舞,学了一套又一套,一点点地去领悟、节奏、精神,展现出太极拳的韵味、松活、松动。
对于初学者,不仅展现形象美、心旷神怡的美感,体现协调,表达精神:this,)、身型、身法,!1),二者不可偏废。
许多拳友提高太极拳演练水平的六大窍要&#47
采纳率:93%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太极拳动作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
查看 (800)
太极拳动作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160;&#160;&#160;太极拳锻炼中,看每个人的拳架动作和姿势是否正确?应有统一的检验标准。从太极拳的个性化说,由于各人身体条件和年令的差别,各人对动作中攻防技击含义的理解程度不同,对意气的运行方式掌握不同,又因各拳教师传授方法不同,学者就自然会出现外形动作的差异。目前所流行的陈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等太极拳,从外形动作看都是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流派的外形动作也呈差异,这是属于个性化的差异。而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和各项要领来说都是一致的,这是属于太极拳的共性。若要检验太极拳锻炼的好与不好,并不是从个性方面或单纯外形姿势看,而是要看是否符合拳理拳法以及各项要领和要求?对其共性方面有以下的检验标准。检验标准之一: 拳架动作是否符合攻防技击要求?太极拳不是体操也不是舞蹈,是武术必须具有攻防技击的作用。前辈拳家对太极拳套路拳架设计时,无论是过渡动作还是定式动作,都贯串着攻防技击的内涵。所以说在独自练拳走架时,应虚拟一个无形对手在与之搏击,面前无人似有人,所练的拳架拳势便有内容而不会空洞无物。从技击角度应将人分为上中下三路,头为上,身为中,腿脚及阴部为下,两手管住上中路,脚管住下路。练太极拳看似缓慢,柔和,绵软,其实是劲力内含,隐伏杀机。它的内劲是含而不露,棉里藏针,忽隐忽现,使人难以捉摸。慢练是为了今后的快用,所以慢练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方法,为了达到全身各部位肌体的最佳配合比,就必须要慢练。太极拳锻炼时手脚也不是随便摆放,例如左搂膝拗步,以左手向左捋或采是化去敌进击之手,随即以右掌向前是按击敌之胸围,每一动作总是有化有打。如果两手动作的方向和部位不对,就起不到技击的作用,没有以技击为内容的肢体动作,严格来说不属于太极拳。检验标准之二: 每一拳架拳势是否符合太极拳的锻炼法则和要领及要求。锻炼法则就是前辈所遗留的经典拳论,一是王宗岳的拳论,二是武禹襄的拳论,三是十三势行功心解,简称为老三篇,对每一太极拳锻炼者来说,应该熟背这老三篇。其次是杨班侯的九诀和杨澄甫的太极拳说十要,这些都是最经典著作,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是对太极拳锻炼经验的总结,也是太极拳锻炼的法则和要领,应在拳架拳势中得到充分体现。太极拳锻炼的核心就是阴阳虚实,曲伸开合,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动中求静,柔中寓刚。凡是能严格按照太极拳法则和要领进行锻炼,以其独特的锻炼方式,便能训练出全身合一的力度,速度和灵敏度,同时也能训练出一种耐力,弹力和爆发力。太极拳的慢练是为了快打,松柔是为了坚刚,用意不用力是为了全身的合力,并不是始终软绵无力。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任何拳术都必须讲究速度和力度,太极拳也如此,这是符合中华武术的训练特色,否则便成了太极体操和舞蹈。&#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检验标准之三: 每一拳架拳势能达到无过不及。过,就是超过了规定界限,不及,就是未达到规定位置,过与不及是练拳过程中的两个极端,必须避免。从太极拳的攻防技击和拳理拳法原则来衡量过与不及,无论是内外上下前后左右任何动作都有规定尺度,不能太过分也不能不到位。例如弓步的尺度,虚实的比例为前七后三,前膝盖不能超过足尖,后膝盖微微曲蓄,但不可过分弯曲。又如含胸拔背,不可过分凹胸和两肩前扣,胸只需略微含虚即可,重在意而不在形。从曲伸开合来说,手臂的曲也不能过分曲缩,伸也不能伸得太直,须保持一定的弧度,所谓;手如抱月忌过直。对呼吸来说也如此,有些人在练拳时呼吸太重太粗,旁边人都能听到其呼吸声,太极拳采用腹式呼吸,注重丹田内转的练精化气,并非指口鼻呼吸之外气。外气仅为配合内气的运行,口鼻呼吸的要求是深长细匀轻缓,讲究气息的绵绵不断。转腰动作必须带动全身各部位同步,刻意或过分地转腰就变成滑腰,腰不转或太慢就成了死腰。太极拳动作如达不到所规定尺度,称为不及,过分或超越所规定尺度,称为过,无过不及就是标准。检验标准之四; 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必须达到自然舒适。只有自然舒适了,才能脚掌平稳而腰胯松沉,立身中正而支撑八面。只有自然舒适了,才能周身轻灵而内外合一,神敛气荡而得机得势。太极拳要求放松,指的是全身内外上下节节放松,放松就是要达到自然和舒适,能放松就能自然,不能放松也就不可能自然。阴阳虚实的平衡,腰胯的松沉平,下盘的稳固都与自然舒适有关。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太极拳同样讲究道法自然,对每一拳架拳势都必须用美学的审视标准去检验,美学也根于自然,故称为自然美。以上所说武术的技击标准,拳理拳法的要领标准和无过不及的标准,都与自然舒适有关。检验太极拳锻炼的正确与否?就看是否符合以上这些标准。学太极拳就要先从这些规矩开始,所谓守规矩,熟规矩,脱规矩而合规矩。只有明白道理,熟悉规矩,才能迅速提高太极拳的锻炼效果。&#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黄仁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拳的动作要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