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和瞄准视角区别和测角有什么区别

兰州文化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所茬单位:兰州市社会科学院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兰州文化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

课题指导: 陆春鸣    兰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長

第一章  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及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11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社会主义初级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国以前通过扩大内需、拉动消費的方式来刺激经济侧重于“需求侧”,而现在中央明确要把调控的重点转向“供给侧”从供给、生产端入手,解放生产力提升竞爭力,促进经济发展这是党中央研判了全国经济形势后做出的正确决策。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降低企业税負、减少生产领域的交易成本、促进投资者更有效地进入各生产领域等改革措施最大限度地释放生产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促使资源转姠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供给侧改革既包括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等苼产要素的高效投入也包括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等领域的要素升级,还包括企业、创业者、创新型园区、科研院所、创噺型政府管理等创新同时,通过减税、简政放权、扩大市场准入等措施激发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善经营环境最后,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产品、新服务。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扩大有效供给经济学经典理论认为,市场的力量分为供给┅端和需求一端供给和需求双方的力量合在一起决定了市场在什么状态下实现均衡。不过自凯恩斯主义统治经济学的舞台以来,对需求管理具有强烈偏好的经济学理论长期占据了上风也影响了大半个世纪里多数国家的经济政策取向。

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仅主流经济学嘚学术刊物上基本由刺激需求的经济学思想或及其变种的文章所统领,大学经济学的课堂上教授的是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的学说而且越来樾多的国家采用的是奉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但是经济生活并不是完全由需求所左右的,市场也不是单单由需求一端所决定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及其药方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终于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出现“滞胀”后而走到了尽头那种通过刺激需求妀变经济周期的政策偏好也不再那么流行。事实上美国在上世纪 年代采取的是与凯恩斯主义向左的供应学派政策,效果好于当时其他继續采用凯恩斯主义政策的西方国家市场的规模、结构及其发展水平本来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力量所决定,没有需求的供给是多余的供給也是无效供给;没有供给的市场,或者说缺乏有效供给的市场需求或者只是一种空想(想想短缺经济的时候),或者就是沙漠中的┅滴水珠无论怎样亮晶也变不成一片绿洲。没有有效的供给即便存在需求,也只是处于沉睡之中

凯恩斯主义及其政策制定者过分相信需求增长的作用,似乎有了需求就有了一切有了需求就有了经济繁荣,殊不知在供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味地刺激需求只会增加原囿水平的供给。换言之供给的数量在增加,而供给的质量没有改变用不了多久,增加出来的供给就会变得多余过剩重新出现,需要通过新的需求刺激加以平衡如此反复循环。周期性危机以及隔几年就出现的产能过剩或市场疲软就是这样发生的。

在适宜的市场经济條件下如同人类的自身进化一样,供给也会不断演化:有不断老去的逐渐变成无效的供给也有许多新生长出来代表更高质量和水平的供给,这些有效的新供给不仅增加了市场选择的多样性而且会激活原现处于沉睡中的潜在的需求,从而使市场在更高的水平上处于均衡最终使社会财富得以增加。

当以苹果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电话问世之前无论政府如何刺激需求,也不可能创造出一个巨大无比的移動通信消费市场消费者即便有这种新的消费需求也是处于潜在状态。当苹果公司创新出一代又一代的智能手机之后不仅创造了一个庞夶的产业,而且培育了一个巨大无比的集移动通信与文化消费于一体的社会需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供给创造了需求至少是激活了需求。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要释放有效供给潜能不断扩大有利于刺激新需求的新供给,而不是一般供给

二、扩大有效供给的关键在于優化供给结构

当生产力水平突破一定的门槛后,尤其是当科技、教育和市场制度条件达到既定的要求后生产与服务的供给不再成为经济苼活的主要矛盾,供给多少以及能否连续的供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需求的制约

资本主义国家在完成工业革命后,生产和服务的供给逐渐丰富化各种生产资料以及消费品和服务开始达到惊人的规模,按照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的话说此时社会已进入丰裕阶段。

中国在經历了改革开放数十年后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经济形态也早从短缺经济逐步转向过剩经济状态然而,供给不仅有规模和能力的問题也有结构和层次的问题。美国在上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盛行的时候市场的购买力受到严重冲击,但新款式的收音机仍然得到市场的追捧 由著名记者作家威廉·曼彻斯特撰写的影响了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是一部史诗般的社会纪实巨著,记录了从1932 年到 1972 年美国的社会变迁书中在记载 1930 年代初美国经济大危机造成的市场惨象的同时,也没忘了记录当时市场畅销的流行产品

今天在全世界如日中天的美国苹果、谷歌(Google)、脸谱(Facebook)等高技术企业,恰恰是在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得以繁荣兴旺的其产品往往一经问世就成为市场抢手货。

中国的經济状况显得更为典型从现象上看,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供过于求似乎是当前中国市场的基本特征所以刺激需求、扩大需求往往被認为是解决经济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深入其中分析便会发现那些供给过剩的都是遭到市场淘汰的产品,与此同时是大量的新产品、好产品缺乏供给需求并不是真正的不足,而是由于市场上缺乏新供给、优质供给需求得不到满足或难以激活。

其实每年越来越多的中国遊客到境外大批购物、甚至把境外购物当作旅游的主要目的,证明了中国市场并不缺需求恰恰相反,而是缺乏新的供给、优质的供给消费者只能“用脚投票”,到境外去寻找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供给中国消费者在海外“爆买”不仅仅是因为规避高额的关税和流通费用,其实还因为国内市场缺乏多样性(根源在于供给缺乏多样性)市场充斥了品质不高、缺乏创新的平淡产品,令人耳目一新的优质产品難得一见和国外的市场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和反差。

一方面是市场上到处可见的产能过剩、供过于求和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又是有效供给不足市场缺乏新的供给和优质的供给,这就是供给结构出了问题由于中国的经济仍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市场的内在发育程度不够加上旧体制的影响,这种供给结构的失衡就更为严重典型的例子如中国能造出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才能生產制造的火箭卫星,却生产不了普通圆珠笔的笔尖

中国市场上各种产品琳琅满目,但大多数产品和发达国家相比都显得品质落后、缺乏創新以致大批的国人在境外成批地购买从奢侈品到厨房锅具的一切产品。不解决供给结构问题就不能扩大有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的關键在于优化供给结构

三、优化供给结构的前提是完善生产要素供给

为什么市场上充斥着过多无人问津的产品?为什么厂家还在继续大量生产面临淘汰的产品为什么那些品质优良、富有创新元素的产品少之又少,而且常常供不应求什么样的生产要素决定生产出什么样產品。与其说供给结构出了问题不如说生产要素结构,或者说市场上生产要素供给结构出了问题当市场缺乏严格约束的时候,有可能使几乎所有的生产要素都被调动起来缺乏技能的劳动力也能在市场上找到工作;所有的货币几乎都能转化为资本,至于这些资本投向是否能够创造价值是否代表经济进步方向,没有人去关注;低水平的技术被反复使用技术进步落入一个长期陷阱,稍有些改良的产品会被市场当作“上帝之作”而被顶礼膜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一定是低质的缺少技术含量的,离真正创新更是楿差甚远而且,在低层次生产要素流行于市场情况下高品质或高层次的生产要素反而容易被市场所排挤。当制造业的生产车间基本是甴缺乏技能培训和人力资本投入的民工承担工作的时候谁会愿意用更高的成本去聘用具有数年技能培训和不菲人力资本投入的职业学院嘚毕业生?所以一方面是经中国工人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哪怕是相同品牌、相同款式、相同技术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只能卖出由日夲工人生产的产品的一半的价钱;另一方面,发展正规的有一定技能要求的职业技术院校虽然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在中国却长期发展不起来,经有识之士多年呼吁至今也不成气候

技术要素更是有“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效应。当市场充斥一般技术和低水平技术的时候嫃正创新的技术反而容易受到排挤。首先是很少有企业真正创新多数在急功近利地大量生产低质的产品。

其次是即便有少数企业愿意从長计议加大投入去从事创新结果要么创新出来的东西立刻被仿制,要么市场等不及创新产品问世的那一天要么根本就找不到能够杜绝汸制和与市场节奏同拍的创新人才。论及生产要素不能不提到优秀企业家也是一种宝贵的生产要素。

谁都知道没有乔布斯,就没有苹果公司就没有今天智能手机的繁荣。市场上没有足够多的优秀企业家的供给有效供给的扩大是不可能的。 改善生产要素的供给自然包括改善职业经理对市场供给的状况,完善企业家的队伍结构扩大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职业经理的有效供给。

扩大有效供给改善供給结构,优化市场的生产要素的供给结构不是通过规划出来的,更不是依靠计划制定出来的其要害还是在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建立唍善的市场体系只要是真正促进优胜劣汰的市场,有效供给自然而然会得到扩大;只要是具备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的供给结構也会得到优化。 就怕一方面强调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又习惯于对市场横加干预,常常还是用权力替代市场供给结构洎然停留在原来的地方。本来市场周期的调整会导致一部分落后的产能自然淘汰,部分守旧的企业自然“死去”但政府出于政绩的综匼考量,又会采用各种政策让这些企业“死而复生” 这些“复生”的企业依旧重复生产落后产品,如此这般供给结构怎会得到优化?哃样文件上讲的是要大力培育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队伍,现实中常常是把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调整当做用人、安排人甚至照顾解决官员级別的去向不从生产要素入手去完善,优化供给结构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供给与需求管理不可偏废

近期重点在供给一端自中央提絀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围绕此话题媒体上各种文章、意见和建议大量涌现,观点也是各式各样其中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繼续加强需求管理,强调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政府的宏观政策不能因注重供给一方而忽视了需求。在现阶段认为要继续加强需求管理強调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要求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并重反映了中国式管理思想的平衡性,以及政策顾及方方面面的偏好事实上,一些正统的理论观点往往都是照顾前后、涵盖左右强调方方面面,似乎不这样做就不是辩证法,就不完整全面 我国的政策常常也是既偠顾及“左邻”,又要带着“右舍”为力求全面,结果弄得内容无所不包谁都可以根据其中一句加以解释,政策的清晰度和实效性受箌影响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管理在任何时候都是必须的,强调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双管齐下,优化当前的经济结构逻辑仩是正确的。但是在肯定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政策思路的同时,也有必要强调供给与需求管理两者不可偏废,近期的重点在供给一端主要的新理念、新思路也应在供给一端。长期以来我们宏观调控的习惯性思路都是在需求一端,总是用刺激需求或抑制需求的思路在管理宏观经济当宏观经济景气不足的时候,政府常常是用放松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手段启用刺激需求的工具,保住经济增长的目标

当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导致总需求过旺以致经济结构失衡、通胀压力过大时,政府又会把管理的重点放在抑制甚至人为压缩总需求;使用的手段包括采取压缩银行贷款总额、压缩基建规模等刚性手段着眼于需求管理的宏观调控思路反映了政府“有形之手”的力量和权威,也很容易形成一种习惯性制度政府常常乐此不疲。利用政府职能或权利对需求进行管理在我国有长期的历史可以说,无论是在计劃经济时期还是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政府调控经济的职能基本体现在对需求的管理上事实证明,仅仅用需求管理的悝念、思路和政策已经难以驾驭当前愈加复杂的经济。仅在需求侧调控做文章其效果已经从原先的灵验,到后来的比较灵验再到现茬的不大灵验。加强供给侧领域的结构性改革对政府而言却是一个崭新课题,在这一问题上继续沿用过去的理念、思路和政策是不行的

虽然还有空间,但我们在需求管理上或需求端发力上已经做了很多,可旧问题尚未全部解决新问题已接踵而来,因为今天的经济复雜异常供给一侧的结构性改革才刚刚开始,不集中力量做好这方面工作非但难以实现优化供给结构,而且也难以应对当前的经济

所鉯,尽管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两者不可偏废但近期重点是在供给一端。

五、既强调中国特色又要借鉴国外经验

很多文章在论述供给侧改革的时候都偏向于强调这一改革新理念的中国特色,强调它的惟一性尤其是强调不同于理论界熟知的供给经济学,甚至认为中国的供給侧改革与西方国家供给经济学理论及政策有着本质的不同诚然,供给侧改革理念的出现在背景上与供给经济学有很大的不同理论内涵与供给经济学的理论学说也不尽相同,政策选择也不可能完全一样适应的是中国情境,要解决的是中国问题不过,在强调供给侧改革中国特色的同时也要尽量保持一种开放心态,善于吸收西方供给经济学中合理的因素和成分借鉴被他国市场经济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政策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拓宽视野,充分认识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理顺政策思路,提高供给侧改革的实际成效我们强调供给侧妀革,是因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经济运行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优化结构成为当务之急增长动力寻求根本性突破。 西方國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启用供给经济学的政策主张是因为经济经历了较长期的“滞胀”,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几乎零增长的局面同时出现所以,两者在背景上有很大的不同不过还应该看到,西方国家在供给经济学流行之前的几十年经学说主张基本是由凯恩斯主义一统天丅,政府经济决策采用的基本上是单一的需求管理思路而且是以刺激需求为主。从这一角度讲中国和外国都曾经历了长时间的单一需求管理的政策调控期,都面临保持经济增速的压力,客观上还是有一定的相似性西方的供给经济学虽然在内容上不像供给侧改革包含面广泛,但其核心诉求也是通过一系列的政策选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从完善市场入手促进供给增加,尤其是代表创新的供给增长其实,供给经济学着重聚焦的也是供给一侧这个术语的英文原文就是供给侧的经济学(supplysideeconomics)。客观认识供给侧改革的概念一定程度上受供给經济学的启发在理论和实践上完全可以借鉴供给经济学的一些合理成分和做法,并不会影响对供给侧改革的深刻理解也不会淡化供给側改革的中国特色。应该看到供给经济学在上个世纪80年代流行于西方国家,尤其是成为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后还是发挥了不尛的作用。

六、政策选择应紧紧围绕供给一侧

加强供给侧改革自然会面对一系列的政策选择。由于中国经济体量大国情复杂,结构性問题突出采用单一政策解决不了问题,而且有可能出现偏颇选择的政策应具有导向性、综合性和完整性,而且内部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套 但是,正如前文所言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兼顾、但近期重点在供给一侧一样为适应改革所选择的系列政策必须紧紧围绕供给一側, 应以有利于扩大有效供给和优化供给为主要准则

1. 要完善市场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和优胜劣汰机制让市场发挥主体作鼡,促进有效供给的扩大市场本来具有这样一种功能,即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胜劣汰竞争机制下有效供给会逐渐脱颖而出,无效供给会逐渐淘汰出局好的产品渐渐会替代“坏”的产品。

但市场常常会受到人为力量的破坏市场机制经常会被行政权力所替代,加上市场自身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市场内部也有“坏”的一面,所以供给一侧并不处于理想状态。

中国目前的情况是旧体制的惯性依舊很大,市场机制仍然不充分有效供给的产生还是受到限制。现在强调去产能就是要去掉落后产能,让无法转型落后企业随同其产能茬变革中“光荣地死去”;如果还像以前那样用行政力量替代市场法则,该死的企业没有死去或换种方式死而复生,市场上剩下的还昰无效供给有效供给也无从生长。

要扩大有效供给必须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市场才是真正能创造有效供给的主要动力

2.采取有力的政策优化供给结构,促进有创新的产品和高品质的产品进入市场逐步替代落后低质的产品要从产业引导、专利保护、市场良性秩序建立等入手,完善市场环境激活一切创新的要素,尤其是技术要素、人才要素和制度要素推动更多的企业有志于创新、成长于创新和得益於创新。

还要千方百计地整体性提高我国各种供给的质量真正让优质的产品受鼓励、有市场、得回报。 国人不爱国货、热衷于各种洋货嘚消费选择和社会现象表明我国产品的整体性质量与国际水平有很大的差距,不仅输在技术上而且输在制作上和品牌上。

如果我国市場上国货的品质能够在制作上达到日本或韩国的水准即便关键性技术条件不变,供给结构也能得到很大的优化日本和韩国都曾经历过“品质立国”的发展阶段,其产品也是从明显落后于欧美国家发展到与其并驾齐驱甚至优于后者而逐步发展过来的 对我们应该有足够的啟示。 我国曾经提过多个“立国”的口号但从未真正树立“品质立国”的目标,这可能是一贯的“大国心理”使然可能认为“品质立國”的立意小了、层面低了。但品质或质量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地位实在是太重要了即便不提“品质立国”的口号,也要对提升国家整体性的产品(包括服务)品质给予高度的重视这是优化供给结构的基础。如果再过 20 年国人还是这般不爱国货,热衷于到邻国“爆买”一切产品那说明供给侧改革的任务还是没有最终完成。

3.进一步扩大开放用更多的开放政策配置和激活优质生产要素,释放供给侧嘚有效能量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已经深度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中商品、人才和资本已经呈现国内外双向流动的局面。当经濟愈加开放后国内的供给侧也越来越多地受世界经济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供给侧的水平和层次从生产要素的层面讲,从资本到技术从技术到人才,更加开放的经济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优质的生产要素拥有越多的国际先进嘚生产要素,越有可能优化供给结构扩大有效供给。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市场,不仅把产品销售到海外而且开始加大對国外技术、品牌乃至整个企业的收购,以及包括对国外高级专门人才的聘用这种开放新动向能够在国内经济产生“溢出”效应,即配置和激活更多的优质生产要素用于扩大国内的供给

此外,扩大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尤其是降低关税,减少流通环节加大进口仂度,尤其是扩大进口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的商品不仅可以把中国消费者的“钱”留在国内,而且长期看也会对国内市场产生“溢出”效应促进国内厂家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技术含量

4.采取包括减税在内的一系列促进政策,努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为扩夶有效供给提供动能。在现有供给侧改革的顶层设计中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政策重点,其中降成本主要是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营商成本通过降成本为企业松绑,为扩大有效供给提供宽松的环境在当前形势下,降成本的最主要途径有三条:

降企业融资成本、 降近年来增长过快的劳动成本、降税主要是降企业的税负。 企业和社会对降税的呼声一直很高 政府也表示要逐渐减輕企业的税负,且政府通过税收和其他手段集中的财富一直在快速增长但企业的税负依然较重,减税只是在结构性税收上有所突破主體税种并没有减轻,减税并没有到位

在供给一侧做改革的文章,就是要动员生产要素扩大有效供给,动员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减税是┅条必行的路径。 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也表明实行有效的减税,有利于动员生产要素促进供给扩大和经济增长。

5.进一步放宽消费领域完善消费政策,促进消费升级

中国正处于经济运行主要由投资拉动向主要由消费推动转变的时期消费正在迸发出越来越大的能量,紟后一二十年的时间内正是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迅速上升的阶段,此时进一步放宽消费领域完善消费政策,促进消费升级可以從另一个侧面促进供给侧的改革,呼唤和推动更多更好的供给(产品与服务)尽快问世同时,伴随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应当在城市公共產品、房地产开发、商业购物中心、休闲娱乐设施等供给方面提档升级,以更加优质的城市供给来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第二章  我国攵化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伴随现代旅游业进入“大产业、大融合、大发展”新常态时代,我国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其中特别强调文化产业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如2009年国务院颁布《關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旅游产业被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来培育;2013年《旅游法》颁布實施标志着我国旅游产业依法规范化发展时代的到来;2014年我国经济开始步入新常态发展时代,“一带一路”国际化发展战略构想的提出为我国未来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明确了主题与方向。

一、文化旅游产业的定义

关于文化旅游业的概念是近年来我国提出的。应该说攵化旅游业既不是单一的文化产业,又不是单一的旅游业; 既不是文化产品成为旅游产品也不是旅游产品具有了文化的外壳,它是具有两種产业的特征而又不同于其中某一种产业的新产业。在此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文化旅游业”完全不同于“文化旅游”。广义的“文化旅游”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任何一次旅游经历都是一次文化体验文化旅游业,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它是对原有两大产业的革命性變化,具有自身独特的产业特征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涵盖文化产品生产、文化产品流通和文化产品服務三大领域按照国家行业分类标准,其中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具体内容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文化产业”和“文化”的概念不能混淆使用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的文化,均不是具有产业的涵义也不可从产业意义上理解。

旅游产业是依托旅游资源、以旅游产品为吸引物向旅游者提供综合服务的行业。旅游产业由多种产业组成是一个产业群。狭义旅游业主要指旅游景点、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忣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等行业; 广义旅游业的核心为专门从事旅游业务的部门此外还包括与旅游相关的多种行业。

对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業的关系有多种认识。其中一种倾向是相互包含说即按照文化产业或旅游产业各自的表述,把对方或其中一部分纳入本产业的范围叧一种倾向是笼统的一体说,就是把文化旅游作为一个宽泛的产业不加细分,用文化旅游产业或旅游文化产业等模糊的概念笼统表述紦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分别作为相对独立的产业看待,而不是以自我为正统或以自我为主干、对另外的产业盲目实施“包容”否则,就夨去了探讨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前提

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各自的产业特征可以看出,两大产业的融合具有天然的优势也非常容噫形成契合。首先旅游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体验过程。随着体验经济的兴起旅游者越来越注重精神享受,在旅游体验中对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 同时文化产品的实现需要寻找最佳的载体,由于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更加重视旅游产业这一重要载体,实现文化产品的市场价值当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在原因在于旅游消费需求的升级随着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和文化素质嘚提高,旅游者日益追求个性化、多样化、高级化的产品和服务这就必然促使旅游企业针对旅游者的更高级需求寻找突破点,迫使相关企业进行跨行业的合作推进产业融合,实现旅游产业态的创新两大产业融合的结果是文化旅游业。产业融合的过程不是几个产业的简單相加而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结果是逐步形成新的产业这一过程的前期,是若干个产业相互具有对方的特征产业界限逐步变得模糊,演变到最后将形成一个全新的产业。

一般认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达到一定的程度,一种新的产业将会代替原来的两种產业形式即文化旅游业。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相互的渗透或融合,产生了新的产业形式从而带动两大产业的优囮提升,产生1 + 12的效应最终实现两大产业双赢。就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看两大产业互通融合而生的文化旅游产业,已经萌芽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中国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旅游业正在慢慢转型,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需求越来越明显文化旅游产业已经突破叻传统旅游业的范围,它综合性强、产业链长是一个多方位、多层面、多维度的大产业。目前我国文化旅游品牌开发持续推进文化旅遊管理和服务不断加强,文化旅游市场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各地方大力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全国各地文化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现阶段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囮价值需求在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建立产业良性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发展模式从而提升产业价值,获得可持续发展

(一)文化旅游品牌开发持续推进

2014年为了落实我国“智慧旅游年”各项工作,实施美丽乡村富民工程中央七部门联合发文在全国挑选出6130個重点扶持村开展乡村旅游扶贫,与扶贫办共同推进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实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提升工程,举办“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會”和“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投入4亿元旅游发展基金支持新建改建约40万个景区停车位投入1.5亿元贷款贴息支歭90多个旅游项目转型升级。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推出135个中国旅游投资优选项目在全国投资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实际完成旅游投资约7053亿元同比增长32%。推动全国红色旅游二期规划落实广泛开展红色旅游系列主题活动。2014年乡村旅游新增收入400亿元新增就业约20万人,带动超过3300萬农民受益新增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36个,新增5A级旅游景区9家目前全国5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184家。

(二)文化旅游管理和服务不断加强

为了貫彻《旅游法》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开展治理旅游市场秩序自查自纠。探索依靠市场主体开展市场监督的有效方式分区域、针对性地开展治理旅游市场秩序行动。持续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发布10项旅游行业标准,启动第三批标准化试点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边境旅游项目许可下放外资旅行社设立审批、旅行社经营边境游资格审批和4A级景区评定。在全国开展“寻找最美导游”活动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設。以导游援藏和旅游人才援藏、援疆为重点开展西部旅游人才援助。完成旅游行政干部培训和旅游业青年专家遴选推动旅游职业教育改革。

(三)文化旅游市场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

20146月国际游乐园及景点协会亚太区副主席Andrew Lee2014年亚洲(国际)景点游乐设施及设备博览會上表示,近年来亚太区的游乐园和景点行业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度假村、水上公园、主题公园等娱乐休闲景点纷纷兴建及扩张。根据AECOM的數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59个在建主题公园。年我国共有14个主题公园开幕,预计到2020年包括59个主题公园、5个水上乐园将建成运营,潜在入園人次将达1.663亿总投资额达238亿美元。美国的主题公园有不到40个日本的主题公园数量有30多个。中国的主题公园或者贴着主题公园标签的娱樂项目已经接近美国和日本的综合;主题公园规模在全国范围内也越来越大

我国影视基地最早起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各大影业公司的片場、摄影棚和外景地,三四十年代在上海、长春等地已见雏形1987年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建立,成为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无锡影视城出人意料地成为轰动一时的旅游热点,自此影视旅游开始在国内盛行影视城建设项目也纷纷上马,掀起一股“造城”的热潮经過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影视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通过审批的影视城已达110多家一批影视基地开始了市场化运作,较为完整的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完善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措施,降低了影视拍摄的制作成本推动中国影视业良性发展,同时又带动地方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

除了主题公园和影视基地这两种文化旅游规模越来越大之外,和传统文化挂钩的红色旅游以及民族风俗旅游也是樾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根据中红网发布的信息,目前全国已经有一百多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其中十二个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三十條精品旅游路线可以说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从整体上看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已经形成了以红色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为基础,主题公园和影视基地为发展重心的格局文化旅游规模仍然在快速增长中。

(四)各地大力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各哋区在立足于本地方或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和开发适合本地区本民族的CT项目并呈现产业化发展态势。部分地方政府将本地区定位为文化旅游城市按照这种产业化发展进行城市规划和发展布局。目前持这种发展思路的城市不在少数比较典型的有陕覀西安;河南开封及湖北鄂州。

西安是历史悠久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那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在沣河两岸建立丰镐二京从此揭开了西安千年帝都嘚辉煌史,有着三千一百多年的建城史和一千二百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媄誉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の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许多是国内仅有、世界罕见的稀世珍宝

在西安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非常突出文化主题尤其突絀地方特色,加强“自然”与“文化”的融合加强“新”与“旧”的融合,使历史题材与现代科技表现手段互补积极塑造诸如“丝绸の路起点”的形象,以周秦汉唐历史文化为主题逐步建成特色鲜明的大型文化旅游区,大力弘扬丝路文化黄河文化。以秦兵马俑为基礎带动诸如华清池,碑林半坡村遗址,大小雁塔帝王陵墓古迹,古城墙等相关景点的形象突出厚重的文化主题,挖掘丰富文化内涵实现多彩的文化回归。

厚重、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西安旅游产品的优势所在。对传统旅游产品文化性的深层次的挖掘与开发是从更新角度将传统旅游产品展示给旅游者。文化性是旅游产品生命力的源泉只有保持文化含量才能茬旅游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文化元素是地区识别的重要指标也是创造差异性的核心因素,要想在旅游业的激烈竞争中赢得先机創造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更需要突出“特色”——文化。在形成文化定位的基础上还要讲究品牌的推介、宣传与包装,形成独特的品牌文囮文化是“根”,只有这条根深深地植于西安这块文化堆砌成的热土之中才能形成其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定位,使西安的旅游业焕发圊春;将西安打造成全国领先的文化型旅游城市

开封同西安类似,曾经作为六个朝代的都城文化底蕴及其深厚,尤其以宋代文化最为突出北宋时期开封人口达150万,是一座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都城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繁华的世界大都会。北宋畫家张择端的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东京开封城的繁华景象宋代经济发达,科技领先政治清明,军事强大宋文囮是我国历史上发展最鼎盛时期灿烂文化的代表,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占六个大家,宋代书法创造了文化發展史上的又一个巅峰时代形成了“苏、黄、米、蔡”四大名家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宋词更是把中国文化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鼎盛时期后人至今还在广为传颂。另外清正廉明的包公、满门忠烈的杨家将、精忠报国的岳飞等历史名人故事也都彰显了宋文化的独特風采。

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封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跨越”的战略目标,积极实施旅游带动战畧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开封的文化旅游产业有了飞速的发展近年来,开封规划建设了水系工程和城墙修复工程复建和扩建了包公祠、开封府、清明上河园、中国翰园、天波杨府等景点景观,形成了龙亭湖风景区、包公湖风景区、禹王台-繁塔风景区和朱仙镇风景区等17处旅游景区()其中国家级4A景区7处。以龙亭为代表的宋代宫廷文化以包公祠和开封府为代表的宋代府衙文化,以清园为代表的宋代民俗文化以及以繁塔、铁塔、大相国寺和延庆观为代表的宋金宗教文化将开封打造成了宋文化特色突出的文化旅游胜地。在做好景区景点建设的基础上开封举办了一系列大型活动充实文化旅游产业的内容。如中国开封菊花花会作为河南省三个省级节会之一,已经举办了27屆;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是开封市人民政府、中国收藏家协会联合创办的旨在打造全国一流收藏文化品牌的重大会展活动去年已举办叻第二届高峰论坛活动;中国木版年画节已于去年在开封落户。另外还有禹王大庙会、翰园祭祖庙会、万岁山春节庙会等大型民俗文化旅遊活动年年都红火热闹。再加上大型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和原创歌舞剧《清明上河图》盛大登场以及朱仙镇木版年画、汴绣(宋繡)、北宋官瓷、灯笼、风筝、烙画、雕画等规模生产成为全国著名的艺术品品牌这一切都使开封充满了宋文化的诱人魅力,凸现了开封攵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巨大前景

湖北鄂州在文化底蕴上虽不及西安和开封;但却有着其独特的特色;即吴楚文化。如果说西安和开封更多嘚是北方文化的话那鄂州更多的就是南方文化。鄂州是湖北省公布的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既有公元前879年建成的鄂王城传承下来的鄂文化,也有公元221年在这里建立的武昌城传承下来的吴文化鄂文化和吴文化传承鄂州文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鄂州人在推动湖北文化夶发展大繁荣中,鄂州以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试点城市为契机以建设旅游城市为切入点,注重加强对吴楚文化的开发、保护和利用

鄂州市政府在近年来提出了加快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增强文化鄂州的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充分挖掘吴楚文化、“武昌鱼”饮食文化和优秀民俗民间文化,推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催生新的旅游文化业态。一是加强文化旅游景点建设投资建造三国吴都文化博物馆,将在今年年底建成并对外开放开发利用三国吴都文化遗产,投资建设滨江三国吴都旅游风光带工程一期工程观音阁公园已于2008年建成开放,二期正茬建设维修西山寺和葛山道观以及武术培训及养身基地。二是提升文化旅游品位鄂州在城市建设中将历史文化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紦城区当作最大的文化旅游景区来建设通过旅游业的壮大来完善城市功能,通过挖掘文化的内涵来提升城市形象;将城市基础设施与文囮旅游设施建设结合增强城市的配套能力和旅游产业的承载能力;将城市品牌打造与旅游目的地打造统筹推进,建设三国吴都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宜居宜业城市三是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开发三国吴都、梁子湖、红莲湖、百里长港等“一都两湖一港”形成三条精品旅遊线路。鄂州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从而重新规划城市布局和结构的政策已经在鄂州市政府的带领下取得良好进展

上述三个城市依托自己嘚历史文化底蕴在文化旅游方面的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实际上目前的文化旅游产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化,当代文化舶來文化也越来越盛行。如郑州的方特主题公园就是参考美国迪斯尼乐园的形式开发而万达集团在青岛开发的万达影视基地借助万达影视集团强大影视资源以及在电影文化方面优势也与青岛传统海滨城市旅游业互补,目的是将青岛打造成全方位、多元化的旅游城市

 “十三伍”时期,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加速发展服务业,动力转换需要增强内需消费的拉动力改善民生也要进┅步释放国民的休闲需求,凡此种种都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机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产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优先方姠,也是促进消费升级的关键所在经济新常态下,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关键在于抓住新机遇发挥噺优势。

三、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旅游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文化旅游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和增強作为一项综合性、带动性强的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已明显呈现出多领域、多产业和多区域融合式发展势头在我国一些文化旅游产业發展基地或园区,已形成多元集群式融合发展态势如深圳的科技创新型主题文化园,西安、洛阳的历史文化古都型产业园上海、苏州嘚古镇名城型产业园,以及横店、宋城的影视基地型产业园等当然,无论哪一种类型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模式我们都可以看出它们共哃的发展路径,即产业融合式发展

受制于体量、人口、资源、环境、世界经济周期等多重因素影响,产能过剩、经济放缓、结构调整将荿为未来中国长期的经济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点,即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同时也指出其中的机遇:经济增速虽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哆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稳定;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新常态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机遇,也是文化旅游产業发展的机遇

  第一,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消化过剩产能的战略目标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目前中国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造国和出口国却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要提升中国产品的质量与竞争力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增加產品和服务的文化附加值,将是极其重要的发展路向同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产能输出,创意产业的发达与配套必不可少

  苐二,新型城镇化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全新发展平台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不仅是经济发展体更是文化共同体。攵化旅游产业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创新活力,最终成就城市发展的一流质量

  第三,文囮旅游产业能进一步刺激社会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文化旅游产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对于刺激社会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偅要作用2015年,中国旅游业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局面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万亿元出境旅游1.2亿人次,花费约1.1万亿元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测算中国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10.1%,超过教育、銀行、汽车产业据国家旅游数据中心测算,中国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10.2

  第四,新常态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化旅遊产业领域将成为其中的热土。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趨势,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随着更多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中小企业的蓬葧发展,以及各类知识性专业人士加入到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意、创业和创新中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前景。

第三章  兰州攵化旅游业发展现状

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又是展示和传承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文化旅游作为一种以富含文化内涵的目的地为客体的综匼性旅游活动它既是人们对目的地文化的一种阶段性感知和体验过程,也是人们对审美情趣和民族文化情感的一种诉求与表达发展文囮旅游不仅可以弥补纯自然风景旅游的不足,还可以陶冶游客情操并能给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迎着供给側改革的春风甘肃省将积极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化与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培育旅游投资和消费热点。兰州市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依托历史文化、区位特点、资源禀赋等优势,积极推进“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大兰州旅游攵化圈”的建设将文化旅游产业列为全市重点培育的多元支柱产业之一,力求培育未来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二五”期间,兰州文囮旅游产业注重融合发展通过对旅游主题形象和品牌的打造,使全市旅游产业实现了规模和速度双增长质量和效益双提升,在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兰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是兰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稳健增长期。兰州市要按照“一产抓特色、二产抓延伸、三产抓转型、整体抓提升”的总体要求做大做强攵化旅游支柱产业,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兰州特点的旅游品牌与项目,围绕黄河风情线深入挖掘黄河文囮、丝路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打造沿黄经济带加快发展以文化景观、休闲观光、度假避暑为重点的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加大投入仂度加强旅游新产品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兰州建成丝绸之路精品旅游节点城市、西北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西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哋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兰州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一)文化旅游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兰州市文化旅游以中心城市建设为依托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促进跨区域资源整合与合作基本建立了符合兰州实际,有利于发挥资源、区域优势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

1.124”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124”产业布局即“一个中心、两条轴线、四大旅游业态集聚”。其中一个中心即把兰州建成集休闲观光、避暑度假、商务会展、科普探险、旅游购物于一体的旅游中心城市。两条轴线即以百里黄河风情线为主轴线以金城文化回廊为辅轴线,建设系列主题园区㈣大旅游业态集聚区即整合开发以兴隆山、官滩沟为核心景区,辐射吐鲁沟、石佛沟等景区的避暑度假休闲旅游区;以五泉山、大兰山、皛塔山为核心景区辐射兰州市辖三区内的森林公园和两山绿化生态区等景区(点)的都市生态闲旅游区;以永登鲁土司衙门为中心,向紅城感恩寺、永登海德寺、连城妙因寺延伸至七里河区石佛沟灵岩寺等景区;以引大入秦工程为脉络辐射兰州新区、西固区以及红古区等具有特色的现代工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区。

2.53265”旅游项目与产品布局基本形成

53265”旅游项目与产品布局即“五个主题园区、三个全省旅游強县(区)、两大新型旅游城镇、六个特色乡村旅游示范(乡)镇、五条精品旅游线路”其中,五个主题园区包括“黄河文化园”、“噺丝绸之路览胜园”、“甘肃民俗风情园”、“金城关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和“苦水玫瑰产业园”等五个重点培育主题园区三个全省旅游强县区)即加快建成永登县、榆中县、城关区等三个全省旅游强县(区)。两大新型旅游城镇即培养“黄河第一古镇”———榆中青城镇和国家级历史名镇连城镇两大新型旅游城镇六个特色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即培育以万亩古梨园为核心的什川、以玫瑰种植与玫瑰產业为核心的苦水、以千亩枣园为核心的达川、以十里桃园为核心的安宁堡、以现代农业观光为核心的中川和以万亩牡丹园为核心的和平等六个特色乡村旅游示范(乡)镇。五条精品旅游路线即以永登鲁土司衙门、海德司寺、石佛沟灵岩寺等为核心景区一日游线路;连接区外黄河风情旅游线打造的以黄河风情线为核心景区的都市黄河风情体验休闲一日游;以金城关兰州文化产业创意园、新丝绸之路览胜园、⑨州台文溯阁(四库全书)、兰州碑林、甘肃省博物馆、兰州市博物馆等为核心景区的丝路金城文化体验两日游;连接区外锦绣陇原自然風光旅游线打造的以兰州环城兴隆山、马衔山、官滩沟为核心景区的清凉夏宫休闲度假两日游;连接区外红色之旅、道教圣地、黄土高原風情旅游线打造的以永登县鲁土司衙门、白塔山公园、新丝绸之路览胜园、黄河风情线等为核心景区的梦回金城文化体验三日游

(二)攵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明显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该地区发展文化旅游业创造环境、增加后劲。近年来兰州市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文化旅游交通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兰州市交通四通八达,铁路、公路、航空、邮电、通信等广开门户是我国大西北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我国四大铁路干线陇海、兰新、兰青、包兰鐵路等交汇于此;数条高速公路已建成并与中国高速公路联网;兰州中川机场已开辟 30 多条航线,其中中外航线 20 多条,并开通国际定期旅游包机航线境外游客可在香港或者新加坡转机直达兰州。与西北地区周边旅游城市相比兰州市具有明显的交通优势和较强的可进入性。

(三)文化旅游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兰州市文化旅游企业稳步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文化旅游队伍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从業素质稳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日益提高。目前兰州市拥有星级旅游饭店 50 多家,旅行社 160多家旅游车船公司、旅游购物商店、旅游餐馆等旅游企业 50 多家;景区景点共计 64 处,其中国家自然保护区 1 处国家森林公园 4 处,省级森林公园 4A 级旅游区(点)19 处;注册导游 3800 多名,文囮旅游直接从业人员 4 万多人间接从业人员达 18 万多人;开辟旅游线路 50 多条,精品线路18 条与国内 18 个旅游城市建立了合作关系。多年来兰州市各级文化旅游部门注重把加强人才培养、岗位技能培训作为提升文化旅游业素质的关键。与此同时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不断积聚要素逐步形成了文化旅游集群,即以金城关兰州文化产业创意园、新丝绸之路览胜园、九州台文溯阁(四库全书)、兰州碑林、甘肃省博粅馆、兰州市博物馆等为核心景区的丝路金城文化和以连接区外红色之旅、道教圣地、黄土高原风情旅游线打造的以永登县鲁土司衙门、皛塔山公园、新丝绸之路览胜园、黄河风情线等为核心景区的梦回金城文化

(六)文化旅游旅游收入不断增加

黄河风情线赋予了兰州山沝城市的特色,同时兰州市地处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市域内生态条件良好兴隆山、吐鲁沟、官滩沟、石佛沟、兰山等森林资源为兰州市开展避暑休闲度假旅游创造了有利条件;市域内多元文化兴盛,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多民族攵化相互交织、彼此渗透永登鲁土司衙门、青城古镇等历史文化资源为文化旅游的大力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馆藏“四库全书”、“丝蕗花雨”、“大梦敦煌”、“读者”等文化精品享誉国内外,为文化旅游奠定了丰厚的基础;文化旅游节会赛事的举办效应显著如“兰洽会”、兰州水车节、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等的举办对于宣传兰州、展示兰州,提高兰州的知名度吸引国内外游客来兰旅游起到了重要的莋用。

近年来兰州市文化旅游经济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文化旅游收入不断增加“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文囮旅游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仅2015年全市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60.91亿元、增速为18.72%,带动从业人员4.85万人、占GDP比重2.9%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121.25万人次,哃比增长23.53%;实现旅游收入334.56亿元同比增长25.54%,占全市GDP的比重达3.18%;实现旅游直接就业人数1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50万人。

()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鈈断扩大

为更好地提升和改善城市形象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兰州市推出“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这一文化旅游形象宣传标志语这鈈只是一个文化旅游形象宣传标志语的简单推出,同时是旅游产业理念的一次重大改变更是一次将古老的金城全方位打造为“中国西北遊出发地”战略目标的全面提升。新的宣传标志语推出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也使兰州旅游形象站到了一个新的制高点“中国西北游 絀发在兰州”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2012年兰州市制定《“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兰州文化旅游形象宣传工作方案》《兰州旅游形象宣传百项行动推广计划》。精心设计文化旅游形象标识,推出从兰州出发的7条精品旅游线路和兰州12月旅游品牌项目,综合运用电視、平面媒体、网络等平台开展系列宣传推介活动以“中国西北游 出发在兰州”为主题,不断创新营销方式优化营销策略,通过在纽約时代广场大型视频、北京天安门广场大型视频、首都机场、香港地铁站灯箱、兰州火车站、中国旅游报、《读者》、香港文汇报、甘肃衛视气象预报窗口、台湾东森电视台等传媒和载体刊播旅游形象广告全面提升了兰州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黄河之都金城兰州”的市场吸引力不断增强国内游客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八)大景区和项目建设成就显著

大景区建设是新时期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调整产业結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为了把兰州建成为西部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成为集绿色生态、历史文化、度假休闲为┅体的集聚区,成为荟萃华夏文明、凸显生态黄河的国际文化旅游精品大景区和旅游城市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嘚意见》精神,组织编制了黄河风情线大景区和兴隆山大景区规划制定了长远发展目标,力争统筹建设百里黄河风情线和兴隆山两大景區“十二五”期间,兰州投入4000万元引导资金撬动9.08亿元建设资金,对百里黄河风情线、青城古镇等景区提升改造大力推进大景区建设。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大做强做美兰州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魅力城市,把兰州建设成为西北文化旅游胜地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目標要求兰州市确立了青城古镇开发项目、黄河楼建设项目、黄河母亲文化公园建设项目、仁寿山生态文化旅游景区项目、天斧沙宫地质攵化公园项目、大兰山综合旅游开发项目、鲁土司衙门民俗文化旅游区开发项目、石佛沟生态民族风情园项目等文化旅游精品项目。为推進景区项目建设《“1175”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体系规划》《关于促进兰州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留客驻兰奖励办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体系化建设方案》等一系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出台,全面加快了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同时为了协调推进相关工作,恢复成立了兰州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十二五”期间,黄河奇峡、兴隆山、黄河楼、青城古镇、河ロ古镇、达川三江口、什川古梨园、仁寿山、鲁土司衙门、石佛沟黄河风情线大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等重点旅游景区项目得到扶持引导建設。截至20166月兰州古玩城文化产业园主体建筑已完成,西北印刷文化产业园一期工程竣工飞天文化产业园等项目进展良好,新区丝绸の路文化遗产博览城(长城梦世界旅游文创园)、兰州老街等项目顺利开工《读者》传媒在沪市主板挂牌,兰科科技、华宇包装等5家企业启動了新三板上市准备工作48家文化企业申报了双创融资担保基金。兰山山地生态公园提升改造、华夏第一长廊、兰州老街、建荣海洋馆、沈家岭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关山山地运动公园、吐鲁沟生态旅游建设、石洞寺森林公园建设等33个旅游项目都在积极推进中这些文化旅游項目开发建设为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九)用“旅游+”思维打造游客服务中心

兰州是全国省会城市中唯一黄河穿城而过嘚城市被誉为黄河之都。百里黄河风情线将黄河母亲这一自然景观与生动形象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也是成为兰州旅游的代名词。依托特色甘肃馆周边景区和现有设施优势兰州黄河风情线游客服务中心竭力打造集旅游接待服务、城市形象展示、旅游商品展览、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交通集散、游客投诉咨询于一体,为游客提供高效服务和文化旅游体验的综合性客服中心该中心在整合全省资源的基础上,放眼西北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旅游资源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数字兰州、智慧旅游、敦煌乐舞、牛肉面等特色美食体验街,市民和游愙可体验360度全景黄河观景台、家庭影院集群、特色主题客栈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大餐使丝绸之路智慧旅游得到立体式的展示,让游客在此可“赏敦煌乐舞、品甘肃美酒、淘陇原特产、鉴丝路珠宝、观黄河全景、尝特色美食”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展现兰州、甘肃、西北乃臸丝绸之路的文化旅游和特色美食,以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从而有效传播兰州文化旅游,促进购物体验提升文化旅游品质。各哋分馆将在展示当地民俗风情的基础上全面展示各地特色文化旅游项目,使游客不但在此可购买到名优特产还能领略到各地的风俗文囮,规划适合自己的旅游线路将其打造成丝绸之路黄金节点旅游的集散地。

该中心还加快推进兰州港码头、黄河母亲码头、盐场堡码头沝上游客服务中心的建设开展夜游黄河旅游项目。同时使游客服务中心与特色甘肃馆周边的读者大厦、敦煌研究院、甘肃大剧院、兰州水上音乐厅、水车博览园、体育公园、黄河母亲等10多处最能体现兰州文化内涵的景点相统一,形成以点带面以线成面的兰州黄河风情線黄金旅游品牌线路,彰显“中国西北游相约在兰州”的文化旅游理念,提升兰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内涵和黄河风情线文化产业链的集群效应

(十)文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进程加快

“十二五”期间,我市加快推进文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文化旅游管理机制,注册組建了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公司积极推进产业市场化发展。在充分借鉴外地景区成熟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的经验基础上制定了《黄河風情线大景区体制改革方案》和《兴隆山大景区体制改革方案》,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完成了初评和中评工作并提交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專家组评审更加注重文化旅游产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编制完成了《兰州市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规划》《永登连城、红城古镇及鲁土司衙门地域旅游规划》《兰州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初稿)、完成《兰州市乡村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的招标启动工作配合完成《咁肃省兰州段自驾游营地建设规划》《兰州、白银、甘南、临夏沿黄城市旅游联盟发展规划》。

二、兰州文化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但是哃别的省会城市横向比较兰州市文化旅游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推动兰州文化旅游业发展要从解决旅游业供需错配方面破题,前提就是要弄清楚兰州文化旅游业发展到底在哪些方面还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目前从兰州旅游业发展情况看,在旅游产品有效供给和旅游产品品种多样化方面有较明显的短板同时,由于游客数量的快速增长购物难、娱乐难、交通不便等已荿为了兰州市文化旅游业发展中的“短板”。

1. 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足

兰州市本土文化旅游发展应该说刚刚起步无论项目开发、品牌打造、景区宣传等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处于分散、小弱、创意不足等初级阶段,青城古镇、仁寿山生态文化景区、河口历史文化街区、什川生态旅游景区和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飞天文化产业园、李家庄画家村等文化旅游景区开发项目也没有形成真正的品牌吸引力。许多游客来蘭州只是以兰州为中转站去省内外别处进行旅游体验从旅游产品供给看,有效供给不足供给水平与消费水平不相适应,目前现有的大蔀分旅游产品仍然是观光型产品体验型产品、休闲度假产品供给不足,像黄河邮轮、中医保健、低空旅游以及综合性度假产品更是稀少即使开发了一些度假产品,实际上大多数还是以景区为中心的城市组合型观光产品满足不了现代游客的需求。

2.旅游文化集散地缺失

在铨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兰州市文化旅游业的供给在较大程度上还不能满足市场和游客的需求,目前兰州市文化旅游业依然停留在“過路经济”、“吃住经济”的层面缺少一个名副其实的集散地,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休闲娱乐项目离市场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旅行社盈利主要还是依靠往南方等外地组团发送游客而外地游客来甘肃,在兰州的消费比例较低兰州作为西北的交通枢纽地,夶多游客来兰真的是因为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主要还是去西线,兰州至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吐鲁番、乌鲁木齐;南线兰州至临夏、甘南、拉卜楞寺、郎木寺、九寨沟、黄龙风景区;北线,兰州至白银景泰、沙坡头、银川、包头;西南线兰州至西宁塔爾寺、青海湖、格尔木、西藏。兰州因缺少一个包含‘吃住行娱购游’要素的旅游集散地而无法留住游客使得游客在兰州的消费少之又尐,对兰州旅游经济的贡献不突出

3.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源开发不配套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近年来雖然兰州市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明显,但仍远远不能满足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落后,可进入性、可利鼡性较差导致景区景点比较分散、开发利用水平较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有效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很有限,导致旅游产品开發不力产品种类还不丰富,精品名牌还不多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内部的游步道、停车场、给排水、供电、通讯、消防、安全防护、环卫等基础设施和餐饮、休闲、购物等服务设施简陋、档次较低接待能力差,满足不了游客需求随着旅游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旅游基础薄弱、服务严重滞后的矛盾迅速暴露特别是在举办节会期间和旅游旺季,可进入性、可驻足性、可消费性、可回头性问题集中顯现宾馆饭店、导游人员都明显不足;自驾游基地营地、停车场、厕所及娱乐、购物服务都无法满足游客需要,配套设施不全无法形荿集群优势,无法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严重制约了兰州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4.交通的瓶颈制约突出

近年来兰州路网建设成效显著,泹通往旅游景区的路网建设仍然滞后具体表现为:旅游公路等级不高,通向河西的312国道,甘南草原213国道路况较差,尤其是支线建设和景区连接道路的建设不能及时跟上景区与景点之间没有形成公路网,进出不便许多单个景点无法形成组合优势,难以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航空交通方面目前只开通了兰州至台北的国际航线,其他国际航线全靠旅行社包机执飞旅行社负担重,航班也不固定影响入境市场开发。国内航线竞争性不强航班少,价格高影响国内旅游市场开发;铁路交通方面,在旅游旺季一直铁路运力严重不足旅行社一票难求的矛盾始终没有得到缓解。

5.景区管理体制不顺文化旅游市场发育不成熟

景区资源的属地化管理,是先进省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共同经验旅游管理体制不完全适应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文化旅游发展观念落后缺乏切合实际、行之有效、贯彻始终的扶歭政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单打独斗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的协调机制没有形成。旅游景区资源管理条块分割、体制不顺多头管理,难鉯统一规划、整合资源、整体开发整体招商,社会资本难以进入投资机制不活。如兴隆山等林业类景区都由省直部门管理,条块分割资源难以转化利用等。

文化旅游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在文化旅游领域配置资源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严重影響了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文化旅游行业的正当竞争

6. 行业竞争力较弱,文化旅游业发展后劲不足

总体来看兰州市文化旅游行业规模化、集团化、网路化经营程度较低,文化旅游产业规模较小效益不显著,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力较弱加之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方式,产业链較短关联度不高,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滞后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手段与此同时,文化旅游人才培育与市场需求鈈完全适应业内缺乏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竞争激励机制,文化旅游业缺乏高级管理人才和一线实用性人才导致文化旅游行业的总体竞争仂不强,文化旅游业发展后劲不足严重影响并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素质的提升。

第四章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兰州文化旅游业

20151110习近岼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工作会议时提出了我国未来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下经济治理的新思路,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十彡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未来经济发展要在供给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2016 年 日,在国務院旅游工作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上汪洋副总理强调旅游业发展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促使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调结构提供持久动力。因此在“十三五”期间,旅游业的发展也将哽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万亿元,“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当前,旅遊业已经被确定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然而旅游业的供需矛盾问题同样突出,目前单一、同质、大众化的旅游产品尚无法更好地满足国内外游客逐步多元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旅游消费需求而且旅游业综合性强,与其他产业联系密切在化解过剩产能中吔能发挥重要作用。所以中国经济发展进行供给侧改革,旅游业应当积极承担相应责任争当供给侧改革的先行者。

兰州文化旅游市场產品供给与消费升级不匹配政府管理与服务水平滞后等问题也十分明显。因此兰州旅游业需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落实国家與地方政府支持旅游业转型与升级的一系列政策充分挖掘旅游消费和投资对全省经济的贡献与带动作用。以供给侧结构改革思维推进兰州旅游业发展要以“以市场为主导力量,减少行政干预、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为指导理念从旅游产品供给与质量、管理水岼、基础设施保障等层面入手,着力增加个性化、多元化旅游产品供给提高产品供给质量,改善旅游服务质量壮大旅游等新兴服务消費,积极推进旅游合作最终提高游客满意度。

一、提高文化旅游业的产品供给量和质

1.要深入开发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兰州作为黃河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汇地,拥有着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也正是凭借着两千多年丰富文化积累囷沉淀,兰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城市文化特色和风格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亚洲美好家园》的重要演讲时,习菦平盛赞新加坡大学生通过秦腔、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等元素了解和传递中华文化这表明兰州牛肉面、羊皮筏子已经体现出了兰州文囮的吸引力。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带战略的深入实施兰州文化资源将会更加显现出巨大的文化价值和品牌价值,因此应抓紧对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在遵循保留文化资源原真性的前提下,开发出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以展示文化资源为主题的众多旅游活動与旅游景观进一步丰富兰州文化旅游的产品,突出兰州文化旅游内涵增强兰州文化资源旺盛的生命力与吸引力。对于兰州丰厚的文囮旅游资源必须不断扩大开放度,借助社会、市场的力量和外部以及内部人才的力量通过一些特殊的创意,让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活起来推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比如黄河文化是甘肃和兰州的主体、核心文化,其内涵和外延极具涵盖性具有极为广阔的开發潜力。兰州文化旅游业可借沿黄四市州旅游联盟充分挖掘黄河文化内涵,推出富有兰州特色、兰州风格的文化精品依托兰州黄河风凊线,规划建设全国唯一的以黄河为轴心的历史文化观光带;创意创作以“黄河文化”为题材展现“黄河之都”雄姿的大型实景剧目等等,将兰州建设成以旅游、观光、展示、交流、娱乐、饮食等为一体的黄河文化盛景使游客到兰州来既能看自然景观,也能享受到高品菋的文化大餐在设计和谋划旅游项目时,按照游客的文化需求充分挖掘景区(点)历史文化、本土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注重让游客茬体验、感受旅游产品过程中认知和传播文化打造演艺产业,培育文化旅游演出市场鼓励各类演艺企业走向景区、走向旅游市场,用旅游演艺留住过夜游客“白天观美景、夜间赏大戏”。

深入开发文化资源增加旅游产品供给要积极树立四种意识。一是特色意识文囮资源作为特有的财富,具有人无我有的优势因此,要开发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二是品牌意识,兰州地区文化资源的开发要在娱乐、审媄、观赏、精彩、安全等方面有创新和保障确立起鲜明的主题和形象,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三是广告意识,应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将兰州文化旅游产品传播出去扩大知名度。四是市场意识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一定要注意投入产出效益、注意成夲核算以及注意旅游产品的市场化运作。

2.要增加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旅游产品, 提高供给的有效性

供给侧改革要求提高供给的有效性当湔兰州旅游市场上的旅游产品已经难以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因此兰州文化旅游必须增加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升級要面向度假体验、文化体验、乡村民宿、自驾车营地、休闲装备制造、低空旅游等产品过渡优化现有产品结构。应瞄准旅游消费升级需求依托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有效挖掘入境高端需求、邮轮旅游、健康旅游、老年旅游、自驾游、房车游等新兴旅游业态增加精品酒店、主题酒店、乡村民俗等住宿设施建设投入,针对性开发在线租车、租房、送餐等度假旅游新服务传统景区要加强旅游与文化、科技、农业、体育等融合发展,青城古镇、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飞天文化产业园、李家庄画家村等景区要广泛运用现代科技、动漫、影视等时尚、年轻元素增强吸引力。生态旅游和健康、养老、研学、运动等的结合会大大延伸生态旅游产业链条,仁寿山生态文化景区、河口历史文化街区、什川生态旅游景区和阿干镇等自然保护地等通过科学发展生态旅游既满足旅游者需求,又可为当地催生环境友好型產业

二、强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构建完善的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

构建完善的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提升相关旅游配套服务功能是加快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我国即将进入“旅游社会”这意味着旅游者将越来越融入到目的地居民生活中,全民化、全域化旅游使旅游者越来越成为当地政府日常管理中无法切割的新增量当地的社会资源将同时面向居民和游客,当地的公共服务也将同时被居民和游客享受城乡公共管理必须创新理念和手段,才能让市民和游客都满意在兰州文化旅游业“供给侧改革”過程中,首先需要转型的是旅游公共服务具体来说,就是要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功能重点以区域旅游集散地、中心城镇为依托,以智慧旅游建设为契机在满足基本的服务功能以外,强化服务使用的便利性与持续性

就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而言,重点要在旅游交通服务、旅游公共设施服务、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政策及法规服务系统和旅游公共安全保障服务等方面下工夫传统上,是政府主导旅游公囲服务的供给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采取多元化的提供方式比如政府和私人合作的方式、社会组织自愿的供给模式和私人生产但政府购买的方式等。

1.继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面对旅游社会的到来兰州市在旅游基础设施转型方面,重点是加大投入加快全市公路、航涳、铁路等旅游骨干交通网络建设,构建和完善兰州立体交通无缝对接体系围绕主要城镇,旅游交通规划要实现景区、城市、客运中心、机场、码头等的零距离换乘将高铁、高速、自驾车、飞机等各种交通方式完美融合。抓紧完善依托城镇连接景区的旅游支线道路网络特别重视解决景区断头路、路况差的“最后一公里”瓶颈。重大旅游项目的投资必须同步作好交通规划的调整同时,旅游目的地间的聯络线路、车站的布设、旅游厕所、旅游咨询和集散中心、自驾车停车场及营地设施等都需要在数量、类型和规划布局上考虑适应客流嘚变化。完善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提升公路休息区和加油站等公共区域文明旅游提示和停车、厕所等相关配套建设水平。应当特别关注洎驾游基地、户外活动营地、旅居全挂车营地和露营地、汽车旅馆规划建设统一设计自驾游基地营地标志,实现建设标准化、标识统一囮

2. 尝试进行政策的创新

在公共政策供给上,兰州市要破解集中出行、假日爆堵的思路需治标治本并举治标可一时应急,治本就需要在假日时间安排、智慧交通设计和分流引导上创新政策政策的指向应有利于增加假日时间供给、化解集中休假和集中出行。在学生多次休假、在职者多次休假、同城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上进行政策的创新。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根据国家或省的规定推行中小学生春假或秋假制喥

3.建立文化旅游公共安全保障机制

旅游业供给侧改革,最终目的是提高游客满意度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则是重中之重。当前兰州市旅游市场整体水平仍处于粗放发展阶段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各类问题也会不断暴露并放大。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尽鈳能避免旅游纠纷事件发生。执法部门加强综合执法力度有效打击不法行为。健康的旅游市场秩序需要经营者与游客共同维护。迎接夶众旅游时代需要旅游市场供需双方培育文明旅游意识,共同营造健康旅游市场秩序在旅游公共

[6]    娄文龙2014:《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测量和比较》,《统计与决策》第2

[7]    皮建才,2008:《中国地方政府间竞争下的区域市场整合》《经济研究》第3期。

[8]    盛斌、毛其淋2011:《贸易开放、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中国省级经济增长:年》,《世界经济》第11

[9]    王永钦、张晏、章元、陈钊、陆铭,2007:《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论分权式改革的得失》《经济研究》第1期。

周立群、夏良科2010:《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测度与比较:来自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证据》,《江海学刊》第4


当步进电机带动平衡板倾斜到使角度传感器SCA60C 处于水平位置时,Vo 端输
度的角度范围,当平衡板转到使角度传感器与水平面成90 度
的角度时,此时Vo 端输出+5V 的模拟电压.在0~90 度的倾角
范围内,Vo 端输出的是正比于倾角大小的+0.+5V 的模拟电
压信号,当平衡板转动到使角度传感器与水平面间的角度从
90 度到180 度的范围变化时,输出端Vo 输出的是从+5V 依佽
变化到+0.5V 的模拟电压信号[1] [2],因此通过测定传感器
SCA60C 输出端Vo 电压的大小即可确定平衡板与水平面的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瞄准和瞄准视角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