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老师们看看 男人这东西 mobi能值多少钱呢 清中期的 真品

文物修复—家具()
从春节开始,老两口就为这事走亲访友,四处打探,直到入伏了才总算有了办法,就是买掉他们手中的这只祖传的老家具。为此他们找到了一家网络拍卖公司。
  接待人员:您好!
  老人:以前打电话说给你们送这个东西来。
  接待员:哦,您稍等!
  拍卖公司的业务经理小刘接待了他们。
  小刘:您好!
  老人:您好!
  小刘:咱们上这边来吧。
  专家:我想问问您就是这东西您是怎么来的?
  女:这个,这个反正我从小家里就有这东西......
  经过验明证身,确定此物年份在三百年以上,是珍贵的黄花梨家具,而此时老两口心里却暗自打起了鼓,不知道这破旧的家具能否卖得出去?
  现在为什么把它拿出来什么呢,我也想把它给那什么了。
  专家:通过我们拍卖一下。
  女:通过你们给拍卖一下。
  买卖一开始就不顺利,一方漫天要价,一方就地还钱,而引发矛盾的焦点就在家具的旧和残上。
  您自己这期望值,就是我们觉得可能达不到您的期望值,这个脸盆架,一个是腿脚的地方,它有腐朽的地方,然后另外一个呢,它底下支架缺东西,它不完整,它不属于全品相。
  你说这个品相不全,有缺的地方和坏的地方,缺的地方那我们是不是我回去给它补齐了,补好了,坏的地方呢,咱们找人给它修好了,这样价钱是不是可以跟我要求得那样,应该达到差不多了吧。
  坏了就修,修好了不就是好东西了,卖家说得有理
  作为我们拍卖行来讲,我们不提倡去修理,就是说即便是您把那个有残缺的地方给它补全了,那也是后来补全,它也不是原来的东西,即便这个有损坏的地方您给它修好了,那也是后来修好的。找现在做家具的人去修吧,修完了以后倒把这东西的价值影响了,破坏了它的本来的历史价值了。
  那你的意思就是不修?
  对,我意思就是不修。
  修好了,是修过的东西。修不好还不如不修,拍卖行说得也对。
  最后同为卖家的两方终于达成了一致,底价略降、现状上拍。
  如果您对35万(人民币)块钱的底价没有什么异议的话,那咱们就把这合同给签了。
  还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家具刚刚挂到网上,就吸引了不少买家的关注,其中这位赶来看货的陈先生是最热心的。
  它这个是一个明代的黄花梨的脸盆架
  我看这个东西还不是太满意,
  褒扁是买主儿,问题的关键还是出在家具的破旧上。
  但是我们买回去以后它挺破旧,挺脏的,跟我们摆设不太协调,完了我们考虑是不是还看看怎么给修一下,让它能见见新,让它亮一点,能跟家具协调。
  钱花了不少,摆在家里没个样可不行,买家当然这么想。
  首先这东西不是我们公司的,这是委托方的,卖家他们委托过来,我们是现状拍卖,它什么样状态我们是没有权利动手的,而且我们公司也没有这样一个义务,另外一点呢,从收藏角度来说,木器是很忌讳动手的,动手以后它的价值就会有所损失,所以我还是建议您呢最好别动手。
  行业有行规,收藏有门道儿,市场专家也是据理力争。
  不要吧,舍不得。买下吧,又不甘心。看陈先生这副欲罢不能的样子,陆女士也动了恻隐之心。
  那如果您要真想要,确实您买到手了,这一点我可以跟您承诺,我可以给您联系专家,听听专家怎么说?
  结果自然是除了陈先生之外大家都放下了悬着的心。
  您好,交一下钱。
  木器的修复是非常非常专业的一件事情,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动手的,我们之所以不建议客户来做这个(事情),不管是卖家还是卖家来做这件事情,就是怕,
不太专业的人,把它一动手的话,它的价值就有所缺失了,并不是说这个东西一定不能动手,即使如果动手的话,一定要找专门的,非常顶级的专家来做,因为它是一个明代的黄花梨的这种东西,它是不可再生的一个文物,所以如果随随便便找个人来做的话,就非常非常危险了,
  家具买卖成交后,陆女士言出必行,陈先生迫不及待,双方一拍即合来找木器专家张先生。
  里边吧,东西还挺漂亮的。
  这位张先生可是圈子里出了名的视古旧家具如命的人,凡是有关古旧家具的事他都有瘾。
  关键这个买家呢他比较坚决,在我们公司来了好几回,一直说,买之前就说好几次,说他需要见见新什么,但是从我们的专业角度是肯定不能动手的。
  该修修补补什么的,就这地儿,让它见点新,能摆在居室里,(他)家肯定挺漂亮的,富丽堂皇的,他要用来摆设用的,跟现代家具能协调一下。
  这个文物修复应该是修旧似旧,当然了脏不是旧,您看这个表面很脏咱们可以清洗,以后用清洗或者是调整这个词,一见新往往使人产生误解。
  可是我还是挺担心,他如果这样一弄以后会不会影响它原本的收藏价值。
  合理的修复不会,因为合理的修复只能是把古家具,就是原始之美,跟它流传过程中这种沧桑之美适度的结合,像这种珍贵的明式家具黄花梨的,价值又很高,流传几百年的,一定做很谨慎的,作为一个长期的、谨慎的反复论证过后的方案拿出来,还得征求您的同意,但是有一点您要是认为我出钱了,那么我自己想怎么修怎么修,我把它彻底扒皮弄亮了,我还不能给您动手。当然这些残缺的部分一定要配上,咱们根据一些文献资料来进行参考,根据它总体的风格,用一样的木头、一样的工艺,把它恢复成原貌是有必要,但是一定十分谨慎。
  张老师,您说的对,那就照您的办吧,我同意您的观点,您在修复的时候尽量能参考我点意见,是吧。
  会的。
  他就拜托您了,太感谢您。谢谢。
  我们仔细观察传世的这些家具文物,会发现这个历代的修复,都是根据当时这个人的这个好恶,也就是根据当时这个自己的价值观,甚至经济观点,或者是审美倾向,来决定修复的方法。
  清代,人们普遍喜欢深颜色的紫檀家具和有雕工繁复花纹的家具,所以清代修复前朝的家具时,往往会补配上紫檀、乌木等木料,或者给家具刷上较深的颜色,以符合当的时尚。
  民国时期,有许多外国人,喜欢中国的明式家具,那么民国时期的家具商,就把清代雕刻繁复的家具的花纹去掉、刨平,把深颜色的漆皮去掉,尽量露出木质本来的颜色,以迎合当时的家具市场。
  现在在古家具修理方面,流行的大体是,大约有以下几点修补方法。首先是这个博物馆的这个修复,应该呢,注重这个文物,就是家具文物在使用跟流传过程中,这个全部的文化信息。
  古旧家具曾经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保管过,使用过,损坏过,必定会留下一些痕迹,博物馆修复要尽可能地保留下这些历史的痕迹,使人能够感受到这个家具很苍古的历史,和它最原始的状貌就可以了。
  那么第二点呢,就是商业性修复,商业性修复,要求一个古家具,尽量恢复它最原始美丽,华美的外表,甚至在修复的过程中,充分掩饰它的缺陷,使这个人看不出,它是不是有什么缺损,残缺,以创造更大的经济商业价值。
  时间的流转,社会的动荡,人类的使用,都会造成家具的损坏,从而给古旧家具留下老旧和破损的痕迹,商业性修复就是要消除这些痕迹,充分掩饰它的残缺和破损,以创造更大的经济商业价值。
  还有一种修复是综合性修复,也可以叫做艺术性修复,这个综合性修复,是难度最高的,也是最具艺术性,对修复者来讲,是最具挑战意义的。
  面对这一个流传了几百年,仍然神韵犹在的古家具,我往往要观察相当长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通过审视它每一个细节,力图把这件家具使用的周边环境,要把它,像演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映现出来。
  这件黄花梨脸盆架
,应该是明中期的风格,当时能使用黄花梨的,当然是很殷实的家庭,社会的贵族,甚至王公大族,到了清代,由于是前朝的遗物,成为古董,它就显得更加珍贵,但因为年代的久远它也难免有破损,此时它的主人自然是不肯把它遗弃,而是修复后继续使用。
  由于这件家具经历了久远的年代,就象一个年事已高,病情复杂的病人,站在了张专家的面前。
  这个龙头其实很漂亮,相当立体,但是这是一个具像的、写实的立体的圆雕,跟下面这些用线条作为图案,这个抽象的装饰呢,风格又不大一样,眯起眼来用虚光看,您会看到有几块颜色不一样,首先这块不一样,也可以说是后配的,这个磨工比较细,这个比较粗糙。所有都是圆的,包括图案都是圆的,都是比较抽象用线条做装饰的,这个是一个平面,像一个剪纸,图案上的卷珠又很像清初期紫檀上常用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两个都是后配,这个后这个前。那么下面这个柜有六个小霸王面,后腿有点瘸,只要把这些搞清楚了,揣摩透了,才能够制定出严谨科学的修补方案。
  由于自然破损和后世修补,在张专家眼里它已经是面目全非和问题成堆了,那么这件家具最初的状貌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张专家能够体会古人胸臆经过修复恢复家具本来的神韵吗?
  就在张专家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一本清宫家具图录中的一件故宫旧藏家具使他眼前一亮,形制与他要修理的那只何其的相似,这不就是明中期黄花梨脸盆架吗?一个完整的修复方案在他的脑海中诞生了。
  这个艺术性修复就是说,首先在这个照顾到家具实用性这个前提下,充分展现它的观赏性,把历史上错误的修理,不美的地方,尽量把它去掉,恢复这个家具,在制作之初,这个本源的美将不符合时代特征和家具整体风格的两个坠角改为有线条感的卷草纹图案,照顾它的这个科研价值,就是文物的科学性,照顾它这个历史文物价值,把特别有意义的文物符号也要留下来。清代修复的龙头,生动传神,作为这件家具的修复档案保留,两个牙条形制与整体风格基本相符,只是对颜色稍加处理。
  中国古家具有一个优秀的传统,尤其是明代家具,它的榫卯相当牢固,科学,那么流传至今,仍然大多数都能够使用,就是实用性一定要兼顾。
  糟朽的圆腿做些垫补,缺失的霸王橙采用葵口倭角曲线用原朝代的老料配补齐全。
  我们可以这个十分肯定地说,正确的修复理念,指导下的正确的严谨科学的修复,一定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以及这个,对它这个经济价值的一种提升。
  修复方案构思完成后,第二天张先生起了个大早儿,下笔如飞,晚饭前就画出了设计草图,就这样他还不放心又剪出纸样子,在家具上仔细比对,直到觉得确实可行,然后才开始四处寻找黄花梨老料,在费尽了周折后,才找到尺寸、年份、颜色都符合原家具的材料,他又聘请了手艺精湛的木工师傅,协助他下料,锼锯成形,刮剥、打磨、清洗、上色作旧、装配成型。
当陈先生再次来到张先生家,一进木工房,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件修复一新的古旧家具就摆放在他眼前,而此时已距家具被送来时候一个多月了。
古玩造假大揭秘家具篇—圈椅()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今天为您播出的是古家具造假大揭秘的第三期。不久前,《五月槐花香》的热播,给古玩行里着实添了一把旺火,你看,现在到古玩市场淘东西的人也多了起来。要说看戏,外行人看到了时代风气、国宝神气,内行人看到了玩家的志气、商家的正气。不过戏说终归是戏说,如果拿着戏里的故事对照当今藏市,甚至依葫芦画瓢,对着剧中的道具到市场上淘宝,那就要吃亏上当了。同样,在古家具市场上,真假古家具的较量也已经开始了。
  上个世纪80年代,一位古玩收藏者吴先生来到北京的一家古玩市场,四处打量着入眼的古玩。在出售各式古家具的市场上,一把木质上乘,造型精美的圈椅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是一把圈椅,用料讲究,工艺精湛,吴先生认定,这应该是清代黄花梨圈椅。圈椅在明代又称“圆椅”。在传世的明清家具中,清代制作的具有典型清式工艺风格的圈椅是数量最多的一个品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它却一直未被人们所重视,存世数量众多的清式圈椅中,很少有式样、装饰完全相同的,它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威严、庄重的气势。
  这把黄花梨圈椅在背板正中浮雕一组精美的纹饰。背板做成“S”形曲线,是根据人体脊椎骨的曲线制成的,椅圈在扶手尽头处有一组云头外透雕花纹,既美化了家具,又起到格外加固的作用。透雕部分采用中国传统卷草文形象,足下踩有托泥,因此也被称作有束腰带托泥圈椅。
  经过一轮拉锯式的讨价还价,吴先生最终以5000元买下了这把椅子。
  主持人:买下了这把椅子,买家还表示过几天会再来看看其他的家具。通过自己的朋友,这把椅子被辗转运到了国外,在拍卖会上,拍下了20万人民币的高价。20多年前,一把椅子拍下了这么高的价钱,这可在拍卖市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吴先生不禁心中暗喜,又回去找到古玩城的卖主。
  这下事情变得复杂了,等吴先生再回到古玩市场时,离奇的事情发生了。
  上次那样的椅子还有吗?
  你要想要,后院还有很多
  卖主不但拿出好几把与上次卖出的一模一样的椅子,还夸下海口,这种椅子要多少有多少。
  传世的清代圈椅可是很少有完全相同的,眼前这么多把圈椅,会不会是现代制作的仿品呢?可是为什么自己上次买的那把椅子能拍出那么高的价钱?是圈椅逃过了拍卖会的检查?还是另有什么蹊跷?
  古玩市场的圈椅拍出了高价,一时间,有关古玩市场里藏有清代传世圈椅的传言在北京古玩市场不胫而走。吴先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一个偶然的发现,让他更加对椅子的来历心存疑惑。原来故宫博物院里藏有一对紫檀有束腰带托泥圈椅,除了木质不同,其余的造型模式都完全一样,市场估价约200万人民币。而自己的这把椅子只用了5000元就买了下来。这下,如此低廉的价格和越来越多的圈椅让吴先生更加怀疑这批货的来历,为了查清真相,他四处奔走。
  半个月后,吴先生追根溯源,最后在河北一个农村小作坊里,找到了答案。几名工人忙忙碌碌,正在加工的竟然全是自己买的那把清代圈椅,而且从造型到纹饰都一模一样!这下吴先生恍然大悟,原来让自己执着的圈椅,竟然全是现代仿品。这些轰动一时的现代家具是怎样摇身一变逃过专家法眼,上了拍卖会呢?稍后请继续收看《艺术品投资》节目。
  主持人:想当年可以说是,千里难寻的一张椅子。现如今可以说要多少有多少。这种变化的确让吴先生感到非常的惊讶,所以才会有后来的发现,有后面的故事。仿照的这些椅子,到底采取了哪些手段呢?
  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是文化部艺术品文化部评估委员会的委员蔡国声先生,您好!
  蔡国声:您好
  主持人:好 ,欢迎来到演播室。其实看到哪些椅子,真的觉得它们不管是造型还是做工都挺不错的。
  蔡国声:是的,因为仿古这个工艺啊,有好有不好,如果非常非常用心的话,这个仿古工艺也可以做得非常到位,所以这把椅子从造型
图案、工艺、包浆,和老的相比,应该粗粗一看,专家也被蒙过。但是看了那么多了,那当然可以说明,它的工艺做的非常到位了。传统的来说,首先呢我说有一种叫贴皮法,就是把珍贵的木材用薄薄的料贴在比较普通的木的表皮。
  主持人:那么我们就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贴皮子的造假方法是怎么来做的。
  “贴皮子”是家具造伪者常用的伎俩,在普通木材制成的家具表面“贴皮子”,也叫“包镶家具”,这层皮子非常的薄,从贴在家具表面之后,经过熨烫,让皮子伏贴的粘在家具表面,从而伪装成仿品。通常作伪者按照古家具的原样,做好仿制品之后,在家具的拼接处,用上色和填嵌来修饰,外观几乎可以以假乱真。鉴定专家如何破解这种作伪方法呢?
  主持人:这么看到其实贴皮子的方法其实好象很简单,就是把一张皮贴在家具上,然后来蒙人。但关键就是说他贴上的皮子,它和我们真的那种皮子肯定是有区别的,我们应该怎么来破解它?
  蔡国声:有的贴皮贴的好真是不容易,那么就是贴了以后,完全把它当成一个真的,或者是紫檀,或者黄花的一类出售。那么这类东西怎么来看呢,我认为首先这类贴皮法的东西,只能用在方形的家具上,或者说它这个腿要方的,不可以圆的,圆的他就不好贴呀,就容易出现褶皱。你如果做成圆形的,再去包裹它,它不省料了,不省料,所以它有局限,有局限,一定要方的。第二我们看它的这个纹饰啊,这个走向要一致的。比如说这条腿它五面,五个面都包裹,这五个面的这个纹饰的走向,应该和一个料质的纹饰的走向应该一致。但是这个确切难以做到,所以贴皮法我们去破解它的话要仔细看这个纹饰的走向是不是一致。那么第三,我们要看它的拼缝。有的拼缝应该说呢,做得总有点翘出来的地方,尽管打磨的好,因为这个皮子也要稍微厚一点,薄的地方它这个棱角啊,太锋利了不行的,棱角也要圆式,所以它这个贴皮的工艺呢,应该也要很高。
  主持人:蔡先生您刚才说到这个打磨的方法,就是说当这皮子贴上去以后它的粘缝处肯定要把它磨的很圆滑才会逼真。其实要说到这个打磨法通常也是他们造假的方法对不对?
  蔡国声:对!
  主持人: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
  在传统家具的制作过程中,有“三分做工,七分打磨”的说法,古时候,师傅做好家具之后,就让徒弟打磨,而这一打磨就是好几年,这种功夫细致入微,决不留半点空白,特别是细微之处,深凹之处,都能打磨的非常光滑柔软,新仿的家具大多是机器打磨,外部可以很平整,但在坑洼之处,机械就无能为力了。即便现在用人工打磨也没有从前那样的功夫了,还是能留下毛毛糙糙的痕迹。
  主持人:其实刚才您说的这个家具上的那种蜡状的感觉,包括那种痕迹,岁月的痕迹,就是你说的那种包浆,那其实造假者可能在这方面他们也会做一些手脚,通常他们会怎么来做这种包浆呢?
  蔡国声:所谓这个包浆就是岁月留下的痕迹,那么它一定是经过十几年,几百年才可以形成的。那么你现在要作假的话呢,那一定是速成的,快速的形成这类东西,那么他一定借助于现代的化学,树脂这一类的东西,所以这尽管做上去以后,真的包浆上去呢,这个光泽还是柔和的。尽管它也有一些亮度,但是这个亮度是柔和的亮度,那么新做出来的,速成做出来的假包浆的话呢,它这个光泽呢有点极力的刺目的光泽,比较刺眼,手感摸上去,老的呢就很细腻很柔和,新的摸上去呢,就是有一些黏糊糊的,黏糊糊,就是我们手摸在有机玻璃上
  有一些类似。所以这一类东西呢,总是岁月的痕迹是装不出来的,装不出来的。
  主持人:就是说关于包浆,要用你的眼睛去看,用你的手去摸,凭你的感觉去领会它。话说回来,我们前面说到贴皮子、打磨、包浆,其实都是在表面做的文章,但是造假者还有更高明的方法?
  蔡国声:那也有,那么现在呢,有好多啊。现在再搞基础建设,老的房子拆了,房子里面一些老料,这些作假呢,舍不得它买来。用老料再加工,做新房屋家具,那么来蒙混用户。
  主持人:就是说叫老料新工
  蔡国声:对
  “老料新工”的方法,它们有些是用旧货改造出来的,一般要从寻找老木料开始。老木料通常是从山西,山东一带的老宅大院柱梁大门上拆卸下来,所用的木料有樟木,鸡翅木,酸枝,黄花梨或有年份的旧榆木。从事仿古家具生产的工人,先用一种探测金属位置的探测器将其中的钉子取出,然后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把木料风干。然后用老的木料进行加工。
  主持人:你看如果用这种老料做出来的家具,要从它的这个木材本身来说,是不是很难辨别?
  作为家具来看呢,料是问题,工更是个问题。料尽管是老的,分量轻一点而已,但是它老料加工以后,它的表皮有点成型,是吧,这个表皮已经不像它木料的表皮,就是它必须要刨掉一些,去掉一些,这是一个。还有它这个工,这个工呢,现在的工,切割的痕迹很多,那个和老的锯子啊、斧啊,人工这样去刨,这个应该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那么现在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蔡国声:那这个刚才已经讲过的打磨。这个痕迹可以打磨掉,但是这个打磨的工艺,老的工艺和新的工艺。我刚才已经说过,刚才已经说过一看还是能看出来。包括它表皮的切割,表皮的切割,所以老料新工,实际上料看上去老一点,分量轻一点而已。
  主持人:好,刚才呢,蔡先生呢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鉴别这个古典家具的方法。而且我就看一个资料说,他说其实真正的那种古典家具它是会说话的跟你,因为它身上有一种独特的那种气韵。但是你要找到那种感觉,也不是说一日功你就能做到的,真正需要你日积月累,不断的积累经验,才能够找到跟古代家具说话的,那种气场和感觉了。
  蔡国声:是的,那个我们看这个古代家具以后,看艺术品一样,那么也要不断的“望 、闻 、问、
切”,也就是说通过我们的视觉、感觉、嗅觉各方面对它进行考察,千万不要冲动,那么虚心的多学,然后再来进行收藏,这样比较稳妥。
  主持人:好,这里感谢蔡先生,给了我们这么多建议,跟我们讲了那么多的破解方法,再次感谢!
古玩造假大揭秘家具篇--黄花梨桌子()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向大家揭秘仿古家具做旧的一些方法。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张图片是古家具中的桌子。说到桌子,从它一出现就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上至皇帝,下至老百姓都要用到它。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一个桌子,就是康熙皇帝当年看书、学习、批阅奏章等使用的。据说,这是古代留下的唯一由皇帝使用过的桌子。如今古家具里的桌子,是一个重要的收藏品种。好,今天来到演播室的是中国古家具研究会副会长:张德祥先生,张先生你好,你好!今天我们聊的话题,是仿古家具做旧手法的识别,我们先看一个收藏者买桌子的故事。
  家住北京的王先生是一位古家具的收藏爱好者,这一天他接到朋友的一个电话。朋友告诉他,在承德乡下,有一个皇家用过的黄花梨桌子,主家想卖,问他愿不愿意收。
  王先生:什么腿的,年代,品相怎么样,价钱,五万。]
  这位朋友说,这个桌子,原来要价八万元,但是看在熟人的份上,可以让到五万元,如果有意思的话,最好先去看一看。经过一番考虑,王先生觉得还是应该去一趟,于是第二天他专门赶往承德。那么王先生看的结果如何
  主持人:看得出王先生也是一个喜欢这个古家具的人,据说那个就是皇家用过的,我就在想,假如他是皇家用过的,如果品相也不错的话,那是不是那就有很好的收藏和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呢?张德祥:刚才那张桌子,如果真的是皇家用过的,黄花梨的家具,现在应该是值到50—60万,如果是其他的木材,真正老的,像核桃木啊,或者是普通的红木,榉木,大约也得值得几万块钱。主持人:这样的一个情况。那我们赶快回到故事当中,看看王先生去承德是什么样一个结果?
  两天以后,王先生从承德回来了,他果真买到了一个桌子,从造型看,像一件明式桌子。
  古代家具里的桌子,历史十分悠久,其雏形可见于一句成语故事, 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这句成语,出自楚汉相争时鸿门宴上刘邦的武士樊哙之口,它比喻当时的刘邦好像鱼肉,正处于刀案之间的危险境地。这里所说的俎,是指古代祭祀时用来切肉的一种板,据说它就是桌和案的最初形象,后来演变成了桌子案子。
  但是桌子究竟是什么时间出现的呢?据了解,至少在唐代以前,桌的概念似乎还没有,人们仍然是席地而坐,把俎当桌案用。后来在唐代的壁画中出现了桌、椅。到五代时,在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中,可以看到不同的桌椅,画中的人物已摆脱了席地起坐的习惯。明清时期,家具的发展进入到鼎盛期,这一时期,包括桌椅在内的各类家具都是最为丰富的。
  王先生买回的这个桌子,据称年代为清代,是一个黄花梨桌。黄花梨是一种名贵的木材,属于硬木,用它制作家具,大概始于明代中期以后,但当时这种木料究竟来自哪里,说法不一。康熙到乾隆年间,黄花梨家具制作量较大,这一时期被誉为是黄花梨家具的黄金时期。清中期以后,黄花梨开始枯竭,制作量越来越少。但在名贵木材中,黄花梨家具比紫檀家具存世量大,它的品种包括了桌案类、椅凳类、床榻类等,应有尽有。
  王先生买回的这个桌子,从造型看比较古朴,颜色陈旧,纹理清晰,富有变化。这与黄花梨的一些特点相似;桌子上有长期使用的痕迹以及缝隙,桌腿有点松动;另外在桌的底足,隐约可见轻微的糟朽。当时王先生就是根据这些方面的特征,判断这个桌子是一个老家具,所以最后经过和卖家的还价,用四万五千元把它买到了手。过了一阵,王先生找来一个木工,想把桌的缝隙和桌腿的松动处收拾一下。木工在仔细看这件东西的过程中,闻出有一点点怪味,而且搬动桌子时,感觉到分量不像是黄花梨的。他把这个感觉告诉了王先生,听对方这么一说,王先生有点疑惑了,他想还是请圈内懂行的人给鉴定一下再说,那么这件东西是不是清代的黄花梨呢。
  主持人:你看这个木工就发现,说这个王先生买的这个桌子分量上有问题。
  张德祥:对,几种硬质木材的比重是这样的,乌木跟紫檀是最重的,它感觉有点像石头跟铁,很沉的。往下排呢就应该是老红木,再往下排呢就应该是黄花梨了。再往下是鸡翅木,核桃木啊,楠木啊,老榆木,软性木材了。柴木吗,就是点火容易着的木材。
  主持人:您说的这个分量,我就在想啊,因为说有些木头,像紫檀、黄花梨,它的珍贵,人们买都用斤来称的对吧?
  张德祥:对,现在的黄花梨,市场上大概一市斤大概也得一二百块。
  主持人:现在我们就回到故事当中,看看这个王先生买的这张号称是清代的黄花梨的桌子,那么专家鉴定以后,是什么样的情况?王先生请到一位圈内的行家来看自己的这件家具,在仔细反复地看了一阵后,来人告诉王先生,这件东西不是黄花梨的。来人接着对王先生说,这个桌子也不是什么清代的,是新做的,它之所以呈现老家具的风格面貌,就是采用了一些做旧的方法。那么这个桌子,使用的是什么样的做旧手段呢?
  主持人:也就是说,经过专家鉴定,王先生买的这张桌子,既不是清代的也不是黄花梨木的。所以张先生我就在想啊,你说这些仿古家具也好,他们在做旧、做假的时候,通常会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方法?
  张德祥:最常见的,就是说一些机理的做旧,使这个表面出现了很多这个斑驳的伤损的这种使用痕迹,还有一种是结构上的做旧,把它搞松动,还有一种就是漆表皮的做旧。
  主持人: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具体演示,来破解这些做旧的方法。把其它木料的家具做旧后,仿冒名贵的硬木家具,是常见的手段。据说这种情况,大约在清中期就开始出现。这里演示的是新做的核桃木家具,做旧出古代黄花梨的效果。先将新家具的棱角进行刀削磕碰等处理,形成年久磨损的感觉;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出一些小坑。此后在家具上抹上带颜色的东西,然后撒上一些灰;过一会拿砂子进行打磨,使表面光滑,这样灰渗入到木头的表面,老家具的效果就出现了。这是对木头本身的破损做旧。
  主持人:你看,一件新的核桃木的家具,他做出来这种老样子和它自然形成的样子,它有什么区别?我们怎么样来辨别它?
  张德祥:它敲的这些坑,再上上漆跟灰,是模拟这些伤痕内部的,污垢啊,旧的痕迹,你观察这些痕迹,是不是都是一个颜色,如果都是红的或者都是酱色的,那么可能就还是一次做成的。还有是不是这些伤痕有没有规律,如果很有规律的,那么就肯定是一次做成的。
  主持人:其实我想一张这个桌子,除了这个这种老样以外,颜色肯定是第一感觉。
  张德祥:它这个颜色做旧也很重要。
  主持人: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一个短片,看看这个颜色是怎么做出来的?
先把选配好的颜色上到家具上,使它接近所需要的木色。等晾干后,再用一种酸性溶液擦洗表面,使家具的光亮感消退,色彩变旧。这样一来,让人看不出家具是上过色的,以为是自然的色泽,是硬木家具本身的颜色。颜色通过几道程序也上上去了,我们怎么来破解它?
  张德祥:像刚才片子里头,这种木材不是黄花梨。他要刷上一道颜色模拟使旧了的黄花梨,新作的这个颜色往往有味道,你闻闻是不是有这个酸啊,或者有一种辛味啊,还有一个就是老家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这面临窗,那边日晒,这面火烤,它几面的这个风化程度是不一样的。那么新做上的,他会给人感觉很整齐,很板,不自然,还有一点就是说,要看他这个结构,榫卯里头,桌子面这个裂缝、裂痕里头,里面的颜色是不是跟外头同步的旧。有的家具做旧,榫卯里头你仔细看是很干净的,没有颜色的。这就,从这几点看基本能看出来。
  主持人:其实要看一张老家具,肯定我们除了看它的表面文章,要反过来看看它的底部对吧?那其实是不是这方面很多造假者也好,仿造者也好,也会在这上面大作文章?所以我们也要通过一个短片来看看这方面,又是怎么做出来的?
  在家具的底部先上一种漆,接着散上灰土,再用火点燃熏烧,然后将表面清理干净,留下的是颜色深沉的老旧面貌,看上去很有年头。
  主持人:
其实我觉得做家具,一般会把面子工程,就是面上的这些活做的特别到位,但没想到仿造者在里子工程上反而是做足了文章。那你觉得通常,他这种做出来的效果,跟那种自然的那种有什么区别?
  张德祥:你用布擦,老的这种后背是不会掉色的,那么新做上去的,你用手擦甚至用粗布擦,他会掉很多粉面,粘的不牢。还有一些漆呢,做上去有时候会用酒精擦一擦,露出很鲜亮的新木材的这种纹理。
  主持人:你看我们说了,从表到里,而且我还想王先生买的那张桌子,他说在腿脚部分还有糟朽,其实糟朽也是那个时间长了很自然会形成的一种这种特征,那我们来看看这个造假者,他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做糟朽的?
  古家具上的糟朽,往往在底足容易出现,有时在后背也有,有的很明显,有的则比较细微。要在仿古家具上做出这种效果,通常用斧头刻削出糟烂的效果,然后用酸溶液进行腐蚀。这样底足就出现了年头久远的糟朽及泛白现象。
  主持人:这种糟朽就出来了。所以我就想知道,如果一个家具它常年形成的糟朽,它的特征是什么?
  张德祥:自然形态上形成的糟朽,他给人的感觉就是,黄里透橙,橙里透白,用斧子,用这工具制造的糟朽,还化学试剂氧的糟朽,它给人感觉,特别生硬,齐齐刷刷的一圈白,他只是把颜色咬了,质没有咬,那么用手摸上去,还很硬棒棒的,会硌手。那么自然形成的,由于木质发生了变化,摸上去会很松软,还有一点就是,它不会同步糟朽,如果是四个足,同时地、同步地、同颜色的糟朽,那么就是假的。
  主持人:你前面说的其实这个老家具,可能真的它会跟你说话对吧?但是真的你要跟老家具能说话,那就修行在个人了。要是说王先生是够冤的,花了45000块钱买了一张假的清代的黄花梨的这个桌子。这个按圈里的说法就叫赌眼了。赌的是你的眼力。
  张德祥:也叫打眼。
  主持人: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呢,而且眼下很多人又特别喜欢这个古家具都热衷于收藏古家具,所以张先生你今天能不能给大家,在这方面一些建议?
  张德祥:要看一个古家具,这需要锻炼眼力,需要找一些经典书籍来看,也需要经常上博物看一些真的,真古家具,这一步下来之后,就从木工知识,还有刚才谈到就是流派知识等等,这些这个知识积累到了,再结合刚才咱们介绍的这些细节的技术手法,一定就能够买到,说实话你称心如意的真古家具,不会上当了。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张先生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给我们介绍了一些这个古家具的造假的破解之道.
古玩造假大揭秘书画篇—中秋贴()
主持人:好字十副不如烂画一张,因此,目前市场上作伪最多的算是画了,对于鉴别画作相信您在前几期我们的节目里已经学到了不少破解的方法。那么我们今天的节目里给您介绍的是书法作伪。让我们来看看造假者用的是什么招数,而我们的专家又给您支的什么高招呢?
  主持人:大家知道,就是这闻名于世的三希堂法帖,却有不同寻常的来历,也许乾隆皇帝并不知道,他手中的这三贴除了王珣的《伯远帖》外,其他两帖全是唐宋时期的临摹帖。而说到临摹集字,北宋时期的大书法家米芾就是一位临摹集字的高手,那么这三希堂中的中秋帖跟这位大书法家又有什么关系呢?
  相传米芾年少时苦学颜、柳、欧等诸多种字体,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苏东坡被贬黄州时,他去拜访求教,东坡劝他学习晋代书法。从那以后,米芾开始潜心研究魏晋书法的风格,以晋人的书风为指归,连其书斋也取名为“宝晋斋”,而米芾本人也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其中“。据记载米芾当时收藏了不少晋人的法帖,其中王献之的草书《十二月帖》就是其中之一。那么这故宫所藏的《中秋帖》与王献之的草书《十二月帖》又有什么关系呢?
  主持人:《中秋帖》全文共二十二字四行,却没有实质的内容,按照阅读习惯上来讲内容是不通的,也就是说中秋帖应该是读不懂的一张帖,这又怎么回事呢?
  有人说过,先临百家,后成一家,听起来不无道理,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临摹是基本功,米芾由开始苦学颜、柳、欧等诸体,到专一学习晋人书法经历了一个艰苦的过程,这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这个时期的米芾书法风格仍然没有定型,这在元佑三年书写的《苕溪帖》、《殷令名头陀寺碑跋》、《蜀素帖》上可以看出,这三件作品写于一个半月之内,风格却有较大的差异,这说明他还没有完全走出前人的模式。据明代书法家董其昌考证,传为王献之所书的《中秋帖》,即是米芾从自己收藏的《十二月贴》上节临的数语,从这两帖相较,则能看出王献之书法的超逸流便,米芾书法的纵逸豪放,这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主持人:
好,关于这个中秋帖的讨论啊一直没有一个定论哈,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临摹集字啊的确是成就了像米芾这样的大书法家。而同样的方法也让我们看到,有很多这样的价格比菲,而且呢名头大小不一的书法作品呢是充斥市场。那当我们面对这样价格比菲,而且呢又不知道真假的书法作品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好,今天呢我们演播室邀请的是故宫博物院的古书画部的金运昌先生。那我们知道你在这个故宫博物院又是专门研究这个古书画的哈,那不知道你对这个中秋帖有什么样的看法。
  金先生:这个是这样,恩,王献之啊有一封书信,以十二月三字开头,就叫作十二月贴。恩,大概是在宋朝前后,有人选临了这个十二月帖上的若干字,以中秋二字开头,就是现在的这个中秋帖,所谓选临,就是说不是逐字逐句的临,而是看着哪个字好就临一下,跳着临。
  主持人:有选择性的。
  金先生:啊有选择性的。所以呢,这个中秋帖呢它是应该说没有文字内容的,你没法把他读成句,也没法了解其中的意思。
  主持人;那你觉得它是不是米芾的呢?
  金先生:
恩,从这个他行笔的笔翼和一些用笔习惯来看,跟米芾呢有很大的相似,所以呢前辈专家呢有很多人怀疑他是米芾临的。
  主持人;我就在想啊,如果乾隆皇帝知道这个原来是个临摹的,不知道该
怎么办哈,不过我们不用替古人担忧哈,我们还是回到现实,你看现在我这里呢就有一个书札,你也给看看。
  金先生:“翼王千岁大人郡鉴,五月念一日陈玉成顿首”哦,这可是大名头啊,我看这翼王应该是太平天国的那位石达开啊,那么陈玉成封为英王,这是两为天平天国的高级将领之间的书信。我说不好是不是陈玉成有真迹存世,至少是非常非常稀少吧。
  主持人;如果没有的话,其实对于呢辨别它的真伪就很难,因为没有参照。
  金先生:对对对对。
  主持人:就不知道它是应该是怎么样的是吧。
  金先生:阿,我觉得呢也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辨别,一个呢就是从它的用的材料,纸墨。
  主持人:啊,其实要说老祖先发明的纸给我们社会进步带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哈,但是没想到这些造假者也现在纸上作文章。那你看这个纸的问题出在哪儿。
  金先生:我看这个纸的问题啊,就是它不是自然老化的,虽然呢表面上看上去呢已经泛黄,好像是
  主持人:这个颜色哈。
  金先生:恩,已经泛黄,好象是很有岁月的样子,但是呢上面的黄色不太均匀,而且纸的质地呢也不太老,我觉得呢它是一张染过的纸。
  支持人:恩。
  金先生:也就是说呢用染的方法来做旧。这个,这是古书画这个作伪的基础方法。
  主持人: 好,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个纸是怎么做旧的。
  纸张做旧一般采用熏染的方法,染主要是先用一些水彩的颜料调色,调处所需要的颜色后,用排刷反复刷,等到干了以后,再用一些泡好的红茶液进行浸泡,这样等到纸张干了以后就出现了老旧的颜色。
主持人:好,通过这个短片呢我们发现啊其实这个纸做旧方法还挺多,看又是熏又是染的哈,那具体到这张纸你觉得它是做旧的,如果是做的话,我们怎么来鉴别它。
  金先生:我觉得这张纸呢就是染过的。
  主持人;染过。
  金先生:因为呢它这个颜色呢不自然,虽然呢它是已经泛黄,好象一眼看上去好象是一张很有年代的纸,但是真正有年代的纸呢那个颜色呢是非常均匀自然一种的老化,而您仔细看这个纸上的黄色呢,它上面有一些隐隐的色斑,而且呢在刷这个颜料水的时候呢把这个纸毛带起来一些,这个纸上啊纸啊觉得毛烘烘的。
  主持人:没错,这个毛烘烘的。
  金先生:诶诶诶诶诶。纸不像
  主持人:倒的不是很匀那个毛哈。
  金先生:对了对了,不匀不匀。
  主持人:其实就从它的颜色,包括它这个纸的这种质地啊还有毛感能够来判断它的真伪。
  金先生:所以呢购买书画呢首先要看这个颜色,纸的颜色,如果纸的颜色不自然,这个就很可疑。我们看地摊上的那些画啊,纸都已经熏染得这个焦黄乌黑,那是最不自然的,那是蒙外行的。
  主持人:他觉得越黄越老。
  金先生:越黄越老,越黄越老。像这种呢,就是比较稍微高明一点的了,让你微微泛黄,啊让你微微泛黄,所以这要特别注意。
  主持人:我觉得我们是不是从它内容上我们再来进行一下刨析呢?
  金先生:好,您看,这个内容它说:“翼王千岁大人郡鉴,前承手教,久未通讯,时在念中。”您觉得这像是太平天国时期人说的话吗?
  主持人:阿...
  金先生:哈哈哈哈,久为通比如说久为通讯?
  主持人:哦有点太现代了是吧。
  金先生:对了对了。
  主持人:还有通讯设施。
  金先生:通讯设施,耶,所以呢,从这个里面呢就可以觉得呢不是太平天国时期人的语言。
  主持人;恩,语言风格,文字风格。
  金先生:语言风格不一样。另外呢,您看,这个书法的风格也是这样,恩,应该说呢陈玉成,恩,它是一个粗人,啊,我看文献记载呢,他很小的时候十几岁就当兵,那么呢,打了十几年仗二十多岁就去世了,像这样一个人写出的字呢
  主持人:这么俊秀。
  金先生:对对对,这个比较,阿怎么说呢,比较柔弱俊秀,还是一个练过若干年字的
  主持人:书法的人。
  金先生:练过若干年字的人写的,我觉得呢也不是他应有的风格,另外呢也不是他那个时代应有的风格。
  金先生:古书画作伪啊有临,摹,仿,造四种,
  主持人:唉,就是最后造。
  金先生:唉,最后这个造就是凭空臆造。唉,就是说我不管你原来写成什么样子,我就按我的字体写了,就落上你的款就是你的了。这种造一般都是两种情况,一种了就是那种大名头,啊什么岳飞,史可法,文天祥等等,利用人们对这种英雄的崇拜心理,那么就有的时候呢就不管这个真假了。另外呢就是说呢造一些冷名头。
  主持人:其实这个陈玉成也就因为大家没有看过他的真迹哈。
  金先生:谁都没有见过他的真迹。
  主持人:啊,所以他造出来你也没办法说他
  金先生;他随便写就可以了,反而容易写得自然。
  在书法作品的作伪中经常出现臆造的现象,也就是平常说的凭空想像。这里面又分为熟造和冒造,熟造就是会临摹或者临集一些大书法家的作品,还有一些是从现有的作品中挖下一些字来用现代的投影的办法组成作品,冒造就是完全的凭空想像,凭借一些社会名流或者冷僻的书画家,利用他们流传作品少,或者没有流传作品可以参考,比如说岳飞、海瑞等。
  主持人:恩。好除了这个以外呢,其实我们常常看这个它的真假还会看到它的这个印章哈,它的落款。那你从这个地方能不能看出一些问题来?
  金先生;这个印章呢非常模糊,首先就可疑。另外呢,这个印色里面我看也是做了假的。
  主持人:印色就是用的这个油泥是吗?
  金先生:对对对。
  主持人:好,我们下面通过一个小片来看看这个不同时代所用的印泥是什么样的。
  就印泥看,唐、五代时期大多使用蜜印或白芨水,宋代初期开始用油印,并用水印。蜜印颜色红而厚,水印色较淡和厚薄不匀。至元代以油印为主,几乎不见水印。印色以大红为主,偶然见深红和红带紫色的。在书画作伪中为了使作品的可信度更高,经常会在印泥上做文章,一个办法是从乡间买来年代久远的老印泥,在印泥中加入新的印泥和蓖麻油。另外一个办法是在新印泥中加入深色颜料,使其出现发暗的颜色,然后在加盖后用香灰涂抹在上面,去除燥气,出现陈旧感。
  主持人:好,不难看出呢不同的时期啊这个印泥是不一样的,它用的原材料不一样,然后可能它印出来的颜色包括它的质感肯定不一样哈。那你觉得面对印泥我们来区别它的真假的时候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考虑。
  金先生:这个呢就是这样,就是比较早的书画,比如说宋元的书画,那么它上面的印呢是用蜜印,也就是用蜂蜜水调着朱砂摸在印面上盖的。那个印呢,阿,颜色比较浅淡,啊这个而且呢往往有一点模糊,因为它是用蜜在上面水分比较大。
  主持人:恩。
  金先生:后来呢在明清以后呢就都用这个油印,啊,这个呢,就是说,用印油了,那么呢盖上去以后呢就非常的清晰和厚重。
  主持人:会不会油光发亮那个?
  金先生:对有一点发亮,有一点发亮,有一种油的感觉不是前面那个水的感觉了。这个两个呢是比较容易区别的,那么你如果有一张宋朝的画,提款是宋朝的,但后面盖着一个油印,那肯定是假的,至少这个印是假的,啊至少这个印是假的。这个这个比较容易分辨。那么在油印里面呢又有很多种风格,这个有的朱砂浓一点,朱砂淡一点,而且呢这个朱砂的痕迹也会老化,开始的时候它可能很鲜亮,鲜红鲜红的,后来呢,如果它的朱砂不是太好,它就会逐渐逐渐泛黑,就是这个汞在里面起作用了,它会逐渐逐渐泛黑,就发出一种沉厚的红色。
  主持人:恩,好,那我们再落到这张这个书札上的这个印泥上看看,你觉得这个印泥符不符合当时的那种情况?
  金先生:恩我觉得呢这个印泥呢虽然它在印色里面可能加了一些黑色,而让它沉重一点,但是呢还是显得比较新。另外呢它可能呢为了这个退光,就是新钳的印呢上面会有一层油光,它在上面洒一些比如香灰啊或者滑石粉啊这种粉末,在上面,恩,摩擦一下,可以使它呢没有那层油光,它是经过退光的。
  主持人:好,那么我想呢通过从纸张啊,包括这个书写的内容,特别这个字体的风格,还有这个印泥这几个方面这么一分析呢,这的确是一张不折不扣的假的信札了。
  金先生:没错。
主持人:好,那么再一次要感谢金先生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做的精彩的破解
书画造假大揭秘--小镇谜案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在前两期节目当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书画作伪的手段和识别方法,那您知道什么是上款唬人,什么又是题跋欺世吗,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探寻书画造假的破解之道。在节目一开始,首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2002年初夏,一则“石鲁遗作惊现小镇”的消息一经报道,便引起了世人的瞩目。石鲁,我国当代著名画家,“长安画派”创始人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地位,被西方收藏家誉为“中国的凡高”,所以发现遗作的消息很快就在北京、西安等地引起了轩然大波,书画圈内更是沸沸扬扬。紧接着,“大师遗作展”、“大师作品研讨会”在北京大张旗鼓地举行。一批鉴定界、美术界的知名专家纷纷参加,并对画作大加赞赏,有的还欣然撰写题跋,使得这批画作顺利进入市场,价格也不断走高,而画作的持有者更是从中获利数千万元。
  主持人:哇,几千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这看似一件艺术品市场上红红火火的事,可谁又能想到这竟然是造假分子煞费苦心、惊心策划的一个弥天大谎呢?
  公安机关历时三年艰苦侦查,终于将这起国内书画造假第一案大白于天下。原来,造假分子看中了名人字画可以赚大钱这个“商机”,便谋划了一个骗局。他们先是临摹大师的作品,然后又勾结他人,向媒体透露小镇发现大师遗作的消息,并为遗作的出现编造了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说持画人早年曾偶遇落难的大师,照料其起居数年有余。而大师为人仗义,为表感谢,经常作画慷慨馈赠李某,这样,几年下来,他保存的大师画作就有数十幅之多。在散布消息的同时,造假者还多方活动,请名家加写题跋,大肆鼓吹,成功地召开了“大师遗作展”等一系列活动,在得到各方认可后,造假者喜出望外,四处奔走,便开始有恃无恐的贩卖起假画了,并从中牟取暴利。
  主持人:果然是一个精心谋划的骗局。你看,他首先找人临摹,然后散布假消息,编造理由,请专家加写题跋,召开研讨会,最后高价贩卖,获利。真可以说是行骗一条龙啊。故事是讲完了,我们还要从中分析,学习识破方法,提高我们的鉴别能力。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的就是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的金运昌先生。金先生您好,您好。欢迎来到演播室,刚才我们说的是石鲁遗作的一个案件,我们暂且不说那个,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来破解一些造假者的手段,所以我今天也备了一幅画,让您看一看。
  专家:一匹马
  主持人:怎么样啊 不错吧
  专家:不怎么样
  主持人:一上来就泼冷水,不怎么样,为什么不怎么样?
  专家:我看它这个款字写的是伯逸马晋,马晋是近代一位画马的大师,他是承袭清朝宫廷也就是郎世宁往下的这种动物画的画法,非常的成熟,这匹马呢,只是从它的造型上跟马晋的作品有几分相似,那么呢,它的毛片的画法非常简陋,粗糙,它的比例更是非常的孱弱,所以呢,跟这个大师的原作相差甚远,我估计呢,最多是一幅临摹品。
  主持人:你这么一分析就是说它肯定不是马晋的真迹了,那马晋情况怎么样,他的画风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通过一个小片了解一下。
  马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书画家,(),笔名马湛如、马伯逸,北京市人。父亲曾为一满清贵族管理马匹,因而他自幼喜爱画马。1920年进入中国画学研究会,跟随金北楼、陈师曾习画,画艺大进,画马取法郎世宁。
  主持人:马晋,姓马,你看他父亲又是管马的然后呢,他自己又喜欢画马,可以说马晋和马特有缘啊,不过,金先生一看就说这不是马晋的马,你能不能具体给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它不是马晋的马,或者说造假者用了什么手段想蒙蔽我们。
  专家:我分析这个事情是这样的,从这个马的位置来看,一般呢,画马画这种马呢,都在画幅的中央,可是这个马呢,您看,已经偏离的中线,它已经去靠向这边了,这边的空大,这边的空小,这个构图的这个两边的空白、流白,有一些问题,不均衡,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局面呢,我估计是这样,这个马,可能还不是从根上就想作假,可能这是一件学画的人的习作,所以呢不太成熟也是情理之中的,那么人家可能本来有自己的本款张三画,李四画或者张三临马晋,李四学马晋是吧,有这样的款子,可能人家这个本款落在这个地方,,把它的本款拉掉了,当然,如果不用这种割款的办法也可以,那么中国的宣纸也可以把它挖个窟窿再用宣纸补上,这个叫挖款,也可以呢,用小刀把这个款子刮掉,如果宣纸比较厚的话,可以用小刀把它刮掉这个叫刮款,都有这种可能,但是刮款和挖款都容易留下一些痕迹,所以呢,不如割款把这个款子割掉,但是,割款呢就容易使这个画幅的比例失调,就产生了这种样子,所以呢,他只好把他的假款子添到这边了,一般呢,题款要在这边,这边为上,这边为下,一般款子在这边。
  主持人:但是有没有这种可能就是原来这幅画就没有落款然后,后来他看到这个画以后为了造马晋的所以就在这边添上(马晋的款)。
  专家:那个叫做后添款在假画行中也是经常有的。
  造假分子为了提高画的价格,将原作的本款除去,再从画册中找寻名家的题款,临写到画作之上,并翻刻一方该名家的印章,从而将的作品改头换面变成了大名家之作。
  主持人:金先生,你这么分析呢,就是说马晋这个款子是临摹的对不对,但是我一看这还有一款,这两个字体好像我就感觉都不像一个人写的。
  专家:是,这个款子叫上款,也就是说呢这个画是给什么人画的,送给他的,这叫上款,那么呢,由于这个上款可能他没有地方临完全是臆造的,所以呢,他用了造假者自己的笔体,所以呢,就跟马晋的款子很不一样了,而且上款写得是北楼夫子大人雅命,北楼是民国时期的大画家金城的号,他在辈分上是马晋的老师所,以管他叫夫子大人,雅命也就是说呢这匹马是他让马晋为他画的,马晋奉命而作。
  主持人:好 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北楼是何许人也。
  北楼,清末著名画家,本名金城(),又名绍城,字拱北,号北楼(配北楼图片),又称金北楼。他山水花鸟皆能,兼工篆隶镌刻,旁及古文辞。1920年5月中国画学研究会成立,金城主持日常会务,是一位画学导师、敬业的画会组织者和艺术活动家。
  主持人:这么一了解呢,其实北楼就是马晋同一个时代的一个画家,年岁比他大一些,但是我就在想,既然这个造假者为的是造马晋的画,你有一个落款“马晋”就好了,你干嘛还画蛇添足来一个这个,来一个上款。
  专家:这个呢,就是造假者钻这个大家的心理空子,为什么呢,过去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说呢,这个画如果有上款那么它的售价要比没有上款的低,为什么呢,对造假者是不利的,正是这样,所以呢,大家就认为说这个有上款的画便宜,所以没人造有上款的画,多加了一行上款反而价格要便宜三分之一左右,谁肯做这样的傻事呢?那么造假者正是利用了这个心理,我就偏做了这样的傻事,打得都是心理战,所以呢,他添这个“北楼夫子大人雅命”的上款呢,目的就是这个,而且呢,还有一个意思,那么既然是他的师长让他画的,他一定是很尽心竭力地画好啊,这应该是一张精品啊等等,你会产生这样的心里联想,对吧。
  造假者在该动原画的本款后,为了让人更加信服画作的确出自大家之手,往往会添加与作者有密切关系的名家上款,进行佐证。
  主持人:哇,这本款、印章和上款都是假的,那画面上方大篇幅的题跋又是真是假的呢?
  专家:肯定是假的。寐叟就是清末的大书法家沈寐叟。
  主持人:好 我们也同样来了解一下寐叟的情况。
  寂叟,本名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巽斋、乙庵等,晚号寐叟,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和书画家,诗文、书画无所不能。
  主持人:你看,这幅画扯到了三个人,一个是刚才说到的寐叟,前面的北楼,还有马晋,他们都是同一个时代的前前后后的人,所以我觉得其实要造假的话,或者我们要识假的话,如果对这段历史的画家的情况不了解,真的很难办,而且造假者如果不了解肯定也很容易出问题,对不对,
  专家:这个在题跋上实际上就出了比较大的问题。
  主持人:我们赶快来让大家看一下这个题跋,你看,写得字还不少。
  专家:这个题跋,在我们行里头叫帮手,就是帮你来证明的,就是帮着你证明这个画的这个真实性,这叫帮手,那么这个帮手是蹩脚的帮手,就是帮了倒忙,为什么呢,这个沈寐叟,首先,他是晚清时期的大书法家,从这个丙戌四月的这个纪年上来看,今年是丙戌年,应该是一百二十年前所作,1886年,可那个时候呢,马晋还没出生,如果是六十年前所作,1946年,沈寐叟已经死了,就是这个时间已经有冲突了,所以就不可能是这个(马)的题跋,这个题跋不可能是为这匹马而作,那么从它这个书法水平来看,也远远不是沈寐叟的,所以,我估计这一大段题跋是作假者从另一幅马的画上来临摹的沈寐叟的题跋,沈寐叟确实有这个题跋,这个诗可能也有,是给另一个画家画的马题的,那么他把它临摹到这幅画上,加上“伯逸画马北楼持此嘱题于我勉为题之”这样的话来蒙人。
  造假者在充分了解原作的基础上,经常会利用画作的流白、裱边、裱头等部位添加名家、大师或著名收藏家、鉴赏家的题跋,以便进一步提高作品的价值。
  主持人:看过这幅画以后,我们也感觉造假者也真的是绞尽脑汁,
  专家:挖空心思,做了多少手脚,没想到这里边是漏洞百出,而且关键是艺术水平都不够,不管是题跋,款,还是这匹马本身,那么我们就可以确认这是一幅假画。
  主持人:其实要说一幅画的题跋,落款,本来是很好的让我们来了解,认识画的作者的一个方法,没想到造假者也是在这方面大做手脚,但是有了经验的话,我觉得我们还是可以一目了然地通过分析来判断它的真和假。
  专家:是的,我觉得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我们在看画,
买画的时候,一定要冷静,要细心的分析,只要认真的分析,就一定能够捉住作假者的狐狸尾巴。
  主持人:说到这个造假,我还想到了有人建议启功先生对他的字画作假进行打假的时候,启功先生却非常淡然地说,总要给他们留碗饭吃吧。其实我觉得,好像这种回答不太符合当今保护知识产权的这种潮流,但是,我觉得真的让我们看到了启功老先生那种博大的胸怀,当然,我觉得还有几分无奈好,今天再一次非常感谢金先生来到我们的演播室给我们做的精彩的破解,谢谢,朋友们,我想呢,这几天我们连续播出了书画造假大揭秘的三期节目,讲的都是画方面的造假方法,那么你想不想了解书法(方面),造假者又是如何来进行造假,我们又将来如何破解的呢,如果有兴趣的话,欢迎您继续关注第四期节目.
书画造假大揭秘——作者自己都无法辨识的作品()
观众朋友大家好!我们已经跟大家一起了解了不少书画作品的辨识方法,其实不管是技艺精湛的临摹,还是凉茶染就的做旧,只要多积累书画作品的知识,深谙其作者风格,想分辨其中的赝品还是不成问题的。不过今天要向大家讲解的造假手段呢,它牵扯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技艺,传说啊,徐悲鸿先生曾经拿着他一幅在上世纪50年代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奔马图,来到荣宝斋,说是一位英国友人爱上了这幅作品,但他心中又不忍割舍,希望用荣宝斋给复制一幅。遗憾的是这幅作品马腿画的长了一些,但重画恐难达到其他部分的神韵,悲鸿先生询问是否可以用某种方式加以修正。结果,这幅作品经过某种处理,不但弥补了创作中的不足,同时还完整地保留了原作的神韵。是怎样一种技术能够如此神奇呢?而这种精湛的技术又是怎样被骗子利用,成为了骗人的手段呢?您能看出其中的门道吗?
  王先生和李先生都是在圈儿里小有名气的收藏爱好者。两人对于书画的收藏更是痴迷。王先生对于近现代书法,尤其兴趣浓厚。最喜爱的要属启功先生的书法,那种行云流水的气势,总是让王先生爱不释手。然而,近年来启功的作品价格一路攀升,真迹越拍越少,想收藏一幅太不容易了。
  在今年的春季拍卖会期间,王先生收到了拍卖公司寄送的拍卖图册,上面的一幅居然正是自己心仪已久的启功书法。王先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觉得这样大型的拍卖会,又正好有自己称心的作品,实在很难得。拍卖当天,王先生卯足了劲儿,拍下了这幅作品。
  主持人:按说,这件事情真是难得的圆满。心仪已久,又一拍即成。得来全不费工夫。可是没成想,不多久,事情有了急转直下的变化。
  花了大价钱的王先生,虽然有些心疼,但还是觉得物有所值了。这天,王先生正在家中把玩自己从拍卖会上拍到的这幅作品。突然,手机响了。
  来电话的正是好友李先生,电话里他说自己刚从朋友那里淘得了一件启功的好东西,而且上面还有名人的题款.所以很想请好友前去看看。
  王先生心生错愕,这尺幅一样,作者相同,小李跟自己买的该不会是同一幅作品吧。他忙问李先生,字的内容。结果竟然与自己刚刚拍到的作品并无二制。
  如果两幅书法真的是一模一样,那肯定其中有一幅赝品,无疑了。搞不好呀,这两副作品,都是假的。
  王先生觉得自己购买的渠道正规,花费不菲,总该是真的吧。而李先生一口咬定自己的那幅是家属提供流传有序,更是不相退让。两人在电话里争论得不可开交,几十年的交情差点就怎么完了。来不及多想,王先生带着自己的字,急匆匆的来到了李先生家里,李先生也正坐立不安的等着。一见面,两人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两幅字。虽然李先生的上面多了名人的题字。但经过仔细比较,这两副作品不管是字体,笔法,还是题跋,印章,完全一模一样。
  主持人:这个故事真是让人看的一头雾水啊,原本是很有收藏经验的两个人,却买到了同样一幅作品。在收藏界中,这两幅作品都是真迹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我们今天的演播室请来了国家博物馆的研究员许丽女士。许老师您好
  嘉宾:主持人好。
  主持人:那么向今天故事里两位收藏爱好者的经历,虽然比较巧合了,但是两幅各方面完全一样的作品,如果这种情况下的造假一般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和手法。很想请您给我们分析分析。
  嘉宾:刚才我们看到这两幅作品,藏家说是启功的书法。大家都知道启功是位很著名的书法家,又刚刚谢世。如果经过比较,两幅作品的细枝末节都完全一样的话,那么很有可能,这两幅作品都是假的。
  主持人:是不是这可以算一种常识啊,都说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就算的同样内容的作品,由于用笔力度各方面的不同,也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
  嘉宾:对,能够完成这种手法,并且一般人很难看出破绽的,熊雄你觉得会是怎么一回事。一模一样啊,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
  主持人:只有复印的吧,不然没有别的什么方法了。
  嘉宾:对,而且在书画界,有一种用来保存重要古籍,珍藏大师作品时候要用的,因为我们都知道书画与其他艺术品不同,它保存年限是有限的,所以就用到一种十分精妙的技艺,就是木版水印。我想故事里一模一样的书法也应该是木版水印的作品,然后在上面进行了加工和做旧。
  经过专业的鉴定,王先生和李先生所购买的果然是都是赝品。而这种造假的方法就是木版水印基础上的改头换面。那么我们就先来说说木版水印,再来揭开书画造假的序幕。
  木版水印的工艺究竟有怎样的奥秘呢?第一步是把要复制的作品,根据不同的笔触和颜色进行分版。然后把各套版面的线条和轮廓用墨线分别勾在半透明的燕皮纸上。接下来,把勾描于燕皮纸上的线条准确地再现于木版之上.印制作为最后的工序,可以说是最为精妙的,它不但要求技师能把握手中微妙的力度变化,而且还要能整体控制周围的湿度,以及快慢的节奏。虽然,在外行看来只是轻轻一刷而已。
  木版水印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能够最高程度的复制原作,复制水平之高可达到原创和复制者真假难辩的程度。
  所以,现在的造假者经常选用精致的木版水印作品做底,略加修改润色,就当作真迹高价卖出了。
  被造假者瞄上的通常是一些留白较多,结构松散的木版水印作品。因为他们的伎俩就是从这些细微之处添加内容开始。一般说来,经常是在要改造的木版水印作品上,找到要添加的部分,便开始按图索骥,在名家的图录上面找到合适的添加物。因为就画的价格来说,多一只小虫,有时可以增加上百万的收入,另一方面,为了让风格相似,混淆买家的判断,要伪造谁的画作,就在谁的图册中寻找合适的添加物。册中所添加的内容增加了买者的陌生感,即便画作似曾相识,也拿不准了。
  由于画作经过印制,所以墨色很浮,在行家眼里还是很难蒙混过关。于是造假者们又想出了这样的方法,在原有的墨迹上,添墨加色。让墨迹浸洇到平面的画作中,两相交融,就让很难让人看得分明了。
  一件足可以以假乱真蒙混过关的作品诞生了。也使得我们的识别难上加难。
 主持人:其实这个木版水印复制技术,对于我们古代书画的传承和保护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工艺。
  嘉宾:的确,通过木版水印技术著作的书画呢,与原作相比非常逼真如果不经过专业的分析,甚至很难辨别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书画作伪,都采用这种技术。
  主持人:那用这种很专业又很特殊的木版水印技术著作的书画作品,如果被骗子当作真迹来卖,我们有没有什么比较可靠的方法来鉴别呢?
  嘉宾:其实木版水印作品,毕竟是用印刷的手段来制作的,所以仔细辨析的话,还是有很多破解的方法
  主持人:那么今天我们把这幅刚才在小片里出现的,造假者费劲心机制作的作品拿到了我们的演播室。你可以边对照边给我们讲解了。
  嘉宾:好的。首先从书画的背面观察,木版水印印刷的书画,墨、色均不会由正面侵染到背面。对于托裱过的木版水印印刷品,背面无法观察,从正面看很平,缺少质感,用手轻摸画面重墨或重色的地方(特别是石绿、石青等)没有涩感。有些颜色易掉色(如大红、石青)不妨用一小块白色软纸蘸清水在颜色上轻轻擦一擦,画在宣纸上的画是掉色的,而印刷在宣纸上的画一般是不掉色的。
  主持人:哦,这个还是一种比较容易发现的破绽了
  嘉宾:那么这幅作品首先我们看到,虽然后加了墨,也并不是每部分都面面俱到的加,很多细致的部分,都是大师最见功力,也是造假者容易漏出破绽的地方。造假者是加不好的。一般在这些地方,他是不会去改动。所以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许多墨色很不连贯的地方。我们凭放大镜可以看到,这些没有加墨的地方都是很平面的。因为毕竟大部分还是属于印刷上去的。所以不够立体。后加上去的墨、色明显有浮在画面上的感觉。一般来说,后加上去的墨或色都不会太多,只是在明显的部位,若是笔笔俱到,那么,这幅画自然也就会失去原貌了。
  主持人:哦,可以从它的整个着色上去分析啊。
  嘉宾:对,另外一点就比较专业了。一般的木版水印画作假,都会在原有的画上加新的内容,像这幅画,乍一看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后加的部分毕竟跟原作的风格有差别。
  主持人:就是笔法肯定都会有差异吧?
  嘉宾:首先后加的部分都显得很突兀,你看我们中国画都讲究留白,这幅画的右边虽然有很多空白的地方,但是,看似松散的布局,其实是很有章法的。反而你给他人为的增加一些东西,会破坏整幅画的比例。特别是一些大师的作品,更是多一笔嫌多,少一笔嫌少。
  主持人:那这幅作品里硬加的这只虫子你这么一说,确实跟原有的部分很不一样。
  嘉宾:另外你看他这个笔法……(跟大师笔法的差别)
  主持人:这个片子还提到了一种造假手段,叫做翻刻印章,那这方法还真是让人史料未及啊。
  嘉宾:现在的作假手段是越来越精密。但是也并不是没有破绽,对于翻刻印章呢,细致之处还是很不精密的。翻刻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制作假印的方法。但是,翻刻印章的人必须是老手,对古代篆字的写法要熟悉。因为凡是有名的篆刻家对古代文字如大篆、小篆的篆法都深有研究,不会搞错。用篆是否合乎古代篆字的写法去鉴别假印非常灵。能衡量出一批假印现出本来的面目,即使是老手翻刻的假印,其笔画部位也容易走样,尤其是清代中期以后兴起的“见刀法”的浙派印更不容易翻得像。铜印、象牙印如以冻石来翻刻,在笔画上极易看出质感的不同,象牙印边框非常整齐,石印不容易做到这一点。同时冻石治印细笔易断,用冻石来翻刻细朱文的铜印,又很容易在这方面出毛病。而且从整体来看翻刻的印章往往呈现出一种光滑呆滞死板的神气。……
  主持人:看来这个骗子利用制作精良的木版水印画还造假还真是费尽心机啊。也败坏了这种好手艺
  嘉宾:对,真是这样。模板水印对于修复古籍,保存大师的真迹,有非常重要的贡献。
  主持人:就是说制作精美的木版水印作品,本身它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吧。
  嘉宾:是的,曾经荣宝斋制作了齐白石老先生的一幅作品,然后把齐白石请到店中,在他面前挂出了两副写意虾图。告诉齐白石说其中有一副出自他手,请老人识别究竟哪一副是他的笔记。按说,自己画的画,让自己挑出来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可是齐白石打量许久,最后还是摇头,说他看不出来。其实这幅两画家自己也无法辩识的作品,并非高手的临摹之作,只不过是荣宝斋的木版水印画。
  主持人:木版水印看来还真的技艺精湛啊。
  嘉宾:很多年之后,很多古画珍品无法保存,还是非常需要这样的手艺来把它们流传下去。(一边指画一边说)木版水印可以古今名家大作逼真地复制出来,让更多的人能从中去欣赏到原作的风采、韵味。当然,这与其他一些复制品一样,如实载明了复制的标注,但偏偏有不良之徒把复制品稍作加工,剔除“木版水印”标注,作为真迹倒卖。
  主持人:确实是。那么许老师,刚才我们看到这个给木版水印画改头换面,冒充真迹的作假,我还听说过另外几种更绝的手法。
  东拼西凑,即将不同作品拼凑在一起,形成一张所谓的”新画”,使人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又说不清道不明。拿假冒的徐悲鸿作品为例,该赝品抄袭自徐悲鸿纪念馆真迹《猫》,只不过将另一件馆藏真迹《猫蝶》中之蝶挪至此幅,这样一件”真迹“便应运而生了。此类作伪目前在市场上不在少数,对买家具有较大的欺骗性。
  移花接木,即对真迹进行一番”手术”,或改变方向位置,或颠倒、错位、移动,或增添、删减,使加工出来的伪作焕然一新,以达到令买家产生陌生感、不辨真伪的目的。
  主持人:看来这个骗子的招数还真是不少啊。许老师,您不能不再给我们支几招使用的方法,来一一破解他们
  嘉宾:你看这个东拼西凑……移花接木……东拼西凑:由于是拼凑而成,故布局构图往往易犯生硬呆板之弊,彼此关系难于处理协调,是该类伪作之通病。细察之,自能看出蛛丝马迹。这种手法就需要我们多积累多看,了解画家的画风和喜好,多了解其作品的情况
  主持人:那这个移花接木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辨别它。
  嘉宾:所谓“移花接木”,即对原作变戏法大搬家,将一件作品中的人、走兽或景物移走,而改换、嫁接成其他内容,一件“新作”便出笼了。由于作伪者对某一家的东西经常模仿,极为熟悉,故制作起来相当容易,有些移花接木作品甚至天衣无缝,一般人很难察觉。此类作伪手法屡见不鲜,且屡屡得逞。(你像刚才小片中提到的)把一匹奔驰的马画成一匹歪脖的马,它歪的呢,也特别死板。
  主持人:我想这个收藏书画呢,不仅需要多看,有时间呢,可以自己写写画画,对于您的收藏呢,我想是很有帮助的。那么造假者还有哪些秘不示人的招数呢?小城里惊现的大师作品又隐藏着怎样的阴谋呢?希望明天的节目同样带给您一些有用的提示。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说到书画我们都知道它是收藏中的一大项而且现在不管是古代的书画,还是现代的书画都受到藏家的追捧。纵观书画史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个书画做伪也是自古有之,特别是当这个艺术品拍卖市场设立以后,各种各样的书画赝品更是充斥市场造假者的手段之多、伎俩之丰富堪称是前无古人。造假者的胃口之大我想从他们下手的这个对象不难看出其中是不乏古代名作现代精品。当然那些存世量少价格又昂贵的这个古画更是受到了造假者的青睐。今天我们的节目就要来揭秘造假者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瞒天过海的。好,先一起来看一个故事。
  十年前的一个晚上,家住北京的刘先生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来人姓张,是刘先生的一位朋友。两人都是收藏爱好者经常一起交流各自的藏品。张先生说明来意,原来是生意上急需一笔钱周转,自己手上又没有这么多钱,他只好向刘先生来借钱。他知道刘先生喜欢古画
  为表示诚意就拿来家传的一幅古画做抵押,向刘先生借十万块现金,并承诺,只要一有钱
  就来赎画。刘先生接过这幅古画,在灯下仔细看了看,凭着自己的经验觉得这是老东西,又像是名家的真迹,应该不止值十万块,没多想就把画收下了,并签下了抵押协议。张先生一再强调,这是自己的传家之宝,一定会来赎的。
  主持人要说刘先生也是够仗义的,你想十万块钱在十年前,那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可是朋友有难,当然是应该拔刀相助了。虽说是朋友,可有句话叫夜不照宣,就是说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更玄的在下面。
  随后这位张先生便杳无音讯,也没有人来赎这幅古画。十年过去了,眼看着古画的行情越来越好,刘先生家的古画也比十年前翻了好几倍。这天,张先生突然出现在刘先生面前,
  虽说多年不见可进门二话不说就把十年前的抵押协议放在了刘先生面前。刘先生明白,今天张先生突然出现在自己家里很明显是奔着画来的,没多想,既然对方按照约定来赎给他就是了。想到这儿,他就取出自己谨慎保管的那幅画。张先生打开画,仔细打量着自己的家传之宝。看了许久,张先生沉着脸说:“这幅是仿的,不是原来那幅。”并威胁说,要么将真画还给自己,要么就得按市价赔钱。刘先生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镇住了,自己平时注意保管从不让别人过手,怎么这真画就成了假画呢?
  主持人:假的,不可能啊!刘先生十年前可是亲自看过的。但是不管怎么说,经过专家鉴定,
  说这是一幅假古画。一幅古画十年之间就由真变假,真是够玄乎的。那它玄在哪呢?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就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许丽女士。许女士,你好!
  专家:你好!刚才我们看了这个故事。你看这个刘先生吧,他那画原本就是十年前的那幅画,
  可是专家一鉴定说是假的。那根据你的分析你觉得原因出在哪?
  专家:确实这张画是现代人做的假画,就是新的做旧的。从纸张方面,从印章方面从图章方面从它书法力度,在我看来说一眼就能看穿,确实是不对。
  主持人:你的意思就是说,其实他当年他朋友给他的那画,就是一幅假画。
  专家:就是假画。
  主持人:而不是他自己做了什么手脚。
  专家:对对。
  主持人:但是话又说回来,像刘先生他搞收藏也很多年,他对书画也有所了解。你说他当时也怎么那么容易就走眼了。
  专家:多大的画家他都有走眼的时候。俗语说:真正的一个好的鉴定家,一辈子要鉴定七张真画,那就了不得了。
  主持人:为什么七张?
  专家:
七张真画就了不得,为什么呢?因为历代书画,我们也没见过。古时候,乾隆皇上在当时宫里还有出现很多假的东西。历代到现代都有做假。那就看谁做。现在市场上,作假的手段是非常多的。买画的人一定要小心。
  主持人:既然造假的手段这么高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一张古画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新画做旧自古有之,手段可以说是多种多样,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造假流程和固定套路。
  一般说来,首先是找有一定绘画基础的人,依照原画或者图录将古代名家的作品临摹下来。由于无法达到名家的功力,无法做到形神俱像,所以造假者往往注重外形的模仿,在布局构图,用笔设色等方面皆十分相似。
  克隆出来之后,为了防止在后期的做旧过程中破坏画作,造假者往往先将调好的明矾涂在画作上。
  新画做旧常用的方法是直染法和熏染法。
  所谓直染法,就是将临好的画放在玻璃平面上,用排笔将隔夜的浓茶在画作上反复涂染
  让茶色完全挂在宣纸上。在此基础上,再用稀释后的食用醋在上面喷洒,使颜色均匀被画纸吸收。如此涂染多次,放置一星期后纸张的颜色发黄,再过一段时间后,纸张的颜色黄中略显灰色。看上去就有了旧纸的感觉。
  熏染法,就是在东西做好之后,造假者就会把书画挂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屋子里用,用点燃椰子壳或者香火,冒出来的烟来熏。经过多日熏烤,纸张上就会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咖啡色。
  与旧纸极为相似。
  主持人:经过这么一染,你看这纸一下就变了,还真的变得好像古色古香,很有年头了。
  专家:目前作假的方法很多。作假的方法是非常多的。一个是他画好的画,经过紫外线照射给它风化。还有绢也是这种现象。另外还有一种,就是他在作画当中后背染色,经过用藤黄加赭石,染成旧的颜色。还有经过茶水,经过咱过夜的茶水在纸上涂抹。变成老画。
  主持人:就光从这个纸上面来做旧,就能看出来。绢上面做旧就有很多种方法,很多的东西。
  那其实一幅古画,我觉得它保存的时间长了以后。在它身上,就会留下很多岁月的痕迹。
  是不是造假者也会从这方面下手,来做一些
  主持人 :小的动作。
  专家:有的就因为有些老画,因为家里搁的时间比较长,容易虫蛀。
  造假者正是抓住这样的心理,画外的做旧手法应运而生。例如认为有虫咬过的一定是古画。实际上并不是。造假者往往将做好的画放在生了虫的米缸或者面袋里面,故意让虫子
  在上面留下蛀咬的痕迹,增加可信度。
 主持人:那除了这个以外,其实要看一幅画它的真假很重要的就是它的落款和印章对不对?
这方面情况。
  专家:看画先看落款和印章。先看印章是不是那时期的印泥。再断定它是真是假。现在目前做假的人,手腕有高有低,有的是相当不错的。
  造假者为了能让自己精心做旧后的古画更具可信度。往往再从图录或者印谱上临刻出该画家的印章,盖在做旧的画上。做旧、题款、刻印三个方法下来,这样一幅古画就完成了。
  主持人:
你看通过从多方面下手以后,一幅古画就造出来了。所以我觉得现在的藏友有时候真的觉得是防不胜防,一不留神可能就会买到这种假画了。那么面对这种假画,我们有什么样的破解之道,不要走开马上就给你揭晓。
  主持人:现在我这里有一张古画,我们马上要请许女士给我们进行现场的鉴定。那么通过许女士的鉴定,我们同时可以了解一下,面对一张古画,我们应该怎么来进行辨别它的真和假。
  许女士你看现在古画就在我们面前。那么你觉得,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鉴定?
  专家:我们从四个方面:一是 看闻对照。
  主持人:看闻对照,四种方法。
  专家:首先看它的纸张,是不是老纸,是不是当时的纸。这张是清代时期做的。是不是有年代。我们第一看它的纸。
  主持人:那你觉得它这个颜色是属于那种古画的那种颜色吗?
  专家:不是,一看就不对。百年以后的纸是比较有一种,它的纸的细腻度非常强。另外它是比较老化,有点脆脆的感觉。
  主持人:颜色应该是什么感觉?跟这个比起来。
  专家:颜色还比它深。
  主持人:比它还要深。
  专家:比它还要黑一点,还要深一点。
  主持人:所以它的颜色有点偏淡了。
  专家:偏淡而且颜色不均,再也有毛毛的感觉。
  主持人:你说的这个毛,的确它好像是比较稀疏的感觉。通常如果是古画它的这个纸的这个
  纹路是什么样的情况?
  专家:是比较细腻的。而且它是经过长时期,百年以后,经过时间比较久了以后,它就有点变色变老化。跟咱穿的衣服时间(一长)就旧了。那种旧的老化的感觉。
  我们现在看好了确实是一个新仿,就是纸是新的做出来的旧。做出来的一张旧画。它又经过一种原料来处理。到底是什么原料,那希望熊雄你来闻闻,到底是什么原料?你可以闻闻。
  主持人:就是进入到我们闻的那个方法是吧
  专家:你先闻闻到底是什么原料?
  主持人:你一说我鼻子犯酸。真是那个醋的味道是吧?
  专家:对,他用醋来处理的。他用醋来处理。他又给它又另外用一种方法,那种味道给它风化可是也没把它风化醋(味)。
  主持人:隐隐约约的还有还有一点醋的味道。要说这个闻,你看它是用醋经过处理,我们闻到了醋味。可能它有时候还用一些化学物品,可能都是很刺鼻的味道,那通常真正的古画
  我们要去闻的话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
  专家:是在那个箱子底那种陈旧的,压箱底的那种。
  主持人:压箱底的那味道。老画的那种感觉,它这个确实(没有)。确实能够闻出那种悠悠的古韵来,对不对?
  专家:古韵,对。另外来说你可以在阳光底下来照照。你一看。
  主持人:那你就是说要进入到我们第三种方法就是照。
  专家:照,你可以在光里一照。你看这一绺一绺的,经过处理全都有。你看看好好看,真正风化以后的淡墨感,不会有一条条的,对吧?它肯定是经过什么原料和水把这个颜色都给冲淡了。
  主持人:而且说心里话我觉得如果在灯下一照,这个纸我觉得特别厚。而且时间长了不会有这么厚吧?
  专家:应该特别薄特别光滑。
  主持人:如果真正的那种古画如果通过灯一照的话我们能看到的是什么东西?
  专家:非常细腻。它的老化程度也非常老了,就跟人老了似的。都有一种那个纸张都有点好像有点风化,和那种脆脆的感觉,不敢碰的感觉,一碰就会碎。所以这个一摸,你怎么揉拾都没关系,你揉都没关系。
  主持人:最后一种方法叫对,我们要对什么怎么来对?
  专家:首先我们看它的落款,落款的笔下工夫非常不强。印章也非常不太好。一个说它的刻度比较软刻度软,颜色也是比较浮。它这种印章也是非常没有力度。首先大家是力透纸背,它没到一定工夫。
  主持人:这张画真是够新的。上面看不到任何的岁月的痕迹。比方前面我们说的什么做一个虫眼弄点什么污迹油迹什么的,你看它都没出现对吧?可见它好像这方面做假手段,并不是很高明,假如这上面出现一个虫眼,它是做出来的。那它真的就是虫咬出来的,你怎么知道它是新做的,还是原来真的是,过了很多年被那个虫咬出来的?
  专家:因为我看的有很多老画,因为就是经常老人家也不知道这画的价值如何,就像有些老人家就把这画卷的什么搁到笔筒里搁到墙根底下,经过那个潮湿以后虫咬,咬的虫子的痕迹
  它是一贯性的。它是因为是卷着的嘛,虫子的那个咬的窟窿是都不一样。有的是圆的有的是菱形的有的是长的。有的甚至是这一个窟窿,这一个虫子咬好几口,就变成一个小毛毛虫似的。小小的毛毛虫。说你要是做假的那个虫子专门让它做假,在米缸里做出来的虫子咬的痕迹,就跟点这的小点似的,圆圆的边路是滑滑的。
  主持人:对这幅古画的辨别,我相信大家以后见到古画的时候,一定是火眼金睛了。但是现在造假分子的这个造假手段也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你想不想知道一幅木版水印,是如何摇身冒充真画的呢?如果想知道的话,别忘了看我们下期节目。那么今天在这里,还要特别的感谢许女士来到我们的演播室,跟我们一起分享了古画的鉴别方法。希望对您的投资会有所帮助。
古玩造假大揭密——翡翠()&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话说一天,乾隆皇帝上朝的时候,大臣刘庸让他很是不高兴,这乾隆皇帝正想找他的嚓,于是赏了他一挂自己戴的朝珠,刘庸刚想跪下谢恩,可是一想,不对啊,皇帝的朝珠自己可是不敢随便带的啊,戴了可就是死罪啊。刚想拒绝可转念又想,不要就是抗旨不遵啊,罪名也不小。最后他还是领下了皇帝的赏赐,把它供奉在自己的祖先堂内。所以这刘庸还算聪明啊,即得到了一串皇帝的朝珠,还捡回了性命。哦,故事说到这里,你会说我扯的远了,说讲作伪怎么就扯到朝珠上去了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关于串朝珠的故事。
  看这车上挂的这串珠子可吗?这可是王先生的心爱之物,买的时候就是看上了这几颗翡翠珠子,也不清楚是做什么用的。但是一天一个搞收藏的朋友说,这可是好东西,说是串朝珠,应该是清代有品级的官员戴的。王先生心里是一阵的高兴,没想到自己还拣了漏了呢。要说这朝珠还真是有讲究的。
  朝珠是清代宫廷中上自皇帝下至各级官吏人等重要的上朝佩饰之一,佩带者的身份地位不同,朝珠的用料也不尽相同。大家知道清代等级制度是非常森严的,按制度规定:皇帝、宗室、王公、爵侯以下至文官五品,武宫四品以上本人及妻室或儿女穿着朝服时,可以配挂朝珠,这在当时被称为文五、武四。对于佩戴何种质地的朝珠,也有严格的区分和等级规定,从官员胸前所佩戴朝珠质地的好坏,可以看出官员的品级高低来。通常是用珊瑚和玉翠等名贵材料雕刻而成。而在皇宫里独有皇帝佩带的朝珠是东珠的。
  主持人:现在您知道我们开头的故事里,为什么刘庸不敢戴皇帝赏赐的朝珠了吧。既然皇帝的朝珠是东珠做的,那么我们王先生手里的这挂带有翡翠的朝珠又是什么级别的官员带的呢。
  据了解,朝珠应由108颗珠子贯穿而成,挂于颈上,垂在胸前。朝珠的质料有东珠、翡翠、玛瑙、蓝晶石、珊瑚等。每盘朝珠有四个大珠,垂在胸前的叫“佛头”,在背后还有一个下垂的“背云”,在朝珠两侧,有三串小珠,左二右一,各10粒,名为“记捻”。朝珠虽然是装饰品,但一般官员和百姓不能随意佩带。对于佩戴何种质地的朝珠,也有严格的区分和等级规定,从官员胸前所佩戴朝珠质地的好坏,可以看出官员的品级高低来。看王先生的这朝珠的品相挺好,而且做工也很细,还正好配套。看来能佩带的人官位应该不低啊。
  主持人:于是王先生拿这自己的藏品找到了鉴定的专家,专家经过鉴定得出了的结论:东西是真正的老东西,也是有品级的官员用的,但是那五颗翡翠却是假的,是琉璃烧出来冒充翡翠的。
  啊,琉璃的!那么王先生的是从何处看发现这串珠子的问题呢。经过王先生给我们指出,我们才发现。这珠子的绿色地方有一块坏掉的地方,就是这里露出了破绽。其实翡翠是到了十八世纪晚期才传人我国的,翡翠取代白玉成为玉石之王与清代皇室的喜爱不无关系。从乾隆皇帝到慈禧太后,各朝帝皇无不对翡翠情有独钟。尤其是慈禧太后,在她的墓葬中,最名贵的珍宝要数翡翠西瓜,清代皇家的宠爱直接影响了后世人们对翡翠的喜爱和收藏。而据专家介绍翡翠作伪早在清朝晚期时就出现了。大多是拿烧造的琉璃来充当。翡翠是一种特殊矿产资源,所有矿产资源都有不可再生性。因此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收藏的兴起,翡翠在国际国内市场的价格也是不断增长,近10年来,年增长率达30%。正因为它的保值、增值性,利益的驱动让作伪者的手段也是越来越高明。
  主持人:您看,清朝晚期的时候,就有很多假冒的翡翠,那么到现在的话,这个翡翠造假的手段,肯定是相当的多,特别是我们现在市场上也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翡翠都打着A货,天然翡翠这样的旗号,但关键是我们怎么知道哪些是做过手脚的,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怎么来鉴定呢,好,那么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是中国宝玉石协会的理事陈景元先生,陈先生您好。
  陈:您好。
  主持人:欢迎来到我们演播室,前边我们说到,这个清朝的时候,人们还只是用一些东西来冒充这个翡翠,通常是用什么来冒充呢?
  陈:一般在清朝来讲,是用琉璃,绿色的琉璃来冒充翡翠。
  主持人:那其实在最早的时候,就是清朝的时候,人们只是用琉璃,用玉石来冒充替代这个翡翠,那什么时候人们开始做假翡翠了呢?
  陈:这是90年代,1990年代,从香港第一个开始做这个B货的翡翠来冒充A货来卖。
  主持人:你说的B货、A货,那就是说翡翠是分等级的?
  陈:对。
  主持人:怎么一个分法?
  陈:翡翠分等级呢,就是分三种,一种就A货,就是纯天然的,一种就是B货呢,是经过强酸腐蚀漂白注胶,C货呢,就加颜色。
  评价翡翠的好坏,主要依据两点,一是颜色,二是透明度,俗称“水”或“水头”。翡翠的颜色有多种,如绿色、紫色、黄色、棕色等,颜色纯正、透明度高的翡翠价值惊人。现在市面上的翡翠制品被分为A货、B货和C货三大类。专家介绍说,A货就是地地道道的真货,是将天然的翡翠原料经过纯物理切割、雕琢之后做成的翡翠制品。它的颜色和透明度都是天然的,高中档的A货具有保值、增值功能。而B货是指透明度经过处理的翡翠制品,其颜色是真的。但由于这种翡翠制品的原料在经过打磨后,其透明度不理想,因此便会将其做化学处理,这种翡翠制品看起来非常漂亮,但它的耐久性受到了影响,作为一般饰品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人这东西 pdf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