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低音歌手的缩写各是什么,比如女高是S

S/S_S/S的意思_style sample_款式样_S/S是什么意思_英文缩写大全_911查询
S/S 的意思
输入英文缩写词如 S/S 后点查询即可
S/S S/S的意思 style sample 款式样 S/S是什么意思 S/S什么意思 S/S的解释
英文缩写S/S
英文全称style sample
中文解释款式样
缩写分类缩写简介外贸服装用语。S/S其他解释英文缩写大全为您提供S/S,S/S的意思,style sample,款式样,S/S是什么意思,S/S什么意思,S/S的解释
英文缩写分类
别人正在查
911查询 全部查询 网址:
(共19个)占卜求签
(共17个)民俗文化
(共16个)交通出行
(共10个)学习应用
(共26个)休闲娱乐
(共10个)站长工具
(共7个)身体健康
&2018  京ICP备号-6 京公网安备30 
微信扫一扫关注重低音S.W0UT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重低音S.W0UT什么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sw是英文shock wave的缩写,也就是重低音;out是输出的意思。。。所以swout就是重低音输出口
采纳率:63%
来自团队:
应该是SHOW
就是低音输出口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有哪些女低音歌手推荐?_百度知道
有哪些女低音歌手推荐?
主要是外国的,中国的也可以。
我有更好的答案
Sara&nbsp: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layer!2~1~3~A&Mingardo,Ewa&nbsp.module_basic_relation?spm=a2h0j.baidu:Nathalie&nbsp.2-1-95.3.3-2.1-1-1-2-0" data_swf="http://player?beta&from=s1.8-1-1.2&spm=0.0.0.0.c8DWrJ" data_swf="http!2~/zhidao/wh%3D450%2C600/sign=0d17cabc7b/023b5bb5c9ea15ce67a42bb5bf003af33b87b2c0.jpg" data_src="/v_show/id_XMTcyNzUwNzA4.html!这是高男高音歌手Philippe Jaroussky与女低音歌手Marie-Nicole&Lemieux合唱维瓦尔第的《奥兰多的狂怒 》第一幕第五场曲目作者女低音(Contralto):女低音是女声中的最低声部.php/sid/XNDgzMjAxMzY0/partnerid/cebace8/v.swf" data_title="Cara Sposa - Nathalie Stutzmann" data_time="0://www.5~5。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zhihu:10:24" data_def="0" data_itemid="">顺便说一下由于女低音与高男高音(假声男高音)都很罕见且声音听起来很相像可以互相翻唱对方的曲目所以在工作中他们各自也有“竞争”的关系在里面:///player.php/sid/XMTcyNzUwNzA4/partnerid/cebace8/v,所以著名的女低音就更加少了;Podle。现在还活跃的著名女低音屈指可数;from=y1;Stutzmann
央措柯秀,有效低音可低至降A音,是国内女低音歌手代表,其音乐浑厚有力却不失纯净柔美,拥有接近灵魂介质的中低音音色。
低音……lana del rey……不知道拼对没,就那个唱born to die的……够低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女低音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
侯镇二中校本教材《合唱的魅力》
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是人声,最美的人声是合唱。 合唱是一项高雅艺术,给人 一种可以不懈追求的艺术境界,合唱艺术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最善于表达 人们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 合唱,与其说是一种艺术,倒不如说是一种生活,合唱艺术是人声艺术的 最高表现形式,合唱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培养人的协作精神。 合唱,唱出美丽的生活风采,用音乐与心灵对话,让我们从合唱艺术中感 受生活,并在合唱生活中认识自己,享受生活。 合唱艺术,这颗音乐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欧洲, 可追溯到距今已近千年的中世纪宗教音乐。在中国,当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之际,随着西方文化的输入、西方宗教的传播,以及学堂乐歌的流行,为我国合 唱音乐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既是一种表演形式,也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声乐交 响”音乐体裁。从浩如烟海的中外合唱音乐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合唱呈示了 心灵的企盼,表达了精神的寄托,反映了现实生活的斗争和对人类理想的追求。 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合唱, 从合唱中找到乐趣, 从而在校园中体现一种 “和 谐 “的氛围, 我们编写了 校本教材 《合唱艺术的魅 力》 ,希望广大学生能够 积极参与到合唱中去, 开 拓视野, 加强集体协作能 力, 提高歌唱艺术实践的 创新能力。1 目 录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二节 合唱概述???????????????????? 合唱的魅力?????????????? 1 1合唱的优势与音响???????????? 3 合唱中的协调因素 ????????????5 合唱的组织形式????????????????? 合唱的种类与声部 ????????????7 合唱的队形排列????????????? 12 合唱的队员选择 ?????????????14 合唱的技巧训练????????????????? 呼吸的技巧??????????????? 17 呼吸的训练??????????????? 20 发声的技巧 ?????????????? 25 17 7字正与腔圆的技巧???????????? 28 共鸣的技巧 ???????????????31 共鸣的训练 ???????????????33 指挥的基本知识?????????????????? 36 指挥的基本动作??????????????36 指挥图解?????????????????39 合唱的课堂教学?????????????????? 43 《红河谷》合唱教学????????????43 《保卫黄河》合唱教学???????????45 《海鸥》合唱教学?????????????48 《摇篮曲》合唱教学????????????51 合唱排练课的基本模式???????????54 合唱团活动记录集锦???????????????? 55 理论学习――《合唱学习》?????????55 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56-1-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掌握合理科学的呼吸????????????57 《半个月亮爬上来》????????????58 理论学习《关于合唱训练的问题》??????59 《同一首歌》 ??????????????60《乘着歌声的翅膀》????????????61 理论学习《怎样进行合唱教学》 ??????62后记???????????????????????????63-2- 第一章 第一节一、合唱的定义合唱概述 合唱的魅力在音乐作品体裁的划分中,通常把用人声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音乐形式称为 声乐作品。在声乐作品的表现形式中又有很多细致的划分。如由一个人独立完成 的演唱形式被称为独唱;由多人共同完成同一旋律的演唱形式被称为齐唱;由几 个人同时完成几个不同旋律的演唱形式被称为重唱(有几个人、几个声部就是几 重唱) 而当由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共同完成两个声部以上的声乐作品时, ; 则被称为 合唱。 随着群众性歌咏活动的普及, 人们对合唱一词的理解和认同也越来越宽泛了。 所以也可以广义地说:合唱是包含着同声的与混声的齐唱、轮唱、领唱、对唱、 重唱,以及和声的、支声的、复调的、有伴奏的或无伴奏的一种集体演唱形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合唱既可以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群众性歌唱活动,又可以是一种 要求较严格、技巧较丰富的高级声乐艺术。它能够培养人们的音乐听觉和素养、 提高声乐演唱技巧、严格节奏与和声观念,更是加强集体协作能力的极为重要的 手段。 二、合唱的魅力 对于一般人来说, 可以从歌唱中得到愉快, 它是文化修养和情感素质的标志, 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勇气和耐心。 合唱作为用人声来表现音乐作品的声乐表现形式,在较大型、较完整的合唱 作品中,还可以包括除歌剧以外的所有声乐演唱形式。所以,无论是从创作的技 巧手段,还是从表现的复杂程度,都可以说它是声乐表演中最高级的形式。然而 它又是一种非常便于实施、易于接受、极具魅力的群众性音乐活动。歌唱的乐器 就是每个人的噪子,既不需要花钱去购买,又可以“随身携带” ;人数可多可少, 场地可大可小。 又因为合唱是声乐艺术, 用人声来表达音乐情感会比乐器更直接、 更细腻,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再加上绝大部分合唱都有歌词,所以更容易 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同时,参与合唱既是在进行音乐创作,在创作中使自己的音 乐素质得到提高――培养人的多声部听觉和音乐思维能力;又是在进行音乐欣赏-3- ――让自己深入到音乐内部去找到审美的情感体验。一次好的排练或演出,就是 一次难得的精神享受,心灵的境界也常常会同音乐一起得到升华。 三、合唱的历史 合唱艺术是音乐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的 历史长河中, 到处可见它留下的印迹。 外国合唱音乐历史起码有 500DD700 多年, 从 15 世纪就有了。 中国地区与外国不同,有些是民间故有的:少数民族地区有偶然性的多声部 组合音乐,大部分都是合唱音乐雏形,有支声复调,与音乐的汪洋大海比起来, 还显得不够丰富。中国合唱应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的清朝末年从西方传入, 是第一期。 第二期是学堂乐歌时期。沈心工、李淑同的《春游》《送别》 、 、赵元任的《海 韵》 (1927 年,中国专业合唱作品第一部) 。 第三期,30 年代初到 40 年代末抗战时期聂耳、 冼星海(既有革命的一面,又有 西方专业技法)的《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 、 、及《黄河大合唱》等可称为合唱 之魂。也还有学院派的一些合唱歌曲。 第四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 50D60 年代是辉煌期, 年代的 50 《祖国颂》 、 《祖 国万岁》 ;60 年代的《长征组歌》 ;70 年代有政治合唱。瞿希贤的无伴奏合唱《牧 歌》《乌苏里船歌》等许多优秀作品。最近 20 年中国合唱有很大发展突破,田 , 青的《云南风情》 、谭盾的《蜀道行》 、陆在一的《祖国母亲》等等大量合唱作品。-4- 第二节一、合唱的优势合唱的优势与音响合唱由于是集体性的歌唱,相对于个人的独唱来说有以下几大优势: 1、音域跨度宽:一个人的有效音域一般只有两个八度(有的可能还不到) , 而合唱(尤其是男声加女声或加童声的混声合唱)的音域一般可有四个八度,甚 至更多。 2、音区转换灵活:它可以在轻巧飘逸的女高音声部,一下跳到深沉、雄厚的 男低音声部;也可以从最低音区的男低音声部,经过男高音、女低音连续过渡到 女高音声部的最高音区,而不留任何声区转换的痕迹。 3、和声效果好:由于有较宽的音域空间,加之有较多声部使用的可能,故可 以在和声的运用上更多样、更丰满。 4、气息持续长:一个人的气息量是有限的,慢唱时一口气最多也就唱八拍。 而合唱可使用 “循环呼吸” 保证在长时间内合唱的音响不中断, , 用以表现较缓慢、 连贯、悠长的作品,在无伴奏合唱中,效果尤其明显。 5、音色变化多:一个人的独唱大多只使用一种音色(个别戏剧性叙事作品除 外) ,而合唱不但包括自然的高音、中音、低音,男声、女声、童声,还可以进行 各种不同音色的多种组合,使合唱表现得绚丽多彩,变幻莫测。 6、力度起伏大:一个人的声音表现力再强,音量也是有限的。而合唱由于人 数的不等,可以是独唱的 10 倍、20 倍,也可能是独唱的 100 倍、200 倍(还可能 更多) 。弱时可以是萦绕耳畔的习习微风,强时也可以是震撼寰宇的雷鸣闪电,因 而及具表现力。 二、合唱的音响观念 合唱(包括声乐诸种类)是一种凭借声音音响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演唱 者是通过声音音响来再现音乐的。因此,无论是演唱者还是欣赏者都必须掌握声 音音响的自身规律,了解声音音响的审美价值取向,才能更好地理解,再现和欣 赏合唱作品。就像盖房子一样,材料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建筑的美观和质量。 合唱的音响,在以往的合唱中分为两大派别。 一种是以东罗马的正教为代表的东欧学派,其特点是音色较丰厚,气势较宏-5- 大; 一种是以西罗马的天主教为代表的西欧学派,它的特点是音响谐和、纤细、 柔美而纯净。前一种音响追求声音的个性表现力,常采用声部间的音色对比。尤 其强调低音声部的特色,声音位置较靠后。它的长处是气势磅礴,和声支柱(低 音)清晰。但由于过分追求个性和力度,合唱音响整体美感欠佳,而且歌者和听 众都容易疲劳。后一种在音响上注重声音的整体协调和内在美感,强调声音的统 一性,强调发声的高位置,高、中、低各声部基本采用同样的歌唱方法和原则, 声音位置适中略靠前,接近自然发声,减少做作成分,而且特别强调声音为感情 服务,强调高声部(旋律)的特色。它虽然不像前一种方法那样粗犷,嘹亮,长 于发挥每个声部的个性表现力,但以其声音谐和的内在力量,仍能获得相应的艺 术效果。它善于演唱情感丰富细腻,内在含蓄、长篇而大型的合唱作品,有持久 力,而且耐人寻味。 我国的合唱,过去较多吸收了东罗马的演唱风格,尤其是五六十年代以前的 作品,强调低音部,强调胸腔共鸣,使合唱立体音响不谐和,不统一。随着合唱 艺术事业在我国的不断发展,许多指挥家及声乐合唱艺术大师们开始探讨和研究 西罗马的合唱风格与特点,逐渐在合唱音响观念上有了新的认识和转折,他们认 为,把声音统一在高位置上应是获得合唱美感的唯一途径。 我们知道, 任何一首合唱曲的写作都是从旋律开始的, “旋律乃是艺术表现的 手段” 。从音乐美学的观点而言,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而合唱的主旋律一般都在最 高声部,所以,强调旋律就要以高音声部为主。从演唱技巧上来说,低音声部模 仿高音声部一般比较容易,而高音声部模仿低音声部就比较困难。因为低音部的 自然发声特点是夸大胸腔共鸣,忽视声带闭合,这就必然使歌唱位置低,声音不 集中。那么,在低位置、声音散的状态下要唱高音是很困难的,即使“喊”上去 了,其音色也不会悦耳。 作为合唱,要的是求其共性,达到相互关系的谐和,这样才能发挥其真正价 值。所以,我们认为在合唱的音响观念上应有一个新的要求,那就是:各声部、 各成员在生理条件不同的个性基础上,有一个统一的目标和准则,即把声音统一 到尽可能高的位置上,并把这一要求贯穿于合唱训练及演唱的自始至终。-6- 第三节合唱中的协调因素在整个合唱音响中, 每一个声部都有着一定的任务和要求。 声部与声部之间, 也有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只有各声部在声音音响上根据作品内容的要求相互取得 应有的关系时,所产生的声音音响才是合唱所需要的。这种合唱所需要的音响效 果我们称之为协调,它必须具备音量、音色和音准三种因素。这三种因素在合唱 协调的要求中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只有在音量、音色和音准上都取得了应 有的关系时,这种音响才是协调的。协调是合唱演唱中各个瞬间的纵的关系,是 合唱音响进行中的纵剖面。 在协调中,我们将各声部在音量和音色上的相互关系叫做均衡,而将各声部 在音高、音准上的相互关系叫做谐和。 1、均衡。 合唱各声部在音量和音色上的相互关系形成了合唱的平衡。这种相互关系不 是绝对的。也不是孤立的,而是根据作品的内容和具体要求所决定的,一个合唱 团体在音响观念上统一了认识,明确了目标以后,均衡的处理就成了最重要的环 节,同时也是最难解决的艺术性与技术性的难点。 音量和音色的产生是与物理上的物体震动的振幅、共鸣和泛音有着极密切的 关系。音量固然主要是根据振幅的大小,但共鸣和泛音也可以改变音量。在正常 和自然情况下,音量的增强与音色的浓厚程度成正比,音量越强音色就越浓。虽 然也可以人为地造成相反情况,但毕竟仍有一定的限度。 2、谐和。 合唱各声部在音高和音准上的相互关系形成了合唱的谐和。合唱演唱者在演 唱时,对所唱的音程、音高必须根据作品的要求加以新的理解,使这些音变成活 的乐音。有了艺术内容才能决定音高音准,有了合理的音高音准才构成了协调中 需要的谐和。 合唱在谐和的要求下音高关系可分为两种: (1)在旋律进行时,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是横向的关系,是属于合唱声部 的,这种关系所构成的谐和,叫做部分的谐和; (2)在声部与声部之间,同时发出的不同声音之间的音高关系是纵的关系,-7- 是属于合唱整体的,这种关系所构成的谐和,叫做总的谐和,谐和与合唱作品的 内容揭示有着极为紧密而不可分割的联系。-8- 第二章 第一节一、合唱的表演种类合唱的组织形式 合唱的种类与声部合唱艺术,在其漫长的历史形成过程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因而划 分种类的依据也有很多种。 1、按音色的性质可分为: 同声合唱――包括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童声合唱 混声合唱――包括男声加女声、男声加童声、女声加童声、男女声加童声。 2、按声部的数量可分为: 轮唱――二部轮唱、三部轮唱、四部轮唱以及更多声部的轮唱; 合唱――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以及更多声部的合唱。 3、按人数的多少可分为: 小型合唱――小合唱(16 人以下) 、室内合唱(30 人以下) ; 中型合唱――较多见的合唱队(30 人至 60 人之间) ; 大型合唱――不多见的合唱队(60 人至 100 人之间) 特大型合唱――一般多是临时组成的(100 从以上) 。 4、按表演的形式可分为: 有伴奏合唱――可用钢琴或其他任意一种以上有音律的乐器伴奏; 无伴奏合唱――可用纯人声演唱,也可加进没有音律的打击乐器伴奏; 有表演合唱――需要加进歌舞表演的合唱; 交响合唱――由交响乐队伴奏的大型组歌或清唱剧。 5、按音乐的风格可分为: 宗教合唱――包括教会合唱,无伴奏教会合唱; 民谣合唱――包括无伴奏民谣合唱,有伴奏民谣合唱以及有表演民谣合唱; 爵士合唱――包括歌唱爵士乐和无伴奏歌唱爵士乐。 现代合唱――包括 20 世纪至今所有的合唱作品。 以及黑人福音灵歌、大众音乐合唱等多种。 二、合唱的声部划分-9- 合唱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是声部。每一声部是由相同或相似的音量、音色和音 域的人声组合而成,声部在合唱中从事着部分的集体活动,使整个合唱音响在不 同声部的共同合作下,进行着合唱作品尽善尽美的艺术再现。合唱组织中的各声 部在音区、音域及音色上都有他们相互不同的个性,正是由于这些不同个性的结 合,才有合唱作品在表现上提供了极其丰富而广阔的伸缩性和可能性。 一般典型的混声合唱都由四个声部组成,通常称之为混声四部合唱。按记谱 顺序分别为: 1、女高音声部(Soprano 缩写形式为 S) 音色特点:明朗、轻盈、抒情、秀丽,有较强的表现力;在高音区时可产生 较强的穿透性音响。 音域范围:从小字一组的 c1 到小字三组的 c3,常用音域从小字一组的 f1 到 小字二组的 a2。 第一女高音音域第二女高音的音域主要任务:因为它是合唱的最高声部,所以常担任主旋律的演唱,通常称之 为上外声部。 注意事项:这是合唱中最重要的声部,由于音区较高,容易出现声音尖锐和 歌唱位置低的现象。训练时要特别强调气息的支持、状态的打开和头腔共鸣的高 位置。- 10 - 2、女低音声部(Alto 缩写形式为 A) 音色特点:圆润、浓厚、温和、充沛,在保持高位置的头腔共鸣基础上,可 适当加入胸腔共鸣成分,它给合唱带来温暖、充实之感。 音域范围:从小字组的 g 到小字二组的 g2,常用音域从小字组的 b 到小字二 组的 d2。 第一女低音的音域第二女低音的音域主要任务:在混声合唱中女低音主要是对女高音起伴随和烘托使用的,在传 统合唱的写法中,常处于合唱的中间声部(通常称之为内声部)与男高音声部互 相起取长补短、彼此衔接的作用。 注意事项:这是一个较难演唱的声部,通常变化音很多,影响着和声的色彩 变化,所以对演唱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3、男高音声部(Tenor 缩写形式为 T) 音色特点:明亮、刚健、尖锐、清晰,但它同时又具备“轻声高位”的弱唱 功能,使旋律有一种飘逸、柔和之感。 音域范围:从小字一组的 c1 到小字三组的 c3,常用音域从小字一组的 f1 到 小字二组的 g2(有时记谱比实际音高一个八度) 。 第一男高音的音域- 11 - 第二男高音的音域主要任务:在混声合唱中男高音主要是充实合唱的和声效果,同时也常单独 地或与女高音相距八度担任主旋律的演唱,成为主旋律声部。 注意事项:它虽有极为悦耳的特殊效果,但不能长时间使用,否则会削弱和 声色彩。在男声合唱中常担任主旋律。 4、男低音声部(Bass 缩写形式为 B) 音色特点:低沉、浑厚、坚实、有力,胸腔共鸣稍多一些,越是偏低的音区 音色越浓。 音域范围:从大字组的 C 到小字一组的 e1,常用音域从大字组的 G 到小字一 组的 c1。 第一男低音的音域第二男低音的音域- 12 - 主要任务: 这一声部就是合唱的最低声部, 不论在男声合唱还是混声合唱中, 主要担任和声的基础音演唱(通常称为下外声部) 。 注意事项:这也是个关键的声部,由于它的自然发声位置较低,音色容易突 出,如不加以限制,就会破坏合唱整体音响的协调和美感。所以要加强训练其发 声及共鸣的高位置和严格的音准,并习惯于敏捷的起声,使其自然地融于合唱整 体音响的要求之中。在无伴奏合唱作品中更为重要。- 13 - 第二节合唱的队形排列合唱队形的安排和排列是按照下列四个原则来安排的。这些原则是这样: 1、 女高音声部常担任主旋律, 同时伴奏乐队的第一小提琴也常担任相同或相 似的旋律,为了指挥方便,及合唱队易于与乐队合作,可将女高音声部放在乐队 第一小提琴的同一边――指挥的左面。 2、因为女高音声部常担任主旋律,而指挥的右手比较灵活。因此女高音声部 放在指挥的右手边,以便更好地控制和掌握。 3、 为了便于常担主旋律的女高音声部与担任和弦基础的男低音声部 (即两个 外声部)更好的合作,而将这两个声部尽量地排列在一起。 4、 。为了同音层声部之间的更好合作,将女高音声部与男高音声部尽量安排 在一起。女低音声部与男低音声部尽量安排在一起。以便于它们之间的合作。 根据以上四种原则,就可按实际情况为合唱队安排不同的队形。 (1)在一般情况下,混声合唱可排成下列几种队形。 1、根据第一、第三与第四种原则,可排成下列队形: T2 S2 T1 S1 B2 A2 B1 A1指挥 这种队形是目前用得最多的一种。因为既有利于合唱队之间的合作,也有利 于合唱队与伴奏乐队之间的合作。同时在演唱音层性作品时也易于唱同一旋律的 声部之间的合作。对指挥来说,也有别于对合唱与乐队的同时控制与掌握。 2、根据第二与第三种原则,无伴奏合唱常采用下列队形: T2 A1 T1 A2 B2 S1 B1 S2指挥 如果演唱传统性写作方式的作品时,下列队形是很有利于合作的。它是根据 第一、第三两种原则排列的。女高音声部有了和弦基础音的男低音声部在正后方- 14 - 托住,无论是在和弦感、音准和节奏上都会感到有稳固的依靠。不过这种队形对 音层性合唱写作方式的作品演唱来说,会增加合作上的困难。 B1 S2 B2 S1 T1 A2 T2 A1指挥 总之,合唱队形的排列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相互合作关系和效果而制定的。可 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 进行各种队形的安排。 队形的排列也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 同声合唱可根据第一、第三种原则,排成下列队形: 第二 高声部 第一 高声部 第二 低声部 第一 低声部指挥 也可按下列队形: 第二高声部 第一高声部 第一低声部 第二低声部指挥 这种队形有它本身的优越性,在演唱二声部或四声部作品时固然不成问题, 就在演唱三声部作品时可将声部按原队形作下列调配: 中声部 高声部 低声部指挥 合唱组织中如有下男低音声部,就应该将它放在男声的中央,它一边是第一 男高音,另一边是第二男低音,而前面是第一女高音及第二女低音,这样相互间 就更易于合作。- 15 - 第三节合唱的队员选择组建一个合唱队,首要的是每一个成员的音乐素质和歌唱基础,坚持从实际 出发,以合理的标准来选择合唱队员,才能给合唱队的发展与进步奠定基础从而 不断地提高合唱队的艺术素质和总体水准。 因此,合唱队员应有明确的思想认识、热爱集体、遵守制度、明确参加合唱 队唱歌是集体活动,为追求集体的合唱的艺术而来,大家在一起共同创新合唱队 的共性,不能突出个性。此外,还应根据不同合唱队的定位,确定选择队员的标 准,既不能脱离实际而要求过高,也不要过大地偏离既有的水平。 一、选择内容,主要是歌曲基础和音乐素质 (一)歌曲基础 在无伴奏的情况下演唱指定歌曲,考查音域、拍子节奏、音色和音乐表现的 准确程度;用简单、必要的练声曲考查发声方法、音域扩展、吐字咬字等方面, 为确定声部做准备,并了解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发展。 (二)音乐素质 1、模唱钢琴上所弹出的音高,了解音高感和听辨能力。 2、模唱(奏)所给的节奏组合,了解节奏感和模仿能力。 3、视唱指定歌曲,了解音乐感和视谱能力。 二、选择标准 (一)对歌唱的要求通常有以下标准 1、音色 根据听觉的经验,测定属于何种音色,如有的人具备音高音色,但是唱不高, 再进一步了解是否属于发声方法或存在的其他问题。如果是方法问题,可以先唱 第二高音声部(或放在低音声部,待有了进步达到高音水平后,再归到应在的声 部) ;如果属于生理病变,则应考虑是否适合合唱队的需要。 2、音域 这是最常用的考核标准, 听一个人的高音和低音各唱到什么音, 就决定他 (她) 所属的声部往往是片面的,因为一个人的演唱音域会受到心理因素和发声方法的 限制, 影响正常发挥, 甚至使用不正常的方法以达到自己盲目追求的高音或低音,- 16 - 造成错误印象,应考虑是否能够通过训练和学习正确的方法,使音域有所发展, 得到科学的认定所属声部。 3、换声点的运用 换声点也叫“提位” ,是指以自然状态由低到高演唱音阶时,都会在某几个音 唱不上去的感觉,这里很自然地要增加气息的支持,加强呼吸部位肌肉的对抗和 发声器官肌肉的控制,提高和更换共鸣位置,向上一个声区自然地过渡,否则就 会导致挤压发声器官,喉结上升,以低位置唱高音,发出喊唱的声音,甚至声音 破裂,这个界限的所在叫做换声点,是发声器官运动时的客观状态。每个人的换 声点虽有不同,但总的来说相对统一,以相似接近的换声点来决定声部的划分是 比较科学的。换声点高的人可能编入高音声部,反之则应属于中、低音声部。鉴 别每个人的换声点,要求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才能胜任。 各声部换声点如下: 女高音:#f2 男高音:#f2 女中音:be1 男中音:be2 女低音:#c1 男低音:#c2清楚了各声部的换声点后,各声部在唱到换声点时,就不能再用自然声区的 唱法,而是要使用换声区的唱法。 4、声带结构每个人声带结构因生理条件不同而长、短、厚、薄各异,有经验的医生通过 器械可以看到, 一般人难以认定, 专业院校在录取学生时采用这种方法作为参考, 专业合唱队因为无此条件,仅供大家参考。 5、个性突出或错误的声音不易纠正不能吸收到合唱队中: (1)白、沙、摇、抖的声音,不能自我调整融合在合唱整体的影响之中,将- 17 - 会破坏合唱声音的统一,而且这种声音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易克服,不适 合合唱队。 (2)个性突出的声音在合唱队中也会影响声音的统一。所谓突出,是指发声 虽没有毛病,可以唱独唱或演唱风格鲜明的民歌,甚至在合唱中可以领唱,但不 能融合在合唱统一的声音之中。 (3)因生理或其他条件影响的声音,如鼻音、喉音、吐字、咬字不清,方言 语言过重等,影响声音的融合。 (二)乐感,对于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强弱的考核是选择合唱队员的重要 内容之一,有的人声音可以,但唱起来毫无感情,没有力度、速度和音色的变化, 反之,有的人声音稍差一些,但歌声动听,富有情感,从某种意义来说,后者的 条件可能还强于前者。 (三)视谱能力和乐理,能够看谱即唱谱或唱词,音高、节奏准确、有表现 力,尤其对临时升、降、还原记号能够分辨并唱准。但作为业余合唱队,从不同 的实际情况出发,过高要求将会使许多具备歌唱条件但视谱能力较差的合唱爱好 者拒之门外,视谱和简单的乐理知识可以在合唱队中得到提高,因此不要对这一 内容要求过高。- 18 - 第三章 第一节合唱的技巧训练 呼吸的技巧有了对合唱的整体认识,有了合唱所需的声部,有了足够数量的人,了解了 合唱的审美原则,并且在组织上也安排了合理的结构,这是否就能获得合唱所需 的音响了呢?是否就能完整地表现合唱作品了呢?其实这只是有了一个起码的条 件。要尽善尽美地达到艺术再现的目的,要获得绝妙的人声音响,还必须经过一 系列的合唱技巧训练。当然,对合唱的热爱和对作品的理解也是完美演唱的重要 条件,但它不能取代那些为阐明作品艺术构思而必不可缺的技巧上的素养。任何 一个合唱集体,任何一个合唱队员,都必须正规地进行基本功训练,发展和提高 合唱技巧。 一、呼吸的技巧 正确的呼吸是合唱(及声乐)技巧的基础。 人们常说,不会呼吸就不会歌唱,古人亦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这些都是 强调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在合唱中更验证了这一点。 因为不掌握呼吸的技巧, 合唱团就不可能尽其所长。 如何才能做到正确的呼吸呢? 1、歌唱的姿势 立式 坐式正确??不良???不良正确????不良????不良首先应该要求歌唱的姿势。坐时,身体要直,不能靠椅背,不能坐得太实, 双脚着地,要有随时起立离开座位的感觉。站立时,身体重心要保持平稳,两腿- 19 - 不能弯曲,更不能摇晃。不能过分紧张,但也不能过于松懈,身体各器官都要进 入积极、热情的歌唱状态,面部表情自然、兴奋、向上。只有情绪高昂,没有杂 念,才能造成合唱(歌唱)音响所要求的“乐器”形状,从而得到高的声音位置。肋骨:a,吸气后。b,吸气前。?胸、隔膜、腹壁位置。a?吸气后。b?吸气前。- 20 - 呼吸的过程 呼吸的过程实际上包括吸气、保持、呼出三个部分。 a、吸气:吸气时,横膈模下降,使胸腔底部向下伸展,两肋也有明显的向外 扩张感觉。同时打开口腔和鼻腔,让气息深吸到扩大了的胸腔底部,控制在横隔 模(腰部)周围等待呼出。 b、保持:吸入的气息控制在胸腔底部的横膈模周围,在等待与小腹肌向里向 上的收缩力相对抗的瞬间有一个屏住呼吸的动作,我们将这个动作称之为保持。 保持的瞬间根据速度的快慢而有长、有短。 c、呼出:它是依靠胸腔本身的弹性作用和胸腔呼吸肌肉向下的拉力,与另一 方的小腹肌肉群有控制地向里向上收缩力的相互运动的结果。呼气时应注意,上 胸不要给向下压或向里缩的力量,要尽量保持吸气时的扩张感觉,努力做到呼气 缓慢、均匀、节约。 我们把这种呼吸方法称为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21 - 第二节呼吸的训练呼吸训练,主要是要解决气息量――控制机能――气与声的结合等问题。它 的训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没音高的呼吸训练 这是一种单纯的呼吸训练, 是呼吸训练的基础。 歌唱的吸气量并非越多越好, 而是应该在自然吸气状态下稍微增多、加大些。因此,不要把自然呼吸与歌唱呼 吸对立起来。在吸气方面歌唱与说话是比较接近的,差别的关键在于“呼出” 。歌 唱时的呼气比说话时要慢得多,并且要有良好的控制,力求做到“匀、慢、稳” 。 为了在集体训练时清楚地辨别队员吐气是否均匀,可在呼气时发“S”音进行。训 练的方法具体有: 缓吸缓呼法――缓慢地吸入,再缓慢地呼出。这种方法可以全面调动呼吸器 官参与工作,能清楚地体会呼吸的全过程,是呼吸训练的基础。具体形态是:缓 吸――保持――呼出。 急吸缓呼法――快速吸入,再缓慢呼出。这种方法是歌唱呼吸的主要方法, 常用于乐句的衔接处和较快速的作品中,它要求快速合理地吸入气息。具体形态 是:急吸――保持――呼出。 急吸急呼法――快速吸入,再快速呼出。这种训练可模仿“抽泣”或“狗喘 气”的感觉,找到小腹周围的呼吸支点,训练腹肌的弹力和呼吸的灵活性。具体 形态是:急吸――急呼――急吸――急呼。 在以上呼吸状态下进行缓呼练习时,可逐渐加上适当的停顿,以锻炼呼吸的 控制能力。 具体形态如下: 缓吸――停(保持)――呼――停――呼――停――快速吐出剩余的气息。 急吸――停(保持)――呼――停――呼――停――快速吐出剩余的气息。 呼吸训练时应注意:吸气不要抬肩,可双手叉腰体会腰部的膨胀感;呼气要 慢而长,始终保持吸气时两肋扩张的状态,将气息控制在腰部周围,就像医生推 注射器一样,腹部也有抬重东西时的收缩感。每种练习的最后都要将剩余的气息 迅速吐出,腹部要有挤压动作,这样可以使横隔膜得到更好地锻炼。在训练中要- 22 - 让队员懂得:呼吸状态的统一是发声状态统一的基础。 呼吸练习: A:慢吸慢吐练习 要点:吸气时小腹两侧向外扩张,气要尽量吸满,发 s 时要均匀,保持时间 越长越好。 ‖ : X C C C
X C C C S??????????????? B:慢吸慢吐练习(也可用快吸慢吐来练习) ‖:XCCC:‖ u???? a???? C:快吸慢吐练习 ‖:X X X X??XCCC:‖ u : ‖u???????? a???????? a要点:母音正确,由慢到快;腹部有弹性收缩,随速度加快而加快收缩频率。 D:快吸快吐练习 ‖:X X X XX X X X:‖u?????????????? a?????????????? 要点:母音正确,每小节将气息用完,快速吸气唱下一小节,重音突出。 E:快吸快吐练习 ‖:X u O u X O u X O u X O :‖要点:每个 u 音将气用完,吸气迅速。 b、有音高的呼吸训练 以上介绍的方法是一种纯呼吸的训练方法,虽非常行之有效,但在更多的情 况下往往都是结合练声曲或乐句来进行的。这时就要根据音乐的高、低、强、弱,- 23 - 以及不同唱法来决定吸气与呼气的状态。 (一)断音练习 与急吸急呼法相结合:吸气动作要快,吸气量不能太多,声音要有弹性,音 与音之间要适当断开。这种练习可以锻炼横隔肌与呼吸器官的灵巧配合及敏锐反 应,扩展音域,解决发音漏气、声带闭合不好等毛病。见谱例(二)长音练习 与缓吸缓呼法结合:吸气自然而缓慢,吐气要均匀,口腔呈(内口)打开状 态。练习时音量不可太大,避免出现“白声” ,应尽量去体会声音平稳,松弛的感 觉。这种练习可锻炼气息对声音长短与强弱的控制能力。见谱例- 24 - 这条练习选择多种方法进行:①可用每个音单独练习;②可选任何一对音程 练习双音;③可选任何一组和弦来做长音训练;④也可将几个和弦(去掉自由延 长记号)连接起来进行。 (三)连音练习 可与急吸缓呼法相结合。也可与缓吸缓呼法相结合:根据不同音区、不同力 度来调整吸气的速度与吸气的分寸,用下行音阶训练气息的流动,防止气息僵硬 效果更佳。连音练习着重锻炼横隔肌的控制能力、呼吸点的调节能力以及对气息 的保持能力。见谱例:这条练习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能力,连唱一小节、两小节以至四小节,但一 定要保证声音的位置和气息的支持。 以上练习均可从中音区开始,逐步按上行(或下行)丰音模进练习,也可用 各种母音进行转换训练。 4、歌唱的呼吸: 整体呼吸――即全体合唱队员同时呼吸、同时换气,它是合唱中最基本的也 是最常用的呼吸方式。 声部呼吸――这是以声部为单位进行的呼吸与换气,体现出声音的相对独立 性,常用于复调性的合唱作品中。 循环呼吸――它要求每个相邻的队员不同时换气,以保证在较长的乐句或乐- 25 - 段中,合唱的整体音响连续不断。这种呼吸是合唱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呼吸方法。 但难度较大,技巧要求较高,它不但要求队员在集体训练中找到配合的默契,还 要求每个队员必须掌握“轻进轻出”的歌唱技巧。可以让合唱队练较长的音或较 长的乐句,学会在“不合时宜”的地方“自然”换气。循环呼吸在无伴奏作品中 应用更多,效果也更加明显。- 26 - 第三节发声的技巧呼吸是为歌唱服务的,所以呼吸训练必须与发声训练结合起来,才会达到其 应有的目的。发声器官侧面图 合唱对声音的要求是:响而不躁、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在基本 要求个人声音“平直”“高位置”的基础上,做到整体声音的协调、平衡、统一。 、 1、起音的训练 吸气之后声音形成的一瞬间谓之起声。要求起声统一,这在合唱音响中是很 重要的。因为在合唱训练中最基本的要求是:齐、准、合,而“齐”的要求最先 体现在“起声”上。如果一个合唱团连起声的要求都不统一,也就不可能产生相 同或相似的声音音质,更谈不上整个演唱的谐和与美感。 歌唱中的起声一般可归纳为激起和舒起两种: a、激起: 坚定的、好像突然的声音形成为激起,也称“硬起” 。这是合唱中应用较多的 起声方法,也可以说是合唱的基本起声方法。 在合唱的训练中应学会在各种状态下熟练而准确地使用。这一起声方法的基 本要求是:起声积极敏锐,有气就有声,发声前要有瞬间的“保持”状态,声音- 27 - 要有弹性,字头要突出。 b、舒起 柔和的、微微察觉到的开始称为舒起,也称“软起” 。这是合唱中较有特色的 一种起声方法,同样要求合唱队员熟练而准确地把握。舒起的基本要求是:保持 激起时的气息状态,但在发声前给予适当的控制,让声音徐缓而出(有先出气后 出声的感觉) 。字头不要突出,发声不要有重音。舒起一般应用于非重音或以清辅 音开始的音节,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根据歌曲表现的内容和意境。 2、唱法的训练 有了合理而准确的起声,还要掌握不同的演唱方法,科学地运用发声器官, 充分发挥其功能,才能对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情感色彩表达,从而丰富合唱的艺 术表现力。 a、连音唱法(legato) 连音唱法多用于抒情优美的作品之中,要求唱的非常连贯。 1. 1 2 Mi 2. 5 Mi 3 3 4 ma 4 ma 2 | 5 4 mi 3 mi 1 3 2 ma 2 ma | 1 ― mi 1 mi ― |||7 | .||连音练习。要求气息连贯,声音圆润。 上面练习在要求连贯的同时,还须注意速度的平稳和节奏的鲜明,音量要均匀, 旋律线的起伏要清楚,要保证声音和气息的流畅性。 b、跳音唱法(Staccato) 1.2/4 跳音练习 1 3 Mi 5 i 5 3 1 ma 3 5 i 5 3 1 02. ◆ ◆ ◆ ◆ ◆ ◆ 5 0 3 0 1 | 5 0 3 0 1 || Mi hi hi ma ha ha 要求:断音练习。要求声音声音圆润、有弹性。 这条练习是用来训练跳音技巧的,要求发音短促而有弹性。跳音唱法可以采 用各种母音来变换练习,但速度一般要稍快些,才能唱出“颗粒状”的感觉。- 28 - c、强而有弹性的唱法(Martcato)强而有弹性的唱法, 是跳音唱法的进一步发展, 可用于附点节奏及强音练习, 也可用于保持音的练习。而它们的区别在于:唱强音时只强调音头,后面放松― ―弹的动作快,唱保持音时也强调音头,但后面保持――弹的动作慢,音与音之 间要断开,不能连唱。这种唱法有一种内在的力量,适宜表现悲壮或压抑的情绪 以及不屈的品格,也常应用于铿锵有力的进行曲之中。 d、不连不跳的唱法(Non Legato) 不连不跳的唱法也是合唱表现中应用较普遍、较多的一种唱法,演唱要求是 既不连、也不跳,速度一般是既不快、也不慢,常用于叙事性较强的作品或段落 中。- 29 - 第四节字正与腔圆的技巧许多人在谈起合唱(包括声乐)训练时,总是把声音的圆润与咬字、吐字的 准确作为两种技巧分别论述,而实际上在歌唱的过程中,咬字和发声是同时存在 的。虽然它们不能等同,但也不能分割。分开训练很容易顾此失彼,造成“重声 轻字”或“重字轻声”的观念错误,以致影响歌唱的效果。在此我们试把它们结 合在一种技巧里同时要求,或许能在相辅相成的训练中,迅速掌握这一关键性的 技巧。 可以明确地指出,训练高位置的目的,就是要使合唱队形成一个相近似,相 统一、没有强烈个性、含蓄而具有圆润声音技巧的歌唱整体。而要做到声音的圆 润,歌唱者的口形起着很大的作用:开得过大,可能使声音发“散” ,不集中,不 但形象不美观,也不容易得到高的声音位置;开得过小,又可能咬不清字,声音 被包住,影响共鸣效果。1、歌唱字正的概念 我们知道,口型是根据咬字而定的,声音的圆润也必须是在正确的咬字基础 上而获得的――“字正”才能“腔圆” 。那么怎样才是歌唱的字正呢? 我国声乐界有句俗话:以“齐”为本。就是说以咬“齐”字时的口形为基本 原则,嘴角上翘,面部呈自然微笑状,口腔内要求软腭上提,保持“打哈欠”的 状态。法国声乐家玛努埃尔?加尔西亚指出: “清楚的发音动作是咬字清晰的最重 要的因素。要使得咬字清晰易懂,朗诵时辅音要比说话时发得强些,唱歌时更要- 30 - 强些。 ”由此可以看出,说话与朗诵,说话与歌唱发音特点是不一样的,那么对字 正与腔圆的理解和要求也是有所区别的。 说话时的字正,主要靠嘴唇、舌尖和牙齿的力量形成,它虽有亲切、清晰、 自然等特点,但都是和卡住喉头、逼紧声带的力量连在一起的;说话时的腔圆, 也主要是靠口腔和胸腔的力量而形成的,它虽然也有圆润、悦耳的声音效果,但 位置较低,属自然发声法。又因为每个人的生理特点有别,若都以“自然”为依 据合唱队就不可能得到较好的、统一的声音。而且,说话的节奏一般比较平稳, 字头、字腹、字尾都是按正常比例分配的,因此,它不能胜任歌唱,尤其是合唱 的需要。 2、歌唱咬字的特点: 从生理上讲,歌唱咬字头时的喉头比较松、比较低,其着力点比较靠后,声 音比较暗,但求于圆。与说话时的字头相比,有点夸张,而迅速进行到字腹。字 腹的咬法,是在口腔圆的基础上,将声音着力点移到咽腔,变为咽腔的圆,它的 力量是从前向后的――即“吸气唱”的感觉。字尾的咬法应该注意,它没有明显 的收声动作,而是把字腹和字尾合在一起唱,直到下一个字开始前,随下一个字 的韵母口形而略微调整,所以字尾只占很短的时间。 说话的咬字是经过单字的声母形成――咬字,到韵母的送出――吐字两个过 程来进行的。而歌唱的咬字特点恰恰相反,它是先造成韵母的形态,然后在韵母 的形态上喷发出声母,随即在原来的形态上唱出韵母。歌唱的过程就是行腔―― 吐字的过程,也就是要求唱韵母时应达到的“声音圆润” 。 在合唱的咬字、吐字训练时,应在上述理论指导下把握好字头、字腹、字尾 的进行动作和时间比例――即头短、腹长、为快,切不要有意识收声,以免造成 声音的不连贯和中断感,影响歌唱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正如人们常比喻那样:歌 唱像一条流淌的河水,字头、字尾只不过是两边的树木和房屋,一闪即过,只有 字腹延续不断,例如唱“前” (qián)字,字头 q 应在 ián 的口形状态上喷出去, 然后口形不变唱 ián(字腹) ,一直保持到该字音符时值终了,在发下一个字之前 的瞬间,口形一定会有个动作,随着这个动作,字尾 n 就带出来了。 3、基本母音的训练:- 31 - 歌唱训练的基本母音包括六个单韵母:a e i o u ü 每个母音都有其不同的 发音部位: a(啊) :属于开口母音,着力于喉; e(埃) :属于开口母音,着力于喉; i(依) :属于闭口母音,着力于齿; o(奥) :属于开口母音,着力于喉; u(乌) :属于闭口母音,着力于满口; ü(吁) :属于闭口母音,着力于唇。 由于发音部位的不同便形成了不同的母音色彩。按照不同母音的色彩特征, 我们又可以将他们排序为 u-o-a-e-i-ü发声部位从里到外,色彩逐渐明亮或ü -i-e-a-o-u 发声部位从外到里,色彩逐渐变暗。 在掌握了不同母音的正确唱法并获得了不同母音的色彩特征之后,另一重要 环节便是练习不同母音之间的转换。可以先采用相邻母音过渡的办法,逐渐调整 舌位和口形,但要尽量保持内口腔的打开状态不变或微变。 如: u o a e i ü(u+o―o+a―a+e―e+i―i+ü) 在正确、自如地唱好以上各母音之后,就可以调整母音顺序并与子音进行灵 活的结合运用。- 32 - 第五节共鸣的技巧发声离不开呼吸,同样,发声也离不开对共鸣器官的运用。 歌唱的共鸣,简单地说就是气息摩擦声门(两片声带之间的部分)发出的声 音,通过气流在各腔体里的共振而产生的现象。共鸣的好坏,与共鸣腔的大小和 形状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共鸣的调整,主要取决于可变共鸣腔体的变化。有人说, 共鸣是声音、吐字和情感表达的窗户,这话很有道理。因为良好的共鸣不仅能控 制音高、音量和音色,而且对咬字、吐字、音准及声区统一等都有着积极的调节 作用。 1、共鸣区与声区的关系歌唱共鸣器官基本分为三个部分,即头腔、口咽腔、胸腔。头腔是指软口盖 以上的不变共鸣腔体部分(包括鼻腔、蝶窦、额窦) ,主要用于高音区的共鸣;口 咽腔是指软口盖与喉头之间可变共鸣腔体部分(包括口腔、咽腔、喉腔) ,主要用 于中音区的共鸣;胸腔是指喉头以下只能适当调整的部分(包括整个胸腔) ,主要 用于低音区的共鸣。但歌唱时要求上下贯通,要有声音的整体观念,所以,要采 用三个共鸣腔体的联合共鸣方法,使不同声区统一起来,强调声区之间在音色上 的自然过渡,而不可以在某一声区里独立使用一种共鸣。 a. 自然共鸣状态 头 腔 高音区 中音区 低音区 b 混合共鸣状态 头 腔 高音区 中音区 低音区口咽腔 胸 腔口咽腔 胸 腔- 33 - 2、共鸣的目的: 研究共鸣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位置的头腔共鸣。获得美好而圆润的声音。 训练时首先要强调掌握中声区的混合共鸣,可用“弱声唱法”和“哼鸣”训练巩 固好中声区。从中声区向上发展时,应逐步调节口腔,使软口盖上提,保持打哈 欠的状态,以便获得良好的头腔共鸣,形成声音的高位置。喉头在歌唱的运动中, 应始终处于低而自如的相对稳定位置和喉头壁打开的状态。歌唱时,气息的上行 力不会永远不变,音区越高气息的上行力越大,那么喉头的向下控制力就要等量 的相对增大,喉头的相对稳定和打开,是声音上下贯通的基础。而打开鼻咽腔是 获得头腔共鸣的关键。 实际上,打开喉头和打开鼻咽腔是用一个动作完成的――即打哈欠似的吸气 动作。用这个动作不但能得到歌唱时正确喉位和状态,还会感觉到喉头以上的共 鸣腔体随咽腔的扩充,同时形成了向三个方向的扩张运动:一个是使下额、舌根、 喉头一起随着横隔膜往下走,找到吸气的喉头位置;一个方向是将软腭、鼻凹、 面笑肌三者呈微笑状向头部的前上方抬起,打开口腔;再一个方向是整个咽腔后 壁在口腔上下打开的同时向后扩张。歌唱时,无论长音、短音,一个乐句或一个 字,都要有共鸣的支持,而且要尽量统一在一个共鸣音响之中,由于人的自然音 域或音色很有限,要达到艺术的歌唱,就必须扩大音域,美化音色,而共鸣腔体 的调节和改变,是声区转换,扩大音域及美化声音的最佳方法。- 34 - 第六节共鸣的训练上述共鸣原理和共鸣训练,对每一个歌者都是必不可少的。而我们要讲的关 于合唱的共鸣是在此基础上的群体性共鸣,也就是说:合唱的共鸣训练必须建立 在多声部的和声上,而和声性的训练又是建立在和声听觉上的。所以,合唱的训 练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听觉意识,发挥听觉作用,即人们常说的“用耳朵听着 唱” 。 a、哼鸣练习:合唱中的哼鸣,既是造成合唱色彩变化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重要的基础技 术手段。 首先,哼鸣是解决气与声统一的显著而有效的方法。正确的哼鸣能保持声带 和气息对抗的平衡与协调,使“气”与“声”成正比,需要多大音量就用多少气, 这是体会最明显的。 同时哼鸣能锻炼发声的生理机能,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扩大, 练哼鸣时在气息上要永远保持抬重东西的感觉,越是抬重东西越要憋一下劲,这- 35 - 种感觉就是对抗,即吸气后的“保持”状态。另外,哼鸣练习容易获得比较高的 声音位置。 哼鸣练习的正确方法是:上下牙不能咬紧,双唇轻轻闭合,舌根平放,舌尖 轻抵下齿龈;音量不要过强,有控制的气息支持,声音不要穿鼻而过,歌唱时鼻 腔有轻微的震动感,好像声音从鼻腔上端的眉心处发出来的。这是歌唱发声的基 础,其它母音都是在此基础之上慢慢张开唇部――即 ma、me、mi、mo、mu 来进行 变化的。练习时要将所有母音向哼鸣状态靠拢。 b、弱声练习首先要让大家弄清楚,弱声绝不是虚声,它需要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弱声声 音虽小,但声带却是拉紧的,同时一定要把其他所有的歌唱器官都打开(尤其是 口腔) 使气息向下的力与喉头向上的力产生相互对抗。 , 弱声唱法可以避免由于气 息过多地冲击声带而带来的损伤,可以克服听觉的主观性,可以培养内在的听觉 能力,可以克服低音区容易垮下来等毛病。弱声唱法的最大好处在于:容易使歌 唱者在自然状态下调整共鸣器官和声带的适度张力,从而获得“集中”“平直” 、 而“有焦点”的声音,形成歌唱的高位置。 用弱声唱法寻找高位置的头腔共鸣,应先从中声区开始,待中声区得到巩固- 36 - 之后再向两边扩展。要知道,好的高音是建立在良好的中音区基础上的,强而有 力的声音是建立在良好的弱声基础上的。 弱声练习的具体方法是:用 u 母音找到声道通畅声音圆润竖起的头腔共鸣感 觉,再以调整舌位的办法在 u 母音的基础上使声音靠前发出(yu)母音,坚持采用 中弱、弱或很弱的力度进行,但声音不能虚,一定要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当 u、ü 母音得到巩固后,就可以加入其他母音的转换练习,但同样保持住声音的高位置 和弱唱的原则。同时,在唱 i 母音时要想ü母音的感觉和状态,唱 a 母音时要想 o 母音的感觉和状态。这些感觉与母音转换练习时的要求是一致的。虽然“弱声演 唱”不是训练的最终目的,但对于合唱艺术来说,首先应要求具有良好的音质而 不是音量。音量的大小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获得良好音质的前提下才能要 求音量的变化,而弱声唱法则是获得良好音质的重要一环。只有练好弱声唱法, 才能真正掌握“有控制的歌唱”的技巧。- 37 - 第四章 第一节指挥的基本训练 一、挥的站立姿势 :指挥的基本知识 指挥的基本动作(1)指挥站立时双脚分开,以肩宽为宜; (2)左脚稍向左前方,形成丁字步;两种姿势均要端正、潇洒大方、稳健美 观。 二、挥双手姿势: 指挥是用手说话的表演艺术,所以对手姿 势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双手通常自然弯曲, 如摸大皮球的状态。手指既不并拢,又不可距 离过大。指挥时要求肩、肘、腕、指松弛自然, 以别人感觉好看、自己感觉舒适为宜。 三、指挥的几种主要语汇 1、要求歌声柔美;2、要求歌声欢快跳跃;3、要求歌声强;4、要求歌声渐 弱;5、要求歌声渐强;6、要求歌声突弱。 四、指挥动作的纵横范围 1、纵向分三个活动区: (1)上活动区:基本在头部以下,超过头部的动作必 须严控,除全曲高潮外,最好少用或不用;该活动区在混声合唱中是提示男声声 部的部位,在交响乐合奏中是提示铜管和打击乐器的部位。 (2)中活动区:位于 胸部,这是指挥动作应用最多的部位;在混声合唱中,该活动区是提示女声声部 的部位,在交响乐合奏中是提示木管乐器的部位。 (3)下活动区:位于腰部,此 活动区常表示旋律或和声的极弱部分,或提示交响乐合奏中的弦乐群。 2、横向分三个活动区: (1)内线活动区动作范围基本在两肩之内。 (2)中线 活动区比肩宽各一尺左右。 (3)外线活动区比中线活动区更宽,以两臂不伸直为 限。 五、指挥的双手分工: 通常左手负责启发队员的表情,提示乐曲的强弱变化,声部的进出及反复、- 38 - 休止等;右手负责节拍、节奏、速度,但两手并非截然分开,而是互为补充,相 互协作,统一全局。 拍点是乐队、歌队发音的依据。因此拍点在指挥全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是 十分重要的。 无论是什么节拍、什么速度的乐曲,每拍在挥动过程中,当手下降到一定水 平面时,有个略加速向上弹起,这一刹那的重点就是拍点。 六、如何起拍、收拍?如何长音保持? 1、 “起拍”由五个字(注意、预备、起)三个过程解决: (1)双手一高一低、掌心面对合唱队,把合唱队员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指挥 者手上,此为“注意” ,可占一拍或稍长一点时间。这是第一个过程。 (2)第二个过程为“预备” ,在整拍起的乐曲中占一拍,这一拍十分关键, 它包括歌曲的力度、速度、表情。在这一拍里指挥必须带领合唱队员,同时做吸 气动作,并且他必须与起拍动作相反,否则就会出现打反拍的毛病。 (3)第三个过程为“起” ,即起拍。现将几种主要起拍(右手图示)举例如 下: a、整拍强起的乐曲: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二拍。 b、后半拍强起的乐曲:四四拍 c、整拍弱起的乐曲:四四拍 d、后半拍弱起的乐曲:如《歌唱祖国》四二拍。 2、收拍:也是五个自(注意、预备、收)三个过程。 “注意”位于歌曲的结尾倒数第三拍, “预备”在第二拍这拍同样要吸气;而 收拍方向不受限制,可与预备拍一致,也可相反,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现以右 手为准,举例如下: (见中小学教师音乐小百科第 481 页) 。 四拍子: 《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 二拍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3、长音保持:凡长音必须以左手在斜上方做停留状,待长音时值结束,左手 可恢复正常图示。 七、指挥五种基本技法:- 39 - 指挥基本技法可归纳为五个字: “摸、拉、抡、弹、挑” 。 “摸”凡属抒情优美,深沉悠长的音乐性格,可用第一种技法――“摸” ,既 双手如摸皮球,感觉如摸小动物的绒毛,细腻轻柔,连绵不断。如歌曲《大海啊 故乡》《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此种技法为曲线型打发,适合表现连音。 、 (见中小学教师音乐小百科第 484 页) 。 “拉”凡属庄严雄伟、气势磅礴的音乐性格可采用第二种技法――“拉” 。双 手如同拉拉力弹簧的感觉,每拍均加上反射动作。如歌曲《国际歌》《大刀进行 、 曲》等。此种技法为直线型打法,适于表现重断音。 (见中小学教师音乐小百科第 485 页) 。 “抡”坚定果断,雄壮有力的音乐性格,可采用第三种指挥技法――“抡” 。 如抡大棒的感觉。 既非直线有非曲线打法。 (见中小学教师音乐小百科第 486 页) 。 “弹”欢快跳跃、机警灵活的音乐性格,可采用指挥法中的第四种打法―― “弹” ,此种技法的感觉如摘花的动作或触及冷烫物品,刹那间的反弹动作。可用 于《阿拉木汗》《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游击队歌》以及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 、 、 等,此种技法称为“反弹性”击法。它适用于小跳音。 “挑”凡属突发性的境况,如急风暴雨、狂潮,人类感情的突然宣泄或突然 怒吼等,可采用如飞机俯冲和滑雪板突然飞跃而上的动作,既称底五种技法―― “挑” 。此种技法如运用得当,有倒海翻江之势。如《怒吼吧,黄河》中的“怒” 字, 《在希望的田野上》中的“嗨”字。均可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此种击拍法称 为“锐点型击拍” ,适用表现突强。- 40 - 第二节1、各种拍子的图解: 二拍子指挥图解(2/2、2/4、2/8) ,强拍,弱拍:基本走向是第一拍从上向下,略由里向外 进行,第二拍返回。练习曲: (1)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直线打法: 我们是共产主义 曲线打法: 接 班 人。。。 。。在指挥实践的时候,除了动作要明确,精神要集中和饱满以外,通常因为要 照顾到演唱时的流畅,划拍过程往往也是比较圆顺和线条化的。 三拍子 (3/2、3/4、3/8) ,强拍,弱拍,弱拍:练习曲: (1) 《我们美丽的祖国》 直线打法: 什么地方四季常开鲜艳的花朵。。。 。。。 第一拍强拍的击拍动作向下进行后,反弹动作由里侧向上弹- 41 - 起,以便于连接第二拍指挥动作,但注意不要让手掌或前臂产生 交叉。 第二拍弱拍的击拍动作向外侧进行(略斜向下),幅度不宜过大, 反射动作顺势向上弹起。 第三拍弱拍顺着第二拍反射动作自然回落之势,向下方作第三拍击拍动作, 第三拍反射动作由里向上弹起 四拍子 (4/2、4/4、4/8) ,是一种复拍子,它的强弱周期性规律是:强拍,弱拍, 次强拍,弱拍。练习曲: (1) 《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直线打法: 中国中国壮丽的山河,长江奔腾,昆仑巍峨。 (2) 《长江之歌》 曲线打法: 你从雪山走来,春朝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第一拍强拍,两手应保持适当距离,向下作击拍动作,反射动作沿击拍动作 自然向上弹起,注意不要过分斜向外侧。第一拍的反射动作实际上也成为指挥第 二拍的准备动作了。 第二拍弱拍,指挥动作在第一拍指挥动作的里侧,击拍动作幅度相应收小, 反射时两手不能产生交叉,至多两手掌部稍有重叠。 第三拍是次强拍, 击拍动作向外侧进行(略斜向下), 反射动作顺势向上弹起。 第四拍是弱拍,顺着第三拍反射动作自然回落之势,向下方作第四四拍击拍- 42 - 动作,反射动作由里侧向上弹起。 六拍子 (6/2、6/4、6/8) ,强拍,弱拍,弱拍,次强拍,弱拍,弱拍:第一拍强拍, 反射动作向上弹起,不要过分斜向外侧。第二、第三弱拍,指挥动作都在第一拍指挥动作里侧,动作幅 显著收小,注意不要让双手产生交叉。第四拍是次强拍,击拍动 作向外侧进行(略斜向下, 并注意控制动作幅度), 反射动作弹起时回向里侧。 第五拍弱拍,动作幅度显著收小,击拍动作略斜向外侧,反射动作顺势向上弹起。 第六拍弱拍,顺着第五拍反射动作自然回落之势,向下方作第六拍击拍动作,反 射动作由里侧向上弹起。 准备!预示和起拍: 请在前奏中把握好节拍,在将要开始的时候把手先端起来,摆好位置,大家 一起集中注意力――是为“提示”:“喘口气!准备开唱啦!第一个动作往往太 突然而使合唱队措手不及,那么我们需要在正式拍节之前加一个小小的提示动作 ――预示拍。 所谓预示拍,通常是在第一个音符的前半拍,正式动作的前半口气,向正式 动作的相反方向先小小的划一下。比如第一个动作向右,那么预示拍就是向左先 漂移一下下,然后“反射出”第一个正式动作――专业术语叫起拍。 合唱开始需要起拍,如果中间有间奏分割成两个段落,那么需要收拍并在下 一个段落再次起拍。准备的时间不是很严格要求,如果大家反应都不灵敏的话, 能抓好节拍达到预示的目的就行,还有要练习熟,别有人在预示拍就神经过敏抢 唱了?? 起拍又分强起与弱起大多数歌曲是强起拍,也就是真的像图上说明的“第一- 43 - 拍,强”,那么毫无疑问要从第一拍的动作开打,一小节的最后一个音一定能漂 亮地收束回来! 而有些曲子我们将遭遇所谓“不完全小节”,第一拍不是强!如果还从第一 拍动作开始打,那么一小节结束后发现:没收回来。例如《国际歌》 ,如果第一个 动作先向强拍(外)打的话,请注意“奴??隶??受苦的??人”字,看看您 的手在哪里? 这样的歌曲由于是“弱起”,就不能先做强拍动作。例如《国际歌》 ,预示拍 向外,先向内走第二个点作为第一个动作,就是“弱起拍”。那么一小节后,就 找回来了。“受苦的人”,手在里边,就对了。- 44 - 第五章 合唱的课堂教学 第一节教学背景: 合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和集体主义 观念,提高学生合作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合唱教学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歌 唱,是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体现。 教学情景(一) 1.教师指导学生学唱歌曲《红河谷》旋律声部《红河谷》合唱教学2.教师指导学生学唱歌曲《红河谷》二声部 表现:学生对二声部的学习不感兴趣,觉得难听。 3.教师指导合唱训练 表现:分声部时学生大多不愿意唱二声部,合唱训练是两个声部不平衡,旋- 45 - 律声不流畅自然音量很大,和声声部因良宵。 4.教师告诉学生,合唱讲求的是和谐与平衡,要求演唱旋律声部的学生在自 己演唱时有耳朵听二声部,当你听不到他们声部时,证明你的音量过大,要自觉 地调整自己的演唱力度。 5.教师指导学生再次进行合唱训练 表现:在反复演唱过程中,旋律声部的同学自觉地调整了自己的音量,两个 声部渐趋平衡,有了合唱的效果。 教学情景(二) 1.教师指导学生学唱歌曲《红河谷》二声部 表现:学生对于旋律没有过多地反映,没有了原来的反感。 2.教师指导学生学唱歌曲《红河谷》旋律声部 3.教师指导合唱训练。教师告诉学生,合唱讲求的是和谐与平衡,两个声部 的关系不是竞争的关系,而是合作的关系,要求演唱旋律声部的学生在自己演唱 时有耳朵听二声部,当你听不到他们声部时,证明你的音量过大,要自觉地调整 自己的演唱力度。 表现:学生自觉的相互配合,在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注意听另一个声部,主 动地调整自己的音量与支配和,两个声部和谐平衡,合唱的效果十分明显。- 46 - 第二节《保卫黄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有力的声音和保卫祖国、憎恨、蔑视侵略者的感情歌 唱《游击队歌》 ,学习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2、聆听《保卫黄河》 ,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 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 战斗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为歌曲《游击队歌》配伴奏,轮唱歌曲《保卫黄河》 。 教学用具:多媒体、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学生听《游击队歌》进教室。 二、复习《游击队歌》 ⑴、有感情的演唱《游击队歌》 。 ⑵、让音乐特长生演唱《游击队歌》 。 ⑶、师:这首歌创作的背景是什么?(抗日战争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有很多 影响时代的伟大作品,下面我就再为大家介绍《黄河大合唱》的部分内容,让我 们一起来认识她。 三、新课学习 ㈠、学习《保卫黄河》-----《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 1、欣赏《保卫黄河》 ⑴、让我们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歌曲《保卫黄河》 ,然后回答表格中的问题。 体 速 力 裁 度 度旋律特点 音乐情绪 ⑵、介绍作者 刚才我们聆听的《保卫黄河》这部做作品出自于哪位作曲家的笔下呢?他就 是我国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47 - ⑶、教师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 (边听音乐边听教师介绍) 这部具有写实性、史诗性、交响性作品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完成的呢?下 面老师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1938 年冬,武汉沦陷后,光未然带领抗日演艺剧团三队由陕西东渡黄河,到 达山西吕梁山革命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博战的情景,聆听了 船工们高亢激越、深沉有力的号子??这一切激发了光未然创作的激情和灵感, 一首以黄河为背景的长诗――《黄河吟》便应运而生。1939 年,光未然与冼星海 在延安相见,在除夕之夜的朗诵会上光未然亲自朗诵了这首诗,冼星海听后激动 不已,决定把这首长诗由光未然改成歌词后谱曲。冼星海后来在一间窑洞里用了 六天的时间于 1939 年 3 月 31 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曲谱和配器。1939 年 4 月 13 日在陕北工学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全中国。 ⑷介绍《黄河大合唱》的八个乐章 ①、 《黄河船夫曲》 ⑤、 《河边对口曲》 ②、 《黄河颂》 ⑥、 《黄河怨》 ③、 《黄河之水天上来》 ⑦、 《保卫黄河》 ④、 《黄水谣》⑧、 《怒吼吧!黄河》2、复听《保卫黄河》 ⑴、让学生看课本上的歌词,随音乐轻声哼唱主旋律。 ⑵、复听《保卫黄河》全曲 ① 出示问题:全曲的主题旋律共演唱了几遍?每一遍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A、学生讨论思考、回答问题(采用自由发言): 主题旋律共演唱了四遍。第一遍和第四遍齐唱,第二遍二部轮唱,第三遍三 部轮唱,最后一遍又回到齐唱。 B、教师小结 齐唱→轮唱(二部→三部)→器乐→齐唱 3、请几位音乐特别好的学生来演唱一下《保卫黄河》 4、再次完整聆听全曲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曲子 (二)欣赏器乐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 48 - 1、聆听音乐片段(设计意图:采用对比聆听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器乐作品的 风格。) (1)播放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的录音片段,同时出示问题: 这段音乐与刚才聆听的合唱曲 《保卫黄河》 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主题旋律 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学生仔细聆听,思考并回答问题,由此引出钢琴协奏曲。 (3)教师引言: 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作品是由 1969 年殷承宗等人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改编为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 乐曲中作者把保卫黄河的音乐主题用变奏的手法在乐曲中不断的出现,主题 一共出现了八次, 展现了一幅幅英勇抗战的壮丽画面。 音乐时而展现出硝烟弥漫、 战马奔腾、革命队伍千军万马势不可挡的伟大气势;时而又展现了游击健儿顽强 奋战、英勇杀敌的场面。 2、完整聆听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 3、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来演唱自己所会的抗日时期的歌曲。 四、巩固、深化主题 在这首作品中以黄河为背景,以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 绘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画面,同时在这部作品中歌颂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什 么伟大精神? (1)学生相互讨论回答。 (2)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五、结束本课 请同学随音乐高唱《保卫黄河》主题旋律,再一次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感 悟音乐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49 - 第三节 《海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学唱二声部歌曲《海鸥》 教学目的: 1、学会用清晰、圆润、饱满又具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通过学唱二声部的合唱歌曲,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合唱艺术的 和谐、美妙的音响效果。 教材分析: 《海鸥》是一首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歌曲,曾在全国少儿歌曲评奖中获奖, 在许多作品中,海鸥一直被誉为与暴风雨搏斗的胜利者,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 把海鸥比作少先队员的好朋友,迎着惊涛骇浪,一起在风浪里遨游,其不怕困难、 乐观进去的主题思想非常明确,富有教育意义。歌曲为 C 大调,是复乐段结构, 前后两个乐段是方整结构,两个乐段之间并无明显的对比,歌曲旋律朴实无华, 容易上口。X XO 这一节奏型贯穿全曲,这一节奏型配上纯四度上行跳进的音调,犹如对海鸥亲切的呼唤。同时与文字的四声也配合得十分贴切,富有儿童情 趣。歌曲是二声部合唱歌曲,曲调中大量使用了重复、模进的手法,使全曲既统 一,又有一定的色彩变化,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均衡。 教学重难点: 1、八分休止符的地方要唱得音断气连,唱出少先队员不怕惊涛骇浪勇往直 前的感觉是本节课的重点。 2、二声部带领唱的合唱歌曲不容易把音准唱准确,二个声部与领唱按歌曲 的要求准确呈现出来,并能够基本达到和谐和声部均衡,是本课的难点。 教材准备: 录音机、教科书、钢琴 教学过程: 1、营造气氛,开门见山- 50 - ――同学们,今天给大家安排的的位置与平时不一样,老师把大家分成了高声部 和低声部,今天这节快乐的音乐课,我们一起用美妙的歌声去学习、去感受合唱 艺术的和谐与美的享受。 2、发声练习,逐步渗透 ――一开始,老师就要给大家出一道难题,看看黑板上的这条发声练习,有两个 声部,我们先共同来学习高声部 ――老师边弹边唱旋律,孩子们在心里唱旋律 ――孩子们跟着老师轻轻地唱旋律 ――请孩子们用优美的声音唱旋律,注意把音唱准确 ――(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低声部) ――现在,请孩子们分别演唱旋律,高声部与低声部进行合作,请把自己声部的 音唱准哦 ――在老师的指导下演唱旋律,指导孩子们在演唱的时候注意声音的和谐,不要 喊唱 ――请高声部与低声部用“啦”来唱 ――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把这么难的发声练习唱下来了,真不错! 3、新歌教授 ――下面李老师奖励大家听一首合唱歌曲,请打开书 30 页,请你边听边想: 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歌曲与以前我们学过的合唱歌曲有什么不同? ――生听范唱,生回答(齐唱与合唱的演唱形式,不同的是多了一个领唱声部, 这是在以前我们没有接触过的) ――我们现在共同来学习歌曲的高声部,老师弹琴唱旋律,大家可以在心里跟着 唱旋律,也可以轻轻地和我一起唱旋律,注意把音唱准 ――师和生共同唱旋律(一次) ――同学们可以自己唱旋律吗?我们来试一试(生自己唱旋律),请你用手指着 歌谱(演唱旋律) ――你觉得哪一句旋律比较难唱?告诉大家,我们一起来解决 ――生提出问题,大家共同解决问题- 51 - ――下面请你用三十秒的时间快速地熟悉歌词,自由地读一读歌词 ――请你和老师一起唱高声部的歌词,注意用手指着歌词,把音唱准 ――师生演唱,重复一次(两次演唱) ――同学们的乐感很好,自然而然地把歌曲的美感表现出来了,可是光演唱高声 部不是最美的,请你在书上找一找,歌曲的低声部从哪里开始? ――生回答 ――我们也来学一学,你可以跟着我轻轻地唱旋律 ――自己演唱低声部旋律 ――教师做音准上的指导 ――结合歌词唱低声部(两次)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巩固演唱低声部歌词 ――全班再次演唱,提醒注意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 ――由教师示范一次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学生模仿 ――同学们, 请你观察一下, 歌曲中哪些地方是我们在发声练习中就已经唱过的? ――生回答 ――对,这就是歌曲中最难的地方,我们在一开始就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现在,请高声部和低声部边听录音演唱,边分别跟着录音自由地练习自己的 声部(跟着录音机演唱) ――分高低声部演唱一次自己声部的歌词 ――在老师的指导下合作学习 ――反复合作二声部的地方 ――指导学生把音唱准 ――请同学们按唱歌的姿势坐好,用圆润、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整首歌曲, 注意音准 ――生生自评- 52 - 第四节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排练合唱能力;《摇篮曲》教学设计(2) 使学生能用气息支持下轻柔的声音,按歌曲形象要求,熟练地演唱这首经典 的合唱作品,充分地感受摇篮曲的甜美、温和艺术风格,享受合唱所带来的美妙 乐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柔和的音色与气息控制; (2)各部音色的统一、声部的平衡; (3)有表情地用优美的声音呈现《摇篮曲》的艺术形象。 三、教学用具:录音机、钢琴。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听一首轻音乐曲(《摇篮曲》),提问学生谈谈对音乐的整体感受, 导入摇篮曲。 教师归纳总结: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是一种节奏摇荡、情意绵绵、形式简单的短小歌 曲。他主要表现母爱的伟大,也常勾起人们对幼年的向往。 今天我们要排练的合唱曲目就是勃拉姆斯的四声部合唱曲――《摇篮曲》, 刚才大家所听到的就是由这首作品所改编的轻音乐。 2.聆听歌曲: (1)简介作品, 欣赏范唱录音, 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形象与主要风格, 激发兴趣。 《摇篮曲》 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 1868 年为汉堡女子合唱团的成员――法柏 夫人而创作,后被改变为钢琴、小提琴等器乐独奏和合唱曲,并广泛流传于世界 各地。歌曲采用切分音的伴奏形式表现了母亲拍着孩子安睡的律动,其恬静、优 美、朴实、温和的旋律充满了母亲对孩子的抚爱和期望。 歌曲采用 F 大调、行板、3/4 拍,歌曲的前半段(1-9 小节)简朴的主题,充 满了温和安详的情绪,表现了母亲深挚的怜爱。- 53 - 3\433O5.3 3O5―35Oi 7.6O6 5 23O4 2 23O4―24O76 5 7O1. 歌曲后半段的两句以上行的八度,充满了希望与憧憬的情绪。3\411Oi―64O5 ―31O4 5 6O5 ―11Oi ―64O5 -31O454 3 2O1-(2)教师弹琴分别范唱每个声部,引导学生聆听,使各声部目的更为鲜明,进一步加 深对作品织体的理解.指出每个声部的重难点。 3.学唱歌曲: (1)发声练习: 第一条:5 ― |54 32|1 ― || yu 要求:保持吸气状态,轻吹的感觉唱 yu,要柔和松动、连贯舒展,做好气息控制。 第二条:11 |i ― 64 |5―31|454 3 2|1 ―|| lǖ lǖ lǖ lǖ lǖ lǖ lǖ lǖ要求:气息支撑轻柔转动的声音,位置要高,喉头放下口腔要放松,咬字要清晰, 吐字要圆润自如,轻柔连贯。 (2)唱谱和唱词: 要求:各声部分开练习,由声部长负责,先视唱曲谱,熟练后逐渐填词演唱,教 师分部检查,注意以下几点: A:音准节奏准确无误,尤其是 A 声部的 b7; B:按呼吸记号分清乐句; C:按 3\4 拍子强弱关系体会摇篮的晃动。 D:尽可能地表现歌曲情绪。 (3)合唱排练: 四个声部合练,主要包括:唱谱、唱 lü 和唱歌词的合练,用和弦音响作为钢 琴起音, 让大家在和弦音响中去找到自己应唱的音高, 在音量上适当运用 pp 或 mp 去唱,以使学生听觉敏锐起来,培养学生的听音能力。 随着排练不断熟练,在学生对作品有了一些轮廓性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不 断深入地启发引导学生对歌曲形象进行理解表现。注意以下几点: A:乐句连贯、起伏柔和;- 54 - B:气息支点控制,音色轻柔甜美、但不虚不飘; C:八度大跳要求高位置的声音意识先到,声音要有拉力、有支点和弹性,要流动 伸展; D:声部要平衡,声音表现与指挥手势要协调统一。 四、完整作品呈现: 教师伴奏,学生指挥,完整有表情地展示摇篮曲的艺术形象,教师指出问题, 课下加强熟练,校艺术节上汇报演出。- 55 - 第五节一、声音的训练 1、音阶的练唱 2、发声练习 二、音准的训练合唱排练课的基本模式针对歌曲中较难掌握的音进行练唱 三、歌曲巩固 四、合唱排练 注意:①排练需要加入声音和节奏、音准的训练 ②分步骤进行排练:先各声部视谱,唱熟悉后各声部配合,加入歌词,各 声部再次合作。 进行歌曲处理。- 56 - 第六章合唱团活动记录侯镇二中合唱团活动情况登记表时间
地点 活动 形式 二中音美 办公室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 数 合唱团 各班负 责人 实到 人数 13主持人郝翠华理论学习――《合唱学习》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学习、借鉴其它老师对于合唱训练的方法、步骤、功效与心得。吸收他 人之长补自己不足,以期把本活动课开展的更完美 合唱训练主 要 内 容 ( 不 够 填 写 另 附 纸 )一、训练内容: 1、 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规范的训练步骤来训练 2、 中外少儿合唱 3、 合唱的姿态。 二、训练目的: 1、 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来规范学生的声音、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 2、 通过练唱中外少儿合唱歌曲,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 3、 进一步宣传我校的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 三、训练方法及过程: 训练为了提高,提高为了表现;训练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 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学生的基本功,训练重点巩固中声区,解决用声上的响而 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做到合唱声音上的谐调,平衡统一。进一步 加强音准、节奏的训练,同时也要加强扩大音域,咬字、吐字,幅度变化等方面的训 练。 1、声音的训练(1) 、呼吸。 (2) 、声音位置 2、音准训练 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 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 多声部合唱的音准训练较为复杂, 需要逐渐加强。 3、节奏训练 音乐是在时间中展示的艺术,节奏是它的组成部分和主导因素,没有节奏也就没有音 乐 4、寻找共鸣位置扩大音域的具体措施(1) 、胸音训练 (2) 、头音训练 5、合唱表现的四种手段。 、连唱(2) (1) 、跳唱(3) 、强而有弹性 (4) 、不连不跳 6、咬字与吐字的训练 以字带声,以情带声,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传统的唱法。它讲究字清意深情自真 本学习从合唱的最基本的发声原理,沿着声音的训练――音准的训练――节奏的 训练――节奏训练声音的共鸣吐字与咬字详细的介绍了一个合唱训练的基本过程,值 得我们借鉴与学习。评 价填表人郝翠华- 57 - 侯镇二中合唱团活动情况登记表时间 主持人
郝翠华 地点 活动 形式 培训室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合唱队成 员 实到 人数 61集体授课 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 训练班内集体练习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练习一:吹纸训练主 要 内 容 ( 不 够 填 写 另 附 纸 )取一张纸,深吸一口气屏住,将纸平按在墙上,向纸吹气,并在气流平 稳后再松手,并且纸要留在原处不往下滑,这就是吹奏小号所需的气力,当 然保持这种状态愈长愈好,以便有时间体会气息的支持力。 练习二: “观察”训练 以坐姿或站姿先固定体态,体会吸气与呼气的循环,就像海面的起伏一 样,逐渐地吸气与呼气会平稳下来,出现细、长、静、慢的特质。在此基础 上吹一个最容易发的 f1 音。同时保持上述的四点特质,音色定是会很美的。 保持音值长些。通过两种训练方法,使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如何呼吸是合唱最最评 价基本的基本工。掌握了如何呼吸,可以让学生在合唱上受益很多。填表人郝翠华- 58 - 侯镇二中合唱团活动情况登记表时间 主持人
郝翠华 地点 活动 形式 培训室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合唱队成 员 实到 人数 61集体训练 掌握合理科学的呼吸 集体练习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气 练 法 第一节:双腿齐肩分开,膝微曲。两手臂自然垂于身两侧,口鼻同时缓 慢吸气。与此同时,两手心相对,自正前方逐渐上举至胸部,接着双臂向左 右斜向拉开做扩胸动作,尽量使横隔膜向下压,气要吸足,直到不能再吸为 止。静止 2 秒钟后,再缓慢地吐气。两手臂自两侧上方,手心向下逐渐下垂主 要 内 容 ( 不 够 填 写 另 附 纸 )于身体两侧,恢复到原位。气要吐尽,口内发出“嘘嘘”声,到不能再发出 “嘘”声为止,做 16 次. 第二节:双腿齐肩分开,膝微曲,两手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口鼻同时 缓慢吸气,逐渐使横隔膜下压。与此同时,两手心相对,自正前方逐渐上举 到胸部。接着双臂向左右斜向拉开,做扩胸动作。气要吸足,直到不能再吸 为止。然后手心向正前,两臂猛地向前伸直,与此同时运用腹部的收缩机能, 以最快的速度将气猛地喷出,要有爆发力,气流越急越好,最好将气一下喷 完。重复 16 次。 第三节:双腿齐肩分开,膝微曲。两臂向左右斜做扩胸动作,然后微张 嘴,以最快速度,猛地吸进大量的气,越多越好。再两手臂自两侧上方,手 心向下,逐渐下垂于身体两侧。与此同时缓慢地吐气,直至吐尽为止。 上述徒手练习,是大运动量的运气,吞吐量已达极点,久而持之就能增 大本身的肺活量,增强横隔膜及腹部机能的弹性。从而可以容纳更多的气, 再加上运气的技术,气就显得更长,在合唱就可以运用自如了。评 价气练法是和前面的两个技法相辅相成的,这些技法都是合唱的基本功, 学生坚持练,就会很快出成效。正确的方法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填表人郝翠华- 59 - 侯镇二中合唱团活动情况登记表时间 主持人
郝翠华 地点 活动 形式 二中音乐教 室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合唱队成 员 实到 人数 61研究课《半个月亮爬上来》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研究目标:用科学的演唱方法,用和谐美妙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半个月亮 爬上来》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方法:聆听、感受、对比一、组织教学,查点学生出席情况 二、基本功训练(发声练习) 1、 1 2 3 4 | 5 4 3 2 | Mi ma mi ma1 ― || mi 1 mi ― ||主 要 内 容 ( 不 够 填 写 另 附 纸 )2、 5 3 Mi4 2 | 3 1 ma mi2 ma7 | .连音练习。要求气息连贯,声音圆润。 三、复习歌曲《花非花》 。要求高低声部要均衡;气息连贯,低声部在第 4 小节处 7 1 2 1 7 这句话要注意音准。 . . 四、新授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第一声部 1、歌曲介绍:这是一首被誉为“西部歌王”的王洛宾作曲的无伴奏合唱。今天我们在 学习时为了减低难度,所以我们会加入伴奏。 2、难点分析: A、在第一声部的学习中,难点不是很多,最主要的是要唱好几个变化音:如升 2,升 1, 在处理这两个变化音时注意往 2、1 音上贴近唱就容易掌握了。 B、在歌曲第 11―14 小节中要注意级进音程的唱法 3、集合分析分声部学习歌曲第一声部 这是一首由四声部无伴奏合唱所改编的二声部合唱,在歌曲的学习上已大大降低了 难度但又不失为练习学生气息和位置的一条好的曲目。这首歌曲的教学我们通过学生分 声部集体学旋律,学生各自练习本声部旋律来掌握歌曲旋律,在旋律的掌握上已基本到 位,但也有部分学生的音高与音准还待纠正与训练;在歌曲的情感和强弱处理还没有达 到预期的目标,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培养。评 价填表人郝翠华- 60 - 侯镇二中合唱团活动情况登记表时间 主持人
郝翠华 地点 活动 形式 二中音美办 公室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合唱团各 班负责人 实到 人数 13理论学习《关于合唱训练的问题》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学习、感受、借鉴主 要 内 容 ( 不 够 填 写 另 附 纸 )一、怎样才能算是良好的歌唱 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气息)支持、正确的起声、准确的母音状态(母音 色彩) 、圆润的音色、丰满而集中的共鸣位置、准确的感情表达、良好的歌唱前提是良 好的精神状态,歌唱的过程是以心理感受为基础,以心理状态引导和控制胜利状态的运 动过程。 二、合唱训练中的几个对立统一关系 1、 呼吸与发生的对立统一(即气与声的对抗) 起声动作对歌曲表现力、力度、音响幅度、音色变化的影响 2、 发声与吐字的对立统一(即声与字) 各音在共鸣位置上的发音状态。要做到声与字的良好而和谐的结合。 3、 气、声、字与行腔的对立统一(包括声与情的对立统一) 在歌唱中无论是气、声、字都离不开对作品内容与感情的表达。有生命力的歌唱, 都是在横向线条旋律的运动中进行的。这就是气、声、字与行腔之间的有机结合。有的 学生可能在练声中一切都很好,但在延长作品时却很不稳定。这除了有其素质与修养的 原因外, 在技术上也许是没有解决好前三者与行腔的结合问题。 在行腔中无论发音状态、 母音的过度、语言的表达,都是千变万化的,在合唱中要达到整体协调一致,有时比独 唱还要难。 要达到上述三个方面的完美结合,对合唱团来说,只有通过不断地训练,才能使合唱团 每个人的感觉和客观效果逐渐地达到相对统一,这样当演出时团员们就可以随着指挥的 手势形成条件反射,从而达到相对完美地表现作品的目的。本理论学习对于训练学生的合唱作了提纲撷领的理论的指导,是一个不可多的理论 学习资料。 评 价填表人郝翠华- 61 - 侯镇二中合唱团活动情况登记表时间 主持人 2013.、3、 26 郝翠华 地点 活动 形式 二中音乐教 室1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合唱队成 员 实到 人数 61研究课《同一首歌》歌曲学习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研究目标:能用科学的演唱方法,用和谐美妙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同一首 歌》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方 法:运用聆听、感受、比较的方法来学习歌曲主 要 内 容 ( 不 够 填 写 另 附 纸 )一、组织教学,查点学生出席情况 二、基本功训练(发声练习) 1、 5 3 4 2 | 3 1 2 7 | 1 ― || . Mi ma mi ma mi 要求:连音练习。要求气息连贯,声音圆润。 2、 ◆ ◆ ◆ ◆ ◆ ◆ 5 0 3 0 1 | 5 0 3 0 1 || Mi hi hi ma ha ha 要求:断音练习。要求声音声音圆润、有弹性。 三、复习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 ,提醒学生注意高、低声部的配合,特别是歌曲 11― 14 小节处级进音程的音高的掌握以及第 15、19 小节低声部的类似旋律要注意区分。 四、新授歌曲《同一首歌》 1、歌曲介绍与分析 2、歌曲第一声部的学习:注意唱好歌曲中的附点与延长音 3、学习歌曲第二声部:注意第二声部歌曲中出现的休止符及延长音处的气息保持与支 撑。 4、结合难点分析学习歌曲这是一首广为流传,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歌曲。演唱这一首歌曲能团结学生,让人振 奋。在合唱过程中学生能用有控制的统一的声音演唱,情感的表达也比较到位。 评 价填表人郝翠华- 62 - 侯镇二中合唱团活动情况登记表时间 主持人
郝翠华 地点 活动 形式 二中音乐教 室1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合唱队成 员 实到 人数 61 人研究课《乘着歌声的翅膀》歌曲学习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研究目标:能用科学的演唱方法,用和谐美妙的声音来演唱歌曲《乘着歌 声的翅膀》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方 法:运用聆听、感受、比较的方法来学习歌曲主 要 内 容 ( 不 够 填 写 另 附 纸 )一、组织教学,查点学生出席情况 二、基本功训练(发声练习) 1、 5 3 4 2 | 3 1 2 7 | 1 ― || . Mi ma mi ma mi 要求:连音练习。要求气息连贯,声音圆润。 2、 ◆ ◆ ◆ ◆ ◆ ◆ 5 0 3 0 1 | 5 0 3 0 1 || Mi hi hi ma ha ha 要求:断音练习。要求声音声音圆润、有弹性。 3、 565 454 | 343 232 | 1 ― || Yeya yeyo yeya yeyo ye 要求:连音练习。要求气息连贯,声音线条流畅、圆润。 三、复习歌曲《同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低音狂想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