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4怎么获得愿望穿越到大主宰百分之20到百分之三十的出生阿尔法相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如何对冲套利
原文地址:作者:
&&&&2010年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宣告单边暴利的时代已经结束,对冲元年开始,未来中国对冲操作的盈利模式将进入黄金发展期。
  证券市场单边交易是投资者比较熟悉的操作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买入一只股票涨了才会赚钱,跌了就会亏钱,机构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国内公募基金由于没有避险机制,抗风险的能力很弱,碰到行情低迷的时候就只能接受亏损,2011年公募基金普遍亏损达到19%,甚至王亚伟执掌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也不能幸免。实际上2011年国内很多大型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陆续成立对冲基金,虽然市场整体下跌20%,但是仍然获得了不错的稳定收益。
  光大证券泉州营业部目前已经做了大量关于对冲交易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建立数量化交易模型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以下通过一些案例介绍对冲交易的基本知识和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
  一、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
  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两种全新的交易模式是对冲交易的前提,在了解对冲交易以前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两个基本概念。
  股指期货
  目前推出的股指期货主要跟踪沪深300指数,有点类似于大家比较熟悉的ETF指数基金,如50ETF主要跟踪上证50指数,但是又有两个不同的特点。
&&&&①买入价值100万的ETF指数基金投资者必须要有100万元的资金,而买入价值100万的股指期货投资者只需要付出18%的保证金,也就是18万元。
  ②ETF指数基金只能单边买入,涨了才能赚钱,而股指期货既可以买涨也可以买跌,可以双向交易。
  融资融券
  所谓融资就是投资者手上有一定的股票,判断未来还会涨,抵押给券商获得现金继续买进,未来等股价涨了再卖出股票归还现金,获得本金以外的超额收益。所谓融券就是投资者手上没有股票,但是判断未来会跌,向券商提供一定的保证金获得股票卖出,未来等股价跌了再把股票买回还给券商,获得差价收益。期指卖空与融券卖空共同的特点就是市场下跌才能赚钱,也是构成对冲交易的前提。
  二、对冲交易
  对冲交易简单说就是做一个投资组合,同时买涨和买跌,结果就是无论市场是上涨还是下跌总有一边在赚钱一边在亏钱,只要赚钱的幅度大于亏钱的幅度,整体就能获利。以下重点介绍几种对冲交易的盈利模式。
  1.股票配对交易
  选择同行业的两只股票,买进一只优质股同时融券卖空一只绩差股,未来市场如果出现上涨,优质股比绩差股涨得快,优质股的收益中扣除绩差股的损失整体仍能获利;未来市场如果出现下跌,优质股比绩差股跌得慢,绩差股的收益中扣除绩优股的损失整体仍能获利。实际操作中通过数量化的数学模型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进出的时间,从而节省时间成本和利息成本。
&&&&案例:江西铜业与云南铜业属于同一行业,具备同涨共跌的特性。符合配对交易的基本条件。日,交易系统提示短期江西铜业有弱于云南铜业的趋势,此时可进行套利,按收盘价买进云南铜业融券卖空江西铜业,截至11月29日,云南铜业下跌了1.5%,江西铜业下跌了4%,证券买入亏损1.5%,融券卖出获利4%,扣除0.5%的利息支出,整体获得低风险收益2%
  2.期现套利
  由于每个月的交割日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最后完全一致,当股指期货和沪深300指数一旦出现不合理的差价时,就可以通过复制沪深300指数买进指数基金组合或是股票组合,同时卖空股指期货来获得无风险收益。2010年年化收益可以达到20%,但是由于参与的机构越来越多,2011年年化收益已经被压缩到10%以下。
  案例:日,股市行情非常火暴,期指合约出现非理性拉升,当日沪深300指数收盘与期指合约收盘相差125点,此时进场套利,买入沪深300指数基金(实际操作是买入上证180ETF和深圳100ETF组合),同时按一定比例卖空股指期货。随后几天价差迅速缩小,获取整体无风险收益3%
  3.阿尔法套利
  区别于期现套利,阿尔法套利不完全复制沪深300指数,使用强于沪深300指数的指数基金组合或是股票组合进行套利。
  案例:2011年8月下旬,交易系统提示,金融股整体开始强于沪深300指数,选择买入金融股比重最大的50ETF指数基金或者一篮子券商股组合,同时卖空股指期货进行套利,随后一个月获取2%~10%的与指数涨跌无关的低风险收益。
  4.利用期指对股票资产套保
  股票收益来源于两块,与公司内在价值相关的阿尔法收益及与指数相关的贝塔收益,在指数出现不确定性风险时利用卖空期指进行过滤,实现长期稳健的价值投资。
  案例:11月15日上证指数收于2530点附近,根据我们光大证券的研究,大盘此时存在不确定的系统性风险,客户账户上持有的股票由于未来还有上涨的潜力不愿意卖出,建议客户按一定比例卖空期指套保,随后系统性风险果真出现,上证指数一路下跌到2370点附近,下跌幅度达到6%,股票账户总市值虽然抗跌但仍旧下跌了3.9%,此时套保的效果就体现出来,股指期货账户获利扣除股票账户损失整体仍有盈利,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后在指数企稳后平仓期指空单,等待股票账户升值。
  以上是利用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做空的机制对市场进行对冲的一些案例,通过对冲套保,锁定风险和收益,让投资者能在弱市行情中获得相应的保障。
黄金的历史走势
(东北财经大学)&
作为战后&布雷顿森林协议&的产物,美元与黄金按照1盎司兑35美元的比价相挂钩,各国货币又按照一定比例与美元挂钩。这一货币体系本身存在的无法克服的内在缺陷,随着美国黄金储备的日渐减少,美元与黄金的这一比价在维持了二十多年后,不可避免的走到了历史的终结。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尼克松政府于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971年12月以《史密森协定》为标志美元对黄金贬值,同时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1976年达成&牙买加协定&,宣告了黄金的非货币化,从此黄金抛开历史的货币的包袱,一路飞奔而来。
纵观世界金价三十多年的历史走势,大致经历了三轮大的行情。
图1 &1975年以来黄金价格走势
第一轮是1971年到1980年的大牛市行情,黄金从35美元上涨到八百多美元。金价的大涨与美元的贬值密切相关,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际黄金市场上的标价货币为美元,假设金价本身价值未有变动,美元下跌,那金价在价格上就表现为上涨;二是黄金作为美元资产的替代投资工具,在美元贬值时是比较理想的保值手段。我们知道,70年代是美元持续贬值的年代。当时受石油危机冲击等因素影响美国经济实力下降,在货币主义主导下,美国政府便在汇率上打主意,通过美元贬值来取得出口竞争的优势。到1978年10月,与固定汇率时期相比,日元和德国马克对美元的汇率都升值100%左右。
第二轮是1981年一直到2001年,黄金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熊市调整,最低下跌到了250美元附近。1981年,凭借口号&强大的美国&在竞选中获胜的里根入主白宫,开始推行以供给学派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里根经济学。里根经济学由四个部分构成:减税、削减非国防财政开支、放松管制和反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通过高利率等紧缩的货币政策,给刚刚经历70年代外汇市场危机的美元以喘息的机会,美元开始步入了一个长达5年的强势周期。受此影响,黄金价格迅速走低,并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大熊市。
第三轮是2001年至今的牛市行情。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后,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美元对主要货币不断贬值。与此相对应,2001年以后,黄金重新确立了长期的上涨趋势,尤其是2005年下半年以来,黄金加快了上涨步伐,并很快创下了历史高点。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是黄金的名义价格走势,并没有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由此可见,黄金价格的涨跌行情周期持续时间比较长,一旦确立某种趋势,便会持续多年时间。&
图2&&2001年以来美元指数与黄金价格走势
2008年是黄金连续第八年的牛市,金价由年初的834美元/盎司,一路上扬并突破1000美元大关,创造了1033美元/盎司的历史新高。这在某种程度上归因于贝尔斯登危机期间通过购买黄金规避资产风险。在随后三个交易日近10%的大幅回调后,在850美元&950美元的区间展开了超过3个月的宽幅调整,于7月初再次摸高950美元上方,但未能突破前期高点。此后,黄金价格开始出现回调。从波动率来看,金价波动率自2008年第一季度末的25%开始扩大,在第二季度初期黄金价格波动有所增强,在4月18日达到33%的顶峰(根据22日滚动价格进行测量)。但是在这之后,金价波动率持续收窄,第二季度末达到23%。第三季度金价的波动率大幅上升,年化22日滚动波动率增至39%,第四季度初期这个数值仍然继续上升。但是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这次波动率上升:由于第三季度发生了金融历史上一次大的危机,造成了对世界金融市场的恐惧和混乱,引起了全球价格的大幅震荡。金价相对于其他大部分商品和世界主要股票市场指数来说波动率还是比较小的。&
图3 &1年来黄金价格走势
7月初以后的两个多月,金价由950美元/盎司以上,迅速下降为9月初的750美元/盎司左右。然而随着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产引致整个华尔街金融危机,人们为规避金融风险而涌向黄金市场,金价在短短几天内快速飙升,再次窜上了900美元/盎司。10月中旬开始,金价再次回落,当月底,伦敦金价一度跌破700美元/盎司。进入11月,金价企稳较长时间,在750美元/盎司附近窄幅波动。11月20日开始,金价又大幅上涨了几天,超过了750美元/盎司,但随即回落。从纯技术图形上看,黄金价格自今年创下3月初创下历史最高记录以来,形成了一个振荡下行通道。目前,黄金价格还在这个通道中继续前行,预计价格振荡下跌趋势还将延续一段时间。&
图4 &近1个月来黄金价格走势
&&&&&&&&&&&&&&&&&&&&&&
黄金的历史走势简叙
日,英镑在二战后第二次贬值,兑美元汇率降至2.40美元,英镑含金量也降为2.13281克。&
日,&黄金总汇&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日,法郎贬值11.11%。&
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电视讲话,关闭黄金窗口,停止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持有美元前来兑换黄金。美元挣脱黄金的牢狱,自由浮动于外汇市场。&
1972年这一年,伦敦市场的金价从1盎司46美元涨到64美元。1973年,金价冲破100美元。1974年到1977年,金价在130美元到180美元之间波动。&
1978年,原油飙涨达一桶30美元,金价涨到244美元。1979年,金价涨到500美元。10月,美国通胀率冲破12%。&
1980年元月的头两个交易日,金价达到634美元,美国财长米勒宣布财政部不再出售黄金,之后不到30分钟金价大涨30美元达715美元,元月21日创850美元新高。美国总统卡特不得不出来打压金市,表示一定会不惜任何代价来维护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当天收盘时金价下跌了50美元。日,金价重挫145美元。&
当代首次黄金大牛市宣告结束,时间长达12年。金价从1968年的35美元涨到1980年的850美元的12年间,每年有30%的获利率。1980年黄金投资额达1兆六千亿美元,已超出只有1兆四千亿美元的美国股票市值。而在1959年,黄金的投资额仅是美国股票市值的五分之一。&
1981年,金价每盎司的盘势峰顶是599美元。到了1985年,盘势降到 300美元左右。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后,黄金价格触及486美元的峰顶后便一路下滑。&
从1988 年至1999年的有关黄金市场的一些评论:&
日:上周五每盎司金价以439美元收市,令黄金好友捏一把冷汗,因为金价支持点正好在此水平,技术分析告诉我们,此水平一旦跌破,金价就如入无支持之境,要跌至什么价位才能企稳,技术派已不敢肯定,艾略特理论的指示是180美元。&
日:既然投资者忧虑经济衰退迟早来临,那么黄金是不应忽略的投资工具。在30年代股市大崩溃时,最有代表性的金矿股 Homestake的股价从1929年的7美元上升至1932年的46美元(期间道指跌幅达90%)。&
日:金价从日的历史高位850美元计,到 1988年年底,美元金价已跌去52%。在这十年内,美国的通胀率升幅共达 90%,以低通胀率见称的日本也在20%的水平,而黄金的这段走势说明它没有抗拒通胀的能力,黄金应从&保值商品&上除名(有意思的是,若以日元计,这十年的金价跌幅最历害,达75%)&
在80年代,黄金无息成本的弱势凸现。因为在70年代,债券及银行利息都低于通胀率,也就是&负利率&,这时黄金无息可以忽略不计,到了80年代,债券和其他固定利息的投资工具所提供的收益高于通胀率,令黄金的魅力骤然失色。&
日:名画和古董与金银一样是无息产品,为什么前者在80年代的价格大涨?原因是物以稀为贵。名画和古董往往是独一无二的,而金银能不断生产。&
日:金价从9月中旬的350美元回升至11月14日的391.5美元收市,两个月升幅达11%,令&金甲虫&兴奋不已,但往上已难有作为。&
日:金价在11月27日见427美元之后,市上传出苏联大量抛售黄金的消息,令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事实上,在过去十多年中,作为世界第二大黄金出产国的&苏联卖金&传闻,对下降的金价发挥了巨大作用。金价确实与通胀率无关。1981年,美国通胀率上升8.9%,当年金价却大跌32%;1986年通胀率跌至1.1%,但当年金价上升19%。&
日:市场出现18.7吨(每吨为二万七千盎司)黄金的沽盘,是美国清盘官将最近申请破产的储贷银行及财务公司所持黄金集中推出套现,金价大跌,推低至360美元。&
日:1989年新产黄金加上旧金翻碎金整合(铸成金条)等来源,黄金总供应量为二千七百二十三吨。在需求方面,首饰用去一百三十八吨、电子业用了一百三十八吨,金币消耗量一百二十三吨,其他(主要为实金持有者)购进了六百五十一吨。首饰金的需求占了黄金总供应量的67%,而且1989年的首饰用黄金较 1988年的约一千五百吨增长了23%。尽管如此,金价仍是不振。1988年,各国央行买卖黄金出现净购额285吨,1989年则为净卖额二百五十五吨。由于冷战时期,黄金作为政治保险效用也消失了,无利息还得付仓租的黄金恐非精明的投资人所选。&
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金价从370美元反弹至417美元,又往下打回383美元。由于美国财赤日趋严重,美元汇价摇摇欲坠和全球信贷危机呼之欲出,金价长期看有向500美元的&颈线&靠拢的趋势,一旦升至 500美元,最低升幅可令金价见700 美元,中间数为850美元,最高可见1000美元。&
日:现在是&现金为王&,这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现金是垃圾&,简直天壤之别,黄金已成为&一沉百踩&的商品。但金价仍有可能凌厉反弹。&
日:金银一齐上升,却有不同的理由。白银价格在3 月曾跌至4美元/盎司以下,不及其最高价的十分之一,原因是大家以为白银供过于求。但5月中旬,美国一家机构认为白银恰恰是求过于供,1991年白银产量为四亿八千一百万盎司,需求则达五亿九千万盎司。于是白银大幅上扬,最高见4.64美元。走势派指出,白银好淡的分水岭在4.22美元,已进入上升轨道。&
至于黄金,则是穷极思变。大部份机构投资者组合已没有黄金,美国大规模互惠基金Kemper上月解散属下的黄金基金。买卖黄金矿股票的华盛顿Spokane证券交易所宣布暂时停业,等等。人们终于开始反向操作,令金价反弹。&
还有一个&恐惧指数&也有意思。美国的一位投资顾问根据美联储存金时价与美元(M3)供应量的关系,制成一项恐惧指数。五月底盎司金价360.75 美元,美联储存金二亿六千一百九十万盎司,M3发行量为四十亿七千六百万,等于每百美元含金值226美元,这便是恐惧指数2.26,它已接近尼克松在1971年宣布取消金本位创下的恐惧指数2点的纪录。美元含金量2.26%,意味着其余97.7%美元都是无中生有靠美国政府信用支持,而美国政府负债累累,这97.74美元全是借贷而来。于是,人们抛美元买黄金。恐惧指数的最高点是10点,正在1980年黄金历史天价时。&
日:英国著名的裁缝街的西装,数百年来的价格都是五、六盎司黄金的水准,是黄金购买力历久不变的明证。盎司金价若突破396美元,下一个目标是406美元,此关一破,黄金牛市便告诞生,可看1200美元。&
日:上周五盎司金价一度升达418.5美元,打破了1993年高价409美元,技术专家认为,此关一破,金价有机会破445美元。各国央行不但卖金,而且租金。卖金方面,最高的是1992年卖了六百吨,1995估计为三千吨。金商看淡未来金价,因此设法向储存大量黄金的中央银行租金,租期三年至五年不等,然后在市场沽出。对金矿主而言,这不过是把三五年后的产金以当前价格卖出,等于把未来利润先行兑现,而央行则&盘活&了资产。据英伦银行12月上旬公布的数据,仅伦敦金商就向央行租借一千五百吨。若不算央行和售金,其它早已供不应求。1995年和1994年其金产量差不多,同为二千七百八十七吨,而消耗量在四万吨水平,黄金赤字在一千一百吨至一千二百吨之间。&
日:西方各中央银行有秩序地消减黄金储备。资料显示,荷兰央行直接沽金,比利时铸造金币变相售金,瑞士央行计划分期出售约值五十亿美元黄金,建立&大屠杀黄金&,以示该国二次大战期间大做纳粹生意的悔意。上周四,澳洲公布今年上半年陆续卖出约值十七亿美元的黄金,虽然售金量不大,却占该国黄金储备的三分之二,说明不再把黄金视为主要货币和储备。澳洲居南非、美国之后,是世界第三大产金国。结果,盎司黄金美元价在370至400美元之间徘徊约两年之久,上周四突然在纽约市场急挫,周五伦敦跌至324.75美元,为198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日:每盎司金价在1月9日跌至278.7美元的最低价,昨在294美元水平徘徊。黄金盛极而衰,现在其市价已低于平均生产成本每盎司315美元,世界有一半金矿亏本,相继停工势所难免,这令过去二年出现新出土黄金供不应求,所提炼的黄金供应比需求少约一千吨,只是由于央行抛金及民间藏金在金价前景看淡之下纷纷沽出,以致金价下挫之势未能扭转。&
加拿大巴烈克金矿计划大规模铸造&创世纪金币&,计划用一千吨至二千五百吨黄金造此币。如果计划落实,将是耗金量最大的金币铸造,因为以往南非克鲁格兰金币一共耗金一千四百吨,1986年日本裕仁金币用金量一百八十二吨,1991年明仁金币用金六十吨。对黄金市场而言,这是一大利好。去年各国央行售金量是八百二十五吨,&创世纪金币&将可完全消化。&
日:英伦银行周二以每盎司261.2美元售出二十五吨黄金,筹集得二亿九百八十万美元,这是英伦银行近二十年的首次拍卖,也是该行五次拍卖的第一次。自英国公布计划在未来三至五年出售其七百十五吨黄金储备的四百十五吨以来,金价已跌逾一成。消息宣布后金价随即跌破 260美元水平,达256.4美元,创下20年新低。&
黄金不会人间蒸发、磨损的&永恒价值&,为市场留下祸根。因为数千年来存世的黄金估计达十二万五千吨,其中约三分之一在各国央行的金库里,其余为私人藏金和首饰物。&
一边是央行大肆抛售(瑞士央行也计划估售一千三百吨左右黄金),另一方面金矿主开采数量有增无减。原因有二:第一是黄金单位生产成本下降, 1998年跌20%,每盎司平均美元生产成本只有206美元;第二是矿务公司已发展出&产铜为主产金为副&的生产模式,估计副产的黄金1995年占黄金总产量的9%,2005年将增至17%。黄金随黄铜而来,意味矿场愈来愈不会把黄金产量与价格挂构。&
有人已预估下世纪初金价见150美元,目前金价真的不知伊于胡底了。作为贷币商品甚至纯粹商品,黄金已失去&长期持有&的价值,这是投资者不得不承认和留意的。&
市场的供求与市场价格相互作用。从实际需求看,黄金是供不应求的,每年大约有一千吨的缺口。但各国央行的储备买卖却是追涨杀跌,让黄金市场变得求不应供。&黄金跌得愈低,官金出售的可能性愈大&的规律。随着黄金价格的上扬,从1982年的375美元涨到1987年股市崩盘后的500美元左右,就少有中央银行出售黄金。之后,黄金再次转势,到1992年时降到350美元左右,这段期间各央行总共兑清了五百吨黄金。从1992年到1999年,黄金跌到300美元以下,各国央行总共出售了三千吨左右黄金,一年约四百吨。各国央行最后发现敌人就是它们自己。只要中央银行持有的官金过剩,每次官金出售就会成为头条新闻,金价就会下跌,出售所得相应减少。下跌的金价可能刺激了它的实际需求。1990年,用于首饰和电子工业的黄金比1980年高出50%以上,比1994年高出三分之一左右。单单用于首饰生产的黄金就比1850年高出一百倍,由于人口在此期间只成长了五倍,因此,平均每人的金饰消费增加了二十倍。&
日,每盎司金价跌至251.9美元,创下二十年来低位,在底部横盘两年后,于2001年再次发力上攻,到2003年年底为414美元,涨幅达60%。
Chinese Turn Bullish On Booze And Caterpillar Fungus
For generations, Chinese men looking for a dose of vigor have sworn by a traditional remedy: fungus harvested from dead caterpillars, known in some quarters these days as Himalayan Viagra.
Now Chinese investors are using the rare fungus to try to boost something else -- their investment returns. The fungus has doubled in price over the past two years and the top grade now fetches more than $11,500 a pound, according to Fuzhou-based brokerage firm Industrial Securities.
With Chinese stocks falling, real-estate markets flat and bank deposits offering measly returns, Chinese investors have been looking for help in strange places. Besides traditional medicinal products, they are plowing money into art-based stock markets, homegrown liquors, mahogany furniture and jade, among other decidedly non-Western asset classes.
'On a micro level, speculation has appeared,' says Long Xingchao, president of the information center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association says prices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 including red ginseng and false starwort, have surged since 2010, partly because of speculators. Mr. Long insists, however, that a price bubble isn't forming. 'There's nothing to pop,' he says.
Newfangled exchanges are sprouting across China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excitement. Nanjing Pharmaceutical Co. set up an exchange last year for trading traditional medicines such as deer antler. In November it extended hours so investors could trade when they get home from work. 'Expanding the hours gives investors more time to make a profit,' the exchange said on its website.
Exchanges have popped up that allow investors to buy and sell shares of individual works of art. In the city of Tianjin last summer, an unnamed seller floated about 30 million shares of a painting called 'Eternal Lotus Wind,' at an initial price of 1.61 yuan apiece -- about 25 cents. Within two days, investors had bid the shares up 52%, valuing the painting at about $11.5 million. Then the
they now trade at 36% below the initial offering price.
Cui Ruzhuo, who painted 'Eternal Lotus Wind' but didn't profit from the offering, says the art market still has legs. 'We still haven't arrived at the high point,' he says.
Investors are taking to drink, as well. Maotai -- the most popular variant of a homegrown liquor called baijiu, and once a favorite of Chairman Mao -- now sells for more than $300 a bottle, double the price a year ago.
'In the past, baijiu was only for consumption,' says Liu Xiaowei, chairman of auction house Beijing Googut Auction Co., which held a baijiu action last month. 'But now it's also a collectors' item and for investment.'
At the December auction, a businessman from Jiangsu province dropped $8,300 on two dozen bottles of liquor of uncertain vintage -- their water-stained cardboard packaging suggested they were old -- almost four times the starting price on the auction docket. 'If I held these for a while, I could definitely make some money,' said the buyer, who didn't provide his full name.
China's banks are getting in on the action. 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China's biggest state-owned lender by assets, set up a fund for customers to invest in high-end pu'er tea, marketing it as a low-risk investment. China Merchants Bank Co. is planning to allow some customers to trade diamonds through its website.
Auction house Googut helped three banks set up bank-run investment funds for customers to invest in baijiu and other liquors. Mr. Liu, Googut's chairman, said the funds are eyeing an annual return of about 20%.
The problem for Chinese investors is that returns have evaporated from more traditional markets. Real estate was once China's favorite investment, but government efforts to contain price increases and keep housing affordable have led to price stagnation and even declines in some cities. China's major stock exchange in Shanghai is down almost 20% since the beginning of 2011. Bank deposit rates are lower than the pace of inflation, meaning savers effectively pay banks for the privilege of handling their money.
'There really are very few investment channels,' says Ren Jun, a 30-year-old media entrepreneur with investments in contemporary art, antiques, gold and silver. 'That's why I'm kind of forcing myself to be brave in trying new options.'
China's central government is less than intoxicated by the investment party. It said in November it would tighten oversight of Chinese asset exchanges, warning of 'serious speculation and price manipulation' among some and adding that some 'managers have run off with clients' funds.'
Some of the biggest boom-and-busts have taken place at art exchanges.
'Roaring Yellow River,' a traditional landscape painting by the late artist Bai Gengyan, was the first work listed last year by the Tianjin Cultural Artwork Exchange. Within two months of the offering, shares were trading at nearly $3 each, up from about 15 cents, valuing the painting at about $18 million. The previous auction high for the artist's work was a bit more than $600,000.
About two months after the offering, the Tianjin city government suspended trading in 'Roaring Yellow River' and another painting, and the exchange imposed limits on daily and monthly price changes. Shares of 'Roaring Yellow River' now trade at about 20 cents, down more than 90% from their peak.
Shanghai financial-software designer Jimmy Wang sunk about $790,000 into shares of a pink diamond and a jade pendant traded on the same exchange, putting up his house as collateral to finance the investment. He says he has lost as much as 2.7 million yuan. 'So basically I've lost my house to the bank and I am struggling to pay the interest,' he says.
Such hard-luck stories haven't slowed the hunt for the next great investment.
Wang Jingbo, chief executive of wealth-management company Noah Holdings Ltd. in Shanghai, said late last year she was considering recommending to clients a fund that invests in high-end watches. Googut's Mr. Liu believes the next market to watch is white jade.
Mr. Ren, the media entrepreneur, says he is looking at diamonds. 'While silver and gold may see fluctuations depending on international markets,' he contends, 'the price of diamonds never drops.'
Dinny McMahon一
代又一代想壮阳的中国男人一直迷信一种传统中药,那就是冬虫夏草。这是一种寄生在死去的毛毛虫体内的真菌,今天在某些地方被称为&喜马拉雅伟哥&。
现在,中国的投资者正试图利用这种稀有真菌来提振他们的另外一样东西:投资回报。据福州经纪商兴业证券(Industrial Securities)的数据,虫草的价格在过去两年翻了一倍,顶级虫草的价格现在达到了每磅11,500美元(约合每公斤20万元)以上。
在中国股市下跌、房地产市场停滞、银行存款回报微不足道的情况下,中国投资者一直在一些奇怪的领域寻找帮助。除了传统中药产品之外,他们还把资金投到了艺术品份额、国产烈酒、红木家具以及玉石等产品上,所有这些都与西方的资产类别格格不入。
中国中药协会(China Assoc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药材信息中心主任龙兴超说,从微观层面看,投机已经显现。该协会说,自2010年以来,红参,太子参等中药的价格已经大幅上涨,部分原因就在于投机。但龙兴超坚持认为并未形成价格泡沫。他说,既然没有泡沫,也就不会破裂。
为利用这一热潮获利,中国各地涌现出各种花样迭出的交易所。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Nanjing Pharmaceutical Co.)去年设立了一个交易所交易鹿角等中药,2011年11月,交易所延长了交易时间,这样一来投资者下班回家后还能交易。该交易所在网站上说,延长交易时间让投资者&坐在家里也赚钱&。
允许投资者买卖单件艺术品份额的交易所也已经出现。去年夏季,天津一位未具名卖家发售画作《荷风千秋》的3,000万份额,首发价格是每份1.61元(约合25美分)。两天后,投资者就将其价格捧高52%,使画作的估值达到了约1,150万美元。之后,份额价格开始下跌,当前的价格比最初发行价低36%。
《荷风千秋》的作者崔如琢并没有从份额发行中获利。他说,艺术品市场仍有支撑,现在还没有到达高点。
投资者还对白酒产生了兴趣。茅台酒现在每瓶价格在300美元以上,比一年前翻了一番。茅台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白酒,曾经为毛主席所锺爱。
北京歌德拍卖有限公司(Beijing Googut Auction Co.)上个月举行过一场白酒拍卖会。该公司董事长刘晓伟说,白酒在过去仅用于消费,但现在也被藏家收藏用于投资。
在去年12月份那场拍卖会上,一位来自江苏的商人花8,300美元买了24瓶年份不明的白酒(从布满水渍的纸箱包装来看,年代应该比较久),接近拍卖起价的四倍。这位没有透露全名的买家说,如果持有一段时间,肯定能赚一笔钱。
中国的银行也开始参与其中。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国有借贷机构──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建立了一个让客户投资高端普洱茶的投资基金,将其作为低风险投资推向市场。招商银行(China Merchants Bank Co.)正打算开始允许一些客户在其网站上进行钻石交易。
歌德拍卖有限公司已经帮助三家银行设立了由银行运营的投资基金,让客户能够投资白酒和其他酒类。歌德公司的刘晓伟说,基金期待有20%左右的年回报率。
中国投资者面对的问题是,来自更加传统市场的回报已经消失。房地产曾是中国人最青睐的投资项目,但是政府控制房价增长、让房价保持在可承受的范围的努力导致了房价的停滞不前,甚至在一些城市有所下降。中国在上海的主要股票交易所从2011年初开始下跌了约20%。银行存款利率赶不上通货膨胀的步伐,这意味着存款人事实上在付钱让银行使用他们的钱。
Beijing Googut Auction House
在去年12月份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位来自江苏的商人花8,300美元买了24瓶年份不明的白酒。
投资当代艺术、古董以及黄金和白银的30岁媒体企业家任军(音)说,投资的渠道真是太少了。他说,正因为如此,我在一定程度上强迫我自己大胆尝试新的投资选择。
中国中央政府对这场投资盛宴则没那么兴奋。中国政府曾在11月表示将加强对中国资产交易的监管,提出要警惕一些人严重的投机和价格操纵行为,还说一些经理已经携客户的资金逃跑。
一些最大的起落来自艺术品交易。
由已故艺术家白庚延创作的传统山水画《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简称《黄河咆哮》)是去年由天津市文化艺术品交易所(Tianjin Cultural Artwork Exchange)上市的第一幅作品。在上市两个月的时间里,该作品份额的交易价格从每股15美分上涨到了近3美元,总价值达到约1800万美元。这位艺术家的作品此前拍卖的最高价格略高于60万美元。
在上市两个月之后,天津市政府暂停了《黄河咆哮》和另一幅作品的份额交易,交易所为每天和每月的价格波动设立了限额。现在《黄河咆哮》的份额价格约为每股20美分,与最高值相比下降了90%。
上海金融软件设计者Jimmy Wang为在同一个交易所进行交易的一颗粉色钻石和一个玉挂件的份额投入约79万美元,并以自己的房屋担保为这笔投资融资。他说自己已经损失至多270万元人民币。他说,我基本上已经把房子输给银行了,我还在为偿还利息而挣扎。
类似的倒霉故事并没有让人们放慢寻找下一个大投资项目的脚步。
上海财富管理公司诺亚财富(Noah Holdings Ltd.)总裁汪静波在去年年底说,她在考虑向客户推荐一个投资高端手表的基金。歌德公司的刘晓伟则认为,下一个值得关注的市场是白玉市场。
媒体企业家任军说,他看好钻石。他认为,黄金和白银可能会跟着国际市场波动,但是钻石的价格从来不会降。
Dinny McMahon
China’s new tribes
China&s new tribes
Ant tribes and mortgage slaves
The subdivisions of urban China
Jan 28th 2012 |&SHANGHAI&| from the print edition
WHO knew China was tribal?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has seen a flowering of a new vocabulary. Perhaps most fascinating has been the division of people into tribes (zu&in Mandarin). The travails of the&yi zu, or ant tribe, have been well-chronicled&recent graduates from outside the main cities who move to urban areas, live cheaply and work hard, often in low-paid jobs. Perhaps less well-known are the&ken lao zu, the bite-the-old tribe, those between 25 and 35 who are underemployed or out of work, still at home and sponging off mum and dad.
Many of the tribes, inevitably, are made up of people looking for love. There is the&jia wan zu, the marry-the-bowl tribe. These are young women searching for that most stable of husbands, the one who holds a government job (still known as the iron rice bowl). The&shan hun zu, or lightning-marriage tribe, marry fast and sometimes divorce faster. They should not be confused with the&yin hun zu, the hidden-marriage tribe. These are women in their 20s who hide the fact that they are married, knowing they will not be hired or promoted if there is even the whiff of the possible need for maternity leave&socialist gender-equality does not offer much protection in the Wild East of modern China. And if you can only afford a postage stamp of an apartment, you&re probably a member of thewo ju zu, the snail-house tribe.
You can belong to more than one tribe. Most members of the ant tribe also belong to the&ben ben zu, the rush-rush tribe, to which, in fact, most urban Chinese belong. All that rushing around can create a lot of pent-up anger, giving rise to thenie nie zu, the crush-crush tribe, so named because they go into supermarkets and take out their frustration by standing in the aisles crushing packets of instant noodles (yes, really).
Many tribal members are also slaves (nu&in Mandarin). There are the&fang nu&(mortgage slaves) andhun nu&(marriage slaves, who are also, by definition, mortgage slaves) and all Chinese parents are of course&haizi nu&(slaves to the only child).
Perhaps the group China needs most as it tries to stimulate its domestic consumer economy is theyue guang zu, or moonlight tribe, so named because the Chinese characters for &moonlight& sound the same as the phrase &spend all your monthly salary&. Their parents saved every yuan, but life for these youngsters is just spend, spend, spend. Now, that&s patriotic consumption.
中国新族群&&蚁族和贷款奴译者:
你知道么?中国其实是个族群国家。由于中国社会日益多样化,各种新词汇已经遍地开花。其中最有趣的或许是各种各样的&族&。&蚁族&这一词汇已经深深体现出了这群人的艰辛:新近毕业生,从其他地方搬进大城市,活得拮据,工作辛苦,几乎总是干着低薪的工作。相比于&蚁族&,&啃老族&或许不那么有名:处于25到35岁之间,失业或无业,呆在家里,靠父母过活。&&
可想而知,许多这样的&族&词汇都描述了正在寻找伴侣的年轻人。比如&嫁碗族&,描述了寻找有稳定工作的(比如政府职员,该工作至今仍被认为是所谓&铁饭碗&)老公的年轻女性。再比如&闪婚族&,结婚快,有时离婚更快;这类人容易被和&隐婚族&混为一谈,与前者不同,&隐婚族&描述的是一些20来岁的女人,隐瞒自己已婚的身份,以防自己因歇产假而丢掉工作或不被晋升。资方对产假方面的一点点风吹草动都异常敏感&&社会主义的两性平等原则在现代中国的&狂野东部&的确不那么管用。另外,如果你只能买得起一所公寓里邮票那么大的面积,那你很可能是&蜗居族&。&&
你可以身属不止一个&族&。&蚁族&的大部分成员也属于&奔奔族&,到处奔忙,这也是大多数中国都市人的现状。奔奔忙忙制造了大量积压的愤怒,从而衍生出&捏捏族&,他们冲进超市,站在过道里,挤碎大量方便面,以发泄自己的挫折感(真事如此,不开玩笑)。&&
许多&族&同时也是&奴&。有&房奴&(同时也是贷款奴),也有&婚奴&(当然,也是贷款奴),而且,中国的广大父母理所当然都是&孩子奴&(独生子女的奴隶)。&&
在试图刺激国内消费经济的大环境下,或许中国最需要的就是&月光族&,得名于汉语中&月亮的光辉&和&花光每月所有钱&是同形词。这群人的父母节省每一块钱,但对这些青少年而言,他们的日常就是花,花,花。如今,这算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消费了。&
今天,你被忽悠了么?2011年度流言大终结
有数不胜数的&科学&流言在我们身边的各个角落活跃着。对此具有科学精神的全体战士决定: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来终结2011年度一个又一个广为流传的科学流言,并揭示它们背后的真相。
你被以下这些流言忽悠过吗?流言一:水牛奶比牛奶人奶更好流言:水牛奶是&世界上最接近完美的牛奶&,营养价值远超出普通牛奶,甚至比人奶更好;它还具有抗衰老、抑制肿瘤、减肥等神奇功效。结论:水牛奶的营养成分确实比一般牛奶高(价格也高),但最适合婴幼儿的永远是母乳。至于美容养颜、抗衰老、抑制肿瘤之类的说法,则完全是商家宣传的噱头。流言二:维生素C与虾不能同吃流言:&一名台湾女孩在在晚餐吃了大量的虾,并服用了维生素C之后暴毙而亡。由于化学作用,虾中原本无毒的五价砷被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又称为三氧化二砷,这就是俗称的砒霜!&结论:海鲜里的砷主要以有机砷的形式存在,占主体地位的有机砷危害非常小,绝大部分以砷甜菜碱形式存在,基本上会被原封不动地排出体外。这是一个用低级的化学知识来吓唬人的杰作。UP注:尤其这点,总说食物之间混吃中毒什么的,只能呵呵了流言三:美国联邦调查局披露外星人绝密档案流言:美国联邦调查局披露了一批绝密档案,其中一份1950年时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备忘录记载了有关1947年罗兹威尔飞碟坠毁案的部分细节,直指外星人真实存在。结论:流言终结。美国联邦调查局从未解密过有关外星人的绝密档案,他们只不过是把一些旧档案放到了网上而已。流言四:上班玩微博降低工作效率流言:大多数老板都不喜欢员工在工作时间上网闲逛、玩微博。他们的理由是,这样会降低工作效率。结论:在工作间隙休息一下,看看网页、刷刷微博反而有益于提高工作效率。但如果将大量时间都浪费在网上闲逛,就另当别论了。(UP注:这一条刚才搬运错了、已改)流言五:外星人频繁造访地球流言:今年全球发生多起重大UFO事件。8月20日,中国也发生了迄今规模最大的一起UFO事件&有多地目击者称看到了巨大不明移动发光体。结论:&8&20&事件几乎只有一种可能:即人类飞行器&&最有可能是正处于喷火状态的推进火箭、或推力不平衡所产生的现象。不明飞行物和外星人的话题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没有人敢保证,在浩瀚宇宙中绝对不存在地外生命。流言六:膨大增甜剂让西瓜变炸弹流言:江苏镇江百余亩西瓜爆炸,疑与膨大增甜剂有关。结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研究能够证明膨大剂能直接促进西瓜吸水,增加西瓜内的压力。西瓜&爆炸&以及甜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膨大增甜剂在允许的剂量范围内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流言七:催熟香蕉导致儿童性早熟流言:用来催熟香蕉的化学试剂会影响儿童的激素水平,导致性早熟。结论:催熟香蕉并不代表催熟儿童。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物质,外来的植物激素不会参与人体性激素的合成,更不会影响性激素在人体内的作用。过量摄入乙烯利会对人体造成损害。但香蕉催熟剂乙烯利在导致儿童性早熟的问题上,完全是无辜的。流言八:手机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流言:手机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我们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和高效。结论:事情都有两面性,手机也不例外。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得出了令人惊讶的结果&&许多人使用手机是为了避免与周围的人接触。除此之外,手机还有一个重要用途&防打扰。手机的确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它也降低了人们面对面交流的能力。流言九:地铁安检设备对人体有害流言:北京等地的地铁进行了多年安检之后,突然传出所有X射线安检机都未经环保部门许可的消息,人们担心X射线安检机会损害环境和人体健康。结论:很多人担心X射线安检机对健康造成损害,是把X射线之类的电磁辐射与放射性物质造成的辐射混淆了。X射线安检机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尽管如此,孕妇等有特殊情况的人员仍然应该避免接触。流言十:夏天车内瓶装水会致癌流言:装水的塑料瓶在阳光照射和热量的作用下会向水中释放化学物质,喝了这种水之后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瘤的风险。结论:PET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制品中的这些分子链彼此缠绕在一起,常温下不流动,更不会向水中扩散。对正规厂家生产的符合标准的PET瓶制品来说,在夏季高温的车内不会有分解反应发生,可溶出物的含量也微乎其微
超弦理论与十维空间
超弦理论认为,不存在粒子,只有弦在空间运动,各种不同的粒子只不过是弦的不同振动模式而已。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可以用弦的分裂和结合来解释。&
最为奇特的是,弦并不是在平常的三维空间运动,而是在我们无法想象的高维空间运动。我们过去关于空间的观念都是错误的,空间正在以一种陌生得令人惊讶的方式活动着。&
超弦与**空间&
粒子的下面是什么?&
众所周知,物质是由原子组成,而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组成。那么,夸克和电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科学家发现,夸克和电子都不可再分了,似乎是没有内部结构的点粒子,因此把它们称为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是一切物质的基本单元,就像英语里的&字母&一样。&
但是,已知的基本粒子并不仅仅是夸克和电子两种,而是多达数百种,而且,每一种基本粒子都有它们的反粒子。我们现在把所有的基本粒子分为三大类,通常称为 &族&:轻子族,包括电子、中微子等;夸克族,包括上夸克、下夸克、粲夸克、奇异夸克、顶夸克和底夸克这六种夸克和各自的反夸克;媒介粒子族,包括光子、胶子等。非常奇怪的是,除了夸克和电子外,大部分基本粒子都不组成更大的物质结构,例如,中微子总是在宇宙中独来独往,不与其它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媒介粒子则只在其它粒子间传递力的作用;还有很多粒子像介子、超子等都极不稳定,通常在极短时间内衰变成其它粒子。&
我们知道,电子能像地球绕太阳旋转那样绕着原子核运动,但电子能不能也像地球那样进行自转呢?按理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物体在自转时,其转轴上有一个固定不动的中心点,电子既然是一个点状粒子,那它就不会有什么多余的&中心点&,它的自旋也就无从谈起。但科学家证实,电子仍然像地球那样,既公转,也自转,而且永远地以固定不变的速率旋转,这是电子自身固有的性质,称为&内禀自旋&。而且,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有与电子相同的自旋。&
然而粒子的自旋与地球自转是不一样的,地球的自转是连续的,粒子的自旋则是间隔性的,也就是说,它的自旋是一跳一跳着进行的。&
每一种粒子的所有成员都是相同的,我们不可能把两个电子或者中微子区别开来。而不同种类的粒子则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主要区别就在于它们的质量、电荷以及内禀自旋都各不相同。&
这些基本粒子性质各不相同的原因是什么?它们为什么在不停地自旋?这些不同的粒子还能不能找到更深层的、统一的内部结构?这些问题长期以来都在困绕着科学家们。&
为何有四种力?&
进一步的问题就是,这么多不同种类的粒子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假如宇宙是由很多微小的、相互间没有关系的物质微粒组成的,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像被&隔离&的,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宇宙中,就会既无恒星,又无行星和生命,只是一个寂寞的、完全没有事件发生的微粒集合。&
幸运的是,事实并非如此,宇宙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力,是它们把散沙般的基本粒子结合在一起,组成了各种各样的物质,并安排了宇宙间的秩序。这些力从本质上都可归结为四种基本力: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
这四种力的来源是不一样的。引力源于物体质量的相互吸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间就存在引力,物体的质量越大,引力就越大。电磁力是由粒子的电荷产生的,一个粒子可以带正电荷,或者带负电荷,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如果一个粒子不带电荷,则不受电磁力的影响,不会感受到排斥力和吸引力。强力主要是把夸克结合在一起的力,所以也叫核力。像电磁力一样,也起源于电荷,不过只是夸克间的电荷,物理学家称之为&颜色电荷&。弱力的作用是改变粒子而不对粒子产生推和拉的效应,像核聚变和核裂变这两个过程都是受弱力支配的。&
四种力的相对强度以及作用范围都有着巨大的区别。从相对强度上来说,假定以电磁力的强度为一个单位强度,则强力要比这个单位大出100倍,弱力只有 1/1000,引力小到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微观世界中,它只有电磁力的1040分之一!从作用范围上来说,引力的作用范围是宇宙范围的;电磁力的作用范围在理论上可以达到无限远,但实际上,大多数物体正负电荷相互抵消,其外部都呈电中性;而强力和弱力的作用范围则极小,只能在粒子范围内发生作用。&
这四种强弱悬殊、性质各异的基本力,完全控制了我们的宇宙。&
现在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有四种基本力?为什么不是五种、三种或者一种?这四种力为什么如此不同?为什么强力和弱力只能在微观尺度上发挥作用,而引力和电磁力却具有无限的作用范围?还有,为什么这些力的固有强度会有那么大的差别?&
最后的问题是,所有这些力有没有一个共同的根基?如果有,它们为何又分裂了?&
相对论与量子理论的矛盾&
四种基本作用力的不同还导致了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根深蒂固的矛盾。&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关于引力的理论。我们前面说过,引力源于物体质量的相互吸引,物体的质量越大,引力越大。但为什么物体的质量会产生引力呢?引力为什么很微弱却又能在宏观范围内起作用呢?比如说,两个人、两块大石头之间的引力几乎就是零,只有像太阳、地球、月亮这样宇宙中的星体,才有明显的引力作用。&
爱因斯坦把这个疑惑给解开了,他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的解答:空间本身是有形状的,当没有任何物质或能量存在时,空间应该是平直光滑的,当一个大质量物体进入空间后,平直的空间就发生了弯曲凹陷,这就像一条拉得很平很直的床单上,当放进一个保龄球时,床单就凹陷下去,所谓引力就是因为这样的空间弯曲而导致的。地球在绕着太阳的轨道上运行,是因为地球滚入了太阳周边弯曲空间的一道&沟谷&,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两个人、两块大石头之间的引力几乎不存在的原因就是,这么小的质量使空间的弯曲几乎为零。因此,普通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在这里,引力变成了漂亮的几何图景,引力本身并不存在,它只是空间的几何形变所引起的明显结果。引力的本质就这样被广义相对论圆满地解释了。&
但空间的几何形变却解释不了其它三种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似乎都无法通过空间的褶皱来实现。爱因斯坦曾设想,所有的物质都是空间扭结和振动而形成,换句话说,我们看到的周围的一切,从树和云到天上的星星,都可能是一个幻觉,是某种形式的空间褶皱。若这种思想是正确的,另外三种力也必定与引力一样,是空间的几何形变所引起的必然结果,这样,四种力就统一到空间弯曲的几何学中了,空间弯曲的不同方式会造就不同的力。然而,在微观世界里,空间根本就不是平滑的,而是有无数的粒子在剧烈且永不停息地喧嚣,广义相对论的核心原理&&光滑的空间几何概念,在这里被破坏殆尽。&
对另外三种力的解释需要量子理论来完成。量子理论研究微观世界里基本粒子的行为,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宇宙中所有的物质最终由数百种不同的基本粒子组成,由于质量小到几近于零,这些粒子的运动轨迹变化莫测,毫无规律可循。在这里,力是由粒子的交换而来的,电磁力是由光子交换而来,弱力是由弱规范玻色子交换而来,强力是由胶子交换而来。例如,两个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实际上是光子在两个粒子间往来&出没&的结果,两个带电粒子通过交换小小的光子而相互影响,这个过程有点儿像两个溜冰的人在传球,通过传球,两个人的运动状态都在受到影响。其它两种力的相互作用也是如此。&
但是,因空间弯曲所导致的引力是无法通过粒子交换而来的,而且,在微观世界里,粒子的自身质量不仅小到几乎没有,还总是在杂乱无章地运动,它们之间的引力从何谈起?因此,量子理论无法涵盖引力。&
广义相对论与量子理论不能统一,成为现代物理学最核心的灾难。人们很难相信,在宇宙的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居然不是一个统一连贯的整体,我们对宇宙最深处的认识居然是由两个分裂的理论拼接起来的。为了能让两个理论协调起来,物理学家做过大量的尝试,他们以这样那样的方法,要么修正广义相对论,要么修正量子理论。虽然一次次的努力都胆识惊人,但结果却一个跟着一个失败。&
终于,超弦理论来了。&
粒子怎样变成弦?&
一连串的疑惑不得不使科学家认真考虑:也许在基本粒子内部存在一种更深层的结构,这种结构尚未被我们所理解。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科学家孜孜不倦地努力下,一个新的理论逐渐浮出水面,这就是超弦理论。超弦理论认为,在每一个基本粒子内部,都有一根细细的线在振动,就像小提琴琴弦的振动一样,因此这根细细的线就被科学家形象地称为弦&。&
拨动吉他一根弦,你会听到一个音。拨动另一根弦,你会听到另一个不同的音调,因为不同的弦振动的模式不同。一个音乐家通过一个吉他的六弦合奏,使这些弦在不同频率振动,便可创造出无数美妙的音乐。像琴弦的不同振动模式弹出不同的乐音那样,粒子内部的弦也有不同的振动模式,只不过这种弦的振动不是产生什么音乐,而是产生一个个粒子。不同粒子的性质由弦的不同振动行为来决定,电子是以某种方式振动的弦,上夸克又是以另一种方式振动的弦,如此等等。&
弦与粒子质量的关联是很容易理解的。弦的振动越剧烈,粒子的能量就越大;振动越轻柔,粒子的能量就越小。这也是我们熟悉的现象:当我们用力拨动琴弦时,振动会很剧烈;轻轻拨动它时,振动会很轻柔。而依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原理,能量和质量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大能量意味着大质量,小能量意味着小质量。因此,振动较剧烈的粒子质量较大,反之,振动较轻柔的粒子则质量较小。&
依照弦理论,每种基本粒子所表现的性质都源自它内部弦的不同的振动模式。每个基本粒子都由一根弦组成,而所有的弦都是绝对相同的。不同的基本粒子实际上是在相同的弦上弹奏着不同的&音调&。由无数这样振动着的弦组成的宇宙,就像一支伟大的交响曲。 在量子理论中,每一个粒子还具有波的特性,这就是波粒二象性。现在我们明白了,粒子的波动性就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以前,我们想象所有的物质粒子都是点状的东西,没有空间大小。但现在我们明白了,那一个个点粒子其实并不是一个个实体的点,而是包含有一片片更微小的空间结构,这样的空间结构的振动乍看起来像是一个个点,是因为我们目前还没有更精微的探测技术。&
物理学家还发现,弦的振动模式与粒子的引力作用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同样的关联也存于弦振动模式与其它力的性质之间,一根弦所携带的电磁力、弱力和强力也完全由它的振动模式决定。&
弦如何运动?&
弦本身很简单,只是一根极微小的线,弦可以闭合成圈(闭弦),也可以打开像头发(开弦)。一根弦还能分解成更细小的弦,也能与别的弦碰撞构成更长的弦。例如,一根开弦可以分裂成两根小的开弦;也可以形成一根开弦和一根闭弦;一根闭弦可以分裂成两个小的闭弦;两根弦碰撞可以产生两个新的弦。&
但是当一根弦在时空中移动时,它就没那么简单了。弦的运动是如此的复杂,以至于三维空间已经无法容纳它的运动轨迹,必须有高达十维的空间才能满足它的运动(十维空间是数学方程计算的结果)。就像人的运动复杂到无法在二维平面中完成,而必须在三维空间中完成一样。&
点粒子内部的空间不是三维的,可能还有很**,这似乎非常不可思议,不过,认真想起来,高维空间的存在完全是合理的。为了看清这一点,我们可以举一个水管的例子。我们知道,水管的表面是二维的,但是当我们从远处看它时,它却像是一维的直线。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水管的那两维很不一样,沿着管子伸展方向的一维很长,容易看到;而容易绕着管子的那一个圆圈维很短,&卷缩起来了&,不容易发现。你必须走近水管,才能看清绕着圆圈的那一维。&
这个例子表明了空间维度的一个微妙而又重要的特征:空间维有两种。它可能很大延伸得很远,能直接显露出来;它也可能很小,卷缩了,很难看出来。水管比较粗大,绕着管子的那一维很容易就看到。假如管子很细&&像一根头发丝或毛细管那样细,要看那卷缩的维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在最微小的尺度上,科学家业已证明,我们宇宙的空间结构既有延展的维,也有卷缩的维。就是说,我们的宇宙有像水管在水平方向延伸的、大的、容易看到的维 &&我们寻常经历的三维,也有像水管在横向上的圆圈那样的卷缩的维&&这些多余的维紧紧卷缩在一个微小的空间,即使用我们最精密的仪器也根本不能探测它们。&
那些看不见的维可能会有多小呢?我们最先进的仪器能探测到百亿亿分之一米的结构,如果那些维度卷缩得比这个尺度还小,我们就看不见了。科学家的计算表明,卷缩的维可能小到普朗克长度(即10-33厘米),是目前的实验远远不可能达到的。&
为什么需要**空间?&
理解了宇宙的空间有更**存在,再回过来看相对论与量子理论是如何产生矛盾的,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这两个理论在日常的三维空间里是不可能统一的,它们的矛盾是必然的,只有在高维空间里才能得到统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举一个三维世界和二维世界的例子。我们首先假设有一些生活在二维平面世界的生命,它们的世界里只有长和宽,根本无法理解第三维&&&高&这一维。因此,它们对三维世界的感知只限于三维物体在平面世界的投影,或者三维物体与平面世界的接触面,试想一想,一个平面生命怎么能够通过投影来想象三维物体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呢?当三维物体与平面世界接触时,三维物体在平面世界上的零碎片段,比如一张桌子的四根脚柱、人印在地面上的两双鞋印,更让平面生命摸不着头脑&&这些拼不到一起的碎片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它们不能想象,四片互不相连的印迹怎么会构成一张完整的桌子呢?那断断续续的鞋印上怎么会有一双完整的鞋呢?而且,鞋的上面竟然还有一个更加完整的人!用二维的眼光来打量这些碎片,你永远不可能将它们拼成一个整体。&
于是有一天,一个足智多谋的平面生命偶然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它宣布,平面世界之外还有一个&向上&的第三维,如果顺着这些碎片&向上&看,其实碎片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这真是个惊人的见解,大多数平面生命都困惑不解。&
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遭遇与这种情况非常相似,在我们的三维空间里,它们就像两块互不相干的碎片,永远也拼合不到一起。但把空间&向上&抬一抬,把宇宙变为十维空间,相对论和量子理论这两块看似互不相干的碎片就会令人震惊地结合得天衣无缝,成为一个更完整的理论大厦的两根互相依存的支柱!虽然我们在三维空间中无法想象和描述一个**的空间,但我们却能通过复杂的数学方程推导出它的存在。&
大统一的宇宙&
今天,我们深深知道,浩瀚宇宙中所有纷繁复杂的现象都可以追溯到同一个源头,人类发现的大大小小的规律最终都可以被一个根本的规律所囊括。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以地球生命的发展为例:我们人类不同的人种都可以追溯到同一个起源,而人、猩猩、猿猴又可以追溯到同一个祖先,以此类推,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拥有相同的祖先,所有的动植物也都拥有相同的祖先,最后,所有的生命都起源于同一个细胞&&生命只有一个源头。&
宇宙中所有星系的起源也同样能够追溯到同一个源头,太阳系中的星体都起源于同一个星云,所有的星云都起源于相同的分子,所有的分子都由那几百种基本粒子演变而来。这样,顺着时间之流一直向上溯源,我们终于来到了大爆炸开始的时刻,在这里,空间、时间和物质都是融为一体的,一切都归结为一点。&
宇宙从同一点出发,经过了100多亿年的漫长岁月,进化出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但不管这个世界是如何千变万化,在所有现象的背后,都有一个最根本的规律在运行,这就是宇宙起点时的源头规律。这个规律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规律&&所谓&万物至理&即是如此。 这个&万物至理&的理论就是超弦理论,它建构了宇宙开始时刻的十维空间图象,随着十维空间的崩裂,超弦理论也分裂成两个理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此后,随着物质丰富性的增加,它们又分裂成更多的理论。今天,我们不断向上回溯,终于描绘出了宇宙大统一的图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的十维宇宙。&
**空间如何裂开?&
在宇宙的极早期,它诞生的10-43秒内,它的直径仅有10-33厘米,含有丰富的十维空间,所有的空间维都平等地卷缩在一起。在那样的空间中,宇宙的能量极高、温度极高,所有四种力都融为一体,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可以归结为一个理论。&
但是,这样高维度、高能量、高温度的空间是极不稳定的,就像胀气太多的气球,于是大爆炸发生了。维度被解散、能量发散、温度降低。三维的空间和一维的时间无限延伸开来,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可感知的宇宙;而另外六维的空间则仍然卷缩在普朗克尺度(即10-33厘米)以内。&
当宇宙处在1032K这样极高的温度(这温度比我们得到的太阳的温度高1026倍)时,引力与其他大统一力分离开来,引力随着宇宙的膨胀而不断延伸成长程力,。随着宇宙进一步胀大和冷却,其它三种力也开始破裂,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电力剥离开来。&
当宇宙产生10-9秒之后,它的温度降低到了1015K,这时弱&电力破缺为电磁力和弱相互作用力。在这一温度,所有四种力都已相互分离,宇宙成了由自由夸克、轻子和光子组成的一锅&汤&。稍后,随着宇宙进一步冷却,夸克组合成质子和中子。它们最终形成原子核。在宇宙产生3分钟后,稳定的原子核开始形成。&
当大爆炸发生30万年后,最早的原子问世。宇宙的温度降至3000K,氢原子可以形成,其不至于由碰撞而破裂。此时,宇宙终于变得透明,光可以传播数光年而不被吸收。&
在大爆炸发生100至200亿年后的今天,宇宙惊人的不对称,破缺致使四种力彼此间有惊人的差异。原来火球的温度现在已被冷却至3K,这已接近绝对零度。&
这就是宇宙的演变史,随着宇宙的渐渐冷却,力将解除相互的纠缠,逐步分离出来。首先引力破裂出来,然后强相互作用力,接着弱力,最后只有电磁力保持不破缺。&
空间中的裂缝&
超弦理论还给我们带来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结果:我们的空间结构居然是离散的,而不是连续的!在我们的日常经验中,空间和时间总是无限可分的,但事实却大谬不然。空间和时间都有自己的最小值:空间的最小尺度为10-33厘米,时间的最小值是10-43秒。因为当空间小到10-33厘米后,时间和空间就会融为一体,空间维度就会高达十维,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空间还能分割,那也是我们目前所不能了解的了。&
事实上,量子理论就是关于&离散的量&理论,&量子&一词的含意就是&一个量&或&一个离散的量&。早在1900年,量子理论刚诞生时,科学家们就发现,在微小的粒子世界,能量是一份一份发出的,而不是连续发出的。就像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乒乓球只能一个一个地买,而不能半个半个地买,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关于事物不可无限分割的例子。&
虽然当时科学家已经知道了粒子能量的不连续性,但他们却不知道为何有这种不连续性,只是被迫接受而已。但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与空间的不连续性密切相关。正是由于空间有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单位,才会影响到基本粒子的能量发射方式。&
现在,我们基于时间和空间是连续的旧理论必须被抛弃,在普朗克尺度下,弦是一段一段的,开弦就是一段线,闭弦就是一个圆圈,每一个弦片携带的都是一份一份的动量和能量。
空间具有一个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值,这个不可思议的现象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我们很容易想到:我们宏观的空间结构是由一份份最小的空间包组合起来,在这一份份的空间包中间,极有可能存在着我们无法探测的空间裂缝!所谓&虫洞理论&中在空间中凿开一个洞口的设想,从理论上来说真的是可行的,这就是寻找相邻空间包之间的裂缝,然后用难以想象的高能量轰开这个裂缝,一个虫洞就出现了!可以说,小小的十维空间包以及它们之间的裂缝存在于我们空间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能量,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凿开一个虫洞。&
究竟什么是弦理论?&
究竟什么是弦理论?这个理论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弦理论为什么会认为时空是11维的,而其中6维是&卷曲&的?且听国际弦理论大会主席丘成桐等&&&
拨动&宇宙的琴弦&&
  6月19日上午,国际弦理论大会在北京开幕,来自各国的600多位科学家云集北京,共同探讨弦理论这一包罗万象、有望&一统天下&的理论。&
  究竟什么是弦理论?弦理论怎么会认为时空是11维的,而其中6维是&卷曲&的?这个理论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如此前沿的会议为何会在北京召开?为揭开这些谜团,19日下午,友谊宾馆的咖啡厅里,国际弦理论大会主席、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国际弦理论青年领军人之一的刘克峰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独家专访。&
  苦苦寻觅物理学的&圣杯&&
  记者(以下简称记):什么是弦理论?&
  丘成桐(以下简称丘):简单地说,弦理论就是将&弦&看作是物质组成的最基本单元,所有的粒子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都是弦的不同振动激发态。&
  刘克峰(以下简称刘):大自然就这么奇妙,就像小提琴或者其他什么琴,几根琴弦就能弹出许多无比美妙的乐曲。做弦理论研究,你也会感觉很奇妙,就像是在拨动着&宇宙的琴弦&。&
  记:提起相对论、量子理论,大家都很熟悉。它们和弦理论是什么关系?&
  刘:量子理论可以解释原子等小的粒子,但是它和相对论中间有一条很大的鸿沟,二者都无法解释一些自相矛盾的现象。爱因斯坦后半生就是想弥补这条鸿沟,试图寻找一个大统一理论,将引力等4种力统一起来,上到宇宙,下到粒子,都可以解释。但是最终没有实现。上午,诺贝尔奖得主格里斯教授在报告中提出,弦理论可能就是大家苦苦寻觅的物理学&圣杯&。&
  丘:弦理论是现在最有希望将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引力等四种相互作用力统一起来的理论,它第一次将二十世纪的两大基础理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到一个数学上自洽的框架里,有可能解决一些长期困扰物理学家的世纪难题,如黑洞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等。弦理论的实验证实,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结构、空间和时间的认识。&
  &现在是激动人心的时代&&
  记:这些年弦理论有什么进展?&
  丘:历史已经证明,弦理论与数学的交融已经带动了双方革命性的进展,尤其是近年来弦理论、微分几何、拓扑学、代数学、数论和代数几何等数学主流学科的迅猛发展,把我们又一次带到了令人激动的重大革命性突破的前夜。&
  刘:近20年数学菲尔兹奖得主的获奖工作,有一半与量子场论、弦理论有关。无论你研究哪一个方向,总会在弦理论中找到用武之地。而弦理论学家们也迫不及待地注视着数学中一点一滴的新进展,迅速理解并加以应用。这种交流激发了数学与物理学的无尽活力。我们有理由猜测:难道上帝是根据数学公式创造了世界?毫无疑问,数学是开启大自然的钥匙。&
  记:什么叫突破性的前夜?&
  刘:现在是弦理论发展史上激动人心的时代,总是有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什么都有可能:有可能明天就&统一&起来,也可能还要等一百年。&
  记:数学和弦理论有什么关系?&
  刘:近30年来数学领域的革命性进展,许多都和理论物理尤其是超弦有关。不久前,庞加莱猜想被完全破解。其中,俄罗斯科学家之所以将破解猜想的工作往前推进了一大步,也是受到弦理论的启发,运用了一个超弦物理公式。&
  丘:交叉是很重要的。近代弦理论的发展已经成功将微分几何、代数几何、数论、拓扑学等领域部分地统一起来,数学由此收获了丰富的果实。我相信,在物理面临&大统一&时,拥有诸多分支的数学也将走向统一。&
  &霍金开始也反对&&
  记:在常人看来,时空是由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组成的。为什么弦理论认为空间是10维甚至是11维,而6个维度是&卷曲&的?&卷曲&是什么意思?&
  丘:(他拿起一张纸,卷成纸筒)你看,在很远的地方看它,是一个点,但实际上是一根线。我们已经证实,除非时空是10维的,否则整个量子场论是矛盾的。对人类来说,卷曲的6维空间是很小很小的,几乎看不见。如果你变成一个原子,就会看到6维空间。这就像人类对黑洞的认识过程:50多年前,人们不相信黑洞存在。但是现在,大多数人都相信。&
  记:霍金的研究和弦理论有关系吗?&
  丘:他开始反对弦理论。但是约10年前,当两位科学家用弦理论证明了一个物理公式以后,他开始承认和相信。他认为,在大爆炸之前不存在时间。当然,霍金提出的概念对不对,需要验证。&
  记:弦理论迄今还是理论,没有得到实验的证实?&
  丘:假如欧洲的大型对撞机能够证实超对称现象的存在,将是一个大的突破。那将是弦理论首次得到实验证实。&
  弦理论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记:弦理论和百姓有什么关系?&
  丘:能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现在不好说,但是五六十年后肯定会有。量子力学提出时,谁也没有想到会影响这么大,当时谁会想到原子弹?想到现在的人类可以&上天入地&?&
  记:中国现在的实力如何?&
  丘:看看这次会议就明白,能走上台面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不多,至少比印度人少。像荷兰这样的小国家,在这个领域还有3个&大家&呢!弦理论是&众妙之门&,但现在国内做的没几个。&
  中国人不能隔岸观火。对整个宇宙和物质的构成,人类都有好奇心,中国人也应如此。我们不应该局限于一些小的课题,要敢于碰真正重要、基本的课题。要有宏观看法,要有大的视野。希望有关部门和年轻科学家能参与到这件事中来。&
练习一万小时; 小时计划和建议;现在开始!
这四天花了23个小时把战隼这四年来除了语言学习、思维导图、阅读技巧以外的所有博文都翻了一遍。谢谢战隼撰写和转载了那么多优秀的文章。现在这么多青年导师就只会扯淡,其实战隼才应该加个导师的封号。
我自己实践10000个小时已经一年多了,一直对这个很关注。我自己也写过我是如何实践我的10000小时的--。赶在年末必须把自己的10000个小时的目标和方法做一些调整和修正。下面转几篇从战隼博客上看见的关于10000个小时的文章,比大部分我之前看过的一些同龄人写的实践10000个小时以及成为如何专家的文章好得多。似乎我都有几年没有特意转载别人的文章了,特此例外分享。
如何练习一万个小时(原标题 How To Be The Best Entrepreneur In The World)
作者:同人于野
&随着畅销书《异类》的流行,&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这个口号现在是尽人皆知。也许仍然有不少人相信那些不世出的天才必有天生的神秘能力,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所有顶级高手都是练出来的。不但如此,最近几年的科学进展,人们可能第一次拥有了一个关于怎样炼成天才的统一理论。
好消息是除了某些体育项目对天生的身高和体型有特殊要求之外,神秘的天生素质并不存在,也就是说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顶级高手。早在20多年以前,芝加哥大学的教育学家 Benjamin Bloom 就曾经深入考察过120名从音乐到数学多个领域内的精英人物,发现他们幼年时代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后人的研究更证明,在多个领域内,就连智商都跟一个人能不能达到专家水平没关系。
有个匈牙利心理学家很早就相信只要方法得当,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被训练成任何一个领域内的高手。为了证明这一点,他选择了一个传统上女性不擅长的项目,也就是国际象棋。结果他和妻子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训练成了国际象棋世界大师,这就是著名的波尔加三姐妹。这个实验甚至证明哪怕你不爱好这个领域,也能被训练成这个领域的大师,因为三姐妹中的一个并不怎么喜欢国际象棋。
而坏消息是成为大师需要长时间的苦练。每天练三小时,完成一万小时需要十年时间,但这只是达到世界水平的最低要求。统计表明对音乐家而言,世界级水平要求的训练时间是十五到二十五年。但最关键的并不是练习的时间,而是练习的方法。
天才是怎样炼成的?中国传统思维比较强调一个&苦&字,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甚至是头悬梁锥刺股。而近代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则开始强调一个&爱&字,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调寓教于乐,&哈佛女孩&的家长们纷纷写书,介绍自己的孩子如何一路玩进名校。
很多励志故事和流行的成功学书籍最爱强调的似乎是&顿悟&,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他没想通,他没有认识到真正的自己!好像一旦一个人顿悟到了真正的自己,他就会非常简单地在本来应该属于自己的领域成为天才人物。一个销售员可能认为真正的自己其实是个小说家,一个医生可能认为真正的自己其实是个画家 & 唯一的问题是他们从来没有写过小说或者画过画 & 但他们认为他们距离&真正的自己&只有一步之遥,一旦尝试了就会爆发天才。
所有这些关于成功学的个人经验和励志故事都不科学。假设一个成功人士做过一百件事,包括参加演讲比赛,衣着有个性,听英文歌曲,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等等,他会非常自得地把这一百件事都写进自传,没准还要加上女朋友的影响。然而其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可能只有四件事,问题是他和读者都不知道是哪四件。
科学家不信励志故事,他们只相信调查研究。在过去二三十年内,心理学家们系统地调研了各行各业内的从新手,一般专家到世界级大师们的训练方法,包括运动员,音乐家,国际象棋棋手,医生,数学家,有超强记忆力者等等,试图发现其中的共性。他们的研究甚至细致到精确记录一所音乐学院的所有学生每天干的每一件小事,用多少时间做每件事,父母和家庭环境,来比较到底是什么使得那些音乐天才脱颖而出。
现在这项工作已经成熟了。2006年,一本900多页的书,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Expertise and Expert Performance, 出版。这是&怎样炼成天才&研究的一本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此书直接引领了后来一系列畅销书的出现,包括格拉德威尔的《异类》,Geoff Colvin 的 Talent is Overrated,和 Daniel Coyle 的 The Talent Code 等等。科学家们不但证明了高手是练出来的,而且通过考察各个领域最好的训练方法的共性,总结了一套统一的练习方法,这就是所谓&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过去多年来,训练方法是不断进步的。比如说作曲,假设一名普通学生使用普通训练方法六年时间能达到的水平,另一个学生使用新的训练方法三年就能达到,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新训练方法的&有效指数&是200%。统计表明,莫扎特当时的训练,他的有效指数是130%。而二十世纪的天才也许没有莫扎特有名,但其训练水平都能达到300%到500%!十三世纪的哲学家培根曾经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少于30年之内掌握数学,而现在的学生十几岁的时候已经学到多得多的数学,教学方法进步了。事实上,我们今天在所有领域都比过去做得更好,体育世界纪录被不断打破,艺术家们的技巧也是过去根本无法想象的。
训练方法重要性的另一个体现是&天才&的扎堆出现,比如曾经有一个时期俄罗斯对女子网球,韩国对女子曲棍球,更不必说中国对乒乓球的的绝对优势。更进一步,哪怕你这个国家传统上并不擅长这个项目,只要有一名教练摸索掌握了科学训练法,那么他就可以带出一代绝世高手,比如中国花样滑冰教练姚滨。人们经常感慨中国十多亿人居然找不到11个足球天才 & 如果天才是天生的,那么十多亿人必然足以产生很多天才,但天才是练出来的,而中国缺乏有效的练习环境,人口再多也比不上欧洲小国。
首次提出&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的是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这套练习方法的核心假设是,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刻意练习&的理论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它的特点。
1. 只在&学习区&练习
科学家们考察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训练,发现在同样的练习时间内,普通的运动员更喜欢练自己早已掌握了的动作,而顶尖运动员则更多地练习各种高难度的跳。普通爱好者打高尔夫球纯粹是为了享受打球的过程,而职业运动员则集中练习在各种极端不舒服的位置打不好打的球。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只有在学习区里面练习,一个人才可能进步。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精确的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在很多情况下这要求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老师或者教练,从旁观者的角度更能发现我们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只在学习区练习,是一个非常强的要求。一般的学校课堂往往有几十人按照相同的进度学习知识,这种学习是没有针对性的。同样的内容,对某些同学来说是舒适区根本无需再练,而对某些学生则是恐慌区。科学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小班学习,甚至是一对一的传授。真正高手训练与其说是老师教学生,不如说是师傅带学徒。
一旦已经学会了某个东西,就不应该继续在上面花时间,应该立即转入下一个难度。长期使用这种方法训练必然事半功倍。200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他们在学习上投入的总时间没有直接关系,关键是学习方法。
2. 大量重复训练。
从不会到会,秘诀是重复。美国加州有个&害羞诊所&(The Shyness Clinic),专门帮助那些比如说不敢和异性说话的人克服害羞心理。这个诊所的心理学家不相信什么心理暗示疗法,什么童年回忆之类,他们相信练习。他们认为使人害羞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观点。怎么治疗恐女症?做法是设计各种不同难度的场合进行对话训练。最初是在房间内集体对话,角色扮演。然后是到直接跑到大街上找陌生美女搭讪要求约会。最高难度是有意在公共场合做出使自己难堪的事情,比如去超市把一个西瓜掉在地上摔坏。
这种把不常见的高难度事件重复化的办法正是MBA课程的精髓。在商学院里一个学生每周可能要面对20个真实发生过的商业案例,学生们首先自己研究怎么决策,提出解决方案,最后老师给出实际的结果并作点评。学习商业决策的最好办法不是观察老板每个月做两次决策,而是自己每周做20次模拟的决策。军事学院的模拟战,飞行员在计算机上模拟各种罕见的空中险情,包括丘吉尔对着镜子练习演讲,都是重复训练。
在体育和音乐训练中,比较强调&分块&练习。首先你要把整个动作或者整首曲子过一遍,看专家是怎么做的。然后把它分解为很多小块,一块一块地学习掌握。在这种训练中一定要慢,只有慢下来才能感知技能的内部结构,注意到自己的错误。在美国一所最好的小提琴学校里,甚至有禁止学生把一支曲子连贯地演奏的要求,规定如果别人听出来你拉的是什么曲子,那就说明你没有正确练习。职业的体育训练往往是针对技术动作,而不是比赛本身。一个高水平的美式足球运动员只有1%的时间用于队内比赛,其他都是各种相关的基础训练。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种事先的重复训练,一个人面对不常见的事件往往会不知所措。统计表明工作多年的医生通过读X光片诊断罕见病症的水平反而不如刚毕业的医学院学生 & 因为很少遇到这种病例,而在医学院学到的东西早就忘了。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定期地让医生们拿过去的旧X光片集中训练,而不是期待在工作中碰到。
3. 持续获得有效的反馈。
传道,授业,解惑,老师和教练最大的用处是什么?也许对一般人来说小学老师最大的作用是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教会了他什么东西,曾经有过传道授业解惑。而真正的高手都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对他们而言,老师和教练的最重要作用是提供即时的反馈。
一个动作做得好与不好,最好有教练随时指出,本人必须能够随时了解练习结果。看不到结果的练习等于没有练习:如果只是应付了事,你不但不会变好,而且会对好坏不再关心。在某种程度上,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练习者必须建立起对错误的极度敏感,一旦发现自己错了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练习到改正为止。
从训练的角度,一个真正好教练是什么样的?John Wooden 是美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大学篮球教练,他曾经率领 UCLA 队在12年内10次获得 NCAA 冠军。为了获得 Wooden 的执教秘诀,两位心理学家曾经全程观察他的训练课,甚至记录下了他给球员的每一条指令。结果统计表明,在记录的2326条指令之中, 6.9%是表扬,6.6%是表示不满,而有75% 是纯粹的信息,也就是做什么动作和怎么做。他最常见的办法是三段论:演示一遍正确动作,表现一遍错误动作,再演示一遍正确动作。
与外行想象的不同,最好的教练从不发表什么激情演说,甚至不讲课,说话从不超过20秒。他们只给学生非常具体的即时反馈。所有训练都事先进行无比详细的计划,甚至包括教运动员怎么系鞋带。他们仿佛有一种诡异的知道学员在想什么的能力,即使是第一次见面能指出学生在技术上最需要什么。他们是绝对的因材施教,源源不断地提供高度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
获得反馈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给自己当教练。高手工作的时候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每天都有非常具体的小目标,对自己的错误极其敏感,并不断寻求改进。
4. 精神高度集中。
刻意练习没有&寓教于乐&这个概念。曾经有个著名小提琴家说过,如果你是练习手指,你可以练一整天;可是如果你是练习脑子,你每天能练两个小时就不错了。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一般女球迷可能认为贝克汉姆那样的球星很可爱,她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少有球员能完成贝克汉姆的训练强度,因为太苦了。
科学家们曾经调查研究了一个音乐学院。他们把这里的所有小提琴学生分为好(将来主要是做音乐教师),更好,和最好(将来做演奏家)三个组。这三个组的学生 在很多方面都相同,比如都是从8岁左右开始练习,甚至现在每周的总的音乐相关活动(上课,学习, 练习)时间也相同,都是51个小时。
研究人员发现,所有学生都了解一个道理:真正决定你水平的不是全班一起上的音乐课,而是单独练习:
- 最好的两个组学生平均每周有24小时的单独练习,而第三个组只有9小时。
- 他们都认为单独练习是最困难也是最不好玩的活动。
- 最好的两个组的学生利用上午的晚些时候和下午的早些时候单独练习,这时候他们还很清醒;而第三个组利用下午的晚些时候单独练习,这时候他们已经很困了。
- 最好的两个组不仅仅练得多,而且睡眠也多。他们午睡也多。
那么是什么因素区分了前两个组呢?是学生的历史练习总时间。到18岁,最好的组中,学会平均总共练习了7410小时,而第二组是 5301小时,第三组 3420小时。第二组的人现在跟最好的组一样努力,可是已经晚了。可见要想成为世界级高手,一定要尽早投入训练,这就是为什么天才音乐家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苦练了。
人脑的学习原理
现代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认为,几乎没有任何技能是人一出生就会的。哪怕是对简单物体的识别,把东西抓取过来这些简单的动作,也是婴儿后天学习的结果。一个人一出生的时候根本不可能预见到将来自己需要什么技能,基因不可能把一切技能都用遗传的方法事先编程,那样的话太浪费大脑的存储空间。最好的办法是不预设任何技能,只提供一个能够学习各种技能的能力,这就是人脑的巧妙之处。基因的做法是先预设一些对刺激的基本反应和感觉,比如看见好吃的东西我们会饿等等。这些基本的反应需要调动的神经较少。但对于更高级别的技能,比如演奏音乐,需要协调调动很多神经,就必须靠后天学习了。
人的任何一个技能,都是大脑内一系列神经纤维传递的电脉冲信号的组合。解剖表明拥有不同技能的人,其大脑的神经结构非常不同,比如出租车司机大脑内识别方向的区域就特别发达。也就是说与计算机不同,人对于技能的掌握是在大脑硬件层次实现的。
而最近有一派科学家认为,髓磷脂是技能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抽到此牌获得额外效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