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猩红热自己会痊愈吗,还能去香港吗

东坑家长注意!香港发出警报!猩红热进入高发期!
一种古老的传染病
近期已经进入了流行活跃期!
到底怎么回事?
11月13日,香港政府发出新闻公报,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呼吁家长、学校和院舍及医护人员提高警觉,预防小孩感染猩红热。
▲在显微镜下,猩红热就长这样!
进入11月份以来,猩红热变得更加猖獗起来。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发言人表示,猩红热在香港一般呈现季节流行,一般在5-6月及11-3月期间比较活跃。
因此,该中心预计,猩红热的活跃程度在未来数月将维持在高水平。家长须多留意子女,确保他们时刻保持个人、手部和环境卫生。
据悉,在今年上半年举行的第十七次粤港澳防治传染病联席会议上,猩红热被列为重点关注的病种,提早做好疾病防控策略的会商。
广东进入猩红热流行高峰期
广东与香港地缘相近,人员交流频密,猩红热的发病情况又是如何呢?
省卫生计生委消息,根据全省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疫情统计,近几年广东的猩红热疫情较为平稳,年均病例约2500例,比如2015年报告2788例,2016年报告2599例,年年都是零死亡报告。今年,全省猩红热病例7月报告366例,8月报告203例,9月报告132例,10月报告164例。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孙立梅指出,根据广东省疾控中心历年对猩红热疫情监测的情况显示,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7月是我省猩红热的流行高峰期。
今年10月中旬以来,广东全省猩红热报告病例数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截至目前报告的猩红热病例均为散发病例,无死亡病例报告,亦未接到集体单位出现暴发疫情的报告,发病年龄以3-8岁儿童为主。
省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当前本省已进入猩红热流行高峰期,学校、托幼机构等儿童聚集的集体单位应特别注意做好猩红热防控工作。
猩红热是什么?
对很多人而言,猩红热是一个遥远而古老的词语,但实际上,它至今仍活跃在孩子们的身边。
▲1833年,一个患上猩红热的女性
猩红热是由A群溶血性链球菌(也称为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大多数患者症状轻,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的损害,极少数引起死亡。
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产生飞沫经呼吸道传播,部分可通过接触皮肤伤口或产道等处传播。人群普遍容易感染,以3-8岁儿童多发。
“草莓舌”或感冒症状外有红疹
不论是广东还是香港,猩红热感染人群多是学生、儿童,那么,怎样判断孩子是否“中招”?
省疾控专家指出,猩红热起病的初始阶段,表现为发烧、喉咙痛等,很容易与感冒混淆,但其实,看看有没有出红疹,就能识别是否猩红热。
猩红热发病最初,通常出现发烧和喉咙痛,偶尔会有头痛、呕吐和腹痛;第2~3天,患者会出现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从颈部扩散至躯干和四肢,特别是腋窝、肘部和腹股沟;第3~5天或一周内红疹消退,指尖、脚趾和腹股沟等部位的皮肤会有脱屑。
此外,猩红热发病,孩子的舌头表面可出现草莓般(呈红色和凹凸)的外观,又被称为“草莓舌”。
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损害心脏
猩红热红疹一周可消退,那是不是就“自愈”没事了?
省疾控专家指出,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确实古老,感染了也并不可怕,及时确诊并采取抗生素治疗,口服或注射青霉素类抗生素,一般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患者一般只需要门诊治疗。
不过,如果猩红热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者因患者的个人体质,就有可能出现并发症,甚至可损害心脏。
猩红热主要有三种并发症
一是局部感染,表现为咽后壁脓肿、中耳炎、淋巴结炎;
二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
三是导致免疫损伤,如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此外,香港卫生署则提醒,猩红热还有机会并发肺炎、脑膜炎、心肝肾等脏器损害,甚至引发较罕见的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预防猩红热应这样做
少去密闭或拥挤之地!!!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表示,现时没有疫苗可预防猩红热。市民应採取以下措施以免受感染:
保持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
时刻保持双手清洁。当双手被口鼻分泌物污染后,应立即用梘液洗手;
咳嗽或打喷嚏时应掩着口鼻,并妥善弃置口鼻分泌物;
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餐具和毛巾;
保持空气流通;
患上猩红热的儿童应避免上学或返回幼儿中心,直至退烧和服用抗生素最少24小时后。
广东省省疾控中心专家建议,市民和集体单位可通过三大方面预防猩红热:
家长和儿童要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勤洗手,不随地吐痰,避免共用餐具和毛巾等物品,家庭要保持居室清洁、空气流通,家长及看护人员要帮助小朋友做好个人卫生。让孩子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提高抵抗力。如发现儿童出现发热、咽痛和皮疹等,应及时送医院进行规范诊治,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
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要提高警惕,积极落实预防控制措施
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晨检、缺勤登记、病例监测、环境通风消毒等,如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咽痛及皮疹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家长送医院就诊,出现猩红热聚集性疫情要及时报告当地教育部门及卫生计生部门,及时科学处置。
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要提高警惕,积极落实预防控制措施
加强场所通风,加大候诊、就诊及治疗等区域的消毒频次,并为就诊人员提供便利的洗手设施;各级医疗机构加强对临床医生业务培训,提高诊断水平,及早、规范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随时关注病原耐药性的变化。
(来源:广州日报、东莞阳光网)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香港患猩红热人数已有500多名港大教授呼吁勿滥用抗生素·宁波晚报
第A4版:中国·社会
第A1版 今日要闻
第A2版 要闻
第A3版 中国·聚焦
香港患猩红热人数已有500多名港大教授呼吁勿滥用抗生素
  据新华社电 香港近日猩红热病例接连爆发,目前已有几百人患病,并致两名儿童染病死亡。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系主任袁国勇表示,过度依赖抗生素是造成疫情的主要原因,并呼吁病人及医生勿滥用抗生素。  袁国勇说,今年刚好是猩红热4年一次的高峰期,但疫情不寻常;致病的甲类链球菌,对抗生素有抗药性的比率超过六成。以前用于治疗猩红热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今已无效,正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对该药产生抗药性。  他说,基因变异令细菌更容易繁殖、传播,而滥用抗生素会令细菌抗药情况进一步恶化。  据香港特区卫生防护中心统计,截至本月23日12时,香港今年猩红热个案数已累计达526宗,比2008年创下的235人纪录高出两倍以上。
合作伙伴:香港发出警报:传染病猩红热猖獗!广东也进入高发期香港发出警报:传染病猩红热猖獗!广东也进入高发期丹云斌百家号大件事!有一种古老的传染病疫情爆发!11月13日,香港政府发出新闻公报,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呼吁家长、学校和院舍及医护人员提高警觉,预防小孩感染猩红热,因为目前没有疫苗可预防猩红热。▲显微镜下的猩红热进入11月份以来,猩红热变得更加猖獗。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发言人表示,猩红热在香港一般呈现季节流行,一般在5-6月及11-3月期间比较活跃。监测数据显示,香港近期猩红热呈报个案有显著增加,2017年10个月以来,共接获的猩红热呈报个案达1682宗。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回应:10月中旬以来,广东全省猩红热报告病例数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当前本省已进入猩红热流行高峰期,学校、托幼机构等儿童聚集的集体单位应特别注意做好猩红热防控工作。猩红热是什么?对很多人而言,猩红热是一个遥远而古老的词语,但实际上,它至今仍活跃在孩子们的身边。1833年,一个患上猩红热的女性猩红热是由A群溶血性链球菌(也称为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的损害,极少数引起死亡。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病人污染过的食物、玩具、手巾、衣被等传播。怎样判断?“草莓舌”!主要临床症状:发热感冒、咽颊炎、全身弥漫性红疹,可伴有草莓舌、杨梅舌、口周苍白圈和疹后脱屑等。猩红热的主要发病人群:以2~10岁儿童为主。在托幼机构和小学等集体单位可出现聚集性甚至暴发疫情。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损害心脏!猩红热红疹一般一周内可消退,那是不是就能“自愈”没事了?省疾控专家指出:患猩红热后,通常可获得终身免疫,仅有极少数的孩子由于感染细菌类型的不同而发生第二次猩红热。孩子患了猩红热,必须及早使用抗菌素治疗,早期注射足够的青霉素,可以缩短病程,加快病愈。目前,由于青霉素的广泛使用,患病后症状较轻的孩子已明显增多,一般在注射青霉素2天后,皮疹即可消退,体温也逐渐下降,但不可随意停药,需要听从医生的嘱咐继续用药1周,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咽部红肿消退才可停药,切不可当成普通的感冒。否则,体内的溶血性链球菌并未完全消灭掉,会引起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猩红热主要有3种并发症:一是局部感染,表现为咽后壁脓肿、中耳炎、淋巴结炎;二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三是导致免疫损伤,如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预防猩红热,家长应该这样做!少去密闭或拥挤区域!没有疫苗可预防猩红热。市民应採取以下措施以免受感染:广东省省疾控中心专家建议,市民和集体单位可通过三大方面预防猩红热:1、家长和儿童要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勤洗手。2、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要提高警惕,积极落实预防控制措施3、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高度重视,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丹云斌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本人有丰富的领域写作经验。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香港猩红热已夺2幼童性命 病菌令抗生素失效(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香港猩红热已夺2幼童性命 病菌令抗生素失效(图)
&&&&袁国勇(左)表示,猩红热致病的甲类链球菌,对抗生素有抗药性的比率由过去的1至3成急增至6成。
  中新网6月26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猩红热肆虐香港,今年至今已累积564宗个案,5间学校爆发疫情,夺去两名幼童的性命。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系主任袁国勇日前指出,港大解构引致猩红热的甲类链球菌后发现,病菌的抗药性比率上升1倍达60%,令抗生素失药效,而且变种“恶菌”更容易繁殖和传播。他呼吁病人及医生切勿滥用抗生素,以免细菌抗药性进一步恶化。
  猩红热抗药性急增
  袁国勇昨日表示,今年是香港猩红热4年一次的高发期,但疫情十分不寻常。引致猩红热的甲类链球菌,呈抗药性的比率由过往10%至30%,急增至60%,即60%甲类链球菌对抗生素失效,变得更难医治。
  他又表示,香港以往的猩红热个案以M1型及M12型占20%至30%,今年M12型却占一半。早前病逝的两名幼童也分别患M1型及M12型病菌。
  袁国勇指出,港大解构细菌的基因图谱后,发现出现基因“洗牌”,M12型甲类链球菌有3%基因排序已经改变,导致细菌更易传播。他表示,在1900万个基因组别中,有64万个已经改变,是导致抗药性的主因,另外表面细菌抗原改变,亦令细菌更易在人类皮肤表层或喉咙繁殖,而且更易黏附器官,传播得更快,加重今年疫情。
  疲倦发烧征 状类似流感
  细菌变种与滥用抗生素有莫大关系,袁国勇呼吁医生及市民不要滥用抗生素,由于猩红热和流感的征状非常相似,例如发烧、疲倦征状,都是流感与猩红热的共同征状,但如果发烧加上出疹,就有可能是猩红热。
  袁国勇还建议医生先观察病人是否持续高烧、喉咙是否发红,倘没有有关病征便不应处方抗生素,“若病人求诊时已发高烧,可以做测试,检查喉咙有没有甲类链球菌抗原,有的话才处方抗生素”。
  针对猩红热疫情,香港医管局已由前日起,对出现皮肤及喉咙感染等征状的病人抽取样本化验,加强监控病菌散布和变种情况。(陈宝瑶)
【编辑:朱鹏英】
----- 港澳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视频图片2010}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家长注意!香港发出警报:这种传染病近期病例显著增加!广东也进入高发期!|猩红热|传染病|感染_新浪新闻
一种古老的传染病近期已经进入了流行活跃期!怎么回事?11月13日,香港政府发出新闻公报,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呼吁家长、学校和院舍及医护人员提高警觉,预防小孩感染猩红热。▲在显微镜下,猩红热就长这样!进入11月份以来,猩红热变得更加猖獗起来。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发言人表示,猩红热在香港一般呈现季节流行,一般在5-6月及11-3月期间比较活跃。因此,该中心预计,猩红热的活跃程度在未来数月将维持在高水平。家长须多留意子女,确保他们时刻保持个人、手部和环境卫生。据悉,在今年上半年举行的第十七次粤港澳防治传染病联席会议上,猩红热被列为重点关注的病种,提早做好疾病防控策略的会商。注意!广东:进入猩红热流行高峰期 广东与香港地缘相近,人员交流频密,猩红热的发病情况又是如何呢?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从省卫生计生委获悉,根据全省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疫情统计,近几年广东的猩红热疫情较为平稳,年均病例约2500例,比如2015年报告2788例,2016年报告2599例,年年都是零死亡报告。今年,全省猩红热病例7月报告366例,8月报告203例,9月报告132例,10月报告164例。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孙立梅指出,根据广东省疾控中心历年对猩红热疫情监测的情况显示,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7月是我省猩红热的流行高峰期。今年10月中旬以来,广东全省猩红热报告病例数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截至目前报告的猩红热病例均为散发病例,无死亡病例报告,亦未接到集体单位出现暴发疫情的报告,发病年龄以3-8岁儿童为主。省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当前本省已进入猩红热流行高峰期,学校、托幼机构等儿童聚集的集体单位应特别注意做好猩红热防控工作。猩红热是什么?对很多人而言,猩红热是一个遥远而古老的词语,但实际上,它至今仍活跃在孩子们的身边。▲1833年,一个患上猩红热的女性猩红热是由A群溶血性链球菌(也称为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大多数患者症状轻,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的损害,极少数引起死亡。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产生飞沫经呼吸道传播,部分可通过接触皮肤伤口或产道等处传播。人群普遍容易感染,以3-8岁儿童多发。怎样判断?“草莓舌”或感冒症状外有红疹!不论是广东还是香港,猩红热感染人群多是学生、儿童,那么,怎样判断孩子是否“中招”?省疾控专家指出,猩红热起病的初始阶段,表现为发烧、喉咙痛等,很容易与感冒混淆,但其实,看看有没有出红疹,就能识别是否猩红热。猩红热发病最初,通常出现发烧和喉咙痛,偶尔会有头痛、呕吐和腹痛;第2~3天,患者会出现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从颈部扩散至躯干和四肢,特别是腋窝、肘部和腹股沟;第3~5天或一周内红疹消退,指尖、脚趾和腹股沟等部位的皮肤会有脱屑。此外,猩红热发病,孩子的舌头表面可出现草莓般(呈红色和凹凸)的外观,又被称为“草莓舌”。▲草莓舌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损害心脏!猩红热红疹一周可消退,那是不是就“自愈”没事了?省疾控专家指出,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确实古老,感染了也并不可怕,及时确诊并采取抗生素治疗,口服或注射青霉素类抗生素,一般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患者一般只需要门诊治疗。不过,如果猩红热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者因患者的个人体质,就有可能出现并发症,甚至可损害心脏。猩红热主要有三种并发症:一是局部感染,表现为咽后壁脓肿、中耳炎、淋巴结炎;二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三是导致免疫损伤,如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此外,香港卫生署则提醒,猩红热还有机会并发肺炎、脑膜炎、心肝肾等脏器损害,甚至引发较罕见的中毒性休克综合症。预防猩红热,家长应该这样做!少去密闭或拥挤之地!!!香港卫生防护中心表示,现时没有疫苗可预防猩红热。市民应採取以下措施以免受感染: 1保持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2时刻保持双手清洁。当双手被口鼻分泌物污染后,应立即用梘液洗手;3咳嗽或打喷嚏时应掩着口鼻,并妥善弃置口鼻分泌物;4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餐具和毛巾;5保持空气流通;6及患上猩红热的儿童应避免上学或返回幼儿中心,直至退烧和服用抗生素最少24小时后。广东省省疾控中心专家建议,市民和集体单位可通过三大方面预防猩红热:01家长和儿童要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勤洗手,不随地吐痰,避免共用餐具和毛巾等物品,家庭要保持居室清洁、空气流通,家长及看护人员要帮助小朋友做好个人卫生。让孩子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提高抵抗力。如发现儿童出现发热、咽痛和皮疹等,应及时送医院进行规范诊治,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02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要提高警惕,积极落实预防控制措施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晨检、缺勤登记、病例监测、环境通风消毒等,如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咽痛及皮疹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家长送医院就诊,出现猩红热聚集性疫情要及时报告当地教育部门及卫生计生部门,及时科学处置。03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高度重视,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加强场所通风,加大候诊、就诊及治疗等区域的消毒频次,并为就诊人员提供便利的洗手设施;各级医疗机构加强对临床医生业务培训,提高诊断水平,及早、规范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随时关注病原耐药性的变化。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梁宁来源:广州日报、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中山六院(gzzs6y)、南方名医帮编辑:广州日报全媒体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猩红热会传染给大人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