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房分成规则的分成制度具体怎样,一般国产电影怎么去判断

票房是怎么分成的【电影票房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328,754贴子:
票房是怎么分成的收藏
今年暑期影市大爆发。上周,全国观影人次达到5100万,总票房达到17.6亿,刷新了内地电影史上全新的单周票房纪录。  截至昨日记者发稿时,本周内地电影总票房已达到9.49亿左右,而从目前的走势看来,周末两天票房有望突破8亿,单周票房纪录或将达到17亿左右。  其中,《捉妖记》、《煎饼侠》、《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三部电影更是连创纪录,成为今年暑期档票房最大赢家。然而,票房这么高,到底谁才是最大受益方?不妨让我们来算一笔账。  《捉妖记》成本3.5亿  目前盈利约4000万  由许诚毅执导、井柏然、白百何等主演的真人动画电影《捉妖记》上映8天吸金至10亿,速度之快出人意料。然而,这一外界看来已经相当漂亮的数据,对于片方来说,其实才刚刚收回成本。  原本《捉妖记》耗费2.8亿,已经拍摄完毕,特效已经合成,广告也已投放,结果发生主角“柯震东吸毒事件”,在经历过迷茫的等待之后,制片人江志强毅然决定扛下压力,追加7000万元,替换男主角井柏然进行重拍,最终让制作成本上升到3.5亿元。  而这一数字对于出品方安乐影业来是冒着巨大风险,用江志强自己的话说就是:“安乐毕竟不是上市公司,没有大规模的金融背景,一下子要拿出好几个亿,还是很多钱的。输了公司就没有未来了。”而这也意味着票房必须达到10亿,片方才算是收回成本,之后的票房加上其他衍生收入才能让投资方真正赚钱。  利润计算:投资3.5亿,票房要收10亿才能收回成本?对于很多影迷来说简直不可想象。而这也不妨让我们来算一笔账。以目前《捉妖记》总票房10亿为例,需要先缴纳 5000万给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和3300万的营业税。剩下的 9.12亿票房中,影院拿走5.1亿(57%),片方和发行方拿走3.9亿( 43% )。再扣除3.5亿的制作成本,片方目前盈利4000万。  《煎饼侠》性价比最高  有望净赚3亿  相对于《捉妖记》的“命运多舛”,《煎饼侠》则有望成为今年性价比最高的电影。据悉,包括制作、演员片酬在内,《煎饼侠》拍摄成本大概 2000 万左右,宣传发行成本为2700万元,最终,影片总投资大约为5000万左右。 然而,这一低成本制作最终却实现票房丰收,导演大鹏曾透露,其实在点映时候,片子已经收回成本了, 截至记者发稿为止,《煎饼侠》突破7亿票房,而从目前的势头看来,最终10亿票房已是毫无悬念。  利润计算:如果按照上述的算法,《煎饼侠》片方可以拿到的收入3.9亿左右,而《煎饼侠》的成本却仅有5000万,最终将至少为片方带来3个多亿的净收入,有望成为今年最赚钱的国产电影。  《大圣归来》耗资近1亿  可能获利1.8亿左右  国产动画片《大圣归来》算是今年暑期档的一匹超级黑马。在上映前被预估顶多2~3亿票房,目前却已突破5亿票房成为今年最卖座的动画片。  该片耗资近1亿,包括选用专业配音演员为影片一共做了四版配音。据主发行方影联传媒总经理讲武生透露,影片在营销方面也花了五六百万,其中,复制硬盘等基本材料就得花100万左右,宣传物料100万,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制作费用达到上亿。  利润计算:假设最终影片票房能够达到6亿,片方和发行方大概能分到2.3亿左右,扣除掉给发行方的分成,这样片方大概能分到1.5~1.8亿。  当然,以上的计算都不包括海外放映票房分成或者出售版权,以及电视台播放版权等。  暑期档国产片票房大卖  《捉妖记》  上映8天票房破10亿  预测周末超越《泰囧》  成史上最卖座华语片  《煎饼侠》  上映8天破7亿  最终拿下10亿票房  毫无悬念  《大圣归来》  累积票房近6亿  暂居年度最卖座动画片  知多D  一部电影怎么分钱?  第一步:需要在总票房中扣除 5% 的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和 3.3%的营业税(这部分由影院方代缴)。  第二步:去除上述金额后的票房被称为净票房,由制片方、发行方、院线方、影院四方去分。一般情况下为:影院50%左右;发行方、院线方共10%左右;制片方40%左右(以上是大概比例,这个比例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差异)。
北京诚铭装饰入驻阜宁,样板房征集优惠活动中,还有更多礼品赠送.
“狗别怂!”“狗再叫!”“狗别怂!”“再叫!”“狗别怂!”“再叫!”“狗别怂!”“……”“狗别……唔!”“再叫啊,嗯?”&恩...啊......&
从现在的票房分成利润来看,煎饼无疑才是今年暑期档的冠军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中国电影市场是如何排片和分成的?
据了解,影院排片的时候通常分为两个层面:档期排片和每日排片。档期排片意味着暑期档、国庆档、贺岁档等宏观性质的档期;每日排片,则由影院经理根据上座率、观众需求随时调整,影院经理的个人喜好通常只在个别影院和个别时段产生作用
一,内部观影,社会普掉,这作为排片的一个基准。还有就是某些影院会和电影公司有协议,比较强势的公司,相应的排片会有很大优势。首先在宣传期,发行方表现出财大气粗,明星阵容强大,题材吸引等等,让院线的人觉得它有大片相,会对较多排片有帮助;
二,安排院线经理,内部人员试看,大家来直观感受该片品质是否能被大众喜闻乐见,然后以此为依据安排场次。
上映一周后会根据市场反馈和上座来进行调整,多人看就追加,少人看就减厅。周期感觉通常是一个月,但是并没有硬规定,而且和同期的其他影片数量的多少、上座还有后台有关,没有力的发行保证后台,上座比其他影片少,影院就懒得排它,自然就消失很快了。
抛开媒体宣传和广告,左右观众选择的核心元素就是影院的排片表。人们通常喜欢在夜晚的黄金时间或者周末去看电影,所以一部片子能否抢到这两个时间非常关键。此外如果一部电影一天场次排得密集的话,随机买票观众的等待时间也会很短,错过一场要等3个小时的话,这样的片子票房肯定好不了。据某影院经理透露,影院排片分两个层面———档期排片和每日排片;档期排片主要是发行商博弈的结果,比如挤进暑期档还是春节档;每日排片,影院经理会根据上座率、观众需求随时调整。
万达院线相关人士表示,他们有自己的数据统计模板,一般是根据影片上座率和票房的变动来调整排片,基本不会被网站的评分、口碑所影响。上海联和院线发言人吴鹤沪认为,影片上映前还没有上座率可以查时,院线一般通过影院接到观众对某部影片的电话询问次数、影片的媒体报道、广告投放、预售票情况和院线对影片受欢迎程度的判断来排片
 7、8月份的“国产电影保护月
  “保护月”扭转国产片劣势
  从2004年的《十面埋伏》独占暑期档开始,每年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影院看不到红火的进口分账大片,放映的几乎都是国产片、合拍片。今年的暑期档同样如此,甚至较以往延长了一个月,延期到了8月底。这段期间,业界和媒体将之称为“国产电影保护月”。
  李东介绍说,电影局乃至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等官方机构都没有提出过“国产电影保护月”这个概念,这个词语来自于民间。但是这个词语又是约定俗成的,因此李东用打引号的“国产电影保护月”来暂代。年初,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此后,中国开始大量引进IMAX、3D影片,而这些影片的特点是票价高于普通2D影片,所以造成票房在短时间内迅速积聚。“作为任何一届电影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他都不愿意看到国产片和进口片的票房悬殊那么大,如何尽快把国产片的占比劣势给扭转过来,提到了电影政府主管部门的日程上。”李东说,“7、8月份是历年来中国电影票房市场最好的重要档期。既然已经确定了一些重量级的国产片要上映,那么是不是可以把进口大片往后挪挪?所以这才形成了所谓的
国产电影保护月 。”
  尽管是在“国产电影保护月”之内,也并不是所有进口片踪迹全无。李东说,在做市场预估的时候,考虑到这些影片不会有太好的票房结果,因此选择排到了“国产电影保护月”之内。
  发行排片也有“潜规则”
  一部电影的上映档期、排片场次到底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李东介绍说,在这个环节中制片人包括导演往往都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影片选择什么样的档期更多是由发行方来决定。“但如果像华谊兄弟影业那样投资和发行一体的话,则可以由总裁王中磊决定档期。”冯小刚执导的《一九四二》早早定下了11月23日的档期,印证了“昭告天下”“落实宣传计划”的说法。
  李东表示,“利益”是排片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它要求这个档期的时候,大家看到了它能创造的高票房,我为什么不把更多、更好的影厅留给它呢?”除了“利益”外,李东透露发行也有其“潜规则”,“中国电影市场是相对封闭的,很多影片的发行都是靠卖面子的。电影的排片更多的是发行方在主导,如果你的发行实力强,院线、影院会给你面子。因为我和院线方是朋友,即使我拿着一部很烂的片子去找他,这个面子会给你。当然商场如战场,你的面子再大,我买一、买二,不会买三。”
  一部电影上映之后,院线会根据其口碑、上座率等因素决定是否增加排片场次。李东介绍说,此前增加排片场次都是由影院经理来完成,但是目前万达院线和大地院线已经将主动权从影院经理手中回收到院线方。
  发行是个技巧问题
  相对国产片而言,发行方有权利要求好的档期,那么进口片是否能对档期提出要求呢?据悉,进口片的引进多由电影政府主管部门来主导,主要原因是有些影片的内容审查、技术审查,可能会影响到它的正常排期。“只要宣传、节目素材都齐了、审查通过了,进口片就可以在国内上了。”李东总结说,“进口大片的发行基本上不叫
。海外片方给了什么素材,制作完了给影院上映就行了。如果这部电影分量很重,院线、影院都知道能赚钱,就会把档期调给这部电影,这根本就不叫
。发行实际上包含了更多的层面,包括宣传、策划和排映。”李东认为,排映实际上能反映发行方的水准,“很多中小影片如果不能同时在全国2000家影院上映的话,为什么不一个省一个省地去做,一个院线一个院线地去做呢?发行实际上是一个技巧问题”。
  在制片、发行和放映三个环节中,李东认为旱涝保收的只有发行环节。据悉,发行方代理制片方的影片后,所得收益是对方收入的15%,即如果票房是100元,片方所得40%为40元的话,发行方将以40元的15%作为发行的酬金。李东表示,“发行方如果想要博得好口碑的话,应该与制片方的命运绑在一起”。
《一代宗师》《一九四二》等9部贺岁档大片成为票房分账大战的筹码
中影、华谊、博纳、星美、光线五家发行公司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国产影片分账比例的通知》,要求自《一九四二》、《一代宗师》、《大上海》等即将上映的9部贺岁片起,跟院线的票房分账比例,由原来的43%上涨到45%。
2%是什么概念?今年上映的《画皮2》劲收7亿票房,按照之前的算法,发行方与院线以43%:57%的比例分账,华谊能够从中收入3.01亿元。如果这个比例调整到45%呢?华谊将从中收入3.15亿元。
说白了,2%之争,肥肉就是这中间1400万的差价利润,五大发行公司此番发难,为的不过一个“钱”字。
以《画皮2》的7亿票房为例,2%意味着华谊多获利1400万
发行方诉苦 院线不表态
票房分账问题并非首次出现争议。去年《金陵十三钗》上映前,张伟平就炮轰院线“躺着就把钱挣了”。冯小刚(微博)也曾发微博为制片发行方叫过屈,认为“制片方承担了最大风险,却只分得小头”。
还是以《画皮2》为例,影片投资1.2亿,从筹备到上映历时一年半,但根据华谊第三季度的业绩报告显示,整部影片为公司带来的纯收入不过8313万元。反观院线,除了排厅放片,额外的开销和搭进去的精力几乎为零。这种巨大的性价比反差,或许是利益这个直接原因之外,发行方发难的心理动机。
在五家公司发布《通知》后,从多位发行方代表那里得到的反馈,也基本上是类似的诉苦。星美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场部经理便说,“《王的盛宴》要跟同天上映的《一九四二》抢票房,最终抢来的钱还得被人家分去一多半,这换谁来做都不会心情好。但如果分账比例能调高,相信两部片子的压力都会小一些”。
而事发至今,院线方还没有任何回应。记者致电万达院线某位经理,得到的答复是“不方便谈”。据悉,下周三,万达、南方、联合、金逸、大地、新影联、中联等院线代表将开会讨论应对措施。
影院压力大 票价或上涨
需要提出的一点是,中国目前的制度是院线统一供片,影院自主选择加盟院线。也就是说,五家公司将矛头对准院线,受到最直接影响的是影院。
但事实上,影院其实也承受巨大经营压力。某位经理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焦急反驳道:“影院支出包括3%的税、5%的专项、20%左右的年租金、15%左右的运营成本、一定数额的折旧费用,以及43%的制片发行方票房分账”。刨去食品、饮料、电影衍生品的收入,影院的利润主要来源于那57%的票房分账。但这57%的票房中,影院还得向所属院线上缴其中的1%到5%。
分账比例一旦调高,影院将承受更高的盈利压力。为了招揽观众,降低票价显然是一种手段。但这一举措显然又将影响到发行方的利益。这其实又是一道算术题。假设一个影厅有100个座位,票价20元,满场才收入2000元。但同样的影厅,票价40元,只需要51个观众,就能收入2040元。
影厅不可能场场爆满,而且每部电影上映的周期不过一个月,往往第二周起上座率就会大跌,排片也会锐减,发行方依旧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赚到更多的钱。这也就很好理解,为何去年《金陵十三钗》在将票房分账调高至45%后,依旧要将最低票价限定在40元。
“虽然目前五家公司还未明确表明限定最低票价,但这次分账比例上调他们希望是永久性的。如果这样,提高票价是我们的唯一出路了。”接受采访的影院经理无奈地表示道。
后续难预料 还需分蛋糕
对于五家公司这份突然的《通知》,院线方尚无回应。截止到记者发稿时为止,距离《一九四二》与《王的盛宴》12月29日公映还有14天的时间,这场大战将何去何从,并且发展成什么样的态势,仍然难以预料。
最糟糕的结果是,当属院线强硬回应,双方谈崩,五大发行公司携旗下影片撤出贺岁档。但业内各界普遍表示,这种极端现象不可能发生。当然,院线方也不可能全盘接受发行方的要求,最可能的结果是,双方互相妥协,重新分蛋糕。
曾经因为营销《失恋33天》而扬名业内的新丽传媒副总裁张文伯先生表示,“只有谈不拢的价格,没有做不成的买卖。发行方和院线都是奔着钱来的,一切还都有得谈。”而且五大公司在之所以选择在贺岁档前夕这个敏感时段开战,原因无外乎“发行公司手握贺岁片,这是他们最大的议价武器”。
麦特文化传媒总裁陈砺志先生则认为,去年《金陵十三钗》就曾临时性将分账比例调高到这个水平,因此目前来看,双方机会五五开。但他同时也提醒说,院线方的让步前提是,五大公司需要保证其联盟的牢固性。一旦内部产生分歧,这个松散的联盟很可能土崩瓦解。
陈砺志先生尤其提到,先发制人的发行方不能大意。院线方坚持不让步的可能依旧存在。他表示,“因为今年国产片的表现实在差强人意,在收入上而言,即便最后的45天没有国产影片上映,损失也不大”。而院线一旦同意这个比例,就意味着以后要永远接受这个标准,“以十年计,就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了”。
去年张伟平曾为《金陵十三钗》争取到首周45%的票房分账比例
张伟平种树 后来人乘凉
中国的院线制度自2002年起引入,经过十年发展,才确立了目前43%:55%的分账比例。而从2002年至今,分账比的每一次提升,都有张伟平的身影。电影研究者Magasa指出,2000年左右,分账比例尚保持在35%左右。2002年,借《英雄》(电影版、美剧版)强势崛起的东风,张伟平亲自与各大院线谈判,为影片争取到40%的分账比。再往后,《十面埋伏》达到41%,《满城尽带黄金甲》达到42%,算上去年《金陵十三钗》的45%,说张伟平一人推动着分账比的进步,一点都不夸张。
但为何去年《金陵十三钗》与院线闹分账,五大公司却按兵不动呢?影评人韩大刀认为,“一是可能时间仓促,没来得及跟进;二是因为当时各片商有自己的利益想法”。有意思的是,去年此时,《金陵十三钗》跟院线打分账战时,博纳表示自己同期上映的《龙门飞甲》不参与此事。但今天的《通知》中,博纳却赫然位列五大公司之列。
“可以想见,张伟平去年的成功模式,为五大公司今天的《通知》提供了很多经验与借鉴。如果院线让步,45%成为一个常态标准,张伟平有贡献”,韩大刀如是说。
好莱坞标准 可供成备选
需要指出的是,五大公司此次要求调高分账比,并非针对今年贺岁档的战斗,而是希望打一场建立标准、以后都能适用的战役。对于五大公司的诉求,某影城经理表示,“渴望一口气将上限变成底线,不可能。提高分账比确实是个趋势,但需要过程”。
资深影迷汽车大师认为,好莱坞目前流行的一种分账方式可以借鉴。好莱坞多数大片会按时段调整分账比例。比如首周发行和院线七三分,次周六四分,以此类推,影片放映时间越长,院线比例越高。鉴于目前好莱坞电影、尤其是大片首周票房占总票房比例越来越高,“这种模式可以捞头两周的票房,又可以鼓励拉长影片放映周期,对发行方而言,是个一石二鸟的好模式”。
这种模式其实在《金陵十三钗》上映时已经变相尝试过,当时张伟平与院线达成的协议是,票房在五亿内新画面按照45%的比例分账,五亿之后开始,新画面只收取41%的分账。至少从《金陵十三钗》的表现来看,这种拷贝好莱坞模式的分账方式效果不错,《通知》一开始就咬紧45%,不排除五大公司借此增加谈判筹码的可能性。
业界均力挺 分账不治本
分账大战才打响第一枪,对行业的影响如何尚未有定论。但业界基本一致认为此举当支持,但它仅治标,不治本。方兴未艾的中国电影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并不是一次分账大战便能全面复兴。
分账大战的影响之一便是,五大公司之外,中小发行公司是否也能挑战分账比例分一杯羹。对此问题,张文伯表示,“有钱赚大家肯定会效仿,但问题还得看手里的牌够不够资格叫板”。而此次五大的挑战在他看来,亦是值得肯定的进步,“无论是发行、院线还是影院,每一次博弈背后,其实都是在推动产业进步与完善,是绝对的好事”。
对分账大战引发的产业变动,也有人表示了自己的担心。《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便表示,“就当下的情况来看,双方的互相逼宫,都会带来另一方的反弹,最后两败几伤也不是没有可能。中国电影环境还很脆弱,经不起这么内讧”。
总而言之,票房分账问题不过是中国电影发展到瓶颈,一个不得不触碰的尴尬伤疤。饭得一口一口吃,问题也得一个一个解决。《通知》里,五大公司要求提高分账比例的原因是,制作成本高昂,并承诺在分账问题得到解决后,“努力提高影片的制作水平”。希望这不仅仅是谈判说辞,而是日后的实践行动。
院线方也别总拿租金高当说辞,灵活调节票价,积极开发非市中心地区成为潜在的票仓才是王道。
毕竟,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不是。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一部电影的票房假如是10亿,那么这10亿元究竟会谁分了呢?导演还是影院的老板?_百度知道
一部电影的票房假如是10亿,那么这10亿元究竟会谁分了呢?导演还是影院的老板?
如果是导演分的,那不怕影院对票房作假吗?如果是影院老板分的,那么导演赚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国外制片方35%;一种是分账大片,交给国家电影管理部门消费税3.3%。如果还不明白请百度“易百科,交给国税部门剩下的部分42-48%给制片方和发行方52-58%给院线和放映方进口片又分两种一种是批片,就是有进口权的国内发行方(国内就中影和华夏两家有进口的权)一次性付给国外制片方一定的费用(一般最多不超过100万美元),票房全部归发行方,不是哪个导演或老板随便拍拍脑袋决定的对于国产电影,票房按如下分成:电影发展专项基金5%,票房再高也分不到他头上,也有的确实是按票房分成的,但这种情况比较少,有的是票房高于多少会得到额外奖励,具体要看拍这片时导演怎么和制片公司签合同,没有统一的规定,国内发行方17%,放映方48%分配票房,基本都是好莱坞电影票房怎么分法规和行业协会都是规定好的?”有更详细的解释导演拿多少和票房没有必然联系,有的是拿死工资的:电影的票房如何分配。现在影院都是计算机售票的,都是和行业主管部门联网的,是做不了假的,就像卖彩票的网点也对销售额做不了假一样的道理、院线和放映方所有,绝大多数非好莱坞电影都属于批片,部分好莱坞B级制作的电影(投资额在8000万美元以下)也属于批片
可是要是影院人为卖票让观众直接进去看,谁知道呢
这么抬杠就没意思了吧,都这么详细地回答你了。你要想钻漏子怎么着都有办法,任何制度和体系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你怎么不说影院雇黑客修改计算机数据呢?但你不能把钻漏子作为这个市场的常态和主流,懂吗?
采纳率:52%
来自团队:
影院拿到的只有少数钱,所以外国有些影院一张票可以看好几场电影却没人管,因为他们主要靠爆米花赚钱。如果有投资方,那么投资方和导演分钱,如果导演自己出的钱投资,那么大多数钱都归导演喽。
那影院要是对票房作假呢?导演不是没钱
百分之60到70规制片人,电影拍片前会有合同的,,每个都不一样,一般都不会公布具体的,,
那影院要是对票房作假呢?导演不是没钱
导演是拿死工资的,你可以看看晓说上怎么说的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一部电影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5被浏览3,111分享邀请回答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016国产电影票房前20投资回报比分析:都哪些赚了,哪些亏了?
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注1:本表中成本包括宣发成本,数字来源于互联网,部分数据可能存有误差。
注2:本表中回报率为片方及发行方获得的票房分成扣除成本后的回报率,并不包括其他渠道的收益。
观察该表,我们可以有以下发现:
TOP20中只有四部赔钱,拍电影真的这么好赚吗?
如果不是年底三部国产大片拖了后腿,就只有一部国庆档的《爵迹》是亏钱的。
而且,就是表格中赔钱的影片其实赔的绝对数额也不大。比如《爵迹》其实院线发行亏损额只有不到5000万,这完全有可能通过网络和海外等其他发行渠道获得足够的补偿。
同时,贺岁档的三部大片《长城》、《铁道飞虎》和《摆渡人》也都能在这两块获得不菲的收入,从而大大弥补亏损甚至转亏为盈。前些天BOX对《长城》北美总票房给出的首次预测达到了6800万美元,如果明年《长城》真能在北美收获这么高的票房,加上在其他海外国家的收入,也不排除整体盈利的可能性。
由于真实成本数据很多影片并不对外公布,就是网上流传的数据也很可能有偏差,我们无法得到各部影片的准确盈亏情况。但是,上面表格中的大多数成本数据误差不会特别大,还是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至少,今年TOP20的影片,绝大多数一定是赚到钱了!
加总一下这20部影片的票房和成本数据我们看到,它们用合计44亿的成本,取得了170亿的总票房,收获了67亿的票房分成,获得了52%的整体回报率。
可是值得注意的是,除了TOP20的影片,前11个月中的其他所有250部左右国产影片的票房加起来都不到100亿,也就是平均分到每部影片的票房分成只有1500万左右。显然,这250部影片中的绝大多数却要赔钱了。
总体来说,中国电影市场和北美一样,投资量级较大(这里指成本6000万以上)的影片赚钱的概率越高。或者高举高打,或者玩玩小成本,三四千万拍部电影一不小心就会赔钱。上表中也有几部中等投资取得高收益的影片,但是他们都在某一方面有很强的优势或卖点。
TOP20中投资额较小的影片们平均回报率更高
从表中我们看到,回报率TOP10中有六部影片的成本都低于1亿,而TOP11-20中则没有一部影片的成本低于1亿。或者,计算一下平均值,回报率TOP10影片的平均成本为1.17亿,而回报率TOP11-20影片的平均成本为3.25亿。
TOP20影片中,成本最低的影片是《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火锅英雄》和《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的6000万,但是投资回报率却分别达到了419%、145%和122%;而成本最高的影片是《长城》的10亿,投资回报率是-58%,不光赔钱而且是赔钱最多的影片。
投资额大一些整体赚钱的概率高,但是,成本太大回报率就不一定高了。
TOP20中动作片最多,爱情片其次,喜剧片都去哪儿了?
这20部影片中,动作片有7部,爱情片有4部,喜剧片有3部,动画片有2部,奇幻片有2部,剧情片有2部。这和北美市场的头部影片类型分布比较相近,只是国外用科幻和魔幻替代了中国的奇幻。
动作片之所以数量占优,和香港导演有很大关系。我们看到表中第10到第13名是齐刷刷的四部香港导演的动作片。再加上前面的《使徒行者》和《湄公河行动》,香港导演的作品在TOP20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而其中大多数又都是动作影片。
需要注意的是,TOP10中有三部爱情片,并且占据了冠亚军。爱情片真的是创造高回报的利器类型。
另外,喜剧片在TOP中只有3部,还是在将《美人鱼》归为喜剧的情况下。虽然喜剧片比较善于以小搏大,但是绝对不是随便拍点搞笑的东西就能搏出来的。借用黄渤的话来说,“喜剧是一个人特别认真地去做在别人看来特别傻的事”,这哪有这么容易?而且中国目前市场的大土壤和创作基础培育不出足够多的优秀喜剧作品。这个任务得交给优秀的喜剧团队来做,比如开心麻花今年又为观众奉献了一部优秀喜剧电影《驴得水》,该片豆瓣评分高达8.3分,可惜票房只有1.73亿。
最后,我们欣喜地看到TOP20中出现了两部动画片,但是这可能有点巧合,今年正逢《大鱼海棠》上映,而且《爵迹》也在真人CG技术上做出了勇敢的尝试,我们将之归为动画片。但明年这个榜单甚至都有可能不会有动画片出现。
好档期并不是大片赚钱的救命稻草
从TOP20影片的档期分布来看,春节档、国庆档和贺岁档还是高票房影片最集中的档期,TOP5的影片全部出自这三个档期,此外在这三个档期上映的另外4部影片也进入了TOP20。
但从今年贺岁档三部大片全部赔钱的局面来看,贺岁档已经完全承担不起超大成本影片的票房回本任务。七天长假的国庆档也不一定行,《爵迹》也赔钱了。就是最最黄金的春节档,也有一定的风险,《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也差一点就亏了。
光线是最大的赢家!
细心的读者或许已经发现,2016年投资回报率前四名中有三部都出现了光线的身影。你不得不佩服光线的眼光和精明,或者可以再加上谨慎。
光线每年都有多部影片上映,他们从来不参与保底,而是都用自己的强大宣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票房佳绩。
下面,对投资回报率位居前十的影片再逐一做个小的盘点:
1、《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回报率419%
出品方:佳文映画、盟将威、蓝色星空、安乐
宣发方:安乐
即使《美人鱼》高居年度票房冠军,回报率最高的影片却是《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虽然保持了第一部的明星阵容,但该片仍然只是一部中成本的爱情片,成本即使是首部的两倍也不过6000万,却最终取得了7.87亿的票房,回报率之高可想而知。
其实《北西2》在口碑上不如上部,尤其是顶着第一部影片的名头却在人物设置、故事背景等方面与前作均无关系,不免有欺骗观众之嫌。可是由于前作《北京遇上西雅图》声誉太好,为本片还是吸纳了不少观众让出品公司大赚一笔。
2、《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回报率360%
出品方:光线、磨铁、橙子映像
宣发方:光线、淘票票
大家没有看错,回报率第二的仍然是一部中成本爱情片!《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在国庆档以8.14亿的总票房超越《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的7.87亿再创国产爱情片票房新纪录。虽然今年爱情片整体上并不出彩,但是有两部取得了8亿左右的票房,而其他一些更小成本的爱情片也都有比较稳定的票房,由于成本较低很多也都盈利了。中小成本的爱情片和喜剧片,一直是最容易盈利的影片类型。
虽然口碑一般,但“睡前小故事”张嘉佳+邓超、白百何、杨洋、张天爱等全明星组合+“爱情教父”张一白,印证了市场对商业爱情片的认可和需求。根据光线公告,该片票房收入占了2015光线全年营业收入的一半,此外也让天津磨铁娱乐和邓超旗下的橙子映像赚得钵满瓢盈。
3、《美人鱼》:回报率347%
出品方:中影、星辉、和和、光线
宣发方:星辉、和和、麦特、联瑞
今年春节档,《美人鱼》以33.9亿的总票房一举将内地单片票房纪录又提高了9.5亿。周星驰金字招牌+春节档档期+饥饿营销策略是该片大获成功的三大法宝,3亿制作成本、16-18亿的保底、33.9亿的票房让参与各方均名利双收。
由于具体保底协议仍未公开,星爷到底赚了多少钱无法算清,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主保底方和和影业成了这次《美人鱼》项目最大的赢家。值此一役,和和影业名声大振,年中,陈坤、曹保平、杨坤等多位明星入股,不久之前又获得了阿里影业的战略投资。
4、《大鱼海棠》:回报率219%
出品方:彼岸天、光线、彩条屋
宣发方:光线
这部动画电影筹备期长达12年,在获得光线的投资后,一再跳票的该片终于以7000万的成本完成了影片制作,并于今年暑期与观众见面。得益于光线的强大宣发,该片首日票房就超过了7000万。
不过光线制定的宣传策略中,“12年的创作之路”成为影片的一大宣传点。这是一把双刃剑,在感动了一些原本对《大鱼海棠》进程不了解的观众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最终豆瓣6.6分的评分,远低于一波又一波被拉高了期待的粉丝们的期待值,也导致《大鱼海棠》高开低走,最终票房未破6亿。但是,该片仍然是一部超高回报率的国产动画大片。
5、《火锅英雄》:回报率145%
出品方:新丽、功夫影业、万达
宣发方:五洲、和和
作为一部方言影片,能最终取得3.71亿的票房,出乎了许多人包括片方的意料。该片的成功主要是质量不错,并借助了清明小长假口碑迅速发酵,之后一周又没有强劲对手,排片得以连续14天都维持在了18%以上。
当然,能取得接近2倍的回报率,更主要是片方很好得控制住了成本。新丽传媒的精打细算,加上五洲的发行能力,以及再一次出现的和和影业,强强联合,共同成就了一段佳话。
6、《使徒行者》:回报率140%
出品方:嘉映影业、邵氏兄弟、烈火影业
宣发方:华夏电影、猫眼影业、星美影业
《使徒行者》能取得超过6亿的票房,也是远超片方保3的目标。其中,猫眼影业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利用猫眼平台的大数据,宣发方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策略,找到观众并做出了有针对性的渠道投放。
当然,影片票房突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电视剧《使徒行者》剧情流畅、悬念迭起、场景复杂俘获了不少粉丝。如果深受电视剧粉丝喜爱的男主角扮演者林峰也能参演的话,票房估计还会更高一点。
7、《湄公河行动》:回报率134%
出品方:博纳、华夏、蓝色星空
宣发方:博纳、糯米影业、华夏
2016年国庆档,电影《湄公河行动》无疑是最大赢家。该片票房突破11.83亿元,刷新了主旋律电影的历史纪录。热映期间,本片获得央媒点名表扬,口碑与票房齐飞,让市场证明主旋律电影也有很大市场空间。
同《使徒行者》中的猫眼一样,《湄公河行动》中也有在线票务平台百度糯米的深度参与。
8、《盗墓笔记》:回报率134%
出品方:上影、乐视、南派泛娱
宣发方:世纪长龙等
《盗墓笔记》三天破4亿,最终以10.04亿的票房华丽收尾,成为“暑期档票房担当”,仅有1.7亿的成本加上以世纪长龙为首的七家公司10亿保底无疑让上影集团笑傲暑期档。总票房勉强达到10亿,保底发行公司世纪长龙自然是没赚到什么钱,不过总算赚了点名。但是,其实世纪长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去年《大圣归来》大爆时它也算是出品方之一,而世纪长龙母公司鹿港文化更是曾经借势连续拉出了8个涨停板,他们的目标远不止于此。
然而今年《盗墓笔记》“虎头蛇尾,强行反转、强行烧脑”的剧情让影片赢了票房输了口碑。最终票房远未达到鹿港文化预期,影片上映之后股价也是不涨反跌,原本想借《盗墓笔记》这个超级大IP再涨一波的计划落空了。
9、《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回报率:122%
出品方:儒意欣欣、微影时代、华夏、山东嘉博
宣发方:微影时代
该片改编自辛夷坞经典小说《原来你还在这里》,之所以在片名加上“致青春”,无疑是想蹭《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热度。影片虽然有刘亦菲、吴亦凡等明星的加盟,但改编的漏洞百出仍然让观众不肯买账。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前面猫眼和糯米只是联合发行方,在这里微影时代直接变成了主控发行方。而为了拿下发行权,网传微影时代用4亿进行了保底。当然,后来微影负责人辟谣说实际保底金额远没有4亿这么多。不管怎么样,由于该片的制作成本只是中等,3.37亿的票房足以让各方都有满意的收货。
10、《寒战2》回报率:79%
出品方:中影、万诱引力电影、安乐电影
宣发方:联瑞影业
继《寒战》第一部在2012年取得2.5亿票房佳绩之后,暑期上映的《寒战2》首周连续三日票房超过9000万,最终以6.78亿票房创造香港警匪片内地票房新纪录。电影宏大的格局与扑朔迷离的爱情让本片好感度爆棚。
本片的发行方是天津联瑞影业,该公司曾在当年柯震东出事《捉妖记》需要重拍的时候主动找到安乐提出投资意愿,从而和安乐结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但其实联瑞在《寒战2》的发行中基本就是坐享渔翁之利,因为《寒战2》的实力实在是太强了。该片在香港同步开画也最终取得了6680万的票房,创造香港华语影片的最高纪录。
最后,细心的朋友或许发现了,在投资回报率最高的10部影片中,竟然有5部都是暑期档上映的。但是,必须要指出的是,正如前面曾总结的一样,没有什么档期是“救世主”,暑期档并不是全年最优质的档期,表格中那些亏损的影片,如果选择在暑期档上映,票房说不定还会更低,并不能改变内地票房亏损的命运。
一部电影最终或盈或亏,一定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招聘】主编、记者【北京】
工资翻倍、送股份!详情&~
&&三大媒体矩阵&&
更加垂直,更多干货,信手拈来!
原创内容,转载请附上版权信息及作者署名
“一起拍电影”已入驻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界面、一点资讯等渠道,覆盖娱乐产业核心人群
投稿、商务合作、加群,请后台回复“合作”
小编已经把文章中涉及到电影的下载地址给您列在了下面, 小主请笑纳!
如有任何疑問欢迎加入Hi67官方群讨论:
责任编辑 晨曦
更多福利资源尽在bbs.hi67.cn,你懂得!
福利来了!
福利资源尽在,只告诉懂的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影票房如何分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