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首刀和唐刀哪个好是在哪个朝代 退出历史舞台的

帖子主题:[原创]关于环首刀,那个环的解释。
共&5096&个阅读者&
军号:8464532 工分:738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原创]关于环首刀,那个环的解释。
本人喜欢唐刀,喜欢环首刀,但对环首刀有一点小小的疑问,那个刀把处的圆环到底是什么用处? 是装饰还是有实际作用。希望知道的说一下。说实话 或许汉刀和环首刀在某些功能上不如现在的弯刀,但还是喜欢他,这太符合我们民族的性格了。直来直去,干脆了当。后来矛和枪等长柄兵器的出现使唐刀和环首刀慢慢的退出了历史,甚至在中国遗憾的失传。 但是到近代 ,在拼刺刀和 枪出现的时代,环首刀,唐刀那种近战时的劈刺和灵活的优势又发挥出强烈的余光,所以非常喜欢,。顺便说一句,看到网上评论世界三大名刃 麻痹的 小日本的弯刀竟然榜上有名,竟然不知道我堂堂大唐的兵器,妈蛋,外孙都出名了,不知道他姥爷,这无知的评论。发两把刀震图。上图环首刀上图唐刀几乎没差别,就是因为冶铁技术的发展,唐刀的 工艺是汉刀的发展。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原创]关于环首刀,那个环的解释。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735612 工分:73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4楼&环是用来穿绳子,绑在手上,防止脱手。12楼& 环是用来稳定重心的,顺带挂一些装饰品,挂绳子绑手,这也太搞了!打仗还挂装饰品,你以为是拍偶像剧呢?中国古人是非常实用的,设计的兵器,没有考虑一点装饰的。还平衡重心,亏你想的出,杠杆原理决定刀的重心明显是该在刀刃的,平衡到刀把想干嘛?刀头往下劈的时候,手握的地方就是支点,刀的重心越靠前力道越大,威猛一点的武将会考虑刀头加环。如果加环到刀把是平衡重心,那就是在抵消刀劈的势能。 刀是重了,却失去了刀锋。纪录片频道和央视的国宝档案都有环首刀的相关节目,建议你去看一遍,环就是用来穿绳绑手腕的。比较多的是骑兵绑手腕,步兵绑的不多,而且步兵一般不用刀去砍。电视剧看多了你以为古人打仗骑兵是手持长枪长矛等长兵器的,步兵是手持直刀盾牌的,其实正相反,骑兵是用刀的,步兵才用长矛。这样如果虎口震松了,或手滑脱手了,一翻腕就又抓手里了,刀不会掉地上。不然难道还下马去捡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658678 工分:92
左箭头-小图标
7楼&真正唐刀,谁见过8楼&也确实是,听说武则天的墓 还有李世民的墓
都找到了,就是没开挖,希望有生之年打开他们的墓,能见到真正的唐代兵器。听说还有兰亭序原件哦,很期待开开看看。9楼&麻痹 我发现我犯了个错误
下边是原话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写着:“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
有时候太节俭也不是啥好事啊,艹了。11楼&兵法有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人品有云:嘴上一套背后一套,战法有云:虚晃一枪。不打开谁知道他说得是真是假。妈呀,太有才了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658678 工分:92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你唐刀哪里买的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235599 工分:48
左箭头-小图标
环首 是因为刀最初的时候没有刀鞘,都是挂在腰间或马鞍上的,后来因为钢刀容易锈蚀,有了刀鞘,那个环自然就没有用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21522 工分:104
左箭头-小图标
15楼&最后补充一句,环首刀是汉刀,比唐刀早1000多年。17楼&公元前221到206是秦朝,经过3年多的楚汉战争,刘邦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唐朝是公元618年建立, 202+618=1000多,厉害厉害的数学家,忘了告诉你,汉缳首是景帝之后,武帝伐匈奴的时候才出现的,之前翩翩君子的防身和礼仪兵器都是剑,也就是大规模装备缳首刀是在汉朝建立后近百年的时间光景,数学老师说202+618-100=1000多。呵呵…………普及完19楼&我讲的是汉刀和唐刀,那只眼睛看见我讲朝代了?唐朝从618年到907年,汉朝从前202—220年618年是唐朝,907年就不是唐朝了吗?汉刀跟唐刀能不能差1000多年呢?你再算算。 你以为是汉就有缳首,是唐朝就有唐刀啊,汉缳首是武帝伐匈奴后的东西,咋不见项庄舞刀霸王乌江用缳首自刎呢?907年是唐朝,但唐刀这东西也不是横贯整个唐朝的好不,唐末这形制的武器就和陌刀一样退出现役走进了历史,原因各式各样,很重要一点就是成本问题,这东西装饰华丽高成本,除了盛唐没一个时代装备得起或愿意装备,一样给丘八拿来捅人,铁矛铁枪实在多了,所以你把手指脚趾加一起算,汉缳首和唐刀的年代差距,都没有千年,强词夺理地说两汉和唐差距千年,到还能说过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595272 工分:77
左箭头-小图标
4楼&环是用来穿绳子,绑在手上,防止脱手。12楼& 环是用来稳定重心的,顺带挂一些装饰品,挂绳子绑手,这也太搞了!13楼&打仗还挂装饰品,你以为是拍偶像剧呢?中国古人是非常实用的,设计的兵器,没有考虑一点装饰的。还平衡重心,亏你想的出,杠杆原理决定刀的重心明显是该在刀刃的,平衡到刀把想干嘛?刀头往下劈的时候,手握的地方就是支点,刀的重心越靠前力道越大,威猛一点的武将会考虑刀头加环。如果加环到刀把是平衡重心,那就是在抵消刀劈的势能。 刀是重了,却失去了刀锋。纪录片频道和央视的国宝档案都有环首刀的相关节目,建议你去看一遍,环就是用来穿绳绑手腕的。比较多的是骑兵绑手腕,步兵绑的不多,而且步兵一般不用刀去砍。电视剧看多了你以为古人打仗骑兵是手持长枪长矛等长兵器的,步兵是手持直刀盾牌的,其实正相反,骑兵是用刀的,步兵才用长矛。这样如果虎口震松了,或手滑脱手了,一翻腕就又抓手里了,刀不会掉地上。不然难道还下马去捡吗?14楼&有点意思刀用整条钢打造,刀柄后面打个环,方便布条绕柄 后打个结,这样制造简单,成本低,方便大量生产,土匪流寇能尽快装备部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595272 工分:77
左箭头-小图标
刀用整块钢条打造,刀柄后面打环方便用布条绕柄后打个结,这样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方便土匪流寇快速装备部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735612 工分:7374
左箭头-小图标
15楼&最后补充一句,环首刀是汉刀,比唐刀早1000多年。17楼&公元前221到206是秦朝,经过3年多的楚汉战争,刘邦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唐朝是公元618年建立, 202+618=1000多,厉害厉害的数学家,忘了告诉你,汉缳首是景帝之后,武帝伐匈奴的时候才出现的,之前翩翩君子的防身和礼仪兵器都是剑,也就是大规模装备缳首刀是在汉朝建立后近百年的时间光景,数学老师说202+618-100=1000多。呵呵…………普及完我讲的是汉刀和唐刀,那只眼睛看见我讲朝代了?唐朝从618年到907年,汉朝从前202—220年618年是唐朝,907年就不是唐朝了吗?汉刀跟唐刀能不能差1000多年呢?你再算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589001 工分:2342
左箭头-小图标
没什么说头的啦,防刀脱手,所以刀把头部加阻止物,做成环,减少重量也便于系绳系绸带什么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21522 工分:104
左箭头-小图标
15楼&最后补充一句,环首刀是汉刀,比唐刀早1000多年。公元前221到206是秦朝,经过3年多的楚汉战争,刘邦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唐朝是公元618年建立, 202+618=1000多,厉害厉害的数学家,忘了告诉你,汉缳首是景帝之后,武帝伐匈奴的时候才出现的,之前翩翩君子的防身和礼仪兵器都是剑,也就是大规模装备缳首刀是在汉朝建立后近百年的时间光景,数学老师说202+618-100=1000多。呵呵…………普及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821838 工分:1115
左箭头-小图标
配重、固件、防脱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735612 工分:7374
左箭头-小图标
最后补充一句,环首刀是汉刀,比唐刀早1000多年。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464532 工分:7385
左箭头-小图标
4楼&环是用来穿绳子,绑在手上,防止脱手。12楼& 环是用来稳定重心的,顺带挂一些装饰品,挂绳子绑手,这也太搞了!13楼&打仗还挂装饰品,你以为是拍偶像剧呢?中国古人是非常实用的,设计的兵器,没有考虑一点装饰的。还平衡重心,亏你想的出,杠杆原理决定刀的重心明显是该在刀刃的,平衡到刀把想干嘛?刀头往下劈的时候,手握的地方就是支点,刀的重心越靠前力道越大,威猛一点的武将会考虑刀头加环。如果加环到刀把是平衡重心,那就是在抵消刀劈的势能。 刀是重了,却失去了刀锋。纪录片频道和央视的国宝档案都有环首刀的相关节目,建议你去看一遍,环就是用来穿绳绑手腕的。比较多的是骑兵绑手腕,步兵绑的不多,而且步兵一般不用刀去砍。电视剧看多了你以为古人打仗骑兵是手持长枪长矛等长兵器的,步兵是手持直刀盾牌的,其实正相反,骑兵是用刀的,步兵才用长矛。这样如果虎口震松了,或手滑脱手了,一翻腕就又抓手里了,刀不会掉地上。不然难道还下马去捡吗?有点意思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735612 工分:73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4楼&环是用来穿绳子,绑在手上,防止脱手。12楼& 环是用来稳定重心的,顺带挂一些装饰品,挂绳子绑手,这也太搞了!打仗还挂装饰品,你以为是拍偶像剧呢?中国古人是非常实用的,设计的兵器,没有考虑一点装饰的。还平衡重心,亏你想的出,杠杆原理决定刀的重心明显是该在刀刃的,平衡到刀把想干嘛?刀头往下劈的时候,手握的地方就是支点,刀的重心越靠前力道越大,威猛一点的武将会考虑刀头加环。如果加环到刀把是平衡重心,那就是在抵消刀劈的势能。 刀是重了,却失去了刀锋。纪录片频道和央视的国宝档案都有环首刀的相关节目,建议你去看一遍,环就是用来穿绳绑手腕的。比较多的是骑兵绑手腕,步兵绑的不多,而且步兵一般不用刀去砍。电视剧看多了你以为古人打仗骑兵是手持长枪长矛等长兵器的,步兵是手持直刀盾牌的,其实正相反,骑兵是用刀的,步兵才用长矛。这样如果虎口震松了,或手滑脱手了,一翻腕就又抓手里了,刀不会掉地上。不然难道还下马去捡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830854 工分:22
左箭头-小图标
4楼&环是用来穿绳子,绑在手上,防止脱手。环是用来稳定重心的,顺带挂一些装饰品,挂绳子绑手,这也太搞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3465 工分:12714
左箭头-小图标
7楼&真正唐刀,谁见过8楼&也确实是,听说武则天的墓 还有李世民的墓
都找到了,就是没开挖,希望有生之年打开他们的墓,能见到真正的唐代兵器。听说还有兰亭序原件哦,很期待开开看看。9楼&麻痹 我发现我犯了个错误
下边是原话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写着:“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
有时候太节俭也不是啥好事啊,艹了。兵法有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人品有云:嘴上一套背后一套,战法有云:虚晃一枪。不打开谁知道他说得是真是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821838 工分:1115
左箭头-小图标
7楼&真正唐刀,谁见过现存保存最好的唐刀(唐大刀)保存在日本正仓院,网上有图片的,您找找。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464532 工分:7385
左箭头-小图标
7楼&真正唐刀,谁见过8楼&也确实是,听说武则天的墓 还有李世民的墓
都找到了,就是没开挖,希望有生之年打开他们的墓,能见到真正的唐代兵器。听说还有兰亭序原件哦,很期待开开看看。麻痹 我发现我犯了个错误
下边是原话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写着:“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
有时候太节俭也不是啥好事啊,艹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464532 工分:7385
左箭头-小图标
7楼&真正唐刀,谁见过也确实是,听说武则天的墓 还有李世民的墓
都找到了,就是没开挖,希望有生之年打开他们的墓,能见到真正的唐代兵器。听说还有兰亭序原件哦,很期待开开看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553589 工分:370790
/ 排名:2556
左箭头-小图标
真正唐刀,谁见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419481 工分:29
左箭头-小图标
有点无语,中国人在世界上是有名的含蓄内敛不喜欢直来直去的啊,亲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iPhone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464532 工分:7385
左箭头-小图标
4楼&环是用来穿绳子,绑在手上,防止脱手。不会是天降雄师看多了吧?
难不成还真是甩来甩去玩的?不过要说防止刀脱手这倒是有可能的,环首刀我记得是单手武器,脱手很正常,哈哈谢谢
有别的用处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735612 工分:7374
左箭头-小图标
环是用来穿绳子,绑在手上,防止脱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980111 工分:2827
左箭头-小图标
那个环是穿个红绫或是绳子用的吧,可甩出去的,不过楼主发的全是唐刀。没一个是环首。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5028 工分:5014
左箭头-小图标
砍柴方便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25条记录]&分页:
&对[原创]关于环首刀,那个环的解释。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环首刀是在哪个朝代 退出历史舞台的?具体原因是?_历史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138,522贴子:
环首刀是在哪个朝代 退出历史舞台的?具体原因是?
呵呵,楼主文章写得太好了。见识到了很多呀
呵呵,楼主文章写得太好了。见识到了很多呀
我跟小明一起喜欢上了贴吧,直到有一天他都11级了,我才4级,就向小明讨教有没有什么秘籍。小明憋了半天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每到一个帖子就粘贴这句话,十五天就到了11级”......我彻底恍然大悟,吧主再也不用担心我的经验了!!!假如你每天签到拿4经验,18级=75000天,如果从1岁开始签到,那100 年=36500天,你差不多要活200年保持每天签到(谁知道200年后尼玛还有没有签到这玩意), 如果你每天再水4经验,时间减半,但考虑现实,你不可能再活100年,取50年吧,你就要每天水16经验,可能你是个勤快的人,每天水32经验,那就需要25年!!!再如果你是个大水怪,每天水64经验,那就只要12.5年!!!还如果你个心急的人,每天水128经验,你只要6.25年!!!!假如你已经急不可耐了,每天水256经验,那你碉堡了,只要3.125年!!!当然,你会觉得3年还是太远了,每天你闲的蛋疼,忙忙碌碌的水512经验,碉堡了, 你只需要1.5625年,只比1年半多一点!!!什么!!你还不满意?那你觉得你可能一天水1024经验吗,可能吗?可能吗??可能!!!据说回复100字或者一百字以上可以得到11~30经验,真的很棒......那么,按照队形,点击复制,把我的话复制一片,拿经验妥妥的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查看: 16322|回复: 25
关于山戎族的一些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四级箭楼, 积分 278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86 积分
长城币18328
在线时间1029 小时
山戎人后裔今犹存
山戎,我国古代北方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不是我国现有的民族。先秦时期主要活动在军都山、燕山、七老图山、潮白河、滦河等地带。《史记》记载:“尧之时,北方有山戎、发、息慎。”《史记匈奴传》记载:“燕北有东胡、山戎。”春秋战国时期,承德属山戎、东胡人的居住地。承德的山戎民族一直生活在这里,为部落联盟,有着千年的历史,春秋时期军事、经济力量最为强大,后经历史变迁,战国末期,山戎民族退出历史舞台,并没有消亡,只是融入其他民族,戎姓延续至今。
历史不能复制,但可以触摸。直刃匕首,青铜短剑引领我们走进历史深处,撩起山戎民族三千年的神秘面纱。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国对山戎民族的发掘、研究工作不断进行,专家们提出“山戎文化说”引起了史学界、考古界的广泛关注。
戎族民族分支多,山戎(居于承德及周边地区,向北迁移的为北戎)、西戎、犬戎、大戎、小戎、姜戎、茅戎、骊戎、杨拒、泉皋、九洲之戎、陆洋之戎、伊雒之戎、无终等名称,史称“百有余戎”。
本人姓戎,世世代代居住在承德,是承德的老坐地户,对研究、探讨山戎文化很感兴趣。多年来,查找历史资料,阅读有关文献,咨询专家,被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民族深深地吸引与向往,并有一种责任感。
我国著名学者、世界文化名人、画家张士元先生认为:“从种种迹象表明,潮河应该是山戎民族的母亲河,而潮河源是山戎人的发祥地,潮河上游已形成了山戎文化带。”
一九七六年以来,在承德丰宁、滦平、兴隆、平泉等县发现山戎墓群500余座,出土山戎文化文物1万余件。滦平县出土的蛙面人身石像,蛙形铜饰件及直刃匕首、青铜短剑等文物看,独具民族特色,称山戎文化的标志物。这一带就是山戎的故乡。因此,引起了专家们空前绝后的关注。
山戎民族是图腾民族,不同的氏族有不同的图腾。史料记载:“山戎民族以禽兽猎物为食,其猎皮为衣,人习战以复侵伐。”考古发掘资料告知,山戎人穿戴打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个性。大襟衣服过膝,开襟向左,皆戴耳环、项链,衣服上钉有青铜饰品,有地位等级之别,一般人的胸前戴有动物形牌饰,首领胸前带有动物形金饰牌。由此证实了山戎民族的等级制度和审美观,及这个民族的独特的特质。随葬物品有陶器;兵器,直刃匕首青铜短剑,剑手铸有图案,镂空镶嵌宝石;铁刀,刀形成弧形,刀剑向上翘,短手柄;劳动工具,斧子、锛、铲、锥等。墓内出土的蛙、虎、马、羚羊等饰牌是山戎民族对动物的崇拜。这个民族有着精神上的寄托和美的追求,突出表现了春秋至战国末期典型的山戎文化,为研究山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山戎人身材高大、生性彪悍、好斗,尤擅骑射,战斗力强。勤劳、勇敢、智慧,抵抗外来掠夺、侵略时,男人英勇善战。女人看家守院,操持家务,哺育孩子。这说明男人的社会地位、责任是大于女性的,而女性在家庭有着一定的地位,女性不受歧视,这也是当时社会的进步。山戎民族用什么语言、文字,现在还是个谜。从蛛丝马迹的描述和民间传说得知山戎人长相,身材高大、长脸阔口、浓眉大眼、通冠鼻梁、高颧骨、双耳前照、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披肩长发,男性多有连脸胡子、中、老年男子皆留长短不一的胡须。这个民族喜爱大山,崇拜太阳,行于高山,居于高山。因此,称为山戎。因历史变迁山戎人融入其他民族后,大部分山戎人往承德北部的东北举家迁移,称北戎,这部分北戎人因居在北部,北部的地势和地理环境使他们为游牧民族。山戎民族融入了其他民族,而他的后人,就是中国北方又一强大民族奚和契丹族,后人今犹存。还剩零散的一小部分留在当地被燕文化同化了,住在山区,不是游牧民族,是一个半农业、半牧业(养殖业)的民族,这部分山戎人的后裔至今犹存,戎姓延续至今,生活在双桥区、承德县等地,传承着戎姓,戎姓人崇拜蛙、蛇、马、羚羊等视为神灵。现在戎氏家族里传承着生小孩注重马、蛇属相,这年出生最好。历史已经远去,三千年的演变,历经历朝历代,戎姓延续至今,实属不易、罕见。这一历史传统血脉,承载着家族和历史的记忆。在承德发现的大量的山戎墓群和现如今戎姓人在此生活,这就是地点和血脉的联系,且具备了史书记载的种种因素。
《钦定热河志》记载:“戎菽又名胡豆,种出山戎,北土甚多,百谷之中最为先熟。”《管子·内言》:“山戎有冬葱、戎菽,今伐之,故其物布天下。”史料记载着山戎人是最先发明种植冬葱、戎菽的,也就是现在的大葱、大豆,是山戎人的特产,并引种中原广泛种植,让全天下的人都种植、食用。齐桓公从山戎人那里掠夺到冬葱、戎菽带到了齐国种植。山戎人也是火锅的最先使用者。山戎人发明种植的大葱、大豆,发明使用的火锅,现在,世人仍然食用,使用。这是山戎人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山戎人经常用冬葱、戎菽、动物皮革和邻国做交易,经济实力很强,已形成古代“市场经济”的雏形。
史料记载,山戎民族是有历史记载以来第一个在承德占有统治地位的民族。发生在承德历史上的第一个战争就是齐桓公伐山戎的战争,燕庄公28年(公元前663年)冬,山戎攻燕,燕庄公派使者求救于齐国,齐桓公率大军与山戎作战,山戎败退。齐桓公大军战后误入迷途。“老马识途”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次战争中。史料记载,赵国的赵武灵王为了与山戎抗衡,也向山戎学习骑射,从而增强了赵国军队的战斗力,这就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典故的由来。我认为东胡就是山戎或是山戎的分支。
戎姓历史名人:戎赐,汉朝大臣,封柳丘候;戎昱,唐朝诗人;戎益,宋朝副宰相;戎洵,明朝正吏;戎宪,明朝句荣人,孝子;戎子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副部长;戎冠秀,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平山县人,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子弟兵母亲”。
目前,我们对山戎民族的研究、探讨,有些问题明确了,还有很多问题歧义百出,无法定论。如:山戎人的祖先是谁?山戎人到底长得啥样?用什么语言、文字?…...我们不妨来个大胆的推断:山戎人是炎帝的后裔,在夏代就存在了,与商王室同宗,商代称奚,周时又恢复了山戎之名,战国时期(末期)融变为奚和契丹等等。我认为,从古墓挖掘出的尸骨用现在的科学技术,可以还原山戎人的长相,可以做DNA检测找到最纯正的山戎人。这都将是神秘的一页,等待揭开。
高耸入云的燕山,滚滚奔流的潮河,见证着我的祖先曾在这里英勇奋战,放牧犁田的身影;丰宁、滦平、兴隆、平泉的那些充满神秘色彩的山戎文化遗址向岁月诉说着当年我的祖先手持青铜短剑,策马扬鞭,驰骋拼杀在这片土地上;这厚重的沃土,是当年我的祖先种植冬葱、戎菽的庄园;这高山之巅,我的祖先曾在这里建起茅屋,在茅屋里围坐在火锅旁,吃火锅,品味美味佳肴;在潮河岸边,我的祖先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喜庆丰收……燕山,巍巍耸立,潮河水奔流不息,她诉说着山戎民族的沧桑岁月与兴衰。
目前,承德滦平出资1.3亿建全国首家山戎文化森林公园和山戎博物馆。公元日在滦平县的北山新区隆重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这将进一步更好的挖掘、传承、弘扬山戎文化。
& && && && && && && && && && && && &
& && && && & .
该用户从未签到
长城币18328
在线时间1029 小时
古代北方民族名,又称北戎,匈奴的一支。
  山戎在古代中国中原人又称其为无终氏,被认为起于燕北。 山戎是我国春秋时期北方的一支较强大的少数民族。
  又称北戎,匈奴的一支。活动地区在今河北省北部。见《春秋·庄公三十年》、《汉书·匈奴传上》。后亦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该用户从未签到
长城币18328
在线时间1029 小时
  山戎又称无终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以山林狩猎、高山放牧为业。中原华族当时统称北方的民族为“戎”,因为他们山行山居,又在山中生活,故称“山戎”。
  据古文献记载,山戎在夏朝时就已存在。《史记 五帝本纪》云:尧之时,北方有山戎、发、息慎。《史记匈奴列传》云: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避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逸周书 王会篇》中也提到周初北方有山戎。近年来在河北省北部及北京北部山区发现了山戎族墓葬,这些文献记载和墓葬的发掘,为我们研究这一古老的民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山戎族的存在,在夏、周时期都有文字记载,而在商代却是一个空白,这也是一个谜,一个民族上下都见于文献,中段消失是不可能的,很可能是被其他名称所代替而将原名掩盖了。孙淼《夏商史稿》书中谈到在商代曾有一个奚族,居于东北地区,与商朝有过往来,并向商贡过白马和牛。甲骨文有”奚奴“之称,是因该族被俘为奴而得名的。孙淼认为商代之奚与后世南北朝和唐代之奚是同一民族的延续。
  王玲在《辽代奚族考略》一文中,认为唐、五代、辽时之奚,地处在燕山之北及今内蒙古的东南部。而唐代有东西两部奚,东部奚是在今河北承德和内蒙古赤峰的南部,西部奚是在今张家口及北京延庆地区。历史上,山戎活动的地区恰恰与王怜所讲奚族活动的区域相一致,这种巧合应该说不是偶然的。它为我们追溯山戎族在商代的情况提供了线索。另外,山戎与奚在生活习俗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山戎很早就会制车,奚人也精于制车。在唐时,双方作战,唐一次就获得奚人二百辆车。在经济形态上,山戎与奚也相同,均为混合型经济形态。这是因为他们处在一个相同的地理环境所致。燕山南北及军都山以西,多属低山丘陵地区,这些地方有山、有水、有盆地,自然环境好。森林深处可以狩猎,山林又可以采集,山间盆地水美草肥,可以放牧,沿河地带土地湿润,可种植易种易收的农作物。
  有关文献记载,山戎人善于种戎菽和冬葱。所谓戎菽就是蚕豆。冬葱即我们现在食用的大葱。由此得知,山戎人在高山放牧及山林采集的同时,还进行部分的种植业,确属一个混合型经济形态而文献记载奚人即能畜牧和狩猎,也会种黍稷,春天播种,任其生长,待到秋天时去收获,窖藏于山下,到冬春之节缺食之时,掏去黍皮,用瓦鼎煮熟,杂冷水而食之。山戎与奚族在地域上两者相附,习俗上也相似,他们在历史上必然有联系。我们是否可作出一个大胆的推断:山戎在夏代已存在,商代称奚,周时又恢复山戎之名。
  山戎在春秋时期曾强大一时。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代燕,燕告急于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可见,山戎的势力在春秋之际的强大,并对他国造成的威胁。为躲避山戎的侵袭,燕国就忍痛放弃了经营近三百年的琉璃河国都,迁徙到东南方的临于易水附近的雄县、容城一带。此外,山戎人还越过燕过燕、蓟,渡过黄河去攻打齐国。到了战国末期,山戎经常遭到使用铁制兵器的燕齐等国的讨伐。
  这样曾经以青铜短剑为武器而扬威一时的山戎族,失去了以往的强大,以至不能独立。溃散后的山戎族,可能一部分窜向蒙古草原,一部分与相领的东胡相联合。在历史上再次失去了山戎之称。而到北朝、隋唐五代、辽金之时又以商代之名奚而出现。唐代末期,由于契丹的强大,它征服了包括大部分奚人在内的同邻各族。到辽代,相当一部分奚人先与契丹融合,后又融于汉和其他民族。金人入关破燕,著名的奚人回离保,曾以奚族立国,公元1123年8月,又被我将郭药师所灭,从此也就不复存在了。
  山戎从夏代至金,大约存在了三千多年,可以说它在我国的民族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山戎人的生活习俗对中原大地及古代北京产生过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山戎民族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向往、追求的民族,“以射禽兽猎物为食,其猎皮为衣,人习战以侵伐”。形象高大,生性剽悍,好斗,民族分支多,历史好称“百有余戎”。生活方式随气候水草丰盛而迁徙的游牧生活。男人、女人勤劳、勇敢、智慧,抵抗外来掠夺和骚扰时,男人英勇善战,女人看家守院操持家务哺育孩子。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历史学家和考古工作者在我国的北方,对山戎民族的文化、民族风俗遗址、墓葬进行过研究考证。承德地区的山戎墓葬主要是在丰宁、滦平、平泉县,是研究山戎文化的重要基地。大量山戎墓群的发现为研究山戎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提供了宝贵的研究价值。
  山戎民族在与周边民族的长期交往中,不但吸收了先进的经济、文化,而且也学会了先进的铸造工艺,生产出了具有自己本民族特色的产品,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山戎民族的艺术创作,主要是以大自然中现实存在的物体为母体,通过艺术化手法,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由于受居住地区形态的影响,山戎民族多以蛇、蛙、鸟、马、虎、狼、鹿等动物作为其创作题材,而以圆、方、长条为其装饰内容的主要造型。
  蛇,在山戎文化中为主要装饰主题之一。山戎文化中有关蛇纹饰的物件,均以写实和变形相结合,给人以神秘莫测和威力无比的感受。山戎民族的艺术家们把这神秘之物形象地做成牌饰,或装饰在经常使用的兵器上,一是敬畏,二是借其神力。山戎民族的双头蛇装饰图案为一个蛇身,首尾两端为头(中原地区则为一个蛇身,首为并列两头),其造型独特,刻画简练。就目前出土材料所见,蛇形纹造型有盘形、弯曲形、几何形、环形等几种。盘形蛇多见于剑首、带钩。弯曲式双头蛇,其蛇身弯曲,蛇头向外,多见于牌饰。
  蛙,蛙的敬仰与崇拜在我国较为普遍。因为蛙生活在水中,生育能力极强,所以,人们对蛙神的解释多与雨水和生育有关。山戎民族文化中的蛙形象多铸在牌饰上。其造型多为圆形,边缘为一圈连珠纹,蛙爬在中间。滦平营房村山戎遗址出土了一件春秋、战国之际的蛙面石人雕像。石人蹲坐姿势,蛙首人身,双目圆瞪外凸,嘴大宽阔呈半椭圆曲线形。头后部有一高出的平板扁形,刻放射线纹,形似羽冠状。身部裸体,宽肩束腰,双手掌抚下颌,手蹼贴于面部;大腿发达,两脚相对。作者很注意用形象来表现物体的性格和属性,对模拟物的形态、习性掌握的恰到好处,把蛙的大口、双目、蹲坐姿态刻划的栩栩如生;但蛙首轮廓已趋向写意。人蛙合一,似人非人,似蛙非蛙,即抽象又生动。加之神态威严,令人生畏,以及象征飞禽灵性的羽状冠等,充分表现出物体的半人半神的特定属性。蛙,是山戎民族的崇拜神。
  鸟,具有翱翔天空的神奇本领,常常被视为神圣、吉祥、光明、正义的象征。山戎族对鸟类的尊崇,是因为鸟类给其民族带来了取之不尽的食物。常见有水鸭、大雁。大雁的喙向一侧突出,翅膀伸展,两足在翅膀与尾部结合处伸出,雁翅、尾遍饰短斜线羽纹,身饰网格纹,整体造型为俯视飞翔。结构简练,线条流畅,形象准确,给人以简洁明快之感。丰宁土城镇四间房山戎墓中出土的水鸭,造型准确、简洁,线条流畅、优美。鸭身为倒“S”型站立,鸭首高昂,胸腹前挺,给人以高贵、傲慢的感觉。鸭掌前伸,尽力支撑着肥胖的身躯。
  马,是山戎民族主要的交通工具,与其时时刻刻相依为命。马不但是他们生产、生活的有力助手,更主要的是马还有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特征。所以,山戎人喜爱马,崇尚马,往往用马的形象来装饰自己的心爱之物。马形饰在山戎装饰品中是常见的牌饰,其造型大都为驯服的、蹲踞的侧面。
  此外,虎的凶猛、狼的狡诈、鹿的温顺都在山戎民族的艺术家手里得到充分的表现。北京军都山、丰宁五道沟、宣化小白阳等地的山戎虎造型的风格大同小异。其虎为低首、凹腰、翘尻、垂尾;虎身圆肥,四肢健壮有力,整个形态似扑捉猎物的悄悄匍匐状。
经济与文化
  北京地区春秋、战国之际的山戎文化遗存,主要集中发现于北部山区——延庆县八达岭以北的军都山一带。
  1985年8月至1987年12月,北京的文物工作者在延庆县境内发掘出玉皇庙、古城村、葫芦沟三处春秋战国之际的山戎墓葬五百余座,出土各类富有特色的山戎文物八千余件。这些遗迹和遗物,对于研究北京地区山戎的历史情况,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山戎墓葬通常为竖穴石板墓,墓葬中出土以青铜兵器-短剑、生活工具-凿、锥、针、装饰性牌饰,以及各类玉质装饰管珠为主。
  玉皇庙墓地
  玉皇庙墓地是一处很重要的大型墓地,占地在2万平方米以上,共有墓葬三百五十余座,这是迄今为止在北京地区发现的我国青铜时代北方少数民族文化遗存中规模最大、年代最早、文物最丰富的一处墓地。据已经发掘的墓葬看,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内的殉牲现象很普遍,被杀殉的牲畜主要是牛、羊、狗,其中以殉狗最为普遍,不论男女老幼,大多殉狗。殉牲的方式,都是将牲畜杀死以后,只取其头和腿,拿来作象征性的祭祀。
  牲头和牲腿的摆放方式,多是将牲腿放在下面,而把牲头放在牲腿之上,一般是以一条牲腿加上一个牲头,代表一个牲畜。多数死者都用麻布覆面,这是山戎民族的葬俗特点之一,直到今天,我们还有在死者脸上盖上黄纸的习俗,他们也许表达的是同一种丧葬意思。根据有关民族志的材料,这类覆面的意义,在于祈望死者的灵魂附体安息,不要再出窍祸害生人,以保氏族后代平安无恙。同时,在葫芦沟墓地还发现了一处石祭坛。这可能是山戎原始宗教举行仪式和活动的处所。
  平底陶罐
  从墓地出土的陶器来看,山戎文化的陶器自有特点、自成系统,它不仅与中原地区和燕文化的陶器群面貌迥然不同,而且与东北辽西地区夏家店上层文化——东胡文化的陶器群面貌也差异明显。山戎的陶器多为手制,器形不大规整,制作粗糙,火候低而不均,陶质疏松,显示出技术的落后。
  青铜器的种类很多,包括兵器、工具、装饰器、车马具和容器等。山戎的青铜容器,明显地表现出两种文化因素,一种是体现了山戎文化土著特色的器物,如铸工粗糙的双耳青铜复和兽头环耳三足杯;另一种是体现燕国和中原文化因素的器物,如蟠螭纹铜、云纹铜盘等。这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两种文化发生接触、相互交流的情况。从出土的器物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山戎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过着以游牧经济为主的生活。
  2007年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走遍中国节目和承德电视台都对山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址、墓葬做了报道。在丰宁、滦平、平泉等地现已发掘的山戎墓群为土坑墓、石板墓、土坑竖穴墓、石盖土坑墓。石板墓用大小不一的石块砌成,底部用石板铺成,顶部用石板盖盖上成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有墓棺。石盖土坑墓以较红色石块为棺墓顶,有墓棺。土坑墓有墓棺,死者均为单人仰身直肢,双臂自然放在躯身两侧,多数为单人葬,死者脸部覆面风俗。
  在葬墓中发现殉葬品有:牛、狗、马,形象逼真,和现代牲畜骨格无大异样。随葬物品有陶器制品,质地粗糙,颜色不清,不均,红色、黑色为主。有铁制品短剑匕首,并有动物图案,有镶嵌玉石、铁刀、刀形成弧型,刀尖向上翘,短手柄。饰物有人面饰、铃形饰、飞禽动物等。劳动工具有斧子、锛、铲、坠等。男性随葬品有兵器、工具。女性随葬品有铜锥和骨针、项链、耳环等。
  从已发掘的山戎墓群中发现,葬制、随葬物品、习俗等相似的地方之多,不同的地方也有差异但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当时山戎民族分支多,如有山戎、北戎、西戎。因此,不难看出山戎民族对生活美的追求,审美观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特点,创造了自己的文化,懂得了美的享受,已知道考虑未来人类生存创造美好前景的品性,是聪明、智慧的。
  日在山西省领导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一致评定“乾坤湾”为中华民族原始哲学、原始文化的发祥地。
  在探讨规划方案时,张士元听到了该处有许多山戎人的石板墓的事。实地考察过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三星堆文化等文化遗迹的他意识到:这是一段沉寂的历史,是一种国内罕见的有待开发的历史文化。
  8月29日,第一次“山戎文化座谈会”在潮河源村委会办公室召开了,挖掘山戎文化已达成了共识。现如今,在张士元的指导下,一份由马铁松主编的长达6万多字的《潮河源头山戎魂》书稿已初步完成。山戎部落将随着该书的出版再一次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目前,一些开发山戎文化景区的工作也已展开。
  神秘面纱
  发源于丰宁满族自治县的潮河,在&长安客语&中称其水性湍悍,音响如潮,故名潮河。史料记载,山戎是古代生活在燕山一带,是以林中狩猎和放牧为主的游牧民族,后也开始农耕。据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记载,春秋时,有北戎(今卢龙县境,一名山戎),齐小白曾救燕,伐山戎。从春秋鲁隐公元年到僖公三十三年,共86年,戎伐曹、伐郑、伐齐各一次,伐周二次,齐伐戎三次,鲁伐戎一次。晋文公以后,晋国霸权稳固,戎开始被消灭,到春秋末期被灭掉。而丰宁满族自治县,是在西周以后,春秋战国时期,被山戎占据的,即公元前1065年左右至公元前476年左右,近600年。战国初期,东胡日益强大,山戎日益衰落,后被并入东胡。一直到公元前476年东胡被燕将秦开所逐,方才离开丰宁。
  山戎人长的什么样,穿的什么样,如何生活,成了千古之谜。
  就在张士元从丰宁回京的一个月后,潮河源村的党支部书记刘晓祥和黄旗镇中心小学美术教师高喜柱意外地在当地人称为“窝窝头山”上的一侧岩石处发现了巨手的图案。巨手共有大小不等3个,均为阴刻,最大的高2米多,宽1米多,甚至还刻出了手的骨节;在那个最大的巨手下面还有一个一平方米大小的平石台。另外,他们又发现,在周围的石头上还有大小不等的许多阴刻的手的图案。他们立刻将这一发现电话告知了张士元。张士元听后,惊喜万分,更肯定了他那该处“很有文化”的论断。张士元说,手的图案,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山戎的图腾,与黄河的老虎、长江的凤鸟、法国的洞窟岩画神牛、尼罗河的金字塔一样,同样是闪耀着人类智慧与光芒的不朽之作。他后经考证,得出了山戎族应与炎帝有关的论断,当然,他的这一惊人论断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山戎族的穿着一直是一个空白,但潮河源村的古墓填补了这一空白。在石板墓中,发现了一个小玉人饰件。此玉人高6厘米多,为男性,身穿长袍,头戴双羊角形帽子,长袍上刻有圆形近似火球及太阳的图案,在其周围同时刻有代表火焰的符号。张士元鉴定其是3000年前的山戎祖先神,袍服上的图案和羊角形帽子的特点,都应是山戎人的太阳崇拜的图案。这个山戎玉制祖先神的发现,应该是弥补了史学界对3000年前山戎族服装、特点、文化的空白,进一步论证了草原文化的内涵,也是考古界的一大发现。这个小玉人饰件无疑是稀世之珍,因为目前国内还没有发现另一个有关反映山戎人服饰的依据。
  张士元认为,从种种迹象表明,潮河应该就是山戎族的母亲河,而潮河源是山戎人的发祥地。潮河上游已形成了山戎文化带。
  相关人物
  张士元,世界文化名人,著名学者、画家。他曾用7年的时间考察了陕西延川县、山西永和县130多公里长的黄河段文化。1998年8月,张士元在永和县土岗乡小程村处,印证了黄河的倒“S”形大湾处为远古时代伏羲画八卦的地方,后将这个大湾命名为“乾坤湾”,并进一步考察挖掘,论证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方位。他将其研究成果命名为“乾坤湾文化”,因此震动了中国史学界。
  在历史文献《姓氏起源》、《家谱》中,对山戎民族的记载:戎姓与周王室同宗。周初,周武王灭掉商朝,仍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为殷候继承殷商宗祧。但是武庚在武王死后,乘成王年幼,与管叔、蔡叔、霍叔勾结发动叛乱,经周国东征,叛乱被平息,武庚被杀。后来周成王把商纣王的哥哥威子封在宋国,使其继承殷商宗祧,管理殷商遗民。威子仁慈爱民深得殷商遗民拥护,他们安分守己,再也未起反叛之心。
  因而周王室后又加封威子后裔于戎国,为小诸侯国,后被齐国吞并,失国后的戎候子孙以国为姓即为戎氏。《史记·五帝本纪》曰:“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民于北蛮。”《史记·齐太公世家》:“二十三年(公元前662年 )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隐公二年(公元前720年)春,“公会戎于潜”。隐公九年(公元713年)北戎伐郑,关伯御之,患戎师。”由此可见,山戎的军事、经济力量之强大,英勇善战,当时在中国的北方称雄。后因民族分支多,联合力量差,没有凝聚力,各自为政,被齐国吞并。在《战国策》、《国语》、《后汉书》中都有对山戎民族的记事。
  《管子·内言》:“山戎有冬葱,戎菽,今伐之,故其物布天下。”山戎民族种植冬葱、戎菽,今去山戎那里掠夺回来,研究广泛种植,让全天下的人都会种植、食用。是山戎民族最早发明种植豌豆和大葱的。《本草纲目》曰:戎菽、胡豆是豌豆。其它豆类也称戎菽。冬葱即大葱。
  山戎民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归顺了其他民族,山戎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山戎民族对开辟我国东北和北部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戎赐,汉代大臣,封柳丘侯。
  戎昱,唐代诗人。
  戎益,宋代副宰相。
  戎洵,明代正吏。
  山戎陈列馆位于北京延床县城西北13公里的复钟山下,是国内第一座以古代少数部族文化命名的古墓群现场陈列馆。
  山戎墓葬发现于1984年,经北京市文物所究所山戎文化考古队近5年的调查与发掘,共发掘墓葬600座,出土金、青铜、陶、蚌、玛瑙等文物一万余件。
  陈列馆于1990年7月正式开放,占地十余亩,展厅面积600平方米,厅内分类展出铜、铜复等珍贵文物近千件。厅内保存发掘完好的山戎文化墓葬10座,其中酋长墓2座,部族成员8座。酋长墓为一25岁男性,腰佩 青铜短剑和铜削刀,左置青铜马具,右置箭镞、箭囊,耳饰黄金耳环,殉有众多马、牛、羊、狗祭牲群。
  戎与西周的决战
  戎族各部落的鼎盛时期约在西周至春秋早期。西周多次对戎作战,最有名的一场战争,也是导致西周终结的一场战争,就发生在周和戎之间。
  西周到了第13个王——周幽王时气数已尽。这个昏庸无度的周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不顾众臣反对,居然点燃了为防御戎而修建的20余座封火台。各地诸侯看见狼烟四起,便匆匆赶来救援,哪里料到这正是“封火戏诸侯”的游戏。褒姒看到慌忙赶来的众诸侯被戏弄的窘态不禁失笑。没想到这一笑付出的代价却是一个王朝的终结。这个荒淫的周幽王不久就自食了苦果。周幽王十一年(即公元前771年),被废皇后的父亲申侯与犬戎联合,攻打周幽王,这时当他再点起封火时已无人来救援了。犬戎杀掉了周幽王,虏走褒姒,周室被迫东迁。
  山戎与燕、齐联军之战
  其后,戎对北方的秦、齐、鲁、燕时常侵扰。其中,山戎的一场战争引人注目。
  《史记·匈奴列传》载:“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山戎,即北戎,从西东迁,其势力范围一直延伸到燕山南麓。山戎部族在春秋时期非常强大,经常入侵燕国,成为当时“病燕”的一大边患。鼎盛时期还曾经“越燕而伐齐”。《史记·匈奴传》中记载,“是后(指平王东迁)六十有五年,而山戎越燕而伐齐,齐斄公与战于齐郊。”犬戎迫使西周东迁后大概仅过了65年,山戎越过燕国攻打齐国,而齐国当时可谓春秋各国中兵力较为强大的一个诸侯国了。由此可见,山戎当时人强马壮,敢于长途跋涉以袭远。那么,山戎如何从一个具有相当文明的部落渐渐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呢?这也许与一个成语——“老马识途”有关。
  “老马识途”的故事发生在距今2600多年前。公元前679年,齐桓公会盟各诸侯,订立盟约,要求共同抵御外族。当时齐桓公为中原霸主。北方的燕国时常受到山戎的骚扰,就派使者到齐国求援。公元前663年,齐桓公亲率大军到了燕国,但山戎已退回北方。齐国和燕国的军队联合起来追击,一直打到山戎国(今河北迁安县燕山一带),大败山戎。山戎王密卢逃到孤竹国(今河北省卢龙县到辽宁省朝阳县一带)。齐桓公和管伸决定再去征讨孤竹国。到了孤竹国附近,只见孤竹国的大将黄花带着密卢的头颅来请降,齐桓公相信了黄花,并让他作向导带领齐国大军去追赶孤竹国大王答里呵。直到傍晚,大队人马来到黄沙飞舞的“旱海”沙漠,大将黄花早已不见踪影。齐桓公这才知道自己中了“诱敌深入”之计。又累又渴,齐燕大军迷失了方向,似乎只能葬身于茫茫沙漠了。管仲足智多谋,他挑选出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没想到大队人马在几匹老马的带领下果然走出了沙漠。基于这个故事,后来就以“老马识途”来称赞有经验的人了。
  齐桓公伐山戎之事在古文献中记载很多,《左传》、《管子》也都有记载。《春秋谷梁传》载:“桓外无诸侯之变,内无国事,越千里之险,北伐山戎,为燕辟地。”这一次,齐国不仅消灭了山戎,还为燕国向北拓展了土地,燕国一下变成了一个大国,成为齐国的北方屏障。
该用户从未签到
长城币18328
在线时间1029 小时
犬戎:又叫猃狁.到西周末期,长期的农耕和平环境,使得君王荒淫无度,玩物丧志,烽火戏诸侯。君主性格软化,无心富国强兵,结果周幽王被野蛮强悍的犬戎族攻杀,幽王的宠妃褒姒被掳,象征华夏最高权力和地位的“九鼎”宝器也被犬戎掠往草原,都城丰、镐西北被犬戎占领。强 盛约三百年的西周覆灭。此后,犬戎便成了华夏民族最可怕的敌人,直到唐朝,中原民族还把一切西北游牧民族统称之为“犬戎”和“戎狄”。在唐代宗年间,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说:“犬戎犯关度陇,不血刃而入京师……”在唐德宗年间,大臣柳浑对德宗说:“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结。”这个“犬戎”的“犬”字带有汉族特点的强烈的侮辱性,而且说戎狄是“豺狼”也准确地指出了犬戎或戎狄族的狼性格。至春秋初期,犬戎又成为秦国的强敌。后来犬戎的一支北迁到蒙古草原,成为蒙古草原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
  根据文献记载,犬戎族就是自称自己的祖先是二白犬,并以白犬为图腾的西北最古老的游牧民族,属于西羌族,是炎黄族先祖的近亲。早在炎黄时期,犬戎族就是炎黄族的劲敌。《后汉书》就有记载:“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高辛氏就是黄帝的曾孙,尧帝的父亲。
  据&后汉书&记载,至汉朝,在原来犬戎活动范围内曾出现一个人口众多的西戎白狼国。到东汉明帝时,“白狼……等百余国,户百三十余万,口六百万以上,举种奉贡,”自愿归属东汉。白狼王还命人作诗三首,合称&白狼歌&,献给东汉皇帝。因此,所以白狼国就是犬戎国的变种,白狼王则是犬戎的后人,而白狼族就是崇拜白狼,并以白狼为图腾的部族。白狼国的存在,也可以证明犬戎所崇拜的白犬很可能就是白狼。
  据史料记载犬戎族极为野蛮凶悍,据史书记载犬戎的母族——古羌族也崇拜犬图腾。《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卷里说:在唐朝初年有“白简、白狗羌并遣使入贡”,而且,唐还“以白狗等羌地置维、恭二州”。这说明古羌族也崇拜白犬。实际上,从民族归类上看,犬戎族就是西羌族,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羌,西戎牧羊人也。”因此,犬戎就是西羌,西羌包含犬戎。那么以上所说的“犬戎”、“白狗”和“白狼”等族就都是西羌族。由此可以断定,西羌族是以白狼或白犬为图腾的游牧民族。所以今天蒙古族和羌族中崇拜狼图腾的部族全是犬戎的后代。
该用户从未签到
长城币18328
在线时间1029 小时
延庆县玉皇庙山戎墓葬陈列馆
& && && && && && && && & 齐桓公北伐山戎(通俗讲稿之二)
& &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市延庆县古城葫芦沟、北梁垙、玉皇庙和河北省滦平县苘(qing顷)子沟、怀来县北辛堡等处发现大量含有直刃匕首式青铜短剑文化内涵的古墓葬,考古学者鉴定是春秋时期的山戎族墓葬。
& & 延庆县旧县镇古城、常家营,张山营镇玉皇庙、东羊坊,永宁镇东灰岭、新华营、马蹄湾、罗家台,康庄镇大营,八达岭镇东河滩,香营乡小堡共发现同类文化遗址12处。
& & 1985年—1994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延庆县文物管理所配合下,在旧县镇古城村葫芦沟、西梁垙和张山营镇玉皇庙3处进行科学发掘,获得丰硕成果。计发掘墓葬遗址面积29750平方米,清理墓葬584座、石祭坛1处、灰坑4处。出土金、青铜、陶、骨、蚌、玛瑙、松石等礼器、兵器、工具、装饰品23700多件。其中有珍品数百件,有金虎牌、金马牌、金项圈、金丝耳环、鎏金贝饰、青铜鼎、青铜簋(音轨,食器)、青铜匜(音遗,洗盥器,用匜倒水,下承以盘)、青铜盘、青铜短剑、青铜刮刀、青铜带钩、玛瑙松石项链等珍贵文物。
& & 综合发掘清理墓葬情况,列简表如下:
古城葫芦沟
古城西梁垙
海拔& & 拔
其中可鉴别
多东西,个别南北
多东西,1座南北
多东西,6座南北
殉牲& & 牲
多犬、少牛马
多犬、少牛马
出土文物物
春秋早期至战国初期
春秋早期至晚期
& & 延庆县玉皇庙山戎墓葬陈列馆建在张山营镇玉皇庙村东覆钟山下,玉皇庙村北的山像一口扣着的大钟,其巅有石如纽,故名覆钟山。400座春秋时期的山戎墓葬就分布在山麓东西200米,南北100米,总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北山坡上。墓地大致可分为东、南、西、北四区:北区、西区地势较高,南区、东区地势较低。北区大中型墓较多,其中有酋长或高级身份的武土墓。墓地在延续埋葬的过程中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制和布局,头东脚西,没有乱挖、乱葬现象。
& & 1970年以来玉皇庙村生产队在此地取土垫圈,破坏了数十座墓葬,挖出的铜器卖掉了,挖出的陶器打碎了。后来村里把挖出的青铜短剑送交延庆县文物管理所,这才引起北京市文物部门的重视,进行了大面积科学发掘。
1986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同志指示:“这个古墓群一定要利用好,这里可以搞一个博物馆。”于是,1988年在出土山戎墓葬最多的玉皇庙村建起一座山戎墓葬陈列馆,馆址选在出土大中型墓较多的北区,1989年竣工。市委书记李锡铭题写了“玉皇庙山戎墓葬陈列馆”的馆名。
& & 陈列馆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有一座仿古大门,环以围墙,内有展陈大厅一座,以及办公室等,前后投资达78万元,是国内第一座以古代少数民族文化命名的陈列馆。展厅南北长18.5米,东西宽24米,占地400平方米,厅高7.55米,很远就能看到以山戎金虎牌为馆徽的大厅。厅内完整原样地保存了10座墓葬。厅内特设悬梯式回廊,可供观众从各个角度观赏。
& & 10座墓葬中有大型酋长级墓2座,中型部落成员墓5座,小型部落成员墓3座。按性别分,男性7座,女性3座。现将各墓典型情况介绍如下:
& & 大墓1,男性,身高1.8米,卒年约25岁。殉葬品:头部左右有铜舟1,铜鼎1,胸戴金项圈,耳戴金丝耳环,腰部左挂青铜短剑,右挂箭囊,腿部旁边有铜戈、铜锛、马鞍、马衔。木棺前面外头殉牲有7牛、8马、15羊。大约是一名军事首领。
& & 大墓2,男性,身高1.7米,卒年约30岁。殉葬品:头部左右有铜匜1,陶罐1,腰部左挂青铜短剑,右挂箭囊,有铜戈、马衔等。大约是一名军事首领。
& & 中小型墓,头部旁均有陶罐1。
& & 西北角一座墓,男性,身高约1.5米,带有青铜短剑,大约是一名武士。
& & 南边有一座墓,男性,殉葬品,有锛、斧、凿,大约是一名打车的工匠。
& & 女性殉葬品有铜锥管、铜锥等。
& & 山戎是中国北方一支古老的民族,居住在今河北承德、北京以北大山重谷中,也叫北戎。山戎或北戎是中原各国对该民族的称呼,他们自称是什么呢?据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孙淼(同渺)先生研究,甲骨文中有“奚奴”之称,当是殷商时代山戎人的自称。东汉人服虔说:“山戎是乌桓的祖先。” 《唐书·北狄传》说:“乌桓是奚人的祖先。”可见,山戎、乌桓、奚是前后相承的民族。
& & 令支是山戎族中最大、最强的一个国家,也最富有。也作离枝。故城在今河北迁安县西。根据代国(在今蔚县代王城)国王打算用金钱招来离枝之民、离枝侵入代国北部、延庆出土大量山戎墓葬分析,春秋初期延庆是令支国的主要驻牧地。山戎是亦牧亦耕的民族,不是纯马背上的民族,现在我们吃的大葱、大蚕豆就是山戎培育的农作物品种。
& & 其次孤竹国,在今卢龙县西北18里滦县油榨镇孙薛营村北。还有无终国,原在今山西太原东境,为晋所破,徙至今河北玉田县境。以及屠何国,原在今辽宁锦州,都是山戎国。
& & 山戎部落众多,经常联合起来进攻中原各国,首当其冲的是燕、代,甚至远攻今河南的郑国、山东的齐国。当时中原是战车作战,山戎是步兵作战。步兵手持青铜短剑砍伤一只马足,战车就瘫痪了,所以常常得胜,掠夺战利品。
& & 公元前714年,山戎侵郑,郑庄公(名寤生)御之。惧怕戎师,说:“敌人是步兵,我们是战车,步兵突然钻到车下无法防御。”次子公子突出了个伏兵三处的办法,大败戎师。
& & 公元前541年,山戎无终国等部落侵略到晋国太原。晋国主帅荀吴率兵抵御,双方摆好阵势,将战。副帅魏舒说:“敌人是步兵,我方是战车,战场崎岖,不便车战,敌以十人攻我一车,我方必败。我军也改成步兵,从我开始!”乃毁车以为步,五乘为三伍。荀吴的亲信不肯立刻改变,斩首以号令全军。临时组成前、伍、专、参、偏五个军阵,以诱敌人。敌人笑晋军失常。趁敌人没列好阵势晋军进行追击,大败敌人。
& & 《左传》评论说,荀吴作为主帅,能用副帅好的谋略,魏绛杀了自己的亲信,而不怨恨,所人能立大功。这是步战所由开始,当时是一时苟且之计,后世实因之。可见中国步兵作战之法是从山戎学来的。骑兵作战之法是战国时赵武灵王向胡人(秦代的匈奴)学来的。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山戎远在千里之外,他们骑马来到中原郑、齐等国,骑马而来却采取步兵作战,是怎么个打法呢?
& & 《旧唐书·北狄传》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唐军总管李勣援助突厥进攻铁勒薛延陀部有一段记载。其先薛延陀击突厥沙钵罗等,用步战而胜。说其国将进攻别国,先讲武于国中,教习步战,每5人,以一人经习战阵者使执马,而4人前战。克胜即授马以追奔,失应接罪至于死,没其家口,以赏战人。至是唐军遂用其法。突厥兵先进攻而退,薛延陀乘胜逐之。唐兵拒击,而薛延陀万箭齐发,伤我战马。李勣乃令去马步战,率长矛数百人为队,奋力以冲之,敌众溃散。副总管薛万彻率数千骑收其执马者,敌众失马,莫知所措。因大纵,斩首3000余级,获马15000匹。”山戎骑兵步战之法与薛延陀之战阵方法相同。
& & 春秋时期五霸,齐桓公是第一位霸主。山戎和燕国是近邻,山戎常侵略燕国。周惠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63年冬天,山戎侵略燕国,燕庄公告急于齐,第二年齐桓公在管仲、隰朋辅佐下救燕伐山戎。但《春秋》书上说这年是“齐人伐山戎。”齐桓公没有亲自率兵救燕,齐桓公伐山戎的时间,应在周襄王二年、齐桓公三十六年、公元前650年。
& & 齐军北伐山戎也不是应燕国之请,《管子》书中说,狄人入侵齐国,齐桓公向周天子告急,周天子命令诸候都来救援。齐国军队先至缘陵(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70里),在后故地方和诸侯军队共同打败狄人。天下诸候皆来救齐,唯独北州侯令支、孤竹不来救援(大约还支持狄人进攻齐国)。桓公乃会南州侯楚王于召陵,说明将北伐令支、孤竹,得到了楚王的同意。其先齐国还训练了5万水军,防御越国乘隙入侵。又用一只宝龟作抵押,向富户丁惠借了足够三军北伐吃5个月的军粮。齐兵进入燕境,燕人大为惊恐,经管仲向燕人说明情况,燕人才安定下来。(诸子百家中载有此说,本人曾写过一份延庆县玉皇庙山戎墓葬陈列馆简介词,只剩下一份孤稿,借给北京日报某记者,这位记者违约没有归还。后来遍翻诸子百家多次,没有找到依据。)
& & 《东周列国志演义》说:齐兵先伐令支,令支国王密庐、大将速买兵败,去投奔孤竹国。齐接着伐孤竹,城险难下。无终国也受令支、孤竹侵扰,齐求援于无终,无终遣大将虎儿斑助齐,破孤竹,杀国王答里呵。孤竹元帅黄花杀死令支国王密庐,向齐军诈降,被管仲识破,予以剿灭。
& & 《水经注·灅水·清夷水》说:齐灭掉令支、孤竹。越卢龙岭西征,进入山地,“束马悬车”来到妫川,故妫川有个泉子被取名桓公泉。这个泉子在延庆城西南40多里,现属怀来县,名叫南水泉。
& & 齐桓公得胜凯旋班师回国,把令支、孤竹土地交给燕国管理,从此燕国强盛起来。汉贾谊《新书·春秋》说:桓公回归,燕襄公送桓公进入齐地166里。桓公问管仲说:“礼节上,诸候相送可以出国境吗?”管仲回答说:“只有天子才送出国境。”桓公说:“这是燕君因畏惧寡人而失礼的,不能让后世说因寡人存燕而欺压燕国。”乃下车请燕君回车,割燕君所至地给燕国,挖沟为界而去。诸候听了,都称赞桓公公正仁义。燕国在此筑燕留城,其城在今河北沧州东北17里。
& & 齐桓公回国送给鲁国的战利品有山戎宝器,还有冬葱、戎豆(蚕豆)。大葱、蚕豆乃山戎人培育的农作物品种,当时中国没有,从此在中国传布开来。
& &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在山中迷失道路,管仲说,“老马识途”,遂放老马在前面引导,就找到了道路。山中行军找不到水源,隰朋说,蚂蚁冬天居山之阳,夏天居山之阴,“蚁穴有水”,乃掘地遂得到水源。
该用户从未签到
长城币18328
在线时间1029 小时
炎&&黄&&儿&&女&&话&&炎&&黄
桑干河与妫河交汇处是中华古文明的摇篮
& & 要点: 1、炎黄是一个部落,不是两个部落。炎帝、黄帝之父都是少典氏,不知父名;二帝之母都是有蟜氏,而知母名,这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社会的状况,故炎帝之世至黄帝即位,中国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黄帝四妃,生子二十五人,是黄帝时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时期。2、阪泉之战不是流血战争。3、黄帝陵不只一处。4、河北省涿鹿县黄帝城新建大殿,列炎帝、黄帝、蚩尤为三祖之说没有依据,中华民族应是炎黄一祖。
& & 一、包括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华侨、华裔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炎黄”这两个字是什么时候结合在一起的?
& & “炎黄”两个字是“阪泉之战”结合在一起的。西汉司马迁编著《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辕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 & 二、阪泉之战,轩辕氏的对手是谁?
& & 阪泉之战,是轩辕氏和第八代炎帝榆罔之间的战争。帝榆罔,汉人班固叫他参卢。有人认为阪泉之战是黄帝与炎帝神农氏之间的战争是不对的。《资治通鉴外纪》载有八代炎帝在位年数。
& & 第一代炎帝神农氏在位120年或说140年。
& & 第二代帝临魁在位60年或说80年。
& & 第三代帝承在位6年或说60年。
& & 第四代帝明在位49年。
& & 第五代帝直在位45年。
& & 第六代帝厘在位48年。
& & 第七代帝哀在位43年。
& & 第八代帝榆罔在位55年。八代炎帝共在位426年,或说520年。
& & 三、炎帝、黄帝是两个部落,还是一个部落?
& & 《资治通鉴外纪》载:“炎帝神农氏,母曰任己,有蟜氏女,名曰女登,少典氏之正妃。” “黄帝,有熊国君少典氏之子,母曰附宝,即炎帝母家有蟜氏之女。”炎黄二帝父家都是少典氏,母家都是有蟜氏,可见炎黄二帝不是两个部落,而是出于同一个部落的同一个氏族。
& & 《国语·晋语·重耳婚媾怀嬴》云:“昔少典氏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用军队互相征战),异德之故也。”《史记·五帝本纪》注云:“黄帝少典之子。炎帝亦少典之子,炎黄二帝虽则相承,如《帝王代纪》中间凡隔八帝,五百余年。若以少典是其父名,岂黄帝经五百余年而始代炎帝后为天子乎,何其年之长也?”
& & 写《过秦论》的西汉贾谊在《新书·益壤》中云:“黄帝者,炎帝之同父母兄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而炎帝无道,故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诛炎帝而兼其地,天下乃治。”东汉王充《论衡·率性》云:“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长大率诸侯,诸侯归之,与炎帝争为天子,教熊罴貔貅貙虎,以战于阪泉之野。三战得志,炎帝败绩。”
& & 这是古代学者还不知道我国炎黄之世,正处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而有这种说法。思格斯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文,推荐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对人类史前社会的研究成果说,原始人类社会家庭,最初是“血缘家庭”,实行群婚。随着成员的增加,生产的发展,和主要对血亲婚配的限制,逐渐形成了氏族婚配制度。《资治通鉴外纪》也说,包牺氏时 “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说,母系社会时期“一个部落分为几个氏族,通常是分为两个(氏族)。”(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154页,下同)1又说“氏族的任何成员都不得在氏族内部通婚,这是氏族的根本规则,维系氏族的纽带(所在)。”(同上82页) “随着人口的增加,这些最初的氏族每一个又分裂为几个女儿氏族,对这些女儿氏族来说,母亲氏族便是胞族;部落本身分裂成几个部落……部落联盟至少在个别场合下把亲属部落联合在一起。”(同上154页)
& & 该文又说,母系社会“留在血族团体内部的,只有各代女儿的子孙;儿子的子孙则归入其母亲的氏族。”氏族社会“依照这种婚姻中必然占统治地位的观念而构成一个公认确定的女祖先……在这种家庭形式下父亲血统不能确定,所以只承认女系。”(同上81页)
& & 该文没有提到中国什么时代是母系社会,根据上述两段文字的说法,中国炎黄之世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炎帝、黄帝同出于一个部落中有婚姻血缘关系的少典氏和有蟜氏两个氏族,还都是属于有蟜氏女祖先氏族的成员。只知道父亲是少典氏女祖先氏族的成员,而不知父亲的名字;儿子留在母亲所在有蟜氏氏族内,当然知道母亲的氏族和母亲的名字。故炎帝临魁不是如《资治通鉴外纪》说的是炎帝神农氏的儿子,而是神农氏姊妹的儿子;帝承也不是帝临魁的儿子,而是帝临魁姊妹的儿子。古人没有揭开母系氏族社会的面纱,以封建社会父传子,子传孙模式解释那个社会的问题,是解释不通的。
& & 《史记·秦本纪》载:“秦之祖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娶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可见,秦祖先也出于少典氏和有蟜氏两个氏族。帝颛顼、大业是有蟜氏氏族的成员,而大费则是少典氏氏族的成员。大费生在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父母的名字就都能确认了。后来秦、晋世为婚媾,称“秦晋之好”即其遗迹。齐国姜氏也是少典氏之后,周王、鲁公世娶于齐,姜、姬世为婚媾也其遗迹。
& & 有蟜氏,是以一种名叫“蟜”的毒虫为图腾的氏族。
& & 《中华大字典》“夭蟜”一词的解释,说是龙的样子。中华民族祟拜的“龙”或许是由“蟜”演化而成的。
& & 《山海经》说:蟜国的人长相似人,生活在昆仑山的北面。
& & 《中国历史》、中央电视台《上下五千年》说炎、黄是两个部落是不对的。
& & 四、部落联盟的酋长、首领是女性,还是男性?
&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一文说:“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男女分工是纯粹自然产生的;他只存在于两性之间。男子作战、打猎、捕鱼,获取食物的原料,并制作为此所必需的工具。妇女管家,制备食物和衣服——做饭、纺织、缝纫。”(同上155页)又说,“氏族推选一个酋长(平时的首脑)和一个首领(军事领袖)。酋长必须从本氏族成员中选出……军事首领,也可从氏族以外的人中选出……往往选举他(酋长)的兄弟做酋长,或选举他的姊妹的儿子作酋长。所有的人,无论男女,都参加选举。不过选举须经其余七个氏族确认,才正式就职。”(同上81页)
& & 可见,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酋长和军事首领不是女性,而都是男性。八代炎帝和黄帝等都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男性部落联盟酋长。该文说,印第安部落“有讨论公共事务的部落议事会。它是由各个氏族的酋长和军事首领组成的——这些人是氏族的真正代表,因为他们是随时都可以撤换的;议事会公开开会,四周围着部落的其余成员,这些成员有权加入讨论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决议则由议事会作出。按照惯例,每个出席的人都可以随意发表意见,妇女也可以通过她们所选定的发言人陈述自己的意见。”(同上88页)该文说,美洲印第安人部落里,“妇女在克兰(氏族)里,乃至一般在任何地方,都有很大的权力。有时,她们可以毫不犹豫地撤换酋长,把他贬为普通的战士。”(同上44页)
& & 五、阪泉之战是流血战争吗?
& & 《史记·五帝本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1,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候,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说:印第安塞纳卡部落有狼、熊、龟、海狸、鹿、鹬、苍鹭、鹰八个氏族。(同上81页)类似轩辕氏熊罴的名字。大约平时用以名氏族中小单位,战时用以名军,军就是这个氏族所出的士卒。
& & 1神农氏世衰:谓神农氏后代子孙道衰,非指炎帝本身,即汉班固所谓‘参卢’,晋皇甫谧所云‘帝榆罔’是也。
& & 《列子·黄帝》也云:“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猛兽飞禽一齐上阵,其战争规摸之大,战斗之酷烈可以想见。
& & 《吕氏春秋·荡兵》云:“兵所自来者久矣,黄炎故用水火矣。”
& & 比司马迁早出生三四十年的淮南王刘安所著《淮南子·兵略训》中载:“黄帝尝与炎帝战矣。炎帝为火灾,故黄帝擒之。”东汉高诱为之作注说,“炎帝,神农之末世也,与黄帝战于阪泉,黄帝灭之。”
& & 依照上述诸家的说法,现代著作中说,黄帝和炎帝在阪泉之野打了三次大战,炎帝失败,炎帝族向黄帝投降,炎黄两族联合起来,诛杀了蚩尤,赶走蚩尤余部,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阪泉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战争。
& & 古代社会还把“阪泉之战”作为卜象的吉兆爻辞。其辞为:“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注1
& & 注1:周襄王异母弟太叔带与兄争夺王位,造就了齐桓公、晋文公两位霸主。晋文公勤王还把“阪泉之战”作为卜象的吉兆爻辞。下面介绍其经过。周襄王是周惠王之子,襄王母早死,惠王纳继室陈妫是为惠后。惠后生太叔带,封于甘(旧洛阳西南25里),是为甘昭公,有宠于惠王,襄王畏之。周惠王二十五年(前652)冬,惠王崩,襄王畏太叔带作乱,不敢即位,而告难于齐。次年(前651)春,齐桓公与鲁、宋、卫、许、曹、陈、郑盟于洮(春秋曹地,在今山东濮县南),襄王定位而后发丧。襄王三年(前649)夏,叔带召杨据、泉皋、伊、洛之戎,同伐京师(今河南洛阳西北),入王城,焚东门。齐、晋、秦伐戎以救周。齐桓公使管仲平戎于周,使隰朋平戎于晋。襄王要以上卿礼节款待管仲,管仲辞以上卿礼节是款待齐国国氏、高氏的待遇。管仲接受了下卿的款待,回到齐国。次年秋,襄王欲诛叔带,叔带奔齐。襄王五年(前647)秋,因戎难,齐桓公帅诸侯戍周。襄王七年(前645)管仲卒。襄王八年(前644)秋,王以戎难告于齐,齐桓公征诸侯兵戍周。这就是齐桓公合诸侯兵的“一匡天下”。次年,齐国内乱,齐桓公死。襄王十二年(前640)王召叔带,叔带归周。十五年(前637)王帅狄师伐郑,王德狄人,以狄女隗氏为后。十六年(前636)叔带和隗氏私通,王绌隗氏。叔带伙同狄人逐王出王城。襄王奔郑。叔带自立为王,取襄王所绌隗氏居于温(今温县西南)。襄王告急于齐、晋、秦。次年春,秦穆公师于河上,将纳王。狐偃告晋文公,只有率兵勤王,才能得到诸侯信任。乃使掌卜大夫卜偃卜之,曰:“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后文公奉襄王进入王城,杀太叔带。王与晋阳樊(今济源)、温、原(今济源西北)、欑茅(今修武西北20里大陆村)之田。
& & 可是氏族社会时期,部落处理内部和外部冲突方面,《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有一节精辟的论述:“部落联盟至少在个别场合下把亲属部落联合一起。这种简单的组织,是同它所由产生的社会条件完全适应的,它无非是这些社会条件所特有的、自然长成的结构;它能够处理在这样组织起来的社会内部一切可能发生的冲突。对外的冲突,则由战争来解决;这种战争可能以部落的消灭而告终,但决不能以它的被奴役而告终。”(同上154页)
& & 炎黄既是同一血缘关系的氏族部落,帝榆罔和轩辕氏又都是有蟜氏氏族的成员,榆罔是部落联盟酋长,轩辕氏是该部落联盟中一个有熊小部落的酋长,他们之间不管发生什么争端,完全可以在联盟内部解决,决不会发生战争。炎黄如果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部落,发生战争就以其中一个部落的消灭而告终。氏族社会还没有投降或被奴役的社会经济基础。
& & 现在还不知道少典氏和有蟜氏两个有血缘关系的氏族组成的部落叫什么名字,我们把在八代炎帝当部落联盟酋长时期叫她炎帝部落,把黄帝当部落联盟酋长时期叫她炎黄部落。
& & 炎黄本是一个部落,不可能发生战争。那么,对阪泉之战的性质就应从部落解决内部冲突方面寻找答案。“战”字有多种解释,《中华大字典》:“战,斗也。”清人段玉裁注:“斗者,两士相对,兵仗在后也。”《新辞源》:“战,引申为比优劣,角胜负。”应该说,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对阪泉之战用“三战,然后得其志。”很有分寸。没有采用庄周、列御寇、吕不韦、刘安、王充之说,所记没有一点刀光剑影、杀气腾腾、血肉横飞、尸骨遍野的景象。三战,就是部落联盟用角力形式来选部落联盟酋长。《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文中说,氏族社会,竞技是部落的一定崇拜形式。(同上88页)选大力士当部落联盟酋长就是必然的了。
& & 可以想见,当年在阳光明媚、绿草如茵的阪泉大地上,炎帝部落民从四方云集,这里是用角力形式选拔部落联盟酋长的大会场。在全体部落联盟代表参加和全部落成员围观下,炎帝榆罔和轩辕氏进行角力,角力三次,轩辕氏三次取得胜利。司马迁写的“得其志”,正是轩辕氏取得部落联盟酋长地位后,受到部落民拥戴兴高采烈的样子,从此开创炎黄部落的新纪元。大力士、运动健将受到古今中外的爱戴。
& & 如果,阪泉之战真是一场流血战争,炎帝部落死了很多人,炎帝屈膝投降,炎黄哪里还有联合的基础。也就玷污了海内外中华儿女都是炎黄子孙的说法。
& & 六、阪泉在什么地方?
现在传说有三处阪泉。
& & 《晋太康地理志》载:“涿鹿城东一里有阪泉,上有黄帝祠。”这个涿鹿不是现在的涿鹿县城,现在的涿鹿县汉代叫下洛县。这个涿鹿城是黄帝统一中原后所建的都城,名字叫阿、汉、魏、晋涿鹿县治,在今涿鹿县矾山镇西北5里,现己没有人烟,成为一片果园。阿城,周4里,占地面积400亩,为夯土墙,有东南、西南2门。这是一座最古老的都城,比山西、河南的夏、商都城年代早得多。阪泉是水面有200多平方米的大泉子,泉水清澈,可供矾山镇居民用水,还可灌田2万亩。
& & 另有一说,《大明一统志》载:“阪山,在延庆州城西北十五里,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即此,其下有阪泉。”在今延庆城西北15里上板泉村。
& & 还有一说,阪泉在今山西省运城市解池附近。但没有说炎黄在这里发生过战争。
& & 于是就有了延庆、涿鹿两县对阪泉所在地的争议。延庆方面与北京文史专家硬要否定涿鹿的阪泉,肯定延庆的阪泉。须知,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晋人为之作注说,阪泉在涿鹿,而明代才有说阪泉在延庆,史实不容否定涿鹿的阪泉。有人依据唐张守节《史记·正义》载:“阪泉,今名黄帝泉,在妫州怀戎县东北五十六里。”认为妫州怀戎县在旧怀来县城,其东56里,已在延庆县界内。殊不知,唐代有两个妫州治,唐初妫州及怀戎县治在今涿鹿县城西南26里保岱镇,张守节指的正是保岱的妫州,其东56里就是矾山的阪泉。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妫州治从保岱徙至旧怀来县城,即旧清夷军城。
& & 涿鹿的阪泉和延庆的阪泉相距只有100多里,五千年前的古老历史,传说有两个阪泉不足为奇、何必非得抹掉对方呢!尤其阪泉之战不是流血战争,寻找阪泉之战的战场毫无意义。不如共同探讨延庆、怀来、涿鹿三县这个桑干河、妫河交汇处是中华古文明摇篮的问题。
七、黄帝轩辕氏、炎帝神农氏是那一年当上部落联盟酋长的?
& & 阪泉角力,轩辕氏取得胜利,当上部落联盟酋长。那一年,按照我国台湾历史学家柏杨的推算,黄帝轩辕氏在位的元年是公元前2698年,到公元2000年是4698年。炎帝神农氏共传八代,合计在位426年,或说520年。照上面推算,炎帝神农氏在位的元年是公元前3123年,或说公元前3217年。到公元2000年是5123年,或5217年。
& & 应该说,有文献记载的历史只有延庆、怀来、涿鹿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
& & 八、黄帝死后葬于桥山,桥山在什么地方?
& & 历史传说记载黄帝陵有5处,黄帝登仙处1处:
& & 1、汉武帝刘彻元封元年(前110)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桥山。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公孙卿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思慕葬其衣冠。”这是今陕西黄陵县桥山的黄帝陵。
& & 2、《史记·正义》引《括地志》曰:“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今甘肃正宁县北)东八十里子午山。”《元和郡县志》:“子午山也曰桥山,黄帝陵在山上,即群臣葬衣冠之处。”《尔雅》云:“山锐而高曰桥也。”
& & 3、后魏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拔焘祭黄帝陵于桥山。这是今涿鹿县小矾山乡赵庄北的桥山。《魏土地记》曰:“下洛城(今涿鹿县城)东南四十里有桥山,山下有温泉,泉上有祭堂,雕檐华宇,被于浦(岸)上。”可见三国魏以及后魏认为此处是黄帝陵。明锺惺编、冯梦龙鉴定《夏商合传》载,夏王少康“乃登乔山,黄帝葬处也,祀之,为黄帝台焉。今在北京保安州。”保安州为今涿鹿县,明为直隶京师的直隶州。明人也认为黄帝陵在涿鹿。
& & 4、《水经注·河水》载:“走马水出西南长城北阳周县故城南桥山,昔二世赐蒙恬死于此,王莽更名上陵畤,山上有黄帝冢故也,帝崩,唯弓剑存焉,世故称黄帝仙矣。”这是陕北的黄帝陵。
& & 5、《长安客话》:“世传黄帝陵在渔子山,今平谷县东北十五里,冈阜隆然,形如大冢,即渔子山也。其下有轩辕庙。”《平谷文物志》载,渔子山亦叫鳖山。黄帝陵已遭破坏,墓坑中遗有一块大扁石,状如鳖壳,厚约35厘米,重约3吨。1993年对轩辕庙进行了考古发掘,上下叠压清、明、辽金、汉4代文化层。说明从汉代至清代一直在此祭祀黄帝。另外在轩辕庙西南2里发现汉代平谷县城。
& & 《魏土地记》曰:“弘农湖县(今河南阌乡县东40里)有轩辕黄帝登仙处。黄帝采青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有龙垂胡(颈下垂肉叫胡)于鼎。黄帝登龙,从登者七十人,逐升于天。故名其地为鼎胡。”
& & 怎么会有5处桥山黄帝陵呢?《读史折衷》说得好:“轩辕陵在桥山,载纪所同。特桥山匪一,上郡、妫州皆有之。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冬十月,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桥山,此上郡之桥山也。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415)六月丁卯十六,南次石亭,幸上谷。壬申二十一,幸涿鹿,登桥山,观温泉,使使者以太牢祀黄帝,遂至广宁。泰常七年(422)九月,幸灅南,遂如广宁,幸桥山,遣使者祀黄帝,因东幸幽州。太武帝神□元年(428)八月,东幸广宁,临观温泉,以太牢祀黄帝。此妫州之桥山也。晋郭璞(景纯)注《山海经》云,帝王冢墓皆有定处,而《山海经》往往复见,盖圣人久于其位,仁化广及,绝域殊俗之人各自立位而祭,起土为冢,是以所在有焉。景纯之论,可谓善言古者矣。后之读史,偏执成见,以《史记》为是,必以《魏书》为非,然黄帝既都涿鹿,安在妫州不可营葬乎?”
& & 桥山黄帝陵和阪泉一样,辩其真伪毫无意义,只有建设好各自的家园获得世人承认为第一要务。
& & 九、诛杀蚩尤
& & 蚩尤作乱,侵陵炎帝部落,黄帝辕轩氏当了炎黄部落联盟酋长以后,立即带领炎黄部落对蚩尤部落发动战争。炎黄与蚩尤是两个部落,这场战争正如《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所说的,“对部落的冲突,则由战争来解决;这种战争可能以部落的消灭而告终,但决不能以它的被奴役而告终。”(同上154页)
& & 《资治通鉴前纪》说:“九黎之君,号曰蚩尤,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或说七十二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作兵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角氐& &人,人不能向。”
& &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漫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
& & 这次战争发生在涿鹿之野,黄帝的阵地在今涿鹿县矾山镇西北5里的阿城,这里是黄帝的国都,汉代的涿鹿县治。蚩尤的阵地在今矾山镇东南3里的蚩尤城。
& & 蚩尤城分为三寨。传说蚩尤在蚩尤城山坡上摆下一个八卦阵,施行法术,祭请风伯雨神。黄帝军攻入阵中,本来万里无云,风丝不动,天气晴朗,霎时狂风大作,疾雨如注,雨后大雾弥漫,伸手不见五指,黄帝军队迷失了方向。黄帝大将风后把早已制作好的指南车推出来指明方向,风后、力牧、大鸿三路大军直向蚩尤寨攻去,一举击溃了蚩尤兵。现在这里还有个叫八卦村的村子,传说就是蚩尤布八卦阵的地方。东风大渠下面山坡上有一块很明显的园形平地名叫定车台,传说就是当年风后置放指南车的地方。
& & 蚩尤部落丢掉阵地向西南逃窜,黄帝军队紧追不舍,看看追到矾山镇西南七里处,已到了山根,荆棘遍地,无路可走,蚩尤无奈便在山坡上竖起七面白旗,请求免战。黄帝也在阵前竖起七面赤旗,以示决战。于是一场激战开始了,蚩尤部众多被杀死,蚩尤只带少数逃跑了。现在矾山西南还有上七旗、下七旗两个村子,是蚩尤和黄帝分别树立七面旗子的地方。
& & 传说黄帝在今河北或山东捉住蚩尤,就在当地杀了。《史记·索隐》:“晋人皇甫谧说:黄帝使应尤杀蚩尤于凶黎之谷。或曰,黄帝斩蚩尤于中冀,因名其地曰绝辔之野。”黄帝杀了蚩尤身首异处,葬在两个地方。三国魏人王象、缪袭等撰《皇览》曰:“蚩尤冢在东平郡(今山东)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郡(也在山东)钜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
& & 传说:“蚩尤殁后,天下扰乱,轩辕画蚩尤形象,以威海内,众谓蚩尤不死,万邦弭伏。”因为蚩尤有威力也受后人尊敬。蚩尤遗部逃到中国南方去了,就是后来黎苗族。
& & 应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战争,传说内容有多少是可信的值得研究。
& & 十、延庆发现新旧石器遗址。延庆博物馆收集新石器60件
& & 古人类学家考证,距今200万年前的猿人已懂得用石头当工具追打野兽,猎取食物,人类使用石制工具的时代在考古学上称之石器时期,石器时期前一个阶段的石器是打制而成的,就是把石头打击开就当作工具用,称之旧石器时期;后一个阶段的石器是磨制而成的,称之新石器时期。旧石器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年代,大约从距今200万年至距今1万年前的199万年间都属于旧石器时期。距今50万年前的周口店北京猿人属于旧石器初期文化;距今1.8万~1万年前的周口店山顶洞人属于旧石器晚期文化;新石器时期是从公元前1万~前2千年,大约经历了8千年的时间,新石器时期比旧石器时期人类文明发展快多了。
& & 1992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延庆县文物管理所在延庆县普查到新旧石器遗址9处,是蔡木沟、路家河旧石器遗址,沈家营砖厂、姜家台新旧石器遗址,古城、红石湾、千家店村北、千家店西店、古家窑新石器遗址。
& & 蔡木沟遗址在蔡木构村西南坡中段,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米,文化层厚0.3米。此处为北来的黑河与西来的白河二水交汇处。日上述两单位研究人员在红土层内采集到打击石器及红陶片。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会同上述两单位在村西南土山上发现旧石器200多件,其中在土层中挖出100多件,有石片、石核、石钻、石刀、砍砸器等。其中有较为难得的石核10多件。初步断定这批石器是距今5~6万年前旧石器中期原始人的遗物。这次发掘出的旧石器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在我县还是第一次,填补了北京考古一项空白。
& & 1984年时,延庆县文物管理所收藏有新石器17件。其中石斧14件,分别出土于:下辛庄中学5件,永宁3件,延庆城胜利街、旧县、小孤山、金牛山、阎庄子、千家店河南村各1件。柳沟西山坡出土石锄2件。中羊坊北山坡出土石锛1件。出土地遍布全县。石锄和现在的铁制大锄一模一样,就是比铁锄厚得多。石锛上钻有一个规矩的园孔。永宁出土的那件大石器长1尺多,磨制得非常精细光滑。先民们没有铁制工具硬是制出这么精美的工具,不能不令人叹服。
& & 2008年延庆县建成博物馆,馆藏新石器已收集到60件。
& & 以上遗址和遗物应该是炎黄部落生活过和使用过的遗存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长城币18328
在线时间1029 小时
宋国熹 延庆一小离休教师 http://blog.sina.com.cn/4201sgx
本帖最后由 天南地北青龙人 于
08:15 编辑
延庆古崖居—五代时西奚王王帐
& & 一、北京延庆、河北怀来发现多处人凿人居洞窟
& & 1984年北京市第二次文物普查,延庆县文物管理所在本县张山营镇海坨山和其西河北省怀来县发现8处人凿人居洞窟,其中延庆6处,怀来2处。其特点是凿在荒无人迹的山沟峭壁上,洞内凿有石灯台、石灶台、石炕、石马槽、大石桌等,绝非释道棲神之所。其中延庆洞沟一处最大,怀来县童家沟五道壶次之。其余各洞窟分布在各山谷间。
& & 延庆6处是:
& & 1、洞沟石窟,前后沟共有洞窟117个,中间还有一个两层大洞。后面有详细介绍。
& & 2、朝阳洞,在张山营镇烂角村西北2里。洞窟一连3间,内有石灯台、石柜台、石炕。
& & 3、焦家洞,在张山营镇烂角村西3里。洞分上中下三层。当地传说宋朝杨家将焦赞的后代曾居此,故名焦家洞。
& & 4、七眼洞,在张山营镇佛峪口水库西半里。有洞17个,洞里有石炕。从南面远处看只见7个洞口,洞口和原来对面的佛峪口大石佛一般高,群众说7个洞口是大石佛的七窍,故名七眼洞。
& & 5、狐狈沟洞,在张山营镇水峪村北2里狐狈沟中,有洞21个。
& & 6、大峪沟洞,在张山营镇姚家营村北大峪沟中,东坡有洞25个。
& & 怀来2处是:
& & 7、怀来县童家沟五道壶洞窟,进五道壶山沟升五个台阰,转过一个山湾,行8里路,在一座大山的正面有4个洞。其中一个大洞,分内外两间,外间有二根石柱,有门可通里间,里间洞顶是方格天花板,中间有神台。转到东面还有5个洞。《怀来县志·山川》87页载:“五道壶,在旧怀来城北三十里马鞍山右,有石洞五重,形如壶,外为石门。中间殿宇佛像皆石为之。有石盆一,水由盆出,不溢不竭,足供百人之饮,其凉震齿。若闭其石门,飞鸟走兽不能入。”
& & 8、全真洞,《怀来县志·山川》86页载:“黄家山,旧怀来县城西二十里,上有全真洞、云谷道庵。”明《隆庆志》载:“全真洞,在隆庆州(今延庆县)城西北黄家山中,其洞有四,皆人力所为,凿痕俱在,今全真道人沈始阳居焉,各有石床、石凳。”进山的道上立有一块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的建庙碑。
& & 又张山营镇辛家堡村辛老师说:辛家堡村北山沟也有洞窟,其数不详。村民名之鞑子洞。
& & 另外密云县也发现崖居石室。日《北京晚报》刊李大儒先生文章说,“密云不老屯白沟村北山,发现4处古人居住的石室,位于峡谷陡峭的崖壁上,为人工开凿而成。最大的一间,室高2米,长5·2米,室内有石炕、烟道、灯台等,室外有石罩、流水槽。从地面到石室洞凿有10米多长的石梯阶。经密云县文物部门考证,该处石窟与延庆县海坨山石窟相似。”
& & 二、洞沟石窟介绍
& & 洞沟石窟,在张山营镇东门营村西北5里洞沟里面。洞口约3米宽,洞窟分别凿在前后沟崖壁上,前后沟之间的东崖上还凿有一个两层大洞。
前沟东山壁为主洞窟群,普查时编号为48个洞;山下部南北两坡相接,普查时编号为43个洞,前沟共91洞。
& & 后沟洞窟凿在东北山坡上,普查时编号为26洞。前后沟共计117洞。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环首刀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