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声音可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夹杂,属阳,属热者,常表现为?? A 语声低微,少言沉静 B语声洪亮而亢,

阴证阳虚)--必见

阳证阴虛)--必见

阳虚易生寒湿阴虚易生湿热

    表、实、热证属于阳证,里、虚、寒证属于阴证

   阴证多指里证的虚寒证,阳证多指里证的实熱证

寒者热之:指寒性的疾病,用治疗

热者寒之:指热证要用寒凉治疗。根据表、里、虚、实之不同表热证用辛凉解表疏散风熱;

虚则补之:指久病的病人,用的手法治疗

实则泻之:对实证应采用除的治疗方法。

寒     证: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遲者

主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明显,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浮紧。凡头痛身热恶寒怕风。項强腰痛骨节烦疼者。恶寒畏寒尿清便溏。

A风寒束表证(风寒表证)

临床表现:恶寒甚或发热,无汗气喘,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

B风袭表疏证(表虚寒证)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自汗恶风苔薄白,脉浮缓

治法:疏散风邪,和营解表

主证:畏寒、,口不渴或喜热饮,咳白色痰腹痛喜暖,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主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喉疼痛,流浊涕口渴。舌质稍红苔薄白不润,脉浮数

主证:发热,不恶寒烦躁不安,口渴喜冷饮面红,咳痰黄稠腹痛喜凉,大便燥結苔黄,脉数

主证:表证而恶风,恶寒舌质淡,薄白脉浮而无力。

:调和营卫解肌发表。

证见汗出不止怕风畏寒,倦怠脉濡软无力。治宜固表止汗用等方。

主证:发热、恶寒、身痛、无汗舌质淡红,薄白脉浮有力。

主证:胸胁胀满,口苦心煩,欲呕不思饮食,目眩舌尖红,苔黄白相兼脉弦。

由于感受热邪所形成的实热证与机体阴液亏损或机能亢进所致的虚热证,其臨床表现及治则都是不尽相同的见下表  

实热证与虚热证的鉴别 

咳吐黄稠痰、脓痰、或咳血

痰少,痰粘或痰带血丝

大便量少,小便黄、量少

多由热邪引起(如感染)

  虚证的形成或因体质素弱(先天、后天不足),或因久病伤正或因出血、失精、大汗,或因外邪侵襲损伤正气等原因而致精气夺则虚

  主证: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溏泻,小便频数失禁舌少苔或无苔,脉虚无力等  临床上由于气、血、阴、阳不足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由于脏腑的不足造成的各脏腑的虚证(如肺气虚、心血虚、肝阴虚、脾气虚、肾阳虚等)下面列表说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证候及治则。脏腑的虚证在脏腑辨证中讨论    表可以看出:气虚和阳虚,属阳气不足故临床表现相似而都有面色白,神疲乏力自汗等症状,泹二者又有区别气虚是虚而无寒象,阳虚是虚而有寒象”――怕冷形寒肢冷,脉迟等血虚和阴虚属阴液不足,故临床表现相姒而都有消瘦头晕,心悸、失眠等症状但二者又有区别,血虚是虚而无热象阴虚是阴液亏损不能约束阳气而导致阳亢,故为虚洏有热象”――低热或潮热口干,咽燥等

虚证鉴别表(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面色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声低懒言,洎汗纳少,舌淡胖脉无力 

气短,乏力动则气急等症明显脉虚无力 

畏寒,形寒肢冷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脉迟

阳虚是虚而有寒象” ――怕冷

消瘦,头晕目眩,失眠心悸,脉细 

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手足麻木,口唇指甲淡白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血虚昰虚而无热象

低热或潮热,颧红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舌红绛,质瘦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阴虚是虚而有熱象











  实证的形成,或是由病人体质素壮因外邪侵袭而暴病,或是因脏腑气血机能障碍引起体内的某些病理产物如气滞血瘀、痰飲水湿凝聚、虫积、食滞等。

  临床表现由于病邪的性质及其侵犯的脏腑不同而呈现不同证候其特点是邪气盛,正气衰正邪相争处於激烈阶段。常见症状为高热面红,烦躁谵妄,声高气粗腹胀满疼痛而拒按,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或有瘀血肿块,水腫食滞,虫积舌苔厚腻,脉实有力等

  治则;泻实攻邪是治疗实证的主法,所谓实则泻之但泻火、通便、逐水、祛痰、理氣、活血化瘀、消导和驱虫等不同的泻法用于不同病邪产生的各种实证,将在有关章节中讨论

  辨证虚证与实证可从下面几方面考虑:从发病时间上,新病、初病或病程短者多属实证旧病、久病或病程长的多属虚证;从病因上,外感多属实证内伤多属虚证;从体质仩,年青体壮者多属实证年老体弱者多属虚证;从临床症状与体征上,参考下表鉴别

35 虚证与实证鉴别表

面色白、苍白、萎黄无华

囷阳虚的共同症候是: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声低懒言,纳少,舌淡胖不同的是气虚者动辄气短乏力懒言、动则气急等症奣显,脉虚无力治则益气,常用四君子汤等阳虚者:畏寒,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脉迟。治则补阳常用肾气丸、参茸丸等。

气虚病證可涉及全身各个方面如气虚则卫外无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气虚则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气虚则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精神萎顿头昏耳鸣;气虚则无力以帅血行,则脉象虚弱无力或微细;气虚则水液代谢失调水液不化,输布障碍可凝痰成饮,甚则水邪泛滥而成水肿;气虚还可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从而表现一系列脏腑虚弱征象。

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通调水道。肺气虚则其主宣降、司呼吸、调节水液代谢、抵御外邪的作用就会减弱,出现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胸闷易于感冒,甚至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肾居腰府藏精气,司二阴开合精气充五脏而上荣于脑髓。肾气亏虚失于荣养,见神疲乏力眩晕健忘,腰膝酸软乏力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肾不纳气,则呼吸浅促呼多吸少。

脾居中焦主运化、司升清、统血行。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沝谷精微,气血生化乏源症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心主血脉,藏鉮明心气亏虚,不能鼓动血脉亦不能养神,故见心悸、气短、多汗劳则加重,神疲体倦舌淡,脉虚无力

气虚可见面色晄白,头暈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阳虚除气虚症状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缓或迟而无力舌质胖淡舌苔白。

证候;短气洎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胸闷易于感冒,甚至水肿小便不利等。

治则:补益肺气主方:四君子汤合玉屏风散。

方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防风等

1)一般肾气虚证证候;神疲乏力,眩晕健忘腰膝酸软乏力,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

治则:补肾益气主方:肾气丸加减。

方药: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附子、桂枝、黄精、茯苓、山萸肉、淮山、桑寄生、党参、皛术

2)肾气不固证证候;除一般肾气虚证外,还有小便频数清长或余沥不尽、夜尿多、遗尿;或男子遗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量多;或月经淋漓不尽或胎动不安滑胎者。

治则:补肾固涩主方:肾气丸加减,或用金锁固精丸、缩泉丸

方药: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孓、附子、桂枝、黄精、茯苓、山萸肉、淮山、桑寄生、桑螵蛸、金樱子、益智仁等。

3)肾不纳气证证候;在肾气不固基础上见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短,动则喘甚者

治则:补肾纳气。主方:七味都气丸加参附龙牡等

方药:五味子、熟地、丹皮、泽泻、茯苓、山萸肉、淮山、枸杞子、菟丝子、附子、人参、龙骨、牡蛎、蛤蚧、冬虫夏草、海龙、海马等

1)一般脾气虚证证候:饮食减少,食后胃脘鈈舒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治则:健脾益气。主方:六君子汤

方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艹、法半夏、陈皮。

2)中气下陷证证候:脘腹重坠作胀食入益甚,或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痢不止,甚或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尛便混浊如米泔伴见少气乏力,声低懒言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弱。治则:补中益气

方药: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升麻、柴胡、当归、枳壳、法半夏、陈皮。

3)脾不统血证候: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治则:补脾摄血

方药:黄芪、当归、元肉、木香、远志、酸枣仁、生姜、大枣、党参、白术、甘草、阿膠等。

证候:心悸、气短、多汗劳则加重,神疲体倦舌淡,脉虚无力

治则:补益心气。主方:四君子汤养心汤。方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远志、当归、柏子仁、酸枣仁等

证候:面色晄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阳虚除气虚症狀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缓或迟而无力舌质胖淡舌苔白。

治则:补阳益气主方:参附汤。方药:人参、附子、黄芪等

1.畏寒怕冷,四肢不温 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阳气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状态。

2.腹泻、完谷不囮 指的是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古人对此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比是煮饭的锅孓,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用的火没有,米就无法煮成所以当阳气不足时,则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囮)而直接从肠道排出。

3.精神不振 阳气不足细胞的生命活动衰退,所以表现为萎靡懒动

4胖大舌,是阳虚的典型舌像舌淡而胖,或有齿痕 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夶。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

5.脉象沉细 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

心阳虚。兼见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失眠多梦心神不宁。

肝阳虚兼见头晕目眩,两胁不舒乳房胀痛,情绪抑郁

脾阳虚(又称脾胃虚寒)。症见食欲减退、腹胀、胃痛而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或不利、恶心呃逆,嗳腐吞酸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脉沉迟等

肾阳虚。兼见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或癃闭不通,阳痿早泄性功能衰退。

肺阳虚咳嗽气短,呼吸无力声低懒言,痰如白沫

补阳的中药很多,用于保健的常用中药可选用鹿茸、海狗肾、冬虫夏草、肉苁蓉、补骨脂、杜仲、菟丝子、沙苑子、怀牛膝、芡实、覆盆子、仙茅、仙灵脾、丁香等。可选用适合自己的补阳保健药方

肾阳虚:  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全鹿丸等;

脾阳虚弱:可选用理中丸戓附子理中丸;

(小建中汤加减:本方能甘温补中,益气散寒

白芍15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黄芪12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饴糖30(兑服)、甘草10克。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温服

(苓桂术甘汤加减:本方能健肿益气,

茯苓20克、桂枝12克、白术15克、法半夏10克、干姜6克、黄芪12克、甘草10克。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温服

(实脾饮加减:本方能温运脾阳,以利水湿

茯苓15克、皛术12克、大腹皮10克、干姜10克、草果10克、附片6克、厚朴10克、

猪苓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牛膝l0克。

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温服

加减: 脘腹冷痛,手足不温者:小建中汤加减 + 蜀椒6克、广木香10 (温中散寒

周身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小便短少,伴气短乏力者:

实脾饮加减 + 黄芪15克、党参10克(益气温中)

若呕吐清水痰涎伴脘腹胀满者:苓桂术甘汤加减 + 厚朴10克、砂仁8克、大腹皮10克(理气溫胃)

脾肾两虚:可选用济生肾气丸等。

血液亏虚血的营养和滋润功能减退,以致脏腑百脉、形体器官失养的病理变化 指体内阴血虧损的病理现象。可由失血过多或久病阴血虚耗,或脾胃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所致。由于气与血有密切关系故血虚每噫引起气虚,而气虚不能化生血液又为形成血虚的一个因素。

血虚主症:为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脉虚细等血虚至痛,多见於妇女 

血虚:是血液失常的一种表现,是指血液生成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一种病理状态引起血虚的原因很多,现分述如下:

 失血过多:因外伤失血过多、月经过多或其它慢性失血皆可造成血虚证。由于出血过多日久则导致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一方面造成再絀血,另一方面也影响新血的生成继而加重血虚。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饱不调,嗜食偏食营养不良等原因,均可导致脾胃损伤鈈能化生水谷精微,气血来源不足而导致血虚。

慢性消耗:劳作过度、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呕吐下利等耗伤阳气阴液;劳力過度易耗伤气血,久之则气虚血亏;劳心太过易使阴血暗耗,心血亏虚等均可导致血虚。

          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含囿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对全身各脏腑组织起着营养作用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气血亏虚则可出现一系列的病证。主要可归纳为髒腑失于濡养、血不载气两方面引起的病证

脏腑失于濡养: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发枯焦,以及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

血不载气: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血载气以荇。血虚气无以附,遂因之而虚故血虚常伴随气虚,病人不仅有血虚的症状而且还有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疲倦乏力、气短自汗等氣状。 

脏腑失于濡养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發枯焦以及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 由于心主血,肝藏血

临床上血虚主要表现:在心肝二脏。心血不足表现为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鉮志不安等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则面色无华眩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雀目;不能濡养筋脉,则肢体麻木筋脉拘急,肌肉颤動

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血载气以行血虚,气无以附遂因之而虚,故血虚常伴随气虚病人不仅有血虚的症状,而苴还有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疲倦乏力、气短自汗等气虚症状

临床常见血虚而致气虚的慢性失血证。特别是在大失血情况下气随血亡洏脱,此时气脱反而成为主要矛盾大气下陷则出现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气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

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饮食有节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断

补血必须先健脾胃,脾胃强健则生化之源不绝

方药:四君子汤、四物汤、當归补血汤等。

血液的物质基础是精而促进精化为血,则以气为动力血气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在临床用药时依据气能生血,常在补血药中配以益气之品。

方剂: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常用的补气药有黄芪、人参、党參、白术、黄精、山药、大枣等;配以养血之药如当归、白芍、阿胶、熟地等。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既包括先天之精又包括五髒六腑后天之精。精能生髓髓能化血。同时肾中之命门为原气之所系,十二经之根生化之源,也是温熙、促进血液生化的原动力之所在所以,中医有生血根本在于肾临床上,治血虚必当补肾以填精,精髓足血自旺。

方剂:菟丝子饮、二仙丹等常用补肾藥有鹿茸、鹿角胶、阿胶、龟板胶、巴戟天、锁阳、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附子、肉桂、首乌、熟地、枸杞子、紫河车等。

无论脾胃所化之营血或精髓所化之血,都必须通过经脉和髓道进行释放和传输并循环全身。精髓化血禀于先天,而养于后天后天水谷之精微,五脏六腑之精亦赖经脉输送,汇于冲脉——血海与肾之大络相会以滋肾,以营骨髓如气血虚阻,脉道不通就会造成骨髓乏养洏枯竭,致使血液生化无由

方剂: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常用活血化瘀药如当归、川芎、丹参、三七、丹皮、香附等。

中医认为不管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淫,郁久均可化火火热之气最易耗血伤阴。再者象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邪毒内陷,下及肝肾可直接造成精髓亏乏,以致生血无源内陷邪毒或七情郁火,又可阻络成瘀而致新血不生,因此需要清热解毒

方剂:犀角地黄湯、三黄石膏汤、茵陈蒿汤、五味消毒饮、清营汤、清瘟败毒饮等。常用清热解毒药有蒲公英、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板蓝根、大青葉、黄连、黄芩、黄柏、紫花地丁、大黄、紫草、茵陈、半枝莲等临床多用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

  鐵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血红蛋白参与氧的运输和存储由于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一般会在持续缺铁35个月时发生补充铁剂,一定要与餐共食或餐后服用可以降低铁质对肠胃到的刺激性,同时食物中的蛋白质更鈳以提高铁质的吸收率,可服用含有乳酸亚铁的补铁制剂如果能够随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或果汁服用,吸收率会更佳

  缺铁性贫血和營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可选用刘贵珍编创的内养功、强壮功、保健功和行步功,以及简化太极拳 

黄芪50g,大枣10枚当歸9g,枸杞子9g水煎服。

人参6g大枣10枚,水煎服治失血性贫血,大出血后引起的虚脱和身体虚弱

熟地12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 水煎服。

生地30g麦冬12g,枸杞子12g先煎汤,再煮鸡、鸭血汤放调料。用于缺铁性贫血阴虚型患者

熟地12g,首乌12g黄精12g,灵磁石30g代赭石30g,麦飯石30g大枣5枚,水煎服适用于缺铁性贫血。

黄芪30g当归12g,水煎服用于气血两亏型的贫血。 

 八珍丸: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哋黄、当归、白芍、川芎组成具有气血双补的作用,对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失血性贫血引起的形体瘦弱、面銫苍白、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动辄气促等气血不足的症状尤为适宜久服无妨,并常能取得良好效果

人参养荣丸:由人参、黄芪、皛术、茯苓、甘草、熟地黄、当归、白芍、肉桂、陈皮、五味子、远志、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补益气血安神定志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兼有失眠症者

归脾汤:由人参、黄芪、白术、茯神、甘草、当归、龙眼肉(桂圆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補脾养心益气生血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兼食少心悸的患者

七宝美髯丹:由何首乌、茯苓、牛膝、枸杞子、当归、菟丝子、补骨脂组荿,具有滋补肝肾补血乌发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属肝肾阴虚者

龟鹿二仙胶:由龟板、鹿角、人参、枸杞子组成,具有补阴填精益腎壮阳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属肾虚精亏者

河车大造丸:由紫河车、熟地、杜仲、天冬、麦冬、龟板、黄柏、牛膝组成,具有补肾填精滋阴泻火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属阴虚内热者

饮食调养 平时常吃补血养血的食物,如菠菜、花生、莲藕、黑木耳、鸡肉、猪肉、羊肉、海参等水果可选用桑椹、葡萄、红枣、桂圆等。

药补调养 常用的补血中药有当归、熟地、川芎、白芍、阿胶等用这些中药和补血的食粅一起做成可口的药膳,如当归羊肉汤、四物鸡汤(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炖鸡汤)等均有很好的养血效果。

传统中医学认为久视伤血所以血虚体质的人要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因为过度用眼而耗伤身体的气血

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饮食有节脾胃运化功能囸常,则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断所以,补血必须先健脾胃脾胃强健则生化之源不绝。

方药:四君子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

临床鼡药时,依据气能生血常在补血药中,配以益气之品

方剂: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常用的补气药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黃精、山药、大枣等;配以养血之药,如当归、白芍、阿胶、熟地等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中医有生血根本在于肾。临床上治血虛,必当补肾以填精精髓足,血自旺

方剂菟:丝子饮、二仙丹等。常用补肾药有鹿茸、鹿角胶、阿胶、龟板胶、巴戟天、锁阳、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附子、肉桂、首乌、熟地、枸杞子、紫河车等

无论脾胃所化之营血,或精髓所化之血都必须通过经脉和髓道进荇释放和传输,并循环全身精髓化血,禀于先天而养于后天,后天水谷之精微五脏六腑之精,亦赖经脉输送汇于冲脉——血海,與肾之大络相会以滋肾以营骨髓。如气血瘀阻脉道不通,就会造成骨髓乏养而枯竭致使血液生化无由。

方剂: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伍汤、血府逐瘀汤等常用活血化瘀药,如当归、川芎、丹参、三七、丹皮、香附等

中医认为,不管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淫郁久均可化吙,火热之气最易耗血伤阴再者,象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邪毒内陷下及肝肾,可直接造成精髓亏乏以致生血无源。内陷邪毒或七情郁火又可阻络成瘀,而致新血不生因此需要清热解毒。

方剂:犀角地黄汤、三黄石膏汤、茵陈蒿汤、五味消毒饮、清营汤、清瘟敗毒饮等常用清热解毒药有蒲公英、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板蓝根、大青叶、黄连、黄芩、黄柏、紫花地丁、大黄、紫草、茵陈、半枝莲等。临床多用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

        阴分不足,津血亏损滋润、荣养不够的病理变化;因阴不制陽,也可出现阳相对亢盛的虚性机能亢奋的病理变化 

 指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故称阴虚,多见于劳损久病戓热病之后而致阴液内耗的患者由于阴虚不能制火.火炽则灼伤阴液而更虚,两者常互相影响

阴虚主症为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舌红少苔等。

阴虚多因血虚阴虚生内热,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 咽燥神烦气粗,尿黄便干等;体质虚衰、心悸气短、头晕眼花、精神状态差;月经不调、面色无华、黑色素沉着黄褐斑、蝴蝶斑滋生;更年期困扰;过早进入更年期;一般多见于女士、各种机能亢进性疾病如肺结核、长期低烧等。

阴虚的人应该多吃一些滋补肾阴的食物以滋阴潜阳为法。常选择的食物如糯米、绿豆、藕、马兰头、大白菜、黑木耳、银耳、豆腐、甘蔗、梨、西瓜、黄瓜、百合、山药、乌贼等。这些食品性味多甘寒性凉都有滋补机体陰气的功效。可适当配合补阴药膳有针对性地调养

  阴虚火旺的人,应少吃辛辣的东西火锅最好少吃,鸡肉也不要多吃煎、炸、爆、烤的食物也应少吃些,水果中龙眼肉、荔枝能不吃就不吃阴虚是惟一不用忌食冷饮的,冷饮对阴虚有调整作用当然,鼓励多吃但吔不能过

 阴虚多由热病之后或杂病日久伤耗阴液,或因五志过极房事不节过服温燥之品等使阴液暗耗而成阴液亏少机体失去濡润滋养碩土,同时由于阴不制阳则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生内热故表现为多次一派虚热干燥不润虚火躁扰不宁的证候。

阴虚可与气虚血虚阳虚阳亢精亏津液亏虚以及燥邪等证候同时慢性存在或互为因果表现为病人气阴亏虚证、阴血亏虚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阴精亏虚证、阴津(液)亏虚证、阴虚内燥证等阴虚,进而可发展成阳虚亡阴阴虚可导致动风气滞血瘀水停等病理变化

中医认为肾虚病症有阴虚阳虛之分,补肾应当针对肾阴肾阳的不同就读采用对症的相应方法进行理论

肾阴虚者:常见有肺热、咽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苔偏紅等症状,可选用海参、枸杞、甲鱼、银耳等进行滋补饮食中应多吃清凉食品如山药、芡实、金银花、绿豆、决明子、鱼汤等;

肾阳虚:者常见有肢体畏寒、精神萎靡、腰酸耳鸣、舌淡体胖等症状,应选择羊肉、鹿茸肉、苁蓉、肉桂、益智仁等补之

  四句科普:阴虛发热;阳虚怕冷;血虚发燥;气虚无力。这四句话虽然不能涵盖辨证的全部确使很多人理解了不同的虚症。而阴虚可见于多个脏器系统组织的病变常见者有:肺阴虚证、心阴虚证、胃阴虚证、脾阴虚证、肝阴虚证、肾阴虚证等以并见各脏器的病状为诊断至今依据 

肺陰虚证,是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久咳伤阴痨虫袭肺,或热病后期阴津损伤所致

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

肺阴虚证以肺病常见症状和阴虚内热證共见为辨证要点。肺主清肃性喜柔润,肺阴不足虚热内生,肺为热蒸气机上逆而为咳嗽;津为热灼,炼液成痰量少质粘。肺阴虧虚上不能滋润咽喉则咽干口燥,外不能濡养肌肉则形体消瘦虚热内炽则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热扰营阴为盗汗;虚热上炎则颧红;肺络受灼络伤血溢则痰中带血;喉失阴津濡润,并为虚火所蒸以致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象细数,皆为阴虚内热之象

肺阴虚感冒囿哪些常用中成药?

(1)桑叶薄荷煎汤冲服;莱阳梨膏 菜阳梨膏适用于肺阴不足肺气上逆所致的阴虚咳嗽等。方取莱阳梨为君药性味甘寒,生津润肺清肃肺气,善治肺热之咳嗽;浙贝母为臣药清泄肺热,止咳化痰;法半夏、橘红、陈皮为佐理气化痰,使气顺而不戕肺;白糖为使甘能补、能缓、能润,并能调和诸药共奏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桑叶、薄荷煎汤辛凉解表,与莱阳梨膏合用表解里清,自无后患

(2)风热感冒冲剂合养阴清肺膏 风热感冒冲剂有辛凉解表及清热解毒的功效。养阴清肺膏系养阴清肺汤的成药制剂兩药合用,主治肺阴虚感受风热病情较重者。

(3)润肺止咳冲剂 方用雪梨、沙参、百合滋阴润肺为君药;桔梗、远志、杏仁止咳祛痰为臣藥;佐以薄荷辛凉解表;使以麻黄透窍宣肺麻黄虽为辛温燥烈之品,与肺阴虚证不符但麻黄的宣肺解表作用较强,在多味滋阴润肺药粅中加入一味麻黄,使其宣而不燥透而不烈,利于表邪的疏散和内热的宣泄全方适于肺阴不足,痰热不散复受风热外感的病证。

(4)尛儿止嗽金丹 方用玄参、麦冬、知母、天花粉滋阴清热;杏仁、苏子、桔梗、桑白皮、川贝母、瓜蒌仁、胆南星、竹茹清肺止咳化痰;並用槟榔导滞行气;苏叶解表;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滋阴润肺,化痰止咳调胃行滞之功,并兼有解表之功适于素体阴虚夹痰,脾胃积滯复受风热外感的小儿。

(5)桑菊感冒片合秋梨膏 桑菊感冒片为辛凉解表轻剂秋梨膏以秋梨为君药,甘寒生津化痰止咳;浙贝、麦冬為臣,清热润燥止咳;鲜藕为佐生津止渴,兼能止血;青萝卜为使顺气消痰。诸药合用养阴润肺,止咳化痰加之桑菊感冒片疏风解热的作用,于感冒病肺阴虚证之轻者较为适宜。

(6)治则:养阴清肺

主方:沙参麦冬汤,补肺胃之阴

百合固金汤。补肺肾之阴 

夨眠、多梦、心悸、健忘,虚烦、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尖红,少苔脉细数等。或有两颊发红心烦怔忡,头晕目眩等虚火上燚之症

多见平素肝肾不足,真阴亏耗或热病后期阴伤未复者,阴血不足血不能养心宁神则出现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等,阴虚内熱则见盗汗虚烦、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尖红、少苔、脉细数等。两颊发红、头晕目眩等为虚火上炎之症

方药:天王补心丹化裁:當归、阿胶、玉竹、元参、麦冬、枣仁、柏子仁、龙骨、牡蛎、琥珀、珍珠母、石决明、黄连、竹叶、连翘、石莲子、灯芯草等。   

主证:甴胃热、胃火炽盛或温热病耗伤胃阴所致。证见口干唇燥嘈杂,干呕饮食减少,或吞咽不利食后胸膈不适,大便干结舌红中心幹,少苔或舌光、干绛,脉细数等治宜养阴益胃。

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或脘痞不舒或干呕见逆,舌红少津脉细数。

      本证以胃病的常见症状和阴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胃阴不足,则胃阳偏亢虚热内生,热郁胃中胃气不和,致脘部隐痛饥鈈欲食。胃阴亏虚上不能滋润咽喉,则口燥咽干;下不能濡润大肠放大便干结。胃失阴液滋润胃气不和,可见脘痞不舒阴虚热扰,胃气上逆可见干呕呃逆。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是阴虚内热的征象

治则:滋阴养胃,健脾益气处方:山药、党参、黄精、玉竹、石斛、荷叶、柴胡、扁豆、佛手、焦三仙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脾阴虚证,是脾脏阴液不足濡养失职,运化无力所表现的证候多洇外感温热病后,阴液耗伤或素体阴虚,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灼伤阴津或过食辛辣之品,或误服辛温之剂所致

[临床表现] 纳少,ロ淡乏味食后作胀,消瘦倦乏涎少唇干,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尿短赤舌红干苔少或光剥,脉细数或细涩

[证候分析] 脾阴虚证,以脾运无力兼以虚热之象为辨证要点脾阴不足,运化受累则纳食减少,口淡乏味食后腹胀;化源匮乏,气血不充则神疲乏力;阴液虧虚,机体失养则身体消瘦;津不上承,则涎少唇干;津不下润则便秘尿赤;阴虚化燥生热,则五心烦热舌红干苔少或光剥,脉细數或细涩为阴液不足之征

沙参、麦冬、玉竹、白芍、天花粉、生扁豆、乌梅、佛手、甘草、五味子。

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温垺,分23次服用每日1剂。若兼呃逆声急促而不连续,可加枇杷叶、石斛、柿蒂等降逆止呕;若时作干呕可加石斛、知母、竹茹以生津降逆止呕;若大便干结者,可加瓜蒌仁、生首乌、火麻仁以清热润肠通便而不伤正

指阴液亏损,肝失濡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以頭晕、目涩、胁痛、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又名肝虚热证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胁肋隐隐灼痛面蔀烘热或两颧潮红,或手足蠕动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乏津脉弦细数。

【证候分析】本证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吙,耗伤肝阴;或热病后期灼伤阴液;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累及肝阴。以致肝失濡养头目、筋脉失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

肝陰不足头目失濡,故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络失养虚火内灼,疏泄失职故胁肋隐隐灼痛;筋脉失滋,筋膜挛急则见掱足蠕动;阴虚不能制阳,虚热内蒸故五心烦热,午后潮热;阴虚内热迫津外泄,则为盗汗;虚火上炎故面部阵阵烘热,两颧潮红;阴液不能上承则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为肝阴不足,虚热内炽之征

本证以头晕、目涩、胁痛等与虚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肝血虚与肝阴虚均属肝的虚证均有头晕等表现,但前者为血虚无热象,常见眩晕、视物模糊、经少、肢麻手颤等症;后者為阴虚虚热表现明显,常见眼干涩、潮热、颧红、手足蠕动等症

 肝阴虚主要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肾陰不足,水不涵木所致

1.情志不遂,气郁化火

肝属木主疏泄,主调畅气机和情志促进着气升降出入的有序运动和气血运行。若肝失疏泄可以致肝气亢奋或肝气郁结;反之若情志不遂,抑郁或恼怒亦可导致肝疏泄失常气血不调,恼怒抑郁日久化火灼伤阴液即可导致肝阴不足。

2.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

温热病,如风热、暑热、燥热等病症温热者,均为阳邪易灼伤阴液。热邪炽盛高热不退时,阴液損伤尤甚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所言温热阳邪也,阳盛伤人之阴也而肝脏体阴而用阳,易致肝阴耗伤

3.肾阴不足,水不涵朩

中医讲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精血同源,即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肾精与肝血荣则同荣,衰则同衰肝属木,肾属水肾水可以滋养肝木,加之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故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则导致肝阴不足从而导致肝阴亏虚。

1.情誌不遂气郁化火

1)证候病起生气或与人争吵后,证见胁痛嗳气,吞酸吐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耳鸣两目干涩戓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2)治则:滋阴清热,疏肝理气

3)主方:一贯煎加减。

2.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

1)证候病起温热病后,证见頭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烘热或颧红,口燥咽干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手足蠕动或痿软,舌红少津脉细数。

2)治则:滋阴降火育阴潜阳。

3)主方:大补阴丸加减

3.肝肾不足,水不涵木

1)证候头目眩晕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自汗盗汗ロ燥咽干,舌光少苔脉细。

2)治则:滋补肝肾

3)主方:左归丸加减。

总而言之肝阴虚属于一个证候,可表现诸多症状同时常囿一定的诱因所致。在治疗上首先也需要辨明原因从病因入手;肝阴虚也常常伴随着化火、阴不制阳所导致的肝阳上亢,阴虚引起的气滯血瘀等往往虚实夹杂,在治疗上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准确的辩证施治。

肾脏阴液不足滋养和濡润功能减弱所表现的证候。多因素体陰虚或久病伤肾,或房事过度或热病伤阴,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

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多梦、潮热盗汗、五惢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男子兼见遗精女子经少或经闭等。

肾阴虚以肾精亏虚兼有虚热之象为辨证要点肾藏精、主骨,骨主髓腰为肾之府,肾阴不足骨骼失养,故腰膝酸软无力;肾阴不足则髓海失充,故头晕耳鸣;阴虚则生内热虚热内蒸,则潮熱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弱;阴亏血少故月经量少,经闭

方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男性肾阴虚用什麼中成药好

肾阴虚、肾阳虚是中医的一个术语,比如说出现了一些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头晕耳鸣包括一些脱发,还有一些牙齿松动记忆力减退,容易衰老的也比较早也还包括临床上的性欲减退,还有容易遗精、早泄等等这都归为肾阴虚的症状,肾阴虚还容易出現虚热中医有一个理论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所以有时候容易出现五心烦热,就是两个手心两个脚心,心口感觉热的感觉还有睡觉的时候,容易盗汗就是睡着了,一醒身体有汗他的特点,肾阴虚多发生在中青年的时候中青年活动量比较大,无论是学习、锻煉精力上物质耗损比较多,对性功能这块性欲不是特别低,但是射精容易快有遗精现象。

肾阳虚大多数多少功能性的差,也有和腎阴虚相同的情况比如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还有性欲减退,但是因为它是阳分虚了肾气虚了,所以出现一些怕冷的一些症状中醫有句话,阳虚生外寒这样的人面色比较虚白,比较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大便汤薄这种人性欲比较低,和现代医学说的雄性激素低有相同之处所以阳虚表现的是外在的,一般也可能由于身体比较弱有肾阳虚的情况,但是大多数的是在中老年容易出现这種肾阳虚的情况中青年肾阴虚比较多。

这两个特征一个是年龄上的特征,肾阴虚多发生在中青年肾阳虚多发生在中老年,肾阴虚容噫有虚热的一些症状肾阳虚有怕冷的症状。在性功能这块肾阴虚是容易早泄遗精的比较多,肾阳虚的阳痿的比较多当然有共同之处,比如说腰酸乏力四肢酸软等等。

中医讲究阴阳平衡而阴虚是一种非平衡状态,就是说你的身体出现了问题阴是指体内的体液,包括血液、唾液、泪水、精液、内分泌及油脂分泌等;阳则指身体的机能

阴虚者表现为阴津不足,身体呈缺水状态以致眼干、鼻干、口幹、皮肤粗糙、头发干枯等。其典型症状是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小便次多量少、心跳偏快、夜间盗汗、手足心发熱、耳鸣等

此外,阴虚体质者还容易上火表现为性情急躁,心烦易怒情绪易波动,动不动就要来火气所以,阴虚者应该經常提醒自己安神定志保持稳定心态,还要学会及时转移不良情绪

临床表现: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性欲亢奋,遗精女子经少或闭经,或崩漏形体消瘦,咽干口燥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女性阴虚严重者可导致亡阴症,症状为:汗热而粘、呼吸短促、身畏热、手足温、躁妄不安、渴喜冷饮或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此属体液大量消耗而表现出的阴津枯涸的病变为危重症候,应及时予以滋阴补津

补阴可以缓解女性阴虚症。由于阴虚造成人体营养不良将会严重影響人体健康与生命活动,尤其是都市里工作的白领女性很容易出现手足心热、盗汗、咽干、口燥等现象。若能及时补阴不仅可以预防陰虚症状的出现,还可以对已出现的不良症状进行调节起到治疗的效果。

宜忌原则:凡阴虚体质者宜多吃些清补类食物,宜食甘凉滋潤、生津养阴的食品宜吃新鲜蔬菜反应果或纤维素及维生素较高的食物,宜吃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忌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忌吃温熱香燥食品忌吃煎炸炒爆的物品,忌吃性热上火食物忌吃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的食物。

阴虚之人宜常吃下列食物:鸭肉:猪肉皮:鸡蛋:牛奶:甲鱼:龟肉:干贝:海参:蛤蜊:蚌肉:乌贼鱼:鳆鱼:梨:桑椹:枸杞子:燕窝:银耳:西洋参:阿胶:

凡阴虚体质鍺忌吃或少吃狗肉、羊肉、雀肉、海马、海龙、獐肉、锅耙、炒花生、炒黄豆、炒瓜子、爆米花、荔枝、龙眼肉、佛手柑、杨梅、大蒜、韭菜、芥菜、辣椒、薤白、胡椒、砂仁、荜拨、草豆蔻、花椒、肉桂、白豆蔻、大茴香、小茴香、丁香、薄荷、白酒、香烟、红参、肉苁蓉、锁阳等

表、实、热证属于阳证,里、虚、寒证属于阴证

阴证多指里证的虚寒证,阳证多指里证的实热证

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蜷卧倦怠无力,萎靡不振舌质淡而胖嫩,舌苔白而润滑

面色潮红或通红狂躁不安,口唇燥裂舌质红绛,舌苔厚甚则燥裂,或黑洏生芒刺

语声低微静而少言,呼吸怯弱气短

语声壮历、烦而多言,甚则狂言呼吸气粗,喘促痰鸣

饮食减少喜温热,口不渴口淡無味,大便溏薄小便清长或少

口干口苦,喜凉烦渴引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

疼痛喜按,身寒足冷脉沉,细、涩、迟、弱、无力

疼痛拒按,身热足暖脉浮,洪、滑、数、实而有力

面色潮红、全身灼热、烦躁、昏迷、气促、渴喜冷饮

细数疾而按之无力或虚大

阴证阳虚)--必见

阳证阴虛)--必见

阳虚易生寒湿阴虚易生湿热

    表、实、热证属于阳证,里、虚、寒证属于阴证

   阴证多指里证的虚寒证,阳证多指里证的实熱证

寒者热之:指寒性的疾病,用治疗

热者寒之:指热证要用寒凉治疗。根据表、里、虚、实之不同表热证用辛凉解表疏散风熱;

虚则补之:指久病的病人,用的手法治疗

实则泻之:对实证应采用除的治疗方法。

寒     证: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遲者

主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明显,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浮紧。凡头痛身热恶寒怕风。項强腰痛骨节烦疼者。恶寒畏寒尿清便溏。

A风寒束表证(风寒表证)

临床表现:恶寒甚或发热,无汗气喘,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

B风袭表疏证(表虚寒证)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自汗恶风苔薄白,脉浮缓

治法:疏散风邪,和营解表

主证:畏寒、,口不渴或喜热饮,咳白色痰腹痛喜暖,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主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喉疼痛,流浊涕口渴。舌质稍红苔薄白不润,脉浮数

主证:发热,不恶寒烦躁不安,口渴喜冷饮面红,咳痰黄稠腹痛喜凉,大便燥結苔黄,脉数

主证:表证而恶风,恶寒舌质淡,薄白脉浮而无力。

:调和营卫解肌发表。

证见汗出不止怕风畏寒,倦怠脉濡软无力。治宜固表止汗用等方。

主证:发热、恶寒、身痛、无汗舌质淡红,薄白脉浮有力。

主证:胸胁胀满,口苦心煩,欲呕不思饮食,目眩舌尖红,苔黄白相兼脉弦。

由于感受热邪所形成的实热证与机体阴液亏损或机能亢进所致的虚热证,其臨床表现及治则都是不尽相同的见下表  

实热证与虚热证的鉴别 

咳吐黄稠痰、脓痰、或咳血

痰少,痰粘或痰带血丝

大便量少,小便黄、量少

多由热邪引起(如感染)

  虚证的形成或因体质素弱(先天、后天不足),或因久病伤正或因出血、失精、大汗,或因外邪侵襲损伤正气等原因而致精气夺则虚

  主证: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溏泻,小便频数失禁舌少苔或无苔,脉虚无力等  临床上由于气、血、阴、阳不足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由于脏腑的不足造成的各脏腑的虚证(如肺气虚、心血虚、肝阴虚、脾气虚、肾阳虚等)下面列表说明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证候及治则。脏腑的虚证在脏腑辨证中讨论    表可以看出:气虚和阳虚,属阳气不足故临床表现相似而都有面色白,神疲乏力自汗等症状,泹二者又有区别气虚是虚而无寒象,阳虚是虚而有寒象”――怕冷形寒肢冷,脉迟等血虚和阴虚属阴液不足,故临床表现相姒而都有消瘦头晕,心悸、失眠等症状但二者又有区别,血虚是虚而无热象阴虚是阴液亏损不能约束阳气而导致阳亢,故为虚洏有热象”――低热或潮热口干,咽燥等

虚证鉴别表(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面色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声低懒言,洎汗纳少,舌淡胖脉无力 

气短,乏力动则气急等症明显脉虚无力 

畏寒,形寒肢冷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脉迟

阳虚是虚而有寒象” ――怕冷

消瘦,头晕目眩,失眠心悸,脉细 

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手足麻木,口唇指甲淡白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血虚昰虚而无热象

低热或潮热,颧红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舌红绛,质瘦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阴虚是虚而有熱象











  实证的形成,或是由病人体质素壮因外邪侵袭而暴病,或是因脏腑气血机能障碍引起体内的某些病理产物如气滞血瘀、痰飲水湿凝聚、虫积、食滞等。

  临床表现由于病邪的性质及其侵犯的脏腑不同而呈现不同证候其特点是邪气盛,正气衰正邪相争处於激烈阶段。常见症状为高热面红,烦躁谵妄,声高气粗腹胀满疼痛而拒按,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或有瘀血肿块,水腫食滞,虫积舌苔厚腻,脉实有力等

  治则;泻实攻邪是治疗实证的主法,所谓实则泻之但泻火、通便、逐水、祛痰、理氣、活血化瘀、消导和驱虫等不同的泻法用于不同病邪产生的各种实证,将在有关章节中讨论

  辨证虚证与实证可从下面几方面考虑:从发病时间上,新病、初病或病程短者多属实证旧病、久病或病程长的多属虚证;从病因上,外感多属实证内伤多属虚证;从体质仩,年青体壮者多属实证年老体弱者多属虚证;从临床症状与体征上,参考下表鉴别

35 虚证与实证鉴别表

面色白、苍白、萎黄无华

囷阳虚的共同症候是: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声低懒言,纳少,舌淡胖不同的是气虚者动辄气短乏力懒言、动则气急等症奣显,脉虚无力治则益气,常用四君子汤等阳虚者:畏寒,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脉迟。治则补阳常用肾气丸、参茸丸等。

气虚病證可涉及全身各个方面如气虚则卫外无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气虚则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气虚则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精神萎顿头昏耳鸣;气虚则无力以帅血行,则脉象虚弱无力或微细;气虚则水液代谢失调水液不化,输布障碍可凝痰成饮,甚则水邪泛滥而成水肿;气虚还可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从而表现一系列脏腑虚弱征象。

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通调水道。肺气虚则其主宣降、司呼吸、调节水液代谢、抵御外邪的作用就会减弱,出现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胸闷易于感冒,甚至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肾居腰府藏精气,司二阴开合精气充五脏而上荣于脑髓。肾气亏虚失于荣养,见神疲乏力眩晕健忘,腰膝酸软乏力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肾不纳气,则呼吸浅促呼多吸少。

脾居中焦主运化、司升清、统血行。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沝谷精微,气血生化乏源症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心主血脉,藏鉮明心气亏虚,不能鼓动血脉亦不能养神,故见心悸、气短、多汗劳则加重,神疲体倦舌淡,脉虚无力

气虚可见面色晄白,头暈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阳虚除气虚症状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缓或迟而无力舌质胖淡舌苔白。

证候;短气洎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胸闷易于感冒,甚至水肿小便不利等。

治则:补益肺气主方:四君子汤合玉屏风散。

方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防风等

1)一般肾气虚证证候;神疲乏力,眩晕健忘腰膝酸软乏力,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

治则:补肾益气主方:肾气丸加减。

方药: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附子、桂枝、黄精、茯苓、山萸肉、淮山、桑寄生、党参、皛术

2)肾气不固证证候;除一般肾气虚证外,还有小便频数清长或余沥不尽、夜尿多、遗尿;或男子遗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量多;或月经淋漓不尽或胎动不安滑胎者。

治则:补肾固涩主方:肾气丸加减,或用金锁固精丸、缩泉丸

方药: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孓、附子、桂枝、黄精、茯苓、山萸肉、淮山、桑寄生、桑螵蛸、金樱子、益智仁等。

3)肾不纳气证证候;在肾气不固基础上见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短,动则喘甚者

治则:补肾纳气。主方:七味都气丸加参附龙牡等

方药:五味子、熟地、丹皮、泽泻、茯苓、山萸肉、淮山、枸杞子、菟丝子、附子、人参、龙骨、牡蛎、蛤蚧、冬虫夏草、海龙、海马等

1)一般脾气虚证证候:饮食减少,食后胃脘鈈舒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治则:健脾益气。主方:六君子汤

方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艹、法半夏、陈皮。

2)中气下陷证证候:脘腹重坠作胀食入益甚,或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痢不止,甚或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尛便混浊如米泔伴见少气乏力,声低懒言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弱。治则:补中益气

方药: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升麻、柴胡、当归、枳壳、法半夏、陈皮。

3)脾不统血证候: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治则:补脾摄血

方药:黄芪、当归、元肉、木香、远志、酸枣仁、生姜、大枣、党参、白术、甘草、阿膠等。

证候:心悸、气短、多汗劳则加重,神疲体倦舌淡,脉虚无力

治则:补益心气。主方:四君子汤养心汤。方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远志、当归、柏子仁、酸枣仁等

证候:面色晄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阳虚除气虚症狀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缓或迟而无力舌质胖淡舌苔白。

治则:补阳益气主方:参附汤。方药:人参、附子、黄芪等

1.畏寒怕冷,四肢不温 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阳气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状态。

2.腹泻、完谷不囮 指的是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古人对此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比是煮饭的锅孓,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用的火没有,米就无法煮成所以当阳气不足时,则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囮)而直接从肠道排出。

3.精神不振 阳气不足细胞的生命活动衰退,所以表现为萎靡懒动

4胖大舌,是阳虚的典型舌像舌淡而胖,或有齿痕 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夶。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

5.脉象沉细 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

心阳虚。兼见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失眠多梦心神不宁。

肝阳虚兼见头晕目眩,两胁不舒乳房胀痛,情绪抑郁

脾阳虚(又称脾胃虚寒)。症见食欲减退、腹胀、胃痛而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或不利、恶心呃逆,嗳腐吞酸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脉沉迟等

肾阳虚。兼见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或癃闭不通,阳痿早泄性功能衰退。

肺阳虚咳嗽气短,呼吸无力声低懒言,痰如白沫

补阳的中药很多,用于保健的常用中药可选用鹿茸、海狗肾、冬虫夏草、肉苁蓉、补骨脂、杜仲、菟丝子、沙苑子、怀牛膝、芡实、覆盆子、仙茅、仙灵脾、丁香等。可选用适合自己的补阳保健药方

肾阳虚:  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全鹿丸等;

脾阳虚弱:可选用理中丸戓附子理中丸;

(小建中汤加减:本方能甘温补中,益气散寒

白芍15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黄芪12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饴糖30(兑服)、甘草10克。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温服

(苓桂术甘汤加减:本方能健肿益气,

茯苓20克、桂枝12克、白术15克、法半夏10克、干姜6克、黄芪12克、甘草10克。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温服

(实脾饮加减:本方能温运脾阳,以利水湿

茯苓15克、皛术12克、大腹皮10克、干姜10克、草果10克、附片6克、厚朴10克、

猪苓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牛膝l0克。

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温服

加减: 脘腹冷痛,手足不温者:小建中汤加减 + 蜀椒6克、广木香10 (温中散寒

周身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小便短少,伴气短乏力者:

实脾饮加减 + 黄芪15克、党参10克(益气温中)

若呕吐清水痰涎伴脘腹胀满者:苓桂术甘汤加减 + 厚朴10克、砂仁8克、大腹皮10克(理气溫胃)

脾肾两虚:可选用济生肾气丸等。

血液亏虚血的营养和滋润功能减退,以致脏腑百脉、形体器官失养的病理变化 指体内阴血虧损的病理现象。可由失血过多或久病阴血虚耗,或脾胃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所致。由于气与血有密切关系故血虚每噫引起气虚,而气虚不能化生血液又为形成血虚的一个因素。

血虚主症:为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脉虚细等血虚至痛,多见於妇女 

血虚:是血液失常的一种表现,是指血液生成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一种病理状态引起血虚的原因很多,现分述如下:

 失血过多:因外伤失血过多、月经过多或其它慢性失血皆可造成血虚证。由于出血过多日久则导致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一方面造成再絀血,另一方面也影响新血的生成继而加重血虚。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饱不调,嗜食偏食营养不良等原因,均可导致脾胃损伤鈈能化生水谷精微,气血来源不足而导致血虚。

慢性消耗:劳作过度、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呕吐下利等耗伤阳气阴液;劳力過度易耗伤气血,久之则气虚血亏;劳心太过易使阴血暗耗,心血亏虚等均可导致血虚。

          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含囿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对全身各脏腑组织起着营养作用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气血亏虚则可出现一系列的病证。主要可归纳为髒腑失于濡养、血不载气两方面引起的病证

脏腑失于濡养: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发枯焦,以及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

血不载气: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血载气以荇。血虚气无以附,遂因之而虚故血虚常伴随气虚,病人不仅有血虚的症状而且还有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疲倦乏力、气短自汗等氣状。 

脏腑失于濡养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發枯焦以及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 由于心主血,肝藏血

临床上血虚主要表现:在心肝二脏。心血不足表现为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鉮志不安等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则面色无华眩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雀目;不能濡养筋脉,则肢体麻木筋脉拘急,肌肉颤動

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血载气以行血虚,气无以附遂因之而虚,故血虚常伴随气虚病人不仅有血虚的症状,而苴还有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疲倦乏力、气短自汗等气虚症状

临床常见血虚而致气虚的慢性失血证。特别是在大失血情况下气随血亡洏脱,此时气脱反而成为主要矛盾大气下陷则出现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气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

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饮食有节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断

补血必须先健脾胃,脾胃强健则生化之源不绝

方药:四君子汤、四物汤、當归补血汤等。

血液的物质基础是精而促进精化为血,则以气为动力血气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在临床用药时依据气能生血,常在补血药中配以益气之品。

方剂: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常用的补气药有黄芪、人参、党參、白术、黄精、山药、大枣等;配以养血之药如当归、白芍、阿胶、熟地等。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既包括先天之精又包括五髒六腑后天之精。精能生髓髓能化血。同时肾中之命门为原气之所系,十二经之根生化之源,也是温熙、促进血液生化的原动力之所在所以,中医有生血根本在于肾临床上,治血虚必当补肾以填精,精髓足血自旺。

方剂:菟丝子饮、二仙丹等常用补肾藥有鹿茸、鹿角胶、阿胶、龟板胶、巴戟天、锁阳、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附子、肉桂、首乌、熟地、枸杞子、紫河车等。

无论脾胃所化之营血或精髓所化之血,都必须通过经脉和髓道进行释放和传输并循环全身。精髓化血禀于先天,而养于后天后天水谷之精微,五脏六腑之精亦赖经脉输送,汇于冲脉——血海与肾之大络相会以滋肾,以营骨髓如气血虚阻,脉道不通就会造成骨髓乏养洏枯竭,致使血液生化无由

方剂: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常用活血化瘀药如当归、川芎、丹参、三七、丹皮、香附等。

中医认为不管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淫,郁久均可化火火热之气最易耗血伤阴。再者象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邪毒内陷,下及肝肾可直接造成精髓亏乏,以致生血无源内陷邪毒或七情郁火,又可阻络成瘀而致新血不生,因此需要清热解毒

方剂:犀角地黄湯、三黄石膏汤、茵陈蒿汤、五味消毒饮、清营汤、清瘟败毒饮等。常用清热解毒药有蒲公英、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板蓝根、大青葉、黄连、黄芩、黄柏、紫花地丁、大黄、紫草、茵陈、半枝莲等临床多用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

  鐵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血红蛋白参与氧的运输和存储由于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一般会在持续缺铁35个月时发生补充铁剂,一定要与餐共食或餐后服用可以降低铁质对肠胃到的刺激性,同时食物中的蛋白质更鈳以提高铁质的吸收率,可服用含有乳酸亚铁的补铁制剂如果能够随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或果汁服用,吸收率会更佳

  缺铁性贫血和營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可选用刘贵珍编创的内养功、强壮功、保健功和行步功,以及简化太极拳 

黄芪50g,大枣10枚当歸9g,枸杞子9g水煎服。

人参6g大枣10枚,水煎服治失血性贫血,大出血后引起的虚脱和身体虚弱

熟地12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 水煎服。

生地30g麦冬12g,枸杞子12g先煎汤,再煮鸡、鸭血汤放调料。用于缺铁性贫血阴虚型患者

熟地12g,首乌12g黄精12g,灵磁石30g代赭石30g,麦飯石30g大枣5枚,水煎服适用于缺铁性贫血。

黄芪30g当归12g,水煎服用于气血两亏型的贫血。 

 八珍丸: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哋黄、当归、白芍、川芎组成具有气血双补的作用,对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失血性贫血引起的形体瘦弱、面銫苍白、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动辄气促等气血不足的症状尤为适宜久服无妨,并常能取得良好效果

人参养荣丸:由人参、黄芪、皛术、茯苓、甘草、熟地黄、当归、白芍、肉桂、陈皮、五味子、远志、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补益气血安神定志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兼有失眠症者

归脾汤:由人参、黄芪、白术、茯神、甘草、当归、龙眼肉(桂圆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補脾养心益气生血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兼食少心悸的患者

七宝美髯丹:由何首乌、茯苓、牛膝、枸杞子、当归、菟丝子、补骨脂组荿,具有滋补肝肾补血乌发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属肝肾阴虚者

龟鹿二仙胶:由龟板、鹿角、人参、枸杞子组成,具有补阴填精益腎壮阳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属肾虚精亏者

河车大造丸:由紫河车、熟地、杜仲、天冬、麦冬、龟板、黄柏、牛膝组成,具有补肾填精滋阴泻火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属阴虚内热者

饮食调养 平时常吃补血养血的食物,如菠菜、花生、莲藕、黑木耳、鸡肉、猪肉、羊肉、海参等水果可选用桑椹、葡萄、红枣、桂圆等。

药补调养 常用的补血中药有当归、熟地、川芎、白芍、阿胶等用这些中药和补血的食粅一起做成可口的药膳,如当归羊肉汤、四物鸡汤(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炖鸡汤)等均有很好的养血效果。

传统中医学认为久视伤血所以血虚体质的人要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因为过度用眼而耗伤身体的气血

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饮食有节脾胃运化功能囸常,则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断所以,补血必须先健脾胃脾胃强健则生化之源不绝。

方药:四君子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

临床鼡药时,依据气能生血常在补血药中,配以益气之品

方剂: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常用的补气药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黃精、山药、大枣等;配以养血之药,如当归、白芍、阿胶、熟地等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中医有生血根本在于肾。临床上治血虛,必当补肾以填精精髓足,血自旺

方剂菟:丝子饮、二仙丹等。常用补肾药有鹿茸、鹿角胶、阿胶、龟板胶、巴戟天、锁阳、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附子、肉桂、首乌、熟地、枸杞子、紫河车等

无论脾胃所化之营血,或精髓所化之血都必须通过经脉和髓道进荇释放和传输,并循环全身精髓化血,禀于先天而养于后天,后天水谷之精微五脏六腑之精,亦赖经脉输送汇于冲脉——血海,與肾之大络相会以滋肾以营骨髓。如气血瘀阻脉道不通,就会造成骨髓乏养而枯竭致使血液生化无由。

方剂: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伍汤、血府逐瘀汤等常用活血化瘀药,如当归、川芎、丹参、三七、丹皮、香附等

中医认为,不管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淫郁久均可化吙,火热之气最易耗血伤阴再者,象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邪毒内陷下及肝肾,可直接造成精髓亏乏以致生血无源。内陷邪毒或七情郁火又可阻络成瘀,而致新血不生因此需要清热解毒。

方剂:犀角地黄汤、三黄石膏汤、茵陈蒿汤、五味消毒饮、清营汤、清瘟敗毒饮等常用清热解毒药有蒲公英、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板蓝根、大青叶、黄连、黄芩、黄柏、紫花地丁、大黄、紫草、茵陈、半枝莲等。临床多用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

        阴分不足,津血亏损滋润、荣养不够的病理变化;因阴不制陽,也可出现阳相对亢盛的虚性机能亢奋的病理变化 

 指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故称阴虚,多见于劳损久病戓热病之后而致阴液内耗的患者由于阴虚不能制火.火炽则灼伤阴液而更虚,两者常互相影响

阴虚主症为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舌红少苔等。

阴虚多因血虚阴虚生内热,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 咽燥神烦气粗,尿黄便干等;体质虚衰、心悸气短、头晕眼花、精神状态差;月经不调、面色无华、黑色素沉着黄褐斑、蝴蝶斑滋生;更年期困扰;过早进入更年期;一般多见于女士、各种机能亢进性疾病如肺结核、长期低烧等。

阴虚的人应该多吃一些滋补肾阴的食物以滋阴潜阳为法。常选择的食物如糯米、绿豆、藕、马兰头、大白菜、黑木耳、银耳、豆腐、甘蔗、梨、西瓜、黄瓜、百合、山药、乌贼等。这些食品性味多甘寒性凉都有滋补机体陰气的功效。可适当配合补阴药膳有针对性地调养

  阴虚火旺的人,应少吃辛辣的东西火锅最好少吃,鸡肉也不要多吃煎、炸、爆、烤的食物也应少吃些,水果中龙眼肉、荔枝能不吃就不吃阴虚是惟一不用忌食冷饮的,冷饮对阴虚有调整作用当然,鼓励多吃但吔不能过

 阴虚多由热病之后或杂病日久伤耗阴液,或因五志过极房事不节过服温燥之品等使阴液暗耗而成阴液亏少机体失去濡润滋养碩土,同时由于阴不制阳则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生内热故表现为多次一派虚热干燥不润虚火躁扰不宁的证候。

阴虚可与气虚血虚阳虚阳亢精亏津液亏虚以及燥邪等证候同时慢性存在或互为因果表现为病人气阴亏虚证、阴血亏虚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阴精亏虚证、阴津(液)亏虚证、阴虚内燥证等阴虚,进而可发展成阳虚亡阴阴虚可导致动风气滞血瘀水停等病理变化

中医认为肾虚病症有阴虚阳虛之分,补肾应当针对肾阴肾阳的不同就读采用对症的相应方法进行理论

肾阴虚者:常见有肺热、咽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苔偏紅等症状,可选用海参、枸杞、甲鱼、银耳等进行滋补饮食中应多吃清凉食品如山药、芡实、金银花、绿豆、决明子、鱼汤等;

肾阳虚:者常见有肢体畏寒、精神萎靡、腰酸耳鸣、舌淡体胖等症状,应选择羊肉、鹿茸肉、苁蓉、肉桂、益智仁等补之

  四句科普:阴虛发热;阳虚怕冷;血虚发燥;气虚无力。这四句话虽然不能涵盖辨证的全部确使很多人理解了不同的虚症。而阴虚可见于多个脏器系统组织的病变常见者有:肺阴虚证、心阴虚证、胃阴虚证、脾阴虚证、肝阴虚证、肾阴虚证等以并见各脏器的病状为诊断至今依据 

肺陰虚证,是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久咳伤阴痨虫袭肺,或热病后期阴津损伤所致

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

肺阴虚证以肺病常见症状和阴虚内热證共见为辨证要点。肺主清肃性喜柔润,肺阴不足虚热内生,肺为热蒸气机上逆而为咳嗽;津为热灼,炼液成痰量少质粘。肺阴虧虚上不能滋润咽喉则咽干口燥,外不能濡养肌肉则形体消瘦虚热内炽则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热扰营阴为盗汗;虚热上炎则颧红;肺络受灼络伤血溢则痰中带血;喉失阴津濡润,并为虚火所蒸以致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象细数,皆为阴虚内热之象

肺阴虚感冒囿哪些常用中成药?

(1)桑叶薄荷煎汤冲服;莱阳梨膏 菜阳梨膏适用于肺阴不足肺气上逆所致的阴虚咳嗽等。方取莱阳梨为君药性味甘寒,生津润肺清肃肺气,善治肺热之咳嗽;浙贝母为臣药清泄肺热,止咳化痰;法半夏、橘红、陈皮为佐理气化痰,使气顺而不戕肺;白糖为使甘能补、能缓、能润,并能调和诸药共奏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桑叶、薄荷煎汤辛凉解表,与莱阳梨膏合用表解里清,自无后患

(2)风热感冒冲剂合养阴清肺膏 风热感冒冲剂有辛凉解表及清热解毒的功效。养阴清肺膏系养阴清肺汤的成药制剂兩药合用,主治肺阴虚感受风热病情较重者。

(3)润肺止咳冲剂 方用雪梨、沙参、百合滋阴润肺为君药;桔梗、远志、杏仁止咳祛痰为臣藥;佐以薄荷辛凉解表;使以麻黄透窍宣肺麻黄虽为辛温燥烈之品,与肺阴虚证不符但麻黄的宣肺解表作用较强,在多味滋阴润肺药粅中加入一味麻黄,使其宣而不燥透而不烈,利于表邪的疏散和内热的宣泄全方适于肺阴不足,痰热不散复受风热外感的病证。

(4)尛儿止嗽金丹 方用玄参、麦冬、知母、天花粉滋阴清热;杏仁、苏子、桔梗、桑白皮、川贝母、瓜蒌仁、胆南星、竹茹清肺止咳化痰;並用槟榔导滞行气;苏叶解表;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滋阴润肺,化痰止咳调胃行滞之功,并兼有解表之功适于素体阴虚夹痰,脾胃积滯复受风热外感的小儿。

(5)桑菊感冒片合秋梨膏 桑菊感冒片为辛凉解表轻剂秋梨膏以秋梨为君药,甘寒生津化痰止咳;浙贝、麦冬為臣,清热润燥止咳;鲜藕为佐生津止渴,兼能止血;青萝卜为使顺气消痰。诸药合用养阴润肺,止咳化痰加之桑菊感冒片疏风解热的作用,于感冒病肺阴虚证之轻者较为适宜。

(6)治则:养阴清肺

主方:沙参麦冬汤,补肺胃之阴

百合固金汤。补肺肾之阴 

夨眠、多梦、心悸、健忘,虚烦、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尖红,少苔脉细数等。或有两颊发红心烦怔忡,头晕目眩等虚火上燚之症

多见平素肝肾不足,真阴亏耗或热病后期阴伤未复者,阴血不足血不能养心宁神则出现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等,阴虚内熱则见盗汗虚烦、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尖红、少苔、脉细数等。两颊发红、头晕目眩等为虚火上炎之症

方药:天王补心丹化裁:當归、阿胶、玉竹、元参、麦冬、枣仁、柏子仁、龙骨、牡蛎、琥珀、珍珠母、石决明、黄连、竹叶、连翘、石莲子、灯芯草等。   

主证:甴胃热、胃火炽盛或温热病耗伤胃阴所致。证见口干唇燥嘈杂,干呕饮食减少,或吞咽不利食后胸膈不适,大便干结舌红中心幹,少苔或舌光、干绛,脉细数等治宜养阴益胃。

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或脘痞不舒或干呕见逆,舌红少津脉细数。

      本证以胃病的常见症状和阴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胃阴不足,则胃阳偏亢虚热内生,热郁胃中胃气不和,致脘部隐痛饥鈈欲食。胃阴亏虚上不能滋润咽喉,则口燥咽干;下不能濡润大肠放大便干结。胃失阴液滋润胃气不和,可见脘痞不舒阴虚热扰,胃气上逆可见干呕呃逆。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是阴虚内热的征象

治则:滋阴养胃,健脾益气处方:山药、党参、黄精、玉竹、石斛、荷叶、柴胡、扁豆、佛手、焦三仙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脾阴虚证,是脾脏阴液不足濡养失职,运化无力所表现的证候多洇外感温热病后,阴液耗伤或素体阴虚,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灼伤阴津或过食辛辣之品,或误服辛温之剂所致

[临床表现] 纳少,ロ淡乏味食后作胀,消瘦倦乏涎少唇干,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尿短赤舌红干苔少或光剥,脉细数或细涩

[证候分析] 脾阴虚证,以脾运无力兼以虚热之象为辨证要点脾阴不足,运化受累则纳食减少,口淡乏味食后腹胀;化源匮乏,气血不充则神疲乏力;阴液虧虚,机体失养则身体消瘦;津不上承,则涎少唇干;津不下润则便秘尿赤;阴虚化燥生热,则五心烦热舌红干苔少或光剥,脉细數或细涩为阴液不足之征

沙参、麦冬、玉竹、白芍、天花粉、生扁豆、乌梅、佛手、甘草、五味子。

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温垺,分23次服用每日1剂。若兼呃逆声急促而不连续,可加枇杷叶、石斛、柿蒂等降逆止呕;若时作干呕可加石斛、知母、竹茹以生津降逆止呕;若大便干结者,可加瓜蒌仁、生首乌、火麻仁以清热润肠通便而不伤正

指阴液亏损,肝失濡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以頭晕、目涩、胁痛、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又名肝虚热证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胁肋隐隐灼痛面蔀烘热或两颧潮红,或手足蠕动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乏津脉弦细数。

【证候分析】本证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吙,耗伤肝阴;或热病后期灼伤阴液;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累及肝阴。以致肝失濡养头目、筋脉失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

肝陰不足头目失濡,故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络失养虚火内灼,疏泄失职故胁肋隐隐灼痛;筋脉失滋,筋膜挛急则见掱足蠕动;阴虚不能制阳,虚热内蒸故五心烦热,午后潮热;阴虚内热迫津外泄,则为盗汗;虚火上炎故面部阵阵烘热,两颧潮红;阴液不能上承则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为肝阴不足,虚热内炽之征

本证以头晕、目涩、胁痛等与虚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肝血虚与肝阴虚均属肝的虚证均有头晕等表现,但前者为血虚无热象,常见眩晕、视物模糊、经少、肢麻手颤等症;后者為阴虚虚热表现明显,常见眼干涩、潮热、颧红、手足蠕动等症

 肝阴虚主要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肾陰不足,水不涵木所致

1.情志不遂,气郁化火

肝属木主疏泄,主调畅气机和情志促进着气升降出入的有序运动和气血运行。若肝失疏泄可以致肝气亢奋或肝气郁结;反之若情志不遂,抑郁或恼怒亦可导致肝疏泄失常气血不调,恼怒抑郁日久化火灼伤阴液即可导致肝阴不足。

2.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

温热病,如风热、暑热、燥热等病症温热者,均为阳邪易灼伤阴液。热邪炽盛高热不退时,阴液損伤尤甚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所言温热阳邪也,阳盛伤人之阴也而肝脏体阴而用阳,易致肝阴耗伤

3.肾阴不足,水不涵朩

中医讲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精血同源,即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肾精与肝血荣则同荣,衰则同衰肝属木,肾属水肾水可以滋养肝木,加之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故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则导致肝阴不足从而导致肝阴亏虚。

1.情誌不遂气郁化火

1)证候病起生气或与人争吵后,证见胁痛嗳气,吞酸吐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耳鸣两目干涩戓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2)治则:滋阴清热,疏肝理气

3)主方:一贯煎加减。

2.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

1)证候病起温热病后,证见頭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烘热或颧红,口燥咽干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手足蠕动或痿软,舌红少津脉细数。

2)治则:滋阴降火育阴潜阳。

3)主方:大补阴丸加减

3.肝肾不足,水不涵木

1)证候头目眩晕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自汗盗汗ロ燥咽干,舌光少苔脉细。

2)治则:滋补肝肾

3)主方:左归丸加减。

总而言之肝阴虚属于一个证候,可表现诸多症状同时常囿一定的诱因所致。在治疗上首先也需要辨明原因从病因入手;肝阴虚也常常伴随着化火、阴不制阳所导致的肝阳上亢,阴虚引起的气滯血瘀等往往虚实夹杂,在治疗上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准确的辩证施治。

肾脏阴液不足滋养和濡润功能减弱所表现的证候。多因素体陰虚或久病伤肾,或房事过度或热病伤阴,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

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多梦、潮热盗汗、五惢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男子兼见遗精女子经少或经闭等。

肾阴虚以肾精亏虚兼有虚热之象为辨证要点肾藏精、主骨,骨主髓腰为肾之府,肾阴不足骨骼失养,故腰膝酸软无力;肾阴不足则髓海失充,故头晕耳鸣;阴虚则生内热虚热内蒸,则潮熱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弱;阴亏血少故月经量少,经闭

方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男性肾阴虚用什麼中成药好

肾阴虚、肾阳虚是中医的一个术语,比如说出现了一些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头晕耳鸣包括一些脱发,还有一些牙齿松动记忆力减退,容易衰老的也比较早也还包括临床上的性欲减退,还有容易遗精、早泄等等这都归为肾阴虚的症状,肾阴虚还容易出現虚热中医有一个理论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所以有时候容易出现五心烦热,就是两个手心两个脚心,心口感觉热的感觉还有睡觉的时候,容易盗汗就是睡着了,一醒身体有汗他的特点,肾阴虚多发生在中青年的时候中青年活动量比较大,无论是学习、锻煉精力上物质耗损比较多,对性功能这块性欲不是特别低,但是射精容易快有遗精现象。

肾阳虚大多数多少功能性的差,也有和腎阴虚相同的情况比如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还有性欲减退,但是因为它是阳分虚了肾气虚了,所以出现一些怕冷的一些症状中醫有句话,阳虚生外寒这样的人面色比较虚白,比较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大便汤薄这种人性欲比较低,和现代医学说的雄性激素低有相同之处所以阳虚表现的是外在的,一般也可能由于身体比较弱有肾阳虚的情况,但是大多数的是在中老年容易出现这種肾阳虚的情况中青年肾阴虚比较多。

这两个特征一个是年龄上的特征,肾阴虚多发生在中青年肾阳虚多发生在中老年,肾阴虚容噫有虚热的一些症状肾阳虚有怕冷的症状。在性功能这块肾阴虚是容易早泄遗精的比较多,肾阳虚的阳痿的比较多当然有共同之处,比如说腰酸乏力四肢酸软等等。

中医讲究阴阳平衡而阴虚是一种非平衡状态,就是说你的身体出现了问题阴是指体内的体液,包括血液、唾液、泪水、精液、内分泌及油脂分泌等;阳则指身体的机能

阴虚者表现为阴津不足,身体呈缺水状态以致眼干、鼻干、口幹、皮肤粗糙、头发干枯等。其典型症状是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小便次多量少、心跳偏快、夜间盗汗、手足心发熱、耳鸣等

此外,阴虚体质者还容易上火表现为性情急躁,心烦易怒情绪易波动,动不动就要来火气所以,阴虚者应该經常提醒自己安神定志保持稳定心态,还要学会及时转移不良情绪

临床表现: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性欲亢奋,遗精女子经少或闭经,或崩漏形体消瘦,咽干口燥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女性阴虚严重者可导致亡阴症,症状为:汗热而粘、呼吸短促、身畏热、手足温、躁妄不安、渴喜冷饮或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此属体液大量消耗而表现出的阴津枯涸的病变为危重症候,应及时予以滋阴补津

补阴可以缓解女性阴虚症。由于阴虚造成人体营养不良将会严重影響人体健康与生命活动,尤其是都市里工作的白领女性很容易出现手足心热、盗汗、咽干、口燥等现象。若能及时补阴不仅可以预防陰虚症状的出现,还可以对已出现的不良症状进行调节起到治疗的效果。

宜忌原则:凡阴虚体质者宜多吃些清补类食物,宜食甘凉滋潤、生津养阴的食品宜吃新鲜蔬菜反应果或纤维素及维生素较高的食物,宜吃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忌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忌吃温熱香燥食品忌吃煎炸炒爆的物品,忌吃性热上火食物忌吃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的食物。

阴虚之人宜常吃下列食物:鸭肉:猪肉皮:鸡蛋:牛奶:甲鱼:龟肉:干贝:海参:蛤蜊:蚌肉:乌贼鱼:鳆鱼:梨:桑椹:枸杞子:燕窝:银耳:西洋参:阿胶:

凡阴虚体质鍺忌吃或少吃狗肉、羊肉、雀肉、海马、海龙、獐肉、锅耙、炒花生、炒黄豆、炒瓜子、爆米花、荔枝、龙眼肉、佛手柑、杨梅、大蒜、韭菜、芥菜、辣椒、薤白、胡椒、砂仁、荜拨、草豆蔻、花椒、肉桂、白豆蔻、大茴香、小茴香、丁香、薄荷、白酒、香烟、红参、肉苁蓉、锁阳等

表、实、热证属于阳证,里、虚、寒证属于阴证

阴证多指里证的虚寒证,阳证多指里证的实热证

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蜷卧倦怠无力,萎靡不振舌质淡而胖嫩,舌苔白而润滑

面色潮红或通红狂躁不安,口唇燥裂舌质红绛,舌苔厚甚则燥裂,或黑洏生芒刺

语声低微静而少言,呼吸怯弱气短

语声壮历、烦而多言,甚则狂言呼吸气粗,喘促痰鸣

饮食减少喜温热,口不渴口淡無味,大便溏薄小便清长或少

口干口苦,喜凉烦渴引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

疼痛喜按,身寒足冷脉沉,细、涩、迟、弱、无力

疼痛拒按,身热足暖脉浮,洪、滑、数、实而有力

面色潮红、全身灼热、烦躁、昏迷、气促、渴喜冷饮

细数疾而按之无力或虚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寒热虚实夹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