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很出名用数字表示的解说电影比较出名的

中国电影产业:空有数字,要来何用?_网易新闻
中国电影产业:空有数字,要来何用?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内地电影产业票房近来来呈迅猛发展的态势,2002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不到10亿元,2008年全国电影票房就已上涨至43.41亿元,这段路中国用了6-7年的时间,但2009年一年的电影票房就达到了62.0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8.65亿元,增幅创纪录达到42.96%,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百亿,2011年超过130亿……这一大串的数字,似乎正说明着中国电影产业真正迎来了春天。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国内市场:数字很风光,只是没钱赚】&&&&·问题一:数字很大,实则赔钱&&&&尽管2011年生产电影558部,全年票房达131亿,但有专家认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拐点已经出现,值得引起重视,今年不管大片还是小片基本都没得钱赚,而两三年内,将有一大批制片公司倒闭。&&&&盛世华锐老总高军坦言,从年初到现在一共上映了115部电影,其中国产片有81部,但是票房仅占38%到39%。高军说,国产片赢利能力急剧下降。“我以前投资了20多部影片还没有过亏损,都是赚钱的。但是现在开始出现有要赔钱的迹象了,比如说我们做的密室系列的密室系列二就出现了小幅亏损20%,而以前是赚钱的。”&&&&&·问题二:面对好莱坞大片,国产电影显得很弱小&&&&“狼来了!”对于国产片来讲,这已然不是一句谎言。以好莱坞为主的商业大片,在内地电影市场的票房统治力,让国产电影的档期选择和排片率都显得越发惨烈。&&&&201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超过130亿元,票房总额仅次于美、日,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影市场。虽然账面漂亮,但钱大多数溜进了好莱坞片商的腰包,《变形金刚3》“抢钱”近11亿元,紧随其后的是票房6亿元的《功夫熊猫2》和票房4.6亿元的《加勒比海盗4》。截至去年12月底,国产片票房最高的《金陵十三钗》尚未超过4.5亿元,无缘年度票房三甲。&&&&著名电影产业专家刘嘉说,国产大片市场2011年基本没有盈利的。“许多片子第一周票房过亿,第二周跳水,第三周退出。”&&&&今年5月5日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复仇者联盟》,截至上周,总票房数冲到4.5亿,显然这还不是尽头。15日和18日,《复仇者》先后迎来了两个抢夺票房的对手,《三个火枪手》和《人狼大战》,它们同为好莱坞电影。截止到5月20日,上映共6天的《火枪手》,以首周票房2500万成为周亚军,上映共3天的《人狼大战》则恶狠狠地咬下来超过1600万的票根。而紧接着,《黑衣人3》今天(25日)又来了。&&&&再看国产电影,王小帅的新片《我11》18日在内地上映以来,不但至今没有突破300万票房,还被挤出了“黄金场”,大部分被排到上午和午夜场。如此惨淡的结局,让导演王小帅抱怨不迭,“现在给我们排的场次90%都是无用场。我们想要的只是准入公平,能和好莱坞大片平起平坐,而不是小片歧视。”王小帅的愤怒,代表了近期一批中国电影的心声。&&&&面对《复仇者联盟》等美国大片的冲击,5月以来上映的《杀生》、《匹夫》、《飞越老人院》和《赛德克·巴莱》等片的票房普遍不佳,很多电影都尴尬的沦为“影院一日游”,想突破1000万都不容易。如果是质量差导致票房不好也就罢了,但从观众反馈看,这几部电影都属“叫好之作”。&&&&&·问题三:电影票价何时能降?&&&&《2012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作者刘军透露,2011年全国平均票价比上年增长10%,增速超过GDP。 &&&&2012年初,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电影市场票务管理的指导意见》,规定影院团购票、会员票不得低于影院挂牌价格7折的条款。“电影票价限折令”引发业内业外无数反对之声。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艺谋和张会军、尹力、陈国星、冯小宁、冯小刚等委员联合提出《希望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对电影产业支持和整顿的提案》,明确呼吁“电影票价——该降”。&&&&经济学家郎咸平也曾在书中回忆过国人最为乐道的“1毛钱电影”。他说,“1982年,我们去看电影《少林寺》的时候,票价是1毛钱,2007年《变形金刚》在北京上映时的票价是80元,25年翻了800倍。”&&&&从“1毛钱电影”到“百元电影”,飙升的电影票价催生出越来越多的团购、打折服务。电影票定价越高,团购网站越能显示其“威力”,产生相当一批靠着团购看电影的消费者。他们普遍认为,“30元”在心里是个坎儿。&&&&&&&&·问题四:明星片酬,“我要飞得更高!” &&&&随着影视业呈现出大繁荣态势,娱乐圈也出现了明星片酬疯涨的局面。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著名导演冯小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演艺明星的片酬之高,已追到了世界水准,但中国电影的整体水准还远不是世界水准。 &&&&国家一级导演朱正透露,因拍摄《激情燃烧的岁月》一举成名的康红雷导演正在拍摄新剧,“投资一共6000万,明星大腕的片酬就占了一半”。&&&&业内人士对于这一点很无奈,《甄嬛传》导演郑晓龙说:“演员高片酬是市场的结果,是明星制的结果,很难用政策去控制,只能让大家自我规范,或者等市场调节。”&&&&·问题五:院线投资过热&&&&10年前,全国银幕数不足2000块,总票房不足10亿元。如今,电影产业已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生力军。 &&&&2011年是院线扩张的时代,各院线公司都在加速全国布局。2011年新建影院803家,新增银幕3030块,银幕总数已达到9200块。这也意味着,2011年银幕数增幅大于全国票房增幅,把总票房除以全国影院银幕数,平均每家影院的票房收入实际要比2010年大约下降了10%。 &&&&UME国际影城总经理陆遥表示,虽然表面上我们看到影院座位数增加导致票房也在随之增加,但单座产值在下降,实际上却是把蛋糕越分越薄。 &&&&院线人士统计,全国单个影院全年票房最高的是位于北京五棵松的耀莱国际影城,该影城的平均票价只有26元,但观影人次高达280多万,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影院。而万达国际影城是全国平均票价最高的影院,高达60多元,尽管影城地处CBD黄金地段,但观影人次不到耀莱影城的三分之一。业内人士认为,票价高低严重影响到观影人次,票价的上涨,降低了普通观众的观影兴趣。在这个问题上,又直接牵扯到了我们在第三点所说的票价问题。&&&&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拥有观影习惯的人群相对固定,而培养新的消费者过程又很漫长,短时间内增加影院建设速度根本无法真正增加观影人群数量。陈少峰预测,在2014年年中左右,我国电影院线建设泡沫将会达到顶峰,一大批院线因而会主动大幅下调票价,形成影院间的恶性竞争局面。&&&&&【国际市场:中国电影走出去?缺乏足够竞争力】&&&&&&·近10年,中国电影无缘欧洲电影节&&&&对中国电影来说,引进来和走出去,是重要的两步。来自2011年国家广电总局等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电影的外销呈“三少现象”:一是海外票房少。2010年中国电影的海外票房仅为30多亿元,不到美国的1/40;二是连续增长少。近5年中国电影的海外收入虽增长113%,但明显低于国内票房410%的增幅;三是进入海外主流院线的中国影片少,2010年达成出口交易的纯国产影片仅1部。 &&&&近日娱乐媒体的镜头正聚焦在戛纳电影节上,就有人感叹:“来戛纳的中国人真多。”可以说,戛纳电影节上穿梭着两种人,一种是做生意的电影人,一种是参加电影节的电影人。大批华语影人丝毫没有受到去年欧洲市场不振的影响,纷纷携新片前来。&&&&日前发布的《2011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全球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力并不理想。有1/3多的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一点也不了解,近1/5的观众对中国电影较为关注,近一半的人对中国电影多少有一点了解。可以说,中国电影也还没有太多他们心目中的艺术精品,能够帮助他们寻求精神解放,释放生活压力。&&&&数据还针对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的偏好进行了调查,外国观众首选还是“动作片”。“动作、冒险”片受欢迎程度占到50.2%;其次是“功夫片”,但多集中于年轻人和教育程度较低层次者。故事与文化是外国观众青睐中国电影的重要因素,吸引外国观众的中国电影主要因素中,故事因素占到45%,想了解中国文化因素占到40%,好口碑占到40%,选择导演和获奖影片的各占20%,这说明外国观众更多关注的是电影本身。&&&&华谊兄弟公司老板王中磊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在国际上吃得开的国产片类型特别少,除了功夫电影之外,可能只剩下一些艺术类电影空间。动作片是唯一一个被认可的有竞争力的类型,其他电影类型的发展不是很如意。 &&&&可以说,在以好莱坞电影领衔的国际电影市场中,中国影片在其他国家市场上,仍然是非主流。据电影局的年度电影产业报告显示,2011年海外票房倒退了5年。 &&&&究其原因,除了席卷多国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外,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原因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电影十分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可以说,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既无口碑,也无市场。
中国电影产业空有一大把吓人的数字,要来何用?
于此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一丝曙光,去年国产小成本电影频频爆出“黑马”,作为一部仅投资了890万的小成本影片,《失恋33天》共取得了近3.5万的票房,在2011年票房排行榜上名列第八位。除此还有《观音山》,也成为了文艺片的票房新高。所以说,品质决定成败,希望中国电影在2012年逐渐走向理性,而不是只是靠噱头和卖点来忽悠观众,而是真正的让电影自己“站”出来说话。同时也期待中国电影的“春天”真正的早些到来!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晔)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61被浏览16,702分享邀请回答21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0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电影数字化之手
电影数字化之手
推动电影数字化的&隐形之手&,是人人都看得起电影的梦想,更是观影时奇妙丰富的感受。
报记者 尹一捷
2008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制定了要在2012年实现数字影院70%的覆盖率的计划。而美国将在2014年实现全球播放数字电影,胶片电影将退出舞台。
电影数字化背后的原动力在哪?某一天,如果不再用胶片拍摄电影,我们也不再观看胶片电影时,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在星美国际影城的放映室里,有间六七平方米的存储室,推门一看,胶片拷贝一层层地摞起来,其中的《路》就有4个圆盘。在存储室外,是一幅大海报,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胶片放映机的工作流程,一共有11条。如何倒片、如何码片路、如何检测&&
&一套流程下来,工作人员需要30~50分钟,每个厅还需要两个工作人员随时盯着,以防出现问题。&郑指着手边的胶片倒片台,工作人员就是在这个平台上将多卷胶片拷贝用透明胶连接成A片与B片,在连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仔细地检查胶片是否有损坏。
&如果实现了全数字电影的放映,整个放映室里也许就只需1名工作人员。&在星美国际影城与美嘉欢乐影城的放映室里,都能看到一个电脑显示屏,对各个放映厅的情况进行监控。一旦不再使用胶片拷贝后,仅仅将数字拷贝通过UBS接入服务器,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显示屏来实时监控放映厅情况。
&去除繁复的工作流程,不仅工作效率会提高,放映人员也可以从六七名减少到一人,人力成本相应减少。&袁鑫表示,对影院而言,减少了人力开支。
当然,最大的节约则是在电影的发行环节。&一个胶片拷贝需要8000到1万元不等,这笔费用制约了影片拷贝的发行数量。&黄群飞告诉记者,院线下的影院有高端有低端,有高票房也有低票房,这种限量的拷贝,常常是好影院得宠,比如好的影院可以拿到3个拷贝,但差的影院连一个拷贝都分不到。
&全国有1000多个影院,但为节约拷贝费,发行商通常只给几百个拷贝,很多二级城市的影院只得长年放陈片、旧片。&影院拿不到拷贝只能向院线&抱怨&,作为院线管理者的黄群飞因此备感压力。
最后,院线不得不接受发行商的考核:若影片不能超过规定票房,那么院线与影院共同分担拷贝费。在与影院进行协商后,最终达成协议,院线与影院各拿部分钱进行担保,这才使得拷贝不均的情况得到缓解。
&有了数字电影,仅仅用硬盘拷贝,对于发行商可以说是零成本。由此而来,影院也不需要再像以往那样&跑片子&了。&陈国伟认为,当数字影院全线普及后,整个电影产业的制作、发行以及放映成本都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降低。与此同时,无磨损、无损耗的数字电影延续了影片播放的生命期,以后想在电影院里回顾几年前的老片子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当电影的制作、发行、放映这一链条大幅削减了开支,看电影的老百姓能有多少实惠?如今,一张电影票50元~70元不等,要全价看电影,对于老百姓而言还是过高。因此,我们常常体会到,一到半价日,售票厅被围得水泄不通,对于像新世纪影院、新首都电影院这样的热门地方,周末上午排个&长龙&是经常的事情。
&未来的电影票很有可能就是低价票了,到时候人人能看电影,时时都想看电影。&黄群飞认为,影院要不断地提升&服务&功能,除了硬件要好外,让大多数人都能进得了影院才是第一步。
当人们不单单满足于8米、12米的荧幕与清晰的图像时,脱胎于数字技术的更高端放映系统能带领我们走进奇妙的电影世界。
IMAX在国外被誉为&电影的终极体验&,其银幕巨大,面积是一般电视屏幕面积的4500倍,银幕向观众略微倾斜,宽度一直延伸到观众周围视觉范围之外。IMAX放映机灯泡发射出的亮度,让人在月亮上也能看到它。看场IMAX电影不仅仅是在用眼睛看,更是让全身的感官都调动起来。
&IMAX是独立于2K标准外的放映系统、由IMAX公司独立研制的,拥有超大银幕、更清晰的图像、更高的精密度、以及更强功率的放映设备。&说到这里,陈国伟有些兴奋,亚洲第一块数字IMAX巨幕已经在北京石景山万达广场落幕,《马达加斯加2》作为首发影片,给观众带来了水晶般清晰的画面。
位于法国巴黎的La G&ode是欧洲最大的电影穹顶,有1000m2巨形屏幕。为了保持其独特的未来影院定位,La G&ode将投影系统升级到新标准:数字与大屏电影放映高清立体影院。电影院外形犹如水晶球,穹顶荧幕覆盖影院顶部与内壁,进入&水晶球&,就像来到了魔法世界,在这里,人们躺卧观看电影,能够感觉到流云就在头顶,鲜花就在身旁。
同时,3D、4D影片也即将掀起浪潮,好莱坞梦工厂在2007年3月宣布从2009年夏天开始,他们所有的动画影片都将采用3D格式。有资料显示,在2009年预计将有15部数字3D影片,而在中国影院上映的3D影片,即使价格要稍高,仍然吸引了大量的家庭。
&数字技术的应用,会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电影内容。伴随片源、母版发行的增多,技术的革新,观众将会在未来领略到更奇妙的电影世界。&陈国伟相信,这场工业革命最终会给人们的生活增添无尽光彩。
DCI标准即迪斯尼、20世纪福克斯、派拉蒙、索尼电影、华纳兄弟等7大内容商组成的数字电影倡导联盟(DCI)正式公布的下一代数字电影规范。按照DCI标准,数字电影播放服务器采用JPEG2000作为视频编解码技术,视频分辨率分别达到及,同时也规定了数字节目制作、传输、播放的安全要求。在DCI标准之前,全球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没有标准,一般都是采用美国设备。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 博主店铺:http://shop.taobao.com/ 以上文章转自网络,请转载时注明出处。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D VS ARRI—谁才是数字电影的灵魂(年度装B强文)
我的图书馆
RED VS ARRI—谁才是数字电影的灵魂(年度装B强文)
电影是看《星球大战》或《星际迷航》?可乐是喝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对于电影制作人来说,摄影机是选择RED还是ARRI(阿莱),已经是一个长期争议的话题。RED摄影机ARRI摄影机无论是RED党还是ARRI党,两方在长期论战中的观点都很有道理,所以辩论的结果也难分伯仲。在今天,我们不并是要讨论出哪款摄影机更好,而是要分析出这两款摄影机中的哪些功能才是电影制作人应该优先考虑的。比如,在ARRI摄影机中,我们如何将传统的胶片电影感数字化,或者在RED摄影机中,如何使用数字工具重构电影制作的流程?对这二者展开的讨论将会对电影制作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分辨率和宽容度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摄影机中分辨率和宽容度的表现力。电影胶片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且在宽容度的表现上能够更加细腻地体现场景细节与氛围。例如,柯达vision3就提供了13和14.5档的宽容度,而ARRI 的Alexa也具有14档的宽容度。在ARRI的世界里,宽容度才是影视制作的首要标志,分辨率是次要考虑。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在ARRI的所有机型里,除了贵到只能租赁使用的ARRI 65能拍摄6K视频外,ARRI旗舰摄影机很少支持4K拍摄(有的通过3.2K上变换),且多年来一直使用ALEV III代成像器。再来看看RED。该公司早在2013年就推出Epic Dragon 摄影机,支持6K视频拍摄。所以,6K的分辨率对RED来说已然是老古董,追求更高画质的分辨率才是目标。在2015年,RED发布8K成像器,并应用于Dragon Vista Vision 8K和Helium Super35 8K摄影机中。就客观而言,在高画质的分辨率方面,ARRI难以跟上RED更新的步伐。但广大群众才刚刚进入4K时代的大门,对6K或8K对并没有很大的热情。所以,一味追求高分辨率的意义何在?高分辨率最主要的好处就是方便后期制作(特别是CGI数字合成)。在从8K到4K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大量的裁剪、数字变焦等,这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足够高的分辨率可以保证电影工作者在后期制作时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画面处理,其便捷之处已经超乎想象。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拍摄画面的高分辨率也会成为一项业内标准,届时,低分辨率素材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对于导演或者摄影指导而言,只要稍微了解后期制作,或者能在后期制作中提出创造性意见(如大卫·芬奇或者杰夫·威廉姆斯),就会发现,在拍摄时使用搭载了6K或8K成像器的摄影机是种多么美妙的感受。我还记得在观看电影《消失的爱人》(该电影是首部全片以6K格式拍摄制作)幕后制作花絮时的感受。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能够在画面内部进行重新构图已经完全颠覆了影视制作传统。《消失的爱人》剧照但ARRI则有点不同。就算3.2K的画质上变化到4K,我们在后期制作上还是会有很多的限制。但是,ARRI所拍摄的画面在业内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其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分辨率,而是该机器的电影感。ARRI摄影机所拍摄的画面绝佳地处理了高光与阴影部分,这是它碾压RED的绝对优势。RED的模块化 VS. ARRI经久不衰的声誉从一开始,RED就鼓励影视制作人要以一种新颖有趣的方式使用摄影机。如果数字技术已经创造这样的机会,RED希望你抓住它。同样,ARRI也有这样的想法,只是以一种传统的形式构建着。模块化摄影机可以给摄影指导们更多的选择,例如考虑摄影机的拍摄动作,空间,重量和预算等。这样一来,无论是在前期还是后期,电影拍摄制作的灵活性都大大提高。那么你在拍摄过程中就可以真正的按照自己的创意去进行拍摄。所以,模块化已然成为影视制作人在后期制作时的福音。但使用ARRI拍摄则是另外一种感觉。在使用Alexa XT进行现场拍摄时,大部分的操控都是通过触控按钮来完成(RED则需要通过菜单界面来实现)。也就是说,使用ARRI拍摄的操控习惯与传统的胶片摄影机并无明显差异。ARRI的口碑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在保证操控自由性的同时也能保证操控的精确性。RED在可靠性方面确实不如ARRI,毕竟使用ARRI拍摄成本还是要高很多。相比之下,RED在机器设计理念上的突破(如模块化)虽然很吸引人,但可信度却还要接受检验。画面质量PK:RED VS. ARRI只要拍摄画面的效果令人满意,分辨率和模块化的差异似乎并不是很重要。ARRI的拍摄画面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理由很多,但某些理由却贬低了RED的实力。ARRI的声誉得到提升的原因是百年的品牌力量。简单来说,每一代的电影制作人都了解ARRI,但RED才问世十几年。使用胶片进行拍摄时,你需要知道怎样选镜头,机身以及胶卷类型,才可以拍到想要的画面。在使用Alexa进行拍摄时,只需要安装上Master Primes镜头,你拍摄出来的画面就能够轻松地让客户感到惊叹不已。也就是说,使用Alexa进行拍摄似乎不太需要操作技巧,只要你有足够的预算。RED拍摄画质的数字感很强烈,换就话说就是“缺少电影感”。此话虽然属实,但却带有一些误导性,理由有二:第一,“缺少电影感”的画面也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并不意味着拍摄画面的效果就不漂亮。最好的例子就是智利著名导演帕布罗·拉雷恩(Pablo Larraín)执导的《追捕聂鲁达》(Neruda)。该电影就是使用RED进行拍摄的。整体画面拍摄起来并没有多少的电影感,但让人印象深刻。数字画面所表现出的锐度引起了人们对叙事技巧的关注,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追捕聂鲁达》(Neruda)的剧照第二,RED并不是没有能力拍摄出电影质感的画面。RED全新的IPP2色彩管理体系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经过IPP2处理过的画面,在高光控制上的效果非常好,高光细腻地散开,一点也不硬,其效果可以和ALEV III代成像器相媲美。简单来说,RED搭配上老牌镜头和Black Pro Mist滤镜就可以活得足够柔和的画面,具有浓浓的电影感。而且,整套设备的价格远比ARRI要便宜得多。未来发展这个问题在讨论起来有点棘手。高分辨率可以让你的画面在技术上经得起技术高分辨率屏幕、投影机的考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下35mm成像器拍摄出来的画面也足够漂亮。如果“令人身心愉悦”是衡量画面质量的标准,那ARRI摄影机还是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例如,最近像JJ Abrams,Quentin Tarantino和Christopher Nolan这样的大牌导演拍摄的电影基本上已经重新启动了胶片制作流程。《星球大战》系列不是一个小众电影,所以,既然胶片质感的影片依然有观众买账,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推翻它的价值。得益于很多热情观众的支持,胶片电影正在卷土重来。只要行业标准定位在画质效果令人愉悦,那么数字化将有能力一直这样保持独立发展么?或者有独自发展的必要么?《星球大战》海报现在我们可以在8K的电视机上观看《银河护卫队2》(这是世界上首部使用Vista Vision 8K成像器拍摄的全8K电影),且8K分辨率的细节在未来十年里都不会发生任何改变。这就是数字技术的魅力所在。如今,成为电影工作者是一件非常激动人心的事情。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我们不禁思考:我们想从数字摄影机那里得到的究竟是什么。对我们的后代而言,高度发达的数字化产业可能会使他们忘记胶片电影的种种美丽,但也有这样一种可能,那就是数字化电影永远没有办法摆脱胶片电影的思维,且后者的可能性更大。有人追求纯粹的电影数字感体验,有人则愿意从更深层次上去挖掘内涵,这两者之间的争论将经久不衰。RED 和ARRI之间的争论会画上句号么?两者之间能分出伯仲么?这个问题我无法给出答案,我只能感激科技的发展给电影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本文由影像麦客编译整理作者:Stewart Addison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库布里克最出名的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