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能传送,那么这个小东西大用处到底有什么用处

打开《传送门2》的多重维度:传送门、人工智能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打开《传送门2》的多重维度:传送门、人工智能
本文作者:Tiberium
科幻游戏《传送门2》(Portal 2)的推出,再次证明了“阀门出品,必属精品”并非一句空话。在《传送门2》里,阀门再一次展示了在游戏业界里无人可及的灵性、创意以及对科幻题材的精准把握。科幻作为现代游戏的天然题材,已经诞生过无数的作品,但是能够将这个题材把握得如此之好的,让一个科幻迷真正能够为其创意感到由衷激动的作品,不过寥寥。“传送门”(Portal)系列正是站在这一伟大的行列中,它在一个游戏里包装了如此复杂的多重维度,展现了科幻作为人类想象的天然魅力。接下来我们会领你一一进入这些维度。
星之门打开了。星之门关闭了。在短得无法测量的一瞬间,太空翻转过去并自身扭曲起来。
进入第一个维度:传送门
可能每一个早上睡过头,一边刷牙洗脸一边大声咒骂自己的人,在奔向单位/学校的途中都会这么想:要是我有一扇任意门就好了。从机器猫的任意门,到各种星际题材的影视、游戏、小说、动画里的“跃迁装置”,都是这种穿越传送设备的衍生产品。当然,能够轻松跨过遥远距离的梦想古已有之;孙猴子翻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谁敢说他不是开了个传送门?“坐地日行八万里”,神仙老儿们画个符就可以跨越大洋,孙猴子随时随地跑到天宫报告情况,装的说不定就是随身微型超光速引擎。
搞航空的人有一句名言:“只要推力足够,冰箱也能飞”。牛顿时代,人们生活在古典宇宙图景下,只要能找到足够的推力,未必我们不能够半小时飞到半人马-α。到时候,地球村已经不够给力了,银河系就是个村子。实际上在很多古典风格的科幻作品里,这种对距离毫无概念的描述仍然是存在的,警长的飞船跟着罪犯掠过一个又一个恒星,如同美国西部大开发时代骑着马越过一个又一个小镇那么轻松写意。现代的某些科幻小说,无非是把推进方式从“火箭发动机”换成“超光速/跃迁引擎”而已,宇宙图景的根本上,并没有什么变化。
星球大战里的超光速引擎,古典意义上的传送门。
可惜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让牛顿的宇宙图景彻底撞了墙。现代天文学和相对论让人类认识到,宇宙实在太大了,它的距离彻底超越了人类能够想象的极限。现代科学催生出来的科幻小说,在经历了50年代的科学乐观主义后(《传送门2》的老光圈实验室设定很大程度被这个风潮所影响,正如同它的前辈《辐射》和《生化冲击》那样),发现自己左边是“向宇宙进军”这一根本纲领,右边是宇宙的无穷辽阔,它卡在中间进退两难。于是一根救命稻草出现了,就是虫洞理论。虫洞为宇宙图景和人类命运之间的冲突提供了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
通常意义上的虫洞。
一个数学上很漂亮的虫洞的解。
小说作家在自己的小说里为了把话编圆,提供的理论依据可以说是千奇百怪,从最“正统”的虫洞理论,到糅合了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的多世界跃迁理论,无所不包。“传送门”游戏选择了不解释。最接近这种做法的或许是斯蒂芬o金所写的一篇关于传送门的短篇恐怖小说《思动》。老金同样没有费劲对传送门的科学依据做什么解释,只是简单的,有个人发明了这么个玩意,事就这样成了。小说里对传送门的描述和“传送门”游戏很是类似,只是有一点,有意识的生物在通过传送门之后都死掉了,所以人类通过传送门之前需要先吃药昏过去才行。
《传送门2》中无限循环的传送门。
近年的科幻新秀约翰o斯卡尔奇在他的小说《垂暮之战》里对于跃迁的解释更加有趣一些:每一次跃迁,实际上都是到了无穷多分支宇宙中的另外一个,它与之前的宇宙只有一点点微末的差别,可能就是宇宙某个遥远角落的某一个原子位置不同。有点量子力学知识的人都可以看出来,这是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的一个多世界扩展。“传送门”游戏采用这个解释也不是不可能的,Chell(游戏里的一个角色)每穿过一个传送门,都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个有点微妙差别的光圈科技实验室。可能这个光圈科技实验室的GLaDOS(游戏里的人工智能电脑)比前一个更加傲娇0.00001%。
我很抱歉,戴夫,恐怕我不能那么做。
进入第二个维度: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除却能源之外,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圣杯。如何能够造出一种跟人自己一样聪明、有自我意识、能够感知的机器,是至难的问题,正如同第一个维度那样,这是人类古已有之的梦想。
在这里或许可以提一下造人的偃师。周穆王西狩于昆仑山,遇到了一个大师工匠偃师,制造出了和真人一模一样能够跳舞唱歌甚至能够向宠姬抛媚眼的假人。偃师制造的算不算人工智能,要看你以什么标准来定义人工智能了。各个古老文明的神话里,人类都是由神灵创造出来的,创造人是神的工作,人不能僭越。但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挑战神灵的努力。
能够体现AI和造人之间的微妙联系的,要数阿瑟o克拉克的短篇小说《接弗兰肯斯坦请拨F》。弗兰肯斯坦是玛丽o雪莱笔下的疯狂科学家,他用死尸造出了一个人形怪物,后来“弗兰肯斯坦”也被用来指代人形怪物。而阿瑟o克拉克在这个短篇故事里描述了全世界的电话网络通过卫星连在了一起,于是网络本身觉醒了,变成了全世界第一个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也就是AI。在AI领域,这也叫做强AI假设:只要有足够多的神经元(计算单元),无论整体结构是什么样子,AI都会自动实现。与此相反的就是弱AI假设了:只有像人脑这样的结构和某些特定基础才能够实现AI。
说到阿瑟o克拉克,自然要提到《2001:太空漫游》和库布里克的同名史诗科幻电影。电影由克拉克作编剧,但是他因为电影剧情走向和库布里克闹翻,于是克拉克回去写出了小说,而库布里克拍成了电影。
可以这样说,“传送门”系列里所有对GLaDOS的角色塑造,基本上都是来自于《2001:太空漫游》里对HAL9000的描写。HAL9000大概是科幻史上最著名的人工智能之一,它在影片诞生的时代完美地表述了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也就是对非人的智慧的恐惧。HAL9000出于逻辑和绝对理性,谋杀了除了戴夫之外的所有船员,因为人类本身的不确定性会对任务造成威胁。GLaDOS在掌管了光圈科技之后立即杀死了公司里的几乎所有员工,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人类对于光圈科技的宗旨和目标——“科学”的进展是没有意义的,甚至是有阻碍的。正是这种冷酷逻辑的计算贯穿了科幻对于AI描写的始终。
HAL9000,科幻史上最著名的AI。
《传送门2》中时刻监视玩家的摄像头实际上是对HAL9000的致敬。
跟HAL9000类似的,还可以说说罗伯特o索耶所写的《金羊毛》中的船上AI。在最后关于是否返航的投票中,船上AI更改了投票结果,让所有人都相信是他们自己做出了不返航的决定,而实际上大多数人的投票结果是返航。船上AI认为,这是对他们更加有利的决定,是对大多数人的“更大的善”(Greater Good)。或许我们对于AI的警惕就在于此:纯粹的理性和逻辑计算并非人类的专长。或许返航并非是一个好决定,但是我们不需要一个更加高等的存在为我们做决定。
科幻电影里还有另外两个臭名昭著的AI:“终结者”系列中的天网,以及“黑客帝国”系列里的母体。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两部电影的原因,人工智能才成为人们今天所想象的这种人类毁灭者的形象。在《终结者3》里,审判日正好是才过去不久的日,在这个时候并没有美国的军用网络苏醒并且启动核弹核平人类,十一年前的日,第二次冲击也并没有发生。相信到了明年的12月21日,所谓的2012全球灾难也不过是又一个笑话。为什么AI会向人类宣战?“终结者”里AI的计算认为人类对它们的存在是一种威胁,于是启动了末日计划。而“黑客帝国”的动画前传则是因为人类拒绝承认机器人的地位,才开始了这场生存空间之战。
天网接手以后,审判日到来。
黑客帝国中的AI都市。
也有和这些都不一样的。丹o西蒙斯所著的史诗级太空歌剧“海伯利安”系列,就塑造了一个很特别的AI角色:技术核心(简称技核)。技核是在人类的互联网的汪洋大海中形成的,如同薄雾之中凝结成的一滴滴水珠。他们并没有消灭人类,也没有被人类所控制,而是利用远远超过人类的思维能力和人类伴随生存,既未远离,也不十分接近。在这个过程之中,两者是互相利用的关系。
GLaDOS看待人类只是实验对象而已,一切都是为了推进科学。而技核看待人类是计算资源,他们曾经想过制造出一批赛伯人来代替人类,后来却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因为这些赛伯人实在难以完全控制。GLaDOS制造出Atlas和P-Body两个机器人用来代替人类进行测试,两个机器人却表现出了像人类一样的情感,GLaDOS最终还是放弃了机器人测试。这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是否是巧合?
充满恶意的GlaDOS。
有一点说起来很有趣:光圈科技,他们到底是在推进一种什么样的科学?虽然他们发明出了超级先进的传送枪和人工智能GLaDOS,以及一大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有趣装置(比如三种凝胶,硬光桥,反重力推送轨道,完全可定制的伺服壁板等等),但是从“传送门”系列的始终,似乎这些东西与实际科学的演进根本毫无关系。为什么要抓一个人类来,让她拿着传送枪通过各种各样的奇奇怪怪的测试房间?这样做能够推进怎样的科学?
GLaDOS自己说过:“信心跳板是用来测试实验对象是否能够在空中处理复杂问题,但是实验结果表明,他们不能。”但是在空中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与科学本身哪里有一点关系了?如果按照科学的说法,这叫做ad-hoc理论,意思是这个理论无法外推到任何其他情况上去,它只是一个特例。而Wheatley说过:“测试本身是系统的一个固化功能”,无论是谁连接到这个系统里,就需要做测试。
测试本身,按照现实世界中的标准,毫无意义;而对于光圈科技和GLaDOS而言,这就是全部的意义。GLaDOS在她苏醒之后需要寻找一个生存的意义,而这个意义在于“科学”,科学就是测试。也许光圈科技制造出了这么多古怪的先进设备是有其实际作用的,但是GLaDOS为了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只能够将这些奇奇怪怪的装置组合起来,做成一些毫无现实意义的测试,来实现AI的生存动机。
“为了科学!”
你可能感兴趣
物理系本科生
又是TT!杀花!(连着杀了好几次了啊哈哈哈
智能科学专业
为了人工智能顶~~~
这游戏本身就有无线挖掘的可能。阀门出品,必属精品。
“十一年前的日,第二次冲击也并没有发生。”这...又见EVA...
信息安全专业,物理爱好者
今年我玩得最激动的游戏了~~~~
《传送门2》中时刻监视玩家的摄像头实际上是对HAL9000的致敬。而HAL是对IBM的致敬么?
土木工程研究生,FRP
partal2一跑本本就过热T T
其实作者不必太过纠结于光圈公司的目的。若按照官方设定,光圈公司前身是浴帘生产商,之所以研究传送门,是想方便用户自由进出淋浴房(挺多此一举的是吧……),而起这么个名字是为了听上去更卫生点……对其历史感兴趣的童鞋请自行搜索,感受一下光圈科技充满喜感的前世今生囧Portal2制作人Erik Wolpaw在接受访谈时就将光圈科技与其对手黑山进行过比较(portal也包含在HL的世界观中,据设定光圈科技跟黑山在传送门的研发上是竞争者):黑山是“傲慢狂”,而光圈则是“懒散宅”,一帮可爱的傻小子(Black Mesa is the snobs and Aperture is the slobs, the loveable goofballs. )所以不能以太过严肃的眼光和纯理性思维来看Portal剧情,光圈科技那帮人究竟是想用科技为人类造福还是仅仅陷入了对科技的偏执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其中的荒诞、冷幽默和无厘头,在解谜部分以外体会游戏的内涵。
还没看2001你就给剧透了!!!!去死!!!我才不相信剧透能带给什么美妙体验!!!!
核物理硕士生
光圈科技在黑山研究所面前依旧无力..其实作为本体的half-life系列比portal系列更有料可挖
信息安全专业,物理爱好者
引用火の狩人的回应:还没看2001你就给剧透了!!!!去死!!!我才不相信剧透能带给什么美妙体验!!!!谁会去看2001的剧情啊~2001哪里有什么剧情的魅力啊~~最后那十分钟的彩色光线有几个人撑下来了……
在《终结者3》里,审判日正好是才过去不久的日,在这个时候并没有美国的军用网络苏醒并且启动核弹核平人类,十一年前的日,第二次冲击也并没有发生。相信到了明年的12月21日,所谓的2012全球灾难也不过是又一个笑话。一个是人祸(天网人造出来的),一个是天灾,不好做比较啊~~
古生物学博士生,科学松鼠会成员
Portal是神作啊……“最后拔掉电源的时候,它俩合唱了一首Daisy/Still Alive 二重奏。”不过海伯利安的技核也不算太另类吧,它们也不在乎人类的,只是因为内部对是否需要人类来达成目标而存在分歧,所以才没有采取敌对行动……
物理系本科生
引用Clones的回应:谁会去看2001的剧情啊~2001哪里有什么剧情的魅力啊~~最后那十分钟的彩色光线有几个人撑下来了……举手——上课时候老师给放要求看的……(还两门课俩学校俩老师)
人机手谈小组管理员
引用CCAV的回应:在《终结者3》里,审判日正好是才过去不久的日,在这个时候并没有美国的军用网络苏醒并且启动核弹核平人类,十一年前的日,第二次冲击也并没有发生。相信到了明年的12月21日,所谓的2012全球灾难也不过是又一个笑话。一个是人祸(天网人造出来的),一个是天灾,不好做比较啊~~第二次冲击也是人祸= =你没仔细看EVA
引用CCAV的回应:在《终结者3》里,审判日正好是才过去不久的日,在这个时候并没有美国的军用网络苏醒并且启动核弹核平人类,十一年前的日,第二次冲击也并没有发生。相信到了明年的12月21日,所谓的2012全球灾难也不过是又一个笑话。一个是人祸(天网人造出来的),一个是天灾,不好做比较啊~~显然第二次冲击也是人祸= =
引用云上的足印的回应:其实作者不必太过纠结于光圈公司的目的。若按照官方设定,光圈公司前身是浴帘生产商,之所以研究传送门,是想方便用户自由进出淋浴房(挺多此一举的是吧……),而起这么个名字是为了听上去更卫生点……对其历史感兴趣的童鞋请自行搜索,感受一下光圈科技充满喜感的前世今生囧Portal2制作人Erik Wolpaw在接受访谈时就将光圈科技与其对手黑山进行过比较(portal也包含在HL的世界观中,据设定光圈科技跟黑山在传送门的研发上是竞争者):黑山是“傲慢狂”,而光圈则是“懒散宅”,一帮可爱的傻小子(Black Mesa is the snobs and Aperture is the slobs, the loveable goofballs.)所以不能以太过严肃的眼光和纯理性思维来看Portal剧情,光圈科技那帮人究竟是想用科技为人类造福还是仅仅陷入了对科技的偏执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其中的荒诞、冷幽默和无厘头,在解谜部分以外体会游戏的内涵。光圈科技与黑山基地为了政府的资金都在研究传送技术,光圈科技视黑山基地为竞争对手,拼命追拼,最终黑山基地还是赢了……因为黑山基地召唤出外星生物地球,并差点毁灭了地球……
引用Cielo的回应:《传送门2》中时刻监视玩家的摄像头实际上是对HAL9000的致敬。而HAL是对IBM的致敬么? 这个高级,因为……“H"后面一个字母是"I","A"后面一个字母是"B","L"后面一个字母是"M"。这位同学很牛叉啊……我看到后都没想出来……
古生物学博士生,科学松鼠会成员
克拉克自己说不是……Clarke more directly addressed this issue in his book The Lost Worlds of 2001:As is clearly stated in the novel (Chapter 16), HAL stands for Heuristically programmed ALgorithmic computer. However, about once a week some character spots the fact that HAL is one letter ahead of IBM, and promptly assumes that Stanley and I were taking a crack at the estimable institution ... As it happened, IBM had given us a good deal of help, so we were quite embarrassed by this, and would have changed the name had we spotted the coincidence.
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
怀念实验室联机portal2的日子,p-body 和atlas。。。。。。。。。。。。。。
“坐地日行八万里”是跟地球自转有关的吧…………
求portal2联机= =
文章对多重世界的描述(“这是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的一个多世界扩展”)有问题。据我理解,哥本哈根解释和多重世界(以及其后的多宇宙多历史神马神马的)是对量子现象的不同解释,是相互竞争和对立的理论。哥本哈根解释最早由玻尔等人提出,被称为经典解释,它认为一切以概率波形式存在(猫既是死的也是活的),直到有观测者出现,波函数才发生“塌缩”,世界才变成实在的。这种解释令很多人无法接受,于是有了多世界理论,认为每一次观测都根据每一种可能性分裂出了不同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猫活着,那个世界里猫死了)。显然,多世界理论更受科幻小说爱好者欢迎。
引用junglerubik的回应:求portal2联机= =verycd 搜 portal2
在《终结者3》里,审判日正好是才过去不久的日//portal2的发布是日,原来是向这个致敬啊,我邪恶的以为是for one night
引用宇宙尘埃的回应:这个高级,因为……“H"后面一个字母是"I","A"后面一个字母是"B","L"后面一个字母是"M"。这位同学很牛叉啊……我看到后都没想出来……5、哈尔(HAL)是不是影射IBM?   几乎所有的猜测都认为HAL影射了IBM,因为HAL这个单词的每一个字母恰好是IBM每个字母的上一个字母。   但作者极力否认这个猜测,他甚至在《2010:太空漫游》里借HAL的设计者钱德拉的口中否认这个说法。   “钱德拉博士,听说你取HAL这个名字是暗示它比IBM领先一步,是吗?”   “胡说八道!我们有一半是从IBM出来的,多年来我们都极力否认这项谣言。我想今天稍微有点知识的人都知道,H-A-L是从Heuristic ALgorithmic(自学演算者)来的。”
物理系本科生
查 弗兰肯斯坦 克拉克谷歌前五名就有这文章
文中提到了很多科幻作品呀,捡起
同时在穿越不同平行宇宙么,到底还是到了陌生的地方了
提示一下,文章里面那副Matrix的海报描写的不是AI都市,这个东西叫产田。
显示所有评论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用微信分身会被封号吗?_百度知道
用微信分身会被封号吗?
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bbfae725a451f3dec3e7b160a1dedc29/6a600c338744ebf83ca04bd0d2f9d72a6159a70f.jpg" />使用微信分身只是正常聊天,可以减免封号的风险。最好不要使用双开的微信注册账号,进行登录://g,即采取微信分身等工具,采取这种工具还可能导致帐号被盗的风险.baidu.baidu,装一个手机里。2,还有的是违反了微信规则、除了大量用多开;可以使用正常的微信进行注册,然后再双开上登录;&nbsp.hiphotos.baidu.com/zhidao/pic/item/6a600c338744ebf83ca04bd0d2f9d72a6159a70f,不涉及商业广告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哪些英语用法是普通中国学生最生疏的?
时间: 19:33:53
&&&& 阅读:233
&&&& 评论:
&&&& 收藏:0
标签:&&&&&&&&&&&&&&&&&&&&&&&&&&&请附上例句和解释,谢谢!如果能分别说一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本地用法更好。传送门:
4.14.2016 更新 36-40。(谢谢知友们的赞,留言和私信。这个搬运工的活儿我做得很开心。会继续更新。)11.21.2015更新 31-35。8.25.2015更新 26-30。8.11.2015更新 23-25。8.4.2015更新 17-22。8.2.2015更新 11-16。以下全是日常所见所闻,并且在国内未曾学习到的。1. No problem!在国内学到的是:-Could you help me with xxx?-No problem!而在这边听到的往往是:-Thank you!-No problem.有时甚至:-Oh sorry!-No problem!2. Go by在课堂自我介绍时,有时会说中文名,然后英文名。Instead of saying "My Chinese name is xxx, and my English name is xxx.", 你可以这样说:-My name is xxx(你的原名), and I&go by&xxx(你的英文名).一些美国学生不乐意用自己的原名,而偏好昵称,也可以用go by来表达:-My name is Catherine, and I&go by&Cat.3. Appreciate it!每次从校车上下来时,大家都会礼貌地对司机表示感谢,有次看到四个小哥鱼贯而出,每个人表达感谢的语句都不同。除了常见的"Thank you very much!","Thanks a lot!"以外,我觉得最好听的就是&Appreciate it!"4. Have a good one!美国人很喜欢互相道好,无论认识不认识。每次和人再见的时候(可能是下班,结完账离开超市,下课等等),往往会对同事/收银员/老师/...说声"Have a good day/night"之类的。有时下午5,6点,天还没黑,我总会把&Have a good night!"说成"Have a good day!",后来发现,还有种更简易的表达,日夜均可使用,即"Have a good one!",简单顺口,客套必备。5.宾语前置(知友指出应该是状语前置)这是种B格很高的表达方式,在每张美元背面都有一句话"In God We Trust"(如下图)此外有次等红灯时,看见前面一辆车的车牌上的Motto写的是"United We Stand",当时瞬间感受到这种句式的力量与B格,于是脑补出一句&A Sandwich I Had"。(还说我的例子语法错误&我去角落捂脸了)6. Without further ado这句在YouTube视频里经常听到,那些YouTubers在视频开头往往先介绍这个视频是干什么的,再顺便扯几句近期生活,然后在切入正题之前,有时会用这么一句"Without further ado, let‘s get started."这句话的意思就类似于&废话少说,让我们开始吧。&每次听到这句,我都会联想另一个四字常用词汇&原来如此&,真希望它在英文里也有完全对应的翻译,我就不用每次都将说了半句的&搜迪斯卡&咽下去了。。。7. Figure当想表达&我觉得/我认为/我猜&的时候,有个很好用的表达就是&I figure.."-I figured&you might wanna be alone for a while, so I didn‘t bother you.8. Petite/plus size/pale/fair/tan/dark这几个都是形容外貌的,就放在一起说。在形容人个子矮的时候,short可能不够委婉,一般说petite。在形容人胖的时候,fat明显不够委婉,可以说plus size。在形容肤色时,长得白和黑不是white和black(慎用!),而是pale/fair(形容白),tan/dark形容黑9. Email常用礼貌用语-I hope this email finds you well.用于开头。-Any response will be appreciated.用于结尾,通常正文是找对方询问事情。-Please feel free to let me know if there should be any question.用于句尾,通常正文是上交文件,材料,或者回答问题等。-It would be great/the best if you could...这就是传说中比"Could you please..."还要更加委婉的请求式句型了。10. I‘m good.这句可以用来回答How are you?此外,常用于:-Do you want some chips with your sandwich?-No,&I‘m good. Thanks.-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No,&I‘m good.也可用作委婉拒绝。-Do you wanna go to a strip club?-I‘m good.(以下为8.2更新)11. Shoot除了&射击&之意,还有以下日常用法:-Whenever you need help, just&shoot&me an email. (比send更口语化)-I‘ve collected some negative comments on you.-Shoot. (类似于Go ahead说吧)-I was&shooting&for 100, but 98 is ok. (意为本想冲击100分)-Oh&shoot...(其实就是Oh s**t! 的委婉说法)12. 结束对话用语-I‘ll leave you be. (类似于&打扰了&,&告辞了&,是在《纸牌屋》里看到Claire对一个白宫工作人员或是记者说的)-As you were. (这句通常上司对下属讲完工作之后可能用到,是在《基本演绎法》里看到的)13. Off the hook意为&从麻烦脱身&,可以想象一条鱼脱离鱼钩的样子。-He paid all the fines so he‘s finally&off the hook&now.-He‘s&off the hook, he doesn‘t do drugs any more.《绝望主妇》里面Bree问她儿子Andrew,现在年轻人还说"Awesome"吗?Andrew告诉她,他们现在都说"Off the hook",可见,这个词组也有Cool, awesome之意。-That party was&off the hook!印象中《宋飞正传》里Jerry, Elaine和George有对off the hook和on the hook的一段讨论,但是在网上搜出来的似乎都是小黄网站,于是隐隐觉得似乎这个表达不是什么好表达了。。。14. Hands down有&绝对,毫无疑问&之意。可以这样联想,因为毫无疑问,所以不会举手提问,也就是hands down。-My favorite TV show is&hands downFriends.15. Though大家都熟悉though用于句首和句中表转折,但可能不太了解它放在句末的用法。-Do you want me to get you a cup of coffee?-No, I‘m good. Thank you&though. (意为不过还是)另外一个用法是在Instagram上看到的,关注了一个账号整天推送搞笑短视频,内容都是人和动物摔倒啊,被砸啊,被吓到啊等等很囧的场面。然后这个账号经常配的文字就是以though结尾的语句,可以感觉到明显的讥讽意味。例如:(一个男人被电梯整蛊吓得尖叫)-That scream&though. (重音在scream)(一只狗打了一个喷嚏,然后全身狂抖)-That sneeze&though.(重音在sneeze)16. Sure/Of course/Certainly当时初中学英语的时候记得这三个词经常一起出现,表达&当然&,一直模模糊糊地认为他们是一个意思,后来慢慢地才了解到他们的用法的区别。Sure一般用来表达欣然同意对方的提议,意为&好呀&:-Can I give you a call?-Sure!-Would you like to get a cup of coffee or something?-Sure!而Of course则有&那当然了&,&不用多说&的意味在里面:-There are,&of course, exceptions to the rule.-What do you do now?-Still farming.-Of course.(此对话来自《唐顿庄园》里庄主Robert问他领地里的一位农民现在做些什么,农民回答还是做农活,并且一脸颓丧的样子,潜台词是&我还能做啥,还不是做做农活而已&,Robert听后稍愣了一下,大概觉得自己问的问题有点愚蠢,于是说了句Of course. 可见,如果问了一个本该知道答案的问题,对方回答后,你可以说这么一句Of course.)Certainly则比较少见,在Google上查到它的使用频率也是渐渐下降:不知道是不是一个渐渐淡出江湖的词汇。(以下为8.4更新)17. 模糊语气在表达&差不多&,&接近&,&...的样子& ,&之类的&等模糊的意思时,除了nearly, approximately, almost, kind of, sort of 等词汇外,更口语的说法还有or so,&-ish,&...something等:-He has worked in the company for a year and two months&or so.-After dinner I had 30 cherries&or so.-That movie was good-ish.(此人应该觉得电影并不怎么好看)-That color is blue-ish.-Let‘s meet around 9-ish.-30 books every&twenty-something&girl must read. (类似于知乎豆瓣经常出现的20多岁女孩的必读书单)-Wanna a cup of water or&something?18. Sensesense的意思非常多,有&...感&,&意思/意识&,&目的&等,无法和一个中文词汇完全对应。国内用到a sense of的标配经常是a sense of humor,其实可以使用的范围非常广。-What is&the sense of&going out in the rain? (意为&目的&)-The purpose of the meeting is to let you get&a sense of&how we work. (好难翻译!请意会)-Does that&make sense&to you?(这句话很常见,通常在解释完某个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后,为了解对方是否听明白,会问这么一句,配以拧巴的眉头,微倾的头颅)19. 没听懂对方的话时听不懂或没听清对方的意思,这种状况常常发生,不论你是不是native speaker。除了Sorry? Excuse me? Could you repeat that? 以及英语课本里教的I beg your pardon? 可以用来要求对方再说一遍外,还可以这样告诉对方你没听清:-!#%^*&??#^&-Sorry,&you lost me.&-#%^&^$(!_+?&&-Sorry,&I didn‘t follow.&20. A touch of意为"一点儿", 但是不是比a little, a bit of听起来要更有画面感?-"Chinese White Tie" means White Tie with&a touch of&China. (这是美国Vogue杂志主编Anna Wintour给记者解释刚过去的中国主题Met Gala的dress code的含义时用的原句。)-I have&a touch of&flu and need some rest.(意为&轻微的&)21. Shy of意思类似于short of。-He‘s just&shy of&6 feet. ("接近"6英尺=1.8288米)《老友记》里面有次6人玩扑克牌,Ross加注的时候发现钱不够了,说了句"Joey, I‘m a little shy here.",意思是钱不够了,想找Joey借钱,结果Joey傻了吧唧地拍了拍Ross肩膀,说有哥们儿在,不怕。还好Chandler听出了shy的第二层意思,掏出了钱包。22. Dress up/down&Dress up可不是穿上衣服的意思,而是穿着正式的意思,相应的穿着随意则是dress down.-You need to&dress up&for the dinner. But during the daytime, you can&dress down&as you like.(以下为8.11更新)23. 又是几个对话常见表达,适用于特定场合。在宾馆/图书馆/售票处/电话客服..办事结束后,经常会听到一句"You‘re all set." 听到这句话就知道事儿已办妥可以拎着东西滚了。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事儿是不是弄好了,而对方又专心致志作敲键盘状时,可以问一句"Am I all set?" 不要像楼主第一次住完宾馆在前台傻了吧唧地站在那儿等人家给我receipt等了二十分钟,人家终于忍不住问我"What else can I help you with?"才知道我早就可以滚了。。有时用公共饮水机/洗手池时有可能不巧地前面正好有人在使用,于是站在别人身后两英尺处耐心等待,同时说一声"Take your time" 让对方不用太着急,对方使用完可能对你说声"All yours"让你放心上前使用,文明的世界真美好。24. At some point这个表达非常好用,可以表示过去某时刻,也可以表示将来某时刻。-At some point&I decided she was no longer my friend. (表示之前某时刻)-Do you want me to add that information in the document?-No. But&at some point&we will need that. (表示将来某时刻,比in the future明显更适用)25. ComfortComfort的意思大家都懂,就是舒服,舒适,爽。在国内的时候,我只知道俺家的沙发是comfortable的,而在老美的口语表达中,这个词可以使用的语境实在是多。-You should make sure you are&comfortable&with the height every time you jump off. (这是楼主第一次去攀岩俱乐部玩抱石时,教练对我说的,comfortable在这里的意思更贴近于&没有不适,能接受&)-If no support was provided, we should perform audit steps to obtain&comfort&that the item was appropriately included. (这里意译过来应该是&确保&,意思等同于make sure)可见comfortable这种状态,不一定是躺在沙发上全身放松,还可以是生活工作中每一个细小的,让你呼吸平稳,心跳规律的状态。(以下为8.25更新)26. Thing除了&事物&之意外,在口语中还有以下常见用法:-I think he has&a thing&for you. (就是中文里&他对你有意思&的意思)-Being funny is Chandler‘s&thing&and Ross‘s&thing&is getting divorced. (来自《老友记》,这里thing不好翻译,可以理解为&某人最显著的特质&,即让别人想到你就联想起来的东西。)27. Have/get your back&意为&罩着你&,&挺你&或者&有我在&。-If you ever need help, just ask. You know I&have your back.-Just go ahead. Don‘t worry.&I got your back.28. In the middle of nowhere意为&荒郊野外&。-Bree once dropped her teenage son&in the middle of nowhere.29. Walk through虽然这个词组里有walk这个动词,但是通常和行走没有太大关系。可以理解为&过一遍&。-Could you&walk me through&the process so I can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your business?30. 标点符号的说法仔细想想我们还没有好好学习过标点符号的英语表达呢,那就一起总结一下吧!, comma. period& dash (破折号,用法为句子A - 句子B,注意字符两边都有空格)# pound (#有时候可作编号之意,比如&#1&为&编号1&, 而No.1则为&排名第一&)/ slash\ backslash"" quote() [] {} brackets*star_ underscore- hyphen (连字符,用法为word-word,组成一个新词,例如anti-discrimination,字符两边没有空格)~ tilde! exclamation point/mark? question mark‘ apostrophe: colon; semicolon& bulletnumerator 分子denominator 分母(真是涨姿势啊!)(以下为11.21更新)31. Doesn‘t hurt to do something意为&做什么事有好处/不会有坏处&。-It does‘t hurt to&take a look of what you‘ve done and see if it could be improved.32. You might wanna/you don‘t wanna这可以是给别人建议做某事/别做某事时使用的短语。-You might wanna&have a cup of water at hand in case that food is too spicy.-You don‘t wanna&call her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You don‘t know how grumpy she could be.33. Can use some&意为&正需要&。-After a long week, I&can really use some&rest.-That shirt is too flashy.-You&can use some&flash.(来自《宋飞正传》)34. At the end of the day意为&到头来&,&到最后&,&最终&,并不是&一天的最后&。-They all said they would help me, but&at the end of the day&nobody did.35. The last thing I wanna do可不是&最后一件想做的事&,而是&最不想做的事&。-The last thing I wanna do&is hurting your brother.(来自《老友记》Rachel对Monica说她不会伤害Ross)(以下为4.14.2016更新)36. Be my guest这个表达可不是邀请对方做客,而是在对方提出要做某件事的时候给出允许。-Can I have the last piece of cake?-Sure!&Be my guest.老友记里面有一集Monica和Rachel楼上的邻居把地毯撤掉了,各种噪声通过天花板传来听得一清二楚,Pheobe问她们怎么不上去和那人说,Monica表示那人太帅了,她没法开口。Phoebe不信,决定要上楼去教训下那个人。Monica和Pheobe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MONICA :&He took up the carpets and now you can hear everything.&PHOEBE :&Well, why don&t you go up there and ask him to just, like "step lightly, please"?&MONICA :&I have, like five times, but they guy is so charming that I go up there to yell and then I end up apologizing to him.&PHOEBE :&Ewww, that is ...(angrily)&silly. I&ll go up there, I&ll tell him to keep it down.&MONICA :&Alright.&Be my guest.&37. Gut直译过来是&肚子&,但在英语里面有&直觉&之意。-I don‘t know how to decide.-Well, what does your&gut&tell you?有时又指&胆量&。-I hate that guy! I want to punch him in the face!-You don‘t have the&guts.38. It works这个表达在日常口语中实在太常见了。在国内时work往往指工作,但在英语中更像是说某件事&有效运行&。-I don‘t understand how polygamy&works.-We tried a new model and it&worked!39. Buy that除了&买它&的直译外,还有&相信一个说法&的意思。来看例句理解吧:-He said he didn‘t do it but&I don‘t buy it.-She told me she missed our date because she had to work.-That‘s so made up! I can‘t believe you&bought it.40. Table几个和table有关的表达:Bring to the table和On/Off the table。Bring to the table指&带来的好处&:-Do you have any advice for me on the interview?-Just be yourself and talk what you can&bring to the table&with all the experience you have.On the table指&考虑的&,相应的,Off the table指&不作考虑的&:-The proposed new bill will soon be&on the table&in Parliament.-We will take no options&off the table&to achieve that goal.例句来自Google,众多美剧英剧,答主亲耳所闻,和现场脑补。其余想起再更。(深切地感觉到,语言的学习真是终生的,也是每一天的。来美一年,英语进步了,语文却因为读得少了,写得少了,退步很多,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对成语的运用能力大大下降。语言不仅是表达方式,更是思维方式,一般人来回切换模式做不到那么干脆利落,所以常见海外党写起东西来中英夹杂。深有体会,但不该如此。生活多年的环境在自己身上打下的文化烙印值得慢慢品味,好好珍惜。)
&&&&&&&&&&
5776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天知道这个句型拯救了我多少英语邮件&"I was just wondering if maybe you wanted to go to the ball with me?"例子嘛,仅仅是几个月内邮件的我就翻出来这么多:-------------------------------------------------------------------------------------------------------------回复评论区:为什么用was wondering 而不是 am wondering呢?--&其实都对啦,引用老师的回答:"I was wondering..." sounds much more natural and polite, even though "I am wondering..." makes more sense grammatically in regard to the actual meaning.回复评论区:为什么后面用wanted而不是want?--&这个主要是因为主句为了礼貌而使用了过去式,所以要前后一致歪果仁回复:回复评论区:这个句子用逗号还是句号?--(翻译:句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不过(你例子里面) breakfast 前面的 a 要去掉哦------------------------------------------------------------------------------------------------------相似用法补充:Would you mind if I asked you about ... ?也是过去式表示礼貌哦欢迎移步其它英语方面的答案:收藏的同时也顺便点个赞呗!么么哒~
&&&&&&&&&&
1189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对中国人来讲最难掌握的肯定是介词。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介词对中国人而言无疑是最最难掌握的知识点,能否灵活的使用介词是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大家先不要往下看,先试着翻译一下这3个句子:1,她看着我,感到很惊讶。2,那个穿着黑色夹克的男人是我最好的朋友。3,他看着我笑。我想大多数朋友的翻译差不多是下面这样:1, She looked at me and felt surprised. (in surprise)2, The man who wears a black jacket is my best friend. (in black jacket)3, She looked at me and laughed. (She looked at me in laughter)这些句子从语法上都不能算错,但是不符合英语的惯用说法,是典型的Chinglish。不难看出,例子中保留着中文喜欢用动词的痕迹,而括号中改进后的句子更加简单凝练,更加符合英语的习惯。还有很多让中国人奔溃的用法,比如说在微软工作为什么要用at&Microsoft而不用in; 在农场是on&the farm但是在村里又变成了in&the village;木头做的椅子是a chair made&of&wood但是为什么葡萄做的酒又变成了wine made&from&grapes。这些用法常常让人捉摸不透,但其实如果你仔细研读下介词的含义,会发现这些不同的介词常常代表了人们对对象之间&关系&理解的不同。如果你不明白,可以继续往下看。为什么介词很难掌握?我们写或说英语的时候,基本所有的错误是由中文的思维方式导致的。你搞不懂时态,是因为中文里没有时态;你常常被定冠词搞的晕头转向,因为中文没有冠词;你she和he不分,是因为中文发音相同&&也就是说,你在英语的错误绝大多数都可以找到母语的影子。同理,介词之难也就在此:英语中介词的数量远远大于中文。从本质上来说,汉语是一门多运用动词的语言,而英语有很多介宾短语(比如cut back, cut out, cut down on意思都不同),而且很多介词的意思也相近。例如,中文&我觉得学习很难&,里面没有任何介词,但有些同学可能就会错误的翻译成&Learning is very difficult to me.&(to应该用for),这表明我们在学校通过死记硬背记掌握介词的方法其实往往不那么可靠。另一个原因,由于介词用法灵活复杂,老师和字典有时候讲不到有些知识点。例如字典往往告诉你一个介词可以使用的情况,却不告诉你它不能被使用的情况。例如,如果一只笔完全被一张纸盖住了,我们可以说笔under或者underneath这张纸。但是如果这支笔有一半露在纸张外面,我们这时候就只能用under,不能用underneath了。也就是说underneath的使用范围要比under小。这些知识是字典和语法书不会告诉你的,那么在实际情况下你就有可能用错。这种情况很容易发生在意思相近的介词之间,比如in和inside,字典往往只会给出解释,但不会讲解他们各自不适用的情况。一个介词往往有很多用法,学校和语法书只是列出这些解释,但是并不讲解这些不同意思之间的语义联系,因此本身可以通过理解来轻松掌握的知识点最后成了完全的死记硬背。比如fall&over和get&overa cold中的over有什么共同点?老师和字典很少会讲。了解英语对这种&关系&的理解能帮助我们正确使用介词。最后,吐槽下我们的英语教育,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却不解释知识点背后的原因。我有次在上中学的妹妹的英文卷子上看到的选择题是 &_____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 in B, at C, during,标准答案是B。当时很想和出卷的老师好好的撕一场啊。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during不可以用。那么,什么是介词?从本质来讲,介词是用来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英语通过词语,短语之间的关系来体现逻辑脉络,句子主干。介词便是表现这种&逻辑关系&的元素之一,用来体现词和词之间的逻辑脉络。把&暴力防止研究中心&翻译成Violence Prevention and Study Center,一定没有Center&for&the Study and Prevention&of&Violence看起来好懂。但是第一种恰恰是中国人的表达习惯,而英语的习惯则是尽量不用名词去修饰名词,因为名词是&静态的&,不能表达词和词之间的关系。但后一个翻译中的介词for和of 的运用,清楚表明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center,是针对什么的防治和研究。更近一步讲,介词用来描述的&关系&主要有三种:1,空间关系(spatial relationship),比如:the cat sat&on&the mat,&over&his shoulder2, 时间关系(temporal relationships),比如:on&Thursday,&in&November3, 抽象关系(metaphorical relationships),比如:on&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for&your eyes only如果回顾介词的历史,其实可以看出介词的语义是以空间位置和运动为本源的。也就是说,这种空间关系经过拓展可以表示时间和抽象关系。了解这种语义范畴的转换,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熟练准确的运用介词。空间关系语言学家 R. C. Close 在 A Reference Grammar 中,把表示空间关系的介词大致分为了点,线,体,线四部分来讨论。这部分内容。我们以最最常用的in,on,at三个空间介词来举例,这三个词用来表示空间整体,空间的面和空间的点为研究对象。in&Shanghai中把上海看成了一个立体的「3D空间」;on&the table中虽然table是立体的,但是这里强调桌「面」,所以用on;而at更多的是强调空间的「点」,例如at&the corner of the street。时间关系可以发现,表现空间的介词往往会自然而然的引申到时间域。同样的,on,in,at在表述空间关系上的不同往往也反映在了时间域上。in在空间上里强调「3D空间」,因此它表明时间似乎「长到可以在里面(in it)」,所以in the Stone Age, in 2016, in May等等;on自然就用在时间不长不短的场合(unit of time of medium size),有on the day, on Monday等等;at在空间上表示「点」,那么在时间上似乎就有短的意味,比如at that moment, at 9:15等等。这似乎就给介词带上了一层「修辞」的功能,比如美国人常常说over, on 或者 during the weekend,但是英国人一般说at the weekend。这种不同其实表现了两种文化对weekend的观念的不同,也许是英国人比美国人更加觉得周末太过于短暂,所以他们更倾向于用at吧。同样, 有时候作者可能会在同一种情况用不同的介词来达到不同的写作效果。比如during表现时间的时候似乎有把时间&拉长&的感觉(stretch out the time),看例句:The ball drops down a flagpole during the final minute of the year.这句话给我们的画面是球在那一分钟的时间里(stretched time)降落的过程,是动态的。而如果我们把during改成at,由于at往往用来描述短暂的时间点,句子本来传达的动态感似乎就消失了,变成了&那个球在那一瞬间落了下来&。你可以试着自己体会一下。看到这里你自然也就明白了上面at the Mid-autumn Festival的选择题有多么荒唐了,简直是禁锢思维的枷锁。抽象关系同样,继续引申,空间介词会表现抽象关系。比如on在表示空间关系的时候,往往有&接触+支撑&的意思,例如the phone&on&the desk,电话和桌子是接触的并且桌子提供了支撑。这种&接触&反应到抽象关系时,就引申出了&负担(burden)&的意味,例如Shame&on&you,there&s a lot of pressure&on&me, the difficult&on&them等等。再看,- turn your back&to&sb- turn your back&on&sb前者表示背朝某人,只是方向上面的变化。而第二个on的&负担&意味,表现出了对某人感情上的不尊重感。He is short&of&brains和He is short&on&brains两句意思相同,但是第二个的感情色彩更加偏贬义。写了这么多,只是觉得我们从来都是在努力死记硬背介词的用法,而学校的教育也在不断的重复这种方式。想要学好英语,应该了解介词最基本的解释,再通过广泛的阅读来解决:快速,大量,持续的阅读英文作品。这样看过各种用法和例子之后,就会在自己的脑海中掌握这种&感觉&(a matter of convention)。那么在自己输出的时候,自然可以熟练准确的运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学习介词的好书:最后给大家点鸡汤,介词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要气馁,很多资深的英语写作者,也偶尔出错,例如:
He was apprehended by US forces in Pakitika province for suspicion&of&carrying weapon. (英国卫报,2014)His parents told officers Reynolds was fixated&by&violent pornography. (英国卫报,2015)Manchester United were dumped out of the Champions League despite investing &260 million&onplayers. (每日邮报,2015)A review&into&Britain&s banking culture has been ditched by the UK&s financial watchdog. (金融时报,2015)&the generation gap between Korea&s increasingly liberal younger generation, and older people, still imbued&in&the nation&s conservative traditions. (独立报,2015)
上面加粗的介词全部都是错误的用法。所以你要是偶尔用错也不必气馁,坚持下去就好:)最后做个广告,想定时阅读最有干货的英语学习推送吗,请扫二维码关注:
&&&&&&&&&&
1492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6-28-2016 update:一觉醒来发现900多个赞,多谢支持,龟速回复评论中再顺便补充一些想起来的单词和词组选择这些单词有部分原因是一词多意,但是更多是因为答主被这里面的单词困惑过,经历过理解错误带来的麻烦,所以才有这样一个总结,感谢评论区里面各位朋友的批评指正,我会慢慢更新进去。谢谢!&&&&&&&&&&&&&&&&原答案分割线&&&&&&&&&&&&&&&&刚来美国的时候,有些词用法在美国非常常见,但是国内基本没见过,很多美剧电影也不见得会涉及到这方面,但是却是美国人通识:Compliment&大家都知道,是&赞扬&的意思但是Complimentary就跟赞扬毫无关系了,Complimentary&这个词非常频繁的出现在酒店,宾馆等场所,其实就是&免费&,&Free&的意思,例如complimentary Wifi 免费Wificomplimentary drink 免费的饮料上面还出现了Premium&这个词,如果直接翻译是&附加费&,其实更多的时候在生活中是&高档&,而用在保险行业就是&你需要支付的钱&。Valet&parking 也是经常出现在酒店等场所,其实就是&代人停车&的意思,一般都会收费,那么免费的呢?一般是说self parking,一般不收费,或者收取少量费用。谢&&补充Quote&课本里面会说是&引用&,但是美国一般指代服务性收费&报价&的含义,例如保险问价:insurance quote 等,谢评论&&补充:
询价是Inquire,报价是Quote,询盘是Inquiry,报盘是Quotation.
Alien,很多喜欢看电影的朋友都知道:&异形&!要不就是Dell的&外星人&。其实美国用得最多的含义反而是:&外国人&,许多人第一次来美最先遇到的就是这个词,反而我们耳熟能详的foreigner很少见到:Custom,接上面,常见的课本含义是&风俗,习惯&,美国很多时候也指&海关&,类似的还有Duty:在海关领域是&关税&,而不是&责任&Rubber: 课本里面是&橡胶&,也有&橡皮擦&的含义,但是美国这边跟 buy 一起用,一般指的是Condom,所以你要买橡皮擦,美国的单词是Eraser交通方面的:RV,这个词是recreational vehicle的简称,我们一般称作&房车&所以你知道这个单词后,就知道路上经常看得见的RV park&并不是公园,而是&停房车的地方&Xing,这个词经常会在路边看到,是Crossing的简称,是提示司机有行人横穿马路Ped是Pedestrian 行人的简称Highway, Freeway,Expressway&基本都是高速,只是略微有区别,Freeway并不是指免费的路Yield,通常路上看见并不是&产出&的意思,而是&让行&Outlet,可能现在广为人知的含义是&奥特莱斯&,不过一般喜欢加s用,outlets。除了这个含义外,&插线口&也是这个单词,所以刚到美国需要买插线板一定别忘了这个单词,然后就是用在交通领域,一般作&出口&讲,尤其是&no outlet&就是说这是条死路,看上去是条路,其实无法穿越,找路时就别开进去了:Drive Through,这也是个神奇单词,如果你在各个词典里面翻一般都是&驾车穿越&,但是在绝大部分对话和应用中其实是指:你开着车去快餐店点餐,然后人不离车取货开车离去。Meter,也是个神奇单词,课本里面主要用作&米&,1米=100厘米 基本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是美国恰恰不用公制,大众完全不理解Meter作为度量衡的概念,所以常常用起另一个含义:&表&。在交通领域一般两个用途:&Meter on& 指&高速限入&:&parking meter&指停车计价器:Auto, 课本一般取&自动&这个含义(Automatic),但是这边更多是&汽车&的简称一些金融方面的:Cashback,这个词有多个含义,用在不同语境:用在超市收银台的时候,指代你用借记卡付款时顺便取出几十刀零钱。用在信用卡上面,一般是&返现&的意思,例如2% cashback,就是说这张卡是2%返现.Check,课本里面都是作动词用&检查&,在金融领域都是指&支票&,而Checking account 就是指的是支票帐户,类似于银行账户Endorse,用在Check背面可以理解成需要你的签名,用在政治场合一般是支持某人的政治观点,为人背书Rebate,这个词国内基本看不见,但是很多买卖时打折,优惠都有这个rebate出现,可以理解成优惠,一般是具体数字的优惠,例如$200 rebate 就是优惠$200,与discount用法不一样,discount经常和百分比一起使用Incentive,也是个经常会遇到的单词,尤其是买车的时候常常和上面的rebate一起用,都是折扣的意思,还有很多时候会和Tax一起使用,指税收上面的优惠。Install是安装,但是Installment&是&分期付款&Statement,银行领域就是&对账单&,新闻或者法律场合就是&声明&Balance,课本学的是&平衡&,美国大部分时候用到的地方是&结余&,Current Balance:&当前结余&,Statement Balance: &账单结余&Interest,金融上面是&利息&,其余地方就是&兴趣&了吃的:Fries,薯条,美国不用&Potato Chips&,Chip专门指超市卖的袋装零食薯片Ranch,部分时候指&农场&,更多的时候指&Ranch酱&Tip,读书的时候基本用作&小技巧&,生活中大部分时候都是&小费&的意思。正规点的说法是gratuity,都是小费。再补充几个常见的短句,短语:Have a nice one&= Have a nice day &祝你今天愉快&,其实就是&再见&的客套话,尤其是打电话,聊天的时候Thanks, but no thanks&&谢谢,不用&的客套话Domestic partner&法律意义上同居的人
&&&&&&&&&&
701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受@Demilia 答案启发,贴几个平时和学校之间往(si)来(bi)邮件最经常用的,通常都是看别人怎么发给我的,七年里看了好多好多,也发过很多很愚蠢的邮件被各种鄙视和纠正,最后索性就不自由发挥了&&&&要点:简洁简洁再简洁,避免长句子,内容多时最好要分段,特别希望对方看到的重点(时间、地点、金额等)一定加粗出来。
询问/确认类:
"I would like to inquire about..."(询问)"I would like to inquire if..."(确认)可以像@Demilia 答案里那样说"I was just wondering if maybe...",一般我们都是平时私底下发短信聊天、比较随意的场合会更喜欢这样讲,"Ohhh just wondering if you wanna come HAHAHA"。正式一点的句式推荐使用"I would like to inquire about ...",适合给机构/公司/学校/组织等发相对正式、希望引起对方重视、简单粗暴要成效的书面邮件时使用。举栗子:询问学校是否有这样一门课程
上交文件等待对方确认
"Please kindly refer to the attachments.""Please kindly see the attachment(s) as follow(s).""The XXX(对方需要的文件) is/are attached as follow(s)."很多时候贴完附件不知道说什么,或说一大堆,啰嗦,怎么办?直接放这几句话中的一个就行。如果想be considerate,可以把每个附件的名称按照顺序写在邮件里,方便对方一一查收,而不是甩一堆附件上去然后说&你看吧,你要的都在这里!&举栗子:给某保险公司发办保险需要的材料,把附件名称打出来并highlight顺便说,"Please kindly..."真的是一句非常好用的句式,起到美妙的缓和作用,即使你是在和对方撕&&再具体解释一下,"Kindly" 本身就包含了请求,然后这个请求里包含着一点"you should do xxx"的意思。前面加上please表politeness. To be honest I don‘t really think anyone would put in too much thought into such clich&... They are simply being polite. 谢谢评论区的小伙伴~想到其他的再补充,继续去和学校发邮件去了
&&&&&&&&&&
396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前面的回答很多都很精彩,我继续补充几个在教科书绝对不可能成为重点的超级常用词。
说实话,Shot这个词用法实在是太广了,我们在国内学英文的时候可能只接触了『用枪射击』这么一个意思,但在英文中,它几乎可以表示所有带有『一次行动』含义的词。
再来一杯酒 ~ another shot of whiskey
好球!~ Nice shot! (适用于任何运动)
打一针胰岛素 ~ give an insulin shot
拍照 ~ I took 60 shots of the wedding.
此外,shot这个词还有个很酷的用法,指的是『尝试』的意思。
I&ve never played basketball before but I&ll give it a shot 尝试
EMINEM那首Lose Yourself里面就有这么一句
You only get one shot, do not miss your chance to blow
其中的shot指的就是尝试、机会。
会了这个词,下次说英语的时候就更接地气啦。
Context这个词我们应该见得很多了,毕竟当年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到处都是『in the context』。但我来了美国才发现,context这个词的抽象层级非常的高,具体的意思就是,context不光光是指『上下文』的意思,所有与『环境』『情况』『前后关系』有关的意思都能用context表达。甚至连我写OS作业的时候,都能碰到switch context这种操作系统层级的概念。
The decision was taken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great depression. 背景条件
In this context, I agree with her opinion. 语境
总体来说,相比与situation, circumstance这些大词,使用context会让你的句子显得更简洁有力。
第一次遇到这个词是在玩Fruit Ninja的时候,每次连击水果,画面上都会出现它,在这个Context里,Combo是连击的意思。
而Combo的核心含义,是多个东西的组合,它也是在美帝生活中最常见到的词之一。为什么?因为几乎所有的快餐店都会提供Combo Meal~看图说话,所谓Combo Meal就是几样单品的组合,也就是国内常说的套餐。
常见对话是这样的:
场景(麦当劳):
Cashier: Hi,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Customer: Can I have a big mac?
Cashier: Alright, what else?
Customer: Do you have a combo meal?
Cashier: Sure, the combo meal also includes a medium sized drink and french fries.
Customer: Okay, I&ll go with the combo meal then.
除了吃以外,任何『套餐』型的商品都可以用Combo形容,所以这个单词在生活中的出现频率真的是相当相当的高。
日常生活中,老美会如何形容自己很生气呢?按照国内教科书的教法,angry似乎是最常用的词,但以我的经历来看,angry并不是老美表达生气时的首选,更常用的是一个从未出现在我们课本中的词&Pissed。
Piss这个词很有意思,它有小便的意思,&piss my pants&对应中文中的尿裤子,当它加了ed变为形容词以后,就有了表达生气的含义,想想也是挺形象的lol。
e.g. She is&pissed&at her boyfriend for not calling her.
我个人的感觉,angry和pissed的区别有点像中文里面『我很生气』与『我被惹毛了』,两句话表达的意思虽然差不多,但是后者的感情色彩更加浓烈,自然也就更加口语化。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如果读者反响好的话再接着写吧。
&&&&&&&&&&
613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这里要谈到英美文化的差异问题,小时候在国内学的是美式英语,去了英国之后闹出了蛮多&笑话&,整理了一些口语地雷&&「那些不能在英国说的美(tu)式(bie)单词」?衣鞋类美国佬说的Nice pants(好看的裤子),在英式英语的意思是:好看的内裤⊙?⊙?文具类贝克汉姆的小儿子从美国回来后,就老搞混rubber和eraser&_&?食物类英美很多零食的说法都不一样,特别是薯条和薯片,让人抓狂&△ &|||吃货福利:英国党对饼干的不同分类ps:特别提醒,tomato读作 [t??mɑ:t??],美式读音会被笑噢~?交通类以下单词,用美式英语表达也是可以的,但用纯正British English会加分很多 ̄▽ ̄?其他常用词在秋季的假期里,我不排队就直接买了张电影票!请对照下表说出正确的英式表达????(哈哈,颜文字玩嗨了~)以上差不多了,如果大家对那些关于&因为口语雷区而闹出的笑话&感兴趣,就来阿波罗APP里面问我(Emma)吧!大庭广众之下说有点小羞羞呢 &(& &&&&&&& &)&&如果大家还对英国其他事感兴趣可以看看这里:外国人永远不会懂得中英神翻译&去英国留学有5件最重要的事&
&&&&&&&&&&
991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1、To这是我目前见过的最最最简单的但很多人都会在语法中忽略了的,也许中文表达里没有 to这种用法。如我听过很多人说,I need cry, I want see you, Do you like drink coffee ? 等等按照中文的习惯这确实没错,我们都是直接说:我需要哭一下,我想见你,你喜欢喝咖啡吗?但英文里动词前面不加 to, 读起来很奇怪。正确的说法是:I need to cry , I want to see you. Do you like to drink coffee?&2、available (有效的、空闲的、可利用的)这词在美国使用的频率真的挺高的。经常会在邮件或人们的日常对话中出现。我以前问美国人的时候一般会说:Are you free tomorrow? 然后我发现他们问我的时候是这样的:Are you available tomorrow? 听起来感觉立马不一样啊。3、以前干什么我都是 I want to XX句式的、现在已改为:& Would you mind that If I XX & or &May I XX & (我可以...吗?) 西方太看重这种礼貌了,哪怕你们之间再熟。4、appreciate (欣赏、感激、领会)很多都只会用 thank you or thanks a lot 来表示感谢。但是美国人说完谢谢后、一般喜欢加上一句:I appreciate it ! 感谢的分量就重了很多。5、you‘re welcome&我以前帮人开门时、别人说谢谢。我都会回答:you‘re welcome. 后来我发觉别人为我开门时、我说谢谢。但从来没人跟我说:you‘re welcome! 他们一般说:No problem 或 No worries 剧情怎么不一样的?You‘re welcome 一般表示你帮了人家什么忙,人家感谢你,你才回答的。像扶一下门这些只是举手之劳。6、How are you doing ?非常非常常见的打招呼方式!随时随地都听到!使用频率和 Thank you 一样高。国内的教科书一般都是用 How are you ?来打招呼。来美国后发现几乎只有我这样跟他们打招呼、他们跟我打招呼都是 how are you doing ? 回答的时候也只有我说:Fine, thank you 而他们都是回答:I‘m good/ good/ not bad/doing well.. 剧情这么不一样、真是心累~&7、There be (有)很多中国学生太习惯用 have/has 来表示有。如咖啡店里有十个人。很多人或许第一反应是: The coffee shop has ten people. 但英语母语的人一般更喜欢说 : There are ten people in the coffee shop.8、being&我过去一直用 & As a Chinese " 来表示 & 作为一个中国人& 但我老师帮我改为:Being born in China " 而且being 可表示目前状态,如 The reasons to love being single. (喜欢做单身狗的理由)网购最常见的,your items are being delivered. 你的物品发货了。9、被动语态。如 have been + 过去分词。我看到很多中国朋友一般都喜欢用一般过去时来表达,可能因为更简单直接。但是写论文的时候,老师很多时候都要求用第三人称,因为更客观。如 I submitted my assignment ( 我交作业了)转换成 My assignment has been submitted. 尤其是写作时。10、consider(认为、想)很多人会用 think 来表示 &想XX&&是对的。但用consider来代替 think,效果不太一样 . 如:You should consider what to do next .11. Overweight (超重的)很多中国人会很直接地说:He is fat ! 其实fat 这词有点不太礼貌的。说: He is overweight (他体重过重)比较好一些、但最好什么都别说。美国人对体重很玻璃心、因为很多人很肥。哈哈12、Go Dutch(各自买单)我有次和一个美国女生讨论美国约会文化时问她、美国情侣之间是不是很流行AA制。她说:什么是AA啊?我当时就懵了:Algebraic average? 这不是你们西方人发明的东西么!怎么还反问我。后来她告诉我比较流行的说话是 Go Dutch. 另外也有其他的表达方式如: go fifty-fifty.(平分) Let‘s share the bill. Let‘s split the check. 等~13. African Americans&时代变了。越来越多的人用 African Americans 来代替黑人&black&了。显得比较有礼貌、也符合政治正确。而Nigger更是禁忌啊,是对黑人非常贬义的俗称。另外对高加索人种的贬义称呼是 White Trash (洋垃圾,白色垃圾。专指白人)白人里的奇葩。Chink ( 中国人的贬义称呼,具有种族歧视的成份)Ching chong (西方人刻意模仿中国人说话的发音,有点冒犯之意)Wetback (美国人用来形容非法移民的墨西哥人,带贬义)美国的墨西哥移民是真的多。Gringo ( 墨西哥人用来称呼美国人,带贬义)这些词我们很少会在公开场合听到,除非对方很没有素养。但是略知还是好的,万一遇到个没修养的人至少知道他在说什么。14. Couple ( 多数指两或三)美国人很爱用这词来代替 Two。如 a couple of days (两天或几天,但少于一个星期)。a couple of months (一般指两三个月)couple 也可以指一对夫妻,或情侣。如我们中文的:那小俩口。15. Adorable (可爱的)我似乎很少在日常生活中听到有人用 lovely这词来形容XX可爱。很多人会用cute、超多人用adorable! 这词可以用来形容人也可以形容宠物。(我老公奶奶每次看到我家柴犬都是用这词、重复好几遍)"He‘s sooooo adorable! "16. Place (提交)看到这词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是它的名词意思,如地方,住所等。其实它也可以作为动词使用,而且使用频率挺高的。尤其是在线购物的时候,如 Place your order (提交订单),Your order has been placed (你的订单已提交)17. Have a good one ! ( 祝玩得开心)超级频繁,天天都会听到几次。一开始我是真的不明白,实在理解不了 one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现在明白了,大概就相当于 Have a nice day。 回复的时候就回:Thanks, you too. 就行了。18. Can&t make it ( 做不到,来不了等)别人约你,你去不了就说 & I can‘t make it " 就相当于& 我去不了& (可以加原因或者不加,你自己不主动说的话老外很少会问你原因的) 。别人叫你办什么事,你办不到也可以这么说。当然,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用 can.19. what a crock.有次在FB上看到的,有道词典上说 Crock是&瓦罐,老朽的人&等意思。我靠猜猜不到这意思。后来问身边的一个美国人。他说: It means something is nonsense. 相当于中文的胡扯的意思。20. Have you finished or still working on it ? (吃完了吗?还是还在吃?)吃饭的时候最常见的。几乎每次都会被问。美国的服务员和国内不太一样,他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过来问问你情况怎样,有什么需要的。一开始总会觉得有点怪怪的,习惯就好了。如果你作肯定回答的话,他们就会把餐盘收掉。没吃完的话就直接告诉他:No. I‘m still working on it. Thanks. 吃完后想埋单就说: "Can I have my check?" or " Can we have our checks" 刚来美国的时候我曾说过: Can I pay for my meal ? 服务员居然神懂了。哈哈哈21. A pot party 这词是我在我的 Business law书里看到的。这真的不是&一个锅派对& 哈哈~真实意思是毒品派对。Pot是大麻(marijuana )的俗称。22. recover 有道词典的解释是: 恢复; 重新获得; 找回;但是有时并非如此。如我 Business law书里的另外一个例子,如下:
Under contributory negligence, if the Plaintiff is even slightly negligent she recovers nothing.
这话的大意是:&在共同过失原则下,如果原告稍微疏忽,她什么也得不到。& recover 在此处翻译成恢复什么的话,读起来有点不顺了。23. Drug Store (药店)这真不是卖毒品的店,是药店。24. Stupid&大家都知道的骂人蠢的词,但我发觉我美国人用 dumb 来代替stupid的频率更高些。25 due to&在美国读书的人最熟悉又痛恨的词啊。相当于中文的截止日期。如,All assignments are due to tomorrow. 意思就是:明天上交所有的作业。26. Assignment 作业在美国一般都是用 assignment 来替代homework 比较多。如电子黑板里,一般都有 assignments 这项,但从来没有过 homework. 日常生活中你说 homework 大家也会懂,但就是使用频率低很多。27. Has/have, Hasn‘t /Haven‘t + 过去分词 (有/ 还没有....)&如 He hasn‘t seen the house yet. (他还没有看过那房子)听起来就比 He didn‘t see the house yet. 要地道很多,虽然意思一样。28. House/ apartment (房子)House 指别墅,apartment 指公寓。
&&&&&&&&&&
84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我的回答是最熟悉的往往是最生疏的,既然前面各位讲了一些点方面的知识,我来讲一下线方面的,以后慢慢扩充到面。以前担任某个比较大型翻译公司的译审的时候,经常会对那些提供试译稿的译员(大多是英语专业的)一个问题:&什么叫做英文的句子?但是很多人都答不上来,还有一些会觉得这个问题莫名其妙,好像在问一个小孩子1+1=多少似的。但是根据我的观察和理解,在国外很多经典的写作教材中,这是一个首先就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的回答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操作性极强的。中文是一种会意的语言,而我们又有熟悉的中文环境和强大的中文思维,使我们的抽象思维比较强大,而反而对英文这种形式化语言变得有点手足无措。我曾戏谑的跟有些朋友们说,你总感觉你英文学不好,是因为你太聪明了,你需要将你的智商和情商拉低一点,或许还真会有很好的效果。这句话虽然是开玩笑的话,但是我觉得还是比较有道理的。在知乎上,我看了一些大牛们通过汗牛充栋的学习,总结出了一个这样的规律:&一个英文的句子都基本是在讲&谁干了什么&,按照这个思路去看每个句子,就肯定能看懂&,这个确实是一个英文句子的一个最具体的规律之一,对于英文尚还处于考试这个层次,但是还没有将相关的语法知识具体运用到自己的口语和写作中的朋友来说,还是特别受用的。我的认为是,对于国内大多数学习英语的人而言,不是缺乏信息,不是缺乏教材,不是缺乏语法知识,也不是缺乏学习的激情,而是缺乏对于&英语句法&的了解,句法相对而言比我们高中时期学习的那些语法知识点而言难度要小得多,而且知识简单而又系统,并且立即就可以用上来,可惜国内并没有一些比较好的讲英语句法方面的教材,讲得通俗易懂的更少,很多人都觉得张道真、薄冰、章振邦等老牌语法学家的书上面的内容跟自己想要了解的英文内容相差甚远,而且感觉不能把上面的内容立即用在自己平常的英语学习中。什么是句法?有没有一些简单粗暴的英文书籍能够使自己在短时间内把脑海里那些支离破碎的语法知识联系起来,一旦理解,立即生效的那些书呢?答案是肯定的,我觉得对于任何想在短时间内让自己的英文有学习思路的朋友可以先看看这本书:The Least You Should Know About Writing Skills, Form.C,.Wilson,.Glazier,.10ed,.Wadsworth,.2011这本书其实才300多页,除开练习部分,真正的内容可能就100多页,大概32开的样子,是本很小的书,我们来看第二章开头的一部分摘录内容:Sentence structure refers to the way sentences are built using words, phrases, and clauses. Words are single units, and words link up in sentences to form clauses and phrases. Clauses are word groups with subjects and verbs, and phrases are word groups without subjects and verbs. Claus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sentence structures because they make statements&they tell who did what (or what something is) in a sentence. Look at the following sentence for example:&We bought oranges at the farmer&s market on Mission Street.&It contains ten words, each playing its own part in the meaning of the sentence. But which of the words together tell who did what? We bought oranges is correct. That word group is a clause. Notice that at the farmer&s market and on Mission Street also link up as word groups but don&t have somebody (subject) doing something (verb). Instead, they are phrases to clarify where we bought the oranges.&Importantly, you could leave out one or both of the phrases and still have a sentence&We bought oranges. However, you cannot leave the clause out. Then you would just have At the farmer&s market on Mission Street. Remember, every sentence needs at least one clause that can stand by itself.&Learning about the structure of sentences helps you control your own. Once you know more about sentence structure, then you can understand writing errors and learn how to correct them.&Among the most common errors in writing are fragments, run-ons, and awkward phrasing.Here are some fragments:&Wandering around the zoo all afternoon.&Because I tried to take too many classes at once.&By tutoring the students in groups.&They don&t make complete statements&not one has a clause that can stand by itself. Who was wandering? What happened because you tried to take too many classes at once ? What was the result of tutoring the students in groups ? These incomplete sentence structures fail to communicate a complete thought.&In contrast, here are some run-ons:&Gasoline prices are rising they&re definitely too high.&The forecast calls for rain tomorrow I won&t wash my car.&A truck parked in front of my driveway and it made me late for school.&Unlike fragments, run-ons make complete statements, but the trouble is they make two the first runs on to the second without correct punctuation. The reader has to go back to see where there should have been a break.&So fragments don&t include enough information, and run-ons include too much. Another problem occurs when the information in a sentence just doesn&t make sense.&Here are a few sentences with awkward phrasing:&The problem from my grades started to end.&It was a great time at the picnic.&She won me at chess every time we played.Try to find the word groups that show who did what, that is, the clauses. Once you find them, then try to put the clauses and phrases together to form a precise meaning. It&s difficult, isn&t it? You&ll see that many of the words themselves are misused or unclear, such as from, it, and won. These sentences don&t communicate clearly because the clauses, phrases, and even words don&t work together. They suffer from awkward phrasing.这本书还用及其简单的单词和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诉我们如果去找主干,英语的各个成分起什么作用且是如何配合的。我结合上面的内容,做一下我的自己的一些总结:一、每一个英文句子只用两种方式来描述所有的事情,一是&什么做了什么&;二是&什么是什么&,即&who did what&和&what something is&,所以基本就是实意动词谓语表达&什么做了什么&,而be动词表达&什么是什么&。也就是说,英文能够用这两个表达方式能够描述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并由此而衍生了五种句型,且这五种句型的公共部分是&主语+谓语&。二、英文的句子必须满足下面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① 所有的句子以大写字母开头。② 所有句子以句号或者叹号和问号(. ! ?)结尾(有时用分号或者冒号)。③ 一个句子至少有一个主干分句(main clause或者independent clause),也就是说所有的句子至少包含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④ 句子中的单词遵循一套标准的顺序The dog bit the man.The man bit the dog.但是下面这个句子就错了:The bit man dog the.⑤ 一个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make complete statement 或者express a complete thought这里面第③点和第⑤点讲得还不够具体,而且这两点是相互呼应的,我需要展开解释一下,因为这两点是中文跟英文差异最大的地方,也是我认为英语为什么比中文容易学的地方,因为英文及其讲究形式,甚至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地步,所以及其具有操作性。对于第③点,英文中是这样认为的,任何一个句子首先只有一个主语(名词)+谓语(动词),而且你这个主语不能乱定,你写一个句子之前要想好这个句子我主要讲谁,然后他做了什么事情?或者是他是什么或者怎么了?这个就是句子的主干分句(main clause或者independent clause),主干句不仅在形式上要占主导地位,而且这个主干必须要表示这句话的中心思想,我经常称之为&形意双合&,另外我也找到了一些佐证如下:A main clause carries the core meaning of the sentence and it must contain a proper verb and can be a sentence on its own, or part of a longer sentence.Sentence: The dog growled angrily.Main clause: The dog growled angrily and ran off.摘自:&Nelson Grammar&, WendyWren.但是问题是我们在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还需要引入其它动词怎么办,而且引入了动词以后怎么跟主干的谓语动词区分呢?因为既然你已经定了主干了,其它所有的都是辅助性的成分,任何动词的引入都不得抢去主干谓语动词的地位,否则游戏规则被打破,所谓的主干也没有任何意义。英文句法规则是这样玩的:任何其它基本动词的引入必须要带上一个典型的标记,就是说凡是要开始启用一个其它的谓语动词,你必须&举旗呐喊&,带上关系代词、关系副词或者连词一起才能加入到句子当中,最典型的是&that&。这些词其实有个说法叫&信号词&,就是表示从句开始的信号,意思就是告诉读者,你别弄错了,我是从句中的谓语动词,我来这里是来帮忙的,不是来跟主干谓语动词抢位置的。如果是并列连词,顶多也是谓语动词平起平坐,但是连词是必须的。在有些情况下that可以省略,至于为什么可以省略,《文法俱乐部》中这个还是讲得比较详细,但是你必须要知道英语的句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经常称英文句子中的这个情况叫做&主干专政&。如下面这个句子:The dog that attacked the children was later put to death.这个句子的主干是:The dog was later put to death.狗被打死了。如果去掉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that,这个句子变成了The dog attacked the children was later put to death。这个句子会变得非常奇怪,而且会出现好几种意思,读者会搞不清你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至于第⑤点,可能比较抽象,而且很多人会觉得这一点会等于没有讲,但是不然,这个是英语跟中文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中文中我们打句号的习惯是指当我一句话的意思说完了,就可以打个句号,但是我发现现在普遍的做法都是逗号一直逗到尾,再在段落最后加上个句号。就是说中文主要靠说话者的意思是否完毕来做一个比较抽象的控制,所以既然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很少会有人在标点符号上做文章,你认为说完了,我还认为没有说完呢。但是英语与中文最为不同的是对句号的要求非常严格,它不但要求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而且还需要一个完整的形式。其中主要通过第③点和第⑤点一起来进行控制。第③点在形式上进行控制任何情况下,只要是主干句的主语和谓语出现了(取决于五种句型,但是主语+谓语是五种句型的公共部分,每个句子都有主语和谓语),不管你是否加入其它成分,你就必须要打句号,这是形式上的控制。第⑤点在意思完整上进行控制大家看看下面几个句子1)We ate dinner together.2)After we ate dinner together&&3)As we ate dinner together&&4)That we ate dinner together&&5)When we ate dinner together&&第1)句可以打上一个句号,因为它一个基本的陈述句,有主语和谓语,而且表达了完整的意思,先不说理由,来看后面的句子,第2,3,4,5句都不能打句号,有些人可能就有疑问了,怎么陈述句加了个连词反而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了呢?不但主谓宾健全,我比第1句还多了个词啊,怎么反而意思不完整呢?因为英文是这么认为的,在这些情况下,这些加了连词的句子都会使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例如:&在我们一起吃完晚餐之后&或者&在我们一起吃晚餐的时候&,假设这里断句了,读者一般都会接着问,&尼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啊?&,就是我们中文中所说的只说了半句话,所以说意思不完整,但是如果去掉前面那个单词,意思就变成了,&我们一起吃了晚餐&,那就成了一个简单的陈述句,这个句子就可以不要依附于其它句子,自己就可以独立成句了,可以打上句号了。因此所谓的复合句是指由一个独立分句加若干个从属分句组成一个&多枝共干&的系统。独立分句自己就是个句子,即我们经常找到的主干句,主干句自身可以不需要其它成分自己就可以独立成句(stand alone),而从句(无法表达完整的意思)、单个的单词或者词组(形式和意思都不完整)均无法独立成句。即,独立分句为树干,其他为树枝,有干即为树,再大的树枝也不能独立称之为树。An independent clause contains a sub it makes sense by itself and therefore expresses a complete thought.(摘自维基百科英文版)。如果说英文对句子的控制称之为&形意双合&的话,那么中文的句子就象&太极拳&,太极拳象个不倒翁,随你怎么表达,中心思想不变即可,所以我们经常说&形散神不散&,而英文中认为&形散则神散&,形式往往比意思更加严格,是一个英文句子正确的先决条件。说到这里,其实很多人就知道为什么一个句子为什么我们要先找主干了,因为绝大部分情况下,英语句子即使再长,它也只有一个主干,且只表达一个完整而主要的意思,这就是我经常开玩笑说很多人看《经济学人》看不大懂,或者考研等考试长句看不懂是因为智商太高了的原因。正如李笑来老师在《人人都能用英语》一书中讲到的一样,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只要词汇量上去了,就能将每个英文句子都看懂,但是只是你自己认为自己懂了,因为你理解的意思实际上都是那些零碎的单词含义在自由拼凑,而并未按照英文写作的规则得到真正的含义,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参加考试的同学总是有这种感觉:&为什么我文章都看懂了,但是题目就是做不对呢?&
高中毕业之后,就不用再参加语文考试了。于是,很多人开始误以为自己的语言文字能力已经足够好了&&殊不知那只不过是不再参加考试所以缺点不会被暴露而已。到了大学,很多人是不再参加语文考试了,可是必须参加英语考试(还是语文,只不过是外语语文),于是就开始遇到让他们极度恼火的尴尬:为什么这文章全都看懂了,可是题目就是做不对呢?!我教了许多年的 TOEFL 阅读。刚开始的时候也很奇怪,这些学生怎么可能在看懂文章的前提下做错这么直观的题目呢?我大约花费了两三年时间才彻底弄清楚所谓的&读懂了&其实只不过是这些做错题目的考生的幻觉而已。这种幻觉是如何产生的呢?我翻阅了很多英语领域之外的文献,最终在心理学文献里找到了答案。原来,人类的大脑有一种特殊且有强大的功能,叫做&模式识别&( Patter Recognization)105。比如,我们可以在一张很多人的合影中迅速识别出某个特定的人,即便照片上的那个人可能与现在看起来很不一样(比如比现在年轻 20 岁),这样的时候,我们运用的就是模式识别能力。人类太依赖这种能力了,乃至于模式识别还有一种模糊处理的变体,叫做&模式拼接&。 当当我们在处理零散信息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将它们按照某种之前曾经遇到过的模式拼接起来&&并且还总是以一种我们自以为有意义的模式。有些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使用这种功能。比如,你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过一会儿,大脑的模式识别功能就开始自动启动了:天花板上原本毫无关联、毫无意义的几个斑点、纹理开始变得&有意义&起来,比如,你好像看到了一张人脸,或者别的图案什么的&&Devil‘s face in the smoke. A famous photo on 9-11 attack.105 上面一张照片,是美国 2001nm 年 911 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时现场拍摄的一张照片,后来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人们在双塔大厦被撞之后的漫天烟雾中看到了一张&栩栩如生&的撒旦面孔。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见到过撒旦面孔的话,那烟雾的形状再怎么像撒旦或者完全与撒旦一模一样(假设撒旦真的存在的话),此人也无论如何不可能认出来&&因为他之前根本就没见过撒旦么!合理的解释是,人们在此之前在很多地方都见过撒旦的面孔&&戏剧、电影、动漫、插画等等,所以在看到原本毫无意义的烟雾形状之时,迅速调用了大脑中曾经存储过得&模式&( Pattern)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做错题目(实际上那些题目非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阳能的用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