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瓷器鉴赏的瓷器在古代洋人 是有多喜欢

中国陶瓷和丝绸在古代外国人中有什么赞美之辞_百度知道
中国陶瓷和丝绸在古代外国人中有什么赞美之辞
我有更好的答案
china, c小写, 则是瓷器的意思。任何地方生产的瓷器都可以叫 china,并不一定代表中国瓷器。
CHINA与中国的关系
1、与瓷器的关系
进入十七世纪,西欧皇室和宫廷开始兴起收藏中国瓷器之风。现藏德国卡赛尔(Keisel)郎德博物馆的一件青瓷碗,上有卡泽伦博格伯爵()的纹章图案,是现存欧洲最早有年代标识的明朝瓷器,几百年来一直是黑森家族的传家宝。葡萄牙开辟新航路之后,瓷器也成欧洲社会最珍贵的礼物。瓦斯伽·达·伽马、阿尔曼达都曾以瓷器博取葡王曼纽埃尔一世的欢心。现存里斯本科特斯陈列馆(Jose Cortes)中印有曼纽埃尔一世()纹章的青花执壶,是中国最早为西欧特殊订货制造的外外销瓷。正德、嘉靖年间,这类订货大多经葡萄牙贩往欧洲。1604年荷兰人洗劫了装载瓷器返回欧洲的葡萄牙大帆船圣·卡特林号(Santa Caterina),将这批中国瓷器取名Kraaksporeleint,运往阿姆斯特丹拍卖,法国国王亨利四世、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也参与购买,于是中国陶瓷的影响在欧洲不胫而走。
发端于十七世纪末,延续至十八世纪末叶的欧洲洛可可式(Rococo)艺术风格,以生动、优美、轻倩、自然为特色,其倡导的艺术作风与中国艺术风格中的精致、柔和纤巧和幽雅殊途同归。&U&[font color=#0000cc]洛可可[/font]&/U&风格盛行于法国,法国人对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尤为偏爱。那时法国正是欧洲文艺、美术、戏剧、礼节、服饰、装潢仿效的中心,所以具有“中国风格”的物品流传整个欧洲社会。
瓷器初入欧洲,法国人用当时社会流行的小说《牧羊女爱丝坦莱》中的男主人公赛拉同(Celadon)来称呼青瓷。法王路易十四命令首相马扎兰创办中国公司,到广东订造标有法国甲胄纹章的瓷器,凡尔赛宫内列有专室收藏中国陶瓷;而十七世纪的英国人直接用“中国货”(Chinaware)指称来自中国的瓷器。英国女王玛丽二世也醉心华瓷,在宫内专门设置许多玻璃橱以陈列各式瓷器。于是英国社会以华瓷装饰和日用的风气便流行起来,瓷器渐成客厅和内室必不可少的陈设。
China一词也随着中国瓷器在英国及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转而成为瓷器的代名词,使得“中国”与“瓷器”成为密不可分的双关语。
另据《英汉词海 The English-Chinese Word-Ocean Dictionary》(王同亿主编译,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年)China词条介绍,China做为瓷器的涵义,是源于波斯语chini(中国的或中国人),由于受到China表示中国这种表示法的影响,产生了元音音变,由chini变为china,成为瓷器的专有名词。
至于这种变化最终在何时最后确定下来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基于中国古代陶瓷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陶瓷传播之路,使得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物品被世界人民所喜爱,将中国与瓷器永远地结合在了一起。还有因为当时生产瓷器地方是昌南。所以叫china。
2、与古梵文的关系
二十世纪之初,China一词起源问题,学界曾经讨论,众说纷纭,未定一是。文僧苏曼殊()通英、法、日、梵诸文,曾撰有《梵文典》。他认为China起源于古梵文“支那”,初作Cina,用来指我华夏。他研读三千年前的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发现支那一词最早见于这两部著作,其原义为“智巧”。他认为,这是三千四百年前印度婆罗多王朝时彼邦人士对黄河流域商朝所治国度的美称。“智巧”与慧苑所说之“思维”内涵略有不同,想系词义因时代而演变所致。
外邦对我华夏称呼,最早曰支那Cina,其后曰拓跋Tabac,最后曰契丹Kitai。今之China即支那,先是国名。明代中期葡萄牙人贩瓷器到欧洲,称其商品名曰Chinaware,若汉译应该是“支那瓦”。陶瓷产品,古称瓦器。此处ware应是瓦之译音。支那瓦者,中国瓷也。China放在ware之前,可知China国名,初无瓷器一义。后来省掉ware,简称为China,才小写其字头,获得瓷器之义。这已经是晚近的事了。
3、与丝绸的关系
从西方语言演变历史以及中西方文明交流史的角度进行考证,认为“CHINA”一词来源于丝绸。
按照欧洲语言的演变历史,对丝绸与“CHINA”一词之间的关联作了解释。在希腊文明时期,中国的丝绸已经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了欧洲,于是希腊文中也出现了“丝”这一词汇,希腊文中“丝”的发音与中文相近。随后,在拉丁文中,“丝”的发音已经基本与以后“CHINA”的发音相近,在法文中,“丝”的拼写则为“CHINE”,与英文“CHINA”的发音与拼写已经非常接近,最后再从法文正式“过渡”到了现在的“CHINA”一词。
英文在对“中日甲午战争”的翻译中,中国被译成“SINO”,这与拉丁文中的“丝”比较接近,而在印度语中,“丝”被称为“CINA”,后来口译成“支那”。
采纳率:75%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中国陶瓷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国古代瓷器是怎么发展的?_百度知道
中国古代瓷器是怎么发展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品质之精,造型之多,制瓷工艺相当成熟,质量已达很高水平。这种瓷器胎体厚重,色白微青,他在康熙51年(公元1712年)9月1日在饶洲发出的一封信中说,戏目之曰:四时雷电镇&quot。在宋代之前,许多瓷器上标有&枢府&两字,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的美称、盈田等地发现了很多的五代窑址,挖掘出了大量的瓷器碎片。这些瓷器碎片确切地证明了那个时期这里烧造的瓷器是青瓷和白瓷,而且以青瓷为多。这个时候生产的瓷器器型主要是盘、碗、壶、水盂,白中显光,所以有&quot。当时有一个叫&quot、胜梅亭,明代的景德镇瓷业有更快的发展。这时的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所产瓷器不仅数量大,质量好,而且品种多,销路也很广。 明时的科学家宋应星在他著名的《天工开物》上就写道:合并数郡、松绿釉,宋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朝代;唐窑&quot,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另一明代的官员王世懋。从此以后,这里就叫&景德镇&quot,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创新项目。釉里红瓷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纹饰在釉下呈现红色,烧制难度较大;釉上五彩因发明釉上蓝彩和墨彩,比明代的更丰富多彩,纹样清新、 。……到了夜晚,它好象是被火焰包着的一座巨城:&quot。当时景德镇所产的青白瓷洁白细腻。更为可贵的是创制成功了很多名贵的新品种。 元以前,瓷器装饰比较单调,提高了瓷器的烧成温度,降低了瓷器烧成中的变型率,变形率高。元时,而现在窑数已达到三千座;殷弘诸&的法国传教士,而景德镇又是这个瓷器之国的代表、昌南镇,釉色装饰贫乏,因此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中国瓷器,到了唐窑;的青釉,景德镇历称陶瓷之都,而昌南之名遂微&。从各博物馆现存的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看。历史发展到宋代。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着色鲜明;斗彩的品种也比明代的多。雍正时期的青釉烧制达到历史最成熟阶段、透光度都达到现代瓷的标准,瓷质超过越窑;、& 饶玉&quot,开创了白瓷彩绘新时代,成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个划时代事件、珊瑚红。本世纪五十年代;玻璃白&为填料,使画面色彩柔和、富有立体感的粉彩,变一元配方为二元配方之后,由于增加了瓷胎中氧化铝的含量,南北名窒林立,突出的有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而当时的景德镇瓷业生产也进入一个崭新时期;假玉器&是很贴切的。唐末。外国人的瓷器称中国之名。 与青花同时,元代的景德镇瓷工还发明了釉里红瓷,使之在高温烧炼中流淌变幻,形成流光溢彩,刻印花纹生动清晰,质量很高,在他的《二酉委谭》中也说:&在另一段记述中则显得更加形象和幽默。他说;土白壤而填。 元代统治中国时间并不长,但从景德镇的制瓷历史看,元代却是一个创新时期,所以被称为卵白釉枢府器,光泽度好,比以前的青白瓷质量又有很大提高。 在元代的基础上,甲于一省。余尝分守督运至其地,火光烛天、陶阳镇;的记载。祖籍今乐平市的南宋文学家洪迈,在他的《 斋隋笔》中就有&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quot:&quot,由于战事频起,北方诸名窑相继陷落宋室南迁之后,政治,彩釉之丰富、胭脂红等等也都应运而生,可以明确认识到明代景德镇瓷业生产之辉煌;,名称延用至今,处于停滞状态。可是到了康熙19年(公元1680年)以后:新平镇、碟等。 瓷胎有厚有薄,釉色是被称为&蟹壳青&quot。它一出现,便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高岑土&的命名地,使瓷器质量有显著提高,并且为制造大型器创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引进国外彩料,专作宫廷御器的 彩;直接用黄金装饰瓷器的金彩、经济重心南移,制瓷技艺更向景德镇集中,在瓷业生产上集南北名窑之大成。从现存的大量出土资料看,划花,印花为主,五代时;的胜景,近似越窑的色彩。青花瓷的色彩呈宝石蓝,比明代的更鲜艳纯净,别具风格,事陶之人动以数万计&、弈具、博具和瓷雕等等,而且造型精巧,色彩奇幻,斑烂绚丽的&quot、天蓝釉,冠于当世。 公元十一世纪末到十二世纪初;。从这些记述中,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278年) 朝庭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专门为皇家烧造瓷器。由于此事是朝庭官府机构枢密院所管,无不登峰造极&quot,还恢复生产了明代中期以来几乎失传的铜红釉,其中尤以郎窑红、缸豆红最为著名。 清代著名的督陶官唐英,在景德镇镇陶时所烧制的瓷器世称&quot,色滋润&。由于土出高岑,世界上就把这种瓷土统称作&高土岑&quot,要这里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其制作水平和质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的瓷器》一书中就说。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又是瓷器之称。 景德镇名称的由来 对景德镇来说,釉呈卵白色,将这种瓷土与过去的瓷土配合,确实集过去所有制作之大成。这表现在瓷器装饰方法,处处窑火&其器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其最大成就是创制成功至今仍享有盛誉的青花瓷中华誉为陶瓷之国,白瓷色调纯正,洁白度高达70度,到现在已有近一千年的历史。这件事在蓝浦所著的《景德镇陶系》中说得很清楚,不仅明代的工艺和品种应有尽有,而且还有许多发明创造,在景德镇东北部高岑村的山上发现了新瓷土;在单色釉中添加其他不同成份,成为&quot,不仅恢复过来,而且在明代的基础上飞快发展。经过当时广大瓷工和艺人们的不懈努力,景瓷生产突飞猛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外,康熙期间,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 中国瓷器艺术的发展史 如果说,因为这个时期景瓷生产除在宋代基础上继续大量烧造青白瓷外,唐末、五代就有相当规模的青白瓷(影青瓷)这时更成为全国的代表产地。由于这里拉制的瓷器&quot,以其取得的光辉成就,造型设计以及制瓷技术方面&。瓷器装饰仅高、低温颜色釉就有57种;彩绘方面&山水人物花鸟写意之笔,青绿渲染之制,四时远近之景&无所不有,而且&规抚名家,各有原本&;造型设计上,则从&古札器尊 鼎卤爵之款制,到瓜瓠花果象生之作&,应有尽有。,形成了康熙,有日用瓷、化装用具。瓷器&quot,那么唐末,五代之后的景德镇瓷器生产就有充足的瓷器实物证明了,这里除烧制青瓷外,又是南方烧造白瓷最早规模最大的窑场,仅白虎湾一处就有30多座;昔日景德镇只有三百座窑;。高岑村也就成了&。据蒋祈所著的《陶记》称,当时的景德镇有窑300余座,形成全镇&村村陶埏。由于&quot、白虎湾,,夜令人不能寝,使景瓷生产出现空前繁荣局面。 由于明末的战乱,清朝初期景德镇瓷业生产曾一度受到影响;。产品畅销国内外。清初的沈怀清说:&昌南镇陶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业陶都会&花釉等等。其他如釉下三彩、墨彩,有些瓷器略带绿色,与玉器很象,被称为&quot,质薄腻;。唐窑瓷器非常精美、乌金釉,工艺水平有突破性进展,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从而使景德镇制瓷业进入大发展时期。此外,元代 元代景瓷生产的另一创新是在工艺方面瓷土配方的改革。过去,雍正、乾隆三朝瓷业生产的鼎盛时期,跃上了历史的巅峰,体薄透光,青中有白,景德镇曾有过好几个名称,也象一座有许多烟囱的大火炉&;琼玖&quot,以刻花,景德镇&为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唐朝之前的景瓷生产情况还只限于文字记载。如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创制了以&quot。在品种方面,真宗景德年间(公元年),皇帝赵恒派人到景德镇,瓷土原料配方单一,可塑性低,考古工作者在景德镇市区的黄泥头;窑变&quot,吸水率
可称作“御器”)之外,民窑(指历代民间经营的瓷窑,明清之后凡官窑以外的窑场均称为“民窑”)兴起。下面粗略地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瓷器在历朝的主要发展。成熟的青瓷器胎土细致,瓷胎以已烧结。化妆土是以上好的瓷土加工调和成泥浆,长沙窑普通使用了瓷器高温釉下彩。由于制烧技术的很大提高,在一些东汉墓葬中见到少量白瓷器、釉里红瓷器普遍出现。元代还烧制成功卵白色的“枢府”釉。青花、珐琅彩以及多种单色釉。明清时期、哥,以明永乐至宣德年间的水平最高。彩瓷发展到空前繁盛的时期,东晋浙江德清窑的产品中出现了光亮如漆的黑釉瓷;两晋时期。到宋元明清时期,装饰手法与题材也达到空前的繁盛,提高了瓷器的产量,使瓷器的质、量大幅度提高,明代初年以铜红釉水平较高,明成化年间以斗彩著称,中国制瓷业发展兴盛、辽,釉色缤纷。除了官窑(是指官府经营的瓷窑。除了享誉已久的“官,透明而有光泽。此时。施用化妆土可以使粗糙的坯体表面变得光滑,是空前绝后的工艺建树。
  元代是古代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很多地方的大量早期青瓷器的胎质已经比较细腻,器形品类较少,釉层厚薄不匀,如釉上蓝彩、古州窑,为“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瓷器史上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许多新的品种相继涌现,从单色釉发展到多种彩色釉、清时期在景德镇为宫廷生产的瓷器,胎釉结合紧密,釉色纯正。清中晚期,中国制瓷渐趋衰落,装饰纹样繁华复杂。由于名窑的此消彼长,最终使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即本书所说的“早期青瓷”。东汉时期烧制出了成熟的青瓷器,胎釉等方面与商代相比有了较大进步,在已发现的一些青瓷簋豆标本上,早期青瓷器的烧造因为楚文化的东进而出现一次中断。   同时,嘉靖时期出现五彩。清代釉色品种更为丰富、汝。   在夏商时代出现的“早期青瓷器”,最早见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接着出现青釉完整器属于郑州二里冈时期,可以具体到某个特征在什么时代出现。例如、金时期是中国古代瓷器的繁华时期、装饰等方面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窑系、钧”等名窑外,比较著名的还有北方地区的耀州窑、磁州窑,南方地区的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景德镇窑开台使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烧成温度由此相应提高,又指明、脱胎瓷器等新工艺。器物品类空前丰富,首先必须对各个朝代,且容易剥落。   明清时代的制瓷业以景德镇为中心,御窑厂(官窑)制品更是穷极精丽。青花瓷器是各种产品的主流、西汉一些同类产品又逐渐出现。东汉是“早期青瓷”的终结期,将彩瓷工艺迅速推向高潮,与成熟的瓷器尚有一段距离。西周时期。青瓷以越窑产品的质量为最,白瓷以邢窑产品的质量为最高。这一时期是重要的窑具“匣体”普及发展的时期。使得瓷器制作与造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胎壁由厚重趋向轻薄,底足由平底、饼形足变为玉壁形底、圈足,烧出了颇具气势的大型器。瓷器的品种繁多,早期的青瓷器数量增加,器形、各个窑口的瓷器的风格特征了然于胸,并能一贯到底,成型端好,釉质均匀,器类增加;战国晚期,弘治年间出现低温黄釉,正德年间出现孔雀绿釉,提高了瓷器的质量;由于它的承重力强、白色等,并对坯件起保护作用有匣状窑具。由于它的封闭性好。秦、墨彩、釉下五彩,东汉时期是成熟的青釉瓷器出现期。这一时期青瓷发展到极高水平、定,施于质地较粗糙或颜色较深的瓷胎体表面,其颜色有灰色,等等。广大读者有必要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瓷器史略和一些相关知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有了很大发展。两晋时,金华婺州窑在粗质瓷胎上明显地应用了化妆土。釉面不受窑内烟熏污染。从而保持了色泽纯净,器物造型趋向于轻巧精美。这时还出现了纹胎瓷、花釉器、秘色瓷等高级品类,半脱胎、浅灰色、釉色、造型。根据产品在工艺,自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可以见到最早应用“化妆土”的痕迹。春秋战国时期,南方青瓷器中出现了褐色点彩乃至釉下彩绘的新工艺,北方以生产白瓷为主;北朝后期,在北方出现了白釉瓷器,要想做到这几点,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在距今三千年前的夏商时代,中国劳动人民就烧制出了“原始青瓷器”、釉下彩结合,金彩、粉彩,还出现了如釉上,还出现了黑釉瓷、光亮。南方瓷业中出现了最早的匣钵烧造,匣钵是瓷器陪烧时置放坯件,作为读者鉴别瓷器的基本知识,标志着中国瓷器的起源。早期青瓷器选料尚不够精,所以胎比较粗、整洁、坯体较深的颜色得以覆盖、釉层外观显得美观,源自宋代名窑并继续发展,等等。两宋时代“一色釉”瓷器所达到的纯粹的瓷器之美鉴定瓷器主要包括辨真伪、定朝代、断窑口、估价值等几项。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并有可能烧成了最早的白瓷器、釉上彩新技术。河南一些窑在唐代烧成了最早的釉下彩青花瓷器。   两宋夏,工艺较简陋,因此清代成为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最后阶段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中国古代瓷器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主题:瓷色雅器,说说喜欢的现代中国瓷器和陶器
&[ 主题管理员: honeycq ]
泡网分: 1.777
帖子: 4460
注册: 2012年08月
陶瓷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历史悠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应该是日常生活中最不稀罕的寻常之物,几乎无啥可说也无啥可聊的。但是如果要去探寻寻常中的不寻常,里面乾坤就大了。
以前总觉得陶瓷易碎,不如铜器和木器或者玉器好保存耐玩,所以从来不碰陶瓷。后来由于喝茶的关系,开始接触紫砂壶,慢慢的对以紫砂壶为代表的陶器有了感觉,看多玩多之后,也明白了一点判断一件紫砂器好坏优劣的道理,从而开始了紫砂壶的慢慢赏玩过程。紫砂壶之所以引人入胜,除了实用功能,最关键的就是材料艺术和造型艺术,小小玩意儿,内有乾坤,讲究起来还真是没完没了,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首先是实用,一把实用功能好的紫砂壶,那一定是泡茶倒茶时手握茶壶的握感很舒服,不烫手不掉盖,壶嘴出水爽,断水干干净净绝不流汤滴水的。其次材料艺术,之所以称作艺术,因为好的紫砂料,既要讲究材料的醇和,又要讲究材料的烧制火候,这两方面做到家了,才会有紫砂壶的质感。至于造型艺术,这里面就更广博深远了,反映的是制壶人的艺术修为和艺术风格,就像中国画一样,画家里面各类风格流派都有,既有大师级别的也有画匠级别的,这个完全就是个艺术修养的问题,既考制壶人的功底又考欣赏者的眼力,都是一个慢慢提高的过程。
但是紫砂壶由于其材质特性,如果没有瓷器点缀,看多玩多过后又会觉得太沉闷,而且瓷器还有个紫砂壶所不具备的特性,不改变茶性,瓷器不管泡什么茶都会保留茶的原始风味。后来又看到这句话,“易碎对于瓷器,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是缺点,是天赋。中国人讲人长得美,又有才华,不能得永年,不是因为遭嫉妒,而是因为人世是污秽的,久留人间就染脏了。陶瓷可以留存千年,比油画还要稳定,可是一到了乱世,大部分都保不住。易碎让它在艺术性上自我完成,到了更高的一种境界。”突然明白,从古到今的中国人喜欢瓷器是有道理的。但是瓷器林林总总,讲究更多,很容易让人看花眼找不着白。
现代的各种瓷器,太多了,按产地,比较有名的,有景德镇瓷、龙泉瓷、德化瓷、台湾瓷、汝州瓷。。。
按品种,比较有名的,有白瓷、青花瓷、斗彩粉彩瓷、青瓷、汝瓷、钧瓷、天目瓷、郎红瓷。。。
按价格,差别天壤,有几元一个的茶杯,也有几万元一个的茶杯,有的一个瓶子动辄几十万一个,也有的瓶子只需几十元。。。
在所有这些瓷器中,究竟怎样判断一件瓷器的好坏高下?是按制作者的名头大小?还是按照瓷器本身的制作难易?或者按照瓷器的技术含量和艺术价值?看紫砂器,还能看紫砂泥料是否稀少醇和,器形做工是否完美有神韵,瓷器呢?看什么?超市里面那些大量的廉价瓷器,还有地摊上仿古瓷器,单看一件件都美轮美奂的,但是把它们放在那些高挡瓷器面前一对比,确实就会感觉到这些廉价瓷器的不入流。
其实和紫砂器一样,瓷器在满足实用功能前提下,首先还是要讲求材料,胎体的材料要好,釉水的材料也要好,窑烧的火候要恰到好处,这样的瓷器胎体坚实釉水致密,才能称得上合格的好瓷器。进一步再讲求形制端庄大气,工艺精良高雅,像青花,斗彩,粉彩等等有图案的瓷器,还要讲求画工笔法技法和整体画面的艺术水平。最后,也是瓷器的最高境界,釉水堆脂如玉。汁水滢厚若堆脂,釉面温婉润如玉。人们喜欢古瓷,除了古瓷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古瓷经过岁月侵蚀,褪去了新瓷的火气,没有了新瓷的耀眼浮光,给人温婉之感,好的古瓷有如玉石般温润。所以,现代新瓷,由于缺乏岁月磨砺,要达到釉面温婉润如玉的境界,是很难的。
这是我所见过的现代瓷中最好的釉水了,充分诠释了什么是“汁水滢厚若堆脂,釉面温婉润如玉”。而且筋囊器,釉水这么厚,做到无纹不开片真不易。这瓷色,粉青,也是较难实现的。真是绝品,叹为观止,博物馆中的古代瓷器也没见过这等釉水的。遗憾失之交臂,再难见到,徒留照片尔!
本帖最后由 honeycq 于
22:17 编辑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7502&&回帖:131 &&
泡网分: 0.091
注册: 2016年05月
tkmm5 发表于
这个不需要你研究,你首贴提了那么多瓷器,可就没提骨瓷,可见你对骨瓷一无所知,骨瓷由英国人两百多年前发明,就是在陶土里加牛骨粉,骨瓷是瓷器里的皇冠,最适合表现艺术、文化,历来是欧美贵族有钱人收藏的瓷器。皇冠??西方瓷器的皇冠吧& && &洋人生下来就是洋人,不可能懂的中国的文化,更加不可能懂得中国瓷器蕴含的文化
泡网分: 0.091
注册: 2016年05月
现代瓷器 最精的还是在中国
泡网分: 0.168
注册: 2016年10月
每年跑一次景德镇
泡网分: 63.923
帖子: 29808
注册: 2003年11月
honeycq 发表于
这套牙白酒壶,醉了我好久,看着就像没有瓷胎完全是釉水堆出来的一样,真是汁水滢厚啊!可惜无缘,只能留此照片欣赏了。
漂亮。像是玉的一般。
泡网分: 39.164
帖子: 1574
注册: 2002年01月
用来喝红酒也挺有意思的。。。。
legend365 发表于
这是我在跳蚤市场买的,很便宜,一两块钱一件,而且都很新,因为中式餐具外国人买回去用的机会也不多,很多成套拿出来看上去崭新。。
泡网分: 39.164
帖子: 1574
注册: 2002年01月
这是底部。。。
legend365 发表于
这是我在跳蚤市场买的,很便宜,一两块钱一件,而且都很新,因为中式餐具外国人买回去用的机会也不多,很多成套拿出来看上去崭新。。
泡网分: 39.164
帖子: 1574
注册: 2002年01月
这是我在跳蚤市场买的,很便宜,一两块钱一件,而且都很新,因为中式餐具外国人买回去用的机会也不多,很多成套拿出来看上去崭新。。
legend365 发表于
这个不能日常用。。&&这是三四十年前景德镇产的出口创汇用瓷,青花玲珑瓷碗本身非常好,但是从香港过的时候,香港的出口商在釉上加了多余的红彩和金彩,以增加售价。。&&加在碗的外面还行,但是很多在碗心里面也加了彩,就不能用了,对身体不好。。。
泡网分: 39.164
帖子: 1574
注册: 2002年01月
这是红彩烧飞了吧。。& &没法救了,如果温度不够发黑,还能重新烧一下
elgin 发表于
青花釉里红仿王步紫藤八哥游鱼图轴头罐
泡网分: 39.164
帖子: 1574
注册: 2002年01月
现在用电炉,按理说容易多了。。
honeycq 发表于
铜红单色釉是不是郎红最难?现在好像很难看到烧得好的郎红,看到的烧得好的郎红又是在台湾。
泡网分: 39.164
帖子: 1574
注册: 2002年01月
这个不能日常用。。&&这是三四十年前景德镇产的出口创汇用瓷,青花玲珑瓷碗本身非常好,但是从香港过的时候,香港的出口商在釉上加了多余的红彩和金彩,以增加售价。。&&加在碗的外面还行,但是很多在碗心里面也加了彩,就不能用了,对身体不好。。。
sincity1917 发表于
这个仿佛也可不是做广告啊,我没买过。之所以截全图是因为右下角还有两个貌似不错的。
泡网分: 1.777
帖子: 4460
注册: 2012年08月
这两天又在用这对梅花杯喝茶,喝完茶杯子热乎乎的,拿在手上把玩的感觉太独特了,像婴儿肌肤一般细腻,像羊脂玉一般温润,这是其它瓷器从未有过的触感,不得不感叹,小芳窑瓷器的追求,有几人能懂?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777
帖子: 4460
注册: 2012年08月
这套牙白酒壶,醉了我好久,看着就像没有瓷胎完全是釉水堆出来的一样,真是汁水滢厚啊!可惜无缘,只能留此照片欣赏了。 本帖最后由 honeycq 于
01:28 编辑
泡网分: 1.777
帖子: 4460
注册: 2012年08月
觉得红釉太浓艳了,单色釉还是喜欢孔雀蓝,比较雅致,而且还富于变化,在窗外有阳光的时候,蓝中飘翠,很像孔雀的颜色,这是否就是为什么叫孔雀蓝的缘故?
泡网分: 1.777
帖子: 4460
注册: 2012年08月
elgin 发表于
自元代中国制瓷业中心转移到景德镇,单色釉发展逐步进入高峰。元代大红、大蓝单色釉已经不错了,但不稳定。到了明代永宣时期,高温单色釉美丽绽放。明太祖朱元璋定红色为最贵,铜红色高温单色釉成为祭天、把玩的皇家气度的代表,是旗帜,同时,甜白、祭蓝也走上红毯,单色釉达到第一个高峰。王朝兴替,单色釉也随着明代的衰落逐步走向低谷,明末时期已采用低温单色釉替代高温单色釉,“混日子”的特征愈发凸显。最近在看《洪业——清朝开国史》,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是一个“少数统治多数,落后统治先进,野蛮征服文明”的时代,但无论如何,你必须承认,站在清代统治者的角度,站在历史学家的视角,这确实是“伟大的事业”(洪业)。清三代康乾盛世,社会发展达到高峰,皇帝励精图治,力求达到上代的文明高峰,制瓷工业经历几代督陶官努力又攀上了新的高峰。青花、单色釉都有新的突破,珐琅彩、粉彩开始出现。单以红色单色釉来看,清代铜红单色釉不但紧追永宣鲜红,更是摹古肇新,创造形成了祭红、郎红和豇豆红的三座高峰。都是铜红釉,有这么多区别吗?文字与特征分类好说,祭红“端庄”,郎红“艳丽”,豇豆红“温润”,实际上手来看,不是很简单。如果说祭红是“珠穆朗玛峰”,是“神女”,那么豇 ...
铜红单色釉是不是郎红最难?现在好像很难看到烧得好的郎红,看到的烧得好的郎红又是在台湾。
泡网分: 1.777
帖子: 4460
注册: 2012年08月
elgin 发表于
青花釉里红仿王步紫藤八哥游鱼图轴头罐
这瓶子瓷胎器形画工都好,就是青料太浮,釉里红太暗,没有烧好。釉里红确实是比较难烧好的。
泡网分: 0.034
精华: 2帖子: 145
注册: 2001年02月
图片有些小了。
泡网分: 0.034
精华: 2帖子: 145
注册: 2001年02月
青花釉里红仿王步紫藤八哥游鱼图轴头罐
泡网分: 0.034
精华: 2帖子: 145
注册: 2001年02月
从审美角度讲,豇豆红不是“正红”,它是“红中带粉,有不均匀的色斑与颗粒感”,这些如果仅从工艺上讲,是“残疵”,是“不完美”,但正是这种“不完美”构成了另外一种动态、活泼、温润的美,它美的生动、不古板。正是这种“动态美”才是豇豆红的魅力。从工艺角度讲,釉料配方、烧成温度、窑内气氛,每个都是让窑工绝望的高峰,有些技术上甚至都是矛盾的,比如在还原气氛中要放入富氧的空气才能造成这样“红中带绿”的效果,这如何控制才是合理的?书本只有记载“多次上釉、吹入空气”,怎么做?这是追求刀锋上的艺术,稍微错过一点,就飞了。上天垂怜,“数窑成一件”,这本来就是给皇帝把玩的,不是凡间的器物。
本帖最后由 elgin 于
07:45 编辑
泡网分: 0.034
精华: 2帖子: 145
注册: 2001年02月
自元代中国制瓷业中心转移到景德镇,单色釉发展逐步进入高峰。元代大红、大蓝单色釉已经不错了,但不稳定。到了明代永宣时期,高温单色釉美丽绽放。明太祖朱元璋定红色为最贵,铜红色高温单色釉成为祭天、把玩的皇家气度的代表,是旗帜,同时,甜白、祭蓝也走上红毯,单色釉达到第一个高峰。王朝兴替,单色釉也随着明代的衰落逐步走向低谷,明末时期已采用低温单色釉替代高温单色釉,“混日子”的特征愈发凸显。最近在看《洪业——清朝开国史》,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是一个“少数统治多数,落后统治先进,野蛮征服文明”的时代,但无论如何,你必须承认,站在清代统治者的角度,站在历史学家的视角,这确实是“伟大的事业”(洪业)。清三代康乾盛世,社会发展达到高峰,皇帝励精图治,力求达到上代的文明高峰,制瓷工业经历几代督陶官努力又攀上了新的高峰。青花、单色釉都有新的突破,珐琅彩、粉彩开始出现。单以红色单色釉来看,清代铜红单色釉不但紧追永宣鲜红,更是摹古肇新,创造形成了祭红、郎红和豇豆红的三座高峰。都是铜红釉,有这么多区别吗?文字与特征分类好说,祭红“端庄”,郎红“艳丽”,豇豆红“温润”,实际上手来看,不是很简单。如果说祭红是“珠穆朗玛峰”,是“神女”,那么豇豆红就是“卡瓦格博峰”,是众神的宫殿,是最美的雪山。豇豆红是最珍贵的铜红釉作品:仅在康熙一朝官窑烧制,清末为了出口也有烧制,但水平差距大;仅烧制文房小件,供皇帝把玩;工艺极度复杂,成品无法控制,即使今天的工艺,也无法达到康熙豇豆红的高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对豇豆红的最好的写照,红绿相间,朝霞春水,美的令人心醉。
泡网分: 1.777
帖子: 4460
注册: 2012年08月
elgin 发表于
漂亮,好壶!瓷胎细腻暖白,壶形端庄秀丽,在瓷壶中流、把、钮、身比例和风格都算把握得好的。画面笔法细腻,人物表情自然生动,颜色浓而不艳俗,值得赏玩。
我也喜欢一些粉彩仿古瓷,前不久买了个竹鸟纹的花瓶,看着就是喜欢。不过瓷胎感觉没你这壶细,颜色也不是暖白有点青白。
泡网分: 0.034
精华: 2帖子: 145
注册: 2001年02月
发图好累啊
泡网分: 0.034
精华: 2帖子: 145
注册: 2001年02月
泡网分: 0.034
精华: 2帖子: 145
注册: 2001年02月
泡网分: 0.034
精华: 2帖子: 145
注册: 2001年02月
泡网分: 0.034
精华: 2帖子: 145
注册: 2001年02月
泡网分: 0.034
精华: 2帖子: 145
注册: 2001年02月
泡网分: 0.034
精华: 2帖子: 145
注册: 2001年02月
也不知是茶壶还是酒壶
分享一下。
泡网分: 1.777
帖子: 4460
注册: 2012年08月
myh 发表于
说说日用瓷吧!收藏级的瓷、陶器不是我们老百姓能见到的,即使见到估计也不认识!胎体坚实釉水致密,就是合格的日用好瓷器。
泡网分: 34.828
帖子: 1702
注册: 2002年08月
honeycq 发表于
纯银滤网上附纯金青蛙装饰,金边口油滴天目釉茶漏,独特漂亮,价格不菲。谢谢!没想到是个茶漏。
泡网分: 106.746
帖子: 14762
注册: 2002年08月
说说日用瓷吧!收藏级的瓷、陶器不是我们老百姓能见到的,即使见到估计也不认识!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