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制造了"邪典烂片 房间 知乎片"这些视频?

不上幼儿园就没事么?小孩可能正被邪典...
不上幼儿园就没事么?小孩可能正被邪典儿童视频摧残儿童视频网站
幼儿园虐童事件没过去多久,这两天,网友@肉呆大魔王的一条又让孩子还小的家长们担心了:
他转发的是一篇台湾网友翻译的,原文发表在Reddit上的文章。原文中,原作者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自己在一家儿童暴力动画公司做动画剪辑师的离奇经历。文章里,他所在的动画公司有很多诡异之处,读下来简直是一篇恐怖小说:
- 工作内容是编辑冒牌知名卡通人物的动画,每人只负责几秒钟的影片,动画师之间不能交谈,没有人知道动画的完整内容;
- 走廊里经常有员工哭泣,有时会有小孩子出现,上司对这些现象无法给出合理解释;
- 他几次在工作邮箱里收到诡异的儿童视频,视频中的儿童做噩梦、被殴打,甚至被注射不明液体;
- 他甚至发现,他的上司们聚集在会议室里一起观看恐怖的虐待儿童视频,随后他就被辞退了。
在那之后,他发现自己五岁的侄女在YouTube上观看他在公司制作的动画片。他第一次完整了解了自己制作的动画的内容:它们都是带有血腥暴力或软色情内容的动画或真人小短片,有些还涉及虐童的镜头,它们以儿童熟悉的卡通人物作为主角,通过“推荐影片”连接到更多类似短片。
需要指出的是,这篇文章来自于Reddit版面“NoSleep”,这个版块是一个“追求真实感的恐怖小说版块”。在Reddit上,一些恐怖小说的作者会为了让整个故事变得更为真实,故意的在其它网站上埋下一些伏笔,比如上传一些诡异的视频,或制作一些奇怪的网站。
对这种形式运用最为经典的就是精灵宝可梦系列中的《紫苑镇传说》。
如无意外,这篇文章中的许多元素,比如与邪教相关的部分也是作者虚构出来的。然而,这篇文章的伏笔——那些非常不适合小孩观看的视频,却真实、大量、广泛的存在于视频网站上。
在YouTube上,以儿童特别是幼童为目标的荒谬影片非常之多。更令我震惊的是,这类视频在国内的网站上也不少,在孩子们常用的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上,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搜索到这样的视频。
YouTube Kids:少儿邪典电影库
家住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母亲Staci Burns正在做饭,三岁的儿子Issac正抱着iPad看YouTube Kids,突然间的大叫吓坏了她。Issac说,“妈咪,这个怪物太吓人了。”
这个应用里的内容,都是平台判定适合儿童观看的视频,既包括儿童友好的动画剧集和电影,也有YouTube自制的视频剧集。他正在观看的动画片,里面的角色来自于《汪汪队立大功》(PAW Patrol),一部十分流行的美国儿童剧,制作方是尼克国际(Nickelodeon),一个
美国著名的青少年有线电视频道,隶属于/MTV旗下。这部剧主要讲的是一个男孩和一群狗保护社区的故事。
但Staci仔细看了一下,发现Issac正在看的并不是正版的《汪汪队立大功》,而是翻拍了该片的一部同人剧。视频中,原剧中的主角们,有的被恶魔上身、跳下房顶,有的驾车撞上路灯,死在火海中——一点都不儿童友好。
不止Staci一家遇到过这一情况,类似的视频简直数不胜数:在一个名叫Super Mouse TV的频道上,可以找到米奇老鼠被一辆车撞倒在斑马线,血溅路口的同人视频;在另一部同人动画片《冰雪奇缘》(Frozen)的泥塑动画片(Claymation)中,蜘蛛侠掏出生殖器,尿在了艾莎公主(Elsa)的身上。
在观看这类动画片后,青少年大脑中关于色情、暴力的想象力被提前打开。时间长、次数多了之后,动画不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没错,该上真人了。
这些视频通常有着熟悉的套路:剧情软色情、暴力擦边球,普遍带有恐怖、惊悚以及所有能够想到的,不符合人伦常理的荒谬剧情,堪称儿童片里的邪典(Cult)片。虽然画面血腥露骨,这些视频在声音——包括配音、背景音乐等——倒是十分儿童友好,通常有着儿歌的旋律和令人放松的节奏。
熟悉电影叙事的人,应该明白这个组合的可怕之处:视觉是主要的摄入感官,但BGM和音效有着设定气氛的功效。3-10岁的小朋友们就在舒缓的气氛中,观看一部又一部这样的视频,大脑吸收和处理着剧中角色疯狂的动作、荒谬的行为,并不断巩固着这种危险的认知。
艾莎是这一类视频中最常出现的主角,大约是因为艾莎足够可爱,以至于这些“少儿邪典视频”引发的社会事件,被称为:艾莎门(Elsagate)。
由于YouTube采用了机器学习训练法推荐算法引擎,一旦小朋友观看了几部视频后,首页都会被这种视频挤满;看的人越来越多,接着视频登上热门排行,进而观看量越来越大。“少儿邪典视频”的播放量大多在几千、上万,有的来自较专业的内容生产机构(就像文章以开头故事里的那种动画工作室……),有甚者播放量达到数百万。
YouTube Kids在2015年正式推出,因而这件事由来不久。最早在2017年2月,媒体报道了YouTube上最新的流行趋势,就是成人演员装扮成动画片里的角色或电影里的超级英雄,演绎诡异的剧情。
然而到了去年7月,《纽约时报》的报道了这一情况,视频的剧情不断地把“儿童友好”的边界向少儿不宜那边推,“艾莎门”事件已经相当恶劣,引起社会关注。
到了去年第四季度,YouTube在低调处理得不到社会认可之后,终于开始大规模下线视频、封锁账号。根据BuzzFeed的调查报道,在视频被下线之前,上传它们的频道拥有着每个月可以进账超过50万美元的广告收入。
根据YouTube儿童内容全球负责人Malik Ducard的统计,在6-7月期间,这类“少儿邪典视频”占到整个YouTube Kids内容库十万分之五左右。
去年11月,YouTube宣布,在最新的对抗儿童色情暴力视频的战斗中取得阶段性胜利,删除了超过15万个视频。
这些视频在外网上死掉了,在中文互联网上却依旧活着,而且活得很好。
国内:邪典创作or赚黑心钱?
打开选择搜索视频,在搜索框里输入迪士尼“爱莎公主”的名字,可以得到大量含有暴力或软色情元素的小视频。请注意:这个关键词并不是什么小众的擦边球词汇,正是中国的青少年查找他们最喜爱的动画形象时,会用到的关键词。
这样的视频在国内的主流网站几乎都能搜到,在一些平台上,它们还被打上“母婴”和“教育”的标签,就算不进行主动搜索,算法也很容易把这样的视频推送给小朋友。
不光搜索结果陷阱重重,在爱奇艺上,搜索相关关键词得到的自动完成建议也令人担忧:
原贴中将这样的视频归类于邪典创作或虐童倾向。但在国内上传这样视频的人,你分不清他到底是在进行邪典创作,还是在昧着良心赚黑钱。
国内视频网站上的类似视频主要两种:一种是越南拍摄的真人剧,另一种是国内自制或下载外网,然后加上字幕再重新上传的的“屎尿屁”视频。
越南真人剧绝对是这类视频中的一支奇葩,快手风浓烈,尺度大得惊人,软色情、软暴力应有尽有。这类影片大多翻拍自YouTube上的迪士尼欢乐蜘蛛侠系列视频,通常以艾莎公主、蜘蛛侠、小丑等小朋友熟悉的迪士尼人物为主角,真人出演剧情荒诞,加入暴力、色情和低级笑料,没有什么不敢干。
我看到尺度最大的一集,是蜘蛛侠偷看安娜公主和艾莎公主洗澡,两位公主在剧情当中不仅有接吻镜头,还有暗示意味很强的床戏。
国内上传这类视频的人还会在翻拍的基础上再进行二次创作,通过配音和字幕在里面加入一些奇怪的广告,比如网购、电商等等。
全世界都在制作的屎尿屁儿童视频
还有一部分让成年网友们感觉不适的视频,来自儿童玩具商家对于“屎尿屁”的熟练运用。
比如,爱奇艺官方认证的“欢乐迪士尼”账号,就上传了大量此类视频。
在这个帐号上传的《爱丽儿公主和芭比茶会尴尬时刻》视频里拍摄了芭比大小便的全部过程,大便是橡皮泥制作的,很多网友看了还是表示不适,这样的视频,对于儿童的教育也并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这段视频不只出现在国内的视频网站上,YouTube的“欢乐TV”账号也上传了同样内容的的视频,片名更恶心,叫做《两个芭比娃娃好友的幸福茶会!哇!但是一喝完怎么就拉呢?》
这个官方认证的账号,简介是这样写的:“欢迎来到欢乐迪士尼的官方频道,我们是儿童娱乐综合频道。乖乖们在这里都可以找到无限的欢乐哦!”
通过搜索我们发现,“欢乐迪迪士尼”系列的原始制作团队可能在台湾。
上的“欢乐迪士尼”主页似乎解释了视频的制作过程,但主页只将自己定义为传媒公司,并没有任何其他信息透露,关注人数也只有200多人。
从爱奇艺页面的关联微博点进去,“欢乐迪士尼频道”认证为“广州胤钧贸易有限公司”。
从微博的友情链接来看,这家公司除去“欢乐迪士尼频道”外,还同时代理着“彩虹乐园”“车车王国”和“PomPom玩具”三个IP在中国的运营。
根据介绍,彩虹乐园是“来自瑞典的早教品牌”,车车王国来自英国,而PomPom玩具是韩国知名玩具频道。
这四个视频账号在制作一些正常内容的同时,都不同程度地拥有一些屎尿屁、鼻涕、打针等令人不适的内容,而且都是优酷官方认证的大鱼自媒体号。
而这家公司制作儿童屎尿屁视频的目的,除了官方认证的PGC会得到的广告分成之外,最大的可能是为了卖玩具和橡皮泥。
这家公司旗下的所有视频均使用玩具拍摄,并在一些视频中混有玩具的广告。排除那些令人不适的内容之外,这家公司生产制作的视频,均类似于用玩具以过家家的形式展现一小段剧情。
比如,在“欢乐迪士尼”上传的一个视频中,教小朋友用橡皮泥和胶水制作大便,这同时展现了这些视频的调性与目的:
屎尿屁视频的另一个种类是对国外儿童游戏的解说视频。这类视频主要集中在怀孕和手术相关内容上,被解说的游戏大多来自外国网站GirlGame.com。
虽然内容恶心,但从网站的版权信息看,GirlGames隶属于CoolGames游戏,是一家正规合法HTML5小游戏网站。
在它的100多个游戏分类,包括了一个手术专区——打针、生孩子、电击、清除身上异物等令成人感到不适的游戏都包含其中。这些内容都被翻译并转载到了中国视频网站上。
即便内容里没有色情、暴力和屎尿屁,很多上传者依然把恶心和血腥的文字截图放在标题和封面上,做儿童视频界的“标题党”
比如优酷视频大鱼号@小不点的玩具上传的视频里,很多从封面看都有血腥暴力元素,但视频内容其实并不血腥,形成了一种极其荒谬的状况……
由此可见,一部分屎尿屁视频的作者,无论是“欢乐迪士尼”还是GirlGames,倒是不属于“邪典创作”,而是完全为了吸引儿童的眼球,为了广告费和卖货在打擦边球。
从弗洛伊德对性心理个体发展的划分来看,儿童在1-3岁期间是肛欲期,3-5岁是生殖欲期,也是污言秽语敏感期。这些阶段的小孩子会对屎尿屁格外感兴趣。
肛欲期和生殖欲期并不可怕,是幼儿进行自我探索的一个必经阶段。可怕的是利用这一事实企图不轨的人。这些为获得点击量和售卖玩具而制作的视频,只会误导儿童,甚至对儿童心灵造成严重伤害。
如何保护孩子远离网络的不良影响?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互联网用户中有三分之一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中国18岁以下青少年网民的数量有1.7亿人,中国一线城市的儿童平均每天要花3个半小时上网。
网络让孩子们更早地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但也将他们暴露在危险之中。许多互联网和儿童相关的公司目前已经开始着手进行网络相关的青少年保护工作。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就制订了《儿童网络保护指南》,针对内容、家长管控、信息滥用与误用处理、不良与非法信息处理、隐私与控制、安全意识等六个领域指导互联网企业的行为。
美国制定了《儿童在线保护法》《儿童互联网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保护儿童的网络安全,对儿童色情内容和犯罪者采取最严格的审查和打击措施;英国政府提供给父母过滤和分级软件;法国政府向教育系统提供免费的含有内容过滤功能的服务器。
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YouTube Kids全球负责人Malik Ducard表达出了一种令人感到无奈的态度:对于这件事情,平台的能力和责任有限,想要改变这一情况,“家长才是推动者”(parents are in the driver’s seat)。
他这句甩锅的言论,因为现实的尴尬,不得不说也有道理。保护儿童远离网络危险是个大问题,要在短时间里解决,似乎并不现实。
我们现阶段能做的,大概就是多关注自己的孩子在看什么,在发现这类不良视频的时候,多点几次举报。
(题外话:我们当年也看过不少现在可以称得上优秀邪典片的作品……还记得《魔方大厦》、《疯狂的兔子》么?
文章来自:
下一篇:没有了“儿童邪典片”发布者道歉:为流量做了错误示范
  【PConline资讯】此前被指发布大量儿童邪典片视频的&欢乐迪士尼&微博账号已改名为&深海5万米&,相关微博内容已经删除。  此前关注到,该微博认证显示为广州胤钧贸易有限公司,简介为&欢乐迪士尼姐姐会和大家一起走过你们的美好童年。我们会做很多创意DIY,拆蛋,玩具试玩,真人秀和定格动画哦!喜欢这些的小朋友千万不要错过!&  1月22日晚,广州胤钧贸易有限公司微博回应,为创作带有恐怖题材的视频带给小朋友伤害和影响致歉,但郑重否认是邪教或者制作邪典片一事,并表示公司是视频制作公司。  以下是微博全文:   大家好,  &  这段时间造成大家困扰跟恐慌,真是非常抱歉跟十万分歉意,真的很对不起大家。  当初我们公司为了冲视频流量做了一个错误的示范&&制作可怕视频,每一次制作视频的时间,我们团队用尽全力,完全只想到怎么冲收视,却忽略为获得更多流量的同时,创作了一些带有恐怖题材的视频带给小朋友伤害和影响。  关于在网络上流言说起我们公司是邪教或者制作邪典片,在此本公司郑重否认,我们公司是视频制作公司。  这段时间我们也非常自责这些影片会伤害到小孩子。在此也跟小朋友还有家长们深深道歉。  对不起。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原谅。  广州胤钧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
相关软件:
大小:44.5 MB
授权:免费
大小:1.49 MB
授权:免费儿童邪典片从何而来?上传者定位在荷兰越南美国等
来源:北青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还有父母称,YouTube儿童版APP甚至还被一些小学校方要求下载用于教辅,因此很多父母也提前给孩子下好了该应用。&我亲眼看到自己3岁女儿在上面观看迪士尼动画人物把朋友喂给鳄鱼,而且满脸高兴。&另一名3岁女孩的母亲告诉纽约时报。据科技网站Verge报道,这款于2015年正式上线的儿童版YouTube,刚一推出就受到家长热捧,每周观看次数超过1100万。该应用会通过算法,自动抓取YouTube主站点上适合孩子观看的内容,其中多为迪士尼卡通等少儿节目。YouTube方面也曾承诺,这种数据运算并非一次性,而是多层过滤,并且在上传APP后还会受到持续监控。然而,这种自动抓取的算法,还是为这些儿童邪典电影的流传埋下了祸根。邪典视频利用算法的缺陷,多以动漫形象或儿童形象作为视频主角,很容易成为漏网之鱼,被上传到儿童版APP上。更为糟糕的是,据Verge杂志分析,视频中的元素对孩子有很大吸引力,如果只通过数据抓取,很容易被youtube的算法反复推荐给孩子,这就等于,如果没有父母的监督制止,一个三四岁孩子看了一个类似视频后,整整一天都可能被各种&掰断手指&&针刺流血&的视频轰炸。传播多为2017年以匿名方式上传上传者定位包括荷兰越南等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一类视频并不是都由卡通人物主演,还有真人,尤其是亚裔小姑娘会出现在这些邪典视频中。美国犹他州一名母亲向《纽约时报》表示,自己4岁儿子观看的视频是一家人玩弄一个亚裔小姑娘,其中一个镜头是小姑娘的额头被刮胡刀刮出血,并且不断哭泣,但周围的人却在哈哈大笑。尽管YouTube方面承诺,这些不适内容只是所有视频中的沧海一粟,但是这一事件无疑暴露了过分依赖算法,而不是人工审核的平台可能具有的隐患。那么,更重要的问题是,这些视频究竟是从何而来?是谁在上传这些视频?《纽约时报》调查发现,大部分被举报的视频上传时间均为2017年,上传者的名字多为&儿童电视频道(Kids Channel TV )&&超级月亮频道( Super Moon TV)&等,近乎是一种半匿名的上传方式。而这些视频名称中多含有流行卡通形象的名字,视频描述多为&教育&和&颜色学习&等,很多视频浏览量惊人,超过百万。而在前文提到的Burns夫人,她儿子当时观看的视频,上传者显示为&超级阿瑞斯电视台&,并且还有脸书主页。记者访问主页并向其发送信息,能够收到网站发来的自动回复&我们的节目人物可爱,情节有趣,好好享受吧。&而在&超级阿瑞斯电视台&的社交媒体脸书主页上,还附上了其他几个频道的链接,具有类似的名字(均使用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名字命名,如阿波罗、赫拉等等),内容也相似。其中,一个名为&超级宙斯频道&的社交媒体网页中,附有一个名为&SuperKidsShop&的网上购物商城的链接,网站所在地显示为越南胡志明市。记者致电该商城,得到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的答复。对方表示,确实有一些同事&主要负责视频制作&,大约有100人左右。而越南成为&邪典视频&重要起源的信息,也被另一名Mylot网站的博主确认。这名博主表示,这些视频最早上传的地点为荷兰,然后迅速发展至美国、越南等地。其中在越南,已经有上传者因为在当地视频平台传播这些视频,受到父母投诉而被逮捕。动因上传视频每月盈利可达50万美元金主撤资、媒体关注成下架主因从表面来看,盈利是这些视频上传者显而易见可以获得的利好&&据新闻聚合媒体Buzzfeed调查报告显示,在大范围下线之前,这些上传视频的频道平均每月可获得超过50万美元的广告收入。早在2017年2月,就有一个名为Tubefilter的论坛向YouTube官方通报了类似的问题,YouTube也象征性地做了一些回应,包括禁止成人视频中出现儿童的形象,但是收效甚微。直到2017年6月,&美国版&知乎Reddit的&反艾尔莎门&小组逐渐作为业余侦探们的聚集地,蜕变成举报的中坚力量,吸引了超过2.5万个组员,以及《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关注。与此同时,由于在这些&邪典视频&的片头会自动插入合作商广告,一些大型广告金主阿迪达斯、玛氏公司等出于对公司声誉考虑,一度考虑撤回对YouTube的投资,这才使得YouTube正视这一问题&&2017年11月,YouTube宣布,在最新的对抗儿童色情暴力视频的战斗中取得&阶段性胜利&,删除了超过15万个视频;12月,youtube执行总裁Susan Wojcicki宣布进一步加强筛查和下架力度,并将人工监督员的人数增加至一万人。警示已有阶段性胜利,但危害仍未停止&父母才是最重要的把关人&截至现在,下架YouTube邪典视频,看似已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危害仍没有停止。哈佛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米歇尔(Micheal Rich)表示,类似视频危害不容小觑:&而且,更严峻的是,这些&邪典视频&的主角是孩子们了解信任的角色。&一名美国母亲在Reddit发布帖子称,自己已超过两个月不让四岁孩子看&艾尔莎门&的视频,但他的举止仍深受其害。&他还是着魔一样的重复视频中的尖叫声和低吼声,并且一直哭喊着要看视频,在我制止时,他情绪极为低落。&youtube亲子内容负责人杜卡德(Ducard)也表示,尽管平台方面有责任,但父母才是最重要的把关人,他指出,父母可以手动关掉一些频道,设置使用时间以及屏蔽搜索结果。同时,平台方面希望父母们可以举报更多不良视频。另一名美国儿童与媒体研究的非盈利机构主管格林(Josh Golin)指出,此次&邪典事件&反映了当前媒体环境对儿童的潜在危害,已经非常严峻。&智能算法不是替代人工介入,尤其是在为孩子创造安全环境这一问题上,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人类。&早在2015年,他的团队就曾联合联邦贸易委员会起诉YouTube儿童版应用,指责其内含不正当视频,欺骗父母。而在此次邪典事件发生后,一些父母选择了卸载应用,而也有一部分父母选择了继续允许孩子观看视频,但加强了监督。因此,对于Reddit论坛上的监督员们来说,尽管阶段性目标已经达成,但是他们的战斗还没有停止。&我们想把这个信息传递给更多父母,并且我们也希望父母知道,不能让孩子整天上网看视频&,该小组成员Lfodder在接受科技杂志Verge采访时表示。关键词释义邪典电影,特指在一些特定喜好的圈子里流行的电影作品,往往是非主流领域的作品,常表现为科幻、恐怖、喜剧等元素的大杂烩。&儿童邪典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色情、血腥、暴力视频。从操作手法上来说,通常假托经典动画中的人物形象,而对剧情进行变形演绎;从呈现方式来看,往往打着&识字&&辨别形状&&传播知识&等冠冕堂皇的幌子。责任编辑:酒丽敏(EN010)
“滴滴打手”接到订单后火速赶往定位地点。当然,业务只要是为了保护女性安全,可不是随便打人。
在印度的一些落后地区,依旧保留着一夫多妻制的习俗。但是他们娶妻的目的可不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是为了取水。
肯亚青年欧皮尤在他10岁的时候,丁丁肿成91公分长,而睾丸在之后也重达约5公斤,这让他从小就变为同龄人嘲笑对象,甚至被人怀疑说是受到“魔鬼的诅咒
张艺兴从出道至今,一直深受广大网友的喜爱,因为纯天然无公害的气质,被粉丝亲切的称为“小绵羊”。
两岁的儿子生病,母亲心急如焚,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却说儿子原来竟然是......
点击加载更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06
举报邮箱:<meta property="og:title" content="令人不适的“儿童邪典视频”已蔓延到国内,正在毒害你的孩子,怎么治理代表委员:分级、举报、家长要引导孩子">
令人不适的“儿童邪典视频”已蔓延到国内,正在毒害你的孩子,怎么治理代表委员:分级、举报、家长要引导孩子
“儿童邪典视频”以卡通片、儿童剧、木偶剧为包装,对少年儿童喜爱的艾莎公主、米奇老鼠、蜘蛛侠、小猪佩奇等卡通形象二次加工,其中充斥大量血腥、暴力、恐怖、虐待、色情等内容。
“儿童邪典视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色情、血腥、暴力视频,通常假托经典动画中的人物形象,对剧情进行变形演绎;从呈现方式来看,往往打着“识字”、“辨别形状”、“传播知识”等冠冕堂皇的幌子。
日前,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通报,对利用经典卡通形象制作传播涉暴力、恐怖、残酷、色情等妨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害视频情况,已部署开展深入监测和清查。对不履行企业主体责任,造成有害视频及信息传播的企业,一经查实,必予严惩。
在重庆两会上,儿童“邪典视频”也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究竟该如何治?代表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
“儿童邪典视频”的背后是暴利
市人大代表、重庆市网络作家协会主席 袁锐
虽然“儿童邪典视频”已在不少视频网站紧急下架,但是袁锐在网上搜索关键字“白雪公主”,还是找到了类似“儿童邪典视频”的动画视频。
这段动画视频从名称来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点击观看后,就会发现它和“儿童邪典视频”很相似:白雪公主的大脑里长了虫子,被打开做手术。
“这样的画面连大人看了都不舒服,孩子怎么能看呢?”袁锐说,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原本很美好,但是却因为这样的二次加工,变得血腥、暴力。
袁锐认为,“儿童邪典视频”的背后,是网络点击量带来的暴利。
袁锐说,以网络文学为例,如果一篇网络文学作品的阅读量达到1万,就可能会引起网络广告商的关注。“阅读量高了,广告商就会出价,在作品或者平台上做广告。”袁锐说,阅读量越高,广告的价格也会越高。曾经有广告商找到他,出价5万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上做一个保健品的广告链接。“广告内容一看就有问题,我没有答应。”
这几天,袁锐一直在关注“儿童邪典视频”的新闻,并准备结合这一事件,提交与净化网络文化环境有关的建议。
袁锐认为,要让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监管刻不容缓。不仅要对触犯法律的行为绝不留情,网络平台也需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记者 刘波
相关部门应对游戏评估、分级
市人大代表、大渡口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科科长 梅玫
长期从事未成年人保护的梅玫告诉记者,“未成年人辨别能力差,特别是一些低龄的未成年人,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却很强,这是非常危险的。”
梅玫举了个身边的真实例子,“我朋友的小孩,七八岁,看了动画片后,想学着动画片的主角,借着绳子飞到天空中。还好被孩子妈妈发现了。”
还有一次,“9岁的儿子拿起手机打游戏,我看了一会,刚开始觉得没啥问题。”看了几分钟后,梅玫才发现不对劲。“这个游戏里,鲨鱼饿了自然要四处找吃的,如果在海里吃其他动物,我觉得没问题,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但这个游戏居然设置有一个环节,是鲨鱼要在海滩上吃人,而且鲨鱼吃人的瞬间,还伴着人物的尖叫声,血浆四溅。”梅玫立即把游戏卸载,并告诉儿子,“这个太血腥了,不能玩。”
“那些血腥、暴力因素夹杂其中,孩子又不懂分辨,建立的价值观就会扭曲。”梅玫说,“我更多的是希望,能有一个方便的随时举报的平台,比如说发现这样的视频、游戏、动画片,直接点击旁边的举报按钮。”
在梅玫看来,除了随手举报,家长还应该把好筛选截流关,相关部门或平台,则需要用分级和评估挡住源头。“比如说一个独立的机构,对发布的这些游戏或者视频进行评估,并给出对应的年龄适应性。像玩具那样,哪些是适应3岁以下,哪些是6岁以下,这样具体的一些指导。”记者 罗薛梅
家长告制作者困难 但可截屏举报
市政协委员、重庆钜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齐飞
有人认为“邪典视频”是走在了法律的灰色地带,市政协委员、重庆钜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齐飞并不认同:制作播放“邪典视频”就是违法。
齐飞说,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制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
“由此可见,在网络上发布包括色情、暴力等元素的‘邪典视频’,实际上是一种违法行为。”
齐飞说,除此之外,最高院和最高检曾经联合发布了一个司法解释,即便不以牟利为目的,如果涉及到互联网或者移动通讯终端,包括聊天室、论坛、微信等方式,只要它的内容涉嫌淫秽电子信息的,有40个以上,就可以定罪。
虽然有法可依,但齐飞也坦承,如果家长要状告制作传播者,取证相当困难。“因为家长很难证明‘邪典视频’对孩子造成了影响,也很难说明这个影响的恶劣性究竟有多大。”
那么,难道家长发现孩子在看“邪典视频”就没有办法了吗?齐飞支招说,家长可以截屏孩子收看的网站和内容,直接向公安机关举报。由公安机关对视频制作传播者依法进行查处。记者 李晟
国家应规范儿童作品传播渠道
市人大代表、綦江区教委副主任、教科所所长 赵小平
近期关于“儿童邪典视频”的话题,赵小平也有关注。他认为,儿童在幼儿时期,价值观等没有形成,同时模仿能力又很强,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类东西容易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
在赵小平看来,“儿童邪典视频”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很大,且影响恶劣。作为教育工作者,他说,孩子的幼儿时期是身心发展阶段,对事物没有鉴别能力,周围的环境会直接影响其成长。
如果孩子看了这类视频,可能会形成错误的三观,从而导致心理扭曲。这对孩子的发展、成长都很不好。从制作者的角度来看,制作这样的作品,不排除其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
“让孩子免受侵害,需要多方各尽其责,形成合力。”赵小平说,从作品的制作、传播角度来讲,好的作品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国家民族兴旺发达。而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加强宣传和引导,学校与家长一道,加强孩子平时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监督,让孩子远离这类作品。
此外,赵小平认为,网络平台要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不能让这类作品随意在网络传播。更重要的是,国家层面应当出台有关的指导意见,引导创作、规范涉儿童各类作品的传播渠道。记者 陈翔
让孩子多阅读多亲近大自然
市政协委员,人民小学党委书记、校长 杨浪浪
“‘邪典视频’将儿童熟悉的卡通形象,制作成血腥暴力或色情的内容,在网络视频平台广泛传播。正是由于大多都披着动画的‘外衣’,很容易被家长忽略。”杨浪浪说,“儿童邪典片”是邪恶漫画书的“升级版”。
以前,有孩子把动漫书带到学校来看,老师收缴后,发现里面充斥着暴力色情的内容,就会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和引导。
“网络不会选择受众,但我们却可以选择网络。”杨浪浪说,“就像我们常说的,不能修大坝,要修水渠。不能一味地回避,要通过合理的、适时的引导,来规范孩子使用网络。”
让孩子远离“儿童邪典视频”,杨浪浪给出了两个建议:多阅读、多接触大自然。
“可能大家觉得看手机消息、订阅号更轻松,但网络上碎片化的东西太多,在短时间内可以接收大量的信息,却无法建立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杨浪浪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如果缺乏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可能就会影响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孩子学习、成长也不利。
因此,要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让孩子爱上读书,在书籍里去寻找快乐,拥有与别人不同的视角。
此外,带着孩子多去亲近大自然,观察昆虫、动物等生命的生长,这比网络世界得到的信息更加完整,也更能感受快乐。记者 蒋艳
调查:技术上难以完全鉴别
来自迪士尼的“艾莎公主”是“儿童邪典视频”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人物之一。
近两年,国外知名视频网站“优兔”(YouTube)曝出“邪典视频”,被媒体称为“艾莎门”。这些视频情节简单粗暴,多在手机和平板电脑客户端上播放。美国媒体认定,视频由成人制作,目标瞄准不太识字、极易受画面影响的学龄前儿童。
“优兔每分钟上传的内容达到300小时,一秒一秒地审查每部视频不可能。”美国技术伦理学者戴维·波尔格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为简化流程,优兔等主要平台结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用户报告和版主。然而,不少家长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优兔儿童频道等完全由人工挑选并审查。坏人正是利用这个漏洞,故意把不良内容标记为看似适合儿童的内容。”
更让人心惊胆战的是,在“算法”的推波助澜下,只要不慎点开类似视频一次,后续视频就会源源不断推送给用户。“艾莎门”曝光后,“优兔”迫于各方压力,去年11月宣布删除超过15万个视频。
同时,有网友在社交网站上写道,这些视频饱含来自成人世界的“恶意”。网络平台行业人士认为,恐怕不止“恶意”这么简单。“儿童邪典视频”的背后,潜藏一条外人难见的利益链条。
国内已部署监测和清查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22日说,已部署开展深入监测和清查。多个网站也开始自查和清理相关内容。
腾讯视频表示,截至23日,腾讯下架涉儿童“邪典”原视频1464条,对23万条存疑视频作批量下架处理,对53万余条视频撤回复审,封禁恶意账号621个。相关视频的清理工作还会持续进行。
目前,腾讯已采用音视频指纹、ES搜索等技术,以快速处置有害视频。“针对少儿内容,我们将重新制定审核标准和尺度,运用人工智能(AI)学习有害的视频样本,打击后续有害内容的上传和传播。”
支招:发现孩子看过怎么办?
长期从事儿童发展心理学和早期教育研究的心理咨询师高璇说,如果发现孩子看过“毒动画”,家长也不必过于恐慌,因为风险是可控的。
那么,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接触过此类视频,家长应如何处理?
高璇建议,首先一定要先关注孩子是否有恐惧情绪,多陪伴孩子,比如和孩子一起睡觉,夜间留一盏灯,同时询问孩子感受,告诉孩子“如果遇到让自己害怕的事情应该怎么做”,如调整呼吸、向父母倾诉等,既转移孩子对恐怖画面的注意力,一方面也借机教给孩子正确面对恐惧的方法。
家长也可以通过带孩子欣赏美好画面来驱逐、替代丑恶画面在孩子心中留下的印象,比如画面优美的绘本和视频,也多带孩子到户外游玩。
有一点需要注意:这类丑恶视频虽不堪入目,但也可能会激起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又害怕又想看”,所以家长需要态度严正地“立规矩”,“明确告知孩子这类视频不能看,如同告诉孩子‘不能喝酒’。”据新华社
& & & & & &
令人不适的“儿童邪典视频”已蔓延到国内,正在毒害你的孩子,怎么治理代表委员:分级、举报、家长要引导孩子
“儿童邪典视频”以卡通片、儿童剧、木偶剧为包装,对少年儿童喜爱的艾莎公主、米奇老鼠、蜘蛛侠、小猪佩奇等卡通形象二次加工,其中充斥大量血腥、暴力、恐怖、虐待、色情等内容。
“儿童邪典视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色情、血腥、暴力视频,通常假托经典动画中的人物形象,对剧情进行变形演绎;从呈现方式来看,往往打着“识字”、“辨别形状”、“传播知识”等冠冕堂皇的幌子。
日前,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通报,对利用经典卡通形象制作传播涉暴力、恐怖、残酷、色情等妨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害视频情况,已部署开展深入监测和清查。对不履行企业主体责任,造成有害视频及信息传播的企业,一经查实,必予严惩。
在重庆两会上,儿童“邪典视频”也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究竟该如何治?代表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
“儿童邪典视频”的背后是暴利
市人大代表、重庆市网络作家协会主席 袁锐
虽然“儿童邪典视频”已在不少视频网站紧急下架,但是袁锐在网上搜索关键字“白雪公主”,还是找到了类似“儿童邪典视频”的动画视频。
这段动画视频从名称来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点击观看后,就会发现它和“儿童邪典视频”很相似:白雪公主的大脑里长了虫子,被打开做手术。
“这样的画面连大人看了都不舒服,孩子怎么能看呢?”袁锐说,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原本很美好,但是却因为这样的二次加工,变得血腥、暴力。
袁锐认为,“儿童邪典视频”的背后,是网络点击量带来的暴利。
袁锐说,以网络文学为例,如果一篇网络文学作品的阅读量达到1万,就可能会引起网络广告商的关注。“阅读量高了,广告商就会出价,在作品或者平台上做广告。”袁锐说,阅读量越高,广告的价格也会越高。曾经有广告商找到他,出价5万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上做一个保健品的广告链接。“广告内容一看就有问题,我没有答应。”
这几天,袁锐一直在关注“儿童邪典视频”的新闻,并准备结合这一事件,提交与净化网络文化环境有关的建议。
袁锐认为,要让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监管刻不容缓。不仅要对触犯法律的行为绝不留情,网络平台也需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记者 刘波
相关部门应对游戏评估、分级
市人大代表、大渡口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科科长 梅玫
长期从事未成年人保护的梅玫告诉记者,“未成年人辨别能力差,特别是一些低龄的未成年人,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却很强,这是非常危险的。”
梅玫举了个身边的真实例子,“我朋友的小孩,七八岁,看了动画片后,想学着动画片的主角,借着绳子飞到天空中。还好被孩子妈妈发现了。”
还有一次,“9岁的儿子拿起手机打游戏,我看了一会,刚开始觉得没啥问题。”看了几分钟后,梅玫才发现不对劲。“这个游戏里,鲨鱼饿了自然要四处找吃的,如果在海里吃其他动物,我觉得没问题,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但这个游戏居然设置有一个环节,是鲨鱼要在海滩上吃人,而且鲨鱼吃人的瞬间,还伴着人物的尖叫声,血浆四溅。”梅玫立即把游戏卸载,并告诉儿子,“这个太血腥了,不能玩。”
“那些血腥、暴力因素夹杂其中,孩子又不懂分辨,建立的价值观就会扭曲。”梅玫说,“我更多的是希望,能有一个方便的随时举报的平台,比如说发现这样的视频、游戏、动画片,直接点击旁边的举报按钮。”
在梅玫看来,除了随手举报,家长还应该把好筛选截流关,相关部门或平台,则需要用分级和评估挡住源头。“比如说一个独立的机构,对发布的这些游戏或者视频进行评估,并给出对应的年龄适应性。像玩具那样,哪些是适应3岁以下,哪些是6岁以下,这样具体的一些指导。”记者 罗薛梅
家长告制作者困难 但可截屏举报
市政协委员、重庆钜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齐飞
有人认为“邪典视频”是走在了法律的灰色地带,市政协委员、重庆钜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齐飞并不认同:制作播放“邪典视频”就是违法。
齐飞说,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制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
“由此可见,在网络上发布包括色情、暴力等元素的‘邪典视频’,实际上是一种违法行为。”
齐飞说,除此之外,最高院和最高检曾经联合发布了一个司法解释,即便不以牟利为目的,如果涉及到互联网或者移动通讯终端,包括聊天室、论坛、微信等方式,只要它的内容涉嫌淫秽电子信息的,有40个以上,就可以定罪。
虽然有法可依,但齐飞也坦承,如果家长要状告制作传播者,取证相当困难。“因为家长很难证明‘邪典视频’对孩子造成了影响,也很难说明这个影响的恶劣性究竟有多大。”
那么,难道家长发现孩子在看“邪典视频”就没有办法了吗?齐飞支招说,家长可以截屏孩子收看的网站和内容,直接向公安机关举报。由公安机关对视频制作传播者依法进行查处。记者 李晟
国家应规范儿童作品传播渠道
市人大代表、綦江区教委副主任、教科所所长 赵小平
近期关于“儿童邪典视频”的话题,赵小平也有关注。他认为,儿童在幼儿时期,价值观等没有形成,同时模仿能力又很强,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类东西容易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
在赵小平看来,“儿童邪典视频”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很大,且影响恶劣。作为教育工作者,他说,孩子的幼儿时期是身心发展阶段,对事物没有鉴别能力,周围的环境会直接影响其成长。
如果孩子看了这类视频,可能会形成错误的三观,从而导致心理扭曲。这对孩子的发展、成长都很不好。从制作者的角度来看,制作这样的作品,不排除其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
“让孩子免受侵害,需要多方各尽其责,形成合力。”赵小平说,从作品的制作、传播角度来讲,好的作品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国家民族兴旺发达。而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加强宣传和引导,学校与家长一道,加强孩子平时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监督,让孩子远离这类作品。
此外,赵小平认为,网络平台要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不能让这类作品随意在网络传播。更重要的是,国家层面应当出台有关的指导意见,引导创作、规范涉儿童各类作品的传播渠道。记者 陈翔
让孩子多阅读多亲近大自然
市政协委员,人民小学党委书记、校长 杨浪浪
“‘邪典视频’将儿童熟悉的卡通形象,制作成血腥暴力或色情的内容,在网络视频平台广泛传播。正是由于大多都披着动画的‘外衣’,很容易被家长忽略。”杨浪浪说,“儿童邪典片”是邪恶漫画书的“升级版”。
以前,有孩子把动漫书带到学校来看,老师收缴后,发现里面充斥着暴力色情的内容,就会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和引导。
“网络不会选择受众,但我们却可以选择网络。”杨浪浪说,“就像我们常说的,不能修大坝,要修水渠。不能一味地回避,要通过合理的、适时的引导,来规范孩子使用网络。”
让孩子远离“儿童邪典视频”,杨浪浪给出了两个建议:多阅读、多接触大自然。
“可能大家觉得看手机消息、订阅号更轻松,但网络上碎片化的东西太多,在短时间内可以接收大量的信息,却无法建立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杨浪浪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如果缺乏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可能就会影响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孩子学习、成长也不利。
因此,要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让孩子爱上读书,在书籍里去寻找快乐,拥有与别人不同的视角。
此外,带着孩子多去亲近大自然,观察昆虫、动物等生命的生长,这比网络世界得到的信息更加完整,也更能感受快乐。记者 蒋艳
调查:技术上难以完全鉴别
来自迪士尼的“艾莎公主”是“儿童邪典视频”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人物之一。
近两年,国外知名视频网站“优兔”(YouTube)曝出“邪典视频”,被媒体称为“艾莎门”。这些视频情节简单粗暴,多在手机和平板电脑客户端上播放。美国媒体认定,视频由成人制作,目标瞄准不太识字、极易受画面影响的学龄前儿童。
“优兔每分钟上传的内容达到300小时,一秒一秒地审查每部视频不可能。”美国技术伦理学者戴维·波尔格2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为简化流程,优兔等主要平台结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用户报告和版主。然而,不少家长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优兔儿童频道等完全由人工挑选并审查。坏人正是利用这个漏洞,故意把不良内容标记为看似适合儿童的内容。”
更让人心惊胆战的是,在“算法”的推波助澜下,只要不慎点开类似视频一次,后续视频就会源源不断推送给用户。“艾莎门”曝光后,“优兔”迫于各方压力,去年11月宣布删除超过15万个视频。
同时,有网友在社交网站上写道,这些视频饱含来自成人世界的“恶意”。网络平台行业人士认为,恐怕不止“恶意”这么简单。“儿童邪典视频”的背后,潜藏一条外人难见的利益链条。
国内已部署监测和清查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22日说,已部署开展深入监测和清查。多个网站也开始自查和清理相关内容。
腾讯视频表示,截至23日,腾讯下架涉儿童“邪典”原视频1464条,对23万条存疑视频作批量下架处理,对53万余条视频撤回复审,封禁恶意账号621个。相关视频的清理工作还会持续进行。
目前,腾讯已采用音视频指纹、ES搜索等技术,以快速处置有害视频。“针对少儿内容,我们将重新制定审核标准和尺度,运用人工智能(AI)学习有害的视频样本,打击后续有害内容的上传和传播。”
支招:发现孩子看过怎么办?
长期从事儿童发展心理学和早期教育研究的心理咨询师高璇说,如果发现孩子看过“毒动画”,家长也不必过于恐慌,因为风险是可控的。
那么,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接触过此类视频,家长应如何处理?
高璇建议,首先一定要先关注孩子是否有恐惧情绪,多陪伴孩子,比如和孩子一起睡觉,夜间留一盏灯,同时询问孩子感受,告诉孩子“如果遇到让自己害怕的事情应该怎么做”,如调整呼吸、向父母倾诉等,既转移孩子对恐怖画面的注意力,一方面也借机教给孩子正确面对恐惧的方法。
家长也可以通过带孩子欣赏美好画面来驱逐、替代丑恶画面在孩子心中留下的印象,比如画面优美的绘本和视频,也多带孩子到户外游玩。
有一点需要注意:这类丑恶视频虽不堪入目,但也可能会激起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又害怕又想看”,所以家长需要态度严正地“立规矩”,“明确告知孩子这类视频不能看,如同告诉孩子‘不能喝酒’。”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
热线:023-
网友:公交覆盖范围越来越大,还堵,1小时免费换乘实在不够用。
将达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3-5个工作日整改完成,同时将进行复查。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邪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