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一弯残月映湖中(打一字谜) – 猜谜语及脑筋急转弯

&&当前位置: >>
猜谜与制谜
猜谜与制谜&
第一章 谜语概述
第一节 谜语的历史与发展
  谜语在我国源远流长,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不仅成为一种民间文化瑰宝,更是蕴含了不同时代的见证。谜语取材于生活,广泛运用于书信往来、节日庆典等各个方面,出谜语要有丰富的语言文化和阅历知识,解谜语更要对字词句、社会生活、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都有所认识。所以猜谜语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消遣活动,更加能够从中学习到各种各样事物的隐喻表达方式。
  谜语来源于中国古代民间,是古人集体智慧创造的,无法把谜语的发明权落实到某一个人。中华谜语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发展、完善才形成现今的体系格局。
  远古时代,人们在进行语言交流时,偶尔会由于某种特别的原因,不便直截了当表达思想,而要通过拐弯抹角、迂回曲折的语言来暗示另一层内容,这就有了&谜语&的萌芽。
  有文字记载的所谓&曲折隐喻&的语言现象,最早出现在黄帝时代《弹歌》诗里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即隐示人们制作弹弓、猎杀野兽的情形。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谜语雏形已十分流行,并有了名称,叫&廋辞&和&隐语&。有的君主喜欢隐语,而不愿意听直截了当的忠言。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楚庄齐威,性好隐语&的记载。
  战国后期出现了赋体隐语,其中以荀子的《附论篇》最具代表性。此赋体已基本具备了民间谜语中赋体谜的特征,大约产生于两千三百年前。
  到了汉代出现了射履活动,就是把东西放在器物下面让人猜。现在,我们有时候还把猜谜语叫做射履或射,应该是源于此。
  谜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重大发展。北朝刘勰《文心雕龙》中写到:&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这一定义一直沿用至今。
  宋代谜语的迅速发展,造就了一批专业谜语和谜社组织,同时诞生了&灯谜&。中华谜语从此开创了民间谜语和灯谜两条腿走路的新格局。此时距今大约八百年。
  元明两朝,谜语继宋之后仍盛行不衰,蒙族人照样爱玩谜语。明朝出现了一些研究谜语的论著和收录谜语的专集,其中有冯梦龙的《黄山谜》,黄周星的《廋词四十笺》及贺从善的《千文虎》等。
  到了清朝中期以后,中华谜语进入成熟期,文义谜更是大行其道。人们追求谜语扣合的严谨,逐渐摒弃冗长拖沓的面句,崇尚以大众熟悉的成语或通俗语句为面,加上谜材由原先的文字、事物、人名扩展到诸子百家、四书五经,甚至俗语、中药、地名、书名等,极大地扩宽了谜路,促进了谜语的提高和普及。
  到了历史的今天,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又获得新的生命。全国各地的猜谜活动蓬勃发展,各地的文化馆、俱乐部都成立了群众性的灯谜组织,不少地区还成立了灯谜爱好者协会。灯谜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了很大的创新,灯谜真正成为了扎根群众的艳丽花朵。
第二节 谜语的风格
  谜语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主流、民间、典雅和通俗风格四种类型。
  这样的谜作多产生于某个时期、某种场合,多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而特别创作的。其特点是主题突出,内容严肃,针对性强,效果显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具有主流性的特征。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中国在腾飞。(猜化学名词)谜底:升华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猜京剧剧目)谜底:《全部罗成》
  民间风格的猜谜多以百姓常见、熟悉的事物为谜材,谜面语言朗朗上口,易记易传。大多数民间猜的谜都属于这种类型。
  典雅风格,又称&书家意&。此类谜作注重文采,书卷气浓厚,多以典故入谜,或以前人诗词名句做面,在扣合上追求贴切自然,浑然天成。猜答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举例如下:
  霜禽欲下先偷眼。(猜《西厢记》)谜底:恐怕张罗
  萧疏听雨声。(猜《汉书》)谜底:此天下所稀闻
  到黄昏,点点滴滴。(猜国外名著二)谜底:《天才》《黑雨》
  这样的谜猜起来障碍要少的多。因为谜面多源于生活,使用通俗的语言。即使是成句,也是平易近人的。在扣合方面,即使有别解,也只是汉字一字多义等手法。所以大众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
  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猜一礼貌用语)谜底:首长好
  故友两离别。(猜阴历一名词)腊月
  可以看出,以上谜作朴实无华,深入浅出,而且扣合贴切,妙趣横生。可见通俗并非庸俗、粗俗,所谓&俗不伤雅&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随着谜语的繁荣,还经常看到一些谜语故事、智力竞赛及益智游戏之类的竞猜题,有人也称之为谜语,其实这不能一概而论。
第三节 谜语的分类
  一般地讲,谜语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叫事物谜,就是常说的谜语;另一类叫文义谜,也就是常说的灯谜。
  也叫做民间谜语,儿童谜语。除了少量的字谜以外,事物谜的谜底大都是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事&和&物&。比如动物、植物、各种器具、用品、人体器官、自然现象、宇宙天体&&它常常采用朗朗上口的民谣或者短诗歌的形式。比如:
  猜字:有马行千里,有水能养鱼,有人不是你我,有土能种谷物。谜底:也。
  猜动物:有头无颈,有眼无眉,有尾无毛,有翅难飞。谜底:鱼。
  猜植物:有丝没有蚕,有洞没有虫,有伞没有人,有巢没有蜂。谜底:莲藕。
  猜机器:别看名字消极,其实却很积极,成天忙着劳动,干活特别卖力。谜底:拖拉机。
  猜用物:哥俩一般高,出门就赛跑,老是等距离,总也追不到。谜底:自行车。
  猜日常用品:有嘴不能说,有肚不吃馍,虽说无胃病,黄水吐得多。谜底:茶壶。
  猜人体器官:根底不深站得高,要长要短看爱好,为求姿容仪态美,难计功夫费多少。谜底:头发。
  猜自然现象: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谜底:雾。
  猜劳作:千人万人织锦绣,曲背弯腰汗直流,本来一片汪洋海,转眼之间变绿洲。谜底:插秧。
  水果谜语: 黄皮包着红珍珠,颗颗珍珠有骨头,不能穿来不能戴,甜滋滋来酸溜溜。谜底:石榴
  也叫灯谜。它的谜底是表达任何一种意义的文字。所以谜底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它包括单字、各种词语、词组、短句等等。
  请看下面的一些文义谜:
  庄稼人(打一作家名)谜底:田汉
  归心似箭(打一称谓)谜底:思想家。
  以德服人(打一辽宁省地名)谜底:抚顺。
  高速抽杀(打一音乐名词)谜底:快板。
  指头触电(打一字)谜底:摩。
  灭鼠运动(打一军事名词)谜底:消耗战。
  遥望祖国宝岛(打一体育设施)谜底:看台。
3、事物谜和文义迷的联系
  事物谜和文义谜都是谜语,它们有共同的地方。比如,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也就是说都有谜面、谜目和谜底。
  先看一个民间谜语:
  谜面:七层褥子八层被,一个黑儿里头睡,有个红儿来叫门,蹬了褥子踹了被。谜目:打一娱乐用品。谜底:爆竹。
  再看一个灯谜:
  谜面:留发。谜目:打成语一。谜底:置之不理。
4、事物谜和文义迷的区别
①扣合方式
  民间谜语,除了少量的字谜以外,大部分都是以事物的外表特征入谜的。谜面抓住要猜的事物,对它的外表、形体、性质、色彩、音响、出处、用途等各方面突出的特征,用拟人、比喻、夸张、暗示等形象化手法拐弯抹角地描绘出来,让人们根据谜面所提供的线索,通过联想、推理、判断来猜中谜底。
  灯谜,是根据文义(文字的含义),使谜底和谜面相扣合,所以也叫文义谜,又叫&文虎&、&灯虎&。灯谜是我国特有的文字游戏。猜灯谜要着眼于谜面上文字的义、音、形。灯谜的制作就是利用了中国汉字的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笔画组合、摹状象形等义、音、形变化的特点,通过会意、别解、假借、运典、拆字等手法,使谜面和谜底在字义上或字形上相扣合。下面,我们讲两个例子,大家会对它们在扣合方式上的不同有更深的了解。
  例一,谜底是&燕子&。
  民间谜语的谜面是:有位小姐黑又黑,来时天公放春雷,故居就在屋檐下,为增春色满天飞。
  而灯谜的谜面是:北京零时。
  比较两个谜面,民间谜语对燕子的颜色(黑又黑),生活习性(春天飞来,住在屋檐下)等特征进行了形象的描绘。灯谜的谜面则根本不去理会燕子本身的什么特征,只是死死扣住&燕子&这两个字的字义。&北京&又称&燕京&,这里扣住一个&燕&字。&零时&在古代计时法上就是&子时&,这里扣住一个&子&字。大家看,它们扣合方式的差别是不是很大?
  例二,谜底是&蒜&。
  民间谜语的谜面是: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服就扯破。
  而灯谜的谜面是:二小二小,头上长草。
  前者是抓住了蒜的特征,用拟人的手法把蒜瓣比作兄弟,把蒜皮比作衣服,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会。至于蒜的写法,根本不去考虑,使我们一看谜面,眼前就出现了蒜的形象。可后者,抛开了蒜本身的各种特征不去管它,只是着眼于&蒜&字的字形、写法。&二小二小&就是&祘&,再&头上长草&,就成了下面,我们再举两组例子,请读者自己分析分析,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第一组是以&花生&为谜底的一组谜:
  民间谜语的谜面是: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灯谜的谜面是:木兰之子。
  第二组是以&玉米&为谜底的一组谜:
  民间谜语的谜面是:脱了衣服见头发,拨开头发就见牙。
  灯谜的谜面是:珍贵的稻子。
②谜底范围
  民间谜语除少量的字谜以外,其他大部分的谜底是&事&或者&物&。如动物、植物、用品、器具、人体器官、自然现象、宇宙天体等等。
  灯谜因为是以文义入谜的,所以凡是能用文字来表达的任何词语都可以作为谜底。它的范围相当广泛。少至单字,多至诗词歌赋,成语俗语,古今人名,中外地名,报刊杂志名,中西药物名,电影戏剧名,各类学科名称,各种词汇名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应有尽有,包罗万象。比较一下,灯谜的谜目范围要比民间谜语的谜目范围广泛得多。而且严格地讲,谜目的书写也是有区别的。如&燕子&谜,民间谜语的谜目写成&打一动物&,而灯谜的谜目要写成&打动物名一&。
③表现形式
  民间谜语的谜面一般字数较多,而且常常是合辙押韵的歌谣,其中以四句形式出现的较多。它的语言通俗,生动形象,而且朗朗上口,很适合口头传诵。
  如:一个娃娃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脱去衣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打一日用品)谜底:日历。
  又如:一座小花园,鲜花开不断,只供一人瞧,其余靠边站。(打一玩具)谜底:万花筒。
  灯谜的谜面一般文字较短,很多还采用了现成的词语。如诗句、成语、俗语、典故以及人名、地名、电影名、戏剧名,甚至还有用字母、数字、图画、棋谱、符号等作谜面的。如:
  举头望明月(打一外国地名)谜底:仰光。
  望文释义(打一字)谜底:一。
  说话绕弯子(打一音乐名词)谜底:叙事曲。
  导(打一成语)谜底:抱残守缺。
④规则不同
  灯谜的猜法和制法有着严格的规则。比如谜底和谜面不可以有相同的字出现(这叫&底面相犯&)。谜底和谜面在扣合上要讲究贴切、严密,不允许出现多余的闲字。而民间谜语却没有这些规则,只要谜面能够隐射谜底就行了。另外,有些灯谜有谜格,而民间谜语没有谜格。
⑤猜射对象
  由于民间谜语通俗易懂,所以大多数的民间谜语适合于少年儿童猜射。而灯谜涉及的知识很广泛,猜射起来比较困难,这就要求猜射者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它一般地适应于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成年人猜射。不过,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灯谜也逐渐受到少年朋友的喜爱。
第二章& 谜语的组成
谜语一般是由谜面、谜目和谜底三部分组成。运用特殊方法制成的灯谜,还有谜格。
第一节& 谜面
  谜面是谜语的脸面,也是谜语的主要部分,是供人来猜的说明文字,是为了揭示谜底(答案)所给的条件或是提供的线索。
  谜面可以说出来让人猜,也可以写出来。一般地讲,民间谜语(事物谜,包括简单的字谜)说的多,灯谜差不多都得写出。
  比如,有这么一条民间谜语:
  大姐树上叫,二姐吓一跳,三姐拿刀砍,四姐点灯照。(猜四种小动物)
  这四句就是出的谜题,也就是谜面(谜底是蝉、蚂蚱、螳螂,萤火虫)。
  这四句就可以说出来,让人来猜。我们再看灯谜的谜面:
  三市尺不是米(打字一)
  凤头虎尾(打字一)
  这样的谜面就要写出来,因为答案(谜底)得反复琢磨琢磨。头一个谜底是&来&,因为三市尺是&一米&,&一&、&米&上下一合,是&来&字(这个谜不能猜&米&字&&&不是米&)。第二个谜底是&几&字,因为&凤&字的&头&和&虎&字的&尾&(下部),正好都是&几&字。还有一些谜语,谜面没有文字,而是由图象、实物、动作、符号、数字、字母,还有棋谱、篆刻等形式组成的。
第二节& 谜目
  谜目就是给谜底限定的范围。谜目是联系谜面和谜底的&桥梁&。它的作用有点像路标,给人指明猜射的方向。
  谜目附在谜面的后边,比如&打一字&,谜底就限定了是一个字,不能是两个字、三个字,也不能是什么东西。&打&是&猜&的意思,&打一字&就是&猜一字&。
  一般谜目规定的谜底是一个,也有的是两个或者几个。比如:
  客满(打字二)
  谜目规定了谜底有两个。用会意法来猜,谜底就是:促、侈。&客满&,表示人已经足够了,&人&(变形为立人&亻&)、&足&合成&促&。也可以表示人已经非常多了,&人&、&多&合成&侈&。
第三节& 谜底
  谜底就是谜面所提出问题的答案。谜底字数一般很少,有的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组,有的是一种事物的名称或者动作,最多也不过是一两句诗词。有趣的是,有些灯谜的谜底和谜面互相调换以后,还能成谜。比如:
  泵(打成语一)
  泵b&ng,是一种机械,有气泵、水泵等。
  &泵&字,&石&在上&水&在下,用会意法猜出谜底:水落石出。&水落石出&是个成语。反过来,用&水落石出&作谜面(打字一),它的谜底就是&泵&。
第四节& 谜格
  谜格产生在明代。当时,由于灯谜的不断发展,通常使用的制谜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人们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谜格,借助它们来制作谜语。按照谜格的规定,或者把谜底中字的位置移动一下;或者把谜底中的字读成谐音(就是字音相同或相近);或者对谜底中文字的偏旁部首进行一番加工整理,然后再去扣合谜面。比如:
  天作丝丝道难行,含泪挥手送君行 (打一鸟名)
  谜底:露禽
  猜时,谜底应读作&雨路人离&才扣合谜面。
第三章& 常见的谜格介绍
难度较大的灯谜一般都有谜格。谜格到底有多少种,说法不一。往多说四百多种,往少说也一百挂零。不过,常用的也就二十几种,最常用的不过十来种。下面介绍一下这些常用的谜格。
第一节& 移字类谜格
  这一类谜格,常常是通过变动谜底中一个或几个字的位置,然后再跟谜面相扣合。移字类谜格有好多种,最主要的有四种:
  1、秋千格:谜底限定为两个字。这两个字要互相调换位置后再扣合谜面。就像荡秋千,由下摆上去(正读),再由上荡下来(倒读)。正读是谜底,但不扣谜面。倒读谜底才能扣合谜面。比如这条谜语:
  问苍茫大地(秋千格打地理名词一)
  怎么猜呢?得先从谜面入手。&问&可以解释为&质问&,&苍茫大地&可以解释为&土地&。连起来就成了&质问土地&。联系谜目的要求一想,可以看出,我们只取其中的两个字&质土&。把它们调换位置就是谜底:&土质&。&土质&倒读正好扣合谜面:质问土地&&问苍茫大地。再看一个谜语:
  大家看(秋千格打名词一)
  先把谜面会意成另外的说法,&大家&有&众&的意思。&看&即&观&,这样就会意成&众观&两个字,把它们位置一调换,就得到了谜底:&观众&。&观众&在意思上并不扣合谜面,但把它倒读成&众观&,正好扣合谜面&大家看&。
  下面是几个秋千格谜语,请大家猜猜看。
&①终年节约(打职务名词一)
②不告而别(打法律名词一)
③鸡场(打生物名词一)(谜底见下注。后同)
注:谜底:①省长(ch&ng别读成zhǎng)(长省)②走私(私走)③家禽(禽家)
  2、卷帘格:猜法跟秋千格相似,也要把谜底倒读来扣合谜面。不同的是谜底的字数必须在三个字以上,猜的时候像倒卷竹帘一样,所以叫&卷帘格&。请看这条谜语:
  党内不以官衔互称(卷帘格打成语一)
  还是先从谜面入手,把谜面的意思会意成&一块儿称同志&。其中&一块儿称&可以解释成&合道&(&道&有说、叫、称等意思)。这样连起来就成了&合道同志&。把它倒读就是谜底:&志同道合&。再看一条谜语:
  函授(卷帘格打常用语一)
  函授这个词很常见,现在不是经常举办各种函授班吗?就是&用信讲&的意思。倒读就变成了&讲信用&,这正是谜底。
  下面出几个卷帘格谜语,大家猜一猜。
&&& ①德智体全面发展(打学科一)
&&& ②不毛之地(打成语一)
&&& ③救护车(打成语一)
&&& ④甲午风云(打国产影片名一)
&&& 注:谜底:①优生学(学生优)②长生不老(老不生长)③乘人之危(危之人乘)④《战上海》(海上战)
  3、上楼格:这种格的谜底至少要有三个字。猜的时候,把谜底中最后一个字向前移动作头一个字,就像人们上楼一样,这样来扣合谜面。换句话说,先根据谜面的意思猜出一个假谜底,然后再把假谜底的头一个字移到最后,就是谜底。比如:
  慈母手中线(上楼格打昆虫名一)
  一看谜面,大家的眼前可能就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慈祥的母亲手拿棉线在辛勤地纺织。这不正是一幅娘纺织图吗?我们把假谜底&娘纺织&的头一个字移到最后,就是谜底:&纺织娘&。
  再看下面一条谜语:
  家书一封寄平安(上楼格打报纸名一)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出家在外,从远方寄来一封信,报告他很健康。根据这种意思,我们先猜出假谜底:&报健康&。然后把它的头一个字移到最后,就猜出了谜底:《健康报》。
  下面,再出几个上楼格谜语,请大家猜。
  ①放眼全球(打哲学名词一)
  ②书包(打学科名一)
  ③磁针方向(打朝代名一)
  ④吹拉弹唱都内行(打文艺名词一)
  注:谜底:①世界观(观世界)②生物学(学生物)③南北朝(朝南北)④音乐会(会音乐)
  4、下楼格:谜底至少三个字,它与上楼格正好相反,是把谜底头一个字移到最后,就像人们下楼一样,然后来扣合谜面。同样,我们也可以根据谜面猜出一个假谜底,再把假谜底的最后一个字移到最前面,就是谜底。请看这样一条谜语:
  玉田(下楼格打艺术品名一)
  看了这个谜面大家可能有些纳闷,&玉田&两字到底能会意出什么意思来呢?会意法只是猜谜的方法之一,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这里要用新的方法破这个谜。从字义上不好下手,就从字形上入手。联系谜目,要猜一种艺术品名。而&国画&这种艺术品,从字形上看和&玉田&有联系。&玉田&正好是&国画&两字的中间部分,这样我们就找到了假谜底&国画中&,它正好解释了谜面。然后再把它的最后一个字移到最前面,就猜出了谜底:&中国画&。这条谜语和我们举过的例子在制作方法上有很大不同,它是根据字形的变化而制作出谜面,所以猜射时就不能用会意法,而要从字形变化入手去猜射。再看另外一条谜语:
  一盏电灯照两家(下楼格打植物学名称一)
  这条谜面的意思比较明白,是说两家合作用同一盏电灯的光。根据谜目的要求,我们猜出假谜底:&合作用光&。再把最后一个字移到最前面,就成了真正的谜底:&光合作用&。
  下面列出几个下楼格的谜语,留给大家练一练。
&&& ①劳动节和国庆节(打成语一)
&&& ②名师出高徒(打成语一)
&&& ③好客(打香港影片名一)
&&& ④遇难脱险(打成语一)
&&& 注:谜底:①一五一十(五一十一)②能上能下(上能下能)③《至爱亲朋》(爱亲朋至)④患得患失(得患失患)
第二节& 拆字类谜格
  顾名思义,这一类谜格就是把谜底中的一个或几个字拆成另外的几个字,然后再扣合谜面。拆字类谜格也有好多种,我们只介绍常用的三种。
  1、虾须格:它的谜底不少于两个字。头一个字必须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猜的时候,要把头一个字左右分成为两个字,就像虾头的两根须被分开一样。然后跟后面的字连起来读,再和谜面扣合。请看下例:
  哑姑(虾须格打成语一)
  谜目要求我们猜一成语。一般成语都是四个字。根据虾须格的规定,要把这个成语的头一个字左右分开成两个字,这样也就变成了五个字。顺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往下猜。从字义上看。&哑&就是&不会说话&,用文言的说法是&不可言&,姑&有&姑娘&、&少女&的意思。我们要恰当地找出五个字来表达谜面的意思,就是&少女不可言&。再把&少&和&女&一右一左组合在一起,就成了&妙&字,连起来就成了谜底:&妙不可言&。把它的头一个字左右拆开,变成&少女不可言&,正好扣合谜面&&哑姑。读者朋友,你们是不是也觉得有点妙不可言?下面再看一个例子:
  外孙当教员(虾须格打成语一)
  还是猜一成语。根据上例的经验,看来要先猜出五个字,然后把前两个字一左一右地合并成一个新的字,再跟其余三个字连起来,成为一条成语,就是我们要猜的谜底。大家看,这很有点像我们解数学题时用的反推法,猜谜时你们也不妨试用一下这种反方向推理的方法。现在我们来看看谜面。&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当教员&,可以解作&为人师&。我们从中挑选出五个适当的字就是&女子为人师&。前两个字一合并,变成了&好为人师&,就是谜底。
  为了加深理解,请大家练练下面几个虾须格谜语。
  ①巾帼传(打鲁迅作品篇目一)
  ②泉源(打中国地名一)
  ③恢复视觉(打旅游名词一)
  ④手术学(打法律名词一)
&&& 注:谜底:①《好的故事》(女子的故事)②汕头(山水头)③观光(又见光)④刑法(开刀法)
  2、燕尾格:谜底至少要有两个字,跟虾须格相反,是把谜底最后一个字(也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左右分开,拆成两个字,就像燕子的尾巴被两分开一样,然后跟其他的字连起来读,再扣合谜面。请看:
  父母遗产谁继承(燕尾格打成语一)
  谜面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要设法回答它。不过回答时要用五个字,这样最后才能找到答案(谜底)。父母的遗产谁继承?当然应该回答说归子女所有。换文言的说法就是&言归于子女&。把末尾两个字一合并,就是谜底:&言归于好&。最后的&好&字像燕尾一样两分开,就是&子&和&女&。再看另一个谜语:
  传授蜀语(燕尾格打常用语一)
  &传授&就是&教&,&蜀&就是&川&,&语&就是&言&,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教&、&川&、&言&三个字。后两个字一组合是个&训&字,谜底就是&教训&。按照燕尾格的规定,&教训&拆开成&教川言&,正好扣合&传授蜀语&四字。
  下面几个燕尾格谜语,请大家猜一猜。
  ①初视好似蝌蚪文(打成语一)
  ②漂亮的姑娘不多(打形容词一)
  ③久旱不雨(打中国地名一)
  ④不寄副本(打名词一)
  注:谜底:①一见如故(一见如古文)②美妙(美女少)③长沙(长少水)④邮政(邮正文)
  3、碎锦格:这种谜语的谜底不少于两个字,每个字都要拆成两个或三个字,就好像把字弄碎了一样。这些拆开的字可以顺着读,也可以倒着读,甚至还可以交错着读。只要是连贯起来的意思扣合谜面就行。比如:
  众口一辞(碎锦格打邮电用品一)
  谜面上的意思就是每个人说的都一样,换句话说也就是&人言个个同&。其中&人言&组成&信&,&个个同&组成筒&,谜底就是&信筒&。我们把&信筒&二字弄碎,可以拆成&人言个个同&,正好扣合&众口一辞&。咱们再举一个例子:
  腹稿(碎锦格打外国影片名一)
  这个谜底是&忠诚&,是外国的一部电影。&忠诚&两字可以拆开成&心中成言&,正是&腹稿&的意思。
  再出几个碎锦格的谜语,大家练习练习。
  ①游泳世家(打中药名一)
  ②一轮骄阳压群峰(打本国地名一)
  ③诉衷情(打经济术语一)
  ④夜夜谈论弓箭法(打礼貌用语一)
&&& 注:谜底:①竹沥(个个历水)②昆嵩(日比山高)③信息(人言自心)④多谢(夕夕言射)
第三节& 半读类谜格
  &半读&就是读一半。对谜底中全部的字只要求读它的一半(也就是去掉全部字的部首或偏旁),然后跟谜面相扣。这类谜格也有好多种,如徐妃格、摘顶格、放踵格、蝉蜕格等。我们只说说最常用的徐妃格。
  徐妃格:这个格名有些特殊。徐妃,是1400多年前南朝梁元帝的妃子,名字叫昭佩。因为梁元帝是瞎了一只眼的独眼皇帝,所以徐妃常常化成半面妆。梁元帝见了她的怪样子,常常被气走。徐妃格就是借用了这个典故,因此徐妃格又叫半妆格。它规定谜底不得少于两个字,这些字有相同的偏旁。解谜的时候,去掉相同的偏旁后,扣合谜面。也就是说,猜谜时先根据谜面猜出一个假谜底,然后根据谜目要求,给它们加上相同的偏旁,就是谜底。
  谜底和假谜底的意思可以毫不相干,但假谜底必须扣合谜面。请看下面的谜语:
  万绿丛中一点红(徐妃格打中药名一)
  根据前面的介绍,猜这种谜,要先根据谜面猜出谜底的一半(假谜底),然后给这一半谜底的每一个字加上相同的偏旁,组成一个新的词或词组,这就是我们要猜的谜底。按照这种思路,我们来猜这条谜语。整个谜面含有&红色很少&的意思。这和我们要猜的中药名,真好像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只要仔细琢磨琢磨,把 &红色很少&换成另外一种说法&朱少&,这样再各添上一个&石&字旁,就成了所要猜中的谜底:&硃砂&。再看一个例子:
  昼夜(徐妃格打天文名词一)
  &昼夜&就是&朝夕&的意思。两字都加上三点水,就成了谜底:&潮汐&
  下面请大家猜几个徐妃格的谜语。
  ①乱讲一通(打地理名词一)
  ②马上就到(打常用语一)
  ③金蝉脱壳(打工业用品一)
  ④消费者(打词一)
  注:谜底:①湖泊(胡白)②垃圾(立及)③玻璃(皮离)④拥护(用户)
第四节& 谐读类谜格
  谐音就是常说的读&白字&。这一类谜格通过把谜底中一个或几个字,甚至全部字读成谐音,使谜底变意来扣合谜底。这类谜格有好多种。如:梨花格、白头格、粉底格、正冠格、丹心格、素心格等等。我们也只介绍其中较常用的三种。
  1、白头格:谜底字数在两个字以上。&白头&含有&头一个字读成白字&的意思。猜的时候,头一个字要用谐音的白字(别字)代替,才能扣合谜面。例如:
  废品(白头格打《水浒》人名一)
  &废品&不就是&无用&吗?将头一个&无&读成白字&吴&。我们就找到了《水浒》中著名人物智多星&&吴用。&吴用&就是谜底。再看另外一例:
  红日西坠(白头格打中国地名一)
  谜面上的意思是太阳在西边落下,简而言之,就是&落阳&。正好中国有一地名叫洛阳,把&落阳&的头一个字&落&谐音成&洛&,就猜出了地名:&洛阳&。
  下面几条白头格的谜语,供大家练习。
  ①改头换面(打经济名词一)
  ②走读生(打哲学名词一)
  ③老样子(打物理学名词一)
  ④不得志(打文艺名词一)
&&&& 注:谜底:①贸易(貌易)②形而上学(行而上学)③固态(故态)④诗意(失意)
  2、粉底格:谜底字数至少要两个字。&粉底&含有&末尾字读白字&的意思,这一点恰恰和白头格相反。猜时只要把谜底中末尾字读成谐音字扣合谜底就行了。先看一个谜语:
  不弯不曲(粉底格打数学名词一)&不弯不曲&就是特别直,找到这个&直&字就好办了。&特别直&可以引申成&绝对直&。把末尾的&直&字谐音变义成&值&字,就成了数学名词&绝对值&。这正是我们要猜的谜底。再看一个谜语:
  垂钓(粉底格打数学名词一)
  &垂钓&是说钓鱼者在岸边等鱼上钩。把上面的意思精炼成两个字&等鱼&。把末尾的&鱼&谐音成&于&。就猜到了数学名词&等于&。
  我们给大家出几条粉底格谜语,请大家练习。
  ①成双成对(打外国国名一)
  ②丹青写出沉思人(打成语一)
  ③海上的土匪(打植物名一)
  ④红领巾(打杂志名一)
&&& 注:谜底:①不丹(不单)②出神入化(出神入画)③水稻(水盗)④《少年时代》(少年时戴)
  3、梨花格:大家都见过盛开的梨花吧?那满树的银花真是个白色世界,这里正是借用了梨花的&白&字,要将谜底中所有的字都读成白字(谐音),然后扣合谜底。例如:
  第一个早晨(梨花格打军事项目一)
  我们用分扣的方法来猜这个谜。第一个&&头一个&&头;早晨&&天亮&&旦。合起来就是&头旦&,谐音成&投弹&,它就是谜底。再比如:
  唇枪舌剑(梨花格打生活用品一)
  这个成语是形容辩论时,双方言辞犀利,针锋相对。尽管双方都很激烈,但并没有动武,只是一场&文斗&,别解为&文仗&。这个词正好和我们家庭使用的&蚊帐&谐音,所以谜底就是&蚊帐&。
  梨花格介绍完了,我们留下几个谜题让大家猜一猜。
  ①中秋观月(打日常用语一)
  ②语言美(打称谓一)
  ③竹篱笆(打《红楼梦》人名一)
  ④敏锐的目光(打文艺名词一)
  注:谜底:①原谅(圆亮)②画家(话佳)③贾蔷(假墙)④汇演(慧眼)
第五节&& 对偶类谜格
  这一类谜格很有些像我们过春节时,家家门前贴的对联一样,谜面和谜底就像上下联一样相对,并且要互相扣合,常见的有求凰格和遥对格。
  1、求凰格:这个格名出自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相爱的故事。相传,汉代的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慕已久,作琴歌向卓文君求爱,其中有&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因此,后来男人们求偶便叫&求凰&。这个格名正是取了&凤求凰&之意。上面谈到对偶类谜格很像对对子,但它毕竟不是对联。具体地说,求凰格跟对联有两点不同。一是要求它作&无情对&。什么是&无情对&?简单地说,就是在字义上对得近,在词意上要对得远,而且是越远越好。二是谜底的前边或后边要比谜面多一个或两个字。这些附加的字都是一些表示成双配对的关联词,如:对、齐、同、和、比、连、匹、偶、配、交、伴、鸳鸯、相会、相对&&咱们先看一个例子:
  酸和辣(求凰格打成语一)
  我们先把谜面当作上联,逐字地对出下联。酸&&甘,和&&共,辣&&苦,连起来就是&甘共苦&。再加上一个适当的关联词:&同&,就是成语&同甘共苦&,这个谜就算猜中了。再看一个例子:
  黄金(求凰格打艺术家名一)
  按照刚才讲的方法,黄&&白,金&&石,&白石&前面加一个&齐&字,就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名字。
  朋友们,求凰格的谜语挺有意思吧,我们说几个求凰格的谜语,请大家试着猜一猜。
  ①眉毛(打人体部位名一)
  ②尖刻(打国名一)
  ③分家(打国际组织名一)
  ④碗底(打酒名一)
&&& 注:谜底:①双眼皮(双+眼皮)②比利时(比+利时)③联合国(联+合国)④二锅头(二+锅头)
  2、遥对格:带这种格的谜语更像对对子。它要求谜底谜面字数相等,谜底不需要添字。底面在词语上要对仗工整,在声调上要平仄和谐,还要符合谜目,这样才能扣合严密。
  比如有这样一条谜语:春雨扶新芽(遥对格打成语一)
  把谜面当作上联,然后遂字对出下联。春雨&&秋风,扶&&扫,新芽&&落叶。连起来就是谜底:&秋风扫落叶&。
  再如另外一条谜语:五月黄梅天(遥对格打一酒名)
  谜底是:三星白兰地。
  大家看,底面的相应词语,是不是对仗得很工整?平仄声调是不是很和谐?
  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出几个遥对格的谜面,请大家对出它们的谜底来。
  ①三碗水(打中国地名一)
  ②文竹(打《水浒》人名一)
  ③盘子(打国产影片名一)
  ④老看法(打杂志名一)
&&& 注:谜底:①六盘山②武松③《审妻》④《新观察》
&&& 以上介绍的是一些比较常用的谜格。或许有人认为,用谜格制作谜语对猜谜的人来说,是增设了一道障碍。其实,只要了解了谜格的特点,掌握了谜格的规律,再加上勤学多练,谜格的使用不但不会使你感到是一种障碍,而且会使你的思维得到锻炼,智慧得到启迪,在&谜&海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第四章& 怎样猜谜语
&&& 许多谜语,尤其是灯谜,看起来好像不可捉摸,无从下手。其实,猜谜是有门道儿,有规律的,只要能摸着门儿,知道规律,勤学多练,一般的谜语是不难猜破的。下边,我们就说说其中的门道儿。
&& 一、猜谜要&别解&
&& &别解&一词,大家在前面已经接触到了,比如画谜中的&立体几何&一例,&不可捉摸&一例,算式谜中的&千方百计&一例等等。在解这些谜的时候,都运用了&别解&。
&&& 大家都知道,中国汉字有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的特点。所谓&别解&就是利用汉字的这个特点,对谜面或谜底中的某些字或词不作原意解释,也就是说不按通常的习惯去理解,或是引申出歧义,或是词组内部重新组合(顿读)形成新义,或是不读原来的音(别读)。这样,通过主观的思维,望文生义地寻找出另外一种新的含义,用这种新的解释使底面很好地扣合。
&&& 大家都照过哈哈镜吧。当你站在不同类型的哈哈镜面前时,出现在你面前的是各种不同的被扭曲了的形象。有的变胖了,有的变瘦了,有的变高了,有的变矮了,有的头大脚小,有的头小脚大&&不过,这些被扭曲了的形象,仍然是你,而不是别人。如果我们拿哈哈镜打比方,那么&别解&就可以看成是哈哈镜。而谜底是你自己,谜面则是被扭曲了的你的形象。运用&别解&制出来的谜才会有艺术欣赏价值,才值得玩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谜味儿&。如果谜面只是反映谜底词语的原意,比如&神枪手&,打成语一:百发百中。这样就显得过于直了。就好比用普通的镜子照物,尽管反映得十分忠实,但仍不足以称作谜。即便是谜,也是缺少谜味儿的谜语。如:
&&& 赶先进,超先进(打成语一)
&&& 谜底:后来居上。
&&& 这一则只能算作注释,不能称作谜。现在把谜面改成&住房分配从楼下开始&。谜底&后来居上&由原意&赶超先进&别解转义成&后来的住上边&,正好扣合谜面。大家看,究竟哪个有谜味儿,不是一目了然了吗。所以我们说灯谜贵在别解,就是这个道理。
&&& 下面我们再看几个例子。
&&& 罐头(打俗语一)
&&& 谜底:吃得开。
&&& 这里谜底的本意是指某人在社会上或工作单位很得意,有路子,好办事。现在要把它别解成:吃&&得开,成了&要吃就得打开&这种新的解释,用它正好扣谜面。这里不仅用了顿读(吃&&得开),还用了别读(把de读成děi)。
&&& 语言美(打纺织物名一)
&&& 谜底:白的确良。
&&& 谜底的本意是一种纺织物名称:白的确良。要把它&别解&,才好扣合谜面。顿读成:白&&的确良,&白&有&说话&的意思,这里扣&语言&。&的确良&由织物别解成&很好&,&极佳&,扣一个&美&字。这样运用了&别解&才使底面扣合。
&&& 手电筒(打证件名词一)
&&& 谜底:执照。
&&& &执照&就是由有关行政机关发给的准许干某种行业的凭证。这是谜底的本意。但要使它和&手电筒&相扣合,就必须&别解&。顿读成&执&&照&。就是&拿着照亮&的意思。正好扣合&手电筒&。
&&& 学而时习之(打化学名词一)
&&& 谜底:常温。
&&& &常温&的原意是平常的温度,要别解成&经常温习学过的知识&,才好扣合谜面,这里把&温度&的温,别解成&温习&的温。以上都是对谜底进行了&别解&,下面再看几个对谜面作&别解&的例子,如:
&&& 全国人口要控制(打字一)
&&& 谜底:珏。
&&& 这里就对谜面进行了&别解&。解释成&全&字和&国&字中的&人&和&口&要去掉(控制),剩下&王&和&玉&,一组合就是谜底&珏&。这里把&全国人口&都看成独立的单字,而舍弃了它们当名词时的原意。
&&& 点心袋(打字一)
&&& 谜底:囔。
&&& 把谜面中的&点心&(本意是食品),别解成&点&字的&心&,扣一个&口&字,&袋&扣&囊&,一合成就是&囔&。
&&& 虚心使人向上(打字一)
&&& 名词&虚心&别解成&虚&字的&心&,扣一个&七&;&使人向上&别解成&把&人&字放到上面&。这样就成了&仑&。
还有底面同时都作别解的。请看下例:
&&& 象(打中药名一)
&&& 谜底:车前子。
&车前子&是一种中草药的名称。把&车前子&的&车&(chē)别读成jū。这样&车&就变成了象棋中的一个棋子名称。象棋各子的排列顺序一般是&将士象车马炮卒&。把&车前子&别解成&&车&这个棋子前面的棋子&正扣谜面&象&。&象&也由&大象&的象,别解成一个棋子名。
&&&&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灯谜的谜底和谜面在意思上绝大部分是毫不相干的两码事,关键在于别解。别解突破了常人所想到的,这正是猜谜的情趣所在:&在情理之中,又出意料之外&。
&&&& 所以,有人说:&别解才成谜&,&谜本身就是别解&。
&&&& 别解的时候,还得想法儿抓住关键性的字,词,也就是所谓&谜眼&。谜眼找准了,常常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能帮你打开思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找到谜底。谜眼是&开&谜的一把好&钥匙&。
&&&& 我们举个例子来看:
&&&& 红梅半放(打字一)
&&&& 这个谜里,谜眼是&半&。就是取&红&,&梅&,&放&每个字的&一半儿&,重新拼成一个新字。经过分析,可以用&糸&,&每&,&文&组合成&繁&字。&繁&就是谜底。再比如:
&&& 春节三日(打字一)
&&&& &节&字是谜眼,这里把当节日讲的&节&别解成&省掉&,&去掉&的意思。&春&字去掉&三&字,&日&字,就剩了个&人&字。&人&是谜底。
&&& 有人问了,怎样才能找准谜眼呢 我看,多见多练,是个好办法。有句俗话:&少见多怪&,多见就不怪了。现在,给大伙儿出一道题试试。
&&& 环视左右(打字一)
&&& 谜底是:现。
&&& 谜眼是&左右&,就是取&环&字的左边,取&视&字的右边,然后组成一个新的字&&&现&。
&&& 二、了解谜语的制法和谜体
&&& 当我们看到一条谜语的时候,要想法儿分析出,它是用什么方法编制成的。也就是谜面是通过什么途径,来表现谜底的。常用的制谜方法有会意法,增损法,离合法,象形法,谐声法等等。用这些方法制成的谜,分别叫做会意体,增损离合体,象形象声体等。比如:
&&& 村里安身(打字一)
&&& 这条谜语用的离合拆拼法。谜底是:&榭&。
&&& 先把村字左右拆开,再把&身&字安在里面,就成了&榭&字。其实,在解这条谜的时候,对谜面也进行了别解,如何别解的,请读者朋友自己想想看。
&&& 再如:
&&& 一枝红杏出墙来(打经济改革词一)
&&& 这则谜用的是会意法。从谜面上的意思可以直接会意出&向着外面开放&,谜底是&对外开放&。不过,作为经济改革名词的&对外开放&(谜底),在扣合谜面时还是运用了别解。
&&& 上面提到的一些制谜方法,我们在后边的《怎样猜事物谜》和《怎样猜灯谜》里,再详细跟大家介绍。熟悉了谜语的制法和谜体,对猜谜特别有用。
&&& 而且,有了一定基础以后,你不但会猜谜,自己还能编谜作谜。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在制灯谜的时候有个规定:凡是谜面上出现过的字,决不许在谜底上再出现。要是我们清楚了这一点,在猜的时候,就可以排除谜面上的字,少走点弯路,而且,兴许能在谜面的破绽中找出线索,猜中谜底。这也算是个小窍门吧。比如:
&&& 悬崖勒缰(打国家名一)
&&& 猛一看,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这是由成语&悬崖勒马&变化成的,那么,谜底很可能藏了个&马&字。沿着这条线索思考下去,再查一下工具书上的国名表,是不难找出谜底的:&危地马拉&(&悬崖&&&危险地方,扣合&危地&;&勒缰&&&拉住马缰,扣合&马拉&)。
&&& 三、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
&&& 谜语的内容太丰富,太广泛了,天文,地理,生物,历史,政治,文化,艺术,体育,简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所以,要能猜好谜语,必须要有广泛渊博的知识,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加以联想,推理,准确猜中。
&&& 比如有这样一个谜语:
&&& 木乃伊(打字一)
&&& 要是你压根儿就没听说过&木乃伊&这个词,怎么能往下猜呢 只有知道木乃伊是古代埃及人用特殊的防腐方法保存下来的没腐烂的尸体,才能把谜面会意成&古代的尸体&,再简化为&古尸&,&古&,&尸&二字就合成了谜底:&居&。
&&& 再比如:
&&& 看文字,一半在春秋;
&&& 论年代,一半在春秋。(打字一)
&&& 看谜面,&论年代,一半在春秋&,另一半应该在战国,看来,是猜当时的一个诸侯国名。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都有哪些呢 要是你缺乏这方面的历史知识,就没法往下猜了。要是熟悉历史,谜底一下就能猜出来。&看文字,一半在春秋&,&半&是谜眼,把&春&,&秋&各取一半,合成的&秦&字,就是谜底。
&&& 现在再看个难的:
&&& 王莽篡政(打地质名词一)
&&& 你猜出来了吗 谜底是:&更新世&。要是你不知道王莽篡夺西汉政权以后,把国号改为&新&;要是不知道地质名词&更新世&(谜底别解成&更换国号&新&来替代西汉政权,进入新的一世&),猜这个谜真比登天还难!
&&& 所以,要猜好谜语,就得具备广泛渊博的知识。知识要靠不断积累,经常猜猜谜语,可以不断增加新的知识,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分析,联想和判断能力。所以,猜谜语也是一种智力开发。
第五章& 事物谜的猜法
  1、会意法
  谜面抓住了事物的外形、性质、用处等特点来编写,并且作了一些暗示。猜的时候,也得抓住这些特点和暗示,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进行丰富的联想,谜底就不难猜出了。
  比如这条谜语:
  看看没有,
  摸摸倒有,
  像冰不化,
  像水不流。 (打一物品)
  首先,要清楚这条谜是猜一个物品。再看它的性状特点: 像冰又像水,那一定是无色透明的;不化又不流,那一定是固体。&看看没有,摸摸倒有&,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一联想,你猜出这是什么东西了吗?对,谜底就是:&玻璃&。
  再比如:
  像糖不甜,
  像盐不咸,
  撒在菜里,
  味道真鲜。 (打一调味品)
  首先,这要猜一种食品,这种食品跟做菜有关系,还跟菜的味道有关,那它肯定是一种调味品。再看它的形状和特点: 像糖又像盐,那它是白色有点透明的小颗粒;可它不甜又不咸,放到菜里却&真鲜&! 大家可能早猜出来了--是&味精&。
  好,我们给大伙儿再出两则,看谁猜得快。
  ①看看有节,
  摸摸无节,
  两头寒冷,
  中间炎热。(打一日常用品)
  ②兄弟五六人,
  各进一道门,
  哪个进错了,
  出来笑死人。(猜一日常用品)
  注:谜底:①日历②钮扣
  2、拟人拟物法
  谜面用拟人法,就是把事物、生物人格化,说的是人,实指是物;拟物法正好相反,是把人或者人体的某一部分比作物。猜射这类谜语,要从形象上去联想,揣摩被拟的对象,要根据描绘的特点,去领会谜底。比如:
  一个小姑娘,
  身穿黄衣裳,
  你若欺侮她,
  她就戳一枪。 (打一昆虫)
  运用了拟人法。&黄衣裳&是说这种昆虫的颜色。后两句是说,你要是招惹它,它就戳你一枪,这是它的特殊习性,一联想很快就能猜到是&蜜蜂&。
  前边说的钮扣谜,也是用了拟人法。再比如:
  左一片,
  右一片,
  说话能听见,
  隔着山头不见面。 (打一人体器官)
  人身体器官中,样子像&一片&、&一片&的,又隔在&山头& (脑袋) 两侧,还能听见说话的,不是&耳朵&又是什么呢?
  下面我们再出两个事物谜,你们猜猜看:
  ①四四方方一座城,
  里面住满红头兵,
  红头撞在黑墙上,
  一触即发放光明。(打一常用物品)
  ②红门楼,白院墙,
  里面卧个红姑娘,
  既会说,又会唱,
  一日三餐用得上。(打一人体器官)
  注:谜底:①火柴②口
  3、比喻法
  谜面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来表现事物的特征。猜的时候,从特征入手,看看比喻的么。比如:
  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河里看不见。 (打一自然现象)
  风、雨、雷、电等都是自然现象,可哪一种像&千条线,万条线&呢?下雨。再看下一句:&掉到河里看不见。&没错,谜底就是&下雨&。
  大家猜猜这个:
  一座木桥两头钩,
  桥下有水水不流;
  木桥下边有人走,
  说话倒在桥上头。 (打一劳动)
  谜底是&挑水& (把扁担比作木桥)
  4、形象法
  谜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事物外形的特点,抓住了形象,谜底就猜出来了。
  儿童谜语多用这种方法。比如:
  头戴红帽子,
  身穿白袍子,
  走路摆架子,
  说话伸脖子。 (打一家禽)
  你看,这不是一幅&鹅将军&的形象图吗?谜底就是&鹅&。你再看看,这是个什么动物?
  身上雪雪白,
  肚里墨墨黑;
  从不偷东西,
  硬说它是贼。
  前两句写的是它的外形特点,后两句点出了它的大名。对! 是&乌贼& (也叫&墨斗鱼&) 。
  下边,请你们猜两个:
  ①一半在地上,
  一半在土中,
  一半实来一半空,
  一半白来一半青。(打一蔬菜)
  ②眼前有间小黑房,
  打开窗户忙又忙;
  只听咔嚓一声响,
  样样景物里边装。(打一文化用品)
  注:谜底:①葱②照像机
  5、矛盾法
  谜面的字句之间互相矛盾,给人造成了迷魂阵,可也正是这种矛盾,给人们提供了线索。只要从矛盾的字句上去琢磨,猜起来并不难。前边说过的&玻璃&谜:&看看像没有,摸摸倒还有,像冰不能化,像水不能流",就是用了矛盾法。再比如:
  不在手里,抢着要它,抢在手里,又不要它。 (打一体育运动项目)
  跟&抢&紧密相关的体育运动,就是球类运动了。球类运动中,抢到球又不要它,只有足球和篮球,到底是足球,还是篮球?再看谜面,明白了,用&手&抢,那肯定是篮球了。谜底就是&打篮球&。
  下边给大伙儿出两个矛盾法谜语,看谁猜得出。
  ①不洗干干净,
  洗洗不干净;
  不洗有人吃,
  洗了没人用。(打一物)
  ②一家分两院,
  两院子孙多;
  多的反比少的少,
  少的倒比多的多。(打一文具)
  注:谜底:①水②算盘
  6、提问法
  谜面提出问题,解答时想法儿扣合谜底。还有不少专供少年儿童猜的提问谜,谜面浅显易懂,一般是猜几个谜底。比如:
  什么马不会跑?
  什么饼不能吃?
  什么球不能打?
  什么枪不射击? (打四种体育器材)
  喜欢体育运动的读者,很快就能想出四个谜底: 木马、铁饼、铅球、标枪。
  下边,请大家猜一条:
  小小摇把手中拿,
  来回翻滚风浪大,
  我在浪里上下跳,
  你说手里拿的啥 (打一运动)
  注:谜底:跳绳
  7、连缀法
  民间谜语 (事物谜) 通常只表现一种事物,可也有表现几种事物的,把几种相类似的事物连在一起说,就叫连缀法。这种谜又叫组合谜、集锦谜 (前面猜几种动物的问题谜,也是集锦谜) 。最常用的是四句,每句说一种事物,由于句数的限制,对每个事物只写主要特征,猜的时候要四种事物联系起来想。比如:
  大哥说话先脱帽,
  二哥说话要挨刀,
  三哥说话头发黑,
  四哥说话雪花飘。 (打文具四种)
  要猜的是四种文具,谜面用了拟人法,四种文具都跟&说话&有关,联想所有的文具来看,&说话&其实是指&写字&,那就是猜四种写字文具。什么写字&先脱帽&?钢笔。什么写字&要挨刀&?铅笔。什么写字&头发黑&?毛笔。什么写字&雪花飘&?粉笔。根据特点联系、比较,谜底就出来了。
  除了上边谈到的一些方法,事物谜里还有用典法,猜简单字谜的增损,离合等方法。这些方法在猜灯谜里也要用,为了避免重复,我们就放在《怎样猜灯谜》里一块说了。
  看完这一节,有的朋友可能觉得&猜谜也没有什么&。确实,猜事物谜不算难。可你别忘了,事物谜只是谜语的一小部分,&大头儿在后边&呢!猜好灯谜可没那么简单。我们得下大功夫,才能掌握。
  好,下边我们说说怎么猜灯谜。
第六章& 灯谜的猜法
  大家知道,灯谜是利用中国汉字的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笔画的组合变化这些特点而制作出来的。我们拿到一条灯谜,首先就要想一想,这条灯谜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是根据谜面文字的含意隐射谜底的,还是利用谜面文字的笔画,结构变化暗示谜底的,还是利用象形,象声来扣合谜底的。也就是说,先要分析出所要猜的灯谜究竟属于哪种谜体,是会意体,是增损离合体,还是象形,象声体,谜体找对了,也就是找对了破谜的门道儿。这就像做数学应用题,先要读懂题目,弄清楚题目的类别,然后才好列式计算。不过,识别谜体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它不像谜目和谜格那样都给标注出来。一条谜语是用什么方法制成,属于什么谜体,谜面上并不注明。这就要求猜射者详细地审清题目(包括谜面和谜目),深入地分析和反复地推敲,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这里还需要说明,一条谜语往往不只用了一种制谜方法,可能是两种甚至于三种方法的综合,所以我们猜谜时要把眼界放宽,不能抱住一种方法死钻牛角尖,否则往往会陷入&迷&阵。
&& 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不同谜体所包含的各种具体的猜谜方法。
&& (1)会意体
&& 1、正面会意法
&& 这种方法最常用,在会意体的谜语中占有很大比重。猜这类谜语时,要根据谜面的正面含意去琢磨,去猜测,从而联想出一个谜底。谜面大多用叙述的方法或用同义词代替的方法隐射谜底的含意。谜面常常是对谜底的直接的解释或曲折的说明。猜谜时,只要把谜面的意思换成另外一种说法表达出来,或作进一步的引申,就可猜中谜底。比如:
&&& 枕头的用处(打常用词语一)
&&& 枕头睡觉时才用得着,把它放在脑袋后面枕着。根据谜目的要求,我们换成另外一种说法,就成了谜底:&置之脑后&。
&&& 又如:
&&& 快餐(打医学名词一)
&&& 快餐从正面理解就是&吃东西很快&。联想到谜目要求打一医学名词,我们就要开动脑筋,寻找与这方面有关的字眼。&吃东西&可以解释成&食物&,&食&在这里用作动词(当&吃&讲)。&很快&含有&很迅速&的意思,再进一步引申,可以解释成&过于敏捷&。这样一分析,我们就由&快餐&这个谜面得到了&食物&和&过于敏捷&两组词。综合两组词语,再根据谜目要求一联想,我们就不难得出谜底:&食物过敏&。这里运用了别解。把&食物过敏&别解成&吃东西过于敏捷&,用这种意思,正好扣合&快餐&二字。
&&& 再如:
&&& 提前上班(打文明称谓一)
&&& 正面解释谜面,就是&很早来到单位&的意思。看到&单位&二字,再联想到谜目,估计要猜含有文明意义的&&&单位&。是什么单位呢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很早来到&这个四字。进一步分析,它们含有&先走进&的意思。这样综合起来一看,答案就明白了,这就是:&先进单位&。这里也用了别解,把表示模范,表率意义的&先进&一词,别解成&先走进&,谜底一经这样别解,正好扣合谜面。
&&& 下面再举几个用正面会意法猜字的灯谜。
&&& 刃(猜字一)
&&& 谜底:召。
&&&& &刃&就是&刀口&的意思,合起来成&召&。这里不但用了会意法,还用了合成法。
&&&& 三十天(猜字一)
&&&& 谜底:音。
&&&& 俗话说&三十而立&。谜面上的&三十&暗含一个&立&字,&天&扣&日&,组合起来就是&音&字。
&&&& 皆大欢喜(猜字一)
&&&& 谜底:筷。
&&&& 谜面内含&个个快乐&之意,把&个个快&一组合,就成了&筷&字。(&竹&字头可以分解成&个个&)
&&&& 改革者(猜字一)
&&&& 谜底:鞭。
&&&& 正面会意,&改&扣&更&,&者&扣&人&(亻),把它们和&革&组合起来,就是&鞭&。
&&&&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用会意法猜字谜,一般先进行正面会意,再选取有用的字(常常是独体字)或偏旁(往往是由会意出的字转化而来),最后加工合成变为一个新字(合体字),就是谜底。
&&&& 下面,我们出一些用正面会意法制成的灯谜,请大家试着猜一猜。
&&&& ①悼词(打成语一)
&&&& ②水泄不通(打二字常用语一)
&&&& ③冷气设备(打广告用语一)
&&&& ④手语(打语法用语一)
&&&& ⑤长矛大刀(打字一)
&&&& 注:谜底:①故作斯文(别解:为死者作文章)②难过(别解成&难以通过&)③夏令时装(别解成&夏季里安装&)④指示代词(别解成&用手指示意,代替言词&)⑤划(矛&&戈,刀&&刂)
&&&& 2、反面会意法
&&&& 它与正面会意法恰好相反。猜这种谜时,不要正着想,而要从反面去思索,去联想,这是关键。这种灯谜的面和底互为反衬,所以在谜底和谜面中常常能找出一对反义词来。请看下面各例:
&&&& 享受在后(打三字俗语一)
&&&& 从反面去会意谜面,就是不享受在前,而要&吃苦在前头&。说成俗语,不就是&吃苦头&吗?&后&和&头&恰恰是一对反义词。
&&&& 但愿花常开(打礼貌用语一)
&&& 从反面去琢磨谜面,就是&不愿意花谢&的意思。其中&谢&字和礼貌用语有联系。我们顺藤摸瓜,再去推敲一下&不愿意&三个字。&不愿意&可以引申出&不要&的意思。和&谢&字联系起来看,就成了&不用谢&。&不用谢&正好反扣谜面:&但愿花常开&。这时,谜底里的&谢&字已由&感谢&之意别解成&凋谢&的&谢&字了。我们也可以找到一对反义词:开&&谢。
&&& 怒火中烧(打成语一)
&&& 看到谜面后,还是从反面去想,火在中间烧,就是不烧边缘。把这种意思有意识地向成语方面靠拢。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成语&不着边际&,现在要验证一下,它是不是要猜的谜底。&不着边际&是挨不着边儿的意思。这好像是和谜面上的意思也挨不着边儿。不过,我们可以借助于&别解&,把当作&接触&讲的&着&(zhu&)字,别解成&着火&的&着&(zh&o别读)字。
&&& 由此,谜底转变成&烧不着边儿&,反扣谜面,十分贴切。这里也有一对反义词。我们留下这个问题让大家找一找。下面给大家出几个反面会意法制成的灯谜,请大家作作练习。
&&& ①读新书读好书(打成语一)
&&& ②写文章要具体(打军事建筑一)
&&& ③不能迷信(打学科名一)
&&& ④不要动武(打文章体裁一)
&&& 注:谜底:①不念旧恶(&念&由&记在心上&别解成&读书&的&读&)②防空洞(整个谜底别解)③应用科学(谜底别解)④应甲文(谜底别解)
&&& 3、分段会意法
&&& 也叫分扣法。这种方法与前两种方法不同。它不是根据谜面的整体意思去推敲谜底,而是把谜面适当地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再运用会意,别解等方法,分别进行猜射,最后将各部分综合整理,得出一个完整的谜底。因为是分段扣合,所以谜面和谜底在整体意思上并不互相扣合,而是分段一一相扣。猜这类谜语的关键是首先要正确地把谜面分段,分段时一定要联系谜目的要求,反复推敲,可以先进行试分,一次不行,就再重新分,反复几次,经过比较,最终是能够把段分好的。这类谜语的谜面如果只分两段,还比较好猜,分段越多就越难猜。
&&& 请看下例:
&&& 丝绸之路(打体育项目一)
&&& 先把谜面分成两部分:&丝绸&和&之路&。&丝绸&二字会意成什么,一时还不好猜射。那么就先看&之路&。&路&就是&道&,体育项目和&道&字有关的,是&柔道&。现在看&柔&能不能扣合&丝绸&,答案是肯定的:可以扣合。因为丝绸质地柔软,可以引申出&柔&来。最后一综合,就得出谜底:&柔道&。
&&& 空中多云(打电视用语一)
&&& 把谜面分成三段:&空中&,&多&,&云&。然后一一猜射。&空中&就是&空&字的中间,是个&八&字。这里运用了减损法。&多&有&繁多&,&频繁&的意思,这里扣一个&频&字。&云&作文言讲,有&说&,&讲&,&道&的意思,这里扣一个&道&字。综合起来,就是:&八频道&。正好符合谜目要求。&空中多云&和&八频道&不能直接相扣,但把它们都分成三部分,却能一一相扣,分毫不差。
&&&夏至请君来品茶(打四字用语一)
&&& 先断开谜面为三部分:&夏至&,&请君来&,&品茶&。&夏至&,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这里扣一个&节&字。&请君来&有相约之意,这里扣一个&约&字。&品茶&就是&喝茶&,引申成&用水&。然后综合整理,就成了&节约用水&,它就是谜底。
&&& 下面我们给大家出几个用分段会意法制成的灯谜,大家猜一猜。
&&& ①叫卖(打机件名词一)
&&& ②考虑不成熟(打称谓一)
&&& ③永远学先进(打礼貌用语一)
&&& ④实现(打饮料名一)
&&& ⑤细雨纷纷独闭门(打我国名胜一)
&&& 注:谜底:①开口销(叫&&开口,卖&&销)②研究生(考虑&&研究,不成熟&&生)③老师好(永远&&老,学&&师,先进&&好)④果子露(实&&果子,现&&露)⑤天下第一关(细雨纷纷&&天下,&天下&别解成&天上下的&,独&&第一闭门&&关)
&&& 4、假借替代法:
&& &这也是根据谜面的文义去猜射谜底的一种方法,不过这种猜射不再是直接的会意,而是通过字或词的假借,替代,去猜破谜底。这种方法在灯谜中也运用得相当广泛,常用的有人名的假借,朝代的假借,生肖地支的假借,时间的假借,地名的假借等等。下面我们分别介绍。
&&& 人名的假借:用某人的名,号,官职或外号去替代姓氏,名字,职称等。
&&& 比如:
&&& 举国同赞朱老总(打新名词一)
&&& 谜底:公共道德。
&&& 大家知道,朱老总就是朱德,这里用朱老总扣&德&字。&举国同赞&扣&公共道&。
只怨放翁将妻休(打成语一)
&&& 谜底:光怪陆离。
&&& &放翁&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号。陆游最初娶的是表妹唐琬,夫妻二人感情很好。不幸,陆游的母亲不喜欢这个儿媳妇,最后二人被迫离异。这个谜面就是出自这个悲剧故事。&放翁&扣&陆&字,谜面直译成&光是怪陆游与妻子离婚&。把它简写成一条成语,就是&光怪陆离&。这个谜底要别解才能扣合谜面。
&&& 孔子墓(打地理名词一)
&&& 谜底:丘陵。
&&&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名丘,字仲尼。这里借用&孔子&扣一个&丘&字,&墓&扣&陵&,合起来就是&丘陵&。
&&& 闯王府(打四字俗语一)
&&& 谜底:自成一家。
&&&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率领百万农民起义大军,反抗朝廷,当时有&迎闯王,不纳粮&的民谣。&闯王&成了&李自成&的代名词。这里用&自成&替代&闯王&,&一家&扣&府&,连起来就是&自成一家&这句俗语。扣合谜面时,请大家别忘了,谜底要进行别解。
&&& 朝代的假借:用朝代名扣合帝王的姓氏,或者用年号扣合朝代名。比如:
&&& 李世民(打字一)
&&& 谜底:瑭。
&&& 李世民是唐朝皇帝,会意成&唐王&。两字一合成就是&瑭&字。
&&& 崇祯皇帝自缢(打医学名词一)
&&& 崇祯是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的年号,崇祯皇帝在李自成攻打北京城时,仓惶逃出皇宫(今故宫)后门,吊死在煤山(今景山)的一棵槐树上。至此,明朝灭亡。谜面说的就是这样一段史实。
&&&& &崇祯皇帝&可以用&明&字替代。&自缢&就是&上吊&,引申成&身亡&,&消失&,这里取一个&失&字。它与&明&字相连,就成了&失明&,既符合谜目要求,又扣合谜面(谜底需别解)。
&&&& 生肖地支的假借:生肖就是我们常说的属相。它包括十二种动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地支,也叫十二支,是古代用来计时的,它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这里利用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猜谜时进行替代。我们把它们的对应关系列举如下: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比如:
&&& 卷尾猴(打字一)
&&& 猴对申,卷尾猴,就是把&申&字的尾巴卷起来,不就成了&电&字了吗?&电&就是谜底。
&&& 酉年戌年除夕过(打成语一)
&&& 酉对鸡,戌对狗,直接解释谜面的意思就是鸡年狗年都过去了,都没有了。我们反复地琢磨这句话的意思,渐渐地就会发现,原来要猜的成语是&鸡犬不留&,把它别解成鸡年狗年都没有了,正好扣谜面。
&&& 群牛图(打成语一)
&&& 可以想见,这是一幅画满了各式各样的牛的图画。有吃草的,有饮水的,有立着的,有卧着的,有奔跑的,有跳跃的,还有头对头顶牛的,真是千姿百态。&牛&可以用&丑&替代。这样一来,这幅图不就成了&丑(牛)态百出&了嘛,谜底就得到了。
&&& 孙猴告状(打法律名词一)
&&& 谜底:申诉。
&&& 用&申&扣&孙猴&,&诉&扣&告状&。
&&& 时间的假借:利用节假日名称,节气名称等互相替代。比如:
&&& 元旦休假(打银行名词一)
&&& 谜底:年息。
&&& &年&扣&元旦&,&息&扣&休假&。
&&& 儿童节开放(打中药名一)
&&& 谜底:六一散。
&&& &六一&扣&儿童节&,&散&扣&开放&。
&&& 元宵节后捷报多(打成语一)
&&& 谜底:喜出望外。
&&& 元宵节就是正月十五。农历十五称&望&,用&望&替代&元宵节&。&喜出望(十五)外&正扣&元宵节后捷报多&。同样这里也运用了别解。
&&& 地名的假借:借用首都的名称暗扣国家名称,地名的简称扣全称等。比如:
&&& 巴黎歌曲(打法律学名词一)
&&& 谜底:法律。
&&& 巴黎是法国的首都,扣&法&字。&歌曲&扣旋律的&律&字。此谜同时运用了分扣法。
再如:华盛顿漫游(打礼貌用语一)
&&& 谜底:行为美。
&&& 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谜面可解释成&此行是为了去美国旅游&,简而言之就是&行为美&。这里要把&为&(w&i)别读成&为&(w&i)。
&&& 下面我们出一些用假借法制成的谜,让大家猜一猜。
&&& ①辛酉(打食品名一)
&&& ②十五揭晓(打成语一)
&&& ③家里杀猪贺得子(打字一)
&&& ④回西宁(打农业用语一)
&&& ⑤荐与陈涉(打成语一)
&&& ⑥贵妃醉酒(打天文学名词一)
&&& ⑦霸王别姬(打古书名一)
&&& ⑧蜀地奇珍(打中药名一)
&&& 注:谜底:①辣子鸡②一望而知③字④返青⑤引人入胜(陈涉又叫陈胜)⑥环食(贵妃指杨玉环)⑦楚辞⑧川贝
&&& (2)增损离合体
&&& 这一类灯谜,是利用了中国汉字字形可分可合,字中有字的特点,或增加笔划,或减少笔划,或离,或合,或拆拼,或移位。总之,它是利用字形的巧妙变化而制成谜语的。谜面与谜底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字形的变化而形成的。所以猜这类谜语时,一定要从字形的变化方面多开动脑筋,抓住这个要点,也就掌握了一把揭开这类谜底的钥匙。
&&& 1、增损加减法:这类谜语往往通过笔划,部首的增加或减少而猜中谜底。
&&& 先看增加的。比如:
&&& 尹(打服装名一)
&&& 谜底:进口连衣裙。
&&& 请看:&尹&字,进个&口&字,再连个&衣(衤)&字,不就成了&裙&字吗 !
&&& 青(打常用词二)
&&& 谜底:不安心,难为情。
&&&& &青&字,不安上&心(忄)&,确实难为&情&。
&&& 上面列举的例子,谜面上都是一个单字,而谜底却有好几个字。下面再列举另一类用增加法制成的谜语,谜面上的字数多,而谜底只有一个字。比如:
&&& 三个凑在一起(猜字一)
&&& 谜底:全。
&&& 把&个&字的&|&放进&三&字的中间,再和剩下的&人&一凑,就成了&全&字。解谜时,要把&三个&的本意舍去,把&三&和&个&看成是独立的两个字(别解)。
&&& 一一给予关心(猜字一)
&&& 谜底:美。
&&&& &一一&就是两横(&二&),放进(给予)&关&字的中间(&关&字的心里),最后就组成一个&美&字,这就是谜底。
&&& 人人都是普通劳动者(猜字一)
&&& 谜底:筑。
&&& 扣&人人&,&凡&扣&普通&,&工&扣&劳动者&,三部分一拼合,组成一个新字:&筑&。
&&& 再看减损的。比如:
&&& 天天大扫除(猜字一)
&&& 谜底:二。
&&& 两个&天&字当中的&大&字去掉(&扫除&),就剩下两个&一&,合起来就是谜底&二&。
&&& 摘掉穷帽子,挖掉穷根子(猜字一)
&&& 谜底:八。
&&&& &摘掉穷帽子&就是去掉&穷&的上部&宀&,&挖掉穷根子&就是去掉&穷&的下部&力&。剩下的只有中间的&八&了,它就是谜底。
&&& 去掉偏见二字,人才脱颖而出(猜字一)
&&& 谜底:规。
&&& 谜面别解成:去掉旁边(偏)的&见&和&二&字,&人&字才显露出来。谜底是&规&字。它去掉&见&&二&两个字,恰恰是个&人&字。这样正好扣合谜面。此谜立意新,构思巧。巧在别解运用得当,一语双关,堪称好谜。
&&& 上面介绍的都是单纯的增加或减损,可在实际中,往往把两种方法混合起来使用。这就是下面要介绍的增损加减法。比如:
&&& 深闺闲来独掩门(猜字一)
&&& 谜底:桂。
&&& 谜面别解成&闺&&闲&二字,只去掉(独掩)&门&字。剩下一个&圭&和一个&木&,合起来成谜底:&桂&。
&&& 公字当头应推广(猜字一)
&&& 谜底:兴。
&&&& &公字当头&扣&八&。意思是:取&公&字的上头部分。&应推广&扣。&推&有&推掉&,&去掉&的含意。它的意思是&应&字去掉(推)&广&字,把剩下的两部分一相加就得到谜底&兴&字了。
&&& 明月当空,邀人共仰(猜字一)
&&& 谜底:昂。
&&&& &明月当空&扣一个&日&字。别解成:&明&字中的&月&字应当去掉(当&空&)。&邀人共仰&扣一个&昂&字。意思是:有了人(亻)合成(共)&仰&字。这里暗示出&昂&字。然后把两部分一相加,就形成谜底&昂&。
&&& 月上枝头杜鹃啼(猜字一)
&&& 谜底:棚。
&&&& &月上枝头&扣&枂&。意思是,&月&字加上&枝&字的前头部分。&杜鹃啼&这是此谜的妙处所在。从字面上的本意讲就是杜鹃鸟在鸣叫。但猜谜时要别解其意,把&杜鹃&的&杜&别解成&杜绝&的&杜&。&鹃&看成是脱离本义的一个字:&啼&有&叫&,&鸣&的意思,这里会意成&鸣&。这样&杜鹃啼&就可以别解成去掉(杜绝)&鹃&字当中的&鸣&字,扣住一个&月&字。把这个&月&与前面的&枂&相加,结果就是谜底:&棚&。
&&& 不知大家注意没有,用增损加减法(包括减损法)制成的灯谜当中,谜面上常常带有表示&减损&意思的字眼。比如上述例子中的独掩门的&掩&字,应推广的&推&字,月当空的&空&字,杜鹃啼的&杜&字。它们都暗含着&去掉&,&取消&的意思。如此看来,猜这类灯谜的关键是要抓住谜面上表示减损意思的字或词,也就是所谓&谜眼&。不过&谜眼&有时隐藏得很深,要通过&别解&才能找到它,比如上例中杜鹃啼中的&杜&。然后根据谜面上增损的含意进行加减,就可一下猜中谜底。常见的含有&减损&意思的词有:无,不,出,去,流,失,蔽,光,逝,空,破,除,残,离,片,掩,半,剪,莫等。我们出些谜,大家不妨试一试。
&&& ①西安早上有雨(猜字一)
&&& ②先进先进,人人称赞(猜字一)
&&& ③心同祖国不分离(猜字一)
&&& ④牛(猜教育名词一)
&&& ⑤了(猜物理名词一)
&&& ⑥旭日东升鸿鸟飞(猜我国地名一)
&&& ⑦四方团结务须出力(猜字一)
&&& ⑧断一半,接一半,接起来,还是断(猜字一)
&&& ⑨森林破坏水流逝(猜字一)
&&& ⑩木偶影片(猜字一)
&&& 2、离合拆拼法:汉字当中有大量的合体字,即所谓&字中有字&。此法正是利用了汉字的这一特点。把谜面上有关的文字,根据谜面上给出的暗示,先进行拆离(拆成部首或单字),然后选取有用的部分进行拼合,组成新字,这样就猜中了谜底。下面请看例子:
&&& 左边锋又射入一球(猜字一)
&&& 谜底:钗。
&&&& &左边锋&扣&钅&。意思是取用&锋&字的&左边&。&又射入一球&扣&叉&,意思是&又&字里面加进一点。这里把&一点&形象地比喻成&一球&,而且用了&射入&一词,更是画龙点睛之笔。
&&&& 要吃苦在前(猜字一)
&&&& 谜底:若。
&&& 别解成:要&吃&,&苦&,&在&三个字的前边部分。它们分别是&口&&艹&&?&。把三部分拼合成谜底,就是:&若&。
&&& 台湾始终归统一(猜字一)
&&& 谜底:弘。
&&&& 别解成&台&字的头(始),&湾&字的尾(终)合在一起(归统一)。&台&字的头扣&厶&, &湾&字的尾扣&弓&,拼合成&弘&,它就是谜底。
&&&& 首先和党心连心(猜字一)
&&&& 谜底:总。
&&& 把谜面别解成:&首&字的上头(&先&)部分,扣&&;和&党&字的中间(&心&)部分,扣&口&;再连个&心&字。三部分一拼合就是谜底&总&字。
&&& 通过上面备例,大家可能已经摸出点门道来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谜面上都有表示方位的词语,或者是用暗示的方法指示出方位。然后根据这些方位的暗示,对有关的字进行取舍,最后把有用部分进行拼合,就成为谜底。这种方法跟增损加减法很有些相似。所不同的是,这种方法的&谜眼&大多是一些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左,右,东,西,南,北,头,首,先,前,始,中,心,尾,后,末,终,顶,侧,畔,边,弯等。所以,在猜射时,准确地寻找到方位词(也就是&谜眼&),是解开这类谜语的关键。当然,在解谜过程中仍然少不了&别解&。
&&&& 下面列出一些这类灯谜,请大家猜一猜。猜时请注意&谜眼&。
&&&& ①夜泊枫桥畔(猜字一)
&&&& ②天上牵牛会织女(猜字一)
&&&& ③夜点心(猜字一)
&&&& ④黄昏前后(猜字一)
&&&& ⑤溪旁桥畔柳初生(猜字一)
&&&& ⑥意中人(猜字一)
&&&& ⑦天下太平(猜字一)
&&&& ⑧塞北千里(猜字一)
&&&& ⑨先礼后兵(猜字一)
&&&& ⑩孔雀东南飞(猜字一)
&&&& 注:谜底:①梦②姓③名④昔⑤淋⑥因⑦晏⑧骞(俗有&千里马&之说,&千里&扣&马&)⑨斌⑩孙
&&& 3、移位法:这种方法是把汉字中部首或笔划进行移位,但并不增加或减少笔划。通过移位变形组成新的字。新的字就是谜底。这类谜的谜面常常有一些表示变动的词语,它们就是&谜眼&。只要抓住了&谜眼&,谜也就迎刃而解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 动一动吧(猜字一)
&&& 谜底:邑。
&&& 谜面乍一看,像是一个人说的话。仔细一分析,&动一动&就是&谜眼&。暗示要把&吧&字的结构变化一下,变成另外一个字,这个字就是&邑&。这里,&吧&已由原来的感叹词变化而成一个&吧&字,这正是别解的妙用。
&&& 曲目调整(猜字一)
&&& 谜底:曹。
&&& 把&目&字中的&一&取出加在&曲&的上面成&&,&目&字变成了&日&字。重新&调整&它们的位置组成一个&曹&字,就是谜底。上面所举的例子都是单纯运用移位法制成的灯谜。实际上,有些灯谜不仅用了移位法,还兼用了其他的制谜方法。这样的灯谜猜起来使&&& 人更觉有曲径通幽之感。请看下面例子:
雨点纷飞连续雨(猜字一)
谜底:霈。
&&& &雨点纷飞&运用了移位法,扣一个&沛&字。&纷飞&二字十分传神,形象地勾划出&雨&字当中的&四个点&,纷纷飞出,将&雨&字变成了&沛&字。&连续雨&,就是将&沛&字和&雨&字&
&&& 连续&(拼合)成一个新的字,就变成谜底&霈&。这则谜不仅用了移位法,还用了增加法。
&&& 种草植树矿貌新(猜字一)
&&& &种草&扣&艹&,&植树&扣&林&。&矿貌新&取意为&矿&字的样子(貌)要更新。运用移位法,将&矿&字中的&石&和&广&的位置重新安排。安排时,还要运用增加法把&艹&和&林&两部分考虑进去。最后得到的谜底是&蘑&字。
&&& 下面举出一些此类灯谜,请大家练习练习。
&&& ①移山造田(猜字一)
&&& ②岗位转移(猜字一)
&&& ③散而复聚(猜字一)
&&& ④离合器(猜字一)
&&& ⑤动员(猜字一)
&&& ⑥改革旧业图进展(猜字一)
&&& ⑦灵活变化(猜字一)
&&& ⑧枕畔泪分流(猜字一)
&&& 注:谜底:①画②岖③血④畎⑤呗⑥晋⑦灿⑧湘
&&& 4、包含法:又叫暗示法。通过谜面给出的某种暗示,再结合谜面中某些字词的特点,一经分析,就可猜出谜底。说白一点儿,就是猜&字中之字&。请看下面举例:
&&& 提倡晚婚,个个有份(猜字一)
& &&谜底:日。
&&& &提倡晚婚&四个字之中,都有一个&日&字,的确是&个个有份&。
&&& 甜咸苦辣,各昧俱全(猜字一)
&&& 谜底:口。
&&& 请看,&甜咸苦辣各味&里是不是都有个&口&字 。
&&& 瞪着眼睛瞧,个个都不少(猜字一)
&&& 谜底:目。
&&& 猜到这里,大家也许已经一目了然了。确实,这类谜语比较好猜。因为谜底就藏在谜面之中。只要仔细地看一看谜面中有关的字,找出它们共有的部分(一般都是笔画简单的独体字),它就是谜底。请大家猜一猜下面这些谜。
&&& ①问君吃喝可有(猜字一)
& &&②藏在垃圾堆里(猜字一)
&&& ③检查卫生在基层(猜字一)
&&& ④运动会上都有它(猜字一)
&&& 注:谜底:①口②土③一④云
&&& 5、抵消法:这种方法是利用谜面上的文字,自行抵消掉多余的字,剩下的部分进行适当的整理变形后就变成了谜底。请看下例:
&&& 枫林风光(猜字一)
&&& 谜底:森。
&&& &枫林&的&风&字一&光&(没有),剩下&木&和&林&组合成&森&。
&&& 一鸣惊人吃一惊(猜字一)
&&& 先进行抵消,&惊&被&吃一惊&自行抵消掉,剩下&一&,&鸣&,&人&,进行整理组合后,变成&鸽&,谜底就是&鸽&字。下面给大家出几个谜语练一练。
&&&& ①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猜字一)
&&&& ②广泛推广节水(猜字一)
&&&& ③啤酒厂出酒(猜字一)
&&&& 注:谜底:①罗(注)谜面上有劳少劳得,少得各自抵消,剩&多&,&多&即四个&夕&,成&罗&。②乏③碑
&&&& 6、排除法:谜面上列举一个或几个与谜底相近的字或词,全都排除,而要另猜新的谜底,这种方法也是在字形上做文章,所以在猜射时,我们还是把着眼点放在字形的变化上。比如:
&&&& 大小两分开,不作尖字猜。(猜字一)
& &&&谜底:奈。
&&&& 石字出头不是右(猜字一)
&&&& 谜底:岩。(&出头&是指&出&的头&&山)
&&&& 大山上面有小山,若猜出字难过关。(猜字一)
&&&& 谜底:岳。&&&
&&&& 木字多一撇,不作禾字猜。(猜字一)
&&&& 谜底:移。
&&&& 下面给大家出几个排除法的谜语,请猜猜看。
&&&& ①才加一捺不猜木(猜字一)
&&&& ②二人并立不是天,你当夫猜也枉然。(猜字一)
&&&& ③二山串一起,猜出没道理。(猜字一)
&&&& ④三人共一家,莫猜众和仨。(猜字一)
&&&& ⑤工中多一点,不作玉字猜。(猜字一)
&&&& 注:谜底:①架②仁③击④佚⑤虹
&&&& 7、方位法:这种方法有些地方和离合拆拼法相似。这类谜语的谜眼也是一些方位词,猜这类谜语时,主要是根据谜面上方位词(或含有方位意义的词)所给予的暗示,选取相应汉字中的某一部分,并不
&&&& 需要和别的字(或笔画)拼合,就可猜中谜底。而离合拆拼法要先把字拆开,然后把有关的部分拼合。它们的区别就在这里。
&&&& 请看下面例子。东海(猜字一)
&&&& 谜底:每。
&&&& 地图上方位的规定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一规则也适用于猜谜。&东&就表示&右&。&东海&暗示选取&海&字的右边,就是&每&字。
&&&& 先知(猜字一)
&&&& 谜底:矢。
&&&& &先&有&前&的意思。&先知&暗示选取&知&字的前边部分,即&矢&字。它就是谜底。
&&&& 充足(猜字一)
&&&& 谜底:儿。
&&&& &足&字在这里有&下&的含义。&充足&即是选取&充&字的下边,即&儿&字。
&&&& 通过以上几例,不难看出,所猜出的谜底的笔划都比较简单,它们都包含在谜面的有关的字体之中。由此,我们也可以说,方位法是一种特殊的减损法。下面出几个谜,请大家猜一猜。以下各打字一。
&&& ①开始
&&& ②岸上
&&& ③前程
&&& ④东欧
&&& ⑤南宁
&&& ⑥高中
&&& ⑦极左
&&& ⑧锦西
&&& 注:谜底:①一②山③禾④欠⑤丁⑥口⑦木⑧金
&&& (3)象形谐声体
&&& 1、象形法:中国的汉字有象形的特点,在远古时代就使用过象形文字。制作灯谜时有时也使用象形的手法,对所要猜射的文字进行象形的描绘。常常把文字中的某一部首或某一笔划比喻成&物&。我们
&&& 把这种象形状物的制谜方法叫作象形法。猜这类谜语时,要从谜面的字里行间找到借喻的事物,并从此事物暗示的特征中找出相应的部首和笔划,然后通观整个谜面,对笔划部首进行加工整理,最后就
&&& 能得到谜底。请看下面例子。
&&& 残星两三点,孤雁横空飞(猜字一)
&&& 谜底:兴。
&&& 谜面中把&兴&字下面的&两点&和上面的&三点&比作&残星&,把&一横&(&一&)比作&孤雁&,说它是&横空飞&。此谜谜面诗情画意,引人入胜。谜底扣合贴切,独具一格。
&&& 三桅船(猜字一)
&&& 谜底:巡。
&&&& &巡&字远远望去,是不是像一只有三个桅杆的船 这里把&巛&象形成三个桅杆,把&辶&象形成船,描摹得十分恰当。
&&& 枪林弹雨压轻舟(猜字一)
&&& 谜底:懋。
&&&& &枪林&,用会意法扣。&弹雨&象形&心&字中的&三点&,&轻舟&象形剩下的部分&。下面我们出几条谜,请大家猜猜看。
&&&& ①三人踢球,一人卧倒(猜字一)
&&&& ②大针上面顶小针(猜字一)
&&&& ③双星斜月照人间(猜字一)
&&&& ④窗外疏星数点(猜我国城市简称一)
&&&& ⑤一点寒鸦归万里,三行斜雁入长空(猜字一)
&&&& 注:谜底:①似②钎③炙④沪⑤族
&&&& 2、象声法:这类灯谜是模拟动物或物体发出的声音而制成的,所以叫做象声法。不过这类谜语数量较少,这里只作一简单介绍。
&&& 听听像爸爸,看看像妈妈(猜字一)
&&& 谜底:毋(W&)。
&&& &毋&读音像&父&,字形像&母&。
&&&犬声穿户出(猜字一)
&&&谜底:润。
&&&这里,把&犬声&&&&汪&字中的三点水,从&门&户中穿出,就成了&润&字,构思甚是巧妙。
&& 下面再看两个谜语,谜底是什么,请大家猜。
&& ①看看双猫半露身,听听如同猫叫声。(打国产影片名一)
&& ②33(打成语一)
&& 注:谜底:①《苗苗》②糜糜之音
&&&这里要提醒大家,象声体灯谜与前面所讲的谐读类谜格是根本不同的。谐读类谜格有它固有的格式,哪个字读谐音是规定好了的,而象声体谜语是没有这些规则的,一般说来也比较好猜。上面介绍了灯谜三大谜体中主要的猜谜方法,它们是各种猜谜方法中的一部分。还有一些猜谜方法未作介绍,如会意体中的漏字法,特征法,问答法,运典法;离合体中的参差法,辗转法等。但是,只要先掌握了我们所介绍的这些主要的方法,其他方法也就不难学会。我们在介绍时,所选例子主要是突出了某种方法的特点,所以挑选的例子大多是用单一方法制成的灯谜。实际上,大量的灯谜是用了两种甚至三种制谜方法制成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混扣法&或&综合法&。因此,大家在猜谜时,不能局限于一种方法去思索,要广开思路,多方入手。这样,就能又快又准地揭开谜底。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
&&& 田汉(打影片名一)
&&& 谜底:《画中人》。
&&& &田&在&画&字之中,取&画中&之意&&字形相扣(减损法)。&汉&扣&人&&&字义相扣(会意法)。
&&& 依山而立,不偏不倚(打二字常用词语一)
&&& 谜底:端正。
&&& &依山而立&扣&端&字&&字形相扣(增加法)。&不偏不倚&扣&正&字&&字义相扣(正面会意法)。
&&& 黛玉幼时即聪慧(打我国医学家一)
&&& 谜底:林巧稚。
&&& 此谜分为三段,一一相扣。&黛玉&扣&林&,&聪慧&扣&巧&,&幼时&扣&稚&,运用了分段会意法。其中&黛玉&扣&林&,还运用了假借替代法中的人名假借(林巧稚是我国当代著名妇科专家,已去世)。
&&&&从以上几例可看出,如果在猜射时仅仅拘泥于一体一法,是无法猜中谜底的。所以要开动脑筋,多从几个方面去考虑,去思索,正像古人所说的那样,&数箭射一虎,则虎可伏也。&
  也有的猜谜高手按以下对灯谜的猜法进行分类:
  1、正扣法
  正扣法也称正面会意法或正猜,此法是根据谜面所表达的正面含义,不抄曲径,直接去领会、推理,从而联想出谜底。例如以&猜谜的益处&猜谜底&利智&,这道谜语就是进行正面分析,理解为&猜谜有利于启迪智慧&而扣合谜面。以&择日乔迁&猜成语&改天换地&就是直接会意为改天换地址。
  2、反扣法
  猜谜倘正扣法行不通,便要变通扣法,不可在单一种扣法中钻牛角尖,否则你将永远找不到谜底。反扣法也称反面会意法,此法与正扣法恰恰相反,是根据谜面的暗示,从反面去推理,寻求谜底。例如以&暗语&猜俗语&不明白&以&必须制作优良产品&猜成语&不可造次&(解作不可制造次等货)底和面虽说法相反,但原义却是同一样的。
  3、侧扣法
  此法不是从正面会意,也非由反面猜射,而是由侧面衬托或由中间突出。例如用&早晚食斋&猜食物&午餐肉&,意思是早上和晚上才食斋,从而衬托出午餐是食肉了。 以&进退皆忧&猜成语&乐在其中&就是解作进亦忧,退亦忧,便夹击出&乐&在中间了。
  4、别解法
  是利用汉字一字多音,多义的特点,改变本意,另作解释。使谜语妙趣横生,这种手法一向被推为正宗灯谜。例如以&成人电影&猜成语&大有可观&,大有可观原本解作内容丰富或很有希望,但这里则别解作&大人才有机会观看&,这是属于谜底别解。
  还有采用谜面别解者,例如以&不老实&猜植物&长生果&,谜面的&实&字不作&诚实&解,而别解为&果实&再以&长生&扣&不老&构成谜底&长生果&。
  5、增字法
  是给谜底或谜面增加某些字或字的偏旁、部首,组成另一个字或词。例如&更&猜成语&与人方便&意思就是&更&字增加&人&旁方成为&便&字,以&青& 字猜常用语二,谜底是&不放心&&难为情&,意思就是&青&字要放一个&心&字才成为&情&字,这则谜语的妙处是用反语来解答。
  6、损字法
  是把谜面的字去掉某些笔画而得出谜底。例如古谜&春雨连绵妻独宿&,猜&一&字意思是&春&天下雨就看不见&日&,妻独宿即&夫&不在&春&字去掉, &日、夫 &二字成&一&字,以&个个不落后&猜简体字&丛&字,谜面前三个字别解都落掉后面一部分,成&人、人、一&三个字,合成&丛&字。
  7、增损法
  是同一谜语中,它结合了前面所述的&增字&和&损字&二个法门。例如&身残心不残&猜&息&字,以&身残&扣&自&字以心不残扣&心&字先损后增,扣合谜底& 息&字。以&菜田锄草浇水&猜&潘&字,意思是先将&菜&字去掉草头,合&田&成&番&字,再浇&水&便成&潘&字,增损并用,趣味无穷。
  8、组合法
  是将谜面的字或有关笔画直接组合起来。例如&八九不离十&猜&杂&字,意思就是把&八、九、十&三个字不分离地加起来成&杂&字。以&心大一点&猜&态&字, 即是把&心、大,&凑合起来。
  9、分离法
  与上法相反,把谜面的字划,折开分成若干部分,即成谜底。例如以&杂&字反过来猜常用语&八九不离十&也是一条好谜。以&莘&字猜成语&三十而立&也即是把& 莘&字折开来扣合谜底。
  10、离合法
  此法是综合上述组合及分离二个法门即将谜面的文字进行拆离然后组合之。此法与增损法近似,例如:&梧桐半死清霜后&猜&霖&字,意为&梧桐&各取一半得两个&木&字合成&林&,&清霜后&将&霜&字清除后半截剩&雨&字两者再结合成&霖&字。以&春末夏初&猜&旦&字,也是以&春末&扣&日&字,夏的初始扣&一&字, 然后组合成&旦&字。
  11、参差法
  是将谜面的字调整结构、重新搭配,组合成另外的字。例如&情景交融&猜&惊、晴&二字,是将&情&和&景&的部位互相交换一半而达成谜底。
  12、移位法
  通过移动某个字的部位而达到底面相扣。例如&晖&猜成语&晕头转向&就是&晖&的形成是由于&晕&的头部转了方向而达致。以&旭日悬空&猜&旯&字很清楚地是 将&旭&字的&日&字移动到上头去了。
  13、抵消法
  是根据谜语的含义自行消掉某些字,使余下的字能促成底面相扣合。例如&废品不废&猜剧目&三岔口&,谜面&废&与&不废&相抵消,仅存一个&品&字,再将&品 &字分离而扣合&三岔口&。这是一条属于谜面相消的谜语。 现在介绍一则谜底相抵消的古谜供大家欣赏,古人曾以&晋人有冯妇者&用「对格」来猜论语二句,谜底是&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其妙处是谜面求对,只能对到&叶公问孔子于&而已,多出&子路&二字,照理是不能成对的,幸而第二句&子路不对&相消了第一句&子路&二字,而扣合谜面,真是佳偶天成,绝妙好谜。
  14、包含法
  就是把谜面的文字找出共同包含的笔画或部首作为谜底。例如:&提倡晚婚,个个有份&猜&日&字是指谜面第一句&提倡晚婚&四字,个个都有&日&字的份。例如俗谜:&地没有天有,妻没有夫有,我没有你有,马没有犬有,&每一句都包含了一个共同的字,那就是谜底&人&字。
  15、漏字法
  是选用有规律的词组、成语或常用语,故意地漏去一、二个字,谜底即以漏掉的字配合适当的否定词组成。例如以五金中的&金、银、铜、铁&猜中国地名&无锡&。以七色中的&赤、橙、绿、蓝、紫&猜成语&青黄不接&。更有人以&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猜&缺衣(一)少食(十)&都是属于这类漏字法。
  16、运典法
  是运用人们熟知的典故,猜时,首先要明白典故的内容或来源,然后进行会意,才能轻易找到谜底。例如以&鹬蚌相争&猜保险名词&受益人&,原典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渔翁是人,所以猜&受益人&。再以&揠苗助长&猜成语&不能自拔&也是运用了成语典故。入谜最多的还是运用历史典故,例如&斩蔡阳&猜水浒人名二,谜底是&关胜,张清&,这是运用三国演义古城会的典故,说关羽斩了蔡阳,使张飞清醒,兄弟释疑,和好如初。
  17、问答法
  是谜面提出问题,谜底则进行解答,但必须是曲解,才算是灯谜。例如以&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猜谜语及脑筋急转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