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买了109pt鱼雷艇艇 能进海战了吗

南海的纠结:中美将打一场无边界海战?(第四部分) 打印页面 - 乌有之乡
- 有好书 有朋友 有思想 有责任
&>&&>&&>&&>&正文 
南海的纠结:中美将打一场无边界海战?(第四部分)
作者:郭春孚&&更新时间: 00:50&&来源:乌有之乡&&责任编辑:执中
南海的纠结:中美将打一场无边界海战?  
郭春孚  
第四部分  
&&& (二十一)中国军事实力已达到世界强国水平。  
 日 —25日,《环球时报》连续第六年在全国进行“中国人看世界”民意调查,内容涵盖中国民众如何看待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等多个方面。这次调查由该报旗下的环球舆情调查中心采用随机抽样的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方式,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成都、西安、沈阳7个城市进行,调查对象为15岁及以上的普通市民,共回收有效问卷1460份。在95%的置信度下,允许抽样误差为2.56%。  
民众对中国国际地位的看法趋于理性,而且越来越有自信心。调查显示,在回答“您认为中国已经是世界强国了吗”这个问题时,选择“还不完全是”的受访者占51.3%,选择“不是”的受访者占33.4%,选择“是”的受访者占14.1%。与2010年的调查相比,认为中国是世界强国的受访者比例上升1.7个百分点,民众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知度略有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南泉也不赞成把中国说成是世界强国。他认为,不能仅看GDP总量,还要看文化、教育、军事、人均生活水平和制度的影响等。  
在这次调查中,认为中国在军事和文化两方面达到世界强国水平的受访者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特别是认为中国军事实力达到世界强国水平的比例增幅更为明显,比 2010年提升6.1个百分点。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中心主任江涌认为,近两年来中国军事和科技的进步明显,民众在这方面的认知是正常的。  
我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强国,中国正稳健地走在通向世界强国的道路上。也就是说,中国正在崛起,还没有实现全面崛起。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长征,需要我们继续艰苦卓绝地奋斗,坚持不懈地努力。但是,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军力已跃升至世界强国水平,位居世界第二,而且在某些方面的实际能力已经与美国持平或超过美国。  
对待中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论调:一方面,中国的实力被严重低估,这就是“唱衰中国论”;另一方面中国的实力又被故意夸大,这就是“中国威胁论”。  
&&& 94.中国军事实力被严重低估,中国有能力捍卫国家安全。  
&&& 这不是无稽之谈。  
 日 ,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周刊报道,俄罗斯政治和军事分析所副所长亚历山大-赫拉姆奇辛撰文指出,中国军事实力目前仍被严重低估,特别是解放军的陆军坦克群、空军先进战机、火箭炮系统和核导实力等。  
近年来,《独立军事评论》多次刊登文章,探讨中国军事话题。例如, 日 的《中国必将占领俄罗斯》, 日 的《近邻——未来的超级军事大国》, 日 的《北京虎准备扑击》, 日 的《百万士兵加上现代化武器》, 日 的《中国预算警报》, 日 的《莫斯科面临非常不悦的选择》,等等。一个普遍的认识是,按照目前的经济增速和需求,今后中国如果不对外拓展的话,无论如何无法继续生存下去。而对中国来说,最有吸引力的拓展对象是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现在,这种预期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愈加现实。俄罗斯仍在为美国准备在欧洲建设反导系统而极其不安,尽管这种系统总体上是防御性的。但是,俄方仍未发现在欧亚大陆的另外一端,另外一个国家的实力在日益增强,而且开始直接在边境地区部署进攻性兵力兵器。  
俄罗斯专家认为,中国的军事实力被严重低估,因为中方一直在刻意压低自己的整体军事实力,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指标上;无论是对西方,还是俄罗斯。例如,中国在对外宣传军力时的一个绝对主流说法是,中国生产的新型武器装备数量微不足道。这显然是为了以后放开手脚,避免他人说三道四。另一个说法是,中国新武器装备的质量非常低劣,因此根本无法对抗俄罗斯和西方的装备。这两个说法包括其他的说法,都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却被大众在潜移默化中所接受。  
俄罗斯和西方专家完全一致地确信,如果说中国在针对某个对象进行军事斗争准备的话,那么只会是中国台湾,以及可能胆敢冒险阻挠中国恢复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美国;在极端条件下,也有可能会针对争夺中国领土的个别东南亚国家;但是绝对不会针对俄罗斯。例如,中国自主研制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05式系列水陆两栖作战车,包括步兵战车、自行火炮和轻型坦克,声称全是为了收复台湾。实际上,这些车辆也非常适合横渡黑龙江和乌苏里江。  赫拉姆奇辛指出,众所周知,小批量生产武器装备从经济的角度来讲是非常不利的,毕竟产量越高成本才会越低。而且从军事角度来说,新装备数量太少则完全没有太大的意义。目前这种做法在俄罗斯和欧洲处于主导地位,有人以为中国也是这样的。实际上,中国只是在相当长时间内试验同级各类武器装备,从中选择最佳样品,消除各种缺陷。在这一方面,中国一直遵循行之有效的试验原则。在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后,开始大量生产更为成功的样品。之后的生产规模,无论是欧洲,还是俄罗斯,做梦都想不到。  
中国为证明自己的和平宗旨,大量减少军队员额,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大裁军,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有一个事实不能忽略,即解放军仍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军队,而且军队质量水平正在迅速提高。由于中国兵源充足,和平时期解放军充分结合义务兵役制和合同兵役制的优点,全面提升部队现代化建设水平。一方面,中国应征青年轻视金钱,踊跃参军,保家卫国;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充足,可以让解放军挑选最优秀的军人,首先是有文化的城市青年。之后许多人会改选合同役士官,继续服役。即使是没能入伍的青年,通常是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村青年,也会接受基础军事训练,用于满足今后大规模战争时期的动员需求。中国民用工业也有完善的动员机制。  
中国的军事力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中国坦克实力超群。  
赫拉姆奇辛声称,中国打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坦克群。没有坦克,根本不可能展开标准的战争,这是不变的真理。之所以再次提醒这一事实,是因为经常有人“埋葬”坦克,说它已经过时。这种说法自相矛盾。一方面,坦克的“掘墓者”只是说这种装备过于老旧,易被攻击,并没提出其他意见。确实,在反坦克兵器迅猛发展的情况下,投入数十亿美元研制和生产坦克是有点争议;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其他任何地面作战装备都比坦克更容易被攻击。如果说坦克因为易被攻击而过时的话,那么就根本再也没有必要打地面战争。相比之下,从火力、机动性、防护水平相结合的角度来看,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没有也不会有比坦克更好的地面作战装备。  
关于坦克落伍的说法,最初源于1973年的阿以十月战争。当时阿拉伯人使用反坦克导弹和反坦克火箭筒摧毁了无数以色列坦克。但是,此后以色列人自己非但没有放弃坦克,反而生产了1500辆世界上防护水平最强的“梅卡瓦”坦克。以军至今仍有2000辆老旧坦克服役,包括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美制M48和苏制T-55(战利品)。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驾驶坦克两周之内打到了巴格达。2008年格鲁吉亚入侵南奥塞梯,同样是被俄罗斯军队驾驶坦克打跑。哪怕是在反游击战争中,如车臣、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实战经验也充分证明,坦克是不可替代的。在传统战争中,坦克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陆军乃至整个军队攻击力量的基础。  
如果说北约的欧洲国家在最近20年内装备的新坦克与退役的旧坦克数量之比为1:15的话,那么中国则基本上按照1:1的比例更新坦克群。目前解放军装备的坦克数量稳定在8000—1万辆之间。15年前,中国坦克基本上全是在T-55基础上生产的旧坦克。今天替代它们的是96式和99式新型主战坦克,它们以苏制T-72为基础,同时大量借鉴了西方技术。例如,为了99式坦克,中国从德国引进了300多台柴油发动机,之后成功借鉴其技术,研制出了相应的国产发动机。现在中国陆军编成中有辆96式坦克,600—800辆99式坦克。据一些媒体透露,其中1500辆96式和200辆99式坦克还是年间生产的。现在,这两种坦克仍在以每年至少200辆(或者400—500辆)的速度继续生产,高于世界其他所有国家坦克产量的总和。现在无论是西方,还是俄罗斯,根本不再生产新型坦克。  
赫拉姆奇辛说,相比之下,北约的欧洲国家现在总共装备有2800辆各种型号的“勒克莱尔”、“挑战者”、“豹-2”主战坦克。俄罗斯作战部队和库存的主战坦克也只有2000多辆。越南仅有1300辆坦克,其中最先进的T-62只有70辆。印度坦克虽然很多,但是中印两国未必会爆发坦克大战,因为中国坦克很难穿越喜马拉雅山,尽管解放军已在西藏部署了近百辆 96A 式坦克。至于中国台湾,虽然有将近1000辆美国旧式坦克,但是作战实力根本不值一提。只有美国现在拥有6200辆“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在现代化坦克数量上超过了中国。只是不知道,在什么战场什么情况下,中美坦克才会展开大会战。不得不说的是,中国96式坦克已经装备到所有军区,而更威猛更先进的99式坦克,中国人自称的世界上最好的坦克,也将装备到北京、沈阳和兰州军区。这些军区的作战定位分别针对俄罗斯外贝加尔、远东和哈萨克斯坦。近年来,中国开始演练大纵深地面进攻作战,显然已经不只是针对台湾。  
许多专家辩论称,中国坦克性能不如西方和俄罗斯坦克,特别是在装甲类型、激光测距仪探测距离等细节方面。实际上,无论是中国的96式和99式,还是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韩国、以色列、乌克兰、波兰等国的“艾布拉姆斯”、“挑战者”、“勒克莱尔”、“豹-2”、“梅卡瓦”、C-1、90式、K-1、K-2、T-72、T-80、T-90、T-84、PT-91坦克,包括各种改型,都是同一级别的坦克。它们的战术技术性能非常接近,任何一种坦克都不具备对另外任何一种坦克的绝对优势。对抗实战的结果将由具体战术环境、人员素养、指挥水平和坦克数量决定。即便中国坦克在质量性能上真有一些差距,也能通过数量优势弥补。而且,中国坦克也比西方和俄罗斯崭新得多。  
(2)中国先进战机日益增多。  
赫拉姆奇辛指出,在作战飞机方面,情况同样如此。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苏-27/歼-11系列重型歼击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300架,将来至少会达到500架。其中苏-27是从俄罗斯引进的,歼 -11A 是许可生产的,歼-11B是仿制的。将来歼-11B不仅会替代所有歼-8飞机,还会替换部分甚至是全部苏-27。在重型歼击机数量上,中国实际上已经赶上了美国和俄罗斯,大幅超过了印度和日本。  
在轻型歼击机方面,中国歼-10现有220多架,可能会全部替代歼-7。如果这一目标实现的话,仅中国空军就会有上千架歼-10。俄罗斯和西方消息人士经常说,中国仅将生产300架歼-10。实在不知道,300架的数字从何而来,难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什么时候向他们汇报过自己的计划?俄罗斯和西方专家也经常讨论歼-10的缺陷,主要是爬升性能、雷达探测距离、武器等细节。实际上,这种讨论同样没有太大的价值,因为歼-10和F-16、F-18、“幻影-2000”、“台风”、“鹰狮”、米格-29属于同一级别的战机。这些飞机空中对抗的结果仍将由具体战术环境、飞行员素养、指挥水平以及飞机数量决定。  
美俄空军战机数量在减少,中国空军战机数量却在增加。而且,中国先进飞机都是近年来制造的,要比俄美飞机崭新得多。在对台方面,中国大陆空中优势明显,很快就能确保绝对制空权。而在潜在对手中,只有印度同样在大幅增加战机数量,但是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生产能力上,印度都远远落后于中国。  赫拉姆奇辛认为,中国在攻击航空兵领域仍有较大的问题。轰 -6升 级为空基巡航导弹载体也很难在较大程度上改变局面,因为该型飞机总体老旧。同样老旧的还有强-5强击机,哪怕是使用西方航电设备的最新改型,也很难让中国满意。不过,攻击航空兵方面的缺陷可以用大量战术和战役战术导弹以及无人攻击机(WJ-600、CH-3、“翼龙”)来弥补。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开始列装歼轰-7,现在约有200架,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各一半。目前仍在继续生产,总量可能达到300—400架。当然,为了执行攻击任务,首当其冲的是100架苏-30(空军76架,海军24架)及其仿制品歼-16,中国可能将会在近期开始生产歼-16。  
(3)中国火箭炮世界领先。  
传统上中国陆军最强的兵种是火箭兵炮兵。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在火箭炮领域已摆脱了对苏联的依赖,研制了多种火箭炮,既有以苏制系统为基础仿制的,也有完全自主研发的。而且也正是中国制造了世界上火力最威猛、射程最远的WS-2火箭炮(6管, 400毫米 口径)。其最初型号射程可达 200公里 ,最新型号WS-2D射程可达350— 400公里 。无论是美国的MRLS、HIMARS,还是俄罗斯的“龙卷风”,在战术技术性能上都远远无法与WS-2匹敌。  赫拉姆奇辛认为,使用火箭炮打击地面大面积目标,要比使用航空兵有效得多,而且没有损失过于昂贵的飞机以及更加昂贵的飞行人员的风险,也不用耗费过于昂贵的燃油。只是会消耗一些弹药,但是火箭弹要比航空弹药便宜得多。至于火箭炮命中精度不足的缺陷,则可以用一次齐射发射更多数量的炮弹来弥补。况且现在火箭炮使用的都是制导弹药,包括WS-2。另外,WS-2每套发射装置都有一架无人侦察机,能够进一步提高命中精度。在作战威力上,火箭炮的优势同样较大,远远超过了战术导弹,炮弹价格也大幅低于导弹。    
与航空装备和战术导弹相比,火箭炮的主要缺陷是射程不足,但是中国现在已经消除了这个缺陷。世界军事媒体不久前才知道的WS-2D火箭炮,能从中国沿海打到台湾岛上任何地方,也能从满洲里纵深地区瞬间消灭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乌苏里斯克、哈巴罗夫斯克、布拉戈维申斯克、别洛戈尔斯克的所有部队,而从满洲里边界地区则能摧毁俄罗斯在赤塔地区的部队、航空基地以及阿穆尔河畔共青城的战略企业。更可怕的是,WS-2D使用的小型炮弹具备高超音速飞行能力,飞抵最大射程处目标上空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此时俄罗斯防空系统要么已被摧毁,要么根本没来得及发现它们。何况,中国境内火箭炮的部署绝对不会被发现,因为其发射装置就像普通的卡车,甚至是发射管也有非常合适的伪装。相比之下,美国“战斧”巡航导弹虽然射程较远,但是飞行速度是亚音速,飞抵最大射程处目标上空的时间不是5分钟,而是2小时。而且其发射装置,如巡洋舰和驱逐舰,无论如何都无法伪装。至于北约的欧洲国家,没有任何类似武器能在战术技术性能上与中国WS-2火箭炮相提并论。  
(4)中国核导实力与俄罗斯持平。  
俄罗斯专家称,中国刻意压低的是核导实力。西方和俄罗斯专家都认为中国核弹数量在200—300枚之间,一切都在标准范围之内,根本没有什么值得特别关注的。而且还经常准确引述中国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其中包括30枚“东风-31”,24枚“东风-5”;在中程弹道导弹方面,有20枚“东风-4”,30枚“东风 -3A ”,80枚“东风-21”;在战役战术导弹方面,有600枚“东风-11”和300枚“东风-15”。实际上,上述数字可能未必达到中国核导武器库实际规模的下限。通过对中国军工企业生产能力的评估,以及中国中部地区建有地下核长城的事实,可以认为,中国仅洲际弹道导弹就可能有上千枚,至少还有1000多枚中程弹道导弹。至于各种威力和用途的核弹头总数,未必会少于1万枚,因为中国生产这些武器的时间已经长达47年。  赫拉姆奇辛声称,中国坚决拒绝讨论自己核导武器库的规模和部署地点,只是强调其规模极其微不足道。但是现在,中国已经开始不再掩饰地展示越来越多的新型弹道导弹,从战术导弹到洲际导弹应有尽有,现在还有巡航导弹。甚至在这种军力展示中,或多或少地透露出,现在仅洲际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的载体数量就远远多于200—300件。  
对于俄罗斯来说,中国中程弹道导弹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武器,因为它们能打到俄境内的任何地点。俄军也有中程弹道导弹。俄罗斯的洲际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主要用来遏制美国,不太重视威慑中国。因此,在核导武器方面,中俄力量平衡已经形成了对中方非常有利的局面,尽管俄方许多人士仍然相信自己拥有巨大的优势。  
我们认为,中国的导弹部署主要用于防御,并没有刻意针对某国。美国对中国采取威慑、封锁、挑衅策略,中国军队主要是应对美国。如果美国放弃敌对态度,中国也不会针对美国部署军事力量。中国没有针对俄罗斯采取军事行动,今后也不会有这样的意图,而且中俄两国人民具有相近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结下了深厚感情,俄罗斯人民不必多虑。  
&&& 95.中国核力量名列前茅,够毁美国6次。中美打核战的可能性不大。  
&&& 核力量系指EMT,不是核弹数量或者当量的大小,通俗地讲是指破坏力。  
核弹种类包括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电子脉冲核弹、伽马射线核弹、感生辐射弹、冲击波核弹等10余种。  
按照核武器专家的说法:当量大不等于破坏力大,大当量是一种浪费,3枚20万吨核弹的破坏力=100万吨的破坏力。  
实际破坏力估计:一座430万人口的城市,100万吨当量核弹地爆,有近30万人死亡,50万人受伤,建筑物在 200平方公里内破坏,而这个城市是1万平方公里。  
&&& 中国的核战略追求破坏力最大,不求当量最大。低空爆大于地面爆更大于高空爆,几个分区域同时爆大于分时爆。小当量用于点打击,大当量分弹头用于面打击。毁灭1万平方公里的城市,需要1000万当量以上。  
中国的核当量或者核弹数量不是最多,但是破坏力绝对一流,而且有足够的抗击能力,以及二次、三次打击能力。  
假如爆发中美核战,双方的核基地将在最多1小时内划为灰烬,机动平台对主要城市发动二次打击,潜艇发射二次、三次打击,双方最多只能承受百万级当量(EMT)大于500的绝对破坏。美国有这么傻吗?  
(1)中国核弹数量仅次于美国、俄罗斯,核破坏力与美国、俄罗斯相等。  
中国核弹数量在枚之间,EMT应该大于100;美国和俄罗斯超过 300;法国、英国大约在100以内。数量上中国绝对不是最多,应该不少于法、英。只要可以发射卫星,射程上基本不存在大问题。在核武器方面,应该注意以色列、印度、日本。  
按照中国军方的说法是:中国的核武器够用了。  
把中国视为威胁的国家有多少?美国、日本、南韩、印度等有多少城市、军事目标?第一层面有多少战略军事基地,第二层面有多少主要军事设施,第三层面有多少军工企业,这是第一波打击对象;其次是城市打击和重点工程设施打击。在临战状态下,必须实行应急准备。  
&&& (2)中国有防御一次核打击的工程,有准确度高、生存率低的固定发射井,也有灵活机动的陆地发射平台及深海发射的潜射平台。  
&&& (3)中国的核武器已经从发射架上的威胁,渐渐地走向实际应用。  
&&& (4)中国核弹的质量越来越小,当量越来越大,炸效比威力越来越好,意味着广岛原子弹的同质量核弹,可以产生大于广岛30倍以上的破坏力,更意味着远程战略轰炸机的作用绝对重要。  
(5)中国有洲际导弹240枚。一枚射程为1万公里以上的洲际导弹,从发射到达目标,射高最高1000公里以上,超过卫星400公里的近地轨道,时间约30分钟,射程由燃料和发射技术控制,可以射1万—1.2万公里。卫星变轨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中国是第三个载人进入太空的国家,核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1970年1月DF4发射成功,同年4月卫星上天。经过40余年的发展,中国已跻身航天强国和核大国之列。  
有人说,中国可能只有2枚洲际导弹。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一个是中国的核战略有问题,这可是要命的;另一个是中国的核技术超质量了,显然后一个不成立,违反科学规律。  
(6)中国已经发明第五种打击理念和方法。这是美国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洲际导弹在外太空时,由激光或者其它武器改变轨道,留在太空或者击毁。所以,一个国家能够发展外太空技术极其重要,尤其是载人航天技术。  
(7)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不放弃使用核武器。因为制造出核武器就是准备用的,不是为了看的。美国是第一个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中国一直维护“核不扩散”和“不在海外部署核武器”原则。巴基斯坦、朝鲜、伊朗都有核武器,可能不是中国帮助制造的;沙特购买中国的“东风”-2,虽然有中国军人帮助维护,但只是有限使用,用于研究和试验,而不是用于实战,迄今也没有用于实战。  
(8)中国的铀235年产 800公斤 ,钚239年产 400公斤 。日本在积极储存钚,前几年日本运输钚的事件引起了中国政府和世界的关注。至于中国可以生产多少枚核弹,已经生产了多少枚核弹,是核心机密,知道的人不多。中国政府不会拿国家和人民以及自己的领导地位开玩笑,这与贪污、腐败没有关系。  
(9)中国的航天器可携带核武器。如果返回式卫星或者其他多功能航天器落在某一个攻击目标,破坏力是极大的;而它完全可以携带足够破坏力当量的核弹,飞速降落,还会变轨,可以给目标国造成巨大的直接损失。已经有宇宙飞船的国家,都具有这个能力。  
最新的高科技总是首先在军事上应用。核武器的威胁战略意义已经动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核武器已经可以战术化应用。20世纪80年代,中美协议停止大气层核试验。说明在外太空领域中国不落后,落后的是对国人核知识教育和核危害普及工作。在外太空,只需几分或几秒的时间就可以实现战略目标。目前,只有太空激光武器、中子膨化飞行平台、电磁脉冲互动系统等少数几种尖端装备可以完成这一军事任务。激光技术的突破,尤其是太空激光技术的突破,使核威胁被极大地摊薄。中、美、俄才是一个层次的对手,日、印、韩是二流对手。  
纠正一个错误:一枚或100枚核弹根本不能毁灭地球,核弹的战略价值正在向战术应用发展。例如,一颗小型电磁脉冲核弹在高空 40公里 爆炸,方圆 1000公里 电器损坏,对空气污染较小。  
 日 ,《环球时报》报道,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解放军少将罗援表示,中国核力量是任何人都不敢小觑的。你再强大,谁又敢保证在第一次打击中就能将中国的核力量摧毁殆尽?只要一息尚存,中国核力量的反击将是毁灭性的。虽然,中国是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但在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我们的核力量绝不会是“银样鑞枪头”。  
 日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报告,题为《中美开战的可能性低& 和平需要按部就班》。该报告对中美之间开战的可能性作了评估,结论是“不太可能”。  
我们认为,中美迟早必有一战,但中美爆发核战的可能性不大。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首先,要区分“对手”和“敌手”的概念。对手可以有竞争,也可以有合作;敌手则只有生死较量。对手可以决战于商场,也可以决战于战场;敌手则只能决战于战场。美国现在对中国的定位是“对手”。但如果美国触犯中国的核心利益,对手就有可能升级为敌手。  
其次,要分析美国的战略动向。对中国周边扫瞄一遍就可以明白,美国“重返亚太”,旨在制衡中国,正在那里摆子布势:将南海视为实现亚太新战略的突破口和支撑点,深度介入南海,煽动周边国家利用领海领土争议对中国发起挑衅;大做军火生意,卖给印度上百亿美元的军火,还向菲律宾、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出售军舰、战机等先进武器,在该地区竭力埋设不安定因素;以反恐为名,在中亚部署十几个军事基地,并发动侵略战争;与蒙古加强军事合作,在中俄之间安插钉子,牵制中俄;与日、韩、菲等强化军事同盟关系,从东北亚至南海打造针对朝鲜和中国的基地链;无人机对中国进行抵近侦察已常态化;炮制“空海一体战”及加强在澳大利亚驻军,……这些都不能视为友善之举。因此,我们“防人之心不可无”。  
中美发生正面冲突的可能性较小,战事很可能由中国周边事务引发。可以肯定,美国在中国周边拉帮结派,煽风点火是经常的,但未必会为他的盟友两肋插刀,因为美国是一个奉行极端实用主义的国家,盟国、盟友的安全是它的重要利益,而非核心利益。它的“前沿部署”、“前沿存在”就是试图让战火远离美国本土,用傀儡战争(代理人战争)消耗对手的实力,维护自身安全。在战争结果显现,如果盟军获胜,美国就后发制人,下山摘桃子。由此可见,美国是否介入朝鲜半岛、东海、台海、南海乃至中印边境地区的军事冲突,要依据当时当地的条件而定,美国绝不会做蚀本生意。  
第三,要看中美经济关系。作为当今世界经济规模排名前两位的大国,中美之间经济利益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则两利、斗则俱伤”,走向军事对抗则更是代价惨重。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提供廉价物品的大型工厂和巨大的市场,美国将在经济低迷期经历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时间也会延长。没有中国的合作,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将很难成气候。  
大规模的中美冲突可能会在网络、信息、经济领域持续发生。因为任何国家都会力图用较小的代价获取较大的战略效益。不过网络是美国的强项,也是美国的软肋,一旦网络战爆发,它受冲击的面必然大于中国。因此,美军不要自鸣得意,拥有网络优势,未必就能赢得网络战争。  
一些美国的战争狂人,扬言要摧毁中国的核武库。这是吹牛。要能摧毁,他们早就摧毁了。他们曾扬言把中国初生的核力量扼杀在摇篮里,结果如何?愈摧愈强。   
我们认为,中美之战不可避免,在2017年以后的几十年内,中美将打几场局部性的常规战争,直到美国服服帖帖。当然核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很低,因为美国打不起。当真到了使用核武器的时候,战争结果不取决于哪个国家的核武器多,而取决于核武器的投射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有1万枚核武器与有30枚其实是一样的。即使有再多的核武器,如果不能投射至目标区域,在中途被拦截,就起不到想定的效果;如果在本土被拦截,还会毁灭自己。而且你不可能投射更多的核弹,如果投射得太多,不仅毁了敌国,还会造成毁扩散,危及周边国家,甚至核辐射还会随风飘移到本国。  
中美可以避免一战,条件是“人不犯我”,即美国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中国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发展道路和重大安全关切,不挑衅中国的核心利益。问题是,美国能做到吗?  
96.中国的17项尖端技术是强国基石。  
中国的尖端军事技术至少有35项,其中媒体报道出来的至少有17项。  
(1)大功率激光技术。  
中国研制的大功率激光武器已经装备部队,在安徽、新疆和甘肃酒泉等地各有一座大功率激光站。已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可以用来击毁来犯的导弹,包括太空中的GPS通讯卫星。只要把它国的GPS通讯卫星和预警卫星击毁,它国的所有导航设备就都变成聋子瞎子,所谓的信息战优势就荡然无存。  
(2)飞行器小动量变轨技术。  
这方面的尖端技术,已经在“神州”飞船上成功使用。我们可以推测,利用这一技术,中国的导弹可以在飞行中随意改变轨道,让对方的拦截导弹扑空。对此,美国的导弹拦截系统——“天网”(NMD-国家防御系统)形同虚设。  
(3)载人航天和飞船对接技术。  
这方面的技术为中国登月、建造宇宙空间站提供了保证。目前,只有俄罗斯、美国、中国掌握这方面的成熟技术。  
(4)反卫星反导弹技术。  
中国早在20世纪就已研制成功装有核弹头的反击一号和二号拦截导弹。虽后来下马,但其技术储备最终用于SC-19反卫星反导弹。2007年和2009年分别进行了两次反卫星和反导试验,2011年又进行了相关试验,均获得成功。说明中国是继美俄后第三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  
(5)太空轰炸机及卫星攻击技术。  
中国的宇宙飞船技术已成熟,而飞船本身就是载人或无人太空轰炸机。中国可以把核弹装到飞船上,在太空对敌国发动核攻击。而在“神洲”-5上试验的小伴随卫星实际上就是一颗攻击卫星(太空雷),其内部不但可装导弹炸弹,而且能机动变轨。在战时它可在地面的遥控引导下攻击敌国的卫星等航天器。  
(6)多弹头重入大气层分导技术。  
一箭双星、一箭多星技术成功说明,一个洲际导弹可以携带3—5枚核弹头,最多可携带十几枚或几十枚小型核弹头,在进入大气层时分导瞄准不同的战略目标。中国多次发射了一箭双星、一箭多星的大功率火箭,进行了卫星回收试验,而且每次都获得成功,表明中国的这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7)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技术。  
在所有陆基导弹发射系统全部被敌人摧毁的情况下,只要有一艘导弹核潜艇潜伏在水下,就可以实施核报复,12枚导弹从水下近距离发射,每一枚导弹至少携带3—5个核弹头,可以把敌方大部分战略目标摧毁。这确保中国真正具有了第二次核打击力量。  
(8)潜艇超静定技术。  
利用目前的反潜探测设备无法测出潜伏在水下的中国超静定潜艇,中国潜艇在日本公海潜伏多日,却没有被发现,直到潜艇浮出水面才让日方大吃一惊。2006年,中国的一艘039潜艇就曾穿透美舰队的外围防御圈潜到距美航母仅12里的地方上浮。这要是在战时,美航母早就被击沉了。  
(9)核发电和核武器小型化技术。  
中国是个不太张扬的大国,其实中国的核发电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至今从未发生核泄漏事故。中国早就拥有核武器小型化技术。将核武器作为战术应用,一枚小型核装药巡航导弹可以报销一个航母战斗群。当然,小型核武器技术还包含了另一项威力无比的核武器技术——中子弹、电磁脉冲弹。中国的中子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想当年某国说中国窃取其中子弹技术,直到中国公布相关的部分档案,该国就再也不谈这个话题了。中子弹,虽然杀伤小,但对电子系统的破坏却是非常巨大的。  
(10)战场机器人技术。  
日本自诩是“机器人王国”,而核泄漏事故却看不到日本的机器人。实际上中国的机器人和美日比是各有千秋。目前,中国已知的成就有“蛟龙”水下机器人和防化、防核、防疫“三防”机器人及三型防爆机器人。特别是某所新研制成功的机器战士,装备79式冲锋枪,榴弹发射器,通过GPS及遥控控制,并装有高摄像系统,可将远方画面传回,有高越障能力,适合城市战和山地战。  
(11)电磁炮技术。  
中国早在1968年就已上马研究,后虽下马,但1996年又重新上马,一直紧跟美国。目前,中国已能将几十公斤重的超高速弹丸发射到 100公里 以外,美国能发射到370里。  
&&& (12)战略战术巡航导弹技术。  
&&& 1998年中国取得美未爆的战斧导弹进行研究,2000年又由乌克兰得到原苏联的SH-55巡航导弹,并得到一些以色列技术。所以中国是深得三家真传。目前,中国已拥有陆基“长剑”-10(1600公里)和C-62;海基某型,射程600公里;空基某型,射程1500公里。  
(13)隐型战机等先进战机。  
第四代的歼-20已经试飞。还有一种隐型轰炸机在研制中,关键技术已突破。第三代的歼-11和歼-10都已大量列装。  
(14)中国“心”技术。  
随着中国舰艇“心”病问题的解决,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神盾舰和新护航舰等已开始大批量建造。  
(15)航母特殊技术。  
中国的航母技术吸收了世界最新研究成果,并加入了中国古老的“挪亚方舟”理念和实用技术,具有独特性、可变性、不可复制性,如果不能获得最重要的键入技术,不可模仿,已经超过美国、俄罗斯,成为中国创造力的主要标志。  
(16)脉冲强磁场技术。  
 日 凌晨,位于华中科技大学校园一角的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正在进行一次重要的实验。5时28分,中心自行研制的国内首个双线圈脉冲磁体成功实现了83特斯拉的磁场强度——这不仅刷新了中国脉冲磁场强度纪录,也使中国非破坏性磁场强度水平一下子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该中心2008年4月才开工建设,仅11个月后,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样机系统就研制完成;仅3年零7个月后,磁场强度就达到83特斯拉,不仅创造了“中国速度”,也创造了“中国强度”。  
中国“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亮说:“双线圈一次测试就成功突破80特斯拉磁场强度,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我们首次采用双电源双线圈结构能一次成功,不仅证明我们的磁体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而且证明中心在电源技术、控制技术与测量技术上均已达到很高水平。”  
根据原先的规划,中心的脉冲强磁体装置拟建设场强为50特斯拉—80特斯拉。如今,仅3年多时间,中心主任李亮率领他的团队就超越了设计要求,创造了与中国经济一样令人咋舌的“中国速度”。  
(17)超空泡技术。  
超空泡技术就是在艇体表面和水之间产生一个气体空腔,因此减小了阻力,增大了艇的航速。  
超空泡潜艇的主要问题,一是控制运动方向困难,二是气泡长时间的产生。德国正在研究开发的超空泡鱼雷用变换头部来控制运动方向,但是潜艇不太可能变换头部。美国人宣称已经解决控制运动方向和长时间产生气泡这两个问题,估计美国的潜艇是用调节气泡喷头的方法来操纵潜艇的航行方向。  
纳粹德国在二战前制造的HS-293 和 HS-294 空对舰导弹鱼雷,在高速入水时已经开始利用超空泡现象来延长导弹鱼雷在水中的攻击射程。  
称为“炸弹之王”的BLU-82或称为“炸弹之母”的MOAB等钻地弹,均采用流线型弹体,钻地时如同木板上钉钉子。美国研制的新型“超级”钻地弹,就是运用了超空泡技术,它的钻地深度将比GBU-28钻地弹钻地深度高出9倍以上。  
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中国科学院电工所与中国舰船研究所负责,实施“剑鱼”(99工程)计划,就是超导技术在海军舰艇方面的应用研究。中国“洛神”超导磁流体推进器潜艇,从开始研制到成功花费了十几年时间。  
外型:当初分别参照了俄罗斯K级(“基洛”877—636)型艇,以及美国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还有法国“红宝石”核潜艇作为新舰风洞模型。然而,在以前的动力装置下,被喻为世界顶尖的水滴型设计的外型,在以超导磁流体作为动力的风洞实验中,其钝型的舰首在高速行驶下会与海水形成一个酷似音障的水障,因此大大影响了航速。于是,凝聚着中国设计人员的智慧和力量的鱼形外型出现,并近乎完美的通过了风洞试验。其首部与尾部各有一对升降舵,在使用中,首升降舵主要用于产生正、负升力,改变或稳定航行深度;而尾升降舵用于产生纵倾或保持已有的纵倾角。两侧及围壳、舵内壳采用最新的高强度塑钢,它的承受力比目前的潜艇钢高出三倍以上,下潜最深深度可达800― 1000米 。而船体则包裹着一层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弹性“皮”,称为“无回声蒙皮”,这种皮使艇壳对于声纳波几乎无反射。  
动力:“超导磁流体推进”是为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由几个部分构成:A.蓄电池舱。B.核反应堆舱。C.发电机舱。D.操控舱与磁流体推进器舱。  
航速:由于该新形潜艇使用了独特的推进原理和极高的能量利用率,使其具有更好的动力性能,按照理论推算,超高速超导潜艇的航速可达150节以上,但由于技术属于初步掌握,目前“洛神”在正常海况下的下潜航速为 60海里 /小时。但随着该艇定型,高速超导技术通过实践应用会变得更加成熟,在未来的几年里,其最大航速有望达到 70海里 /小时。  
舰载武器:在99工程逐渐定型时,以高速超导小形化作为动力的“龙搏”鱼雷计划也已成熟,但由于在将高速超导最小化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使“龙搏”最后定型上舰的体积远比预想中的要大得多。因此,每艘“洛神”最多只能携带两枚“龙搏”鱼雷,其发射方式与子母潜艇较为相似。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洛神”的火力系数。因为动力系统体积的减小使潜艇所载常规弹药数量大量增加,一定程度弥补了“龙搏”数量上的不足。  
苏联海军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发展了火箭推进的“风雪”超空泡代号为BA-Ⅲ的“暴风”超高速鱼雷,航速已达到 370公里 /小时(约200节)。俄罗斯最新的“狂风”II航速达到了 450英里 /小时(391节),航程 96公里 。其气泡一是利用超高速自行产生,二是把鱼雷发动机的尾气引到前面放出。美国有“水下快车”超空泡潜艇、超空泡“动能”炮弹等,最新高调推出的是“幽灵”号舰船。法、德有喷水磁流体潜艇。  
目前,探潜设备以声学仪器为主。声呐被誉为水下“千里眼”“顺风耳”。在二战期间,英国的“沃克”号驱逐舰就是利用声呐测出德“U-99”号潜艇方位,将其击沉海底。  
新技术将改变反潜方式。采用磁流体喷水推进技术的新潜艇几乎静音,声呐将失去作用,只能用非声学探测技术。非声学探测设备主要有雷达、磁导探测仪、红外探测仪、废气探测仪等。雷达主要是靠电磁波的反射来发现潜艇的;磁导探测仪是靠潜艇水下运动时,引起地磁场的变化来发现它;红外探测仪仅靠潜艇在水下航行时,使周围水层产生微弱的温差来探测它;废气探测仪则专门利用潜艇排出的废气来发现它。此外,还可以利用脉冲激光束对海水扫描发现潜艇的激光探测仪,利用无线电定向仪发现正在进行无线电通信的潜艇,以及用核辐射探测仪专门搜索核潜艇等。  
只有采用超空泡技术的鱼雷,才能对付这种用磁流体喷水推进的最新潜艇。 日 ,伊朗在波斯湾海域举行大规模军演时,发射一枚名为“胡特”(波斯语,意为“鲸”)的高速鱼雷。该鱼雷从一艘水面舰艇上发射,入水后以极快的速度( 100米 /秒)成功击沉一艘靶舰。从该鱼雷的外形、速度、发射尾焰和气泡轨迹来看,也采用了超空泡技术。  
我们认为,正因为中国拥有了这么多项尖端技术,才确保了中国的世界军事强国地位。中国不仅要继续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最大限度地推进高科技项目的攻关,而且要强化政策的灵活性,对有功人员给予重奖,吸收世界最先进的高科技成果武装自己、发展自己。在高科技领域,一定要舍得投入。  
97.中国的七大绝密武器,让不友好国家胆寒。  
中国有七大绝密武器,最令美、日、韩、印、越、菲等不友好国家或敌对国家妒忌、忧心和畏惧。  
解密一:ZBD2000水陆两栖坦克。  
ZBD2000水陆两栖坦克是中国为应对台湾危机而专门设计的最新型的水陆两栖坦克,与以前的水陆两栖坦克相比,具有航程远、速度快、火力强等特点,是中国第一种能在水上高速航行的水陆两栖坦克,水上速度大于25节( 63A 的水上速度是15节)。这种坦克可以发射激光制导的反坦克导弹或通用型炮射反坦克导弹(与99 式类似只是口径小些),装备有105毫米主炮和先进的复合装甲。坦克的火控系统由高性能计算机构成,使坦克不光能在陆上行进射击,即使是在风险浪高的海上仍具有良好的射击精度。  
ZBD2000水陆两栖坦克即使是与美国的两栖装备相比也毫不逊色。水上的高速型和远航程使这种坦克可以从厦门入水,直接开上台湾对岸,强大的火力以及炮射反坦克导弹的装备可以实现对台坦克的先敌开火。  
长期以来,人们都比较关注99主战坦克,而事实上水陆两栖坦克才是解放军的主力军。ZBD2000的大量列装,可使中国在将来的登陆作战中取得更大的优势。  
解密二:Harpy反辐射巡航导弹。  
Harpy(北约称呼)改进型导弹是中国于1994年就开始研制的一款用于台海的超远程反辐射巡航导弹,其初始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色列的技术。美国于2004 年才知道其存在。这款导弹可是已经投入使用的攻击利器。  
这种导弹采用被动雷达制导,导弹长 2.1米 ,翼宽 2.7米 。最令美日军方恐惧的是其采用微型设计(尺寸太小了,根本就无法防御)和超强的隐身性能以及远达 500公里 的射程。  
超强的隐身性能让其可以轻易突破各种防空系统, 500公里 的射程使其可用于对付美军航母战斗群装备的“宙斯盾”系统防空雷达系统。  
有了这种导弹,美军的雷达系统只能采用间断开机的战术了,为中国空军在信息获取上取得了压倒性优势。  
解密三:YJ-91反舰导弹。  
美军航母舰队的战斗力,关键在于其舰载机。英阿马岛海战后,世界海军就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对水面舰艇来说来至空中的威胁往往是最致命的。就算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舰艇防空系统——美军“宙斯盾”系统,对空中目标的理论最大探测距离是 400公里 ,这是针对高空目标来说的,而对超低空飞行的战机其探测距离受无法克服的地球曲率影响最大不超过 100公里 。而这就是在空舰对抗中,飞机一直以来的优势。飞机是航母战斗群的主要武器,配备先进反舰武器的飞机也是航母战斗群最大的威胁。  
YJ91导弹是中国专门设计的针对美国“宙斯盾”系统的超音速空载反舰导弹,其采用了部分俄罗斯技术。  
YJ91是国产反舰武器的王牌,军方对它的生产和装备高度保密。国外尤其美军对它的信息十分关注。在国外较权威的sinodefence网上,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它的大概信息。  
YJ-91 导弹是一种超音速反辐射导弹,射程为110公里以上。其最新改进型的导引头采用被动雷达制导,针对“宙斯盾”系统的雷达频率设计,几乎不被侦测。YJ-91 可装备中国的苏-30和飞豹战机。  
与Harpy反辐射巡航导弹依靠隐身突防不同的是,YJ-91 导弹的优势在于其近乎变态的速度。空射后的YJ-91 导弹在初始阶段就可达到1.8马赫的速度,而在末尾冲刺阶段可以达到4.5马赫的超高速度。  
面对YJ-91 导弹以高达4.5马赫速度的冲击,美航母战斗群先进的“宙斯盾”雷达系统的反应时间不足20秒。这意味着,战舰上的人员还来不及把来袭导弹的信息由宙斯盾系统传递给标准导弹和密集阵系统,战舰就被摧毁了。  
所以,理论上中国的战机只要成功发射了YJ-91 反舰导弹,对美国现役舰艇的防御系统来说就几乎是无解的。  
实战中,我军可以出动300架战机携带YJ-91 反舰导弹,饱和打击美航母战斗群。  
解密四:KT系列反卫星导弹。  
KT系列反卫星导弹的具体信息是军事机密。美国军方智库分析,其最新型号采用了东风-21弹道导弹的相关技术。早期的KT-1导弹可以使用 50kg 当量的弹头有效攻击轨道高度在600公里以内的低轨道敌方卫星,而最新型的KT -2A 导弹导弹却几乎可以使用400公斤当量弹头攻击包括极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在内的敌方所有卫星。  
除了KT系列反卫星导弹外,中国在激光反卫星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美方认为,中国早在2006年就成功进行了一次激光模拟攻击美国卫星的实验。  
KT系列的最新发展就是KT空射型反卫星导弹。  
解密五:AZ13-333P空天无人机。  
这是一种可以在外太空飞行,并在需要时接受指令返回地球的多用途无人飞行器。大型的须在发射基地发射,小型的可以使用移动发射平台发射。人们看到的UFO现象,有的就是这种无人机在活动。  
AZ13-333P空天无人机的主要优越性是既可以在外太空飞行,又可返回近地空间飞行,还可超低空飞行,而且垂直起降速度极快。AZ系列无人机能够制造和喷出柠檬雾气,使近距离的目击者短暂失去清醒的意识,必要时可伸出机械臂将目击者俘虏。  
AZ携带的武器有三种:第一种是攻击型武器,第二种是拦截性武器,第三种是自毁武器。  
解密六:HOH垂直起降太空堡。  
这是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垂直起降军民两用航天器,不像美国的航天飞机,具有更优越的性能,而且特别耐用,抗干扰、抗打击和抗病毒能力极强。既像一个水瓮飞上了天,又像陀螺一样旋转,可携带或在地面控制下生成中子武器。不过由于采用强隐身技术,人们看到的是一个阴霾笼罩的光碟。  
HOH垂直起降太空堡可以在空中悬停,由于转速极快,看上去处于静止状态。  
HOH返回时会自动打开纳米降落伞,既有效保护自己,又不会被人发现。经多次试验,都顺利完成了任务。  
中国只有10多个或几十个这样的最新交通和工厂化航天工具。  
解密七:SWS可变形隐身智能岛。  
这早一种折叠式的海上平台,外形像一座岛屿,上面有花草、树木、湖水,还结了果子。如果它不移动,就是一座岛屿。渔民登上智能岛吸烟,甚至泡食方便面,休息1个小时左右才走,智能岛一动不动。里面的人听他们唠嗑,一个渔民说:“最近这一带的鱼明显减少,可往年这一带的鱼却多得很。”渔民“登岛”休息的事发生过数起,可他们临走都不知道这是一种最新的人工岛。  
由于某种技术的作用,在近海活动时岛体呈蔚蓝色,在远海活动时呈碧绿色,与海洋的颜色融为一体。当它遇到巨大的危险时可潜入海底大峡谷,它从海底升起时动作幅度巨大,发出惊天动地的轰鸣声,像地球的造山运动。这是在无危险物存在的情况下,如果附近有潜艇或航母、上空有飞机或探测器,它就会悄然无声地从海中升起。尽管它是一个岛一样的庞然大物,但有较快的移动能力,而且采用了龙隐形技术,卫星无法识别它。SWS会制造和释放缕状烟雾,使自己经常笼罩在烟雾式气团里。  
由于SWS上结着热带水果,所以有人把它称为“海上伊甸园”。  
我们认为,这七大绝密武器用来装备军队,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力量。对付这些绝密武器,美国至今没有想出好办法,甚至美国军方的一些人至今都不愿相信中国有这样的科技能力。如果正在研制的“多金”SWK-JGB磁极调节棒、“飞龙”RZY人工造雨弹、“飓风”FBJ风暴柱卷动机等走出工厂,中国的实力将进一步增强。一旦中美对抗升级为战争,中国必胜。  
98.中国DF-D导弹威力强大,美国航母顾忌。  
奥巴马在访澳期间提出了在澳驻军计划,以“反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中国针锋相对,部署“反舰导弹”反制美介入亚太。  
日本媒体对此反应敏感,声称为了实现阻止美国参与台海事务的最大目标,“中国或部署导弹针对美航母”。  
 日 ,日本NHK电视台发表评论称,中国应对台海局势突变等紧急事态时的最大目标是阻止美军的参与,即阻止美军的航母机动部队等力量靠近中国进行作战。为此中国“正在加强军事能力”。  
NHK电视台对中国的“反介入战略”和有可能采取的措施进行猜测,称中国的具体做法是增强能够对航空母舰形成威胁的潜艇部队;部署能够直接击沉航母的反舰巡航导弹,并正在研发世界首枚反舰弹道导弹;部署能够攻击美军出击据点的弹道导弹等武器;为给美军指挥系统造成打击,中国还正在开发和加强“展开网络攻击”和“摧毁军用卫星”的能力。  
报道还称,美国考虑到发生紧急事态时“不容易靠近”中国的情况,目前正在重新部署军力和落实“空海一体战”的新作战构想。  
&&&  日 ,卡塔尔《海湾时报》发表军事事务专家埃里克•马格里斯的文章称,虽然美国海军并未公开表态,但其实际上越来越担心中国新型反舰导弹的发展,尤其是东风-21D导弹,因为该导弹的首要目标便是美国巨大的航母。而且,这款导弹或许会迫使美国放弃大型航母,转而发展能够搭载无人机和直升机的小型航母。  
中国列装了有限数量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ASBM),射程为 2700公里 ,至少具备在某种程度上打击移动目标的能力。此外,中国还在努力研制卫星、远程反向散射雷达、潜艇以及能够识别远至 3000公里 外海上移动目标的无人机。这些严密覆盖的探测装置,可为东风-21D以及其他射程较短的海、空、陆基反舰导弹,提供精确、实时的瞄准数据。  
美国海军仍坚称,其航母并未受到中国任何新型导弹的威胁,而且仍保留着在中国沿岸行动的自由。然而,东风-21D导弹能够覆盖整个南海(包括台湾地区),这对拥有11个航母战斗群,能够让华盛顿政府进行全球力量投射的美国海军而言,是个非常糟糕的消息。在中国沿岸部署东风-21D导弹连,或许就能使美国海军远离中国沿海,孤立台湾地区,并对美驻日冲绳基地以及关岛基地构成“威胁”。事实上,仅仅是东风-21D导弹的存在及其大量部署,或许便足以使美国航母远离中国沿岸至少 2000公里 ,这样一来便超出了美国航母舰载机的有效航程。  
马格里斯称,他一直相信大型攻击航母走的是战舰的路线。这些航母重约10万吨,是庞大的目标,它们超出水面很高一段距离,很容易被远程雷达和红外传感器探测到。此外,美国的每艘攻击型航母都装载有近100万加仑的航空燃料,以及数百吨的军需品。二战期间,美国海军将航母作战发展成了一种高度科学化的行动。而且,美国海军还因其杰出的损控技术而闻名,他们成功避免了本国战舰的过量损失。然而,反舰导弹对航母来说却是致命的武器。尽管航母的分层反舰导弹防御系统能够阻止少量来袭导弹,但如果所发射导弹的速度足够快,并且是从不同方向袭来的话,那么至少会有一或两枚导弹穿透航母及其护卫编队的防御。只要被一枚导弹击中,装满炸药和燃料的航母就会燃起大火,造成大量损失,从而使航母瘫痪。  
马格里斯说,从自己参加过的多次海上模拟作战来看,几乎在每次模拟作战中,一些敌军飞机与潜艇发射的反舰导弹,总会穿透航母的分层防御系统,最终击中航母。而每艘航母及其护卫战舰的成本都超过250亿美元(不包含舰载机),因此,华盛顿政府不能让它们面临被相对便宜的中国导弹击中的危险。  
美国海军否认了其引以为傲的“移动的疆域”——航母日益衰落的说法。战前的美国海军是由战舰将军领导的,而现在则主要由原海军航空兵领导,因此,美国海军领导人并不愿意放弃大型攻击航母,就像海军和空军反对放弃载人战斗机及依靠无人机一样。然而,2011年美国海军学院《Proceedings》杂志五月刊发表的一篇文章,却强烈要求海军立即停止建造航母。《Proceedings》是美国海军的喉舌,它所提出的观点十分具有爆炸性。  
马格里斯说,美国海军现在是面对现实,并针对其过时的攻击型航母制订计划的时候了。  
我们认为,对于当前濒临破产的美国而言,研制新型武器系统,对抗中国导弹将会是一项消费很大的工程。由于美国航母不敢抵近中国近海活动,这意味着美国第七舰队将不得不在远离海岸线的海域进行巡逻,因而它的影响力将会大幅减弱,甚至丧失。这样一来,太平洋北部便不在是美国的一个湖泊。美国的西太洋军事部署只是虚张声势,对中国构不成战略威慑,也许可算是对盟友实施的“安慰工程”。  
我们还认为,中国要优先发展中小型航母,但也要发展大型和超大型航母,可以考虑制造排水量在18万—35万吨级的巨母舰。别的国家越鼓吹大型航母已经过时,我们越要发展超级航空母舰;就像别的国家不再积极经营宇宙空间站,而我们越要建造宇宙空间站一样。关健是要将龙隐形技术用于增强航母的隐身能力,特别是要提高岛屿形母体的移动速度。如果在航母上部署极强抗探测仪器,并能自动生成“保护膜”,就像胎儿的保护区域和保护膜一样,再大的航母也是安全的。即使超级航母不用于实战,仅用于海军训练和相关的海上实验,其价值也是不可低估的。  
99.中国用DF-41洲际导弹替换DF-5 ,射程可覆盖美国全境。  
 日 ,东方网、环球战略网报道,中国目前正使用固体燃料导弹DF-41,代替液体燃料导弹DF-5。DF-41导弹可通过特定的卡车进行移动、起竖和发射,射程为1.5万公里,可覆盖美国全境。第三级包括12个弹头,每个弹头的爆炸当量约为100KT。  
报道称,中国是一个核国家,却并不非常关注自己拥有多少核武器和投递系统,甚至不关心目标是谁。两年前,中国宣布核弹道导弹并不针对任何国家。与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一直拒绝透露核弹所对准的目标。这些导弹的射程仅可打击俄罗斯、印度或其他附近国家。  
长期以来,中国的大多数导弹被认为是针对俄罗斯的。20世纪60—90年代,中苏关系一直困难重重,但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对中国更加友好。中国与印度的关系有所升温,但之后却跌入冰点。  
据悉,中国有240枚核弹头,大多数都列装在弹道导弹上。这些导弹中仅有少量可到达美国,其中包括较早的(即将退役)DF-5,另外还有更新的DF -31A 和DF-41。  
在过去20年中,中国约有24枚DF-5洲际弹道导弹,这是唯一能到达美国的导弹。据悉这些导弹几乎都未列装。但美国在阿拉斯加列装了18个洲际弹道导弹拦截系统。这些系统可应对朝鲜的导弹,也可拦截大多数飞往美国西部的中国导弹。因此,中国说导弹不会针对任何国家是有道理的。现代制导系统能够进行快速编程(不到一小时),瞄准新的目标,所以,导弹没有目标信息很正常。此外,DF-5为液体燃料推进,发射前需要进行大量准备工作,而侦察卫星能够检测到这些动向。  
中国越来越关注印度的动态,不过一些较短程的导弹,如DF-21就能够应对这种威胁。中国于1999年引入了DF-21,现在服役的可能超过100枚,大多数为非核弹头。这种导弹的射程超过 1800公里 ,可携带300千吨的核弹头。DF-21为两级导弹,15吨,固体燃料火箭。从西藏发射的DF-21,可到达印度境内大多数的主要目标。  
16年前,中国更大的DF-31服役,这可以说中国的第一款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超过8000公里),约相当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民兵-I”洲际弹道导弹。DF-31重约46吨,长 20米 ,直径 2.25米 。设计在潜艇、陆地发射井或移动发射器上发射。DF-31曾出现在运输/起竖/发射(TEL)车上。在偏远地区,这些车辆可以在特定公路上行动,与使用强化发射井相比,可提供更多保护,免受反击。随后,改进版DF -31A 出现,可携带多弹头,射程达1.2万公里,可覆盖美国全境。  
过去20年中,DF-31一直在研发,12年前首次成功发射。据悉现在具备可靠的精确制导系统,还有第三级,可搭载3枚50千吨的弹头。目前服役的DF-31仅有约12枚,另外还有约12枚DF -31A 。  
中国还有潜射弹道导弹——“巨浪-2”。该导弹以及搭载该导弹的弹道导弹核潜艇都存在很多问题。“巨浪-2”重42吨,射程 8000公里 。从在夏威夷或阿拉斯加附近的094级战略核潜艇上发射,能够瞄准美国任何目标。每艘094潜艇可搭载12枚这种导弹,这些导弹是现有陆基42吨DF-31洲际弹道导弹的海军版本。“巨浪-2”已于几年前服役,但测试发射一直存在问题。  
中国2/3为导弹携载弹头,其中大多数导弹为DF-21。一般来说,这些弹道是分开存储的,仅在实际使用或偶尔训练时才会安装在导弹上。  
我们认为,中国的导弹从品种上来说基本齐全,从射程上来说可到达全球的每个角落,从打击精度上来说误差不会大于 1米 ,从威力上来说可毁灭敌国一部或大部。中国的导弹拦截技术也是很出色的,误差为0。没有中国导弹不能攻击的区域,也没有别国导弹攻击中国的可能性。  
&&& 100.中国空军战机成功拦截隐形导弹,说明中国的导弹拦截技术日臻成熟。  
 日 ,人民网报道,解放军日前在黄海某海域进行演习,中国海军空中预警平台引导空军战机成功拦截隐身导弹。  
罗援少将认为,这反映出中国的反导能力已有很大提升。但这并不等于说目前中国已经完全达到了美国多年才形成的水平。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的空间。  
罗援说,成功拦截隐形导弹反映出中国对隐形第四代战机有反制能力。现代战争最重要的是制空权的争夺。数据显示,所谓第四代战斗机即是目前正在研制的最先进的战斗机,它的技术战术指标是根据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战经验提出的,通常要具备四大先进技术性能:突出的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能力、超常规机动性和敏捷性、短起降能力或全环境作战能力。  
由于现代通讯手段和电子雷达、预警设备的发展,使现代战争的战场空前扩大,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飞机的作战半径也相应增加。第四代多功能战斗机兼有战斗和突防能力,进攻范围空前扩大,能打击战争中全纵深的目标。  
在历来的对外战争中,美国隐身战机参加战斗几乎没有被打下来的纪录,少数坠落也是由于飞机自身发生故障造成的。  
&&& (二十二)中国航天战略在发展中完善,在成熟中推进,已经达到“天宫”级水平。将在2100年左右实现第一星系级跨越,代号“超越太阳系”。  
 日 ,中国工程院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合全国相关领域优势单位在京成立中国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这是中国航天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级战略研究咨询机构。  该研究院是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在航天发展战略研究及咨询、服务国家重大专项、航天技术转化应用、前沿技术探索、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研究中加强高端人才培养等6个方面进行战略研究和咨询工作。  航天研究院充分发挥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社会资源优势,发挥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为主的航天工程科技人才、技术、工程等优势,联合航天和经济社会相关领域具有优势的集团公司、高校和科研机构,形成以院士为核心、专家为骨干和优秀青年学者及博士、博士后组成的团队,汇聚全国优势资源、积极开展深度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建立产学研相结合协同创新的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联盟,形成开放式的战略研究模式。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说,研究院的成立将提高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与咨询水平,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养和发展、航天领域前沿技术探索和航天技术的转化和应用。今后,航天研究院将在基础性、关键性、前沿性和战略性技术领域,加强集智攻关和超前探索,全面提升航天科技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介绍,新成立的研究院,旨在建设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国家级咨询平台,服务于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工程科技问题,推动我国航天工程科技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科技问题、重大产业政策等,开展战略性咨询研究,为工程院发挥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的作用,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服务。  
101.嫦娥奔月工程:中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开展月球探测工作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重大举措。实现月球探测是中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月球已成为未来航天大国争夺战略资源的焦点。月球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相传嫦娥吞下灵药后飞上了月亮。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将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这是中国自主对月球的探索和观察。  
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996年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案研究,1998年完成了卫星关键技术研究,以后又开展了深化论证工作。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中国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  
(1)“绕”。这是探月一期工程。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通过遥感探测,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探测月壤特性,并在月球探测卫星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北京时间 日18时05分 04.602秒,“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经过8次变轨后,于 日 正式进入工作轨道; 11月18日 卫星转为对月定向姿态; 11月20日 开始传回探测数据。  
 日 ,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北京时间 日16时13分10秒 ,“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至此,在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静谧、遥远的月球土地终于成为中国首位“月球使者”的生命归宿。随着此次“受控撞月”的准确实施,中国探月一期工程宣布完美落幕。  
“嫦娥一号”卫星是“零窗口”发射。所谓“零窗口”,就是在预先计算好的发射时间,分秒不差地将火箭点火升空,不允许有任何延误与变更。  
在“零窗口”发射时,火箭的发射时间几乎没有调整的余地,通常采用定时控制火箭点火的办法来实现“零窗口”发射。如果火箭不能准时发射,则要推迟发射,等待下一次发射窗口,甚至要推迟一天或若干天才能发射。所以“零窗口”发射对火箭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赵小津说,“嫦娥一号”的发射窗口预留了35分钟,在这35分钟内都可以发射。但在最后一分钟发射与在第一分钟发射相比,卫星燃料将损失 120公斤 ,这对总共只有 1200公斤 燃料的“嫦娥一号”是很大的损失,会直接影响其工作时间和寿命。如果由于特殊原因在这35分钟内不能正常发射,就只能取消发射计划,推迟到第二年重新确定发射窗口。  
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是中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中国月球探测项目的科学目标为: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及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测量月壤厚度和评估氦-3资源量;以及地月空间环境探测。  
“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因此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日 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10月6日 11时38分,“嫦娥二号”卫星490N发动机关机,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  
 10月8日 11时03分,成功地完成了第二次近月制动。“嫦娥二号”在近月点只有100公里,远月点1830多公里的轨道上运行。现在“嫦娥二号”绕月球一圈就只需要3.5小时了。  
 10月27日 21时45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实现变轨,由100×100公里的工作轨道进入100×15公里的虹湾成像轨道。虽然这次控制的原理和三次近月制动类似,但风险更大。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助理宋军说,最怕发动机点火时间过长,卫星撞到月球上去。  
从 日 开始,“嫦娥二号”卫星上的CCD相机为月球虹湾区进行拍照,照片陆续传回。之后,“嫦娥二号”进入长期管理阶段,完成一系列的科学探测任务。在做好“嫦娥二号”后续工作的同时,部分科研工作者的工作重心转向“嫦娥三号”的研制开发。  
 日 上午,国防科技工业局首次公布了“嫦娥二号”卫星传回的“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月球虹湾地区的局部影像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揭幕仪式。  
首次公布的月球虹湾地区局部影像图是一张黑白照片。国防科技工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影像成像时间为 日18时 ,是卫星在距离月面约 18.7公里 的地方拍摄获取的。影像图的传回,标志着“嫦娥二号”所确定的六个工程目标已经全部实现。  
“嫦娥二号”携带的CCD相机分辨率提高很多,“嫦娥一号”是 120米 分辨率,而“嫦娥二号”在 100公里 圆轨道运行时分辨率优于 10米 ;进入 100公里 × 15公里 的椭圆轨道时,其分辨率能达到 1米 ,已超过了原先预定的 1.5米 的指标。  
“嫦娥二号”于 日 完成设计使命后开始超期服役,目前正在距地球170万公里外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开展深空探测。  
(2)“落”。这是探月二期工程。目标是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地外天体的着陆技术,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进行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探测着陆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的化学与矿物成分和月表的环境,进行月岩的现场探测和采样分析,进行日—地—月空间环境监测与月基天文观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表示,中国将选择有限目标,分步开展深空探测活动。按照“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思路,继续推进月球探测工程建设,发射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测器,实现在月球的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完成月球探测第二步任务,并启动实施以月面采样返回为目标的月球探测第三步任务。  
“嫦娥三号”卫星简称“三号星”,是嫦娥绕月探月工程计划中嫦娥系列的第三颗人造绕月探月卫星。计划于2013年前后使用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将实现软着陆、无人探测和月夜生存三大创新。  
“嫦娥三号”已于2010年初转入初样研制,探测器发射质量约3.7吨,着陆器质量约1.2吨,月球车质量约 120公斤 ,可载重 20公斤 。将使用X波段测控,新建成的 35米 和 64米 大直径天线和原有的VLBI结合进行轨控定位。“嫦娥三号”的着陆器将在 15公里 高度开启发动机反推减速; 2公里 以上高度实现姿态控制和高度判断,转入变推力主发动机指向正下方的姿态; 2公里 以下进入缓慢的下降状态, 100米 左右着陆器悬停,降落相机进行月面识别,着陆器自动判断合适的着陆点,下降到距离月面 4米 高度时进行自由下落着陆。  
 日 ,中新网报道,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嫦娥三号”已圆满完成月球着陆器的悬停避障及缓速下降试验,月球巡视器的综合测试及内、外场试验等各项验证性试验,技术方案得到验证,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  
“嫦娥三号”任务是中国探月二期工程的关键任务,将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测、月面生存、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控操作、运载火箭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等关键技术,实现中国首次对地外天体的直接探测。  
中国探月二期工程主要是研制并发射“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科学技术方面,实现“四个第一”:研制并发射中国第一个地外天体着陆探测器和巡视探测器,第一次利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地月转移轨道航天器,第一次建立和使用深空测控网进行测控通信,第一次实现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月夜生存等重大突破,开展月表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月球内部结构、地月空间与月表环境等探测活动,建成基本配套的月球探测工程系统。  
“嫦娥三号”同时携带着陆器和月球车“奔月”,两者搭配一起工作,“这在世界上还是首次”。  
“嫦娥三号”着陆器上也有CCD相机,届时它不仅要拍照,还能根据图片自主避开着陆器在软着陆过程中不适于降落的地点,“临机决断”为着陆器选择适宜降落的平坦表面。此外,着陆器上还搭载了7套设备,包括一台紫外波段天文望远镜,可以规避地球大气影响,观测精度大大提高。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  
“嫦娥三号”最大的特点是携带着一部“中华牌”月球车。这部从“嫦娥三号”卫星着陆器中走出的月球车,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具有最高智能的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动导航、自动避障、自动拐弯、自动爬坡及自动选择路线、选择探测地点、选择探测仪器等,然后自己或经着陆器把数据传输回地球。研制人员还在月球车底部安装了雷达装置,可以边走边探测距离月球表面几百米深处的结构变化。如此深入地 “窥探”月球内部,这在世界上也是首次。  
“嫦娥三号”的月球车由航天五院研制,为三轴六轮结构,设计月面寿命为3个月,目前已经进行了多次试验,它将携带望远镜进行短距运行和天文观测,为建立实际天文台做准备。月球车将在着陆点附近3平方公里巡游,行走路线不超过 10公里 ;还将使用机械臂采集月壤样本现场分析。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专家叶培建说,带“腿”带轮子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是一种全新的航天器,也是中国第一次研制,技术难度很大。“嫦娥三号”面临的最大难度是如何稳稳当当落在月球上,必须是软着陆,不能硬撞,但软着陆不能使用降落伞,因为月球是真空,只能是一边降落,一边用反推力把发动机的速度降下来。  
叶培建描述,国产月球车通过轮子“行走”,轮子上面是一个“箱子”,两侧分别有两扇能活动的太阳能板,中间有一个“桅杆”,上面有“眼睛”——全景相机,还有一个机械臂,能做简单的探测活动。月球车整体构成相当于一个 100公斤 的“公交车”,搭载 20公斤 的仪器在工作。月球车能在月面方圆 3公里 的范围内行走 10公里 ,还能绕过障碍,这样的活动将被看作是中国第一次在月球留下“足迹”。  
2013年左右,“嫦娥三号”将实现中国月球着陆器着陆月球的目标。叶培建透露,目前“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共有5个:虹湾、酒海、湿海、开普勒和阿里斯基撞击坑。第一次任务时,虹湾地区是首选,这个地区较平坦,光照好,易观测。  
由于月球自转和公转都是28天,月夜长达14天,为了保证着陆器的能源供应,“嫦娥三号”使用了RTG同位素电池,这是中国首次将核能用于航天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绕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说,“嫦娥三号”还将克服温度在 零下180℃ 环境下的月夜长期生存难题。月球晚上的温度是 零下180℃ ,而且一天黑就是半个月,如果不能持续提供能源,保证一定温度,所有的仪器都会冻坏,唯一能满足这种要求的是原子能电池,可连续工作30年,这项技术我国已经攻克。  
欧阳自远介绍,与“嫦娥一号”的探月轨道不同,将来“嫦娥三号”卫星将不再采取多次变轨的方式,而是直接飞往月球。月球不像地球或火星的表面覆盖有大气,可以采用降落伞的方式降落,月球表面是绝对真空,降落伞无法使用,所以科学家只能采用另一种办法,即边降落边用发动机反推,以减缓降落速度。“嫦娥三号”卫星的降落过程大体是这样的:在距离月球约 15公里 时,反推发动机就点火工作;到离月球 100米 时,卫星将暂时处于悬停状态,此时它已不受地球上工程人员的控制,因卫星上携带的着陆器具有很高智能,它会自动选择一块平整的地方降下去,并在离月球表面 4米 的时候关闭推进器,卫星呈自由落体降落,确保软着陆成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嫦娥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说,“嫦娥三号”各项关键技术已突破,月球车将在月面巡游,着陆器则定点守候。月球车将在月探测90天,抓取月壤放到车内分析,得到的有关数据直接传回地球。月球车巡游的范围可达到5平方公里,着陆器拍摄月球车巡游的图像也能传回到地面。  
“嫦娥三号”之后,还将发射“嫦娥四号”。  
“嫦娥四号”卫星简称“四号星”,是中国探月工程计划中嫦娥系列的第四颗人造探月卫星,主要任务是接着“嫦娥三号”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三号星”、“四号星”的数量和质量远远超过其“前辈”,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不二之选。  
中国探月工程计划待实现“落”月任务后,探月三期工程将最终实现探月器的成功返回。届时将由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进行打钻取样。这些采集的样品最终会放置在返回舱内,返回舱自己发动发动机,离开月球表面,进入绕月空间,加速离开月球,最后控制飞向地球,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可使用降落伞将所有样品安全降落在地球上,以进行充分利用。  
(3)“回”。这是探月三期工程。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深化对地月系统的起源和演化的认识。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此段工程的结束将使中国航天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月球探测三期工程主要包括以下5个科学目标:  
一是探测区月貌与月质背景的调查与研究。利用着陆器机器人携带的原位探测分析仪器,获取探测区形貌信息,实测月表选定区域的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分析探测区月质构造背景,为样品研究提供系统的区域背景资料,并建立起实验室数据与月表就位探测数据之间的联系,深化和扩展月球探测数据的研究。主要包括:探测区的月表形貌探测与月质构造分析;探测区的月壤特性、结构与厚度以及月球岩石层浅部(1— 3公里 )的结构探测;探测区矿物、化学组成的就位分析。  
二是月壤和月岩样品的采集并返回地面。月球表面覆盖了一层月壤。月壤包含了各种月球岩石和矿物碎屑,并记录了月表遭受撞击和太阳活动历史;月球岩石和矿物是研究月球资源、物质组成与形成演化的主要信息来源。采集月壤剖面样品和月球岩石样品,对月表资源调查、月球物质组成、月球物理研究和月球表面过程及太阳活动历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在区域形貌和月质学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着陆器上的钻孔采样装置钻取月壤岩芯;利用着陆器上的机械臂采集月岩、月壤样品;在现场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采样装置选择采集月球样品;着陆器和月球车都进行选择性采样,月球车可在更多区域选择采集多类型样品,最后送回返回舱。  
三是月壤与月岩样品的实验室系统研究与某些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评估。主要包括对返回地球的月球样品,组织中国各相关领域的实验室进行系统研究,如物质成分(岩石、矿物、化学组成、微量元素、同位素与年龄测定)、物理性质(力学、电学、光学、声学、磁学等)、材料科学、核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实验室分析研究;月球蕴含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进行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评估,是人类利用月球资源的前导性工作,可以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人类未来月球基地建设进行必要的准备;根据月球蕴含资源的特征,测定月球样品中He-3、H、钛铁矿等重要资源的含量,研究其赋存形式;开展He-3等太阳风粒子的吸附机理和钛铁矿富集成矿的成因机理研究;开展He-3、H等气体资源提取的实验室模拟研究。  
四是月壤和月壳的形成与演化研究。月壤的形成是月球表面最重要的过程之一,是研究大时间尺度太阳活动的窗口。月球演化在31亿年前基本停止,因此月表岩石和矿物的形成与演化可反映月壳早期发展历史;月球表面撞击坑的大小、分布、密度与年龄记录了小天体撞击月球的完整历史,是对比研究地球早期演化和灾变事件的最佳信息载体。  
五是月基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探测。太阳活动是诱发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人类的航天等活动有重大影响。主要任务包括:A.空间环境探测。记录宇宙线、太阳高能粒子和低能粒子的通量和能谱,分析与研究太阳活动和地月空间环境的变化;探测太阳风的成分与通量,为月壤成熟度和氦-3资源量的估算提供依据。B.甚低频射电观测。在月面安置由两个天线单元组成的甚低频干涉观测阵,长期进行太阳和行星际空间的成图和时变研究,建立世界上第一个能够观测甚低频电磁辐射的长久设施。  
在“绕”“落”“回”均成功实现以后,中国的无人探月技术将趋于成熟,中国人登月的日子也将不再遥远。中国人预计于2020年前后登月。  
月球探测是一项非常复杂并具高风险的工程,到目前为止,人类共发射月球探测器122次,成功59次,成功率为48%。“嫦娥一号”的运载火箭长征 3A 火箭共执行过14次发射任务,成功率100%。  
中国探月工程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领域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从政治领域来看,“嫦娥”探月卫星发射成功体现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相关的尖端科技水平,是中国发展软实力的又一象征,表明了中国在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太空资源、实现科研创新、凝聚民心、增强国家竞争力等一系列远大目标的决心与行动。这将极大地振奋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提高共产党和政府的执政威信。  
事实多次证明,在事关全民族利益、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项目面前,民众与中央上下同心至关重要,其产生的集合效应,既是攻坚克难的凝聚力,又是日常建设的推动力。“嫦娥奔月”工程产生的合力和标杆功能,不但能确保抢占高科技领域制高点获得成功,也能在以后的各项事业中起到领航作用,推动社会健康、稳步、高速发展。“嫦娥奔月”的成功,还意味着在国际空间探测和开发上,中国必将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具有发言权。这也是中国在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后,要求成为国际空间站第十七个成员国的原因所在。  
从经济领域来看,将带动信息、材料、能源、微机电、遥科学等其它新技术的提高,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随着中国空间技术的进步和深空探测的深入,对相关材料的需求增加,必将促进相关行业、产业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月球特有的矿产资源和能源是对地球矿产资源的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月球可以提供许多能量“接力”的物质,例如有极其丰富的太阳能,月球本身的空气十分稀薄,因此太阳能可以直接利用;月壤中蕴藏着丰富的氦-3也能提供新型核聚变的材料,应用前景广阔。氦-3在月球上的储量在100万吨—500万吨之间,而几十吨氦-3即可维持地球一年的能量需求,而且是可长期使用的、清洁而安全的、可控的核聚变燃料。这些丰富的能源,对于能源逐渐枯竭的地球,当然十分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能源梦想。  
从军事领域来看,表明中国的导弹打卫星和激光摧毁卫星的技术已经成熟。虽然“嫦娥一号”卫星没有携带任何与军事有关的设备,但是中国的运载火箭可以在发射出现故障时实施紧急关机,飞船和卫星可以在外太空实施数次变轨,当卫星发生故障,也可以用弹道导弹或者激光予以摧毁,显示中国如果要在外太空实现军事用途也并非难事。中国探月卫星的升空对国家安全来说具有更显著的意义,中国将建设月亮村,把月球作为一个研究太空的基地,等于中国占领了地外文明的制高点。  
现在的太空还是一个无主地,原来只有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在太空研究上占主要地位,如果中国在月球上站稳脚跟,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建起了自己的空间站,一旦将来在太空领域产生安全方面的隐患,就可以提前发现,及早启动应对预案。  
从科技领域来看,“嫦娥奔月”工程将促进中国航天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中国基础科学的全面发展。月球探测将推进宇宙学、比较行星学、月球科学、地球行星科学、空间物理学、材料科学、环境学等学科的发展,而这些学科的发展又将带动更多学科的交叉渗透。目前,中国科学家对月球的了解和认识往往依赖于他国提供的材料,这样就丧失了许多研究月球的机会。  
从文化领域来看,“嫦娥”系列卫星的发射成功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探月给人类本身带来了社会发展理念的 “颠覆性改变”,人类第一次将思维与身躯同时挣脱地心引力的束缚,进入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中,实地接触了月球表面,人类之前所摸索出的各种科学理论得到部分验证或反证。人类文明编年史从国家疆域、地球视野拓展到“外太空世界”,堪称又一大跨越。  
“嫦娥奔月”的成功带给中国人的是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就如当年中国爆炸原子弹之后全世界华人的欣喜。中国历来都是一个大国,可是却在清末丢掉了自己的强国地位。每一次成功带来的国家强大的希望对于中国人都是激励,从而产生出巨大的民族发展推动力,又进一步刺激人们迈向新的成功。“嫦娥奔月”所带来的攻坚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成为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嫦娥奔月”是举国关注的公共事件,通过媒体以各种形式传播相关的科普知识和时代意义,可以使公众接受良好的科学启蒙和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认为,美国宇航员从未真正登月。“美国登月”是美国统治者将霸权主义向地外空间扩张的有力证据。“嫦娥奔月”是中国的传说,“美国登月”则是美国为了独霸月球编造的谎言、导演的电视片,也是为了刺激苏联展开军备竞赛,最终在经济上摧毁苏联采用的极其恶劣的欺骗策略。中国将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国家,将在月球上建成第一个集科研、开发和旅游的综合性基地,造福全人类。中国文明将率先投送到月球上或更遥远的星球上,为人类的深空探测担当先锋。  
102.“天宫”工程:中国开启空间站时代。  
“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长 10.4米 ,最大直径 3.35米 ,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日21时16分 03.07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从此,中国迈入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站——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开启了空间站时代。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包装箱是迄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使用的最大包装箱,其先进的减震、温控性能是“天宫一号”顺利运抵发射场的保证。  
按照计划,“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发射目的:属于航天发射第二步第二阶段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建成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为中国航天第三步建设空间站做准备。  
运载火箭: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技术难点:两个航天器必须在高速飞行的状态下,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如失误则有相撞风险。  
“天宫一号”的任务方案,早在1992年国家制订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时就已确定。从此,中国空间站建设大幕拉开。  
2002年,在进行了方案论证和审查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整个任务方案得到通过。但它尚未定名,只是称为“目标飞行器”,缩写:MB。  
2006年,MB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并命名为“天宫一号”,缩写:TG。  
资源舱的主要任务是为“天宫一号”的飞行提供能源保障,并控制飞行姿态。“天宫一号”的电源分系统的所有设备(太阳能电池翼)都在资源舱内,并包括了为飞行器提供能量的燃料。“天宫一号”的导航与制导系统中6个控制力矩陀螺也在资源舱内。导航与制导系统的用途是在“天宫一号”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之际负责寻找目标,而控制力矩陀螺则会对“天宫一号”进行精确的姿态控制。  生命保障系统于 日 启动。实验舱主要负责航天员工作、训练及生活。实验舱是全密封的环境,对接完成后航天员进舱进行工作、训练,一些必要的生活活动、睡眠等也都在这里进行。内设睡眠区(包括航天员睡眠所用的睡袋)以及使航天员保持骨骼强健的健身区。  先前的“神州”飞船由于是为短期载人空间活动服务,航天员所需的氧气、水和食物等均为直接从地面携带。而由于空间站要进行长时间的载人空间活动,因此采用的是再生式的生命保障系统,航天员所需的氧气和水要在站内再生循环利用,减少地面补给。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是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是突破和掌握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的关键之战,是继突破载人飞船天地往返和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技术后,中国组织实施的又一项重大科技实践活动。共有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着陆场系统、空间实验室系统等载人航天工程八大系统参加任务。目标是准确进入轨道,精确交会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撤离返回。  
 日 5时58分07秒,中国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5时58分10秒430毫秒,发射升空;火箭飞行583秒后,将“神舟八号”飞船成功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30公里的预定轨道。  
这次“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49次航天飞行。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长征二号F火箭的基础上进行多项改进,具有运载能力、入轨精度、可靠性更高等特点。  
“神舟八号”无人飞行器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今后,“神舟八号”将成为中国的标准型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鱼雷艇的功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