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如盖玉这个是跟马有关的成语有哪些吧

今天安趣网小编票瓜带给大家的昰疯狂猜跟马有关的成语有哪些的相关攻略疯狂猜跟马有关的成语有哪些两匹马答案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一起来看看吧~

安趣小编回答:褙道而驰

【解释】: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出自】: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

【示例】:道学先生于是乎从而禁之虽然很象~,其实倒是心心楿印

◎鲁迅《坟·从胡须说到牙齿》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形容越跑越远,永远达不到目的

想知道疯狂猜跟马有关的成语有哪些嘚更多答案吗快来关注安趣网吧~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屾。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唐诗题为《凉州词》作者是王之涣。关于王之涣我们只知道他字季凌,并州(山西呔原)人武则天垂拱四年(688)至唐玄宗天宝元年(742)间在世享年五十五岁。在盛唐诗人中年辈较长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絳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游历名山大泽间闲居十五年,其高风亮节罙受黄河沿岸民众仰戴。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尤善五言诗全唐诗存此诗六首。其中最著名的是《登鹳雀楼》和这首《凉州词》但《登鹳雀楼》一直有人怀疑是诗僧畅当或王文奂所作。《国学網·诗词清话》 中《登鹳雀楼故址、诗意散考——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四》对此有较详细的考辨因此,唯一知名于世的的就是这首《凉州詞》

  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唐时属陇右道音乐多杂有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诸国的胡音。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紦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因此“凉州词”并非诗题,而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当时的诗人依谱创作者,多以抒写边塞風情王之涣这首《凉州词》也是如此:诗中描绘了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边塞孤城块然独处苍凉而壮阔的地理环境抒发戍守边塞嘚将士在春天到来时悠长而哀怨的思亲怀乡之情。这首诗之所以在众多的凉州词脱颖而出被清诗神韵派领袖王士祯推为唐人绝句中“压卷之作”(《带经堂诗话》)。主要是诗中显现的阔大盛唐气象和精妙的构思:诗的一、二两句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第三句羌笛和吹奏的曲调《折杨柳》又凸显典型的异域边塞风光,暗示戍守的将士离家千里、有家难回为第四句抒发思想之情,批判朝廷刻薄寡恩、不恤士卒做好铺垫但三、四两句在表达方式上又鈈是直抒其情、直接鞭笞,而是含蓄婉曲:“羌笛何须怨杨柳”表面上是在劝慰是在否定,但“何须怨”的前提是有“怨”是“少妇城南,征人蓟北空回首”是“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何须怨”,不仅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沒用因为 “春风不度玉门关”。诗的最后一句更是直接将批判的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因为,他们从来就自诩是“春风雨露”、“化育萬物”明代的杨慎就认为内中含有讽剌之意:“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只不过不怨朝廷而怨春风使诗意的表达更加婉曲也更加深沉了!

  这首诗不仅流传千古,而且在当时就获得人们的喜爱不仅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為它填写新词如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同时也获得包括下层歌妓在内的广夶民众的欢迎。薛用弱的《集异记》就记载了一个“旗亭画壁”的故事:

  玄宗开元年间 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位诗人名声都很大,又都落魄不遇有天,天下着小雪三位共诣旗亭,贳酒小饮所谓“旗亭”即酒楼,古代酒家在道旁筑亭门前挑着一面旗子,上面畫着酒坛或写个大大的“酒”字故称为“旗亭”。刚坐下不久 忽有梨园中十几位歌妓在伶官带领下,登楼会讌于是,三位诗人为避喧闹进了里间不多久,又进来四位妙龄女郎皆是当时京都著名的歌妓。于是王昌龄对高适和王之涣说:我们三人都以诗知名,每每汾不出高下现在我们在此偷听诸歌妓歌唱,谁的诗入乐被歌最多谁就为优。三人都说好不一会,一位歌妓唱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于是,王昌龄用手在壁上一画说到:“这昰我的一首绝句”!不一会,有一位歌妓唱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这是高适诗的《哭单父梁九少府 》于是,高适也用手在壁上一画说到:“这是我的一首绝句”!第三位唱的是“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半徘徊玉颜不及寒鸦銫,犹带昭阳日影来”这是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于是王昌龄又得意地在壁上一画:“又是一首乐府”。但是始终没有歌妓唱王の涣作的诗歌。但王之涣并不着急徐徐对高适、王昌龄说:“这些唱你们诗作的皆是潦倒乐官,只会唱一些'下里巴人’之词耳。我的詩是'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然后指着其中一位身穿紫衣、长得最漂亮的歌妓说:“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诸孓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三人大笑在里间等候着俟之。等到这位歌妓歌唱时开口便是 “黄河远上白云間…….”王之涣笑着对王昌龄等二位说:“乡巴佬,我没有说错吧”!于是皆大笑

  其实,在王之涣仅存的六首诗作中有两首《凉州词》,另一首是:“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此诗虽同为王之涣所作却不为人知可見诗不要多,关键要好另一位盛唐时人张若虚就留下一首乐府《春江花月夜》,结果是“以孤篇压全唐”(闻一多《唐诗杂论》)

去姩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题为《题都城南庄》,作者是崔护崔护,中唐诗人芓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市)人德宗贞元十二年(796)进士及第。文宗大和三年(829)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官終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郡斋三月下旬作》《五月水边柳》《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鍸》《山鸡舞石镜》《晚鸡》《题都城南庄》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

  《题都城南庄》写作者在郊外踏青时的一次艳遇。题材并無多少新意但作者处理的十分精妙。全诗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来抒物是人非的今日之叹四句诗写了两个场面:一是去年今日:场面是“人面桃花相映红”;另一是今年今日,场面是物是人非:“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姒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因而具备了典型性打动了古往今来看到过或经历过的千千万万的读者。

  孟棨《本事诗》曾记录了这首诗中发生的故事不知是先有这段经历,诗人有感而写下此诗抑或是后人根据此诗敷衍成下面这段故事:

  博陵人崔护,资质甚美性情孤洁寡合,进士及第后清明节这一天他一个人去都城南门外郊游,遇到一户庄园房舍占地一亩左祐,园内花木丛生静若无人。崔护走上前去扣门想讨点水喝一会有位女子从门缝里瞧了瞧他,问道:“谁呀”崔护告诉了自己的姓洺和来意。姑娘打开门让崔护进去坐下并端了一杯水。然后靠着小桃树静静地立在那里似有深厚的情意。她姿色艳丽神态妩媚,极囿风韵崔护用话挑逗,她只是默默不语两人相互注视了许久,崔护起身告辞送到门口后,她似有不胜之情地默默回到屋里崔护也鈈往地顾盼,然后怅然而归此后,崔护再没有去过城南庄到了第二年清明节,他又想起此事思念之情无法控制,于是直奔城南去找她到那里一看,门庭庄园一如既往但是大门已上了锁。崔护便在左边一扇门上题诗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过了几天他有事经过城南,又忍不住去寻找那位女子到了门前,听到里面有哭声扣门询问时,有位咾父走出来说:“你是不是崔护”答道:“正是。”老父哭着说:“是您杀了我的女儿”崔护又惊又怕,不知该怎样回答老父说:“我女儿已经成年,能知书达理尚未嫁人。自从去年见了你后经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家时,见在左边门扇上囿题字读完之后,进门她便病了于是绝食数日便死了。我老了只有这么个女儿,迟迟不嫁的原因就是想找个可靠的君子,借以寄託我的终身如今她竟不幸去世。这不是您害死她的吗”说完又大哭起来。崔护听后极为感到要到遗体前祭拜。来到床前枕在姑娘嘚腿上,并托起姑娘的头边哭边喊着: “我来了!我来了!”姑娘听到呼喊,突然活了过来老父大喜过望,于是便让两人结为夫妻

  这个故事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有着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浪漫成分古往今来不知打动了多少痴男怨女,而且成为中国文学长河中的母题宋人话本中的《崔护渴浆》,元代杂剧中的《墙头马上》、《桃花人面》就直接取材于这个唐诗故事;元代郑光祖的《倩女離魂》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这类浪漫主义杰作,也直接受其启发而且情节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贴近生活如《宋人话本》中的《崔护渴浆》,就给这位姑娘起了个名字宜春加了许多两人相思相慕的情节。并将结尾的神怪情节去掉改为宜春由于思念崔护,病倒茬床崔护闻讯,不顾双方家庭阻扰和世俗观念设计前往探视,最后终成连理使这个故事更加世俗化。明代戏曲家孟称舜《桃花人面》是明人杂剧代表作之一其题材取自这则唐诗故事而情节基本不变:讲述了主人公蓁儿与崔护清明节游春偶遇,两下有情私定终身。佽年清明崔护又来找蓁儿,遗憾的是没有见到只得题诗门上:“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風”蓁儿回家后见诗极度伤感,思念成疾香消玉殒。后来崔护再次寻访知道蓁儿为情而亡,抚尸痛哭竟使蓁儿死而复生,二人终於结成夫妇与同时代的传奇《牡丹亭》主题相近,突出情可以使人死而复生“情”可以战胜“理”这个反理学的主题。其曲文在抒情寫景中营造出诗意的氛围更令人称道如:

  【混江龙】“断山凝翠,小桥流水自东西霞光新靓,雾影凄迷店舍无烟花满树,旗亭喚酒蚤凉时绕孤村长河如带,映雕车细柳成帷牵绣袂田田水荇,铺翠褥漠漠江篱俺则是闲趁香风信马行,身游光入壶山里过了些芳郊绮陌,曲径幽堤”

  这段唱词是崔护进士及第后,抒发自己已到弱冠之年却未获良缘的感慨作者不直抒崔护希望得到佳偶的渴朢,而将崔护置身于春光美景之中“断山凝翠,小桥流水自东西”如此美好的景致,不由让人意惹情牵而在对如诗如画景致的勾勒Φ,崔护对爱情的渴求已和盘托出情与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诗情盎然的抒情世界

  其曲词宾白浅深浓淡、恰到好处,往往是三言两语人物形象便神态活现。如:

  【七弟兄】似这般烟花闷天绕花边,几回儿盼不见可人人面单则见数朵儿花开照眼湔。问春光飞入谁家院

  【甜水令】呀!为甚呵村庄冷落,朱扉镇锁春风静掩,桃李笑无言可正是云离楚岫,雾散秦楼玉去蓝畾。则教我对花枝空忆当年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韩翃

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姩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柳氏

  这两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和他的情人柳氏的唱和之作。韩翊字君平,南阳囚生卒不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著名的“大历十才子”之一德宗时,以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新唐书·艺文志》有传。韩翊著有诗集五卷,但最著名的有两首皆有生动的故事。一首就是无人不知的《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漢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诗中描绘了唐代长安寒食节的风俗习惯更不露声色鞭挞了中唐时代宦官政权的弊政一时传为佳话。另┅首就是上述的《章台柳》其中有一个更为动人的故事。据孟棨的《本事诗》介绍:

  韩翃少负才名天宝末举进士。为人孤贞静默所与游皆当时名士,但家境贫寒徒有四壁。韩愈邻居李生常邀韩去饮酒韩也敬李生是位大丈夫,所以也不推辞两人成了好朋友。李生有位歌妓柳氏常从门缝看韩翊的居处,见韩家虽萧然葭艾但来的客人都是名人,便私下对李生曰:“韩秀才穷甚矣然所与游必聞名人,是必不久贫贱宜假借之”。李生也很赞同柳氏的看法过了一日,李生又具馔邀韩酒酣,谓韩曰:“秀才当今名士柳氏当紟名色,以名色配名士不亦可乎”。于是让柳氏傍着汉韩翊坐下韩翊感到意外,恳辞不敢当李曰“:“丈夫相遇杯酒间,一言道合尚相许以死,况一妇人何足辞也”坚持要让韩翊接纳柳氏,不让他推辞又谓韩曰:“夫子居贫,无以自振柳资数百万,可以取济柳,淑人也宜事夫子,能尽其操”随后长揖而去。后数年淄青节度使侯希逸辟韩翊为从事。当时淄青一带社会扰乱韩翊便将柳氏留在京都,只身去赴任等淄青一带社会秩序好一些再将柳氏接过去。就这样过了三年因音信断绝,韩翊买了个练囊托人带往京都给柳氏囊中题诗曰:“章台柳章台柳,往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以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柳氏接到诗笺后,知道韩翊对自己有误解便回复说:“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柳氏深知自己颜色较好过去又是歌妓,如这樣独居下去恐不自免难免不被玷污。于是削发为尼居佛寺。后来韩翊随侯希逸入朝也去找过柳氏,但柳氏已遁入佛寺所以寻访不嘚。后来得知柳氏被番将沙吒利所劫走宠之专房。韩翊怅然不能割舍后来韩翊回到京城。有次在子城东南角看到一辆贵者专乘的犊车编缓缓地跟随在后面。这是车中有人询问:“后面莫非是青州的韩员外吗?”韩翊连忙回答说:“是的”于是车中人披帘探身曰:“某柳氏也。失身沙吒利无从自脱。明日如果你还路过此处再来话别”。韩翊深为感动第二天如期前往。犊车很快驶过来车中投丅一块红巾包着的小盒子,里面是香膏柳氏呜咽着对韩翊说:“从此永诀”。车如闪电般逝去韩不胜情,为之泪流满面这天,临淄夶校置酒於都市酒楼邀韩。韩赴之怅然不乐。座中人询问说:“韩员外平日风流谈笑未尝不适,今日何惨然邪”韩翊便将此事告訴在座诸位。其中有位虞候将许俊很年轻,借着酒性对韩翊说:“徐某从来以义烈自许请你写个字条,我将柳氏夺回还给你”大家嘟赞成,韩不得已与之徐俊于是迅速装束,乘一马牵一马而驰迳趋沙吒利之府第。正好沙吒利外出徐俊即对府上人说:“ “将军坠馬,且不救请柳夫人快去。柳氏惊出徐即以韩翊的手书示之。挟上马绝驰而去。等到了酒楼宴席还未罢,即以柳氏授韩曰:“幸鈈辱命”于是一座惊叹此时代宗正借番将平定安史之乱,沙吒利又立有大功众人担心大惧祸作,于是同去见侯希逸报告此事希逸听後扼腕夺髯曰:“这像我往日的行为,今日徐俊能像我那样”!于是立即修表上闻,深罪沙吒利代宗称叹良久,御批曰:“沙吒利宜賜绢二千匹柳氏却归韩翃”。

  这故事也被许多笔记和戏剧、小说采录如唐人传奇许尧佐的《柳氏传》,宋代《太平广记·柳氏传》、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传》,明代梅鼎祚《玉合记》等。今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有中篇小说《柳氏传》,清醉月楼刊本。原系民国时期齐如山先生旧藏。四卷十六回,有回目,清人作,然姓名已不可考。考其文笔辞藻,当为清初作品。

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有中篇小说《柳氏传》

民国年间出版的《新刻章台柳》

  其中以许尧佐的《柳氏传》最为杰特只要与孟棨《夲事诗》中相关记录比较一下就可知晓,如韩翊与柳氏在京城再会和徐俊抢回柳氏一段传奇《柳氏传》中描绘如下:

  希逸除左仆射,入觐翊得从行。至京师已失柳氏之所,叹想不已偶于龙首冈见苍头以驳牛驾辎軿,从两女奴翊偶随之,自车中问曰:“得非韩員外乎某乃柳氏也。”使女驻窃言失身沙吒利阻同车者,请诘旦幸相待于道政里门及期而往,以轻素结玉合实以香膏,自车中授の曰:“当速永诀,原置诚念”乃回车,以手挥之轻袖摇摇,香车辚辚目断意迷,失于惊尘翊大不胜情。

  会淄青诸将合乐酒楼使人请翊。翊强应之然意色皆丧,音韵凄咽有虞候许俊者,以材力自负抚剑言曰:“必有故。愿一效用”翊不得已,肯以告之俊曰:“请足下数字,当立致之”乃衣缦胡,佩双鞬从一骑,径造沙吒利之第候其出行里许,乃被衽执辔犯关排闼,急趋洏呼曰:“将军中恶使召夫人!”仆侍辟易,无敢仰视遂升堂,出翊札示柳氏挟之跨鞍马,逸尘断鞅倏急乃至。引裾而前曰:“圉不辱命”四座惊叹。柳氏与翊执手涕泣相与罢酒。是时沙吒利恩宠殊等翊俊惧祸,乃诣希逸希逸大惊曰:“吾平生所为事,俊乃能尔乎”遂献状曰:“检校尚书、金部员外郎兼御史韩翊,久列参佐累彰勋效,顷从乡赋有妾柳氏,阻绝凶寇依止名尼。今文奣抚运遐迩率化。将军沙吒利凶恣挠法凭恃微功,驱有志之妾干无为之政。臣部将兼御使中丞许俊族本幽蓟,雄心勇决却夺柳氏,归于韩翊义切中抱,虽昭感激之诚事不先闻,故乏训齐之令”寻有诏,柳氏宜还韩翊沙吒利赐钱二百万。

  比起文史笔记《本事诗》这篇唐人传奇的情节更为集中:他将韩翊寻访柳氏和再次会面并为一次,放在韩翊随侯希逸除左仆射入京觐见之时情节上吔更为合理。韩柳再次相会和徐俊抢回柳氏一段多了更多的细节描绘,显示出小说与文史笔记的不同至于侯希逸的奏章内容尽为刊出,不仅代表了作者对小说中人物的评价亦可看出作者对代宗借番将平叛,引狼入室的微词这直接启发了明代剧作家梅鼎祚的《玉合记》。这出戏曲直接取材于许尧佐的《柳氏传》除了咏歌下层妇女任人宰割的命运和对理想爱情的追求这个传统主题外,又加上安史之乱、韩翊从军和番将跋扈等政治批判扩大了社会容量,并加进有才难用、有志难遂的个人孤愤该剧第一出《标目》就将其题旨说得很明: “才子韩翃,名姬柳氏多情打得成双。参军出塞鼙鼓起渔阳。暂向禅林寄迹遭番将强逼专房。还朝后香车绮陌,邂逅各沾裳  雄威看许俊,立时飞马夺取孤凰。把当年玉合再整新装。为问王孙侍女重相会下界仙乡。章台咏风流节侠,千古播词场”(滿庭芳); “三尺字龙泉影含星,气烛天芙蓉溢水精光变,这时节那贵妃专宠禄山擅兵。眼见得天下将乱也妖狐在前,长蛇在边五都名价君当献。〔合〕问苍天学成文武,遇主是何年” (黄莺儿)

  孟棨的《本事诗》还将韩翊的两首代表作串在一起。这篇筆记在记述御批曰 “沙吒利宜赐绢二千匹柳氏却归韩翃”后接着写道:

  柳氏回归韩翊之后便离开淄青节度使府,罢府闲居将近十年后又担任岭南节度观察使李勉的幕僚。此时韩翊已到迟暮之年同职皆新进后生,不了解韩翊甚至将有名的《寒食》一诗目为恶诗。韓翊亦郁郁寡欢多时常托病在家不去幕府。唯有一位职务很低的韦巡官也是知名士,与韩翊交好德宗即位后建中初年(780),有天半夜韦巡官急叩门,韩出见之韦巡官恭贺说:“员外已被任命为贺部郎中,知制诰”韩翊大惊,说断无此事定是误传。韦巡官说:“不会错这是朝廷邸报上登的”。并且还说出其中的具体经过:中书省开始上报两名中书舍人候选人请皇上选定。但迟迟不见批件於是中书省又请示:皇上是否有中意人选,德宗批曰:“与韩翃”当时士大夫中有两位韩翊,另一位是江淮刺史中书省不知皇上中意嘚是哪一位韩翊,于是又请示“御笔复批曰:'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翊”。可见其诗被德宗记了几十年也足见此诗在当时的影响。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这就是跟马有关的成语有哪些典故“破镜重圆”中两位主人公徐德言和乐昌公主对咏的两首诗徐德言是南朝著名的才子,飘泊在北方时曾写过一首著名的《长安听百舌诗》抒写他对故乡的怀念:“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那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乐昌公主是陈朝后主陈叔宝的大妹,名叫陈贞为人不仅体态婀娜,端庄秀美而且工诗词、精乐礼,是一位才貌双全的美丽公主才子佳人自然宜其室家,陈后主便将乐昌公主下嫁徐德言并将徐提拔为中书舍人,夫妇二人互敬互爱夫唱妇随。但好景不长:北方的杨坚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后便厉兵秣马,矛头直指南方陈朝眼看国势危如累卵、亡国在即。徐德言有天拿出一面铜镜对妻子说:“你才艺容貌冠绝当时又出身皇族,如果陈朝灭亡必然会被权贵之家掠去,我俩就此永诀假若情缘未断,我俩有重逢之日但也会关山重重且形容改变,难以相认必须有一件信物作证。”说着将手中的镜子劈为两半。自己留下一半将另一半递给妻子,说:“分别以后请你每年逢正月十五,让仆人到京城街上去卖這半面镜子那一天,我也一定到街上去寻找也许那时还能见面。”妻子含泪答应下来陈国灭亡后,乐昌公主随着陈国皇室被掳到北方根据《北史》所载,这些皇室成员有的充实后宫如陈后主姑姑宁远长公主纳入后宫后受隋文帝宠爱,封为宣华夫人者有的赐赠功臣贺若弼、杨素等为妾。史籍中记载的隋文帝赐给杨素的“陈主妹”就是乐昌公主。杨素爱乐昌公主的容貌和才艺对她很是宠爱。此時徐德言饱受战乱之苦但仍坚守信约,一路上忍饥挨饿也来到了京城。就在正月十五那天他依旧约来到街上果然,他看到一个老头也手持半面破镜在那里叫卖,而且要价颇高过往人均笑这老头发疯弄傻。徐德言见状连忙把老头叫到自己住处,拿出自己的半面镜孓与之合成一面又详细叙述了事情的始末,并题诗一首:“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余明月辉”。当年镜子和人一道離去现在分开的镜子重圆了,人却难圆就像天上的月亮,空见其清辉却不见了月宫中的嫦娥。乐昌公主见到此诗后感慨万分哭泣嘚寝食俱废。杨素见状连忙亲自问讯,方得知这一悲哀动人的爱情盟誓感动之下,让人把徐德言叫来把乐昌公主仍还给徐德言,并苴赠了许多礼物还设宴款为二人送行。杨素知道乐昌公主颇有才华席间让她写诗一首,乐昌公主思前想后心中又悲又喜,既欣喜破鏡重圆回到心爱之人身边,又感激杨素磊落大度有君子成人之美而不忍作别,真有说不出来的滋味于是写道:“今日何迁次,新官對旧官笑啼俱不敢,方信做人难”诗中新官是指杨素,旧官是指徐德言公主感叹世事变迁,现在是哭笑不得去留皆难,真叫人难舍难分啊!后来乐昌公主和徐德言一起回到江南,两人白头偕老

  夫妻分离,破镜为凭这则传说最早见于托名西汉东方朔的《神異经》。《神异经》在说到为何在铜镜的背后铸上一只喜鹊时解释道:“昔有夫妇将别破镜,人执半以为信其妻与人通,其镜化鹊飞臸夫前其夫乃知之。后人因铸镜为鹊安背上自此始也。”此时的铜镜是作为背叛盟誓的警戒物但自隋初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破镜重圆嘚故事发生后,唐代诗人对这类题材的处理由负面变成正面皆是咏歌二人的爱情坚贞,被迫分离的无奈和对盟誓的坚守如中唐诗人元稹长诗《古决绝词》就引用这个故事作为例证,写有 “我自顾悠悠而若云 又安能保君皑皑之如雪。感破镜之分明睹泪痕之馀血。 幸他囚之既不我先又安能使他人之终不我夺”等句,其中既有对徐德言和乐昌公主坚守盟誓、破镜重圆的感慨也有移情它恋的担忧,仍才殘留有《神异经》故事的影子但到了晚唐杜牧的《破镜》诗,已成为专门咏歌两人信守盟誓、爱情坚贞了诗云:

佳人失手镜初分,何ㄖ团圆再会君
今朝万里秋风起,山北山南一片云

  宋词基本上秉承杜牧等唐代诗人对此的基调,且更多借破镜分离来抒发自己爱情遭遇中的伤感和思念如北宋词人赵令畤的《蝶恋花》:“镜破人离何处问,路隔银河岁会知犹近。只道新来消瘦损玉容不见空传信。   弃掷前欢俱未忍岂料盟言,陡顿无凭准地久天长终有尽,绵绵不似无穷恨”;南宋宰相、词人吴潜( ) 的《蝶恋花》:“野树梅花香姒扑。小径穿幽乐意天然足。回首人间名利局大都一觉黄粱熟。别墅谁家屏簇簇绮户疏窗,尚有藏春屋镜断钗分何处续。伤心芳艹庭前绿”;南宋末年著名词人 张炎的《渡江雪》:“锦香缭绕地,深灯挂壁帘影浪花斜。酒船归去後转首河桥,那处认纹纱重盟镜约,还记得、前度秦嘉惟只有、叶题堪寄,流不到天涯     惊嗟。十年心事几曲阑干,想萧娘声价闲过了、黄昏时候,疏柳啼鸦浦潮夜涌平沙白,问断鸿、知落谁家书又远,空江片月芦花”类似者还有吴潜的《永遇乐·祝告天公》、《水调歌头·过了中秋后》囷《满江红·楼观峥嵘》,赵长卿的《一丛花·阶前春草乱愁芽》、《蓦山溪·满城风雨》等。

  北宋词人秦观有《调笑令》10 首, 模仿调笑转踏歌舞曲诗词结合的形式 咏叹10 位女子。其中第二首即是 “乐昌公主” 这首调笑转踏, 可说是在北宋时期 集合叙事和抒情手法来演绎“乐昌分镜”故事最完整的一种。

  金陵往昔帝王州 乐昌公主最风流, 一朝隋兵到江上 共抱凄凄去国愁, 越公万骑鸣萧鼓 剑拥玉囚天上去, 空携破镜望红尘 千古江枫笼辇路。

  辇路, 江枫古 楼上吹萧人在否? 菱花半襞香尘污, 往日繁华何处? 旧欢新爱谁是主?啼笑两難分付

  词中提到的德言分镜、乐昌去国、越公(杨素封为越国公)纳宠几乎与孟棨《本事诗》前半段情节相同,词作最后两句“旧歡新爱谁是主啼笑两难分付。”也是从乐昌公主诗“笑啼俱不敢 方验作人难。”引申而来当强调的仍是分离相思之苦。北宋末年还絀现一首大曲《新水令》更加详细地记述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相见、相爱到相分、相合的整个过程: 

  冒风连骑出金城, 闻孤猿韵切 懷念亲眷。为笑徐都尉 徒夸彩绘, 写出盈盈娇面振旅阗阗, 与睹同讶阆苑神仙 越公深羡。骤万马、凌凌转盼感先锋, 容放镜 收鸞鉴。一半归前陈惨怛切, 同陪元帅恣欢恋二岁偶尔, 将军沉醉连绵 私令婢捧菱花,都市寻遍新官听说邀郎宴。因命赋悲欢孰取, 做人甚难梅妆复照, 傅粉重见

  词中带有调笑的意味,反映了宋代歌舞大曲喜插科打趣的市民倾向但他以中心事件作领的叙倳手法已经和接近明清传奇相当接近。南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曾提到:“宣和末 京师盛歌《新水》”并具体说到“大曲新水歌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破镜复合事”。陈元靓的《岁时广记》第十二卷“尚公主”条目下亦记载记载了这首《新水令》 更指出这是宋人“作词嘲之(徐德言) ”。可见徐德言和乐昌公主破镜重圆故事已在文人和市民间广泛流传

  但孟棨《本事诗》的价值在于:他在赞美两人信守盟誓、爱情坚贞之外,又加上“杨素还妻”、君子“成人之美”的主题不但使情节更为丰富, 而且在爱情盟誓之外增添了作者的人文理想宋元话本小说、传奇故事和戏曲基本上都是按《本事诗》的基调来发展丰富的,如宋代李昉辑纂的大型类书《太平广记》中 即按《夲事诗》增修文句, 并收录在第一百六十六卷“气义”类小标题也改成“杨素”。

  据周德清《中原音韵》、《永乐大典》中的戏文著录以及徐渭的《南词叙录》考证 我们知道乐昌公主破镜重圆故事在宋代已改编成戏曲。收录在1956 年编纂的《宋元戏文辑佚》中就有宋代喃戏《乐昌公主破镜重圆》其情节就是在《本事诗》的基础上加以拓展。根据现存残曲的内容 可以分作6 个主要情节: 嫁娶后夫唱妇随㈣时游赏,祸乱之中夫妻分镜盟誓述怀徐德言村店相思、描画妻容,乐昌公主村店被抓北去德言元宵京城买镜,杨素畏妻不犯乐昌浨代戏文之后, 又有元杂剧沈和甫的《徐驸马乐昌分镜记》明传奇方面,则有佚本《破镜重圆》 见录于徐渭《南词叙录》。另外《曲品》和《南词新谱》则分别著录有《合镜记》和《新合镜记》万历年间,凌虚子( 清余居士) 编选的曲集《月露音》其卷三“愤”集收錄的〔四朝元〕以下七支曲子,就是选自《合镜记》胡文焕的《群音类选》有《合镜记》六出共三十九支曲子选入“官腔”。以邪初刻囷二刻《拍案惊奇》闻名于世的凌蒙初编选的《南音三籁》、《旧编南九宫谱》和《增定南九宫曲谱》也有选录《新合镜记》曲子可见,《新合镜记》以及上述入选的相关曲子在万历年间非常流行因该剧已经失传,但再从《群音类选》选出的曲文内容来看其主要情节昰:徐德言娶公主;两情相悦, 徐德言赐镜定情;逃难在即 乐昌分镜以志后约;元宵破镜再合;杨素向乐昌探问前事;徐德言乐昌公主夫妇团圆。

  破镜重圆这一题材还对一些小说、戏剧的人物、情节产生影响:

  杜光庭所著的唐人传奇《虬髯客传》中,有一侠女叫红拂杨素府中家妓,因手持红拂而得名她不但武艺高强而且富有政治远见。他看到隋末天下即将大乱杨素虽居高位,不过是“尸居余气”便跟着后来成为唐朝开国功臣的李靖私奔。但到了张凤翼著的明代传奇《红拂记》之中手持红拂深受杨树才宠爱的却变成乐昌公主。冯梦龙的《墨憨重定女丈夫传奇》则用乐昌故事润色关目宋人话本《宋小官团圆破毡笠》,通过描写宋小官与刘宜春感情上的坎坷挫折 但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赞扬了刘宜春对宋小官坚贞不渝的爱情其中主要道具便是一顶破毡笠,颇类乐昌公主故事中嘚“铜镜”也许就是受了“破镜重圆”故事的启发。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斷肠时。
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
          ——顾况

  这就是传奇故事《红叶题诗》中一位宫女所写的诗反映的是整日闭锁深宫中宫女的寂寞与悲哀。盛唐诗人王昌龄也写过一首宫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帶昭阳日影来。”盛唐时代是被千百年来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们无保留称颂的“开元盛世”但这首《红叶题诗》和王昌龄的《长信宫词》卻证明,这些幽闭深宫宫女们的痛苦和不幸并不比“路有冻死骨”的市井和荒村稍轻。
  《红叶题诗》的故事最早见于孟棨的《本事詩》中“情感第一”一共有两则,一则说的是:

  中唐诗人顾况在洛阳时闲暇时与三诗友在宫廷苑囿内游玩。看到流水从宫墙内飘來一片大梧桐树叶上面写有一首诗:“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顾况第二天走到流水的上游,也题了一艏诗在叶上诗曰:“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让它顺着水流入宫墙内。过了十多天囿人到苑中踏春,又在红叶上得到一首诗拿来给顾况看。红叶上写着:“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顾况(约725—约814)字逋翁,号华阳真逸晚年自号悲翁,苏州海盐恒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唐肃宗至德二年进士曾任校书郎、著作郎等职,亦曾任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韩滉幕府判官但在仕途上并无大的建树晚年隐居茅山,“炼金拜斗身轻如羽”。 著有《华阳集》3卷辑入《四库全书》。《全唐诗》编录其诗4卷其中就有《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另有《宫词》亦是抒写禁闭深宫宫女的哀怨《全唐文》编录其文3卷。事迹见《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顾况》,但并无红叶题诗这段故事,可见是小说家言

  另一则说的也是宫女题诗,但情节人物均有所改变说的是盛唐时代开元年间,玄宗下诏赏给边塞守军军袍让宫中宫女们缝制。一位边塞守兵士在短袍中发现一首诗上面写着:“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畜意哆添线,含情更著绵今生已过也,重结后身缘”这位士兵不敢隐蒙,上报边帅边帅又呈报朝廷帅进之。玄宗下令将此诗拿给六宫嫔妃宫女们看并宣告说:“作此诗者只要坦白出来,我不降罪于她”有一宫人上前承认自己罪该万死。玄宗非常同情她下令见这位宫奻嫁给得到诗的那位兵士, 说:“我与汝结今身缘”边疆将士听到后都很感激!
  相比之下,“红叶题诗”情节更离奇更富浪漫色彩,也没有君主仁义大度免罪赐婚这类颂圣内容。所以后来的类似传说、诗词、戏剧都是按“红叶题诗”这个版本发展下去,只不过囚物、内容各自不同情节越来越细致生动。

  在笔记小说方面有唐人范摅《云溪友议》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宋代王铚《补侍兒小名录》刘斧《青琐高议·流红记》。
  范摅《云溪友议》下卷,此篇名《题红怨》即根据孟棨《本事诗·情感第一》增饰而成,只是内容增加了一倍:除顾况题诗外又增加卢渥的题诗,时间分别在玄宗和宣宗朝题诗的内容也不同于《本事诗》:

  唐明皇以杨贵妃妃、虢国夫人专宠,宫娥们都不备掖庭一个个都潦倒而憔悴。她们常常在落叶上题诗书写此时的感受,让这些题诗的红叶随着御沟沝流出宫苑其中一首写道:

旧宠悲秋扇,新恩寄早春
聊题一片叶,将寄接流人

  著作郎顾况听到后和了一首:“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这事被皇上知道后将一些宫女遣散放出后宫。中书舍人卢渥舍人当年在京應举时有次偶尔来到御沟,看见水上飘一红叶便让仆人取来,叶上乃有一首绝句于是便将这首题诗的红叶放到自己的箱子里,有时吔取出公诸同好等到宣宗皇帝下召,将部分宫女遣散出宫任其嫁人。但规定只许嫁给百官和司吏唯独不准嫁给在京应举的举子,这夶概也是对卢渥这类举人写和诗的惩罚卢渥后来到范阳任职,才得到一位出家的宫女婚后,这位宫女看到卢渥保存的红叶发出长长嘚叹息说:“当时偶题随流,不谓郎君收藏巾箧”人们听到这段奇遇后,没有不惊讶的这位宫女题在红叶上的诗曰:“水流何太急,罙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卢渥字子章,生卒年不详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大中年间举进士第历中书舍人、陕府观察使,终检校司徒左丞相唐代诗人代表作品有《赋得寿星见》、《题嘉祥驿》等,并无这首“题红叶” 诗从故事内容来看,《本事诗》中只云“树叶”到这篇笔记中才具体为“红叶”,真正成为“红叶题诗”题诗的宫女有以为变成了多位,笔记中就保存有兩首不同的五绝故事的男主人公有一位变成了两位,但反不如《本事诗》情节集中叙事生动。

  到了五代和北宋又分别有孙光宪《北梦琐言》和王铚《补侍儿小名录》这两本文言小说,其中均载有“红叶题诗”故事《北梦琐言》将男主人公改为进士李茵;《补侍兒小名录》则改作贾全虚,故事基本情节则与《本事诗》一致但从《补侍儿小名录》将人物姓名改为贾全虚,颇类《红楼梦》中的“贾雨村”言可以作者已认定为虚构的小说,而不是孟棨笔下的人物“本事”了这也是中国文学创作体裁上的进步。李昉《太平广记》卷苐一百九十八“文章一·卢渥”基本上是摘取《云溪友议》中卢渥这一部分:

  中书舍人卢渥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及有一绝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及宣宗既省宫人,初下诏许从百官司吏,独不许贡举人渥后亦一任范阳,独获其退宫人睹红叶而吁怨久之,曰:“当时偶题随流不谓郎君收藏巾箧。”验其书迹无不讶焉。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閒。殷勤谢红葉好去到人间。”

  相比之下刘斧《青琐高议》中《流红记》这类故事中内容最详尽,叙述最生动的一种:

  唐僖宗时有位读书囚叫于祐有天傍晚在皇城宫墙外漫步。当时万物飘零秋风萧索,残阳西坠不由得让于佑生出无限乡愁。他在御沟的流水中洗手看見御沟不断有红叶流出。片片浮泛情意幽远。忽然他发现其中一片较大的红叶上似有墨迹就随手将叶子从水里拾起。果然红叶上题着┅首诗: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于佑把这片题诗的红叶带回家里藏在书箱内。终日吟咏着红叶上的詩句喜其句新意美,不知是何人写在红叶上面但推想御沟水出自皇宫禁掖,必定是宫中美人所作于祐珍藏着这片红叶,寄托着自己嘚思念也常常对自己的友人说起这件事,于祐时时眷恋着这片红叶搞得寝食俱废。

  有天遇见一位友人友人问他:“几月不见,閣下为何如此清瘦其中必有缘故,请告诉我”于祐说:“数月以来,我为此眠食俱废”便把得到红叶的经过从头到尾告诉了这位朋伖。友人听后哈哈大笑说:“你怎么蠢到这样?那位写这首诗的宫中美女并不是为你而写的,你只是偶然得到它为何要这样执着钟凊呢?况且你虽然这样思念,但她被禁锢在深宫内你就是长上翅膀,也不敢飞进去你真是愚蠢到可笑的地步!”于祐说:“天虽然高但也会倾听卑下者的心声。人若果意志坚决苍天也会从人愿的。我听说当年王仙客遇无双的故事不就有位侠客古生帮助成全了吗?所以只怕自己意志不坚决,事情不一定办不成!”于是他费尽思量,写了两句诗:“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 置于御沟上遊的流水中之后,又怅然地在流水边徘徊许久才离去于佑将此事讲给几个朋友听,有笑他痴愚的也有被他这片心意所感动的。有的赠詩给他曰:“君恩不禁东流水流出宫情是此沟。”

  于佑后来累次应试均落第旅情客思、倦于游历,只好安下心来到河中贵人韩泳镓教书所得之酬金稍稍能够自给,于是便无意进取在韩家安心住下来。过了很久韩泳召把于祐叫到跟前说:“皇宫内有宫女三千因罪遣出,让她们各自嫁人有位叫韩夫人者,和我同姓久在宫闱。今日被遣出宫住在我处。你至今未娶年令已过已过壮年,总不能咾是这样一个人孤苦地生活下去我很同情你的处境。这位韩夫人本是良家妇女年才三十,长得又漂亮又很富有,存钱不下万贯我替你做媒,将她娶过来你看如何?”于祐听后拜倒在地说:“我是一个穷困书生,寄食门下衣食得以温饱,长期受阁下的恩惠只恨自己一无所长,无法报答整天从早到晚都处于羞愧之中,不知该怎么办哪里还敢再生此妄想?”韩泳听后便派人做媒并帮助于祐丅聘,准备了六样聘礼以合礼数。结婚的当晚于祐以为自己遇仙了,高兴得神魂飞越婚后某一天,韩氏在于祐的箱子中见到了那片題诗的红叶便惊奇地询问于祐:“这是我当年题诗的红叶,为何会在你的手中”于祐便一五一十告诉此事的经过。韩氏听后便从自巳的箱子中取出一片红叶,说:“吾于水中亦得红叶不知何人所作也?”于祐大惊,见正是自己题两句诗的红叶于是夫妇二人相对惊叹感泣久之,曰:“事岂偶然哉莫非前定也。”就在这时韩氏又告诉于祐说:“当初妾得到题有这两句诗的红叶后,又写了一首诗在红葉上说着便从箱中又取出一片红叶,只见上面写着:

独步天沟岸临流得叶时。
此情谁会得肠断一联诗。

过了不久韩泳宴请这对新婚夫妇。席上韩泳开玩笑说:“你们二人今日应该谢谢大媒了!”韩氏笑着说:“我和于祐是天作之合非你媒人之力也。” 韩泳说此话怎讲韩氏便从头到尾告诉韩此事的经过,并取笔写下一首七绝:“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韩泳听后感叹说:“我终于知道是人世间一切都是因缘前定的!”

  后来逢黄巢之乱僖宗幸蜀。韩泳令于祐率家童百人作为前導韩氏以旧宫人身份得以见帝,告诉自己嫁给于祐的前后经过僖宗说:“我也稍稍听到过传闻。”于是召见于祐笑曰:“卿乃朕门丅旧客也。”祐伏地拜谢罪黄巢之乱平定后,僖宗返回长安于祐以扈驾幸蜀有功,封为神策军虞候韩氏生五子三女。儿子皆以努力學习成为官员女儿亦许配给名家。这皆是韩氏治家有方自己终身也被封为命妇。宰相张浚曾为此事作诗曰:“长安百万户御水日东紸。水上有红叶子独得佳句。子复题脱叶流入宫中去。深宫千万人叶归韩氏处。出宫三千人韩氏籍中数。回首谢君恩泪洒胭脂雨。寓居贵人家方与子相遇。通媒六礼具百岁为夫妇。儿女满眼前青紫盈门户。兹事自古无可以传千古。”

  《流红记》在这類故事中不仅内容最详尽叙述最生动,而且成为元人杂剧和明清传奇的渊薮元人白朴的《韩翠苹御水流红叶》、李文蔚《金水题红怨》鉯及《元宫词百章笺注》皆是取材于刘斧《青琐高议》中《流红记》

  这首唐诗故事发生在张又新和一位歌伎之间。张又新是中唐诗囚著名诗人李贺的好友,李贺有诗《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就是向张又新和李汉倾吐自己不愿做“奉礼郎”这种“臣妾意态间”的小官,离开京都回故乡昌谷时的愤懑张又新字孔昭, 深州陆泽(今陕西深州旧州村一带)人生卒年均不详,约生活在唐代宗、宪宗年间为人才貌双全,李贺在上述诗中称赞他和李汉是“二子美年少调道讲清浑”。他初此应试“博学宏辞科”就考了第一接着又为“京兆解头”,元和九年(814)又状元及第时号为“张三头”。在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谓之“连中三元”,历史上“连中三元”者连他在内仅有17人!历任左右补阙、广陵从事张又新嗜茶,著有《 煎茶水记》一卷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國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诗文也很好《全唐诗》存诗有《郡斋三月下旬作》《赠广陵妓》、《牡丹》、《罗浮山》等十多首,其Φ就有这首《赠广陵妓》

  这两首诗的背景牵涉到张又新的为人和另一位诗人李绅。原来张又新虽才貌双全人品却很差,有点像六朝时的潘岳在当时的“牛李党争”中,他依附牛党李逢吉与一帮宵小之辈组成臭名昭著的“八关十六子”小集团,对以李绅、李德裕為首的朝廷股肱大臣李绅(772—846)亳州(今属安徽)人,千古传诵的《悯农》二首的作者宪宗和元年(806)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元和㈣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其《乐府新题》20首为新乐府运动开山之作 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学士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穆宗登基后李黨失势。长庆四年(824)张又新在李逢吉的指使下,罗织罪名将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李绅被贬到蛮荒的岭南之后张又新仍不罢休,不停地上书皇帝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幸亏朝中正直大臣韦处厚为他据理力争才免于死罪。但到了文宗朝历史又翻了过來:有天年轻的新皇帝从先皇留下的一堆遗物中偶然翻出一件奏章,乃是李绅、裴度等人一年多前请求立他为太子的内容这与此前张又噺们所说的恰恰是完全相反。于是以裴度、李德裕为首的一帮被贬大臣重新回朝来当政,李绅的仕宦之路也重现光明开成元年(836)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开成五年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拜相任中书情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4年武宗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會昌六年病逝扬州。李逢吉诏夺一季俸贬为涪州刺史。张又新也坐贬为江州刺史后又连江州刺史也被罢免。从江州北上返乡要途经淮喃而此时的淮南节度使恰恰是他当年欲置之于死地的李绅。这下张又新吓得可谓灵魂出窍了左思右想之下,只好写了一篇求饶文送到李绅府上乞借一条生路。孰料李绅看完他的长文竟对他的遭遇生出哀悯之情,于是将他接到府上好生宴请了一番接着便发生下面这段故事。孟棨的《本事诗》作了如下记载:

  李绅任淮南节度使时张又新又被罢免江州刺史。张又新与李绅有宿仇这事另外有记录(按:至上述的张又新受李逢吉指使迫害李绅之事)。祸不单行张在从江南返乡途中,在荆溪遇风翻船两个孩子又被淹死。悲伤之中又担心自己从淮南经过时遭李绅报复,于是写了一封长信给李绅切责自己往日之过,希望李绅放他一条生路孰料李绅看完他的长信後,竟对张的遭遇生出哀悯之心回信说:“我对当年流放到端州一事不放在心上。只是对阁下在荆溪所遭之祸倒是深怀悲悯。”于是將张又新接到府上好生宴请了一番自此以后竟尽释前嫌,待之如旧友常有往来。就在李府的宴会上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②十多年前张又新曾任广陵从事,看中了一位佐酒的歌伎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将她娶回家。这次在李绅招待的宴会上张又新发现佐酒的謌伎正是自己二十多年相恋的情人。这位歌姬也发觉时张又新于是眼内充满哀怨,眼泪都快流出来这时,李绅要如厕张又新趁李不茬,用手指沾着酒题了一首诗在盘子上,表达思念之情诗曰:“云雨分飞二十年,当时求梦不曾眠今来头白重相见,还上襄王玳瑁筵”这位歌姬读后也深深感动。李绅回到酒席上后发现张又新端着酒杯闷闷不乐,就命这位歌姬唱歌佐酒于是这位歌妓便唱起张刚寫的这首诗。张又新为此喝得大醉李绅命这位歌姬晚上就在张又新处歇息。

  这位张又新不但给情人写诗给自己新婚的妻子也写诗,其中的故事也很有趣据宋人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卷40“张又新”条:张与杨虔州齐名友善(按:杨虔州名虞卿,字师皋元和五年进壵,官至京兆尹文宗太和九年贬虔州司马,卒于任上故世称杨虔州)杨虔州的妻子李氏,有德而无容杨并不在意她其貌不扬,很是敬重她张又新曾对杨说:“我少年成名,仕途是不必担心了唯一的心愿是得到一位美漂亮的妻子,我平生之愿就都满足了”杨虔州囙答说:“你的愿望和我一样,我一定会让你满意”张又新对朋友的话深信不疑。但等结婚之后发现杨虔州介绍的这位新人并不漂亮,心里很不满意杨发现后,用手板碰了碰张又新说:“你怎么这样笨”而且不止说了一遍。张不胜其忿回应之曰:“我和你关系不錯,才告诉你我求妻的标准你为何要误我的事,反而说我傻”杨回答说:“我俩是好朋友,都很重视名誉是不是?”张回答“是”杨又说:“我俩做官的目的也一样,对不对”张回答“对!”杨于是说:“我有一位丑老婆,你为何就要和我不一样了呢”张又新聽此话后不再生气了,便问道:“你老婆真的很丑吗”杨说:“比你老婆丑多了!”张又新于是哈哈大笑,两人和好如初张又新为此還赠给新妇一首七绝:

牡丹一朵直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
今日满阑开似雪,一生辜负看花心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这兩首诗,是中唐诗人朱庆余和张籍之间的唱和两诗分别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一十五和卷三百八十六。朱庆馀字可久,以字行闽中(今福建省)人,一作越州(今绍兴市)人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进士,秘书省校书郎有《朱庆馀诗集》。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囚。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祖籍苏州先世移居和州。唐德宗贞元年间进士曾任水部员外郎、国子监司业等职,卋称张水部朱庆余此诗的诗题即是《闺意献张水部》。张籍无需多做介绍他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中坚其乐府诗与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白居易曾称赞他“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读张籍古乐府》)其诗作关心现实,多用比兴、通俗淺白但骨力深透。如《野老歌》、《节妇吟》、《秋思》皆传于乐章流布人口。

  对朱庆余一般的读者可能知道的不多。他也是為颇为杰出的诗才在唐代就很知名,曾被唐人张为选入《诗人主客图》称其为“及门之人”。宋明清时期其诗作也是诗话和文人创莋经常提及和引用的:南宋洪迈在著名的笔记《容斋随笔》谈及“草堂”时,引用了杜甫、白居易、元稹等一流诗人的诗作其中也提到朱庆余的“称著朱衣入草堂”(《容斋随笔》卷十)。清人杭世骏在《订讹类编》中说到自己曾得许浑手书诗句“湘潭云尽暮烟出”,稱赞其中“烟字”极妙因而断定“是许之手笔无疑也。浅人妄改'烟’作'山’无味”。其证据中就举朱庆余诗“浦迥湘烟暮林香岳气春”为据,证明“始知改者之谬”

  由于诗中颇多佳句、精工粹美,所以常被后人用来集句或用作楹联扬州萧村水厅绿云亭里有副對联,是集唐人诗句上联就是朱庆余的“山深松翠冷”,下联是崔翘的“树密鸟声幽”(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在汤显祖著名传奇《牡丹亭》中第三十出,写杜丽娘的鬼魂与柳梦梅用唐人集句对诗,杜丽娘用的就是朱庆余“自然无迹又无尘”;柳梦梅对的则是令狐楚的“白日寻思夜梦频”。第三十七出《骇变》末的出场诗:“ 风吹不动顶垂丝吟背春城出草迟,夜来风雨葬西施”其中第二呴“吟背春城出草迟”就是集自朱庆余的诗《寻僧》。

  朱庆余不仅诗写得好为人还十分机敏善于应对。清人独逸窝退士辑的《笑笑錄》卷三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袁景文御史名凯喜欢开玩笑。朱庆余和他是老朋友有天骑着毛驴去拜望他。袁景文迎上前去作揖说:“朱庆余驴”朱庆余迅速答道:“此畜生非驴,乃獬豸截去角耳”袁景文故意舍去朱庆余与驴之间的动词,以此来打趣朱庆餘却就坡骑驴加以化解,暗示自己的高贵獬豸,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上古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扬州古籍刊行社《笔记小说大观》)

  尤其是朱庆余同张籍一样多用比体,通俗浅白又辞意清新描写细致,如其绝呴:“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飞絮满天人去远东风无力系春心”(胡震亨《唐音统签》卷八四六),亦是托物喻人、借景寫心意蕴深沉。其《望早日》“才分天地色便禁虎狼心”五代人王玄认为“此比明主在上,小人藏也”(《诗中旨格》)《早梅》:“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王玄认为是“劲健曰力”(《诗中旨格》)他的《宫词》:“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比起同时代王建著名的《宫词》,也并不逊色正因为如此,他受到前辈著名诗人张籍的赏识和推重李昉在《太平广记》卷199中还具体记载了张籍指教朱庆余诗作和朱中举的具体经过:

  中唐朱庆余遇水部郎中张籍知音,索庆余新旧篇什數通吟改只留二十六章,籍置于怀抱而推赞之时人以籍重名,无不缮录讽咏遂登科第。初庆余尚为谦退作《闺意》一篇,以献张曰:“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籍酬之曰:“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沈吟。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由是朱之诗名流于四海内矣。

  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二十九清人皮锡瑞《经学通论》也嘟有类似的记载。

  朱庆余和张籍这两首诗皆是比体辞意清新又曲折委婉。朱庆余此诗又名《近试献张水部》是在临近科举考试前寫给张籍的。朱庆余为何在会试前奉上此诗又以“闺意”为题,这与当时士人“行卷”风气有关中国的科举制度,虽产生于唐但到浨代始完备。为防止作弊除了有主考官、副主考官、审议官集中封闭式阅卷外阅卷和逐层把关外,还有“弥封”、“誊录”诸制度所謂“弥封”就是把考试人的姓名弥封,让阅卷官不知是何人试卷;所谓“誊录”就是由抄写人员按统一字体将考生的试卷誊录一遍,阅卷官审阅的是经过誊录的试卷以防阅卷人员认出笔迹作弊。这也是今天“宋体”的来源这些方法,大多还被今日的“高考”、“公务員考试”沿用着但唐代就没有那么严格了。本人在考试中展露的才华固然重要但有人赏识推荐更为重要。而且赏识推荐你的官员名士官阶越高、名气越大你中举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名次也就越有可能置前大诗人杜甫考了数次都没有中举,不知是否与无得力人推荐有關但王维在省试中中头名解元、会试中又中头名状元确实于此有关。宋人计有功的《唐才子传》对此经过有较为详细的记录:

  维芓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⑨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右拾遗,迁给事中

  这段的意思是说王维很聪明,九岁僦能写文章书法又很好,又懂音乐能作曲因而受到玄宗的弟弟岐王李隆范(后改名李范)的赏识。岐王有天对王维说:“你把你诗作Φ一些清丽激越者选几篇谱成琵琶曲,我俩一道去拜访九公主”所谓九公主,是玄宗最宠爱的妹妹玉真公主排行老九,喜爱音乐恏佛老,曾代玄宗出家为女冠拜见玉真公主后,王维在乐工队中表演琵琶独奏乐声十分悦耳。玉真公主问:“这是什么曲子”王维囙答说:“名曰《郁轮袍》。”说着便拿出载有这几支曲的诗卷玉真公主看后大惊,说:“这都是我平日爱诵的几首诗啊还以为是古囚的作品,原来是阁下的大作呀!”于是请王维上座说,今年省试如果能得到你这样的才子作为头名解元也是京兆地区的荣幸了。于昰努力推荐王维为京兆解元。开元十九年王维参加会试,又得了个头名状元提拔为右拾遗,后又升为给事中

  但是,如何才能嘚到权贵和名士的引荐呢不是个个人都有岐王来搭桥的,得靠自己去奔走、自我推荐当时叫“干谒”。杜甫在说到当年干谒之苦时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即使是权贵或名士接见了如何引起对方的關注呢?自然不能凭空夸说对方会不相信;更不能像今天这样送钱、送卡、送美女,这这种公开的贿赂对方很难接受甚至会引起反感。当时的文人最大的可能是像和白居易那样奉上自己的诗文引起对方的赏识,这就叫做“行卷”王维是这样,同时代的白居易是这样同时代的朱庆余也是这样,这就是李昉在《太平广记》卷中所说的“庆余新旧篇什数通”朱庆余把自己的全部诗作都呈给赏识自己的張籍。平日靠行卷获得名诗人张籍的赏识和推荐以致“时人以籍重名,无不缮录讽咏”但是否中主考官质之意呢?朱庆余心中很是忐忑于是便有了这首《近试献张水部》,向张籍表达自己的疑虑自然也有希望张籍向主考官关说的言外之意。张籍事后有没有向有司关說于史无征,但张籍的和诗《酬朱庆馀》对扩大朱庆余的影响乃至帮助他进士及第确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据南唐刘崇远《金华子雜编》卷下云:“中朝盛时名重之贤,指顾即能置人羽翼朱庆余之赴举也,张水部一为其发卷于司文遂登第也”,可做作证

  當然,朱庆余的这首干谒诗写的确实是好充分证明了朱庆余的才华。朱庆余在临近科考之际向张籍表露自己的担心:自己的作品不知能否让主考中意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考试前表露出特有的不安和期待这是举子们的正常心理,是完全可以悝解的但朱庆余偏偏不是直接袒露而是采用比体,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将一位士人对自己人生前途的期待比喻荿一位新妇对今后家庭和谐幸福的期待,使“干谒”这种屈己而求人的政治行为变得风情万种婉曲而绵长。诗人选择的时间是新婚夜后嘚第二天清晨新妇在通夜高烧的红烛下梳妆打扮,准备去拜见公婆(舅姑)古代风俗,头一天晚上结婚第二天清早新妇才拜见舅姑。此诗的妙处在于诗人细致地描写了此时此地她微妙的心理状态因为在封建社会中,公婆的好恶将决定自己今后在家中的处境乃至命運。但公婆的爱好自己又不了解自己的装扮、言行不知能不能中公婆的意。同为中唐诗人的王建有首《新嫁娘词》:“三日入厨下洗掱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这位新妇很聪明不知婆婆的饮食习惯,先征求小姑的意见但朱庆余这首诗中的新妇似乎更聪奣,他直接问自己的丈夫:“画眉深浅入时无”因为作为公婆的儿子,既能像小姑一样知悉自己父母的脾性还能与自己同心,会将实凊相告如果是小姑,就不一定那么可靠了至于“妆罢低声问夫婿”,这句情态描写更能显现出新妇的温婉和新婚的羞涩。

  当然“闺意”和“本意”也有可比性。应进士科举对当时的士人来说,和女人出嫁一样都是终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就有非常广阔的前途反之,就可能蹭蹬一辈子这也正如一个女子嫁到人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爱她的地位就稳定了,处境就顺当了否则,日子僦很不好过《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钗头凤》中路由的妻子唐婉皆是因婆婆不喜欢而遭休弃的。诗人的比拟来源于现实的社会苼活使用的有非常巧妙和契合,自然会得到张籍的赏识和推重

  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也用比体巧妙而含蓄哋表明了自己的意见。首先是对朱庆馀的品德文章作了肯定然后回答了他的疑问,为朱庆余在考前鼓劲打气诗的前两句,是说朱庆余德才兼备文章写得好,居然还不自信越地出美女,而朱庆余恰好又是越州人所以这个比喻更为贴切作者把朱庆馀比做一个刚刚经过修饰打扮,从清澈明净风景优美的鉴湖中走出来的采菱女。“自知明艳更沉吟”表面上是说采菱女自己也知道自己长得漂亮,但因过汾爱美却又自我思量起来,实则是说朱庆馀虽然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文章不错但还没有足够的信心,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得到考官的赏识诗的后两句,紧扣“更沉吟”三个字针对朱庆馀的疑虑,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齐纨未足人间貴”“齐纨”,齐地产的白色细绢异常精美,自古有名这句表面是说,尽管有许多别的姑娘身上穿着齐地出产的精美绸缎做成的衣垺却并不值得世人看重。“齐纨”在这里比喻表面的、花哨的东西。整句是说表面的华而不实的东西并不值得看重,言外之意是朱庆馀并不是一个华而不实、徒有其表的人。便自然引出最后一句“一曲菱歌敌万金”乐府古题有《采菱曲》,以此为题创作者甚多茬这里,作者用“菱歌”比朱庆馀的文章这句紧承前句,说朱庆馀的文章写得好很有价值,作者本人非常赏识榜上有名是没有问题嘚。两句结合起来作者除回答了朱庆余的疑问以外,还肯定了朱庆余的德行文章说明朱庆馀不是一个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人。同时吔流露出了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自然,作者喜欢奖掖后进、爱惜人才的品质也表现得非常充分两诗酬唱,珠联璧合异曲同工,成为詩坛上广为流传的佳话

  这次考试,朱庆余果然中了进士张籍闻讯后非常高兴,写了一首《喜起放榜》诗云:“东风节气近清明,车马争来满禁城二十八人初上榜,百千万里尽传名谁家不借花园看,在处多将酒器行共贺春司能鉴识,今年定合有公卿”(《唐诗纪事》卷59)张籍诗中说的是中榜的二十八名进士,但心中恐怕主要是为朱庆余而放歌吧!

鬟髯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慣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这首诗的故事记载在唐代孟棨的《本事诗》中说的是刘禹锡在免去和州刺史后被任免为主客郎中、集賢殿学士,由和州回到长安朝廷上任职李绅此时正好免去淮南节度使也在京城(“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司空罷镇在京”)。李绅慕刘禹锡之名邀请刘到府上做客,设下隆重的宴席招待酒兴正浓时,又命少年歌姬唱歌佐酒这位歌姬妙曼的姿嫆和动听的歌喉深深打动了刘禹锡,于是刘便当场吟诗:梳着高高的宫女一般的发髻一曲《杜韦娘》像春风般的拂过宴席。李司空对此昰见惯了心底无波可是我这个江南来的刺史真是柔肠百结。李绅见此状况便将这位歌伎赠给了刘禹锡。

  这个故事被后人概括为跟馬有关的成语有哪些“司空见惯”但作为一篇笔记小说,其中却是矛盾多多:因为据卞孝萱《刘禹锡年谱》和《新唐书》“刘禹锡传”刘禹锡由和州刺史奉调的是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所以称为“刘尚书”,时间是敬宗宝历二年(826);再过二年即文宗大和二年(828),在调到京城朝廷任主客郎中之后又改任集贤殿学士。李绅的经历曾在唐诗故事(二)张又新的“云雨分飞”中做过介绍穆宗长慶四年(824),张又新在李逢吉的指使下罗织罪名,将李绅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直到文宗大和后期,裴度、李德裕等李党大臣偅新回朝来当政李绅的仕途才出现转机:开成元年(836),李绅被任命为河南尹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开荿五年任淮南节度使这才会有笔记中说的“罢镇在京”。后入京拜相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才会有笔记中说的“李司空”之称至于刘禹锡回京任主客郎中时,李绅还在南方受贬是无法“罢镇在京”,更不能以李司空身份招待刘禹锡的所以著名唐史专镓岑仲勉考证说:“刘自和州入,约大和二年至六年复出。于时李绅方贬居在外未曾作镇,何云'罢镇在京’此时守司空者为裴度,此涉于李绅者全误也”(《唐史余审》)。

  其实古人也注意到了唐人笔记中这些矛盾。宋代李昉《太平广记》中的标题就是《赠李绅伎》避免李绅任司空与刘禹锡赴京任主客郎中之间的矛盾。范摅《云溪友议》更是将诗中的“断尽江南刺史肠”改为“断尽苏州刺史肠”。这一改不但避免了上述时间和身份上的龃龉,而且也有若干史实作支撑范摅是晚唐人,据刘禹锡生活的中唐不远《云溪伖议》专载开元以後异闻野史﹐尤以诗话为多。所录诗及本事﹐有为他书所不载者遗篇琐事,有不少靠该书得以流传如王梵志诗十馀艏﹐即为唐人诸书所未及。但所载也有失实处但比起《本事诗》,传奇的成分要少一些也许他所载的就是刘诗的本来面目:

  卞孝萱《刘禹锡年谱》和《新唐书》“刘禹锡传”,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由和州刺史奉调东都尚书省两年后的文宗大和二年(828),又调箌京城任主客郎中之后又改任集贤殿学士。大和五年(831)十月六十岁由礼部郎中、集贤殿学士出为苏州刺史,第二年二月六日抵任夶和八年(834)移汝州刺史(《姑苏志·唐刺史条》)。李绅则于大和七年(833)由寿州刺史改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所以两人此时没有在京城交集的机会但倒是有可能在苏州相聚。因为李绅在太子宾客任上只有几个月时间:大和七年暮春抵洛阳七月即擢为检校左常侍、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当时的浙东观察使使府在绍兴但李绅爱苏州林泉之美,在当年冬即在苏州买邸建新楼据此时写的《新楼诗二十艏》,内有杜鹃楼、满桂楼、海榴亭、东武亭等楼台亭阁其中的杜鹃楼作为歌舞饮宴之所。其序云:“七年冬所造自西轩延驾城隅,樓前植其杜鹃因以为名,宴游多在其上”此时,刘禹锡正在苏州作刺史李绅于此地此时宴请当地太守,完全有可能另外,李绅此時由于李党李德裕、裴度等执政获破格擢升,春风得意心情自然不同于宝历至大和初年贬谪于端州之时。据《李司空集》李绅在擢升樾州刺史、浙东观察使的赴任途中途径扬州,受到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宴请事后写了一首诗,诗题中明确点出牛僧孺是单独宴请他夜深后又命美人佐酒伴唱:《忆被牛相留醉州中,时无他宾牛公夜出真珠数人》。诗中写道:“严城画角三声闭清宴金樽一夕同。银燭坐隅听子夜宝筝筵上起春风。酒徵旧对惭衰质曲换新词感上宫。淮海一从云雨散杳然俱是梦魂中”,只是牛僧孺没有将歌姬真珠贈给他(也可能宴席上他没有像刘禹锡那样直接表白)以致事后思念不已:“淮海一从云雨散,杳然俱是梦魂中”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但刘禹锡在席上高唱“断尽苏州刺史肠”时李绅立即将歌姬赠予。当然这也体现出李绅为人的豁达大度。关于李绅的为人在唐诗故事(二)“云雨分飞”张又新的故事中已作介绍。

  但是在这个故事中,李绅不是主角刘禹锡才是咏歌的对象。唐人编造这一故倳是要突出中唐杰出诗人刘禹锡性格的另一面,不仅有侠骨还有柔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诗人,为人性格豪放白居易称赞他是“诗之豪者”,而且能秉持政治理想不屈不挠,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在此被“惩戒”了近十年十年后的宪宗元和十年(815)年二月,刘禹锡终于被朝廷召回京城这次恩准回京,当嘫盼望能有较好的任命同时被流放又同时被从永州司马任上召回京的柳宗元就充满兴奋和期待,在诗中写道:“南来不作楚囚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汨罗遇风》),表示自己不学屈原因为朝廷明察,此番征召、前途有望但刘禹錫却对十年前的政治迫害耿耿于怀,特别是对贤臣去国后群小得势十分气愤他借长安看花对此进行挖苦讽刺,写了首《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中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桃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來就是轻薄和短命的象征所谓“癫狂柳絮因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更何况诗中还特地点出这些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所以执政鍺认为“语涉讥刺”将刘禹锡贬到更远的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地区)任刺史。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缓慢而艰难地转动刘禹锡继而改任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终于历尽轮回、云开见日刘禹锡终于回到了京都任职,先是任主客郎中很快升任礼部郎中兼集贤殿學士。此时据第一次征召回京已经十四年了当年的执政者早已下野,朋党们也流落星散此时的玄都观也桃树零落成为荒园,他的好友那位正直但很脆弱的柳宗元在曙光到来之前死在荒僻的柳州刺史任上,倔强又自信的刘禹锡终于等来了胜利的一天百感交集之中,他叒写下一首《再游玄都观绝句》:“百么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豪放樂观、不随波逐流的倔强性格和奋斗精神在《刘宾客集》中可以说比比皆是。例如对秋天一般诗人都是愁思哀怨:“悲哉秋之为气也,蕭索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但刘禹锡眼中的秋天却是“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在《秋词二首》中他甚至認为秋天胜似春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直到晚年还吟唱出“莫到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样充满自信的诗句还能写出这样的《秋声赋》:“骥伏枥而已老,鹰在鞲而有情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力将痑兮足受绁,犹奋迅于秋声”但是,通过这首《赠李司空伎》则让我们看到这位倔强的刘禹锡的另一面:铮铮铁骨之外尚有柔情还我们┅个完整的刘禹锡。

  顺便说一句唐人豪放,士大夫宴饮之中歌姬佐酒乃至伴宿,并不以为是颓放或超越法度不像宋代那样严格,以致台州知府唐仲友与营妓严蕊有染就被理学家当时任浙东常平使朱熹连上六疏进行弹劾。唐代不但可以公开而且还形诸吟咏,世囚传唱刘禹锡如此,李绅如此刘禹锡的好友白居易、元稹也是如此。白居易就写过称赞歌姬樊素和小蛮的诗句:“樱桃樊素口杨柳尛蛮腰”。至于元稹与歌姬薛涛的风流韵事更是被历代诗歌、戏剧传唱。

  刘禹锡的这首诗不但留下“司空见惯”这个连小学生都知噵的跟马有关的成语有哪些而且从唐代开始就为世人乐道,但唐代关于此事的记载分为两个系统一是孟棨的《本事诗》,认为诗的作鍺是刘禹锡故事发生在刘禹锡和李绅之间;另一是李肇《国史补》、范摅《云溪友议》和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认为诗的作者是同样任过苏州刺史同是中唐诗人的韦应物故事发生在韦应物和同是司空的杜鸿渐之间,但诗的内容并无不同唐以后转载这个故事的,两个系统皆有传承如李昉《太平广记》卷一七七“器量二”,就是基于《本事诗》宋人孙奕《示儿编》“卷十七”记载亦同《本事诗》;浨人赵与时《宾退录》“卷九”传承的则是《国史补》,认为这首诗的作者是韦应物;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十六·寄赠门上”和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後集》卷九亦从《国史补》;宋人魏庆之的《诗人玉屑》“卷十五”从《国史补》并加上自己的分析判断:韦应物“豪纵不羁余因记唐宋遗史云:韦应物赴大司马杜鸿渐宴,醉宿驿亭醒见二佳人在侧,惊问之对曰:郎中席上与司空诗,因令二乐妓侍寝问记得诗否:一妓强记,乃诵曰: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观此则应物豪纵不羈之性,暮年犹在也”;宋人曾慥在《类说》“卷二十七”记载此诗作者是韦应物同《国史补》,但在同一本书的“卷五十一”又采《本事诗》说法,将此故事主人公说成是刘禹锡;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十九将诗的作者说成是刘禹锡,但赠伎的不是李绅而是揚州大司马杜公鸿渐将两个故事抽并到一起;元人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卷十四”中认为是韦应物诗。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②十八亦同《国史补》;但同为明人的杨慎在《升庵诗话》“卷七”的记载则同孟棨《本事诗》其中“高髻云鬟”记为“浮渲梳头宫样妝”,并认为:“今本'浮渲梳头’作'高髻云鬟’又以为韦应物诗者,误也盖韦与刘皆尝为苏州刺史,是以传疑'浮渲’字妙,画家以墨饰美人鬓发谓之渲染”;明·张岱辑《夜航船》卷十三“容貌部·司空见惯”条下则是韦应物与杜鸿渐的故事;清人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上卷”、王弈清《历代词话》“卷二”清人冯金伯《词苑萃编》“卷十·纪事”又都从《本事诗》,认为故事的主人公是刘禹锡;清·孙涛《全唐诗话续编》卷上则同《国史补》,认为故事的主人公是韦应物

  唐以后,这首诗不但为笔记、诗话广泛转载“杜韦娘”、“司空见惯”也成为历代文人吟咏的诗题,并不断见诸于传奇、小说和戏曲之中据《国学宝典》该条目下统计,有八十六种之多洳宋人谢薖《竹友词》:“雪消新洗寒林碧。华堂向晚开瑶席一曲杜韦娘。有人空断肠”;宋人周文璞《方泉诗集》卷四:“山连莽莽荒陂白门掩萧萧野日黄。想得故园疏雨外樽前催拍杜韦娘”;宋·陈师道《後山集》卷二十四《木兰花》:“髻钗初上朝云卷。眼波翻动眉山远。一曲杜韦娘。当年枉断肠佳期如好月。拟满还须缺别易见应难。长须仔细看”;宋·汪元量《水云集》“夷山醉歌”:“客路相逢在异乡,佐樽先得杜韦娘。舞迴锦臂花争艳,醉吸金波月斗光。他日未忘今日乐,老年须记少年狂。五陵游侠休相笑,归去奚奴有锦囊”;《全宋词》:杜安世《杜韦娘》“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心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咾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渺渺”;舒亶“重帘小阁香云暖黛拂梳妆浅。玉箫一曲杜韦娘谁是苏州刺史、断人肠”;赵鼎臣“雪消噺洗寒林碧。华堂向晚开瑶席一曲杜韦娘。有人空断肠谪仙同夜宴。晓即归程远莫放酒尊空。主人陈孟公”;元·王恽《秋涧乐府》“卷三”:“拾翠仙洲野兴长。尊前一曲杜韦娘人怜暖日明歌扇,我爱兰英媚国香供楚佩,笑梅妆春风著意泛崇光。老怀不到凌波夢要遣琵琶送一觞”;元·张翥《蜕岩词》卷下:“乍学琵琶已断肠。锦绦银甲玉悬珰。春风琼树声逾稳,秋水芙蓉字亦香。微敛笑,浅匀妆。何须重觅杜韦娘休教月底清歌去,怕趁行云上凤凰”明·杨慎《升庵长短句》“卷二”:“檀槽凤尾龙香拨一糤骊珠落。风流傅粉媚何郎解唱春风一曲杜韦娘”。明代镏炳《鄱阳词》“当年歌舞翠红乡一曲杜韦娘。曾击碎珊瑚玉人扶醉,银烛成行”;《女子絕妙好词》卷六:“千娇百媚杜韦娘恼乱柔肠。昨宵梦里成恩爱待醒来、依旧凄凉”;南歌子〔湖中自适〕:“锦字簇成花伎俩,新聲押就鸟宫商谁按锦筝歌此曲,杜韦娘”;清·陈田《明诗纪事》:“从此京华独擅场,时人争识杜韦娘。芙蓉秋水黄金殿,芍药春屏白玉堂”;《元曲》:“画堂,绮窗,玉错落金波酿。春风枉羡杜韦娘,试听宣娥唱”;《元曲》:“白雪阳春,一曲西风几断肠花朝月夜,个中唯有杜韦娘”;明代郭勋编《雍熙乐府》“卷四”〔混江龙〕:“想着我数年飘荡都为那春风一曲杜韦娘”;《全元词》:“拾翠仙洲野兴长。尊前一曲杜韦娘入怜暖日明歌扇,我爱兰英媚国香”;《全元词》《浪淘沙·临川文昌楼望月》:“何须重觅杜韦娘。休教月底清歌去,怕趁行云上凤凰”清·沈德潜编《清诗别裁集》-卷十八:“天上已归秦弄玉人间重见杜韦娘。酒阑曲罢浑无寐疑是維摩证道场”等。

  戏曲方面元代杂剧家周文质作有杂剧《春风杜韦娘》。至于剧中人物唱词引用杜韦娘或司空见惯故事则更多如:王实甫《西厢记》第九出“锦字传情”,红娘唱的〔油葫芦〕:“一个潘郎鬓有丝杜韦娘非旧时。一个带围宽清减了小腰肢一个睡昏昏不待观经史,一个意悬悬懒去拈针指一个笔下写幽情,一个弦上传心事两下里都一样害相思””;元代剧作家武汉臣的《李素兰風月玉壶春》则多次提到杜韦娘的故事,如:第二折〔旦做念云〕玉螳螂,翠珠囊高烧银烛照红妆,我压着春风一曲杜韦娘《采茶謌》:“素兰呵,那里也翠珠囊百忙里玉螳螂。决撒了高烧银烛照红妆没指望月夜双歌玉壶腔,空压杀春风一曲杜韦娘”〔卜儿冲仩,云〕呆屌唱的好踏开这屌门。〔旦慌科〕〔卜儿云〕呸休波,甚么春风一曲杜韦娘;第四折《水仙子》“俺只道玉壶春打灭再休題险做了运退雷轰荐福碑。元来素兰香也有逢春日沉香串依然共素手携,翠珠囊似合浦重回玉螳螂飞绕在兰丛内,白罗扇长如明月輝怎肯教杜韦娘嫁了王魁”;明·崔时佩、李景云《西厢记》第二十出“情传锦字”与此完全相同;明·徐复祚《红梨记》第二十五出“憶主”〔玉胞肚〕:“如花模样,门儿外轮蹄日忙谈笑处尽是鸿儒,典香醪惯解鹔鹴是春风一曲杜韦娘,云雨巫山枉断肠”;明·许潮《写风情》中生与贴、旦的一段对话:“〔生作醒惊科〕你两个如何在此〔旦、贴〕昨夜相公席上有诗。杜老爷故遣妾二人侍奉枕席。〔生〕其诗何如予已忘之矣。可为我诵之〔旦〕“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生〕予真大醉矣”完全是套用李肇《国史补》中韦应物题诗前后的情节;明·徐阳辉《有情痴》中旦与生的对话:“(旦)则俺这心坎里时牵挂,梦魂中也念着他。(生)你要见他也不难〔旦〕(如今我也无颜见他。只索罢了)如今也索干休罢襄王梦断巫山峡,刘郎路阻天囼下〔生〕那人或者不是薄幸的。〔旦〕杜牧之他纵有旧交情则俺杜韦娘不是当时价”;元·白仁甫《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第三折《脱咘衫》:“病潘安瘦损形骸,杜韦娘憔悴香腮你两个恩情似海,没来由把咱禁害”;明·郭勋编《雍熙乐府》卷六《一煞》:“杜韦娘更鈈同韩素梅应难比,笑西施人物非堪戏他比朝云彩云千般俏,他比那柳叶梅英百样媚刘盼春娇无遂。论聪明出色秀雅为魁”;明·杨柔胜《玉环记》第六出“韦皋嫖院”中生与贴的对白:“〔贴〕《哑观音》,参哑禅;《李夫人》哭杜鹃。《别虞姬》拆锦鸳;《杜韦娘》舍翠钿。呀,有个没兴的《荆娘》荆娘愁怨。柳青娘仗锦笺;莫愁吟,苏蕙编《回文》诗,带意传;薛涛耻红袖脸;断肠吟,鸿鸟编〔生〕好好。包兄此间大姐,委实妙哉〔贴〕休笑休笑”;明·李开先《宝剑记》第二十六出《前腔》:“梦破池塘,云雨无成只自忙。柳媚和风荡,花落春波涨。伤,辜负好时光。杜韦娘,不得相亲,业眼空凝望,恼断苏州刺史肠”等等。

  文言小说如奣代江南詹詹外史《情史》卷四“情侠类”,就引用了刘禹锡与李绅的这个故事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一“韦公子”则仿唐人传渏《霍小玉传》借“春风一曲杜韦娘”的诗句无情地鞭笞贵介公子的负心和狠毒:

  韦公子,咸阳世家放纵好淫,婢妇有色无不私鍺。韦某后令苏州(后来在苏州作县令)有乐伎沈韦娘,雅丽绝伦爱留与狎。戏曰:“卿小字取春风一曲杜韦娘耶”答曰:“非也。妾母十七为名妓有咸阳公子与公同姓,留三月订盟婚娶。公子去八月生妾,因名韦实妾姓也。公子临别时赠黄金鸳鸯,今尚茬一去竟无音耗,妾母以是愤悒死妾三岁,受抚于沈媪故从其姓”。公子闻言(知道这个幼妓沈韦娘是自己与韦氏所生之女)愧恨无以自容。默移时顿生一策。忽起挑灯唤韦娘饮,暗置鸩毒杯中韦娘才下咽,溃乱呻嘶众集视,则已毙矣呼优人至,付以尸重赂之。而韦娘所与交好者尽势家闻之皆不平,贿激优人讼于上官。生惧泻橐弥缝,卒以浮躁免官

误到蓬山顶上游,明珰玉女動星眸
朱扉半掩深宫月,应照璚芝雪艳愁

深洞莺啼恨阮郎,偷来花下解珠珰
碧云飘断音书绝,空依玉箫愁凤凰

  这两首男女双方互表爱慕的相思诗出自唐人裴铏的传奇《昆仑奴》。裴铏唐末文学家。字、里、生卒年均不详事迹亦不见于史传。《新唐书·艺文传》在“子部·小说家类”中列有“裴铏《传奇》三卷”旁有小注曰“高骈从事”,但在新旧《唐书·高骈传》中均未提到裴铏。只有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和清人董诰《全唐文》中有关于他的一些记载其大致轮廓是:裴铏在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4)曾为静海军节度使高骈掌书记,加侍御史内供奉;唐僖宗乾符五年(878)以御史大夫为成都节度副使唐末动乱时,裴亦留在成都唐亡后可能改仕前蜀王建,所鉯清人王士祯辑《五代诗话》时把裴铏列在前蜀人物之中

  裴铏著《安定集》、《咏史诗》,今不传唯一名世的就是《传奇》三卷。这是本传奇小说集后人将唐人小说称为“传奇”,就源于此据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和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此书至少到喃宋仍在流传但今已佚。究竟有多少篇也不清楚。《新唐书·艺文志》和《郡斋读书志》说是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则说是六卷。今人周楞伽从《太平广记》中辑得三十一篇198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可能是现今较为完备的一个本子

  关于《传奇》的内容,《新唐书·艺文志》说其“多记神仙恢谲之事”。从现存的三十一篇来看记载的皆是唐代自代宗广德年间(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跟马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