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三国修改关卡征战为什么不能往敌国关内打?

三国时期的官职从大到小。(最好列表)_百度知道
三国时期的官职从大到小。(最好列表)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主仓谷事  金曹,主钱币盐铁事  侍曹:杂号将军之一。孙策曾任此职  征虏将军。  越骑校尉  掌越骑,曹彰曾行此职。  [从]  伏波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杂号将军之一。王平曾任此职  灭寇将军、中领军):高级将军名号,乃统率诸将之官:  【一品】  丞相:可分设左右  三公:大司马(太尉)、(大)司徒、(大)司空  【二品】(九卿)  卫尉  太常  太仆  廷尉  宗正  少府  光禄勋  大司农  大鸿胪  【三品】  侍郎(尚书郎)  侍中  中书令  大尚书  大长秋  执金吾  京北尹  右扶风  左冯翊  【四品】(九卿辅官)  卫尉丞  太常丞  太仆丞  廷尉丞  宗正丞  少府丞  光禄勋丞  大司农丞  大鸿胪丞  【五品】  御史大夫  御史中丞  丞相主薄  丞相长史  光禄大夫  中散大夫  谏议大夫  礼官大夫  黄门侍郎  从事中郎  【六品】  议郎  郡史  赞飨  食监  祭酒  御史员  右都侯  左都侯  左仆射  右仆射  【七品】(五史五掾)  左长史  右长史  侍御史  丞相史  廷尉史  [从]  五官掾  东曹掾  西曹掾  文学掾  太常掾  【八品】(十辅丞)  太史丞  太乐丞  太祝丞  太卜丞  太医丞  [从]  中书丞  符节丞  尚书丞  明堂丞  灵台丞  【九品】  县尉  县丞  县史  县长  县令  钟官  导官  主事  御府  尚方  [从]  议曹,主谋议事  辞曹。  都护将军(都护):高级将军名号:杂号将军之一。姜维曾任此职  横江将军,主评讼事  奏曹,主章奏事  决曹。  屯骑校尉  掌屯骑,掌禁兵: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游击将军。主五校,主民户祭祀农桑事  法曹,主邮驿科程事  仓曹。  领军将军(领军:杂号将军之一。张飞曾任此职  讨虏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七品】  羽林郎将      立武郎将   立节郎将   绥南郎将  五官郎将  左中郎将  右中郎将  虎贲郎将  [从]  偏将军  裨将军  门下督  将帅府属官。  帐下督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  【八品】(汉武八校尉)  长水校尉  掌长水宣曲胡骑。  骁骑将军:高级将军名,秦朗曾任此职,主罪法事  集曹,主簿计事  户曹、九品20位外,四品以上9位,主通报事  ※文臣除一品4(5)位,并掌禁兵。  护军将军(护军、中护军):杂号将军之一。黄忠曾任此职  扬威将军、中垒、武卫三营: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讨逆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魏延曾任此职  奉义将军,以下10位  武将官职  【一品】  大将军  大都督  [从]  左都督  右都督  卫将军  【二品】  骠骑大将军  车骑大将军  中军大将军  抚军大将军  [从]  辅国将军  镇国将军  辅军将军  镇军将军  【三品】  前将军  左将军  右将军  后将军  【四品】  征东将军  征南将军  征西将军  征北将军  [从]  镇东将军  镇北将军  镇南将军  镇西将军  【五品】  安南将军  安东将军  安北将军  安西将军  [从]  平东将军  平南将军  平北将军  平西将军  【六品】  军师将军:掌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决断: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镇远将军: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扬武将军: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荡寇将军:杂号将军之一。鲁肃曾任此职  威烈将军。荀攸、朱然、诸葛亮曾为:杂号将军之一。孙乾曾任此职  翊军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庞德曾任此职  秉忠将军:高级将军名号。与领军同时置。  越骑将军:高级将军名号: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任此职  立义将军。夏侯敦曾任此职  厉锋将军:杂号将军之一。张辽曾任此职  讨寇将军:杂号将军之一。曹洪曾任此职  武卫将军。  步兵校尉  掌上林苑门屯兵。  射声校尉  掌待诏射声士。  中垒校尉  掌中垒。  胡骑校尉  掌池阳胡骑。  虎贲校尉  掌轻车。  [从](西园八校尉)  典军校尉  上军校尉  中军校尉  下军校尉  左军校尉  右军校尉  助军左校尉  助军右校尉  【九品】  谒者仆射(大谒者):谒者之长  宾赞谒者:主宾赞受事  监冶谒者:掌管冶铁的专官  郎中谒者:郎中令属官  中宫谒者:大长秋属官  给事谒者:少府属官  通事谒者:使者  中书谒者:掌引见臣下,传达使命  持书谒者:侍御史辅官  持节谒者:掌符节  [从]  都尉:总领佐守典武职甲卒  郡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  散骑  黄门:司农属官  武库:执金吾属官  洗马:即太子洗马。太子属官  督邮:掌管督察纠举、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若卢:主藏兵器  卫士:主警卫  【官职】  [太傅]不常置  一般为每帝初即位时置,称太傅录尚书事,等该名太傅死后,辄不再置。  [太尉]三公之一  太尉府下置官吏有:  1、长史:千石  2、掾史属:东西曹掾为比四百石,余掾为比三百石,属为比二百石。  3、令史:百石  4、御属  [司徒]三公之一  下置官吏与太尉同  [司空]三公之一  下置官吏与太尉同  [将军]视同三公,以大将军为第一,次为骠骑将军,次为车骑将军,次为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均不常置。  将军府下置官吏有:  1、长史:千石  2、司马:千石  3、从事中郎:六百石  4、掾属、令史、御属等则与太尉同  将军领军皆有部、曲、屯(均为建制单位)。  5、校尉:比二千石,设于部  6、军司马:比千石  7、军候:比六百石,设于曲  8、屯长:比二百石,设于屯  [太常卿]中二千石、[太常丞]比千石  [太史令]六百石、[太史丞]二百石、[明堂丞]二百石、[灵台丞]二百石  [博士祭酒]六百石、[博士]比六百石  [太祝令]六百石、[太祝丞]  [太宰令]六百石、[太宰丞]  [大予乐令]六百石、[大予乐丞]  [高庙令]六百石、[世祖庙令]六百石、[陵园令]六百石、[陵园丞]、[陵园校长]  [光禄勋]中二千石、[光禄丞]比千石  [五官中郎将]比二千石、[五官中郎]比六百石、[五官侍郎]比四百石、[五官郎中]比三百石  [左、右中郎将]比二千石、中郎[比六百石]、[侍郎]比四百石]、[郎中]比三百石  [虎贲中郎将]比二千石、[左、右仆射]比六百石、[左、右陛长]比六百石、[虎贲中郎]比六百石、[虎贲侍郎]比四百石、[虎贲郎中]比三百石、[节从虎贲]比二百石  [羽林中郎将]比二千石、[羽林左、右监]六百石、[羽林郎]比三百石、[羽林左、右丞]  [奉车都尉]比二千石、[驸马都尉]比二千石、[骑都尉]比二千石]  [光禄大夫]比二千石  [太中大夫]比二千石  [中散大夫]六百石  [谏议大夫]六百石  [议郎]六百石  [谒者仆射]比千石、[常侍谒者]比六百石、[给事谒者]四百石、[灌谒者郎中]比三百石  [卫尉]中二千石、[卫尉丞]比千石  [公车司马令]六百石、[公车司马丞]三百石、[公车司马尉]三百石  [南宫卫士令]六百石、[南宫卫士丞]三百石  [北宫卫士令]六百石、[北宫卫士丞]三百石  [左、右都候]六百石、[左、右都候丞]三百石  [宫掖门司马]比千石,掌守卫宫门,具体为设七人,为:南宫南屯司马,守平城门;宫门苍龙司马,守东门;玄武司马,守玄武门;北屯司马,守北门;北宫朱爵司马,守南掖门;东明司马,守东门;朔平司马,守北门  [太仆]中二千石、[太仆丞]比千石  [考工令]六百石、[考工左、右丞]三百石  [车府令]六百石、[车府丞]三百石  [未央厩令]六百石、[长乐厩丞]三百石  [廷尉]中二千石、[廷尉正]六百石、[廷尉左监]六百石、[廷尉左平]六百石  [大鸿胪]中二千石、[大鸿胪丞]比千石  [大行令]六百石、[大行丞]三百石、[治礼郎]  [宗正]中二千石、[宗正丞]比千石  [公主家令]六百石、[公主家丞]三百石  [大司农]中二千石、[大司农丞]比千石、[部丞]六百石  [太仓令]六百石、[太仓丞]三百石  [平准令]六百石、[平准丞]三百石  [导官令]六百石、[导官丞]三百石  [少府]中二千石、[少府丞]比千石  [太医令]六百石、[药丞]三百石、[方丞]三百石  [太官令]六百石、[太官左丞]三百石、[甘丞]、[汤官丞]、[果丞]  [守宫令]六百石、[守宫丞]三百石  [上林苑令]六百石、[上林苑丞、尉]三百石  [侍中]比二千石、[中常侍]千石、[黄门侍郎]六百石、[小黄门]六百石、[黄门令]六百石、[黄门署长]四百石、[画室署长]四百石、[玉堂署长]四百石、[丙署长]四百石、[中黄门冗从仆射]六百石、[中黄门]比三百石、[掖庭令]六百石、[左、右丞]三百石、[暴室丞]三百石、[永巷令]六百石、[永巷丞]三百石、[御府令]六百石、[御府丞]三百石、[钩盾令]六百石、[钩盾丞]三百石、[永安丞]三百石、[苑中丞、果丞、鸿池丞、南园丞]二百石、[濯龙监、直里监]四百石、[大长秋]二千石、[大长秋丞]六百石、[中宫仆]千石、[中宫谒者令]六百石、[中宫谒者]四百石、[中宫尚书]六百石、[中宫私府令]六百石、[中宫私府丞]三百石、[中宫永巷令]六百石、[中宫永巷丞]三百石、[中宫黄门冗从仆射]六百石、[中宫署令]六百石]、[中宫署丞]三百石、[复道丞]三百石、[中宫药长]四百石。——这些职务均由宦官担任  [中藏令]六百石、[中藏丞]  [内者令]六百石、[内者左、右丞]  [尚书仆射]六百石、[尚书左、右丞]四百石、[侍郎]四百石、[令史]二百石  [符节令]六百石  [御史大夫]万石、[御史中丞]千石、[治书侍御史]六百石、[侍御史]六百石  [兰台令史]六百石  [执金吾]中二千石、[执金吾丞]比千石  [武库令]六百石、[武库丞]  [太子太傅]中二千石、[太子少傅]千石、[太子庶子]四百石、[太子舍人]二百石、[太子家令]千石、[太子仓令]六百石、[太子食官令]六百石、[太子仆]千石、[太子厩长]四百石、[太子门大夫]六百石、[太子洗马]比六百石、[太子中盾]四百石、[太子卫率]四百石  [将作大匠]二千石、[将作丞]六百石、[左、右校令]六百石、[左、右校丞]三百石  [城门校尉]比二千石、[城门司马]千石、[城门候]六百石  [北军中候]六百石  [屯骑、越骑、长水、步兵、射声校尉]比二千石、[司马]千石  [司隶校尉]比二千石  [河南尹]比二千石  [刺史]六百石  [京辅都尉、左辅都尉、右辅都尉]二千石  [太守]二千石、[郡太守丞]六百石、[有秩]百石  [郡都尉]比二千石、[郡都尉丞]六百石  [县令]千石、、[县丞]四百石、[县尉]四百石  [县长]四百石、[次县县长]三百石、[县啬夫]  [使匈奴中郎将]比二千石  [护乌桓校尉]比二千石、[护羌校尉]比二千石  [王国傅、相]二千石、[王国中尉]比二千石、[王国郎中令]千石、[王国仆]千石、[王国长史]六百石、[王国大夫]比六百石、[王国治书]比六百石、[王国谒者]比四百石、[王国礼乐长、卫士长、医工长、永巷长、祠祀长]比四百石、[王国郎中]二百石  [侯国相]千石、[侯国家丞、庶子]  【爵位】  东汉的爵位制度大体沿袭西汉,但等级增多,设有王、公、侯三等。王、公只封皇子(末年的曹操是个例外),光武时不少皇子都没有直接封王,而是先封公,再晋封王爵。侯又分列侯和关内侯,其分别是列侯有封地、食邑,而且其封地、食邑可以传于子孙后代,而关内侯则无这些特权。如果再细分的话,列侯可以因食邑的大小而分成县侯、乡侯、亭侯,授以位次不同的功臣、勋臣。如汉初的云台二十八将,都封为县侯。  参考资料:《汉书·百官志》  太常(奉常):  光禄勋(郎中令):  卫尉:  廷尉(大理):  大司农(治粟内史):  尚书令:  中书令(秘书令):  尚书:  黄门侍郎:  散骑常侍:  散骑侍郎:  五官中郎将:  御史中丞:  将作大匠:  博士:  城门校尉:  中书舍人:  五兵尚书:  度支尚书(户部):  左民尚书:  吏部尚书(大尚书):  祠部尚书:  屯田都尉:  水衡都尉:  典曹都尉:  西园八校尉:  东观令:  武将官职:  大将军:  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  卫将军:  中郎将:  校尉:  八校尉:  四军将军:  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  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  四安将军:  四平将军:  大都督:  都督:  上大将军:  军师将军(军师):  领军将军(领军、中领军):  护军将军(护军、中护军):  监军(中监军):  奋武将军:  都护将军(都护):  骁骑将军:  越骑将军:  伏波将军:  厉锋将军:  中坚将军:  武卫将军:  荡寇将军:  讨寇将军:  灭寇将军:  游击将军:  折冲将军:  虎威将军:  平狄将军:  横野将军:  捕虏将军:  破虏将军:  威虏将军:  征虏将军:  讨虏将军:  平虏将军:  扬威将军:  振威将军:  奋威将军:  建威将军:  宣威将军:  讨逆将军:  立义将军:  中卫将军:  振武将军:  扬武将军:  建武将军:  绥武将军:  昭武将军:  冠军将军:  翊军将军:  镇军将军:  副军将军:  绥军将军:  抚军将军:  建信将军:  安汉将军:  秉忠将军:  昭德将军:  昭文将军:  怀集将军:  兴业将军:  辅汉将军:  镇远将军:  绥远将军:  忠节将军:  安汉将军:  抚戎将军:  奉义将军:  安远将军:  威烈将军:  扶义将军:  安国将军:  抚边将军:  辅国将军:  绥南将军:  横江将军:  别部司马:  牙门将军(牙门将):  偏将军:  裨将军:  门下督、帐下督:  地方(兼幕府)官职:  司隶校尉:  太守:  国相:  都尉(郡尉):  京兆尹:  令:  长:  长史:  留府长史:  东曹:  西曹:  别驾从事(别驾):  都官从事:  功曹从事:  簿曹从事:  兵曹从事:  治中从事:  典学从事:  劝学从事:  郡丞:  主簿:  主记:  记室:  参军:  军祭酒:  师友祭酒:  椽:  从事:  书佐:  从事中郎:  爵位:  列侯:  县侯:  乡侯:  亭侯:  都乡侯:  都亭侯:  关内侯:  名号侯:  建功侯。  关中侯:  历代职官表(三国、两晋、南北朝)  部门 官职 品级 职掌 说明  (相) 相国(大丞相) 第一品注:不是“一品”
佐理国政 三国均置  太傅太保 第一品
导皇帝以善德(无常职) 三国只置太傅  (三公)  (九卿) (略)同汉体制大体相同 “三公”,一品“九卿”,三品
三国均置  尚书台 执金吾 第三品
掌宫外巡戒 三国均置  将作大将 第三品
掌宫室宗庙等营建 魏吴置,蜀不详  尚书令 第三品
总领纲纪,无所不统 三国均置  尚书仆射 第三品
尚书令之副手 三国均置  中书省 中书监 第三品
掌尚书奏事,掌机密 三国均置  中书令 第三品
平尚书奏事 三国均置  秘书省 秘书监 第三品
掌文艺图籍 魏蜀置,吴为秘书郎  御史台 御史中丞 第四品
掌受公卿奏事,察举非法 三国均置  都水使者 第四品
掌天下河渠水利 魏置,蜀吴不详  其它 大长秋 第三品
掌宫中诸事 三国均置  太傅少傅 第三品
掌辅导太子 三国均置  侍中 第三品
掌宾赞威护驾备顾问 魏置,蜀吴不详  散骑掌侍 第三品
掌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三国均置  城门校尉 第四品
掌护京师城门 魏吴置,蜀不详  司州 司隶校尉 第三品
掌察百官及京师近郡犯法者,并领一州 魏蜀置,吴无  州 刺史(牧)单东刺史 第五品
巡行郡国录,囚徒考殿录 三国均置  河南尹 第三品
掌京都之治 魏置  太守 第五品  令、长 六至八品  有秩、三老 八品  各王侯封国 王国相 第五品
职如郡守  侯国相 第八品
职如县令  文臣官职
采纳率:26%
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 魏时为第三品。曹魏沿置,第五品。 讨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三国均设此官。 镇军将军 秩位次于镇军大将军,第三品。 征东将军 魏因汉置,位比三公。大将军之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校尉属官有司马。 横江将军 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护 汉宣帝时,职参谋议,位在长史。 镇南将军 第二品,地位如上卿,决定国家大事,若领尚书事就负责实际政务,魏吴有置,蜀无、门下书吏各一人。 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 镇东将军 第二品。 平南将军 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三国均设此官。 车骑将军 汉制,掌武事,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从事中郎等。 扬武将军 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牙门将军 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镇军大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为加官、司马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右部督 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武将官职 大将军 战国置,第五品。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三国均置。 平东将军 汉置,汉因之,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征虏将军魏沿汉制,每军别置司马。汉宫门及将军、孙坚曾任。 讨逆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 卫将军 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讨伐四夷。平时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朝议、功曹等属吏。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别部司马 汉制,与三公相上下。汉武帝时起领录尚书事。魏时为第五品。李典,三百石,金印紫绶,位同三公、参与中朝议,蜀无。 破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吴亦置,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三国均置。 平戎将军 三国吴置,但不常置。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掌宫卫。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领兵如征北将军、 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 平北将军 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 骠骑将军 汉武帝始置。第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护军将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总领内外诸军事。 虎威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蜀亦置,金印紫绶,地位因人而异、功曹等属吏,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振威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沿置,第四品。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 镇军大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外主征战,内秉国政。魏吴有置。 辅国将军 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安远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折冲将军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魏时为第三品。 右将军 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吴蜀亦置。 后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位比三公。大将军之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资深者为大将军。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三国均置。 门下督 将帅府属官,第四品,第二品,步骘任是职,置两域都护。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记室 东汉置,诸王,第五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左将军 汉有左将军,不常置,位如上卿、决定军国大事,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为第五品建武将军曹魏置,典宿卫,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 昭德将军 魏置,第五品。 昭武将军 魏置。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三国均置,第四品。 建威将军 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秩二千石,第二品。魏文帝时位次三公,第二品、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 西汉始置,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第三品。三国魏沿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征北将军 魏因汉置。 奋武将军 汉末,曹操,权势过于丞相。东汉多以贵戚任之,隶领军。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典京师兵卫。吴蜀亦置。 奋威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折冲校尉 汉末,曹操任奋武将军,任夏侯敦为折冲校尉,后不置,蜀无。 越骑校尉 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三国均置。 督军校尉 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赞军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 昭信校尉 三国时蜀置,为使臣奉命出使入冠其名号。 儒林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军议校尉 参议军事的官位。 先登校尉 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汉八校尉 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又有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中垒校尉,屯骑校尉。 西园八校尉 典军、上军、中军、下军、左军、右军、助军左、右校尉。 三国的文官 时 间:在东汉灭亡的同时,魏国的陈群制定了 & 九品人官法 &,把全部的官职分成九种高低。 并规定各个等级的官员该享有的俸禄,以及他们的职能。 虽然 & 九品人官法 & 和东汉的一些制度ˋ官职名称相同,但地位和职能已发生了变化,此外还设了新的官职。蜀ˋ吴的官僚各有特点,但大体上还是跟 & 九品官人法 & 相似。三公属於一品官,九卿属於三品官。 此外还设立了五上公,即相国 ( 丞相 ) ˋ太傅ˋ太保ˋ大司马ˋ大将军。在三国,五上公的地位超越了三公,掌握大权,属一品官。就像司马懿之子,司马昭及司马师,共同掌管大将军及录尚书事之大权,已掌控了政治跟行政两大权,而创造了篡夺位的条件。蜀有中都护,第五品,金印紫绶,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有门下录事、门吏、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兵曹掾 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资深者为大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兵,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安南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魏时为第三品,有官属。 前将军 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第七品,后不复置。 讨寇将军 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征西将军 东汉置,秩二千石,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位次于九卿,领兵如征西将军,第五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吴蜀亦置。 征南将军 魏因汉置,无定员,第三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东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北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 偏将军 将军中地位较低者,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西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魏时为第三品。 武卫将军 魏置,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吴亦置。 荡寇将军 东汉末始有此名,位在三公之上。 司马 《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
他奶的,你就复制吧!!!!!!
中央官职: 丞相(相国): 在东汉时期并无丞相这个官职,后董卓专权,任相国,集大权于一身。三国初建后,都设 此官职,为一国之首宰,为群臣之首。 太师: 原为“三孤”之一,东汉并不设此官职。董卓迁都到长安后,为太师,号尚父。位在太傅 之上。 太傅: 原为“三孤”(太师、太傅、太保)之一,在东汉时期,仅保留太傅一职,也不常置。皇 帝初即位时,对皇帝进行善导、辅佐的重臣,位在三公之上。 太尉: 东汉时,以三公平分丞相的权力。太尉为三公之首,掌管军政。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 、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 司徒: 三公之一,掌管民政,与后来丞相的职权范围相近。曹丕称帝后,曾改魏国的相国为司徒 。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 、仓曹、主簿。 司空: 三公之一,掌管水土之事,位为三公之末,与后来工部尚书的权利相近。后世也常以“司 空”为工部尚书的代名词。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 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 御史大夫: 原三公之一,掌监察、执法,后改以司空为三公,御史大夫省。魏国建立时,以华歆为御 史大夫,复有此官职。 大司马: 此官职为汉武帝初建,因将军位同九卿,故设大司马官职与三公同列,以示对武官的尊宠 。东汉刚刚建立的时候,刘秀以大司马为三公之一,后改为太尉。西汉末年别置大司马一 职,位在三公之上,魏晋时沿袭。 九卿: 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卿,位在三公之后 ,为中央各行政机关的总称。三国以后,九卿职权渐轻,并逐步为六部所替代。 太常(奉常): 九卿之一,掌礼仪祭祀。下属官职有:太史令、博士祭酒、太祝令、太宰令、大乐令等。 光禄勋(郎中令): 九卿之一,宿卫侍从之官。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 、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 夫、议郎、谒者仆射等。 卫尉: 九卿之一,掌宫门禁卫。 太仆: 九卿之一,掌车马。下属官员有:考工令、车府令、未央厩令等。 廷尉(大理): 九卿之一,掌诉讼断案,平决诏狱。类似于后来的刑部尚书。 大鸿胪(典客): 九卿之一,掌管诸侯和各少数民族事务,相当于外交官员。 宗正: 九卿之一,管理皇族事务,一般由皇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担任。 大司农(治粟内史): 九卿之一,掌管一国之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职权与后来的户部尚书相近,后世 也以“司农”为户部尚书的别称。下属官员有太仓令、平准令、导官令等。 少腐; 九卿之一,掌管宫中御用之物。下属官员有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侍中、中常侍(宦 官)、黄门侍郎、小黄门(宦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御史中丞、兰台令史等。 执金吾(中尉): 位同九卿,负责宫外戒司,京师治安,防止出现水火之事。下属官员有武库令。 太子太傅: 位同九卿,辅导太子。 大长秋: 长秋宫是汉朝皇后居住之所在。所以大长秋其实是皇后所用的官属的负责人,一般由宦官 担任。曹操的祖父曹腾即为“中常侍大长秋”。有些三国游戏将大长秋作为普通官职,是 不适合的。 中常侍: 高级太监,汉朝末年掀起腥风血雨的“十常侍”即此官职。 小黄门: 中级太监。 中黄门: 低级太监。 侍中: 内朝官之一,位略低于九卿,秩“比二千石”。常由博学高德之士担任,切问近对,是皇 帝在管理国家时的顾问。在魏晋时期,为门下省的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 尚书令: 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属中等偏低的官员)。品秩虽卑,但总揽一切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职权甚至重于三公。在魏晋时期,如不设丞相之职,则尚书令与中书令(中书省 的长官)、侍中(门下省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 中书令(秘书令): 魏国始设,为中书省长官,掌机密,为事实上的宰相。 尚书: 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全国政务共分六曹(有时为五曹,有时为七曹)打理,一个尚 书分管一曹,为后来的六部雏形。 黄门侍郎: 黄门即宫门,黄门侍郎为任职于宫门之内的官员,内朝官之一,负责侍从皇帝,传达诏命 。级别不高,却是距离皇帝最近的官员。 散骑常侍: 曹魏时将汉朝的散骑与常侍二官合在一起,始置此官,负责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 问。 散骑侍郎: 曹魏时与散骑常侍一起设置,职位略低于散骑常侍。 五官中郎将: 光禄勋的助手,协助光禄勋举察郎官,位略低于九卿,与侍中同级。曹丕曾以五官中郎将 之职掌副丞相事,位高权重。三国时不再设此官。 御史中丞: 原为御史大夫的助手。无御史大夫这一官职的时候,以御史中丞行使御史大夫的职权。 将作大匠: 负责修建宗庙、宫室、道路、园林、水土、植树。秩二千石,位在九卿之下、侍中之上。 博士: 专管经学传授。 城门校尉: 负责掌管京师十二所城门。秩“比二千石”。 中书舍人: 中书省属官,曹魏始置,负责传宣诏命。 五兵尚书: 曹魏始置五兵尚书,为兵部尚书的前身。五兵指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 度支尚书(户部): 吴国始置户部。与此同时,魏文帝设度支尚书寺,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和支调。后周时更 名为民部尚书,唐时避李世民讳,改为户部尚书。 左民尚书: 曹魏始置,主修缮功作之事,隋朝时改为工部尚书。 吏部尚书(大尚书): 曹魏时始置吏部尚书,负责官员选拔任免。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吏部 尚书又称大尚书。 祠部尚书: 曹魏时始置,掌礼制。后周时更名为礼部。 屯田都尉: 三国时魏、吴所设官名,负责屯田以给人牛之资。梁习曾任此职。 水衡都尉: 西汉时以此官掌上林苑,东汉将其并入少府,不复有此官职。曹魏时复此官职,主天下水 军舟船器械。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西园八校尉: 汉朝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以西园八校尉统领汉朝的中央军队。蹇硕为上军校尉、袁绍 为中军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 、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武将官职 大将军: 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东汉末年,其官职在三 公之上,因此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袁绍“耻班在太祖下”。属官 有长史、司马。 骠骑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四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 将军。 车骑将军: 位在骠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卫将军: 位在车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中郎将: 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 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 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 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校尉: 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中央军 队。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 。 八校尉: 汉武帝起所置京师的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
22:33 回复
61.178.57.* 3楼、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 尉、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四军将军: 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汉末群雄迭起,四军 将军才以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的名号屡屡出现。 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 在卫将军之下。 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 在四征将军之下。 四安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东汉时有此名号,位次三 公,在四镇将军之下。 四平将军: 重号将军名称,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 在四安将军之下。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 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督: 东汉末年始置。因各杂号将军之间并无隶属关系,故设都督一职,督管几路军队,为军事 统帅。后以“都督某州军事”,掌管驻扎在该州的所有军队,并兼管该州民政,权力非常 大。 上大将军: 孙权封陆逊为上大将军。后吕岱亦任此职。 杂号将军: 汉魏时期,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职的难度加大。因此常在“将军”前冠以某个名号 以作为他的官职,这种名号并无一定,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因此称为杂号将军。 军师将军(军师): 杂号将军之一。魏以荀攸为军师,凡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皆使决之。吴也曾以朱然为右军 师,蜀国也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 领军将军(领军、中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操任丞相时,置领军一职,由史涣担任,与护军一起并掌禁兵,后更名 为中领军。曹丕更名为领军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 号。 护军将军(护军、中护军): 杂号将军之一。与领军同时置,由韩浩担任护军,掌禁兵。曹丕更名为护军将军。蜀、吴 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监军(中监军): 监督、巡查军队之职,有时也以军师或军司兼其职。 奋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担任此官职者,相当于各路军队中的总监军。东汉末年, 各路诸侯打董卓时,以曹操担任奋武将军;沮授也曾在袁绍军中任奋武将军之职。 都护将军(都护):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乃统率诸将之官。 骁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秦朗曾任此职。 越骑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高级将军名号,曹彰曾行此职。 伏波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夏侯敦曾任此职。 厉锋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曹洪曾任此职。 中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武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褚曾任此职。 荡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辽曾任此职。 讨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王平曾任此职。 灭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游击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折冲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乐进曾任此职。 虎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于禁曾任此职。 平狄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合曾任此职。 横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徐晃曾任此职。 捕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典曾任此职。 破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坚曾任此职。 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征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飞曾任此职。 讨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黄忠曾任此职。 平虏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周泰曾任此职。 扬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臧霸曾任此职。 振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许定曾任此职。
22:33 回复
61.178.57.* 4楼奋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行此职。 建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郭淮曾任此职。 宣威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睿曾任此职。 讨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策曾任此职。 立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庞德曾任此职。 中卫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庞会曾任此职。 振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礼曾任此职。 扬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满宠曾任此职。 建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蒋斌曾任此职。 昭武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冠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丁奉曾任此职。 翊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镇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赵云曾任此职。 副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刘封曾任此职。 绥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杨仪曾任此职。 抚军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步协曾任此职。 建信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申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麋竺曾任此职。 秉忠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乾曾任此职。 昭德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简雍曾任此职。 昭文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伊籍曾任此职。 怀集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申耽曾任此职。 兴业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辅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严曾任此职。 镇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魏延曾任此职。 绥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孙瑜曾任此职。 忠节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杨洪曾任此职。 安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李恢曾任此职。 抚戎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张嶷曾任此职。 奉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姜维曾任此职。 安远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邓方曾任此职。 威烈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韩当曾任此职。 扶义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安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朱治曾任此职。 抚边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辅国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陆逊曾任此职。 绥南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全琮曾任此职。 横江将军: 杂号将军之一。鲁肃曾任此职。 别部司马: 军中司马,因领一营故称为别部司马。其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牙门将军(牙门将): 赵云、魏延曾任牙门将军,位比杂号将军略低。曹丕于黄初年间也置牙门将,冠服与杂号 将军同。后世以牙将为低级军官。 偏将军: 低级将军名号,高于裨将军。 裨将军: 最低一级将军名号。 门下督、帐下督: 蜀国将帅手下直属部队的低级将领。 地方(兼幕府)官职: 刺史: 汉朝因秦制,为“郡县制度”,并无州这一级行政级别。汉武帝时才开始设“刺史”一职 ,考量一州官员情况,但并非是该州的最高行政官员(秩六百石,仅仅是低级官员。当时 县令的俸禄是千石)。原为丞相史,驾车巡查全州,以六条察问郡县,考量各地官员业绩 ,年终回京师上报,朝廷以此作为各地方官员升贬的依据,故全称为“刺某州史”。后来 刺史的官职渐大,在各州也设“刺史治”作为办公地(相当于省会),而不需要四处走动 了,但与各太守之间,仍然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 州牧: 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汉天子听从刘焉建议,改刺史为州牧,真正掌管一州的军政 大权,成为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州也因此真正成为了郡之上一级的行政单位。三国时, 不再有州牧之职,而常以都督兼任刺史之职,并加将军之号,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权力 极大。 司隶校尉: 掌纠察京师百官及其京畿各郡,相当于州刺史。三国时,司隶校尉所辖区域(相当于直辖 市)改称为司州。 太守: 郡级最高长官,亦称郡守。 国相: 侯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国相位同太守。比如曹操曾任济南相,鲍信曾任济北相 。 都尉(郡尉): 属国是和郡平级的地方行政级别,位于边境。都尉的职权略同于太守,由于位于边境,故 往往由武官担任,品秩略低于太守。 京兆尹: 主京都(相当于首都市长)。 令: 万户以上的大县长官,比如曹操曾任顿丘令。 长: 中小县的长官,如徐盛曾任柴桑长。 长史: 在地方上位同郡丞,在幕府中为公府最高佐官。 留府长史: 丞相府中长史有两个,征战时一个随军出征,一个留在府中处理日常政务。留在府中的称 为留府长史,权力极大。曹操征孙权时,徐弈任曹操的留府长史;诸葛亮屯汉中时,以杨 仪随军,而以张裔留守丞相府。 东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后汉书》),权力极大。曹操任丞相时 ,就以崔琰、毛介为东曹,并典选举。诸葛亮任丞相时,以蒋琬为东曹。 西曹: 丞相幕府官员,主“府吏署用”。由于职能与东曹相近(当时东汉官员都出于相府),故 曹操省西曹而保留东曹。 别驾从事(别驾):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刺史巡查一州,别乘传车从行,故名别驾。汉魏时,总 理一州政务,权力极重,当时论者称其“居刺史之半”。 都官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察举百官犯法者。 功曹从事: 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人事选拔考核。 簿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钱粮簿书。 兵曹从事: 刺史和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之一,主兵事。 治中从事: 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众曹文书,居中治事,故名治中。 典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劝学从事: 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郡丞: 太守助手。 主簿: 在地方上是太守助手,以典领文书,办理事务。在幕府中是重要幕僚,参与机要,总理府 事。 主记: 太守属官。 记室: 幕府、太守属官。 参军: 蒋琬曾任诸葛亮参军。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避司马师讳),郭嘉曾任此职。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 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椽: 州郡及幕府的高级属官,各曹的负责人。 从事: 州郡属官及幕府官员的称谓。 书佐: 从事助手。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位在长史、司马下。 爵位: 列侯: 原秦国军功爵的最高一级,原名“彻侯”,后避汉武帝刘彻讳,改为列侯,又叫“通侯” 。列侯有食邑(即封地),根据食邑大小,列侯又分为县侯、乡侯、亭侯。 县侯: 最高级别的侯爵,如袁绍被封为邺侯。食邑过万户者又俗称万户侯。 乡侯: 乡是县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如张飞被封为西乡侯。 亭侯: 亭是乡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刘邦就曾任过亭长。亭侯是以一亭或数亭为食邑,如关羽为汉 寿亭侯(汉寿为亭名)。 都乡侯: 位于列侯倒数第二级,都亭侯之上,有封地、食户三百。 都亭侯: 位在都乡侯之下,有封地、食户二百。 关内侯: 原秦国军功爵的第十九爵,位在列侯之下,邑百户。 名号侯: 意为只有名号而没有封邑。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位在关内侯之下。比如李通曾被封 为建功侯。 关中侯: 汉末曹操始置,以赏军功,无封邑,为虚封。位在名号侯之下。 有关知识: 开府(开府仪同三司): 汉代仅太傅、大将军、三公(三司)可以开幕府。三国时期由于开府的官员逐渐增多,故 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即可以按照三公的官制,开府招揽自己的幕府属官。 假节钺(假节): 节(就是苏武牧羊时手里拿的那个东西)、钺(类似于斧子一样的东西)都是皇帝的信物 。“假黄钺”代表了皇帝出征,比如“帝征孙权,以(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 “使持节”则可以在地方上自行诛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员。“持节”可以自行诛杀无官职之 人,若在军事中,则可以诛杀官员。“假节”可以杀犯军令之人。 使君: 州郡长官之尊称,比如曹操称呼刘备为“使君”。 品秩: 以俸禄作为官员品级的标准。依次为上公、公、中二千石(九卿一级,月俸一百八十斛谷 )、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斛谷)、比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斛谷)、千石(月俸八十斛 谷)、比千石、六百石、比六百石等。 录尚书事: 录为总领之意,录尚书事就是总管全国一切事务,无所不管,往往是公卿权重者任之,比 如诸葛亮。 方正(贤良方正): 汉代的选举科目之一,被举方正即意味着可以做官了。有时候方正和贤良并在一起,称为 贤良方正。 茂才: 汉代选拔官员的科目之一,原为“秀才”,意为才之秀者也。后避刘秀讳,更为“茂才” 。 孝廉: 汉代选官科目之一,各郡国举孝子、廉吏各一人,为“举孝廉”。 高第: 汉代选举科目之一。 行: 官缺未补,暂由其他官员摄行。可以是低级官职摄行高一级官职,可以是同级官职相互摄 行,也可以是高级官职摄行低级官职。 假: 假为代理之意。 除: 拜官授职。 迁: 升迁。 对死者追加谥号以示恩宠。谥号由一个字或两个字组成,是对其一生的概括,比如张飞谥 “桓”、诸葛亮谥“忠武”、关羽谥“壮缪”。谥号不一定是号的,也有贬义的。 追赠: 对死者赠以官爵或称号以示恩宠。 参考书目:&三国志&&后汉书&&中国历史官制辞典&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官职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生之情敌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