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学了几天太极拳左臂膀疼痛特别疼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36被浏览12,542分享邀请回答2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太极拳学习(转载)
我的图书馆
(1)太极拳学习(转载)
一、腹式呼吸
( 17:12:34)
& 知道腹式呼吸应该是很早的事情了,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比较向往逆腹式呼吸,一直认为它应该比顺腹式呼吸要高级一些。看着文章里的介绍,还像模像样地尝试一下,由于不是身上的东西,很快也就忘了。后来,在绝世武功师父的博文中又看到了介绍腹式呼吸的文字,“至于腹部呼吸,您打拳的时候不要想它,闲暇的时候可以坐着学着玩玩,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练的,我只是玩着玩着就会了,所以,家师也就没有教,所以我就不知真传的方法,只能这样了。”看着亲切的文字,又尝试着做了几下,就有过去了。
& & 对于腹式呼吸说的最清楚地应该是邓师了,在邓师的文章中,几乎随处可见腹式呼吸的身影,而且,对于实现方法,腹式呼吸的不同层次做了很细致的划分,不同部分说法略有不同,捡一个较为详细的引用一下,邓师言:“腹式呼吸有顺腹式呼吸及逆腹式呼吸,又分真腹式呼吸与假腹式呼吸,象歌唱家一口气呼的很长,或用意念控制憋气做成的深长呼吸都是假腹式呼吸,真腹式呼吸是在放松的状态下自然出现的深长呼吸。”“最常见的腹式呼吸一般是在每分钟五次呼吸到每分钟三次呼吸之间,最初的腹式呼吸速度还会快些,稳定后每分钟五次呼吸,每分钟五次呼吸为标准粗住呼吸,腹式呼吸的出现标志着身心已有一点放松,但粗住的境界太低,心粗息亦粗,之后当妄念稍少时,呼吸也会细长一点,达到每分钟四次。每分钟四次呼吸为标准腹式呼吸,仍然是太粗,打坐时要进一步放松,全身放松,大脑方松,妄念变得越来越少,呼吸也越来越细匀,越来越慢,争取达到每分钟三次,身心越松,呼吸越慢。每百次呼吸超过三十三分钟时的呼吸为细住呼吸,此时的心理生理都有明显变化,细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境界。每分钟两次半的呼吸速度为标准细住呼吸。”如果换成每百息的话,“如果每次打坐一百息都超过二十分钟,就是粗住腹式呼吸。”“其实呼吸慢到每百息三十分钟时就有随息的味道了。”“每百息的呼吸时间超过四十分钟时,就进入了细随的阶段。”
邓师给出的实现方法是“安般念(打坐)”、“邓氏猫步”、“盘架”、“气功”等,邓师推荐的当然是安般念,打坐应该是很快的,但是,我却不是,而且我也远没有达到邓师界定的标准腹式呼吸的地步,邓师对于腹式呼吸层次的划分应该是很科学的,如果你想精进,照着努力就是了。
&发觉我的呼吸已经变成腹式呼吸时,是在再次读到邓师对腹式呼吸的界定的部分,我忽然间意识到我的呼吸已经变成自然地腹式呼吸了,真兴奋啊,一看邓师的界定,我就盘成单盘的样子下,数了一百息,大约十分钟,每分钟10息左右,试了几次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子,盘坐呼吸的时候能感觉到自己的呼吸还是很快的,好像是有点急促的样子。但是,我觉着我是无论坐卧行立,都是腹式呼吸,而且是“全天然”的,没加任何的强迫意愿在里面,这应该就是真腹式呼吸!
就我的经历来看,我没有正是地盘过坐,因为,以前尝试的时候,往往几分钟腰就会很酸,试了几次也就基本放下了。我也没有正儿八经地走过邓氏猫步,应该是没走过,走猫步,也就是近两个多月的事吧?我还真的记不大清楚了,但是,真的不是很长。那么,这个腹式呼吸怎么来的?
&对我来讲,真的是悄悄地它就来到了,我没有如邓师说的那样明显地拉风箱般的感觉,回想一下的话,似乎没有一个很好的答案。当我意识到腹式呼吸在我身上出现时,我开始关注身边的人,我发现,有些平常人就是腹式呼吸,我的同事中就有几个。有男的也有女的,我细细思索,这腹式呼吸到底是与什么有关呢?
&有一天我想到,练武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返先天,对了,腹式呼吸其实就是我们本来应该具有的呼吸方式。看看小孩子,大都是腹式呼吸的,尤其是躺着的小孩子。这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长大了腹式呼吸就没有了呢?慢慢地我想到了脊柱,我猜想,腹式呼吸应该和人的脊柱的状态有直接关系,脊柱越直的人,越能保留有腹式呼吸的本来。我的腹式呼吸可能就源于我的脊柱越来越直了的缘故,因此,要想有腹式呼吸,照着你的脊柱使劲就是了。
&今天早上又数了一下,单盘的情况下,一百息13分钟,明显的感觉是呼吸比以前要慢一些了,急促的感觉小了很多!
(分享自拈起的炊烟&
《腹式呼吸》 )
从来没有人把腹式呼吸说得像邓老师那么明白。
&回复&:邓师的贡献是划时代的!(6月6日&18:55)
二、说猫步谈胯
&&&&&&&&&&&&&&&&&&&&&&&&
胯是个大拳头,无有滞碍的时候,很多神奇就有发生,男人的胯比起女人来说,相对都不太灵便,尤其羸弱的男人,一般右胯都是死的,叫他把劲沉一沉,卡的死死的,走不动,这就像对一个捆了手脚的人说:你走吧,原因是多方面的,直接的原因是大转子与骨盆都禁锢在一起,我们要求这里是灵活并且有弹性的,你看,搁着好几个台阶呢。
一定要在这里做文章才行哦。
摆弄胯的法子有许多。先要知道什么是胯,因为禁锢的骨盆,对感知也是迟钝的,哪里在哪里,几乎是聋子调声音,高低不知的,股骨两条大腿上端,两个大转子就是胯,摆弄胯,就是叫这里前后左右上下尽可能的开展,增长他们的灵活度,进而增长他们的弹性,一般说胯就一定与骨盆一起说的,大转子与骨盆都开了的话,这里就像摸了万金油了,这是最直接的觉受。
沉下去一部分也是指胯而言的,什么是沉下去?太极拳里有走猫步,蹑手蹑脚的,这是练胯的,你可以自己试试感觉,家里有小孩子睡了,你走路应该要轻轻地,不能有声音,就是这样子,小偷进家偷东西,他知道里屋有人睡,走起路来也是练胯的。囡囡看猫和老鼠,我也喜欢看,猫很多时候擎着爪子去探视小老鼠,那个蹑手蹑脚的形象是很可爱的,那个就是练心练胯的。实际的猫步怎么走?我们走路是迈步,跨上去,用上身压去,前腿支撑接过来,这是我们的习气,正确的猫步是后腿支撑,前脚落地,腿是送出去的,这就简单了吧?这就叫沉胯,胯沉下去了,劲就下去了,力就上来了。还有个四平大马步站桩,也说胯的,主要就是叫胯不受力,就像坐在凳子上一样,我们坐在凳子上,受力点是骨盆下面的两个凸点,也就是坐骨结节受力,股骨是解放出来的,大马步桩就是这个意思了。这是站桩开胯的法子。当然,不能说站桩就是开胯的,不能这样说。
还有个法子很残酷也很好笑,也是练胯的,有人用它说松腰,也是对的,因为胯下去了,腰也就能塌了,本来就是在一起的,分开说那是不得已罢了。
这个法子是两腿并行站立,用手拿起脚踝,叫骨盆往前倾下去,挺腿走路,一般孩子都很轻松,两手一伸就能抱住小腿了,有人脚下垫了几个砖头都能手掌触地,这说明胯的大转子以及骨盆活络的不错了,用两手抓了脚踝正三圈,反三圈,走完六圈,胯的灵活度立马就不一样了,一天坚持两次,效果还是突突的,这个法子适合自己在家练,怪怪的,人啊,越活越不像人了。
还有一个方向的开胯的法子,两脚肩宽开立,双手合十蹲下去,两肘横顶在两膝间,意象整个骨盆大转子放松,时间是3到5分钟就可以了。也是一天两次。
胯摆弄好了,很多问题都能解开了。
这个要练才知道其中的妙处哦。(绝世武功)
三、人体打坐竟然可以这么神奇
从外看金字塔是神奇的,向内找人的身体比金字塔不知要神奇多少倍。人在盘腿打坐的时候,往往要求人盘腿打坐,双腿叠加,双手放在膝盖上,叫五心朝天(两手心、两脚心、头顶百会穴)。这时,人体打坐的形状,就形成了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形状,就能采集到天体中高层空间的能量,得到天人合一的状态。长期的打坐下去,人的身体就会健康;人的思想就会宁静;人的头脑就会清醒,还能开发人的智慧,激发人的功能。眼能看到奇景,鼻能嗅到异香;耳能听到妙音;舌能尝到甘味,身体感到轻松、有漂在空中的感觉;意识通灵,清醒的意识到另外空间的存在,眼耳鼻舌身意同时感受到身临仙境的妙不可言的状态。
一、从道家的角度上讲——人在盘腿打坐的时候,头顶着天,接收着宇宙天体的高能量,叫开天门;会阴被坐在底下,避免能量从会阴逃出,叫闭地户;双手心、双脚心加上头顶朝上,采集吸收天体中的高能量,叫五心朝天;双腿相叠,使脚三阴、脚三阳相交,得到双腿能量的互补;双手结印,使手三阴、手三阳相接,得到双手能量的灌通;舌顶上颚,牙齿微微离缝,嘴唇闭上,使任督二脉相连,得到身体大脉的畅通,叫搭鹊桥。
二、从修行者的角度上看——舌头顶住上颚,嘴唇闭上,任督二脉相通,形成一个周天循环,就是我们常说的周天。一般情况下,子时、午时,人体在放松、睡眠休息的时候,才能形成周天循环,所以养生的人注重睡子午觉,因此把这种周天循环叫做子午周天;而修炼是人为的把两脉相接,让身体上的脉得到更大程度的畅通,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充沛。双腿相叠,双腿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周天,形成一个脉络循环;双手结印,两手与头之间,也形成了一个相似的三角形周天,又形成一个脉络循环;十二正经相互连贯,就形成了人体侧面的一种循环形式。按照身体自然的循环时辰划分,这种循环,一般在卯时和酉时运转,人体自动形成循环运行,所以把这种修行方法叫做卯酉周天。人在打坐入静、入定的情况下,身体内的五脏会和谐相生,协调相克。通过肾水往上行,心火往下降,叫水火相济,通过肝气往西行,肺液往东运,实现金木相交等等;形成人体内的一种周天循环;得到五脏五腑的相生运转、相克运行和三焦的相互贯通,形成人体内的一种周天循环,使人身体的潜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1.跳出神奇看神奇——人对金字塔的了解和对人体的理解,其实还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认识上。人总爱用人的理论,去解释不理解的事情。解释不清楚的,人就不愿承认或不理解。跳出神奇看神奇,你会从神奇中找出养生效果不好的原因和修行上进步不快的症结。有些人陷在有为的修行和养生中,用这种方法去修行,用那种方式去养生,一开始,可能会有一些效果,有的效果还很显著。再进行下去,发现进展会很慢,一味地强行走下去,有时会适得其反。修行到一定程度,养生到一定阶段,你会发现,如果不放弃自己不好的思想、不真的行为、不善的举动、不良的习惯;你就不能把自己的业转化为德;没有明师去指导,你的心性得不到提高,你的德也转化不成功;就很难再有新的修行突破和养生进步。
2.有为法,如幻泡影——放下人的各种不好的想法,像金字塔那样,不去思不去想,静静地坐在那里,带着无所求的目的去修行的时候,你就符合了道家的“道”、佛家的“法”。你的先天父母就会帮助你,让你得到你应该得到的美好的东西;你所尊崇的师尊就会把修行的种子给你,让你在吃苦中生根、坚持中开花、考验中结果,直到走向圆满,修成正果。
3.打坐竟然可以这么神奇,在静坐中修复生命能量:
其一,静坐能够强健身体,修复身体的亚健康状态,提升五脏六腑的功能。特别对于慢性疾病和顽固症状,如:高血压、心脏病、肾病、肺病、脑供血不足、偏头疼、身体沉重、四肢寒冷、风湿病、爱出汗、盗汗等,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静坐时思想专注在一物之上,呼吸变得平缓均匀,通过呼吸进入肺部的空气总量相对稳定,进入心脏的氧气量也相对稳定,从而利于血压的调节。静坐时,身体能量的消耗减少,心脏的耗氧量也比平时减少很多,血液循环的力量自然比平时加强了。有力的血液循环可以帮助我们净化血管中堵塞的物质,让很多“长期休眠”的血管重新恢复生命的活力。这样的血液循环经过五脏六腑,能帮助脏腑净化积存的“负面能量”,提升脏腑的自愈功能;经过皮下,能帮助皮肤和肌肉净化“负面能量”,改善气色和肌肉的曲线。所以即便是短期的静坐,人也会感觉到那种从身体深处升起的轻松、舒适的生命能量,就像身体内部被一双温暖的大手按摩过一样。静坐还能提升下丹田的力量,“下丹田”是生命能量的源头。静坐的过程中,由于血管的净化、身心气的调和,全身的经络得以疏通,使“气的轨道”恢复正常运转,达到固精培元的效果,元气充盈则百邪不入。
其二,静坐可以提升生命的气质,塑造健康、美丽的体态。坚持静坐可以使一个人内在的气质沉静下来,使人在举手投足之间呈现出优雅、恬静、柔和的美感,这种气质是身体、情感、精神三种能量综合作用于生命的产物。内在的精神越柔,身体被净化的越好,情绪越稳定,外在呈现出来的气质也越美好。特别提出的是:静坐中的双盘坐姿,可以快速地塑造美好体态。双盘被称为禅坐最稳固的坐姿,不但可以稳定身体内部杂乱的风息,更是可以快速减掉身体的赘肉,疏通堵塞的经络。练习双盘的人,很容易保持腰部、臀部、大腿和小腿部位的优美曲线,控制身体上半身与下半身的能量平衡。
其三,静坐能缓解压力,释放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使整个生命感受到平静、喜悦、自在和安心。虽然我们经常忽略身体而空谈精神,却也很少去思考。其实,一切精神产物,包括思想、情绪、感受等等,它们都是有生理基础的,那就是我们身体的神经系统。维摩禅认为:彻底解决精神的问题,首先要从身体入手。因为所有的压力、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都是先被身体上的神经系统感知后,才被人觉察。而神经系统遍布全身各个角落,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病变或堵塞,神经系统接收到的信号也会产生变化,随即给大脑传递不利于生命健康的感受,进而产生不利于生命健康的思想和行为。我们不稳定的情绪、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因缘作用”的结果。造成它的因缘不只包括外界的人事物,还包括身体这个内因,身体的神经系统是情绪和思想产生的生理基础。比如,人在愤怒的时候,给他打一针麻药,麻痹了身体的神经系统,他的愤怒情绪就会立刻消失。静坐就好像是在按摩我们的神经系统,让这个“调皮的孩子”不再影响我们的情感和思想。在静坐过程中,我们制心一处,位于脑前区域的额叶活动会有所增强,脑细胞会开始分泌脑内啡、血清素,这些都是帮助人体神经系统放松、平静的重要元素。许多人通过十分钟的静坐,就能感受到紧张的情绪得到舒缓,烦躁的心情趋于平静。长久的静坐练习,能帮助我们培养出稳定的心灵力量。
其四,静坐能够开启内在的智慧,引导人们反省自我,觉知生命的存在,达到解脱。静坐时并不是什么都不想,脑部的运作并没有关闭。静坐练习通常都由集中精神开始,大脑枕叶活动虽然会减弱,但脑前区域的额叶活动却增强了。额叶与人类的智力活动相关联,所以在静坐中人们经常会迸发出灵感,产生新的思路、回忆起遗忘的事情。长久的静坐会使头脑变得清晰、敏锐。由于静坐方法的不同,产生的开启智慧、反省自我的功效也不同。有的静坐方法从“止”入手,训练心静止在一物之上,这样的方法能够培养出生命的“定力”。有的静坐方法从“观”入手,训练心的觉察力和敏锐度,这样的方法能够成就“观慧”。还有的静坐方法运用“思维”,如同《瑜伽经》的许多冥想方法,将人与太阳、天空、自然、空间等通过冥想联接在一起,感受人与整个存在世界的合一。这些方法都能够引导人内省、开启智慧,觉察到自我生命与存在世界的关系。
了解清楚静坐的功效,会帮助我们升起对静坐的信心。只要我们坚持每日去坐,这些效果自然就会显现。(叶子)
1、猫步/阿邓的太极观
总结得不错。我的猫步走法,是不转腰的。转腰那是传统的猫步走法。走时注意尾闾中正,然后意念在腿,便于沉气。也不要管什么虚灵顶劲。从简,简单才能出功夫。尾闾中正是很难很重要的。至于转腰,要一百万步以上的积累再转。
腰的转动是一定的,只是幅度问题。我讲的转腰主要是意念问题。这种猫步的意念是在腿上,松整条腿,包括一腿三折的感觉。大多数的人腿是不够松的。
如果走时把意念放在腰椎上,自然就会加大腰的转动幅度。这就有点像传统猫步了。狮子说的熊劲猫步就是如此。当然,都有好的一面。我觉得顺序应该是先松腿。这好比是八卦猫步。太极拳的用法是在腰上。用时要转腰。但练时不妨意念在腿。
跟某传统猫步比较,架子高,落脚不转脚,腰椎松直。转不转腰到在其次。
走了几天,感觉效果不错。今天手上竖了一棍子,检验一下自己的尾闾是不是中正。一下子发现了问题,原来自己在左脚坐实,提右脚时,尾闾是不正的,也就是尾闾和头顶的连线(人体的中心线)跟人体的重心线是交叉的,也就是尾闾没有垂直于地面,经过反复练习,终于明白只有中心线跟重心线重合才能保持尾闾中正,后来我在左脚坐实准备提右脚时,把尾闾对准左脚跟,这样尾闾中正了,不过这个猫步也走的更累了。现在走猫步速度快了,只要在坐腿时尾闾去找脚后跟,尾闾就中正了,效果更好了。
(太极龙女001)
2、关于猫步的评论
先生好,我坚持猫步一个月了;现在是每晚2000步;因您给出的动作比较简单,尾闾中正平面散步,我自己也不能判断自己动作是否标准。
一万里出一个,太夸张了!按照安般太极拳法练,我估计50%以上可以练出来。我摘录一段老高今天中午的感受:“中午乘别人打瞌冲,去走了1500猫步,权当消食,大约刚走了300多步,突然找到一种感觉,双肩一沉,背后象被背吊了一件东西,头被正,由于头顶在顶拔,因此,整个对拉在胸部形成了。椰,回家在坐位上试试,也有哎。此莫非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邓师傅,及各位践行安般太极拳理念的师兄们,求教,下面这样走猫步练习正确吗?我现在大概是30到40分钟练习220步左右,就是不知道姿势是否正确?
从邓老哥分享的练功经验中获益良多,很感谢、、
完全不对。腰没动,脸没转,只是两腿在动,脚落地时也不对。
呵呵,猫步各异显神威。轻易说否,其实很难。
感谢老师们、师兄们的热心指点,综合大家的意见,我在原来走法的基础上稍微修改了一下:1、外撇的角度缩小些,大概在正前方左右约30度锐角;2、架子放高,走高步;3、我试着在虚脚抬起从实脚脚踝处迈出时,加了个略微转腰的动作,这样身体就对正朝着迈腿的方向了,这样实际是转腰、敛臀、迈虚腿的动作一起做,感觉比较舒服,转的时候有点虚领顶劲的感觉(不知道算不算,反正教拳的师傅讲过要虚领顶劲)。这样走起来感觉很舒服自然,我今天晚上走了大约1个小时共600多步,身上出了微汗,然后练习打杨氏37式第一段拳的时候腿没有抖(以前走完200多步再连拳腿都是抖的,肌肉都是酸的)。&姑且这样走一段时间感觉一下。
步子太低了,容易伤膝。建议走高步。
有个说法很好,不要找丹田,让它来找你。这个也是适合虚灵顶劲。严格讲督脉通,自然就顶了。
如我们初学者,腰很难真松,贯穿邓氏猫步要领的基础上,结合企鹅迈步法,步子就滚过去了,主观上没有转腰,实际上已经囊括在内了。
嗯,感谢邓师傅及各位朋友、前辈的提醒,昨晚画蛇添足把转腰加上了,忘了我走猫步的目的是啥了。呵呵。&经过自己的反复和大家的提醒,我现在应该算是更进一步理解邓氏猫步的要点了,今晚就是按这个走的。。&
(气功师尹达非之女)
我以为是走直线呢,知道猫步怎么走的了。
我在跟李伟明老师学武氏,分享郝少如老师的话:阴阳虚实之间的分清和转换,关键之处在两个腰眼之间。迈左步时,左腰眼微向上抽,用右腰眼托起左腰眼,而右腿实股须精神贯注,左腿则气势腾挪;迈右步时,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腰眼托起右腰眼,而左腿实股须精神贯注,右腿则气势腾挪。
另外,根据李老师的教学,练了几个月后我有时会加上头部的动作。比如迈左步之前先转头,眼睛和锁骨望向迈步的方向。身体不要转,可以体会一下身体里面的东西变化是否和不转头时一样。分享一下感觉。
腰的抽与提,分清虚与实。“比如迈左步之前先转头,眼睛和锁骨望向迈步的方向。身体不要转,可以体会一下身体里面的东西变化是否和不转头时一样。”意念关注,身首同旋,可能更好。
阿邓的太极观:
总结得不错。我的猫步走法,是不转腰的。转腰那是传统的猫步走法。走时注意尾闾中正,然后意念在腿,便于沉气。也不要管什么虚灵顶劲。从简,简单才能出功夫。尾闾中正是很难很重要的。至于转腰,要一百万步以上的积累再转。
腰的转动是一定的,只是幅度问题。我讲的转腰主要是意念问题。这种猫步的意念是在腿上,松整条腿,包括一腿三折的感觉。大多数的人腿是不够松的。
如果走时把意念放在腰椎上,自然就会加大腰的转动幅度。这就有点像传统猫步了。狮子说的熊劲猫步就是如此。当然,都有好的一面。我觉得顺序应该是先松腿。这好比是八卦猫步。太极拳的用法是在腰上。用时要转腰。但练时不妨意念在腿。
跟某传统猫步比较,架子高,落脚不转脚,腰椎松直。转不转腰到在其次。
&我看了镊的视频,感觉他走得不错。这种猫步,不同于传统杨式太极拳里教的猫步。我基本上也是这样走的。只是落脚时比他自然一点。猫步我和狮子走得多了一点。狮子给小镊发了个纸条,说,你走得很棒。(作者:)
实用拳法与众不同的一点是动静同在,有位朋友说得有意思:“有一动,必有一定。”两年前觉得说得挺好,近来觉得把其中的“一”字去掉更严密些,说“有动必有不动”不容易产生误解,免得有人以为动的地方和不动的地方有数量上的对等关系。
愚下感觉,套路是越练越难了。难就难在不动的地方越来越多,对不动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都是哪儿不能动呢?根据情势的需要,浑身上下任何地方都可能必须保持不动。
有的人可能在乍练的一段时期内感到有些纷繁不清,愚下在这儿把不动分分类,希望对练习的时候对不动部位的把握有点儿帮助:
第一种是“点不动”:意思是不动的地方是一个点。比如咱们的手腕搭着对方的手臂,双方的接触处在理论上应该是一个点,咱们要上步,这个接触点就不能动,一动对方就知道了。还有,好比咱们的前腿套在人家的前腿外头,要使技术发放人家,两腿的接触点不能动,因为要利用杠杆效应,杠杆的支点不能动,一动杠杆效应就没了。再像对方双手推挤咱们的前胸,咱们一脚前贴地滑,同时身体向后仰,前胯要满,有后腿支撑着挺稳当,前胸保持跟对方两掌合着。这样咱们并没有因为中轴歪斜而落败,因为咱们的胸口有一点始终没动,它只是原地旋转来着。这时候咱们可以轻易地拿手一拨,对方就会绕着咱们的后肩和前脚所成的轴跌出去。
第二种是“线不动”:意思是不动的是一条线。咱们的劲力发放和承受对方的大力的时候,都要有一条线,这条线不能动。还有容易理解的例子,就是咱们身上的中轴得经常保持不动。另外,只要身上有两个点不动,这两点的连线自然就不动,也属于“线不动”。
第三种是“面不动”,意思是不动的是一个面。这儿的面不动,既可以确实是一个不动的面,也可以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不动的点,而把这种情况看作是这三个点所确定的平面。比如对手用手推挤咱们的前胸或是腹部,咱们前胸或者腹部肌肉可以因推挤而向旁边移动,但咱们的后背不动,这儿咱们的上身的前面动了,但是后面却保持不动,对方的推挤就失效了。当然,能教上身前面动,后面不动的原因,就是前后两面分离了。手在身前发人的时候,后背也是不动的,好像背靠着一面墙,有个说法叫“有靠山”。最简单最常见的例子是,咱们一伸右手,右中指尖、右肩和右胯三点就形成了一个不动的面(三角形),而这个面能够有效地保持从手到肩这个标准距离不变。
第四种是“块不动”,意思是身体上有立体的一部分不动。说到立体,其实在面不动的情况下,在面之外再加一个不动的点,就成了立体(三维)的“块不动”。据说洪公均生以耄耋之年,有病坐在轮椅上,仍然一抬手就把挑战者抛出去,还风趣地说:“他不知道我坐在这轮椅上力气更大了,他能硬得过这钢吗?”当时的情况就是洪公几乎全身都靠在轮椅上,只动了半条胳膊。陈中华大师也常说:“不动的地方越大,威力就越大。”
不动的分类就简单聊到这儿。还有几点要说一下:
平时练拳的时候说什么地方不动,意思并不是排他的,完全可能还有别的地方不动。
要不动,必须会分离,不分离就成了“一动无有不动”,这块动了,牵连得别的地方也跟着动就坏了。
严格说,保持某处不动,得明白参照的是什么,参照的可以是地面,也可以是身体的其它部位,一般都是往根节方向说。
以上咱们聊的都是“实”的点线面块,另外还有虚的,只不过篇幅有限,而且不容易为人所接受,留到以后再聊吧!(孙中华)
逢转必沉是叶大密前辈教拳时用的口诀。两胯每一转动,必须先沉,架子是越动越低,腿的酸热痛几欲让人跪倒,前进,后退胯均需有向下运动的弧线,两腿撑蹬感明显,有如逆水行舟,实在受不了,只好摆架重新再来,只有这样才能走上认知太极的路。  太极拳的运动轨迹是圆,因此一举一动都需要在预想好的轨道上运而后行,运者想而内随,为行做准备,因此,有人也称“太极拳”为“意形拳”。学拳者,需分别认识和掌握三元圈,即以X,Y,Z三条轴上选择直径为圆圈,通过圆圈的设定,将肢体分节,分片,分层,通过节节分清,节节传递,来造成层层叠叠如水波浪涌般的气势。以理造势,此言不虚!玄之又玄,为转,为势也。太极拳圆转者,何须先沉?沉者,形成落差也。落差,是大自然地壳褶皱形成的一种起伏错落,是水流从河床的纵断面或悬崖处倾泻而下的高低差异。水有落差,才会有雁荡瀑布。自然界有小落差就有小风景,有大落差就有大风景。落差也是一种气势,一种力量。上有高瀑,下必有深潭。落差越大,积蓄的力量也就越雄厚。沉者,可取其虚,可助其势。以势代力,不为妄语!用意不用力,诚不欺人也。“逢转必沉”是密诀,需要细密的体悟,耐心的磨炼;不要把它当做“密诀”,而束之高阁。细心体证,当有觉悟。观察海浪运动,我们可以发现,转。沉的道理很自然地存在其中,水的特性是趋下,无形而有势,其势完整一气。人的缺点是易浮躁。易散,有形而无势,因此,师法自然,运用转。沉之理,是我们学习太极拳的方向。在转的理解上,除了圆的运动轨迹外,尚有8字运动的轨迹,势是一环套一环连绵不绝,这是沉在其中的缘由,太极拳的折叠认识也即此理。
“沉”字在太极拳的认识和运用上是有多种涵义的,大致可分三类:一类是似有对象物的(因对象本身亦存多义)。如骨沉----有如绵裹铁,有精神专注。收敛入骨之说:如肉沉----有肉引,肉随之说;如气沉----有气沉丹田之说;如意沉-----有行拳稳而守中之说。一类是无对象而为单纯体验的。如沉尔腾虚的感觉体验,给人以水捅底突然之间沉落。消失之感。落差之大,深沉而难及。一类是须在对待。互动的关系中去认识的。如轻与沉相承。这在过去的贴子里已有过探讨。人体自身有一种秘别清浊的功能,浊气下降,自然有股清气上升。练拳就是要利用和发挥这种功能,能沉得下。就能升腾起。一种内涵即一种思路,开拓思维,拳架将呈现活泼生机。
“逢转必沉”是太极拳的一个根本问题,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为好。“转”是描述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立体四方八面环绕中心螺旋扩大与螺旋缩小,是通过用“心”把这种螺旋的”意象”放到身体上去练的。“转”时须在“用意不用力”----无抗意。无拙力的运动和“中正安舒”的前提下去进行。
“沉”是描述太极拳旋转运动中升降开合的特点,叶大密前辈曾说:“练太极拳必须分清轻,重,浮。沉四字,须知轻与沉相承,浮与重对。”因此,思考“沉”
不能离开“轻”。轻与沉相互作用,只沉不轻,是蹲不是沉,是局部的动作,不是整体的动作。只轻而无沉是顶撑不是轻,也是局部而不是整体的动作。轻沉是一对阴阳关系。开由中心向四周开张,开时身体透开,空间增大,虚生气,气自然充满有腾然----轻的意味,合由四周向中心合陇,身体四肢的中心是骨,所以用收敛入骨来形容气聚,气聚则实,实则有重量,重量受地心引力作用而有-----沉的感觉,全身放得愈松,意气愈饱满,则一轻一沉,弹性充足,太极拳描述这种状态和感觉也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两者分而不离。轻与沉同时作用,既沉又浮,沉在气敛时表现得最彻底,轻在气贯身躯意气均匀时表现得最淋漓,所以说“意气均来骨肉沉”(有作意气君来骨肉臣)。一沉一轻,一合一开有如呼吸,能呼吸则能聚能散,能升能降,“能气贯身躯不稍滞”,所以说:“能呼吸然后能灵活”。使全身成为一个”太和至中”整体。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用意。用神领起。悬起全身,以精神控制身躯开张,饱满中空身体,达致既沉又轻的效果。若不能领会意气均时骨肉自然会沉,而再加强去沉,会用肌肉发力将体重压向两足而不自觉,这变成了用力而不是用意了。转与沉的理解不可简单化,得意须忘形。多种认识,不断深入探讨,是我们进步的根本。得一言而修一生足矣.(林健)
练拳与皈依
邓老师的博客不仅对我学拳帮助很大,同时他对佛法的宣扬,于我也是一位大善知识。
我的两位太极拳老师都不是佛教徒,也都喝酒吃肉,都不瘦。第一位老师教杨式,主要在高校教,然而教的这些学生大都在两三年内瘦了好几十斤,也都薄得像张纸,比较特别的是,大都在练拳以后皈依或者信仰佛法,其中在北京的一位学生大学毕业后直接出家了,另外有出家意向的也有好几位。
我从看邓老师的博客才知道南传佛法,顺藤摸瓜读了不少南传的资料,把葛印卡老师那个比较著名的坐禅十天课程的录音反复听过多遍,对我打坐练习帮助是比较大的。
要说接触佛法,从中学时就接触过蔡志忠先生关于禅的漫画,然后读过南怀瑾老师的书,读大学的时候参加过禅学社的活动,还跟随老师去过法源寺,模模糊糊的好感是有的,但不清晰。
也曾经在海外接触过基督教,也系统地学习圣经,但是没入心。当然祝福所有入了心的人。
说具体一点,就是色欲,本来其实这个东西很正常,饮食男女。但随着年龄增长,色欲畸形膨胀。自己有觉察,学习圣经的时候曾经想对治,但是用不起来。练了太极拳之后,身体变化好像才初步把膨胀变形的色欲给克服到接近正常。我大约已经四五年没看过电视电影了,大片不用说了,就是晚会新闻什么的也一概不看,这两年更好,家里没电视。网络也决不去到处浏览,就这样,心一点一点收回来。我的体会,练太极拳,身体变化引发心的变动,这个益处很大。不过还是那句话,也就接近正常,按照佛法的标准看,还是个五毒俱全的重病患者。
2011年我去4s店修车,师傅告诉我要等2个小时左右,当时查了查看附近有什么名胜,大约三公里外有座寺庙,我和太太坐上公交就去了。逛了一圈,发现这个寺庙弘法活动多,国庆要办大型的静修营,记不清是当时还是后来报了名。活动第一天上午和大约四五百位学员进了讲堂,有位法师带领唱三皈依,大约当时只唱了三四句,眼泪就下来了,一发不可收拾,眼泪鼻涕一大把,泣不成声。四五百位学员大概也有一大半在流眼泪。这以后受了三皈五戒,并且每周去寺庙学习,从佛法的基本知识到菩提道次第论,修习皈依和听闻法师讲法的录音也成为常课。
2013年吧,在寺庙有一次低头看书,抬起头来看见另一位法师看着我,似乎微微点头,其实也就几秒钟。当时有种感觉,全世界好像就只有法师在看着我这一件事。至今我也没有和法师说过几句话,但是一出差,在路上听闻佛法的时候,眼前就会浮现出法师的形像,突然地,就会感动地要流眼泪。
说点和太极相关的,同在寺庙学习的居士也有练太极的,他的太极师父据说也是名家,有次来寺庙看见法师,回去后赞叹不已,说法师真是高。高在哪儿我也不懂,但是看见法师长衣飘飘,我的感觉是我们都在梦游,只有法师是醒着的。
太极练好了,身体改变,心也会受益。但是如果学习佛法,心灵改变了,世界都会变的。
一口气把这几年读邓老师文章受益的感想都写完了,感恩邓老师对我学习太极和佛法的帮助,也祝福更多的人能够从太极和佛法中受益。(乐山)
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在证果之前,生生世世饱受贪嗔痴的愚弄。人活着,如果不为成为证果的圣者而努力,生命是毫无意义的。
3月24日&15:35
心力是因果的结果,人最重要的是人的内心,有什么样的内心,就有怎么样的人,一颗心,包含了六道所有的感受,天堂,地狱,饿鬼,畜牲等等等等全都包含于一心之内,你说励害不,甚至净土都包含于一心之内,所谓心净就是净土,心净则国土净,国土净的意思就是净土。所以,内心呢,是如此如此的重要,佛教绝对强调的就是修心,儒家也一样,绝对强调修心,儒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慎独,慎独就是修心,就是说你独处时,必须非常谨慎,谨慎什么,谨慎自已的内心,谨慎它有无非份之想,人,只有在完全自已对得起内心,才可以免除恐惧与忧患,这就是内省无疚,何忧何惧。
社会上所有现象,全是心力的结果,也就是说全是因果的结果。就是写文章,也是心力的结果,俺总是觉得,业力是透过心力对人起作用的,具体地说,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业力,你就消除了这方面的恐惧,然后你就有这方面的力量,俺非常惊讶于自已的观察,原来业力是这样起作用的。
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特质是什么,其实是幽默,幽默是绝对吸引人的特质,幽默从何而来,实际上从心力而来。一个人必须心胸开阔才能幽默,最励害的幽默是对自已的幽默,有些人可以不断不断地拿自已开玩笑,为什么,因为他不害怕,为什么他不害怕,因为因果上说,他没有这方面的业力,或者也许他有过,但他至诚地忏悔过,所以就没这方面的业力。比如说你确实对女人没有非份之想,你就能开自已的玩笑说自已是色鬼,这或者是所谓的空性之类的,就象一支箭,射出的箭如果没东西挡着,这箭一点作用都没有。
高贵的人也是心力的结果,就是这人他业力上说,他没有障碍他去服务别人的业力。有些人为什么成不了贵族,因为业力使然,他根本就瞧不起别人,他心底里就认为别人是不值得自已去服务的,他完全没有关爱他人的心态。这种人当然是世世代代都没办法成为贵族的,你去轻贱别人,自已当然高贵不了,因果上说,就是你付出的,全会回到自已身上。
财富也一样,俺总认为,人们赚不到钱,首先是因为这些人没布施的心态。布施是需要力量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力量去做的。布施这种优良的心态让一个人生生世世都富足。也让一个人有足够的心力去赚钱。为什么布施的人赚钱容易,其实很容易理解,他并不认为钱很重要,他内心就有绝对信心可以赚到钱。
最最重要的力量其实是念佛的力量,这是要经历过多少世的修行,才可以取得的力量。有了这种力量,就得到了永恒的快乐,在这快乐面前,地球真的给踩到了脚下,因为所有俗世的快乐,已经是非常微不足道了。(桃花)
平面太极拳架要求尾闾绝对中正.所谓一举一动,尾闾中正.
但尾闾中正的含义是什么呢?知道的人并不多.一般人都知道尾闾是一个中医穴位的名字.尾闾长强.但太极拳里讲的尾闾是指腰椎以下的尾脊骨.哺乳动物的脊椎形状都是差不多的.大多数动物在出生后尾脊骨的方位和它们在母胎中的方位一致.但人不同,人只要一站起来尾脊骨就不正了.要向后翘.尾闾中正就是要将尾脊骨收至人在母胎中的位置.人最重要最大的骨骼架子,是骨盆大胯和整条脊椎.大胯为虎,脊椎为龙.其连接点就是尾骨.尾闾中正了就是龙虎相汇,神气归真.否则就是神形不合,龙虎不交.
杨澄甫太极拳十要里有讲要松腰.而松腰的前提就是尾闾中正.
身体前倾和身体竖直都可以做到尾闾中正,杨澄甫的拳架是略微前倾的,李雅轩和郑曼青则是身体正直.吴氏拳讲要寓正于斜,这正就是尾闾中正.
人是否尾闾中正,有时候很难看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尾闾中正是比较难做到的,因为我们从学走路起就开始尾闾不正了,也习惯于尾闾不正了.我以前说过练杨氏太极拳能做到尾闾完全中正的是百万分之一的概率.我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全世界大概有一亿人练包括国家套路在内的杨氏太极拳.在这一亿人中,能做到完全尾闾中正的不会超过一百个人.以我的经验认知,杨氏太极其实是最难学的太极拳.
人类自然站立,尾闾都是不正的.要想正,膝盖要弯曲,,屁股要向前收.所以尾闾中正跟膝盖也有关系.膝盖不曲尾闾不正,弯曲太多,膝过脚尖.所以有些人把膝盖练坏了,跟这些人不懂得尾闾中正也有关系.
我对尾闾中正的重视是受某位高人影响,这位高人受党的教育多年,所以吹牛撒谎,不喜实话,高人常说太极拳可以速成,他练了一年多就基本上已得太极拳的真諦了.但我从他断断续续的不连贯的话语中,得出结论他是练了二十五年后,才偶然练成了尾闾中正.
因为人的体型不同,所以有些人看起来正,但是不正.有些人看起来不正,但其实是正的.雅轩师说澄师的拳架胯收得不够.我觉得以澄师的体型,骨大肉多.再加上衣服的问题,从外表看,即便正,也像不正.
现在人练拳,都喜欢穿太极服,太极服一穿,尾闾正不正,很难看得出.所以太极服,也叫做太极遮羞布.
我有一个朋友,练了十几年的太极拳,也下了点功夫.但进展不大.他问我,为什么你一年超过我十年?我说,你打拳尾闾不正.他让我替他调正,之后他说,这样不自然了,无法放松了.我告诉他,只有尾闾正了才能找到真松.一星期后,他又来找我,问我怎么样,我说你还是尾闾不正.尾闾不正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从小就尾闾不正.我见到的打拳尾闾很正的都是练拳超过二十年的有天才的老师.我又帮他搬正后.他在我面前打起拳来,这次正了很多.又过了一个星期,他又来找我,让我帮他看拳,我说你还是尾闾不正.他说有什么办法么?我说,你回家去打拳,在屋里,脱光了衣服,叫你老婆看着你打,只要腰不松,就是尾闾不正.他说,我老婆不懂拳.我说,但她能看出你的腰是否放松,女人比男人更懂得松.
这位朋友真的照我的方法,回家让他的贤惠的太太帮他看拳,看腰是否松,屁股是否突.每天两至三遍拳.这是个认真的朋友,有个通情达理的好太太.
两个月后,他的拳架跟以前判若两人.
我将此事跟董老师讲了,董师说,这方法好,但一般人做不到.又说,如果老师真要想教好徒弟,最好就是脱光了衣服打拳给徒弟看.
之后不久,有人拿着解守德的CD
带子来看,解守德讲解太极拳,叫一丝不挂练太极.看后董老师说,这个一丝不挂练太极是假的.阿邓有个朋友才是真的一丝不挂练太极.
我朋友用这种方法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离尾闾完全中正还是差一些.那怎样做才能尽快做到尾闾中正呢?走猫步绝对有帮助,当然练习安般念也管用,如果你的程度达到科学安般念细随的程度,想不正都难呢.
练太极拳,要能做到一举一动,尾闾中正.进步就会快.
关于雅轩师对杨澄甫有关收胯以及其他问题,十年前曾引起争论。对雅轩师批评最严厉的是广西人严翰秀。严翰秀说:李雅轩对郑曼青的批评没有一处是对的。李雅轩对自己老师杨澄甫的批评,没有一处是对的。李雅轩对《太极拳体用全书》技术上的批评,也没有一处是对的。张义敬曾写文章回击严。(阿邓)
你会出气吗?
不要给我说你练太极拳为了养生,你可能连出气都不懂!还谈什么养生?不要说你用的腹式呼吸,顺式呼吸,逆式呼吸······
不要说你的丹田会动,会内转。那只不过是麻雀拉屎干得瑟的肌肉运动而已!
练拳完毕只要喘气基本上宣布玩完,不会有什么养生价值!
练拳过程中不要说话张嘴,口干舌燥,没有津液出现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养生价值!
人体好比气泵一样,一边充气一边跑气,空压机非拉缸不可!气息绵绵,你绵绵了没有?
气若游丝,你游丝了没有?&内气鼓荡,你会鼓荡吗?不明白结丹你拿什么鼓荡?
你能忘记自己的呼吸吗?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拳假功夫真!&吐纳二字谈何容易?
内功心法即练功的方法。
开启人体密码的金钥匙!
你娃再能再聪明 也是枉然!有些人注定是糟蹋行道。
东西都让实在人学走了。
任何行当艺门到最后还是一个做人的问题!
有德者得之!&(随心随欲的刀客)
感恩很多人,尤其是李老师,让我体会到这世界上的一种快乐。“世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
1、直上直下,尤其搂膝拗步;
2、前进时有后意,后退时有前意,左有右意,右有左意,前进后退都要拿住它;
3、两手有交点,两膝有交点,两胯有交点;
4、出拳时平出;
5、云手时,身体放松到一条腿上再挪另一条腿;
6、提手上势时,松肩。
虽然从来没有学过推手,但是自己打拳的时候经常左半身把右半身推得东倒西歪,上半身把下半身打得晃晃悠悠。不打拳还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一打拳才知道自己是个不会走路的小孩,自己能把自己打摔跤。
想想自己半生的见闻感受,没人害你,都是自己不争气。又想起那段著名的对话,谁人缚汝?无人缚。既无人缚汝,即是解脱,何须更求解脱?
从刚练拳到现在身体感受比较强烈的有几点,一是怕冷。记得刚练拳后的第一个夏天,以前都是短衣短裤,但现在夏天都需要长衣长裤,进空调房间还需要穿个外套。这个感受不仅是我有,几个同时练拳的朋友都有,当然大都已经是40左右的人了,有个朋友甚至一个夏天都穿着两条裤子。从年的夏天我在上海和苏州度过,炎热的天气里从来没有开过空调睡觉。有人说,你这不白练了吗,应该练得刀枪不入才对。我理解,练拳是提高你的敏感程度,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更加灵敏了。再加上,其实以往寒气进得太多了,现在也还没排干净。
第二是体重变化,刚练了两个月左右吧,大约瘦了10斤。在2010年底的时候,饮食渐渐开始调整,吃肉觉得不舒服,调整为素食,同时午后也吃不下,晚上吃了饭就不太消化,于是被迫素食同时过午不食。这两年发现只要素食同时过午不食,消化就很好,并且睡眠很好。有的时候馋,或者怕自己营养不够,晚上尝试着吃点,或者喝点奶什么的,睡眠会受影响,大便明显不成型。
感觉逐渐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自己的感受开始和身体有了交流,记得是去年有一次走路,突然感受到自己原来有脚趾头啊,原来走路的时候从小腿到脚踝到脚掌到脚趾头可以这样联结着运动啊!原来我有手也有脚,手上有十个手指头,脚上有十个脚趾头,原来我有肩也有胯,原来我的身体是这个样子的。这么点收获实在是难以启齿,只能自娱自乐。别笑!(第一,阳气不够。所以怕冷。第二,练拳有敛阳的作用,阳气不外泄,所以会冷。此非坏事。第三,敏感度提高了,所以觉得冷。)
接触过两三位按摩师父,眼睛都不太好,但是人品极佳,都有古中医风,每次去看他们,哪怕不按摩,坐着聊会天,感受他们的平淡、豁达和善良,也会觉得神清气爽。
这位师兄薄得像张纸,从大学开始练拳,当时也就20出头,也是素食并且过午不食,看气色面黄饥瘦。但是说话声音中气极足,他轻轻说话也像金属超重低音一样。另外一个就是他的手,轻轻碰到人像刀枪一样刺入骨骼。他只要一上手按在身上的穴位上,每次我都痛得大呼小叫,但是按过后极其舒畅。
2011年左右,我自己感受两手手指也好像硬实多了,偶尔会给我妈按按,我妈有时生气,我给她按太冲,她也感受到力能透进去,但确实,按完之后会比较疲劳,我左肩上有个老毛病就会不舒服。
就我对自己现状的判断而言,我还是个病人,还处于治病的状态,所有身体的感受像触电、通畅、气感等等,都是原来不通现在略有改善的结果。改到一个什么程度呢?回想我中小学读书煎熬,工作后长年打拼,年轻时吃喝玩乐,直到现在仍然利欲熏心,没有一样不是极大的损耗。练习太极、接触按摩和中医是我人生的福缘,帮助我的损耗适当的减缓,但还没有克服。所以我现在是连正常人健康人还不算的。
和几个按摩师和中医师的交流,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怡然和恬淡,看到他们现实物质生活的贫乏,两相对照,不知是喜是悲。就我接触的这位老中医,碌碌无名,工作条件又一般,但他对人生对中医的理解非向外人所能道。我也曾在北京上海接触过一些名医,名医们大都忙着参评“国家有突出贡献国宝级”名医,忙着评上主任或副主任。近期也见不着这几位老师了,忍不住要对他们道声谢。有些人,就像李可老中医一样,身世坎坷,但却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峰,不幸还是幸?看看自己,心思还在蜗角虚名和蝇头小利上打转转,不由得叹息。(乐山)
太极拳练拳札记—猫步感受
。。。。。。
本来想回家的,但是总感觉还缺点什么,似乎猫步没走够。于是来到体育馆,与其说是体育馆,不如说是活动中心,一楼是跆拳道馆和舞蹈培训机构,中间有条光滑的路面,我看有人在打扫卫生就径直走进去,打算再练上半个小时。
在一个柱子后面,我摆好架势,开走。这第一步走下去,感觉吓一跳,这是怎么回事?跟之前在河边感觉完全不同,迈出去的虚腿轻飘飘的,似乎大脑没发出指令就自己出去了,由曲到伸都非常自然,好像浪潮由大腿根部延伸到脚尖。同时支撑腿完全不像以前走时战战兢兢总忍不住想要站稳,这会倒好像把支撑腿忘记了。只是机械的重复两腿抬起,落下,前腿刚落实后腿自然就起来了,好像有一股柔和的力托着一样。又好像在水里游泳时吸口气,身体自然上浮的感觉。也许在外人看起来有点走太空步的模样吧。
我心里暗自窃喜,莫非练对了?继续啊,我预感这个感觉不是每次都有的,这次能持续多长时间还不一定咧。大概走了10多分钟,已经习惯了保持这个状态,就不觉得有啥了,只是两臂越来越沉,两手都有针刺感,还有麻胀的感觉。左臂在5分钟之后开始出现冷的感觉,右臂还是麻胀,右臂明显肩部疼得厉害些,有拉扯的感觉。平时猫步的时候右脚平衡也没有左脚熟练。
大概持续走了20多分钟,两个手臂已经完全无力了,可能因为注意力都放手臂了,之前那种轻飘飘的感觉褪去很多,右腿落实的时候又有一点摒劲,狮子说要实腿放松,确实不是很容易啊。我集中精神,后腿起的时候胯部拉开但是保持尾闾不偏,不出现高低不平,这样走了大概10分钟,脚步又轻了很多,一点没觉得累,但是却出了一身汗,只觉得神清气爽。。。。。。(宝记银楼)
1、经络的实质
人体的经络学说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古今中外都在研究探讨它的存在和实质,目前对经络的本质没有一个公认的认识,神经,内分泌,生物电,组织液等各种学说,但都无法圆满解释经络中的种种现象。从我修为远古道神仙学的实践得出,人体经络的实质是能量的通道,信息的通道。
首先,从宇宙世界中可以完全得出存在着能量,而能量没有任何人给出其存在的形态和色泽等,但各种能量是真实客观存在的。如使宇宙各天体星球不停的运转是宇宙的能量;地球上刮的风那也是一种能量,人们感觉到,但看不见;电能通过电线传导可输送电,但人们不用仪器靠肉眼无法判断电线是否有电;每个人的体能大小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同样体重的举重运动员只有通过杠铃的重量举起,来评判谁的力量大;还有很多很多实例不一一列举。所以,可以证明得出:能量是无形的真实客观存在的!
其次,人的生命体是宇宙上苍赋予人类普遍爱的一种体现。人体中同样存在着宇宙道的能量,只有这种能量才能使人的肉体由生到长,由弱到壮,病老死亡是能量的消耗消尽。人们所说的真炁就是能量,但全真教的炼内丹和近代兴起的气功派别,都把人体的真炁能量误认为了气,用导引、胎息、吸气、憋气、长呼气、慢吸气等等方法和功法都是误导人的,得不偿失。实践、时间已经证明了所谓的各路气功大师们都已在老掉和消亡。
再次,本人通过修为远古的道实践心得感受看,人行善道正确掌握修为方法,真炁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打通经络穴位,凡打通的经络穴位,能量就会使穴位乃至整条经脉不停的跳动,这种神奇、奇妙的跳动不是气和血液在跳,而是能量在作用。人体器官基本上只有心脏在不停的跳动,心脏的跳动是由输出血和供应血的血压功能所为,脉搏跳动是由心脏而来,平常人体的其他器官没有自行跳动的功能。远古修为的神仙们和我的修为经络穴位自行跳动不是能量又是什么?当前世界各国研究经络穴位,应该跳出医学的解剖学、组织学、结构学等观念,要从能量学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秘。据报道的几个大学正在对学生打坐进行对身体测试研究,发现打坐对人体的吸氧量、血液循环、血压、心脏等都有非常大的变化和好处。修为本是我中华民族远古道的实践和真理,由于道教派别内丹的练气和各气功门派练气办班敛财、用魔术所谓的特异功能骗财等等,加之邪教的轮子反党反社会,反人体生命科学的折腾,致使一提谈修炼色变的尴尬局面。如果不对信仰的乱象进行深刻的剖析,我中华民族的根和文化的底蕴将彻底丧失已尽。就像我国发明的火药一样,外国深入研究后,用炮舰攻打我们,而我们还在使用冷兵器。人体的经络学说比起火药更为重要,因为它是人的生命之本,可决生死!
最后,经络还是人体潜能信息的通道,人体的潜能人人有之,如心灵感应、梦中的信息反馈、预感、心神不宁、恍惚之中、冥冥之中等等都是人的潜能信息的表现,为什么修为的人这种预感信息要强烈的多呢?主要是修炼炼的是肾精,肾是生命之源,肾是水宫,水多生髓,肾脏好,脑髓就充满,换言之脑细胞就会活跃,人的脑细胞运用还不到5%,如果都开发出来,人体的潜能是很多的,躲开灾难,避开凶险,明辨是非,不上坏人当,察觉小人伎俩,应变,解决疑难问题的方式方法柔韧有余等等好处多多!本人的修为实践证明:生活中未知的事情都会提前感应到,好的事情更好,不好的事情转化到好的方面!
人体经络穴位是我中华民族远古祖先发现的,对中华民族绵绵生息繁衍,对中医中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认知她,研究她,得到她,推广她,保护她,解开她神秘的面纱应该由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实现!决不能让外国人去揭开,那将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和悲哀。(KD999)
2、头生风眼生光生命万年长
远古道神仙学是宇宙的人体科学,是揭开人体生命,揭开人体奥秘,揭开人体生死,揭开人体与宇宙的关系的唯一法门。修为打开经络穴位,人体发生奇妙神奇变化是现有科学无法解释的。
自从一个月前任督二脉完全打开之后,从尾闾穴的股股能量(热量)往上涌,通过命门穴、神道穴、身柱穴、大椎穴、风府穴,直达百会穴,又从头顶直下承浆穴、中庭穴、中脘穴、气海穴、中极穴、会阴穴等等。督脉神道穴的部位始终像有风一样集聚进入体内,头顶百会等穴位股股生风进入脑中;任脉中的中脘穴和气海穴部位的腹内像春光一样温暖和温饱,不吃饭也没有饥饿感;任督二脉上和其它经脉上所有的穴位的部位不定时地自行跳动,甚至整条经脉都会不停的跳动,这种奇妙神奇的跳动和能量的进入,使肉体发生着渐进式的转化,形体向年轻方向转化,眼袋、眼帘、皱纹在收紧、逐渐消失,眼睛越来越明亮、生光生辉,头发始终保持黑泽光亮。这种变化是实实在在的,我身边的人都说我越来越年轻!
通过体检,我的肾脏非常好,原来的脂肪肝已经快完全消失了,心、脾、肺也出奇的好,各项指标全优。远古道神仙学这种修为变化,人修为一旦得道打开经络穴位,远离病魔,远离衰老,远离死亡,远离灾难,头生风,眼生光,生命万年长!!!
改拳容易学拳难
&&&。。。。。。
我记得邓师说过,太极拳就是改错拳。这话太对了!我在太极拳训练中就是不断改正自己错误的姿势,其实说错误有点严重。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身体结构在不断变化。在上海时,觉得自己腰也松了,肩也松了,到了温哥华,碰到Joe大哥,说我胸口不松,当时感觉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立刻发现他说得对。到哈市后,练拳时比较关注自己的胸口,没几天,再让我把胸绷着,我就明显感觉不舒服,一定要松下来才舒服,我知道,我又进步了。才洋洋得意没几天,今天下午打拳时,发现尾闾又往前伸了一点,人又松下来一点,小腿吃的份量又多点了。身体结构在变,拳架也是相应的变。学一套正确标准的拳架,这话只能骗骗不懂的人,不过也没关系啦,尽管说,因为也没什么人懂。标准不在动作里,而在身体结构的合理程度上,身体结构越合理,动作就越接近标准。好的拳架,就是能帮助你尽快把身体结构调合理,这真是个无止境的东东。
有朋友问我,怎么知道是否练对了?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身体结构在不断变化,越变化越知道什么是松,也更相信大松大柔了。。。。。。
太极拳就是改错拳。我学的时间不长,但也有这个体会。初学者开始练拳时,动作肯定都是错的,所以要改错。我的理解是“在错误中找正确的”。老师纠正完后,自己打也还是错的,但是知道了正确的那个方向就去寻找,找着找着就找到一点,然后经过练习再找到一点。就这样一点点的改,从外形到内里,直至把所有的都改对了,也就算成了。这有点太极图的意思,在阴中去求那点阳。当然这是在纠错这一层面对阴阳的理解。这是我目前的理解哈,见笑了。
&回复&:是的,就是这个意思。是我们慢慢找到身体的各个合理的位置,而在找的过程中,肌腱、关节活动度都在变化,也就是身体结构在变化,这样就有新的更合理的位置,所以不断练,不断变。
找到合理位置的方法就是尽可能放松肌肉。我们的很多肌肉,特别是腰背部的肌肉,都紧惯了,尾闾中正的要求就是放松腰背部肌肉的关键,但一开始的放松是不舒服的。(
大松大柔才是修炼太极拳的正道,也是太极拳的上乘境界的功夫。我大学求学时的太极师傅苏根生就是这样一位武林大隐,我最近写了一篇《谈谈太极拳的真松与假松》一文,回忆当年苏师的神奇的大松大柔的松功绝技。如今此种绝技已成为广陵散了。不过我与苏有章师兄研习太极揉手中也悟出了一点真东西。掤捋挤按须认真,粘黏连随不丢顶,不丢不顶当中讨消息。三年五载悉心做去,必然会有所收获。谢谢您的好文章。多联系。关注老森太极博客。太极老森
&回复&:谢谢捧场!请问苏有章先生平时在哪里教拳呢?(6月20日&18:20)
&回复&:苏有章师兄现已退休,周六、周日上午在杨浦公园,周四、周六下午六点至八点在川沙。我们经常在一起研习太极推手。太极推手要符合中道,不偏不倚,不前不后,不丢不顶,要以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心解》作为最高指导准则。太极老森(6月21日&08:43)
太极拳该怎样打
打太极拳的人太多了,睁眼闭眼到处都是,拳架也五花八门,这试那式。拳式就更可笑了,这样的那样的。有的力拔山兮,空手抱着个大石头,到处扔。大汗淋漓,呼呼的喘气。有的把地跺的通通的响,好像跺的越响,功夫越高。还有的冰天雪地光着膀子,咵咵打的直响。
  我很赞赏他们的热情,但这样的热情越高,离太极拳越远,有时我诙谐的说他们;这拳打得!只认“爹'不认"娘"了!
  太极拳的'爹"是谁?’娘'又是谁呢?这个问题还真要考察考察呢!
  太极拳的"爹"是拳,也就是打人的技法。打人的技法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伴随人类而生。比如南拳北腿之说.。南方多水,在船上搏击,当然手的技法优越。设想”如果在船上用力扬起一条腿,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南方多长拳。北方用腿则比较优越,因为腿比手长,所以踢得技法较丰富。
太极拳的“娘”又是谁呢?太极拳出现的历史较晚,于明末清初,道教的代表人物张三丰,把拳与修道揉和在一起,发明了太极拳,太极拳的“娘”应该是太极(修道)。
&&&&&&&&这样说来,太极拳应有两方面的功用,一是拳(打人的技法),二是修道(健康长寿)。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打人的技能再好,也敌不过子弹,但是健康长寿,现代科学却无法比拟。
&&&&&所以,太极拳要向柔处打。要"爹"要‘娘”更好,二者取其一,情愿要“娘”,不要“爹'!(草青青)
君臣之道及誦經
  近來與友人談及兒童誦經,其中一母親問及現代人(意指我們)應怎樣理解君臣之道,又擔心這些封建思想會否毒害孩童。學生自問學識不足,不能也不應回答,便說我們可先放下自己的意見及疑問,用心讀後再處理這些問題。請問老師學生應如何回應才對?
  另外,雖則兒童理解力或有不足,對年幼者固可先使他背誦起來,但如較為成熟的孩童問到這些問題,又應如何回答?
  最後,今天終於能抽空看老師的桃花源記。始覺一邊看古文,一邊看影片,學習的效果大幅提昇,今後的兒童有褔了。
回應﹕  此母親必係「現在進行式」,與過去無關、與未來無緣也!蓋人若不知事物之源,其人必無真知;人若無真知,必以習見為真;習見者,眼之所屬也;眼所屬:「現在進行之狀況也」!也可以說:「當前之現實也」!實際上,是:「成者為王敗為寇」之「基本盤」也!
  世間,由無機物、微生物、植物至低等動物皆係此類,唯突變漸增。迨至人類,尚有百分之九十九保留其特性,乃「宇宙穩定」之基礎,人類社會之中堅也!微此類,進化或加速、倍速、倍加速飛馳;再不然,宇宙宙宇、渾沌沌渾、進化化止、涅盤盤盤空矣!
  面對此類人種,除風花雪月,其它不可談、不必談、千萬別談!蓋如來佛大慈大悲,尚不救無緣之人;人缺腦汁,就算灌了人參湯,也無法開花結果!天造萬物,各有其用,原本不是輪子材料,怎能裝配給「法拉利」?善知車者,擇材必精,豈有以爛竽充輪、而能馳騁賽場之理?
  誦經之目的,係貫穿古今、開啟靈智,非下愚可達。「君臣」者,人際關係之一也!天地君親師,人間五倫,其理其實,唯「文化深厚」者始能容之。今「麻將世局」,西風輪莊,萬事尚淺,一切唯桌上鈔票是圖。連父子夫妻都重如籌碼、淡似霧煙,人者牌也!何來師道?何來君臣?更免談天地了!
  老朽一再表示:有生即有死,人類文明三千年前已臻極境,後每下愈況,今已病入膏肓矣。老朽所圖者,乃「精神生命」也。精神者,人類思維之精華、宇宙造化之神通也。今人乃科奴,以「精」為精子、視「神」為神經,無非生理之平盤,何來人乎?
  封建思想當然會毒害孩童!只是言者知否「何謂封建思想」?連當今大學教授都未必說得明白,何來「人云亦云專家」?至於「孩童」,其哈籍為何?哈日哈韓哈美哈英?其各有不同焉!查人缺氧氣,五分鐘必亡,然科學界已知,氧乃劇毒,地球原始生命,悉為氧所毒斃者!今世人類已為「自由民主」所毒害,人人只顧自己,置地球生態於不顧,雖哈強者亦知,人類遲早被毒斃也!
  欲為人師,當知:師者,傳道、解惑、授業之人也!今日之師,乃傳技、解衣、受鈔者,分明不知、強以為識,已誤盡數代蒼生矣!閣下知:「學生自問學識不足,不能也不應回答,便說我們可先放下自己的意見及疑問,用心讀後再處理這些問題。」正確之至!
  「另外,雖則兒童理解力或有不足,對年幼者固可先使他背誦起來,但如較為成熟的孩童問到這些問題,又應如何回答?」可答以:「人自出生,背誦能力每年約以百分之五速度遞減,故人活到老仍有殘餘。背之作為充實常識,供茶餘飯後聊天,增加氣質、吸引異性,不亦可乎?」(朱邦复)
杨露禅与六祖慧能类同
拳家蓝晟说:杨露禅与六祖慧能类同。在文化缺乏的状态下,他们一个领悟佛学真义,一个领悟太极真谛,传之于世,益他利众,实乃功德千古(蓝晟著《国学与太极拳》第一章)。由此,我想到自己练太极拳有些收效,也是得益于佛法,特写出体悟,与道友分享。
武风武术网 http://www.wfeng.net
  修佛与练拳不可分割,如果忽略或轻视修佛,则必定练不好太极拳。这样说是不是有些武断?实践证明这种说法并不武断。
  太极拳与其他拳术相比,它的显著特点就是心性修炼与心意修炼、性命相结合的修炼,清净境界修炼,哲学与美学、儒道佛武医相结合的修炼,内求本具、天人相合的修炼,而这些修炼都离不开佛乳法雨的滋润、养护、拓展、深入、升华、提纯和整合。
  一、修佛的目的与练太极拳的目的并行不悖。修佛是为了透彻了知人生,具慈悲之心与智慧之心,利众利他,度己度人,透视因果定律,获清净心、恭敬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常乐我净,这是起码的层次。而修炼太极拳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强身健体、祛病延年,是为了改变气质、提高人格、完成事业、光辉人性,是为了开发智慧,改变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在自己领悟太极真谛后,则要积极传授以益他人。修佛与修练太极拳,这两者的目的何其相似。
  二、修佛的途径与修炼太极拳的途径本质上是一致的。修佛的关键是理证与实证结合。只懂佛理没有实修不行,只有实修不懂佛理则是盲修瞎炼。在修炼太极拳时,理上开窍、理上练拳、理上揣摩离不开站桩、盘架、单式重复等实修手段,明理与实练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三、修佛与练拳在方法上同根同源。“人人都有灵山塔,佛在自身岂外求”。修佛主张反求诸己,“一切唯心造”,相随心转,事随意成。故一切修法中,修心第一。修佛尽管八万四千法门,而修心为第一法门,自净其意为第一窍诀。修炼太极拳呢?自求本具,心净体松,周身放松,内外相合,虚实分清,动静相宜,乃至进退转换,中正安舒等等,第一法则还是心地清净,没有障碍。如果不懂这一根本法则,千法万法都会无益无效。
  四、在整体修法上,核心是时空我的千变万化,故破我执十分重要,所谓心无所住,见相破相。太极拳的套路、名目可以说是异象纷呈、花团锦簇,很易“迷人眼”,而练拳者要始终整体把握的是永恒不变的内核——阴阳相济、含三合一、正反扭环、见相破相、内求本具、修炼内功。
  五、精神假借、景观联想、语言诱导、闻思结合,此为修佛的境界窍诀,更是修拳达真的法宝。修佛者通过持戒清心、念咒与念佛号、联想人文景观(如观音菩萨)、诵读经书、坐禅(如毗卢坐、瑜伽)等升登佛境。而太极拳修炼者则必须通过精神假借(如观想周身如珠如球、如气柱、如流体,似乎水中运拳、陆地游泳等)、景观联想(如想到自身如鹰翱翔九天)、语言诱导(如蓝晟先生的混元法站桩口令词及其他运拳口诀)、太极思维(如正、反、合)等来提高修炼拳术的效果。有的拳者边诵《心经》边运作套路(比如作者),有的拳家以《圆觉经》为指导理解并实证太极拳(如王壮弘先生),都分别取得了不同寻常的效果。
  藏传佛教大法师索达吉堪布具有世界性的影响,他在谈禅修要诀时说:“太极拳,如今在国内外很受青睐,它将人体与自然结合起来,是很好的修法,修了以后效果特别好,以前我读书时也练过。”(《前行广释七》第142页)可见修太极拳完全可与修佛结合。当然,二者是有差别的,这已不属本文所议。(作者:)
天下武技均以练筋为第一要务
之前说了脾胃和肺部运化食物的功能作用,这次讲一下气血筋。人大都知道气血的功用,却很少有人知道筋是怎么回事。尤其是练武术的人,不了解这个原理,很多功夫你琢磨不透,也就影响练习的效果。首先要剔除一个观念,就是筋并非只是那几颗大的,如脚筋手筋之类。正确的观念应该是:筋无处不在。
中医讲究气血,却很少提到筋,这个东西只在道门秘传,或者在武林行里秘传。人身有十二大经络,同时也有十二大筋络。气动血行,有经络的地方就有血管,还要再加上一句:有血管的地方就有筋,且有筋的地方才有经络。因为筋养气,气养血,血再养筋。筋长一寸寿长十年,筋长力大,武术抑或养生,都要练筋。
人们往往惊叹于内家高手在技击时打出来的爆发力,比如郭云深一个崩拳发人于丈外,比如尚云祥一步三丈远,比如孙禄堂一个龙形飞起来就一丈开外,这力量哪来的?就是从筋里头来的。天下武技皆以练筋为第一要务,我们各种功法,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练筋。有些人天生力大,就是天生的筋强,非关肌肉块头。
咱们中华武术从来不分什么量级,小个打大个很普通。比如李书文和孙禄堂都是小个子,打那些牛高马大的从来不含糊。韩慕侠打康泰尔,韩一米八,康两米,被韩一掌就嗨趴下动弹不得。就是因为咱们是练筋的,出来的是活劲,而非拙力。当然,你个子大如果再能练出来更占便宜,比如杨露禅身高一米九几。
那么筋到底怎么练?其实之前我就说过了:筋在养不在抻。如何养法?筋养气,气养血,血养筋。气血足,筋就受到滋养了,就像土壤里的植物,肥料好就长得茁壮。关键就是气血,气血得过去,气血够旺盛,长期如此你的筋就养出来了。人们都有这个体会,你喝点酒,循环加速,就会觉得浑身有劲,就是这个道理。
寻常人大部分的筋都处于封闭状态,尤其是身体弱的人,手无缚鸡之力,那个筋都是软的,身上象面条一样。要把筋络打通,气血打上去,各门派方法就不同了。比如说少林派,各种气功功法,还有药酒辅助。八极拳易筋经,一个穴位一个穴位通,全通了筋就整了。而内家拳呢?不是这么练的,我们是向先天走。
什么人的气血最旺盛?刚出生的婴儿。老子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说到这,有智慧的人就应该一下子大彻大悟了。我们练内家拳的,打碎阴阳,回到先天,那个气血自然就旺盛了。太极拳怎么练的?不用丝毫拙力,心中空空洞洞,一套架子盘来盘去,就是要回到那个先天,做的就是这个工作,慢慢内劲就出来了。
我说过修道也好,练内家拳也好,什么最重要?你那颗心最重要。抱元守一,守得住才谈得到之后的事情。有人练很多年不出功夫,那你找找看错在哪?内家拳,拳就是功,功就是拳,关键看你怎么练。说到这也就知道了站桩的原理,也就知道了所谓拳在桩中、桩在拳中的道理,一通百通。浑圆桩、三体式都是好桩。
站桩是先人们的创举,功用就是让你在那个先天的状态里直接调动气血,把全身的筋络都打通。只要你站对了,就会觉得浑身舒服,气血旺盛,热乎乎地上来了,皮肤涨涨的,手大脚大,身体变重了,这就是筋络通了,筋变韧变粗了。等到全身都练成这样,身体上脱胎换骨,随便哪就都能发力打人了。
好了,我把大秘密都说出来了,看看有多少人能领悟。最起码的,知道瑜伽应该怎么练了吧?做每个动作要入静才会有效果,因为你不入静气血没法活起来。其实几个动作也就可以了,做到位了定在那几分钟、十几分钟乃至更长,效果才会出来。如今的瑜伽有架势没练法,练大了小心出事。另外,练完了要溜达散血。()
动作代偿的事情
看时下的练拳浮躁心理,以及人的体质问题,必须再说说动作代偿的事情。
这个问题,练拳的每个人都是有的,因为不知道,浑然不觉,所以都在糊涂着,老话说,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可怜,我们连不知也不知的机会都没有,怎么办呐?人啊,真是无知透顶了。
我曾经说过一个词,叫动作代偿,什么意思呢?本来自己的事情做不了了,叫别人来帮忙,就叫动作代偿,这是替别人干活的意思。这就像搬大缸,自己搬不了了,叫人来,是不得已的事情。
锻炼就是这样的,一般练拳的人都是弱的不得了了,才放下这个那个的丢不下,来想健康的事情,人啊,又都是急功近利的多,总想一下子怎么样,好像健康就是一句口号的事情,我只要一决心,该有的就有了,该没有的也就都跑了。这不是学拳的态度,这基本就是找难受来了。
动作有动作的目的,所以,形是很重要的,一个功法,要把形做对,基本也就是对的了,因为,框架可以约束内在的基本联系,体位跑出了圈圈,那又是一个动作模式了,这个很简单,我们常常看到有走路不顺畅的人,为了走得快些,他不得不左扭右晃起来,他用最大的活动范围来代偿不健全的地方,完成快速行走这个动作轨迹。这在康复训练中是很不科学的,不赞成。
不要以为我们的锻炼就是高级哦,叫太极或是内家拳,叫拳学锻炼,其实,我们的基础锻炼也就是一种康复锻炼罢了,我们要承认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这也是一种诚实。
动作代偿的例子有许多,我们举一个大家熟悉的认识一下,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锻炼举一反三,慢慢也就上道了。
我们的身体运动是综合运动,为了更好地理解并且分析运动模式,我们可以粗浅的把运动分为:稳定肌与运动肌,运动肌是执行官,是负责执行运动的主要责任人,稳定肌是因为地球的特殊性,参与维持身体平衡的动作辅助责任人。
大家都练过弯举哑铃吧?这是锻炼肱二头肌的最好法子了,它利用肘关节的向上曲,向下伸的关节体位变化,运动肌群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执行运动,以及稳定肌群,包括:躯干,肩关节,肩胛骨,以及前臂曲腕肌的综合稳定协作来进行锻炼的,这是功法的运动轨迹及体位动作比较准确的描述。
&&&&可是,在锻炼中,因为个人的情形体质差异性,会出现许多不规则的动作模式,譬方,有人通过自己下背部肌肉的强力收缩来代替肱二头肌的力量薄弱造成的无法耐受力,产生肘关节的屈伸运动,初看似乎也是这么回事,其实,运动机制已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了,这种运行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形成固定的运动习惯,造成不正确的运动模式,这种模式在单一的动作轨迹下,似乎没有很显眼的差异性,一旦有综合性的连续运动模式组合出现,就会产生运动缺陷,这就不是那个无有凹凸的节节贯穿了,这是拳学的分析弊端,当然,对于健康来说,该练的练不到,不该练的地方天天长,时间久了,就是痉挛,僵硬,气血不通那肯定的事情了。
怎么办?能力小就用小哑铃,动作做不了大的,就用小动作,实在做不了动作,就曲曲肘麽。
关于太极拳,伤膝盖的事情太多了,这也是代偿的问题,规矩是膝盖一定不要过脚尖,有人说,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办?也有办法的,往前弓步走动的时候你把膝盖定死它,这个膝盖不动,你走就是了,有人说,走不了么?
胡说,往前弓步,膝盖不叫动,可以向下落胯麽,你看,一样走得过去了。
现在大家都喜欢练陈氏太极拳,在我看来,不得法者十有八九,在这种情况下,还是练大松大软的杨氏太极要好些,很累,就站着打吧,用脚托着自己踏实的慢慢来。这是最好的健身了。(绝世武功)
太极拳的往返功夫
太极拳内外合一,阴阳平衡,两极协调统一。内劲外放,外劲内化。本文谈谈内动的轨迹和规律。
太极拳虽然是易变,多变,路路都通。但自然规律不能变,也就是后上(督脉上),前下(任脉下)这个是不会改变的,有如地球的自传,不会乱了自身的规律,违反了自然,就会出问题。气血不通,机能受阻,危害健康,就如同让人倒立行走,谁是倒立走路的啊?任督二脉的运转形成了一个圆形,我们先把“阳上”定义为往,“阴下”定义为返,这样就有来有往了,也就不会失理了。
以揽雀尾为例,揽雀尾的四正手,其中含有棚、捋、挤、按。起式为棚,以双掌小鱼际按出,这时是我方为“往”,然后抹弧向回捋吞为“返”,双掌合实再挤出又是“往”,然后再棚、捋、挤、按反复。我们看,双掌按出为“往”是开,这时我们的总体轨迹是后上,前下,腰以上的劲路经背、过肩井穴、大臂阳面到小臂阳面从手背过手指由手掌下,小臂阴面,至大臂阴面,经前胸下行,大腿、小腿、脚面、脚下返回由脚跟而上,再反复。腰以下的劲路向下过尾闾、大腿、小腿、脚下由脚跟返回向上合到腰,与腰以上的劲路同行。这个轨迹在双掌按出的过程中是在不停的运转,外形慢,内在快,按的过程中可以是几个或更多的循环,冰下浮水。在进击的过程中要一个点接一个点的进攻,没有间断,上半个圆进击,同时下半圆是回吞,要一个点接一个点的吞。也就是进攻有层次,回吞有阶梯,吸提、阻击等。这样才完成了一个攻防兼备的圆。
前下,后上的轨迹定好了就不会再更改了,好了。这样就会有问题了:问前下,如果对方在前,向我方胸部朝上发劲,怎么办?我们前下不就是顶了吗?这时可不可变为,前上后下呢?回答是:不可以。违反自然规律就会出大问题,那怎么办呢,我们又不能顶着走,还要保证轨迹的正常运转,就得在前下的轨迹上加个s线来连接,向下和对方向上发劲的路线,和对方的劲路相吻合,这就可以顺势借力了,并做着吸提引拿等,待对方断根再发之。有时因对方的变化还要加几个s线,来连接运转轨迹。
在后上,前下大的趋势引领下,S线是解决局部战争的“策略”,S线是阴阳互换的“机制”。用好S线才能应和后上,前下总的循环规律。应物自然,翻江搅海,再难的局部战争也就会迎刃而解了。怎样加s线呢?就要我们的思维,意识去指挥,这个要在平时练功时去多下功夫。
技击上同样要做到礼尚往来,阳面攻击,阴面备战阻击,阳面为往,阴面为返。那么非得阳面进击吗,阴面不能吗?回答:太极拳是阴阳互变的,阴面同样能技击,对方阳来,我阴吞就是阴的技法。技击的瞬间也可变成阴中阳了,同时阳也就阳中变阴了,也体现了阴阳的互变性。
那么往返和开合又是怎样结合的呢?有开合就有往返,相辅相成。没有往返就是枯萎的开合,没有开合同样往返也不存在。一开一合,至少需要两个往返,也就是开有一个往返,合有一个往返。有时还要有更多的往返。同时往返的轨迹一定要顺畅,吞化适度,身体自然。也就体现了连绵不断,外逸安舒,内在奔腾。要理性实际的看太极拳,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认着性子去漫游。
太极拳是中华的瑰宝,民族的骄傲。是武术、是升华,是修为的超凡境界。太极拳的博大让全世界人们痴迷热爱,“她”是思维的运动,智慧的结晶,让人们喜爱、学习、探索、钻研。掌握内动的轨迹和规律,对练好太极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段富文)
张三丰注吕祖《百字碑》
& & 养气忘言守,
  凡修行者,先须养气。养气之法,在乎忘古寺一。忘言则气不散,守一则神不出。诀曰:缄舌静,抱神定。
  降心为不为。
  凡人之心,动荡不已。修行人心欲人静,贵乎制伏两眼。眼者心之门户,须要垂帘塞兑。一切事体,以心为剑,想世事无益于我,火烈顿除,莫去贪着。诀云,以眼视鼻,以鼻视脐,上下相顾,心点相依,着意玄关,便可降伏思虑。
  动静知宗祖,
  动静者。一阴一阳也。宗祖者,生身之处也。修行人当知父母未生之前,即玄化也。一身上下,乾坤大褂,五行四象,聚会之处,乃天地未判之先,一点灵光而成,即太极也。心之下,肾之上,仿佛之内,念头无息所起之处,即是宗祖。所谓动静者,调和真气,安理真元也。盖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即阖户之谓坤、辟户之谓乾。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一阎一辟,一动一静,贷乎心意不动,任其真息往来,绵绵若存。调息至无息之息打成一片,斯神可凝、丹可就矣。
  无事更寻谁!
  若能养气忘言守,降伏身心,神归杰穴,意注规中,混融一杰,如鸡抱卵,如龙养珠,念兹在兹,须臾不离,日久工深,自然现出黍米之珠,光耀如日,默化元神,灵明莫测,即此是也。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此道乃真常之道,以应事易于昏迷,故接物不可迷于尘事。若不应接,则空寂虚无。须要来则应之,事去不留。光明正大,乃是不迷,真性清静,元神凝结。诀曰: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空。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凡人性烈如火,喜怒哀乐,爱恶欲憎,变态无常,但有触动。便生妄想,难以静性。必要有真惩忿,则火降;真寡欲。则水升。身不动,名目炼精,炼精则虎啸,元神凝固;心不动,名目炼气。炼气则龙吟,元气存守;意不动,名目炼神,炼神则二气交,三元混,元气自回矣。三元者,精、气、神也;二气者,阴阳也。修行人应物不迷,则元神自归,本性自住矣。性住则身屯先天之气自回,复命归根,有何难哉!诀曰:回光返照,一心中存,内想不出,外想不入。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修行人性不迷尘事,则气自回,将见二宠升降于中宫,阴阳配合于丹鼎,忽觉肾中一缕热杰上冲心府,情来归性,如夫妇配合,如痴如醉。二气纟因缦,结成丹质,而宠穴中水火棚交,循环不已,则神驭杰、杰留形,不必杂术白长生。诀曰,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直至丹田气满,结成刀圭也。
  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功夫到此,神不外驰,气不外泄,神归杰穴,坎离已交,愈加猛烈精进,致虚之极,守静之笃,身静于杳冥之中,心澄于无何有之乡,则真息自住,百脉自停,日月停景,璇玑不行,太极静而生动,阳产于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忽然一点灵光,如黍米之大,即药生消息也。赫然光透,两肾如汤煎,膀胱如火炙。腹中如烈风之吼,腹内如震雷之声。即复卦天根现也。天根现即澜心五以神助之,则其笨如火遍金,上行穿过尾闾,轻轻运,默默举。一团和气,如雷之震,上升泥丸,周身踊跃,即天风女后卦也。由月窟至印堂眉中,漏出元光,即太极动而生阴。化成神水甘露,内有黍米之珠,落在黄庭之中,点我离中灵汞,结成圣相之体,行周天火候一度。烹之炼之。丹自结矣。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到此地位,药即得矣。二气结刀圭,关窍开通,火降水升,一杰周流,从太极中动天根,过玄谷关,升二十四椎骨节,至天谷关,月窟阴生,香甜美味,降下重楼,无休无息,名日甘露洒须弥。诀曰:甘露满口,以目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结元气以养之。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养气到此,骨节已开,神水不住上下周流。往来不息,时时吞咽,谓之长生酒。诀日:流珠灌养灵根性,修行之人知不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功夫到此,耳听仙乐之音,又有钟鼓之韵,五气朝元,三花聚顶,如晚鸦来栖之状,心田开朗,智慧自生,明通三教经书,默悟前生根本,豫知未来休咎,大地山河,如在掌中,目视万里,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实有也。吾行实到此际,若有虚言以误后学,天必诛之。遇之不行,罪遭天谴。非与师遇,此事难知。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自“养气忘言”至此二十句,皆是吕祖真正口决工夫,无半点虚伪,乃修行上天之阶梯。得悟此诀与注者,可急行之,勿妄漏泄,勿示匪人,以遭天谴。珍重奉行,克登天阙。
吕祖《百字碑》
養氣忘言守
&降心為不為 &
& &動靜知宗祖
&無事更尋誰
真常須應物
&應物要不迷 &
& &不迷性自住
&性住氣自回
氣回丹自結
&壺中配坎離 &
& &陰陽生返覆
&普化一聲雷
白雲朝頂上
&甘露洒須彌 &
& &自飲長生酒
&逍遙誰得知
坐聽無弦曲
&明通造化機 &
& &都來二十句
&端的上天梯
(萝卜酒)
唐卜陆禅师
佛教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求得觉悟涅槃。当我们看到存在的实相:无常、不完美、无我,觉悟自然就会出现;
对身体各部分的禅修,会打破‘存在’是牢固不变的迷惑,及对生命存在的渴求,这种对我们本来面目的认识将带来解脱与觉悟。
佛教是一个完美的心灵教育或禅修系统。心是佛教最重要的因素,必须善加训练;只有训练的心才能开发出洞察光明与实相的智慧。
整个佛教教学是以四圣谛为基础,它们是:一、不完美或苦的圣谛,二、苦因的圣谛,三、苦灭的圣谛,四、通往苦灭的道路的圣谛。
这四种圣谛告诉我们,每个有情的存在是五蕴的身心和合,是所有烦恼与痛苦的根源,存在是执取或贪求不可避免的结果。
存在(有),也是对实相不了解的结果,贪造成无止息的存在,只有摧毁贪才得以止息存在或苦。
要止息人类的贪或苦,可透过修习八圣道达到,包括: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
依此止息苦,会得到四个阶段的解脱,一步一步走向涅盘,没有经过这种解脱,涅盘便无法实现或获得。
佛陀的基本教义,视出生是无明与贪的结果;而无明与贪,则来自需要保护与满足‘我’或‘自我’的错误认识,
因而引起无穷无尽的烦恼与痛苦,佛陀因此教导所有的弟子,务必不断修习正念以获得觉悟。
佛教的目标是觉悟或悟见实相,意思就是要现证涅盘,止息所有的苦,佛教只是获得此种智能的方法。
换句话说,整个佛教的修行,可视为正确认识实相的过程。正见来自正念,只有透过正念,对心与肉体保持警觉,才能看到事情的真实面貌。
正念必须奠基于我们自己的经验,我们的心与身。分析身体的构成部分,显示没有永远的灵魂或‘我’;
注意到这一事实,则基于迷惑的‘自我’或‘身见’,将会自然消灭,使我们自痛苦轮回的世界中脱离。
基本上,佛教教导我们必须依靠自己寻求解脱,人唯有借着对苦、集、灭、道的完全了解,才能从痛苦与无止境的生死中解脱。
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任何人救得了你,一个人必须自己踏上认识、理解通往涅盘的道路。
心灵的训练或练习对这种理解很重要,其发展过程必须以系统的方式加以实践,才能使心灵完全净化,而净化与正知,可藉由正念而获得。
我们可将正念运用于身体、感受、心念与心理状态,心灵训练或是强化注意力的方法,可让它们的真实面貌更清晰地展现。
四念处是实践八正道的要素,修习正念就等于实践整个八正道,它是获得和平与实现涅盘的唯一道路,佛陀说:
“它是通往涅盘的唯一道路;它是获得净化、克服忧伤与叹息、永远断除痛苦与烦恼,进入正道与实现解脱的唯一道路。”
如何才能做好正念呢?如果一个人分析自身的构造,无论是分解为肉体、感受、思惟、意志、意识等五蕴,或是分成更细的元素,
他将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找不到一个自我或灵魂。自我或灵魂只不过是统合这些元素的概念而已,就是这个牢固的迷惑,让人无法看清实相。
佛陀说:“卢醯多迦,我不曾说过未达涅盘即可止息世间痛苦的话;我说的是这六尺之躯,及其思想与情结,就是世间、世间的根源、世间的止息,及通往世间止息的道路。”
为迅速获得正定,佛陀教导身念处做为基本的禅修方法。因此,不断地审视观想身体的构成部分,是趣向解脱的理想禅修方法。
如果能够全神贯注在身念处,就不必特别努力去练习另外三个念处,即受念处、心念处与法念处。
身念处是主要的禅修方法,它能自动帮助你练习另外三种念处。事实上,当练习深化之后,自然会发现四念处并不是独立作用,它们必定同时生起。
身体三十二部分的观察(三十二身分):现在就来说明,以身体的三十二个部分为基础的身念处方法,练习注意个人身体的利益详载于《增支部》。
这身体的三十二个部分包括二十种固体与十二种液体,大致可分为六组,每一组至少需要观察五天。
六组的内容如下:一、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二、肉、筋、骨骼、骨髓、肾。三、心、肝、横膈膜、脾、肺。
四、内脏、肠、胃物、肠膜、粪便、脑髓。五、胆汁、痰、脓、血、汗、固态脂肪。六、眼泪、液态脂肪、唾液、黏液、关节润滑液、尿。
为了跟上一百六十五天的课程,禅修者必须不断地诵念与观想这六组的内容,首先他要由前而后,每组各做五天,然后由后而前,也是每组五天;
经过这六十天的练习后,重复前面的顺序,再做一次。接着,禅修者必须依序由第一组开始,每次增加一组、二组、三组…最后六组一起观察的方式,
不断诵念与观想,每增加组数各做五天,正向与反向各做一遍。最后,在近六个月的训练后,禅修者对身体的三十二个部分都能保持正念的境界。
反复练习的效果,是身体构造在脑海的影像愈来愈明显,身体令人厌恶与毁坏的性质渐渐显露出来,混乱的心则愈来愈集中而渐渐专注。
口头的诵念是观想的课程中必须做的,为了达到正确的进展,必须反复口诵与观想,这点很重要,也与佛陀的话相应:
口诵为内心诵念的条件,而内心诵念则是为了透视身体构造的不净特性。很重要的一点是,全神贯注身体各部分的禅修法,
始于头发,终于小便,是与四念处有关的禅修中最殊胜的一种。专注身体的禅修法与别种禅修法有所不同,它是佛陀时代才被发现而流传的。
只要修行这个简单的禅修,即可确保解脱智慧的获得,佛陀曾说明此种修行的独特,并要求僧俗都应修持。
在对弟子的一次谈话中,佛陀这么建议:“诸比库!有一独特法门,若反复修习,能令人不恐惧,获得大利益,能解除心灵束缚,
能得正念与明觉,得智慧的知识,能获当下快乐,得正见与解脱之果,这是什么独特法门呢?它就是身念处。
诸比库!那些品尝身念处的人,能体会到不死与自由的味道,那些未曾品尝身念处的人,不会经验到不死的味道。
因此,诸比库!那些圆满实践身念处的人,已体会不死的味道,他们不再卑微、平庸,也不再鲁莽、不稳定。
而那些忽视身念处的人,错过不死的味道,是卑微、平庸的,而且是鲁莽、不稳定的。”
所以,禅修者应该以这种方法不断地练习,其利益甚大,经由身念处而获得涅盘的人多得不可计数。
经过反复的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脏引起左臂疼痛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