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是不的四字词语成语

三个成语与三个动物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三个成语与三个动物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第3个字是不的成语 - 成语接龙大全网
第3个字是不的成语主要包含以下成语:、哀而不伤、暧昧不明、按兵不动、按捺不住、暗室不欺、傲慢不逊、八九不离十、把持不定、百读不厌、百年不遇、百世不磨、百思不解、百闻不如一见、百星不如一月、百战不殆、百折不回、百折不挠、半筹不纳、半间不界、半身不遂、半死不活、宝刀不老、备而不用、匕鬯不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鄙于不屑、闭口不言、避而不谈、变生不测、表壮不如里壮、冰炭不同器、冰炭不投、冰炭不言,冷热自明、并行不悖、博而不精、不卑不亢、不茶不饭、不痴不聋、不瞅不睬
第3个字是不的成语
第3个字是不的成语:
第3个字是不的成语
出处:《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意思: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又把你姑娘一片侠肠,埋没得暧昧不明,我安龙媒真真的愧悔无地!”
意思:指不清不楚,不明不白。
出处:《吕氏春秋·恃君览》:“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意思: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水镇雷峰塔》:“不想遇着许宣……按捺不住,一时冒范天条。”
意思:按捺:压抑,忍耐。心里急燥,克制不住。
出处: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意思: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出处:《汉书·萧望之传》:“有司奏乐君责使者礼,遇丞相无礼,廉声不闻,敖(傲)不逊。”
意思:逊:谦逊。态度高傲自大,对人不讲谦让。
意思: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出处:《野叟曝言》第二回:“但恐日后把持不定,为异端所惑,一时失足。”
意思:没有明确的主见,游移反复。
出处: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意思:厌:厌烦,厌倦。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意思:一百年也碰不到一次。形容很少见到过或少有的机会。
出处:《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千里之差,兴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
意思:名垂久远,永不磨灭。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
意思: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意思: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出处:《淮南子·说林训》:“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
意思: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出处:《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意思: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出处: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意思:折:挫折。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出处: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意思: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出处: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往常时我习武艺学兵法,到如今半筹也不纳。”
意思: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出处:《朱子语类·论语二九》:“便是世间有这一般半间不界底人,无见识,不顾理之是非一味漫人。”
意思:间、界:今作:“尴尬”。比喻肤浅、不深刻,或做事不彻底。
意思:遂:通“随”,顺从。原为医学病症名,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有时比喻诗文部分好,部分不好,不够匀称。
意思:形容筋疲力尽,精神不振的样子。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黄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意思: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bèi ér bù yòng
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虽说备而不用,到得那时候,听凭兵丁造一句谣言,开上几排枪,那人可就死了不少。”
意思:准备好了,以备急用,眼下暂存不用。
bǐ chàng bù
出处:《周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意思: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出处:汉·赵岐《三辅决录》:“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罗赵有余。”晋·张华《鹪鹩赋》:“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
意思: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意思:鄙:粗俗卑鄙。不屑:认为不值得(做或看)。粗俗卑鄙到不值得一顾的程度。指既丑陋又下贱,叫人看不上眼。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复》:“是以曹丞相日饮醇酒,倪大夫闭口不言。”
意思: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意思:躲避开而不肯说。指有意回避事实。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意思:变: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不测:意外。变故发生于突然之间。
意思: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出处:《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意思:冰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个器具里。比喻性质不同的事物彼此排斥,不能相容。
出处:《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意思:比喻彼此合不来。
出处:《晋书·王沈传》:“尧、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谏者,以其款诚之心者也,冰炭不言,而冷热之质自明者,以其有实也。”
意思: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出处:《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意思: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出处:《后汉书·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意思: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
出处: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圣贤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骄不诌,何得如此也!”
意思: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出处:《群音类选·〈玉簪记·秋江送别〉》:“霎时间云雨暗巫山,闷无言,不茶不饭,满口儿何处诉愁烦。”
意思: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出处:汉·刘熙《释名》卷二:“不瘖不聋,不成姑公。”
意思: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出处:明·苏复之《金印记·周氏回家》:“女婿功名不遂回来,一家不偢不倸。”
意思:不看也不答理。
意思: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
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意思: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意思: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出处:《礼记·礼器》:“礼不同,不丰不杀。”
意思: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
出处:《朱子语类》卷三四:“圣人全体极至,没那不间不界底事。”
意思: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也形容样子别扭。
出处:汉·扬雄《太玄经·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
意思: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意思:指对人不照料,也指举动莽撞,不顾别人。
意思:不言语,该说而不说。
出处:《圆觉经》卷上:“不即不离,无缚无脱”
意思: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出处:宋·黄庭坚《王纯中墓志铭》:“君调用财力,不疾不徐,劳民劝功,公私以济。”
意思: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出处:《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意思: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意思:不骄傲,不急躁。
出处:汉·扬雄《太玄经·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
意思: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出处:《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意思: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出处: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圣贤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骄不诌,何得如此也!”
意思: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出处:《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意思:愧、怍:惭愧。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出处: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沈尤之秀》:“元时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
意思:原指不高不下。后比喻不成材。
出处:《诗经·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意思: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出处:明·吴炳《疗炉羹·絮影》:“眼中人不伦不类,阱中人不伶不俐。”
意思:不伦:不同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意思: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怎么不明不白,着他父子每胡厮闹了一夜。”
意思:指说话含含糊糊,很不清楚。也形容行为暧昧。
出处:《吕氏春秋·士容论·士容》:“士不偏不党。”
意思:不偏向任何一方。
出处:宋·朱熹《中庸章句》题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意思: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意思:不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新的。
出处:《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意思: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出处:《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意思:指不计日月,没有期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回:“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
意思: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
出处:唐·杜光庭《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意思:衫:上衣;履:鞋子。不穿长衫,不穿鞋子。形容不修边幅的样子。
出处:《庄子·达生》:“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意思: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两难。
出处:晋·王巾《头陁寺碑文》:“仰苍苍之色者,不足知其远近;况视听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灭者哉。”
意思:佛家语,认为佛法无生灭变迁,即“常住”之异名。
出处:《列子·仲尼》:“尧乃微服游于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意思:没有多少知识。旧喻民风淳朴。
出处:《朱子语类》卷四八:“箕子虽不死,然便死却又到了,唯是被囚不死不活,这地位如何处,直是难。”
意思:形容没有生气或处境尴尬。
出处:明·吴炳《情邮记·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意思:既不是痛,也不是痒。原形容说不出的一种难受。现多比喻不触及实质,不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出处:《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意思:形容人正直不阿,不欺软怕硬。
意思:闻:听。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出处:唐·韩愈《泷吏》诗:“不知官在朝,有益国家不?得无虱其间,不文亦不武。”
意思: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出处:《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意思:徐:慢。疾:快。不快不慢,从容自然。
意思:形容要求不遂就纠缠个没烷完。
出处:汉·扬雄《法官·渊骞》:“不夷不惠,可否之间也。”
意思:夷:指伯夷;惠:指柳下惠。不做伯夷也不学柳下惠。比喻折衷而不偏激。
意思:比喻态度不明朗,模棱两可。
意思:折、扣:出售商品时,按定价减去的成数。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出处:明·赵弼《两教辨》:“遂使昏愚之徒,听其妖诞,舍正从邪,醉生梦死,不知不觉。尧舜三代以前,未闻有此教。”
意思: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
出处:《诗经·邶风·雄雉》:“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意思:忮:嫉妒;求:贪求。指不妒忌,不贪得无厌。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
意思:凶狠毒辣,一点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
意思:残:残破;缺:缺少;全:完整。残破、缺少,很不完全。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汉书·扬雄传下》:“仲尼以来,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一概诸圣。”
意思: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bù qióng
出处: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神施鬼设,间见层出。”《唐书·艺文志》:“历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然其变能百出,不可穷极,何其兴衰。”
意思:层:重复;穷:尽。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郑友过一冢,驻马而吟,久不得属,冢中人续之曰:‘下有百年人,长眠不知晓。’”
意思:死亡的别称。
出处:《太上纯阳真经·了三得一经》:“天一生水,人同自然,肾为北极之枢,精食万化,滋养百骸,赖以永年而长生不老。”
意思:长生:永生。原为道教的话,后也用作对年长者的祝愿语。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辨问》:“长生不死,以此责圣人,何其多乎?”
意思:生命长存,永不死亡。
出处:《汉书·高帝记》:“……沛公方踞床,使二女子洗足,生长揖不拜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倔于长者。’沛公辍足挥洗,起谢之。”
意思:揖、拜:旧时的拱手、磕头礼。对长者或尊者只弯腰行拱手礼,不跪拜磕头。旧时指相见时态度不恭,为人高傲。
意思:时刻准备着,毫不忪懈。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倡而不和,意而不戴。”
意思:倡:同“唱”。和:响应。领唱无人应和。形容有人领导,但无人响应的冷清局面。
意思:比喻不可以欺凌态度和悦的人。
出处:三国·曹操《秋胡行》:“沉吟不决,遂上升天。”
意思:沉吟:深思吟味,引伸为犹豫;决:决断。形容人遇到难题时,自言自语地决定不下来。
意思: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出处:《论语·八佾》:“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复说也。’
意思: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
意思:指办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
意思:乘:趁。利用别人没有防备的时机,去侵害对方。
意思:只拿钱不做事。比喻工作不负责。
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十四:“王沂公曾青州发解,及南省程试,皆为首冠。中山刘子仪为翰林学士,戏语之曰:‘状元试三场,一生吃着不尽。’沂公正色答曰:‘曾平生之志,不在温饱。’”
意思:吃的穿的,享用不尽。比喻生活富裕。
出处: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陌上桑古辞》:“使君从南业,五马立踟蹰。”
意思:迟疑不决,不敢前进。
出处:《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意思: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出处:晋·潘岳《在怀县》诗:“宠辱易不惊,恋本难为思。”
意思:宠:宠爱。受宠受辱都不在呼。指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
意思:迟疑不决,不敢前进。
出处:唐·姚鹄《随州献李侍御》之二:“旧隐每杯空竟夕,愁眉不展几经春。”
意思:展:舒展。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
出处:宋·周敦颐《周濂溪集·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意思:比喻身处污浊的环境而能保持纯洁的节操。
出处:《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意思: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料到。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
意思: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出处:《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意思: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出处: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意思:川:河流。形容行人、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意思:比喻各走各的路,彼此不妨碍。
出处:唐·韩愈《送殷员外序》:“持被入直三省,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意思:刺刺:多话的样子。形容说话唠叨,没完没了。
出处:《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意思: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宝玉因贾政在坐,早已踧踖不安。”
意思:恭敬而不安。意谓恭敬而不自然的样子。
出处:《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意思:丰:保留。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出处: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吴黄龙中,吴郡海盐有陆东,妻朱氏,亦有容止,夫妻相重,寸步不离,时人号为比肩人。”
意思:寸步:形容距离很近。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离开。现在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
出处:清·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盖西国政治之基础,在于民权,而民权之巩固由于国民竞争权利寸步不肯稍让,即以人人不拔一毫之心,以自利天下。”
意思:连寸步也不让给别人。形容丝毫不肯让步、妥协。
出处:宋·楼钥《攻媿集·八十一·英老真赞》:“大地一变,直教寸草不留。”
意思:连小草也不留下。比喻搞得精光,一无所剩。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那山阳县有用毒药谋死公公犯妇窦娥,他问斩之时,曾发愿道:‘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可有这件事来?”
意思:寸草:一点儿草。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
出处: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八:“师便问:‘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云:‘寸丝不挂。’”
意思:原为佛家语,比喻心中无所牵挂。后多指赤身裸体。
意思:一寸土地也不让人。
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咱今晚间,领着百十骑人马,偷营动寨,走一遭去,杀他个措手不及。”
意思:措手:着手处理。来不及动手应付。指事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
出处:《晋书·卫恒传》:“纤波浓点,错落期间。”
意思:形容极不整齐。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不瞒两位说,老汉平生,最喜欢劫副教授济贫抑强扶弱抱打不平。”
意思: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出处:《庄子·齐物论》:“大辩不言,大仁不仁。”
意思:大辩:善于辩论。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
出处:《庄子·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意思: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出处:《论语·泰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意思:大节:临难不苟的节操;夺:丧失。指面临生死关头,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
意思:谬:荒谬,错误;然:如此,这样。大错特错,完全不是这样。
出处:《六韬·武韬·发启》:“大谋不谋,大勇不勇。”
意思:具有远大谋略的人,表面上好像看不出谋略。
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夫人云:皆是先生阴德太重,救我一家之命。因此遇大难不死,必有后程,准定发迹也。”
意思: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形容幸运地脱险。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汉书·杨恽传》:“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
意思: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出处:《宋史·吕端传》:“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意思: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
出处:《论语·宪问》:“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
意思: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意思:要理不理。形容对人态度冷淡。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说甚么单丝不线,我着你缺月再圆。”
意思:一根丝绞不成线。比喻个人力量单薄,难把事情办成。
出处: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李善注:“丹青不渝,故以方誓。”
意思:丹、青:丹砂、青雘,是古代绘画中常用的两种颜料,不易褪色。始终不渝,光明显著。
意思:比喻既不热心也不厌弃。
出处:《史记·齐悼惠王世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意思: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意思: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围释》:“老大王,你可也当着不着的。”
意思:指应该做的事不做,而不该做的事却做了。
出处:《吕氏春秋·孝行览》:“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
意思:道:走路。径:小路。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以免遇到危险。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三》:“又要说得极密处无缝罅,盛水不漏。”
意思:一滴水也不外漏。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也形容钱财全部抓在手里,轻易不肯出手。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
意思:低回:徘徊留恋;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恋忘返。形容伤感难忘的心情。
出处:《朱子全书·性理三》:“既能体之而乐,则亦不患不能守,须如此而言,方是颠扑不破,绝渗漏,无病败耳。”
意思:颠:跌;扑:敲。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
意思:掉:摆动。摆动着手臂,头也不回。形容毫无眷顾。
出处:《汉书·张释之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
意思:喋喋:形容说话多;体:停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出处:汉·崔骃《达旨》:“高树靡阴,独木不林。”
意思: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出处:明·方孝儒《与郑叔度书》:“中下淳明慈良,有君子之器,又笃学不倦,其至于古人也奚御,愿益加之意,以果所望。”
意思:笃学:专心好学;倦:疲倦。专心好学,不知疲倦。
出处:《韩非子·五蠹》:“故糟糠不饱者不务梁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
意思:短褐:粗布短衣,古代贫贱者或僮竖之服;完:完整。粗布短衣还破旧不完整。形容生活贫苦,衣衫破烂。
意思:停顿下来不前进。
出处:《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意思: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出处:《后汉书·郭泰传》:“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
意思:甑:古代一种瓦制炊器;顾:回头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杭州龙华寺灵照真觉禅师》:“山僧失口曰:‘恶习虎不食子。’”
意思: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伤害亲近者。
出处: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意思: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反水不收,后悔无及。”
意思:水已泼出去,不能再收回。比喻不可挽回。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
意思:翻脸不认人。
出处:《论语·泰伯》:“以能问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意思: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出处: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屈突蒋公通》:“……徇日,方寸不乱。”
意思:方寸:指心。心绪不乱。形容人遇到特殊紧急的情况时能够从容镇定。
出处:元·关汉卿《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第四折:“俺这里有个裴炎,好生方头不劣。”
意思: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不劣:倔强不驯顺。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出处:《明史·王徽传》:“有方正不阿者,即以为不肖,而朝夕谗谤之,日加浸润,来免改疑。”
意思: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谀,诌媚。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
出处:《晋书·王长文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
意思:羁:约束。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
意思: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意思:名:占有。一分钱一个铜板也没有。比喻非常贫困。
意思:一个钱也不要。比喻不计报酬。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八:“有人赞叹此事,如虎带角;有人轻毁此事,一文不值,一等是恁么事,因什么毁赞不是。”
意思:直:同“值”。一分钱一文钱也不值。形容没有任何价值。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王子成父诸人,俱愤愤不平,请于桓公,欲劫鲁侯,以报曹沫之辱。”
意思: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单可恨的,偏生要把前妻男女,百般凌虐,粪土不如。”
意思:还比不上粪便和泥土。形容极无价值的东西。
出处: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晋宋迄今,有切民患;烽鼓相望,岁时不息。”
意思:烽鼓:烽火与战鼓;息:停止。比喻战乱不止。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补》:“宋寇准拜相时,朝廷所下诏书有:‘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意思:锋芒:刀剑的尖端,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或心机;露:显露。有才干或心机却不外露。形容满腹才干或心机,表面上看不出来。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晋书·王导传》:“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意思:殊:不同。用以悲叹国土破碎或沦亡。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谁知好事多磨,风云不测,台谏官员看见同佥富贵豪宕,上本参论他赃私,奉圣旨下西台御史勘问,免不得收下监中。”
意思:风和云都不可预测。比喻事物或局势像风云变幻那样不可预测。
出处:《诗·郑风·风雨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意思: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
意思: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出处:《东观汉记·李恂》:“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
意思:奉行公事而不去迎合别人。
意思:怫然:忧愁或愤怒的样子;悦:愉快,高兴。愤怒,很不愉快。
出处:《汉书·贾谊传》:“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簠簋不饬’。”
意思:簠、簋:都是古代食器,也用作放祭品;不饬:不整饬。借指贪污。旧时弹劾贪吏常用此语。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富贵:旧指有钱财、有地位;淫:迷惑。指意志不为金钱和地位所迷惑。
出处:《尚书·仲虺之诰》:“改过不吝。”
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述汤之所以王,则曰:‘用人惟己改过不吝。’言能纳谏也。”
意思:吝:可惜。改正错误态度坚决,不犹豫。
意思: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出处:《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意思: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出处:《后汉书·刘盆子传》:“皆可格杀。”
意思:格:打;格杀:打死;不论:不论罪。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意思:亘:横贯;亘古:从古至今;灭:绝灭。从古到今,永不绝灭。形容永久的生命力。
出处:《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意思:其:代词,指敌人。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进攻。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意思: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qǔ,zhàn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意思: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意思: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意思:客套话。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
出处:《国语·越语下》:“觥饭不及壶飧。今岁晚矣,子将奈何?”
意思:丰盛的酒肴没有准备好,不如一壶水泡饭可以解除饥饿。比喻事情很急,不能等待。
出处:《后汉书·岑熙传》:“(熙)迁魏郡太守,……视事二年,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氂。’”
意思:吠:狗叫声。狗偶尔的叫声不会引起惊慌。形容社会太平安定。
出处:《荀子·荣辱》:“人也,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
意思:彘:猪。连猪狗都不如。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
出处:《汉书·元后传》:“既无以报,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天下岂有而兄弟邪!”
意思: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极其卑鄙龌龊。
意思:诟:辱骂。被人辱骂却好象没有听见一样,不动声色,形容宽宏大量,有涵养。
意思:孤:孤单;傲:高傲。指高傲孤僻,难与人相处。
出处:唐·刘长卿《听弹琴》诗:“泠泠七弦上,静吹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意思:陈调不再弹。比喻过时的东西不受欢迎。
意思: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意思: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出处:《论语·微子》:“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意思:故旧:旧交,旧部下;弃:抛弃。不轻易抛弃老朋友、老部下。
出处:《乐府诗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意思:走过瓜田,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意思:怪诞:离奇古怪;不经:不合常理。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出处:《史记·信陵君列传》:“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意思: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前进。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我龟既厌,不我告犹。”
意思:指屡加龟卜,致使龟灵厌恶,不再以吉凶告人。比喻很有效的东西,过度使用也会失灵。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瑜骇然曰:‘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
意思:测:猜想,估计。鬼神也预料不到。形容极其神奇奥妙。
意思: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了。指国家的局势很坏,有亡国的危险。
出处:秦·李斯《谏逐客书》:“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意思:裹:缠。停步不前,好象脚被缠住了一样。
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育,过目不忘。”
意思: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意思: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郑玄注:“扞:坚不可入之貌。”
意思:扞:绝;格:坚硬;扞格:相互抵触,格格不入。过于坚硬而难于深入。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意思:比喻有我无你。
出处: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一回:“但一人之冤不伸,反又杀人身、破人家,悍然不顾。”
意思:捍然:凶残蛮横的样子。凶暴蛮横,不顾一切。
出处:《北史·张彝传》:“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
意思:形容人性情豪迈,不受拘束。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邑人》:“呼邻问之,则市肉方归。言其片数斤数,毫发不爽。”
意思:毫:细毛;发:头发;爽:差错。形容一点不差。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邑人》:“呼邻问之,则市肉方归。言其片数斤数,毫发不爽。”
意思:毫:细毛;发:头发;爽:差错。形容一点不差。
意思:俗语。指聪明人能识时务,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免得吃亏受辱。
意思:美好的光景不能永远存在。多用于对世事变迁的感叹。
意思:指不切实际的幻想是不能实现的,只能存在于梦幻之中。
出处:旧谚:“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意思:比喻自食其力,不依靠父母或祖上遗产生活。
mén,huài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绍宗:‘如何是西来意?’绍宗曰:‘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意思: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出处:《史记·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了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 。”
意思:喜欢学习,不知疲倦。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意思:比喻不论大小,一律收容。
意思:比喻不相干或相安无事。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六回:“此地河道,为患已久,居民被害已深,闻贵人修治河道,虽士商人等,亦必乐于从事;况又发给工钱饭食,那些小民,何乐不为?”
意思:乐:乐意;为:做。有什么不乐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出处:《庄子·德充符》:“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城。”
意思: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坚持自己的说法。
出处:《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意思: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穀,余梁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
意思:褐:粗布衣服。连粗布衣服也穿不周全。形容生活困苦。
意思: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不上进感到不满,急切希望他变好。
出处:《周礼·秋官·野庐氏》:“禁野之横行径逾者。”
意思:横行:行动蛮横。肆无忌惮,专做违法的事。
出处:《后汉书·刘表传》:“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
意思:传说狐狸多疑,所以称多疑叫狐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出处:《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意思: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容易受侵蚀。也比喻人经常运动可以强身。
出处:《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意思: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出处:《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意思:华:开花。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出处:《汉书·曹参传》:“萧何为法,讲若画一。”
意思:指按照定价卖出,不打折扣。形容做事刻板。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五:“眼见别人才学万倍不如他的,一个个出身显通,享用爵禄偏则自家怀才不遇。”
意思:怀:怀藏;才:才能。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多指屈居微贱而不得志。
意思:比喻名称或形式虽然改变了,内容还是老一套。
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
意思:荒诞:荒唐离奇;不经:不合常理。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
意思: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意思: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反水不收,后悔无及。”
意思:后悔也来不及了。
意思:毁誉:诋毁和称赞;不一:不一样,不一致。有人说好,有人说坏,说法不一。
出处:《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意思: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意思: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处:《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窃,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窃,七日而浑沌死。”
意思:混沌:亦作“浑沌”,古代寓言中的中央帝名。原意是借喻一切事物都应顺其自然。后常用以表示愚昧无知。
出处:宋·彭龟年《止堂集·一八·寿张京尹十首》:“翁见一笑大欢足,鸡犬不惊仁意多。”
意思: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
出处:《三国志·荀彧传》:“引军从泗南攻取虑、睢陵、夏丘诸县,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意思:形容屠杀残酷,连鸡狗都不能幸免。
出处: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意思: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出处:《六韬·龙韬·军势》:“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意思: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意思:形容情况非常危险,一天都过不下去。
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意思: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出处:《周易·系辞下》:“《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意思:寂:寂静。寂静无声,一点动静都没有。
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意思: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化城鉴如何是各尚家风?’曰:‘不欲说。‘曰:‘为甚如此?’曰:‘家丑不外扬。’”
意思: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扬。
出处:《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当其机未发时,静屯似痴;若假癲,则不但露机,且乱动而群疑;故假痴者胜,假癲者败。”
意思:痴:傻,呆。癲:疯癫,癫狂。假装呆傻,实际并不疯癫。形容外表看似愚钝,而心里却十分清醒。
意思: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意思:坚守约章或诺言,决不改变。
意思:坚守约章或诺言,决不改变。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记·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意思: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出处:《荀子·法行》:“坚强而不屈,义也。”
意思: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出处:宋·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意思: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意思: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出处:《荀子·法行》:“坚强而不屈,义也。”:《后汉书·王龚传》:“王公束修厉节,敦乐爇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
意思: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意思:简明扼要,不烦琐累赘。
出处: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卷二:“畜生之言何足为信?我已数月来知之矣。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意思: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
意思: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意思:只看到事物,看不见人。指片面强调物质条件,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二八:“见之不取,思之千里。只道张协状元,不知榜眼探花是那里人,买本看。”
意思: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
出处:汉·刘向《说苑·尊贤》:“太山不辞壤石,江海不逆小流。”
意思:江海的浩瀚,是能容纳细流的缘故。比喻人气度大才能担当大事。
出处: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十二:“此《赠王公思礼》,分明写一位精细勇烈人。故能所向无敌,任事多效。首详其出处及幼少之事,便已矫矫不群。”
意思:矫矫:翘然出众的样子;群:与众不同。形容高超出众,不同一般。
出处:《大宋宣和遗事》享集:“徽宗叫苦不迭,向外榻上忽然惊觉来,吓得浑身冷汗。”
意思: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三回:“陈设兵卫,自王宫起,直至光家之门,街衢皆满,接连不断。”
意思:一个接着一个而不间断。
出处:宋·陆九渊《与王顺伯》:“从其教之所由起者观之,则儒释之辨,公私义利之别,判断截然,有不可民者矣。”
意思: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出处:《汉书·匈奴传赞》:“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
意思:性情强暴不驯顺。
出处:唐·韦述《西都杂记》:“西都京城街衢,有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日夜敕许金吾弛村,前后各一日。”
意思:本指古时元宵及前后各一日,终夜观灯,地方官取消夜禁。后也泛指没有夜禁,通宵出入无阻。
出处:《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意思:比喻好坏不分,是非不明。
意思:多指掌声和欢呼声长时间停息不下来。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
意思:比喻各管各的,互不相犯。
出处:唐·韩愈《寄卢仝》诗:“买羊沽酒谢不敏,偶逢明月曜桃李。”
意思: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出处:明·朱之瑜《朱舜水集·九·与小宅生顺书三十六首(其一)》:“佳作路头醇正,气势冲沛,辞意雅驯,与往日所见贵国之文迥然不群。”
意思:迥然:相距很远或差别很大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不同于流俗。形容超群出众,身手不凡。
出处: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文章古今迥然不同,钟嵘《诗品》以古诗第一,子建次之,此论诚然。”
意思: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意思:形容纷乱,理不出头绪。亦指有意找麻烦,抓住一点不肯放手。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问长者杨倩,……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而狗迎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意思:酒已经变酸了,依然卖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出处:宋·傅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意思: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
出处:《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意思: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意思:拖了很久,没有决定。
出处:《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意思:久要:旧约、旧交。不忘旧约或旧交。
出处:唐·张固《幽闲鼓吹》:“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意思: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
意思:居心:存心;良:善。存心不善。指内心存在着恶意或阴谋。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五回:“且说秦凤梧跟了张露竹洋行里那班人,天天闹在一起,吃喝顽笑,大家知道他是个有钱的财主,恭维他观察长,观察短,秦凤梧也居之不疑。”
意思: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毫不怀疑。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意思:局促:拘束。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意思:措施不得当。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藕。”
意思: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着才好。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出处:宋·陆游《贺吏部陈侍郎启》:“然贤能之进,常龃龉而不合,亦稀阔而难遭。”
意思:龃龉:上下牙齿不相配合。喻意思不合,有分歧。
出处: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
意思:壅:堵塞。细小的水流如果不堵塞,终将汇合成为大江大河。比喻对细小或刚刚萌芽的问题不加注意或纠正,就会酿成大的问题。
出处:《列子·说符》:“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意思:比喻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而不顾一切。
出处:《论语·宪问》:“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意思:谲:欺诈。诡诈而不正派。
出处:《汉书·丙吉传》:“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
意思:指闭口不谈。
意思:比喻故意做出一种要行动的姿态。
意思:严格遵守,决不改变。
意思:逊:谦逊。说话极不谦虚。形容狂妄自大。
出处:元·高安得《皮匠说谎》:“好一场恶一场,哭不得笑不得。”
意思: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很尴尬。
出处:《魏书·太武五王列传》:“苦乐不均,羊少狼多,复有蚕食,此之为弊久矣。”
意思:均:平均。同样的人享受的待遇却不相同。形容待遇不相等。
出处:《宋史·杨琼传》:“及闻清远之败,益恇怯不前。”
意思:恇怯:恐惧畏缩。恐惧畏缩,不敢向前。
出处:《晋书·张翰传》:“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意思:旷达:心胸开阔,想得开;不羁:不受束缚。心胸开阔达观,不受拘束。
出处:《淮南子·诠言训》:“至德,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
意思:岿然:高峻独立的样子。象高山一样挺立着一动不动。形容高大坚固,不能动摇。
出处:《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意思: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出处:明·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意思:表示事情的成功或财物的取得,经过了艰苦努力。
出处:《礼记·曲礼上》:“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意思: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
出处:《庄子·人间世》:“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意思: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
出处:《孟子·尽心下》:“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意思:对于有所求而来的人或送上门来的东西概不拒绝。
出处:清·赵翼《陔余丛考·成语》:“‘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亦本《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句。”
意思: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警惕防范。
出处:明·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意思:来之:使之来。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
出处:《三国志·蜀志·马超传》:“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意思: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出处:《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意思:本是孙子骂旧友原壤年老无德可称术的话,后亦指年老而不利于社会国家或拖累后辈。
出处:《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意思: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意思: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出处:《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意思:快乐而不过分。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
意思:形容态度坚定,不可动摇。也形容严格遵守规定,决不变更。
意思: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出处:《汉书·楚元王传》:“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
意思:醴酒:甜酒。置酒宴请宾客时不再为不嗜酒者准备甜酒。比喻待人礼貌渐衰。
出处:《孙子·军形》:“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意思:立于:处在。使自己处在不会失败的地位。
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神惠记》:“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意思:连续而不中断。
出处:《史记·范睢传》第七十九卷:“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间,故释公。”宋·王明清《挥尘后录》卷六:“(蔡)元度送之郊外,促膝剧谈,恋恋不能舍。”
意思:原形容极其爱慕,不能丢开。现多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出处:《晋书·宣帝纪》:“驽马恋栈豆。”
意思:栈:养牲畜的棚子或栅栏。恋栈:牲畜留恋自己的圈、棚。形容人贪恋官位,不想离去。
意思: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出处:《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意思:面对钱财不随便求取,廉洁自好。
出处:《邓析子·无厚》:“死生自命,贫富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意思: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出处:《礼记·曲礼上》:“诗书不讳,临文不讳。”
意思:临:及;讳:避讳。作文时不须避讳。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想是我流年不利,故此没福消受,以至如此。”
意思:流年:旧时算命看相的人称一年中所行之“运”;利:吉利。指人长年里处于不吉利的状态。谓时运不佳。
出处:《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意思: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意思:牲畜也不得安宁。形容骚扰得很厉害。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六耳不同谋。且去,来日来。”
意思:原意是三个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后也比喻轻信传闻的话没有益处。
意思:形容不重天伦,不通人情,对亲属都不顾。有时也指对谁都不讲情面。
出处:《汉书·虞延传》:“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
意思:比喻检朴节俭。
出处:《左传·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意思:比喻只求能够安身,并不选择地方。
píng,bá
出处: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师曰:‘路见不平,所以按剑。’”
意思:在路上遇见欺负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帮助受害的一方。旧时为人们所称道的一种侠义行为。
意思: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天久慁公为也。”
意思:屡:多次;鲜:新鲜,新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意思: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意思:屡次试验都不错。
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三:“卵与石斗,麋碎无疑;动而有悔,出不得时。”
意思:比喻双方力量相差极大。
出处:《后汉书·郭伋传》:“后宏、吴等党与闻伋威信,远自江南,或从幽、冀,不期俱降,骆驿不绝。”
意思:骆驿:往来不断,前后相继。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前后相继。形容或车马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四:“实之莆人,登甲科,甚有文名,落魄不羁。”
意思:落魄:穷困,不得意;羁:束缚。潦倒失意,行为放纵。也指豪迈不受拘束。
出处:《北史·杨素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
意思:形容人性情豪放,行为散漫。
出处:《后汉书·南匈奴传》:“窜逃入塞者络绎不绝。”
意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出处:明·薛己《医案·总论》:“一日皮死麻木不仁,二日肉死针刺不痛。”
意思: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意思:形容忧愁烦闷的样子。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破镜重圆,离而复合,固是好事;但王夫人所遭不幸,失身为妾,又不曾根究奸人,报仇雪恨,尚为美中不足。”
意思: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
出处:《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袪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
意思:指时刻不忘。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意思: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出处:《三国志·魏志·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
意思:宣:公开说出。保守秘密,不肯宣布。
出处:《易·小畜》:“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意思:满天乌云不下雨。比喻事物正在酝酿,一时还没有发作。
出处:《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意思: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出处:宋·黄庭坚《戏题小雀飞虫画扇》诗:“丹青妙处不可传,轮扁斫轮如此用。”
意思:指精微奥妙的地方不是言语和笔墨所能表达的。
出处:唐·韩愈《祭鳄鱼文》:“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意思:冥顽:愚钝无知;不灵:不聪明。形容愚昧无知。
出处:《诗·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意思:明发:破晓,天色发亮;寐:昨。通宵未睡。
出处:《商君书·赏刑》:“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而民知于民务,国无异俗。”
意思:教令明确,让老百姓有所适从,便不会发生变乱。
意思:心地光明的人不做鬼鬼祟祟的事。比喻有意见当面提出,不在背后捣鬼。
出处:《商君书·赏刑》:“善因天下之货,以赏天下之人。故曰:‘明赏不费。’”
意思:赏赐得当,就不浪费财物。
出处:《商君书·赏刑》:“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国无刑民,故曰:‘明刑不戮。’”
意思:指刑罚严明,人民就很少犯法而被杀。
意思:比喻牢记在心,永远不忘。
意思: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lín,niè
出处:《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意思:磨了以后不变薄,染了以后不变黑。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回:“长老,你果是救得我回朝,没齿不忘不恩。”
意思:没齿:终身。一辈子也忘不了。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回:“长老,你果是救得我回朝,没齿不忘不恩。”
意思:一辈子也忘不了。
意思:指准备做违反法纪的事或搞叛乱活动。
出处:《左传·襄公十八年》:“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
意思:南风:南方的音乐;不竞:指乐音微弱。原指楚军战不能胜。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
出处:唐·柳宗元《答韦立论师道书》:“岂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骚吾心。”
意思:呶呶:形容说话唠叨;休:停止。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意思: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处:《三国志·蜀书·秦宓传》:“有补于事,泥蟠不滓,行参圣师。”
意思:盘绕在泥里而没有被污染。比喻人不得志但不丧失节操。
意思:用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
出处:《宋史·刘几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意思:泥:拘泥,固执。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而不知变通。
出处:《礼记·曲礼下》:“岁凶,年谷不登。”
意思:年谷:一牛收获的谷物;登:成熟,完成。指年成很差,荒年。
出处:《朱子全书·论语》:“言其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
意思: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出处:《论语·阳货》:“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意思:涅:矿物名,古代用作黑色染料;缁:黑色。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出处:明·赵弼《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意思:宁愿死也不屈服。
意思: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cún,máo
出处:《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意思: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出处: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一折:“贫道祭风,周瑜举火,黄盖诈降,烧曹兵八十三万,片甲不回。”
意思:一个士兵也没回来。形容全军覆没。
shí bù shāo
xiāng,jí lái
意思: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扬,子若无言,吾几失子矣。”杜预注:“颜貌不显扬。”唐·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
意思:不扬:不好看。形容人容貌难看。
出处:《左传·哀公六年》:“器二不匮,君二多难。”
意思:比喻东西有储备,就不怕短缺。
fēng,bǎi
意思: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
wàng,hòu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
意思: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意思: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
出处:《庄子·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吾所学者,直土梗耳!”
意思:钳口:闭口。闭着嘴不说话。
意思:比喻有能耐的人也难对付盘踞当地的恶势力。
出处:《庄子·天下》:“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
意思:聒:声音吵闹;舍:舍弃。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出处:三国魏·就休琏《与侍郎曹长思书》:“幸有袁生,时步玉趾,樵苏不爨,清淡而已,有似周党之过闵子。”
意思:柴草做不成饭。比喻贫困。
出处:《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意思: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处:《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意思: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十分忧虑担心的样子。
出处:《元典章·户部·仓库》:“即日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各处物斛涌贵。”
意思:青:田时的青苗;黄:成熟的谷物。旧粮已经吃完,新粮尚未接上。也比喻人才或物力前后接不上。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后报。”
意思:比喻永存。也比喻时间久长。
出处:《后汉书·荀爽传》:“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
意思:庆:贺喜;吊:吊唁。不予贺喜、吊唁。原指不与人来往。后形容关系疏远。
出处:《左传·闵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意思: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文子·上德》:“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之己。”
意思:仰求别人,不如自己努力。
出处:《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意思:想找都找不到。原指急切企求,但不能得到。后多形容迫切希望得到。
jìn,yòng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意思:竭:尽,完。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
出处:《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
意思:却:推却。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出处:《易·乾》:“确乎其不可拔。”
意思:刚强坚决,不可动摇。
意思:形容真实可靠,不容怀疑。
意思:确实可靠,不容怀疑。
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意思:群:合群。与众合群,不结私党。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五回:“奈近来人心不古,都尚奢华。”
意思:古:指古代的社会风尚。旧时指人心奸诈、刻薄,没有古人淳厚。
出处:《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意思: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出处:唐·赵璘《因话录》卷五:“柜初成,周戎时为吏部郎中,大书其上,戏作考词状:‘当有千有万,忍俊不禁,考上下。’”
意思: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
出处:《晋书·阮咸传》:“咸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当世礼法者讥其所为。”
意思:任性放纵,不受礼法拘束。
出处:《淮南子·?真训》:“其道可以大美兴,而难以算计举也。是故日计之不足,而岁计之有余。”
意思:每天算下来没有多少,一年算下来就很多了。比喻积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很大收获。
出处:《庄子·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犊,而无求其故。”
意思:比喻年轻人没有畏惧,敢做敢为。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意思: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bù dí sì shǒu
意思: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出处:《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意思: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猫儿,平昔不知坏了多少大臣,乃是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
意思:杀人不露一点痕迹。形容害人的手段非常阴险毒辣。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如何是大善知识?’师曰:‘杀人不眨眼。’”
意思:杀人时眼睛都不眨一下。形容极其凶狠残暴。
出处:《晋书·王湛传》:“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意思: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出处:《易·系辞下》:“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意思:谄:巴结、奉承。与据高位的人交往,不拍马奉承。
出处:晋·杨泉《物理论》:“上不正,下参差。”
意思:上梁:指上级或长辈。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
出处:《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出处:《史记·扁鹊苍公列传》:“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
意思: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意思: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慰藉翁者,咸以为道路讹传,惟翁则深信不疑。”
意思:非常相信,没有一点怀疑。
意思:不断地生长、繁殖。
意思:形容一切生物新陈代谢,永无停止。
意思:债欠多了反而不忧愁。比喻困难成堆,认为反正一时解除不了,也就不去愁它了。
出处:《隋书·刑法志》:“又列重罪十条:……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
意思:指罪恶极大,不可饶恕。
意思: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意思:吃了没有消化。比喻对所学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没有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
出处:清·陈撰《玉几山房画外录》卷下载恽向《题自作画册》:“可见定欲为古人而食古不化,画虎不成、刻舟求剑之类也。”
意思: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不东西不消化一样。
出处:《后汉书·索卢放传》:“太守受诛,诚不敢言,但恐天下惶惧,各生疑变。夫使功者不如使过,原以身代太守之命。”
意思:使:用。使用有功绩的人,不如使用有过失的人,使其能将功补过。
出处:《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意思:表示永远不变心。
意思:自始自终一直不松懈。
出处:《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意思:渝:改变,违背。自始自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意思: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意思:誓死:立下志愿,至死不变。至死也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出处:《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
意思:正:公正;阿:偏袒。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出处:《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桡众枉。”
意思: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出处:《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神情民?’孟子曰:‘礼也。’”
意思:授:给予;受:接受。旧指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受物品。指儒家束缚男女的礼教。
出处:《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意思: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意思: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慎微》:“且夫邪之与正,犹水与火,不同原,不得并盛。”《汉书·郊祀志下》:“《易》有八卦,乾坤六子,水火不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意思:容:容纳。比喻二者对立,绝不相容。
意思: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德山门下,水泄不通。”
意思:汇:排泄。象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
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四回:“这个时候的邵孝廉,就是个小小的制台一般,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庄制军没有一回驳过他的。”
意思: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形容说话算数。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无久慁公为也。”
意思: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意思: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出处:《史记·李斯无传》:“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意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
意思: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汝贪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
意思:贪得无厌,永不满足。
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意思: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出处: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走丸之辩》:“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经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意思:滔滔:形容流水不断。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yán,xià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意思:。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出处:《晋书·袁耽传》:“耽字彦道,少有才气,俶傥不羁,为士类所称。”
意思:倜傥:洒脱,不拘束;羁:马笼头,比喻束缚、拘束。形容洒脱豪放,不受拘束。
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dì yǒu
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张千,你再去看来。”
意思: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出处:《老子》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意思: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意思:滞:滞留。停止下来,不继续前进。
意思:俗语。鸡没有偷到,反而损失了一把米。比喻本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
出处:《晋书·王彬传》:“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
意思:不轨:越出常轨,不守法度。谋划越出常规、法度之事。
出处:《汉书·东方朔传赞》:“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意思:玩世:以消极、玩弄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恭:不严肃。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
意思:形容非常顽固。
意思:化:改变。坚持错误,不肯改悔。
出处:宋·杨万里《清虚子此君轩赋》:“愿坚晚节于岁寒。”
意思:晚节:指晚年的节操。已经到了晚年却未能保住自己的节操。也指事情快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
出处:《荀子·儒效》:“千举万变,其道一也。”《庄子·天下》:“不离于宗,谓之天人。”
意思: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出处:元·施君美《幽闺记·罔害璠良》:“此子六韬三略皆能,有万夫不当之勇。”
意思:当:抵挡。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敢。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莫将等闲空过时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小事。”
意思:佛教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指永远不能恢复。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意思: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大丈夫。”
意思: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意思:卒:完毕,终了。指没有把好事做到底。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意思:为:做,引伸为谋求。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意思:为:作为;期:日期,期限。指快到规定或算定的日子。
出处:《尚书·泰誓中》:“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
意思:惟:只;足:够。只觉时日不够。
出处:渴求以·贾谊《新书·阶级》:“坐污秽淫乱、男女亡别来者,不曰污秽,曰:‘帷薄不修。’”
意思:帐薄:帐幔和帘子,古代用以障隔内外;修:整饬。男女不分,内外杂沓。指家庭生活淫乱。
出处: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失。”
意思:委靡:也作“萎靡”,颓丧。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出处: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失。”
意思:萎靡:颓丧。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出处:《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意思:掉:摇动。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一:“或与谈论古今兴废之事,娓娓不倦。”
意思:娓娓:谈话连续不倦的样子。连续谈论,不知疲倦。
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唐介始弹张尧佐,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彦博,则吴奎畏缩不前,当时谓拽动阵脚。”
意思: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唐介始弹张尧佐,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彦博,则吴奎畏葸不前,当时谓拽动阵前。”
意思: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出处:《诗经·王风·采葛》:“谓予不信,有如?日。”
意思:如果以为我的话不真实。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偏生那玉坚硬非常,摔了一下,竟文风不动。”
意思: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变。
出处:《旧五代史·选举志》:“况此等多不究义,唯攻帖书,文理既不甚通,名第岂可妄与?”
意思:指文章在词句和内容方面都行不通。
意思: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变。
出处:《北史·列女传》:“吾闻闻名不如见面,小人未见礼教,何足责哉。”
意思:只听名声不如见面更能了解。
出处:清·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书》五:“宋自绍兴以来,主和议,增岁币,送尊号,处卑朝,括民膏,戮大将,无恶不作,无陋不为。”
意思:没有哪件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
意思:比喻事情发生,总有个原因。
出处:《旧唐书·孔巢文传》:“(田)悦酒酣,自其骑之艺,拳勇之略,因曰:‘若蒙见用,无坚不摧。’”
意思: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况且上海办捐的人,钻头觅缝,无孔不入。”
意思:孔:小洞。比喻有空子就钻。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上海地方,无奇不有,倘能在那里多盘桓些日子,新闻还多着呢。”
意思:什么奇怪的事物都有。
意思: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白娘子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去做什么?’”
意思:比喻没事不上门。
出处: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一:“‘荡胸’句,言其量之无所不包。”
意思:没有什么不被包括。形容包含的东西非常多。
意思:没有什么不可的。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一:“近岁迎紫姑者极多,大率多能文章歌诗,有极工者,予屡见之,多自称蓬莱谪仙,医卜无所不能,棋与国手为敌。”
意思: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样样能做。
出处:《孝经·感应》:“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意思:通:通晓。没有什么不通晓。形容知道的东西很多。
出处:《三国志·吴书·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意思: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出处:《礼记·大学》:“《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意思:极:穷尽。原意是无处不用尽心力。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
出处:唐·李朝威《柳毅传》:“始见台阁相向,门户千万,奇草珍木,无所不有。”
意思:什么都有(多指不好的事物)。
意思: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
出处:《论语·阳货》:“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意思: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贫道今日幸把些尘垢全都拭净,此后是皓月当空,一无渣滓,诸位才女定是无往不利。”
意思:所到之处,没有不顺利的。指处处行得通,办得好。
意思:无论到哪儿都胜利。指到各处都行得通,办得好。
出处: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意思:微:微细;至:到。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意思:比喻不下本钱就办不成事。
出处:《云笈七签》卷四九引《五符经》:“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能知也。一者,至贵无偶之号也。”
意思: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形容知识丰富。
出处:《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意思: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出处:《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谷不升,谓之大侵。”
意思:庄稼不生长。指灾荒之年。
出处:《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意思: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意思: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出处:《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意思: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小弟闻得仙人与虚合体,日中无影;又老人之子,先天不足,亦或日中无影。寿麻之人无影,不知何故?”
意思:先天:人或动物的胚胎时期。原指人或动物生下来体质就不好。后也指事物的根基差。
出处: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宋·张耒《腊月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意思: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疲)转漕。”
意思:双方对立,彼此相持,不肯让步。
出处:唐·韩愈《重答张籍书》:“择其可语者诲之,犹时与吾悖,其声哓哓。”
意思:哓哓:争辩声;休:停止,完。形容争辩个没完。
意思:指细微的,不值得一提的。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三回:“便把丰儿等支开,叫刘老老坐在床前,告诉他心神不宁,如见鬼的样子。”
意思: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九回:“宫日:‘汝心术不正,我故弃汝!’”
意思: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
出处: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心照神交,唯我与子。”后作“心照不宣”。
意思:照:知道;宣:公开说出。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
意思:象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出处:《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意思: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mén,quán
意思: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出处:《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意思:秀:庄稼吐穗开花;实:结果实。开花不结果。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实际并无成就。
出处:《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意思: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jí ,yóu
出处:《论语·秦伯》:“子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意思: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chéng ,xué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籍(羽)少,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意思: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出处:《诗经·卫风·淇奥》:“善戏谑兮,不为虐矣。”
意思:谑:开玩笑。开玩笑而不使人难堪。
出处:《孔子家语·观思》:“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
意思: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香草和臭草不可以放在一个器物里。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出处:《六韬·龙韬·军势》:“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意思: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意思: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意思:惩:处罚;贷:宽容。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出处:《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意思:怏怏:形容不满意的神情。心中郁闷,很不快活。
出处:《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晏含笑而赞之曰:‘可谓要言不烦也。’”
意思: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十七:“我今衣食不周,无力婚娶,何不俯就他家,一举两得?”
意思:周:齐备。形容衣食缺乏,生活困窘。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候》:“那卢楠直送五百余里,两下依依不舍。”
意思: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
意思: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恶化,终至死亡。
出处: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宋·张耒《腊月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意思: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出处:《礼记·王制》:“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意思: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不再改变。
出处:《旧唐书·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意思: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淮南子·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
意思:易:改变。原指一定下来就不变更,后形容事理正确,不可改变。
出处: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孝守幸天竺及灵隐,有僧辉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
意思: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出处:《孟子·万章上》:“其非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意思: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出处:汉·刘向《说苑·说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
意思:蹶:栽跟头;振:振作。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意思:一个人全部承担,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
出处:《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意思: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有断头绝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意思:瞑:闭眼。闭上眼睛,不再睁开。指死亡。也指逃避现实。也可形容不怕牺牲。
意思:比喻丝毫不浪费。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咕嗫耳语。”
意思:一个铜钱都不值。比喻毫无价值。
出处:《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三个字带不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