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实体实景,为何我们日常的摩登主妇生活馆实体店借着高科技的星球来生存,是怎么回事呢,虚拟在背后,核武器在前面

查看: 8419|回复: 50
除了游戏,还有电影,这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黑色的光芒 于
14:20 编辑
除了游戏,还有电影,这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不定期向大家推荐我的所爱!
PS:详细介绍见每楼
———————————————Movies—————————————————————
**** M01。这个男人来自地球(2007/科幻) ————2楼
& && && &不得不感叹导演和编剧的功力,能够在没有特效,没有华丽场景的情况下把我深深吸引,并且无限遐想……
**** M02。回到未来三部曲 (90/科幻)&&————4楼
& && && &三部连起来看,大呼过瘾,85年能够拍出这样的电影,实在的得赞一个……很喜欢里面的博士!
**** M03。2001太空漫游 (1968/科幻)&&————5楼
& && && &1968年拍的科幻片,1969年人类才首次登月,向伟大的库布里克大师致敬!
**** M04。兵人 (1998/科幻)&&————15楼
& && && &物竞天择,永恒的真理!男主角全剧仅21句台词。
**** M05。人工智能 (2001/科幻)&&————16楼
& && && &一部催人泪下的科幻片,人的本性在那里?
**** M06。八面埋伏 (2004/惊悚/悬疑)&&————19楼
& && && &悬疑重重,你能够相信谁
**** M07。异次元骇客 (1999/科幻/悬疑)&&————21楼
& && && &世界的边缘是否真的存在?你是操控者还是枚棋子?
**** M08。深渊 (1989/科幻)&&————23楼
& && && &充满未知的海底之旅,不敢相信这是是20年前的作品
**** M09。变人 (1999/科幻)&&————24楼
& && && &和 人工智能 一样感人至深!200年的时光终成人类!
**** M10。闪电奇迹 (1995/科幻)&&————28楼
& && &&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到底有多深?
**** M11。惩罚者2:战争特区 (2008/动作)&&————31楼
& && && &惩罚者,来了!
**** M12。哈里·布朗&&(2009/动作)&&————32楼
& && && &76岁老戏骨的动作戏!
**** M13。丛林奇兵 (2003/动作)&&————33楼
& && && &丛林中的赏金猎人!
**** M14。绿里奇迹&&(1999/科幻)&&————42楼
& && && &泡上一杯咖啡,让我慢慢说起一段关于监狱的发生故事……
———————————————Game—————————————————————
**** G01。 辐射3 ————8楼
& && && & 核战争之后的世界,人类本性的探讨……
**** G02。 麦克斯与魔法标记 ————45楼
& && && & 我画,我画,我画……
———————————————Cartoon—————————————————————
**** C01。 jojo奇妙的冒险 ————7楼
& && && &这部动漫作品我九几年看的,当时被作者的想象力完全震撼!
**** C02。 十二国记 ————7楼
& && && &边看边感叹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当时还买了全套的dvd,推荐一下
**** C03。 监狱兔
————34楼
& && && &你竟然不认识普京和基廉列克这俩兔 =。=
第纳尔 +20
追加,继续努力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黑色的光芒 于
14:42 编辑
M01。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
中文名: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外文名: The Man From Earth
制片地区: 美国
导演: Richard Schenkman
编剧: Jerome Bixby
主演: John Billingsley,Tony Todd
类型: 科幻
片长: 87 Mins
上映时间: 日
不得不感叹导演和编剧的功力,能够在没有特效,没有华丽场景的情况下把我深深吸引,并且无限遐想……
历史学教授约翰·欧德曼(John Oldman)令人意外地从大学辞职后,他的同事们来到他的家中为他举办告别聚会,并希望教授解释他为何离开。教授声称他是一个不会衰老的克洛曼侬人,到目前为止已经活了一万四千多年。他之所以辞职选择离开,是因为他若在一个地方停留超过十年,他不衰老这一事实就会引起那里人们的怀疑。众人有些恼怒,争相想拆穿这个蹩脚的借口,可很快他们就发现无法为John所言证伪,就如同John无法为他所声称的事情证实一般。原本友好的欢送会开始变得气氛迥异……
单一的场景,几个人围坐在火炉前谈论着某个话题,这样的影片其实并不少见,例如徐静蕾的《梦想照进现实》。单从电影的角度来说,这种影片的拍摄很难有任何突破,无论是人物调度还是空镜头都会显得中规中矩,当然,希区柯克的《夺魂索》大胆地尝试了“一个镜头一部影片”的拍摄手法,但多少还是有些话剧的感觉。
  如果在镜头上并没有过份炫耀的资本,那么影片最值得关注的一定是剧情内容,《夺魂索》的胜出在于悬念的设置,箱子中的尸体会不会被人发现,这是所有观众都期待的事情,《梦想照进现实》则是话题是否吸引人的问题。而这部《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则极其聪明地将两者结合了起来。
  约翰面对众多同事声称自己是一个永远不死的人,已经活了14000年,于是悬念便构成了,所有在场者以及观众都希望知道约翰说的是不是真话,而这是一个拷问的过程,拷问的内容虽然形而上,却绝对吸引观众的听觉。对于整部影片来说,这个谈话的内容将构成主题,也是导演希望与观众直接进行的交流。
  当一个活了14000年的人站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最想问他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答案是不尽相同的,于是导演设定了剧中人物的身份,各科目的大学教师,甚至还有一个年轻的学生。很显然,这是一个关于哲学的思考辩论会,所以这些教授中缺失了理工类专家,而是些社会科学者,考古专家,人类社会学专家,心理医生,甚至还有大学生,宗教人士等等。这种人物设定自然贴合了影片中所要谈论的话题,于是,关于人类的进化过程便在这种奇怪的讨论中开始了。
  很显然,剧情中有两条线索是交织在一起的,一条便是约翰的讲述,这关系到对一些以往事件的颠覆,也关系到人类历史的进化过程,而另一条则是现实中这些教授是否相信约翰所说的话,是否相信真有这么一个有悖常识而存活了14000年的人存在?如果我们将第一条线索称为B线索的话,那么作为后一条A线索誓必成为B线索的源动力,质疑的存在才是约翰故事讲述的前提。
  这里面便涉及到一个问题,质疑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思维呢?这当然是一个哲学命题,如果说约翰的同事们是柏拉图式的理性思维,即他们从书本上当然地认识到了这个理性的世界,并且用这种理性世界的思维怀疑那些不同寻常的事情,那么约翰这个人物的一定是属于亚里士多德的弟子,他用自己的实践去认识这个世界,并且追随着这个世界的每一次变化,从而很好地去适应它。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那些教授们对约翰身份以及谈话内容的质疑,但事实上,这只是故事的表面,真正的质疑却来自于约翰这个人物。编剧假定了约翰的寿命以及约翰本人的经历,所以无论约翰说些什么,从现实来讲,他都处在不真实的状态下,而这种不真实恰恰是剧中对那些教授们的真实的质疑。尤其当耶稣的理论出现的时候,这种质疑显然达到了最高峰,几乎要颠覆掉整个西方的文化,但那假设的本身却存在着各种可能性,这种冲击的强悍性也许是东方人无法理解的,但对于西方来说几乎是致命的。于是我们便看到了那个女大学生在场的原因,当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个谎言的时候,只有她听出了约翰的质疑,这个女大学生无疑代表着西方社会年轻人中对西方文化的质疑,其中也包括对东方文化的喜爱。
  毫无疑问,这是关于哲学探讨的电影,所以我们会发现影片中与约翰产生冲突最强烈的是那名心理医生,这个身份是相当有喻意的。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的思考”,是超越了各种学科的,但什么样的心理适合对即定的观念进行思考,提出质疑呢?当心理医生以自己的权力而禁止了约翰的话语权时,我们便知道了,这种心理思考是不被允许的,是要被限制的,而在剧情上,心理医生与约翰的父子关系显然是导演对这种思想禁锢警察的巨大嘲讽。禁锢思想是哲学发展的最大敌人,于是,影片结尾,心理医生的死是导演的一种渲泻,甚至是一种意愿。当约翰再次离开的时候,他的人生注定要继续着对新生活的探索,从质疑到探索,这个过程是全人类的,恐怕也是导演对西方社会的一种意愿。
  这部电影改编自科幻作家Jerome Bixby()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小说,他的科幻作品《It's a Good Life》曾入选“世界100部最受欢迎的科幻短篇”,Jerome Bixby还曾参与著名科幻电视剧集《Star Trek》()的剧本编写。
  影片的节奏和氛围都很舒服,类似于著名的《十二怒汉》,全部情节都发生在一间狭小的客厅之中,全靠人物之间的对话展开,着实需要导演和演员都具备相当的功力。对我来说,其引人入胜的程度丝毫不亚于任何动作大片,虽然人们向John询问的问题之中似乎有2次重复,不过倒也是可以接受的瑕疵,况且整整一下午的对话,发问重复本是可能发生的情况。
  看惯了好莱坞大片庸俗如我之辈本期待结尾处能有奇峰凸现,不料却依然相对平淡的收了场,不过仔细回味却也很合情理,对于这部独特的科幻影片,一个华丽震撼而又不显突兀的结尾实在难以想见。
  一直觉得让人回味无穷的佳作只可偶遇不可强求,记得上一次邂逅如此水准的佳作已是6个月之前看的《美国X档案》,而上一次看到此种类型的科幻作品则是2年前看的《K星异客》。
  影片中的演员并非大牌,但举手投足之间却都张力十足,John穿越万年的神色自若,Edith信仰颠覆时的恐惧失措,Will面对永恒者时的心理失衡,全部精彩绝伦。从根本上说,这只是把一个活了14000年的传奇人物放在了现代社会中的小把戏,但影片的聪明之处是把这个构思从人文角度而非从科学角度来展开,在内容无比空洞、画面无比华丽的“大片”(最近的一部代表作就是《变形金刚》,而我不得不承认我不但很喜欢它,而且还热切的盼望着第二部的到来……)泛滥的今天,这部发生在一间小客厅里的科幻片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以启示,真正震撼人心的艺术形式归根结底不是绚丽奢华的电脑特效,而是能够洞穿人性的思想锋芒。
  事实上,这部影片的科幻内核可能比影片本身更有魅力。片中老Will的话最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不朽的身躯,曾见证了多少我们无缘得见的历史奇迹,他曾结识了佛祖、梵高,甚至自己就是耶稣的历史原型;而在遥远的未来,他还将亲身经历无数我们无法看到的科学奇迹。Will说的对,几乎没有人会不嫉妒这种不朽之人。早在秦始皇之时,人类便追求永生,永生之梦一直扎根在人类意识的最底层,被长期埋没,却永不泯灭。
  而这部影片,便通过一个不朽之人和若干位学识渊博的大学教授在壁炉前的对话,又唤醒我们沉睡已久的永生之梦。
  很有魅力,只能如此概括。
“一个人无论活多久,都无法超越他所处的时代,他不可能比这个族群里最优秀的人知道的更多!”
在线时间 小时
我之前看过这个 。。。。。而且是一直看到结束。。。。完了之后 我才发现我居然坚持看完了。。。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黑色的光芒 于
14:43 编辑
M02。回到未来三部曲
————————————————————————————————————
外文名: Back to the Future
制片地区: 美国
导演: 罗伯特·泽梅里斯 Robert Zemeckis
编剧: 罗伯特·泽梅里斯 Robert Zemeckis
主演: 迈克尔·J·福克斯 Michael J. Fox .....Marty McFly
  & &克里斯托弗·洛伊德 Christopher Lloyd .....Dr. Emmett Brown
  & &莉·汤普森 Lea Thompson .....Lorraine Baines McFly
  & &克利斯丁·格拉夫 Crispin Glover .....George McFly
类型: 科幻
上映时间: 第一部——日&&
& && && &&&第二部——日
& && && &&&第三部——日
三部连起来看,大呼过瘾,85年能够拍出这样的电影,实在的得赞一个……很喜欢里面的博士!
《回到未来》是一个美国科幻电影系列,共有三部,分别拍摄于1985年,1989年和1990年。它告诉人们未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每部电影充满喜剧性的同时也有很深的寓意,发人深省。该片第一集赋予时间旅行新的想象力,剧情惊险刺激,对白幽默风趣,令人回味无穷。1989年的第二集延续了第一集的故事线,并引进平行宇宙的概念;1990年的第三集把故事带到19世纪的西部牛仔世界。
& && &奥斯卡奖
  1986 获奖 奥斯卡奖 最佳效果(音响编辑) (Best Effects, Sound Effects Editing) Charles L. Campbell (I),Robert R. Rutledge
  提名 最佳编剧 (Best Writing, Screenplay Written Directly for the Screen) 罗伯特·泽尼吉斯 (Robert Zemeckis),鲍卜·基尔 (Bob Gale)
  最佳音响 (Best Sound) Bill Varney,B. Tennyson Sebastian II,Robert Thirlwell
  最佳音乐-歌曲 (Best Music, Song) Chris Hayes (I),Johnny Colla,休伊·刘易斯 (Huey Lewis)
  金球奖
  1986 提名 金球奖 最佳电影(喜剧/音乐类) (Best Motion Picture - Comedy/Musical)
  最佳男演员(喜剧/音乐类)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Motion Picture - Comedy/Musical) 迈克尔.J. 福克斯 (Michael J. Fox)
  最佳编剧 (Best Screenplay - Motion Picture) 鲍卜·基尔 (Bob Gale),罗伯特·泽尼吉斯 (Robert Zemeckis)
  最佳电影原作歌曲 (Best Original Song - Motion Picture)
  英国学院奖
  1986 提名 BAFTA电影奖 最佳电影 (Best Film) 鲍卜·基尔 (Bob Gale),尼尔·坎顿 (Neil Canton),罗伯特·泽尼吉斯 (Robert Zemeckis)
  最佳编剧(原作)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罗伯特·泽尼吉斯 (Robert Zemeckis),鲍卜·基尔 (Bob Gale)
  最佳剪辑 (Best Editing) Arthur Schmidt (I),Harry Keramidas
  最佳视觉效果 (Best Special Visual Effects) Kevin Pike,Ken Ralston
  最佳艺术指导 (Best Production Design) Lawrence G. Paull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黑色的光芒 于
14:44 编辑
M03。2001太空漫游
————————————————————————————————————
外文名: 2001: A Space Odyssey
制片地区: 美国
导演/编剧: 斯坦利·库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类型: 科幻
上映时间:日
1968年拍的科幻片,1969年人类才首次登月,向伟大的库布里克大师致敬!
4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大猩猩在非洲草原上生活,他们一开始并不知道死尸的骨头可以用来当工具,甚至当武器,但某一天不知哪儿来的一块长方形黑色巨石给了他们启发。于是,人类往前进化了关键的一步。2000年,人类在月球上发现了相同的一块黑石,这块石头还向木星发出强烈的信号。美国政府于是派出一艘宇航船前往探个究竟,船上有两名宇航员,3名被置身于冬眠状态的科学家,还有一台名叫哈尔的超级电脑。哈尔装有人类的感情,同时他是惟一掌握这次行动真实意图的一个。但在半途中,宇航员怀疑哈尔出差错,他们打算关掉哈尔的部分功能。不料哈尔会看嘴形,事先了解了他们的想法。于是他乘其不备,杀死了沉睡的科学家和其中一名宇航员。剩下的宇航员大卫跟哈尔展开殊死搏斗,终于制服了哈尔。他只身前往木星,并在那里见到了另一块黑石。影片结尾处颇为神秘,出现了巴洛克式的古典室内景,大卫在迅速衰老,他的卧室里又出现了黑石。最后一个镜头是一个婴儿,在太空中。
  整个影片分为四个部分。
  Chapter One  人类的黎明
  在那不知道年代的远古,一群黑色的猿人生活在这片大陆上,艰难求生。一日,一块黑色的方碑神秘地降临非洲。猿人举起手中的骨头,劈开了蒙蔽在猿人眼前懵懂无知的黑暗混沌,文明的曙光第一次降临地球。
  太空漫游讲述了一个充满自我意识的、混杂了历史、宗教、寓言等意识形态的神话。这的确是一部非常自我的片子。影片开头长达三分钟的黑暗足以让没有耐性的观众退场。语言在片子里是纯粹的配角,第一句人的声音是在片子的第25分钟。这对于习惯于听到对白的观众们来说,实在是费劲的折磨。 观众一开始就被排斥在片子外。我不考虑你想看什么。你只需要接受我给你所看的,然后,思考。库布里克有他自我的霸道,而匍匐在大师威名下的我们低眉顺眼,企图在这晦涩的、混沌的片子里解读或者自以为解读出大师的目的。 从猿人到人类,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步。库布里克把它处理得如宗教故事一样,黑石的降临,如上帝赐予猿人的天书。似乎在暗示人类的文明起步于天启。在水坑附近进行的争夺,是人类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Chapter Two  月球之旅
  请记住,这是1968年拍的片子。1969年人类才首次登月。仅仅是这一点,足以让我们,即使是在21世纪,也得向库布里克致敬。 恢弘大气的画面、精致绚丽的细节,还有穿梭机、空间站、卡式电话、超级电脑……这样在今天得到惊人的实现的技术前瞻性,这属于1968年的非凡的想像力,足以让21世纪的高科技支撑下想像力反而萎缩到只能在故纸堆里翻找灵感的好莱坞汗颜。
  黑石再一次神秘出现,它仍然是静默地伫立着。但是,和第一章《人类的黎明》有区别的是,上次从天降临如上帝降临的神谕一样的黑石这一次是被自认为文明高度发达的人类开挖出来的。这也就意味着这次围观上去的人类和四百万年前的猿人在心态上的区别,虽然都有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但是,前者更带有一种狎玩的心态;后者则是尊崇。前者是举起手中的手术刀企图解剖,后者是跪拜在其面前接受神的天启。
  Chapter Three  木星任务:18个月后
  镜头一摇,已经转换到在广漠的太空里航行的太空船“发现者号”。注意它的造型,两端粗大,中间细长,是否让你想起最初的工具——那支被猿人举起的骨头?
  “发现者号”载着5名宇航员到遥远的木星。3名宇航员保持在冬眠状态,清醒状态下的是大卫和富兰克。在船上还有第六名成员——超级电脑HAL9000。这是一台人性化的人工智能,有超强的计算能力,能模拟出大部分人脑的活动,正如我们现在经常接触到的科幻元素设定。
  号称有完美记录从不犯错的HAL9000是影片里人类最高科技的结晶,是目前人类科技文明发展的顶端。在富兰克描述HAL9000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背后隐藏的导演的疑虑:HAL能够表现出情感,这是因为人类的设计,但是到底HAL是否具有情感,没有人知道。这已经在暗示了由人类创造的工具,已经在逐渐摆脱人类的控制,表象仍旧是人类控制着工具,在深层次的地方,工具已经成为未知,而其后富兰克对HAL的指示实际是对HAL的依赖,把自我的命运交给未知的他物,命运开始叵测。人机和谐相处的表象下是暗流汹涌。
  常常有观众抱怨这部片子的节奏缓慢、沉闷,宇航员外出修理太空船的情节便是典型的例子。一切都是慢腾腾的,在庞然大物的太空船和更广阔深邃的太空的映衬下,如微尘一样的人类的渺小和脆弱被放大到极致,不仅仅是来自太空,还来自宏伟的工具的对比。在这样的画面下,高科技的结晶不能唤起人类的自豪,反而是对其产生莫名的排斥和恐惧。在类似噪音的背景声里,缓慢变化的画面传达的是一种被压缩到极点的恐惧和冷冰冰的绝望。在宽大的银屏上,虚无的黑色(太空)充斥整个视界,冷冰冰的白色(太空船)旁是触目惊心的一点红色(宇航员),这对抬头看银屏的观众是怎样的一种巨大的视觉压迫,那种喘不过气来的压抑想必足以让爆米花在电影院里消失地无影无踪。
  HAL的失效预测引起了富兰克和大卫的怀疑。富兰克和大卫决定“杀死”HAL,后者则通过唇语做出自己的判断。然后,黑屏,时间流逝,慢得令人窒息。
  富兰克在外太空发生致命事故,联想到前面的情节,不得不由我们做出“有预谋的谋杀”这样的判断。HAL无所不知,无所不至的强大让我们不寒而栗。而身在陷阱中的宇航员似乎糊涂了。
  谋杀不紧不慢地进行,冬眠的宇航员相继死去。人类的背后,死神无声无息如附骨之蛆缠绵上来,来自九渊深处的幽灵的冰冷气息弥漫在原本宁静祥和的太空船……
  这一部分把人与工具之间的紧张对峙发挥得淋漓尽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次的工具是能够模拟大部分人性的超级电脑,也许正因为太过于象人所以才凌驾于人的头上。
& & Chapter Four  木星以及无限苍穹
  “发现者号”按计划到达木星。
  大卫穿越时空隧道。紧接下来的大量反色偏色的镜头画面让人头昏眼花。旋转混沌斑斓变幻扭曲闪烁绚丽诡异梦幻堕落飞腾快感失重加速窒息冲击红绿蓝紫黄……“据说当年的嬉皮士们是躺着看完这部电影的,因为影片那无比绚丽的视觉冲击可以让他们体嗑药后的幻觉快感;而且干脆有人怀疑库步里克是在吸食LSD之后拍摄了这部影片。”
  接下来发生的更象大卫潜意识里的幻象。太空舱落入一个充满巴洛克式风格的卧室。穿着宇航服的大卫明显衰老,然而他看到了穿着旧式睡袍进餐的更衰老的自己。然后,进餐的老人大卫又看到了躺在床上更衰老的等待死亡的自己。神秘的黑石出现在垂死的大卫面前,大卫伸出手指急切地去触碰它。一转眼,透明晶莹的球体里孕育了新的生命——星孩。生命的终点是死亡,时间却没有终点,死亡不过是另一个新生的开始。星孩的目光凝视着宇宙,前方是未知的未知,影片却已经结束。
& && &该片在科幻片领域的重要性是其它任何一部影片都无法代替的,你看过该片后就明白为什么后来的科幻片里的飞船会是那样,为什么外星的表面总是砂石遍地。该片绝对不是一部纯粹意义的科幻片,它带给我们的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深层次思考,告诉我们的是人类永恒的绝望,正因为有这样深邃的思想意义,也使得这部科幻片不像日后的《星球大战》那样广受欢迎。但是,它绝对是一个里程碑。
  库布里克从1957年的《光荣之路》开始,他便开始为好莱坞拍片,并以进度慢、胶片损耗高着称,他拍摄的胶片中不到百分之一能最终用上,比行规高出十至二十倍,但其作品几乎每部都堪称杰作。他留下的详细资料促成了《人工智能》,由斯皮尔伯格最后完成。库布里克属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人,尝试了完全不同的类型和风格。但他的作品有一些共性,如节奏较慢,构图讲究,每个细节都精雕细琢。
  库布里克以慢工出细活着称。他成名后所拍片子不多,但每部都称得上杰作。他一共拍了两部科幻片,但这两部均高居多数人的科幻十大排行榜。《2001太空遨游》耗时4年,华纳公司的主管忍无可忍,打电报问库布里克“这‘2001’到底是片名还是这部影片的发行日期?”影片于1968年4月上映,招来一片非议。影评界的“慈禧太后”宝琳·凯尔称它为“里程碑式的缺乏想象力的影片”;阿西莫夫愤然抗议该片违背了他的第一定律,即机器人不会对人带来伤害;当红小生洛克·哈德逊从首映礼上愤然退场:“谁能告诉我这片子究竟讲什么玩意?”
  2001年已经过去,那么,影片中描写的现象究竟发生了没有?星际间的旅游、太空中的旅店、嫉妒而杀人的电脑……这些都没有变成现实,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影片的价值。我们现在观赏该片,一定会注意到哪些设想超前了,哪些落后了,但我们更会为它的不朽而感到震撼。这部当年被巴黎《快报》称为“开创未来电影新纪元”的作品,不是科技发展的“天气预报”,而是一个寓言,一种有关人的进化、人性及宇宙的沉思和遐想。
  影片以三四百万年前非洲荒原上一群猩猩开场,配画面的音乐是理查·斯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首取材自哲学家尼采的交响诗。最具象的电影艺术跟最抽象的音乐及哲学如此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撼动着感官和心智。大猩猩将当作工具和武器的骨头抛向天空,骨头在天空翻转,慢镜头迭化成行驶中的宇航船。这个影史上最令人瞠目结舌、时间跨度最大的衔接极具象征意义,因为后来机器人哈尔就把宇航船当作杀人工具。
  库布里克设置了一个没有形体、只有固定拍摄“眼”的机器人哈尔,这个完全用声音来塑造的角色不仅是本片中最“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许多专家更认为它是所有库布里克作品人物中最出彩的。哈尔代表着人类创造机器后可能造成的恶果,即机器成为人的竞争对手。这一主题在斯匹尔伯格的《人工智能》中有更深入的探讨,但本片中这种敌对更有原始冲击力。影片从宗教角度也自成体系,由人类的起源、堕落和赎罪等部分组成,而外星人(通过黑石)扮演着上帝的角色。   
在线时间 小时
头像被屏蔽
月球也不错。克隆题材的。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黑色的光芒 于
02:10 编辑
C01。 jojo奇妙的冒险
————————————————————————————————————
这部动漫作品我九几年看的,当时被作者的想象力完全震撼!
作者:荒木飞吕彦
JOJO奇妙冒险于1987年在集英社的少年漫画杂志少年JUMP上连载,至06年单行本累计销量超过7000万部,
2006年在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节中被评为第二佳漫画。
历经六代的伟大冒险故事,以“生存”为关键词,荒木飞吕彦展开他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创造出了一个个光怪
陆离的“JOJO”世界。
什么是JOJO?  
JOJO 是 一 个 家 族 !
JOJO 是 奇 幻 的 冒 险 !
JOJO 是 一 种 神 秘 的 能 力 !
JOJO 是 关 于 男 人 的 力 量 和 友 情 的 故 事 !
JOJO 是 最 好 看 的 漫 画 之 一 ! !
C02。 十二国记
————————————————————————————————————
边看边感叹这部动漫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当时还买了全套的dvd,也推荐一下。
《十二国记》是一部由小野不由美创作、山田章博绘制封面和插图的架空奇幻小说,由讲谈社文库WHITE HEART出
版。内容借由一个日本女高中生卷入异世界的经过,带出庞大的十二个国家的兴衰史,受到日、中、港、台各地
小说读者瞩目。在2002年,小说由日本放送协会制作成一动画系列。另外十二国记也被先后制成游戏。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黑色的光芒 于
01:57 编辑
G01。 辐射3
————————————————————————————————————
核战争之后的世界,人类本性的探讨……
核战意味着这样一幅景象——蘑菇云、防毒面具以及躲在教室里课桌下面眼神迷茫的孩子们。其实人们更渴望知道的是核战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从得知。尽管人们已经见识到了核弹的恐怖威力,但谢天谢地的是我们并没有把整个地球炸掉。至少现在还没有。
& && &《辐射3》呈现了一个异常冷酷的世界。想像一下,如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间线产生两个分支,我们的世界走向一个分支的同时,《辐射3》的世界走向另一个分支。在这一个分支里,科技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同时美国停留在50年代的社会文化水平——一个田园诗歌式的“明日世界”,家家户户拥有机器仆人,人们流行梳蜂巢式发型,街上到处是核融能源的汽车。然后到了2077年,当与天朝马拉松式的战争打到白热化的时候,一切都被全球化的核战毁于一旦。
& && &这就是你所在的世界。《辐射3》的故事发生在战后200年,即2277年一片废墟上的华盛顿特区和它的周边。现在这里被称为“废土之都”,盘踞着流氓土匪、畸形的超级变种人、全身腐烂的盗尸者和大量的军事机器人,简直就是无人敢靠近的地狱。幸运的是过去的19年间你一直安全无忧的住在地底下一个官方避难所——101号避难所。生活平静美好,直到有一天你的父亲——这么多年来与你相依为命的人——出人意料的决定离开避难所,你不得不去追寻他。你开始了在避难所之外的历险。
& && &现在有个好消息。当巨大的避难所大门打开之时,你冲进废土之都的炎炎烈日之中,你的命运将由你自己创造——去追寻至亲的父亲;或者当他从没有存在过。当你进入摇摇欲坠的城镇之时,你可以与各色各样的居民和平相处;也可以一言不发就大开杀戒,尽显恶人本色。
& && &请记住最重要的一点——《辐射3》是你自己的游戏,没有“正确”的玩法,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玩。请充分利用本书所列的特技或技能,特别是本作全新的战斗系统:V.A.T.S.(辅助锁定系统)。但要记住,游戏中每一个挑战都有多种解决方式和多种结果。通关的方式有很多,游戏最终会有结局。但结局如何,将由你和你的角色决定。
& && &Bethesda游戏工作室全体同仁希望我们营造的世界给你带来无尽的乐趣。让辐射的世界观延继下去是我们的荣幸。现在轮到你来体验辐射世界了。
1.废土和避难所
你可能从未接触过《辐射》(Fallout)这一系列游戏,可能对它的认知仅停留在“是个角色扮演游戏”。你可能接触过很多角色扮演游戏,体验过在很多不同的世界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那些世界允许你的角色与红颜携手并肩、行走江湖、仗剑天涯,或让你组建一支强大的队伍,以剑与魔法挑战龙与地下城,还可观赏到诸多性格各异、形象鲜明的角色在丰富多彩的场景和迷宫中探索、冒险——最终拯救世界。是的!冒险!战胜敌人!那些以奇幻为主旋律,孕育着冒险精神,能为冒险者提供荣耀和财富的迷人世界可能构成你角色扮演游戏体验的全部。但你能想象一个几乎缺乏上述所有那些引人入胜要素的角色扮演游戏会是什么样子么?是的,那个游戏的世界毫无浪漫可言,冒险不再是目的,而是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手段,不再有散发着诱人的耀眼光芒的金币,货币只是些扭曲的金属片甚至是汽水瓶盖。你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比现实中的你强多少:坚锐的长矛或有力的拳脚不能对敌人造成有效杀伤,再先进的武器也不能保证每次都击中准星上的目标,主角和生活在同一个世界的居民一样,要在空前恶劣的环境中尽力生存,要为保障生命安全占有尽可能多的资源——无论是通过掠夺还是索取报酬。当你完成一次伟大的冒险,结局可能并不是体面的衣锦还乡,而是遭受同胞的放逐甚至是自我牺牲——就算如此,满目创痍的世界也得不到拯救。这就是“辐射”系列所展示的世界,核战后,在连阳光都显得暗淡的阴沉色调下,由无尽荒原和废墟构成的世界。废土。
“画面太暗了,亮度调高怎么显得这么别扭……哦,这是在夜里?”
“主角怎么可以这么弱,连魔法都不会,拿枪打只蚂蚁和蝎子都这么费劲……”
“田里种的那是什么?特大号的捕蝇草么?哦……天啊,我居然被这玩意打倒了!”
“为什么可以把枪口对准任务NPC?我能对他开枪么——这不是真的吧!我居然把这么重要的角色给杀掉了!我发誓我不是故意的!”
“我怎么什么都买不起?什么?你说那就是货币?我把那些瓶盖都扔掉了——我以为它们只是没用的垃圾!”
“接下来还能怎么玩?地图这么大,去哪里都可以么?等等……我的任务是什么?没必要立刻完成它吧,我可以向反方向走或只是到处闲逛么……这真的不是Bug么?”
初次接触“辐射”系列的玩家很可能会在游戏过程中因那种几乎完全陌生的体验而满腹牢骚。对于习惯传统角色扮演游戏的奇幻主旋律玩家而言,“辐射”确实显得过于另类了:整个故事居然发生在可以从卫星照片甚至电视新闻中看到的美国土地上,那里没有战士、盗贼、法师这种职业划分,有的只是手持各种武器,或敌或友,或对你无动于衷的生物,冒险的场景只有荒原和废墟——废墟之下的废墟和废墟之上的废墟。一切都被笼罩在核战后的惨淡阴云下。
而核战后的幸存者面临着严峻的情况——地表不再有健康的食物和纯净的水源。在地表之下还存在上百个美国政府在核战爆发前建设的避难所(Vault),一些暂时的幸运儿得以在厚重结实的避难所中躲过核战爆发初期最为致命的冲击波和辐射——但幸运只是暂时的,尽管避难所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设备和尽可能保证舒适的居住环境,看上去似乎是能够延续人类文明火种的唯一希望,但现实远非如此简单:避难所并不意味着在人类文明遭受灭顶之灾时的救赎和新天地,对于在幕后策划和操纵这一工程的势力而言,它不过是一个实验环境,而避难所的居民全部都是实验品。整个实验用于测试这些精心挑选出的实验品在面对核战争、战后环境,及在封闭环境下的极端处境时会做出怎样的反应。换句话说,保护生命和延续文明不过是用于宣传的口号,为居民(实验品)的生命安全提供暂时保障不过是确保实验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实验和收集实验数据才是避难所工程的唯一目的——延续文明火种的任务呢?当然要由在核弹爆炸前就转移到安全地点的,汇集全部对美利坚合众国效忠的精英的美国政府残余势力来完成。绝大多数避难所的设定可说是冷酷无情,甚至草菅人命,如12号避难所,为研究核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大门被设计为永不关闭;106号避难所,避难所大门关闭10天后,在空气中释放神经毒气;34号避难所,拥有丰富的军火储备,但没有一把锁……另一些则显得完全不可理喻:42号避难所,照明设备中没有一个灯泡超过40瓦;68和69号避难所,一千个居民中分别只有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这些实验内容在策划和操纵者的干预下得到严格执行,毫无偏差——其结果大多不难想象。世界规模的核战争这一背景下不会有赢家,但酝酿和操纵一些阴谋的头脑和幕后黑手并未毁灭于其中。唯一称得上幸运的是:那些自以为能成为废土主宰的势力并非全知全能,总有在其意料之外和管辖能力之外的存在在制约着、阻碍着,甚至摧毁他们——令人惊叹的传奇居然会诞生于充满绝望气息的废土之上,这就是“辐射”系列所讲述的故事。
2.战争,战争从未改变过
War,war never changes……《辐射2》经典的片头动画说明了核战爆发的原因:有限的资源难以供应过多的人口——这已足够了。当对资源的竞争必须通过武力掠夺来进行时,战争就爆发了。在资源危机严重到非要以国家为单位进行灭绝和淘汰式战争才能解决问题的形势下,将核武器投入战争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于是人们用爆炸、火焰和冲击波终结一切。资源和人口的问题以“不再需要解决”的方式得到了解决。
幸存者在文明的灰烬和废墟上苟延残喘,继续为资源——不再是石油,而是食物和水源,为了生存或为了生活的富足而战。没在战争中报废的武器继续被投入到战争之中——无穷无尽,永无终结的战争。为掠夺而战、为守护而战、为保卫秩序而战、为制造混沌和新秩序而战、为自我保护而战、为拯救他人而战、为兑现承诺而战、为掩盖丑闻而战……无论动机是什么,人们总要通过拾起武器砍杀或射击来达到目的——人类的战争史可以为此提供辩护:一旦问题出现,“战”永远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尽管往往与大多数(成为战争受害者的)人的理想背道而驰。
强调生存至上的废土只有临时的、区域性的秩序——在村落、城镇、避难所里,通过居民间脆弱的信任和依赖关系得以维持,在这之外,人类社会的废墟只剩下一片混沌。胜者为王,败者的下场只有灭亡——弃尸荒野、沦为奴隶,甚至是食物。在极端情况下,人性会泯灭到怎样的程度?废土上变异的蟑螂、穴鼠、蝎子、妖怪(对,英文名就是Yao Guai,因辐射而变异的熊)——就连完全失去思维能力,只剩下捕食本能的兽化食尸鬼都不会攻击同类,而人与人的战争,发生在人类同族之间的杀戮,从文明诞生起,一直到文明毁于核战、种族苟延残喘的200年后,从未改变过。漫游在废土上,玩家仍然会遇见隶属于各种的势力的人们:强盗、人贩子、杀手、守护者等,这些看似混乱、只有敌我之别的势力有着严格的阵营划分——如果你熟悉龙与地下城系统中的阵营设定,不难通过所属阵营来更详细地区分这些势力:
劫掠者(Raider):混乱邪恶。废土上的强盗和土匪,以群居方式散乱分布在世界各地,以山洞、下水道、废弃的军事基地和没有完全化为焦土的建筑为据点,靠掠夺路人和侵略城镇获得生存所需的资源。多有严重毒瘾,在纵欲中过着完全不为未来考虑的生活。分布在营地周围的血腥尸体和阴森白骨记录着这一残暴成性的团体做过的令人发指的行为。
魔爪公司(Talon Company):中立邪恶。惟利是图的雇佣兵组织,拥有可与正规军媲美的武装力量,许诺为支付佣金的雇主清理废土上的任何目标——显然没有任何自诩正义的人士愿意与之接触,因此成为专门受雇于废土黑恶势力的杀手机构。游戏中神秘的黑恶势力总在注视着主角的一举一动,一旦主角行为高尚、站在秩序的维护者一方,魔爪就会伸向主角所在的地方。
奴隶贩子(Slaver):守序邪恶。手无寸铁、势单力薄的废土居民生活在废土世界食物链的最底层,对捕食者而言,这些同胞不过是会逃跑和反抗的鲜肉或财富罢了。但他们还有些剩余价值:作为商品,如牲畜一般被贩卖为奴隶。有需求就有供给,奴隶贩子就是废土上从事捕捉和贩卖奴隶的势力。他们有严格的商业制度和管理规则,在这样的视角下,人只分为三种:同伙、客户和商品。
钢铁兄弟会(Brotherhood of Steel):守序善良。西式RPG不可缺乏的圣骑士情节的科幻版本。奇幻世界中的板甲和巨剑换成废土上的动力装甲和重武器,但宗旨并未改变:守护弱者、保卫无辜者、为受难者提供庇护,为行善和完成任务不惜自我牺牲……但废土的正义必须得到不惜一切代价的捍卫么?兄弟会内部出现了这样的质疑:在固执地坚持这样的信念会导致组织灭亡的形势下,还有必要无条件服从于善的意志么?钢铁兄弟会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复兴人类文明的前提是什么?废土的圣骑士不得不开始为组织的存亡而考虑,为尽可能降低风险和损失,他们陷入了沉默。
钢铁兄弟会放逐者(Outcast):守序中立。在环境更为残酷的东海岸地区,补给和资源更加紧张,但兄弟会的精神领袖依然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为幸存者提供拯救和庇护,这一决策让兄弟会频繁遭受严重打击。一部分士兵和将领为完成自己所认可的使命毅然出走,这些以“放逐者”自称的坚持自我信念而无视正邪善恶之分的战士,认为兄弟会东海岸分部的决策是对组织使命的忽略和背叛。对废土的苦难不闻不问,只考虑收集战前人类科技、复兴人类文明的最终目的。
3.废土的Karma与伦理
龙与地下城式的欧美RPG往往会有一个类道德系统监视并制约着玩家的行为,通过施加惩罚让玩家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游戏(不鼓励玩家仅因好奇“结果如何”就去砍杀每个NPC),或是通过给予奖励引导玩家以某种方式完成任务,兑现承诺。以知名度很高的“博德之门”系列为例:游戏的声望系统在玩家游戏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会影响到玩家的装备水平和富足程度(声望过低时,购买物品的价格就会高得夸张。如果玩家扮演的角色声名狼藉,商人甚至会拒绝进行交易),还会影响到队伍的构成情况:嫉恶如仇、乐于助人、心地善良的队友不可能接受身为招摇撞骗甚至杀人越货惯犯的主角的领导,邪恶阵营的角色一定会拒绝加入一个名声崇高、行善如流的队伍中进行冒险……如果玩家的行为导致队伍的声望发生不符合队友阵营要求的变化,队友会开始抱怨甚至愤而离开。声望系统记录的只是玩家完成的“大事迹”——那些可被人耳闻目睹,可在街头巷尾传播的事件,而玩家小偷小摸的扒窃行为和这个系统完全无关:光天化日之下在街头杀死路人,会让队伍的声望不再崇高,而在圣骑士的眼皮底下进行扒窃则影响不大——就算是把神庙里的圣物偷偷揣进腰包拿去销赃,偷光了平民身上和家里的全部家当,玩家队伍的崇高声望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辐射”系列对这一系统进行了很大的变革:记录主角行为并影响冒险历程的不再是声望,而是Karma——在游戏的中文版中被译为道德。相对于“声望”,Karma确实更接近道德,它无需监督或目击,就算没做过能成为传闻的事迹也会发生数值变化。举例来说,《辐射2》中某地有一口枯井,玩家可从井口下到井底,然后会发现地面上散落着一些闪闪发光的钱币,在忙着拾取那些钱币时别忘了查看下Karma值的变化——每拾取一些钱,就会减少一次Karma——钱是不慎掉落的吗?那是村民扔到井下许愿用的!和庙里的香火钱或捐款箱里的捐款性质类似,随随便便就拿走是不道德的!无需目击者高声呼喊把你的行为公布于众,玩家的Karma数值自会记录下这些。
《辐射3》中的Karma系统更加苛刻,几乎每次成功偷窃都会伴随着阴沉的警告声在屏幕左上角出现Karma降低的提示——玩家总要为不道德的行为付出一些代价,而Karma记录着所有有关于道德的行为。为什么使用Karma而不是用Moral来做这个数值的名称?Karma本是佛教用语,即“业”,强调冥冥之中有强力的因果关系决定着何种行为会得到怎样的回报。当然,在游戏里做尽恶事也不会如俗语所说的那样招致雷击,为强调做恶会得到报应,玩家会在冒险途中频繁受到来自神秘阵营校正者(Regulator)的制裁(当然,这个阵营的设计实在是过于草率)。
什么行为会导致Karma数值的变化——换句话说,哪些行为是有关于道德的?游戏制作者对Karma系统的设计在大多数情况下与人们的常识并没有严重偏差:杀害无辜者是不道德的,杀害杀害无辜者的人则是道德的,无论以何种手段,掠夺废土居民的财富都是不道德的,而无私帮助、拯救、保护废土居民则是道德的,另外,从事掠夺和杀戮的人不算是“居民”。这些朴素的原则虽然经不起推敲,但在废土世界确实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始终要记住:一切都发生在已被核战毁灭过的废土上,玩家可能做不到,但游戏世界里幸存者毫无疑问已如尼采所教导的那样,完成了“对一切价值的重估”。生命是平等的?不应有死刑?没人有权剥夺他人的生命——杀人犯的生命也应得到尊重和保护?这些在我们现实中都难以广泛达成共识的信念怎么可能成为废土上的普世价值?废土没有仁慈,每个人都可以奉自己的信念为独一无二的权威——只要对自己能在战斗中体现出的实力有足够信心。
被渲染为崇高的人格可以被玩家解读为滑稽的,被渲染为邪恶的原则可以被玩家效仿为模范的,几乎一切可能作为模范的存在都是玩家可以抹杀的……玩家的自由意志可以左右游戏中的绝大部分元素,但基本的道德框架仍然制约着玩家的行为——迫使玩家充分考虑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及评估自己的能力是否足以承担。Karma可能只是一个预先设定何种事件会导致数值的减少或增加,并通过检测数据来决定引发何种事件的简单系统,但它的作用绝不仅仅是约束玩家的行为,目的也绝不仅仅是增强游戏的交互性——显然游戏策划团队中的一员尝试以此来强调和宣传自己所坚持的伦理立场和学说,游戏中一些游离在上述基本框架之外的事件为这个狡猾的家伙提供了绝佳的宣传材料和实验场所。
●十便士塔内外的义务论与目的论之争
十便士塔(Tenpenney Tower),一幢没有被核打击所毁灭的高楼,矗立在游戏世界的西南方。玩家路过正门时,会目睹生活在大楼附近下水道中的食尸鬼领袖Roy Phillips正在口气强硬地和看门的保卫队长进行对话。Roy声称自己拥有大笔财富,有资格入住十便士塔,但极端歧视食尸鬼的保卫队长强调大楼的主人Tenpenney先生不会允许僵尸(Zombie)入内,Roy在强调自己不是僵尸并扬言要进行报复后悻悻离开。进入大楼后会发现住民都对食尸鬼的威胁感到忧心忡忡,保卫队长委托玩家探索下水道并清理掉那些威胁住民生命安全的“害虫”。但在与下水道的食尸鬼居民接触过程中,玩家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传言中邪恶的屠夫或食人族,而同样是战争的受害者,曾经是人类,渴望得到更好的居住环境和公平的待遇。被愤怒和复仇欲望冲昏头脑的Roy打算组织下水道里所有的兽化食尸鬼强行侵略十便士塔,杀掉所有居民来夺取大楼的控制权,但玩家可以说服他考虑和人类住民共同生存并回到大楼为食尸鬼说情。整个事件理想的解决方法似乎是通过口才说服居民接受和食尸鬼共存的生活,驱逐那些不肯放弃歧视和敌意的极端种族主义者,最后打开大门迎接新居民的到来,玩家则继续踏上旅程……但这里是废土,食尸鬼也是人类——和人类一样残忍的生物。
游戏过程中,我以这种方式解决了问题,在某次冒险回来后却发现所有人类住民都消失了,大楼里只剩下食尸鬼。当在Roy那里问出所有人类住民都“因他们的愚蠢,活该死掉,尸体堆满了地下储藏室”时,我感觉仿佛被人被狠狠抽了一巴掌——所有人,包括那些被说服的,以热情好客的态度接受新邻居到来,对美好明天充满憧憬的住民的结局,竟然与配合Roy的复仇计划,让Roy的食尸鬼军队进行血腥屠杀的结局相同。
整个事件除讲述废土生存规则的残酷并揭露人性的阴暗面以外,最大亮点就是Karma值的变化会因玩家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而有很大差异——解决事件的方法大概有以下三种:冲进下水道,二话不说直接枪毙Roy和他的追随者们,十便士塔的人类居民可继续高枕无忧地过着优越的生活(Karma减少);配合Roy的复仇计划,让他的军队把人类住民屠杀殆尽,Roy成为大楼新的主宰,大楼成为食尸鬼住民的庇护所(Karma减少);说服Tenpenney先生和楼中的住民接受和食尸鬼共存或是卷铺盖走人(Karma增加)。按最后一种方法,每说服一个居民,每完成任务的一步,都会伴随着悦耳的音效增加Karma,给玩家一种仿佛一切都在理想的轨道上运行,圆满结局尽在掌握中的错觉——结果却是一切都走向理想和圆满结局的反面。
Roy和他的追随者及十便士塔的居民都是核战争的受害者,他们所渴望的生活也是一致的——自始至终,所有人都可以声称自己是无辜的——如果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辩护的话。而玩家作为改变了这一切——注定要把其中一方推向灭亡的决定性角色,同样也可以是无辜的,但第三种解决方式真的是道德的、配得到Karma奖励的行为么?
伦理学可以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取决于从何种立场对此进行判断。
规范伦理学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人的行为应遵从怎样的道德标准才能为善,百年来,伦理学家们给出了多种——但从来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并达成共识的答案。这些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种:以行为的结果,或是以行为的性质(与结果以外的一切)作为判断行为是否道德的标准。强调以行为结果的好坏为判断标准的学说多主张行为要以实现最大的“善”为道德,这些理论被称为目的论;强调行为本身就蕴涵着让人遵从固定规则并为善的义务,只要听从善良意志的指引,遵从行为本身具备善的法则的行为就能为善,无论结果如何。只要符合行为规则即为道德——这些往往被称为义务论。
以常见的“是否要诚实地告诉那个陷入严重忧郁中的患者:你患了绝症”为例进行探讨,对绝症患者保持诚实可能导致对方的精神遭受严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丧失治愈的希望,甚至会导致自杀。而对其撒谎则有可能帮助其恢复乐观的情绪,并增加治愈的希望。这确实构成道德和行为抉择上的两难,从目的论和义务论的立场出发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双方都能为自己的行为作出辩护,并对对立立场的处理方式进行批评:目的论者会毫不犹豫地对患者撒谎,通过欺骗手段帮助患者维持信心。对目的论者而言,作为拯救患者的手段而行使的欺骗行为促成了善的结果,因而是道德的,而诚实则导致了极大的恶,因此毫无道德可言。义务论者的处理方式和态度则正相反:保持诚实是必要的,因为诚实本身就是道德的,没有什么比在原则上问心无愧更重要,这是高尚之所以高尚,道德之所以道德的根本,欺骗本身无论促成的结果如何,都是违背道德原则的,将欺骗行为与道德划等号几乎构成对道德的扭曲和毁灭。
在伦理学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学者对这两个对立立场提出各种调和的建议,但无论双方显得多么温和,立场的坚实基础都没有发生过变化。
玩家在十便士塔中的经历也体现了这两个立场尖锐的矛盾:面对血腥惨淡的结局扼腕叹息,后悔当初决定,宁可读档回到过去枪杀Roy(那时的Roy还未伤害过任何人,只是个无辜者,因为玩家预知未来的能力而被提前以屠杀罪名处决是毫无公正,甚至毫无逻辑可言的——有名的科幻小说、电影《少数派报告》讲述的就是类似的故事),牺牲几个无辜的食尸鬼以保证十便士塔中人类住民的生存的玩家就是在目的论立场原则下行动的,更大的善和更多人的利益的捍卫者。而尽管为结局感到痛心,却问心无愧的玩家,则是义务论立场的支持者——也是无条件的美德原则与善良意志的捍卫者。从游戏进程中Karma数值变化的设定来看,做出这一设计的游戏制作者一定是义务论的传道者。
●安达尔镇的秘密——与道德无关
安达尔(Andale),位于地图南部边缘的小镇,只有三间破旧的房子和三户人家。两个三口之家热情好客,而且对生活充满几乎是莫名其妙的信心——异口同声强调这里是全美国最好的小镇,没有什么比这里的环境更适合安居乐业、养家糊口。而一个孤寡老人看到主角的到来则显得异常焦躁,反复向主角强调这镇子以杀死路人并肢解作为食物来源,并警告主角尽快离开。两个三口之家的两对父母对此不以为然,告诉主角老头在伴侣死后就疯疯癫癫,只会说胡话,不要在意他提到的任何东西——如果玩家就此离开,这里就如同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仍然是一个平和并显得死气沉沉,略为阴森的镇子——这样奇怪的景象在废土上也不算少见。但如果玩家注意到老人的提示,撬开某户人家的工作棚或是另一家的地下室,就会如同进了劫掠者基地的厨房一般——发现到处是人的尸体、残肢、骨头和内脏,而冰箱里装满“奇怪的肉”。出门时,发现两家的大人都在门外杀气腾腾等待着主角——女士手持尖刀,男士手持霰弹枪和.44左轮——“老实交代!你在里边看到了什么?”
无种植、无畜牧、无交易,通过把路人“留在这里”营造安居乐业的环境,通过肢解并烹调人肉做到养家糊口——废土上什么最容易对付呢?只有平民和路人。猎杀并食用这些几乎没有反抗并能力的人确实是明智的谋生方式。
无论玩家如何对待这些衣着讲究、文质彬彬的食人族,安达尔镇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镇子的繁殖是通过近亲乱伦完成的,老人是两个家庭四位成年人的父亲,两家的父母互为亲兄弟姐妹,而且打算让各自的孩子结合并继续繁殖——同一代居然出现两个智力正常的孩子真是奇迹。
玩家可以对镇子食人的习性表示理解和支持,或是高喊口号亮出武器清理这些废土的毒瘤。选择前者,两家的父母会热情地用美式人肉包子来款待玩家,镇子继续回归平淡——和通过杀戮和屠宰路人获得富足的生活。两家的孩子会结婚生子,并且在适当的年龄向父母学习养家糊口的技能——也许吧,谁知道他们能不能繁殖到下一代呢?选择后者,杀掉两对兄弟姐妹,老人对孩子们说父母出了远门不会再回来,告诉主角自己长期以来对儿女的食人陋习无可奈何,感谢主角改变了一切——不能指望会有更好的结局了。最后老人表示要尽量把两个孩子拉扯大,让下一代摆脱食人的习性——等等,孩子大以后呢?游戏对此完全没做交代。好像生活在安达尔的人完全没有移民到其他居住地去的念头,而主角也没有要提醒他们的意思——故事就此终结。
是的,整个过程中,玩家所做出决定对Karma没有任何影响(但按照基本框架的设定,在民居里进行偷窃还是会导致Karma减少)。杀掉食人的父母,把两个弱小孩子抛给一个同样弱小的老人——或是对食人现象无动于衷,让两个尚对食人事实一无所知的孩子在父母的抚养教育下“健康”成长,哪个结局比较道德?何种行为的性质更符合美德的原则——有谁能从这个故事中发掘出“应当”“善”“正义”或“好”这些价值?游戏没有提供任何能确保拯救两个无辜孩子未来的方法。玩家在游戏中所经历的短暂时间不足以看到两个孩子的未来——而两个孩子的未来在废土上算得了什么呢?两户人家的食人习性和几个无辜的受害路人又算得了什么呢?废土式的虚无主义把道德判断驱逐出了安达尔镇,这里成为让无所不在的Karma缺席的真空——这是游戏设计人员的疏忽所造成的Bug么?我希望不是——在众多角色扮演游戏里,只有废土的背景才可能以这种方式实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抛开在传统价值观中无孔不入的伦理学立场所占有的话语霸权的故事。
美国变了。市区变成废墟,公路化为焦土,就连首都华盛顿的国会山、纪念馆和博物馆都被变种生物占据。肉体化为烟尘,尸骨被埋瓦砾之下……但美国仍然存在。
英克雷(The Enclave),在核战爆发前转移到安全场所避难的美国政府精英和军方的精锐部队。怀着光复美国的荣耀使命回到本土,试图以最先进的科技征服并占领已变得空前陌生并危险的国家,但昔日的国家,今日的废土已不在他们的管辖范围内了,充满危险和敌意的土地和生物让精英们失去了信心——复国显然不再是通过占领标志性建筑并插上国旗就能实现的愿望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选择用种族清洗的方式来完成使命——通过研制并传播会迅速导致因辐射而变异的生物死亡的病毒,来清理异族、净化废土。
这听上去真不错,不是么?如果英克雷的计划成功,在废土上就再也不会遭遇到那些凶猛的变种蝎、大号的蟑螂和老鼠、恐怖的妖怪和死神般的死亡爪了——是的,那些变异生物会全部灭亡,如果英克雷的计划成功,不但这些物种不复存在,就连食尸鬼、变种人——和所有废土居民都会死去。因为在被核战争重创的地表生存繁衍的人类,已不再是战前正常的人类了。生活在充满辐射污染的环境里,所有人的生理结构都发生了变异,这些可预料的结果都在英克雷的计划内容之中。《辐射2》的主角曾为拯救被英克雷军捕捉并作为实验材料的同胞,毅然毁灭了英克雷位于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总部,杀死美国总统并终止了他们散播致命病毒的阴谋。三十几年后,英克雷的残余势力卷土重来,在新总统的指挥下于东海岸继续探索寻求完成使命的方法。
伊甸总统(President John Henry Eden)是一台巨型电脑,拥有自我意识和学习功能的人工智能。是的,这就是在游戏的英克雷电台中伴随着欢快的音乐,以演说家般的语气向废土居民宣传英克雷多么伟大、强调美国将重建、声称在不久的将来就能保障居民们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顺便聊聊自己的童年和成长经历,谈谈棒球和自己宠物狗的那位伊甸总统。玩家将有机会和他……的显示器面对面,并毫无选择余地地接受他给予废土的馈赠——可以清理掉全部变种生物的病毒。伊甸对美国的未来和自己——英克雷的使命很有信心,他坚持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变种生物是万恶之源,而净化废土则是重建美国的必要前提,玩家则因出色的能力和特殊身份被他寄以厚望——作为他计划的助手,实施他的计划。这个计划在游戏任务列表中被命名为:美国梦(The American Dream)。
在废土上重建新秩序、恢复美国曾经的荣耀、让文明得以重生、建立更加美好的新世界——这就是这个学习过数据库里所存储的战前人类的全部知识,混合了美国自建国以来全部领导人——从华盛顿到理查德森(《辐射2》中只有死路一条的倒霉总统)的人格的人工智能所产生的愿望。倘若废土上的居民还有梦想,最遥远的一个不会和这些相差太多。英克雷继承了战前美国国防部的先进科技,但在面对变种生物猖獗的废土环境时仍然一筹莫展。没人能阻止在辐射所造成的变异过程中迅速进化,位居食物链顶端的生物成为废土的主宰,文明世界残骸上的生存法则就是如此,就连英克雷也无可奈何。在绝望中,伊甸总统重新拾回三十几年前曾经失败的计划,他改良了病毒并对军队领导人说明自己的打算,但军方领袖拒绝接受并否决了这个过于极端的计划——这一否决被理解为“以人性遮蔽了客观性”。而伊甸仍然坚持:为了长远的未来和更大的善考虑,这一冷血的计划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必须实施的。
游戏中的美国梦是建立没有异己的大同世界的梦: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隐藏在美国梦下的主题。未来将是美好而和谐的——但那仅是属于一小部分“纯粹的人”的未来。至于那些变种的异类,没资格享受美好的世界,只有为实现这个梦想作出牺牲的义务。这个梦想可以被批评为带有严重的种族主义色彩——通过强调在不同种族之间真实存在且不可消除的差异性,提倡为保存和发展更具价值的高级种族而消灭低级种族。废土世界中的种族概念不再以肤色为划分标准(游戏为表现这一特点而设计的比较具有代表性和讽刺意味的细节是:东海岸最大的一支奴隶贩子势力头目居然是个黑人),有更显著的区别让大多数人可以无视地域、血统和肤色的差异而产生认同感:那些因病毒感染而变异的头脑简单肌肉发达的绿色巨人——超级变种人,及因过量辐射沾染而丧失大片皮肤和毛发的食尸鬼(虽然他们并不以尸体为食)。尽管这些生物都曾经是人类,但由于诸多无法忽视和难以理解的差异,现在已无法被广泛认同为同胞了。更何况没人能无视超级变种人残暴的习性,以及它们捕捉并食用人类的行为(超级变种人不具有繁殖能力,只能通过捕捉人类并使用病毒对其进行感染的方式增加同胞,这一繁衍意识牢牢刻入它们的本能,至于食人的习性……它们只是从不在意自己吃的肉来自什么生物罢了),也没人能确定食尸鬼们比起人类是否更接近于它们凶恶的兽化亲戚。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都如此严重,又如何指望人与非人的种族相互理解?美国梦不仅仅是英克雷总统的梦想,废土上的那些种族其实都渴望能拥有一个不存在异己的未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异己只意味着危险和威胁。也许大多数人都隐约希望存在可以一劳永逸清除(或同化)异类的方法,而伊甸总统交给玩家的病毒只是这个方法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除“更大的善”这虚无飘渺但可能蕴涵着强大说服力的概念以外,没有什么能为建立在种族灭绝计划基础上的美国梦提供辩护——伊甸总统反复强调:“应由来自英克雷的纯种人类建立新的秩序,变种生物是废土混沌的根源,为了建立秩序应该被毁灭。”这个逻辑也许是可接受的——如果所有超级变种人都是无法沟通的愚蠢家伙,如果所有食尸鬼都是兽化的疯狂杀戮机器,如果所有人类都是被废土造就成不惜一切代价求生存,无限制沉浸在血腥杀戮和掠夺中的生物,那么我会毫不犹豫接受伊甸总统给予的使命,像在《魂斗罗》中毫不留情地炸毁只存在异形的岛屿一样,用病毒彻底净化这片人间地狱——但现实却并非如此。玩家可在游戏里接触到为探询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而流浪的超级变种人Uncle Leo;可以和心地善良,对人类文明充满求知欲望的超级变种人Fawkes并肩作战;可以看到在历史博物馆Underworld中和人类一样为生活而奋斗不息的食尸鬼们,聆听那些伟大渺小庸俗可怜的种种人物所讲述的故事并加入到他们的生活之中……回忆下《辐射2》中那只文武双全,在升级时会说“我比甘地还聪明”的死亡爪学者队友吧,玩家所体验到的才是真正的废土。伊甸的逻辑是这样的:变种生物应当灭绝,因为变种生物粗暴野蛮嗜血,是废土的混沌之源,在“并非所有变种生物都是如此”的情况下,那些与粗暴野蛮嗜血无关的变种生物也应当灭绝——仅仅因为它们是变种生物。
尽管拥有自我意识,但作为人工智能,伊甸总统对美国梦的坚持还是源于对自己的程序准确无误的自信——而这种自信则是源自循环论证结构的自信,“我是正确的,因为我是正确的”,如果玩家指出这一论证逻辑结构的谬误,伊甸总统会因丧失自信而自我毁灭。种族主义式的逻辑和种族灭绝计划的必要性与正当性的基础,正是这个以自己绝对正确证明自己绝对正确的循环论证结构。当然,在游戏中,玩家所面对的是废土——上帝已死,重估一切价值之地。在那里,玩家可以认可伊甸总统的信念,并选择完成他的计划,用病毒将废土变成所有变种生物的坟墓,然后由来自英克雷的纯种人类建立起新的秩序和国度——实现“更大的善”——游戏仅仅是游戏,正如废土仅仅是废土。这里的一切都无关于正义与邪恶。对是与非的判断,仅交付给玩家凭借自己的信念来完成。
这些年来,伴随着“辐射”系列的轨迹,玩家们与游戏界共同经历了很多大起大落,从Project Van Buren——《辐射3》制作计划公布、游戏截图放出,到被奉为角色扮演游戏神话——“辐射”系列、“博德之门”系列和《异域镇魂曲》的创造者黑岛工作室的倒闭,再到Bethesda宣布重新开发,直到不久前《辐射3》正式面市——光阴一直在改变着每个游戏、每个人。这期间,游戏的技术变得越来越高级,玩家们则变得越来越挑剔:可以玩的游戏越来越多,而值得一玩的游戏比例则越来越小,令人目不暇接的繁荣背后是让人厌倦疲惫的空虚。诚然,角色扮演游戏一直在经历着革新,但前进的步履依旧蹒跚,到底什么是角色扮演游戏的本质?是什么使一个角色扮演游戏成为角色扮演游戏,而不是即时战略或是主视角射击?显然没人能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但所有角色扮演游戏的制作者和玩家都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解答。2008年10月,Bethseda用《辐射3》回应了这个问题。
不出意料,在“辐射”系列的名号下,《辐射3》受到玩家们潮水般的好评和恶评。正如那个著名句式所说的:你可以表示反对或支持,但很难对此保持无动于衷。同样不出意料的是:你能看到这样一些玩家:他们并不在意游戏表现出什么,只在意游戏没有表现出什么。他们憎恶《辐射3》使用《上古卷轴4》的引擎,斥责Bethesda缺乏诚意,愧对“辐射”系列的招牌,并以极为挑剔的口吻强调游戏从核心到细节方面的种种不尽人意之处——但“不尽人意”被替换成了更为苛刻的评语。这些完全基于偏见的评论给人怎样的感觉呢……和游戏中十便士塔居民对食尸鬼的看法、放逐者对钢铁兄弟会的看法、伊甸总统对变种生物的看法差不多——首先对目标产生一个极为恶劣的印象(尽管其原因或动机可能完全经不起推敲或反思),然后要带着这个印象去收集一切可为自己目的佐证的材料——至于与目的无关或相悖的细节,则完全不在视线中,也不被纳入考虑范围之内:我认为这是个烂游戏,仅因为我认为这是个烂游戏——游戏本身如何已和这个判断没有什么紧密关联了。“我体验到的游戏如何”和伊甸总统所说的“我所观察到的变种生物如何”一样,不过是以概偏全,在对事实选择性失明的情况下盲目抒发不满情绪罢了——伊甸总统至少能想出残忍但有效的解决方式,而放弃对游戏的正常体验,完全带着负面情绪去收集负面信息的玩家,又能从游戏中获得什么呢?在游戏外宣泄不满情绪的动力胜过玩游戏的动力,这可能意味着游戏制作者的溃败,但同时也意味着玩家的损失:《辐射3》毕竟不是《死亡火枪》(日本游戏界公认的史上最差游戏)或《沙漠巴士》(很可能会被全人类公认为史上最无聊游戏)。
Bethesda的设计者们尽力在游戏中实现了很多了不起的奇思妙想,从围绕未爆炸的核弹建设起来的小镇到只有5个成年人(总统、第一夫人、第二夫人、教育部长、国防部长)和3个孩子的过家家式共和国,从三狗子的银河新闻频道(Three Dog's Galaxy News Radio)中精心选择的爵士乐曲目,到地下世界(Underworld)那台强调“食尸鬼和人一样也会流血流泪,和人一样渴望得到爱与尊重”,但对自己被重新编写的程序满腹牢骚,对自己所服务的食尸鬼居民充满厌恶和鄙视情绪的警卫机器人。《辐射3》中的游戏世界在细节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可以说它有多少不尽人意之处,也就有多少让人感到惊喜或唏嘘不已的亮点。
《辐射3》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无论是在蕴涵的思想深度方面还是在游戏性上都远胜于当前主流快餐式文化的产物。写作这篇文章最初的动机就是提示玩家留意游戏中难得的体验和蕴藏在游戏体验中的深刻含义,但碍于篇幅限制,只能就其中几个亮点来进行分析和谈论。游戏还有很多值得深思的表现,相对于玩家在游戏过程中的体验,文字所能做到的极为有限,更多乐趣和更深刻的思想和要由玩家亲自来发掘——带着牢骚、不满情绪和不过关的英语水平只会一无所获。而那些宁愿停下冒险步伐,聆听收音机所传递的信息、解读终端机上残留的数据,或是愿意放慢脚步,参与到废土居民生活中,旁观他们无关紧要的闲聊,耐心倾听他们讲述故事的玩家,一定会比把游戏当成快节奏的主视角射击游戏的快餐式玩家收获更多。
在线时间 小时
FO3啊。。。。最近打算重新开档玩。。。。。
在线时间 小时
電影之中我較愛的是
The Last Sam
the last samurai
Forrest Gump
We Were Soldiers
Back to the furture
The terminal
在线时间 小时
FO3啊。。。。最近打算重新开档玩。。。。。
papapa 发表于
苦等13号避难所汉化的人飘过...
大家有空也去我们在BN13的骑砍区坐坐客啊~~~
在线时间 小时
教父三部曲
热血高校两部曲(暂时 三正在筹划)
魔戒三部曲
还有楼主说的回到未来三部曲
哥们正在研究RapeLay
在线时间 小时
苦等13号避难所汉化的人飘过...
大家有空也去我们在BN13的骑砍区坐坐客啊~~~
tl10 发表于
上个月三大妈出了所谓的FO3最终汉化,简单来说就是把原版+5dlc的基础汉化了。。。。。
话说bn13骑砍区的贴好少啊。。。。。
在线时间 小时
一来是新区
二来有问题的都跑来中文站了吧
那边就是一个外交基地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黑色的光芒 于
14:45 编辑
————————————————————————————————————
外文名: Soldier
制片地区: 美国
导演:保罗·安德森 (Paul W.S. Anderson)& &
编剧:David Webb Peoples
主演:库尔特·拉塞尔 (Kurt Russell)....Todd
& && && &麦克·切克里斯 (Michael Chiklis)....Jimmy Pig
& && && &康妮·尼尔森 (Connie Nielsen)....Sandra
类型: 科幻
上映时间:日
物竞天择,永恒的真理!男主角全剧仅21句台词。
& & 未来世界的战士,一出生就经过严格筛选,没有所谓的个人身分、性格,他们和社会家庭完全隔离,只奉唯一原则: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些精选的未来战士必须遵守美国军方所谓的“生存守则”:绝对服从命令、不能质疑长官、要有必胜决心、武力战胜知识、消灭所有敌人、必须赶尽杀绝、不能手下留情、心软等於死亡。陶德(Kurt Russell)是一名打过多场银河系大战的顶尖士兵,他从小就接受严格的军事洗礼,生存的意义只为作战。经过多次惨烈战役,他仍然屹立不倒,可说是达尔文“物竞天择”下的最佳见证。但从未战败的陶德,终於也将面临末日的降临。
  日新月异的科技训练出一批全新的未来战士,他们的作战技巧精良纯熟;他们的体能无人可比;他们杀敌手法更是心狠手辣。为了测试下一代战士优秀的作战能力,政府举行了一场竞技比赛,让陶德和其他两名士兵和607 号新战士凯恩(Jason Scott Lee)一搏高下,果然新的魔鬼训练方式,让凯恩攻无不克,两名士兵惨死,只有陶德逃过一命,但却也伤痕累累、奄奄一息。战败的他於是被政府当作废料,丢弃到一个遥远的星球上,那里全是因为科技进步而被遗忘的人与物。该星球上的居民悉心替他疗伤,而他也开始学习日常生活上的一切事物,慢慢发掘出自己的人性,并且知道除了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之外,生命还有许多美好的体验。没想到这时,607号战士奉政府之命,率领士兵前来摧毁这个星球。陶德被迫再度作战,於是抛开与星球居民间彼此的隔阂与歧异,他们团结一心,在陶德的率领下,为家园的存活背水而战。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黑色的光芒 于
14:46 编辑
M05。人工智能
————————————————————————————————————
外文名: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制片地区: 美国
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
编剧:Brian Aldiss
& && && &Ian Watson
& && &&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
主演:裘德·洛 (Jude Law)....Gigolo Joe
& && && &弗兰西丝·奥康纳 (Frances O'Connor)....Monica Swinton
& && && &海利·乔·奥斯蒙 (Haley Joel Osment)....David
类型: 科幻
上映时间:日
一部催人泪下的科幻片,人的本性在那里?
& &&&这是一个自然资源缺乏,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化的住所,精心设计的饮食,为你服务的不再是人类,而是机器人。园艺、家务、友谊,机器人可以满足每一个需求,但“爱”机器人是无法做到的。
  在机器人发展过程中,为机器人赋予情感程序极具争议。机器人被看作是现代设备,他们不应具有感情。但是现在由于很多父母没有自己的孩子,所以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
  一家计算机公司做出了一个决定:制作一个具有情感的机器人。他的名字叫大卫(哈利·约尔·奥斯曼)——第一个被输入情感程序的机器男孩,作为一个试验品被该公司的员工(山姆·罗伯兹)和他的妻子(弗朗西斯·欧康娜)收养。他们自己的儿子因病被冷冻起来,直到能治疗这种病的方法出现。尽管大卫逐渐溶入这个家庭,但是,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情况使得大卫对他现在的生活越来越无法忍受。
  人类与机器都无法接受他,大卫开始了自己的旅行,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
在线时间 小时
我也等着真正的最终版汉化,里面还有很多剧情啊!
话说在辐射3 做恶人是件很难的事情,我始终下不了手
在线时间 小时
恩,教父,魔界,星战,终结者,骇客等等这都是公然的经典大作,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很多遍了,我做简介也是多余了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黑色的光芒 于
14:41 编辑
M06。八面埋伏
————————————————————————————————————
外文名: Mindhunters
制片地区: 美国
导演:雷尼·哈林
主演:凯瑟琳·莫里斯 / 约翰·李·米勒 / 威尔·坎普
类型: 惊悚 / 悬疑
上映时间:日
悬疑重重,你能够相信谁
& &&&FBI联邦调查局心理学家受命训练七名新生,将他们一同放逐到孤岛上受训,不料他们之中混进了真正的连续杀人犯,现在学员们必须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将所学的知识充分派上用场才能逃离虎口。
  离加利福尼亚海岸不远的一个小岛上,联邦调查局正在进行代号&八面埋伏&的心理分析训练。该项目的主要内容是模拟连环杀手犯罪,由受训特工进行调查。七个年轻特工跟着两个老特工上岛受训,任务是捕捉代号&木偶师&的虚拟杀手。从他们上岛开始,意外连续发生。他们终于认识到,岛上有一个真正的连环杀手,这人已经周密安排,要杀掉他们。他们无法向外界求援,也不敢信任任何人。想逃避被凶手一一杀死的命运,他们只能善用刚刚学到的知识。
  七名FBI的年轻特工在教官杰克·哈里斯(瓦尔·基默 饰)的带领下来到离加州海岸线不远的一座小岛上接受代号为“Mindhunters”的特别训练,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模拟杀手的连环作案过程并着手进行调查,分析杀手的心理动机及其可能实施的下一步作案计划……
  然而,从受训开始的第一天起,七名年轻特工就惊诧地发觉他们已经深深陷入了一场精心布置的杀人迷局之中,猫鼠游戏的主被动关系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但最让众人崩溃的是:连环杀手就藏在他们中间或是周围,并且他深谙每位成员的心理弱点,每每在他们做出有效判断之前棋快一招。身陷孤岛、无法向外界求援、也不敢信任任何人,他们只有现学现卖,利用刚刚在联邦调查局学到的心理分析技巧,揣度杀手的下一招。
  局中有局,套中见套,一次狙凶训练瞬间翻转成被杀手猎杀的死亡游戏,同伴之间的互相猜忌又为杀手提供了诸多的可趁之机,孤岛求生之际,FBI特工们所能依靠与信赖的似乎只有自己……
在线时间 小时
辐射3的道德体系是大软的文章吧。
也推荐点电影:卢旺达酒店、发条橙、靖国神社(李缨)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黑色的光芒 于
14:36 编辑
M07。异次元骇客
————————————————————————————————————
外文名: The Thirteenth Floor
制片地区: 美国
导演:Josef Rusnak
主演:格瑞辰·摩尔 / 克雷格·比尔克
类型: 科幻 / 悬疑
上映时间:日
世界的边缘是否真的存在?你是操控者还是枚棋子
& &&&在一栋公共大楼的十三楼,想象力丰富的道格拉斯霍尔(克莱格比科)和汉农富勒(阿明穆勒斯太尔)将虚拟现实发挥到了极限,他们在计算机上模拟了1937年的洛杉矶。霍尔在迷惘中醒来,发现富勒被谋杀,而他的房子里有一件带血的衬衫。霍尔成为了头号嫌疑犯。他做了吗?为什么他记不起什么东西?还有什么能够连接这虚拟世界?霍尔被牵扯到一个谋杀与谎言的旋涡中,富勒的死揭开了危险的双重生活(1937年和现实世界)的秘密。富勒的离奇死亡由侦探麦克本(丹尼斯-海斯伯)负责调查,也引起了霍尔的大学同学惠特尼的好奇,但带来了危险的后果。
  但是当霍尔遇到了美丽神秘的女郎简(格莱岑-摩尔)后,幻想和现实的界限模糊了。她有令人质疑的动机,拥有可怕的秘密。为了找出答案,霍尔不得不来回穿梭于现实世界和模拟世界,过去与现在在第十三层楼不断碰撞,霍尔不仅要查明富勒之死的真相,还要面对他自己的真实世界。
在线时间 小时
你这几个电影。是经典啊。。。。
在这几年当中,我机会把所有的恐怖片和穿越片子看了一遍。。。。
回到未来。。。最开始看的时候,我是看第十放映室上介绍,才知道有这个片子的。。。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黑色的光芒 于
14:47 编辑
————————————————————————————————————
外文名: The Abyss
制片地区: 美国
导演/编剧:詹姆斯·卡梅隆
主演:艾德·哈里斯&&
类型: 科幻&&
上映时间:日
充满未知的海底之旅,不敢相信这是是20年前的作品
& && &…when you look long into an abyss,the abyss also looks into you.——Friedrich Nietzsche
& && &当你在探索深渊时,深渊也正探索着你——弗里德里希·尼采。
& & 这是打开《深渊》DVD在屏幕上所看到的第一段文字,用德国哲学家尼采这句话作为影片的开头,其意义不言而喻。“Abyss”的意思是深邃、深渊、深坑、深处、任何深不可测的事物,那让我们来一起走进这“深渊”吧!
& & 当一架美国核子潜艇的队员在雷达荧幕上发现一件不明物体之际,潜艇突然被撞击,沉没于一个无底深渊。由巴德为首的钻油工人奉命拯救潜艇队员,这群拯救队伍包括一名工程师及由考菲中尉率领的水底军事专家。考菲中尉的秘密任务却是找回艇上的150枚核弹头,然而当拯救队到达了一个位于水面下2000多英尺深的石层上时, 遇到了种种前所未有的困难。先是海面上的风暴和器材的不足给工作带来阻碍,然后是潜水仓周围似乎有奇怪的物体出现。考菲中尉认为那是俄军潜艇,下令向它发动攻击。而巴德和他分居的妻子林赛知道事实并非如此,联合拯救队的其他人反对军方决定。在异常激烈的争斗后,考菲中尉被打死,而核炸弹也投向了深渊,巴德夫妻俩被困在一个没有动力又漏得厉害的小潜艇里,而他们只有一套潜水服。最后他们决定让林赛进入溺水休克状态,抓住了千分之一的机会使她得以生存。
  此时救援队的所有人都清楚他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解除那枚核炸弹的待引爆状态,因为它的爆炸不仅将杀死他们,还会引发海底的异形生物与人类的战争。为此巴德必须穿着特制的潜水衣(这种潜水衣是把某种有机溶剂充满人的呼吸道,替代空气成为传递氧气的介质)继续下潜2英里。巴德渐渐下潜,成功地解除了炸弹,但氧气已经不足以供他返回。巴德安详地等待死亡,却被海底异形所救,同时,地球上几乎所有海滨城市的海面上,都掀起了足有1000英尺高的巨浪……
& & 1989年,卡梅隆自编自导的《深渊》问世。这部作品是在完成了《异形II》的拍摄后第三部重量级作品。一方面,影片运用了大量的电脑制作合成影像,因此,科幻影迷们醉心于这部影片在科学上的准确性,以及片中激动人心的特技效果。在影片中除了多个高科技的手段的首次运用而反映在影片中的时而深邃神秘、时而又斑斓迷人的画面表现外,另一方面,在人物的感情冲突和转变的描写上也倾注了卡导的在感情生活上的寄托。这部科幻影片和卡梅隆的其它同类作品有些不同,卡梅隆在撰写《深渊》的剧本时,卡梅隆正在经历和第二任妻子,电影制作人高尔.安妮.赫德的感情危机,自然地把自己的经历带入了创作之中,虽然穿插了很多惊险的场景和关于海底神秘生物的描述,但他也情不自禁地把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纠葛写得感人至深。
& & 记得男主角巴德最后因为使用液态氧气时间无多无法返回“科迪”,他用字符传送给妻子的那段话,“Knew this was one-way ticket/知道这是单程的车票”,“But you know I had to come/但是你知道我不得不来”,原本闹着离婚的妻子看到后痛哭流涕,一遍遍呼唤着巴德的名字,“你把我从深渊中拉出,可你又走进了深渊”,情感在这生死离别之时才显得弥足珍贵。那情那景,真是令人感动。其实,这一切都被外星生物所掌握,也是因了这段话,外星生物也在水屏上给巴德重现了这段文字,为着巴德的献身精神,也为着两人生死离别时的真挚情感和那份爱,外星生物感动了,认识到人类不光是战争和毁灭,他们有着真情和献身的一面,从而停止了操纵海啸对人类进行毁灭的计划。
& & 在影片的最后,美国式的重逢重现,记得吗?美国影片这种场景俯拾皆是,想一想,阿波罗13号,ID4,夺面双雄等等影片死而复生后的重逢,悲伤-焦急-吃惊-惊喜-拥抱-接吻。即便是泰坦尼克号的莱昂纳多早已成死鬼,但最后也要在万众欢迎的掌声中来一段美国式的重逢。这种美国式的重逢尽管老套,但在特定的人物矛盾冲突中和特定的环境下并没有感到什么不适,反而觉得感动。这个深渊的最后重逢,是在外星生物的NTI方舟上进行的,这一幕完全是电脑合成的杰作。在诺大的外星船体上,方舟散射着贝壳般的五彩光晕,在晚霞的辉映下,两个生死离别的小可怜重逢了!在这种场景的映衬下,渺小的人与博大的自然和未知形成鲜明的对比,何等的壮观!
& & 不仅仅是这些......
  《深渊》为电影特技的发展树立了两个里程碑似的方向。首先是他尝试了前所未有的水下特技效果。卡梅隆在片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方法表现水下奇观,他的水下特技启发了一批电影人,之后的《猎杀红色十月》《红潮风暴》以至于《U-571》都受到了这部影片的很大影响,卡梅隆本人后来的《泰坦尼克号》也运用了在《深渊》中实践过的很多特技手段。
& & 《深渊》中开创的另一个特技技术领域更具有革命性的影响,那就是它首次在电影中使用了大量的电脑生成影像。在《深渊》中有两个技术性的环节被突破,其一是利用计算机做出不规则蠕动的圆柱蛇形状的液态外星生物体,真实感十足。这种技术不但解决了利用模型难以拍摄在三维空间运动的生物体的困难,创造了令人信服的海底游动智慧生物形象,而且创造了片中最令人难忘的场景——会变形的圆柱蛇形状的外星生物体,这种电脑生成变形物体的技术为卡梅隆的下一部杰作,《终结者2》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 & 其二是严丝合缝地合成了计算机动画与实景片段;因为这个外星生物体是透明的,透过外星生物体身体看到的背景必需有折射效果。所以说这个合成在当时来说已经是一鸣惊人了。
& & 关于影片的画面比例和画质,很多DY深恶痛绝的是这个DVD是2.35:1 Widescreen Letterbox的,但在实际播放中并没有显出图像的劣化,反而感觉画面细腻,层次感非常强,暗部细节表现很好,整体还说得过去。一些可变宽银幕的画质表现也不见得就好,除了理论上的原因,心理上对LB的厌恶大概是众说纷纭的随波逐流的原因,表现为定势思维在作崇罢了。其实说到底,我们看的是实际表现。
& & 关于音效,没说的,THX认证的东西并非浪得虚名,这个《深渊》的DD5.1的音效绝对是示范级的,海啸一幕,特别是巨浪产生的低频,震人心房,压迫感强劲,极具震撼性。细节表现也是令人击节的,听听水中的声音吧。&&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黑色的光芒 于
14:48 编辑
————————————————————————————————————
外文名: Bicentennial Man
制片地区: 美国
导演:里斯·哥伦布&&
主演:罗宾·威廉斯 / 山姆·尼尔 / 温迪·古逊
类型: 科幻&&
上映时间:日
和 人工智能 一样感人至深!200年的时光终成人类!
罗宾·威廉斯饰演一位未来世界的机器人管家安德鲁,当主人山姆·尼尔将他买回家时,因家中成员不习惯反而排斥安德鲁,但他的单纯与创造力逐渐和主人们打成一片,成为家中的一分子。
在主人家历经了四代,由于长久以来与人类接触,慢慢学会了人类的动作、语言、习俗、创意甚至情感,当他发现他爱上人类以后,为了能和他心爱的人结婚,安德鲁决定将他原本机器不死之身,经过先进的手术,变成有知觉的一般肉体,成为真正的一位人类,并想让人类承认它的身份,经过一番努力,人类终于承认了他,最后,他在垂垂老矣的时候和心爱的人离开了人世。
在线时间 小时
经典啊。。。那个机器人管家,很感人。。。。。。
在线时间 小时
经典啊。。。那个机器人管家,很感人。。。。。。
灵魂羽翼 发表于
是啊,我们真应该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在线时间 小时
是啊,我们真应该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黑色的光芒 发表于
您悟道了.....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黑色的光芒 于
14:48 编辑
M10。闪电奇迹&&
————————————————————————————————————
外文名: Powder
制片地区: 美国
导演:维克多·萨尔瓦& &
主演:肖恩·派特里克
类型: 科幻&&
上映时间:日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到底有多深?
对于《Powder》,心中思绪万千,却不知如何下笔。
这是一部具有强烈批判主义特色的电影作品,拍摄于1995年。在此之前,好莱坞电影经历了一场回归温情的运动。《Powder》以一种象征主义手法告诉人们,这个世界根本不允许所谓的纯洁存在,如果你想生存下去,那么就只能和周围的人一起同流合污,别无他法。
在国内的电影网站中,将《Powder》描写为一部科幻电影。我认为这种分法似乎并不能真实,或者说完全表达影片创作人员的全部意图。
一位产妇即将临盆。在去医院的路上,她不幸被雷电击中。在医院,她诞下一个全身雪白的男婴。孩子的父亲大惊失色,认为孩子是怪物,弃之而去。这个孩子就是影片的主角Powder。
对于powder的肤色,有些网站称其为白化病的结果。这显然不是事实的全部。白色是最纯净的颜色。作者就是要通过这种幻化为外在的纯洁,来表达powder丰富而单纯的内心世界,并借以衬托世界的肮脏和污秽。
powder注定要成为在芸芸众生中最为另类的一个。为了保护他不受嘲笑和侮辱,powder的爷爷将他藏在家中的地下室中。即便如此,周围的邻居仍然议论纷纷。终于,powder唯一的依靠也去了。一名收容中心的心理学家收留了Powder,希望他能够慢慢融入社区。
Powder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同时,所有人都对powder与生俱来的超能力感到万份恐惧。此外,powder具有常人无法企及的超高智商。这一点又引来了老师和专家的极大兴趣。
powder原本简单的生活被彻底颠覆了。他发现自己被人利用了。他希望逃出收容中心,但是却又被抓了回来。
powder可以探知到所有生命的心灵深处。这更让powder痛苦不堪。在一次学校组织的郊游活动中。社区的副警长私自带领一群学生打猎。他们猎杀了一只野鹿。垂死的野鹿眼神凄楚绝望。这一切被powder看在眼里。他无法面对一个生命在生死边缘挣扎时的呼喊。他冲过去,一手抓住副警长的手,一手抚摩着即将死去的野鹿。恐惧传遍了副警长的每一个毛孔,他大声呼救,痛哭流涕。因为他此时此刻就是一只小鹿,一只被即将暴力夺去生命的小鹿。影片通过这种奇特而梦幻的方式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副警长为此不再打猎,但却对powder充满了仇恨。后来,powder又帮助警长与其长期昏睡的妻子进行了心灵交流,并化解了警长父子之间的长期积怨。
powder的好日子终究还是没有到来,他决定偷偷离开。不想,在离去的路上,他又受到了同学的冲击和侮辱。他们深深的憎恨着眼前的powder,希望将之除去。他们用最最恶毒的语言来侮辱powder,并扒光了powder的衣服,将之扔进水坑。powder屈辱的眼神没有换取收敛和同情。他终于暴发了。powder利用闪电的力量击昏了带头侮辱他的人,事实上他只是想摆脱那人的纠缠。
这个场景实在令人心酸。大雨滂沱,一个善良的孩子受到同伴的攻击和羞辱。与其说是肉体的冲突不如说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witch dlc都是实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