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结登山的目的 电影lllzy所有页面,现在以wwWlllzycom无法在显示了

五十个公益问题,读完后您就了解公益事业了
一、公益误区
  1、是不是有钱才能做公益?是什么阻碍了普通人做公益?
  社会心理学家保罗·皮福(Paul
Piff)研究发现,有钱的人较容易把贪心和自私的行为合理化,不但减少对社会有利的行为,当他们觉得有需要时,还可能做出欺骗或触犯法律的行为。也就是说:有钱了未必愿意做公益。
  其实,公益行为很多种,可以从小额捐款开始,量力而行。香港乐施会在中国大陆做了近40年的扶贫发展及防灾救灾工作,投入资金总额超過11亿元港币,其中96%来自香港普通市民每个月一百来块港币的小额捐赠。
  做公益除了捐钱还可以贡献时间和技能。全国各地有很多活跃在教育、性别平等、儿童权益、环保、助老服务等领域的志愿者,他们完全是自发的,不需要任何指派和领导,充分说明:做公益,并不需要先有钱。
  做公益还可以贡献社会关系、创意、甚至在手机上轻轻一点...
  开放的捐赠环境激励小额捐赠,以法律形式要求慈善信息公开给普通人信心,媒体廓清“公益”概念为真正的公益行动者正名,都有利于激励普通人参与公益。归根到底,参与公益,参与社会建设的动力源自本心,来自对社会的认识分析、自我觉察和对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只要起步,任何时候都不晚。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2、公益慈善一定是助人的活动吗?学习雷锋是做公益吗?
  帮助他人属于公益慈善,但公益慈善不仅仅是助“人”,还包括保护环境、保存历史、维护社会正义等行动。同时,公益慈善行为并不仅仅指帮助“他”人,有共同利益的人群相互的支持,称为互益行为,也属于公益慈善活动。
  学习雷锋是自上而下的主流道德教化活动,将雷锋宣传和塑造成道德典范和忠诚典型,而公益是公民自发的行动,建立在平等、公正等价值观之上,离不开公民意识和责任感的建设和培育。公益强调赋权,认为相对弱势的群体并不是单纯接受救济,探究社会问题背后的结构性原因,进而努力改变现状。公益也更注重社会规则,需要用组织化的方式去实现。
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
  3、人人都可以做公益吗?可以做的公益方向有哪些 ?
  人人都可以,有不同的参与层次:
  1)关注和发声。例如你关注儿童权益,可以在社交媒体上转发相关事件,并发表自己的评论影响身边的人。
  2)给你关注的公益机构捐款,支持他们的工作。
  3)作为志愿者参与到相关公益机构的工作中,为相关议题的解决贡献时间与技能。
  4)成为全职或兼职公益人。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及专业技能状况,供职到公益机构。
  公益有很多方向和领域,也是公益机构存在的价值:环保、助学教育公平、助老助残、劳工权益、性别平等、扶贫减灾、政策倡导等。
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
  4、公益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吗?
  确切地来说,公益是一种权利,是公民行善的权利,我想做一件好事,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好,去做就行,不需要任何人的批准。既是权利,那可以启用,也可以弃用。
  不过要想让社会变得更好,参与公益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所以这可以视为一项责任。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5、公益只是无私奉献吗?对个人来说, 做公益/做志愿者有哪些好处?
  奉献的快乐来自于奉献过程中的丰富感受和收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发现自己改变生活的可能性,进而通过长期工作形成解决某一人群和议题的方法。
  好处有很多。比如,公益行业工作有较高的成就感,因为做的是助人的工作;公益从业者相对单纯好交流,行业人际交往成本低;通过认知与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也为因让我们不断反思总结和自己对话,对于让自己成长为一个视野开阔、心智成熟的人很有帮助。
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
  6、公益机构能帮助那些人、怎么帮助他们?是不是只帮助老弱病残等?
  公益机构要解决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涉及到不同层次的人群,每个群体都可能成为需要帮助的人。
  除了直接的救济与扶助外,公益机构还需要分析和探究造成人的困境的多种原因,尝试和努力从源头上来不断解决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在解决问题中也会注意发挥被“帮助”者自己的力量,让其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强调授人以渔。
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
  7、公益机构是不是管理比较宽松,上班可以不用打卡?
  公益机构的管理相对弹性和人性化,但大部分公益机构的工作和其他行业没有太大区别,也有的满是工作任务,目标,加班,deadline,数据,报表,也要讲究绩效,甚至还要打卡。公益机构的工作压力以及对人的要求并不比企业低,对主动性、创造性和综合能力的要求甚至更高。
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
  8、受够了现在行业的潜规则,到了公益机构还会有潜规则吗?
  潜规则是指没有正式规定,而在某些人群中被各方普遍遵守的隐含规则。在中国社会,往往是潜规则而非明文规定在支配着现实生活的运行。职业公益人来自不同的成长和教育背景,怎可能完全独得其清?而公益事业的使命之一,是推动社会更加开放、透明、公正,如果为了逃避潜规则,转投公益行业,恐怕会失望。与其逃避,不如改变。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9、把钱捐给“无能”的人,能叫慈善吗?
  怎么界定“无能”呢?在公益慈善行动中,不应该把任何受助者当成“无能”的人,只不过一些人的能力被主流或传统的认知与制度所限制,或未被发现并得到尊重。比如说,盲人除了能做按摩,还可以当老师、考公务员、接话员等,只要有无障碍环境和合理便利的支持。所以,没有“无能”的人,只有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公益慈善的本义,就是帮助处在弱势地位(而不是弱势)的人改善处境。
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二、职业公益
  10、公益志愿者和自愿者是一回事吗?有什么区别?
  经观察,这是笔误。从字面上讲,“自愿”强调个人意愿和选择,而“志愿”代表一种愿望,带着一定的志气与心愿。
  不过,现实社会中有一些现象需要引起我们思考:比如“志愿者“只等同于“学雷锋”吗?当志愿服务是“被组织”的行为时,是否与“自愿原则”相违背?志愿服务是在满足组织者的工作目标还是真正对服务/受助对象有足够的关注?
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
  11、怎么才能做一个好的志愿者?
  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看不好的志愿者是什么样子。
  比如,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拿到证明;只图自己的一时之快,忽视受助者的感受,不重视活动效果;在志愿工作中过于突出自我,合作不力;承诺的事情不能完成,临时掉链子;约定的活动不能准时到场等等。这些都是成为一个好的志愿者的大忌。
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k
  12、上大学时就做志愿者,但对公益的了解也只仅限于接触到的公益机构,怎么才能了解整个行业的全貌?
  一些行业的公共媒体:如NGOCN、中国发展简报、公益慈善论坛、公益时报、公益慈善周刊等。
  一些行业的蓝皮书:如朱健刚编写的《中国公益发展报告》、杨团主编的《
中国公益蓝皮书》、康晓光主编的《第三部门发展报告》、王名主编的《中国NGO口述史》。
  还有一些很棒的相关书籍:如寇延丁的《 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行动改变生存》等。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
  13、我在大学参加社团,支教好几年,看不到什么实质性改变,我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呢?
  “支教”的概念十分宽泛,可能是在校大学生利用假期或间隔年到中小学组织夏令营、短期教学或培训;也可能是某单位派遣员工去做教育工作,短则几周,长则几年。
  无论支教时间长短,都得接受对效果的诘问:有没有产生“实质性改变”?大学生支教的实际改变可能发生在这几个方面:孩子的生命有没有改变?自己有没有改变?这些改变有没有成为孩子成长环境的一部分?
  曾经“被支教”的孩子在知乎上回答:负责任的支教者给自己打开了一扇世界之窗,让自己看到了不一样的生活状态,激发了自己探索世界的兴趣,发现更多自己成长的可能性…这样的改变有可能要“发酵”几年甚至十几年,也无法预测在哪位个体身上发生。需要一种“盲目的信”——相信改变必然发生,才可能在“支教”路上走得更远。
  要判断怎样才是走在“支教”路上的正确姿势,还需要“清醒的辩”——辨识造成教育现状的深层次社会原因,以及这些原因与自己存在怎样的联系。
  趁年轻,试试看。
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
  14、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做公益,适合做志愿者、兼职还是适合做全职?
  建议先做一段时间志愿者试一试,看看自己的价值观、能力与中意的机构是否匹配。
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
  15、公益领域我是个小白,在想:我为什么做?我能做吗?我做什么?我怎么做?我怎么坚持下来?
  五步法:
  1)为何做:快乐公益、公益是一种生活方式
  2)需要具备什么:感恩心、责任心、同理心、情商、领导力(影响力)、创新意识
  3)有啥收获:自助助人,助人自助
  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我是谁”-真正的人-成熟心智、独立人格
  4)如何做:
  a,创造性、创新性
  b,公益机构的企业化运作
  c,清晰的愿景
  d,手表定律: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
  5)能做什么:将所学所长用于公益,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
  16、想长时间的投身公益,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对自身期待与现实情况做出审慎的考虑和平衡,综合考虑一下个人经济状况及知识技能储备。
  其次,需要对公益行业的特殊的职业要求有所了解,比如工作强调更多主动性,对资源的敏感性,对人本身的关切和好奇,以及对社会问题和自身工作的反思和批判。由于公益机构的职业性分工不容易明确,所以需要积极面对一人/岗多能的职业需求。
  最后,跟选择其他行业工作一样,你需要了解自己更想做什么,在什么领域做哪些岗位。
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p
  17、何为职业公益人?为何需要职业公益人?
  职业公益人是指在公益机构领取薪资的全职或兼职从业者。公益机构是指:以有别于政府与市场的视角和手段回应社会问题、提供社会服务的组织和机构。
  基于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公益行动也需要持续性、策略性(想得清楚)和专业性(做得好),所以职业化成为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
  18、有哪些成为职业公益人的途径?
  1)成为志愿者,在志愿行动中选择加入和自身兴趣、期待相符的公益机构;
  2)参加公益机构的招聘,其中有的岗位不一定需要有相关经验;
  3)在找到一个愿意持久关注的议题并积累一定经验后,创办一家公益机构;
  4)加入企业CSR部门,可以作为过渡,先了解和支持公益;
  5)参加线上线下的公益培训或修读公益相关学位,先对公益有个大概认识。
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R
  19、做公益需要具备哪些基础认知和能力?
  首先是要认识和接纳自己的局限性,承认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学习之处。没有这种心态就很难具有真正的学习能力,也不会拥有真正的尊重和敬畏之心。
  其次,无论从事公益工作或其他的什么工作都应该具备的能力、知识,包括如下:
  独立的能力。包括独立生活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的生活能力包含了一个人掌握的自然常识、生存技能还有心理承受力等。
  独立思考能力可以理解为不断问“为什么”的能力。
  我们从小接受的应试教育,从来不鼓励提问“为什么”,而所谓的民族性和文化传统也不鼓励挑战师长、挑战权威。所以就形成了一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流行病”。学会问“为什么”,拓展自己思想的广度和深度,去发现隐藏在每一个问题背后多种原因,然后结合自身能力去寻求解决之道。
  自省、自律的能力。“为什么”不仅仅是对外、对他人提出,应该更经常问自己:为什么我会这样做、为什么我会这样想...不断去看清自己。改进需要改进的,坚持应该坚持的,这就是自律。
  积极的行动能力。勇于不断尝试、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和提升;对工作的未知因素没有畏难情绪,不怕困难和挫折。
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S
  20、做公益人需要有哪些职业准备?
  公益行业从专业角度来说有:环保、教育、残障、性别、劳工等多个领域。同时,我们要认识到任何一个问题都是多因之果,是由不同主体、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多个原因造成的。所以即使在同一个领域内,不同机构会根据自身情况开展更为细化的垂直分类工作。比如同属环保领域的机构,有的侧重监测监控、法律维权;有的在做弥补修复、政策影响;还有的在开展公众教育、资源循环等相关工作。
  如果你准备加入公益行业,不妨先广泛了解一下这个行业所涵盖的不同领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然后根据自身能力和程度选择这个领域里最适合自己的岗位。
  PS,年轻人怀抱远大崇高的理想是再正常不过了。但要意识到这些崇高的理想看起来美丽,但实现的路途异常艰辛。不管你选择怎样的职业,怎样的目标,一定要循序渐进,首先认清自己的能力、周围的环境、现实的情况,然后再制定目标,慢慢实现。而且,没有梦想、没有理想并不可耻,很多人是在长期的实务工作中慢慢磨练和积累,而后激发出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做不做公益人其实并不重要,人生的目标可以在脚踏实地、细致耕耘中慢慢寻找。
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
  21、我想要个孩子,听说公益机构很宽松、很安逸,谁能帮我介绍个公益的工作?完不成工作会不会被扣工资?(对公益机构来说,良好的职业训练和职业习惯是必须的吗?)
  和有些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一样,也会有好像蛮好混很安逸的“公益机构”,不过除去这家机构有背景又没进取动力的情况,如果机构内允许这样的员工存在,你觉得这家机构能生存多久?
  公益机构的工作,首先是一份职业,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操守都与企业没区别,反而更需要强调职业荣誉感和职业精神,因为公益机构相对而言会多一份使命感。
  如果你不仅把公益机构的工作作为一份职业,而是事业乃至志业,那么你还会想混吗?实际上,公益机构更需要一专多能、一岗多能。
  当然,就绝对数量而言,目前公益行业从业者的薪酬偏低,但如果将职业带来的多种收益综合考量,在某些方面他们也有可能比其他行业里的同行多获得一些好处。
  值得注意的是,正因为对“良好的职业训练和职业习惯对公益机构来说是必须的吗”这样的问题不清晰,导致目前公益从业人员自身对职业化的尊重和追求很多时候也是缺失的,间接影响到公益机构在公众中的印象,这个改变需要每个公益从业者从自身做起。
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U
  22、作为一个公益新人,我可以做什么样的职业规划?&
  公益行业人才短缺,是未来10年面临的最大挑战。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和突破阻碍人力资源提升的薪酬政策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障碍,是行业两大任务。道德忽悠、道德绑架在逐步失去市场,公益慈善行业成为青年人有尊严的职业选择。
  1)自我分析:兴趣/要什么?想要的生活方式是啥?为啥想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
  2)补课:先从自己感兴趣的点入手,从志愿者做起,体会过程中自己内心的感受,并对公益有新的认知。
  3)对可能从事的领域、工作、岗位的了解和认知,是否是让自己产生内驱力的工作。
  4)是想往专业方向发展还是往项目管理、宣传传播、筹资方面发展?并不断积累相关经验。
  5)原来从事的领域、擅长和积累,新工作是否可以找到与它的结合点,并随之有创新。
  相关链接:冯永锋:我为什么如此气急败坏?
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
  23、刚入行的公益人想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想提高自己的行业视野,有哪些基本的方法和路径?
  1)入职培训。通过入职培训了解行业工作方法、提高行业视野。不过不同的组织入职培训充实度和有效性有所不同;
  2)同道互动。寻找行业里的同道,对于提升认知,保持热情,通过人来寻找对标激励自己。
  3)同行交流。行业会议和交流机会很多,不少从业者初期的工作理念和方法都是通过同一议题领域工作的同行身上习得。
  4)行动反思、复盘,在后续行动中再次实践,这是最主要的提升方式。
  5)行业培训。参加业内举行的培训,近几年部分公益支持性组织也开发了线上学习课程,如益+学院、益修等机构开展的系列课程。
  6)书籍报告。阅读有关行业的书籍及报告等,系统性了解所处行业的状况。
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W
  24、把公益作为一个职业来做的时候,需要正常的工资待遇保障生活,这种需要是合理的吗?如果出现保障不到位,比如筹不到钱,或筹款不足的时候,怎么办呢?
  当然合理。职业的特征之一就是经济性,作为人们赖以谋生的劳动过程中所具有的逐利性一面。职业活动中既满足职业者自己的需要,同时,也满足社会的需要,只有把职业的个人功利性与社会功利性相结合起来,职业活动及其职业生涯才具有生命力和意义。
  作为一个员工,基本的权益应该受到保障,不论在企业还是公益机构。
  如果出现保障不到位,比如机构筹不到钱,或筹款不足的时候,怎么办呢?
  首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职业规划”是啥? 再想想: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现在是在哪个阶段?
  目前所从事的事是只作为“职业”还是“事业”、“志业”?
  当自己内心愿意接受一定时间的低保障或者无保障,实际情况是否允许?
  为什么想加入这家机构做这件事?如果没有资金,这件事还会不会做?
  如果因为暂时的困难离开这家机构,自己是否会不安和遗憾吗?
  是否和机构伙伴一起分析过筹款不利的原因、目前筹款渠道、资金来源有哪些,自己是否愿意或者参与筹款共同面对挑战解决困境(这个不是必选项)?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5、怎么看待职业公益人的工资相对较低?
  公益机构基层员工的收入与企业相比差距不大,差距主要体现在资深员工和承担责任的管理者的薪酬上。
  公益机构的收入主要是善款捐赠,工资高低必须尊重捐赠人意愿,现阶段社会对公益机构的认知和理解水平有限,公益组织也没有充分展现自身的价值,造成对公益机构管理费用和行政成本的捐赠支持力度不足。
  而且公益行业不直接创造利润,是花钱的,造成薪酬的社会平均价格不高。
  公益机构管理相对比较人性化,强调平等、包容、多元价值,比较尊重个人的意愿和发展,是构成职业满足感的重要部分。
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
  26、公益人是如何看待物质的?
  对收入的需求和期待因人而异,公益人一般不会把收入放在第一位考虑(尽管那不是不重要)。对物质利益,要争取自己应得的,但这不该也不会是从事公益工作的动力。至少与物质利益同样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感、同道相伴同行所带来的愉悦感,改善他人生存处境的成就感。
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
  27、做公益有风险吗?面临哪些风险?
  做什么事都会有风险,公益活动也不例外。面临哪些风险要看具体从事哪方面的公益活动。
  公益行动有可能在保障条件较差的环境中进行,可能有人身安全的风险;与既定社会观念和既得利益群体可能产生冲突,可能面临某种伤害;做公益尤其是涉及到筹款时很多时候是要拿个人和机构信用做背书,如果活动效果不佳或支出不够透明,道德形象可能受到损伤;国情所限,有些公益活动比如环境保护、劳工权利等可能会承受一些不可控的压力和威胁。当然,需要学习一些策略和方法以降低和应对风险。
  28、如何向父母/宣传对象/路人/可怕的亲戚解释公益是做什么的?
  1)首先声明:做公益是一份有保障的工作。
  2)结合自己从事的具体工作,以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来描述自己工作的内容和意义。如果可以沟通,向他们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内心的意愿。
  3)当然,说不明白可以暂时不说。
  4)适时反问一个对方不便回答的问题,以终止这个话题。
  三、公益机构
  29、公益机构的资金从哪里来?
  从来源划分的话,公益机构通过以下渠道获得资金: 1)社会公众的捐赠; 2)企业的捐赠或项目合作;
3)政府职能转移的服务采购;4)公益基金会(公募或非公募)的资助或项目合作。
  30、公益机构有编制、职称、劳保吗?
  公益机构存在的形态有多种。编制、职称等一般只在部分政府背景的组织/机构(GONGO)里的部分全职工作人员享有。但是,在所有的公益机构中,只要全职工作人员和所在公益机构之间存在劳动契约关系,组织就应该按照法律要求为其购买社保。
  很遗憾,根据《2014中国公益行业人才发展现状调查》显示,三成的公益机构没有社保,能交齐五险一金的组织只有31.6%。在公益从业者权益保护上,公益机构仍然任重道远。
  31、听说公益机构更平等,没有那么多科层制,是这样吗?
  这与是否公益机构没关,而是与机构规模大小、领导者管理风格、机构文化有关。
  32、在中国,公益机构注册有哪些种形式?
  登记注册一直是困扰中国公益机构的难题。慈善法颁布前,只有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才是合法的公益机构。
  合法注册需要找一个与其工作相关的政府机构作为业务主管单位,但在很多情况下,政府机构不了解找上门的公益组织,并不愿意承担这样的责任。一些公益组织不能顺利登记,而是以工商登记、挂靠机构和草根团队等形式存在。在性质和功能上,它们同样服务于公共利益、不分配利润,也被认为是我国公益机构的重要组织形式。
  日实施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明确“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可以直接申请在民政部门登记。除此之外的其他社会组织,继续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基金会也不再有公募和非公募的划分,但注册资金要求有大幅度的提高。
  33、什么是公益?和慈善有哪些区别?
  公益是现代社会的概念,建立在诸如平等,公正,正义等基本价值观的基础上。公益与慈善不同。慈善的行为,是有善良之心的人自愿去做的,发自人性中本质的同情,古已有之,永远值得赞许。公益与慈善的不同之处在于:
  1)慈善是单向给予,是有能力的人对弱势者的给予,弱势者单纯地接受;公益中,强势和弱势是可以转换的,不是弱势者要什么就给什么。公益强调赋权,需要思考:弱势者真的弱势吗?他们的自主性被什么压抑?给予与接收如何互动起来?
  2)慈善的工作是缓解当下痛苦,而公益涉及痛苦背后的社会原因,比如支教,不能只是可怜孩子,而应该有问题意识,认识到痛苦是不公正制度的产物,进而思考你能怎样改变现状。
  3)慈善的工作思路是相对静态的。而公益带有动态的发展视角,除了解决眼下的问题,同时关注社会发展的多元性、丰富性和前瞻性。
  4)慈善可以是个人行为、组织行为,无所谓对错;而公益更注重社会组织化的意义,需要用组织化的方式去做。具体实践中,意识到行动背后更重要的价值、社会因素和社会目标,才能把我们发自内心做的事情和未来社会变革的大方向联系起来。
  34、应该叫NGO、NPO还是叫公益机构、社会组织?以及非营利和非盈利的区别是什么?
  NGO,即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缩写,是相对政府组织而言,指那些不属于政府,不是由国家建立的组织,其公开宣称的使命和价值观,可以是公益性的,或者是服务于特定的人群,一般都合法注册、有公开的组织章程以及透明的财务管理。恐怖主义组织、黑社会组织、宗教组织和政党都不属于非政府组织。
  在中国,NGO更多是指民间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以及因为政策限制被迫在工商部门注册为企业但实际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机构,甚至一些未获得合法身份的民间公益团队也会自称NGO或草根NGO。而那些由政府出面举办的行业协会、基金会、红十字会、慈善会及妇联等群众团体,不属于NGO范畴,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组织或准政府组织。
  NPO,即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指那些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非营利”并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无利润,更不是不事经营之意,而是说这种组织的经营、运作目的不是将获取的利润用于个人分红,而是继续用于实现组织的使命。简单讲就是,非营利组织可以盈利,但不为盈利。非营利组织有时也被称为第三部门,以区别于政府部门(第一部门)和私营企业部门(第二部门)。
  以上称呼是从不同侧面强调了公益机构的属性。而“公益机构”,则是最宽泛的叫法。
  35、基金会和基金有什么区别?专项基金和投资基金呢?
  基金会、专项基金是社会概念,属于公益运作;基金与投资基金是商业概念,属于市场运作。
  基金会(Foundation)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基金会又分为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和不得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公募基金会按照募捐的地域范围,分为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和地方性公募基金会。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基金会必须在民政部门登记方能合法运作,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民间非营利组织。
  基金(Fund)从广义上说,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基金、公积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信托基金...人们平常所说的基金主要是指证券投资基金。
  36、企业社会责任和公益机构的工作有什么区别?
  首先,问自己:个人的兴趣、要什么和不想要什么。
  其次,两者的起点不同:企业使命VS公益使命,在现实社会中还是有差异的。公益机构是基于社会责任而成立的,企业一般是到一定阶段再考虑企业社会责任。当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社会责任实践包含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而不是一次性、不可持续的资金投入,也有越来越多的公益机构开始有意识地借鉴商业运作的经验来实现自己社会性的使命。
  涉及到具体的选择时,也会与自身不同的追求有关:在企业,可以有商业训练方面的收获(虽然目前国内CSR经理人的自我认同感普遍还不高,主要工作偏重执行),在公益机构,往往需要具备更强烈的使命感和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因为社会福利的不完善,可能还需要积累更多的个人财富来规划未来,来维持家庭的生活。
  37、如何看待公益机构收费的问题?
  1)公益机构非营利,但可以有盈利手段。
  2)这个问题首先取决于面对怎样的服务对象(是否具有一定的市场支付能力)、是面对普遍公众还是特定人群。
  其次,从成本角度:公益机构的运作一定有成本,只是谁来承担成本的问题(是收费还是募集还是自行投入)。合理收费可以帮助公益组达成可持续发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也是对公益伙伴的尊重和价值认可。
  3)当面对有市场支付能力的对象不收费,可能带来的问题:
  只考虑免费,有时会影响服务提供者的专注和用心,带来专业和效率的缺失,影响服务品质,甚至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恶劣后果。
  可能形成道德优越感,把“不擅长市场竞争、不自信能够满足需求”掩饰为“ 对金钱的不屑”
或是“担心情怀被金钱玷污,使命被懈怠”。
  对于服务对象,因为是免费的,也可能觉得无所谓,甚至还会觉得白给的东西不是什么好东西。
  4)避免把免费和公益市场化二元对立。
  不是所有解决社会问题的公益活动都能变成公益产品,都必须走收费商业化模式的。
  比如,对于倡导类的公益活动来说,最有效的手法是通过大量免费的培训,从而使得倡导的观念能够迅速普及,深入人心,从而达到能够尽快实现公众的理念和观念改变的目的,减少因为歧视或无知造成的伤害。
  38、公益机构靠什么吸引人才?
  发展良好的公益机构,有相对稳定的薪酬,不很高也不算低,也会有社保、车餐津贴。
  有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提供较大的发挥空间。没有编制,没有铁饭碗,但也没有非本职工作范围却占用很多时间的各类杂事,节约出的时间用于自我提升和自我实现。
  良好的团队氛围,专业的团队伙伴。
  39、公益机构是不是要比政府和企业更透明?为什么?
  所有使用、享用、占用了社会公共资源的机构/组织都应该对其使用、享用、占用的资源进行信息公开。这些资源包括:来自公众的投资、来自公众的捐赠、来自公众的税收...所以,上市企业要进行信息公开,公益机构要进行信息公开,政府也应该进行信息公开。同时,无论公众是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上述机构/组织应该主动进行信息公开并接受社会公众问责。
  40、公益机构应该公开哪些信息?对谁公开?
  在此引用清华大学邓国胜教授在知乎上的回答(点击本行文字可跳转原页面)答复。
  41、要保证公益机构的透明公开,只能外部监督吗?
  信息公开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保证:1)机构自身对于不断完善、不断精进、不断提升等自律精神的认同和践行;2)机构所属行业、领域、地域等不同维度的联盟对于成员的规范。3)来自法律法规的要求、政府部门的监管。4)媒体、社会公众的监督。
  42、个人就可以做公益,为什么还要成立公益组织?是不是一定要成立公益机构?
  个人可以选择去做志愿者,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个人公益成功的典型项目也有很多。但如果想要长久、专业地做下去,就需要团队和组织。在目前的众包和细化分工的时代,组织的类型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公益机构,可负荷的组织成本不高,只要保留其最核心的研发和制作产品的能力,其他都可以通过外协、社群和外包实现。
  四、公益活动
  43、做公益活动时给别人拍照好不好?能不能发?
  肖像权是自然人享有的人格权。中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赢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负责任的公益机构会在传播工作中隐去涉及当事人隐私的信息,例如肖像、真实姓名、住地等。
  如果当事人未成年,需要征求监护人的同意,出具知情同意书。援引网友分享的一个案例:
  某湖南媒体举办一个公益超市,把受助儿童陈列在展厅里,认捐群众挑选自己想捐助的对象直接付钱。一场就收到140万“善款”。这个媒体非常得意,认为这种运作非常透明,所以效果非常好。
  实际上,首先它并不透明,这些小孩虽然在场,他们未必能监督收到了多少钱,钱去了哪。
  其次,即使这些钱全都到了这些儿童的手中,他们未必能遵照捐助人本身的意愿花钱。
  第三点也可能是特别重要的一点:这样陈列贫困儿童,被拍照被曝光被上电视,很可能给这些儿童造成不可预测和不可逆转的伤害。
  44、在公益活动中如何做到平等相待?
  首先,"平等"不应该仅仅出现在公益活动里,而是应该存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全场景之中。同时,"平等"是一个公益从业者、公益志愿者应当拥有的基本素养之一。因为"平等"的背后是个体的独立意识以及对于不同个体/群体差异化存在这一客观的自然规律的承认、接纳、理解和尊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而"平等"则是人类的社会概念。所以我们无论做任何事的前提应该是尊重自然规律,承认“存在即合理”的差异化存在。
  因此,先认清自己与他/她人的差异,接纳自己的同时承认他人也有保有各自差异的自由和权力,带着这样的认知和自觉无论当下身处怎样的场景或关系之中,都能够做到平等相待吧。
  45、公益要不要考虑的那么周全?是不是把好人好事做了就可以了?
  对于个人而言,将心比心,尽力而为即可;对于公益机构而言,最好从受助人的处境和需求出发,还应尽可能顾及具体问题背后的社会原因。
  比如,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这可能会侵犯到一些没有被拐的孩子的隐私,应该在项目设计时考虑如何避免。考虑不周,好心不会得到期待的结果。更有甚者,自以为在做好人好事,实际上却在造成伤害,例如学雷锋日扎堆去福利院为老人洗脚。
  还应区分情况的紧急程度,比如救助弃婴,首要的是让孩子活下来,抚养和教育质量等问题只能从长计议。这种情况下,就不必苛责救助者一时做得如何。
  五、公益领域/现象
  46、快乐公益成为一种主流的观念或现象,这是否意味着回避苦难?
  1)公益人可以是乐观的悲观主义者——用快乐的心态面对艰难的现实。
  2)一味用受助者可怜的形象和凄惨的境遇博取同情和关注,殊不知,同情心来得快去得也快。过多的面对苦难,爱心也会变得日渐麻木和枯竭,最终只会使相关公益机构堕入一场展示“谁比谁更惨”的竞赛。
  3)单纯追求“快乐公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公益机构不再将重点放在如何让公众对受助人的苦难加以感知并生出同理心进而进行道义与公民情感上的援助,提高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与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思考,而只是考虑如何以各种手段使产品充满卖点,最大程度调动购买欲望。
  4)快乐不等于单纯的身体及情感愉悦。用自己的快乐影响受助对象,使其快乐,感受到尊严/尊重也是“快乐公益”的体现。不断尝试用创新的手法解决社会问题,这个过程也可以是“快乐”的。
  47、明星做公益,是作秀吗?
  借助社交网络迅速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活动是比较典型的案例:一开始“冰桶挑战”没有遍地开花时,较少人怀疑参与者对渐冻症病患的关心;等到社交化的游戏扩展开来,各种明星纷纷露脸,是否被点名本身几乎成了能否跻身社会精英之列的标志,加之一些参与冰桶挑战的人在公共发言时所表现出的对活动初衷“拯救ALS病人”一无所知的状态,以及个别参与者造假行为遭到曝光,整个活动越来越被诟病。
  可见,为了倡导公益理念、感召公益参与,有必要“秀”,但不能止于作秀。如果不能落地为持久规范的行动,作秀的负面性就会被放大,伤及推动者的社会形象。
  一棒子打死,说“明星做公益全是作秀”的看法是一叶障目,让确实献爱心做公益的明星蒙受不白之冤。但某些明星本身应该反思,拿自身形象和信誉做筹码的“伪公益”是要付出代价的。真心实意的去做才会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
  48、怎么看待陈光标式的慈善?值得提倡吗?
  不仅不值得提倡,还要万分警惕。陈光标式所谓的慈善有两点,一是过于粗暴,不考虑受助者的感受,不考虑慈善的效果,二是暗箱操作,自己公司执行,别人很难监督。高调慈善本身不是问题,但是陈的问题不是高调慈善,而是诚意与诚信的丧失。
  49、公益机构为什么还要发工资,为什么不能做到零成本?
  公益不可能零成本,反而需要正当的成本、正常的成本,因为公益行业肯定要职业化,从业人士肯定要得到“过上体面生活”的报酬。
  50、为什么人的问题还没解决,还要保护猫狗的问题?
  保护猫狗属于动物福利,这其实是人权的延伸。多数情况下两者并不冲突,还相辅相成。而且,选择从事哪一领域的公益活动是个体的自由,人家就想保护猫狗,碍着谁了?台湾动物保护主义者钱永祥教授曾说过:“质疑保护动物福利的人也未必真的关心人的权益。”
  51、中国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要给海外捐款、去海外做项目?
  非营利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按照自己的使命去解决社会问题,并没有将自己的工作限定在具体的国别。比如人道救援组织,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不应该区分国别来对待困境中的生命。
  随着中国在全世界崛起,不仅中国有自己走出去的动力,全球也期待中国扮演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除了输出价廉物美的产品外,非营利组织做为一种解决社会问题促进互相理解的组织形式,在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鼓励他们走出国门,就像曾经有很多来自外国政府和基金会的资助来到中国。
  52、公益机构屡屡爆出丑闻,国家为什么不加大管理力度?
  这一问题背后不仅隐藏着缺乏法律规范、执法监管不力的问题,同时还隐藏着行业监督不足、行业清洁能力缺失、机构自律不够等很多问题。既然已经看到造成这个问题背后的这么多因素,那就应该尽量避免直接把原因简单归结为政府管理不力。仅仅依靠政府加大管理力度,并不能有效消除这一问题,反而有可能带来过度管理遏制活力的弊端。媒体与公众监督、公益机构间的互相监督、政策法规的完善与执行多管齐下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53、看到很多援助的物资、建设的学校等等,都有公益机构的logo,你们做公益的,为什么还要给自己打广告?
  打广告只是公益传播的一种形式,只要不影响公益行动的目标实现,又能传递正能量,何乐而不为?而且,公益项目资金大多来自捐赠者,公益传播有利于对捐赠者的激励。只要能让公益发挥更大效果,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这样的广告多多益善!
  54、这个行业有哪些相关的慈善公益法律?
  公益慈善领域最高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下位法有《公益慈善捐赠法》、《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规范公益慈善行业的相关法律有《合同法》、《劳动法》等。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有《基金会管理条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以及相关的地方性行政法规、条例及实施细则。
  与公益议题相关的,有《环境保护法》、《发家暴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权利保障法》等。
  55、为什么公益行业中女性偏多?如何看待这个现状?
  调查显示,公益机构的七成员工都是女性,但管理层则是五五开。
  在以竞争和成功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中,公益事业处于边缘状态,而社会问题面前,女性更敏感,更脆弱,也相对处于边缘状态,更容易产生同理心和亲和感。男性同样被主流价值观绑架,承担着更高的社会期待,择业时往往放弃公益机构。
  56、是否有宗教信仰的人能将公益做得更好?
  宗教和传统的公益慈善有许多的共同点,如乐施好善、悲天悯人、扶危济困……随着社会发展,国家逐渐承担起更多的公共责任,现代的公益慈善开始有了公民参与、政策倡导、社区发展、维护人权等诸多内涵。
  有无宗教信仰与能否将公益做好不是直接必然相关的,但如果一个人能够遵守规则、保有敬畏之心、时刻精进自我并践行自律,那么,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可以做得很好。
  57、公益行业为什么这么多会,不是应该沉在一线吗?
  1)公益行业正在逐步发展,很多话题和概念完成生产阶段,在流通过程中需要不断通过会议研讨和传播。
  2)因为公益行业处于初步阶段,需要不断的通过会议等方式总结经验,探讨疑惑,行成共识然后指导行动。
  3)会议提供了行业从业者交往的平台,大的会议能极大提高人们社交的效率。
  4)公益涉及到人的能力提升,有相当部分会议主题是学习培训等赋能活动。以前的公益会议很多是为草根组织提供交流,现在有新的理念、话题的引入。还有政策对话的会议。
  5)会议信息比较容易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而一线工作的可见性不高。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环境网"或“中国环境保护X版”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环境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作者,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AS5D4F 1SDA65F 1A6S5D1F5 1SD65 13XC21V 3Z21XCV
56A1DS8F4AS65DF415A6SD1F89W4E89R4S65DF132XC1BV231D54AFG87AWE4R874W6E8R498WE4R65SAD1F52ASD1F321SADM2F313MS2D1F894WE87R4SA52A1F321CB4FDH847FTGCVIHJ87Y4UI8741VGJH2GHKM5FG41Y685G41AWE68R5ASD1FG23DF1H54T1YUI784TY687I454T1GHJC2BN132F1H
花儿公益:www.huaergy.com/news/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聚会的目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