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不熟的朋友,但是他别惯坏不领情的人,酒吧工作的,他没钱,我给他要啤酒体验卡,不要钱,没烟抽,来来回回给

啤酒的故事啤酒的故事啤酒,在国人的眼里只是夏日大排档中的一个小角色,…关注专栏更多最新文章{&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pay.zhihu.com\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title&:&酿啤酒不可或缺的原料——大麦芽&,&author&:&spawn83&,&content&:&\u003Cp\u003E首先要说的是,大麦与大麦芽还是不一样的,这个下面会介绍到,先来说说大麦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大麦是大麦,大麦芽是大麦芽,不要误把大麦当大麦芽,也不要以为大麦芽就是大麦…… \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类接触最早的酒类就是由麦制作的,有大麦有小麦,而大麦所占比例会更大一些,在前面的某一个专题里介绍过,英语中ale这个单词在现在一般表示上层发酵的啤酒,但是在古语中,ale其实指的就是麦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497\& data-rawwidth=\&600\& src=\&ad44bbb72c2d65a1448b01\&\u003E大麦之所以成为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是因为:1.大麦便于发芽,并产生大量的水解酶;2.大麦种植范围广泛,可以说遍及全球;3.大麦的化学成分适合酿造啤酒;4.最重要的是,大麦并非人类的食用主粮。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麦有多个品种,但是根据麦穗上麦粒的数量来衡量的话,可以分为六棱大麦、四棱大麦和二棱大麦。酿造啤酒一般用二棱大麦,因为二棱大麦的麦粒饱满,淀粉含量多,比如在欧洲,就盛产二棱大麦,可能这也是欧洲啤酒发达的一大原因吧,而美国多产六棱大麦,六棱大麦淀粉含量相对较少,浸出物稍低。我听到过一种说法,并无考证,所以就当是谈资吧,因为美国盛产六棱大麦,质量没有欧洲的二棱大麦好,所以美国的啤酒一直以来淡的跟水一样,但是美国盛产好的啤酒花(这个以后要专门写一篇文章介绍下,最近迷上了研究啤酒花,这里面大有文章。),所以美国人做酒喜欢往里使劲扔啤酒花,所以美国的IPA在全球范围里可以说是最好的,至少我本人是这么认为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为什么非要把大麦变成大麦芽?\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麦收割完之后需要经过发芽制成大麦芽,才能用于啤酒酿制,想必很多人见过豆芽的生产过程吧,大麦制成大麦芽是一样的道理,简单说就是泡水里,给点儿温度它就发芽儿。这个过程有着比较复杂的生化过程,我就不多说了,但是要说的一点是,这个大麦制成大麦芽这一过程,会使原料成本提高50%甚至更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有人会问为什么非要麦芽,大麦不就得了,要解释这个问题,先来说说啤酒酿造的一个重要环节吧——麦芽糖化。麦芽糖化是将麦芽粉碎,然后泡在热水里,通过麦芽中存在的酶,把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这样酵母才能吃,要不酵母是不吃的。所以重要的一点就是——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麦芽糖化过程中,我们最依赖两种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这两种酶可以将麦芽中的直链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这两种酶的工作过程比较复杂,相信说了也没人愿意看,我就举个最直观的例子吧,比如直链淀粉是一条长长的绳子,α-淀粉酶是将这条长长的绳子从中间剪断,然后再从剪断的两条绳子中间剪断,以此类推,直到没得可剪; β-淀粉酶的工作是从绳子两端依次开始剪,每次剪出一个麦芽糖,直到没得可剪。所以大家一目了然,就是让这两种酶同时工作,可让糖化变得更加彻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不小心就说偏了,话归正题,酶是麦芽糖化的重要因素,而原始的大麦中是含有很少或者基本不含α-淀粉酶的,至于β-淀粉酶在原始大麦中虽然有,但也不多。但是在发芽过程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我这里就不多介绍了,总之产生了α-淀粉酶与β-淀粉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不同温度产生不同颜色的大麦芽\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很多人问啤酒的颜色是怎么来的,甚至有的人在第一次喝stout的时候说是不是加了色素什么的,其实啤酒的颜色均来源于麦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Pale Malt\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将它称之为淡色麦芽,一般是在大麦浸水发芽后用80℃左右热风烘干而成的麦芽,这种麦芽里的淀粉被最大程度地保留下来,所以淡色麦芽是所有啤酒的主要原料,即便是深色的啤酒淡色麦芽也占最多,因为它提供了主要的可发酵麦芽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Caramel Malt\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焦糖麦芽,这种麦芽颜色就要深一些,主要是因为烘干的温度高,使麦芽中的淀粉焦化成焦糖,所以这种麦芽有焦糖的那种味道,它为啤酒提供了棕红的色度,并提供了焦糖的香味,而且根据烘干的温度不同,焦糖麦芽的颜色有浅与深之分,在啤酒酿制中用L表示它的色度,比如60L与90L,这两种焦糖麦芽的颜色就不一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Black Malt\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种麦芽基本是用200℃的高温烘烤,促使麦芽中的淀粉完全碳化,所以整体呈黑色,它是制作stout这种深色啤酒的必备原料,它能够为啤酒提供特殊的糊香味,有点儿类似于咖啡的感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其实应该先说原料这部分的,但是我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于是就今天写了,多谢各位关注,这会激励我去探寻更多关于啤酒的新知识与大家分享的。 \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4:57:33.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9,&likeCount&:206,&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2:57:33+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cd3bc1b4cdcf65eee81886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9,&likesCount&:206},&&:{&title&:&啤至清则不成酒&,&author&:&spawn83&,&content&:&\u003Cp\u003E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那么啤酒呢,也是越清澈越好吗,当然不是,啤酒还是要那么混浊一些比较好,甚至还得有那么一些沉淀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啤酒的混浊是什么造成的,沉淀物又是怎么回事儿?\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首先必须要说明的是,混浊并不是啤酒中会看到异物,尤其是结块的异物,而且味道是新鲜而不是变味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用专业的术语来说,啤酒属于一种成分复杂、稳定性不强的胶体,所谓胶体,科学的解释:胶体是一种均匀混合物,在胶体中含有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一种分散,另一种连续。分散的一部分是由微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组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粗分散体系和溶液之间的一类分散体系,这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不均匀体系。(来自百度百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胶体的一个最大的特征是能够产生丁达尔现象,什么是丁达尔现象呢?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如下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2025\& data-rawwidth=\&2959\& src=\&965c936bde916b6ab55cd07cca7093c0\&\u003E\u003Ci\u003E想要拿啤酒试验的朋友,可能效果不会像实验室里这么明显,但还是可以看到光路的。\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我们刚刚说到胶体中的分散质在啤酒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体现呢?其实就是啤酒花微粒、蛋白质分子、沉睡中的酵母,当然还会有一些微生物。这些东西构成了啤酒的胶体质,所以好啤酒喝起来会给人一种整体感,浑然一体,酒水合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如何体验不是胶体了的啤酒呢,很简单,把一听啤酒放到冰柜里冻成冰,然后再让它融化掉,那时候的啤酒就已经不是胶体了,喝起来的感觉,怎么形容呢,用北京的话来说就是“澥了”。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往啤酒里加冰块,曾经有很多朋友喝酒的时候想让啤酒更冰一些,就想往酒杯里扔两块冰,其实这是一种破坏啤酒胶体性质的一种做法,冰融化后的水不仅会让啤酒喝起来更水一些,还会让啤酒喝起来毫无整体感,啤酒不像洋酒这样的蒸馏酒,里面不会含有很多分散质,所以尽量还是别加冰喝的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747\& data-rawwidth=\&1000\& src=\&8d50df765affedc5ead807\&\u003E 至于啤酒中的沉淀物,尤其是在喝一些比利时窖藏啤酒,酒快倒完后,发现瓶底会留有一些渣滓样的沉淀物,请不要惊恐,其实这都是由于窖藏时间长,蛋白质絮凝沉淀,倒不是说这东西会对人有多大好处,但是没有什么坏处的,而且从一方面来说,证明了此酒的用料之厚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为什么市面上的瓶装啤酒会那么清澈?\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什么我们从超市里买到的啤酒(小麦啤酒除外,因为小麦啤酒的特点就是混浊,有机会给大家介绍)会那么清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都经过了过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什么要过滤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所谓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就是指不是由于微生物污染而产生混浊沉淀现象的可能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了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同时也为了卖相,大多数啤酒生产商都会经过过滤,过滤一般会用硅藻土过滤或是离心过滤,亦或两种方式一同用,所以最后的装瓶的啤酒就会呈现出清澈透明的状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毫无疑问,过滤是会破坏啤酒的风味,影响酒体的厚重感,但是便于保存,提高了商业价值,但付出的代价就是口感上的缺失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刚才提到了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那么就一定会有生物稳定性,有了刚才的解释相信大家就能够理解生物稳定性的意思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啤酒在发酵过程以及发酵完成后,酒体中会存在很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主要是啤酒酵母,也会有一些其他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随着时间以及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啤酒的质量,所以在啤酒生产中,会有一步叫做热处理的过程,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巴氏消毒,通过巴氏消毒,将啤酒中的微生物全部灭活,这样啤酒的保存时间又会增加。但是加热后,对啤酒风味的影响会很重,所以你就明白为什么YJ啤酒会那么不好喝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常常提到的纯生啤酒,其实就是没有经过热处理灭活的啤酒,但是一般会经过很严密过滤,将大部分微生物过滤掉,这样啤酒的风味会被最大限度的保留,但是严密地过滤也会造成酒体偏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纯生鲜啤酒,指的就是又未经过过滤也未经过热处理灭活的原浆啤酒,这样的啤酒口味更佳,但是相应的保质期就不会那么长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刚才有朋友提醒我,如果想体验“懈了”的啤酒时容易什么滋味,将啤酒冻起来再解冻,这样的做法一个风险是容易爆瓶,所以如果想要在家试验的朋友,请做好防护措施。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也衍生出了一种啤酒的特殊“吃”法,那就是啤酒刨冰,我记得之前介绍过,其实就是把冻住的啤酒刨冰,然后吃起来的感觉还不错,当然最好还是别选用YJ咯。\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6:32:39.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5,&likeCount&:19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4:32:39+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dc60f668c20ba4aff16c3bbd1c32eb7e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5,&likesCount&:194},&&:{&title&:&来自雅基玛山谷的风 是那么香&,&author&:&spawn83&,&content&:&\u003Cp\u003E很抱歉,最近事情多,没顾上更新文章,今天刚刚风尘仆仆地酿完一批酒回来,又赶上了德国国家德比,不知道是不是拜仁为了打皇马而攒人品,输了比赛很不爽,但无论如何今天也要来写这篇文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的主角是美国的一个山谷,如题图所示,位于华盛顿州的雅基玛山谷。这个山谷与啤酒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很大,因为全美酿制啤酒所需的啤酒花有90%以上都产自这个山谷,所以就不得不说这个神奇的地方了。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啤酒花产量第二大国家,占到全球产量的30%多,第一产量大国是德国,我们国家排在第三,在美国生产的啤酒花中,有66%都是供出口的,比如我在使用的啤酒花就是Yakima山谷生产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Yakima Valley为什么适宜种植啤酒花 \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468\& data-rawwidth=\&705\& src=\&fea111be15720ef24abc3d\&\u003E来看看这个神奇的山谷吧,它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南部地区,雅基玛英文叫做Yakima,来源于北美印第安Yakima族名,美国人很愿意用当地印第安土著部落的族名起名字,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就是来源于北美号称最善战的阿帕奇族。其实在Yakima山谷的南面山区就是印第安保留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1662年开始,美国就已经开始了啤酒花的种植活动,来自欧洲的酿酒师带来了啤酒花的种子,让它们尽情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长。起初由于移民是在东海岸登录,所以最开始美国啤酒花种植地都集中在东部海岸,随着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啤酒花的种子跟随着马车队和后来横跨美国的铁道一路向西,直到找到了它们最后也是最好的归宿——美国西北部紧邻太平洋的群山绿地中。今天,在美国的华盛顿州、俄勒冈州以及爱达荷州里遍布了近百家啤酒花种植农庄,而平均每个农庄就18000多亩的啤酒花种植面积,在这里生长着40多种啤酒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682\& data-rawwidth=\&1024\& src=\&dab84c9755bdeedbcf28\&\u003E为什么在雅基玛山谷会种植这么多啤酒花呢?其实这里不仅有大量的啤酒花农庄,还有很多葡萄种植园和苹果种植园,这里简直就是农作物的天堂,这都是因为雅基玛山谷独特的地理条件以及肥沃的土地。雅基玛山谷有着大量沙漠化的干燥土壤,同时流经山谷的雅基玛河又为种植园提供充足的水源,这为啤酒花的种植提供了绝佳的地理环境。凭借山谷长时间的日照,雅基玛山谷是世界上少数的当年生啤酒花产地,其中大多数啤酒花在种植当年就可以达到成年啤酒花产量的80%,所以该地区的啤酒花产量很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雅基玛山谷地区位于华盛顿州的卡斯卡特山脉,值得一提的是,卡斯卡特(Cascade)其实也是一种酒花的名字,很香,个人很喜欢用来做IPA。俄勒冈的酒花产地位于威廉迈特山谷地区,同样威廉迈特(Willamette) 也是一款酒花的名字,属于比较淡香的一种。俄勒冈的威廉迈特山谷在1932年时是美国最大的酒花生产地,因为其位于北纬45°,雨水充足、土地肥沃、气候温顺,与德国境内传统的酒花种植地有着相似的气候条件,所以在这里种植着大量欧洲风格的香型酒花。\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480\& data-rawwidth=\&1767\& src=\&370dbe706bd\&\u003E\u003Cb\u003E酿制啤酒用的啤酒花是什么样子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贴过啤酒花的图片,但其实那并不常作为啤酒酿造所用,如下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355\& data-rawwidth=\&961\& src=\&1cf8c3df2fd6cdd5ad48b\&\u003E看着很漂亮吧,这是刚刚采摘下来的新鲜啤酒花,我们也称之为叶状酒花,在制作时偶尔会使用,但更多情况下,在制作啤酒时我们使用的是如下图所示的啤酒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500\& data-rawwidth=\&500\& src=\&213b4fcad0be\&\u003E我们管它叫做颗粒状啤酒花,其实这也是酿酒师最常用的,记得第一次拿这个给朋友看,很多人第一反应说这东西像羊粪蛋儿,可能像是吧,但它比羊粪蛋儿香好几百万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能你会问这种颗粒状的啤酒花是怎么制作的,其实工艺流程很简单,首先将采摘下的新鲜啤酒花进行烘干,至水分7%-9%,然后再进行粉碎,粉碎成1mm-5mm的粉末,然后将粉末装入混合罐进行均质处理,这样再经过造粒机制成颗粒。颗粒状的啤酒花与刚采摘的新鲜酒花没什么区别,它的最大好处是便于包装、运输与保存,因为体积小、水分少,这样接触空气就会少,被氧化的可能性也就小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547\& data-rawwidth=\&903\& src=\&75f0cd8f9f432cde6cb5b3e\&\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480\& data-rawwidth=\&640\& src=\&7d608e729e\&\u003E 可能你会问在制作过程中会不会对酒花的香气产生影响呢,其实是没什么影响的,因为整个造粒过程都是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的。那对啤酒花中至关重要的α-酸有影响吗?其实会损失一些α-酸的,但是量极其少,可以忽略不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给大家看一张图吧,这是我的酒花供货商给我的,是雅基玛地区某酒花商提供的,为了避嫌就不提名字了,这张图上罗列了他们的主要产品,按照字母顺序排列,我们主要考量的是第一个α-酸的含量,以及精油含量比,这都衡量了一款酒花的苦度与香气程度。目前个人最喜欢的香花是Citra,最常用的是Cascade,常用的苦花是Nugget。\u003Cimg data-rawheight=\&2592\& data-rawwidth=\&1936\& src=\&b1c70f9e584d81a8d6a34\&\u003E\u003Cb\u003E中国啤酒花怎么样?\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国啤酒花产量位居世界第三,啤酒产量则是世界第一,但说句实话,我国的啤酒花整体质量与欧美国家是有一定差距的,而且不小,就如同啤酒一样。中国啤酒花种植地一般在新疆、甘肃等地,尤其以新疆居多,因为那里日照时间长,土地肥沃,就如同雅基玛山谷的地理气候条件一样。但是问题在于我国生产啤酒花历史较短,没有良好的种苗,也没有系统的培育工艺,更重要的是我们国产的啤酒压根儿就不需要那么好的啤酒花,能凑活用就得,而且国内的精酿啤酒市场也没有形成规模,所以整条产业链还没有形成,相信有朝一日我国精酿啤酒产业链日臻完美,在新疆那样的好地方也一定能培育出我们国家独特的啤酒花,到时候就希望名字能取的洋气点儿,别取什么新疆1号啊之类的,我看叫阿凡提或者雅克西就挺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就写到这里,已经凌晨3点半了,过两天再更新,其实已经想好更新什么了,猜对了可以请酒一杯。\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9:23:29.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1,&likeCount&:2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3:23:29+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1d3a75e7b4a4ee0405503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1,&likesCount&:24},&&:{&title&:&一大波德国啤酒正在袭来&,&author&:&spawn83&,&content&:&\u003Cp\u003E首先很抱歉,看了看上一篇文章的日期,到现在已经20多天了,由于最近生活所迫不得不又找了份工作,所以现在开启了白天上班晚上看店周末酿酒的死亡模式,所以一周下来没有几天能在家待着的,一天又没有几个小时是在家待着的,所以一回家就直接挺尸然后第二天再去上班。不过这只是暂时的,我会继续我的啤酒事业也会继续去为了实现我的酿酒师梦去努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话归正题,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这个题目呢,其实是有原因的,前段时间跟几个前同事吃饭,聊天过程中得知我第一家公司的老板开启了自己的第二份事业,,这倒没什么可惊奇的,令我惊奇的是,原本是搞媒体杂志的竟然做起了德国某品牌啤酒的代理(为了避嫌我就不说是哪个品牌了,大家在711里能看得到),这确实挺让我惊讶的,一个原本就跟这个行业一点瓜葛都没有的人竟然会选择啤酒这个陌生的行业。无独有偶的是,最近从一些朋友耳中听说,在北京现在已经涌现出了好几家专门经营德国啤酒的酒屋,而且品种还不少,零售加批发都做。再加上我经常看店,会经常遇到来店里推销啤酒的酒商,而最近一段时间来推销啤酒的酒商也都大多是以德国啤酒品牌为主。再回到与前同事的聊天上,这家伙原来就是个喝YJ的家伙,现在问他,这厮竟然非常牛逼地说:“哥现在已经不喝国产啤酒了,哥现在都喝德国进口啤酒,国产啤酒太不好喝了,而且进口的啤酒也比国产的贵不了多少,但是却好喝不少。”那口气就像是“老子我今天就是没带刀”一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426\& data-rawwidth=\&453\& src=\&be831ad65b5d5c421d4cc\&\u003E之前看过一篇银海的文章,他是在北京玩儿自酿啤酒较早的人,也是国内这个圈儿内的元老了,他的文章叫做“德国啤酒好喝吗”,文中有些观点我是认同的,但有些针对德国啤酒的批评我是不能够认同的,当然每个人都有其爱好,有人就喜欢喝白酒比如我老爷子,有的就不爱喝比如我,这世界上有无缘无故的爱也就有无缘无故的恨。比如说文中提到了德国历史上著名的“啤酒纯净法”其实是限制了他们对啤酒的创新等等,而现在德国人还一直遵守着这个纯净法。对待历史上的事情,我们要最大限度地站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中去考虑一件事,如果能这样想,也许你就会觉得秦桧是一定要害死岳飞的。其实说德国人一直遵守这个法律也不对,在纯酒令发布多年之后,德国人又把小麦加入到他们的酿酒配料中去了,你能说这是严格遵守吗。如果偏要怪,就怪日耳曼民族墨守成规的个性吧,他们就是这样的遵守纪律,你爱喝与不爱喝,你喜欢与不喜欢,德国啤酒它就在那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又说偏了,主要是刚才看到了一片文章,南锣过客酒吧老板小辫儿的“我们还在抨击德国啤酒?”我觉得写得很好,写出了我的心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让我们回到正题吧,很多中国人对于啤酒的认识最早都是来自于德国,以至于很多中国人一说好啤酒就认为是德国,其实这种思维在我以前还没接触到其他国家啤酒时也是很固有的。我在之前的文章曾经提到过,在中国这是有历史原因的,中国最早的一批啤酒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传承了德国啤酒的酿制工艺,而我们国家与德国那种特殊的关系,大家知道民国初年一直到二战全面爆发期间,我们跟德国是很好的,一直到建国后,我们跟东德和现在的德国关系都很不错,那种牢固的友谊也会对我们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影响,久而久之,在我们脑子里就根深蒂固地形成了啤酒只有德国好、啤酒就应该是德国味儿这种思维。而在德国这个有着上千年啤酒历史的国家,有着上千家酿酒厂,5000多个啤酒品牌,德国也是全世界啤酒花产量最大的国家,著名的Hallertau地区种植着广阔的啤酒花。而在我们国内能喝到的德国啤酒品牌却少的可怜,可能连100种都不到吧。有着这么大的市场,也有这么大的群众基础,再加上近年来我国贸易开放程度的扩大,你就能理解为什么近期会有这么多德国啤酒袭来,而且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德国啤酒还会更猛烈地袭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写这篇文章的用意何在,总结来说有两点。第一,虽然我是做的啤酒不是德式的,卖的啤酒不是德国的,但是我却非常希望有更多的优质德国啤酒进入到国内,这并不会对我所在的这个行业造成多大影响,相反会有其好的一面。消费者的培养是阶梯式的,我们一下子从YJ蹦到美式精酿啤酒,这个跨度未免太大,就像一个饿了一个月的人你突然给他山珍海味吃,没准儿还吃出病来呢,不如让德国啤酒进来先培育一批爱好啤酒的人,随着这些人的需求的变更,他们一定会再去寻找品质更高的啤酒。第二,这对我们的国产啤酒是一个冲击也是一个机会。冲击是什么呢,就是刚才我那朋友说的,好喝却又不那么贵,想必未来如果会有更多的德国啤酒袭来,毕竟会侵占一部分国产啤酒原来所占有的中端客户群,而国产啤酒如果不能改变自己,那只能逐渐沦落到低端消费群体中去了,而这也不是我想看到的,希望国产啤酒能够后来追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外最近自制了一款90分钟IPA,受到广大酒友的良好反应,苦度很高,香气很浓,度数较高,目前配方已经比较稳定了,我还给他起了个拗口的名字——Catbird Ass 90minute IPA,能看出名字其中玄妙的请酒一杯(这次是真请),不过只限前5位朋友。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2592\& data-rawwidth=\&1936\& src=\&1efa83c26abdc63a8a93\&\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2592\& data-rawwidth=\&1936\& src=\&063016dafebc6d38e90f5a7ab10a0bb7\&\u003E看起来没那么清澈,因为没有经过很严格的过滤,但是不要担心,酒体很丰满。 \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5:35:07.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3,&likeCount&:5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3:35:07+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9dfa9b772a087b3af77f45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3,&likesCount&:55},&&:{&title&:&纯转载:我们还抨击德国啤酒?&,&author&:&spawn83&,&content&:&\u003Cp\u003E专栏更新至今,一直以来我都是秉承着原创为先,但是前段时间我看了一篇文章之后觉得有必要转载过来,让更多的人看到,是一篇写德国啤酒的文章,来自北京南锣著名的过客酒吧老板小辫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什么要转载呢,因为这篇文章里的核心内容讲出了我的心声,而且角度客观公正。下面为具体的文章内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们还抨击德国啤酒?\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文才低能,一直只喝吝写。但突然发现——必须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几乎所有精酿板儿砖都拍向德国啤酒和德国人时,我觉得有必要说几句真实感受并罗列几个我感兴趣的话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再提长期的误解或被误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可否认我们很多人也都是从德国啤酒开始觉得啤酒好喝的。反正在我没被其他精酿啤酒开光时,也是一直在喝德国啤酒。也算“一日之师”吧(大多步骤:德啤敲门砖-比啤垫脚石-美啤开眼界)。德啤也一度是国内超市酒柜和啤酒吧的宠儿。先勿论是否在德国真有某些“xx皇家牌子”(就是原装进口)的啤酒,在中国的德啤供应商有多少不是摸着石头进货,然后打一个市场认知度的时间差!细究其广告语萌点百出。真爱喝啤酒,务实求真的我倒真见过,只是不多。如此,这屎盆往德国啤酒罐上扣,神马叫躺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你看到的德国人的开放和认真了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德国是固执,我的日耳曼姐夫就是例子。2010年以前他除了德国啤酒以外不喝任何国家啤酒,他坚持认为其他国家的啤酒“都很屎”(他好像被谁误导了?)!我通过三年的不间断洗脑,使他终于有一天在NBeer约喝时由衷地说了一句:德国啤酒真屎!(而事实证明:他这一次又掉队了!)但关键是:他们一旦被你以理击垮,那他们的转变之彻底、回旋起点之高也同时会让你不得不肃然起敬!年初上海国际啤酒节上见到一些德国人时,他们对我们酿造的各式风格的精酿啤酒的接受度和认知度已经颇为令人难忘了,对那款中国大米IPA更是赞誉有加;而我的这个日耳曼姐夫目前更是不但开始酿造各种风格啤酒并代理了国际上很先进的一款德国造微酿设备,也因之而一跃成为了上海知名啤酒疯子之一!事实证明,一旦幡然转身,很可能是华丽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也许源自我们认知的局限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对德国的啤酒史不甚了解,但我一直保持着莫名的热情并凭借这股热情喝遍了源自这个国家的所有啤酒风格(至少书面上有的);更因此而拜访了柏林、法兰克福、斯图加特等一些城市的啤酒店和酿造学院。期间也同在德国学习的酿酒师把酒狂欢!那么多小酒厂在固执己见的近千年里、日复一日酿造着就那么几款德式风格啤酒——这不能不令人唏嘘!回眸华夏——就算不是精酿,曾经遍地开花的地区性厂牌去哪了?!啤酒架上有多少本土精酿?!有多少是真正值得引以为自豪的?!又有多少平方公里能让本土新兴的微酿啤酒厂破土而出的土壤?!消费大爷们肯去尝试异军突起的新兴本土精酿么?我们能接受和品鉴更多风味各异的啤酒么?……站在不计其数的德国小厂啤酒墙前,我着实汗颜:虽然德啤也存在大公司买断小厂而控股的情况,但厂牌的多样性依然可观,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毕竟啤酒风格分类中,仅德式啤酒的风格就几乎占有了四分之一的篇幅!不但一些村式家族微酿酒厂热衷于延续着自己的传统,那些经典的德式风格和代表酒厂更是纵横交错出很多你绝不能绕过的经典!如此等等,使得你如果不是有计划的在本地品尝这些有时连风格都不易拼写明白的德式啤酒(对好多啤酒来说“新鲜”很重要),一些针对德国啤酒的结论就难免会陷入以偏概全的偏颇之中——更遑论在如今新兴酒厂创新和部分老厂觉醒的当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德国啤酒不可忽视的性价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德国人对啤酒是固执(事实上是——他们可能对任何事情都有些固执)有些人归结为“一根筋”和《纯粹法》。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那就是:在柏林超市,一些不难喝的小厂精酿啤酒,每瓶售价只有0.25欧(500ml的哦,汇率颠婆你自己算),有没有搞错(为什么也比水便宜),他们的收入多少?他们的啤酒多少钱?我们的收入多少?我们的啤酒多少钱?相同价钱啤酒品质差多少?如果情形相似,很难说我老早就不计腰包变着法儿的喝别的;更重要的是:虽然风格口味不算太多(我认为不少了,我们有么),但多如牛毛的品牌中寻找一款适合你的,还需浪费良久!有些未知的酒厂也经常会给予你惊喜。反正我到了德国后就忘记了曾经还腻歪过德国啤酒,转而忙着夜夜翻牌“挥金”宿醉去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是否应在更广义的层面上包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包容厚德的对待德国啤酒,也就是理性对待我们精酿啤酒的未来。君不见——世界各地NB精酿大牌的黑板上(身边精酿强国日本也如此,虽然开始会被认为老套),让啤酒疯子们为之癫狂的不乏德式啤酒的古老风格:Alt、Gose、Bock、Rauch、Kolsch……比比皆是!在啤酒大咖们都老老实实酿造、追思这些德国的啤酒风格之时,我想我们几乎没有课炫耀的精酿历史但与此同时也无禁锢!我们更应潜心钻研,兼容并蓄。不管怎样,反正我先是折腰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行了,就唠十块钱儿的吧。这篇小文我相信过不了多久也终将成为过去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曾经我也将讨伐工业啤酒和德国啤酒作为一面旗帜,无时无刻不慷慨激昂地向所有我认为需要改变豪饮意志的哥们儿们去挥舞!但很快我就想起多年前一次宿醉在北欧小旅馆中自己总结在手纸上的一句话:对于精酿啤酒——当你要下结论时,也许就是你要犯错时!精酿啤酒的魅力也许就在于此。我希望从让大家听到各种关于精酿啤酒的不同声音的那一刻开始,我们能够再回首,探寻并客观评价这个在中国曾无限风光而今却又有几分落魄的啤酒巨人——德国!也许我们能够因此为自己打开一扇通往更加广袤的精酿土地之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谨以此文献给为推动精酿啤酒运动前仆后继的所有酒腻子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者虽说是小文,但着实很长,费了我不少时间去腾挪。在腾挪的过程中,我也再次有所感受。在目前中国的啤酒圈内,说句不客气的话,不懂的人认为只有德国啤酒是好啤酒,而更不懂的人是那些在接触了比啤美啤之后对德啤嗤之以鼻的人,认为德国啤酒一无是处。真正能够客观看待的人其实不多,其实我曾经也是一个不懂的人,也曾经受人鼓动成为了一个更不懂的人,但是在踏下心来了解了各国啤酒历史以及啤酒风格,甚至在亲自尝试做了啤酒之后,我从新客观理性地去认识这个问题,毫不夸张地自我牛逼一下,我其实现在还是稍微比较懂一点啤酒的。\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9:42:35.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likeCount&:42,&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7:42:35+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97ee70afe723c0b56cad25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likesCount&:42},&&:{&title&:&苦,也是一种享受&,&author&:&spawn83&,&content&:&\u003Cp\u003E中餐对于味觉的把弄千变万化,简单的五种味道成就了无数种的美食,而我想对于一般人来说,五味中唯有苦是最不受待见的。但在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内,苦又占据着自己独特的位置,苦尽甘来、苦口婆心、良药苦口利于病,自古以来成功人士,苦是必备之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就来说说苦这个……可以称之为是味觉或者是感觉的……东西吧,当然今天不会主要研究味觉,我总是能跟啤酒扯上关系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在前几天,我在身边做了个很小的调查,主要目标群是女性,我就问她们,如果在面前摆着鸡尾酒、红酒、啤酒、白酒、威士忌,她们会怎么选择,最后的结果是,几乎所有女性都会一致选择鸡尾酒,问其原因,很简单,因为好看,第二选择会是红酒,第三选择会是威士忌,排在最后的竟然是啤酒……是啤酒……啤酒……啤……酒,我以为她们会把白酒放在最后一位,哪知得到的答复是:白酒不苦!看来苦味是大多数女性拒绝啤酒的一大原因,同样即便对于大多数男性来说,苦味也不是容易接受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先来科普一下味觉基础知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375\& data-rawwidth=\&220\& src=\&a30cb5ac31c6\&\u003E上面是一张很经典的舌头味觉分布图,以至于我相信了它很长时间,但其实它是错误的,根据该图,人们把舌头的味觉感受分为四个区域:1.舌根-苦;2.两侧后半部-酸;3.两侧前半部-咸;4.舌尖-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为什么说这张图是错误的呢?首先大家都知道舌头上的味蕾是我们感觉到味觉的主要器官,味蕾里包含了能够感受到所有味觉的细胞,每一种细胞负责感受一种味觉,而味蕾其实在舌头上均匀分布的,因此实际上我们舌头的每个部位都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味觉信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酸甜苦辣咸 五味杂陈\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提到味觉,我们有个词叫五味杂陈,其中五味代表了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其实其中的辣不能叫做味觉,因为我们的味蕾是不能分辨出辣这种味道的,辣这是一种刺激,通过体表传播到我们的大脑,产生了辣这种感觉,比如我们把辣椒涂抹在手部皮肤,一样会有“热辣辣”的感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早先的研究,味觉有四种基础味觉,分别是酸甜苦咸,后来经过研究,又加入了鲜这一基础味觉,所以现在有五种基础味觉——酸甜苦咸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苦到底怎么产生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苦是味觉中最让人敏感的一个,它通常给人带来的是不愉快的、难以接受的。来自wiki上关于苦度值的定义是这样的:0.000008摩尔的奎宁就可以引起苦味(注:约2.5毫克),其它物质引起苦味的阈值通常与奎宁作比较,奎宁的苦度被定义为1。\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实话苦这个东西到底其定义是什么,我也不清楚,总之在大多数人眼里,苦就是不舒服的代名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文归正题,啤酒为什么苦?\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啤酒为什么苦这个话题我在以前的文章曾经介绍过,这里就不厌其烦地再说一遍吧。啤酒中的苦(除去黑麦提供的类咖啡苦味)主要来自于啤酒花这种制作啤酒的必不可少的添加物。而主要提供苦味的是啤酒花内的α-酸,它是提供苦味的主要来源,当然β-酸也能提供一些苦味,但只起辅助作用。所以衡量一款啤酒花的苦度高低,是看其α-酸含量的高低。虽然现在科技很发达,但是啤酒花内的还是有相当的物质不为我们所知,尤其是造成aroma(香气)的物质,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释。α-酸主要包括葎草酮(humulone)、类葎草酮(cohumulone)、聚葎草酮(adhumulone)等物质,这些物质在受热条件下异构化(不知道异构化的我也不多解释了,这是高中化学知识,请自行查看。)而形成了上述物质的异构体,也就是前面都加个iso,所有上述这些东西在经过了麦芽汁熬煮这一工序,前面都加个iso,就成了iso-α-acids,也就是逆α-酸或叫做异α-酸,其实它才是产生苦味的源头。α-酸含量越多的酒花,其产生异α-酸也会多,苦度自然就会高,但这是在相同受热时间这个条件下的,在啤酒制作中,有一个表,是在不同的密度下以及不同的煮沸时间下,α-酸转化为异α-酸的转化率,相同的啤酒花在一定的麦芽汁密度下,经过不同时间的煮沸,这个转化率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相同麦芽汁密度下煮沸时间越长,转化率越高;相同时间下麦芽汁密度越大,转化率越低。所以在酿制一款啤酒时,你要想得到的结果是苦还是不苦,完全看你的添加啤酒花的种类与时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外这里提一句,在啤酒界中,衡量啤酒苦度有一个专有的单位,成为国际苦度单位International Bitterness Unit,简称IBU,它是这么定义的:将1公升内含有1mg的iso-α-acids称之为1IBU。基本上我们日常喝的国产啤酒,虽然它没有标识出IBU来,但是根据我的经验,大概也就在10-15左右,而德式小麦啤酒会在20左右,比较好的美式IPA回达到70左右,那就算是比较苦的,我做的90分钟IPA的苦度经过计算大概是不到100,大概90出头,目前世界上最苦的啤酒的IBU达到300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啤酒苦为什么还有人爱喝?\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啤酒苦还有人爱喝,尤其是那些女孩子们,他们不理解自己的男友为什么喜欢在看球的时候喝上一杯啤酒,更是在自己支持的球队获胜时用啤酒庆祝,她们会想,那种甜美的时刻不应该来一杯甜甜的果汁庆祝吗?呐,我要告诉你,这就是啤酒的魅力所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关于啤酒花的,我有写过专门的文章介绍,它在《本草纲目》中被称为蛇麻草,是一味中药,它具有健胃消食,化痰止咳,抗痨,安神利尿的功效,这里插一句,很多女孩儿不喝啤酒的另一个理由是因为觉得喝啤酒有涨肚感会长啤酒肚,这真尼玛是冤枉了啤酒啊,喝啤酒造成的涨肚感其实是因为其里面含有二氧化碳所致,喝可乐雪碧同样会有这种效果,还有说喝啤酒会长胖,那就更尼玛冤枉啤酒了,同等重量的啤酒、红酒、威士忌、白酒,含有热量最少的就是啤酒了,因为它酒精度度数是最低的,而酒的主要热量来源就是酒精,亲们,酒精灯用过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光是苦,恐怕没多少人爱喝啤酒,但是最重要的是啤酒花里不仅含有提供苦味的α-acid,还有提供了独特香气的Hop Oils(酒花精油) ,关于酒花精油,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完整的报告,也就是人们对其还没有完全了解,它为什么产生香气,这些香气为什么会让人有愉悦感,到现在都还是未知领域。对此我有自己的\u003Cb\u003E不科学\u003C\u002Fb\u003E的\u003Cb\u003E很主观\u003C\u002Fb\u003E的看法,从植物学分类上来看,啤酒花与大麻是亲戚,然后,你懂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还有一点,如果啤酒在制作过程中不添加啤酒花,那么最后你喝到的是有些发甜的麦酒(我一直想试验一下,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因为考虑到不添加啤酒花,在发酵过程中染菌变坏的可能性就提高了)。喝甜的东西固然会让你感到很舒服,但是喝多了自然会感觉腻歪,所以来点苦味调剂一下,那感觉就很棒了。有人问为什么不配点咸或者是酸,对此我也没有很好的解释,不过有一点需要这里提一下,小时候大家都喝过中药汤子,尤其对于80后的孩子而言,我反正小时候喝过,那时候为了让我能喝下去苦涩的中药汤子,我妈总是会拿一块糖来,说喝完了含块糖感觉一级棒,而事实上还真是那样,满口苦涩之后来点甜味儿,那感觉很幸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这样,蛇麻草的苦与麦芽的甜混在一起,得到很好的平衡,于是造就了啤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一点感悟\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苦并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如果把五味拟人化的话,我会更喜欢苦这个人,他表面看起来不起眼,甚至还让人有那么一点儿厌恶,但如果深入交往,你会发现他是真诚的,是充满友好的,他把自己最实在的一面展现在众人面前,只有懂他的人,理解他的人,他才会带给你美妙的感觉。\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3:35:06.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8,&likeCount&:3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1:35:06+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36bcc6e5f38b3bf97164f4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8,&likesCount&:35},&&:{&title&:&今年夏季有三宝:啤酒,足球,世界杯!&,&author&:&spawn83&,&content&:&\u003Cp\u003E世界杯是一把尺子,它的每一个刻度都横跨4年,只有用它丈量过的人生才够精彩,才够回味。4年了,我又等了4年,不知是该感伤还是该兴奋,多么希望我能活100个4年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回忆一下自己的观杯经历,从最早的90年开始,那时候还是小尺寸的黑白电视, 而且也不懂事儿,那时候都是我爸在看,晚上被他吵醒起来看两眼,从那时知道足球原来是这么踢的,那是我人生第一个有记忆的世界杯,而德国(西德)夺了冠,从那时起就喜欢上了德国队,而后几年国内转播欧洲赛事不断增多,意甲与德甲先后登陆中国,从那时起就算是正式踏上了球迷之路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年一次的世界杯来了,在兴奋之余却有一丝淡淡的忧伤,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过完这1个月还需要再等待4年吧,但更多的是因为自己不再年轻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世界杯与啤酒\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足球常有,而世界杯可不常有,4年一次的世界杯怎么能少了啤酒呢,足球与啤酒绝对是绝佳的组合,为什么这么说,且听我来给你道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首先不论是世界杯还是欧洲杯,其举办的时间都是在6,7月份的夏季,除了上届南非世界杯由于是在南半球,6,7月份不那么热,甚至有点儿冷之外,纵观世界杯举办历史,大多数还是在北半球或者气候宜人的国家举办,比如这次的巴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436\& data-rawwidth=\&1106\& src=\&eebbdeadbdc00f4186363\&\u003E\u003Ci\u003E来一张南美洲地图普及普及地理知识\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次是有那么多饮料那么多酒,为什么独有啤酒会成为人们看球时的必备之物呢?我个人的理解(再次声明是个人)是这样的:1.啤酒的酒精度数低,这样适于人们大量饮用而不至于醉酒,在适量的酒精作用下,看起球来会更加富有激情;2.看球没有肉,感觉不太够,一边看着世界杯一边吃着烧烤,绝对是一种享受,而这时候唯有啤酒才是绝佳的佐餐用酒,之前也介绍过,啤酒中的啤酒花具有健胃消食的功效,所以不论是肉还是其他食物,啤酒都能够完美匹配;3.啤酒与红酒、洋酒、白酒这些酒相比,有一个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富含二氧化碳,而在酷热之下,喝上一杯凉飕飕的冰镇啤酒,会让你倍感舒适,再打上一个响亮的嗝儿,甭提多NB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458\& data-rawwidth=\&678\& src=\&f8cd2f3eac2cea245e93c5\&\u003E\u003Ci\u003E真的球迷不在乎自己喝酒时有多不雅观\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450\& data-rawwidth=\&395\& src=\&95dfbe99bf475a3d5cee1\&\u003E\u003Ci\u003E1L的大杯子能举起来挺不容易的,啥时候能让我遇到这样的妹子,一定鞍前马后。\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世界杯喝什么啤酒、和什么人喝、怎么喝,这些有讲究\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世界杯期间看球喝酒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但是你有没有想好喝什么啤酒了吗?有没有想好和什么人一起喝,怎么喝?别以为这是很简单的一个事情,其实里面还是有些讲究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世界杯期间喝什么啤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毫无疑问,世界杯期间消耗量最大的啤酒必须是清爽淡雅的下发酵Pilsener Style,这种啤酒的特色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很多次,这里就不多赘述了,总之这种啤酒适合在激情看球之时与朋友推杯换盏,大口喝酒大口吃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281\& data-rawwidth=\&500\& src=\&8cbd292b14ca58a24dc00d0\&\u003E当然还有德式的Weissbier,也就是小麦啤酒。正宗传统的巴伐利亚小麦啤酒采用了50%甚至更多的小麦麦芽作为原料,小麦啤酒颜色很淡,甚至有些发白,所以也称为白啤,这种啤酒会有一种独特的果香气,尤其是在喝前鼻子凑上去的那一刻,会有很浓郁的果味扑鼻而来,喝下去会感觉有些果酸味,很香,苦味并不那么明显。为了备战世界杯,我买了一箱德国的斯图加特乡村小麦在家,用来在世界杯期间饮用。其实在北京的711里我们都能买到很多品牌的weissbier,选择斯图加特只是因为它比较便宜,性价比还不错。(毫无广告嫌疑,纯个人感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400\& data-rawwidth=\&400\& src=\&f66b1dc1e4e\&\u003E\u003Ci\u003E注意到上图的hefe了吗,Hefe Weizen要是直译过来就是酵母小麦啤酒,也就是说这种啤酒内是含有酵母的。\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世界杯期间怎么喝啤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是拿嘴喝了,这还用问,不过我这里说的怎么喝并不是指这个而是在喝酒时应该注意一些什么东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届世界杯的比赛大多是在凌晨,以3点-4点之间居多,对于中国球迷来说熬夜肯定是必不可少的。熬夜其实是不太健康的,尤其是第二天还要上班,但最主要的是看球期间我们的嘴肯定不闲着,啤酒烤串是常客,支持的球队赢了再来个豪饮也不是不可能。而这其中就伴随着风险,凉啤酒加热烤串,会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本来夜间我们的身体机能就处在一个比较低效的阶段,这时候饮用大量啤酒的话,酒精不能很快代谢,看完球没睡几个小时就要接着去上班,很影响工作状态,甚至一整天都晕晕乎乎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我在这里建议各位球迷,夜间起来看球喝酒时要注意什么。首先不要喝太凉的啤酒,太凉的啤酒会容易造成胃痉挛,有一次晚上起来看欧冠比赛,我就是喝了一听特别凉的啤酒,然后马上肚子就疼的要命,足足疼了1个多小时,球也没看好,觉也没睡好,第二天班儿也没上好。其次喝酒时尽量别进食大量的下酒菜,最好别烤串加啤酒,油腻的烧烤加冰凉的啤酒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但又不能没有下酒菜,我的建议是干果,比如开心果、腰果之类的。 还有一点,就是别饮用太多的啤酒,按我的标准,1L也就是大概两听斯图加特小麦这样的量就足以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以上建议在周末与朋友相聚一起看世界杯并且还有妹子在的情况下丝毫一点都不成立。\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335\& data-rawwidth=\&500\& src=\&46a30a0c48b2fa4bed6570\&\u003E\u003Cp\u003E3.和什么人看世界杯就喝什么样的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和什么人一起看球是你自己的选择,但如果你是懂啤酒的人,那么你就可以好好利用这一优势,瞬间让看球喝酒也有乐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一干朋友相约看球喝酒应该占据了世界杯期间的最大一部分,而朋友之间没那么多拘束, 干杯是朋友间喝酒最常用的词汇,所以朋友间喝酒一定要选择喝清爽低酒精度的Pilsener Styl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己独自一人或者在家和老家儿一起看球,那么还是喝小麦啤酒比较适合,因为在家不可能大喊大叫,也不可能大鱼大肉,所以一杯浓香的小麦啤酒足够你孤独寂寞地看完一场比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女朋友或者女神一起看球。当然我是要着重说这个的,能找到愿意和你一起看球的女朋友或者女神,那一定不能错过这个机会,此时啤酒是最好的催化剂(如果你想催情也不是不可以)。和女神一起看球喝酒首先要摒弃大杯干掉的习惯,所以一定要选择慢慢享用的那种啤酒,此时比利时的酒就派上了用场。比利时啤酒素以酒精度数高,香味独特而著称,一般来说它们并不那么苦,醇香味浓厚,很适于慢慢饮用,尤其再配上一个郁金香杯的话,那就太有气氛了,前提是别在比赛很关键的时刻喝,否则会影响你的情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你的女神口味较重,那也有解决方案,来一瓶美式IPA吧,又苦又香度数又高,保证你的女神飘飘欲仙。上周我将自己装瓶的90分钟IPA拿给女神喝,她喝完了之后非常高兴,觉得很好喝,于是乎一个邪念,不,一副和谐的画面在我脑中形成。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你的女神问你为什么那么帅的皮尔洛留一脸大胡子,为什么克洛泽这么老还踢世界杯,为什么内马尔又越位了,为什么托雷斯又射偏了,这时一瓶高度数的啤酒可以让她安静下来,然后你就发现她温柔地躺在你的怀里了。(看西班牙的比赛会同样也会让她安静下来并睡着,但不会有躺在你怀里的效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3264\& data-rawwidth=\&2448\& src=\&1fb6db2b8e55c232eb32bea9f1348ded\&\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3264\& data-rawwidth=\&2448\& src=\&50476dbc0cc68c28e0e0f8\&\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3264\& data-rawwidth=\&2448\& src=\&e864f506addacb\&\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3264\& data-rawwidth=\&2448\& src=\&8efdf9a99b15c9377328cfa1172cfc8d\&\u003E\u003Ci\u003E前三张图片是一个在美国的朋友\u003Ca data-title=\&@于夫罗\&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u002F\u002Fwww.zhihu.com\u002Fpeople\u002F58c01a4b2bccec253ea87d48f39a3df0\& data-hash=\&58c01a4b2bccec253ea87d48f39a3df0\& data-tip=\&p$b$58c01a4b2bccec253ea87d48f39a3df0\&\u003E@于夫罗\u003C\u002Fa\u003E发来的她在美国芝加哥当地的酒,据说很有名,叫做鹅岛,听说奥巴马很喜欢,最后一张是著名的角鲨头Dogfish Head的60分钟IPA。\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世界杯32强与啤酒\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距离世界杯只有1天多的时间了,世界杯32强早已出炉,而前段时间每个队的23人大名单也已公布,我们来看看世界杯32强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东道主(1)
巴西\u003Cbr\u003E欧洲区(13)
意大利、荷兰、德国、比利时、瑞士、英格兰、西班牙、波黑、俄罗斯、希腊、克罗地亚、葡萄牙、法国\u003Cbr\u003E南美区(5)
阿根廷、哥伦比亚、智利、厄瓜多尔、乌拉圭\u003Cbr\u003E中北美及加勒比海(4)
美国、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墨西哥\u003Cbr\u003E亚洲区(4)
日本、韩国、伊朗、澳大利亚\u003Cbr\u003E非洲区(5)
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喀麦隆、加纳、阿尔及利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怎么把世界杯32强与啤酒扯上关系呢,其实我想了许久,上周五高晓松的新节目《晓松奇谈》中讲到了世界杯的一些东西,但是他是从文化、从历史角度来讲的,从这32强中语言的分布、国旗的故事等等角度来审视世界杯,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点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424\& data-rawwidth=\&858\& src=\&b54ca4f6f\&\u003E\u003Ci\u003E很喜欢之前的《晓说》,虽然现在节目叫《晓松奇谈》,但其实节目名字变了无所谓,只要人不变就行。\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自然是没有高晓松那般广阔的知识与见识来纵谈世界杯32强,但是我可以从啤酒的角度来说说这世界杯32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世界杯32强,欧洲是老大,啤酒同样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世界杯32强中,欧洲席位是最多的,达到13个,这是因为欧洲足球的水平在全世界是最高的,所以理应拿到更多的席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同足球的地位一样,欧洲的啤酒在世界上也是老大。虽然最早的啤酒并不是从欧洲起源的,但是啤酒的茁壮成长与发扬光大却是在欧洲。首次使用将蛇麻草用在啤酒制作之中,就这样延续了近千年。同样也是在近代欧洲,随着第一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啤酒工业化成为现实,这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可以随时随地的品尝啤酒,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啤酒在全世界的广泛流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世界杯32强中的欧洲国家,随便拽一个出来就有着很深厚的啤酒历史,这里面就不过多说德国、比利时、英格兰了,即便是以出产葡萄酒著称的法国和意大利,同样也有着不少的啤酒品牌,只不过被他们著名的葡萄酒给冲淡了而已。不得不提一下这届世界杯没能入围的捷克,捷克的皮尔森市正是流行世界的Pilsener Style啤酒的发源地,众多东欧国家同样也有着自己的Pilsener Style品牌啤酒,东欧人更加喜欢喝这种类型的啤酒,可能是受了德国和捷克的影响吧。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世界上啤酒总产量虽然中国是排在第一,但是人均消耗啤酒的量,捷克是全世界第一,比德国都要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到这里,我要说一个有关德国队的故事,德国队在世界杯里经常被叫做德国战车,比如上届世界杯德国战车就先后碾碎了英格兰与阿根廷,为什么管德国叫战车呢,以前我一直都以为是因为德国有个战车乐队,其实不然,在这个乐队成立很早之前,德国足球便有了战车的称号。其实应该是这样的,1972年德国在足球场上赢了当时的前苏联,然后报纸上刊登了“德国战车在二战后再次袭击苏联”的评论文章,于是这个称号就沿袭了下来,原因归根到底就是德国二战时期的装甲部队横扫欧洲,留下的就是一种压倒式的进攻方式,具有极强的侵略性。而德国人在足球场上向来以组织纪律严明,团队配合而著称,所以战车这一形容还是挺贴切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316\& data-rawwidth=\&469\& src=\&04a2cbe3ffaec16ce248749f\&\u003E\u003Ci\u003E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张很逗逼的图,话说小猪施魏因施泰格长得真挺“盖世太保”的。\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800\& src=\&b5b5ef8d6fbfa2359ddb\&\u003E这是成员基本都来自前东德的战车乐队,也是我很喜欢的乐队之一。 \u003Cbr\u003E\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南北美啤酒大相径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北美俩兄弟美国与加拿大过得不错,这两个国家也是以欧洲移民为主的国家,所以在文化上、政治上都继承了欧洲祖先的一些东西,所以在啤酒上也继承了很多。这个有机会我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介绍的,因为这里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内容,我写完了世界杯估计都结束了。但是要说的一点是,近10多年,美国精酿啤酒的发展势头很是凶猛, 其毫无拘束的酿酒风格与大胆尝试的美国精神让众多精酿爱好者为之倾倒,反倒是啤酒老大欧洲,却鲜有什么大动静,除了一个苏格兰的Brew Dog,其他的新锐酿酒厂我听到的不多,也可能是我消息闭塞,但是可以理解的是,欧洲人确实更注重传统一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面来说说南美啤酒,传统意义上来看,从墨西哥开始的美洲就算是南美了,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先从墨西哥说起,墨西哥除了有Tequila之外,还有一个最著名的就要是Corona啤酒了,号称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lager啤酒,当然味道吗,我只能呵呵了。从比较专业的角度来看,首先它这个瓶子使用的就不对,你见欧洲、美国的啤酒哪里有用透明瓶子装的呢,基本都是棕色瓶子,这样可以更好的避光,避免产生日光臭,而Corona却采用透明材质的瓶子,其一大目的就是为了美观,但在味道这个层面上,这样做是毫无意义,甚至是有损啤酒口感的。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717\& data-rawwidth=\&571\& src=\&7b257d98d726c65db872\&\u003E\u003Ci\u003E这就是传说中的Corona啤酒,看起来确实很好看,很诱人,很讨女孩子的喜欢,但是口味,真的,呵呵,至少我不太感冒。\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美另一个大国也就是这次的东道主巴西,我对这个国家的啤酒了解的并不多,所以也就不多说了,曾经在酒吧结识一个巴西人,他貌似对他们国家的啤酒没有啥好感,他们倒是经常喝美国啤酒,这也不难理解,同是在美洲,喝着也方便。我唯一知道的一个巴西的品牌叫做星谷啤酒,还是因为今年巴西要举办世界杯,一个酒商推荐给我的,但其实在我这里卖的很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788\& data-rawwidth=\&716\& src=\&3d2c7e862d5ac9cbaeb96d\&\u003E\u003Ci\u003E从海报来看,很有巴西雨林风格,口感还可以,偏甜。\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洲在被西方人踏足之前一直是有被西方人称为印第安人的土著人居住的,而且时间还很长,在美洲本土文明中就诞生了著名的玛雅文化,当然还有众多文化,其中印加就是其中之一。下图是印加帝国曾经达到过最大范围,对比本文第一张南美洲地图我们可以发现,古印加帝国涵盖了现在的厄瓜多尔、秘鲁以及智利的一部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549\& data-rawwidth=\&549\& src=\&4e356d012c9348416bdda16e30b0c3f1\&\u003E\u003Ci\u003E古印加帝国曾经达到过的最大范围。\u003C\u002Fi\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古印加帝国中,有一种被称之为奇扎啤酒的奇葩,之所以奇葩是因为它的制作方式,相信你一定不敢尝试,绝对不敢尝试。这种奇扎啤酒的制作方式是这样的,首先在烈日下晒一大缸水,然后请来一群当地的妇女,一定要当地哟,最土著的那种哟,让这些妇女们咀嚼各种谷物直至成糊状,不能吞咽哟,绝对不能吞哟,然后把这些糊状的谷物土到装满水的大缸里,这是经过长时间的暴晒,水已经热了,你可以想象是什么情景吧,我实在找不到图片了,相信就算找到图片,我也没有放上去让大家看的勇气。就这样,把这一大缸物质放置一个星期,让它发酵,然后经过简单的过滤,就成了美(ling)味(ren)无(fa)比(zhi)的奇扎啤酒,不知道这种做法有没有失传,我倒是很想试试……去做,而不是去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亚洲啤酒亮点不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回到亚洲吧,我们每届大赛只有4个名额,而就这还被黄头发蓝眼睛的澳大利亚抢去一个。澳大利亚不能算是传统的亚洲地区,只是在足球这个维度里被划归了亚足联管理而已,所以这里不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亚洲的啤酒,中国刚才也提到了,我国是世界上啤酒产量最多的国家,但是质量吗……不说了,这里要说说日本,日本接受西方文化比中国要彻底很多,所以啤酒的传入也比中国早很多,具体可以参看之前的文章说\u003Ca class=\&\& data-title=\&说我们邻国日本的啤酒\& href=\&http:\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beerstory\u002F\&\u003E说我们邻国日本的啤酒\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的感觉是韩国的情况还不如日本,我还没怎么听说过韩国的一些精酿品牌,所以这里也就不说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伊朗就更不清楚了,伊斯兰教规定,是不能饮用酒精饮料的,所以我相信啤酒在那里肯定没什么市场。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公认的啤酒发源地之一就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虽然目前这个地区是现在的伊拉克,但是相信伊朗在那个年代也应该会有一些啤酒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总的来说,亚洲啤酒两点不多,东南亚倒是有那么几个牌子还比较流行,但也仅是在很小的区域范围内,与高度发达的欧美啤酒相比,还是差很多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非洲啤酒,实在不清楚,所以也就不说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们都说未来100年世界的中心将向非洲偏移,也许吧,希望在未来啤酒也能够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世界杯就要开始了,大家吃好喝好看好,别掉队!\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就写到这里吧,其实酝酿了很久了,一直没得空写,马上世界杯就开始了,再不写就太对不起自己前段时间的思考了,希望大家能度过一个愉快的世界杯月,在这期间和自己的朋友吃好喝好,和自己的女神或女朋友享受甜美的世界杯。 \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6:19:06.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likeCount&:17,&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4:19:06+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3fbcbf0bb383e7bf5e897c268a1713af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2,&likesCount&:17},&&:{&title&:&德国VS阿根廷,啤酒VS葡萄酒&,&author&:&spawn83&,&content&:&\u003Cp\u003E当看到上一篇文章的更新日期竟然是6月11日的时候,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可能也跟上一篇文章鲜有人关注有关吧,心情有点小失落。世界杯期间完全陷入其中,决赛那晚跟朋友在工体东门的1308皇冠度过的,喝着明明不是白啤却硬被服务员称作是白啤的皮尔森型自酿啤酒,看着德阿大战。当看到最后格策那粒入球后,全场沸腾了,我喝下了那晚的第二大扎1L的啤酒。里佐力吹响了比赛结束的哨音,终于可以放松了。期待了很多年,一直就是铁杆的德国球迷,今年终于圆了一次梦。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废话不多说,今天给大家讲个什么故事呢,既然今年的世界杯决赛是德国VS阿根廷,我就来把这两个国家硬扯到有关啤酒上来吧。\u003C\u002Fp\u003E\u003Cvideo id=\&21961\& data-swfurl=\&http:\u002F\u002Fplayer.youku.com\u002Fplayer.php\u002Fsid\u002FXNzM4MzQzMDAw\u002Fv.swf\& poster=\&http:\u002F\u002Fg4.ykimg.com\u002F3BDEEFF2AE5-C-43BBE70EACD3\& data-sourceurl=\&http:\u002F\u002Fv.youku.com\u002Fv_show\u002Fid_XNzM4MzQzMDAw.html\& data-name=\&【发现最热视频】太残暴了!8秒完美再现德国如何屠杀巴西\&\u003E\u003C\u002Fvideo\u003E\u003Cp\u003E如上面的视频所示,巴德之战用这个来表现真的是再形象不过了,啤酒VS汽水也好还是糖水也好(不知道是什么),总之结果是残暴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德阿之间的碰撞可以看成是啤酒与葡萄酒之间的较量\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856\& data-rawwidth=\&1045\& src=\&957a59bbd75b206a7f936\&\u003E\u003Cp\u003E好吧,这样说起来可能有些牵强,但是事实上,啤酒与葡萄酒确实是这两个国家的代表之一。啤酒之于德国就不用多说了,这个地球人都知道。但是阿根廷呢,貌似对于国人最常听到的就是潘帕斯雄鹰了,阿根廷的牛肉确实是世界上最好的之一。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阿根廷往前倒个几百年,那儿的大部分人都来自于西班牙和意大利,对这两个国家熟悉的人肯定知道,葡萄酒是他们的钟爱之物。而事实也是这样的,阿根廷是全世界第四大葡萄酒生产国,也是南美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国,其中著名的门多萨地区,是阿根廷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基地,整个阿根廷差不多2\u002F3的葡萄酒都产自于门多萨地区,它是世界范围内仅次于法国波尔多的葡萄酒生产基地。了解地里的人都知道,阿根廷西靠安第斯山脉,与智利一山之隔,这个地区的气候非常适宜葡萄的种植,而且阿根廷人多为西班牙与意大利移民后代,自然而然就带来了欧洲传统的葡萄酒庄园文化,造就了南美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德国与阿根廷这两国的较量从一个角度上来看也可以看做是啤酒与葡萄酒的较量,当然这只是个不切实际的比喻而已,因为最后谁的胜利都不能说是哪一种酒的胜利,葡萄酒与啤酒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喝法,把这两个摘出来作比较未免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嫌疑,但毕竟今天写到这儿了,我又是个爱好啤酒的人,那么就牵强地引用一篇文章来战一战葡萄酒吧,不过我个人首先声明,第一我个人不懂葡萄酒,所以下面的文章纯引用,并不完全代表我个人观点;第二,无意挑起爱好葡萄酒与啤酒的人之间的矛盾,就当是个乐子,娱乐一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要引用的文章来自于牛啤堂公众微信号某日推送的一篇文章,早在今年早些时候他们就搞了一个葡萄酒与啤酒大PK的活动,内容以品鉴为主,然后又从历史、理化、对人体健康的作用等角度做了些分析,难道他们早就预测到了今年的世界杯是德国碰阿根廷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下为引文,括号内为本人观点与意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啤酒比红酒好的七大理由\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一个理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绝大多数啤酒的生产过程严格控制,各种无毒无菌,红酒生产第一步被各色人等光着脚丫子一顿踩,我一想想有的老头仗着老茧的脚底板,还有小屁孩,同时撒两泡尿也有可能,带来别样的风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407\& data-rawwidth=\&540\& src=\&66f991accc9ed98f452a0bc\&\u003E(其实现在用脚踩生产葡萄酒已经消失了,更多体现在旅游文化上,在古时这种行为也是为了庆祝葡萄大丰收而进行的,其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再说啤酒制作过程中的无菌无毒化,这个确实是没有错的,不论是古代酿酒还是现代酿酒都少不了煮沸这一过程,既然有了煮沸,那么就意味着消毒灭菌,而且对于啤酒来说,以前也说过,是单一酵母发酵产生的,不像红酒,更多是不同菌群在一起发酵产生,所以在微生物安全这一层面上,啤酒会更加好一些,这里还没说天然防腐剂啤酒花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个理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啤酒广度更大,你想酗酒的时候有适合酗酒的,你想品酒的时候有适合你慢品的,你想吃烧烤时有适合你吃烧烤的,你想喝果汁时有各种果汁味的,甚至你想喝凉白开时,也有X京青X什么的廉价货给你漱口不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300\& data-rawwidth=\&400\& src=\&71142cdbebcb008e8caa03\&\u003E(最后一行里的两个X是我加的,我觉得出于尊重不应该直呼其名,他做的烂不是他想,而是不得已,谁也不想被人骂烂对不对,我希望作为国产品牌,X京和青X能够奋起直追,向国外领先技术与理念看齐。另外我还觉得,存在即合理,你问我平时喝这俩品牌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当你没有更好的选择,又想喝酒,恰巧兜儿里又没多少钱的时候,这哥儿俩一定是你最好的伙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三个理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啤酒深度更深。啤酒有1度的,有65度的,啤酒有白色的,也有纯黑的,啤酒有单一麦芽单一酒花无比纯净的,也有用了十几种麦芽十几种酒花N种辅料三种酵母在百年苏格兰威士忌桶里陈酿数年出售的,世界上没有你想不到的啤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300\& data-rawwidth=\&372\& src=\&6a48d86bce2be033a1d4\&\u003E(其实现在的啤酒度数最高世界纪录已经被刷新到了67.5度了,就是上图的snake venom,它是由来自苏格兰的一家酒厂酿造成功的,它所用的酿酒原料包括烟熏泥煤麦芽、两种酵母、一种啤酒和一种香槟。不过这种毫无意义的比赛是某些疯子们热爱的事物,对于一般大众来说超过10度的啤酒就算很高的了。不过上面所说的啤酒颜色口味等等,确实是红酒无法比的,啤酒更像一个酒类中叛逆小子,走出了与众不同的路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四个理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啤酒更物有所值,在北京你只花最多几十就能喝到一杯世界顶级的啤酒,里面包含着全是历史的配方,把自己一生都投入在这酒里的酿酒大师,顶级的原料,充满香气,回味无穷的口感,同样的价钱你只能买到国产糖浆红酒,你说你不差钱就爱烧包就爱几千上万还多半是假酒的红酒,好吧,土圆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292\& data-rawwidth=\&500\& src=\&b4c5c4f1ba8ac097b63a\&\u003E(上图是来自于比利时的修道院派啤酒,个个都历史久远,口味醇厚,确实是好酒。价钱上倒也不是很贵,一般人都能接受的了,不过这事儿得分怎么看,对于酒腻子来说,想要喝的爽喝的high,恐怕也是不便宜的,所以他这种算法不合理。而且,有钱人的世界你是不能理解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五个理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做好红酒靠天靠地靠水,而做啤酒最重要就是靠人靠大师,虽然都很牛逼,但只有人做的才能算得上艺术不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一点从我个人酿酒来说可以解释,啤酒在酿造过程中,外界制约因素不会像红酒那么复杂,也就是说,同样的葡萄你拿到法国酿和中国酿,最后的口味也许是不一样的,但是同样的材料来做啤酒,也许在北京你就能喝到你曾经在伦敦、在德国、在美国所喝到口味一样的啤酒。曾经就有一个老美在喝完我做的酒后说这跟他在他的阿巴拉契亚山下老家的小镇上的酒馆喝到的酒味道一样,当然这完全是巧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六个理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红酒是法国人做得好。当然,这是肯定的,法国是宇宙中心,一切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宇宙中最伟大其实也是唯一的文明社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知这条所云为何,是不是误把韩国写成了法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七个理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红酒是酒庄,等级,“砖家”说了算,你不懂就是傻逼,啤酒没人说了算,你说了才算,巨大如百威,懂啤酒的人没人鸟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个有点儿……过了,这么说的话,尽显啤酒的屌丝气质啊,虽然啤酒在酒类里算是屌丝,但是我们决不能有屌丝心态,再说了,谁说大众的就一定是屌丝的,别忘了红酒也是大众的,只不过被有些国人给搞的高端化了,在我眼里,反倒是威士忌不那么大众。) \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8:37:46.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2,&likeCount&:16,&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6:37:46+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d3c8a062e837c1c65afb35cb77bac17c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2,&likesCount&:16},&&:{&title&:&酿啤酒黑作坊开动&,&author&:&spawn83&,&content&:&\u003Cp\u003E大家好,确实很久很久没有更新专栏文章了,真是对不住大家。近期诸多事情,导致已经很久没有关注知乎专栏了,不过最近几周跟朋友找了个地方,把酿酒设备搬了过去,于是一个自酿啤酒黑作坊就这么诞生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虽说是黑作坊,但以我还算是凑合专业的酿酒知识以及形成的卫生习惯,黑作坊生产出来的酒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而且我们也不对外销售,只是朋友们自己喝而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废话不多说,现在就记录昨天的黑作坊生产过程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首先来看看我们这个自酿设备的概况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024\& data-rawwidth=\&768\& src=\&850ff3be27ca\&\u003E注重颜值的朋友就不要看这套设备了,因为它确实很低,甚至有点儿惨。这套设备完全是手工打造出来的,你能看到的所有盆盆罐罐都能在五金市场找到,它的造价也不是很贵,满打满算2000多,所以与它的价值相匹配的就是它的低颜值、非自动化操作、容量小等等。虽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用这样的低颜值设备,我们依然可以酿造出高品质的精酿啤酒,毫无疑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上图所示,1号容器的作用为加热热水,主要是为了给出糖提供热水,2号容器是一个保温大桶,它的作用就是出糖,3号容易由于角度问题没有照全,它是煮沸锅,这套设备完全利用了重力,从上至下,很方便,但也占地方,在操作起来需要一些搬上搬下的动作,所以1个人并不是那么好操作,不过巅峰时期的我可以单人操作这套设别,一天两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套设备的可以制作出40L左右的量,因为所有容器都能承装50L左右的水,所以理论上一次可以制作出40L啤酒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024\& data-rawwidth=\&768\& src=\&596ffb2f378\&\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024\& data-rawwidth=\&768\& src=\&ebd48ee3fc7f8c44a9df\&\u003E因为是黑作坊吗,所以条件一般了,大家凑合看吧,这是手摇式的麦芽粉碎机,摇摇更健康,一次粉碎个10多公斤的麦芽对于一般壮汉来说不是什么太大问题,就是胳膊有点儿酸而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024\& data-rawwidth=\&768\& src=\&eb56ae76ac\&\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024\& data-rawwidth=\&768\& src=\&0a35d2a7a4e72c7e76bbe\&\u003E这是粉碎出来的麦芽,这次做的是IPA,颜色暗红,所以麦芽种类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淡麦跟大概是80L的焦香麦芽,其实还应该再添加一些特种麦芽,但是我现在手头只有这两种麦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家注意,磨麦芽时不要太过于碎,原则是“破而不碎”即可,尤其是麦麸,尽量保持完整,这样对过滤很有帮助,如果磨的太碎,会导致过滤奇慢无比,而且麦芽汁会很浑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家请注意这个装麦芽的容器,也是一个不锈钢锅,但是比较小,要求能够装进2号容器,而且它的周围和底部都被开口,为的就是出糖的时候麦芽汁能够顺利流进2号容器。 \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024\& data-rawwidth=\&768\& src=\&bece94bdeeca2\&\u003E这是1号容器的温度,我在其达到70℃-72℃时停止加热,准备出糖,当然这是夏天时的温度,如果是冬天,室温比较低的话,可以加热到76℃-78℃时再准备出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024\& data-rawwidth=\&768\& src=\&1b3ebdecc97eb4b9b3353\&\u003E首先开始向2号容器注水,这个水量可以自己设定,主要是看麦芽有多少,多的话就多注一些水,先注一部分水的目的是为了麦芽不粘锅地,同时也是为了保持麦芽整体温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这次设定的出糖温度是65-66℃,所以我注的热水温度一般在72至75℃,要问为啥,我也不知道,只是经验。总之直到现在还没失过手,每次都能挺稳的到达那个温度。因为我们这是一次出糖,所以要求温度必须能够比较精准的到达你要求的出糖温度,温度可以低,但不能过低,但绝对不能高,高的话淀粉酶容易失效,出糖效率就会受到影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024\& data-rawwidth=\&768\& src=\&836e3e4f8f0ddd72ccecba7\&\u003E注多少水可以根据自己的麦芽量决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024\& data-rawwidth=\&768\& src=\&0d82a1ffff6db610c02b\&\u003E等水灌得差不多了,把刚才那个装麦芽的小锅套进2号容器,就像上图,然后不停的从1号容器里往2号容器里加热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024\& data-rawwidth=\&768\& src=\&12e4ee7c9dc3b86ffdba8\&\u003E在这个过程中,要不停地用勺子搅拌,为的是让热水充分浸润麦芽,同时也是为了让热水更好地与麦芽做热交换,别一个地方太热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024\& data-rawwidth=\&768\& src=\&eb003b6f85\&\u003E不停地搅拌,这期间不要忘了经常性地用温度计测下温度,根据当时的温度来决定你注多少热水或者是凉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024\& data-rawwidth=\&768\& src=\&2bb4da72dcbd287d67cf21b899fd39b7\&\u003E不停搅拌,等到你觉得搅拌已经挺自如了,不会使太大的力气,那就好了,注意个小细节,由于麦芽是很干的,在刚加热水的时候会很容易形成结块,就是一个麦芽块,里面都是干的,这时要我们用勺子把它碾碎,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粒麦芽都被热水所包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个时候你会看到上面漂浮着泡沫状的东西,不要惊慌不要害怕,那是好东西,尝一口还有甜味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024\& data-rawwidth=\&768\& src=\&6d2f37cae8bfb37d757ea1cf183f1a4f\&\u003E待到温度稳定后,也达到了你的预计出糖温度,这时候将这个出糖桶盖上,起到的就是保温作用。然后闷它1个小时左右。同时在1号容器里注凉水,继续加热,为洗糟准备,加热的水量由你做决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data-rawheight=\&1024\& data-rawwidth=\&768\& src=\&01bb39b478a394bceb60\&\u003E出糖那一步我没有拍照,因为两只手都占了,其实就是从2号容器将麦芽汁导如3号容器,注意中间要过滤一下,因为其中会有很多麦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图是开始煮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帮女友干活还不领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