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1月18日农厉生是什么农历月份五行表?

国民党要员和他们的亲笔签名照孙中山:(日~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生于广东香山县(即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政治上也为后继者留下珍贵遗产。蒋介石:(日~日),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达半世纪。1908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1924年回国后任黄埔军校校长,后兼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西安事变后接受抗日主张。1948年召开国民大会当选“总统”,日宣布“引退”,同年败退台湾后,当时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惶惶不可终日。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使国民党政权有了自保的机会,他一面支持美国的侵朝战争,一面在岛内开始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及建设,为60年代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日在台北逝世,享年88岁。汪兆铭:(日~日),祖籍江西婺源,出生于广东番禺,后迁至浙江绍兴,字季新,笔名精卫,因此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早年投身革命,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未遂,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1921年孙文在广州就任大总统,汪精卫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1924年任中央宣传部长。后期思想明显退变,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日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病逝,享年61岁。&蒋经国:(日~日),字建丰,谱名经国,又名尼古拉。出生于浙江奉化,蒋介石之长子。1916年入奉化武山小学,1922年入上海万竹高等小学,1924年就读于上海浦东中学。1945年春天,蒋经国跟随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长宋子文赴苏联谈判,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经国被任命为东北行营外交特派员。此后,他一直控制“三青团”,成为国民党一个派系的首脑,是他父亲的得力助手。1949年1月,蒋介石宣告“下野”以后,蒋经国陪着父亲退居溪口,后来在成都登机飞往台湾。在台湾,曾历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台湾国民党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职。蒋介石病逝以后,日,蒋经国就任台湾第六任总统。日在台北病逝,享年78岁。宋美龄:(日~日),女,广东文昌人,生于上海。中华民国前第一夫人、蒋介石的第四任妻子。美国麻州卫理斯理学院毕业。1927年12月与蒋介石结婚,任蒋介石的秘书与英文翻译。宋美龄除了拥有杰出的英语功底外,还会说六国语言,在国画方面的造诣也是相当可观,并且还写得一手好字。宋美龄的钢琴也是演奏的相当不错的,所以宋美龄女士是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宋美龄与宋蔼龄、宋庆龄并称为宋氏三姐妹。1936年西安事变后,赴西安谈判,为事件的和平解决与随后的国共合作抗日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也大大增强了她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增加了蒋介石对她的信任和倚重,此后多次赴美为蒋争取援助。到台湾后,1950年起25年间担任妇女组织与慈善组织负责人,由于蒋介石有意扶持蒋经国,其“第一夫人”的位置日益礼仪化。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逐渐淡出台湾政坛,于1975年9月赴美就医,曾于1986年11月回台短驻。晚年仍关注着台湾的政局,反对台独。日,这个跨越了三个世纪的中国著名女性在美国纽约逝世,享年106岁。李宗仁:(日~日),字德邻,广西桂林人。著名抗日英雄,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毕业于广西陆军速成学堂。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国民党行宪,当选副总统。蒋介石下野后,一度任代总统,欲以和谈挽救国民政府未果。大陆解放后,不愿去台湾,前往美国。被台湾当局罢免 “代总统”职务。随后在美居住长达十几年。晚年,受中国共产党“爱国不分先后”政策的感召,冲破重重阻碍,冒着生命危险,于1965年7月间偕夫人郭德洁女士毅然从美国回到祖国大陆,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亲切接见,在生活上得到周全安置。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阎锡山:(日~日),字百川、伯川,号龙池,汉族,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奉行“中庸哲学”的阎锡山,从辛亥革命开始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同盟会员,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民国时期,历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国防部部长。解放前夕去台湾,卸职后避居阳明山著述。日在台北逝世,享年77岁。&冯玉祥:(日~日),谱名基善,表字焕章。原籍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生于直隶保定府(今河北省保定市)。中华民国北京政府陆军上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华民国高级将领,西北系军阀首领。一生八次倒戈,被称为“倒戈将军”。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第三战区督导长官、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军政部部长、军政部陆海空军抚恤委员会委员长等职。1946年9月以“特派考察水利专使”名义赴美。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当选为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随即发起组织民革驻美总分会筹备会。7月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在苏联驻美大使潘友新的帮助下,8月从纽约乘苏联客轮“胜利”号启程回国,9月1日该轮在黑海在向敖德萨港(今属乌克兰)行进途中因轮船失火,于日与女儿冯晓达一起遇难,享年66岁。&何应钦:(日~日),字敬之,贵州兴义人。国民党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黄埔系仅次于蒋介石的第二号人物。从辛亥革命起历经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后撤往台湾,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和行政院国防部长、行政院院长。去台后,曾出任蒋介石“总统府”的战略顾问委员会计划主席。何应钦原是蒋介石的宠臣,但因其曾偏袒桂系,尤其是在西安事变发生后,意图主持武力进攻西安,欲在讨伐中置蒋于死地,自己取而代之,而逐渐大权旁落,但仍保持相当地位。去台后,开始深居简出,不闻政事,“闭门思过”,日在台北逝世,享年98岁。&白崇禧:(日~日),字健生,阿拉伯名“乌默尔”,意义与“崇禧、健生”吻合,广西桂林人,回族。中国近代军事领袖,著名抗日英雄,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有“小诸葛”之称。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历经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指挥过诸多著名战役。曾任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部长、华中“剿总”总司令等职。白崇禧作为桂系首领,既为蒋介石的反革命政策出过力,又屡次参与逼宫,为蒋不容。去台后,蒋一直想置他于死地,但当时同属桂系的李宗仁尚在海外,蒋介石还要利用白来牵制李,所以没有下手,但将其列为头号政治敏感人物,派保密局对他进行监视。后蒋获悉:白企图发展客家组织,再造势力。遂令毛人凤筹划暗杀,但白因副官救助幸免于难,从此深居简出。日在台北逝世,享年73岁。&顾祝同:(日~日),字墨山,江苏涟水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曾任黄埔军校教官、教导团营长,国民革命军第1军师长,素有“驭将之才”声誉。在黄埔嫡系将领中,初为“八大金刚”之一,后又名列“五虎上将”,国民党军政高层“军中圣人”。先后参与东征、北伐、军阀混战,“围剿”红军。抗战期间,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奉蒋介石密令,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西南行政长官。去台后,任代“国防部长”等职。由于对蒋介石忠贞不贰,顾祝同一生官运不衰,在台湾被圈定为替蒋经国保驾护航的“辅国大臣”,曾多次提拔、指导蒋经国。他晚年身体很好,散步养花,生活规律。1973 年5月,82岁的顾祝同还与何应钦一起,兴致勃勃地访问了金门与澎湖诸岛。他在参观金门炮台时,手举高倍望远镜,对着大陆方向,凝视了足有十几分钟,方才还谈笑风生的顾祝同,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l987年1月17日在台北逝世,享年95岁。&陈 &诚:(日~日),字辞修,号石叟,浙江青田人。前中华民国副总统,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曾任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参谋总长等职,去台后,任国民党台湾省政府主席、台湾警备总司令、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国民党副总裁等职。忠实执行蒋介石的决定,对台湾经济发展也做出了贡献。同时他坚决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陈诚是蒋介石的亲信,也是自黄埔成立后蒋介石执政的心腹之一,有“小委员长”之称。国民革命军内部由陈诚领导的派系亦有“土木系”之称。日在台北逝世,享年68岁。孙& 科:(日~日),字哲生,广东香山人,孙中山之子。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1907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任第一任广州市长,1923年、1926年两次再任广州市长,1931年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院长,1932年任立法院院长,主张速行宪政联共抗日,1947年任南京政府副主席,1949年辞职,后长期旅居香港、法国、美国等地。1965年返台参加国父百年诞辰庆典,旋受聘为台湾“总统府”高级咨议,次年任考试院院长。日因心脏病逝世台北,终年82岁。1965年任台湾“总统府”高级咨议,日在台北逝世,享年82岁。张厉生:(日~日),字少武,原名维新,河北乐亭人,巴黎大学毕业。曾任上海中山学院教授。投身政界,为国民党CC系(中统)骨干人物,是“诚社”创始人。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组织部长、行政院秘书长、内政部长等职。1949年去台湾后,历任行政院副院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驻日“大使”等职。在台期间,他与陈诚配合,共同经营台湾,政绩突出,一度深得蒋介石垂青。不久,出任“驻日本国大使”。在日本与台湾关系疏远后,蒋归咎于张厉生“工作不力”,从此不再任用。他不禁心情黯淡,身体也每况愈下。张厉生虽多年官高位显,但清廉自律,一心于“党国事业”,最终晚景凄凉。日在台北逝世,享年70岁。朱家骅:(日~日),字骝先、湘麟,浙江吴兴人,上海同济德文医学校毕业,柏林大学地质学博士。中国教育界、学术界的泰斗、外交界的耆宿,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中国现代化的先驱,然以其特出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的精力,担当过教育、学术、政府、政党等多项重要职务,与中国政局的演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影响现代中国甚巨。朱家骅曾是中统负责人,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德关系的重要人物。1948年冬尽全力把故宫的文物书籍运往台湾。1950年任总统府资政。日在台北逝世,享年70岁。王世杰:(日~日),字雪艇,湖北崇阳人,北洋大学采矿冶金科肄业,巴黎大学法学博士。1946年选任制宪国代,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赴台后,于1950年出任总统府秘书长,后因案辞职。1958年复出,任行政院政务委员。1962年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常委。1970年受聘任总统府资政。日在台北逝世,享年90岁。&顾维钧:(日~日),字少川,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英文秘书,后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国民政府驻法、英大使,联合国首席代表、驻美大使,海牙国际法院副院长,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1956年辞去大使职,任总统府资政,1972年,出席联大的章含之受毛泽东之托邀请其访问中国大陆;1976年退休定居纽约,日病逝于美国纽约,享年98岁。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鹿野前往吊唁;顾维钧口述的600余万字的人物回忆录,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外交的重要资料。吴国桢:(日~日),字峙之、维周,湖北建始人。北京清华大学毕业,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系哲学博士。1939年出任重庆市长。1942年重庆大隧道惨案发生,吴国桢被免职。1943年出任外交部政务次长,1945年出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日,国民党政权迁往台北。12月15日,吴国桢接替陈诚担任台湾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行政院政务委员。 1953年4月,因“吴国桢事件”辞“省主席”职,与妻子前往美国。受聘於《芝加哥论坛报》担任远东问题顾问。1966年,吴国桢于美国佐治亚州萨凡那阿姆斯特朗大学任教授,直到退休。著有《中国的传统》一书;日在萨凡纳市去世,享年81岁。程& 潜:(口~日),字颂云,湖南醴陵人。清末秀才。同盟会会员。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炮科毕业。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曾任湘军都督府参谋长、非常大总统府陆军总长,广东大本营军政部部长。1949年8月,在湖南长沙率7万官兵起义,同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湖南省省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6岁。薛& 岳:(日~日),字伯陵,广东乐昌人。著名抗日名将,时有抗日“战神”之称。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黄埔陆军小学,武汉陆军学校第二期,保定军校毕业。曾参与围剿红军,抗日战争期间,参加淞沪会战,指挥了武汉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著名会战;以其著名的天炉战法,消灭了大量日军,荣膺美国总统杜鲁门所授自由勋章。1950年的海南岛战役中任海南防卫总司令,战役失败后撤退至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主委,1952年晋升陆军一级上将。1988年蒋经国逝世,被任为21名治丧大员,为遗体覆盖党旗8名元老之一。日在台北病逝,享年102岁。傅作义:(日~日),字宜生,山西荣河(今山西省万荣县)人,著名抗日名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保定军校毕业。1949年1月,傅作义响应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和平统一”的主张,毅然率部起义,促成北京和平解放,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贵历史建筑完好地得到保存,200万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免遭兵燹。后又亲赴绥远策动董其武投诚。解放后,傅作义任水利部(后来的水利电力部)部长长达22年之久,为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日北京逝世,享年79岁。周至柔:(日~1986年8月 29日),字百福,浙江台州临海人。中国国民革命军空军一级上将。中国现代空军创始人之一。1919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兵科。1933年,出访欧美,考察各国航空事业。1934年起,任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校长、航空委员会主任、空军作战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中央执行委员、空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兼空军总司令、国防部兵工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政府主席兼台湾保安司令、台湾省主席、总统府参军长等职。是第八届至第十届国民党中常委,第十一届至第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中华奥委会主席。1986 年8月29日在台北病逝,享年87岁。桂永清:(日~日),字率真,江西贵溪人,中国国民革命军海军一级上将(黄埔生中第一个一级上将),黄埔军校一期和德国步兵专门学校毕业。参加过第一次东征、第二次东征、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历任师长、军长、中华民国海军总司令,1949年指挥战舰27艘和其他船只计15万吨撤至台湾,1952年因与当时任台湾省主席的吴国桢有隙,转任总统府参军长。日晋升一级上将,出任参谋总长(日~日),视事仅45日,于同年8月12日在台北病逝,享年54岁。王叔铭:(日~日),本名醺,号叔铭,山东诸城人。中国国民革命军空军一级上将,黄埔军校一期和广东军事航空学校一期毕业,以绩优保送到苏联空军第二军事航空学校飞行科学习。1926年2月在苏联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送到高级战斗射击轰炸飞行学校与空军将校飞行侦察学校。1931年秋回国转投蒋介石。1941年授予国民党空军少将,时任空军第五路司令官。日任空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去台湾后,任空军总司令(1952年3月~1957年6月)。1957年任参谋总长(1957年7月~1959年6月)。1953年10月晋升国民党空军二级上将,后又晋升为国民党空军一级上将。日在台北病逝,享年93岁,葬于台北五指山国军公墓特勋区。孙立人:(日~日),字抚民,号仲能,安徽庐江人。原籍安徽省舒城县三河镇(今属肥西县)。著名抗日英雄。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清华大学毕业,美国普渡大学,美国维吉尼亚军校毕业。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仁安羌之战以一团兵力击败日军4000余人,以少胜多为其赢得国际声誉。胡康河谷战役击毙日军3200余人。孟拱河谷战役击毙日军6800余人。中国远征军第二次入缅作战时任新1军军长,歼灭日军3万3千余人,是国民党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国共内战时曾于四平、公主岭等地击败林彪。有“中国军神”、“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之誉。1949任台湾防卫司令,陆军总司令,总统府参军长。1955年僚属郭廷亮等7人涉嫌叛乱被捕,孙被解除一切职务并软禁,但仍然享受上将薪俸,1988年宣布对他看管结束,一代抗日名将早已垂垂老矣,堪成张学良第二,日在台北病逝,享年100岁。李品仙;(日~日),字鹤龄,广西苍梧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广西陆军小学,湖北陆军第三中学,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在老同学唐生智手下从排长升到军长,唐生智兵败瓦解后投靠桂系,靠着和白崇禧的同学关系稳步上升,抗战中出任第11集团军司令,在黄绍竑出走,廖磊病死后,他在桂系中的排名仅在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之下。后任第十战区司令,安徽省政府主席。1949年12月经海口逃台,1950年3月以中将加上将衔退役,调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日在台北病逝,享年98岁。谷正纲:(日~日),字叔常,贵州安顺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德国柏林大学,曾入苏联莫斯科孙中山大学进修。CC系骨干,早年属于中国国民党改组派,反对蒋介石,后来转而支持蒋介石。历任中央党部学校训育主任,训政时期立法委员,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国农工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党部主任委员,中央社会部长等职。1949年1月辞去中央社会部部长职务,不久逃台,充当蒋介石官邸幕僚,深受宠信。出任国民大会宪政研讨会副主任委员,编印《世界各国宪法大全》、宪政丛书十余种,发行《宪政季刊》。1950 年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参与国民党改造运动。1950年在台北筹组中国大陆灾胞救济总会,任理事长。1954年发起亚洲人民反共联盟,并任理事长,后任总统府资政,1963年在台北设立技艺训练所,1968年又成立台北儿童福利中心。自1952年“七大”起,均任历届国民党中常委,长期影响蒋氏父子决策,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晚年号称“反共铁人”。日在台北病逝,享年91岁。杨& 森:(日~日),字子惠,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四川广安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贵州省主席,川军著名将领,四川军阀,袍哥舵主,“平江惨案”制造人,蒋介石内战积极追随者。四川弁目学堂,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杨森与“水晶猴子”邓锡侯、“巴壁虎”刘湘、“多宝道人”刘文辉,“王灵官”王陵基并称川军五行。1949年12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旋偕孙震逃台,1950年3月以中将加上将衔退役,调任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四川军阀中活动空间最广、经历最复杂、寿命最长的一人。以妻妾成群、儿女众多闻名于世,其他公开妻妾12位,子女43人。1977 年5月17日在台北病逝,享年93岁。胡& 适:(日~日),原名嗣糜,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美国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1919年被选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委员,同年接办《每周评论》。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1924年创办《现代评论》。1932年创办《独立评论》。1945年3月任中国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1949年1月,被聘为总统府资政。曾担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日在台北病逝,享年71岁。&戴 &笠:(日~日),字雨农,原名戴春风,浙江江山人,中华民国情报机关将领。早年就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早年曾在浙军周凤岐部当兵。后脱离部队到上海,与王亚樵、胡宗南结为异姓兄弟,在上海交易所结识蒋介石、戴季陶等人。1926年报考黄埔军校第六期,因深得蒋介石信任,长期从事特务与间谍工作,负责国民政府情报机关,担任军统局负责人,以残酷无情著称的戴笠,号称“蒋介石佩剑”、“中国的盖世太保”、“中国的希姆莱”、“中国最神秘的人”。1933年5月刺杀北洋军阀大汉奸张敬尧,6月杀害民主人士杨杏佛。1934年杀害《申报》主持人史量才及共产党员吉鸿昌。1936年10月将结拜兄长王亚樵暗杀于广西梧州。1937年抗战爆发后,戴笠多次冒险潜赴沦陷区侦察敌情。1938年1月诱杀山东省主席韩复榘,3月刺杀华北第一巨奸王克敏未成。1939年3月派军统特工陈恭澍潜赴越南河内追杀汪精卫,6月制造金陵毒酒案。1940年8月枪杀青帮头目张啸林,10月刀劈伪上海市长傅筱庵,11月将日本天皇特使高月保男爵刺杀于北平。1941年提前破译日军偷袭珍珠港的阴谋,美国情报机关称戴笠为“世界第一间谍”。1942年与美国合组中美特种技术所。1943年策反周佛海,令其设计毒死76号头目李士群。1944年1月指挥炸毁河北沦陷区煤矿。1945年抗战胜利后,下令拘捕全国各地汉奸。日,因飞机失事身亡,国民政府发布褒扬令,追任戴笠为陆军中将。国民党败退至台湾后,蒋介石当众说道:“戴雨农同志不死,我们今天不会撤退到台湾!”唐& 纵:(1905年~1981年),字乃健,湖南酃县人。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1922年考入湖南群治法政学校,1927年第六期黄埔军校毕业后,在国民党中央情报处内任职,创办《建国日报》。1930年任戴笠的情报处主任秘书。1932年任复兴社总社副书记。1936年任国民政府驻德国大使馆副武官。自1938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六组少将组长,主管军事情报前后有8年。1945年9月起,先后任国民政府中将参军、军统局代局长、内政部次长兼警察总署署长、国防部保安局局长等职。长期在蒋介石身边工作,深得蒋介石的宠信和器重。1949年去台湾,其日记本丢失在大陆,1981年在台北病逝,享年76岁。李士珍:(1896年~日),字梦龙,号梦周,浙江台州宁海(今属宁波)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中国军事政治人物,有“中国现代警察之父”和“民国警界枭雄”之称,是中国现代警察建制及现代警察教育的奠基人。上海公学、杭州之江大学、日本警官学校毕业,1924年秋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参加军校孙文主义学会并为候补干事。1925年9月毕业后入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任排长、连指导员、营党代表,参加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26年9月参与筹办警校,并任中央警官学校中校教育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兵站总监部上校参谋。1928年任兵站总监部少将参谋长,同年冬调任浙江省保安第五团团长。1930年赴日本考察和学习警政。1932年回国,后任参谋本部参谋,首都警察厅警士教练所所长,复兴社中央干事会干事,首都警察厅秘书。1936年春起任内政部警官高等学校校长,中央警官学校教育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督率警校学生赴沪参战防守南市,警校迁址成都后,仍任教育长,组织中国警察学术研究会和警察学会,开办西北、东南警训班,为各级警政机构培训干部。当选三青团第一届中央监察会常务监察、国民党第六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和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7月任中央警官学校中将校长。1949年到台湾,任中央警校校长,“国民大会”宪政实施研讨委员会台北区修宪第一研究组召集人,“国民大会”主席团成员,“行政院”经济设计委员会委员。1988年7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十三届中央评议委员。日,因心脏衰竭逝世于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享寿102岁,为中国国民党政要中高寿。沈鸿烈:(日~日),字成章。湖北天门人。中国国民革命军海军上将。自幼勤奋好学,18岁时考中秀才。1905年东渡扶桑,入日本海军学校学习。1911年夏毕业回国,成为张作霖、张学良的心腹,是东北海军的实际缔造者。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参谋部海军局科员,黑吉江防舰队参谋、参谋长,尔后参与创建东北海军,官至东北海军副总司令、代总司令。在东北军中是一位有文化教养的将领。沈鸿烈一向对蒋介石不满,背后骂蒋介石祸国殃民。但这样一个心中无蒋介石的人,却成了蒋介石的得力工具,当上了国民政府山东省主席。1949年去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由于没有实职,他便杜门谢客,埋头写书。其晚年著有《读史答记》、《欧战与海权》、《东北边防与航权》、《收回东北航权始末》、《青岛市政》、《抗战时期之山东党政军》、《抗战时期之农业建设》、《抗战时期之国家总动员》、《浙政两年》、《消夏漫笔》、《政海微澜》、《五十年间大梦记》等。从这些书目结合沈的历史看,这是沈鸿烈在逝世前对自己的一生所做的主观总结。日18点40分,因心脏病医治无效,去世于台中市省立医院,享年87岁。严家淦:(日~日),乳名雨荪,初名静波,号兰芬,字静波,江苏吴县人。台湾前“总统”。少时曾就读于木渎小学,192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31年任京沪杭甬铁路管理局材料处长。1939年调任福建省政府建设厅长、财政厅长,因设计推行“田赋征实”制度,名噪一时。1963年12月,国民党中常会讨论行政院改组问题时,蒋介石提出了换人方案,同意陈诚的请辞,并提名严家淦,继任行政院长。是年,严家淦上任行政院长,兼任行政院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日,国民党中常会,正式通过了严家淦内阁组成名单。严家淦代替陈诚,为“太子”登基担负起了“护航”的任务。1964年3月,严家淦提名蒋经国为国防部副部长并兼任政务委员。是年,大陆经济全面好转,同年爆炸了原子弹,两岸强弱悬殊更大。严家淦对外称,“中共核爆炸绝不影响反攻大陆政策”。1966年被蒋介石擢为副总统仍兼行政院长。1967年兼国防研究院副院长,长期主持台湾财经事务,策划和制定多项重大财经法案,为台湾经济建设的主要设计师之一,财经系统也成型壮大。1969年6月,台湾行政院改组,院长仍由严家淦兼任。1972年再度当选副总统,行政院长则由蒋经国接替。1975年4月,继蒋介石之后出任总统,旋即领衔推举蒋经国出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暨中常会主席,拱手将最高权力转移至蒋经国手中,时称“蒋严体制”时期。日在台北病逝,享年88岁。谢东闵:(日~日),自号求生,台湾半山政治人物,台湾彰化县二水乡光化村人。台湾地区第六任副总统,是台湾本省人士中第一位担任此要职者。1942年,在桂林《广西日报》社工作的谢东闵被邀参加中国国民党台湾党部的筹备工作。1943年至1945年,谢东闵在漳州、永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活动。1945年,中日战争结束,在中国大陆已生活20年又6个多月之久的谢东闵,以半山身份,随著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的船队回到台湾,同行的行政人员干部有连震东等人。而后出任高雄州接管委员会主任委员,此后历任高雄县首任县长、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民政处副处长、台湾省政府教育厅副厅长、台湾省立师范学院院长、台湾新生报董事长、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副主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副秘书长、台湾省政府秘书长、台湾省议员、台湾省议会副议长、议长。1972年任台湾省政府第九任主席。1978年到1984年间任中华民国第六任副总统。副总统卸任后,获聘为总统府资政,直到日因病在台北去世,享年93岁。蒋纬国:(日~日),幼名建镐,号念堂,蒋介石次子(后证实为其养子,生父乃戴季陶,生母为日本护士重松金子)。被军方奉为“军事战略学家”。历任国民党装甲兵部队处长、战车团团长、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司令。自从1964年的湖口兵变后,蒋纬国便再未被授与军权。1964年,蒋纬国奉命开始筹划三军将校战略教育,并且於1969年创设战争学院。1975年,蒋纬国进阶陆军二级上将,并担任三军大学校长。1980年,蒋纬国担任联勤总司令。1986年,自军中退役,担任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1988年,蒋纬国声明自己实为戴季陶之子。1993年,蒋纬国受聘为中华民国总统府资政。蒋纬国在民间社团中亦颇为活跃,是中华战略学会的创办人,并曾经担任美生会中国总会会长、中德文化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华民国足球协会理事长、静心小学第一任董事长等职;著有《军事基本原理》、《国家战略概论》、《大战略概况》、《柔性攻势》、《国防体制概论》等。日在台北逝世,享年81岁。黄& 杰:(1902年~1995年),字达云,湖南长沙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获颁青天白日、云麾等勋章。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第一、第二次东征。历任国军第2师中将师长,税警总团总团长,第8军军长,成都中央军校教育处处长、第6分校主任,第11集团军总司令,中央训练团教育长,第5编训司令部司令官,第1兵团司令官,台北卫戍司令,陆军总司令,总统府参军长,台湾警备总司令,台湾省主席,国防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1995年病逝于台湾,享年93岁。于右任:(日~日),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是我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和著名草书书法家。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中国近现代著名高校的创办人。日因为政治原因而长期郁闷成疾,病逝于台北,享年85岁。宋长志:(日~日),辽宁辽中县人,中国国民革命军海军一级上将。1941年毕业于青岛海军学校,毕业后曾亲身参加武汉会战。之后任航海员、队长、教官、科长、主任等职。1944年,赴英国皇家海军大学深造。1946年,返国参加国共内战。1949年任逸仙军舰舰长,兼第一江防区指挥官,驻守江阴。同年因江阴要塞守军投共,当时第二舰队在江阴水域除了“逸仙”以外还有“信阳”(舰长白树绵),由于正在要塞炮的射界之下,因此只好乖乖悬起白旗投降。但到了22日傍晚,两舰偷偷起锚,加速冲向下游,顺利脱险。1954年宋长志升任海军登陆舰队司令兼大陈特种任务舰队指挥官。大陈岛失守后,宋长志在台湾任海军军官学校校长六年后,没地方调,刘广凯提拔为海军第一军区司令。后宋长志任海军总部参谋长,在参谋长任内接触了蒋经国。后宋长志历任海军总司令,参谋总长,与国防部长并获颁青天白日勋章。1986年自军职卸任后,宋长志调任驻巴拿马大使与总统府战略顾问,此职务一直留任至日病逝台北为止,享年86岁。黎玉玺:(日~日),字薪传。达州市达川区沿河乡人。中国国民革命军海军一级上将。1933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历任国民党海军各型鱼雷快艇艇长、布雷队长,永泰、太康军舰舰长,舰队参谋长、司令,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副总司令兼海军舰队指挥官及海军六二特遣部队指挥官、海军总司令,国民政府国防部副参谋总长执行官、参谋总长,总统府参军长,中华民国驻土耳其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后复任民国总统府参军长、全国体育协会理事长、总统府战略顾问。曾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常委。黎玉玺由海军少尉升至海军一级上将,先后获国民政府奖章10枚、勋章12枚、外国赠勋10枚。日上午病逝三军总医院,享年90岁。葬于五指山国军公墓上将二区。&
欢迎转载:
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历九月五行属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