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方端砚梅花坑200X300X30不知是什么坑的价值如何

普通的端砚多少钱一方_百度知道
普通的端砚多少钱一方
我有更好的答案
1、宋坑【兰花砚】6800元&2、新坑仔岩【犀纹砚】3500元&3、麻子坑【古琴砚】6800元&4、带眼麻子坑【禅宗砚】60000元
看你要的端砚的品质好坏....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端砚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图片】请老师帮忙看一下是什么坑的端砚,合理价格是?_端砚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337贴子:
请老师帮忙看一下是什么坑的端砚,合理价格是?
请老师们帮忙看一下是什么坑的端砚,是杂坑、新坑还是老坑?合理的价格是多少区间?照片用手机拍的,因光线问题不是太清晰。谢谢!
尺寸是20x17x4cm
楼主这件不是端溪石,这件是斧柯东石,产于广东沙浦一带的山脉,石质滋润度低,价值约400元内。
请吧里老师帮忙出主意,卖家称是老麻子坑水岩。但上面已经有老师看不是的。价值在400内。买亏了,能举报卖家欺诈消费者吗?
400元也不算亏
卖家的丑恶嘴脸!
这方端砚的确是斧柯东
如果真是斧柯东那很便宜,20X17X4这个尺寸来说100也是多给了,看到你与商家的聊天记录,严重遣责商家不道德言行,建议对这种商家进行曝光,并要求退款
从照片颜色看确家不是麻子坑,有点坑仔的色泽,但不是坑仔,根据有关评断应该是斧柯东,如果是沙浦料石那更不值 钱了
向高位高手致敬~ 学习啦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倫桂洪端砚艺术馆,在线端砚咨询,老坑,麻子坑,坑仔岩,欢迎咨询!
请老师们帮忙看一下这是什么砚台?质量咋样?:
朋友是我的,说是端砚,不知质量咋样?主要是磨墨用
看上去像梅花坑,下墨较快
也先别入所谓的推荐了,你现在当务之急是,如果真喜欢端砚,那就认真学习一下最基本的知识,别从这个坑掉进另一个坑。上来就推荐给你这个家那个家好的人,基本都是一伙的,谨防上当。如果是为了写字,这个够用了,让卖家退你一部分钱即可。这方砚,初步判断是冚罗蕉,或者沙埔石
人家说400就是400?我还说值2000呢,你咋不信呢。真是难为卖砚台的。你自己买东西不专业,只能自己认,怪不得别人
冚罗蕉这货色1000可以啊
我看也倾向冚罗蕉,麻子坑近亲,看似一条一条的青花,还挺精妙的啊,不容易找得到的吧,这么大这么厚,1000可以接受吧,物以稀为贵,感觉你这方砚台的纹理比较不错啊。下发墨如何?下发墨好的话,那冚罗蕉或麻子坑应该问题不大的
虽然楼主这方砚有平行纹理,但石质不细腻不滋润,我判断不是冚罗蕉,亦不会是产自端溪,这砚坑别是沙埔石(斧柯东石)!
麻子也产石皮呀,怎么就能说不是蕉呢?斧也有好东西,就不能卖一千了吗?本身你就不是追求用的,那你上当难免,本吧有个吧友说的就很对,保证好用的前提下用实惠的价钱买东西,对了你就赚了,错了也不亏,你说你发这边问有什么用?就楼上有些**还一百块,请问手工加工费用是多少?随随便便一块料再当地都要几百块的加工费了,太差劲的有时候人家都不给加工的。
这家的我买过几次,石质很好,下发快且细腻,冬天没暖气,发墨能发出果冻质地。不好的石头,冬天墨锭变硬磨不动的。实用第一,不懂坑口。
各种答案。用好墨条试下下发情况一目了然。冚的很平衡细腻,是同等老坑的80%。
就问能不能退货
可以退货的商家 才没鬼
这态度也是没谁了!!!
應該是老蕉而不是斧柯東
此石产于羚山!
不管怎么说,这家店对于坑口的标注是存在问题的,许多朋友买砚就是冲着上三岩的名气,一个本地商家自己的石料来路自己最清楚不过,这个标的话确实会误导大家。如果玩到石品雕工这个层次也不会花这个价买这一方了,这个价格确实可以买到更好的,包括坑仔和麻子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小小一方砚台拍卖价上千万!为啥?小小一方砚台拍卖价上千万!为啥?柏浩然百家号砚台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它见证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传承。同时,砚台也是四宝中最具观赏及收藏价值的器物,近年来砚台收藏除了在中国,在亚洲各国也逐渐进入到收藏家们的视线中,其市场热度也是逐渐升温。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受到历代文人追捧。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更是酷爱藏砚。自古就有“米癫拜石”的千古美谈,曾有一位江南巨贾央求米芾这位“砚痴”,愿以一座园林豪宅换得他所藏的一方南唐后主李煜的灵璧石砚。砚台自古就有保藏价值,由此可见一斑。砚台是一种手工技能品。作为传统书法的辅佐东西,砚台在当代社会中的运用已是很低,但它作为中国汉族传统文明的一个载体,是一种有着很高赏识价值的文物性技能品,并且只要是中国的书画艺术存在,砚台的实用价值就依然存在。但是跟着新中国成立后硬笔书法的广泛使用,传统的毛笔、砚台等书写东西逐渐被大家淡忘,甚至退出了大家的日常生活而走进了保藏队伍。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尽管砚台保藏“冷”,但是近几年却在拍场中表现出了“热”的一面。即便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经济疲软的几年里,砚台的拍卖成交额也相当亮眼,如2009年西泠印社“文房清玩·历代名砚专场”中,“吴昌硕铭、沈石友铭惊天动地端砚”以235万元成交;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以1400万元成交,打破了其时砚台拍卖的世界纪录。拍卖过百万已成家常便饭过去,砚台在多数拍卖行都作为“杂项”之一参与拍卖,多少让一些爱砚的藏家心中不快。然而,自2007年春拍以来,杭州西泠印社连续承办了8场“历代名砚专场拍卖会”,其成交结果让藏砚家感到惊喜。2007年西泠印社春拍历代名砚专场,首场就跨越了“万事开头难”的阶段,拍卖117方砚,成交115方,成交率高达98.3%,总成交价1832万元,比预计最高估价820万元高出一倍多,其中单方砚价达16万元。吴昌硕、沈石友、邵松年铭和轩氏紫云砚即使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2008年和2009年春拍上,其拍卖成交率也达70%至84%。2009年后,砚台收藏市场不仅回暖,而且势头强劲,一路飙升。西泠上拍的98方砚,成交94方,成交率达96.8%,总成交价为1419.9万元,其中一方清代“和轩氏紫云砚”以548.8万元成交,创下当时拍卖历代名砚的最高纪录。到了2010年春、秋二拍,其形势更是居高不下,春拍79方砚,100%成交,其中两方名砚超过百万元;秋拍83方砚,82方成交,成交率达98.8%,有4方名砚跨过百万元。而在2012年中国嘉德春拍中,一方清铭紫云砚估价150万元至250万元,成交价也高达586.5万元。由此可以看出市场一直未被关注的名砚已经成为众多藏家关注的焦点。砚台的收藏价值何在作为文房四宝中凝聚文人情愫最多的文玩,砚产生于春秋时期,比纸的历史悠久。在《文房四谱·砚谱》引文嵩《即墨侯石虚中传》写道:“石虚中,字居默,南越人,因累勋绩,封之即墨侯。”于是“石虚中”“居默”“即墨侯”,便成了砚的雅号。除此以外,砚还有“石友”“石泓”之称。如王炎《题童寿卿博雅堂》诗:“判溪来楮生,歙穴会石友。”而早在唐宋时期,砚就成为文人墨客、皇宫贵族争相收藏之宝,刻砚、赏砚、藏砚成为当时的一股时尚风气。此后,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砚台材料变得丰富多彩。从实用的角度分,一般只有瓦砚和石砚两大类。瓦砚按照制作的不同,分澄泥砚和砖瓦砚两种;石砚按照产地,又分为端砚、歙砚、乌金砚、灵岩石砚、开化石砚等十多个品种。可以说,砚台浓缩了中国各个朝代文化、经济乃至审美意识的各种信息,因此也就具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众所周知,明清时期的宫廷文房器物容易出现好价格,如果又是皇帝用过的,刻上点皇帝随性的铭文,那更是不得了,砚台收藏确实讲究“谁收藏过”,如果是一方上好的古砚,做工精细,材料珍贵,可如果它并没有过名家之手,价格是很难体现其真正艺术内涵的。而如果仅仅是名家珍藏,砚台品相一般或材质名不见经传,也很难上得了拍卖场的台面。四大名砚'端'为首目前,在收藏市场上备受追捧的砚台收藏品大都为四大名砚,在拍卖会上屡屡创下高价纪录。这四大名砚分别是:唐代时产于广东端溪的端砚,晚唐时产自安徽歙县的歙砚,东晋时产自山西绛县和江苏宝山的澄泥砚,宋代时产于甘肃临洮的洮河砚。清 太白醉酒端砚端砚为名砚之首,常见的有鱼脑冻、荡青花、蕉叶白、天青、翡翠、金星点等。其制作过程十分辛苦,从探察、雕刻到装盒,工序多而细。宋 直眉纹鹅形歙砚歙砚产于江西婺源与安徽歙县交界的龙尾山一带,大都有天然生成的纹理,如金星、眉子、细罗纹、水浪纹等。歙砚受徽州砖雕和木雕的影响,雕刻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造型古朴大方。故前人有时甚至爱歙尤过爱端。清 忠贞后裔澄泥砚因唐以前歙砚、端砚还没有出现,泥砚就成为古人的唯一研墨器,其中山西绛县和江苏宝山烧制的澄泥砚十分有名。澄泥砚为泥所制,工艺复杂,坚硬如铁,研磨中可与石砚相媲美。澄泥砚色泽分“鳝鱼黄第一、玫瑰紫第二、绿豆沙第三”等类,古今评论不一。清 海龟戏水洮河砚洮河砚产于甘肃临潭县临洮的黄河支流洮河的河床上,砚石呈墨绿色,经过研磨后,可看到黄膘水纹,如浪似云,具有发墨快、耐用、蓄水持久、色浓保湿、利笔等优点。如何赏砚,如何评价一方砚台的品质?我们带您走进西泠印社,一起聊聊砚台的故事。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柏浩然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jushiyuan的日志
浅谈肇庆端砚的收藏价值
热6已有 1804 次阅读&
浅谈肇庆端砚的收藏价值
作者:深圳市工艺美术大师钟创荣
砚台,是我国传统的书写所用的器具之一,在我国的文明史上,和纸、笔、墨一样对传播文化艺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将诗词、书法、绘画以及雕刻等艺术结合于一体的艺术品,具有实用与欣赏的双重价值,是文人墨客历来钟爱的"文房四宝"之一,在文房四宝中也是最富有收藏价值。砚在秦汉时已经存在,自唐以来,我国出现了广东肇庆端砚、安徽歙县歙砚、甘肃的洮砚、 陕西的澄泥砚统称为中国四大名砚,其中,端砚被历代公认为“四大名砚”之首。
一、端砚的发展过程:端砚名列中国名砚之首,这是历史所赋予又为现实所认可的,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东郊羚羊峡斧柯山和北岭山一带,又称端溪砚。据史料记载,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勤劳的肇庆人民就开始生产端砚,1952年湖南长沙705墓出土的唐代端溪箕形砚和1965年广州动物公园唐墓中出土的一方唐代端溪箕形砚(现藏广州博物馆),正好印正了端砚问世的历史。
&&&& 从史料记载来看,端砚始于唐、盛于宋、精于明清、兴旺于今天。唐代中晚期,端砚已被列为贡品。唐代端砚大多以实用为主,供研墨之用,砚形较为单调。中唐之后,端砚开始从纯文房用具演变为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实用工艺品。到了宋代,由于文化的发展,端砚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并重,文人墨客除用于研墨,还喜爱端砚的鉴赏、馈赠、收藏和研究,如欧阳修的《砚谱》、米芾的《砚史》、苏轼的《东坡志林》等关于端砚的著述和赞美的砚铭、诗文。明代,由于社会鉴赏砚台和收藏砚台之风甚盛,端砚在设计、造型、雕刻方面均有所突破,主要是讲究“天然去雕饰”,往往利用天然的石形、丰富的石色、珍贵的石品花纹等稍作人工点缀就创作出天人合一的艺术珍品。
&&&& 清初,端砚也和其他工艺美术品一样,达到空前的繁荣,特别是制砚工艺十分雅致,刻工纤巧,加上附以名人题识,砚铭等作为装饰,使端砚身价更高。端砚已从实用价值演变为文玩之物,成为欣赏品和珍藏品。
二、端砚石的形成与特点:端砚石属沉积岩,它的原始母岩形成于4亿至5亿年前泥盆纪中期,当时肇庆一带以西是汪洋大海,大量沉积物聚集在这一地带,古陆风化剥蚀下来的大量泥砂被河水带到滨海岸停下来,按比重和粒级的大小依次堆积成层,从端砚石的原始物质聚集到变成可以制作端砚的端砚石矿,经历了物质聚集阶段、深埋成岩阶段、褶皱隆起变质阶段、生成岩(矿)阶段4个阶段。不同阶阶段使端砚石具有有了独特的的颜色及花纹,并具有自已的特点。
&&& 端砚分为紫端、绿端、白端三种,其中紫端石为富铝、钾、铁的硅酸盐类岩石;绿端石和白端石为富钙、镁的碳酸盐类岩石紫端石和绿端石形成于同一个泥盆纪;白端石形成于比紫端石晚7000万年石炭纪。其硬度适中,不吸水,石质细腻、滋润,致使端砚下墨快、易雕刻,石品花纹丰富多彩,研出的墨汁油润发亮,层次丰富,虫蚁不蛀等特点。
三、端砚石的名贵:端砚之所以名贵,其一是因为材质优良。其坑种有老坑岩(也称水坑)、坑仔岩、麻子坑、梅花坑、宋坑、古塔岩、朝天岩、宣德岩、白线岩、斧柯东为端砚的十大名坑。
其中以老坑为最佳,它的石质细腻、坚实,被誉为“砚中之至宝”除了石质特别幼嫩、纯净、细腻、滋润、坚实、严密,制成的端砚还具有呵气可研墨,磨墨细无声,贮水不损耗,发墨不伤毫,冬天不结冰的特点。
&&& 端砚石质优美,具有发墨不损毫、严寒不冰等优点,自唐代问世时起,就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至唐代中期已经广泛流传,《唐国史补》记:“内邱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清代陈龄详细总结了端砚名坑水岩的“八德”:“一曰历寒不冰,质之温也;二曰贮水不耗,质之润也;三曰研墨无泡,质之柔也;四曰发墨无声,质之嫩也;五曰停墨浮艳,质之细也;六曰护毫加秀,质之腻也;七曰起墨不滞,质之洁也;八曰经久不乏,质之美也。具此八德,质已迈常,信为古今之瑰宝,可遇而不可求者也。”
&&& 唐刘禹锡《唐秀才赠端州紫石砚以诗答之》诗赞曰:"端州石砚人间重。"在文人墨客眼里,端砚被视为珍宝。苏东坡云:"我生无田食破砚。"所谓"墨砚精良,人生一乐",说明人们对砚台的重视和珍爱。除了"终身以俱"以外,还把名砚作为珍藏和传世之作。
&&& 其二是石品花纹丰富多姿。端石具有独特、丰富的石品,端砚问世之初即以其砚石中天然生成的绚丽石品花纹倾倒了世人。唐代诗人李贺的《青花紫石砚歌》,其标题就点出了端砚的珍贵石品"青花"。端砚的珍罕石品大都集中于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梅花坑、宋坑这五大名坑上。除青花之外,还有石眼、冰纹、鱼脑冻、蕉叶白、天青、金银线等。端石石品花纹的丰富,可谓"文斑绚丽、玉德金声"。
&&& 其三是雕刻工艺精湛。古今端砚的艺术价值均体现在构图设计与刀法琢工之上,制砚技术是我国民族雕刻中的一种独特形式。砚的造型,体现着雕刻、绘画、书法、篆刻以及文字等方面的修养。既要随石赋形,因材施艺,又要兼顾实用,依据研磨和贮墨的需要进行设计。由于雕刻工艺的精湛,加上绚丽的紫色天然端石材,使得端砚奇巧而有灵气。李贺诗曰:"端州砚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至于砚石的某种缺陷或石疵,能工巧匠会施以繁美华丽的雕饰或独特造型,取得掩瑕为瑜的效果,使古人视为石疵的砚石变为难得的端砚特有石品,反而增值。
四、端砚石的价值&&
1)2012年人民日报:而业内专家表示,十年来老坑端砚价格已经上涨40倍,估计涨势还将持续至少十年。“因此业内目前出现了一股老坑端砚的回购热潮。”
2)2010年广州日报记载端砚从1999年“封坑”10年以来升值数十倍远胜房地产升值的报道。
&3)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发出了“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端砚制作技艺”正式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2004年9月5日,中国文房四宝行业特色区域授牌仪式在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厅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陈士能将“中国砚都”的金字招牌交到了肇庆市委常委、端砚业发展指导委员会主任顾作义的手上,全国唯一的“中国砚都”落户肇庆,在这次授予的五个特色区域中,“中国砚都”含金量最高,影响也最大。
5)在2000年,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把端砚列入“保护性稀有矿产”名录,对端砚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
6)我国《刑法》第343条对偷采国家稀有矿产的罪行作出了严厉的刑罚规定:“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7)端砚自古以来就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宋代米芾在《砚史》中列举了一些端砚后说:“已上砚平生约见五七百枚,十千已上无估。”而歙砚“幸完好,直五七千以上无估”,其价值明显低于端砚。清代李兆洛《端溪砚坑记》载,端砚中的老坑“但如手掌大,温润无疵者即值一二十金;其不甚精美者亦须一二金;若五六寸成方无大疵则在百金以上矣。”今天,一件10寸左右的精品老坑砚,动辄十万元以上是很正常的价格。
8)上世纪80年代,日本及东南亚地区收藏者对端砚艺术价值的认可,使其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进一步得到认可。近年来,随着端砚文化节的举办,端砚市场不断升温,"文房四宝"界、收藏界、艺术界以及更多的爱好者越来越重视端砚,对端砚的工艺价值愈加青睐,使端砚的收藏与投资价值与日俱增。如1993年4月在香港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对清代长方带眼松树端砚(长34.1厘米)就被人以36.8万港元高价买走。明朝的金家刻铭端砚和海水纹端砚,曾拍出22万和10.58万港元的高价,清代麒麟型端砚则以15.5万元成交。近年来,现代端砚拍卖价格持续上升,在端砚文化节时,黎铿大师制作的一方"中华九龙宝砚"则以200万元成交。2012年嘉德拍卖吴昌硕制作的一方10寸端砚以500多万成交。 古端砚价格更高,但现在一掷千金而求一砚的买家毕竟少数,对于大多数收藏者和投资者来说,那些目前价格不太高、制作精良的现代端砚会成为首选。只要认真从石质石材、石品花纹和雕刻工艺方面研究,择优购入,必将获得较大的升值空间。
9)端砚自古以来就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宋代米芾在《砚史》中列举了一些端砚后说:“已上砚平生约见五七百枚,十千已上无估。”而歙砚“幸完好,直五七千以上无估”,其价值明显低于端砚。清代李兆洛《端溪砚坑记》载,端砚中的老坑“但如手掌大,温润无疵者即值一二十金;其不甚精美者亦须一二金;若五六寸成方无大疵则在百金以上矣。”今天,一件10寸左右的精品老坑砚,动辄十万元以上是很正常的价格。
五、制砚名家谈端砚的价值。
&& 1)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砚界泰斗黎铿从艺近50年,亲身经历了端砚行业的风风雨雨和阳光灿烂。他告诉记者,近年来的端砚行情之所以火热,有两部分的原因:一是石材本身价格的上涨;二是制砚师的美术工艺在市场上越来越值钱。
&&& 黎铿向记者透露,早在1984年,有关部门就曾对端砚储量进行过勘探,当时探明的储量并不算太多。尽管如此,他仍认为端砚的升值不无道理:“首先,砚石是不可再生的,卖一块少一块,其次,不可能存在两块一模一样的端砚石材,制砚师因材施艺,得到的成品个性化强,是无法复制的;再有,制砚的工艺流程非常复杂,用工时间长,有时一名制砚师花上几年的时间才能把一块石材加工成图案精美的成品。”
&& 2)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联谊会会长张春雷教授表示中国出产的美石很多,适宜制砚的也不在少数,当中端石就是最著名的砚材,它的石质细腻、幼嫩、滋润,古人称之为“有若小儿肌肤”,而且色泽丰富,有韧性,适宜雕琢,用其制出的砚,石品花纹丰富,发墨不损毫。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古人就有“哈气研墨”之说,所以晚唐之后端砚就被列为贡品。而且端砚的制作工艺向来精湛,比如雕刻,这是制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因石构图、因材施艺、用好“巧色”,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一件传世佳品,需要制砚大师几个月甚至一年多时间精心雕琢。另外,端砚的文化内涵深厚,不少端砚集雕刻、绘画、书法、诗词、篆刻于一体,成为艺术与文化、思想互相融合的砚中精品。
&& &3)著名端砚研究家刘演良认为,端砚承载着1300年的人文历史,无论材质、名气和国内外的认知度都是其他砚无法与其相提并论的,现在价格的走强不过是价值的释放。
&&& 4)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庆明表示最近这七八年来,端砚平均的价格涨幅高达二三十倍,一些大师精品的价格涨得更厉害。与此相对应的,端砚的艺术文化内涵越来越深厚,题材也越来越丰富。中国传统书画非常重视题画诗文和序跋、章印的内容、书法、位置、形式,我把这些都融入砚台,以求让观赏者不单能欣赏到题材、选料和工艺之美,还能从砚上诗文、章句、边款、闲章和砚铭中得到会心一笑的感悟。
六、不要过分追求铭文。
随着近年端砚价格的不断飙升,关注、有意入手端砚的藏家也越来越多。但与书画、陶瓷等大项相比,一般藏友对端砚的了解非常不够。在2012年6月8日即将举行的安华白云春拍上,首次推出的“端溪古砚”专场中将有近70件端砚露面。黄海涛认为,目前端砚收藏的最大症结,在于虽然南北拍卖的情况皆很好,但是市场有过分追捧有铭文的端砚之嫌,造成假铭文、仿铭文的现象出现在拍卖市场和民间流通领域中。“目前的市场上,有不少端砚铭文是假冒或者仿造的。这种铭文,一般‘标榜’为过去有名的文化名人或官僚所写,名气越大的名人越多被‘借用’。行家们对此其实心照不宣。广东市场上曾经出现过一批古端砚,铭文都有很大来头,当时我看过后,别人问我意见,我只用‘惨不忍睹’四字形容,因为其中至少90%以上看起来都不大对劲。”
据介绍,铭文最多是仿清代书画家名人或民国的政界官僚,比如孙中山、冯玉祥。也有一些仿古代铭文的特别严重,比如仿班超、班固、蔡文姬的。过去曾经在全国引起巨大震动的一件案例,是一方假名人铭文的砚台,最终以6000万元成交。这种“联手做局”也并非独此一例。当然,这些也不是市场主流,只是个案。据介绍,不少假砚台都是照砚谱仿的。在铭文上可以做“文章”的不少,这种现象也不单只出现在端砚上。“现在市场上也开始有不少人质疑,把南方某家近年连续推出多场砚台专场,我准备对其近年推出的拍品进行逐一点评。这些砚台的铭文‘巧妙’各有不同,最明显的就是张冠李戴了。另外,有的铭文是民国做的,有的是新做的。”黄海涛表示,有的“专家”专门在做“海派”,还擅长做假包浆。“他们所做的假铭文如果放到市场上‘检验’,全国不出十个人可以辨真假。”
七、收藏要诀
铭文固然珍贵,但片面追求易买假。肇庆市端砚协会秘书长王建华表示,衡量端砚不能绝对为求质还是求工,因为市场中的受众群体不一样,他们对端砚的了解和认识不同,决定了他们会用什么来作为衡量标准。他认为,要选一方好砚台,要从三方面衡量。
一是讲究石质,因为端砚是所有砚种中石质最好的,好石质才能保值、升值。
二是工艺水平。如果对传统文化、砚历史和功能了解的话,就会更追求工艺精到、不繁杂的、可以上手把玩的砚台。那些雕工过于繁杂,甚至手摸上去都扎手的,他们就不会收藏。但另一方面,砚台发展到今日已不是实用工具,而是观赏品和收藏品,因此砚台的观赏性较强,雕刻部分比较突出。传统的砚台简洁、规矩、以实用为主,现代砚台的使用功能退化,变成综合性的艺术品。最好的砚台,既要保持传统的技艺,也要考虑工艺性。
三是文化内涵。随着人们对文化修养的追求,对艺术的需求更高。如果工艺不好、造型不好,无文化内涵,肯定不是好的艺术品。“事实上,在肇庆之外,对端砚的材质了解熟悉的行家仍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对工艺、造型更易了解,受众也因此越来越多。”
八、综上所述,端砚的收藏价值由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市场价值三部分组成。随着端砚市场的不断升温,对于制作这来说无石可采卖一块少一块的局面,量少必然价升。对于收藏者来说,投资近年来端砚的精美之作,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象明代书画家毛晋所说的“得之不易,藏之为宝,继我书香。子孙永保。”佛八宝
刚表态过的朋友 ()端砚的魅力
17:42作者:
端砚自唐朝初年开始生产。不过,当年的端砚纯粹是文人墨客书写的实用工具,石面上无任何图案花纹装饰,显得粗陋、简朴,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云:&内邱瓷瓯,端州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后来到了唐朝中叶,一天一老砚工路经端溪时,看见有两只仙鹤飞落溪水之中,久而不起,于是心生疑窦,张网捞捕,但捞起的却是一块石头!不过,这块石头十分奇异,上有裂缝,不时发出鹤鸣声响,老砚工顺着裂缝把奇石撬开,奇石竟一分为二,化作两只砚台,砚边各有一只仙鹤伫立在苍松之上。消息传开,砚工们纷纷仿制,或各展其艺,在砚台上雕以各种图案花纹。这大概就是端砚从实用品变为实用工艺品之始。
坑口如同出身
端砚砚料的产地相对集中,皆产于今广东省肇庆市范围内。产地虽然集中,但坑口众多,花色纹理丰富,所以端砚的品质差别也非常大,鉴赏就非易事。
那何为端砚砚料之精华呢?一般都是从以下三方面来衡量:首先,砚料是否有优越的发墨性;其次,砚料的质地纹理是否美观;再次,砚料的稀有程度如何。从鉴别步骤来说,可依次为看坑口、看质地、看石品。其中,坑口是砚料价值的基础,质地是价值的保障,石品则是拉开价值档次的依据。
坑口即端砚材料出生地的不同石脉。同一石脉的石质一般有一定共性,石质的水准也比较统一。坑口如同端砚的出身,分不清坑口,欣赏或收藏端砚就如雾里看花。
端砚坑口众多,主要分布在斧柯山、羚羊山、北岭山三大区域,而主要名坑又大多集中在斧柯山的紫云谷,其中老坑、麻子坑、坑仔岩并称端砚三大名坑,为端砚中的贵族。
老坑开采历史悠久,精华者质如美玉,为端砚诸坑口之王。坑仔岩距老坑不远,与老坑石质有相近之处。麻子坑与二者有一定距离,开采于清乾隆年间,精华者质如寒冰,可为端砚诸坑口之后。
在评判一方砚石的优劣时,既要搞清坑口,又不能一味迷信坑口。因为就算是同一个坑口的砚石,其品质也有很大不同。就拿三大名坑来说,好的坑仔岩远胜于差的老坑,而好的麻子坑甚至不逊上品老坑。所以断定坑口虽是鉴定端砚的基础,但能准确地评定端砚材料质地则是鉴定的重要保障。
评定质地有常有变
评定端砚材料质地有常有变,既有硬性条件又有弹性条件。其中,硬性条件有三:
第一,是否为石肉。端石的矿体结构有顶板、石肉、底板之分。顶板、底板的石质比石肉普遍较粗,花色诡异,正规制砚一般需要将之切去不用。石肉为紧靠底板的部分,为端石之精华所在,三大名坑的石肉一般来说宽不过一掌,最多也不会超过五六十厘米。
第二,是否为正材。端砚砚石一般是板岩和页岩,又以页岩居多。板岩好比年糕,没有正材、侧材之分,可随意裁切。页岩好比千层糕,以之正面为砚堂称为正材,以侧面做砚堂称为侧材。一般来说,侧材看上去比正材细嫩,但在磨墨时发墨慢且容易打滑,是不规矩的开料方法,多为藏家所不取。
第三,是否有石病。所谓石病者即裂痕等有碍发墨且不美观的天然缺陷,在制砚选料时应尽量回避。砚石天成,石病难免。
弹性条件则是指砚石是否沉稳饱和、细腻滋润,应以视之稳重深邃、抚之细润如玉者为上品。
石品这一概念源自端砚,指砚石上的花色纹理。在端砚砚石的形成过程中,因矿物组织的不同及地质运动的变化,产生了很多花色纹理,这些花色纹理无碍于发墨且不影响砚材结构稳定及审美的称之石品,反之则属于石病。
如果说坑口为端砚之出身,那质地则好比端砚的身体素质,以区别一方砚石价值在同一档次内的高下,而石品则好比一方端砚的仪态、相貌与聪明才智,决定其价值的发展空间。石品中有助发墨或美观独特的又可称为名品,如天青、青花、鱼脑冻、蕉叶白、冰纹、石眼,合称端砚六大名品。冰纹、石眼是以美观独特入选名品,天青、青花、鱼脑冻、蕉叶白四者则以有助发墨兼具观赏性入选,为六大名品的核心。其中,天青和鱼脑冻一青一白,分别代表端砚的两个高端坐标,即所谓的&非青即白&,青者石之&髓&也,白者石之&膏&也。
紫色是端砚的整体基调,而偏青或有白才是好端石的特征,如果由偏青发展到偏蓝,即使不是名坑,也是上品。在六大名品之外,端砚砚石上还有很多和发墨关系不大、独特观赏性也不突出的石花色纹理。其中,有的常见,如火捺、翡翠等;有的少见但不名贵,如鹧鸪斑,朱砂斑等。我们将其可称之为普品。一般来说,是否为普品与砚石的价值没什么关系。如运用巧妙,也可增加端砚的趣味性。
六大名品各有魅力
端砚的六大名品成因不同,各有魅力。天青一般呈片状或团状出现,周围伴有绯红之火捺,两者青红相映,娇嫩欲滴,魅力不输和田羊脂玉、可比翡翠帝王绿,而且更多了一份含蓄与端庄。
天青的滋润度达到一定级别,色彩青蓝沉着者可称天青冻。一旦是天青冻,不是名坑,也是精品,如是名坑则是极品。天青因成片出现,内常有其他石品伴随,与之相映成趣,而天青上的石品往往要滋润一些,所以在评定端砚石品之高低时,有一个&天青底&的概念,即石品是否出现在天青上。
从收藏意义上说,如果只有天青,也可列为精品,比石品虽多但没有天青底衬托的端石要高级。
青花是砚石与地下热源接触变质的产物,由微粒赤铁矿等矿物的细小斑点形成,形态大小不一,色青而沉,隐隐不易见,如将砚石磨光后放在水中,映日视之,则较为清晰。青花具有一定观赏性,更有助于发墨,历来为端砚最受重视的石品之一,其又往往同天青、鱼脑冻、蕉叶白三大名品共生,为三者增色不少。一般来说,如果在天青、鱼脑冻、蕉叶白中又有细微的青花点映,则是砚石之极品。
但青花有大有小,有聚有散,形态品质也不一样。从品质上说,欲细不欲粗,欲活不欲枯,欲沉不欲露,以&如细尘掩明镜&为上。对于青花的形态,古人有所区分,并取了很多形象的名称,为我们品评端砚青花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如微尘青花、鹅毛绒青花、冬瓜囊青花、玫瑰紫青花、雨淋墙青花、鱼仔队青花、蚁脚青花、蛤肚皮青花等。
如前所说,端砚之精华处,非青即白,青者天青也,而白者,透润者称鱼脑冻,不透润者称蕉叶白。两者相比,鱼脑冻为上,蕉叶白为下。
冻,石之膏也,为砚石精气凝结处,一般偏白色,且以干净透润为上,以枯燥发黄为下。在端砚中,冻的形态主要有四种:第一,冻成团状,层层晕开,状如煮熟的鱼脑,称之鱼脑冻,为冻中上品。第二,冻不成团而成片,外形凹凸起伏,变幻莫测,如天畔之浮云,极有画意,名之浮云冻。第三,冻不成团也不成片,而是打散成点,称之碎冻或碎米冻,如能较为均匀分布,也是难得精品。第四,冻的凝结度不够,颜色较淡且层层晕开,近人称之为荡,取湖水轻荡之意。荡是冻生长发育不成熟的一种表现,比之前三种,略逊一筹。
蕉叶白与冻不同,一般成片出现,且多有火捺围绕,视之如蕉叶初展,因而得名。如果说鱼脑冻贵乎透润,蕉叶白则贵乎白嫩,干枯发黄则为下品。在蕉叶白中时有青花出现,如青花又呈现微尘青花、鹅毛绒青花等上品形态,可谓青白相映,乃端砚上品。
冰纹是砚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细微裂线,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水云母发生绢云母化,填塞裂线,形成雾状线纹,如冰河乍破,有宋瓷开片的美感,因而得名。如冰纹成片出现,纹路两侧雾状晕纹相互交映,则会产生飞流直下或雾隐长河的效果,习惯上称之冰纹冻。其实,冰纹及冰纹冻位列六大名品,主要还是靠其独特的审美打动人。
组合成就万千气象
端砚单讲石品已相当丰富,如不同石品组合出现,则可成就万千气象、无限风光。在石品的组合中,以下几种组合名贵美观,为端砚材料之最精华者,亦为石砚整体之最精华者,为收藏之终极目标。
天青鱼脑冻,即在天青底上泡着鱼脑冻。如鱼脑冻圆润,视之若碧潭秋月,意境高妙;如为浮云冻,则可称之天青浮云冻,如夜空朗朗,大宇深深,引无限时空之畅想。此类搭配于多个坑口均有出现,带有一定普遍性,在三大名坑中,坑仔岩出现天青鱼脑冻比较少见,而出现天青浮云冻则比较多;麻子坑出现天青鱼脑冻比较多,而且品质上乘,天青浮云冻则较少见;老坑天青鱼脑冻及天青浮云冻均有出现,名贵程度高于坑仔岩及麻子坑。
青花兼鸲鹆眼,即在青花底上又有佳眼。有人曾认为:得青花兼鸲鹆眼者,诸品可废。此类搭配一般只存在于老坑和坑仔岩,又以老坑所产为贵。
冻上眼,即在天青冻或鱼脑冻上长出石眼来。因为地质原因,一般来说青花底上有佳眼生成比较正常;在有冻的地方生长石眼则不多,即便偶有出现,石眼的品质往往也比较一般;如在冻上生有精美石眼,且异常美观,则实属难得。
天青浮云玫瑰紫,在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开采了一批坑仔料,有天青、浮云冻,还有大量玫瑰紫青花夹杂其中,合称天青浮云玫瑰紫,视之有气象万千、红尘幻化的效果,可称端砚石品搭配的妙品。开始并未得到人们的重视,价值也不高,但很快便备受追捧。目前,此类坑仔岩已十分少见,价格更是高不可攀了。
端石之首是老坑,老坑之体大者,俗称&大老坑&,为端砚收藏的最高端,历来贵重。而大老坑之精美者自然为天下诸砚石之首。左图老坑就是大老坑精美者中的突出代表。
此老坑有以下几点珍贵之处:一、外形方正,比例协调。此老坑长40厘米,在大老坑中不算大,但这是经过切割规整后的实际尺寸。有些老坑虽大,但规矩成方板后就很难达到这个尺寸了。二、取料纯净,通体石肉,实属难得。三、石品丰富,各尽其妙。此石天青、鱼脑冻、青花、玫瑰紫、马尾纹、冰纹等名贵石品齐集一堂,而且天青冰澈,鱼脑冻滋润,青花含蓄,玫瑰紫艳丽,马尾纹疏朗,冰纹优美,每一样单独拿出来,都是各石品的极品。四、主次分明、布局得当。石品丰富精美已属不易,而此石最为可贵之处在于石品虽多却能主次分明、布局得当。最上品的鱼脑冻位居中央,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大片鹅毛绒青花在天青底的衬托下位于下方主要研墨区域,对研墨起到了充分的保证作用。冰纹以及少许金线虽很漂亮,但都归边了,不来扰乱那绝色动人的鱼脑冻的魅力。以上四点同聚一体,可谓天地造化,堪称砚石王者。
坑仔天青浮云冻
天青蔚蓝,大片浮云冻翱翔于上,十分瑰丽。端砚有&包春石&一说,即指砚石不于大料上成块切出,而是独立成团,四周为石皮包裹,内部自成一统的独料。一般来说,包春石品质上佳,也可称为端砚的&子石&,但非常少见。三大名坑的包春石更是稀有,而图中这方就是坑仔岩的&包春石&。
或后才能发表评论
文人艺匠的造物,虽不若有宗教的力量和磅礴的气势,但亦不失为精致生活和温雅气质的产物。2015年博观春...
在绩溪县城东街,有片胡姓住宅区,称“金紫胡&,因宋代名臣胡舜陟获封金紫光禄大夫而得名。金紫...
佳士得纽约于日到21日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第一次举办亚洲艺术晚间拍卖(网上拍卖从3月...
大家最新观点
2017品藏大赛揭晓
北京盛藏艺术品有限公司 (C)
服务电话:400-813-9977
京ICP证08052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的麻子坑端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