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小孩摔倒自己小孩走路摔的快不行了,但突然又变成头牛摔的头都快掉了,这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老是梦见小孩摔倒的东西会

梦见自己快要掉下悬崖,预示着近期你的运势不好,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总是力不从心,也许是压力过大造成的。找工作的人梦见自己快要掉下悬崖,预示着近期你的求职运势很好,通过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将会得到一份好的岗位。鳏寡孤独者梦见自己快要掉下悬崖,预示着近期你的运势不好,长期的旅行建议不要外出,因为途中将会发生意外。文职工作者梦见自己快要掉下悬崖,预示着近期你的运势很好,工作方面自己的表现很出色,得到同事们的赞赏。梦见自己快要掉下悬崖的吉凶:基础安定,成功运佳,财利名誉俱得并大发展之势,健康、长寿、幸福之兆,唯若人格或地格若凶数,恐因好大,喜功,行事亦易招败,若无凶数,则可免忧虑。【大吉昌】梦见自己快要掉下悬崖的宜忌:「宜」宜自言自语,宜还信用卡,宜等人。「忌」忌看月亮,忌随身携带指甲刀,忌午饭少吃。
更多解梦请关注大师微信号》》》ssvip2280欢迎光临星辰实验学校心理专题网站
心理专题网站
《好孩子 好习惯》
发布时间:日  作者:佚名  点击数:
《好孩子 好习惯》
习惯决定命运 性格决定人生
怎样使孩子在快乐的成长体验中养成好的习惯?怎样帮助孩子矫正不良习惯?如何发现孩子身上的成功者的潜能,使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功?这是天下父母都关心的话题。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共10章,从培养孩子的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从孩子的日常生活抓起入题,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大量生动鲜活的个案,理性地分析青少年良好习惯养成的重点和难点,科学地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并提出极具操作性的具体建议和实施方案,是一本生动有趣的家教实用指导用书。
自序:父母的&上岗执照&
--谈五元家教法
  今日世界有上万种职业,几乎都需要持证上岗。譬如汽车司机,没有驾驶执照是不敢上路的,即使有驾照,一旦违章被警察扣了驾照,也只好乖乖呆着,有车也不敢开。于是,我就万分纳闷,做父母几乎是人世间第一艰难而复杂的职业,为什么就不需要任何执照呢?怪不得许多孩子有问题,原因之一便是父母&无照经营&。
  呼吁父母持证上岗,眼下似乎是个浪漫的想法,但我敢预言,这迟早将成为一项法律的规定。我在全国各地巡回讲演过程中,上千万的父母听众,让我看到了太多太多伤心的泪水和绝望的眼神。于是,我开始久久地思考,可否将包罗万象的家教内容,简要地概括为一种方法。
  33年从事儿童教育和研究的经历,尤其是做了23年父亲之后,我发现,仅靠某一种具体方法的教育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没有任何一种方法适合所有孩子的教育。再说,思想的不同决定了同一方法的效果不同,这表明任何方法都离不开观念的指导。因此,家庭教育的成功需要一套综合的方法,即将理念、方法、心理、生活方式和亲子关系融为一体,而又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经过多年积累并与诸多专家学者反复探讨,我终于总结出了五元家教法。毫无疑问,要提高孩子的素质,首先要提高父母的素质,这种前素质教育是教子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说,父母的教育素质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能力三大要素,具体可以归纳为五个元素,即现代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将这五大元素融会贯通即为五元家教法。
  现代的教育观念是父母教育素质的核心,对家庭教育的目标、方向以及父母的教育行为起着制约和指导作用,也是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教育观念至少包含儿童观、亲子观、人才观、教子观等四个方面。儿童观,即父母对儿童本身及其发展的认识,如孩子是人,是走向成熟的人,是终将独立的人等等;亲子观,即父母对子女与自己关系的基本看法,如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等等;人才观,即父母对人才价值的理解,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是成功之路等等;教子观,即父母对自身、对子女发展的影响力和本身能力的认识,如把做人的教育视为家庭教育的核心等等。
  科学的教育方法是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并直接关系到孩子在家庭中所受教育的效果。最重要的教育方法至少有4点:1?郾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2?郾教子成功从培养良好习惯做起;3?郾父母身教重于言教;4?郾让孩子在体验中和群体中长大,等等。
  健康的心理是指,父母心理健康,才会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父母在以身作则的前提之下,引导孩子力求做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控制自己,这正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这就要求父母有自知之明,由自知而自信而自强,不因成功得意忘形,也不因失败惊慌失措,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稳定情绪,这将使孩子终身受益无穷。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人是环境的产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习惯才是真正的素质。在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方面,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
  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必备条件。没有平等,培养不出现代儿童;没有和谐,建设不成民主家庭。因此,父母不仅应尊重儿童的权利,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独特个性,真诚地学习孩子身上的优点,使教育过程充满理智之爱。
  如今,《好父母好方法》和《好孩子好习惯》两本书由漓江出版社出版了,我感到特别的欣慰,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五元家教法。虽然,我从事教育与研究工作已有33年,但我不敢说本书是孙云晓33年家教精华,因为年轻时当教师或当记者时,尚谈不上什么家教精华,只有开始了教育探索并有了做父亲的体验,才有了一些经验可以回味与总结。虽然我出过不少书,但这两本书是我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教育著作。
  这两本书是一个可合可分的整体。说可合是因为《好父母好方法》重点讲了前三个元素,即现代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健康的心理,《好孩子好习惯》则重点讲后两个元素,即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因此,两本书合起来,才是完整的五元家教法。为什么又说也可分呢?因为五元家教法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重要的,都可以独立阅读和参照使用,其中每一个元素都包含了五元家教法的整体思想。
  细心的读者或许会发现,整个五元家教法采用了五五结构,即五元中每一个元素分5个要点,每个要点写5篇短文,两本书共由125篇文章组成。两三千字一篇,既可独立阅读,又可积少成多成为一个系列。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好孩子好习惯》一书虽然只讲了五元中的二元,但内容并不比《好父母好方法》少,因为收录了几篇读者非常欢迎的作品,如关于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的介绍,关于少年儿童好习惯培养内容与方法的介绍等等,都非常值得一读。
  我曾多次说过,任何一本书或一项研究都是一个千人糕,是许多人心血的结晶。我感谢我所供职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感谢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组各位专家,感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颜雪梅协助整理大量书稿,还要感谢所有为我出过书的编辑和出版机构。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两本书的问世。
  一本书的问世,好比一个孩子出生,作者自然是其父母,应对其负责任。也就是说,作者有责任倾听读者的意见,并不断改进,使其臻于完善。在此,我愿留下一些联系方式,以便与读者朋友沟通。
  1.通信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25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邮编:100089
  2.孙云晓网站:,读者可在论坛留言,也可在聊天室参加每月一次的聊天活动。
  3.孙云晓的新浪博客
  地址:http://blog.sina.com.cn/m/sunyunxiao
  4.家庭教育咨询热线:010-  每周六9∶00&16∶00(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谢谢读者朋友!
  日于北京
第一篇& 良好的生活方式
第一章 儿童教育从体育开始
 体育不仅是强身之育,也是强心之育。
  人是环境的产物。因此,真正关心孩子的父母们,要以良好的生活方式,逐渐养成孩子的文明习惯。假如,父母总迷恋麻将、扑克,很难不对孩子造成消极的影响。不喜欢读书的父母,若想让孩子喜欢书同样是困难的。
  良好的生活方式有许多内容,其中体育锻炼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研究表明,小时候不爱运动的人,长大了也很难热爱运动。而不爱运动的人,生命质量自然会下降。
  1994年秋天,我去南京拜访了著名教育家斯霞。她写了三句话赠我:&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智育不好是疵品,体育不好是废品。&
  多年过去了,这&三品&之说如警钟一般,一直在我耳边长鸣。令我深感忧虑的是,国家在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而教育为什么总在源源不断地制造&废品&呢?
  有件事情我始终不解。日,邓小平同志书赠《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这个&四有&新人的提法既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又有时代高度,所以备受欢迎。可是,后来&四有&中的&有体力&变成了&有纪律&,并成为几乎是统一固定的提法。有纪律当然是万分必要的。但是我认为,邓小平倡导&有纪律&主要是针对成年人尤其是青年人的,而倡导&有体力&是针对少年儿童的,这是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特点提出的不同要求。我们不应当强求一律,更不能丢了&有体力&这一新人的要素。
  体育自然是强体之育,但它更是强心之育。更高更快更强,是人类面对新挑战的体质与精神的迫切需求,也是各民族为生存而竞争与合作的崭新尺度。21世纪已赋予体育更丰富的内涵和更神圣的使命。
培养孩子成为体育人口
当我在我的个人网站主持教育话题讨论时,常有网友问我的家教得失是什么。我坦言道:&最大的失败是忽略了培养女儿的运动习惯。&
  客观说来,我并不是一个运动型的人,除了游泳以外,几乎没有什么体育爱好,更不具备运动特长。进入中年以后,为了健康,我坚持爬山和散步,并渐渐养成一种习惯。可是,当我每次约女儿登山,女儿都干脆地拒绝了,说:&登山?多没劲呀!&
  我回忆往事,发现在女儿幼年,虽送她进过游泳班,却未能坚持长久,而别的运动更是很少问津。久而久之,女儿与我一样,习惯了安静地读书写作,而不习惯运动。
  每逢大考,如有体育项目,都成了女儿的难关。这时,她只好&急来抱佛脚&,拉我陪她练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和长跑。一次,她站在沙坑前,想着1.80米的距离,感叹说:&天呀,这么远?鬼才能跳过去!&
  其实,女儿有运动潜能,经过突击苦练,1.80米也跳过去了。但是,一旦通过考试,她便把运动置之脑后。
  我注意到一项研究成果,作者,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期不爱运动,长大了很难养成运动习惯,这对生命的质量显然会有不利的影响。我很惭愧,女儿未养成运动习惯,与父亲的失职有关,因为在孩子的体育方面,父亲承担特别重要的责任。我衷心希望广大父亲以我为戒,教育孩子从体育开始。据专家介绍,每周至少锻炼三次,每次锻炼不少于30分钟的人,才算得上体育人口。作为父亲应以身作则,并培养孩子成为体育人口。
  体育绝非头脑发达、四肢简单,而是强心强志之育。正如毛泽东在1917年写过的一篇文章叫《体育之研究》,很深刻,他说:&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所也&,&无体者,则无德智也&,车都没有,你载什么知识,你载什么道德啊。所以毛泽东接着说:&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有一位妈妈带女儿进健身房的勇气是值得我们赞许的。
  这位妈妈的女儿叫小娜,现在的她经常作为学校联欢会上的主要表演者为大家表演健美操,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活力与自信。
  小娜不会忘记自己在14岁的时候,第一次跟妈妈走进健身房时的那种不自然,也害怕自己被人笑话的感觉。小娜从小体质就弱,用妈妈的话说是&吃药长大的&,一到冬天就没完没了地感冒,请假休息吧,耽误功课;不休息,也是什么都学不进去。后来妈妈鼓励小娜到健身房练习健美操。妈妈听教练说过,健美操是一种有氧运动,能锻炼人的心肺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而且,通过训练,妈妈自己也感到,健美操还是一种特别适合培养女性良好体态的运动,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女孩子的外在气质非常重要。所以,妈妈决定给小娜办一张健身卡,每星期至少带她来练一两次。刚开始练习时,小娜由于长时间没有这么大的运动量,浑身上下每一块肌肉都是疼的。她很想放弃,但妈妈鼓励她说:&这是正常现象,很快就会过去了。我都坚持下来了,你还不行吗?&在妈妈的帮助下,小娜终于坚持了下去。久而久之,小娜竟然发现每次跳完健美操,感到身体特别畅快,再学习时也有精神了。令妈妈感到欣慰的是,小娜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经常感冒,体质增强多了。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明智的父母无不把体育放在首位。伟大的思想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做的。他认为&野牛成为家牛,野猪成为家猪,狼成为狗,野性是消失了,但只是使敌人喜欢,于本身并无好处&。说到人,鲁迅说&我以为还不如带些兽性&。鲁迅唯一的儿子海婴&健康、活泼、顽皮,丝毫没有被压迫得瘟头瘟脑&。&九一八事变&后,海婴被误认为是日本孩子而挨了揍。可以说,鲁迅教育其独生子女亦遵循&先兽其身,后养人心&的规律。
  我以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体育应该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如何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选择适合孩子的运动方式?我的教育建议是:
  如果您发现孩子不太合群,不习惯和同伴交往:您可以建议孩子选择足球、篮球、排球以及接力跑等集体项目进行锻炼。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孩子逐步改变孤僻的习性,适应与周围的群体交往。如果您发现孩子有些胆小、做事怕风险、容易害羞:就可以建议孩子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进行锻炼,如游泳、轮滑、拳击、摔跤、单双杠、跳马、跳箱、平衡木等活动,这些活动大多要求人不断克服害羞、胆小等心理障碍,战胜困难。
  如果您发现孩子经常犹豫不决、优柔寡断:那么就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拳击、跨栏、跳远、跳高、击剑等活动,这些项目对于锻炼人的果断性具有很大作用。如果您发现孩子性情急躁,爱冲动:最好能多带孩子参加下棋、打太极拳、慢骑自行车、射击等需要考验控制力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益于人稳定情绪。
  如果您发现孩子的自信心不够强: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如跳绳、俯卧撑、做广播体操等活动。坚持锻炼一个时期以后,您会发现,孩子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
  如果您发现孩子做事不能正常发挥,容易紧张:就多带孩子参加一些公开的、激烈的体育比赛,锻炼孩子冷静沉着应对比赛的能力。
  如果您发觉孩子好逞强、爱自负: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技巧、跳水、体操、马拉松等项目进行锻炼,也可以给孩子找几个对手,让孩子懂得&天外有天&的道理。
多运动的孩子更安全
《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有一篇文章说有一对6岁的双胞胎兄弟,一个叫双双,一个叫对对,他们在游泳池里是两种表现:一个套在救生圈里,还胆怯地离不开父母;另一个却像一条鱼一样,在池中钻来钻去。原来这两个兄弟出生后不久,妈妈即赴美留学,带走了双双,而把对对留给了奶奶抚养。
  奶奶带大的对对,受到的是百般呵护的照顾,连托儿所幼儿园都没去过,始终在家里受到悉心的喂养照料,可是受到如此照顾的孩子,却经常受伤。对对3岁时一次不小心摔倒,摔成了右腕桡骨骨折,5岁时骑四轮童车摔倒,发生了脑震荡。而那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双双,跟着妈妈在美国长大,则是吃了不少苦。从小就在一个黑人家里办的家庭托儿所长大,跟几个黑孩子在一起爬,不到两岁就扔到水里学游泳。但没想到的是,相比较之下,双双比对对能耐多了,他不光游泳好,还能骑两轮自行车,还会蹬滑板和滑旱冰,而这些运动,对对是一样也不行的。
  这让我不禁想到,越淘气的孩子越不出事,越安全;越是放到保险箱里的孩子,反倒容易发生意外,更不安全。
  而这一个简单的道理,有些父母并不明白。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不让孩子多做运动,理由仅仅是担心孩子的安全。
  其实,父母越是担心孩子安全可能结果是越不安全。德国有一份重要报告《给儿童更多安全》,报告指出,在德国每年有180万儿童出现事故,但是发生事故的是那些不经常运动的儿童。因为经常不运动的儿童,缺少经验、力量和技巧,而这些正是日常生活中从事最基本的运动必不可少的能力,如果缺少的话,一碰到什么东西当然就容易受伤。
  我的女儿孙冉在她的《成长悟语》(华艺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一书中提到,中国学生比日本学生学习刻苦,但在体育锻炼方面,的确远远逊色于日本学生。
  她写道: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日本孩子的体育锻炼非常多,体质也好于中国孩子。日本的学校从初中到高中都有强制性参加的课外活动,其中有众多体育项目的运动部,还有家政部、音乐部、英语部等等。参加运动部的学生,一天的运动量极大,而且假期里也有集训。就连小学生,假期里也要每天早起到学校做早操做运动。所以日本孩子的体育锻炼机会是非常多的。而我们呢,就拿我所在的北京地区许多中学来说,一周只有两节体育课,而且体育课上真正在运动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在闲聊、打闹,或是干脆回班学习。课外的运动时间几乎接近为零。这就造成了中国孩子的体质不断落后于日本孩子。
  我的好多同学在学校里都和日本的学生打过球赛,据他们说:我们的体力根本无法和日本学生比,冲撞起来也不是他们的对手。我还有一位在日本上过四年学的同学说:&日本学校里的体育训练似铁人集训,但真的练就了一副好体格。&我的研究报告也说明了这一点:运动时间两小时以上对比:日本21.3%,中国6.3%;三小时以上对比,日本21.3%,中国仅为1.3%。
  孙冉在调查中还发现,日本学校为了养成学生爱运动的习惯,对假期里早晨到学校做操的学生签到盖章。这样,全勤的学生能得到各种奖励,如食品、图书等(在全日本书店通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参与运动的热情。结果,61.1%的日本学生养成了运动习惯。孙冉惊叹:
  &众多的体育锻炼机会使得日本学生的运动时间远远超过中国学生,可以说日本一所普通学校的运动量接近于中国的体校!&
  其实,天下的青少年谁不喜欢体育运动?1998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做的一项全国调查显示,小学生第一喜欢的课就是体育,占20.1%,其次为语文15.4%、外语14.4%、电脑13.5%。在初中学生喜欢的课目中,体育排在第三位,占11.1%;第一位是数学19.7%;第二位是外语17.8%。
  中小学生喜欢体育与他们天性好动有关。可是在中国,有多少教师与父母会认为体育特别重要呢?因为沉重的现实教训了大家,决定孩子命运的可能是语数外,而不是体育。否则,为什么高考体检完全合格率只有15%呢?
  或许会有人以升学与前途为理由来辩解。可是,一个影响生长发育也包括摧残智力的罪恶怪圈,值得拥有5000年文明的民族往里钻吗?真正有爱心的父母与教师,怎么会为功名而牺牲孩子的安全、健康呢?我的教育建议是:
  不要过于心疼孩子。把出生不久的婴儿放进浴池或游泳池让孩子挣扎,2~3岁的孩子就独立地开碰碰车,横冲直撞,这样的情景在美国是司空见惯的。可在我们国家,肯定是不可能的。我们总想着把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惟恐孩子摔了、碰了、哭了,动不动就命令孩子:别动!别跑!小心点!其实孩子天性是好动的,父母不要总是担心孩子出事而不让孩子多运动,相反地,父母应该要&袖手旁观&,&狠&点心。
  为孩子报班要先征求孩子的意见。有的父母也想在周末或假日让孩子参加一些运动训练班,增强孩子的体质,这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必须要先了解孩子的想法,征询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不喜欢、不同意的话,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有些父母是先帮孩子报了班,回头再告诉孩子,孩子不愿意去,父母就类似于劝说一样,已经交了钱,怎么办呢?这是一种&威胁&,会让孩子无法真正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可能带来的后果是让孩子会更加讨厌运动。
  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运动计划。良好的运动习惯需要长期的努力与坚持,不是一时兴起就可以达到的。父母应该和孩子拟定一份明确的运动计划,并且互相督促、互相帮助地参加运动,使家庭形成一种崇尚体育运动的氛围。
  相关链接
  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使人体的反应速度、准确性和机体协调能力得到提高。科学工作者在对出生6周的婴儿进行脑生物电流测量时发现,长期对婴儿进行右手的屈伸练习,能加速大脑左半球语言区的成熟。这足以表明体育运动有助于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完善。
儿童教育应特别重视体育
在人类文明历史上,体育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儿童的身体训练要在智力训练之前,即体、德、智这么一个顺序。
  我在研究中日教育比较的时候有特别深的感触,一个国家要强盛,就要特别重视体育。没有体育的振兴,就没有国家的强盛。我发现一个很让我惊讶的数字,你能不能想到,中国1990年普及小学教育的水平(97.8%),几乎相当于日本83年前的水平,日本小学的普及率在1907年就已经达到97.3%。甲午战争发生前的1891年,日本小学教育的普及率已经超过50.3%;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的小学教育普及率最高的1946年也只有20%,你可以看到这两个数字差别是多么大啊!我们不是在一个水平线上。但是,中国在公元前21世纪就有了学校,几千年来日本都向中国学习啊,后来我们大大地落后了。日本民族振兴,大力兴办教育,普及很快。
  而且我还有这样的一个惊讶,日本二战战败之后,多困难啊,但是1954年,日本政府就颁布了一个《学生给食法》。什么叫给食法?日本的中小学生每天中午可以吃上营养餐,其实在这之前他们就已经在吃了,普及率在96%以上,每个中小学生每天可以喝上一杯牛奶(200~300毫升)。大家可以想想看,今日之中国,有多少中小学生可以吃上营养餐,有多少个中国孩子每天可以喝上牛奶?丘吉尔称赞日本的做法是&一杯牛奶可以强壮一个民族&。我们过去把日本叫做小日本,小日本喝牛奶喝得长高了。7~17岁的男女学生平均身高体重胸围都超过中国孩子,胳膊比我们的粗,肺活量比我们的大,耐力比我们的强,你说这是不是较量?日本怎么提供的营养餐?家庭交什么钱呢?家庭交营养餐原料价格的50%,其他都是政府投入,用各种方法筹资。我们中国现在的营养餐,基本上还是市场运作,管理、监督不严,结果老出现学生中毒的事件。为什么中毒呢?这个企业经营营养餐是要赚钱的啊,他要降低成本,增大利润,有人要发黑心财啊!2003年连续发生中毒事件,辽宁海城市就有3936名小学生中毒。
  这是多么令人担忧的事啊!值得欣慰的是,有些父母开始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方法,即家庭教育从培养孩子运动习惯入手。我的朋友康健先生就是一个范例。
  康健是北京大学教授兼北大附中校长,他的儿子康康出生时,体重只有5.2斤,令父母有些失望。于是,康健决定实践他独特的健康第一、体育为主的家教方针。
  之所以把体育作为头等大事,康健说:&原因有两个,一是我的父母是医务工作者,他们认为健康是一切的基础,所以给我起名叫康健,反过来就是健康。在父母的熏陶下,我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并热衷于户外活动。二是我很早就读过洛克的《教育漫话》,他在教育中突出的特点是关注人的健康。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时代的人都意识到,无论做什么工作,最重要的是良好的身体素质。&
  从儿子刚会走路到初中毕业的十几年里,康健每天都带儿子进行至少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从未间断。当儿子入学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后,坚持运动碰到了不少矛盾。可是,康健依然认为,还是体育最重要。他说,提早为孩子在智力上做选择,也就是学习琴棋书画等特长并不明智,应让孩子长大后自己选择。
  康康上小学高年级时,快放寒假了,学校里有两个训练班要活动,一个是专业足球班,另一个是学校奥数班,康康只能选择一个。康康喜欢数学,也很喜欢足球,但他没有勇气到足球班去,因为足球训练强度很大,而且要住宿。这时父母的态度就很重要。康健知道孩子在体力方面不如别人,但他想让孩子经受一下磨炼,知道普通人和专业运动员的差别。于是,康健鼓励孩子上了足球班。那个假期至今令康康难忘,因为那是他经历的最艰苦的日子,每天从早到晚,都在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从那以后,康康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勇敢了。
  康健发现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对康康的智力发展大有好处。虽然,康康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少于别人,但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原因在于精力旺盛,听课专心,作业完成速度快。即使偶尔失利,也充满自信。后来,身高1.80米的康康,成为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学生。他兴趣广泛,体格健壮,状态良好。
  如果我们的父母都像康老师那样,心态平和,教子有方;如果我们的社会更多地重视体育,让孩子们能享受积极健康的运动乐趣,可能我们要改变对独生子女的偏见:他们比我们这一代脆弱、任性、胆小。
  我们是不是要好好反省呢?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的体育被冷落了,特别在中小学越来越没有位置,为什么呢?因为体育在考试中不占有重要位置。无论父母、老师,大家都只忙一些与考试关系密切的学科,都忙于让孩子考高分数,体育总被忽略。再加上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很多人越来越安逸,越来越少锻炼,更别提什么野外活动了。
  在家庭中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我的教育建议是:
  和孩子一起观看体育比赛。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家庭都要把加强体育锻炼作为一件大事情来考虑。3~12岁是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这个时候孩子在生理上处于生长发育和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可塑性大,所以,正是养成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最佳机会。老师、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对体育的兴趣,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观看体育比赛,如NBA、世界杯足球赛等,并教给孩子相关的竞技规则。当然观看时间与学习时间要协调好。
  教孩子1~2种球类活动。如乒乓球、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等大众球类运动,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运动技能,而且也在运动中培养了他的规则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让孩子在球类运动当中懂得,任何运动都需要艰苦的训练,也需要团队合作,这样才能取胜。如果父母在球类运动上没有令人骄傲的技艺,那就让孩子参加一些运动训练班,千万不要禁止孩子参加运动。
  不要给孩子压力。让孩子自由地运动,主要是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所以只要孩子敢于参与就是值得鼓励与肯定的。父母不要太在意孩子在运动中或者比赛中的名次,过分要求孩子获得荣誉争面子,这样将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还可能使孩子厌恶体育、逃避运动。
不要让肥胖成为孩子健康的杀手
从前,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如今,&我运动,我存在!&这句更为激动人心的口号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或许我们对它的哲学内涵不甚了解,但对于行走在健康边缘的肥胖儿童而言,的确是很有吸引力的话语。
  众所周知,近几年来,儿童肥胖已经成为困扰父母的难题之一。
  在国家例行的青少年发展健康监测中发现,现在的孩子,特别是城市孩子,肥胖率很高。据新华社日报道:教育部2002年对学生体质监测结果显示,城市学校的男生中只有一半的人体重正常,另外一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超体重和肥胖的学生分别占12.22%和11.22%。更让人担心的是,肥胖的孩子还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还有糖尿病等多种病状。
  200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学校食品卫生与营养工作现场会&上,教育部有关人士呼吁社会和父母高度重视学生的营养问题,不要让肥胖成为学生健康的新杀手!
  但现实中,有些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肥胖带来的危害,甚至认为肥胖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实上,肥胖孩子的动作一般比较迟缓、不协调,走、跳、跑动作发展都受到阻碍。由于肥胖儿童的动作得不到完善发展,就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智力发育。一般来说,动作和活动的训练可以直接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同时智力水平的高低又必然反映在动作的灵活性等方面。
  另外,肥胖也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因为肥胖的体形不美观,笨重的身体不灵便。当肥胖的孩子在和同伴一起活动时,往往因笨重而受到其他孩子的嘲笑,进而产生不良情绪,以致形成自卑、孤僻等不良人格。
  在非典期间,我看到很多父母陪着孩子去练滚轴、滑旱冰、打羽毛球等等,我感到非常高兴,我认为这样的父母是非常有远见的。据我所知,运动是减肥的最健康、最经济、最安全的方式。
  当然,肥胖的原因还在于孩子已经养成的不良的饮食习惯,如不爱喝水爱喝甜饮料、果汁;爱吃肉,不爱吃蔬菜;爱吃洋快餐,不爱吃粗粮。很多父母都以为营养知识是营养学家的事,内容繁多而高深,但是合格的父母应该掌握一定的营养学知识,才能对孩子开展合理营养和健康饮食的教育。要知道,吃是为了健康,健康饮食是家庭的一件大事,而不是难事!
  父母有责任保障孩子的健康权,让孩子过上健康的生活。作为父母要重新审视儿童的健康,要从饮食、运动等方面排除不利于儿童健康的因素,让孩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成为一个真正健康的孩子,这才是我们儿童教育要达到的目标。
  让孩子享受到食物、运动所带来的营养和乐趣,为终身的健康打下基础,我的教育建议是:
  把买药的钱用在运动上。有些父母为了孩子学习成绩能够提高,给孩子买保健品、营养品,反而把身体锻炼排斥在对孩子的培养计划之外。还有一些父母意识到了儿童肥胖的危害,试图把成年人的减肥方法用在孩子身上,也给孩子买一些减肥药物。其实,父母不妨把购买保健品、药品的花费用在孩子的运动上。比如买副羽毛球拍,买个游泳卡,假期可以带孩子去旅游,让孩子亲临现场感受体育比赛的刺激等等。总之,运动健身对孩子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任何营养产品也替代不了的。
  父母与孩子一起运动。改变孩子不好运动的习惯,父母的榜样作用很重要。父母不能只是要求孩子运动而自己不运动,应该跟孩子一块去锻炼,这样可以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加以鼓励,让孩子能坚持下去。
  鼓励孩子与同伴一起运动。许多运动项目都是团体活动,建议孩子和其他同伴一块运动。有的父母会想着给孩子请一个家庭体育教师,其实,这种做法并没有多大的必要。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已经很不轻松了,何必又在课外增添一个老师呢?让孩子和同伴一起玩耍和运动,可以培养孩子们之间纯真美好的友谊。运动场上,有合作,有竞争;有冲突,有协商,而且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训练可能比由老师正规训练效果更好。
  运动目标不要过高。刚开始运动时,切忌把目标定得过高。万事开头难,针对肥胖的孩子,最好要请教一些专家、医生,为孩子制定一个适合他特点的运动方案,刚开始时可以从最初步的开始,如步行、慢跑、跳绳、登楼梯等等,不能操之过急。
  注意饮食。调查表明,许多孩子有挑食的表现,如喜欢吃的东西除了鱼就是肉,除了各种含糖分的饮料,不爱吃蔬菜。在儿童饮食方面出现了这么大的问题,成年人有没有责任?父母往往总是认为营养就是大鱼大肉,不能让孩子吃苦,殊不知,这是错误的看法。父母应该及时了解给孩子吃什么东西才是真正有营养的,怎么样的膳食能保证营养的均衡。我想父母都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的,所以教育孩子不挑食、不偏食,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链接
  目前最常用的衡量肥胖方法,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体重指数法(即BMI)。BMI的计算方法,是将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假设你体重75公斤,身高1.78米,那么将75除以1.78的平方,即可得出你的体重指数为23.7。BMI的正常值为18.5~22.9,如果大于23,那你是超重;如果大于25,那你是肥胖&&这是世界卫生组织针对亚洲人体形定义的。
  相关链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10大垃圾食物
  1 油炸类食品
  2 腌制类食品
  3 加工肉类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
  4 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
  5 汽水可乐类食品
  6 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
  7 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
  8 话梅蜜饯类食品(果脯)
  9 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激凌、冰棒和各种雪糕)
  10 烧烤类食品
解放学校才能解放孩子
2000年8月,我和女儿,还有6个北京的中学生赴日本,在长野的黑姬山参加登山探险活动。我刚报名时,有一位日本人劝我:&哎呀,孙先生,别去了,太辛苦了。&我说:&没事,你看你们这招生单上写着小学五年级以上可以报名。小学生都可以报名,我还有问题吗?我经常登山的,没问题。&但是出发后,我才知道什么是日本的登山活动。
  早上五点钟出发,一直爬到晚上七点钟回来,整整14个小时啊!走的时候,一个人发两个饭盒,一个早餐,一个午餐,自己带水。我想呢,哎,就装个样子吧,到了山上找个饭店吃饭,到那儿再去弄水。一上路才知道整个山上没有一座房子,饭店当然是没有了,而且连路都没有,整个山是个荒山,经常要四肢着地抓着前面裸着的树根往前走。走了3个小时,一口干粮也没得吃,我饿得肚子咕咕叫,就盼着吃早餐。终于盼到吃早餐了,中国孩子就大口大口地喝水,咕噜咕噜地喝。但是我发现,日本孩子有登山的经验,不到目的地,这个水就不能喝光,他们知道只要有水就能坚持。他们带的壶比中国孩子带的大,慢慢地喝。中国的孩子咕噜咕噜地喝,心里想喝完了就轻松了,结果走到一半的路水基本上都喝光了。他们互相依赖惯了,说没关系,我们都是集体主义,我的水喝光喝他的,他的水喝光了喝我的。确实中国孩子很团结,中国孩子这一点跟日本孩子不一样,他们互相帮助。日本孩子从来不喝别人的水,他也不给别人喝。日本孩子各顾各,摔倒了,没人扶,他一定是自己爬起来的。他们的观点是不给别人添麻烦,我摔倒了自己爬起来,而且人家摔倒了也不愿意你去扶。
  中国孩子走得是很辛苦的,也很顽强,但是走着走着还是不行,被日本孩子远远地甩在后面去了。日方领队一看不行,这样的话就成了两个队伍了,就让队伍停下来,让中国孩子走在前面,日本孩子走在后面。真丢人,就因为这样一调整,整个队伍返回的时间延长了两个小时,本来五点钟该回来吃饭了,结果要到七点钟。中国孩子走路很费劲,但是很团结。男孩子带着女孩子,你拉着我我拉着你,而且很乐观,走得很开心,逗来逗去的。虽然累极了,却接连唱歌,从流行歌曲唱到革命歌曲,甚至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日本人听不懂。但是呢,日本人不说笑,就低着头走,保持体力。
  我这个人爬山是比较多的,在爬这个黑姬山的时候我还是摔了12跤。有一次爬上一块岩石,下雨石头滑,站起来站不稳,脚一滑,一头就扎下去了,&砰&的一脑袋撞到大树的根部,撞得我头昏眼花。起来一看真是阿弥陀佛啊,很多大树的根部都是枝枝杈杈的,你要撞上枝杈,命就别要了,你说多危险。有一次踩空了,往山下滚,亏得我抓那个树根抓得很牢,好半天才爬得起来。大家想想看,就这么一个登山探险,爬14小时的山,你们谁敢组织孩子去,哪一个学校敢带孩子去?如果组织这样的探险活动,要带上多少个老师,带上几个医务人员?你们敢不敢相信,我们这支30多人的队伍,一个教师也没有,就两个大学生志愿者带队,一个打头,一个守尾,而且一个医务人员也没有,就是大学生带着一些包扎外伤的药品。那路上真是险象环生,我只是摔跤,还没有大问题,日本一位女士在山上骨折。领队的大学生请示总部:&我们这里有人骨折。&总部说:&好,我们会派人上去救援你们。&大概是4个小时以后,总部派人用担架抬着这位女士下山了。还有一个日本的男孩被一只蜂蜇了一下,脑袋肿得像个篮球一样大。真庆幸,我和7个中国中学生还没有出现很大的险情,但是累惨了,特别是我的女儿。她刚走了3个小时就跟我说,老爸,我走不动了,一点都走不动了,我不走了。哎呀,我说你不走了不行啊,这个队伍现在走出去就不回来了,你知道吗?我们是从这边上,那边回去,不从原路回来,我说你忍一下吧。她说,哎哟,真累。中国的孩子平时不注意锻炼,谁受得了啊。于是我拿着一根树枝,拖着女儿走。后来,我在山上有一个顿悟,我发现只要孩子跟父母在一块,她就有依赖。我想明白了,就和她分开走,让她和她的同学走,她走她的,我走我的。哎,这个办法好,孩子跟孩子在一块,相互地支持啊,你不能依靠别人。
  下山之后,我和日本的老师开座谈会。我说,这么危险的活动,你们怎么敢组织呢?日本老师一愣,说:&不危险。&我说怎么不危险,我都摔了12跤,我还不知道危险啊?万一出了什么事怎么办?你知道日本老师说什么吗:&出了事自己负责啊。出了事是个人给集体添麻烦,一定要自己负责。&
  后来我知道,日本的父母普遍支持孩子去登山探险,出了事很少有人去告状,很少去打官司,即使要打官司,也可以,学校不用管。日本教育部门专门有一个日本青少年健康促进会,国家拨意外伤害保险费,由这个机构去负责,学校没有什么大的责任。我当时在那一刻感到,两国在教育上最根本的较量是国民共识与法律保障方面。中国学生一出事,就把学校告上法庭,深圳有一个学校,一个孩子上音乐课跑得快了一点,摔倒了,脾脏破裂,向学校索赔326万!你们说这公办学校哪拿得出这么多的钱,就算破产也没有钱。所以说,解放中国的学校才能解放中国的孩子。
  解放中国的学校,并不容易。在我看来,首先要解放我们的老师、父母,不要总是害怕孩子出事。作为父母要理解学校老师,不能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交由学校老师承担,父母要承担起父母的责任来。
  如何承担起孩子的运动责任,我的教育建议是:
  放手锻炼孩子。凡是学校组织的野外活动,都要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即使发生了意外伤害,也不改变勇于锻炼的态度,并主动承担父母的责任。这样做是有远见的,因为孩子经风雨才能长大成人。
  周末和孩子一块爬山。最简单最经济的锻炼方法是爬山,父母可以在周末或假日与孩子一起登山。可以先教孩子一些有关于登山探险的安全常识,如让孩子自己准备登山必备的东西,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设计一项家庭的共同运动。就如家庭教育需要重视家风、家规一样,家庭体育运动也应该确立一项有&特色&的运动,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参与,大家都能一起竞技,譬如打乒乓球、篮球等,这一&共性&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运动习惯。
第二章 指导孩子用好电子媒介
电子媒介向儿童打开了成人世界,儿童与成人共享信息,意味着在信息接受方面,儿童与成人平等了。
  信息时代,我们面临挑战。
  信息时代,是一个媒介特别发达的时代。听音乐、看电影、上网聊天、往来E-mail&&生活可以因电视、电脑与网络更精彩。
  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家施拉姆说:&今天,由于大众传媒无处不在,人们除了工作和睡觉外,用于大众媒介的时间超过了其他任何活动。&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大众媒介使他们获得了必要的信息资源、娱乐资源和知识资源,也使他们获得了身心健康,发展了认识世界的能力。
  孩子们在信息世界里的能力让我惊奇,又有点尴尬。
  2003年10月,团中央等机构表彰了新一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那一天晚上,我应邀和这些全国十佳队员一起,在央视国际网站进行网上聊天,感受到了尴尬的一幕。当时来的几个十佳队员有山东的,有上海的,还有北京的,他们现场和我们成年人、老师,还有领导在一块聊天。我发现他们不但很活跃、踊跃地回答问题,而且在聊天时十分能耐。我们成年人一般操作电脑笨一些,就需要一些工作人员来帮助。我打字太慢,肯定得找一个工作人员来帮助,而这些十佳队员,根本不需要别人帮助,自己马上开始在网上回答网友的问题了,打字相当娴熟。当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在信息社会里,孩子们更加如鱼得水。
  不可否认,孩子们在电视、网络中体会到许多快乐,学会许多在教室里学不到的知识,但信息世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有好的,也有不好的,特别是当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和上网聊天时,更让许多父母忧心忡忡。
  但是,要避免负面影响,光靠阻止是没有用的。父母的明智之举在于帮助孩子形成科学使用电脑和网络的好习惯,自觉抵制不良影响。作为父母,要尽量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与孩子一起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引导孩子成为信息时代的主人。
  相关链接
  大众媒介是传播信息的载体或工具。它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两类。在现代社会,儿童使用的媒介主要有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书籍、电子游戏机、录音带、录像带、电影、计算机、卡拉OK、互联网等。
预防孩子患上&电视病&
& 日13:31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电视机到底是何时问世的?谁是&电视之父&?
  1991年年底,著名考古学家夏劳&勒加博士在埃及尼罗河畔一座新发掘的古墓中,竟然发现了一台完好无损的彩色电视机。经科学鉴定,这台彩色电视机已有4200年以上的历史。这台彩色电视机从何而来,迄今仍是未解之谜。
  有人认为,电视是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的。日,英国青年贝尔德将一个人的图像发射到了屏幕,而且十分逼真,眼睛、嘴巴甚至眉毛和头发都清晰可见。一台有实用意义的电视机宣告诞生了。1941年,贝尔德又研制成功了彩色电视机。
  电视,被世人公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现代社会里,没有电视的生活已不可想像了。
  中国家庭电视的普及大约是在上世纪的80年代中后期,目前中国城市里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有电视,有的家里还拥有一台以上的电视机。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中国儿童成长离不开电视。可以说,对于现在这一代儿童,电视作为一件普通的家电产品已经习以为常了。爱上看电视,则是必然的。
  但看电视过多,则出现问题了。许多父母来信、来电话,在网上留言说,现在的孩子很难办的事情是爱看电视。电视简直像个魔鬼,孩子简直是迷得不得了,每天放了学书包一丢,就坐在电视机前了。吃饭的时候盯着电视,吃完饭后继续看电视,有的时候父母不在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就更长。
  可见电视对孩子的吸引力之大。为什么孩子会如此喜欢看电视呢?因为看电视的时候孩子可以处于非常轻松的状态,可以不动脑子,绝对没有看书、学习辛苦,他是充满乐趣的。而且电视节目越来越精彩,很容易把孩子迷住。全世界的孩子都爱看电视,但作为父母必须明白,孩子看电视过多对他的智力、道德发展是有害的。有研究认为:儿童看电视每天不宜超过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如果看的时间过长,孩子智力会有所下降,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有专家发现,过分沉湎于电视的儿童,其行为和思维方式逐渐脱离了现实世界,在适应社会方面产生了严重障碍。因看电视上瘾而导致适应障碍,这被称作是&电视瘾&,也叫&电视病&。有电视瘾的儿童常常表现得懒散、麻木和消极。一般来说,这是儿童为逃避现实世界而麻痹自己的一种消极方式。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后,便逃避到电视世界中,从电视世界里寻找&充实&和&满足&,结果导致一种恶性循环:每天不断看电视,对现实越逃避;越逃避,就越难适应现实生活;而越难适应社会,则更依赖电视。这种倾向是危险的。
  有一些指标可以用来测量孩子是否有&电视病&,指标如下:
  接触量过多,平均每日接触4个小时以上;
  不加选择地看电视;
  除了看电视,对其他活动大都不感兴趣,不愿意与人交往;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表现得懒散、麻木和消极。
  如果孩子同时具备上述四种表现,父母就要警惕了,必须要寻求专家帮助。而有研究表明,一般社会关系不好的儿童更容易患上电视病,因此父母一定要多关心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并且从小对孩子看电视就要有所指导与限制,防止孩子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限制孩子看电视,父母怎么做呢?我的教育建议是:
  和孩子一起选择电视节目。孩子几乎是不可能不看电视的,而且看电视对他的成长也有些益处。他有这个权利,关键在于选择。父母特别要注意不能放任孩子,不要让他乱看,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以免他会盲目、随意地找一些并不适合他的一些节目来看。我不主张孩子看太多复杂的成人节目,比如言情片、武打片、警匪片,因为孩子很难理解。经过我们的专题研究,认为有两类节目最适合少年儿童去观看,一类就是儿童文学,像一些儿童文学的名著,童话改编的故事片、动画片都是很好的;另一类就是知识的,比方说大自然探险,各种知识类的、科幻类的节目对孩子也很有好处。让孩子看这样的电视节目,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是很有益处的,因为儿童的观察是一种直观性的,年龄越小越不喜欢文字,喜欢画面。我最近看了一段《哪吒闹海》,我觉得精彩之极,在艺术上很精湛,哪吒的精神、形象展示得淋漓尽致。那天我看的是一个非常大的电视,效果特别好,我想我们的孩子看了以后,一定也会觉得惊心动魄,刻骨铭心,从中获益多多。总之,父母为孩子选择一些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是引导孩子科学使用媒介的明智态度。
  引导孩子多看一些新闻时事节目。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孩子由于学习压力过大,没有时间看电视,也没有时间看书,结果孩子生活贫乏,连一些最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我认为这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孩子上了小学高年级,尤其是上了中学,建议孩子每天看新闻联播,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因为中学时代,孩子需要胸怀天下,需要关心国内国际时事。让孩子养成每天看新闻的习惯,这样慢慢积累起来可能会成为孩子储备信息的起点。
  引导孩子看广告。一个开放的世界,也是一个广告的世界,广告都会用艺术的、夸张的手法去展示自己产品美好的一面。要提醒孩子不要盲从广告消费,在看广告时要引导孩子判断哪些信息是正确的、有用的,用其利而防其弊,这样才可谓是成熟的广告教育。
  跟孩子商定看电视的时间,并严格遵守。比方说孩子年龄小,最好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上了中学不超过两个小时。当然时间的规定应和孩子认真地协商,然后定一个规则,定了规则之后就不能够违反,一定要说话算话。如果孩子违反了,要有惩罚措施。比方说只要超过了时间,那就以两天不能看电视,或者一个星期不能看电视为惩罚措施。一定要让孩子遵守规定,做到说话算话,让孩子对自己负责。
  暂时&冷落&孩子。许多年轻的父母对我说,孩子由于年龄小,对于不让他看电视的要求往往以哭闹来对付,听着孩子的哭声,许多父母只能&束手就擒&。其实,父母应该先申明规矩,如果孩子不遵守,就可以采取暂时冷落孩子的方法。孩子因为看不上电视吵闹,首先要不理,如果孩子任性地摔东西,就要严肃地警告他:损坏东西要赔,并且更长时间不许看电视。
  父母要约束自己。要求孩子有节制地看电视,父母当然要以身作则。现实生活中确实有部分父母缺乏其他消遣爱好,将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花在电视机前,如果自己不分时间看电视,却要求孩子少看、不看电视,这是很困难的。
网络文明从习惯养成开始
& 日13:37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据调查显示,在各地高校被辞退的大学生中,相当大一部分是沉溺虚拟时空的网迷。
  我无法忘记那一幕。
  2001年暑假,我应邀赴成都讲学,谈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想不到,有一家四口人一齐来找我咨询。更想不到的是,个子高高的小伙子,竟是被北京大学开除的学生,因为他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各科成绩均不及格,虽遭警告也不思悔改。小伙子回成都以后,又考入一所高校,仍痴迷于网络游戏,甚至为钱入室抢劫,被人家抓住揍了个鼻青脸肿&&
  我难以相信眼前的事实。可是,那位小伙子茫然的眼神,他那流泪的母亲,他那唉声叹气的父亲,他那焦急而不知所措的姐姐,都让我不由得三思:网络游戏如何变成了魔鬼?怎样俘获了这颗高智商的年轻心灵?
  我忽然想起了一连串的相关事情。曾有好多个父母向我求救,救救他们滑向深渊的孩子&&孩子沉迷于网络,而父母急得发疯却又无可奈何,眼睁睁地看着最亲爱的孩子走向毁灭。这撕心裂肺的场面,让人何等悲哀与震撼!
  其实,让孩子从小接触计算机,往往是一些现代父母的选择。21世纪学习的特征是掌握管理知识和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怎能不会使用互联网呢?所以,专家们大都赞成孩子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使用计算机。
  问题在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给人以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便捷,又存在让人痴迷甚至难以自拔的危险。在这样一个容易失控的崭新领域里,许多父母偏偏放弃了应尽的监护责任。他们对孩子说:&我们这一代是不行了,只能省吃俭用买了电脑,靠你自己去学了。&
  平心而论,每一个孩子在初学电脑时,几乎都充满了神圣之感。他们小心翼翼地探索着,眼睛里充满了惊奇,内心被信息的大潮激荡着。这是人生之中的一个黄金时期,是一个需要播下健康种子的时期,是一个需要奠基立向的时期,是一个习惯养成的时期。不幸的是,许多孩子的这一黄金时期变成垃圾时期,他们在高速信息路上成了脱缰的野马,悲剧由此而频频上演。
  人生的启示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是离不开路标的。日,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等七单位,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可以说,这就是青少年不可缺少的网上路标,也值得每一位父母与教师铭记。
  据悉,全国中小学中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学校已有77000多所,并建立6000多个校园网。孩子们从小学习使用互联网已成大势所趋。
  那么,广大的父母与教师该怎么办呢?我的教育建议是:
  应与孩子一起学习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如能先行一步更好。在与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成人不仅便于与孩子沟通互助,甚至还会保持青春和童心,这种千载难逢的良机不可错过。
  让孩子多多体验成功。研究表明,人接触不良信息的反应是不同的,对网络和游戏的迷恋也不相同。在生活中成功的人,受的消极影响较小,而在生活中失败的人,容易沉溺于虚拟时空。因此,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御不良媒体的关键。
  孩子上网之初必先立下规矩。总的原则可按《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执行,还可以具体一些,如每天使用计算机一般不超过一小时,不泄露个人与家庭秘密,学会选择并欣赏健康网站等等。可以跟孩子约法三章,要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家庭。比方说不能在网上留下自己家的电话,不能够泄漏自己家的隐私,这是很重要的;不能把自己家的家庭地址轻易地告诉网友。有一次我女儿上网,她上网之后就有网友。后来我们就接到一个南方的男子的电话,打到我们家找我女儿,我们就很奇怪,觉得他怎么认识我的女儿呢?一问女儿,原来她在网上留了电话。我们就批评了女儿,女儿说:我们都是谈得很好的朋友,我们也愿意电话交谈,为什么不可以呢?我告诉她,第一,你不了解这个人,你现在是个未成年人,你要和一个陌生的人交往,最好能跟我们说一下;第二,你给他留电话号码,这个电话号码是咱们全家的电话号码,不是你一个人的电话号码,他打电话来会干扰我们的生活,你要对家庭负责任。
  丰富孩子的生活。网络之所以容易使孩子过度痴迷,往往与他们的课外生活贫乏有关。因此,培养孩子养成广泛的兴趣,尤其是热爱户外运动,是至关重要的。
  引导孩子学会交往。儿童长大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而社会化离不开同龄群体的密切交往,离不开深刻的体验。所以,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伙伴的友谊之中,是避免虚拟时空诱惑最重要的保障。
巧用&停电日&
& 日13:31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今日的世界早已是电的世界,我们几乎没有一天离得开电。早上起来,被用电池驱动的闹钟吵醒,打开电灯,看一看电子表,七点了,不情愿起床开始忙碌的一天。而忙碌的一天更不能离开电,如果没有电,电饭锅不能煮饭;电动剃须刀不能用,胡子不能刮;洗衣机不能开,衣服不能洗;收音机不能听,电视不能看,计算机不能用,十字路口红绿灯不能亮&&没有电的世界,似乎成为人类寸步难行的世界。
  如果真的世界突然没有了电,我们的生活到底会成为什么样子呢?
  有一位小朋友写了一篇作文《渴望停电》,文中写有一天晚上停电了,大家都走出家门,到小区门口等待来电。这个时候,大家都发现了一个美丽的夜空,无数的小星星在闪闪发光。而且,平时不来往的左邻右舍这时也相互结识,并拉起家常,关系亲近了许多。孩子们也相互成为了玩伴,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大家都玩得很高兴。而当来电后,小伙伴们只好依依不舍地道别,告别停电时的欢乐。
  在小朋友的眼里,停电能带来和其他小朋友一块玩耍的快乐,所以才&渴望&停电,其实真正渴望的是认识朋友、共同游戏,玩得不亦乐乎,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一份亲情。
  为什么这样的快乐竟然要在停电的时候才能体会到?从这个角度看,电对于孩子的快乐是&可怕&的,正如电被人发现的初期,曾被认为是一种可怕的东西,有人称之为瘴疠气(Effluvium),又有人称之为电大气(Electrical Atmosphere),对它好像有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
  而对于成年人来说,从内心里是不会&渴望&停电的,但成年人其实也需要改变固定的生活方式,应该学习一下如果没有电了,该怎么安排你的生活呢?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有一个家庭,一家人都离不开电子媒介。每天父母下了班,父亲就上网,母亲就看电视,孩子放学回来就玩游戏。每天大家各自都玩很长时间,结果一家人都慢慢习惯了谁也不和谁说话,都被电子媒介俘虏了。
  有一天夜里,大家还是和往常一样正玩在兴头上,突然停电了,屋子里一片漆黑。大家都呆住了,因为家里连蜡烛也没有准备,在这样一个漆黑的夜晚可以干什么呢?
  一家人先无奈地坐在沙发上,想着等一会儿,可能就会来电了,可是等了很长时间,仍然没有电。他们坐得都累了,就躺在床上等,但感觉很无聊,什么也看不见,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
  孩子可能也等得实在无聊了,突然说了一句话:&妈妈,给我讲一个故事吧,像以前一样嘛!&
  孩子的一句话打破了家里的沉寂,于是母亲开始在黑暗中讲起故事来。
  母亲讲故事讲得很生动,孩子听得津津有味,母亲讲完故事后,父亲接着讲笑话,大家笑得很开心。孩子也把自己在学校里的开心事说出来和父母分享,一家人感觉特别温馨。
  最后来电了,一家人还意犹未尽地回味着先前的开心。
  后来,这一家人就建议有关部门,每个月安排一次停电。虽然有关部门并没有同意,他们在家里开始计划每个月安排一天&停电&,就是把家里所有的灯关上,以享受停电的快乐。规定全家人谁都不许去玩电子游戏、看电视、上网,而是依偎在一起说话、交流,这就是他们创造出来的一种活动叫&停电日&。
  &停电日&其实是解决当前许多家庭由于生活节奏加快而导致的沟通太少,使得家人情感淡漠的好方法之一。实际上对于孩子来说,&停电日&的体验是非常珍贵的。因为他能和父母体验一种温暖的交流,能感受到彼此间的亲情,没有什么比亲情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处了。孩子非常需要和父母进行情感交流,父母也离不开加强与孩子的情感纽带。
  &停电日&给了我一个启发,我建议父母们试一试,制定一个家庭规定:全家选择一天不开电视,一天不动电脑,代之以全家人在一块娱乐、交流。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跳出电视、电脑的世界而重新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父母要多创造一些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使孩子在亲情的甜蜜中健康成长。我的教育建议是:
  选定一日作为&停电日&。要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日子,可以一个月选择一天,也可以半个月选择一天,或一星期选择一天。要事先约定好,约定好后父母必须严格遵守,不能临时变卦,只有父母首先做出榜样,孩子才能做到。
  要做好准备。尽可能地为&停电日&选择一个适宜的话题,可以由父母定,也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制定,内容可以是时事内容,也可以是孩子喜欢的内容。
  教给孩子一些安全用电知识。比如让孩子了解电源总开关的位置,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切断总电源;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等)去接触电源、插座内部;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电器;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用木棍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能用手救人,以防自己触电;不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装电灯泡时,一定要关断电源,并在大人的指导下进行。
让孩子成为网络的主人
& 日13:38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我认识一位北京的母亲,她是一位记者。她在儿子小的时候,就期望他能考上名牌大学,走一条稳当的道路。但是孩子上学后,发现孩子学习不太好,不仅老师不满意,父母也不满意。小学毕业上初中,成绩也不好,后来估计上大学困难,父母就让儿子上中专,可是让父母失望的是,儿子上中专读得也不成功,还没读完就不读了。
  孩子虽然学习不行,但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玩计算机,可是父母十分担心,中专都没读下来,光喜欢玩计算机上网,能有什么前途呢?
  没想到这个孩子在网上和一些外国的青少年聊天,有些外国的青少年很友善,就督促他学英语。为了能和外国青少年更好地交流,这个孩子竟然真的下工夫学起英语了。结果在跟外国的青少年交流当中,他的英语大有提高,小伙子最后形成了两大优势,一是计算机,二是英语。可惜的是由于中专没有毕业,小伙子无法得到学历。
  令我敬佩的是,这位母亲十分理智,她耐心地跟儿子商量以后的发展,小伙子想了想说:我要走一条适合我的路。
  后来在母亲的支持下,小伙子通过了MCDBA微软数据库认证专家的全部考试,又通过了MCSD(微软解决方案认证专家)的考试,成为亚洲地区唯一的18岁的数据库专家。
  从此,这位曾经有&问题&、没有出路的孩子,人生转了个弯,变成了一个稀有人才,被香港的一家大公司聘任,成为认证部门的负责人。这位母亲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尊重孩子的选择,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这个孩子如果按照我们正常的成长道路,小学升中学,中学考大学,肯定是一败涂地的。
  但幸运的是,母亲让孩子走了一条捷径,把自己的长处完全发挥出来。这位母亲成功的做法,给我很大启发。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要特别尊重孩子,因势利导,不要让孩子成为机器的奴隶,在网络世界里迷失,而应该成为网络的主人,把握自己。
  处于成长过渡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一般都比较差。不少孩子虽然也知道应该控制玩电子游戏的时间,但自己却也控制不了。据说有一个孩子为了克制自己玩电子游戏的欲望,甚至让别的同学把自己的鼠标和密码都藏了起来,却仍然无济于事。事实证明,自控能力特别差的孩子,一旦喜欢上了电子游戏,就特别容易沉湎其中,不能自拔,大大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其实,电子游戏不是什么妖魔鬼怪,适当有度的游戏会有助于孩子心智的发展和健康成长。一位做母亲的老师分析得很有道理:&现在的城市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除了在学校与同学接触外,在家就没有其他的同龄人陪伴,而父母和孩子之间现在也大多不是那种无话不说的亲密状态,除完成学习任务外,孩子更多地需要一些属于自己的空间。但他们现在能干什么呢?在父母不允许他们随意外出的情况下,只有在网上聊天,或者玩电子游戏,以此达到娱乐和消除烦闷的目的。如果我们不准他们玩游戏,或者不让他们上网聊天,那他们干什么去呢?如果有其他的更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那当然好了,但如果没有任何其他有益的活动而只是限制,那最终只会让孩子们处于更加孤立和郁闷的状态。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孩子玩电子游戏和网上聊天的问题,关键在于父母或老师以何种形式,通过何种身份来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与他们多做一些交流与沟通,这样,孩子自然也就会在大人的监护下安全成长了。&
  因而,如果孩子一时对电子游戏痴迷,父母不必大惊小怪,关键是不要使他们在电子游戏中沉迷过久,给予孩子关心、爱护和监护才是必须的。
  如何引导孩子在网络中把握自己,我的教育建议是:
  注意孩子掌握、处理信息的安全。如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说今天的孩子一定要学会掌握信息、处理信息。但是我们在安全研究中发现,孩子们接触的信息并不都是健康有益的信息。有些信息构成了对孩子的伤害,因为他们接触的是不良信息。譬如色情网站,能收到大量的色情图片、色情信息,父母要引导孩子分辨信息的优劣,防止孩子在网络世界里受到误导和伤害。
  把电脑放在家里的&公共场所&。家中有正在读中小学,尤其是读小学的孩子的父母,请注意把电脑放在家里的&公共场所&,如客厅或公用的书房等处。这样既可以让孩子感到玩游戏是光明正大的事,也便于您对孩子玩游戏实施指导与监督,至少也会对他的游戏内容了解得多一些。
  陪孩子一起玩电子游戏。如果您的孩子对玩游戏感兴趣,就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去玩,和孩子做一对好&玩友&。如在节假日,你们可以一起玩一玩单人、双人等游戏,这样能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共同语言,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学习,帮助孩子成为网络主人。
  合理使用替代法。当孩子痴迷于电子游戏或其他不利于身心发展的事情时,请巧妙地运用替代法去改变孩子的兴趣。可以用户外活动代替。比方让孩子打球、玩滚轴、野餐、游泳、踢球等,就是用一个更让孩子着迷的活动来代替。哪怕我们付出一点代价,可能要花时间,要陪他去,甚至还要花上精力组织一些小伙伴,或打听一些班让孩子参与进去,但目的在于用一种充满魅力的、孩子喜欢的项目去转移他的兴趣。当然替代法也需要长期坚持,比方说孩子如果天天玩游戏,你可以要求孩子出去踢两次球,两次以后逐渐三次,加一个项目,加两个项目,让孩子感受到外面的精彩世界。
  创设家庭和谐友善的环境。有研究发现,不同的家庭孩子使用媒介是不一样的。比方说,父母离婚、打架、酗酒、打孩子之类的家庭,孩子特别容易迷恋一些暴力的电子游戏,玩一些打打杀杀的游戏。孩子在网上发了疯一样地使劲按、使劲打、使劲地发射炮弹,以虚拟的打杀来发泄他的不满。相反,那些家庭生活比较幸福的孩子,就比较喜欢一些儿童文学的、知识类的内容。在电脑和网络的使用过程中,请引导孩子跨越不利成长的障碍,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生活空间。
  相关链接:中小学生网上安全十项守则
  ★没有经过父母同意,不要把自己及父母家人的真实信息,如姓名、住址、学校、电话号码和照片等,在网上告诉其他人。
  ★如果看到感到不舒服甚至恶心的信息,应立即告知父母。
  ★聊天室相对固定。使用哪个聊天室,要告知父母。必要时由父母确认该聊天室是否适合学生使用。不要在各个聊天室之间&串门&。在聊天室中,如果发现有人发表不正确的言论,应立刻离开,自己也不要在聊天室散布没有根据或不负责任的言论。
  ★不要在聊天室或BBS上散布对别人有攻击性的言论,也不要传播或转贴他人的违反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甚至触犯法律的内容,网上网下都做守法的小公民。
  ★尽可能不在网上论坛、网上公告栏、聊天室上公开自己的E-mail地址。如果有多个E-mail信箱,要尽可能设置不同的密码。
  ★未经父母同意,不和任何网上认识的人见面。如果确定要与网友见面,必须在父母的同意和护送下,或与可信任的同学、朋友一起在公共场所进行。
  ★如果收到垃圾邮件(不明来历的邮件),应立即删除。包括主题为问候、发奖一类的邮件。若有疑问,立刻请教父母如何处理。
  ★不要浏览&儿童不宜&的网站或网站栏目,即使无意中不小心进去了,也要立刻离开。
  ★如果遇到网上有人伤害自己,应当及时告诉父母或老师。
  ★根据与父母的约定,适当控制上网时间,一般每次不要超过1小时,每天不超过3小时。
与孩子一起欣赏动画片
& 日13:36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我曾经给许多孩子讲过课,有几次我问在场的孩子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孩子们个个都把手举得高高的:&喜欢!&言语中透露出兴奋。
  我再问:&你们的爸爸妈妈喜欢吗?&
  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喜欢!&
  这就是一个事实。许多父母,哪怕是高学历的父母可能都看不懂或者不喜欢看动画片,但是从幼儿园的孩子到中小学生,都看得懂动画片,而且他们都看得津津有味,看得痴迷。这让许多父母困惑不解,常常问我原因。其实,这是成人与儿童的接受心理差异所导致的。现代儿童是看着电视长大的,而我们是伴着文字阅读长大的,孩子比我们更习惯接受图像信息,欣赏跳跃式的画面和超常的想像力。另外,孩子比我们习惯欣赏快节奏的作品。我们小时候,接收信息的机会较少,拿到一本书,我们会反复咀嚼。但在现代社会,儿童接收信息的机会比我们多了不知多少倍,接受能力也是多样的。而且儿童特别喜欢夸张的东西,夸张是一种艺术手法。如果你看一幅画,画中的人嘴巴和常人不一样,眼睛也不一样,成人可能会难以理解,但是它符合儿童的接受特点,儿童的思维就是不连贯的,跳跃性的。相反,成年人习惯了很真实、很深刻、很严肃的艺术表现,这是成年人的一个特点,孩子不喜欢这样。
  我不禁想起一次卡通座谈会上,有的父母说:&我看不懂卡通,文字太小,画面太碎。&&天哪!这个卡通故事的题目在哪儿?画面乱糟糟的,哪幅图接哪幅图啊?&我也记起一些父母看了卡通漫画,不屑的语气:&这是什么东西?&真的如此吗?台湾漫画家黄木村告诉我们:卡通漫画&是一种超越一般规则定律的创造性美术图形&。
  卡通大量地运用了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使其叙述在时间、空间上获得充分自由。作家可以根据他们对生活的分析,只画出最能阐明生活实质、最能说明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或最能展示故事进程的画面就可以了,而不用花费大量的笔墨来加以叙述说明。
  但无论父母们是否喜欢、是否愿意,我们的孩子都爱上了卡通。
  许多孩子说,他们在卡通的世界里能实现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梦想,他们渴望自己像&超人&那样强大,像&宇宙英雄奥特曼&那样受到别人拥戴和崇敬,虽然只是虚拟世界里的人物,但并不妨碍他们在梦中做一个少年英雄或美少女战士。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去理解孩子的话,就应该体谅到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弱小的地位,在家里,他们听命于父母,在学校,接受老师的教导,他们面前的所有人都比他们强大,都比他们有经验且有权力。因此,孩子们喜欢动画片、喜欢卡通,我们能静下心来读懂或欣赏一本卡通漫画、动画片吗?
  我记得我在年轻的时候看动画片《唐老鸭和米老鼠》,我看得真是开心。我的感受是动画片简直是人生的一个再现,它把米老鼠的幽默机智,把唐老鸭的憨厚、善良、滑稽,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实如果成年人认真看,真可以笑出眼泪来,眼泪是欢乐的。孩子看动画片时可能想的不会像大人那么深刻,但是孩子有孩子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同样的东西,会有不同的收获、不同的发现,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
  另外,父母陪着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孩子一定会特别开心,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他会兴奋地给爸爸妈妈讲,十分快乐。一方面他觉得跟父母在一起,亲情融融的;另外一方面他给你讲,体现出他的天性中可爱的表现力。有的父母发现,哪怕平时不善于言辞的孩子一看动画片,都会滔滔不绝地讲述动画片中的情节,而且讲得眉飞色舞的,这样的体验对于孩子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欣赏动画片,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浓浓的亲情,我的教育建议是:
  固定观看时间。陪孩子一起欣赏动画片,首先要制定一份时间表,每天观看的时间要有计划,最好固定下来,不要占用孩子写作业的时间,也不要安排在吃饭的时间看。
  引导孩子选择动画片。我觉得孩子喜欢看的动画片有很多,比方说《狮子王》、《机器猫》、《一休》,都是比较优秀的动画片。我国的动画事业已经取得了比较迅猛的发展,制作出了不少优秀的动画片,有《葫芦娃》、《黑猫警长》、《哪吒闹海》、《蓝猫》、《西游记》等,这些动画片都是很受孩子欢迎的。
  看完和孩子交流。聪明的父母会抓住任何时机和孩子交流,看完动画片后也应该问问孩子有什么收获,从中学到什么。如看完《一休》,可以问问孩子:一休为什么那么聪明;看完《狮子王》问孩子:为什么辛巴那么勇敢。这样的问题并不是要求孩子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而是通过和孩子的交流,可以让孩子在看动画片的快乐中认识世界、认识人生,实际上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让孩子讲述。如果父母因为有重要的事不能和孩子一起看,也可以让孩子把看完的动画片的故事讲述给你听,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让孩子知道你是关心他的,想陪他一起看动画片的,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亲情。
第三章 养成读书习惯等于在孩子心里装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
& 日13:39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喜欢读书的人一辈子不寂寞;不喜欢读书的人一辈子都不知所措。
  有一个男孩,14岁的时候被迫停学,但他并没有因此就放弃读书,而是在每天下地干活儿的时候,悄悄地带着一本书,一有机会就溜到山坡上的古墓后面,躲在一株大树下津津有味地读。长大后,即使身处闹市,他也要静下心来看书,这个男孩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
  有一个波兰女孩,她从小就爱读书,即使她读书时波兰人成了亡国奴,也用自己国家的语言,偷偷地学习。不管形势怎么变化,不论周围有多吵闹,她都不会分心,这个女孩就是日后的伟大科学家居里夫人。
  古今中外的许多成功人士,都是热爱读书的。少儿时期是孩子学会读书并养成读书习惯的关键时期,作为父母,让您的孩子爱书、读书吧,这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相关链接:阅读对儿童的意义
  阅读对于儿童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满足儿童五种需要:
  学习需要。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积累了许多问题,一方面他们能通过学习和向大人询问来解决问题,一方面也通过阅读来获得相关的知识。调查表明,当他们&需要学习社会生活知识&时,&需要认识自己&和&需要了解怎样解决自己的问题&时,他们会选择阅读书籍。
  交往需要。当儿童在某种情境下发现没有可交往的对象时,有时会感到孤独。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选择书籍作为交流的对象。儿童自述在他们感到&需要有伴&或&需要摆脱孤独&时有读书的愿望。
  缓解焦虑需要。焦虑是儿童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时,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这时,&忘记烦恼&或&摆脱生活压力&就成为儿童阅读的目的。
  放松的需要。调查表明,现代儿童在需要放松、娱乐的时候,他们一般选择听音乐和看电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儿童选择读书。
  消磨时间的需要。一般在假日和休息日,且儿童没有发现合适的游戏伙伴,常常感到&没什么事可做&的时候,便依赖读书来度过这段时光。
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终身受益
& 日13:40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熟悉我的人,都了解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我11岁疯狂读文学,便立志当作家,结果一辈子与文学结缘。看书已经成为了我极大的乐趣和习惯,我每到一个城市,必到的地方就是书店。我经常出差、出国,在我的行囊当中一定会放上几本书。放一本书在身边很踏实,坐几天车我都不觉得寂寞。
  回忆自己的成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篇儿童小说《苦牛》,是作家胡景芳创作的。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记忆犹新。小说写的是东北的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苦牛和地主家的孩子比赛,人家有毛驴,苦牛有狗,这个穷孩子骑着狗跑。这只狗特别争气,地主家的毛驴竟然都比不上。地主老想要这只狗,苦牛不给,最后这个地主拿一根铁丝掐住狗脖子,狗吃不了东西,竟然被活活饿死。我直到现在都能想起来苦牛和地主孩子比赛的情节,会不由想到苦牛那双眼睛,想起那只狗,可以说这部小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因为是在童年时看的小说,就会特别难忘。所以说在童年时代,特别需要多接触儿童文学,因为这种美好的故事、这种情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一本书对人的发展可能会起重大的作用。
  有一次,我到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某镇的一所学校和小学生进行交流,58个孩子当小记者采访我,问我很多问题。我说,我也问你们几个问题吧,我说:&家里有5本书的举手让我看一看。&结果大部分同学都举手了,还有大约10个孩子没举手。我又说:&你认为爸爸有读书习惯的举手给我看看。&结果58个孩子只有18个孩子举手。接着又问:&你认为妈妈有读书习惯的,举手给我看看。&一举手,不错,还是18个。我想,40个家庭父母没有读书的习惯,这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曾经在全国做过调查,发现父母读书多,孩子读书也多,这似乎成为了一个规律。其实,这正是说明了儿童的成长是有特点的,儿童是在模仿中长大的,儿童的学习是观察性学习。如果父母喜欢看书,孩子哪怕只有两三岁都会学着拿起书,不管书拿的方向是倒的还是正的。
  我对女儿的教育就是这样。我很少对女儿说要好好读书、要看书这类话,但从女儿成长的过程看,她竟然十分喜欢读书,甚至可以说是读书狂。我记得女儿小的时候,大概两岁就拿着本画册在我们身边看,其实那个时候我们没教孩子看书。因为我是个作家,也是个教育研究者,我看书太多了,我家里的书也很多,慢慢地女儿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每次外出,女儿都爱逛书店,女儿的书柜已经被书放满了。女儿现在也成了一个身边不能离开书的人,我想这可能是我对她潜移默化的结果。
  女儿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老爸的那盏灯》,她写道:
  在我记忆的长河中,家就好比一只小小的船在缓缓行驶,而这船上似乎总有一盏灯在伴随着我。那微弱的,发着橘黄色柔和光芒的灯,那个总在灯下伏案工作的熟悉背影,陪着我走过了无忧无虑的和似懂非懂的少年,一直到今天。
  当我已经长大,才猛然发现,这早已化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它是我启蒙的灯,也是我走向未来的灯。
  大约是从记事的时候起,我几乎就没见过爸爸比我早睡过。那时我还太小,什么都不懂,只觉得有一盏灯总在眼前,心里很踏实,也很安全。那柔和的灯光,是家的象征,也是父爱的象征。我习惯于在那灯光下听爸爸妈妈讲故事,不知不觉进入梦乡。那时家里的居住条件还很紧张,只有一居室,自然我与这盏灯的接触就多了。有时,午夜梦回,仍然能看见爸爸灯下的背影。久而久之,这盏灯似乎成了我的催眠曲,不需要妈妈哄我入睡,只要这盏灯亮起,我就安然入睡。
  这样,一年一年过去了。真可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灯还是那盏灯,爸爸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灯下写出了一本又一本书,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引人关注的观点,居然成了一个挺有名的作家和学者,这真是灯下奇迹!
  渐渐地,我长大了。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我与爸爸同样在灯下奋斗。虽然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房间,有了自己的一盏灯,我不能抬眼就看到爸爸的灯了,但我感觉到父女俩的灯遥遥相映。每当我熄灯就寝时,爸爸的灯依然亮着,那温柔的光照着我的梦乡。兴许是因为这个缘故,总觉得心情十分平静、坦然。有一天晚上,我忙着写一篇作文,我绞尽了脑汁也写不出来,心情烦躁不已,一会儿拉开冰箱门,一会儿走进卫生间。正欲放弃之时,忽然看到了爸爸书房里柔和的灯光,就像一付静心的良药,使我的心风清月明,思路也似乎敏捷起来。我自信地坐下来,凝神思索片刻之后,飞笔疾书,势如破竹,终于写出了这篇作文。
  随着我在学校年级的增高,我在灯下学习的时间也就越长,爸爸书房的灯光一直陪着我。爸爸喜欢与我谈心,讲些人生哲理,但他更多的是用无言的行动感染我、激励我。许多事情,他可能什么也没说过,我却已经悟明了道理,并去做了,因为爸爸那盏灯会说话。
  我真的很幸福,因为我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盏给人以启迪的灯。这是亲情的灯,是智慧的灯,是生命的灯!
  我想,今后不论我浪迹何方,爸爸的那盏灯将永远在我身边亮着,因为它早已成为了我心中的明灯!
  &唯有读书高&,中国自古有读书的传统,那么父母如何让孩子从小热爱读书,这倒是一个学问。我的教育建议是:
  让家成为书香之家。想把孩子教育好,家里自然而然要有一种读书的氛围,以谈论书的内容为快乐,这样的家庭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发展的。我们在做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中,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课题就叫《培养现代书香之家》,非常受欢迎。要求家庭要有藏书,父母和孩子要通过读书交流,这样的家庭养成了浓厚的读书气氛。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确实是这样,父母读书多,孩子读书也多;父母不读书,孩子也少读书。因而,如果家庭里有一种书香之气,则是为孩子提供了一种读书的良好氛围。
  让孩子随时在家里能看到书。我建议父母在家里摆放书的时候,最好在孩子的床头、书桌、沙发上都放上一些书、一些画册,甚至厕所里也可以放几本小册子,让孩子随手就可以拿到书看。因为孩子看书不像上课那样有计划,他往往是在偶然的状态下拿起书看,突然就有了兴趣。
  经常带孩子逛书店。让孩子置身于书的海洋当中,这个时候是对他的一种强烈的熏染。看到这么好的书,这么多的书,孩子忍不住就要去摸一摸,看一看,这时兴趣就来了。孩子还能在书店里看书,当孩子看了一些书之后,知道什么书是自己最需要的,买一本自己最需要的书,这是一种很明智的方法。如果说家庭困难,买不起书,其实越买不起的时候,越会珍惜书。可以让孩子攒钱攒了一段时间再买书,他一定会更加珍惜。有一位作家说得好,穷的时候买的书读得最认真;富了以后,再买的书读得不认真了。这就是读书的规律,所以说带孩子多去书店是非常好的方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日13:40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许多父母问我,如何教孩子读书呢?这也是一个学问。
  大学问家朱熹,曾经提到读书有六法,其中第四法是要切己体察,身体力行,意思其实是在告诫我们,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把读书学习与实践应用起来,我的理解就是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虽然我没有认真指导女儿读书,但带着女儿旅行,一边旅行一边读书,和女儿一起走天涯,可以说是我值得骄傲的一种教育方法。
  在女儿18岁之前,我和妻带她走过13个省份,这也是女儿十分骄傲的经历。那是一些快乐的日子,是一些英雄的日子,也是我们一家人格外亲密的日子。
  女儿喜欢读书,我们带她到全国各地去旅行,把她读过的书变活,让她在大自然中去回顾历史遗迹。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带女儿去三峡,我们从武汉出发,经过了荆州到宜昌,然后再到重庆。女儿很喜欢三国故事,对诸葛亮、关羽尤为欣赏。还记得女儿崇拜诸葛亮始于小学时代。当时,她看了电视剧《三国演义》激动不已,说要嫁给诸葛亮。我乐了,说:&好哇,有诸葛亮这般大智大勇的女婿,老爸心满意足。&
  因此,在荆州女儿不断央求我讲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
  &关羽当时远征樊城,荆州空虚。曹操采纳司马懿之计,一面调五万精兵去救援樊城,一面联结东吴,叫孙权暗袭荆州。那时,东吴守将是大将吕蒙,很厉害。关羽为防吕蒙,留下重兵防范,吕蒙难攻。这时,陆逊献计说:&关羽自恃英勇无敌,所怕的就是你。如果将军辞职,关羽一定中计。&吕蒙依计而行,关羽果然中计,便把荆州重兵调来攻打樊城。结果,吕蒙率吴军攻破荆州。关羽被迫走麦城,被吴军设计俘虏并杀害。后来张飞为了给关羽报仇,匆忙上阵,对部下过于苛刻,大醉之后被部下所杀。刘备也被打得是一蹶不振。在白帝城,刘备把他的孩子阿斗托给诸葛亮,这就是著名的&白帝托孤&&&&
  女儿还要问,我说:&别急,三峡路上有无数三国故事,到宜昌再说吧。&
  我想,经过了荆州之行,女儿会对&大意失荆州&的历史教训记一辈子。
  我们在船上游三峡,女儿不由感慨万千,想不到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和历史这么贴近,和那些她崇拜的伟人走在同一条路上,感慨万千、刻骨铭心,非常难忘。
  我也难忘游三峡的那天晚上,我们披着月光,在甲板聊天的惬意。我们谈论着从三峡上走过的历史名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苏东坡等文豪,诸葛亮、关羽、张飞、吕蒙、马谡等文武战将,兴致盎然。
  女儿朗诵起李白的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妻回味着这首名诗,说:&我记得,1958年春天,毛泽东游长江三峡,船到白帝城下时,也曾兴致勃勃地吟诵过这首诗。&
  我感慨地说:&长江是中国文化之江,也是中国文化人之路。走在三峡中,就是走在历史中。人人在这里净化和升华。&
  女儿激动地叫起来:&长江三峡,我们来了!我们来了!&
  船至奉节,女儿说:&江姐的丈夫彭咏梧就牺牲在这里。&
  《红岩》是我们推荐女儿看过的书,也是震撼我们自己的书。我说:&听说,他的墓就在这里。到重庆之后,咱们可以去渣滓洞和白公馆看一看。&
  &一定去!&女儿恳切地说。早在北京计划行程时,她就要求过了。在重庆只有一天的时间,我们去了红岩村,又去了渣滓洞和白公馆。我发现,女儿瞪大了眼睛,仔细地观察这狱中的一切。到了江姐被关押的牢房,她的步子放慢了,一会儿干脆停在那里,逐字逐句地读说明文字。
  女儿低声问:&江姐她们为什么不怕折磨?怎么连死都不怕呢?&
  &这就是信念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我轻轻答道。
  &今天的人能做到吗?&
  &能,但要修炼很久才能。&
  女儿沉默了一会儿,说:&回家后,我要再看一遍《红岩》。&
  后来我们又去了眉山县游览了三苏祠。
  说心里话,在所有去过的地方当中,我特别希望女儿来一趟三苏祠,因为苏东坡是我最欣赏的诗人,并且视为最可借鉴的人生楷模。
  女儿读苏东坡的作品不算太多,不明白我为何如此推崇这位一千多年前的文豪。我告诉她:&著名作家林语堂曾用英文写了一部《苏东坡传》,对这位北宋诗人的旷达人生给予极高评价。林语堂说他历经坎坷,却总是热爱生活,富于创造,&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听我这样说,女儿对苏东坡的兴趣也浓厚起来,默诵苏东坡的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四川之行结束了。女儿快18周岁了,我想这些经历对于女儿来说,是在读一本无字的书。把读有字的书和读无字的书结合起来,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艺术文学就在我们身边,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小孩摔下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