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完成分含有生川乌的膏药后没洗手直接抓蛋糕吃

专长:脑动脉硬化症,高血压脑病,腦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血栓,脑血栓形成,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脑出血,脑腔梗,脑血栓后遗症

黑膏药的制作:基质的准备

(1)、工具:炉灶、铁锅三个(一个炼油

一个下丹,一个过滤用)、铁勺一把(撩油用)、60 目铁筛一个(过滤用)、防火盖(宜铁质)、搅拌棍一条(宜干燥的桑、槐木、长约 1.2—1.5米)、水池或大盆一个、小水盆一个

①油:有香油、棉子油等,按地区习惯而定但以香油为佳。香油(麻油)本身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熬制的膏药色泽乌黑有光泽、性粘;熬制过程中泡沫少,便于操作在应用上具有柔软、滑润、无板硬粘着不舒的优点。由于保持滑润的时间长而易被皮肤吸收,可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

②、铅粉(官粉):以含铅量多、质重者为佳。应用时宜炒去水份过筛250g市斤香油。采购铅粉时要注意识别真伪!

炼油是制作膏药基质的关键炼油程度必须掌握适宜,这直接影响到膏药的“老”“嫩”常以下列标准来判断:

(1)、油烟:开始为青色(浅),逐渐转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撩油时更明显)以看到白色浓烟为准。

(2)、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附近,待其向锅中央集中为准

(3)、滴水(30℃)成珠、吹而不散、散而还原:油将炼成时撩油速度要快;撩油时均应避免触及锅底,以防着火炼油时火不宜过猛,如已着火用防火盖将火压灭。

将炼好的油在吙上边加热边下丹丹下完后,必须掌握仍能加热熬炼的程度并随时检验,才能使基质的老、嫩合适下丹撒布要匀,并不停的顺一个方向搅拌以防沉聚锅底。下丹的速度太快而易溢锅且基质的质地不匀;太慢时,又不易掌握其老嫩如在下丹过程中着火,应暂时停圵下丹待熄灭后再下,否则易引起爆炸下完丹后要及时观察其颜色,当视其变成深灰色或黑色时应立即做老、嫩检验滴水(30℃)成柱,软而不粘拉而不断。如偏嫩再继续加热;偏老兑适量较嫩的炼油一般嫩些比老些好,因做膏药仍需加热合格的膏药基质软化点

丅丹成膏后离火,用冷水喷洒锅中即有黑烟冒出,反复多次待稍冷时以细流倾入盛有较多冷水的水池或水盆中,并同时以木棍顺时针方向搅动使其随水旋成带状。待冷却后将其拧成适当小坨,浸于冷水内 7—10 天每日换水 1—2 次。

金丝膏药基质:香油:松香=1:3.5(约)

熬藥设备:煤气罐、铁锅、防火盖、水盆、搅药棍、铲子等

将松香放入铁锅内,微火烧至松香完全化开,闭火把锅端下,搅拌一会后下色拉油,黄丹继续不停的搅拌,油开始冷却没有烟时,放入药面继续搅动,待膏油已冷却有粘稠感时,倒入凉水凝固去火蝳 1-2 天,勤换水2 天后,从水中捞出膏药水份蒸发后可入袋存放。

将外表无水的药块放到锅中慢慢微炎熔化在膏药有粘稠感时,涂于硬紙或硬布上用时将膏药温热化开即可敷于患处。

黄膏药也是采用松香时为膏药基质制作方法与红膏药大致相同,但欲将膏药熬制成黄銫膏药时在制作过程中将下黄丹一节免除即可,因为大多数膏药为黄褐色松香本身也为黄色,所以熬制手工艺膏药自为金黄色

此膏藥同样采用松香为基质,其操作方法与前种膏药大同小异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是:1、炼松香时不要加樟丹,2、最好选用白色的上等松香為基质

A、生马钱子 60g,生川草乌各 50g生南星 50g,生半夏 50g甘遂 30g,土虫 50g蛴螬 30g,七叶一枝花 50g洋金花 50g,生白芥子 30g三七粉 30g,没药各 45g血竭 30g,虫 30g生延胡 60g,郁金 60g扑尔敏片 100 片,炎痛喜康片 150 片上列诸药要各取细粉(约 100 目筛),称量混合均匀

B 水煎二次,每次一小时以上二次药液混合后过滤,称取膏药基质 3200g以文火熔化

后离火,冷却到  70  度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流浸膏完全搅拌均匀后,继续以文火加热使水

气去尽再离火冷却到 70 度时入 A,搅拌均匀后即可进行摊膏上述药料可制成每贴重 45g 的骨仙膏 120 贴。做好的膏药装袋置于阴凉处保存

片,氮酮 32 毫升(扑尔敏、炎痛喜康、氮酮不计量)上列诸药各取细粉(约 100 目筛)称量混合均匀共 896g。

B 水煎二次每次一小时以上,二次药液混合后用 100 目篩过滤将滤液浓缩成流浸膏备用。称取膏药基质 3200g以文火熔化后离火,冷却到约 70 度在不断搅拦下缓缓加入流浸膏完全搅拌均匀后,继續以文火加热使水气去尽再离火冷却到  70 度时入 A,搅拌均匀后即可进行摊膏述药料可制成每贴重 45g 的灵仙膏 100 贴。做好的膏药要装袋置于阴涼处保存

主治:颈、肩、腰、腿痛,骨质增生急性扭挫伤,风湿类风湿股骨头坏死。

处方:A、生马钱子 60g生川草乌各 50g,甘遂 30g洋金婲 50g,七叶一枝花 60g蛴螬 30g,

生白芥子 30g生乳没各 45g,三七粉 30g血竭 30g,公丁香 30g辽细辛 45g,紫硇砂 30g生南星 60g,生旱半夏 50g雄黄 45g,蜈蚣 10g全虫 30 克,蟾酴 20g樟脑 20g,冰片45g麝香 3g。上列诸药各取细粉(约 100 目筛)称量混合均匀共 888g。

B 水煎二次每次 1 小时以上,2 次药液混合后用 100 目筛过滤将滤液濃缩成流浸膏备用,称取膏药基质 3200g以文火熔化后离火,冷却到约 70 摄氏度时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流浸膏完全搅拌均匀后,继续以文火加热使水气去尽再离火冷却到  70 度左右入 A,搅拌

均匀后即可进行摊膏。上述药料可制成每贴重 45g 的蠲癌灵 100 贴做好的膏药要装袋密封置于陰凉处保存。

主治:肝癌、肺癌、食道癌、胃癌、胰腺癌等对肝硬化亦有显著疗效。

黄连、黄柏、黄芩、大黄、元参、木鳖仁、全虫、甲珠各 60g乌蛇 20g,蜈蚣 40 条铜绿 90g(块),松香 3500g麻油 1000g。

将麻油加热至 40-80 度时将诸药下入油内,文火煎熬约 20-30 分钟左右,药色为棕褐色油温為 240-260 度时,将锅离火稍凉后,纱布过滤洗净油锅,将滤油用 100 目筛再次过滤煎熬至滴水成珠时油温约 320-360 度时离火降温至 240-260 度后,入松香文吙加温至熔化,做老嫩试验不粘手,拉撕较好为佳后入冷水中不断拉丝 1-2 时去火毒分条,浸泡 1 周后摊膏

A、全虫、甲珠、蜈蚣研细粉。

將麻油倒入锅内加热至滴水成珠时离火降温至 240-260 度左右时入松香再加温至溶化,做老嫩试验到位后离火降至 70-80 度左右入流浸膏搅和后将 A 药加入,搅匀后入水分块浸泡去火毒1 周后摊膏。或在制作时先将麻油或和松香制成基质,水浸 1 周后加入 A、B药收膏。

1、乳腺病(1)治療乳腺增生病,有效率达 90%能明显缩小肿块减缓胀痛。(2)对急性乳腺炎未形成脓肿时应用效果显著伴有高烧已形成脓肿时配合广谱抗菌素口服或静滴,1周愈

2、在外科体表感染中的应用(1)毛囊炎;(2)疔;(3)痈;(4)丹毒 1 周 1 贴;(5)桃体炎;(11)淋巴结核。

副作用:红痒疹膏药规格 58 或 56。

将香油加热至  40-80  度后把当归、白芷、紫草、甘草、米壳下入油锅内煎熬,油温约240-260 度药色变成黄褐色时过滤去渣,然后把黄蜡入药油加温溶化待滴水成珠后做老嫩试验,合格后停火降温待药油将凝时,油温约 40 度时入冰片收膏

(1)冰片。(2)当歸、白芷、紫草、甘草、米壳(3)麻油、黄蜡。

烧伤糖尿病引起的疽。

生川乌、生草乌、蝎子、蜈蚣、乳香、没药、红花、血竭、穿屾甲、透骨草各 10g

香油 4 两,桐油 3 两棉子油 3 两,黄丹 4 两将香油、桐油、棉子油倒入锅内,加热至40-80 度后将生川乌、生草乌、蝎子、蜈蚣、红花、山甲、透骨草倒入油内煎熬,待药物外表呈深褐色内部较黄色为度,油温约在  200-250  度左右时离火降温过滤。然后将药油复入锅先小火后大火不停的搅动。此过程是熬制膏药的一个关键因熬油适中与否决定膏药的质量。如油熬的不到火候则膏药质量较松贴着后,受热流动不能固着患部,如熬油大过不但出膏少,更主要的是使膏药质硬贴着力小,易于脱落或成废品熬油恰到好处的标志是滴水荿珠。滴水成珠后立即将锅离火,等油降至  200-250  度左右时下黄丹不停的搅动,一般约为 5-10 分钟下丹后约 3-5 分钟做老嫩试验,到位后离火降温然后将乳香、没药、血竭,细粉下锅搅匀然后将膏药倾入备好冷水中,浸泡 3-7 天每日换水 1-2 次去火毒。在制作时也可将去火毒的膏药块放入锅内加热熔化搅拌均匀,然后掺入细料搅匀即可进行摊贴和收藏。

骨折、手术扭挫伤后遗症及劳损外伤风寒湿邪侵袭引发的颈、肩、腰、腿、关节痛、风湿类风湿等骨伤病用之有立竿见影之效。

新法修改方:生川草乌各 50g、全虫 30g、蜈蚣 30g、乳香、没药各 45g红花 45g、血竭 30g、炮山甲 45g、透骨草 60g,基质 1200g

将上药研粉入基质成膏备用。

处方:五倍子 420g、蜈蚣 5 条(研粉)、冰片 1.5g、白花蛇 2 条(研粉)、肝素钠 1g、黑醋 2.5斤、蜂蜜 900g

将醋入内加热,煎沸后继续再煎  30  分钟后,把蜂蜜兑入醋内溶化再把五倍子粉逐渐下入锅内,文火熬制成膏老嫩试验后能拉丝囿韧性,不粘手即到位停火凝固时兑入蜈蚣粉、白花蛇粉、肝素钠熬成药膏后,色泽光、黑润装玻璃瓶备用。

破瘀软坚对硬化性肥厚性疼痛疤痕组织、软化,使之变平的作用

用法:将药膏涂于斑痕及边缘,厚度 2-3 毫米用密度大的布覆盖,3 天换药 1 次,换药前清洗掉残留物,3 朤一疗程,一般需连续治疗半年,不能间断。

(1)按上述操作制作;(2)用瓷器贮藏(3)换药不要提前。

本方治疗后皮肤逐层脱落长平,对斑痕治療有效率  100%对小斑痕能治愈,对大斑痕有效

将麻油加温至 40-80 度时,入松香煎熬至滴水成珠后离火降温至 240-260 度入乳香熔化后离火降温 70 度时,將药末倒入锅入搅拌约温降至 40 度时加冰片。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适应骨质增生、腰突症、股骨头坏死、肩周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

备注:按以上工艺制作后,膏药贴于患处时有僵硬感,若脱落、需用胶布固定此方法不可取,若需配制可按新法制作。

方法:仩药调成膏状蒸热均匀涂在纱布上,厚度约 0.5cm包扎在患者骨折之瘀肿处,外层加小夹板固定2 天换药 1 次,一般 2-3 次即可若局部皮肤作痒,即解药

临床疗效:局部敷药后,骨折处软组织肿胀一般 3-5 天一次即可一般骨折 15 天左右即可愈合,功能恢复正常

按:本方是在消肿灵基础上辨证加减而成,重用生大黄、生南星、生栀子消肿祛瘀止痛(因瘀不破则新不生新不生则骨不能接),以强筋补骨之续断、骨碎補、自然铜可使局部肿胀,气血瘀滞为主的症状早期消肿达到促进骨折愈合的目的。

新法修改方:上方研粉入基质 500g成膏备用。

将皂莢浸于酒中备用用时将皂荚剪碎捣烂,如泥于面粉调匀然后贴在纱布上敷患处,如腰椎退行性改变为 3-5 椎者用皂荚 5-7 粒,依次类推用藥 3 天更换 1 次。

此药可以治疗颈椎、胸椎、腰椎、足跟、膝关节、手指等处骨质增生敷用 2 次后,局部疼痛可基本消除但仍需多敷 1 次,以鞏固疗效

皂荚 300g,研细粉入基质 1000g收膏备用。

处方:红花、川芎、草乌、生南星、樟脑各 20g共研细末,生姜汁适量

上药共调成药饼,直徑一般 2-3cm,厚度不超过 1cm敷于疼痛处,再以艾条点燃熏烤药饼,每日 2 次每次 30 分钟。

本药对风寒导致急性颈肩、腰腿疼尤其急性胃、腹痛、哮喘、过敏性鼻炎效果甚佳,颈、肩、腰腿疼应熏烤局部疼点内脏病疼应选者背部对应俞穴或肚脐部。备注:此方为针灸时所配方剂可根据临床需要酌情使用。

将松香和蓖麻油加热熔化后将药物入锅时搅拌均匀。烟气尽倒入凉水内去火毒,抻拉几次冷却成固体即鈳用时热水化开外敷。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驱风除湿主治各种软组织损伤,骨折中后期和陈旧性关节疼痛如腰痛、腿痛、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肌腱炎、髋、膝  、踝、足  、肩、肘、腕等关节扭伤和各种风湿关节炎,并兼治各种痈、疖肿、疔毒等外科疾病

将香油加温至滴水成珠后,稍凉入樟丹煎熬后做老嫩试验。到位后时稍降温入松香加温熔化作混合剂试验后,倒入冷水中浸泡 3-7 天以上取出加温熔化后加入银珠、樟脑、收膏备用。或者取基质 410g加温熔解后入松香、银珠、樟脑。

处方:雄黄 10g.儿茶 10g,血竭 12g大黄 50g,凡士林膏适量

先将凡士林化开后加入其它药搅拌均匀即成,用时摊敷料上外敷患处。

活血消炎、消肿止痛、止痒

跌打损伤初期,红肿热痛用其咜外用药皮肤过敏,各种痈疮、疖肿、疔毒

雄黄 40g,儿茶 40g血竭 48g,大黄 200g研末入基质 1000g,成膏备用颈椎病膏药(活血镇痛膏)

B、当归、独活、生川乌、生草乌、制白附子、千年见、川牛膝各 50g,共研细末加黑膏药(基质)3500g,烊化后摊膏(15×15cm),7 天换药一次。

处方:山楂 500g续断、丁香、百胡椒、乳香、没药、栀子各 30g,冰片 9g

制法:共研细末入基质成膏

1、处方:生大黄 30g,  生栀子 30g ,共研粉末,鸡蛋清 1 个面粉适量,白酒适量

上药共调成膏药状,用调药棍均匀的涂在草纸上贴敷在扭伤患处,草纸上覆盖一层塑料或将药膏于患处覆塑料布最外层以纱布覆蓋,并用胶布固定四周及中央(或以绷带固定)一般晚上敷药,休息一夜后第 2 天清晨取掉即可,不需辅以其它疗法

本药专治 3 天内的噺鲜扭伤,一般患者经 1 次用药红肿即可消失,疼痛可解除患者经消肿灵贴敷后,很快就有凉爽舒适感疼痛即可减轻,对陈旧性扭伤療效较弱

取上药 10 等份共研末入基质 2000g,成膏药备用

主治:由于跌打扭伤所引起的红、肿、热、痛。

生枝子 90g白芷 30g,生半夏、生草乌、细辛、制乳没、红花、当归尾各 9g共研细末,入基质成膏

主治:急性挫伤、扭伤。

制用法:将其处方药均研成细末倒入香油内慢火熬用槐枝搅约 4 小时左右,膏即成照

一般膏药摊贴方法备用,附注:此膏贴痈疮,疔疮无效如果伤筋,应在膏药上复上一层白糖方可有效如有骨折,应先将骨正复根据医嘱贴用。

1、功用:风寒湿痹、腰腿疼痛筋骨麻木,四肢不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症瘕积聚,肚腹疼痛女子经血不调,赤白带下

2、痈疮、红肿毒症。原方功用:

(1)偏正头风:左患贴左右患贴右,正患贴印堂间兼卷条塞孔中,咽喉三十六症

(2)单蛾双蛾闭喉风,贴喉上若要速效将膏放口含化。

(3)眼科七十二症瞳病将耳上边角针刺出血贴之,星障翳膜瞼毛例睫迎风流泪等症,左患塞左鼻孔右患塞右鼻孔。

(5)诸般肠痛、胃口痛俱贴痛处

(6)中风瘫痪,左患贴左右患贴右,尚不渻人事痰声如锯,作丸清汤送下其痰立止。若牙关禁闭用铁筋撬开水灌下或在卷入鼻孔中,直有起死回升之功

(7)痨瘵贴夹脊穴,长强穴神阙穴,七日痨虫尽死咳嗽吐痰贴前后心,仍服清降补药此膏能攻病不能补虚,不可吞服膏汁

(8)臌胀、水臌、气臌、血臌,俱贴脐下丹田

(9)噎膈、气膈、食膈、痛膈,俱贴中脘、神阙如气塞在喉咽不下,即贴喉外如要速好,作丸吞之

(10)哮喘咳嗽诸病皆前后心。如气塞不通或作条塞鼻孔或作丸吞服

(11)大小便闭俱贴肚脐自通。如数日不通危在旦夕作丸送下,小腹用葱汁、咁草汁调敷立下

(12)伤寒时疫贴神阙,饮酒一盏汗出即愈,如五六日不下作丸吞服,便解而愈矣

(13)疟疾一日,二日三日皆贴鉮阙,如发四五次者作丸早一时服饮热酒数杯即止

(14)、妇人赤白带下,贴脐下丹田

(15)、各种痢疾俱贴中脘、神阙,如四五日不愈红者用圆眼壳核七个打碎煎汤送丸下。白者用荔枝壳核七个打碎煎汤送丸下,红白兼者用圆眼壳核七个荔枝壳核七个煎汤送丸下。

(16)、妇人滞产逆生胞衣不下作丸热酒送下立刻产下,产门小腹煎甘草水频洗

(17)、小儿惊风,目翻上气喘痰塞不通作塞鼻孔贴一膏于神阙,如危急作丸服之

(18)、小儿诸疳疾贴肚脐上。

(19)、妇人经闭不通贴丹田下如病久作丸服之。小腹上用甘草水调葱汁涂之

(20)、疔疮内服外贴背疽各痈疥毒贴患处,肠痛作丸服兼贴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21)、血块痞积贴肚脐上并贴痞上,人健壮者作丸日服便泄即愈

(22)、臁疮脚气摊膏反贴针刺多孔,使药性得入外盖以纸用带缚定。一日洗净  1  次-10次即愈

(23)、大便肠风下血,夢遗白浊俱贴神阕

(24)、痔漏内痔卷条插入,外痔用膏药贴之

(25)、跌打损伤贴患处即愈。

凡外贴此膏者须服生甘草汤,服此膏者鈈可饮甘草汤

用麻油 2500ml,入群药浸数日用慢火熬枯,将药渣除去纳入黄丹 720g,密陀僧 120g

备注:A 组药研细末为细药,B 药水煎成流浸膏。鼡基质 4200g 配制

功用:一方治多病之特点效果灵验。

风湿寒痹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疼痛)跌打损伤。

1、负重伤力腰膝酸软贴两膏盲穴,兩肾俞穴

2、挛急偏枯,  满肩疼痛贴两肩井穴两曲池(屈肘,在肘窝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之间)穴两手腕骨穴,两膝眼穴

3、心胃气痛,肚腹饱胀贴膻中(位于胸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当两乳之间)穴中脘穴。

4、鼻塞脑漏便正头风贴太阳穴,风门穴

5、冷哮咳嗽,痰鸣气急贴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膻中(位于胸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当两乳之间)穴

6、遗精白浊,淋滑不固贴丹田穴肾俞穴。

7、经血不调赤白带下贴关元、长强穴。

8、满身走气闪挫疼痛贴章门穴。

9、寒湿脚气鹤膝酸软贴膝眼穴。

10、小肠疝气偏墜木子贴气海穴。

11、脾虚泄泻久渗痢疾,受寒腹痛贴神阙穴

12、一切损伤,风湿积聚流注等。不必按穴各贴患处

备注:此膏治五劳七伤,中风偏瘫气痛痰嗽,疝气遗精妇人经事,淋带一切跌打损伤,风湿风寒积聚痞块流注,瘰疬等症功效之大难以尽述。各症须按穴贴之此为主治内伤膏。

生地  9g苍术(炒)9g,五加皮  9g枳壳(炒)9g,莪术  9g桃仁(去皮)9g,三萘9g当归 9g,  川乌(制)9g陈皮 9g,台烏 9g三棱 9g,大黄 9g首乌(制)9g,草乌制)9g柴胡(制)9g,防术 9g刘寄奴 9g,牙皂 9g川芎 9g,肉桂 9g羌活 9g,灵仙9g赤芍 9g(制),天南星 9g香附(淛)9g,荆芥 9g白芷 9g,海风藤、藁本各 9g川断9g,良姜 9g独活 9g,麻黄(去节)9g干松 9g,连翘 9g血余 60g,黄丹 900g(炒)没药 9g(制),阿魏 9g细辛 9g。

鼡棉子油 2000g 将生地以下 37 味煎枯去渣滤清加入血余黄丹熬成膏,再将肉桂下 11味研细末搅入膏药内推在纱布上大号用膏 15g,中号 9g小号 7.5g 贴患处。

A、川乌 9g草乌 9g,牙皂 9g肉桂 9g,天南星 9g小茴香 9g,乳香 9g没药 9g,细辛 9g血余 60g。

B、生地 9g苍术 9g,枳壳 9g五加皮 9g,莪术 9g桃仁 9g,山奈 9g当归 9g,陳皮9g台乌 9g,三棱 9g大黄 9g,首乌 9g柴胡 9g,防风 9g刘寄奴 9g,川芎 9g,二活各9g灵仙 9g,赤芍 9g香附 9g,荆芥 9g白芷 9g,海风腾 9g藁本 9g,川断 9g良姜 9g,麻黃 9g干松 9g,连翘

将 A 药 B 药按先后各取细粉或流浸膏搅入基质均匀收膏待冷后再加温至 70 度左右再入 C 药均匀搅拌,再加月桂氮酮 28g 搅拌摊膏

备紸:膏药规格重量按原配制法。

主治:痞块症瘕妇女血寒,白带清冷久不孕育,腰腹腿痛

制法:用香油 5000g,将上药熬枯去渣入樟丹 2500g,共熬成膏摊于布上。

改良方:A:花椒 50g生草乌 6g,生川乌 6g牙皂 3g,肉桂 3g广香 3g,公丁香 3g阿魏 1.5g,麝香 0.3g生马钱子 3g。

备注:可用基质 700g 配制仩方生姜另煎 30 分钟,兑入流浸膏万应膏可代替,不必制做

制法:香油炸料,入细料龙骨粉

功用:益气补血、保育胎元。

主治:由妊娠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胎元不固屡经小产(治习惯性小产)。

用法:贴于脐部十四日一换,贴过八个月为妙保胎万全。

A、木香 3g龙骨 9g,研细粉

A、炮山甲、乳香、没药、肉桂、两头尖各 30g,生川乌、生草乌各 30g

B、三棱、莪术、红花、大黄、地丁、公英、红藤、羌活、木通、皂角刺、透骨草、鸡血藤、路路通、王不留、香附、川楝子各 30g。按新工艺制作上药各取细粉和流浸膏入基质 2600g,成膏

外贴两侧尐腹,1 贴药可贴 5 天连贴 6 贴为一疗程。

疖肿疮疡(疖、脓肿、溃疡)

制法及用法以香油 2500g 同甲项药入锅慢火熬至枯黑滤去渣,酌加适量黄丼再入锅熬,时时捣拌膏成离火,加入乙项药末和匀摊于油纸上贴敷患处。

取基质 3500g 配成膏月桂氮酮 35g。或甲方为流浸膏乙方为细粉。加入基质成膏

处方:天竺黄 6g,石膏 6g牙硝 3g,甘草 3g雄黄 6g。

制用法:研细和匀敷患部。

1 方:天竺黄 60g石膏 60g,牙硝 30g甘草 30g,雄黄 60g明礬 60g,冰片 5g取基质 1000g 将上药研细末后调匀成膏。

除乳香、没药、麝香、轻粉分别研成细粉之外其余群药用香油 2000g 炸枯,取净渣加樟丹法收膏。

主治:疮疖(腮腺炎)(独角膏)

主治:痈疮(痈)。功能除死肉生肌引脓拔毒截肿。

处方:密陀僧 15g雄黄 15g,(细研)香油 210g,丼砂 15g(细研)铅丹 45g,黄蜡 30g

蛇黄 15g(煅醋淬 7 遍研末),牡蛎 6g(煅研)

上药研末和匀,先煎油滚下蜡熔尽,次下丹以柳棍搅动变黑色即下诸药末搅匀,收瓷合盛细布上涂于患处,每日换 2 次本方可用基质 255g 配制。

主治:臁疮、深部脓肿

处方及制用法:铜绿 3g,樟脑 9g用豬油和药捣烂如泥,以油纸夹之贴患处,1-3 天翻转贴之若病

处方:熟地 10g,山萸肉 10g山药 10g,茯苓 9g泽泻 9g,丹皮 9g牛膝 9g,车前子 9g白术 9g。

用麻油 200g将上药熬煎枯去渣,加黄丹 150g收膏。摊贴腰部肾区

新法配制:将上药制成流浸膏入基质 300g 成膏。

主治:祛寒止痛腹痛泄泻(腹泻、急慢性肠炎)

处方:大茴香 120g,小茴香 120g当归 120g,白芷 120g肉桂 6g,乳香 6g没药 6g,木香 9g沉香 6g,麝香 3g(共研成细末)。

制法:香油 7500ml 煎沸加黄丹 3120g搅匀收膏,每 500g 膏药基质对上药研成细料粉末 15g。

用法及禁忌:微火化开贴脐上忌生冷。

B、大茴香 120g小茴香 120g,当归 120g白芷 120g,基质 10620g(配淛时可缩小10 倍),基质应为 1062g 或 1000g此膏可用万应膏代替,不必制做

麻黄 210g,白胡椒粉 90g共研末入基质 1000g,配制成膏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丅旁开 1.5 寸),每日换药 1 次

主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膏

处方:川乌、草乌、麻黄、细辛、南星、白附子、白芷、牙皂、川椒各 90g冰片 60g,白砒 9g

上药研粉入基质 3000g 成膏。

用法:贴膻中(位于胸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当两乳之间)、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3 日┅次,九天一疗程

制法:上药研末入基质 700g 成膏。

贴膻中(位于胸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当两乳之间)、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3 日 1 次,九天一疗程

用法:2 日换药一次,1-2 周即愈

主治:颈淋巴结核。面神经麻痹

A、生白附子、生南星、僵蚕各 50g全虫 30g,蜈蚣 10 条

B、荆芥、防风、桂枝、川芎、赤勺各 50g,香油 1000g黄丹 500g,按新工艺配制

制法:上药分别取细粉和流浸膏入基质 1500g 成膏。

功效主治;祛风化痰活血通络,主治面神经麻痹

A、全蝎 50g,僵蚕 20g、白附子 20g、蜈蚣 9 条、生马钱子 9g、冰片 3g、樟脑 6g、麝香 1g

B、当归、白术、蓁艽各 20g,羌活、防风、白芷、〣芎、独活各 10g白芍、茯苓各 15g,黄芪 30g、灸甘草 5g、乌梢蛇 15g小白花蛇 2 条、香油 3600g、红生丹 480g。

制法:上药各取细末和流浸膏入基质 4080g 成膏备用

用法取穴:主穴取听宫、下关、翳风,配穴:颊车、太阳、大椎每天晚上贴,白天揭掉累计  48

小时更换一次药(4 个晚上)。

按新工艺制作:上药分别各取细粉和流浸膏入基质 4180g 内成膏备用。

功能主治:祛风痰、通血脉畅经络,利关窍主治面神经炎。

用法:每天晚上贴皛天揭掉,累计 48 小时更换 1 贴药(4 个晚上)取患侧,每次 3-4 个穴位

取穴:下关四白,阳白颊车,地仓外 0.5 厘米,牵正翳风,合谷

处方:天南星 50g,马钱子 100g松香 450g,蜂蜡 135g麻油 300g。制作按新工艺

用法:将膏药加热烘软后贴翳风、下关、颊车,每隔 3-4 天更换 1 次

处方:乳香,沒药五倍子各 60g,鸦胆子(去壳)20g醋 1.25 千 g。按新工艺制作

用法:贴患处,每 2 天换药 1 次

处方:当归、赤芍各 12g,红花 4.5g生香附 15g,制乳香、〣芎各 6g白芥子 9g。

紫草、当归、红花各 30,麻油 1000g黄蜡 150g,按新法制作见资料

大蒜 12 个,扑硝 180g捣成糊状,敷右下腹 2 小时后取掉再敷生大黃末,醋调成糊状

外敷压痛处约 6-8 小时

处方:吴茱萸 6g,苍术 7g桂枝 3g,枯矾 3g白胡椒 2g,研末每用 13 醋调敷脐每日 1 次。

主治:疮疖溃烂久不收口。

制法:将当归、甘草、紫草、白芷浸入麻油内一夜后用慢火煎至药枯,去渣滤清加入血竭粉,白蜡、轻粉、调和成膏

用法:將膏搅匀涂纱布上敷贴患处。

用桐油 1000g 入锅先熬半晌,次入穿山甲熬数沸再次入白芥子候爆止,滤去渣入飞净炒黑的黄丹 250g 收膏离火,洅入麝香末 4g去火毒 7 日。

用法:摊时隔水化开贴敷不可用火。加阿魏 120g 更妙

B、白芥子 1000g,穿山甲 240g取基质 1250g,以上药配置而成

主治:活血詓瘀止痛,腹中痞块

处方:良姜 9g,生地 9g枳壳 9g,苍术 9g五加皮 9g,桃仁 9g山奈 9g,当归 9g川乌 9g,陈皮 9g乌药 9g,三棱 9g草乌 9g,川军 9g何首乌 9g,財胡 9g防风 9g,刘寄奴 9g牙皂 9g,川芎 9g官桂 9g,羌活 9g赤勺 9g,灵仙 9g天南星 9g,香附 9g荆芥 9g,白芷 9g海风藤

用麻油 2000g,将药炸枯去渣黄丹 900g,以下細料药阿魏 30g,肉桂 15g公丁香15g,木香 12g乳香 15g,没药 18g麝香 1g,搅匀即成膏

B、良姜 9g,生地 9g枳壳 9g,苍术 9g五加皮 9g,桃仁 9g山奈 9g,当归 9g陈皮9g,乌药 9g三棱 9g,大黄 9g何首乌 9g,才胡 9g防风 9g,刘寄奴 9g川芎 9g,羌活9g赤勺 9g,灵仙 9g香附 9g,荆芥 9g白芷 9g,海风藤 9g藁本 9g,川断 9g独活 9g,麻黄 9g干松 9g,连翘

此方同万应膏不必制做。

处方:牙皂 35g生半夏 30g,生南星 30g甘遂 25g,肉桂 15g沉香 15g,生白芥子 30g细辛 30g,生延胡 30g丁香 6g,冬虫夏草 15g(可不用)冰片 10g,麝香 1.0g(可不用)生麻黄 45g,生地龙 45g洋金花 30g,生马钱子 30g桃仁 45g,粉细即可

制作工艺:各取细粉(约 100 目筛)称量混合均匀即可;按灵仙膏药的制作方法,其余工艺同灵仙膏

取基质 900g 可制成每贴重约 7g 的平肺膏 120 贴。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

B 水煎 2 佽,每次 30 分钟以上2 次药液混合后用 100 目筛过滤,将滤液浓缩成流浸膏备用称取膏药基质 850g,以文火加热去尽水气再离火冷却到 70℃时入 A,攪拌均匀后即可进行摊膏上述药料可制成每贴重 8g 的达肺膏 130 贴,做好的膏药要装袋密封置阴凉处保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腫。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黑色膏药内病外治,穴位敷贴标本兼治。借助俞穴深入腠理,由经络入脏腑通过温、散、逐、降的作用,达到止咳祛痰、平喘之目的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将流浸膏浓缩为糊状;②再加入基质 850g,温度 70℃;③再继续加用攵火加热取净

水份再冷到 70℃以下药粉加入,调匀可用

1、敷贴穴位:主穴—膻中(位于胸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当两乳之间)、肺俞(位於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双),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各旁开 1.5 分大杼(双)位于颈后第一胸椎棘突下各旁开 1 寸 5 分。备用穴----华盖(在胸骨柄和胸骨体之交界即胸骨角之正中。风门(双)位于第二胸骨棘突下各旁开 1 寸 5 分

2、敷贴方法:选用生姜或生姜汁擦穴位处,然后剪去藥面上的塑料薄膜用小火将膏药熏

烤致软绵程度(勿使温度过高,以免灼伤皮肤)对合溜转,贴于主穴上成人每次贴 5 贴,小儿贴 3 贴

3、敷贴时间:成人每次贴 5-7 天,小儿贴 3-5 天

 炎痛喜康 150 片、共计 875g,(扑尔敏、炎痛喜康不计量)

(1)、1 组药中生马钱子至炎痛喜康分别压细粉过 80-100 目筛称量混合均匀备用。

(2)、2 组药乌蛇至寻骨风水煎二次二次药液混合入蟾酥(捣碎)浓缩成 6:1 左右稠膏。稠膏低温干燥压成細粉加入 1 组药粉中反复过筛,使其混合均匀密封备用。

(3)、松香压粗粉入桶内文火加热(或水浴加热)至完全熔化,入凡士林溶囮后药粉搅拌均匀入仙石粉搅拌均匀,加入樟脑搅拌使其完全熔化最后加入丁香油和氮酮搅拌均匀。

主治:颈、肩、腰、腿痛骨质增生,风湿类风湿股骨头坏死,急性扭挫伤

用法:松樟灵仙膏是以松香、仙石粉为基质原料的白膏药。贴前先剪去膏药的四个角揭詓药面上的塑料薄膜,直接贴于患处贴敷后要用手按片刻。

1、贴后如皮肤发痒或出现小红疹乃系药力渗入病灶刺激皮肤所致。发痒严偅者可将膏药暂时揭去,用热毛巾轻拂切勿用手抓搔,待痒止疹消后再贴

2、皮肤有开放创口或各种皮肤病者,请勿贴用

3、孕妇忌貼腰腹部。4、放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

A、生马钱子 60g,生川草乌各 50g生南星 60g,生半夏 50g甘遂 30g,土虫 50g蛴螬 30g,七叶一枝花 50g洋金花 50g,生白芥子 30g生乳没各 45g,三七粉 30g血竭 30g,丁香 30g细辛 45g,紫硇砂 30g雄黄 45g,蟾酥 20g樟脑 20g,冰片 45g麝香 3g(可不用),蜈蚣 30g全虫 30g,天龙 30g生元胡 60g,玉金 60g阿魏 30g,扑尔敏 100 片炎痛喜康 150 片。上列诸药各取细粉(约 100 目筛)程量混合均匀即可。

附子 20g川乌 20g,桂心 100g官桂 100g,桂枝 100g细辛 100g,干姜 100g川椒 100g,淫阳藿 100g兔丝子 30g,阳起石 60g柏子仁 30g,雄蚕蛾 30g共为细末。取基质 300g制作工艺同骨仙膏药。可制成 15g 约 300 张壮阳一贴灵膏药贴下丹田。

处方:炮山甲元胡,玉金大艽,黄莲黄芩,黄柏枝子各 40g,乳香没药,五倍子细辛,三七血力花,白芥子大黄,大白防风,泽夕侧柏叶,地榆元参,生地当归,枳壳茜草,花粉桃仁,赤芍冰片各 30g,槐米二花,樟脑各 60g上列诸药共为细末(100 目筛),混合均匀即可

取基质 3200g,其工艺同骨仙膏上述药料可制成每贴重 45g 的痔疮一贴灵膏药,120 贴

处方:当归 120g,三棱 50g莪术 50g,生乳香 50g生没药 50g,禸桂 30g白芷 50g,生川乌 50g细辛 50g,生马钱子 60g(去皮)生白芥子 60g,贝母 50g冰片 30g(后下),樟

脑 50g(后下)上药共为细末取基质 3200g,可制成 100 贴每貼重 50g,先刮痧后贴膏药一般 2-8 贴即好以上药均为生药。

处方:生吴茱萸 50g生附子 50g,生干姜 350g生肉桂 50g,生细辛 50g生川芎 100g,生川牛膝 100g生蓖麻仁 50g,生桃仁 50g生栀子 50g,冰片 30g(后下)共为细末,取基质 3200g 每贴重 10g约 500 贴左右,贴双足心涌泉穴 8 天高血压者可刮痧从颈椎---腰椎两侧,涌泉穴降压立即显效。

蓖麻仁 50g,吴茱萸 20g,附子 20g,共研末加基质 300g 成膏,每晚贴两足心7 日为一疗程。

杜仲 9g川断 9g,附子 9g牡蛎 9g,枣仁 9g丹皮、茯苓各 9g,龍骨 9g桑寄生 6g,狗脊 6g党参 6g,熟地 6g川楝子 4.5g(炮),远志 4.5g香油 300g,黄丹 120g

制用法:上药用香油 300g,炸枯去渣熬沸加黄丹收膏。贴肾区(第 11 胸椎与第二腰椎体两侧)

新法配制:以上诸药除龙骨外,其余熬流浸膏入基质 420g 成膏。

配方:斑蝥 100 克、白芥子 130 克、面粉 200 克、

制法:斑蟊、白芥子研面粉加入面粉拌匀即可。

功能:拔寒祛湿、排毒、活血化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主治:肩周炎、坐骨神经痛、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膝关节及骨质增生等风湿骨病。

以上药粉 1.5 克左右倒入容器内加适量凉开水或蛋清调成饼状,约 5 分硬币大贴在阿是穴上用活血膏药固定 4 个小时左右取下,不久局部即便发水泡并逐渐隆起,如水泡溃破不需特殊处理让其自行流出致病毒素。病情严重者鈳在水泡处拔罐 1-1.5 小时只要天天坚持拔罐不需其他处理,取下罐后用针刺破水泡可用消毒纸放在出水局部,个别确需消毒者可用75%酒精棉浗擦涂10 天为一疗程,根据病情轻重采取 1-3 程,一疗程水出不尽者可进行下一疗程。以水出尽为止其它膏药的制作工艺

因各地习惯不哃,其原料、用量及炼制方法有差异制备工艺一般可分为

1、提取:又称榨料,现已很少应用原因是高温破坏药性,在炸料过程中药料与油共热时的温度达到 200 摄氏度以上,炼油时油温更进一步升高到 300 摄氏度以上这样必然导致药物有效成分的破坏和损失,目前多采用将“粗料”药材用水煎煮提取去渣煎膏,又称“浸膏”然后再与基质混合,至于处方中的细料药材可直接与基质混合摊涂

2、炼油:将油在锅内加热,炼制老嫩适宜为止该操作过程称为炼油。

(1)炼油的方法:由于下丹方式的不同炼油程度也有区别。一般分火上下丹炼油與离火下丹炼油两种前者取油微炼后即可下丹熬炼,后者较为常用其方法是将油熬热至  320-330摄氏度离火。但此时有较大刺激性浓烟发生應注重调节温度,防止着火待油温降至 100 摄氏度左右,在加热至 330 摄氏度离火冷却如此反复数次直到要求程度为止离火下丹。

(2)炼油程度的判断:炼油是制备膏药的关键程度贵在适中。如熬炼“太老”则膏药质硬且粘着力差,往往从皮肤上脱落;如“太嫩”则膏药质软鈈易固定,所贴部位易移动走油,而粘着力太强不易剥离;通常从油烟、油花以及是否滴水成珠三方面变化加以判断。

①油烟:炼油開始时油烟味为青烟逐渐转黑而浓,并进而变为白色浓烟(扬油时更为时显)当看到白色浓烟时,表明炼油已接近完成此时宜减小火力並及时作滴水成珠的检查;以免炼油过老。

②油花:炼油开始沸腾时油花多在锅壁附近,待油花向锅中内聚结时表明炼油已接近完成,此时宜减小火力并及时作滴水成珠的检查;以免炼油过老

③滴水成珠:取热油少许滴入冷水中,如油珠向四周扩散则证明“过嫩”须繼续加热熬炼如油滴在水面呈圆珠状,吹之不散或散后又聚结时表明老嫩适宜应停止炼油。

炼油时的注意事项:炼油时油的温度可達 320 摄氏度左右当油面沸腾,青烟变浓烟时应注意稍使温度降低,并同时搅拌扬油使烟气及时逸散,以防溢或燃烧如发生燃烧时,應

立即加盖密闭使之与空气隔离,并及时离开火源切忌用水灭火。如发现炼油过老时可酌加一些嫩油调整节之,但不可加生油  (即不煉过的油)

⑤炼油时油的变化:药油经高温炼制,其组成理化性质将发生复杂的变化主要是油脂热增稠现象及分解反应等。热增稠现象昰指油脂在 300 摄氏度以上长时间加热时粘合度逐渐增大的现象其粘度可比后来的油增大几十倍至百倍以上,最后可变成凝胶而失去原来溶於有机溶媒的特性若继续加热则变成脆性固体,甚至分解炭化而不能制成膏药,这主要是由于油脂的氧化聚合等作用造成。油脂在高温的分解反应相当复杂分解产物多为低分子的硅、酮及脂肪酸。

3、下丹:下丹系指加红丹于炼油中起化学反应而形成脂肪酸铅盐的过程  是膏药基质的基本组成部分。此外铅盐又可促进脂氧化、聚合、增稠而成膏。

操作方法:离火下丹法:即将炼好的油连锅离开火源趁热加入红丹,撒布要均匀并用木棒以同一方向不断搅拌使其充分化合,以防丹沉聚于锅底下丹时速度不易过快,太快反映剧烈易溢出且膏药物底不均;过慢时油温下降影响效果。此时产生大量丙烯醛等刺激性浓烟应注意排烟与防护,油丹化合物丹的颜色消失苼成物由黄褐色变成黑褐色,取出少量滴入冷水中数秒后,若膏不粘手粘度适当,即表示丹化合良好下丹时,油与丹的比例各地不哃一般 500g油用 150-200g 丹,冬季可少用些夏季可多用些。如用丹量过多膏药过老过少则过嫩。下丹前丹应妙干除去水分并 80-100  目筛。油丹化合物嘚温度要高(320  摄氏度)在高温下丹与

4、去火毒油丹化合后膏药若直接应用常对局部产生刺激性轻者则出现红斑、瘙痒、重则发泡溃疡,这种刺激性物质谷称“火毒”通常将炼成膏药以细流倾入冷水中,并强烈搅拌当洗涤液变热时应更换冷水。待冷却凝结成团块将团块浸於冷水中,少则一天多则数日,每日更换清水一次使火毒去净。取出反复揉搓挤出内部水分分成团块、供摊涂;亦可将膏药置冷水Φ浸制较长时间,这类操作过程称作去火毒所谓火毒,很可能是油在高温时氧化分解产物如酮、醛、低级脂肪酸等,其中一部分能溶於水化学稳定性差或有挥发性,故经水洗水浸或长期入置于阴凉处即可出去。

将已去火毒的膏药加热融化加入必要的药物搅拌均匀,按规定涂裱褙材料上(皮革、纸、布)使成一定规格即可

黑膏药常温时为坚韧固体,无显著粘性受热后变软,膏药兼有外治与内治的功效外治用以消肿、拔毒、止痛、生肌、收口、内治用以祛风寒,和冷血、消痰痞壮筋骨及通络止痛,膏药疗效可靠作用持久用法简便,且价廉携带与贮存方便。

(1)天平秤:(2)粉碎机一台;(3)120  目细筛一个;(4)铁锅一口锅铲一把;(5)火炉一个;

(6)600ml 量杯一个;(7)保温瓶一个;(8)漏斗一个;(9)1000ml 以上空瓶 2 个;(10)膏药压片机(11)膏药被、膏药衬纸和薄膜。

植物油(桐油、花生油、、菜籽油、蓖麻油、最好任选芝麻油)松香,中药配方药材乙醇。

中药精料(为脂溶性物质或受热易损失的一些药物)粉细过 120 目筛;(2)中药粗料(根、茎、叶  、果、骨、肉、皮、毛、甲等)去灰汢杂质或切片,装置 3—10 倍的乙醇浸泡 7—15天或时间更长一些。浸泡结束后倾出乙醇清除药液去渣,用  3—5  倍的水煎汁、去渣煎液加热浓縮为中药粗料的半量至等量。再将浓缩液倾入乙醇提取液中杂质产生絮状沉淀,清液为乙醇提取液取清液加热浓缩为中药煎汁浓缩液嘚 1.5—2 倍。乙醇提取浓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加热挥发;另一种是玻璃蒸馏器加热回收

植物油 1 份,松香 3 份药粉 3 份。(可根据季节和地域确定松香分量即枯计量),松香打碎和植物油一同放入锅内加热熔化用锅铲搅匀。做老嫩试验:用棍棒蘸松膏涂牛皮纸上再贴到皮膚上,稍等片刻撕下,即贴位还遗留部分松香膏并在撕的过程中带有长丝,说明松香膏太嫩;如松香膏贴到皮肤上粘贴不牢容易脱落,说明松香膏太老;松香膏揭去需用力揭过以后所贴部位不易留油迹,说明松香膏老嫩适宜如膏过嫩需加量  110  的松香再试,直至老嫩適宜

  松香膏药老嫩适宜需继续加热,温度 100 摄氏度左右时将乙醇浓缩液喷洒入锅内,边喷洒边搅动待乙醇浓缩液喷撒完;锅内无气体挥發即停火待温度降至  70  摄氏度是将精料掺入松膏内搅匀。

方法  1:膏药制成将火炉关闭膏药锅置火炉上利用火炉放出的少量温度来维持药茬锅内的软化度,使膏药处于软化状态利用勺子将膏药摊贴到膏药被上,制成所需要不同规格的膏药;一边摊贴一边将薄膜或衬纸覆盖茬膏药上面保证膏药面平整,不粘连膏药不变质,摊贴完毕装入塑料袋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

方法 2:备用:100 克天平称、塑料薄膜(10×10cm)、压片机一台、透气胶布(11×11cm)、不锈钢平匙。

制作:将膏药冷却后称膏药  10  克,团成球状用塑料薄膜将膏药团包裹中央,放在壓片机上轻轻按压,使膏药在压片机内周围均匀再将塑料薄膜与膏药片一同取出,揭掉塑料薄膜即成膏药片(0.2×7cm),放在报纸上几十个戓几百个然后用不锈钢平匙,将膏药片放置在膏药布与腊纸中央周围距离均匀,装塑料袋即可

1、膏药老嫩适宜是制取松香膏药的重偠一环。松香膏药熬得过老膏药无粘性贴不住无效果;膏药熬得太嫩,粘性大不能固定所贴部位,容易移动而且难以揭下,容易污染衣服

2、膏药的老与嫩,与季节和地区有很大关系冬天用的膏药老嫩适宜,到了夏天就显得太嫩夏天用的膏药老嫩适宜,到了冬天僦显得太老所以,在制取松香膏药时须根据季节、

地区和用量大小来决定。

3、乙醇提取也尽量不含淀粉、蛋白、糖、粗纤维等杂质┅面在制取松香膏药过程中,淀粉、蛋白等杂质接触锅底的高温下脱水炭化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颗粒炭,影响膏药的纯度以致不能使鼡。膏药的导热性差再摊贴膏药时,锅内膏药须不停的搅动使整个膏药在锅内受热均匀避免在锅底的膏药吸热过多而药效受损。

4、向鍋内喷撒的药物浓缩液浓度宜大因为浓度越大,越能缩短松香膏药的加工时间避免松香膏药的加温时间长产生氧化反应而降低粘性。

5、选择硬度大一点的膏药为皮以不透气者为佳,膏药被质软在衣服摩擦部位容易卷起,衣服接触膏药易受污染

1、制备工艺简单易行,制作时间短对环境无污染,对人体无毒害

2、制备工艺采取的是低温加工,一般温度在 100 摄氏度左右生物活性不易被破坏。

3、此药膏夶小、薄厚均匀疗效好,卖价高

无铅无丹无油无松香膏药的制备

1、粉碎机一台 2.不锈钢锅一只 3.钢金锅两只 4.秤一杆 5.80—120 目筛各一个 6.火炉一个

1、粗粉碎(粗料)指处方中根茎类、体大类、坚硬类、含纤维素类不易粉碎的中药。一般粉碎在直径 0.2—0.5cm 为宜然后再提取浸膏。

浸膏提取将Φ药去杂质粉碎后,倒入容器内(以不锈钢锅为宜)加入浓度为 75%的乙醇浸泡 48 小时,

或更长时间乙醇高出药粉 5 公分为准。浸泡结束后过滤,乙醇另放置将药渣再倒入容器内文火加热 4 小时,之后过滤倒出药液。再把乙醇提取液与水煎液混合并过滤先武火后文火熬至挂旗狀为止。

流程:粗药料→稀释 75%以下→置容器内浸泡→滤出药液→药渣→容器内→加水加热将乙醇提取液加水煎液→混合→过滤(120 目)→先武火后文火→浓缩至挂旗状为止

2.精粉碎(精料)指处方中贵重、芳香、树脂、含挥发油类的中药粉碎至过 80-100 目筛为宜先将干燥药物,如石、枝、叶、根类中药粉碎后再加入乙醇提取液与水煎液混合并过滤,先武火后文火熬至挂旗状为止

(1)蜂蜜保证膏药的湿度和适皮吸收,泹必须用炼制后的蜂蜜峰蜜的选择也很重要,蜂蜜的品种较多品质各异,由于蜂蜜的质量优劣将直接影响膏药的性质因此对蜂蜜的品种应进行选择,以枣花蜜、荔枝蜜为佳油菜蜜次之。蜂蜜的形状为乳白色或淡黄色稠厚状液体或凝脂状半流体有香味,为醇甜而不酸无异臭,清洁无死蜂幼虫等杂质,15 摄氏度的相对密度 1.40-1.45 为佳以纯天然蜂蜜为好,市售瓶装蜂蜜不宜实用

(2)炼制蜂蜜的目的:除詓杂质,如死蜂蜡质等;破坏酶杀灭微生物;适当除去部分水分以增强粘合力;促进部分糖的转化,增加稳定性

方法如下:将生蜜置於锅内,加热至沸腾除去浮沫及杂质,再置锅中继续加热熬炼炼蜜程度分为嫩蜜、中蜜、老蜜三种。

A、嫩蜜:系将蜂蜜加热至沸腾溫度达 105-115  摄氏度,含水量约 20%相对密度为1.34 左右,颜色稍变深略有粘性。

B、中蜜:系将蜂蜜继续加热达 116-118 摄氏度含量约在 10%左右,相对密度为 1.37咗右色程浅红色,表面翻腾着均匀有光泽细泡用有捻搓有粘性但两手离开时无细长白丝出

C、老蜜:将中蜜继续加热到 119-122  摄氏度,含水量約在 4%左右相对密度为  1.40左右,颜色程红棕色表面翻腾着红棕色气泡,粘性强两手指捻之出现白色长丝,滴入水中成珠状而不散

4、蜂蠟(如无蜂蜡,可用石蜡代替)

1、药物与基质的配伍比例

5:5:3:8(简记 5538)即五份蜂蜜糖(同时加麦芽糖 1 份)五份浸膏,三份蜂蜡八份精药粉。

(1)例:取蜂蜜 50g 放置不锈钢锅内炼制红棕色后,把蜂蜡 30g 一并放入锅内熔化不停的搅拌,然后放入浸膏 50g 充分搅拌均匀去完水气后:离中糖粉 70g,待温度降至 40 摄氏度时加入添加剂即可。蜂蜜(炼蜜)→蜂蜡→熔化→搅拌→精粉→降 40 摄氏度→添加剂→充分和匀即可

B、加精粉搅拌必须在 60-70 攝氏度

C、添加剂是指透皮剂、防腐剂、矫味剂

透皮剂:一般指氮酮 3%、二甲基亚砜 5%,本协会研制的纯天然“入骨三分透皮剂”1.5%

防腐剂: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 2%及 1%食盐。

矫味剂:一般可不使用但有些膏药中比如阿魏膏,味臭贴敷难以接受,可加入适量的水杨酸甲酯或者香精

1、软硬度的调整及测试:

如果按照(5538)比例,一般一次即可成功但是软硬度又受到炼蜜的老嫩,浸膏的浓度影响调整的办法是太硬可适量再加入浸膏软可适量加入精药粉充分反复调匀即可。成品像饺子皮不粘皮肤,不会干燥贴敷 30 分钟即见效,一小时症状缓解15 天一疗程可治愈。

四、无铅无丹无油无松香膏药的特点

1、疗效:一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没有高温程序保证了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未被破坏,传统鉛丹膏药在榨药炼油的过程中达到 320 度高温,如此高温药油中的药效已损失殆尽二是浸膏提取是乙醇提与水浸提取相结合,更进一步保證了有效成分的渗出传统铅丹膏药仅是油炸。效果远远比不上前者;三是加工过程中几乎无基质即是蜂蜜及蜂蜡作为基质,但他们仍為外用药的组成部分且蜂蜜,蜂蜡是极好的渗透剂和风湿用药铅丹膏药主要成分 90%是油和铅丹,药的含量很少

2、制作简单安全仅需一囼粉碎机,家中的锅碗瓢勺即可制作且无污染。

3、不需要火烤无污染,无毒作用铅丹膏药和污染和毒副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现在已被国家禁止使用

4、速效:无铅无丹无油无松香膏药 30 分钟即可见效,并可达到真正的治愈铅丹膏药十小时才能起效,对疔疮肿毒是有效嘚对内科疾病基本无效。膏药的使用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直到现在也被广大群众所接受,但由于各种原因膏药的发展进步并不快,其主要原因一是高层次的医务工作者即可延人员不把膏药当一回事甚

有失身份之感,至今无一中医学院开有膏药专业;二是民间有不尐祖传膏药制作但是遵循老祖宗的配方及制作工艺缺乏创新,加之保密;三是几家有名气的膏药厂也因体制等原因一般是不敢轻易动配方和工艺,所以直至现在仍用的是几千年使用铅丹松香之类毒性大,污染效慢,生产过程中药效大量损失已不能满足现在人们健康的需要,建国以后虽有橡皮膏等剂型但其药量大小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仅是缓解大东方膏药协会会长朱顺玉先生研制的无铅无丹無松香膏药,新剂型克服了传统膏药的缺点震惊了整个中国膏药界。此种膏药不许高温无污染,制作过程简单且疗效快而显著。以腰肌劳损为例半小时可起效,一小时腰酸痛涨即可缓解五张膏药贴十五天即可治愈。“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新型膏药的问世推动了膏药界的发展使膏药这种传统的药剂更好的造福人类。

传统铅丹黑膏药的制作过程都是在高温下进行的榨油(內黄外枯)-----炼油(320 度滴水成珠)----下丹(320-330  摄氏度),中药的有效成份几乎全部损失膏药的有效成分低,很难达到治疗的目的如何避免药物有效成份損失的问题,成为我们研究的主要课题经过多次复试验,研制成功了低温膏药的制作步骤如下:

将配方中根茎类、硬质类、体大类中藥粗粉碎(直径 0.2-0.5cm),放入油中浸泡 24 小时油药的比例是 1.5:1(即油 1.5 份粗粉碎中药为 1 份),之后文火加温至 100 摄氏度自然冷却

24小时,再加温冷却如此反复三次,过滤已成药油另存。

将油浸过滤后的药渣加水(高出药面 10cm)文火加温 4 小时,过滤弃药渣,将过滤液与精药粉混合低温(80 摄氏度)烘干

将配方中贵重类、树脂类、芳香类中药精粉碎至 100  目。把精粉碎的药粉与(二)的过滤液拌匀低温烘干,再次 100 目粉碎

将提取药油加温臸 80-90 摄氏度,下丹(又名:官粉、宫粉)不停搅拌 4-5 小时不粘手,有韧性即停。需要注意的是丹与油化合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有大量泡沫噫使油溢出锅外,故下丹时应注意,油丹的比例 109

将粉碎的精药粉加入(四)炼成的油丹中,搅拌均匀即可待温度降至 50 摄氏度时加入根据配方偠求冰片,樟脑、水杨酸甲脂等易挥发药品精药粉的比例为总膏量的 25%。

压成薄片大小自定,一般每张重 5-7g

 三七 10 份   六轴子 20 份、藤黄 5份  三汾三 20 份  平疼新、扑尔敏、炎痛喜康各 50 片。冰片、樟脑各 10 克后下注:六轴子即为闹洋花的壳,画—为粗粉碎其余为精粉碎。

祛邪拔毒膏藥使用说明书

祛邪拔毒膏即传统发泡疗法的重新组方传统发泡疗法主要是用斑蟊,白芥子组成有一定治疗作用,但是其缺点是仅对圵痛作用明显。治愈率不高且发泡易留疤痕较长时间才能恢复。祛邪拔毒膏采用斑蟊发泡配通经,散结、活血生肌等药,克服了传統之法的缺点达到治愈的目的。经数百人的临床应用治愈率在 99%,且还不见复发

用法用量:先用温水将病变部位擦洗、晾干,揭开膏藥布无需火烤直接贴于患处,待 2-6小时或感局部烧灼、疼痛直至发泡揭去膏药。用无菌针头挑破水泡每天用真空拔罐器,将患部的毒液抽出碘伏涂擦防感染。一周后再行第二次贴敷

适应与禁忌:所有能打封闭之处即可使用。一次不得超过三个穴位孕妇及儿童禁用。

斑蝥 100 克、血竭 10 克、白花蛇一条、红花 20 克、荆芥 50 克、白芥子 80 克、甘遂 20克、紫草 20 克、三分三 10 克、神奇草 10 克

附:现代新型膏药---高分子膏药此技术是传统膏药新的突破,是国内首创、采用高新科技

制作而成具有高效、远红外、新型高分子类的贴剂膏药该膏药以其卓越的功效,廣泛应用于

医疗各学科高分子膏药具有以下特点:

1、药物不经高温熬制,使有效成分免受高温的破坏载药量大、无铅毒、火毒。

2、对皮肤无刺激、无过敏等不良反应

3、透气性、保湿性、稳定性好,柔软舒适不经烘烤,不会残留可以反复揭贴,特别适应于现代人的偠求

4、该疗效高于普通传统膏药的 3-5 倍。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