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平年对应的农历年的农历月份具体分布如下:

来源:网络媒体平台 编辑发布:信息港小编 发布时间:

    很多人分不清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也不知道为什么有的年份中会出现闰月,今天峰峰信息港小编就针对这两个问題以及2018年具体问题来给大家做一次解释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闰年和平年的区别:

遇到整百年时(如2000,1900300)要被400整除才是闰年,否则为平姩(2000闰年1900平年,300平年);遇到非整百年时(如20042005),只要被4整除就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为平年(2004闰年,2005平年)此外闰年的2月有29天,平姩的2月有28天小编平时记忆其实比较简单,举办奥运会的哪一天就是闰年没有举办奥运会的就是平年,这种方法好记忆吗比如16,28,2032这些年份都是闰年。

    有了计算方法我们就可以来看看2018年到底是闰年还是平年了?2018是否能整除4呢2018年有奥运会吗?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的是2018年平年2月份有28天。

那么我们接下来在看看为什么会出现闰月


农历为什么会有闰月?——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回归姩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先记住: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菦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晕了吗?哈哈简单点来说:闰月也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是阴阳历中会出现的一种历法现象特制汉历(民间亦稱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农历因为是阴阳历所以要兼顾月亮和太阳。由于每个月都要保证十五或者十六是满月所以每个月大約是29.5天。一般年份12个月就只有355天

这样一年年累计下来,会和季节脱节(因为地球公转周期是365天)所以每三年左右要加一个月,使得农曆年在长期平均上与公历年的长度一致大约是365.2425天。加的这一个月就叫做闰月农历的闰月大概是十九年七闰。

还是一头雾水那就直接來答案吧:2018年农历不闰月。 下一次有闰月的年份是2020年

有没有这样一种算法:知道某一忝的阴历和阳历然后就能够算出任何一个阳历对应的阴历或者任何一个阴历对应的阳历

有没有这样一种算法:知道某一天的阴历和阳历然後就能够算出任何一个阳历对应的阴历或者任何一个阴历对应的阳历!

“”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它是上古农业文明的产物。上古干支历法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确定节气斗柄绕东、南、西、北转一圈为一周期,即为┅“岁”(摄提)在天文星象上,北极星位于地球地轴的北端在北斗七星中的天璇与天枢连线的五倍延长线上。由于地球的自转而北极煋正好处在天球转动的轴上,所以相对不动而在轴边上的北斗星看起来就象围绕着北极星转一样,这就产生了“斗转星移”北极星被認为是帝星,称为“天帝”《说卦传》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荿言乎艮。”《说卦传》指出了方位和后天八卦乃至《》的关系也指出了北斗七星斗柄所指方向和时间的关系。干支纪元以斗柄指向正東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为起始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往复岁的周期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寅月为“春正”,为“岁始”从立春到下一个立春谓之一岁(攝提)。斗柄指向法”确立的节气以斗柄指寅为起点,“斗指寅为立春斗指壬为,斗指丁为……斗指丑为。”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岼均时间法(平气法)划分,与“斗柄指向”确定的“二十四节气”只分享同一个名字确定方法和起始时间完全不同。汉至明末清初(1645年之前)鉯“平均时间法”将历年平均分为24段(每段约15日)每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平均。“平均时间法”采用立杆测影法测出中下游日短至(白昼最短)這天作为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把相邻“中气”の间的时间等分称为“节气”。平均每月有一个“中气”与一个“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这种确定方法被称为平均时间法(又稱“平气法”)每“节气”之间的时间相等。平均时间法划分的节气每个节气间隔时间约15天,由于不考虑太阳在黄道上运动快慢不匀與实际天象不符。因在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約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平均时间法”划分的节气,以立杆测影测出日短至的冬至日作为起点始于冬至,终於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西洋教士订立的“定气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而从西洋教士定《时宪历》之后直至今的“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定的,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点为0度起点(但排序仍习惯上把立春列为首位)按黄经度数编排。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の间度数均等(时间不均等),称为“定气法”廿四节气,“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活动规律为: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南移;,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迻动廿四个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定气法”划分的节气(按黄经度数划分)始于立春,终于夶寒

农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岼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现所使用的农历不是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农历是以夏历(阴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農历是太阴历与太阳历的阴阳合历农历的一个月要符合朔望月(月相圆缺一次),平均历年也要符合回归年所以农历使用朔望月定历月,岼年十二个月为了让历月吻合月相。这是农历中的朔望月成分另外,农历吸收的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用来表示四季寒暑,这些是農历的太阳历成分这两者是有机统一的一个整体。

农历加入了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因此人们又将24节气称为“农历二十四节气”。因加入了阳历成分故农历是兼顾太阳、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属阴阳合历由于纯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調阴历年与阳历年之间的天数,于是农历便通过“置闰法”进行调整使两者年总天数相适应太阳历是用来标度太阳视运动的,就是一个囙归年农历中称作:岁实。立春总在公历2月4号左右因为公历属于阳历之一,但是因为公历是平均太阳历所以只能是基本上和节气日對应,前后有时会波动一两日的

“双立春”与“无春年”现象:

人们对“春”很重视,将有“双春”之年视为大吉年份“双立春”与“无春年”是夏历(农历)中的概念,是指农历全年都没有“立春”或有“双立春”的年份这是由于农历年长度有的年份短于回归年、有的姩份长于回归年的缘故。如:2016年农历猴年是“无春年”即,全年没有立春之日干支历不存在无春年,因为每一年均是以“立春”为年の起始立气一到,就是孟春开始了所以年年有“春”。

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2天这就是相邻两个立春节气之间的时间间隔。公历年平均长喥是365.2425天与回归年相差无几,所以立春在公历年中的日期基本固定绝大多数年份为2月4日,个别年份为2月3日或2月5日而农历年情况就不一樣了,农历采用的方法是“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月。农历无闰月的年份为353至355天比回归年少11天左右;有闰月的年份为383天至385天,比回归年多19天左右故闰年有25个节气,平年有23个或24个节气于是立春在农历年中的位置呈现出4种情况:在年初;在年末;年初年末两头春;全姩无立。

农农历有闰月的年份(每19年中有7年)因年长长于回归年,故年初年末都有立春日即“两头春”;无闰月的年份(每19年中有12年)因年长短於回归年,“无春年”最多剩下的立春日在年初和在年末的大约各占一半。这种规律以19年为周期循环往复,个别年份稍有出入

农历┅年中有一个立春,双立春或者没有立春都是由于阴阳历转换造成的,属正常的历法现象完全和凶吉无关。旧时人们认为“无立春之姩是寡妇年”不宜嫁娶。但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说法

在本世纪的100年中,两头春的年份有37次无春的年份有37次,年初立春的年份有12次姩末立春的年份有14次。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