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答,个人将所拥有的1元纸币写求救信毁坏后1元纸币写求救信所代表的财富转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纸币的本质是信用
  摘自《》 作者:海思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1715年,中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皇帝已近暮年。这一年,在欧洲,穷兵黩武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他77岁生日前4天咽气。路易十四统治时间长达72年,远远超过康熙皇帝的61年。路易十四太长寿了,以至于他的儿子和最大的孙子都死在他前面,没有机会当上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重孙,年仅七岁的路易十五登上王位。路易十五太小,由奥尔良公爵担任摄政王,主导内政外交。
  就像自诩“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一样,福寿双全的路易十四也热衷于金戈铁马建立功勋,喜欢豪华舞会盛大场面,所以花钱如流水。死后留给路易十五的是一幅烂摊子:国家外债高达30亿里弗(Livre,法国旧货币名称),而当时法国的每年税收收入不过1.45亿里弗,政府开支需要1.42亿里弗,财政盈余只有区区几百万,还不够还债务利息的。法国政府的信用太差,所以政府的发行面值为100里弗的国债,市场交易价格只有21.5里弗,比今天的垃圾债券还要差,信用评级估计接近破产级别了。
  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刺激经济发展,摄政王奥尔良公爵采纳了-劳 一位来自“混混”的意见,实施金融创新,利用发钞银行的信用发行纸币,取代铸币。
  刚开始几年,新发行的纸币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法国政府则利用货币超发凭空获得了大量财富。因为纸币载明的价值不会随其所代表的铸币价值的变化而波动,纸币的信任度很快上升,流通范围不断扩大。随着货币流通量的扩大,工商业迅猛发展,巴黎的人口快速增加,甚至工匠的工资都开始上涨。市场上纸币的价格甚至超过了纸币的面值,最高的时候达到15%。也就是说,100里弗的纸币等于115里弗的铸币。使用方便的纸币显示出了强大的威力。
  很快,法国政府贪得无厌的本性暴露无遗。就在纸币不断被民间接受的同时,政府偷偷超发了几十亿里弗的纸币。发钞银行存有的发钞储备铸币数量都不足以兑换市场上流通纸币量的一个零头。
  1717年,摄政王奥尔良公爵授权约翰?劳的密西西比公司专营当时最暴利的东方贸易,因此密西西比公司的股价扶摇直上。约翰?劳充分发挥“混江湖”骗吃骗喝的看家本领,把法国贵族、富人甚至有钱的平民都诱骗到了密西西比股票泡沫上。不断泛滥的纸币和股票泡沫让法国经济沉浸在美丽泡沫的炫丽之中。
  1720年,法国贵族孔蒂亲王要求发钞银行兑换手中的一笔巨款,发钞银行只能满足他的需求。这位法国贵族在巨大的泡沫上钻了第一个孔。很快,许多精明的富人都纷纷把手里纸币兑换成金银和硬币,流通中铸币越来越少,纸币累积起来的信用迅速崩溃。发钞银行被汹涌而至的挤提人潮包围,甚至有15人在同一天被人潮活活挤死。在不到几个月的时间之内,纸币的价值贬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法国经济几近崩溃。没有了信用支撑的纸币还不如卫生纸。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货币是沿着易货贸易 生活必需品 稀缺高档品 易分割的金属 天然货币属性的金银 更易标准化成本更低纸币这一路线在发展。货币起源于实现交易的方便,从不断方便到成为交易习惯,从习惯衍生了信用,信用促使货币流通范围进一步扩大。货币发展过程体现了货币的终极目标是币值稳定、方便携带、易于分割计量、降低货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的不断发展完善,未来货币很可能会电子化、无形化,最终会消失。所谓货币的消失只是作为货币承载实体的消失,但货币所代表的信用不会消失。2008年中国发生的1130万亿元的支付中,银行转账、银行卡交易、网银交易以及票据交易合计完成超过43%,货币电子化已经初现端倪。
  统一货币的诞生和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货币的诞生避免了易货贸易中买卖双方必须同时出现同时有需求的限制,货币在交易的一买一卖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中间人角色,分离了买卖双方,为卖家和买家省去寻找对手的高额成本,使得所有人更专注于自身所专长的领域,交易可以更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面面。纸币更是克服了金属货币多个缺点:笨重不易携带、不易分割、高成本等等,高效的纸币为经济繁荣注入了高浓度催化剂。如果说,交易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经济发展进入交易时代,那么金本位的退出和纸币诞生扩张使得全球经济进入纸币化时代。前面一章,我们提到交易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那么纸币算得上仅次于交易的第二大发明。
  当然,天底下没有两头好的东西,纸币也有天然的缺陷。纸币制度的信用完全取决于货币发行者行为,而经济体对货币发行量的重大变化产生真实而有效的反应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所以信用很容易被货币发行者(政府)所控制和滥用。因此在纸币制度下,储蓄者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手中的纸币财富随时都有可能因为纸币系统的崩溃而灰飞烟灭。
  1923年年初,2万马克可以兑换1美元,10个月之后,需要6300亿马克才能获得1美元,这样的纸币贬值速度消灭了所有的债务,也消灭了所有以存款和现金形式存在的财富。1998年卢布危机,卢布大幅贬值和巨额通胀,许多储蓄者一辈子的财富顷刻间消逝得无影无踪。
  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行为实质都是将“债务货币化”的过程。央行发行货币的过程就是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资产一方记一笔政府债务,在负债一方记一笔货币发行。只要经济规模在膨胀,货币发行规模就可以不断增加而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这些债务并不需要政府归还,这是政府可以长期免费享受的货币发行收益。例如1999年至2008年,中国经济一直高速发展,货币发行当局人民银行的货币发行规模从1999年底的1.51万亿增加到2008年底的3.71万亿。
  没有监管,没有限制,货币容易被发行人滥用。无论是法国滥发纸币,还是滥发美元,都是滥用货币发行信用的典型。一旦货币失去信用这个本质,被抛弃只是时间问题。最典型的例子是十月革命时期的货币变革。1918年俄国革命时,苏维埃政府为了筹集经费,发行了过量的卢布。因为发行太多导致卢布急剧贬值,(,)拒绝接受。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革命成功之后,新政府发行的卢布没有人要,反而是沙皇时期的旧卢布因为发行量小币值稳定,很受民间喜爱。里面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旧卢布没有发行过量,具有纸币最宝贵的信用,在民间这种信用从来没有被破坏过。
  货币的实际购买力由货币供应量决定。货币和商品一样,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反过来会影响供求。无论是纸币体系下货币发行过量出现通货膨胀,还是金属货币体系下经济发展导致货币供应不足出现通货紧缩,都证明了一个事实货币的实际购买力由货币的供应量决定。
  采用金银等作为储备发行货币最终会出现通货紧缩。随着经济发展和交易的增长,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是不断上升的,但是货币金属的提炼技术进步非常缓慢,每年的产量基本上是稳定的,如果没有外来货币的补充,最终会因跟不上货币需求的步伐而出现通货紧缩,严重破坏经济发展。因此,从理论上讲,由独立的中央银行控制纸币发行只对纸币价值负责的制度,应该是最合适最先进最有效的货币制度。
  在金本位等实物货币制度下,国际贸易可以转移实际财富,因为黄金的生产过程需要实际财富的投入,而黄金本身也有较高的工业用途和装饰用途,因此黄金本身代表了真实的价值。贸易盈余国获得贸易赤字国的黄金等实际财富,贸易盈余国可以真正强大起来。所以二战之后,当美国掌握了世界上四分之三的黄金和世界近一半的经济规模之后,作为前任霸主的几乎毫无守卫自身地位的能力和机会,只能拱手把霸主的宝位让给美国。
  1971年布莱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纸币体系统治世界。国际贸易本身不会使真实财富从赤字国转移到盈余国,转移的不过是纸币,而且纸币的发行量是由主要贸易赤字国(美国)完全控制的。所以尽管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贸易盈余国,但是日本的贸易盈余以美元形式存在,投资在美国资本市场,所以美国根本不用担心日本会挑战其霸主地位。美国只需要操控美元与日元的汇率,就可以轻松榨干日本几十年贸易盈余创造的纸面财富。
  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出口国家和石油输出国是当今经济形势下最大贸易盈余国,也是美元纸币的最大持有者,同时是美国资本市场(特别是美国国债市场)的最大机构投资者。但是这些贸易盈余所代表的纸面财富的命运完全掌握在美国手里。纸币制度下的贸易赤字对美国来说不是问题,美国并没有因为赤字而损失任何实际财富,损失的不过是美元纸币的一些信用而已。只要美元的信用不到崩溃的地步,美国就可以轻松玩弄美元汇率抽吸贸易盈余国的财富。
  中国的货币体系实际上是美元本位制。根据人民银行网站提供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资产方剔除黄金资产的国外资产合计16.22万亿,占央行全部资产的78.32%。央行的国外资产就是国家外汇管理局持有的外汇储备,大概70%为美元资产,美元资产中大约有8000亿美国国债,3000亿美国政府机构债券。
  这些外汇储备是全国人民用劳动、资源等实际财富换来的,我们省着不花存在央行。而央行为了购买这些外汇储备必须发行与外汇储备等值的人民币。但是因为外汇储备增加的速度太快,央行如果直接发行人民币会导致经济体中纸币泛滥,央行不得不采用发行央票的办法回收为了购买外汇储备发行的人民币。
  截至2008年底,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直接货币发行规模3.71万亿,央行为了对冲流动性合计发行央票4.58万亿。如果剔除这些回收的流动性,仍然有高达11.64万亿的外汇储备通过央行成为了我们的基础货币,占央行总负债(近似于货币发行总规模)的56.20%。所以目前我国的人民币纸币制度事实上就是美元本位制。
(责任编辑:孔令孜 HB001)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纸币的本质是信用》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当前位置:首页&
到&<input class="tp_input01" type="text" id="yt_top" onkeypress="javascript:var keyNif(window.event){keyNum=event.keyCode}else if(event.which){keyNum=event.}if(keyNum==13){var pageNo=document.getElementById('yt_top'). pageNo = parseInt(pageNo.replace(/(^\s*)|(\s*$)/g, '')); if(pageNo == '' || isNaN(pageNo) || pageNo 1){return alert('请输入正确的页数');}window.location.href='/Article/500305/'+pageNo+''}"/>页&&<input class="tp_input02" type="button" onclick="javascript:var pageNo=document.getElementById('yt_top'). pageNo = parseInt(pageNo.replace(/(^\s*)|(\s*$)/g, '')); if(pageNo == '' || isNaN(pageNo) || pageNo 1){return alert('请输入正确的页数');}window.location.href='/Article/500305/'+pageNo+''" value="跳转">末页下一页上一页首页共1/1页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
浏览/回复19549/35
第1章 第一次货币战争&&&&&&&&&&&&&&为什么说欧洲崛起于中国古代纸币的崩溃?&&&&&&&&&&&&&&&本章导读:&&&&&&&l&&&&&&&为什么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只能在中国产生?&&&&&&&l&&&&&&&哥伦布和麦哲伦为什么启航?&&&&&&&l&&&&&&&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带来多少白银?&&&&&&&l&&&&&&&为什么说一代明相张居亲手摧毁了中国古代的纸币制度?&&&&&&&l&&&&&&&为什么说银本位是古代中国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1.为什么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只能在中国产生?&&&&&&&众所周知,早在北宋时期中国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交子。1023年,朝廷在益州设&交子务&,并于第二年正式发行官交子,以取代私交子。并以盐钞为准备金,当时就已经基本具备了现代纸币调控技术。&&&&&&&经过宋、金时期的实践之后,元朝的纸币发展的相当成熟。至元24年(公元1287年),元世祖接受杭州人叶李的建议,颁布《至元宝钞通行条画》,发行不兑换纸币,其要求是在民间可以保有金银,并可以向平准库买卖,但禁止私人交易,纸币成为中国的主要通货。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这样写到:“大汗令这种纸币普遍流通于他所有的各王国、各省、各地,以及他权力所及的地方。无论何人,虽然自己以为怎样权要,都不敢冒死拒绝使用。事实上,他们都乐于用它,因为一个人不论到达大汗领域内的什么地方,他都发现纸币通用,可以拿来做货物买卖的媒介,有如纯金的货币那样”。“以区区一小块纸片,竟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注:《马可·波罗游记》,第115页。)马可波罗对纸币的描述,可以看出他对大汗王国通行纸币赞赏有加,也证实了元朝纸币在当时信誉昭著。&&&&&&&明承元制,明朝发行的纸币名称为&大明通行宝钞&,但是到了明朝中叶,纸币逐渐退出了流通,白银取而代之。&&&&&&&&&&&&&&&有人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诞生于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事实上,纸币最先诞生于中国,绝非偶然,而有其内在必然性。笔者以为,纸币的出现与流通有三大必要条件。&&&&&&&一是经济发达、商贸繁荣。我们知道,人们保有与使用货币是为了满足交易与储藏等需要,那么,越发达的经济体,所需要的货币量越大。金属货币固然有币值稳定等优点,但毕竟比较沉重,不适于大规模与长距离携带、运输。而纸币相对轻便、安全,在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中优势十分明显。当时的中国经济发达、商贸繁荣,对于货币有巨大的需求,而同时期的欧洲正处于黑暗的中世纪,经济水平十分低下。&&&&&&&二是造纸与印刷技术。纸币的出现还需要有材料和制作工艺上的要求,同列中国四大发明的造纸术与印刷术为纸币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三是大一统且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纸币本身并不具备价值,要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得到广泛流通,必须依靠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法令来保证。中国自秦始皇起就建立起了大一统的帝国,中央政府的法令为纸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提供了法律保证。而欧洲当时尚未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到处是“封建”的城邦,缺少一个可以号令全社会的中央政府,也不具备出现纸币的可能性。&&&&&&&因此,中国在1000年前就能孕育出纸币,而欧洲却不得不继续使用沉重的贵金属货币,这是历史的必然。从现代社会的观点来看,纸币之于贵金属货币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也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但非常遗憾的是,古代中国在货币制度上的优势不仅未能保持,反而随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国际贸易而丧失殆尽。&&&&&&&&&&&&&&&&&&&&&&&2.哥伦布和麦哲伦为什么启航?&&&&&&&&&&&&&&&国际贸易古已有之,15世纪末以前,从西方通往东方的商路主要有三条。一条是陆路,即著名的“丝绸之路”,从君士坦丁堡登陆,经小亚细亚、黑海和里海南岸至中亚,再翻越帕米尔高原到中国。另外两条是海路:一条从叙利亚和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到波斯湾,另一条从埃及经红海至波斯湾,再换船到印度和中国。&&&&&&&&&&&&&&&但是,古代东西方的贸易几乎是单向的。欧洲文艺复兴之前,西方科技比较落后,生产的产品相对比较粗糙,无法销往中国;而中国生产的丝绸、瓷器、香料、茶叶在欧洲却十分畅销,于是在中国产品源源不断运往欧洲的同时,欧洲大量的货币(主要是白银和黄金)也就流入了中国。用今天的眼光看,那就是中国对西方的整体巨额贸易顺差。与今天不同的是,当时西方没有纸币,中国只接受贵金属货币白银和黄金。欧洲产金不多,白银主要产于德国。从15世纪后半期起,德国产银量不断增加,但仍然不能满足需要。货币短缺迫使欧洲人不得不在四处寻找黄金与白银。&&&&&&&&&&&&&&&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历中国回到威尼斯之后,1299年发表了《马可·波罗游记》(由马可o波罗口述,比萨人鲁思梯谦整理成书)。书中描写北京的宫墙、房壁和天花板满涂了黄金和白银,而日本的黄金则多到用来盖房,并且声言绝对确实可信。马可·波罗并没有到过日本,他是根据传闻写的关于日本的几章。根据他的记述,日本位于距中国海岸&2400公里的海上,国内有取之不尽的黄金。国王用黄金盖成了宫殿,在宫中用4厘米厚的金砖铺起了道路以及房间的地板,甚至用金子做窗户框。并且在那里还到处都能采集到玫瑰色的珍珠,人们要把一颗珍珠放在土葬时死人的嘴里。这本书在欧洲广泛流传,使西欧人垂涎三尺,决心远渡重洋、到富庶的东方去寻找黄金。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瓦斯科·达·伽马、尼迪克特,英国的卡勃特、安东尼·詹金森和约翰逊、马丁·弗罗比歇等众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以后,纷纷东来,寻访中国。哥伦布曾在一封信中说自己日夜祈求从上帝那里得到产金的土地,在信中他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正是出于对黄金和白银的渴望,西班牙和葡萄牙积极支持航海事业和开辟直通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葡萄牙的航海家们在恩里克王子的支持下,向南航行,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到达印度和中国,并且他们垄断了这条航路。面对葡萄牙的垄断,西班牙不得不寻找其它通往东方的航路,在这方面首建功勋的是哥伦布。&&&&&&&&&&&&&&&哥伦布不仅读过《马可·波罗游记》,而且十分崇拜马可·波罗,非常向往印度和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认为从欧洲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1492年4月17日,哥伦布与西班牙国王签订著名的“圣大菲协定。”协定规定:西班牙国王是一切新发现土地的宗主和统治者,任命哥伦布为上述地方的总督、钦差大臣和海军司令,有权获得当地总收入的1/10。“圣大菲协定”的签订使哥伦布的西航计划有了实现的可能。&&&&&&&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87名水手,分乘圣玛丽亚号(130吨)、平塔号(90吨)、尼尼亚号(60吨)3只船,从巴罗斯港出发。为避开逆流和风暴,船队先向西南方向航行,9月初抵达加那利群岛之戈梅腊岛。9月8日,又从戈梅腊岛出发,先向西后向西南航行,进入茫茫的大西洋。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当即以西班牙国王的名义将其占领,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为“救世主”)。他认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把当地土著居民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并向他们查询黄金产地。&&&&&&&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受到隆重欢迎。5月底,西班牙国王颁布命令,任命哥伦布为新发现地方的海军司令、钦差大臣和总督,正式颁发授衔证书。&&&&&&&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新的大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1507年,德国学者瓦尔茨o米勒按照亚美利哥的说法,称新大陆为“亚美利加”洲。哥伦布一直到死都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而不是一个他所不知道的美洲大陆。&&&&&&&此后哥伦布又三次重复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建立起殖民地,大肆掠夺当地的黄金和白银。&&&&&&&&&&&&&&&&地圆说在哥伦布时已经风靡,但一直无法证实。尽管哥伦布坚信地圆说并多次尝试,但他始终未能穿越美洲,在这方面做出历史性贡献的是葡萄牙人麦哲伦。&&&&&&&1511年麦哲伦跟随新任印度总督阿尔布克尔克(Monsode&Albuquerque)参加攻占马六甲。他在东南亚参与殖民战争时了解到,香料群岛东面还是一片大海。麦哲伦坚信地球是圆的,他猜测这片大海就是地圆说中的“南海”,而“南海”以东就是哥伦布发现的美洲。于是,他便有了做一次环球航行的打算。&&&&&&&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领五条船和270名水手的船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港口出发。船队在大西洋中航行了70天,11月29日到达巴西海岸,但寻找通过美洲大陆的海峡却是非常困难的。直到次年8月底,在南纬52°的地方,才找到通往“南海”的海峡。经过20多天艰苦迂回的航行,终于到达海峡的西口,进入浩瀚无际的“南海”。为了纪念麦哲伦,这条海峡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南海”这片水域是如此的辽阔,以至于麦哲伦足足航行了100多天才得以穿越。令人神奇的是,在这100多天里,这片海域一直风平浪静,麦哲伦的船队得以太平无事,因此他将“南海”命名为“太平洋”。&&&&&&&1521年,麦哲伦来到菲律宾群岛。此时,麦哲伦和他的同伴们终于首次完成横渡太平洋的壮举,证实了美洲与亚洲之间存在着一片辽阔的水域。一天,麦哲伦船队在棉兰老岛北面的小岛停泊下来,当地土著人的一只小船向“特立尼达”号船驶来,麦哲伦的一个奴仆恩里克用马来西亚语向小船的桨手们喊话,他们立刻听懂了恩里克的意思。恩里克生在苏门答腊岛,是12年前麦哲伦从马六甲带到欧洲去的。两个小时后,驶来了两只大船,船上坐满了人,当地的头人也来了。恩里克与他们自由地交谈。这时,麦哲伦才恍然大悟,现在又来到了说马来语的人们中间,离“香料群岛”已经不远了,他们快要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了。而麦哲伦的这位奴仆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环绕地球一周的人。&&&&&&&由于麦哲伦在当地推行殖民主义,参与当地土著的内讧,在战斗中被乱刀砍死。麦哲伦死后,他的同伴们继续航行。1522年5月20日“维多利亚”号船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9月6日,“维多利亚”号返抵西班牙,终于完成了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尽管麦哲伦本人并未能完成全球航行,但正是由于他的贡献,第一次实证了地圆说,并开辟了从欧洲通往东方的新航线。这条新航线在随后的贸易中对东西方的经济发展特别是货币变革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IMG&title=&第1章 第一次货币战争&为什么说欧洲崛起于中国古代纸币的崩溃?&&name=image_operate_71781&alt=&第1章 第一次货币战争&为什么说欧洲崛起于中国古代纸币的崩溃?&&src=&http://s13.sinaimg.cn/bmiddle/3e92dd08gac&690&&&&&&&&&&&&&&&&&&&&&麦哲伦环球航行示意图&&&&&&&&&&&&&&&&&&&&&&&3.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带来多少白银?&&&&&&&&&&&&&&&因为恩里克王子与多位航海家的贡献,葡萄牙人绕过非洲的好望角,横跨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来到大明帝国的东南沿海;而西班牙人则由于哥伦布与麦哲伦的贡献,横渡大西洋,穿越南美洲进入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及大明帝国的沿海。相对于陆上的丝绸之路,这就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有多条航线,其中导致巨额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是三条航线。[1]&&&&&&&第一条航线是:广州——澳门——果阿——里斯本(葡萄牙)&&&&&&&这是16世纪中叶通往欧洲的最长航线,全程为11890海里。从广州经澳门出口到印度果阿和欧洲的商品有生丝、各种颜色的细丝、绸缎、瓷器、砂糖、中药等,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由里斯本经澳门输入广州的商品有胡椒、苏木、象牙、檀香和白银,其中以白银为最大宗,仅1585—1591年,经澳门运入广州的白银约20万两。&&&&&&&&&&&&&&&第二条航线是:广州——澳门——长崎&&&&&&&这是葡萄牙人进入澳门后开辟的东方航线。葡萄牙人到广州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砂糖、铅、棉线、中药等商品运往长崎,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据统计,自1578—1638年,运往长崎的生丝共11540担,丝织物21000多担。从长崎运经澳门入广州的商品主要是白银,据统计,自1585—1640年,从长崎经澳门输入广州购买中国商品的白银达到1489.9万两。&&&&&&&&&&&&&&&第三条航线是:福建——澳门——马尼拉——美洲&&&&&&&这是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后开辟的新航线,把明朝商品从福建月港经澳门至马尼拉中转,运往美洲墨西哥、秘鲁、巴拿马、智利,甚至转运到欧洲。这条航道东起墨西哥西岸的阿卡普尔科,西至菲律宾的马尼拉,运往美洲的中国商品有生丝、丝织品、瓷器、棉布、中药等数十种,其中以生丝、丝织品为大宗。从美洲经马尼拉运回澳门入广州的商品有白银、苏木、蜂蜡、墨西哥洋红等,其中以白银最多。运输这些货物的都是载重在300吨左右的大帆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从1565年到1815年,时间跨度长达250年史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据统计,大帆船贸易中流入中国白银高达4.4亿两。[2]&IMG&title=&第1章 第一次货币战争&为什么说欧洲崛起于中国古代纸币的崩溃?&&name=image_operate_328&alt=&第1章 第一次货币战争&为什么说欧洲崛起于中国古代纸币的崩溃?&&src=&http://s1.sinaimg.cn/middle/3e92dd08ga&690&&real_src=&http://s1.sinaimg.cn/middle/3e92dd08ga&690&&&&&&&&&&&&&&&&&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是以中国的丝绸与西方的白银为主的,被学界称为“丝银对流”。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出口了大量的丝绸等商品,而巨量白银则涌入中国。&&&&&&&根据贡德·弗兰克(Andrew&Gunder&Frank)在《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一书中提供的1500-1800年间世界白银生产、出口和进口的图表,可以估算出在这300年间,流入中国的白银高达5.1万-7.3万吨。[3]&&&&&&&&&&&&&&&&&&&&&&&4.为什么说一代明相张居正亲手摧毁了中国古代的纸币制度?&&&&&&&&&&&&&&&朱元璋早在建立明朝以前,就开始发行铜钱,曾设宝源局和货泉局,铸行“大中通宝”铜钱。洪武建元后,又颁行“洪武通宝”铜钱。但是明初铜源十分紧张,朝廷在民间搜括铜器,仍不敷使用,而商人们仍习惯于元朝的纸币,认为铜钱有诸多不便,于是朱元璋决定发行纸币。&&&&&&&洪武七年(1374年),明朝设立宝钞提举司,次年三月,立钞法,发行“大明通行宝钞”。大明通行宝钞大体沿袭元钞的形制,分为六等,即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每钞一贯,折钱一千文、银一两,宝钞四贯合黄金一两。因此,在明朝初期实际上是“钱钞兼行”,即铜钱与纸币同时流通,民间禁用金银。&&&&&&&&&IMG&title=&第1章 第一次货币战争&为什么说欧洲崛起于中国古代纸币的崩溃?&&name=image_operate_30140&alt=&第1章 第一次货币战争&为什么说欧洲崛起于中国古代纸币的崩溃?&&src=&http://s4.sinaimg.cn/bmiddle/3e92dd08ga&690&&real_src=&http://s4.sinaimg.cn/bmiddle/3e92dd08ga&690&&&&&&&&&根据《明史·食货志》记载,大明宝钞这种纸币是以桑皮纸为原料,长方形,高34厘米,宽22厘米,相当于7张100元的人民币拼在一起,是世界上迄今为止钞票幅面最大的纸币。明钞呈淡青色,外圈是龙纹花栏,横着题写在门面位置的是:“大明通行宝钞”,它的里面上部两旁为八个篆文:“大明宝钞,天下通行”,中间绘着成贯的铜钱,十串为一贯。如果是五百文的就画着五串,其余的如果是在这个面额下边依次减少。宝钞的下部写道:“中书省(后改为“户部”)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钱二百五十两,仍给犯人财产。”&&&&&&&尽管大明通行宝钞的发行与流通使用得到朝廷的法律保障,但由于朝廷滥发纸币,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不得不退出流通。在明钞刚开始流通的二十年内还比较稳定,但后来为了缓解财政危机不得不滥发纸币。在1385年明朝的各钞局就印发了2700万贯——3400万贯左右的新钞,到了1390年,印钞的数量就倒到了7500贯,增长了120.6%——177.8%,之后还愈演愈烈。&&&&&&&疯狂增长的纸钞,使得纸币兑铜钱和白银大幅贬值。明初时一贯宝钞折1000文铜钱,或一两白银。随着纸钞的大量印发,到了洪武二十六年前后,一些地方的宝钞开始贬值。特别是南方两浙、江西、闽、广一带,民间重钱轻钞,钞一贯,只能换铜钱160文,若按铜钱购买力不变计,用纸币计算的物价已经上涨了六倍。民间开始私用金银交易。政府虽然一再重申不准使用金银交易的禁令,但宝钞仍在继续贬值。至成化年间(年)明钞一贯只值铜钱一文,通胀达到1000倍以上。明初时,银一两合钞一贯,15世纪初合八十贯,15世纪中超过一千贯。&&&&&&&明钞不仅兑铜钱和白银大幅贬值,其实际购买力也极度贬值。初行宝钞时,米一石值钞一贯,到成祖永乐二年,已上涨到米一石值钞三十贯。到宣德初年,米价已达宝钞五十贯,民间不愿用钞,政府不得不允许民间用实物交易。正统九年(1444年),米价涨到宝钞一百贯,全国上下不愿用钞而用银、钱,朝廷只能放弃使用白银的禁令。到弘治(年)、正德(年)年间,钞法已实际上废止不行了。&&&&&&&&&&&&&&&一方面是不断增发的纸钞,纸币信用丧失,另一方面是在对外贸易中不断收入白银,相对于滥发无度的纸钞,不能随意增长的白银其币值更加稳定,受到广泛的欢迎。白银从官方严厉禁止的非货币贵金属,逐步占领了原本由纸钞流通的领域。最初仅限于民间的交易,后来逐步被官方认可、接受,最终完全取代了纸币的地位,其标志性事件是一条鞭法的颁布。&&&&&&&万历九年(1581年),一代明相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并不是并于货币的法令,其主要内容是役法改革,也涉及田赋。在此之前,税赋的征收主要是通过实物来进行的,但是,一条鞭法将大部分田赋、徭役和其他杂税折成银两缴纳,首次从中央政府层面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了白银的本位货币地位,自此中国进入事实上的银本位制时代。一条鞭法的实施,是白银在明朝完成货币化的标志,也代表中央政府信用为基础的纸币制度完败于银本位制,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之后数百年的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一条鞭法之后,明清两朝执行的都是银本位制。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颁行《币制则例》,规定以“元”为货币单位,银币重量为库平七钱二分,成色是90%,名为大清银币。这是中央政府从法律上明确地确立了白银的本位货币地位。&&&&&&&辛亥革命后,于1913年公布《国币条例》,正式规定重量七钱二分、成色89%的银元为我国的货币单位,再次以法律形式确立银本位制。民间保有量很高的“袁大头”银元就是银本位在中国的具体货币形式。&&&&&&&1933年3月8日,国民政府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银本位币定名为“元”,总重26.6971克,银88%、铜12%,即含纯银23.493448克。银本位币每元重量及成色,与法定重量、成色相比之下公差不得超大型过0.3%,并规定一切公私交易用银本位币授受,其用数每次均无限制。同年4月,国民政府实行“废两改元”,发行全国统一的银币——“孙中山头像”银元。&&&&&&&1935年国民政府又实行所谓币制改革,宣布废止银本位。&&&&&&&银本位从1581年建立,到1935年废止,在中国历史上长达355年。&&&&&&&&&&&&&&&了12倍。再滥发纸币的同时,帝国对同前的发行量也大规模增加。最终导致了“钞不如钱,钱不如银”的尴尬境地。&&&&&&&以后就贬值,而且越来越严重。正统以后,明钞已不能通行。政府也放弃用银的禁令。明钞到后来只有一贯一种了,最后导致明钞彻底失败。&&&&&&&&&&&&&&&&&&&&&&&5.为什么说银本位是古代中国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现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告诉我们,货币的供应量十分重要,只有适当的货币供应量才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货币供给太多,就会造成通货膨胀,扭曲物价,从而损害经济的发展;货币供给太少,就会导致通货紧缩,百业萧条。也就是说,一国的货币供应量应当与该国的经济规模相适应,过多或者过少的货币供给都会造成价值尺度的扭曲与失衡,并损害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一国货币当局如果能够根据该国经济发展的规模提供适当的货币供给,就能促进该国经济的发展。信用货币制度的缺点在于政府有滥发纸币的冲动,因此,现代货币银行学理论要求央行在货币政策上具备高度的独立性,在这方面,欧洲央行是一个典范。但是以贵金属为本位的实物货币,其供给主要由产量决定,而产量是不稳定的。不稳定的产量必然导致货币体系的紊乱,从而引发实体经济的紊乱。&&&&&&&当中国在明朝建立银本位制后,在其后长达三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中国就完全丧失了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权,因为中国的白银货币供给主要来自于进口。&&&&&&&&&&&&&&&当白银流入时,货币的扩张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但是当白银流入减少时,经济发展就出现停滞甚至危机。国外学者WoSo阿特韦尔认为,明朝的灭亡同当时白银进口的锐减有关系。从1610年到明朝灭亡的1644年,进口白银大大减少,原因包括:美洲白银产量下降;1630年之前荷兰和英国对中国和西班牙航海的骚扰;年西班牙国王的限制贸易政策;年西班牙在菲律宾屠杀2万多名中国人的事件;荷兰封锁果阿和马六甲商道;日本德川幕府禁止日本人进行海外贸易。同时,中国国内明朝政府在年为对付农民起义和满族入侵,将税收提高了7倍,投资人宁可将白银窖藏起来等待时机,由此造成流通中的白银大大减少和银贵钱贱,从而给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4]&&&&&&&银本位制下明朝丧失了货币调控手段,不能通过增加货币供给的方法弥补财政赤字,以及刺激经济发展。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为了减少财政支出,明思宗在崇祯元年(1628年)对驿站进行了改革,精简人员。时任驿卒的李自成在精简中被裁撤,失业回家,并欠了债。次年二月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投军。不久在榆中(今甘肃兰州榆中县)因欠饷问题杀死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发动兵变。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明王朝的灭亡并非仅仅因为这个时期白银进口的锐减,但货币调控手段的丧失必定加重了它的困难,动摇了它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受银本位之害的,并非只有明朝,清朝和民国也饱受其害。虽然在清初,中国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白银流入,但到了1808年白银流入停止了。欧洲在和中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巨额逆差,白银源源不断地从欧洲流入中国,欧洲因此出现严重的白银货币短缺。为了平衡巨额逆差,使白银重新回流,英国政府决定向中国出口鸦片,这就是鸦片贸易的起因。鸦片贸易使清朝的白银迅速外流。1790—1838年间,输入中国的鸦片达440576箱,价值24000万两白银。[5]白银外流导致银价从1821年的每两1000文上涨到1838年1300—1600文。白银外流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而战争赔款(2100万元合1476万两白银,1:0.71)进一步使白银外流。据统计,自1840—1915年的75年间,中国白银外流达到12.5亿两。晚清政府同样国库空虚,最后经由胡雪岩向洋人六次借款,累汁金额为1870万两白银才筹措到收复新疆的军费。而中国,也正是自1840年经历了百年屈辱史。&&&&&&&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颁布了《银购入法》,1934年5月又颁布了《白银法案》,其原意是想通过提升白银价格,争取白银集团的支持。美国的白银政策造成白银价格的大幅上升,中国大量白银潮水般外流,1934年净流出白银25673万元,1935年达29000万元。致使中国存银严重下降,这就直接抽紧了中国的银根,金融梗塞,物价下跌,工商各业资金周转困难,银行、钱庄、工商企业纷纷倒闭、停业,造成大面积经济萧条,从而迫使中国进行币制改革。1935年11月3日,财政部颁发《施行法币布告》,宣布废除银本位。长达355年的银本位在中国正式寿终正寝,我们不妨来看一看,银本位在中国的一建一废,中国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建立银本位的过程,是白银货币化的过程,也是白银流入中国的过程;废除银本位的过程,是白银去货币化的过程,也是白银流出中国的过程。一进一出,中国是赚了,还是亏了?我们不得不谈谈什么是货币?什么是财富?&&&&&&&货币存在的目的,本质上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包括流通、储藏、价值尺度等职能。货币的形式既可以是黄金、白银、铜这样的实物货币,也可以是纸币这样的信用货币,还可以是今天广泛使用的电子虚拟货币。今天的社会现实已经实证了,货币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货币要在社会中建立广泛的信用、保持适度的规模,从而保持币值的相对稳定。哪怕是黄金、白银之类的贵金属货币,如果不能保持币值的稳定,一定造成经济上的灾难;哪怕是纸币、电子货币,只要能够维持人们的信心与稳定的币值,一样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个人或者企业来说,货币的确可以看作是一种财富。但对于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讲,不管什么样形态的货币,只不过是满足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工具,其本身并不具备特别的价值,不能按照其面值视为财富。真正的财富是那些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各种有形的实物与无形的服务(或服务能力)。因此,一国财富的多寡不应以其拥有的货币数量来衡量,而应以其拥有的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来衡量。&&&&&&&在银本位建立的过程中,中国得到的一堆饥不能食、寒不能衣的白银,如果它不用于工业或者装饰等实际用途,其货币职能完全可以由其它更加廉价、高效的货币工具所替代,但中国为了获得其货币职能,付出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巨量实物财富。在付出了巨量实物财富之后,中国衰落了,而获得巨量实物财富流入的欧洲却崛起了。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随后是荷兰、法国、英国等欧洲强国。可以毫不夸张的讲,中国通过建立银本位的方式,向欧洲流入了巨额的财富,欧洲从此崛起,而中国却由此衰落。崛起的欧洲,又通过战争的方式从中国把白银抢走。&&&&&&&&&&&&&&&纵观中国的货币史,银本位建立之时,正是中国极盛之时,随后逐渐衰落。而废除银本位制之后,中国才逐步稳住脚步,并日益强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中国百年屈辱近代史,究其根源,因银本位丧失货币主权是罪魁祸首!&&&&&&&
相关股票:
关联标签:
第2章 第二次货币战争&&&&&&&&&&&&&&谁是欧洲霸主?牛顿奠定金本位!&&&&&&&&&&&&&&&本章导读:&&&&&&&l&&&&&&&“英镑”原来叫“英磅”?&&&&&&&l&&&&&&&金银复本位制下谁在亏钱?谁在套利?&&&&&&&l&&&&&&&物理学家牛顿奠定了金本位制?&&&&&&&l&&&&&&&早期硬币的边缘上为什么会有条状花纹?&&&&&&&l&&&&&&&劣币一定驱逐良币吗?&&&&&&&l&&&&&&&为什么英国能击败综合国力不比自己弱的法国成为欧洲霸主?&&&&&&&&&&&&&&&&&&&&&&&1.&“英镑”原来叫“英磅”?&&&&&&&&&&&&&&&当中国建立银本位制时,欧洲实行的却是金银复本位制,即黄金和白银同时作为货币流通。当时的欧洲采用金银复本位,而中国采用了银本位,有其内在的原因。原因仍然是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货币供应量必须与经济规模相适应。&&&&&&&当时的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其庞大的经济规模决定了不可能采用金本位,因为黄金实在太少,完全不能满足社会的流通,而数量较多的白银则相对较好地满足了明朝的货币需求。而欧洲各国,其当时的经济规模都还相当小,远不能与大明帝国相提并论,白银对他们来说,数量太多,黄金则太少,再加上当时的中国拉升了全球的银价,因此欧洲各国当时普遍采用金银复本位制。&&&&&&&&&&&&&&&“磅”是重量单位,而“镑”则是货币单位,但它们的英文都是“pound”。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英镑”,其原意应该是“英磅”,之所以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这是因为在英国的货币发展史上,发生了一系列的有趣的变化。&&&&&&&一般来说,货币的单位也是重量单位。就像中国秦朝时的“半两”、汉朝时的“五铢”,英国人使用重量单位“磅”来度量白银。但一磅白银实在太昂贵,这个货币单位还太大,还需要更小的单位。旧英制下的换算关系是:1磅白银=20先令=240便士&&&&&&&先令(shilling)是一种金币,起源非常早,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代的苏勒德斯币,便士(pence)是小额银币,在中世纪,它的名字第纳尔、德涅尔或许更为人熟知。早期的欧洲各国,大体上都延袭了古罗马时期的币制。&&&&&&&1694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于是,作为重量单位的“英磅”演变成了世人所熟知的货币单位“英镑”。&&&&&&&&&&&&&&&&&&&&&&&2.&复本位制下的币值紊乱&&&&&&&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使得银价高涨,欧洲人纷纷把白银运往中国以牟取暴利。这些运往中国的白银,除了从美洲开采出来的,还有直接从欧洲的流通领域中退出的货币。&&&&&&&白银退出欧洲货币流通领域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自然磨损。银币在流通中难免有自然磨损,时间越长,磨损越严重,但由于从法律上确立其货币价值,仍然按照面值进行流通。&&&&&&&二是人工打磨。在1660年代以前,英格兰的货币都是手工生产的,非常粗糙,具体差异较大,同时代的人称之为“锤打而成的货币”,这样就为投机者提供了机会。这些投机者把比较新的银币进行人工打磨,或者剪角,把打磨下来的银屑重新融化成银块以牟取私利。为了对付这些“大剪刀”(clippers),英国政府出台了极其严厉的法律,对货币剪角者处以绞刑。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投机者的行为,因为还有第三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就是直接融化。直接把整个银币融化,然后以白银的价格销售仍然可以获取利润。&&&&&&&足值的银币被打磨剪角或者被融化,退出流通领域,而不足值的银币则在市场上流通,这就是著名的格雷欣法则,或者叫做劣币驱逐良币。1649年克伦威尔创建共和国前后,白银铸造总量为1970万英镑。到1695年大约还有1000万英镑银币仍在流通,其余大部分被熔铸成白银或者出口了。在流通中的1000万英镑银币中,700万英镑是1649年以前铸造的,而且受到了严重磨损。[1]&&&&&&&白银大量退出货币流通领域,使得欧洲出现了普遍的白银短缺,造成了通货紧缩。&&&&&&&&&&&&&&&为了对抗货币短缺与通货紧缩,各国政府普遍采取了货币重铸的手段。所谓货币重铸,就是政府回收市场上的旧银币,将其融化后,铸造成更多面值的货币。这在短期内可以扩张市场上流通货币的数量,缓解白银短缺带来的通缩压力。频繁的货币重铸,导致银币成色不断下降,1696年之前,英格兰历史上比较有名的货币重铸就分别发生在、、、、、、、年。最初的1英镑就是指1磅白银,1688年时手工铸币的含银量还在88%,但是到了1695年已经缩减到了50%。政府通过铸造成色较低的金属货币,但却以较高的面值发行,这样财政就获得了所铸面值与铸币成本之间的收益,相当于从社会上征税,这就是铸币税。[1]&&&&&&&在贵金属本位制下,频繁的货币重铸在短期内扩张了货币,引发通货膨胀;但在长期来看,由于劣币驱逐良币法则的作用,足值货币不断退出流通领域,又引起长期的通货紧缩,从而导致货币币值的紊乱。&&&&&&&&&&&&&&&与此同时,黄金与白银的比价也出现了严重的紊乱。&&&&&&&中国是银价高、金价低,欧洲是金价高、银价低,因此,欧洲的白银流向中国,而中国的黄金流入欧洲。当中国白银短缺时,就会造成银价的快速上升,黄金兑白银的比价则不断下降。例如1克朗银币的面值是5先令,但由于银价的上升却使得其市场价值上涨到6先令3便士,这也给英国的货币体系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为了解决金银复本位制下黄金内流、白银外流所带来的币值紊乱,英国决定在1696年再次重铸货币。&&&&&&&&&&&&&&&3.&一次意义重大的货币重铸失败&&&&&&&与以往历次的货币重铸所不同的是,这次的货币重铸之所以重要,不在于其成功,而恰恰在于重铸失败。&&&&&&&由于这一次英国的货币短缺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严重,所以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双方代表是时英格兰的财政大臣威廉·朗兹和货币论者约翰·洛克。&&&&&&&朗兹的主要观点是,建议在重铸中把所有银币的面值提高25%,让货币对白银贬值。而洛克货币论者,也是个哲学家。他认为天赋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和不可放弃的,人只受自然法的管治;在社会中,人受政府的管治,这样的政府是在一致赞同之下建立的。在这种哲学思想的支配下,洛克主张真正的货币必须是金银,货币单位就是构成货币的金属重量,因此货币必须有十足价值,他反对降低货币成色和减轻货币重量。&&&&&&&朗兹代表了国王的立场,使国王可以合法的赖账,而洛克则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要求政府发行足值的铸币,以切实履行政府作为债务人的责任。最终英国政府采用了洛克的建议,这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对英国王室的政治胜利。&&&&&&&&&&&&&&&但是货币重铸从一开始就不顺利。&&&&&&&日,议会通过了“王国克朗混乱状况整治法案”,但是该法案又被推迟实施。&&&&&&&2月15日,议会通过表决决定将几尼金币的价值降到28先令。但是后来发现这个价格仍然很高。&&&&&&&2月24日,议会通过“取消银币铸造义务,鼓励铸造几尼金币法案”。&&&&&&&2月26日议会又决定几尼价值应该降到26先令。&&&&&&&3月26日的法案又决定几尼价值不能超过22先令。&&&&&&&但是10月份,几尼实际上已经降到了22先令以下了,禁止黄金进口的法案也成为一纸空文。&&&&&&&决定实施货币重铸以后,皇家铸币局和另外六个较小的造币厂同时开工铸造新币。但是铸币局的产量要比预想的少的多。在重铸中,面值达550万英镑的旧硬币被收缴,然后被重新铸成270万英镑份量足的硬币。但这些份量足的硬币并未能保持在流通之中,很快又退出了流通。在日至日,实际上铸币局几乎没有承担什么铸币义务,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在忙着从国外进口金币几尼或者半几尼。由于大量的白银流失,铸币局几乎无银可铸。所以,到1696年6月底,只有12%的银币重新回到了流通之中。直到1699年,货币重铸也没有完成。&&&&&&&日,议会又决定不得强迫任何人按照22先令接收几尼。1699年几尼的价格为22先令,铸币局将之降为2l先令6便士。事实证明这个价格仍然太高。在一个几尼等于22先令的情况下,金与银的比率为15.93:1。在等于21先令6便士的情况下,比率为15.58:1。在等于21先令的情况下为15.21:1。而在汉堡,金与银的比率却接近于15:1。国内和国外的巨大利差使得禁止黄金的进口和阻止白银外流几乎是不可能的。[1]&&&&&&&尽管英国政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铸造出份量足的银币投放市场,但这些银币很快退出流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717年,始于1696年的货币重铸终究归于失败。但这次失败却逼出了英国的金本位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牛顿奠定金本位制?&&&&&&&&&&&&&&&&IMG&title=&第2章 第二次货币战争&谁是欧洲霸主?牛顿奠定金本位!&&alt=&第2章 第二次货币战争&谁是欧洲霸主?牛顿奠定金本位!&&src=&http://s12.sinaimg.cn/middle/3e92dd08ga4898beb390b&690&&&&&&&&&&&&&&&&&&&&&&&牛顿?你没有看错,就是那个建立了经典物理学中三大定律并独立发明微积分的牛顿!&&&&&&&众所周知,牛顿不仅是一位物理学家,也是一位数学家。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货币专家!&&&&&&&艾萨克·牛顿(Isaac&Newton,&),是一位极其天才,又极其多面的人。牛顿在大学毕业以后的时间,可以分为两段截然不同的生活。从l665年获得学士学位开始科学生涯,到1696年基本结束,有31年时间。在这期间,牛顿在物理、数学、天文等多个自然科学领域做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可谓成果丰硕。而自1696年起,牛顿弃学从政,到1727年逝世,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牛顿主要在货币领域工作,并沉迷于炼金术和神学,在科学上几乎毫无建树。[2]&&&&&&&牛顿出生于贫穷家庭,后来的科研生活也一直很清贫,经济收入上始终很不宽裕的牛顿希望过上富足的生活。1692年,50岁的牛顿决定抛弃科学探索,寻找高收入的职位,但是一直都未能如愿。正当牛顿为求职不遂而大病一场,不再存在任何幻想奢望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变化却出现了。&&&&&&&日,牛顿收到他的朋友查尔斯·蒙塔古(Charles&Montagu,后成为哈利法克斯爵士,家世显赫,时任英格兰的财政大臣)写来的信,通知他已被任命为皇家造币局监督,望他立即上任。他在信中这样写道:&&&&&&&&&&&&&&&先生:&&&&&&&&我非常高兴,因为我终于能向您证明我的友谊,以及国王对您的功绩的赏识。造币局监督奥弗领先生被任命为海关监督,国王已应允我任命牛顿先生为造币局监督。这个职位对您最适合,年俸约为五、六百英镑,而事情不多,花销不大……&&&&&&&&&&&&&&&查尔斯·蒙塔古是牛顿在剑桥大学读书时的同学,他深知牛顿的才学,特别是牛顿对化学和炼金术的研究使他觉得牛顿是担任造币局监督这一职务的最佳人选。&&&&&&&牛顿接到这个新职位非常高兴,一来年薪比过去增加两倍,二来这是属于政府官员,从此之后可以真正踏进上流社会,做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他立即搬到伦敦走马上任,蒙塔古为他安排了一个高级住宅。从此牛顿正式弃学从政。&&&&&&&&&&&&&&&尽管牛顿弃学从政了,但从本质上讲,牛顿始终是一个科学家,而不是一个政客。他把过去科研工作中的精神带到了所掌管的英国皇家铸币厂。他在最初的几年时间里就把造币工作搞得焕然一新,主要做出了四方面的贡献:&&&&&&&一是厘清账目。牛顿在数字方面的特长使他立刻就弄清了造币厂的会计制度。但牛顿的天赋不仅仅局限于弄清账目,他生来就会将事情分门别类,使之井然有序。对于需要动用智力的任何一项新工作,牛顿第一步就是编制索引,以便易于组织相关的知识。牛顿的工作非常认真细致,他甚至详细研究了造币厂每一班次的运转情况,记录产生的各种费用,如熔化锅的成本和使用次数等。他声称,“通过实验,我发现在镀锡过程中,每产生一金衡半克朗的硬币,就要损失三克半”。&&&&&&&二是提高铸币产量。牛顿上任后,在财政部花园的后面建起了10个熔炉,分期分批地把旧币收回熔化,把熔化的贵金属运往伦敦塔造币厂,在那里铸成新币;同时在几处分设造币厂。1696年初春,市场上缺少货币,经济周转困难,为迅速扭转局面,牛顿不断改进冶炼技术,集中力量提高新币的产量,再加上蒙塔古的组织措施积极有力,使产量在短时期内提高了8倍,起初每星期的铸币量是15000磅,到最后每周铸币达12万磅(约5万公斤)&,大大缓解了市场的需求压力。牛顿并没有彻底改变造币厂,但他使其工作效率大为提高,“这种高效率对造币厂来说史无前例,在后来的一个世纪中也不曾有过”。[3]&&&&&&&三是提高铸币质量。英国早期的铸币都是手工制作的,非常粗糙。牛顿认为货币应该按照正确的重量和纯度来铸造,个体差别越小越好。某种意义上来说,牛顿对于精度的追求有着科学家式的狂热,并为之自豪,声称“这种精确是前所未有的,为政府省下了数千英镑”。从这我们不难理解为何他在1710年陪审团误判他铸造的金币低于标准时勃然大怒了。牛顿不断研究改善铸币生产工艺,新币在精度、纯度和图案花纹等各方面都符合设计要求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四是打击货币犯罪。牛顿对待造假者和大剪刀毫不手软,有时候还亲自去刑场处观看处决罪犯。他还创新性地在铸币的边缘上设计一些锯齿状的花纹,以防止铸币被打磨,这种设计延续数百年,有效地扼制了打磨铸币的犯罪行为。&&&&&&&&&&&&&&&牛顿由于工作出色,得到了财政部的高度赞扬,连国王也特地下语褒奖。1699年,牛顿升任“皇家造币局局长”。这是一个年薪2000英镑的政府高官,比剑桥大学的年薪高十倍。这是一个可观的数目,当时建立格林威治天文台,即所谓“弗拉姆斯蒂德大厦”的基本资金才花去了500英镑多一点。[2]&&&&&&&&&&&&&&&升职后,牛顿终于走进了英国的上流社会,并参与英国货币政策的决策与制定。后来,他曾先后推荐哈雷任金库的主管,他的老朋友格利高里任苏格兰与不列颠货币交换的总监督。&&&&&&&在1696年的货币重铸中,牛顿赞成并支持洛克的观点。但是货币重铸的失败,迫使牛顿改变了原来的想法,提出了新的政策主张。&&&&&&&日,牛顿在其货币报告中,分析了欧洲各国以及中国、日本、东印度的金银价格情况,认为英国当时的白银短缺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因此他建议不再用白银进行铸币,同时将黄金价格定为每金衡盎司(纯度为0.9)3英镑17先令10又1/2&便士。自此,英国进入了事实上的金本位制,尽管直到1774年白银的非货币化才完成。1816年利物浦伯爵(Robert·Banks·Jenkinson)成为联合王国首相以后,英国议会通过法案,规定沙弗林金币用22开(11盎司或者91.67%的纯度)标准金铸造,重量为123.27447格令,含纯金113.0016格令,从法律上首次确立金本位制。1821年,英国正式采用金本位制,纸币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如果从1717年牛顿确定黄金价格算起,到1816年英国从法律上确定金本位制,再到后来年&英国霸权&100多年的历史,金本位制在英国事实上存在了200多年。&&&&&&&&&&&&&&&牛顿担任皇家造币局局长这一职务达28年之久,直到他去世前为止。牛顿由于在任职期间为捍卫英国王冠而做出的功绩,1705年4月,英国女王安娜授予他贵族称号,牛顿因此被褒奖为艾萨克爵士。牛顿为金本位制的形成所做出的贡献虽然可能是偶然的,但却是巨大的,并将被后人连同他在自然科学上的贡献一起永远铭记。&&&&&&&&&&&&&&&&&&&&&&&5.&金银套购,英国成为金融霸主&&&&&&&&&&&&&&&由于牛顿的贡献,英国在欧洲率先建立起金本位。在这个过程中,英国首先注意到了黄金和白银的产量都在不断增加,但是白银产量的增加速度比黄金更为迅猛。如果白银持续快速增长,而黄金的增长相对较慢,那么白银将相对黄金贬值,即银价会下跌,而金价相对银价会上涨。这里面显然存在套利机会。&&&&&&&1819年,在英国国会就选用白银还是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辨论中,著名经济学家李嘉图就是出于对货币数量的考虑,使国会同意选用黄金而非白银作为英国的本位货币。事实上,李嘉图起初是支持银本位的,但后来几位技术人员的话影响了李嘉图,使他认识到,“机械特别适合于银矿使用,因此非常容易导致这种金属量的增加,从而使其价值发生变动”。&&&&&&&尽管英国率先建立起金本位,但对于整个欧洲来说,黄金仍然不足,这些国家不得不继续实行固定比价的金银复本位。白银产量的快速增长,导致了银价的下跌,而复本位制国家为了保持币值稳定,不得不苦苦维持金银固定比价,这给了英国人套利空间。英国人不断把越来便宜的白银运到欧洲其它国家,按照固定比价换回黄金,进行金银套购,获取了大量黄金。&&&&&&&当时的世界货币体系是,中国实行的是银本位制,欧洲普遍实行的是金银复本位制,而英国已经建立了金本位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形成了欧洲对中国套利,英国对欧洲其它国家套利的局面。一方面是英国的白银流入欧洲其它国家,欧洲的白银流入中国;另方一面是中国的黄金流入欧洲,而欧洲的黄金流入英国。由于后来白银的产量增长快于经济的增长,先于黄金退出货币领域,中国因此蒙受了巨额的损失,而英国却因此富甲天下。这些流入英国的黄金在英国沉淀下来,形成了巨额黄金储备,由此奠定了英国的金融霸主地位。&&&&&&&&&&&&&&&如果说金本位建立之前的白银外流、黄金内流对于英国来说是无意识的和痛苦的,那么建立金本位之后的白银外流与黄金内流则是制度性的、有意的,并且充满了获得财富的快乐。&&&&&&&&&&&&&&&6.&劣币与良币,谁驱逐谁?&&&&&&&&&&&&&&&40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格雷欣爵士(Sir&Thomas&Gresham,英国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的顾问)观察到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人们称之为格雷欣法则,也称之为劣币驱逐良币规律。&&&&&&&这条规律被本本本义者教条地奉为金科玉律,事实真的完全是这样吗?&&&&&&&的确,格雷欣法则有时是对的,劣币会驱逐良币。例如,美国在1792年实行复本位制,当时法定金银铸造比价是15∶1,但在年的39年里,国际市场上金与银的实际价值对比是15.6∶1,法国在1803年实行复本位制时规定的铸造比价为15.5∶1。黄金的实际价值较高,是“良币”,而银币实际价值较低是“劣币”。最终劣币驱逐了良币,白银从国外(包括法国)大量流入美国,而黄金则从美国大量输往外国(包括法国),美国成了事实上的单银本位制国家。&&&&&&&&&&&&&&&但是,也有完全相反的情况。例如我们在第一次货币战争中提到的,明朝中期的白银与宝钞。相比较而言,白银的实际价值较高,是良币,明钞的实际价值较低,是劣币。按照格雷欣法则,应该是劣币驱逐良币,即宝钞驱逐白银,但事实恰恰相反,最终是白银完全取代了宝钞,实现了白银在中国的货币化与本位化。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格雷欣法则只是观察到了一部分而并非全部的货币驱逐现象,忽略了货币驱逐中的一些重要先决条件,所以当条件发生改变时,格雷欣法则就不再适用。&&&&&&&事实上,市场上同时流通劣币与良币时,良币的数量是否多到足够满足社会的使用这一条件极其重要。当良币数量不足时,人们将把良币进行收藏、熔化或者输出国外以获取利益,尽可能使用劣币,从而造成劣币驱逐良币;但是当良币数量足够时,人们就完全没有必要收藏、熔化或者将其运往国外,因为那花费成本,而此时的劣币因为价值较低则会被人们拒绝接受,最终表现为良币驱逐劣币。中国建立银本位制和欧洲建立金本位制的过程正是良币驱逐劣币的表现。&&&&&&&&&&&&&&&&&&&&&&&7.&欧洲争霸,战争背后是什么?&&&&&&&&&&&&&&&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欧洲大陆上最早崛起的两个强国,随后是有荷兰,英国和法国则是后起之秀。当欧洲的土地上强国林立时,必然发生利益的冲突,强国之间的较量就会不断上演。但这种大国之间的较量就像一场长跑,起跑早的,并不一定就会赢。&&&&&&&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吞并,自此在欧洲失去发言权。&&&&&&&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从此衰落。&&&&&&&&17世纪中期,三次英荷战争,荷兰失去海上霸主地位。&&&&&&&1815年,英国威灵顿公爵率兵在滑铁卢击败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法国俯首称臣,英国成为欧洲的霸主。&&&&&&&&&&&&&&&从表面上看,英国欧洲霸主的地位,是通过一系列的对外战争所获得的。但仔细分析的话,并非如此简单。战争只不过是决出胜负的激烈表现形式,其背后是交战双方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葡萄牙与西班牙这两个国家,虽然占了海外殖民的先机,但充其量不过是两个大强盗,依赖于从殖民地掠夺的财富暴发了一阵子,并没有在暴发期间切实地提升自己国家的综合国力,尤其是科技与经济发展。所以,财富在这两个国家的手上,只会是来得快也去得快。这两个国家的海外殖民活动与贸易,到是成就了荷兰这个海上马车夫,钱都让荷兰赚走了。相较于葡萄牙与西班牙,荷兰走了另外一个极端,它极度依赖商业贸易,忽略了军事建设,当然更加致命的是,荷兰也未能实现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欧洲争霸中,法国才是英国真正的劲敌,因为法国的确综合国力很强。论土地,法国当时拥有广袤的殖民地,土地面积数倍于英国;论人口,1815年时,法国人口3000万,英国人口1900万。[4]论经济规模,法国在18世纪是世界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直到19世纪初才被英国所超过,18世纪晚期法国在经济总体实力上高于已经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5]论军事,法国有军事天才皇帝拿破仑,在欧洲大陆上纵横捭阖。也就是说,1815年时,在综合国力上,法国似乎比英国还略胜一筹,照常理应该取得滑铁卢战役的胜利才是。但事实上,取得胜利的却是英国,原因何在呢?&&&&&&&军事爱好者将法国滑铁卢失败的原因归于偶然因素,即法国格鲁希元帅未能及时增援拿破仑,但笔者认为另有深层次的必然原因。&&&&&&&&&&&&&&&众所周知,战争是财富的绞肉机,拼的是战争双方的综合国力,自然也包括双方军费供给的较量。因此,当时的欧洲有一句名言:战争中,获胜的一方往往拥有最后的一块金币。&&&&&&&英法之间的较量并非只有1815年的滑铁卢一次战役,英法之间的战争早在1689年起就开始了,一直到1815年才结束,时间跨度长度100多年。战争是非常花钱的,而英国所有的有钱人,都不能不关注这场无休止的战争。尽管战争开始时伦敦的民间借贷非常活跃,但他们仍然不愿意贷款给王室,因为有两点担心:一是王室赖账不还,二是王室打了败仗,自己将血本无归。以至于开战时的1689年,英国王室只筹集到了很少的一笔钱。在光荣革命之后,法律规定国王不能赖账之后,一个为战争筹款的机构应运而生。&&&&&&&在1694年,当时伦敦有1286个商人,他们以股份制的形式,贷给国王一笔钱,当时的利息了是8%,这就促使了英格兰银行的诞生。在短短的11天内,英格兰银行就为政府筹借到120万英镑,极大支持了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军事活动。但为了避免英国王室滥用这笔资金,同时建立起银行的信用体系,英格兰银行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1811年,英国财政部拿着议会刚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支付,时任审计长格伦威尔发现上面没有盖国王的印张,拒绝支付一笔上百万英镑的军费。而国王之所以没有盖印,是因为国王当时正在拉肚子,没办法盖印,所以尽管军队正在前线作战,急需这笔资金,但是由于它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在里面,这笔钱当时的审计长格伦威尔并没有付给财政部。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就是英格兰银行在它建立以后,它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得它能够建立起金融信用,取得社会信任。&&&&&&&正是有了如此严格的法制化银行信用体系,源源不断地民间资金才流入到英格兰银行,资助英国政府进行战争,而一次次胜利又给这些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这种通过金融的手段为战争融资,并向投资人支付收益的金融信用工具,在其他国家是没有的。如果没有金融的支撑,恐怕英国在早期的英法战争中就一败涂地了。而法国的财政在筹集军费中遇到了困难,英国的军费却非常充足,这给英国带来显而易见的优势。&&&&&&&&&&&&&&&因此,1815年滑铁卢一役,尽管法国在其他方面略占优势,但是英国却借助于金本位及其相关的金融体制抢占了金融制高点,把略微的劣势扳成了稍稍的优势。也就是说,即使滑铁卢一役法国获胜,英国凭借工业革命与金本位制等金融体制上的双重优势,最终仍将战胜法国。率先建立金本位,不仅使英国占领了欧洲的金融制高点,也最终把英国送上欧洲霸主的宝座。
&淘股宝一周订阅:
预期盈利:28.0%
预期盈利:20.0%
预期盈利:30.0%
预期盈利:14.0%
第3章 第三次货币战争&&&&&&&&&&&&&&成为日不落帝国的秘密是什么?&&&&&&&&&&&&&&&本章导读:&&&&&&&l&&&&&&&什么是货币局制度?&&&&&&&l&&&&&&&为什么英镑能够通过货币局制度扩张到全世界?&&&&&&&l&&&&&&&大英帝国是怎样建立全球货币霸权的?&&&&&&&l&&&&&&&世界货币有什么特权和好处?&&&&&&&&&&&&&&&&&&&&&&&1.&什么是货币局制度?&&&&&&&&&&&&&&&一般来说,主权国家都会建立自己的中央银行,并发行自己的货币,以行使国家货币主权。但是殖民时期,被殖民的国家,通常也会丧失货币主权。为了全面控制殖民地的经济,殖民者往往会在殖民地建立起货币局,控制殖民地的货币发行权。&&&&&&&&&&&&&&&在货币局制度下,一国(或地区)没有中央银行,由货币局行使货币的发行权。不过,货币局发行货币不是任意的,它有两项基本原则:一是本国货币汇率紧紧盯住一种作为基准的外国货币,二是所发行的货币保证完全以外汇储备作为后盾。&&&&&&&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就是一种货币局制度。香港没有中央银行,其货币当局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主要负责货币发行的监管与外汇基金的管理,具体的货币发行由三家商业银行负责执行,这三家拥有发钞权的银行分别是: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银香港。&&&&&&&目前香港联系汇率制所紧盯的基准货币是美元。发钞银行在发行纸币时,必须先向金管局上交美元,每上交1美元发行7.80港元,这是一个固定的比率。上交的美元记入外汇基金账目内,以换取负债证明书,然后凭负债证明书发行港币。当发钞行需要美元时,则同样按照7.80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向金管局上交港元,换回美元,上交的港元被注销。&&&&&&&另外由香港政府经金管局发行的纸币及硬币,则由代理银行负责存放和向公众分发。金管局与代理银行之间的交易也是按7.80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以美元结算。&&&&&&&港币就是按照这样的货币局制度发行和注销的。我们可以看出,港币与外汇基金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香港市场上流通的每一元港币都由外汇基金所持有的美元提供100%的支持。&&&&&&&&&&&&&&&&&&&&&&&2.&英镑,和米字旗一同升起&&&&&&&&&&&&&&&英法之间的战争延续了大约100年,这也正是英国自1717年率先采用金本位制以来的100年。直到1815年在滑铁卢击败拿破仑,英国才最终取得这场百年长跑的胜利,坐上了欧洲霸主的宝座。作为欧洲霸主,英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中居于核心地位,经济史学家将年这段时期称为“英国霸权”(Britannica&Hegemony)时期。&&&&&&&1850年,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发现黄金,使全球黄金供应突然大幅增加,这使得黄金作为单一本位货币满足欧洲经济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可能。于是,在英国之后,欧洲各国一个接一个转向了金本位制。到了1880年,各主要工业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但当时各工业国的金本位略有差异,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则实行完全不同的制度。欧元之父蒙代尔认为,当时世界经济的中心区域使用黄金货币,殖民地则使用宗主国银行发行的钞票作为准备金,并实施货币局制度或银本位制。外围国家如中国、拉美等实行的是银币或不可兑换的纸币。但是基本可以判定,这一时期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中心-外围”构架。位于这一体系中心的国家担负着提供国际货币的职能,而中心国家向外围国家输出货币过程的对立面,就是外围国家向中心国家注入资源的过程。换句话说,外围国家以支付国际铸币税为代价,获得了使用国际货币的便利。&&&&&&&&&&&&&&&货币局制度(CurrencyBoardSystem)正是起源于英国殖民地时代,历史上第一个货币局是1849年在非洲毛里求斯建立的。作为殖民地经济的一部分,货币局制度曾被英国、法国、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和保护地广泛采用,盛行了一个多世纪。历史上大约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取了类似的制度,其中多数是英国的殖民地。例如法国的货币单位是“法郎”,则在其殖民地建立货币局发行货币,殖民地的货币单位也叫“法郎”;而英国的许多殖民地货币都叫“镑”。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够在多国的货币单位上看到这种殖民时期货币局制度的遗迹。&&&&&&&第二次大战后,随着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和殖民地时代的结束以及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的盛行,货币局制度才逐渐被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制度所取代。目前全球只剩下少数地区还实行货币局制度,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就是典型的代表。&&&&&&&香港在鸦片战争后被租借给英国,于1842年开始接受英国统治。日,香港政府通过货币条例,实行货币局制度,公布以“港元”作为香港货币单位,挂钩英镑,并将港元与英镑汇率定为16.8港元兑1英镑。两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元取代了英镑的世界货币地位,直到1972年6月英镑自由浮动后,港元才改为以美元挂钩。&&&&&&&&&&&&&&&在殖民地货币局制度下,中心国家就是宗主国,外围国家就是宗主国的殖民地。外围国家需要使用货币,首先需要获得宗主国的货币,然后以宗主国的货币为准备金,发行本国货币。这样,宗主国的货币就随着其殖民扩张而扩张了。尽管这种殖民扩张活动有多个欧洲国家都在进行,但毫无疑问,英国是近代全球最大的殖民帝国。&&&&&&&到20世纪初,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英国所占份额最大。1876年时它已拥有22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地和2.52亿人口,到1914年增加到33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地和3.9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相当于英国本土的137倍和人口的8倍多,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而英镑,则伴随着米字旗在全世界高高飘扬,扩张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成为当时的全球通行证——世界货币!&&&&&&&&&&&&&&&&&&IMG&title=&第3章 第三次货币战争&成为日不落帝国的秘密是什么?&&name=image_operate_87734&alt=&第3章 第三次货币战争&成为日不落帝国的秘密是什么?&&src=&http://s13.sinaimg.cn/middle/3e92dd08ga51b6c4&&&&&&&&&&&&&&&&&&&&&&&&&&&&&&&&&&&&&3.&世界货币的特权是什么?&&&&&&&&&&&&&&&当英镑成为了世界货币,它就具有了无穷的魔力。&&&&&&&&&&&&&&&世界货币的第一个特权,就是向全球收取巨额铸币税。当一个国家持有英镑时,无论是出于贸易的目的,还是出于储备的目的,只要它持有了英镑,就在向英国政府缴纳铸币税。持有的英镑越多,缴纳的铸币税也就越多。因为获得这些英镑,必然付出代价,可能是用某些实物通过贸易来交换,或者付出劳动来“赚取英镑”。而对于英国来说,英镑不过是在一些特制的纸片上印上英国女王的头像而已。英国用这些印着女王头像的纸片,可以在全世界购买所它所需要的一切,相对于所获得的巨额财富而言,制造这些英镑的成本实在是廉价得可以忽略不计。用这些纸片所换来的一切,就是英国人利用世界货币的特权,向全世界所收取的铸币税。&&&&&&&非常有意思的是,一般来说,经济总是在不断增长的。全球经济规模越大,对世界货币(英镑)的需求往往也越大。也就是说,经济的增长推动了对英镑需求的增长,而对英镑需求的增长又推动了英镑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张,英国所获得的铸币税就不断增长。&&&&&&&&&&&&&&&世界货币的第二个特权,是对全球货币的调控权。当英镑成为世界货币,英格兰银行就成了世界央行。我们知道,当经济发生不利波动时,一国政府往往会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从而使经济朝预期方向发展。世界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政策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使得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而采用货币局制度并紧盯世界货币的国家,其货币政策基本完全丧失。例如,当前的世界货币是美元,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绝大部分采用美元。在中国的国民经济构成中,对外贸易是三驾马车之一,其份量可想而知。但是外贸对于汇率非常敏感,为了保持稳定、良好的贸易环境,需要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而汇率受利率的影响很大,利率的变动会导致汇率的波动。所以为了保外贸,中国的货币政策在利率调整的手段上颇受美联储利率政策的影响,往往是采取跟随政策,即美联储加息,中国人民银行也加息,美联储降息,中国人民银行也相应降息。&&&&&&&&IMG&title=&第3章 第三次货币战争&成为日不落帝国的秘密是什么?&&name=image_operate_27609&alt=&第3章 第三次货币战争&成为日不落帝国的秘密是什么?&&src=&http://s13.sinaimg.cn/bmiddle/3e92dd08ga51b0&&real_src=&http://s13.sinaimg.cn/bmiddle/3e92dd08ga51b0&&&&&&&&&&&&&&&&&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不断降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以刺激美国经济。由于香港采用的是联系汇率制,通常是在美联储宣布调整利率的次日,香港金管局即跟随性宣布相应调整香港的基本利率。上图就是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美联储连续10次降息,香港金管局连续10次利率跟随的情况。&&&&&&&当然了,香港的情况比较特殊,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很弱。在联系汇率制下,掌握世界货币——美元——的美联储,其一举一动都深刻地影响着香港的货币政策。人民币会稍微好一些,但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受到美联储的影响。例如,在当前形势下,中国经济较欧美恢复得要好,但前期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了较强的通胀压力。一般来说,适当提高利率可以抑制通胀。在目前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利率的情况下,如果人民币再加息,势必引发套利盘,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不利于汇率稳定及外贸稳定。因此,基于汇率稳定和外贸稳定的考虑,在美元没有加息的情况下,中国通过加息来抑制通胀的代价就比较高,这也是央行更亲睐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抑制通胀的原因。&&&&&&&&&&&&&&&英国通过英镑的世界货币地位,不仅在全球攫取了巨额利益,使其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而且英镑还延缓了大英帝国霸权的衰落。直到今天,英国都仍然受益于英镑当年的世界货币地位。很显然,美国是当前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英国显然不是对手。即使是在欧洲,英国在土地、人口、科技等方面也不如德法两国。就全球著名企业而言,提起德国,我们马上会想到西门子、博世、奔驰、宝马,还有大众汽车,提起法国,我们马上会想到空客、道达尔、标致-雪铁龙,但是提起英国,除了英国石油,我们想起的则会是汇丰银行、巴克莱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就高科技而言,英国显然落后于德法两国,但在金融业上却远远超越德法两国,伦敦是仅次于纽约的国际金融中心。伦敦金融城是伦敦市的城中之城,面积仅仅只有一平方英里(约2.6平方公里),但却是英国的经济中心。2007年,英国金融服务业占本国GDP的比重达到了7.6%,其中伦敦金融城就为全英国的GDP贡献了3%。1995年时,伦敦城内从事金融业、商业的人员就有70万,比德国的国际金融中心法兰克福的总人口还要多。在这里围绕着英格兰银行,有100多家英国本国银行和520多家外国银行。全球外汇交易的三分之一在这里交易,每天的外汇交易量高达1.8万亿美元,超过纽约、东京和新加坡的总和(纽约16%,东京9%,新加坡6%)。在货币市场,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是全球最重要的基准利率。2008年3月,英国的跨境银行借贷业务占全球总额的20%,名列全球首位。在欧洲,约有一半以上的投资银行业务是在伦敦进行的。&&&&&&&伦敦的证券市场在全球也是首屈一指的。选择伦敦上市的海外公司数量位居全球各交易所之首。在2008年前三个季度里,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海外股票交易量达到了全球的29%,而在伦敦的国际债券交易量更是包揽了全球总额的70%。2007年,在英国为海内外客户管理资产的规模高达4.1万亿英镑。在管理海外客户的境外资产方面,伦敦位居全球第一。同时,伦敦也是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心之一。&&&&&&&伦敦还是全球最大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市场,2007年4月的交易额占全球的43%。在交易所交易的期货和期权的市场份额方面,伦敦仅次于芝加哥,位居全球第二。伦敦黄金市场是全球最重要的黄金市场,其黄金交易量曾达到世界黄金交易总量的80%,直到今天仍然牢牢掌握着黄金的定价权。除此之外,伦敦在全球保险市场也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可以看出,英镑曾经的世界货币地位遗留给英国巨大的遗产。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货币之一,英镑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大英帝国的衰落,使得英国直到今天仍然是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
第4章 第四次货币战争&&&&&&&&&&&&&&挟天子以令诸侯,美元取代英镑&&&&&&&&&&&&&&&本章导读:&&&&&&&l&&&&&&&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吃进”多少黄金?&&&&&&&l&&&&&&&美元战胜英镑,希特勒帮了大忙?&&&&&&&l&&&&&&&谁是世界头号假钞大王?&&&&&&&l&&&&&&&凯恩斯为什么要废除金本位?&&&&&&&l&&&&&&&亨利·怀特的点金术,把美元变成“美金”&&&&&&&&&&&&&&&&&&&&&&&1.&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吃进”多少黄金?&&&&&&&&&&&&&&&大约在1893年,美国的实际经济就已经超过了欧洲,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在此后逐步拉大了与欧洲之间差距。美国在19世纪末的经济崛起,主要是因为领土的扩张、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南北战争后,美国大一统的国内市场得到长足的发展。1863年颁布的《国民银行法》,使得美国出现了统一的货币。1900年实施《金本位法案》,1913年出台具有美国中央银行法体系基石作用的《联邦储备法》。一系列金融法案的出台,使得美国在1913年时,已经形成了全国统一且比较完善的货币体系。&&&&&&&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大陆一片战火。8月4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中立宣言》。这次战争持续了整整四年,全球有30多个国家参战,15亿人卷入战争,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人丧生。残酷的战争差不多摧毁了整个欧洲大陆,但美国在战争中向交战方大量出口物资,大发战争横财。1917年,在战争局势已经明朗的情况下,4月6日美国向德国宣战以获取最大利益。一战结束后,欧洲一片废墟,英国实力受到很大削弱,而美国则借机强大起来,全球三分之一的黄金流入美国,美元成为硬通货,纽约取代伦敦成为实力最强的金融中心。&&&&&&&四年的战争将整个欧洲的财富消耗殆尽,交战各国实际上都已经无力再打下去,因此在1911年的巴黎和会上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把整个战争的责任都推给了德国,并对德国提出了极其苛刻的制裁和惩罚,这就注定这份和约只能是一份为期20年的休战书,为希特勒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9月5日美国宣布中立,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战争对物资的快速消耗,导致交战各国大量地在美国购买战争物资,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英国在二战爆发后,截至到1941年3月美国《租借法案》生效之前,已经累计向美国输入20亿美元的黄金,动用了2.35亿美元外汇储备,并且出售了3.35亿美元的美国证券。到二战结束时,全世界三分之二的黄金掌握在美国人手中。到1948年时,美国官方黄金储备高达21,682吨,占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的74.5%![1]&&&&&&&二战后,欧洲再次成为一片废墟,英国已经极度虚弱。在这种情况下,富有而且强大的美国势必要取代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这种世界超级大国地位的更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仅是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综合较量,也是美元与英镑在货币领域的一次生死角力。不过非常有意思的是,在这方面希特勒无意中给美国人帮了个大忙。&&&&&&&&&&&&&&&&&&&&&&&2.&美元战胜英镑,希特勒帮了大忙?&&&&&&&&&&&&&&&二战期间,德国对付英国的武器并非只有坦克、大炮和飞弹,还有比这杀伤力更可怕的,那就是——大规模的、近乎完美的假英镑!&&&&&&&通过大量伪造英镑造成英镑贬值,引发公众对英镑的信心危机,从而打击英国经济,这个想法最先是由德国刑警头子阿图尔·奈比(Arthur&Nebe)&提出来的。1939年9月,这个想法得到了党卫军帝国中央保安局局长莱因哈德·海德里希(Reinhardt&Heydrich&)的大力支持。海德里希向希特勒报告了伪钞制造计划,得到了批准,但希特勒只支持伪造英镑,不允许伪造美元,他说“我们现在还没有和美国人打仗呢”。&&&&&&&但是,伪造英镑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要大规模地伪造。二战前英国纸币的设计非常精细,不列颠尼亚女神图案是委托专人特别设计的,水印是由造诣精湛的工艺师精心制作的,连印钞专用的亚麻纸都是十字形交叉的,而且使用了独一无二的多层叠加工艺,英镑上的数字编号是采用了非常复杂的算法编码过的。总而言之,英镑简直就是一件艺术杰作,几乎无人能够仿制。&&&&&&&为了造出可以乱真的英镑,海德里希签发了一份最高机密文件,明确要求:“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制造假钞,而是经过批准的纸币复制。这些纸币必须是原件的完美复制品,必须让最有经验的纸币专家也看不出差别。”&&&&&&&具体负责这一事务的是纳粹党卫军的头头阿尔弗莱德·瑙约克斯(Alfred&Naujocks),就是那个日凌晨冒充波兰军队进攻德国电台的始作俑者,直接导致德国进攻波兰。1940年春天,瑙约克斯视察位于柏林的印钞厂萨克森豪森,他在显微镜下细细观察一张面值为5英镑的假币,欣喜的发现这是一张高仿制的产品。这说明伪造英镑是可能的。瑙约克斯为此集中了德国最优秀的雕刻专家、造纸技术专家和数学专家,后者负责推算英镑纸币的编号规则。&&&&&&&经过反复的、艰苦的实验,1940年末,瑙约克斯领导的伪钞小组终于制造出了英镑。为了检验他们所伪造英镑的品质,纳粹做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一名纳粹特工携带一笔英镑假钞来到瑞士银行,要求兑换成9万法郎,在瑞士银行已经将其鉴定为“真钞”决定立即予以兑付的情况下,这名特工向银行工作人员暗示这些英镑来源于特殊渠道,可能会是假钞。在经过更加细致的鉴定后,瑞士银行仍然确信这些“英镑”是真正的真钞,并建议这位特工如果不放心可以将其拿到英格兰银行进行最终鉴定。这些英镑随后被送到伦敦接受检查,英格兰银行的专家们在仔细鉴定后,从中挑选出了大约10%的假钞,并确认其他英镑确实在流通中,并感谢这位特工的诚实。就这样,纳粹的假钞被认为是真币获得了认可。随后,较大规模的“英镑”蜂拥而出,到1941年早期,阿尔弗莱德o瑙约克斯的假币开始在德国占领区内兑换和买卖,当时已经生产了40多万磅的假钞。假币的制造需要秘密的执行,但瑙约克斯知名度太高了,这妨碍了假钞进一步大规模的制造,于是海德里希罗织罪名状告瑙约克斯,瑙约克斯差点被执行死刑,但最终被流放。随着瑙约克斯的流放,纳粹的英镑伪造计划陷于停顿。&&&&&&&&&&&&&&&停顿是很短暂的。1942年6月,海德里希在布拉格被捷克抵抗组织击毙后,纳粹二号人物希姆莱想重新启动伪钞制造计划。当时一位名叫本哈德o克鲁格(Bernhard&Kruger)的军官提出了一个能使伪钞计划更加有效的建议,他建议使用纳粹最容易控制资源“犹太囚犯”来制造伪钞。这一建议得到了希莱姆的批准,本哈德o克鲁格被任命负责这一行动。作为奖赏,这一行动就被命名为“本哈德行动”(Operation&Bernhard)。&&&&&&&本哈德视察了很多集中营,从中挑选了134名犹太囚犯,组成了一支技术精湛的造假队伍,随后把他们秘密集中到柏林萨克森豪森造币厂的18和19区。本哈德行动极其机密,对于所有被幸存者莫里斯·纳斯汀(Moritz&Nachstern)在《19区的伪造者》一书中回忆道:纳粹军官走过来说:“在这里,你将见到你所不该见的,你将听到你所不该听的。从现在起,你们每个人都属于我,这个区自成一个世界,与其他集中营毫无关系。在这里绝对禁止相互交流,不服从命令者和怠工破坏者都将被处死”。知道内情的只有极少数几个人,站岗的卫兵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在保护什么。在1943年的一封信中,盖世太保负责犹太事务的长官阿道夫·艾希曼(Adolf&Eichmann)要求归还一名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带走的犹太人。这一要求被拒绝了,萨克森豪森的负责人回信说:“我很遗憾的通知您,我们不能把您提到的犹太人还给您,我也不能告诉您这是为什么。我只能告诉您是在为帝国服务”。&&&&&&&伪钞车间这些囚犯的待遇要比集中营内的普通犯人要好很多,不仅有足够的食物,甚至还可以得到定量的香烟。但是他们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做的工作正在给德国纳粹提供帮助,而且绝不可能活着离开这个地方。一些印刷工人有时会冒着生命危险对伪钞制造进行怠工和破坏,1944年末他们甚至罢工过。&&&&&&&1944年12月,战局对德国极为不利。不久,柏林萨克森豪森的造假车间被关闭,所有的印刷工人被迁移到奥地利境内的阿尔卑斯山的埃本塞(Ebensee),他们预感到这里将是他们生命的终点。收音机里的报道证实盟军距离这里只有几天的时间了,囚犯们被命令销毁所有的证据和线索。犹太囚犯工作了三天三夜,摧毁印刷机器,焚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纸币鉴定专家在线解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