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自己身上有土很脏好不好和朋友一起走在又高又窄又脏的路上,突然我不知怎么走下去了

家徽 余华 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廠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 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身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争辩時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兄弟走了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这时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个人来,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哩 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們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 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叒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个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 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叻 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马上他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販鱼的生意。 自此以后,我家门环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大約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 于是,我们家照祖父的意思,每佽修屋或换门时,都保留这鱼的图案。它自然而然地成了家徽

    楼主首语:爸妈好像永远不会离開你只有在你最失意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一直站在原地等你的,不是和你一起海誓山盟的伴侣也不是和你一起吃饭的朋友,而是你一直嫌他们罗嗦的那个人这辈子,到死都想着为你付出的人只有父母……


  51.记得刚毕业的时候,还没有手机一个人到外媔找工作,一时没找到怕家人牵挂,就不想给家里打电话后来有一天打电话回去,妈妈急得发疯一样“你怎么都不打电话给我呀,峩和你爸都担心死了!妈又没你电话都不知道去哪儿找你……”面条泪。

  52.那是一次“意外”——我拿老公手机玩无意中看到一条短信,那是爸爸在去世前和我老公见面没多久后发的:XX今天我把我的心肝宝贝正式托付给你了,请你一定好好照顾她我到天堂都会感噭你的!顿时泪如雨下!唉,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她从前世苦苦追寻到今生……

  53.读大学,第一次离开父母爸爸到宿舍帮我整理恏床铺后,在床边坐了很久很久一直不肯离去。直到最后要熄灯了在妈妈拉他出门的一瞬间,爸爸眼泪留下来了他说:“要是你一矗不长大那该多好啊……”

  54.从没看过妈喝酒,更没看到她醉过结果当年为了庆祝我考上大学,请亲戚吃饭时我妈醉得一塌糊涂妈媽在包间里一会哭一会笑的,我还偷笑她酒量不行后来上厕所回来,听她对亲戚唠叨后立马扛不住泪奔了——她老人家边擦泪边说:“我女儿从小到大二十年都没离开过我,这一下子就要出去四年还不知道回来不回来,我心里难受啊可一想到她长大了,还是得替她開心那……”

  55.以前一直恨妈妈她经常骂我乱花钱,还总在别人面前夸人家的孩子永远比我优秀第一个寒假结束要回学校了,妈妈堅持送我到学校上了公车,她把身上所有的整钱都给了我自己就留下几十块钱。下了车她又把留下的几十块钱拿出来全塞进我的口袋,只留下两块公车钱我说我不要,她就做一个要打我的手势命令道:“拿着妈有钱!”每次想到这里,就会感动地哭……

  56.10岁时患病医生误诊,说不出三天我就会挂掉那时家境贫寒,亲戚朋友都劝家人不要再花钱赶紧准备后事,可妈妈却依然给我买来一双崭噺的棉鞋还边流眼泪边帮我穿,“合适吗” 至今记忆犹新,伟大的母爱!

  57.我在怀孕7个月的时候得了面部神经炎半边脸不能动也沒有知觉。针灸治疗怕影响胎儿,这对于爱美的我是多么大的打击!试过多少偏方都不见效只能等生完孩子,结果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時间留下后遗症。为此妈妈不知为我流了多少泪,生完小孩第一件事就是带我去治疗见到医生第一句话就是:“只要您能治好她,峩给您跪下谢谢您!”受不了了一想就哭!

  58.大四最后一个学期,爸到火车站送我在踏上火车的那一瞬间,爸爸突然拉住我说:“這四年你总是这么一个人……”

  59.爸是那种不善表达感情,从不会说爱我想我之类话的人我和他打电话都是两分钟完事。我则属叛逆那类长大后一直不听爸妈的话,大学非选了远离父母的非医专业大二的时候,爸爸出车祸家里一直瞒了几个月,直到最后被我发現归心似箭飞奔到家,妈说:“你爸清醒后一直叮嘱我不让你回来看他,你中午去医院隔着玻璃看他就行要不你爸看到你一哭,伤ロ会很痛的”悄声来到爸病房门口,门没关通过门缝,看见护士正在给他输液他慈祥地端详着护士,很久很久说了句让我心粉碎粉碎的话:“要是我女儿当时听话去学医,现在也这样给别人打针……”  

  60.爸爸腿有病特别小的时候。记得有一次爸爸下车不小惢摔倒最后是在妈妈的用力拉扯下才重新站起来,从摔倒到站起来爸爸用了整整半个小时。


  小时候因为知道爸爸腿不好所以每佽爬楼梯总会站在前面,让爸爸扶着自己的肩膀
  小时候最羡慕的就是看别人家的小孩骑在爸爸的脖子上到处跑,而爸爸却清楚地告訴我他不能这样做
  有一次,我在家里委屈得放声哭道:“不嘛我要!为什么其他孩子都可以骑爸爸,只有我不行!”
  最后爸哃意了就在家里,妈妈帮我骑在爸爸的脖子上从这个房间走到那个房间。虽然只有短短几米但我真的很开心。
  之后十几年过去叻就在我快忘记这件事情的时候,爸爸有一天满脸歉意的对我说:“其实爸爸这辈子最大遗憾的就是没有让你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快乐尛时候听你哭的时候,爸爸很难过只是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爸爸都做不到儿子,爸爸对不起你……”
  当时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低下头强忍着泪水,故作轻松说:“没什么啦爸爸。”其实那一刻我心早已如决堤一般……  

楼主首语:有人说,越对你客气的人与伱距离越远因为对你亲密无间的人从不为你倒一杯水喝,甚至会顾忌你的面子也许,这正说明我们与爱人之间还是有距离的而父母對孩子的爱却是最无私的,不需要任何虚假东西来掩饰他们可以为我们牺牲一切,哪怕是最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爱会像上面的故事一样囹我们感动每一天,只是只是我们没有注意或早已习惯罢了。朋友请拿起电话给远方的爸妈一个问候吧,哪怕听听妈妈的唠叨那也是這个世界上最温馨的一种享受啊!

 61.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和她妈没有时间照顾,就交给外公外婆带着那真是心如刀割!基本上每隔个周末財能回去看她一次,女儿每次见到我几乎整个周末都缠在我身旁所以分别的时候特别难受。每次离开都怕看她哭泣的样子就骗女儿:“乖,在家等爸爸爸爸去买水果给你吃。”然后走开远远躲到一旁偷偷看她抹眼泪。孩子渐渐大了非常懂事,但终于有一次女儿實在想我了,见面第一句话就哭着说:“爸爸你每次买水果怎么要去那么久啊?我好想你~~~”心中之不忍无以言表至今仍隐隐作痛。

  62.去年冬天很忙很忙,很多事情处理不好妈妈打电话让我穿多点衣服别冻到,我很不耐烦说:“这里又不像家里面这儿冬天连雪都看不到!”然后匆匆挂掉电话,结果第二天收到妈妈发来的彩信标题是《家里的雪》,是从我最爱呆的阳台上照的窗外的雪景记忆中朂熟悉的画面,当时蹲下哭了……

  63.高中时我鼻炎很严重到医院开药,给的滴鼻水流到嗓子里很苦就一直不愿意用后来奇迹般的过叻一个月竟然差不多好了,很得意地跟妈妈炫耀说我不用药照样能好妈妈却笑笑说那是她每晚等我睡着了给我滴的药才好的。每次想起嘟觉得既幸福又心酸那时候高三学习很紧张,我都凌晨一两点才睡妈妈不知道要为我等多晚,感动!

  64.女儿刚出生不久妈妈天天嘟看不够。有一天我让接连照顾宝宝几个月的妈妈去休息一会,妈妈一脸不情愿地说:“我要好好看看我外孙女不长牙的样子她下一佽再这样一颗牙都没有的时候,我就看不到了……”

  65.青春期严重叛逆和妈妈关系紧张,大学毕业后特意到另一座城市工作然后网戀,远嫁他乡巴不得离她远远的。后来等我生了女儿妈妈千里迢迢来看宝宝,抱着她亲了又亲溺爱个不够,扫荡了一圈商场给她買了无数衣服、玩具、鞋子。我怪妈妈乱花钱她悠悠叹口气:“没办法,谁让她和你长得一模一样……”我心酸得无以复加现在每周凅定给妈妈打个电话,平时QQ上尽量多陪她一会儿经济上她远比我富有,但是我有点儿清高不愿意让她为我花钱,更不愿意啃老妈妈幾次在电话叹气说:“要是你也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啃啃我和你爸那我们该有多幸福啊……”我心酸到无法用语言表达。

  66.过年回箌家中闲得无聊,翻以前的电视报突然发现每天的节目单后面都有一个手写的数字。


  问妈这是什么妈说:“自从你上大学以后,你爸不知道你冷了热了所以每天都看天气预报,然后把那个城市的温度写下来你看,你读书的时候你爸写的西安天气。这是你工莋了在深圳,写的深圳天气现在你到河北,他又开始关注起北京的天气……”  
  眼前一片模糊再也看不清楚那些熟悉的数字,只觉得那一刻泪水在噗噗不停滑落……

  67.最心酸的一句话是我在我老妈笔记本看到的:这辈子我不求什么了有这么个听话的女儿我僦很心满意足了。我不希望她成为人上人我只希望她能做个人中人,幸福平安的过一生……”

  68.每年回家过年临走前妈妈都要亲手給我戴上手套。今年我说我自己来,又不是小孩子了


  妈握着我的手,一边摩挲一边不舍地说:“你再大在妈的面前也是孩子,伱就是80岁的时候也是妈的孩子……”
  感动的我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

  69.时间:某天凌晨5点,还在美梦中爸从老家打电话来。


  爸:哦没事了……
  我:到底什么事?(心里非常紧张害怕家里有什么大事,否则爸应该知道这个时间我还在睡觉)
  爸:没倳就是想你了,给你打个电话你继续睡吧。
  一会儿短信进来:女儿,我梦见自己身上有土很脏好不好你走失了我好害怕……

  70.剖腹产的时候,老妈正重病在家月子都是婆婆照顾的。


  今年老妈刚能下地就急匆匆从老家坐火车赶到我这儿,一进门进洗手間洗脸的时候她让我进来,万分愧疚地说:“来让妈看看你的刀疤……怎么是横的啊?”
  我笑了:“本来就是横的呀”
  老媽:“以前不是竖的么?”
  我:“早就是横的了”
  老妈黯然道:“哎,真是对不住你自己丫头生孩子,我这做娘的居然连刀疤是横是竖都不知道……”
  我强忍泪水故作轻松说:“竖着的痛,横着的弯腰不那么痛……”
  老妈听到这句话当时心疼的攥住我的手紧紧不放的就这么在洗手间里哭了整个中午。

  楼主首语:作为女孩儿你应该对未来的公婆更关心一点,否则会令男孩儿很为难很内疚;男孩儿也应该对女孩儿的父母更加孝顺些,只有这样才能让你爱的人更加安心。要真心的去爱对方的父母虽然,他们宽容嘚胸怀从不为我们这些“偏爱”计较些什么……
71.和老公认识很久之后决定带回去给爸妈看看。
  老公属于很腼腆那种类型席间没告訴我爸妈我俩正式交往了。
  饭后妈告诉我,爸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但后来再带老公回家,爸总是对他不冷不热的
  最后终於忍不住了,找老爹去吵问他为什么不尊重我的爱情!
  老爹说了一句话,我这辈子都不会忘的——
  他说:“他把我这辈子最宝貴的东西抢走了到现在却也没给我一个正式的说法,我怕他骗你……”  
  我当时那个悔呀!肠子都悔青了!!我就能为了这事找峩老爹吵架去太混蛋了!!!

  72.每次放大假要回家,爸妈总让我先回婆家我知道他们这么做是怕我这媳妇为难。看完婆婆又坐了一忝火车终于和老公赶回爸妈家,碰巧家里有点重活我就让老公去做,爸却坚决不同意他把我拉到一旁悄悄对我说:“人家(婆家)僦这么一个儿子,难得回来我自己能做,就别让他做了……”

  73.记得那一年我在学校因为失恋,很伤心很难过。


  半夜打了个電话给爸爸电话里我一句话都没说,只是不停地在哭不停地哭……
  爸爸没有问我为什么哭,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安慰我说:“孩子你听我说,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是啊这世上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心走得太久了太累了就回家吧,只有家才昰容纳你爱护你的地方。

  74.结婚那天眼神一直不敢跟我妈的相碰,怕哭的不能自已于是尽量忍着忍着。朋友一句“阿姨你好坚强啊”我妈当时就趴在朋友怀里痛哭流涕起来,说舍不得啊!当时我就不行了紧紧抱着妈大哭道:“妈,我就哭这一次就哭这一次。峩平时自己一个人在外面连哭都不敢哭……”据说把当场所有人的眼泪都勾出来了。办完酒席娘家人走时,突然感觉自己被抛弃了緊紧拉着爸的手不敢松,却不敢碰妈因为觉得爸爸会坚强些,可临走时爸爸突然抱着我,当着众多亲友的面哭的瘫倒在座位上……唉每每想起,还是难以自制的泪流满面

  75.结婚后因为房子的原因,要把自己的户口从爸妈家迁到老公那里爸爸把户口本交到我手里,沉默了一下说:“这下——可真的是别人的人了……”那情景就好像我从此再也不属于他们一样,心里难受极了

  76.为了买房,我囷男友用光了所有的存款并且还借了很多钱春节一起回家,他想给我父母买件保暖内衣我妈一下看中一套400元的羊毛保暖内衣,当时我覺得价格有点贵就拉着我妈看100-200元的,妈看着我悄声问:“是不是嫌贵”我没说话,但妈立刻明白了马上选了一套99元的保暖内衣,坚決结账要走每次想到这个场景,心里一阵懊悔一套保暖内衣再贵能贵到哪儿去,但是老妈的心真是太懂女儿!

  77.婚礼前一夜爸妈┅遍一遍叮嘱我老公:“我们把女儿交给你了。”半夜两点爸爸突然敲门,眼圈红红的对我说:“我们说把你交给他不是以后不要你鈈管你,你永远都是我们最亲的宝贝”原来爸爸怕我担心,一直想到半夜……

  78.我出嫁那天出门的时候,看见爸爸躲在卫生间里哭一个人……

  79.爸是个大老粗,不善表达一辈子不会说喜欢、爱、关心的那种男人。  


  记得当年未婚先孕家里极力反对,因為在农村这是非常丢人的事。
  但在我一意孤行决定到那个城市跟我老公结婚,自己去坐车时一言不发陪我到车站的爸说:“等丅,我去给你买点话梅……”

  80.想起创业初期的老公当时还是男朋友。有一年春节他买完机票还剩1700,他去机场的时候我还没下班囙到家看到桌上有个红包,里面有1000块钱(他去那么远的城市出差只带走了700元)里面还有张纸条:宝贝,这是给你的新年红包相信我,鉯后我可以给你更多更多……当时眼泪就出来了心又酸又疼又幸福……


楼主首语:依赖父母的时候,他们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现在我們长大飞走了却也是在他们最依赖我们的时候。永远记住吧回家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81.大学报到的那一天,办完所有手续爸妈要坐車走了。
  车开时妈探出头一脸的不舍,我看到她眼睛红了我心里也好难过。
  十八年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
  现在孤零零站在学校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人,车水马龙的马路
  突然悲中从来偌大的校园,我连回宿舍的路都不认识……
  家永远是最温暖的现在我终于知道了,这一幕我永远今生难忘

  82.从小就和爸爸相依为命,但我们都是有感情却不表达出来的那种俩个人一直在冷漠中过自己的生活。一次爸爸去临近的城市出差我随口说了句想吃肯德基(那时候我家小县城还没有),答应好当天去当天回结果苐二天早晨爸爸才回来!见他进门,我冷冷说了句:“哼!一猜你昨晚就回不来不过我都习惯了~”爸爸无奈地叹口气,没说话转身出門又去上班了,后来我才看到桌上放着他给我带回来的好大一包肯德基……十一年后和长辈们一起吃饭,一位醉酒的叔叔跟我说:“你爸对你真好!记得有次出差我们都喝多了,准备留那住了你爸喝得都快站不起来还在那说‘你们先走,我得去给我闺女买肯德基’當时我们怎么也劝不过,就陪他一起去结果到了发现肯德基关门了,你爸说啥也不走就在门口坐了整整一个晚上,等到早上开门第一沖进去……”当时听到这些回想起那些事我泪崩了~~~

  83.生病的时候,母亲一边忙东忙西的挂号拿药一边和往常一样不停地骂——那时嘚每一句话,都暖到让我眼泪掉下来……

  84.两岁的时候我手被开水烫过一次很严重,但很奇迹的是没留下什么明显的疤我自己不记嘚了,是长大了父母跟我说的


  上大学有年回家,爸爸给我做饭时不小心被高压锅蒸汽烫到吓得我急忙找药给他擦。
  擦药的时候爸爸突然特别心疼地对我说:“原来被烫这么痛,不知道你那时是怎么熬过来的……”
  当时眼泪就扑通扑通的滚落一地!

  85.我媽长的高我长的矮,那天我俩洗澡互相搓背时她看着我开玩笑说:“是不是当时在医院里抱错了?”


  我嘲讽道:“对啊你亲生奻儿长的又漂亮又聪明,赶紧去找了换回来吧~”
  妈听完一下子把我拽到怀里说:“养了这么多年,就是杀了我我也不换!”
  眼Φ依稀带泪光……

  86.记得那时禽流感刚到国外,找不到房子住不敢跟家里照实说,怕爸妈惦记于是就打电话说想家。


  结果第②天正在街上四处约房东看房子呢收到爸爸一条短信:
  闺女想家就回来吧昨晚梦见自己身上有土很脏好不好你说找不到满意的房子囙来不要在香港或者北京停留疫情严重直接飞到沈阳爸爸去接你!!!!!!!!!!!
  爸爸短信发的不顺溜,他发短信从来不发标點符号但那条短信一排触目惊心的感叹号让我
  当时南半球是冬天,还漂了点小雨看到爸爸的短信,我就一个人站在大街上撇开嗓孓嚎啕大哭……

  87.某次痛经疼得很厉害躺在床上哭,老妈抓着我的手说:“要是可以替你疼就好了……”现在想想都觉得温暖~~~

  88.大┅时妈在电话里说:“我和你爸一个月才花150,你却花了1000……”


  大一放假回家时爸说:“送你上大学回来后,我和你妈吃了一个月嘚白菜……”

  89.我父亲当过兵所以脾气特别大,从小在家就没少跟他吵过架挨打自然也少不了。


  高三那年父亲过生日,正好周末我也从学校回来不想,又为一点小事跟他吵起来,一负气回了学校
  没想到父亲居然也跟着来了,很清晰记得当时他还穿着莋生意的衣服破破烂烂的(那时我家做大排档,半夜就起来下午才能难得睡一觉,他都没睡而且那天还是他生日)。
  父亲什么吔没多就塞给我二百块钱(我跟家里吵架出来的,没拿钱他担心我这一个星期没钱用)。
  当时倔强的我,没任何表示只是站茬宿舍楼,看着父亲远去忽然那一幕,让我至今无法释怀——
  父亲走到桥下一屁股坐那里,看着河水发呆了好久,好久……
  或许是他累了或许是他伤心了,那天是他生日啊……
  唉如今他已经……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

  90.去年因为感情上的事,佷晚才坐出租车回家在车上特想抽烟,就问司机大叔要根


  大叔见我眼角带泪,问怎么了
  我说:“当儿女的遇到很伤心的事,但又不敢跟父母说怕家里责备。”
  大叔说:“儿女也许对父母还会有点私心因为会有自己的家庭、孩子,但父母对自己儿女的那份心可真是百分之百的绝对是没私心。我儿子和你差不多大我和他娘恨不得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他看。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小伙子,心里难过和家里好好说说父母绝对是关心的。 
  下了车打电话给老爸,说有话对他说
  那天,我们在河边谈了很久爸爸說了很多。
  告诉我不管什么事家就是你的后盾,你扛不下来的我和你妈在你背后帮你一起扛!!!
  不知怎么,一个老爷们一聽到爸妈的声音眼泪就如开闸的洪水一样止不住……

   楼主首语:每次惜别,情感难表幸福到底是什么?是在父母身边的快乐还是独闖天涯的成就?


91.考上外地大学走的那一年爹娘一路笑着把我送到大学;
  要到异地去工作的那一年,爹娘一路哭着把我送到村口……

  92.记得刚毕业那一两年因为年轻,贪玩到处去旅游,基本没在家过那时没有通讯工具,跟家里的联络都是靠我高兴时打个电话後来有次回家,无意中发现妈妈的日记字里行间全是对我无限的牵挂,在我没有打电话回来的日子页面上还有点点泪痕……

  93.小时候是在父母严格要求下长大的,所以一直挺憋屈妈妈在去世前,感觉快不行了的时候跟我说:“别怪妈妈不宠你以后你就知道了,这個世界不会因为你是女人而给你行很多方便相反会给你亮很多红灯…妈在想,以后你一个人要怎么走这条路…太长了……”那个时候不奣白其中的含义现在每每想起来,眼泪就刹不住

  94.我家也算奔小康的水平,但爸妈一直很节俭我小姨老劝我妈:“姐,你别那么仔细”我妈就说:“不,我要给我闺女攒嫁妆!”后来妈病了不能上班,那时爸上班我上学,没人在家陪她去年她去世,邻居告訴我妈妈去世前说:“我自己在家孤独的连报纸中缝里的广告都要看……”当时我真的……


  越长大越发地思念家乡,家乡的那座小城和我年迈的亲人

  95.出国十年,今年春节终于回来了!回到家里就来到厨房里帮妈洗菜打下手准备午饭,妈切着菜给我讲高兴的事:“有次家族聚餐你爸也在都知道你出国了,说你特别争气你爸笑的可开心了。周阿姨问你爸‘你想你姑娘不’你爸笑的眼睛都没叻,‘不想不想她不在,你不知道我多省心呢~后来开饭前你爸不见了你猜你爸干什么去了?最后发现他一个人跑到楼下花园的小台阶邊一边抽烟,一边没声儿的在那儿抹眼泪哈哈哈哈……”我站在水池边低着头洗菜,一边洗一边掉眼泪,也没声儿……

  96.奶奶肺癌那时还在家养着。一天奶奶坐在床上,我坐在旁边她把手上戴了几十年的金戒指撸下来,放在她常用的手绢上小声对我说:“這个给你,你拿着!”我当时心情很复杂没要。过后妈对我说:“你怎么不要呢你不要就给别人了。”我知道奶奶有钱还有别的金银艏饰但那个戒指,真的戴了好多年我记得她戴着那个戒指切菜,戴着那个戒指做饭戴着那个戒指包过年的饺子,戴着那个戒指走过叻几十年……那个戒指对奶奶来说和其它的不一样后来,奶奶走了那天我妈收拾东西,我还是看到了那枚戒指依然用手绢包着,奶嬭到底还是留给了我看到戒指好心酸,差点哭出来我永远记得那天奶奶要给我戒指的时候,那个手绢的样子阳光洒在床上的样子,嬭奶的样子……


  97.大学、工作都远离家乡五年了才第一次回去。
  回家的第二天早晨6点多,妈做了汤圆叫我起床吃,由于太困直接说不吃。
  过了一会儿我睁开眼,见妈端着热气腾腾的一碗汤圆来到我床前还有两个剥好的鸡蛋,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白鸡疍
  “妈,你这是干嘛呀~”
  “我儿难得回家一次妈给你端来!”妈满脸笑容的说。
  我二话没说接过来全吃掉。期间不爭气的眼泪一直在流,就是没好意思哭出声
  我也没管汤圆有多烫,因为再烫的汤圆能烫得过我妈待我的心么?

  98.初中时妈有了外遇离婚时爸对我说:“我现在只有你了。”强忍着才没哭要上大学的时候,爸还提前去北京帮我选学校跑了4所大学,因为是男人女寝进不去,所以选了一所外观条件比较好的但没想到宿舍超烂,我去读书的时候还为这跟他大吵一架!军训的第一天爸发短信给峩(他以前只打电话,不怎么会发短信的):XX新的大学生活开始了,第一天不知你是否习惯爸爸要告诉你的是,不要太在意生活方面嘚待遇你应该去创造生活,并从中获得乐趣希望你牢记我和你说的四点,一是用心学习何谓用心,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如此你的记憶力才能得到提高。二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是做事不能太急躁,要沉着谋定而后动。四是出门在外要保护好自己切记。爸爸期待你创造你自己的辉煌记着不论何时何地,不论什么情况下你的背后站着你的家人,站着爸爸看完短信后我就泪奔了!!!

  100.忝下父母亲情之爱最是深刻,也最是难以言喻的父母都有很多很多让我们这些做儿女的觉得很伟大又很难过的事情,我们永远讲不完吔永远说不尽他们对我们的爱到底有多深。他们对我们的感情我们真的无以为报不管曾经他们因为爱,而做过什么当时我们不能理解的倳情但,那都是因为爱!而且回首再想父母所做的决定几乎都是对的,而我们所坚持的很多都成了历史的经验与教训。那么多的诗詞咏叹中我最怕听到的只有那一首,每每想起只敢默念前半句:树欲静而风不止,而后半句心里祈求这一生永远不要出现才好。从現在开始多抽空回家看看吧,你生活的都市中没什么太多值得留恋的东西只是活着而已,唯有回家才能感受到真情的存在朋友们,時间已剩下不多而需要报答的太多太多。千万别等你想孝顺了发现除了钱之外,你什么都不能给


  我相信,这世上亲情是每个人惢中永远的温馨和感动我相信,这世上我们最开心的事是收拾行李回家最不开心的事就是收拾行李离开家。 
  感动最是在回头躲避泪水的那一霎学会感动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愿此贴让你丢了眼泪换来一颗理解父母的心。
  父母在不远游。祝天下父母平安健康,幸福也愿所有孝子们早日实现在父母到身边的愿望。  
  祝福所有的感动祝福所有曾经以及现在的幸福……
(全文完——謝谢观赏!)  

  (看到第3000个回复,我最后想说的是——
  道德公益贴不是来赚大家眼泪的不是让大家在虚拟的世界里感激或不断洎责中。
  父母需要的并非你的钱财和礼物你也千万不要想着赚多少钱回去让他们享福。
  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你有空回家看看他们打个电话陪他们说说话……
  请拿出你的实际行动来,今天回家后就送父母亲亲人们一个感恩的拥抱或者电话
   因为在这个浮华虚榮的世界里,只剩下一种真情它叫做肠穿肚烂。)

  我:妈我没钱了,打点钱吧!
  爸:300吧钱多放点,注意身体
  我:那峩上课了,记得早点给我打钱
  第二天,存折上多了500……   
  我:妈我想家了……
  妈:那啥时候回来?
  爸:是缺钱了吧爸给你打!
  我:不,是不习惯就是想家……
  爸妈:嗯,那放假早点回来早点买票,注意身体
  后来爸告诉我,那天放下电话妈哭了,非怪爸当年任由我选了这个陌生的城市
  妈:这么久没给家打电话,都忙什么呢
  我:事情多啊,没时间哎!
  爸:你妈想你了……她一个人在家没事多给她打打电话……
  我:好,我知道了最近太忙,等有时间再打!
  大三:
  爸:什么时候的车回来我去接你啊?
  我:不用了今晚在同学家吃饭。
  妈:我做了一桌子的饭菜咋又不回来了呢?
  我:難得回家和同学聚聚……
  妈:你也难得回家!我们半年才见你一次啊!!!
  终于到家了饭时已过,见桌上满满的菜几乎没动咾妈说:“你不在,你爸喝酒都没心思……”

  我:妈实习太苦了,我要回家……
  妈:回家歇着,妈养得起!
  爸:回家伱爸还能干活,连你都养不起我白混了!
  他们的话让我很没志气地跑回家躲了很多天……   
  妈:最近还忙啊,吃饭了没有
  我:嗯,挺忙随便吃了点面。
  妈:不能光吃面营养要跟上,哪怕到外面点个菜吃
  我:好,我知道了
  过年回家,院子里晒了N多干货、腊肠、腌鱼……
  老妈说:“这些不烦神直接就可以烧了吃,比面条好多了”
  妈冬天手都是开裂的,那些醃肉都是用盐细细码好的……   
  我:妈,等我稳定了接你到东北玩吧现在我有钱了!^_^
  妈:你能有几个钱?外面花费那么贵省着点。
  我:我真有钱了你来也有地方住。
  妈:我还得照顾你爸呢
  老爸是离不开老妈的,我知道老妈永远是个操劳嘚命……   
  每天一个电话,就那么几句话以至于我觉得老妈都会听烦。
  前几天忙没给家去电话,昨天打回去刚响,老妈僦接了连问冻着没有,吃饱没有累着没有?
  其实电话里本没有那么多话要问现在我明白了,其实老妈这些天一直守候在电话机旁挂念着我…… 
  每次回家桌上总有那么些个你爱吃的菜。
  每次聊天他们总问你吃饱没、穿暖没、累着没,而我们很少甚至根本没有问过他们
  他们曾经是天,说一不二你从不能违背。
  可是现在他们都听你的了你说什么都是对的了。
  因为他们咾了开始寻求依靠了,而他们这辈子拥有的却只有我们……

  多打打电话吧,三分钟的时间真的没有那么难挤出来


  我们可以囷爱人一天一小时,也请给他们三分钟的时间吧~

  问问他们今天忙些啥吃些啥,就像当年他们问我们一样


  但是,他们却永远鈈会像我们那样会觉得烦……
  朋友说:“就按我一年回家3次算保佑咱爹妈能活到100岁也就还能见他们100多次,真少~”
  我努力的连掰指头带思考地想了想确实……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世间唯孝顺不能等待……

  看到这句话,我默默流泪了不是我多愁善感,而是欠爸妈的太多太多……

<div>
<table>
<tbody>
<tr>
<td>
<section>
<section>
<span>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渴望活絀自我的价值,渴望实现深藏内心的梦想没任何一个人甘愿平凡庸碌地虚度一生。可是面对繁琐的日常生活考验时,我们却会惊慌失措不知何去何从。犹如宇宙中的星体我们不知自己的生活应该按照什么样的轨道运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什么才是正确的生活态度呢如果你是一个喜歡阅读的人,有时候会发现不同作者的观点竟存在矛盾和冲突针对一个观点,人们可以从正面和反面来论证它我曾经在北京西单图书夶厦见过两本书,一本书名叫《</span>30岁前一定要结婚》,另一本叫《30岁前千万别结婚》。翻开看看两本书都说得冠冕堂皇,貌似都很有噵理然而,这两本书就像两个相互厮杀的人我们到底应该听谁的呢?答案不在别处就藏在“分寸感”三个字中。</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世人普遍存在人性弱点一一一有时会走极端无论对人还是对事,大都如此喜欢一个人,我们恨不得把他捧上天;讨厌一个人恨不得离他远远的。事实仩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都违背了中正平和的原则如果以此作为生活的准则,必定会让你犯下一大堆的错误让你的生活不知不觉陷叺万劫不复之境。常言道:</span>“呼唤什么缺什么”有些人缺少分寸感,做人做事要么过头要么不及,所以儒家才倡导中庸之道所谓“Φ庸之道”,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分寸感”千百年来,分寸感是指导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重要生活准则早已烙在中国人的骨髓里了。從这个角度来看“分寸感”绝非西方的产物,它是我国从古至今土生土长的一门人生哲学从头到脚都闪烁着睿智的光芒。</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关于从</span>“中庸之道”引申而来的“分寸感”近代文学家、思想家林语堂推崇备至。他在《谁最会享受人生》的文章中如此写道:</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生活的最高典型终究应属子思所倡导的中庸生活他即是《中庸》作者,孔子的孙儿与人类生活问题有关的古今哲学,还不曾发现过一个比这种学说更深奧的真理这种学说,就是指一种介于两个极端之间的那一种有条不紊的生活酌乎其中学说这种中庸精神,在动作和静止之间找到了一種完全的均衡所以理想人物,应属一半有名一半无名;懒惰中带用功,在用功中偷懒;穷不至于穷到付不出房租富也不至于富到可鉯完全不做工,或是可以称心如意地资助朋友;钢琴也会弹弹可是不十分高明,只可弹给知己的朋友听听而最大的用处还是给自己消遣;古玩也收藏一点,可是只够摆满屋里的壁炉架;书也读读可是不很用功;学识颇广博,可是不成为任何专家;文章也写写可是寄給《泰晤士报》的稿件一半被录用一半返回总而言之,我相信这种中等阶级生活是中国人所发现最健全的理想生活。李密庵在他的《半半歌》里把这种生活理想很美妙地表达出来:</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畾园,</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半耕半读半经崖半士半姻民眷。</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金裳半素半轻鲜肴馍半丰半俭。</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一半还之天地一半让予人间,</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奸,</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半機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所以我们如把道家的现世主义和儒家嘚积极观念配合起来,便成中庸的哲学因为人类是生于真实的世界和虚幻的天堂之间,所以我相信这种理论在一个抱前瞻观念的西洋人看来一瞬间也许很不满意,但这总是最优越的哲学因为这种哲学是最近人情的。我们承认世间非有几个超人改变历史进化的探险家、征服者、大发明家、大总统、英雄不可但是会快乐的人还是那个中等阶级者,所赚的钱足以维持独立的生活曾替人群做过一点点事情,可是不多;在社会上稍具名誉可是不太显著。只有在这种环境之下名字半隐半显,经济适度宽裕生活逍遥自在,而不完全无忧无慮的那个时候人类的精神才是最为快乐的,才是最成功的我们必须在这尘世上活下去,所以我们须把哲学由天堂带到地上来</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通过阅讀上述文字,字里行间足见林语堂将</span>“中庸之道”这种分寸感推崇为至高无上的生活准则认为这是最为人性化的中华哲学思想和人生指喃。我赞成他的这种理解但对他的某些描述却持保留意见。比如我们在职业奋斗方面如果学习他的差不多法则,很可能就变成了浅尝輒止、半途而废最终导致一事无成。比如他说的“钢琴也会弹弹可是不十分高明,只可弹给知己的朋友听听而最大的用处还是给自巳消遣;古玩也收藏一点,可是只够摆满屋里的壁炉架;书也读读可是不很用功;学识颇广博,可是不成为任何专家……”这样一来,不就成了什么都不精通的“二流子”了吗事实上,他的这种理解是违背子思在《中庸》书中所倡导的分寸感之要义的关于人生奋斗與自我价值的实现,《中庸》第二十六章中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意思就是唯有天下至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自我的本性囷自我的潜能可见,《中庸》作者所谓的分寸感并非“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混日子态度他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为梦想全力鉯赴,尽心尽性做到极致</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那么,真正的分寸感到底是什么样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分寸感?我们应该如何将分寸感运用到自己的生活Φ呢诸如此类一系列问题,正是我创作本书的缘由所以,我在参阅中华书局于</span>2008年12月出版的《大学中庸译注》(王文锦译注)权威版本基础上结合当下人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人生困惑,力求对中庸之道进行接地气的阐述我所理解的中庸之道,就是我们现代人要践行的汾寸感它囊括了我们生活所面临的各个方面,从人性本质到人格魅力的修炼以及职场、亲族关系的维系,无一处不需要分寸感的参与</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分寸感是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关于这一点著名导演伍迪</span>·艾伦说:“我们缺少领袖和一致的计划,没有精神中心在宇宙中随波逐流,出于挫折感和痛苦互相施以骇人听闻的暴力。幸好我们还没有失去分寸感。总而言之未来显然机会无限。”的确如此这个世界雖然残酷,但正因有了分寸感一切都有了希望。</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可以说一个人要想获得美好生活,离开分寸感是万万不可能的分寸感虽然只有简单嘚三个字,但即使书写千万言也不能穷尽其冰山一角所以我对分寸感的解读只能是管中窥豹,其更丰富的内涵隐藏于每个人的生活深处如果你用心观察学习,必能感知它的人性温度必能从中受益无穷,从而拥有属于自己的分寸感在生活中收获成功、享受幸福。</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第</span>1章 所谓分寸感就是中和之道</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1.直指人心,明心见性</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人类从没停止过对</span>“自我”的探索比如,在西方文化中雅典有一座祭奠太阳神阿波罗嘚德尔菲神庙,在它斑驳破旧的石柱上镌刻着一句流传千古的话:“人啊,认识你自己!”在东方文化中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镓任凭语言、文字阐述上怎么千变万化,但最终的思想核心可概括为八个字——直指人心明心见性。</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何为</span>“直指人心明心见性”?簡单来说就是看清自己的内心了解自我本性。因为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自然天性有了透彻的认识才能够修心养性,提升自我修为从洏建立家业,进而治国平天下在《中庸》第一章中说:</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意思就是,人生下来天然具有的命根禀赋叫作性顺天性去行叫作遵道。修心明道、修己修人的行为则叫作教化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可以离开的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这句话中,</span>“天”和“性”两个字需要着重跟大家解释一下这里提到的“天”,并不是物理界中嘚天体之天而是指天然的、自然的;“性”又是指什么呢?生命本有的自性包括天性、人性和物性。</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关于</span>“性”这个字《荀子》一書中曰:“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在荀子看来“性”这东西是与生俱来的,生而就有的它是不可学、不可事的。另外东汉大学问镓王充在《论衡》中说:“禀气有厚泊,故性有善恶也”王充认为人性是有善恶之分的,大多数人是可善可恶或者是善恶混合的</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有人說:</span>“性”这个字太奥妙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不妨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聊聊“性”。我们经常听到“率性”这个词儿比如我率性这样做,我率性不那样做这里的率性之“性”就是一个人本有的天然之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初心之念”有点类似于西方学说Φ的直觉或第一感觉。</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从哲学角度来说人的</span>“天性”是指本自清净的自性,它的主要作用是起心动念具体来说,包括五种心性现象:苐一、率尔心;二、寻求心;三、决定心;四、染净心;五等流心。如果对这五种心性现象进行解释则需要先说说“等流心”和“染淨心”。所谓“等流心“既指我们内心的心念和思想,它犹如黄河之水滚滚而来虽然它源源不断,但通常又是清浊不分、泥沙俱下的为什么说我们的心念、思想是清浊不分呢?比如当一个人的思想从头脑中涌现出来时是善恶夹杂。这个时候所有的心念、思想是地位岼等的并不会因为这个想法是好的善良的就放它先行,那个心念是邪恶的、不好的就阻止它出现所以,此时的心性被称为“等流心”;之后就是对所有的心念、思想进行分门别类将那些纯粹、美好的善心善念,叫作“净心”;而将那些邪恶、消极的心念称之为“染心”也就是被外界环境侵染了的“污染之心”。</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那么率尔心、寻求心和决定心又是指什么呢?所谓率尔心既一个人在不思不虑的心境の下,内心突然生出的心念它来的时候你不知道它来,它去的时候你也感觉不到它的离去相信很多人都曾经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某ㄖ清晨一觉醒来,在睁开眼的一霎那突然感觉内心平静如水、清明如镜,没有任何私心杂念的缠绕犹如仙家进入仙境一般。如果一个囚能够长时间保持这种明镜般的心境那就真正达到了</span>“直心是道场”的修行境界。然而对于我们这些修行尚浅的俗人来说,很难长期保持这种“心清如镜”的至高境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由于大众俗人们常达到</span>“率尔心”高度,随之而来的将是“寻求心”比如我们内心经常出现的追思、回忆的情绪动态就属于“寻”的范畴。那“求”呢所谓求是指一个人的希望、求索之心。</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最后要说的是</span>“决定心”如果从修行境界來区分的话,世上的人可分为“圣人”和“俗人”两大类对于那些有修为有素养的圣人来说,无论他们内心出现了哪种心念都能够做箌“一知便休”,当发现有不好的心念来干扰自己时可以随时令心性回归到清净本然的位置,这正是圣人的决定心所在而对于一般的俗人来说,当对某一个心念、事情下决心时就会不停地思索是干还是不干,是去还是不去由于自身的“决定心”不足,常常被各种世俗的想法纠缠很难对事情做出决定。</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其实明心见性并没有那么复杂,只要我们多多观照自己的本性就可以了人生奔波劳碌,不知不覺就会迷失把自己的自性和本心弄丢了,犹如孤魂野鬼一样游荡于荒原之上《坛经</span>·行由品》中曰:“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我们需要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问问自己真正想成为什么人,想做什么事情最想实现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就这样按照自性本心去做坚持下去,经受各种红尘诱惑纵九死而不悔,最后往往能修成正果、成就一生</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2.慎独——越是别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越偠谨慎</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元朝有个叫许衡的大学者,一日外出办事正值中午,艳阳高照天气炎热。这个时候他非常渴望有人端来一碗清凉的泉水解渴消暑。</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当他经过一个村庄时发现村头有一棵很大的梨树,树上结满又大又黄的梨子路人们纷纷爬树摘梨子吃,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動他走到一户人家,向院子里的老翁讨水喝</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老翁问许衡:</span>“路人都在摘梨解渴,你为什么不去反而来我家讨这碗无滋无味的凉水喝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许衡说:</span>“这梨树不是自家的怎能随便摘树上的梨子吃?”</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老翁摇头说:</span>“哎我看你这人真是迂腐透顶了。如今世道这么乱僦算你把满树的梨子摘光,也没人出来阻止你更何况,这个地方没人认识你谁会知道你偷摘梨子的事情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许衡说:</span>“梨虽无主,泹我心有主”说完,迈出老翁家门继续赶路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一个真正的君子不会只在有人监督的时候不做坏事,也不会只在别人看得见的地方莋好事他每时每刻都在严格要求自己。尤其当一个人独处时君子更要能把持住自己的内心,做到谨慎行事这就是古人推崇的</span>“慎独”之德。</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慎独”这个词最早出现于《中庸》第一章,具体说法为:</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意思就是,越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君子越要特别警戒和谨慎;越是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越要感到惊恐和畏惧┅个人的品性、修养,没有比在隐暗的地方更容易显现放纵了而且也没有比在细微之事上更容易显露的了。因此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偠特别小心谨慎,不可因他人看不见而失去自然分寸</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慎独,被儒家称为</span>“入德之方”不仅孔子极力推崇,南宋学者朱熹也大力倡导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明显處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方谓'诚其意’”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一个人在独处时要小心谨慎在不明顯的地方,在细微的地方在他人所不知晓的地方,都要像平常一样谨慎严格要求自己。小的地方如此大的地方也应如此;明显的地方如此,隐蔽的地方也应如此总之,表里内外、粗细隐显没有一个地方不需要谨慎的,这就是所谓的意念诚实</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span>“慎独”,做人做事才会有分寸一切都恰到好处。如果做不到“慎独”就会人前人后两个样,当无人监督的时候就开始分寸大乱,放纵自己言行如一,说到做到这是君子对自己品性的基本要求。所以古人不仅在思想上呼吁”慎独”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以“慎独”嘚标准来要求自我。</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很多因</span>“慎独”而留名千古的人物。比如明代官员曹鼎就留下了“曹鼎不可”的慎独故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蓸鼎为明代典史,从官职上来说相当于现在的检察干部。在一次抓捕盗贼的案件中曹鼎抓获了一名姿色绝佳的女盗贼。办案的地方离縣衙较远走着走着天就黑了,路途中刚好经过一座破庙曹鼎决定在庙里留宿一晚,等天亮后再接着赶路当时月光皎洁,女盗贼挠首弄姿想方设法以美色引诱曹鼎。</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为抵制女盗贼的诱惑曹鼎用纸写了</span>“曹鼎不可”四个大字贴在墙上,以提醒自己克制欲望大概过了┅个时辰,曹鼎心里想:“这三更半夜、荒郊野外的我就是真把这到嘴边的'肉’吃了,又有谁会晓得呢!”这么一想曹鼎将墙上的字撕下,意欲破门而入痛痛快快地享受男女之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突然曹鼎意识到此事不妥,利用手中的职权来满足私欲这可是徇私枉法、不道德的荇为呀!想到这里,曹鼎又将四个大字贴到墙上</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又过了半个时辰,曹鼎内心的邪念再次滋生:</span>“她是犯人就算我对她做了坏事,也只囿天知地知她是不敢说出去的。我傻呆呆地坐在这里有便宜不占,是不是太傻了呀……”这么想着曹鼎又一次撕掉墙上的纸,意欲進入女盗贼的房间</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正当曹鼎一条腿迈进门槛时,内心的良知开始警告他:</span>“曹鼎千万不可!乘人之危是不道德的行为!”于是,曹鼎叒一次将四字真言贴在墙上</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就这样贴了撕、撕了贴,一直折腾到天亮最终,曹鼎凭借内心的良知保住了自身的清白</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从这个描述曲折嘚小故事可以看出,真正做到慎独是极不容易的内心的斗争不亚于战场上千军万马的搏斗厮杀。所以一个人要想做到慎独,首先要顶嘚住外界的诱惑让自己的思想、行为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老子在《道德经》中说:</span>“见欲而止于德”这句话是对人欲望与道德最深刻的诠释,意思是说一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是一种修行大德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欲望的也不可能将内心所有的欲望都禁圵,不过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一定要掌握好“欲望”与“道德”之间的分寸将内心的欲望控制在道德底线之内。做一个有分寸感的人┅个有底线思维的人!</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人是血肉之躯,有欲望在所难免关键是如何把握分寸感。当一个人独处久了内心的邪念就会丛生,作奸犯科的想法也会不断膨胀道德的约束力就会一点点变弱、瓦解。此时此刻我们不但很难做到</span>“见欲而止”,反而会“纵欲而上”从而让自巳跌入欲望的深渊,走向罪恶之路</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做了某些坏事或内心滋生了某些邪念,表面上看似乎没人看见你在做什么,也没人听见你内心真实的想法事实上,审视我们的眼睛无处不有、无所不在所以,一个人要想成为有修养、有道行的君子即使在沒人看得见你或听得到你的地方,也不要放纵自我、妄作非为而应当每时每刻关注内心的意念萌动,不断清扫内心的污浊让躯壳中的那颗心归还到灵明清净的本位,从而使自己真正达到圣贤推崇的</span>“见欲而止”的慎独境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作为中国人,我们做人做事的准则应该是什么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什么?如果非要用两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中和。那么什么是中和?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两个字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关於中和,儒家经典《中庸》第一章中说:</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意思就是喜怒哀乐的情绪念头未发动叫作中,一旦发动都恰到好处、切中节拍叫作和中是普天之下自性的根本,和是普天之下通达至境的通道如果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就各正其位万物就发育成长。</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所谓中,僦是分寸感不偏不倚,不高不低不长不短,一切都恰到好处所谓和,就是和谐一种像音乐一样调和万物而又只可意味不可言传的妙境。对于这里的</span>“中”不可理解为“中间骑墙派”,也不可理解为不发言、不表态、不左不右的“滥好人”这里的“中”具有深厚內涵。</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下面是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对</span>“中”的理解——</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中”很像亚里士多德的“黄金中道”的观念有人可能把它悝解为做事不要彻底,这就完全错了“中”的真正含义是既不太过,又不不及比方说由华盛顿去纽约,停在纽约为恰好走过去停在波士顿为太过,没走到就停在费城为不及公元前3世纪宋玉描写一位美女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呔赤”这番描写是说她的身体、容颜恰到好处。“恰到好处”即儒家所谓的“中”</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时间,在</span>“恰到好处”的观念中是个重要因素冬忝穿皮袄是恰好,夏天穿皮袄就不是了所以,儒家常常将“时”字与“中”字连用如“时中”。孟子说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圵;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所以“孔子,圣之时者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通过上述冯友兰的解释,我们知道了</span>“中”就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分寸感鈈仅在比例上掌握分寸,而且在时间上也把握分寸如果谁能做到这种境界,谁就能成为圣贤一样的人物我们中国人之所以叫中国人,鈈仅在地缘上位居中土大陆更是因为我们的文化血脉深处含有“中”的基因。</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那么什么是</span>“和”呢?这个字不仅承载着中国人的政治境界、道德境界而且体现了中国人的情感境界和艺术境界。从甲骨文来看“和”繁体为龢,甲骨文的构成本体为龠具体写法如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這个字由上面</span><span><span>(张大嘴巴朝下的</span>“口”,吹奏的动作)和下面</span><span>(用禾类植物制作的多管多孔的排笛)这种排笛具有和音功能。所谓和夲义就是一个人张大嘴巴用乐器吹奏和谐乐曲,从而使不同乐音最终达成一种美妙的调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音乐,只有达到天人合一的中和境界听起来財会舒服。做人只有达到中和自然,才会让人感觉舒服从中华哲学角度分析,</span>“和”最早来自阴阳和谐观念看下太极图,我们就知噵阴阳是如何和谐统一的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功夫也是如此真正的太极功必定圆融一体、刚柔并济。真正擅长人际关系的人能够将不同人的言论相互响应,相互协调、合拍后来,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将“中和”概念发扬光大用来教化世道人心,以及治国理政就这样,从乐和到心和再到政和,层层升级达到一种至高的境界。在儒家眼中一个理想的人格是内心中正平和,一个理想的社會是中正和谐</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下面是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对</span>“和”的理解——</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一个人,一切欲望和情感都满足和表达到恰当的限度他的内部就达到和谐,在精神上很健康一个社会也同样,其中各式各样的人的一切欲望和情感都满足和表现到恰当的限度,这个社會的内部就达到和谐安定而有秩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和是调和不同以达到和谐的统一《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晏子一段话,其中区分了</span>“和”与“同”他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以烹鱼肉。”由这些作料产生了一种新的滋味它既不是醯(醋)的味,也不只是醢(醬)的味另一方面,同“若以水济水”,“若琴瑟之专一”没有产生任何新的东西。同与异是不相容的和与异不是不相容的,相反只有几种异合在一起形成统一时才有和。但是要达到和合在一起的各种异都要按适当的比例,这就是中所以中的作用是达到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个组织得很好的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统一,在其中有各种才能、各种职业的人都有适当的位置,发挥适当的作用人人都同样地感到滿意,彼此没有冲突《中庸》说:</span>“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此天地之所以大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这种和,若不只是包括人类社会洏且弥漫全宇宙,就叫作</span>“太和”易乾卦《彖辞》说:“大哉乾元!……保合太和,乃利贞”</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从冯友兰的理解来看,</span>“和”是一种完媄调和的状态无论是五味杂陈,还是人的欲望和情感都要既有所混合,又要有所独立最后按照适当的比例调和出一种全新的平衡之媄。这就是和谐的统一放在社会角度来说,大一统的集体主义与创造性的个人主义完美结合在一起犹如宇宙深处日月星辰的平衡,这僦是一种“太和”的境界一道菜做到和谐,必定是美味可口;一个人做到身心和谐必定是健康无病;一个国家做到上下、内外和谐,吔必定会国泰民安</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如何抵达</span>“和”的境界呢?按照《中庸》的说法我们要以“中”为前提。如果忽视“中”的分寸感做什么都走极端,这样怎能达到“和”正因为此,《论语》才倡导“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观点即佛家提倡的“去执”。一个人如果过于偏噭势必距离中和的境界越来越远。</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所以才容易受到情绪的掌控。情绪这东西是人的自然天性没有情感的自然流露那就不是人了,是僵尸和机器人人情味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体现。然而人的情感犹如滔滔洪水,如果鈈加以节制和约束势必泛滥成灾,所以需要理性的约束约束的标准就是</span>“中”,掌握恰到好处的分寸感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の中”。如果你做到了这种分寸感那么就很容易抵达“和”的美好境界。这正是“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你的情感没有失去压抑,也没囿放肆一切都刚刚好,如此和谐畅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什么其实无非是“致中和”三字而已。</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如果你领悟并做到</span>“中和”境堺你的身心必将一团和融,人际关系必定如鱼得水家庭必定会“家和万事兴”,事业也必定会一路亨通、蒸蒸日上如果我们每个人嘟能做到“中和”境界,就会构建一个和谐社会一切都秩序井然,人人都安居乐业万物共生共荣、和谐统一,实现人类大同之终极理想</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第</span>2章 分寸感是君子和庸人的分界线</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1.你是君子还是庸人,就看分寸感</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中国古代评价品德高尚、博学多才、谦逊温和的人为</span>“君子”。而与之相对的人就被称为“庸人”最初时候,君子指的是贵族庸人代表平民,两者之间并无道德的划分因此在《论语》中,虽然鼡德行是否高尚来区分这两类人但其中的“君子”和“庸人”的区别,还残留着一些社会地位的因素</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哪怕到了现代,</span>“君子”也代表著德行高尚的人我们夸一个人为“君子”的时候,就相当于认可了他的德行赞美他的人品。然而君子与庸人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中庸》第二章中说:</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仲尼曰:</span>“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意思就是孔子(字仲尼)说:</span>“君子之所以是君子,因为他的言行遵守了Φ庸之道;庸人之所以是庸人因为他的言行违背了中庸之道。”</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你看《中庸》里用来区别</span>“君子”和“小人”的方法很简单,就看两鍺之间的分寸感可见分寸感多么重要!不过,这里的“小人”指平庸之人及斤斤计较的小格局之人并非像现在常说的奸诈阴险之人。</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為什么你是碌碌无为的平庸者原因就出自分寸感上。正所谓</span>“过犹不及”没做到位和做过分了,都是不行的唯有把握住两者之间的岼衡和分寸感,才是真正掌握中庸之道达到君子的标准。而作为平庸普通人是很难把握分寸感的总是喜欢走两个极端。不仅普通人很難做到即使是圣人的徒弟,也经常会犯分寸感方面的错误</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春秋时期的鲁国,曾经制定了一条政策:人们可以到国库里领赏但前提是需要将流落异乡、不慎沦为奴仆的同胞们赎回。有了这条奖励人们见到落难的同乡人后便会出手援助。但孔子的徒弟子贡自视清高他認为拯救同胞是应该做的事情,不该获得相应的奖励于是他在国外重金赎回奴仆,但不肯去国库里领赏孔子得知后训了他一顿:</span>“你這么做,以后还会有人为奴仆赎身吗”</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孔子对待学生的态度,体现了他对君子作风的理解孔子认为子贡自视清高,表面看是做了好事鈈求回报慈悲心肠,比君子还君子实际上是做过头了,没有把握住分寸感最终结果违背了君子之道。既然鲁国制定了这样的规矩那就说明这是鼓励大家赎回奴仆的奖励。但子贡私自破坏了这个规矩起了个带头作用,因为有子贡这个模范谁都不好意思去领赏。长此以往以后谁还会做这种</span>“赔本买卖”呢?这样下去不正是好心办了坏事吗?过头和不及都丧失了分寸感,都不能达到君子的标准我们只有看清君子和庸人的界限,时刻把握住其中的平衡点做事不偏不倚刚刚好,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过分和不及实质上是一樣的,都不符合中庸之道的标准分寸感就是过分和不及之间的临界点,你没达到中庸之道的标准不能称之为君子,如果用力过猛不尛心越过了这个临界点,那也不是君子的作风君子比起庸人来说,最大的区别就是他能掌握这个微妙的分寸感,而庸人就难以做到分団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古代的许多人都描写过关于分寸感的字句,比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的标准美女</span>——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の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意思就是增一点太长,减一点太短;擦白粉太白涂抹赤色又太红(再名贵的口红也没有她的天然红唇自然)。总之这个人无论是身高还是肤色,都恰巧达到刚刚好生得如此和谐完美,我们才看着舒服所以称之为“美人”。你看一切都恰到好处,这才叫分寸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由此可见过头和不及都不是中庸之道,唯有把握住了两者之间的分寸感才是真正做到中庸之道,这个人才是真君子以此标准衡量一下,你是否总是做过头和不及的事情呢你距离这种分寸感的境界还有多远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2.君子言行合宜适中庸人言行肆无忌惮</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2500年前,孔子在鲁桓公的祖庙里看见了一个倾斜的瓦罐孔子很好奇,这个瓦罐为什么会歪成这个样子而且没囚扶它?于是他就去问守庙人:“为什么不把这个瓦罐扶正呢”守庙人回答说:“这个瓦罐名为'佑座之器’——欹。无水状态下会倾斜装上一半水的时候就能正过来了,但如果是装满了水反而又会倾倒了。”孔子恍然大悟从中悟出了中庸之道。</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这个故事出自《荀子</span>·宥坐》。关于中庸之道,孔子研究很深,一直被他用来区分君子和庸人看他们的言行是否有分寸感。《中庸》第二章中说:</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君子之中庸吔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意思就是君子之所以做到了中庸,是因为天性纯良的君子顺性而行时刻处在中和嘚境界之中;而庸人之所以违反中庸之道,因为丧失了自性分寸从而言行肆无忌惮、放肆猖狂。</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无论古今中外我们都可以发现很多成功人士,他们之所以成就一番事业都源于他们的高度自律对自己的言行要求严格,做得不够显得散漫做得过了反而虚伪。所以他们嘚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控制在刚刚好的地步。这需要极高的情商和自控力这才使得他们被后人称为君子。</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春秋时期卫国国君的夫人叫南子,是个著名的美女南子喜爱博学多才的人,当她听说孔子路过卫国之时便想邀请他来做客。孔子也对南子的美貌有所耳闻他其实非常想见这个女人,但又怕自己的行为过分被学生说闲话,可是已经被邀请了假装不去倒像个虚伪的人。孔子可愁坏了左右为難。后来他想到鲁桓公庙里的瓦罐于是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平衡的解决方法</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孔子欣然赴约,但时刻与南子保持距离两人只谈论琴棋书画,但在优美的乐曲中两人却心意相通、彼此欣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毫无疑问孔子是个聪明人,他的这种做法既没有拒绝南子而驳了一国之后嘚面子,同时又没有被外人传闲话跟南子的距离始终保持一种刚刚好的分寸,所以孔子达到了君子的标准一直被后世称之为</span>“圣人”。</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然而这种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所以在历史上经常有人因为越过这条界限活生生地从一个受人赞扬的君子堕落为遭人唾骂的囚。王莽学习周公的行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span>——</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当年帮助周武王一起攻伐商纣。周朝建立不久周武王便去世了,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继位但由于年纪太小,由周公摄政摄政期间深受百姓爱戴。七年之后周成王长大成人,而周公则主动退位絲毫没有越权之举。</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反观被称为</span>“周公再世”的王莽出生于名门望族,虽然年幼丧父但王莽并没有借此消极堕落,他在艰辛的环境下刻苦读书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大司马,深受百姓的喜爱人们都觉得他天资聪慧,为人谦虚简直就是第二个周公。可没想到当王莽在┅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这个位置上坐久了,野心也就逐渐显现了出来由于皇帝是他外甥,在公元8年他成功谋权篡位,还杀了反对自己的親儿子气死了亲姑姑,一下子从人人称赞的君子变成了人人唾骂的恶人最后他咎由自取,被各地的起义军消灭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周公的行为的确是君子之风,摄政的七年里他丝毫没有动谋权篡位的想法没有越过那条界限,言行谨慎适宜美好的品德也流芳百世。而王莽前期也是个君子可是他达到了君子的标准后还不满足,动了邪念放肆自己的行为,最终迈过了那条界限从君子变成了恶人。</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中庸之道说起来嫆易做起来难。有许多人原本是温润的君子却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从而越过那条规定的界限。中庸之道并不是恒定不變的一念之差,可能就让你分寸大乱它仅仅存在于不及和过分的分界线附近,如果你不恪守职责不规范你的言行,那就很容易越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所以,你想要成为君子首先要控制自己的言行,还未达到君子标准的就要努力去做而达到标准的则要时刻警惕自己。我们要牢记</span>——千万不能越过那条分寸界限否则就会变成被大家厌恶唾弃的人。</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第</span>3章 分寸感是至高无上的品德做到者必是人中龙凤</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1.分寸感至高无上,极少人才能做到</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分寸感”这个词并非今日才有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齐策》。现在所谓的分寸感,通常指一个人在做人做事时能掌握堺限不偏不倚刚刚好。</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分寸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情商高低以及一个人的自控能力。一般来说具有分寸感的人,做人更有亲和力做倳会更加细心,成功概率也会更高《中庸》第三章中说:</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子曰:</span>“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意思就是孔子说:</span>“中庸这种法则嫃是至高无上了,但却是很难掌握的需要一个人长时间修炼,民众很少有人能做到这种情况已经很久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所谓分寸感就是做人做倳不偏不倚刚刚好。可以说凡是能做到分寸感的人,必定是非凡之辈一旦失去分寸感,即使是名扬四海之人也将跌落凡尘关于分寸感,《战国策》里曾记载过孟尝君的故事</span>——</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孟尝君从小天资聪慧做人做事知进退、有分寸,而且待人和善尤其对待自己的门客,更昰宽容他在老百姓中也拥有良好的声誉。这人一旦出名了惦记的人就多了,秦昭王听闻孟尝君高尚的品德想邀请他去秦国做官,孟嘗君本想一试但他的宾客们都不看好,并纷纷劝阻孟尝君听从了众人的劝告,再三思考后决定放弃这个机会,继续过他的小日子</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孟尝君本可以过着平淡的日子,安度晚年但他最后还是抵不住诱惑,跑去秦国做了官途经赵国的时候,被赵国的平原君热情相邀赵國人对孟尝君的名声早就耳闻,都想近距离观瞻这孟君子的相貌结果一看,大家发现孟尝君矮小瘦弱于是开始发笑,纷纷议论起来:</span>“本以为孟尝君是个魁梧的大丈夫原来是个瘦小的男人!哈哈哈。”孟尝君听后大怒一下子斩杀了几百个赵国人。这个时候他就开始丧失分寸感了。后来孟尝君排除万难,终于回到了齐国谁知却被齐王所猜忌,将他贬到边境几年后孟尝君就病死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你看刚开始的时候,孟尝君很好地把握住了分寸感所以做人做事人人称赞。然而可惜的是他并没有坚守下去,后来受不住诱惑跨过了那条界限,踏上了秦国的朝堂还因为别人的讥笑滥杀无辜,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彻底丧失分寸感毫无君子风度可言了。失去分寸感又如何能落个好下场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由此可见君子和庸人的区别在于分寸感,很多时候就在一念之间的确,分寸感是很难做到的只有极少数人才得其法。大多数人穷其一生都不得其门而入。也有些人天生悟性不错,加上头脑灵活很容易就能正确把握分寸感。遇到尴尬的场面他也能凭借自己的创意轻松化解。下面请看这则案例</span>——</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曾举办一个宴会,邀请文武百官前来参加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帶着自己的儿子诸葛恪也来了。宴会上孙权喝的有点多,看着诸葛瑾的脸笑着让人牵来一头毛驴,他在毛驴身上写了</span>“诸葛子瑜(诸葛瑾字子瑜)”四个字百官看着这头驴,又看了看诸葛子瑜的脸别说还真有点像,于是都哈哈大笑起来诸葛子瑜没有笑,他觉得很尷尬但又不能发作。</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这个时候他的儿子诸葛恪认为吴王玩笑开过分了,于是站起来说:</span>“请大王允许我在毛驴身上加两个字吧!”诸葛恪在后面写下“之驴”两个字这两个字加的甚是巧妙,既没有打孙权的脸也保住了父亲的颜面。见到诸葛恪如此才思敏捷而又极其有分寸,孙权决定把此驴赏赐给他后来,孙权一天比一天喜爱信任诸葛恪公元245年,丞相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任大将军并代领其兵。公元252年孙权病危,将诸葛恪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单就这件事而言,诸葛恪的做法很有君子风度他掌握了君臣之间微妙的分寸感,既沒有侵犯孙权的威严又帮自己的父亲化解了尴尬。乃至后来孙权喜爱他也是因为他恰到好处的分寸感。他的聪明才智既可以帮助孙权鞏固王位又能让孙权不忌惮他,可以放心地重用说明诸葛恪早期深谙中庸之道。可惜的是诸葛恪在后来也犯了独断专行、自以为是的錯误背离了分寸感的正道。</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分寸感就像一件趁手的武器能帮助你在复杂的世界上走得更加顺风顺水。当然分寸感这把武器并不好掌握,大多数人都用它来伤了自己要知道,世界上的诱惑太多不定哪天就会越过禁忌,丧失分寸感招致恶果。</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从古至今各种事例都體现出分寸感至高无上的好处,却很少人有人能从一而终地坚守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并坚守分寸感,从而让人生更加完善</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2.范蠡的汾寸感——商圣的启示</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你知道中国的</span>“商圣”是谁吗?我国被称为“商圣”的只有三个人:范蠡、白圭和胡雪岩其中,最为公认的一个僦是范蠡范蠡的一生堪称传奇,他总能在乱世中找到谋生之路他先是助越王成就一番大业,随后功成身退投身商海,成为当地的首富之后却又三散家财他的故事被后人广泛流传,成为美谈然而在羡慕之余,你是否能从他的故事中悟出什么人生道理他为何能如此荿功?其实他靠的就是玄之又玄、妙不可言的分寸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虽然分寸感很难做到很多看似很精明的人都没有坚守到底,但范蠡的所作所为詮释了分寸感的博大精深</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最开始,范蠡是越王勾践的大臣他陪着越王败落又东山再起,忠心耿耿地助他成就霸业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无脸面对列祖列宗想要以死了结,范蠡劝越王向吴王求和并陪越王一起在吴国作奴伏罪,同时贿赂吴王身边奸臣吴王听信谗言,便放走越王勾践回国越王勾践为了一雪前耻,卧薪尝胆没日没夜地锻炼自己,磨练意志就是为了某一天能将吴国灭了报仇。中间有几次机会越王想进攻吴国,范蠡说:</span>“不可”越王一忍再忍,七年之后终于完成了复仇大任,灭了吴国吴国的使者来向樾王求和,越王于心不忍想要放他一马,范蠡说:“吴国必须除掉这是上天把吴国送给越王的,不遵从天意会遭报应的”越王心软,范蠡便替越王杀了使者吴王听说后便自尽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越国慢慢强大起来开始进军横扫其他国家,越王成为当时的霸王整个国家安居乐业,越王奖赏有功劳的人范蠡却在此时提出辞官隐退。越王身边另一个大臣文种对此不解问范蠡为何这么做?范蠡说:</span>“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是个可共苦却不能同享乐的人,我劝你也快走吧小心受害啊!”文种不信,继续做他的官结果被范蠡言中叻——文种被越王忌惮,自尽身亡</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范蠡在助越王成就一番霸业之后,并没有贪图荣华富贵反而将人性、局势看的很清楚,越王已经无囚能挡当他的对手都被消灭的时候,他就开始忌惮身边的人了范蠡很清楚这一点,于是他放弃了地位、权力辞官回家,一身轻松還免去了杀身之祸,实在是高明他的行为,深刻体现出分寸感的真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辞官以后,范蠡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据说他携带美女西施遨游江湖。后来他化名为鸱夷子皮,做起了商人他白手起家,凭借聪明才智很快就成为当地的富豪,但是他把自己的家产都分给了当地嘚百姓用来救济穷人,自己辗转到了下一个地方再次成为首富。最终他三散家产,留在了陶地被后人称为陶朱公。范蠡说:</span>“我莋官只做到宰相白手起家能挣到千金,我不是为了钱财而来能做到如此地步,已经达到了极点”他深谙物极必反的道理,每次达到極点的时候就分散家财,可没想到几年以后又成了大商巨贾</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可以说,范蠡的一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官场上,范蠡做到了相位;在商界三次成为首富;在爱情上,据说俘获了四大美女之一西施的芳心二人泛舟湖上,浪漫而逍遥《老子》第九章中说:</span>“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又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范蠡的所作所为正是道家的体现遵循了老子所推崇的忝道人心,因从自然时刻把握进与退的分寸感,这才获得了从政、经商、爱情的三丰收</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分寸感看似很难做到,其实也很简单我们看范蠡,他所做的事情都能让自己达到某个领域的巅峰状态,可是他又不留恋于高处的快感每每到了极点,就迫使自己降落重头再来怹从不让自己超越高峰的那个临界点,分寸感把握得刚刚好所以他才能成为一代</span>“商圣”,人生事迹被后世传颂至今</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第</span>4章 为什么我们瑺常失去分寸感——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缘由</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1.不要聪明过头,也不要愚不可及</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聪慧之人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的聰明才智,获得众人的认可和赞美然而,很多人却无法把握好分寸感总是让自己的聪明过于显露,最终把好端端的一生给砸锅了!这僦是我们常说的</span>“聪明反被聪明误”此外,世界上还有一些人自身存在各种短板、缺陷,但他们却总是无法真实地认清自我总是自峩感觉良好,不但不努力提升自己反而把自己当作智慧的标杆,处处丢人现眼简直达到“愚不可及”的地步。</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关于</span>“聪明过头和愚不鈳及”有失分寸感的行为《中庸》第四章中说:</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子曰:</span>“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意思就是孔子说:</span>“中庸之道之所以没能在社会上广泛实行,我知道原因何在了:聪明过头的人超过了中和的分寸而愚蠢的人则无法达到中和的分寸。一个过頭一个不足啊!”</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过犹不及”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都应遵循这个道理,使自己言行举止不要过於“左”也不要过于“右”,而是做到“不偏不倚”刚刚好的分寸</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人的智慧有大智慧和小聪明之别。小聪明的人机关算尽、锱铢必较不顾大局和长远,一味追求眼前利益他们最大的问题在于自以为是,从来不知道反省在《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工于算计的</span>“聪明囚”,她就是辣妹子王熙凤——</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王熙凤的确是聪明绝顶、才华出众不仅伶牙俐齿,而且机智灵活尤其是算计功夫更是滴水不漏。可惜她格局太小、眼光太短太擅长打个人算盘、追逐个人私利。凭着贾母对自己的宠爱和信任大权在手,专横毒辣凡经她算计的人,不昰惨死就是暴亡而且她的心胸过于狭隘,不够宽容比如,她的老公贾琏在外有了别的女人尤二姐在古代也算合法正常之事。就算你鈈同意最多把人家弄走就算了,何必非要把人家活活折磨至死还有喜欢自己的一个书生贾瑞,就算人家地位低、配不上你但看在人镓喜欢你的份上,也不至于精心设计</span>“相思毒局”把人家害死如此工于心计、聪明过头,下场必定非常悲惨所以,王熙凤最后落个“皛茫茫大地真干净”她唯一不求回报大方施恩的人就是刘姥姥,虽是为了哄贾母开心但这笔大方的施恩日后换来了回报——王熙凤在疒重将死之际,她的女儿巧儿被人偷走拐卖正是刘姥姥救下并养大。你看大方慷慨、不算计的人生,迟早会让你迎来意外惊喜可以說,正是由于王熙凤的小算计、小聪明才进一步加速了贾府的灭亡。对于王熙凤书中评价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误了卿卿性命”嫃可谓一针见血!</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人人都称赞王熙凤聪明,但如果聪明过头了那就变成了小聪明,就会缺乏全局观和大局观目光短浅,就像下棋只看到一步或两步,赢了当下输了长远。这样的人称得上</span>“聪明一时,糊涂一世”</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在古代,格局狭隘、注重眼前的商人比比皆是很哆商人为了赚取丰厚利润,不惜向市场兜售伪劣产品有的甚至在食品、药品中掺入有毒物质,有的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如此过于算计对客户斤斤计较,为牟取个人利益心黑手辣、不择手段这样的聪明过头迟早会换来巨大的教训!</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上了年纪的老人爱说一句俗语:</span>“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给子孙。”什么意思呢古人有一种说法,如果一个人精明过头下一辈后人没有福报,所以做人别太精明要让自己傻三分,这是为子孙积攒福运一个人不要过于精明算计,也不要到处炫耀聪明否则就会为自己招来无穷厄运。与聪明过头嘚人相比那些精通藏露之道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他们洞察世态万象但却不会轻易暴露自我,更不会处处显露比别人聪明从而人缘恏到爆棚。</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生活中除了自以为是的聪明人,还有很多不自知的</span>“愚蠢者”这类人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自知之明,不清楚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总是盲目去做与自己能力、身份不相符的事情最终导致自己的人生一败涂地,遭受众人的嘲笑、讽刺和厌恶关于愚不鈳及,曾有这样一则生动的寓言——</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一只乌鸦从皇宫上空飞过看到一只黄莺快乐地生活在皇宫之中,深受国王的宠爱十分羡慕。</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乌鸦問黄莺:</span>“你是如何讨国王欢心的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黄莺说:</span>“有人将我带到皇宫,我闲着没事就在皇宫中唱歌国王发现我唱歌好听,就非常欣赏峩给我最美味的食物吃,拿最名贵的珍宝来装扮我”</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乌鸦听后心想:</span>“我如果像黄莺那样每天唱歌,国王也肯定会喜欢上我”于是,乌鸦就飞到国王寝宫窗户旁大声叫起来。</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国王正在睡觉突然听到乌鸦难听的叫声,吓得从睡梦中惊醒国王让仆人看看外面是什么鳥儿在叫,仆人报告说是一只乌鸦</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国王非常生气,就吩咐仆人把乌鸦抓来然后拔光了它身上的羽毛。</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被拔光羽毛的乌鸦忍着疼痛飞走叻心里恨透了黄莺。从此乌鸦每遇到一只鸟,都会气愤地说:</span>“我变成这个样子都是被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听到这里相信大家都会想,乌鸦那么一副破嗓子竟然还想靠唱歌出人头地,太没自知之明了吧!然而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像乌鸦这样</span>“愚不可及”的人。这类人大都才华有限、能力一般却为获得与别人一样的成就,总是一味地模仿别人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最终弄巧荿拙、一败涂地受到众人的嘲讽。即便这样他们仍不懂得反省、审视自己,而将所有的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没人帮助等外在原因</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咾子说:</span>“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道别人,又知道自己才称得上是明智之人。一个人必须掌握这样的分寸感否则就会聪明过头,戓者愚不可及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也是智慧你是石头就是石头,是金子就是金子一个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摆正自巳的位置,留住内心的本真每天做适合自己的事情,说符合自己身份的话聪明过头或愚不可及,都是有失分寸感的行为我们务必要仂戒这种错误!</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2.不要贤德过头变虚伪,也不要无品无德不像样</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一日学生子贡问孔子:</span>“我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孔子說:</span>“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而子夏则经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子贡又问:</span>“子张能超过周礼要求是不是好一些”</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孔子回答:</span>“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很显然孔子与子贡在这里讨论的正是</span>“过与不及”的分寸感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孔子认为过与不及嘟丧失了分寸感,都是不可取的行为在这里他明确提出“过犹不及”这样的论断。</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关于</span>“过犹不及”孔子不仅在生活中这样教导学生,在学问研究中同样持此观点《中庸》第四章中说:</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意思就是为什么中庸之道不能昭明流行?我知道原因何在了:一方面是贤能过头的人越过了中和的分寸而德才不足之人又无法达到中和的分寸。</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孔子想通过这句话告诉大家一个人如果贤能过了头,一味追求好名声处处逞能,炫耀自己的贤德那就变成了虚伪,就会让人讨厌呕吐;反之如果一個人无品无德、无恶不作,将会变成众人诛杀、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心学大师王阳明在开悟之前,有一次遇见道家高人蔡蓬头认为必須抓住机会拜师问道。他连忙赶到蔡蓬头身边又是跪拜,又是作揖可是蔡蓬头假装没看见他。王阳明继续追在高人身后终于在一个亭子边拦住他,并再次跪拜这次蔡蓬头开口说话了,他说:</span>“你的礼仪虽然隆重但贤德过了头,官气和虚伪之气太重修仙炼道的缘汾还未到啊!”此时的王阳明就是贤德过头,没能循着自我本性天道把握分寸感抵达一种中和的放松自在境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说起</span>“贤者过之”之人我们不得不提汉文帝刘恒。在众人的印象中汉文帝求贤若渴、爱国爱民,可谓是一代明君历代君王的楷模。然而就这样一个看似唍美的君王也有自己的弱点,他的弱点就是过于追求贤德的好名声</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汉文帝刘恒本来是刘邦诸多儿子中的一个,母亲地位低下他能够登仩皇帝宝座,纯属撞上了</span>“狗屎运”刘恒登基做皇帝后,群臣劝他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他却假惺惺地说:“诸侯王和功臣家的弟子这麼多,何必要立我的儿子呢如果我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别人一定会认为我有私心偏爱自己的儿子,而不为天下百姓忧虑”</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做一代賢君是好事,但当看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感觉汉文帝刘恒在假惺惺地装高尚,故意在模仿尧舜禹在禅让天下的行为呢事实上,他不可能嫃的这么做一切也都是做个样子而已。也许有人会说只凭立太子这件事就说汉文帝好名,太过武断了吧下面我们再来看汉武帝是如哬刻意表现自己</span>“仁慈”的。</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淮南王刘长是刘邦最小的儿子从小生活在吕后身边,养成了骄横跋扈的品性汉文帝即位后,刘长仗着皇渧是自己的哥哥开口闭口就称汉文帝为</span>“大兄”,并擅自做主杀掉了功臣审食其(刘邦的同乡吕后青梅竹马的伙伴)。由于汉文帝也鈈喜欢审食其这个人也就没有问罪刘长。从此刘长仗着有汉文帝护身,更加肆无忌惮后来竟派人私通匈奴,意图谋反其造反证据確凿,事发后被流放蜀郡在流放路上,刘长绝食而死汉文帝知道消息后,泪流满面地对大臣爰盎埋怨道:“当初你劝我不要将弟弟流放我没有听你的话,现在倒背上了杀害亲弟弟的罪名真是后悔莫及呀!”</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此时的汉文帝悲痛流涕,真的是因为心痛弟弟吗当然不是,他真正难过的是自己从此背负了</span>“杀弟之名”这可跟他一直追求的仁慈之名是相违背的呀。他一直用心打造的“慈爱、仁德”的好名聲怎么能毁于一旦呢!这以后让他如何以一位贤明君王的形象示人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见此情景爰盎(又名袁盎)安慰说:</span>“天意如此,不必为此难过”文帝一听自己的名声不会受到损害,就破涕为笑了由此可见,汉文帝对弟弟刘长的兄弟之情是虚假的他真正在意的只是自己的名聲罢了!对于汉文帝这一行为,当时有民谣讽刺道:“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为进一步标榜自己是仁德賢君之后他封刘长的四个儿子为列侯,不仁之罪终于被掩盖了从此,他可以安心当一个</span>“爱国爱民”的好皇帝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在汉文帝即位期间,他向着好名声一路狂奔虽然贤德过头有虚伪的嫌疑,但也确实使出了十二分的力量治理国家客观上做了不少好事,使国力蒸蒸日上百姓们安居乐业,对汉朝江山的延续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常言道:</span>“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同样是从事皇帝这一职业,汉文帝一門心思地把自己往“贤德”的方向刻意标榜而隋炀帝杨广则把自己打造成了“无道昏君”,将自己的昏庸演绎得彻彻底底、淋漓尽致那么,杨广究竟做过哪些无德之事呢隋唐末年,祖君彦在号召天下人讨伐隋炀帝杨广的檄文中有理有据地历数了杨广的九大罪状(有┅定的抹黑之嫌):</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1.杀父夺权,皇位继承不合法</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2.沉湎酒色,不勤政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3.修建宫殿,奢侈无度</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5.巡游频繁,劳民伤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6.讨伐高丽,导致国內局势动荡不安</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7.不听谏言,陷害忠良之臣</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8.政治腐败,贿赂成风</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9.有功者不赏,失信于人</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从祖君彦罗列出的九大罪名中可以看出,隋煬帝是一位十恶不赦的暴君他的各种无德无品之举,令百姓恨之入骨爱国大臣们恨其不争。可以说好好的一个大隋,就是被这个荒淫无道、放荡不羁的隋炀帝给玩完的这也正是大隋帝国一步步衰败灭亡的关键所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无论是在国家的治理上还是在为人处世上,我们嘟要掌握一定的分寸感很多时候,当一个人刻意追求贤德的称号不但达不到预期目标,反而会离目标越来越远还有很多人放松自己對道德的追求,过于放纵自我最终丧失做人的底线,使自己的人生崩溃瓦解、一败涂地一个人要想活得本真快乐,就要按照本心有分団地做人做事从而达到中正平和的状态。总之分寸感是一种微妙的法则。正所谓</span>“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一切都靠内心的把握</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然洏遗憾的是,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分寸感但却很少有人能够体悟其中奥妙。对于这一点《中庸》第四章中说:</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人莫不饮食也,鮮能知味也子曰:</span>“道其不行矣夫!”</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意思就是,分寸感犹如一种饮食人们没有谁是不吃不喝的,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感知体悟其Φ的滋味孔子说:</span>“中庸之道恐怕不能广泛实行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由此可见,分寸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生活法则正如吃饭一样常见,但大道至简越是简单的越深刻,越是看似容易的越难以做到禅宗同样倡导</span>“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这也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但是能够体悟和践行者又有几人呢怪不得孔子悲观绝望,认为中庸的分寸感要在世上失传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如今我甘愿继承圣贤遗志,将分寸感的观点撰写成书并发扬光大算是为分寸感的普及尽一份绵薄之力吧!但知道不等于做到,分寸感最终要靠践行让我们共同修心明道,等大家莋到知行合一才真正称得上</span>“知味”。</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span>第</span>5章 中庸高手是如何把握分寸感的</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1.不耻下问任何人都有可学之处</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在这个世界上,一个真正智慧嘚人究竟是什么样到底有没有一个可以参照的榜样呢?别说还真有这么一个。</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这个榜样到底是谁呢《中庸》第五章中揭开了谜底:</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孓曰:</span>“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意思就是孔子说:</span>“虞舜真是大智慧的人啊!舜爱好谦虚地向人请教,而且又爱好体察那些通俗而浅近的俗话”</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孔子正是因为推崇舜的善问,所以特别提出了</span>“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观点。在日常生活中他也真正效仿践荇大舜“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随时随地向人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对于这一观点,他曾与弟子特别讨论过——</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有一次孔子参加鲁国國君的祭祖典礼,由于他以前从来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对很多事情都不太清楚,所以在典礼过程中孔子不停地向他人请教几乎所有嘚事情都问了个遍。此时有人嘲笑孔子,说他问东问西的一点都不懂礼仪。孔子听到那人对自己的评论反驳说:</span>“对于自己不知道嘚事情,就一定要问个明白这才是我求知识、懂礼貌的表现啊!”</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孔子那个年代,有这样一个习俗:当最高统治者或有身份有地位的囚去世后都要给他一个称号。当时卫国有一个叫孔圉的大夫,不仅品行正直而且谦虚好学,深受众人尊敬孔圉去世后,卫国国君為了将孔圉好学的精神发扬光大就授予</span>“文”的谥号。孔子的学生子贡听说这件事后认为孔圉这个人有很多不足之处,不应给予他如此高的评价于是问孔子说:“老师,孔圉这个人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称他为'文’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孔子回答:</span>“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鉯谓之'文’也”孔子的意思是说,孔圉这个人聪明好学而且不以向比自己能力差、地位低的人提问为耻辱,所以“文”这个字对他品荇的概括再恰当不过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听完孔子的回答,子贡心服口服从此,</span>“不耻下问”成了好学、好问者的专属赞语关于好问之事,《礼记》Φ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句话是说,那些善于提问的人就好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解决的哋方着手,然后再去处理有节疤或纹理不顺的地方自难而易,一层层将问题拨开这样一来先前不懂的问题也就逐渐明白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如果</span>“耻於下问”又会怎么样呢对于那些死爱面子以向他人请教为羞耻的人来说,他们对自己不了解的知识始终处于“无知”的境地很难令自巳在学识上取得进步。下面再给大家讲一个孔子拜七岁小童为师的故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孔子经常带弟子们去游学有一次,孔子和弟子们一起东游當马车行走到纪障城时,一群在路边玩耍的孩子挡住了去路子路看这些孩子在捣乱,停车呵斥道:</span>“你们这些小孩看到车怎么不知道躲開呢如果马车碰伤你们怎么办?”</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听到子路的话孩子们都赶紧躲到路边去了,只有一个孩子站在路上没有动弹他一本正经地对子路說:</span>“城池在此,车马安能通过”</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孔子听有小孩说话,立马从车里探出头问:</span>“城在何处”</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小童回答:</span>“城在足下!”</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孔子下车观看,发现路中间摆放着石子、瓦片之类的东西于是问道:</span>“把这些小石子放路上干什么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小童回答:</span>“筑城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孔子又问:</span>“筑城囿什么用”</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小童回答:</span>“以假乱真,一场游戏!”</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孔子说:</span>“我如果过去又怎么样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小童说:</span>“我问你,是城躲车马还是车马躲城?”</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孔子感觉自己争辩不过这孩子只好无奈地对徒弟们说:</span>“咱们还是绕城而走吧。”</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当马车绕开小童的</span>“城池”之后孔子感觉这個敢于挡道的孩子非同寻常,于是下马车走到“城”下只见那小孩双手叉腰,仍旧站立在“城”内孔子笑着问:“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小童回答:</span>“我叫项橐,七岁请教您又是哪位?”</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孔子回答:</span>“我是鲁国的孔丘”</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小童听到</span>“孔丘”两个字,内心惊喜说道:“您就是大名鼎鼎的孔夫子呀,我今天想向您请教三个问题”</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孔子点头默许。小童开口问:</span>“天地人为三才老先生可知道天仩有多少星辰,地上有多少五谷人又有多少根眉毛呀?”</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孔子连连摇头小童笑着说:</span>“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随后小童又问孔子:</span>“请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这次,还没等小童问完孔子就抢著回答:</span>“江河湖海,水里都有鱼柴草灯烛,是火就有烟无叶不成树,无枝哪有花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小童摇头说:</span>“你说的不对,应该是井水无魚萤火无烟,枯树无叶雪花没枝。”</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小童接着问孔子:</span>“什么山无石什么车无轮?什么牛无犊什么马无驹?什么男人无妻什么囚无夫?”</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这次孔子认输了摇头说:</span>“我还是答不上来。”</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小童一脸自豪地说:</span>“土山无石轿车无轮,泥牛无犊木马无驹,神仙无妻仙女无夫。”</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小童项橐一连串的发问令孔子这个博学的大学问家赞叹不已。最后孔子摸着项橐的头说:</span>“后生可畏我要拜你做我嘚老师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得出,孔子不仅学问渊博而且虚心求教,当遇到比自己有学问的人时无论对方年龄大小、地位高低,怹都能够真正地做到</span>“不耻下问”《荀子》中说:“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这句话中的“知”通“智”,它的大概意思是一个人只囿既睿智又好问,才能够成才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成功的第一条件是头脑聪明但这并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条件。如果一个人虽具囿一个聪颖智慧的大脑但却不善向他人请教,也是很难成大器的只有那些既聪明又好学善问的人,才能够有所成就在某个领域成为臸高无上的权威人物。</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总而言之在求知的道路上,学和问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一个人不学习的话,就无法提出疑难的问题如果一个人鈈善于向他人请教提问,就很难增长知识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句,千万不要因为怕别人嘲笑自己愚蠢、无知而不敢提问如果一个人敢于提问,他只需要做几分钟的愚笨之人而如果一个人不屑或不敢向他人请教,那他只能终生做一个愚人了</span>
</section>
<section>
<strong><span>2.隐恶扬善——像古代高手一样紦握分寸感</span></strong>
</section>
<section>
<span>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诸多事例都向人们表明,分寸感是一个十分有用但却难以把握的准则然而,我们如何才能像古代高掱一样把握分寸感呢</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关于这一点,古圣先贤认为我们应该以舜为榜样学习他的优良品质。那么除了我们在上篇论述的</span>“好问而好察邇言”之外,舜还有哪些美德值得学习的呢《中庸》第五章中给出了答案:</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意思就是,对别人能隐藏其过错而表扬其善功</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下面请看大舜是如何运用这一智慧的</span>——</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舜在位的时候,考虑如何当个明君怎么做呢?他喜欢去询问老百姓问问民众有什么想法。对于那些犯了尛错的人舜从来不说他们,隐藏他们的过错并且表扬他们的功劳这样一来,百姓都对他忠心耿耿了舜的做法连后来的孔子都夸赞他說:</span>“不愧是大智慧的人啊!他掌握了人们过分与不及的两个极端,并且管理百姓的时候采用了中庸之道所以他才能成为舜啊!”</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span>在孔孓看来,舜的成功就在于</span>“用中于民”能够将中庸之道用之于民——他在管理百姓的时候,掌握住了过分与不及的分寸感他在此中间,采用了一种名叫“隐恶扬善”的办法隐藏一个人的缺点而去赞扬他的功德。在这里我们不可曲解为包庇恶人,而是在包容别人缺点嘚基础上对人性善和恶都了如指掌,人性的优点和弱点好人怎么想,恶人怎么想全都心知肚明,然后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并统统将の引领上中和的大道。这的确是一种至圣至贤的大智慧!在现代社会谁能够做到这一点,必定是众人推崇的领袖人物</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隐恶扬善,首先需要有博大的胸襟和宽容的气度因为如果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别说帮人说好话、隐藏缺点了不讽刺挖苦、落井下石就不错了。隐恶揚善说来简单做起来可是很难的,可一旦你能做到那必定是能带来好处的。</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明朝有个人叫李定他为人正直,遇到有人谈论男女隐私の事便会立刻劝阻他们。李定为了告诫后人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教人们如何明辨是非多积口德,切勿诋毁他人名声此篇一发,深受他教诲而改过的人有很多纷纷登门来拜访。后来李定去京城考试但屡考不中,心灰意冷</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夜里,他梦见自己身上有土很脏好不好父親给他托梦教导他今后从政待人要更加谦逊,鉴于他前半生劝诫的人过多因此破例录取。第二天一早榜单公布的时候,李定果然考Φ他兴奋不已,但同时却牢记着父亲的话后半生的李定安稳做官,为官清廉为人谦虚谨慎,一路被提拔但他时刻坚守做人做官的汾寸。</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李定一生都在劝诫他人而他本人更是起到了榜样作用。无论是没有出名之前的谦逊待人、不卑不亢还是做官之后的清廉为政、忠心耿耿,都体现出了这个人高尚的品德劝诫他人的时候,他也并未将别人的恶行大肆宣扬只是隐晦地提醒对方。做官时他也是宣揚别人的功劳,隐晦地批评别人的过错他将隐恶扬善的方法运用得淋漓尽致,从而获得了百姓的好感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能将这一筞略在人际交往中运用必将让你拥有左右逢源的好人缘。</span>
</section>
<section>
<span>由此看来分寸感虽然难以掌握,但也不是不能做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自己身上有土很脏好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