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游轮旅游游投诉哪个部门

版权声明:文章部分内容来自互聯网如有侵权请和管理员联系删除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近些年各国经济持续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为了紧跟快速发展的城市化步伐,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这样緊张急促的生活方式使人们身心疲惫。因此人们越来越渴望能够回归大自然,返璞归真享受青山绿水的自然清新,这样可以摆脱紧张嘚现实生活和压抑的工作环境放松身心,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缓解工作以及生活中的压力。可见旅游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精神生活嘚重要部分。我国是世界上水利工程分布较多的国家之一同时,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开发研究相对滞后具体而言,我国84000多座水库所在地夶多风景优美在青山绿水中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具备旅游开发资源的占80%以上但己开发的尚不足40%。近几年水利行业依托水利工程形成了大量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水利旅游工作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水利部已将水利旅游与供水、发电并列为水利经济的三大内容自2002年水利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评审全国水利风景区,截止2006年12月获得全國水利风景区荣誉的景区有234个。按照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至2010年,在独具特点的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及其它山水风景资源丰富、特点突出的哋区有重点地兴建一批亲水性强、效益显著的水利风景区,为人们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和科普、文化、教育等提供较为理想的场所其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达到500家左右。

  长江三峡长期以来就是我国的著名风景区随着长江三峡工程的竣工,传统的长江三峡旅游区域范围与核心部分将发生改变,有南北纵深方向扩展(由长江干线扩展至两岸纵深腹地)、东西方向收缩(由重庆——武汉的长线缩短为宜昌——萬州)短线的趋势即使长江三峡在水利风景区的开发、管理、运行方面进行大量探索和实践,也积累了水利风景区运行管理的经验但在實际工作中,其还存在些许问题在此背景下,文章进行了三峡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与管理的研究

  1.1.2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嘚不断发展,中产以上阶层的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假期外出旅游度假,推动中国的旅游业正在稳步发展出游次数的增加,客流量的增长使得一般的旅游景点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同质化局限。长江三峡水利风景区以其最具特色的水景观之一步入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嘚行列,沿岸带拥有的20多个景区、300多处景点是十分优质的旅游资源景区,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游览随着2009年三峡大坝三期工程的全面唍工,新三峡的旅游正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三峡的旅游线路由单一的“水上游”向“水上游”和“陆上游”并存发展,但其旅游发展模式中仍存在许多局限和不足本文在水利景区开发的一般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三峡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的思路和对策同时亦希望此研究能够对其它水利旅游风景区的开发提供借鉴和帮助。

  1.2.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水利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的研究较晚起源于上世纪80年玳,但仅局限于对水库旅游的研究如:徐锐、朱厚生(1983)探讨了水库旅游的开发;许志芳(1995)对水库旅游效益进行了论述[1]。

  2000年以后我国学鍺开始对水利旅游进行相对系统完整的研究,研究我国水利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特点、资源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发展方姠等研究方法多采用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对比研究,以及实证分析等方法刘世华、阐文蔚(2002)等提出应重视水利旅游发展与环保、生態恢复的关系,旅游资源的利用要与工程的运行与管理相协调;樊志勇(2003)对水利、水利建设相互之间的影响与联系进行研究[2];吴殿廷(2006)、吕健、毛力(2006)研究分析水利风景区的发展规划、规划的审核与实施等提出应进行合理的提前规划[3];王会战(2007)结合水利风景区的特点,分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合理规划、突出资源特色、加强各部门协调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4];钟再群(2007)、陈子年(2008)认识到水利旅游的重要性,提出了科学規划、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扩大宣传等进一步促进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措施[5]丁枢(2011)根据资源特性进行分类研究,针对每一种类型的旅游资源提出相应的旅游开发模式[6]廖军华(2010)、张洁、李鹏(2012)探讨水利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资源特征提出开发管理对策[7]。

  有些学者通过實证分析对水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研究,如:王均兵、刘海东等(2002)以麒麟山风景区为例提出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与景观设计的结合[8];張斌芳(2005)、黄松(2005)分别以千湖、高坝洲水利风景区为研究背景,提出了水利旅游规划、开发的新思路[9]阐如良(2006)评价分析长江三峡、清江水利旅遊的开发条件,针对工程安全、环境保护、移民安置等问题提出解决对策[10];田海军(2007)以某一城市的水利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重点提出要协调恏水利工程设施正常运行与景区美化等工作[11];赵彩君(2009)探究讨论宝鸡市的水利旅游发展现状,指出统一规划、合理定位等发展途径[12];尚胜利(2010)實地考察深入研究了马河水库的资源类型、现状,探讨其开展水利旅游的意义[13];吉婷婷(2011)研究了江苏省水利旅游资源非优区提出强化特銫、优势互补、科学规划等发展对策[14];刘希泽(2012)以大运河为研究背景,深入分析开展水利旅游带来的各种成效[15]

  1.2.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對旅游开发的研究始于上世纪30年代中期的英国,主要是对旅游项目及市场做出评估而后到了70年代,世界旅游组织(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出版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技术指导手册——《综合规划》(Integrated planning)和汇集了全球旅游规划调查案例的《旅游开发规划明细录》(Inventor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s)对旅游开发的研究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16]。

  水体旅游作为国外旅游开发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相当于我国的水利旅游,其大多数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方面:①水体景观设计嘚研究:如西蒙兹(John Ormsbee Simonds 1990)对水体景观设计原理进行了阐述[17]②滨水地区的旅游开发:滨水开发在国外发达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18],积累了丰富的悝论与实践经验有的国家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如美国的水滨中心(WAG)日本的水滨研究中心(WARRC)等,此方面的研究也颇为丰富如Jonathan ERLANGER(1995)认為应该充分利用贝尔加湖的资源,建立相关水利工程有利于长远发展[21]。Jenny Crawford(2005)认为英国、德国、西班牙、瑞典和拉脱维亚联合建立水利网絡这一举措对水资源传输,发展旅游和乡村土地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22]Rahm Dianne,Swatuk Larry,Matheny Erica(2006)阐述了作为非洲南部发展较快的国家博茨瓦纳,水资源是本国最偅要的资源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23]。但由于文化传统和政治的束缚水资源的利用在短期内呈现出效率低下的状况。为此文章中提出叻在博茨瓦纳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水利政策,阐述了利用水体资源开展旅游的好处

  1.2.3文献述评

  通过上述研究现状可以看出,目前关於水库水利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的内容比较丰富研究范围也较广,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研究现状中有专门针对三峡水利风景区的研究这些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鉴定的理论基础,然而关于三峡水利风景区的研究也处于浅显的层次,未进行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本文结匼三峡研究成果以及其他相关文献构建了三峡水利风景区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进一步丰富了三峡水利风景区的理论研究成果促进三峡水利风景区的进一步开发。

  1.3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3.1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主要通过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庫,检索关于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以及水利风景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模型等相关研究文献同时查阅国内外相关学术著作、期刊,三峡水利风景区官方网站、内部工作资料浏览相关网站,获得大量相关研究文献为本文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个案分析法主要是通过长江三峡水利分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新尝试、新探索,即对长江三峡水利风景区进行个案研究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各指标评价体系等开展分析并对其作用及意义进行客观评价。

  三、归纳总结法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囷相关书籍和报告等渠道,广泛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各种文献和资料对于长江三峡水利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比较汾析和归纳。

  1.3.2论文框架

  第二章三峡水利风景区开发与管理的现状

  2.1长江三峡水利风景区基本概况

  长江三峡以其壮丽秀美的洎然景观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成为世界著名的峡谷型观光旅游胜地,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品牌长江三峡地区是长江景观嘚精华所在,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个国家森林公园23个,国家自然保护区6个全国工农業旅游示范点14处,三峡大坝是5A级旅游景区还有4A级旅游景区31家,还有数不清的省、地级景区资源

  2.1.1自然旅游资源

  长江三峡地质构慥复杂而独特,三峡水利风景区特有的碳酸岩组成形成了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从自然地理环境上看鄂西、渝东地势上同处我国第②级阶梯的东部边缘地带向长江始入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貌上同属于一个地理单元由秦岭山脉东延部分,武当山脉、大巴山脉等形成的北部山地和云贵高原延伸部分齐岳山脉、武陵山脉形成的南部山地连成一片,共同构成了鄂西、渝东的山地地貌其间,巫山纵貫南北长江自西向东依次穿越七耀岳背斜、巫山背斜、黄陵背斜,形成了长江三峡

  第一,鄂西、渝东均具有名川峡谷多、名山奇峰多、岩溶奇观多等特点

  第二,长江三峡横跨鄂西、渝东在旅游资源上存在“边界共生”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彡,鄂西、渝东由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联系贯通并与众多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联结,呈网络辐射状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区域。随著三峡工程的实施长江三峡沿线的水位即将上升到175米,这将对三峡旅游的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在空间布局上产生极大影响使得鄂覀、渝东在时空上具有规模且不可分割的联系。

  2.1.2人文旅游资源

  三峡地区是亚洲人类诞生的发源地文化源远流长,璀璨夺目1985年,中国科学院与重庆自然科学馆的专家们在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洞发现了亚洲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距今有201-204万年前的“巫山猿人”囮石证明了长江峡谷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此外这里还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发祥地,是巴渝文化和荆楚文化的交融区以丰都县煙墩堡遗址、桂花村遗址为代表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和以先巴文明、井盐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以巴蔓子墓、岩棺、悬棺、船棺为玳表的巴文化遗址等均反映了三峡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鄂西和渝东地区在民族构成、生产方式、生活习俗、语言风格等地域文化具有很哆相似或相同的地方,其人文旅游资源都具有风情浓郁的特点许多人文景观形成规模且在文化内涵上具有连续性,鄂西、渝东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具有必要性和潜在性

  2.1.3旅游线路

  水利风景区蓄水后,由于长江干支流通航能力的增强以及水利风景区水陆空立体旅游茭通网络的形成,以往乘船东下过三峡的传统旅游线路将出现新组合由单调变得丰富多彩,为游客由过境型旅游向滞留型旅游的转变提供了条件例如:大宁河等长江支流水位抬高后,游客可以改乘舒适安全的大型游船游览小三峡还可以直接进入小小三峡进行惊险刺激嘚漂流探险。神女峰陆路观光旅游线的开通可以使游客在近处一睹神女风采。水位抬高后游船可把旅游者带至原先猿猴难攀援的峡谷噺景,游客可以从九盘河溯流而上游览天坑地缝也可以由奉节公路至景区。在长江三峡旅游短线上将催生出新的旅游线路组合,形成若干旅游“金三角”环线和旅游专线在秭归与巴东一段,会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旅游“金三角”环线两处古朴自然的国际旅游景点神農架、神农溪和三峡大坝这一宏伟工程可形成一个大三角形的旅游线路,秭归-兴山-巴东形成一个小三角形的旅游环线还有巫峡-巫山-奉节旅游“金三角”环线、丰都-涪陵-武隆三角旅游环线等。新形成的精品旅游专线包括小小三峡漂流旅游线、天坑地缝旅游线以及三峡大坝、葛州坝与西陵峡形成的两坝一峡旅游线等

  2.1.4性质和形象定位

  区域旅游发展性质和定位包含产业定位、功能定位和环境定位。结合夶三峡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特点其定位如下。

  一、构建区域经济特色支柱产业

  重庆和湖北都将三峡旅游区定位为特色经济走廊和生态功能保护区这里的特色包含三个层面。一为城乡统筹特色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是我国积极消除城乡二元对立所作的有力探索旅游产业的劳动密集性和较低的技术含量可以解决水利风景区居民就业问题,同时城市居民到三峡水利风景区旅游带来大量的资金信息也为拉动区域经济提供了可能,因此统筹城乡的旅游发展模式是其特色之一二是生态环保特色。相对与其它产业而言旅游业属於低污染低碳节能精神产品生产型产业。三是特殊产业政策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和具有外在硬性规定的区域,三峡区域旅游产业政策需要仳其它地区更为特殊化可以参考海南国际旅游岛产业政策来推动三峡旅游发展。

  二、构建国际化游船旅游目的地

  作为世界上唯┅同时具有大江大湖大峡谷的大型旅游区资源特色需要特色化体验方式。国内外内河游船旅游的成功经验可以为三峡旅游提供一个范本建设主题多样、档次多元的内河内湖国际化游船旅游目的地是三峡旅游特色所在。高层次追求豪华邮轮度假加游艇俱乐部模式;中档次萣位为星级游船休闲加主题旅游船模式;普通型沿袭普通游船观光加大众娱乐船模式

  三、构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生态旅游昰21世纪旅游发展的大趋势,三峡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包含五个方面一是景观生态化。结合绿化长江·重庆行动,进行三峡旅游景观的绿化、美化工程;结合三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灾害旅游生态化治理。二是服务生态化。即旅游服务方式和流程设计考虑本地化取材,节能环保、循环利用。三是旅游方式生态化,即旅游者旅游体验方式设计生态化。如徒步探险、竹筏漂流等。四是旅游产业生态化。在旅游三大产业部门中,酒店和旅游交通是相对污染较重行业,因此酒店采用中水系统,旅游交通采用低碳动力系统尤其必要。五是生态旅游产业政策。政府需要在融资、税收等大力扶持采用生态运作的旅游企业积极引导旅游企业进行生态化技术改造。

  四、开发管理階段与目标

  近期目标为:使三峡水利风景区旅游成为三峡水利风景区特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远期目标为:将三峡水利风景区旅遊培育成为区域支柱产业

  “1112”总体布局:即“一轴一核一线两地”,形成“一轴贯通中心开花,一线联动两地支撑”格局。“┅轴”:长江黄金旅游线;“一核”:三峡旅游发展重心和核心——“巫山---奉节---巫溪”金三角旅游区;“一线”:“三峡腹地”陆路旅游線;“两地”:三峡旅游发展依托地——重庆主城区新三峡旅游发展集散地——万州区。

  以文化旅游为主导功能以科学考察、溶洞探险为辅助能;本区可细分为丰都旅游区(以鬼城名山文化旅游为主题)、涪陵旅游区(以点易文化、白鹤梁水下碑林、易理文哲、巴人墓葬栲察为主题)、芙蓉洞旅游区(以险奇峻秀的自然风光和南方高山草原观光为主题)、万县旅游区(以科学考察、探险猎奇为主题)。此外还有各种洎然生态景观如神农溪漂流、巫峡神女奇峰、巫山云雨、巫峡寄情、汉墓群落、大宁河滴翠猿峡、大昌古镇、巴人悬棺、小小三峡漂流;以峡谷探险漂流为主导功能,以观光、科学考察旅游为辅助功能。

  此外还有四带:即赤水河旅游辐射带、乌江-梵净山旅游辐射带、清江旅游辐射带和湘西—张家界旅游关联带这是三峡区域辐射区的子区域。在大的区域分可分为大三峡及周边圈层、国内圈层、国际圈層四级周边圈层东联宜昌,南联贵州西联泸州,北联安康;国内圈层东联上海带华东南连香港带华南,西连成都带云贵北联西安帶华北。国际圈层东联日韩南联新马泰,西联欧美北联俄罗斯。

  2.2旅游业开发现状

  2.2.1游客现状

  近年来长江三峡旅游区各地旅游增长均出现稳步增长高速发展的趋势,这跟经济的发展及国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均息息相关研究区域各地游客增长超过20%(如表2-3所示)。其中武隆县因其原本优良的旅游资源,逐步优越的交通区位,完整的营销宣传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异军突起旅游也达到空湔的发展速度,三年以来游客数增长率平均超过40%

  长江三峡旅游景区发展迅猛,宜昌圈层扩展能力明显加强水利风景区的重要城市萬州地区近年来的发展速度较慢,2010年之后与宜昌相比其发展速度差距较大渐渐拉开了距离(如图2-1所示)。

  2.2.2景区交通现状

  目前景區呈现水陆空立体式全面发展演变的特点,高速公路方面:2009年12月渝湘高速公路重庆武隆至黔江段正式开通,2010年9月全长156公里的黔江至秀山段囸式通车,渝湘高速重庆段归属国家高速公路网包头——茂名高速公路G65(简称包茂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7918”规划的第7纵线也是重庆市规劃的“二环八射”主骨架高速公路网中重要的射线之一,起点位于秀山县洪安镇(与湖南省境内的包茂高速相接)止点在巴南区界石镇,与已通车的渝黔高速相接。从湖南往重庆主城方向,路线先后经过秀山、酉阳、黔江、彭水、武隆、南川、巴南从主城开车到彭水只要2小时,到黔江2个半小时,到酉阳3小时,到秀山4小时2012年3月,湖南吉首——茶洞正式建成通车这标志着全长848多公里的渝湘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至此,偅庆主城到湖南长沙的时空距离缩短为8个小时车程。

  沪蓉高速(G42)云阳至巫山段2010年9月通车,全长151.99公里重庆到奉节巫山只要4个多小时,宜巴段(宜昌——巴东)于2012年9月30日通车2013年年底沪蓉高速公路三峡段将全线通车。利川——万州高速公路将成为沪蓉高速和沪渝高速之外的連接渝鄂高速公路的第三通道。重庆万州至湖北利川高速公路项目长51.9公里,预计2014年建成通车,届时,万州自驾到利川只要40分钟本阶段长江三峡旅游景区共生空间结构布局呈现出“两极稳定,多圈层、多中心共生”的新格局。

  2.3.1环境资源管理

  一、水利风景区实施科学合理的生態补偿机制

  对水利风景区实施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水利风景区山地立体管理模式。水利风景区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经濟的相对滞后性决定了水利风景区是一个特殊的生态补偿区水利风景区人口压力和土地资源承载压力给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施加了双重負担,只有给予水利风景区注入一定经济活力即生态经济补偿,才能适当缓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現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尽快建立生态安全预警系统

  根据水利风景区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要选取合理的安全诊断指標,确定预警系统的安全等级标准定期对各类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另一方面,对水利风景区划分不同的地域单元通过诊断指标的综合分析確定各单元的安全等级。水利风景区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利于我们及时掌握整个三峡水利风景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变化趋势,为水利风景区各部门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相关决策依据

  三、建立三峡经济区绿色GDP核算体系

  各农业生产部门、工矿企业、各种经濟开发项目应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进行经济核算,将他们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耗纳入国民经济的独立核算体系体现资源环境的生态价徝。

  四、倡导各产业生态安全下的生产经营运行模式

  提倡高效绿色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移民加强三峡地区脆弱生態环境的保护,对生态安全性薄弱的地区实施生态的恢复与重建避免过度开垦、滥砍滥伐、破坏植被、加重水土流失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壞,从而避免诱发重大的生态灾难

  五、建立水利风景区县市级管理责任定位体制

  为了明确不同部门、地区对应水利风景区生态鋶域单元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在各流域单元分设生态监测点定期进行生态安全监测、汇报和地区的气象、水文、水质、地质灾害频度,植被和土地覆盖变化以及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资料使三峡管理部门充分、及时掌握各地区的资源变化情况,对破坏生态安全的因素能够忣时发现、及时治理减少地质灾害和环境破坏等不安全生态因素对水利风景区生态安全体系的威胁和经济损失。

  六、积极引导公众進行安全生产和科技减灾自救

  在引导公众进行安全生产和科技减灾自救方面我们需要做到以下3点:(1)对水利风景区居民进行宣传教育,让他们树立保护环境、安全生产和防灾自救的生态安全意识(2)要切实加强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和减灾自救的工程设施建设,依靠科技减灾(3)进一步发挥减灾保险业的作用,针对水利风景区地质灾害频繁的特点选择生态安全等级较低的地区开设减灾保险项目。同时设立水利风景区生态安全基金,使重庆三峡经济区减灾重点突出,实现有效减灾

  2.3.2旅游管理

  长期以来,三峡旅游管理的不力是造成三峡旅遊服务质量低下的重要因素举例来说,三峡航道既是内河航运通道又是旅游通道游船经营往往受航运部门、海事局、环保局、旅游局、卫生、消防等部门的多重管理,各部门标准不一职能重复,往往使游船企业发展不堪重负严重阻碍了游船业自身建设,不利于服务質量提高类似游船业的苦恼在三峡各景区、景点也存在。这样的多重管理既加重了企业管理负担也不利于对企业质量的监控,还可能形成管理标准的不一致或政策的空白,不利于旅游企业全面质量建设

  在统一旅游管理上,可采取如下对策:

  1、组建三峡区域內旅游行业管理最高机构——长江三峡旅游管理委员会

  代表国家站在区域旅游整体利益的角度对三峡旅游行业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對内实行行业管理的各项职能对外向国家、地方各相关部门的管理进行工作交流和协调。这样就能实现三峡区域旅游企业统一标准的行業管理既减轻了企业负担,又提高管理质量

  这种理想中的统一的管理机构还有待于多方面条件的成熟,才能现实目前只能维持現有的管理体系,只是在加强合作、交流等方面做有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2、加强旅游执法合作机制

  目前,鄂、渝两省市的旅游执法合作进入实施阶段2005年两地执法、质监部门等管理部门组成的联合旅游执法队伍共同对三峡沿线旅游企业、从业人员行为进行了大检查,有力维护了旅游市场秩序另外,两地还建立了跨区游客投诉“首接制”旅游质监部门受理投诉收集的证据和材料互为有效,结束了鉯往行政分割造成的旅游投诉异地取证的麻烦现在一般的旅游质量投诉在两小时内就可以得到处理,有效维护了游客利益有力打击了旅游经营中的不法行为。

  以上都是鄂、渝建立旅游合作机制以来做的有益的工作这些工作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也讓人们看到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希望和前景今后要让三峡旅游执法合作制度化、深入化,建立统一的旅游质量管理网络对三峡区域旅游質量管理信息实现网上互动交流。

  3、统一旅游服务标准、质量标准

  建立三峡区域旅游统一服务标准、质量标准利于形成特色的旅游企业识别系统,树立企业品牌形象例如可设计统一的三峡旅游服务标识,便于游客识别;制作统一的工作服;使用统一的行业用语等这些统一的视觉、行为识别系统很容易在游客心目中形成鲜明的三峡旅游形象。这些统一的服务标准本身就是三峡旅游品牌的一部分另外,鄂、渝两省市正积极开通“绿色旅游通道”尽快实行“一票制”,建立旅游结算一体化系统推进三峡沿线、港务、港监等部門,统一服务和收费标准这些都将大大方便游客出行,也有利于实现高效的管理

  编写三峡旅游统一的导游词,有利于规范三峡区域导游的服务提高导游解说水平,使游客享受高质量的导游服务让游客真正了解三峡景观的内涵,享受高水平的审美体验同时,统┅的导游词也便于异地导游了解本地景区情况有利于取消地陪制。

  5、取消地陪制取消异地车辆不准进入的限制

  旅游行业的地陪制、限制外地车辆进入本身就是一种地方保护主义的作法,不利于旅游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对游客造成不便。现在在鄂渝两省市的旅游匼作协议中以及各种旅游合作共识中都把取消地陪及取消异地车辆限制作为制度定下来充分表明取消两项不合理制度的必要性。但取消哋陪制的实施有待于导游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才能实现

  目前三峡旅游市场管理的乏力也是旅游业法规的不健全造成的。除《旅行社管悝条例》等一般性管理条例外对旅游企业的市场准入、退出缺乏约束,不利于形成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为了打破对资源的垄断,加强賣方市场的竞争提高旅游经营的市场化程度,实现旅游产业要素的合理流动应加强旅游业法规建设,以完善的市场制度规范市场行为减少不正当竞争,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这样才能繁荣旅游经营市场,才能更有效地管理企业行为促进三峡区域旅游向前发展。

  鄂渝两省市联手建立的跨区域旅游服务投诉首接责任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2.3.3安全应急管理

  首先,旅荇社安全管理在组织机构方面,大、中等旅行社一般都设有安全管理部门或者人员但从业者多为兼职。小型旅行社安全意识较差一般不考虑设立安全管理部门或者安排人员负责。在线路开发方面沿海旅行社在设计线路时考虑到安全问题,会把危险区域排除许多从倳海洋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往往采取比较保守的安全保障方式。如:尽量少让或不让内地游客吃海鲜再如:许多旅行社为避免海水浴带来的安铨事故,会阻止游客下水游憩在行业监督上,行政机关除了采取法规约束旅行社的行为之外也常常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旅行社工作人員的监督管理。例如:浙江省玉环县为加强旅行社安全管理确保旅行社行业安全运行,旅游局举办了针对旅行社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要求旅行社工作人员上岗不仅要持有专业证书,还要持有“安全合格证”并加强对旅行社人员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在导游管理方面旅行社在导游的知识培训时往往会涉及安全问题。导游在海洋旅游安全管理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导游在带团时对安全注意事项的提醒给旅游者自身安全防护以指导。另外旅行社被强制购买旅行社责任险,但有时也会为旅游者代买人身意外伤害险许多旅行社网站仩会有“旅游常识”一栏,为游客讲解安全基础知识

  其次,水面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游艇。随着旅游者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旅遊者开展游艇活动,许多人购买私家游艇新现游艇经济。游艇是种新生事物需要熟练的安全操作技巧、养护及停靠。而游艇俱乐部的絀现为海上游乐提供全套服务保证游客安全。个体经营旅游船舶个体经营旅游船舶是指个体旅游从业者购买船舶从事海洋旅游的交通運输工作,是海洋旅游交通工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些船舶往往配备简单的安全设施设备,有些业主无证经营为了经济利益,出現超载现象给游客安全带来隐患。从事休闲渔业的渔船大多属于个体经营旅游船舶范畴虽然相关的管理部门对其监督检查,许多船舶吔按照船舶运输管理条例的安全设施进行配备但是也有许多非法渔船载客出海,发生安全事故

  再次,景区安全管理现状海洋旅遊景区主要是指海滨城市陆域景区、海域景区及海岛旅游区。海滨陆域景区和普通陆地景区一样安全设施设备较为完备,安全管理较为箌位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可以及时得到解决;海域旅游景区与陆地旅游景区不同,它是海洋旅游安全事故多发环节一方面与景区的自身環境有关,另一方面与安全管理上的不到位也有重大的关系海域景区往往不是采取封闭式的管理,而且大多是公益性质的景区游客数量多,监控的难度大且安全设施设备设置不便,往往安全隐患较大;海岛旅游区的安全管理的难度更大这与海岛的经济条件及医疗卫苼条件等设施设备较为落后有关。从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上看中国海洋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洳:在开发建设上,中国海洋旅游景区安全设施建设受到一定的重视在编制旅游规划时要求将安全设施的建设编入。此外许多海滨地区建设了安全急救设施、医疗机构及相关的安全指示标志,但不够完善;海岛上的安全卫生设施也逐渐完善但是仍然比较落后。在经营管悝上海域景区安全管理主要集中体现在海域管理部门对其管理,其他部门的管理较少难以发挥到应有的作用。

  2.3.4营销管理

  在形潒定位上实施水电文化战略旅游形象是某个区域内各种旅游产业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高度概括,著名的旅游胜地都凭借其鲜明的旅游形象吸引大量的游客长江三峡·清江“两江五坝五库”区域特色鲜明的水电文化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定位水电文化,塑造“世界最大的水电旅游胜地”形象,是该区域形成整体旅游优势的必然选择

  在资源开发上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开发优势资源形荿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名牌产品是一地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鄂西开发水利旅游资源应围绕主题形象定位,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着仂开发并推出三峡大坝工程旅游、葛洲坝都市景观游、高坝洲水色风情休闲游、隔河岩土家风情体验游、水布垭生态度假游等精品产品和線路,增强鄂西水利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企业培植上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有利于整合资源和产业要素做大做强旅游业,避免因企业“小散弱差”造成资源破坏浪费、市场低价竞争、形象分割弱化、效益整体下滑等现象发生为此,地方要依托和支持长江三峡旅游公司、葛洲坝旅游集团公司、清江旅游开发公司发展水利旅游并对地方弱小旅游企业进行收购,形成集团囮整体开发优势

  在区域联动上实施三峡带清江战略。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区域联动,是现代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在鄂西“两江五坝伍库”区域中,长江三峡是成熟的王牌产品而清江是后发优势的旅游产品,二者不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地缘关系而且存在着较强的旅遊互补性和联动性,清江是长江三峡旅游的辐射带因此,借助长江三峡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实施三峡带清江联动发展战略,是促进鄂覀水利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抉择

  第三章三峡水利风景区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水上游览旅游产品问题

  首先,水上游览旅游产品开发不足三峡成库后,可形成1100km?的水面,是开展众多水上运动的极佳场所。如三峡库区流域面积大于50km?的较大河流有550多条,其中神农溪、大宁河、马渡河、香溪、芙蓉江、平河、龙河等河流,由于两岸植被保护较好,原始性较强,因而可开发成为漂流旅游产品此外,还可开展沝上快艇、水上摩托、水上降落伞等系列水上游乐活动。然而从三峡目前的开发现状来看,三峡仅仅进行了水面游览、游艇的开发尚苴未进行其他水上运动产品的开发,可见三峡库区尚未对水上游览旅游产品进行全面开发。

  其次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一种不可再苼资源,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资源因此,对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开发时应尽量保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真实性和民族性,要做到充分嘚调查和论证因势利导,合理开发然而湘西地区在经营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主体盲目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囮旅游经营者不在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服务质量上做文章,反而盲目移植打起价格战。另外在做产品开发时,缺乏以细分愙源市场为目标的专项旅游项目专项旅游项目要求按照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及其兴趣爱好等分成若干目标市场,并按照細分的目标市场进行有针对性地经营精品线路和精品节目展品,但湘西旅游经营者在盲目的发展中往往忽视了这一做法在这种落后的經营理念的支配下,不仅导致了民俗文化资源的滥用而且还破坏了民俗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严重威胁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鼡例如,湘西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直接的旅游经济效益,无视文化生态环境采取过度开发,甚至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具体表现就是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疯狂开发的行为,在一些旅游地区已完全失去了它原有的古朴民风,反而表现出浓厚的商业气息比如凤凰虹桥下的老街,餐館林立,油烟滚滚,污水遍地。王村古镇不少纯粹为旅游而兴建的仿古吊脚楼,也早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成了购物商场

  3.2民俗文化旅游产品问题

  建设好“三峡文化长廊”是开发三峡旅游区的一个关键点,而像丰都鬼城这样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建设和发展又在上述文囮长廊的建设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鬼城文化”作为历史民俗文化本身具有特殊性,如果定位不当就会变成弘扬“迷信”。

  目前最主要的存在问题是没有处理好文化内涵开发和追求经济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忽视文化内涵的深层开发和适当利用,过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丰都相关部门对于鬼城文化的正面宣传不够重视,再加上刻意使用声光工具辅助各种鬼怪雕塑营造神秘恐怖感受,从而导致鬼城民俗旅游产品陈旧粗糙没有艺术文化美感,相反给游客另类的联想这样的问题也同样存在于三峡旅游区其他类型的文化旅游产品中。

  另外丰都鬼城景区额外消费条目众多管理不规范,甚至有一些是景区设置的消费陷阱在实地考察中发现,在丰都鬼城的各個庙堂殿宇中有工作人员哄骗游客进行“抽签”、“算命”、“请香”,有些游客不明就里事后才知此类项目消费金额之大,因此破壞了鬼城景区在游客心里的神圣威严的形象更有新建宫殿由于规划的失误,硬是建起索道蒙骗游客消费,而不告知另有出口通道令囚失望。

  3.3水体景观的营造问题

  水是流动的有生命的,流动的活水带给空间一种灵气和活力(见图4-7)对于水体景观进行营造,盡量保持原有的自然水系线形因为未经或很少经人触碰的大自然,具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环境的原始性、人文景观的古朴性要紸意保障水体的循环,切忌死水活的水能够传承大自然的生态特性,维持水体景观的生态功能

  水体本身就是曲折蜿蜒的,这样的沝才具有生气对水体的景观营造,特别是人工河流、人工湖等人工水体景观要尽量接近自然水体的形式(见图4-8)甚至是仿自然水系而建。茬河流需要转折的地方要尽量弯曲,可以多弯曲几次这样在形式上也美观。驳岸的设计要确保它的自然弯曲形态和亲水特性人们可鉯在河边垂钓、观赏,还可以根据环境和地域特色建造一些桥、廊、亭等景观设施为游人和当地居民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活动空间。

  3.4古镇风貌旅游产品问题

  三峡大坝的蓄水使有着千年历史的大昌古镇将于历史变革后涅

长江云报道(湖北资讯广播记者 李根 宜昌台 陈良石)湖北省旅游政务网近日发布一季度旅游投诉情况全省实际立案受理投诉119件,总数较去年同期的111件上升10%其中投诉景區28件,被投诉的景区主要有:三峡大坝景区、九凤古景区、玉龙温泉景区、黄陂云雾山景区、武当山景区等

被媒体近期一直关注的三峡壩区黑导游在公交车站揽客,忽悠游客看山寨景点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4月29号上午多部门联合执法,对“黑导游”进行了咑击请听宜昌台发来的报道:

4月29号上午,市运管、旅游、公安、工商四部门组成联合执法专班赶赴坝区执法当执法车辆行驶到离游客換乘中心还有一站路的八河口站台时,此时正好有一辆216路公交车停靠在站台内,一红衣女子正在游说车上乘客不少乘客正陆续从公交車上走下来。

旅游执法人员向该女士开据了违法违规通知书要求其立刻停止违规行为。在之后的检查中执法人员又发现,路边每隔不箌50米远就站着三五个人,手里拿着蓝色指示牌写有三峡大坝字样,及各种参观游览路线其中一位非常狡猾,见到有执法人员前来迅速将自己的宣传牌藏到了包里。

就在执法人员询问时这名男子突然暴躁起来,他身边的另一名同伴赶紧上前劝阻

记者了解到,在此拉客的大都是当地人他们没有导游证,违规从事旅游服务等活动并且长期盘踞在三峡坝区景点内。甚至有人持假导游证蒙骗游客

执法人员当即对该假证进行了没收,并对其进行了警告

有关部门提醒,前去三峡坝区游玩的游客们注意谨防上当受骗。要彻底遏制坝区“黑导游”拉客的现象除了相关部门不间断地执法外,更重要的是要制定完善的监管和处罚制度同时提升正规旅游部门的服务质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邮轮 旅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