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图片里的人是谁?人不知道自己有错的图片的别回答求大老了。

照片中不需要的人一键抹掉,这个软件太神奇,大部分人不知道照片中不需要的人一键抹掉,这个软件太神奇,大部分人不知道更有料百家号在热门旅游景点里,或者在热闹的街道拍照时,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扰,在你摆了半天pose后,会有各种人来“抢镜”,导致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拍出满意的单人照,这该肿么办呢?没关系!用了这款app,可以拯救你的单人照,他叫Retouch。众所周知,在pc端,我们可以使用photoshop进行照片的修改和创作,能够进行抠图,调节色彩等操作,或者任意的更改图片上的内容。但是,这毕竟成本很高,很多人并不会使用PS,这也导致了大家无法删除照片中多余的人物或者物体,束手无策。不过,在移动端有一款强大的app,能够实现photoshop类似的功能,他长这样首先说明下,这款app有ios版和安卓版,其中ios版为付费应用,软妹币12元,安卓版随意获取,各大商店均可下载。他有4大出色的功能,分别是删除物体(本文重点描述),快速修复,线性删除和克隆印章。可能有的朋友就说了,就这4各功能值12块钱?我的答案是,很值,因为真的强大好了,先介绍一下删除物体这个功能。从相册里选择一张需要修复的照片,笔者选择了这张,画面上只有骆驼,把人物去掉。点击删除物体,然后对人物进行涂抹,把人物的轮廓全部涂抹掉,但不要忘记地上还有一个影子涂抹方式分为画笔和套索,两者都有粗细,可以随时调节当然,图片是可以进行缩放的,双指张开或者闭合能够进行放大活着缩小图片的操作如果不小心操作失误,涂抹了其他部位,可以通过顶部按钮,进行返回操作点击右下角“go”,确定删除物体最终通过最右上角导出按钮,导出想要的照片,大功告成得到最终的效果图,与修改前对比,看不出瑕疵,简直完美。是不是很简单哦,其他功能接下来会大家出教程,关注一波,锁定精彩瞬间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更有料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更有料的拍照和手工教程原创视频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您所在的位置: &
& 女性首页 & 正文
订一份办公室恋爱的协议[图]
  大部分故事发生在职位高低不同的两人之间,一般是主管和其属下。这样的关系往往会伤害到下属的利益,因为不可回避的权力问题。如果关系破裂,那么职位高的那一方可以毫发无损地抽身而退。而作为下属的另一方则认为是可以随意处置的,因此当两人关系破裂时,更容易被指责,或当事情闹得很难看时被调走甚至开除。
  即使这种关系发展得很顺利,其中的一方也往往不得不为维护它而放弃一些东西,一部分职权,主管职位,有时甚至是工作本身。事情很复杂,因为它不仅仅与两个当事人有关,你的生计往往不只关乎自己,还有对于别人、对于公司甚至社会的重要性。往往有人认为这种关系会带来偏袒,并因此产生怨愤和流言。
  最好的办法是不要约会,但这不现实。一旦有荷尔蒙参与,我们就会努力将我们喜爱的任何事物合理化。那么被情感冲昏了头脑的人该怎么办呢?方法也许太不浪漫了一点,但确是最理智也最有效的。此时你应该采取的行动是确保自己对公司有关规定和制度了然于心——倒不一定非得身体力行。这么做只是为了在老板要插手你们的事时,为你提供更有利的依据。你不用主动提及,但是如果老板要问,你必须装备好应对之辞。如果你不知道公司的规定如何,就相当于埋下了一颗随时会引爆的地雷,当你无知地一脚趟过——倾刻一败涂地,毫无招架之力。
  如果你的老板好管闲事,别回答他“有,先生”或“没有,先生”,而是反问他为什么公司对这个问题感兴趣。
  “‘约会’一词的涵意是什么呢?是出去共进晚餐吗?任何人都可以这么做啊!什么叫‘密切交往’?”了解公司制度并善于揣摩老板心意的人将更加容易排除不利因素。
推荐阅读: & &
  现在老美有了更万无一失的办法,员工有权选择与他的恋人签订一份具有法律效应的协议。在美国,已经有不少事务所起草过这种为公司内部恋情所涉及当事人准备的协议。协议中一般都言明事件双方是自愿建立这种关系,并且任何一方都不会因此而在工作中偏袒对方,或是利用这种关系来迫使对方为自己在职业上谋利。这对于解决有时是十分艰涩的问题,不失为一个创造性的解决方法。圣弗朗西斯科的律师杰夫泰伦伯说,他曾经为12对这样的当事人起草过交往协议,包括一对恋人。他说自从他的事务所3年前起草了第一份这样的交往协议以后,客户的要求就越来越多。
  我们怎么想不到这么绝的主意?
欢迎来到聊聊你的工作感受!&&&
( 09:29:38)
( 10:03:34)
( 15:36:58)
( 14:39:56)
( 11:54:07)
( 13:58:29)
( 14:56:56)
 QQ号码:
 QQ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请各位网友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最新热门评论
热辣图片写真
Copyright & 1998 - 2006 TENCEN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公司 版权所有求图中的小区!!不知道的别回答!_百度知道
求图中的小区!!不知道的别回答!
我有更好的答案
如楼上所说,第一张是陆家嘴绿地,第二张则一看就不是居民楼,那幢楼应该是办公楼,第三涨也是,带防火楼梯,而且统一装窗机的。所以光凭这三张照片看不出哪里。
你能不能别瞎说啊,第二张的的确确就是某小区,现在我已经知道了...你的回答对我来说毫无意义!还不如下面说陆家嘴绿地的人来的实际!
采纳率:43%
哥们,建议你算了吧。人家都已经结婚了,你还纠缠着干什么呢?更何况全世界这么大,你不说哪个城市,谁能知道?再说你又打了这么多马赛克,鬼才看的明白。
你不懂就滚粗!
其实我应该知道,应该是那里,但不是很肯定,所以我当做不知道,也就不回答了.
你说说呗亲~
第一张图是在上海的陆家嘴金茂大厦旁边的陆家嘴中心绿地
后面??????
好的,不回答。
何必单恋一支花啊
朋友不能和我学啊
其他6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这个图片有什么疑点?不知道的别回答,需要高人解决!_百度知道
这个图片有什么疑点?不知道的别回答,需要高人解决!
我有更好的答案
镜子是倾斜的。拍照的人不是这个男人。 换句话说,有另外一个人给这个男人拍照的。
采纳率:71%
你拿手机对着镜子照一张,再看看这张你就知道了。
手机是反的
首先,这是面镜子,图中的人拿的手机屏幕对着镜子,手机里的画面不是自己
还有镜子旁的那里,看不出是镜子里的还是墙上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上海有哪些地方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老上海特色?
我的图书馆
上海有哪些地方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老上海特色?
【德南王的回答(2票)】:
感谢邀请,但真正的老特色,我辈八零后真没领略过。
上海的八零后大多生于公房养于公房,从小就与抽水马桶和自来水龙头为伴。没住过石库门房子,未听过清晨巷首弄尾的刷马桶声,我实在不敢妄谈什么“老上海风情”。我只能谈一下我眼中,几处还保留着些许我幼时印象的地方。至于那算不算“老上海风情”,还请诸位自行评鉴。
1.从浦东滨江大道隔江观浦西外滩万国建筑群
十年前我念大学时,从家到学校要横穿整个上海,每周都会路过外滩。在我的印象中,外滩几乎无时不刻在施工。外滩究竟变过多少种样子?谁也说不清楚。外滩还会变多少种样子?也没人知道。随着川流不息的人群走在外滩,看一眼万国建筑群光亮整洁的外立面便知,那绝对不是过去年代遗留的产物;耳边混杂的各地方言与各国语言讨论着你懂或不懂、想听或不想听的事体——这一切都提醒着你,这绝对不是百十年前的老上海风情。
隔江观外滩,是另一派景致。那些恼人的细节消失了,只剩一副几乎静态的画面。万国建筑群虽然被拉皮整容了许多次,但大致外貌没有变;黄浦江上没了海鸥,但无时不向东的黄浦江水没有变。“外滩”是上海独有的海派文化的一条脊梁,隔江欣赏万国建筑群,就是欣赏这条脊梁的全貌。来上海不游外滩,就好比去北京不游故宫,作为一次旅行是不完整的。但同样,被前胸贴后背的人群推着从天安门走到神武门是何种感觉,在国定假日游外滩也不会差多少。在中山东一路被挤着推着看“新外滩”,在滨江大道隔着江水吹着江风欣赏“老外滩”,我认为,二者相结合,才算真正游过外滩。
2.闭上一只眼逛新天地
新天地,几乎一切都是最新的。一条老旧的弄堂,装着全上海最新潮的内涵,却依旧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老上海风情”。
上海的文化是什么?是文化的融合。上海没有数千年的古城墙和数百年的古刹。海派文化自发源起就是东西方文化的杂糅,新天地就是这种文化的延伸。古建筑加现代元素的方式不只上海才有,但惟有在上海才能融合的那么妥帖,几乎天衣无缝。何故?因为旧式里弄本就是不中不洋、半中半洋的建筑风格,一百年后再来一次西洋化、现代化,也不会破坏它原有的韵味。
所以我推荐新天地。在这个最fashion最in的地方,用一只眼欣赏东西文化的交融,另一只眼看新旧文化的交替,两幅景象叠加起来,就是海派文化的精神。
3.城隍庙里“噶闹猛”
上海只有一个去处,人越多越有旧时的味道,那就是城隍庙。城隍庙在我幼时的印象里,就是摩肩接踵的人群,以南翔小笼为首的各类小吃。现在似乎也没多少变化,只是人群比以前更拥挤些。
上海从来就是个弹丸之地,所以上海人喜欢用小地方办大事,并美其名曰“螺蛳壳里做道场”。城隍庙以前是上海本地人最喜欢“噶闹猛”的地方。我年前去过一次城隍庙,和二十年前的感觉完全一样——拥挤,嘈杂,人气旺。属于大多数人的老上海风情,不是红酒咖啡罗宋汤,而是城隍庙的这种“闹猛”。如今,城隍庙早就开出了星巴克,九曲桥还是那个九曲桥。最关键的是,“噶闹猛”的气氛依然如旧。顺便给个小贴士,一楼外卖的南翔小笼味道很一般,不值得排那么长的队。想吃到真正的南翔小笼,请上三楼堂吃。
以上是三处我认为有“老上海风情”的地方。当然我并不“老”,所以推荐的未必合题主口味,还请见谅。
【暗晓的回答(23票)】:
【多图】忙里偷闲~终于来答了,说些别的回答中没有的东西,主要是生活中的老上海特色!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作为九零后,我赶上了上海最好的时代,见证了上海在城市建设、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最后一跃。幸亏三代之内皆常驻上海,老早就被祖辈的上海文化熏陶。
很不幸的是高速发展带走了很多古典上海元素。真正的老上海,十里洋场,近代该修的修该造的造,早已失去了他原有的面貌。
但是有趣的事,尽管在一片骂声中,世界大同之趋势下,上海文化仍有一部分被保留了下来,他们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之中在我们身体里注入了“上海灵魂”。
--------------------------
1.1上海早餐
关于美食,发现了另一个题目,更全面详细
以下是个别除此以外我觉得哪些具有老上海特色的,或者其中我觉得需要强调的。
咸豆浆(图片近处)
(无地址),只要跟别的地方的人谈起咸浆这个东西,惊讶的发现居然很多人都不知道!上海早餐从老早就有“四大金刚”,豆浆油条大饼粢饭,个人觉得咸浆应该算是一大特色。至于这个具体地址,请大家到达卖油条这些地方,然后问老板有没有咸浆。。我只能说这家是我家附近的菜场上。。开了十多年了。。
生煎,(下图只是只是范图)
实话说真的根据个人口味不同,在上海估计十个人当中至少有五个会说,小杨生煎不好吃。个人是超喜欢友联生煎的,据说解放前就有了。别的地方我真的不知道,但是家里附近有一家,虽然老板换了不知道多少个了,招牌名字也不知道变了几次了,还是很好吃,老上海人都会拿着锅去装,一卖可能就十几两。
友联生煎 (浦东新区洪山路蔓趣公园边上)
此外还有一种东西叫做年糕团
可惜也早已找不到真正正宗老上海的店家和店铺了,只知道传承下来比较有名的一家,但我没吃过,大家可以去试下
地址: 虹口糕团厂门市部 四川北路2345号(近虹口足球场站)
下图为他人拍摄,侵删。
1.2上海正餐
真心上海饭店太多了,和平饭店、上海老饭店,我就不多提了,或者以后碰到单开的单元再慢慢搜集。真心多数老上海饭店,历史很悠久,也会保留一定外观以及菜品。但现在传承如何,做的好不好吃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过有几个还是需要提一下。
红房子西餐馆
尽管现在名声不是最好了,但听我妈妈说旧时还是很火的,anyway,要想体验以下,走个形式吧。
地址:淮海中路845号(近茂名南路)
下图为他人拍摄,侵删。
说到红房子不得不说炸猪排这件事。听老一辈说,上海人把西洋菜罗宋汤、猪排这些东西引入了进来,加了自己的元素,然后变成了一种中不中西不西的菜,炸猪排就是很典型的。于是在大部分店里,他是这样的。
下图为他人拍摄,侵删。
但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但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
这东西才真是老上海特产啊!上海人没有不知道泰康黄牌辣酱油的吧?去买上海特产的买什么五香豆啊桂花糕啊!该买辣酱油啊!(各大超市均有销售),他长得是这样的。这东西才真是老上海特产啊!上海人没有不知道泰康黄牌辣酱油的吧?去买上海特产的买什么五香豆啊桂花糕啊!该买辣酱油啊!(各大超市均有销售),他长得是这样的。
泰康黄牌上海辣酱油
下图来自百度
相传辣酱油是在19世纪由英国人从印度带来的方子,传进上海和香港的(这圈子绕的挺远,不过奇怪的是在英国我却没有见到过他),一百年前是啥味道我就不知道了。但现在总体来说是一种酸中带辛(个人认为不能算是辣的),据说是味道保留比较完好的调料,太厉害了,总之是一种奇妙的味道,蘸猪排和大排简直一绝。相传辣酱油是在19世纪由英国人从印度带来的方子,传进上海和香港的(这圈子绕的挺远,不过奇怪的是在英国我却没有见到过他),一百年前是啥味道我就不知道了。但现在总体来说是一种酸中带辛(个人认为不能算是辣的),据说是味道保留比较完好的调料,太厉害了,总之是一种奇妙的味道,蘸猪排和大排简直一绝。
说到这里必须要提一下它的好兄弟-排骨年糕。
下图为他人拍摄,侵删。
排骨年糕是老上海一大特色,真正好的排骨年糕应该做到外脆里嫩。炸时裹浆用澄粉,不用面包糠, 外皮轻轻要下来,不十分黏连里边的肉,而里边的肉也应该咬下来就断掉,不能是老的咬不断,年糕外面要炸的有薄薄得一层脆膜,一咬下去也是极嫩的那种。两个外边脆脆的东西撒上一点辣酱油,有脆有软,各种口感快感层出不穷。但是实话说这门菜我也不知哪家强,哪家是鼻祖,只是大家看过算数吧。可以大众点评里面搜一搜,最热门的那种小摊也可以。排骨年糕是老上海一大特色,真正好的排骨年糕应该做到外脆里嫩。炸时裹浆用澄粉,不用面包糠, 外皮轻轻要下来,不十分黏连里边的肉,而里边的肉也应该咬下来就断掉,不能是老的咬不断,年糕外面要炸的有薄薄得一层脆膜,一咬下去也是极嫩的那种。两个外边脆脆的东西撒上一点辣酱油,有脆有软,各种口感快感层出不穷。但是实话说这门菜我也不知哪家强,哪家是鼻祖,只是大家看过算数吧。可以大众点评里面搜一搜,最热门的那种小摊也可以。
暂时留个地址:(富春小笼)愚园路650号(近镇宁路)
下面再提个大富贵酒楼(我到底是有多热爱大富贵。。。)
地址:中华路1409号(近梦花街)
据说光绪年间就有的大富贵酒楼必须是保留老上海特色的餐馆之一,分点心部和酒水部
下图为他人拍摄,侵删。
大富贵的熏鱼、烤麸、上海辣酱和色拉。(不一定合每个人的口味)但是是非常具有上海特色的。我就不一一贴图了。大富贵的熏鱼、烤麸、上海辣酱和色拉。(不一定合每个人的口味)但是是非常具有上海特色的。我就不一一贴图了。
1.3上海点心
说了那么多,必须再多提两个地方,一个必须是红宝石。
下图为他人拍摄,侵删。
红白相间的条纹,走进去,有的商店还会摆设格子的小桌子,营业员阿姨穿戴,都活脱脱像上个世纪时候的样子,真正有上海的味道。红白相间的条纹,走进去,有的商店还会摆设格子的小桌子,营业员阿姨穿戴,都活脱脱像上个世纪时候的样子,真正有上海的味道。
红宝石里面最出名还是奶油小方和栗子蛋糕了。
下图为他人拍摄,侵删。
说到这里想提一个我没有回答的问题说到这里想提一个我没有回答的问题
里面有很多答案都是错误的!
由于目前我没有时间搜寻学术和商业上的证据,所以我想回答而无法完整回答这个问题。但我考初级西点师的时候,经过我国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时,上海烘焙协会的老师讲课后我得知,从上海烘焙行业历史上来看,红宝石的奶油小方是上海(乃至全中国)第一家使用动物乳脂制作奶油蛋糕的。也有种说法,据说(有待考证!!),该产品是使用了光明乳业为其度身定做的奶油,在市面上未有第二家使用此产品(不同于市面上比较流行的金钻、金鹂等等)。奶油小方,贵在朴实、贵在甜而不腻不油,加上戚风蛋糕的松软和水果碎粒清新,是奶油蛋糕界中口感及风味辨析度很高的产品。至于真的好不好吃,看个人喜好了。反正我是非常非常非常喜欢吃。
由于红宝石创建的时间较晚,约是上世纪80年代了,应该不算是老上海了。下面我提一个比他更早的店,1928年诞生。
地址:南京西路1001号(茂名北路口)
其中的哈斗是最有名的,(还有栗子蛋糕)能够一定程度上代表当时老上海的西点水平。可惜哈斗随着时间过去,大家的口味渐渐转变,(也是因为富裕了所以能吃更多东西了)凯司令的知名度早已大不如前,很多人都不知道了。想到这里就觉得红宝石这些企业也很有可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因为单个产品一炮而红的企业,始终承担着很大的风险。
下图为他人拍摄,侵删。
哦哦哦此外还有种东西,鲜肉月饼,必须是上海代表作之一
我曾经被安利过一个不知名的店
地址:实惠点心店 曹杨路520号后广场8号(近沪西工人文化宫后门)
也是上世纪80年代开业的据说,其中一些上海的点心,例如鲜肉月饼、蟹壳黄等据说比较正宗,不同于真老大房和大富贵那些老牌子反而变了味。
下图为他人拍摄,侵删。
上海也算是地处江南,纺织、绸缎行业于上世纪是非常繁荣的。乃至解放后,上海仍是纺织行业的领头城市。老上海都知道上海有三家百年老字号绸缎庄,三大祥:协大祥、宝大祥、信大祥。可惜现在宝大祥成了青少年用品商场,信大祥不见了踪影,但是好在协大祥还在。还算是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老上海纺织业的旧貌。
老上海人做新衣服,床单被套,据我妈说以前都是去那儿扯上一些布,交给那店里的裁缝做的,我们家好多床单就是那时候留下的。
地址:方浜中路124-126
下图采集于百度地图实景
2.2旗袍&西装
上海旗袍世界闻名,但必须先说好!汉人的民族服饰是汉服!汉服!汉服!
好了接下来可以介绍旗袍这种特殊的东西了,老电影中常看到的上海旗袍,在上海目前的保留情况,是相当的,差啊。
其实来说,老上海裁缝也多数来自其他地区,比如苏州、宁波的比较多。追溯到上源,老上海的结构也无非都来自周边地区。他们就真是代表了老上海了。
目前上海还剩一条长乐路算是据说有“高级成衣定制一条街”的美称(我就不贴图了),其中不乏几家世代相传的老旗袍商店。据说有些旗袍店最鼻祖的老师傅还会到店里去,(可能算不算质量监控?)但实话说接了几代也不知道了,做工如何也不了解了,令人堪忧。此外还有以下这家据说保留了老上海旗袍的手艺。
下图为他人拍摄,侵删。
说实话,现在上海人平时做不做旗袍我不知道,但我本人是做过的(为了特殊场合),旗袍必须是度身定做才好,所以现在基本上新上海老上海和外国人(居多),会来这里而这个地处董家渡的轻纺市场:南外滩轻纺市场。买衣料顺便做一身西服和旗袍,价格会比一些大牌子和老牌子公道一些。
下图采集于百度地图实景
此外还有个叫十六铺面料市场的,不要搞混了,(地方接近),据说其前身正是前文中提到的三大祥之一的“信大祥”。但是早就更新换面了,具体情况我也不太了解,姑且一看吧。
下图采集于百度地图实景
下图来自百度百科
在一些影视剧中不难看出,旧社会中,上海往往把社会名流、富人等所处的区域称为上只角,而这些区域很大比例即是那些租界、中心地区。(当时上海面积还很小)而这些上只角们往往都保留了比较好的历史建筑,传承老上海的味道。
(对照现在,大家应该能看出某些地段好的原因了吧)
下图采集于百度地图
具体很多建筑,其他答案也讲了,我这里查到有几本书,很完整,大家可以去看看
于其中或此外,我想讲两个比较有趣却常被忘记的地方。
1)马勒别墅
地址:卢湾区陕西南路30号(近延安路高架)
下图为他人拍摄,侵删。
马勒别墅建造于1930年代,耗时9年建成的别墅,目前在上海算是保存的比较完整的老别墅。是犹太人马勒为其女儿建造的别墅,有梦幻城堡之称。最有意思的是,有一个传言,据说因为是这位犹太大佬给女儿造的,因为是青少年,所以建造的规格,窗户、天花板等都是“缩小了”一号的(可能不会有明显的观感,但是时间久了大人可能会感到狭窄)。所以在解放后,该建筑(“只能”)被用来做共青团上海市委办公场所。马勒别墅建造于1930年代,耗时9年建成的别墅,目前在上海算是保存的比较完整的老别墅。是犹太人马勒为其女儿建造的别墅,有梦幻城堡之称。最有意思的是,有一个传言,据说因为是这位犹太大佬给女儿造的,因为是青少年,所以建造的规格,窗户、天花板等都是“缩小了”一号的(可能不会有明显的观感,但是时间久了大人可能会感到狭窄)。所以在解放后,该建筑(“只能”)被用来做共青团上海市委办公场所。
尽管不能算是标准老上海,但是这里的建筑也是代表了一定时期上海的外国人,至少是犹太人的生活踪迹,很有意思。
2)汾阳路建筑
汾阳路79号住宅,现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
下图为他人拍摄,侵删。
坐落于汾阳路的该栋建筑,前身是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官邸,具有老上海上只角的一定风貌。坐落于汾阳路的该栋建筑,前身是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官邸,具有老上海上只角的一定风貌。
其实上海的“上只角”建筑多数透露的是一种,二战前上海被欧化后的“文艺”气息。谈到文艺其实很多人只想得到巨鹿路、衡山路、长乐路。殊不知汾阳路以及与其交错的复兴中路的一些建筑其实很美。(上海音乐学院就在那里,是一条文艺气息极浓的路)
比如一会,就走到了伊丽莎白公寓
地址:复兴中路1327号
下图为他人拍摄,侵删。
走在复兴中路和汾阳路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就有一种安逸舒坦的感觉,感觉可以嗅到老上海的味道,可能是我个人的错觉吧。
下面就是随手拍的几张照片。
在一文中,其实很好的诠释了上只角和下只角,其中也有组图说明了下只角目前存留下来的一些建筑
上海以前称为南市区的地方,(中华路、河南南路等)目前还有很多很老的建筑,是上世纪遗留下来的老建筑,可以代表老上海的一些历史,但实在是太生活化了,没有什么可观赏价值。
下图来自于该文
上海还有其特有石库门房子,是一种中西结合融资建造的产物,也不能算上只角,也不能算下只角。不同于别墅,他其实十分的狭窄,采光也不会很好,有的是好几家一起居住,就更不要提厕所什么的一些基础设施了,其实早点拆对于里面的居民来说也是件好事。但是事情分两面,保留下来也有它的好处。
例:上海张园石库门
地址:威海路590弄84支弄2~8号
下图为他人拍摄,侵删。
4.1有轨电车-铛铛车
当年上海有名的霞飞路,变成了现在有名的淮海路。shopping和fashion这两点倒是没有变,整个面貌那是肯定变了的。当年的霞飞路如下图
下图为他人拍摄,侵删。
于是我想说的是,那上面的铛铛车被各种形式转换成了,南京路上(非常傻的)无轨观光车于是我想说的是,那上面的铛铛车被各种形式转换成了,南京路上(非常傻的)无轨观光车
下图为他人拍摄,侵删。
和有小辫子的无轨公交电车(以最有名的黄浦区11路为例)和有小辫子的无轨公交电车(以最有名的黄浦区11路为例)
下图为他人拍摄,侵删。
真心说实在的,要看老上海,还不如去车墩影视基地。。
下图为他人拍摄,侵删。
4.2永久自行车
以前上海人说,结婚要有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自行车对于当时全中国的人来说都很重要,对上海人来说也是如此,算是上世纪吧,上海永久牌自行车各种风靡。现在在上海街头,还是能看见一些大伯阿姨在骑永久自行车,也算是老上海的一种风景吧。
下图为他人拍摄,侵删。
5.文化生活
5.1沪剧、越剧
小时候我的祖母一直会开着电视听越剧(现在也是),光是红楼梦听得就有个三四遍吧。感觉几乎每个上海人人都应该会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吧。老上海时期,上海还是最流行听越剧的,而1927年后,沪剧也开始流行了起来。老一辈艺术家说实在的我都不太认识了,不过茅善玉等人还是略知一二的。怎么说呢,戏曲也应该算是上海的一种文化传承啊!可惜搜了下最近放出的一些戏曲演出,皆在东方艺术中心等比较新的地方,而在上海其实有一些戏院,比如下图的建于1930年的兰心大戏院就很有历史价值,已经没有在演戏剧了,说不定已经翻新了好多回了,但是好在目前他还存在。
地址:上海市茂名南路57号(近长乐路)
下图为他人拍摄,侵删。
还有一个便是逸夫舞台,前身为1930年间的天蟾舞台,现在会演越剧京剧等戏曲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701号
下图为他人拍摄,侵删。
5.2滑稽戏、独角戏
上海滑稽戏是最有代表性的戏剧节目,其中最最最最有名的必须是《72家房客》、《三毛流浪记》等了。今年春晚又是“差点”上了一个滑稽戏演员钱程,最后还在元宵晚会上看见了他。其实他在元宵晚会上所表演的已经不能算是标准的上海滑稽戏,但上海人都知道他参与主演的《老娘舅》等情景喜剧,也可以侧面反映出上海滑稽戏特色了。
如果把滑稽戏铺开来说,从周柏春老先生、姚慕双老先生、王双庆先生、李青先生等开始就又可以无穷无尽地开一个话题。目前大家都比较熟知的李九松先生、王汝刚先生等也不太经常出来工作了,活跃在一线的就估计只有当初那几个演《老娘舅》子辈的演员了吧(比如毛猛达、钱程、陈国庆等)。而且现今的滑稽戏比起“周姚”等泰斗比起也是差了一截,在这里算是一个惋惜吧。
只能说要在这里看到上海特色,只能打开电视机,收看那些还在播的滑稽戏节目了。
找了很久也没找到带字幕的,挑了个经典的,只能让上海小孩回顾了,现在看还是好好笑!
-------------------------------------------------------------
感觉说了好多也不一定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带着我所有的情怀”。走遍天下,我也没发现比我的上海更好的地方,希望她能走慢一点,也回头看看自己这里还有多少风景。
【喵西的回答(3票)】:
谢蔺佳邀。
看了古风的答案,很棒呀。我再补充几处可以观光体验的地方。(图片来源于网络)
1.外滩源壹号
(中山东一路33号)
原英国驻沪总领事馆,是外滩第一界面现存最早的建筑。
外滩源壹号位于中山东一路33号,原英国驻沪总领事馆,是外滩第一界面现存最早的建筑。主楼始建于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现存完好的是1872年(同治十一年)由格罗斯曼和鲍伊斯设计重建后的建筑,立面呈英国文艺复兴风格,并带有外廊式建筑特征。
现在是一家西餐店~用餐可自由参观。
2.女青年会大楼
(圆明园路133号)
台湾凤梨酥微热山丘的店就选址在这里,建筑内部的格局,门窗五金还是原来的样子。询问过工作人员,外部装饰是更换了的,但也确保修旧如旧。可以自由参观。台湾凤梨酥微热山丘的店就选址在这里,建筑内部的格局,门窗五金还是原来的样子。询问过工作人员,外部装饰是更换了的,但也确保修旧如旧。可以自由参观。
由沪上华籍著名建筑师李锦沛设计。建筑坐西朝东,8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为89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834平方米。大门用仿明清宫殿,大楼外貌带有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影响,装饰纹样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立面勒脚为石刻莲瓣须弥座,窗裙和压顶饰假石回纹,入口门楣为石刻勾头滴水批担;室内饰藻井式天花及仿和玺彩画,十分精致。
3.上海外滩美术馆
(虎丘路20号)
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前身是上海博物院,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
建成于1932 年的亚洲文会大楼,不仅是十九、二十世纪中西学术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向社会开放的一座博物馆。当年,这幢五层大厦中,设有演讲厅、图书馆、博物馆陈列室,参观者月均7000人。这栋集展览,文化活动以及知识传播于一身的机构,使它成为有别于城市街区中其它建筑,带有独特文化底蕴的场所。
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亚洲文会大楼与当时国际重要博物馆,包括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等,都建立了藏品交流和业务合作关系。在促进学术研究、推动文化交流、普及科学知识以及丰富市民生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为当时最大的东方学研究中心,也是上海知名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
1952年,这个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停办,其多年积累的20328件自然标本、6663件历史文物和艺术藏品分别构成了今天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的典藏基础;其图书馆收藏的14000余册中西文图书,并入徐家汇的天主教藏书楼,成为上海图书馆的特藏。
4.上海百乐门舞厅
(愚园路218号)
被誉为“东方第一乐府”的百乐门大舞厅于1933年正式对外营业,历史悠久并至今还在营业。
老上海风情,怎么能忘了百乐门舞厅,看到照片,相信大家都眼熟吧。
百乐门也坐落于静安寺地块。其实相比静安寺本身后来修建的建筑,百乐门更具有风情。(那静安寺金灿灿的塔,之前可是复茂小龙虾的店啊= =)百乐门也坐落于静安寺地块。其实相比静安寺本身后来修建的建筑,百乐门更具有风情。(那静安寺金灿灿的塔,之前可是复茂小龙虾的店啊= =)
门口的牌子明码标价这里的舞场是按不同时段收费的:下午1点到4点半的茶舞,平时门票40元一位,假日50元一位,女舞师每节25元(10分钟为一节),男舞师每人400元;下午4点40分到晚上8点的香槟舞,门票价格为100元,男女舞师收费标准与茶舞一样;而晚上8点到凌晨1点的晚舞场最低200元门票,其余消费另算。
5.上海瑞金宾馆
(瑞金二路118号)
小时候爸爸总喜欢和我开玩笑说,将来我办婚礼要在瑞金宾馆的大草坪上。
入住可自由参观~入住可自由参观~
6.高桥仰贤堂
(高桥镇义王路1号(高桥东街口))
20世纪30年代初,高桥商人沈晋福在界浜(高桥港)边建造了“仰贤堂”。正面看是二进深、五开间的中式宅院,从背面隔河相望,又像是一座建在水上的西式别墅。主楼是一厅两厢房的三层楼房。主楼的东边是二层楼的书房,地下建有密室,屋顶有晒台,当时向东可以看到长江口的海轮,向南可以看到永安公司的霓虹灯。主楼的西边是二层楼的配房,主要是厨房、杂作间等。主楼北面沿街有七间二层楼的街面房。
到高桥镇,顺便可以去自贸区转一圈,也可以尝尝高桥松饼。
值得一提的是,杜月笙的杜家祠堂也在高桥地区。
7.和平饭店爵士吧
(南京东路20号和平饭店1楼)
和平饭店的大名应该是耳熟能详了吧,远东第一楼之于上海,总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上海南京东路口的两幢大楼都称为和平饭店。和平饭店北楼建于1929年,原名华懋饭店,属芝加哥学派哥特式建筑,楼高77米,共十二层。饭店位于上海的南京东路和外滩的交叉口。1929年,犹太商人Victor Sassoon构思并创建了名为“华懋饭店(CathayHotel)”的酒店,这就是后来的和平饭店。当时由芝加哥学派哥特式设计风格的建筑师Palmer& Turner设计,以一个海拔77米的绿色铜护套屋顶为最大特色。外墙采用花岗岩石块砌成,由旋转厅门而入,大堂地面用乳白色意大利大理石铺成,顶端古铜镂花吊灯,豪华典雅,有“远东第一楼”的美誉。和平饭店南楼,原为汇中饭店,正门设在南京东路23号,靠外滩的19号属边门。1908建成,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但是入住的话,荷包有些紧呢,所以特意介绍一下和平饭店爵士吧,价格相对亲民又可以体验老上海的风情。但是入住的话,荷包有些紧呢,所以特意介绍一下和平饭店爵士吧,价格相对亲民又可以体验老上海的风情。
「上海老年爵士乐团」由六位年龄已逾七十岁的老乐手组成,是上海最负盛名的爵士乐团之一,擅长演奏三、四十年代的爵士名曲。老年爵士酒吧曾接待过数百万来自世界各国的嘉宾,包括前美国总统卡特、挪威国王、巴西、阿根廷、墨西哥、乌拉圭等国总统都曾来聆听过他们的演奏,为他们的上海之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乐队还多次应邀出访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1996 年老爵士乐酒吧也被美国『新闻周刊』评选为世界最佳酒吧之一。名闻遐迩的老年爵士乐团每年吸引著众多慕名前来的海外游客,为上海赚取了不少外汇,现在,这六为位老乐手已成为上海国宝级的人物。
营业时间营业时间
每日 5:30 pm - 2:00 am
老年爵士乐团表演时间:
每晚从7:00开始
老年爵士乐队与上海爵士女名伶:
每晚从9:45开始
【古风的回答(35票)】:
更多内容,敬请各位网友移步微信公众号“上海徒步光影”,现已推出15期。
===================华丽分割线===================
感谢蔺佳女士的邀请。
老上海特色,这个话题比较大,我试着回答一下,不知道能否满意。
推荐几个景点,比较能代表老上海特色吧。
1. 徐汇区武康路
电影《色戒》结尾部分,汤唯扮演的王佳芝放走了老易,叫来一辆黄包车,说“到福开森路去”。福开森路,现名武康路。张爱玲的小说里,王佳芝最后是要去愚园路的,导演李安作此修改,个人揣度,可能是因为武康路名人故居更多,更能代表民国那个时代吧。
武康路优秀历史建筑众多,有“小资街”之称。主要景点有东美特公寓、意大利总领事馆、黄兴故居、巴金故居、周作民故居、郑洞国故居、刘靖基故居、北平研究所旧址、开普敦公寓等。
武康路的起点,武康路与淮海中路交界处为东美特公寓,又称武康大楼,1924年由中国的建筑公司于该路口30°夹角的区域斥资兴建,由匈牙利著名设计师邬达克设计(上海现存的25座优秀历史建筑都出自邬达克之手)。著名电影艺术家赵丹、秦怡等都曾在此居住。
原意大利总领事馆官邸,1932年建造,地中海式花园住宅。冬天去的时候,门前的银杏树黄的任性,超赞。
黄兴故居,早期部分建于1912年,新古典主义建筑样式,后续部分建于1933年,装饰艺术派风格。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曾于1912年-1916年在此居住。1912年,民国建立年。1916年,黄兴逝世年。黄兴对民国的创建之功,几可超过孙中山,后人以“孙黄”并称。往年读书看过袁世凯对孙中山、黄兴二人的评价,还算中肯。袁言孙只是个理论家,而黄则是实干家,清末多次起义皆由其领导。武康路的这处外墙涂黄的故居,无法进入,却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巴金故居,建于1923年,欧洲独立式花园住宅。文学巨匠巴金于1955年后直至2005年逝世之间长达50年的时间居住如此,并在此创作《随想录》等作品。故居门票免费领取,内有巴金生前的日常起居用品,文学青年值得一看。
2. 徐汇区东平路
东平路的主要景点有蒋介石宋美龄爱庐、孔祥熙旧居、宋子文旧居、席德懿席家花园、普希金雕像等。
东平路蒋介石宋美龄“爱庐”,法式花园洋房。1927年之后蒋宋在此居住,为宋子文送给妹妹宋美龄的陪嫁。蒋介石将庐山牯岭别墅称之为美庐,将杭州西湖别墅称之为澄庐,可见其对爱庐情有独钟。现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所有。
东平路孔祥熙旧居,西欧建筑风格,1935年建成,与蒋宋爱庐位于同一院内。现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所有。旁边的柚子树结满硕果,还是第一次在上海见到。
东平路宋子文别墅,法式建筑风格,蒋宋“爱庐”隔壁,现辟为酒店。
东平路席家花园,为民国中央银行行长席德懿旧居。席家花园,现辟为酒店。
普希金雕像,位于汾阳路、岳阳路和桃江路的街心三角地带。1937年普希金逝世100周年由旅居上海的俄侨建造,日本占领上海后于1944年拆除。1947年重建,1966年雕像连同碑体一同被毁。1987年,普希金逝世150周年之际再次重建。两次被毁,两次重建,上海的外国名人雕塑应该没有第二个可以享受到如此待遇。
3. 长宁区愚园路
愚园路的主要景点有汪公馆(汪精卫旧居)、《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旧址、岐山村钱学森故居、静安寺。
汪公馆即汪精卫旧居,网上评论为上海十大最美老洋房之一,是我在上海见到的最漂亮的建筑(没有之一),意大利哥特式城堡建筑,1934年落成。原为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何应钦内弟)为迎娶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所建。汪精卫投敌后据为己有,成为其在上海的行宫,故称“汪公馆”。日伪时代,汪精卫、陈碧君、周佛海、李士群、诸民谊等大佬在此聚集活动。现为长宁区少年宫所在地。进入之后足以尽情享受汪公馆带来的美学冲击。
愚园路上另有1927年中共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旧址,岐山村钱学森故居。岐山村,年建造,愚园路上的新式里弄建筑,取周武王发祥地岐山而命名。内有多处名人故居,包括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先生的故居。
愚园路西侧尽头的中山公园,始建于1914年,原名兆丰公园,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很多城市都有中山公园,据我所知的就有青岛、北京等。上海的这处中山公园,绿植繁茂,槐树如龙爪般任性地向天空生长开去,也是别处不多见的。
愚园路东侧尽头的静安寺,上海三大寺(静安寺、龙华寺、玉佛寺)之一。历史悠久,始建于三国东吴赤乌年间。外面修的金碧辉煌,与之相比,紫禁城的故宫也要黯然失色。
4. 卢湾区思南路
卢湾区,现已并入黄浦区,为原法租界所在地。卢湾区的思南路,主要景点有孙中山故居、复兴公园、思南公馆、周公馆等。
孙中山故居,欧洲乡村式洋房,位于思南路-香山路路口,门票20。由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赠送给孙中山。孙中山与宋庆龄1918年入住于此。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宋庆龄移居香港、重庆。1945年底,宋庆龄回到上海将此寓所移赠给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的永久纪念地。
复兴公园,始建于1909年,是上海唯一一座保留法国古典式风格的园林,也是近代上海中西园林文化交融的杰作。复兴公园,又称顾家宅公园、法国公园。1915年6月,即一战的第二年,为颂扬马恩河会战中有功的法国名将霞飞,法租界公董局将宝昌路(现淮海路)更名为霞飞路,并在1922年3月霞飞来沪访问时举行揭碑仪式,一系列庆贺活动均在复兴公园举行。将该公园改名为复兴公园,与该公园毗邻孙中山故居有关,蕴含民族复兴的意味在里面。值得一提的是,孙中山故居旁的复兴中路的命名,也与此有关联。
思南公馆,位于复兴中路-思南路路口西南,是上海唯一一个以保留保护历史建筑为宗旨的项目,汇集了51栋历史悠久的花园洋房。思南公馆内的建筑历史沿革始于1920年。现公馆内设有高档酒店、酒店式公寓等。
周公馆,位于思南路,原中共驻沪办事处,西班牙式花园洋房,建筑时间已不可考。1946年-1947年国共谈判期间,周恩来董必武曾在此办公。公馆内有多间卧室和办公室可供免费参观。是“周迷”不错的选择。
【平平平兄的回答(0票)】:
衡山路和它周围的各条马路,还有浦西的外滩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其实不太了解题目的“老上海”是有多老,不过在我看来应该没有其他地方更能体现老上海风情了
上海影视乐园
影视乐园,有旧上海的市井风情,有拍电影的幕后秘密,有欧式的标准庭院。有“宋子文旧居”、汾阳路上的“工艺美术学院”。老上海特色的风貌是其特色之一。国内大部分讲述上海故事的年代戏都在这里拍摄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歉
【沈晓波的回答(1票)】:
谢蔺佳邀,让我这个外来务工人员兼宅男回答,汗颜了些,权当抛砖。
古风说了一些,我再说几个可能更侧重氛围的(了解上海的见笑了)。
藏于闹市中,看起来不太起眼的一条小路,但可能是上海最有文化气息的一条街,相比其他的外在体现,这里可能更从内在体现了老上海的特色。有美术馆、有看老电影的,还有诸多民间小型收藏馆、路边各种卖古玩字画、旧书、收藏品、纪念品的小店,这里有白崇禧、孔祥熙、汤恩伯的公馆,鲁迅、郭沫若、叶圣陶、茅盾、柔石、瞿秋白也曾经活跃在这里。
2、城隍庙/上海老街/豫园一带
这地方来上海的估计都会来,和外滩能竞争人流最多的地方之一,有小商品批发,有各种老字号,各种民俗娱乐,每次去印象最深的是南翔馒头下面排的巨长的队。。
3、巨鹿路、长乐路、华山路、常熟路、富民路、陕西南路一带
属于法租界区域,典型的体现上海小资特色的地方,而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被《外滩画报》称为「巨富长」,各种公馆、洋房历史建筑、比如爱神花园、马勒别墅、蒲园……还有各种精致的小店、酒吧、咖啡馆。
这个地方就不能算景点了,不高大上,也不小清新,最市井的地方大概就是这里,虽然有点乱哄哄的。但是市井之地也是一个地方的特色所在吧,在上海也不能靠文艺生活啊。是以二手电子市场而闻名,实际上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民国时就是一个买卖五金、日用品的地方。
这个不知道算不算跑题,因为不属于狭义的老上海滩的区域,属于江南古镇的赶脚,这里在明清时就已经是很繁华的商业市集,曾经是米行、布行、酿酒的聚集地,现在保存比较完好,镇子中间有漕运和,水路纵横,四通八达。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老上海已经慢慢死去
新上海真在不断替代
作为一个在了20几年的人。
在我眼里,老上海是什么味道?
在我记忆力印象最深的那应该就是:
大热天的,每到傍晚的时候,弄堂里的亲邻好友多悠悠的吃好晚饭,陆陆续续的扛着个躺椅,慢腾腾出来找个位置,然后看报纸的看报纸,聊天的聊天,冥想的冥想。
奥,那时候的晚上出来乘凉,家门是没必要关的。
这种悠然,慢节奏,热热闹闹的氛围才是我心中的上海老味道。
然后随着上海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提升,环境的不断恶劣,老式房子的不断动拆搬迁,邻里之间分别住到了不同区域的公房中,这样的情景也再也不会有,换做的是开着空调,上上网,看看电视。
老上海的时候,远亲真的不如近邻。
而现在的上海,我连隔壁姓什么都不知道。
如果你想通过一些景色,街道老找回老上海的味道?
对不起,可能有些型在,但魂却早已不在了。
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这真的是靠了广大外来同胞们的大力奉献才有的今天的上海。
而在我眼里现在的上海就像是一个财务滚滚的暴发户,早已失去了起原本该有的内涵。
上海发展成现在这样,全国希望,主席希望,市长希望,但上海的老百姓真的没有那么希望变成现在这副摸样。
【云说我知道的回答(0票)】:
东方明珠下面的上海历史博物馆(或者类似的名字),值得一去,尤其是对外地游客。老上海百业,一次性了解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正宗的上海话,很有上海特色,上海“面道”。
【地狱凤凰75的回答(0票)】:
mark一下,这个问题我想回答的,等我有空来答
【李鲜的回答(0票)】:
不要去景点,去那些街道走走,就挺有感觉的,比如思南路、泰康路等等。反正卢湾区还是很有味道的
【浮云的回答(0票)】:
谢邀~ 我是来看答案的…… 我自己都不知道 (?_?)
【陈毓敏的回答(0票)】:
谢谢邀请,诚惶诚恐啊……
去过的地方不算多,不过印象很深的是静安寺和上海老街,因为是古建筑,和民国时期的老上海风味不同,已经算是古上海了吧哈哈哈
有一次和朋友顺着复兴路散步,然后拐到了上海老街再一直走到外滩,夜晚的灯光呈现的光影让我忍不住拍了两张。
直接拿了微博上面的图请不要嫌弃……
外滩周边有很多比较错综复杂的小路,走在其中抬头看见的是繁华似锦的大厦,霓虹灯色彩斑斓,平视却有棚屋和大排档,甚至有废弃的断壁残垣,这种对比很是奇妙,推荐去走一走感受一下。毕竟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地方,与老租界的洋房差异很大,更加生活化市井化,也保留了老上海市民文化的氛围。
另外个人也很喜欢老场坊,虽然这里以前是屠宰场不过现在改造之后已经可以作为取景地啦,MV大作业就是在那里拍的(≧?≦)
待我问问在上海长大的同学之后再来补充一些答案吧~
【魏妙钦的回答(0票)】:
作为只在上海呆过两年的人额,对这个问题不是很有发言权,不过平时去过的有些地方,应该算符合题主所说的保留着比较完整的老上海特色吧。
1、新天地的石库门建筑,当然要体验到老上海,推荐走小弄堂和老房子,而不是现在新商业区。
2、田子坊,虽然现在比较商业化,但是老房子还是得到了保全,在此基础上开发的,可以推荐去看看。
3、苏州河沿岸,可以看到老式的居民区和废气的工厂,现在很多工厂改为了艺术园区,比如比较出名的M50创意园区。
4、朱家角,号称东方水上威尼斯,也是比较有上海老特色的,不过个人感觉水乡算乌镇开发的是最好的,西塘太商业化了。4、朱家角,号称东方水上威尼斯,也是比较有上海老特色的,不过个人感觉水乡算乌镇开发的是最好的,西塘太商业化了。
6、淮海路附近,两面林荫大树配合老房子很是有feel。6、淮海路附近,两面林荫大树配合老房子很是有feel。
囧rz,貌似有些跑题。
【秦孬孬的回答(0票)】:
上海老特色。这个面比较大。既有十里洋场的繁华。也有小胡同里的味道。如果想看上海作为一个城市的发展请去外滩南京路。尤其是在晚上去。如果你想感受老上海普通人普通人的生活。怎么说呢。老上海已经被拆的七零八落了。东一块西一块。你如果不是本地人你很难感受到一小块胡同对你的情怀。打个比方。一条短短一百多米种满梧桐树的街。可能几分钟就走到尽头了。旁边的建筑也是上个世纪的。对于游客来说没有什么可以欣赏的。只有对于生长在那里的人才有一定的意义。如果你能对着那些东西说你在欣赏。2你一定是在装逼╮(╯▽╰)╭。刻意保护的老上海情怀。都被开发成商业区了。比如七宝。城隍庙(豫园)。南京路旁边的小街
就我个人而言。上海最有情怀。最古色古香的地方是上海书城。十多年来如一日。从我2000年左右开始去。就一直没有变化
如果你是外地人去上海玩,建议绕着外滩呈扇形往外扩散,如果你是本地人。当我没说。嗯。就是这样的。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极力推荐雁荡路味香斋
【叶繇寒的回答(0票)】:
如果要去旅游的话,就去去外滩周边就好了,比如外滩周边的圆明园路啊什么的,人少(一般人没啥事不会去那里瞎走,导游也不会带着去那边,那边的欧风建筑保留都蛮好。或者可以去对面(以南京东路为分界线,和圆明园路差不多的位置的对面那一片),那边的美式风格建筑(我瞎编的风格)比较多,就好像那种到纽约那种赶脚(特别是晚上去,只是灯光没那么好罢了);如果要去弄堂什么的,就去去田子坊就好了,虽然也是人挤人,那种纯粹的弄堂估计你也不想去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知道心疼人的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