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贵贱之分,你觉得最好喝的白酒是哪个

不论贵贱,你觉得最好喝的白酒是哪个?_虎扑
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不知道对不对,茅台先是鼓吹自己是开国大典酒,后来鼓吹天天喝它不伤肝,完全不顾基本的科学常识。茅台还讲了一个巴拿马获奖的故事,据说摔酒坛子,浓香扑鼻,征服了评委,拿了大奖。讲的绘声绘色,纯属扯淡,参加博览会的5个中国白酒品牌都是金奖,这才是事实,茅台狡猾大大的。
这些回帖亮了
五粮液,自认为喝过最好喝的白酒
不考虑吃啥的话,汾酒。第一次在山西喝的,就忘不了了。
威士忌会比较甜,有甜得发腻的感觉,也挺好的。不过配中餐吃起来不太舒服。
我现在四川,觉得五粮液系列的也挺好,便宜的也挺好喝,特别配川菜好吃。
引用6楼 @ 发表的
海之蓝。~~~~~~
海之蓝难喝的一笔啊
汾酒汾酒汾酒,山西人都懂的
西凤,还有大学经常喝的牛栏山···
那肯定汾酒啊
按1斤装价格排的
50以下 劲酒
50-100
郎酒1956
100-200 泸州老窖老特曲
200-300 红花郎
300-500 泸州老窖工农牌特曲
500+ 1573和五粮液
当然是茅台
西凤,还有大学经常喝的牛栏山···
五粮液,自认为喝过最好喝的白酒
牛二。。。。。
杜康 杜康 杜康
红荔牌红米酒,饮死晒D好朋友
当然是茅台
真心喜欢不来白酒
也许是我图样了。
天之蓝吧,虽然喝不了酒但是这酒喝了不上头。不作呕
牛二。。。。。。
引用6楼 @ 发表的
海之蓝。~~~~~~
海之蓝难喝的一笔啊
喝不来白酒……
茅台。。。。。。。五粮液也可以
只喝过一次茅台 感觉很绵柔 好喝 也不犯晕
喝完过了一个小时才开始晕....
牛栏山 紫薯~~
五粮液啊。。必须的。。。
茅台,很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不太喝得起
舍得,这酒入口好。
扎鲁特旗二锅头,喝多了发甜,一般一斤正好,有一次喝了至少一斤半,直接吐成狗了……
引用4楼 @ 发表的
杜康 杜康 杜康
哪里能买到正的?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其他人正在看1.3K15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96210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白酒文化 | 易中天“品酒”,在古代喝酒竟是犯法
易中天《闲话中国人》第一章饮食,关于中国白酒文化的解读别具一格,内容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以下为摘录,值得好好赏读——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等级社会,讲究内外有别、亲疏有差、长幼有序、贵贱有等,如若逾越,便是“失礼”。
现代社会虽然平等多了,但年龄、资历、地位之类的差异总是存在的。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总是有界限、有隔阂的。能最有效地消除它们的,也就是酒。
真正的酒席上是“没大没小”的,因为非如此不能尽兴。一杯下肚,全身放松;两盏人杯,宠辱皆忘。等到善于公关者以“花言巧语”强行劝酒,稍会饮酒者以“豪言壮语”自作多情时,酒会便空前热闹起来。有的高声叫添酒,有的低声唱小曲,有的换酒杯,有的换座位,总之是一派“胡言乱语”。
酒到深处,所有的人,都既无分宾主,亦无分贵贱,真真正正是人人平等,大家一样,亲疏贵贱,男女老少,种种差别都被酒精消解。
什么规矩、防范、禁忌、礼仪,也都化为乌有,只剩下不分彼此的和睦融洽。中国人之爱喝酒,爱劝酒,爱在喝酒时猜拳行令,吆五喝六,吵吵闹闹,要的就是这种平等和融洽,亲密和热闹。
中国人喝酒的资格很老。历史学家一致认为,中国的谷物酿酒,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惟在是源于仰韶文化时期抑或龙山文化时期上尚有争议,总之是十分久远。
酒的种类,三国时期就有很多,有澄酒,又称“清酒”,是久酿后又滤去酒糟的米酒;醴酒,又称醪,即老糟,是短期内酿成的连糟糯米酒;香酒,又称鬯( chang),是用郁金香草或香茅草加在米酒里浸泡的酒。这些酒,主要是用于以下方面:
一是敬神,因为神只闻香味不吃食物,酒香扑鼻,自然敬神最宜;
二是做菜,如“周代八珍”之一的“渍”,就是香酒牛肉;
三是治病,即用酒浸泡药材,以便药性发散;
四是公关,谓之“酬酢”。“酬”是主人敬酒,“酢”是客人回敬,今谓之“应酬”。
然而,正如请神吃饭终于变成请人吃饭,实用的酒也终于变成了人的一种享受。据说夏代有个叫仪狄的,发明了一种“旨酒”,进奉给大禹,禹喝了以后,觉得“味道好极了”,于是便断言:“后世必有人以酒亡国者”,结果不幸而言中。他的孙子太康,便因酒而“亡其国”。
夏代末朝桀甚至因“酒浊”而“杀庖人”,结果也亡国。殷的纣王,也是以肉为林,以糟为山,以酒为池,划船在酒池里豪饮,饮到烂醉时,便举行男女三千人的裸体舞会,终于弄得家破人亡。
所以,“周革殷命”以后,周公便发布禁酒命令,如有群饮,于法当斩。后来,《汉律》也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以后禁酒的事还很多,比如曹操,就曾下令禁酒,还因此而杀了反对禁酒的孔融。
其实曹操本人是喜酒的,否则怎么会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事实上,官方要禁的,并不是酒,而是酗酒和群饮。只因酗酒和群饮屡禁不止,有时便只好连酒一并禁了。
禁酗酒好理解,因为酒喝多了,便神志不清。为君者神志不清必乱政,为民者神志不清必乱礼,两者都会导致亡国,非禁不可。
禁群饮也有道理。因为大家在一起“共食”,谦恭礼让,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便会感念君父,更加效忠朝廷。聚在一起“群饮”,酒壮了胆,难免说些不忠不孝发牢骚的话,弄不好便会起心“谋反”,至少也会弄得秩序大乱。
所以,尽管“共食”是大家聚在一起吃,“群饮”是大家聚在一起喝,都是“群”,但“共食”就该提倡,而“群饮”便要禁止。
不过,一群人聚在一起喝酒这事,当真要禁,那是禁不了的。比如国宴、家宴,给上司接风,为朋友饯行,还真不能聚在一起喝点儿?
于是便只好规定不得“无故群饮酒”,也就是“群饮”要有“正当理由”。这倒是难不住中国人。有个相声讲,某单位领导宣布,为了记念伟大的科学家巴甫洛夫,加深对“条件反射”原理的理解,全体到烤鸭店吃烤鸭一次。结果,“学习效果”很好,同志们在酒席上都“感动地流下了口水”。=
于是又只好规定,即便是在一起喝酒,也要讲究礼仪。这就不怎么行得通了。因为饮酒之乐,恰在无拘无束。当年,齐威王问淳于髡(kun):“先生能饮几何而醉?”淳于髡回答说:“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齐威王不懂。
淳于髡说,如果是大王赐酒于殿堂,监视酒政的执法官站在臣的旁边,纠察失仪的御史官站在臣的背后,臣诚惶诚恐,伏地叩首而饮,不到一斗便醉了。
如果是乡下人在一起喝酒,坐无分贵贱,席无分男女,敬酒没有时间限制,搏戏完全自由组合,无拘无束,觥筹交错,把酒言欢,在这种气氛下,臣便是饮八斗,也只有三分醉。
可见饮酒之乐,全在身心的放松,哪里能“行礼如仪”?
需要放松身心的人很多,帝王将相如此,平头百姓也如此。需要靠酒来结交朋友、协调关系的情况也很多,商界官场如此,市井村间也如此。何况还有文人?纵观世界,古往今来,文人往往都爱酒,酒是灵感的来源。=
所以,历史上的禁酒令,常常不过一纸空文。但一来二去,弄得酒的名声不太好,却也是事实。比如说,“酒肉朋友”、“酒色之徒”、“酒囊饭袋”、“酒色财气”.... 都不是什么好词。
知酒堂是一方分享酒文化、
行业资讯和商道智慧的空间,
在这里喝知心酒,交有缘人。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白酒文化 | 易中天“品酒”,在古代喝酒竟是犯法白酒文化 | 易中天“品酒”,在古代喝酒竟是犯法贵州知酒堂百家号易中天《闲话中国人》第一章饮食,关于中国白酒文化的解读别具一格,内容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以下为摘录,值得好好赏读——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等级社会,讲究内外有别、亲疏有差、长幼有序、贵贱有等,如若逾越,便是“失礼”。现代社会虽然平等多了,但年龄、资历、地位之类的差异总是存在的。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总是有界限、有隔阂的。能最有效地消除它们的,也就是酒。真正的酒席上是“没大没小”的,因为非如此不能尽兴。一杯下肚,全身放松;两盏人杯,宠辱皆忘。等到善于公关者以“花言巧语”强行劝酒,稍会饮酒者以“豪言壮语”自作多情时,酒会便空前热闹起来。有的高声叫添酒,有的低声唱小曲,有的换酒杯,有的换座位,总之是一派“胡言乱语”。酒到深处,所有的人,都既无分宾主,亦无分贵贱,真真正正是人人平等,大家一样,亲疏贵贱,男女老少,种种差别都被酒精消解。什么规矩、防范、禁忌、礼仪,也都化为乌有,只剩下不分彼此的和睦融洽。中国人之爱喝酒,爱劝酒,爱在喝酒时猜拳行令,吆五喝六,吵吵闹闹,要的就是这种平等和融洽,亲密和热闹。中国人喝酒的资格很老。历史学家一致认为,中国的谷物酿酒,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惟在是源于仰韶文化时期抑或龙山文化时期上尚有争议,总之是十分久远。酒的种类,三国时期就有很多,有澄酒,又称“清酒”,是久酿后又滤去酒糟的米酒;醴酒,又称醪,即老糟,是短期内酿成的连糟糯米酒;香酒,又称鬯( chang),是用郁金香草或香茅草加在米酒里浸泡的酒。这些酒,主要是用于以下方面:一是敬神,因为神只闻香味不吃食物,酒香扑鼻,自然敬神最宜;二是做菜,如“周代八珍”之一的“渍”,就是香酒牛肉;三是治病,即用酒浸泡药材,以便药性发散;四是公关,谓之“酬酢”。“酬”是主人敬酒,“酢”是客人回敬,今谓之“应酬”。然而,正如请神吃饭终于变成请人吃饭,实用的酒也终于变成了人的一种享受。据说夏代有个叫仪狄的,发明了一种“旨酒”,进奉给大禹,禹喝了以后,觉得“味道好极了”,于是便断言:“后世必有人以酒亡国者”,结果不幸而言中。他的孙子太康,便因酒而“亡其国”。夏代末朝桀甚至因“酒浊”而“杀庖人”,结果也亡国。殷的纣王,也是以肉为林,以糟为山,以酒为池,划船在酒池里豪饮,饮到烂醉时,便举行男女三千人的裸体舞会,终于弄得家破人亡。所以,“周革殷命”以后,周公便发布禁酒命令,如有群饮,于法当斩。后来,《汉律》也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以后禁酒的事还很多,比如曹操,就曾下令禁酒,还因此而杀了反对禁酒的孔融。其实曹操本人是喜酒的,否则怎么会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事实上,官方要禁的,并不是酒,而是酗酒和群饮。只因酗酒和群饮屡禁不止,有时便只好连酒一并禁了。禁酗酒好理解,因为酒喝多了,便神志不清。为君者神志不清必乱政,为民者神志不清必乱礼,两者都会导致亡国,非禁不可。禁群饮也有道理。因为大家在一起“共食”,谦恭礼让,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便会感念君父,更加效忠朝廷。聚在一起“群饮”,酒壮了胆,难免说些不忠不孝发牢骚的话,弄不好便会起心“谋反”,至少也会弄得秩序大乱。所以,尽管“共食”是大家聚在一起吃,“群饮”是大家聚在一起喝,都是“群”,但“共食”就该提倡,而“群饮”便要禁止。不过,一群人聚在一起喝酒这事,当真要禁,那是禁不了的。比如国宴、家宴,给上司接风,为朋友饯行,还真不能聚在一起喝点儿?于是便只好规定不得“无故群饮酒”,也就是“群饮”要有“正当理由”。这倒是难不住中国人。有个相声讲,某单位领导宣布,为了记念伟大的科学家巴甫洛夫,加深对“条件反射”原理的理解,全体到烤鸭店吃烤鸭一次。结果,“学习效果”很好,同志们在酒席上都“感动地流下了口水”。=于是又只好规定,即便是在一起喝酒,也要讲究礼仪。这就不怎么行得通了。因为饮酒之乐,恰在无拘无束。当年,齐威王问淳于髡(kun):“先生能饮几何而醉?”淳于髡回答说:“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齐威王不懂。淳于髡说,如果是大王赐酒于殿堂,监视酒政的执法官站在臣的旁边,纠察失仪的御史官站在臣的背后,臣诚惶诚恐,伏地叩首而饮,不到一斗便醉了。如果是乡下人在一起喝酒,坐无分贵贱,席无分男女,敬酒没有时间限制,搏戏完全自由组合,无拘无束,觥筹交错,把酒言欢,在这种气氛下,臣便是饮八斗,也只有三分醉。可见饮酒之乐,全在身心的放松,哪里能“行礼如仪”?需要放松身心的人很多,帝王将相如此,平头百姓也如此。需要靠酒来结交朋友、协调关系的情况也很多,商界官场如此,市井村间也如此。何况还有文人?纵观世界,古往今来,文人往往都爱酒,酒是灵感的来源。=所以,历史上的禁酒令,常常不过一纸空文。但一来二去,弄得酒的名声不太好,却也是事实。比如说,“酒肉朋友”、“酒色之徒”、“酒囊饭袋”、“酒色财气”.... 都不是什么好词。知酒堂是一方分享酒文化、行业资讯和商道智慧的空间,在这里喝知心酒,交有缘人。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贵州知酒堂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专注白酒,以酒会友,一起品酒、论酒!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1&&& &&& &&2蜜香清柔、“世界上最神奇的酒”、“中国最好喝的白酒”,我个人感觉绝对的当之无愧&3&&& &&& 1+&&& 2+&&& 3+&&& 4+&&& &&& 18……&&4&&& &&& 20&&&
5&&& 200050 123456并且,冰峪庄园大米原浆酒远销欧美,是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唯一指定用酒、华商500强俱乐部唯一指定用酒、大连国际服装节唯一指定特供酒、大连国际赏槐会唯一指定特供酒、有实力保证加盟商的利益。&&&&&6&&& &&& 4A在千年古方和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融现代高科技微生物发酵技术于其间。集合以上众多优势,所以这种“冰峪庄园大米原浆酒”是米香纯正,入口绵甜、回味宜畅,畅销海内外。而且被誉为:“世界上最神奇的酒”、“中国最好喝的白酒”718&8&9718&10蜜香清柔、&11&12&13~~ &1420/&&&
共获得金币 0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贱不相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