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前莫言的诗,一生很短短打一0至9数字

莫言父亲:获奖前和别人一样高 获奖后要矮半头
来源:齐鲁网
[提要]莫言获奖之后,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一个焦点,出镜率堪比超级明星,一段时间过去之后大家都想知道现在的莫言到底在干什么,还在创作么?他又到底在思考什么呢?家人眼中的莫言又是个什么样子?
视频来源:山东广播电视台农科频道《》
8月21日讯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农科频道《&》报道,2012年的春天,记者来到莫言的老家山东高密,在那里采访了他,于是莫言也成为记者访谈录的一位嘉宾,当时采访的时候还不知道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当时的莫言还是第8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获奖的作品就是他的长篇小说《蛙》,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文学界很重的一个奖项,谁也没想到这个奖只是一个过客,记者在2012年春天采访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而2012年的冬天他就成了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仿佛是一个很戏剧的过程。莫言获奖之后,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一个焦点,那段时间他的出镜率堪比超级明星,一段时间过去之后大家都想知道现在的莫言到底在干什么,还在创作么?他又到底在思考什么呢?记者来到莫言老家采访了他的家里人,家人眼中的莫言又是个什么样子?
  莫言:获奖&很高兴,但不能代表什么&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已于北京时间11日下午19时公布,中国作家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由此成为诺贝尔文学奖100多年历史上,首位获奖的中国作家,中国人为此欢喜鼓舞,各界人士对莫言表示祝贺。莫言在听到获奖消息后,第一时间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采访。他表示自己很高兴,但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接下来将会继续创作新作品。
  莫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获奖是对自己的最大鞭策,将尽快从喧嚣中走出来。对于自己获奖,莫言告诉记者,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作家,包括中国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家具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资格,&我想这么一个大奖落到我头上的可能性太小。&而当记者询问获奖对其以后的创作有何影响时,莫言笑称,&对于自己是最大的鞭策,我将尽快从热闹和喧嚣中走出来,该干什么干什么,你们也尽早回去。&
  记者对莫言的那次采访结束后,曾经坐在炕头上和莫言老师喝了两杯,不仅有采访的交流也有性情的碰撞,面对面的莫言性情温和、平易近人,在他身上其实看不到名利的影子,后来他的态度也验证了记者的感觉,获奖之后大量的采访和报道占据了他的生活,后来莫言说,他希望这些关注尽快过去,他希望大家能让自己安静下来,尽快回到书桌前重新开始创作。记者觉得,莫言就像老家高密东北乡的红高梁,平凡而又高大,鲜艳却不张扬。在不同人的眼中,莫言是千变万化的,那么他在家人的眼中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家人:&莫言的生活没变化&
  莫言家里兄弟姊妹共四人,他排行老四,是老小,和大哥管谟贤正好相差一轮12岁,都属羊。莫言的大哥现在还居住高密,于是记者在高密采访了莫言的大哥:管谟贤。
  管谟贤说,获奖之后,莫言的生活&应该说没有什么变化&,作为莫言的家人,其实大哥也希望弟弟尽快的回到书桌前,静下心来努力创作,因为那是他才华可以出彩的最好地方。
  大哥管谟贤60年代考上大学,那时候能考上大学生可是个大事,于是这对弟弟莫言来讲是一种激励,同时这位大哥也是莫言在文学上路的启蒙者,而他也是莫言早期作品的第一个读者,他又是莫言小说最严厉、最权威的批评家。能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家人都很高兴,但在大哥管莫贤看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单凭某一部作品就能成功的。
  &莫言获诺奖不是哪一部作品获得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乡土的,越能走向世界。&管谟贤说。
  大哥:&莫言就是一个农民&
  莫言生在高密东北乡,村里生村里长,于是他的语言很接地气,很入人心,获奖之后,市场上涌现出许许多多关于他的作品,有他写的,有写他的,在众多书籍中有这样一本,名叫《大哥说莫言》,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管谟贤。
  《大哥说莫言》这本书里里讲述了莫言与家人、莫言与家乡的故事,不夸大也不缩小,原原本本给大家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莫言,这是一个家人对莫言的情感。其实莫言大哥告诉我们,在莫言获得诺奖后,老父亲的一句话也最为精彩:莫言获奖之前和别人一样高,获奖之后要比别人矮半头。
  在家人的眼里,莫言获奖前和获奖后没有变化,他们也认为原本也不应该有变化,因为大哥说莫言,他从小到大从股子里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血脉里有很深的乡村情节,名利的事情对他来说比较淡。
  大哥管谟贤说,莫言就是一个农民,或许一个山东农民的文学作品拿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或许更是一个历史记忆,从小到大的农村成长经历,和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背景,使得莫言对老家有很深的情节,他永远也离不开那片滋润他成长的高梁地,也忘不了又怨又爱的东北乡。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
[责任编辑:韩莹、张雯婷]
手机安装浏览更多山东资讯
诺贝尔文学奖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语文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知识点 & “综合性学习(9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习题详情
69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3.9%
综合性学习(9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全国人民都为之兴奋。当时初三年级某班决定开展“走进莫言,了解诺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这个活动,完成下面的题目。【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然后写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名称。(3分)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张哲)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领取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12月6日出席了新闻发布会,解答了各国记者提出的有关文学创作等方面的问题。莫言曾经在11年前来过诺贝尔的故乡斯德哥尔摩,并且参观了每年颁发诺贝尔奖的地点市政厅。他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我的朋友当然也开玩笑地说,你好好写,将来也有可能站在这里来领奖。我当时心里也觉得是,要好好写。一定要争取站在这里面领奖。现在我确实来到这个地方,来领诺贝尔文学奖。我现在心里除了感觉到高兴,还有很深的惭愧。我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好的作家应该获得这个奖项。另外我自己觉得我写得还不够好,我要继续努力。”【小题2】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从莫言的生活或创作经历的碎片中获得了写作的哪些启示。(3分)材料一:莫言热爱阅读,但是小时候能接触书的机会并不容易。有一次,他发现一个同学家里有套绘图本的《封神演义》,就去帮人家推磨以换得书看。他曾经在与台湾作家交流时说:你用眼睛看书的时候,我在用耳朵“阅读”。就是用耳朵听别人讲各种故事,鬼怪妖狐、历史传奇、土匪好汉,哪个地方曾经有过战斗,哪个地方曾经出现过奇怪的人物,哪个地方发生过灾难等等。这些后来都变成莫言小说的素材,他把听到的基本都写到了小说里。材料二:莫言从198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至今,已经出版了众多篇幅不等的小说、散文集,以及影视文学剧本和话剧等。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瑞典语、俄语、日本语、韩语等十几种语言,并先后斩获了海内外诸多奖项。他在谈到自己的早期作品时说,都是模仿之作,只是模仿得比较高明,不是一字一句抄的,而是模仿人家作品的氛围、语言、感受,那种节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背后的范本在哪里。材料三: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对他们的阅读并不认真,但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们是两座灼热的火炉,而我是冰块,如果离他们太近,会被他们蒸发掉……【小题3】诺贝尔科学奖往往是一国科技实力的“晴雨表”,请阅读下面的图表,写出你得到的主要信息,并谈谈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感想。(3分)世界部分国家诺贝尔科学奖获奖情况统计表(单位:人)排名国籍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合计1美国9367924893092英国232530711963德国21281618748日本662021642中国000011&主要信息:&&&&我的感想: &&&&&&&&&&&&&&&&&&&&&&&&&&&&&&&&&&&&&&&&&&&&&&&&&&&&&&&&&&&&&&莫言出席诺贝尔奖新闻发布会,称将继续努力写作(2分);《红高粱家族》(1分)&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重庆巴南区全善学校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综合性学习(9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全国人民都为之兴奋。当时初三年级某班决定开展“走进莫言,了解诺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这个活动,...”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二段文字,第一段是陈述事件,第二段是作者表达态度,从这两个方面概括即可。试题分析:抓住三段材料的内容要点,即“大量阅读”“模仿”“向大师学习”,从这几个方面谈与写作有关的启迪即可。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小题3】试题分析:抓住话题“诺贝尔科学奖获奖”,根据表不数据的变化,判断各国获奖情况,据此提出问题,发表感想。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综合性学习(9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全国人民都为之兴奋。当时初三年级某班决定开展“走进莫言,了解诺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综合性学习(9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全国人民都为之兴奋。当时初三年级某班决定开展“走进莫言,了解诺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这个活动,...”主要考察你对“人教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苏教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人教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
苏教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
语文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
与“综合性学习(9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全国人民都为之兴奋。当时初三年级某班决定开展“走进莫言,了解诺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这个活动,...”相似的题目: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恰当的一项&&&&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 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外祖母坐在窗户下快速地织着花边,线轴快乐地击打着,密密麻麻插满了铜针的枕头在春天的阳光下像金刺猬似的闪光。外祖母本人想铜铸的一般,-------一点儿没变。……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浑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幅像海泡石似得大鼻孔的鼻尖上。【小题1】文段选自小说《&&&&&&&&&&&&&&&&》,作者&&&&。(2分)【小题2】小说中的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1分)&&&&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1分)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他出身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线条和色彩演绎人生。 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 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综合性学习(9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综合性学习(9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全国人民都为之兴奋。当时初三年级某班决定开展“走进莫言,了解诺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这个活动,完成下面的题目。【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然后写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名称。(3分)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张哲)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领取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12月6日出席了新闻发布会,解答了各国记者提出的有关文学创作等方面的问题。莫言曾经在11年前来过诺贝尔的故乡斯德哥尔摩,并且参观了每年颁发诺贝尔奖的地点市政厅。他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我的朋友当然也开玩笑地说,你好好写,将来也有可能站在这里来领奖。我当时心里也觉得是,要好好写。一定要争取站在这里面领奖。现在我确实来到这个地方,来领诺贝尔文学奖。我现在心里除了感觉到高兴,还有很深的惭愧。我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好的作家应该获得这个奖项。另外我自己觉得我写得还不够好,我要继续努力。”【小题2】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从莫言的生活或创作经历的碎片中获得了写作的哪些启示。(3分)材料一:莫言热爱阅读,但是小时候能接触书的机会并不容易。有一次,他发现一个同学家里有套绘图本的《封神演义》,就去帮人家推磨以换得书看。他曾经在与台湾作家交流时说:你用眼睛看书的时候,我在用耳朵“阅读”。就是用耳朵听别人讲各种故事,鬼怪妖狐、历史传奇、土匪好汉,哪个地方曾经有过战斗,哪个地方曾经出现过奇怪的人物,哪个地方发生过灾难等等。这些后来都变成莫言小说的素材,他把听到的基本都写到了小说里。材料二:莫言从198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至今,已经出版了众多篇幅不等的小说、散文集,以及影视文学剧本和话剧等。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瑞典语、俄语、日本语、韩语等十几种语言,并先后斩获了海内外诸多奖项。他在谈到自己的早期作品时说,都是模仿之作,只是模仿得比较高明,不是一字一句抄的,而是模仿人家作品的氛围、语言、感受,那种节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背后的范本在哪里。材料三: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对他们的阅读并不认真,但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们是两座灼热的火炉,而我是冰块,如果离他们太近,会被他们蒸发掉……【小题3】诺贝尔科学奖往往是一国科技实力的“晴雨表”,请阅读下面的图表,写出你得到的主要信息,并谈谈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感想。(3分)世界部分国家诺贝尔科学奖获奖情况统计表(单位:人)排名国籍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合计1美国2英国德国日本中国000011主要信息:____我的感想: ”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综合性学习(9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全国人民都为之兴奋。当时初三年级某班决定开展“走进莫言,了解诺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这个活动,完成下面的题目。【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然后写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名称。(3分)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张哲)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领取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12月6日出席了新闻发布会,解答了各国记者提出的有关文学创作等方面的问题。莫言曾经在11年前来过诺贝尔的故乡斯德哥尔摩,并且参观了每年颁发诺贝尔奖的地点市政厅。他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我的朋友当然也开玩笑地说,你好好写,将来也有可能站在这里来领奖。我当时心里也觉得是,要好好写。一定要争取站在这里面领奖。现在我确实来到这个地方,来领诺贝尔文学奖。我现在心里除了感觉到高兴,还有很深的惭愧。我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好的作家应该获得这个奖项。另外我自己觉得我写得还不够好,我要继续努力。”【小题2】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从莫言的生活或创作经历的碎片中获得了写作的哪些启示。(3分)材料一:莫言热爱阅读,但是小时候能接触书的机会并不容易。有一次,他发现一个同学家里有套绘图本的《封神演义》,就去帮人家推磨以换得书看。他曾经在与台湾作家交流时说:你用眼睛看书的时候,我在用耳朵“阅读”。就是用耳朵听别人讲各种故事,鬼怪妖狐、历史传奇、土匪好汉,哪个地方曾经有过战斗,哪个地方曾经出现过奇怪的人物,哪个地方发生过灾难等等。这些后来都变成莫言小说的素材,他把听到的基本都写到了小说里。材料二:莫言从198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至今,已经出版了众多篇幅不等的小说、散文集,以及影视文学剧本和话剧等。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瑞典语、俄语、日本语、韩语等十几种语言,并先后斩获了海内外诸多奖项。他在谈到自己的早期作品时说,都是模仿之作,只是模仿得比较高明,不是一字一句抄的,而是模仿人家作品的氛围、语言、感受,那种节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背后的范本在哪里。材料三: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对他们的阅读并不认真,但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们是两座灼热的火炉,而我是冰块,如果离他们太近,会被他们蒸发掉……【小题3】诺贝尔科学奖往往是一国科技实力的“晴雨表”,请阅读下面的图表,写出你得到的主要信息,并谈谈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感想。(3分)世界部分国家诺贝尔科学奖获奖情况统计表(单位:人)排名国籍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合计1美国2英国德国日本中国000011主要信息:____我的感想: ”相似的习题。莫言父亲:获奖前和别人一样高 获奖后要矮半头_网易新闻
莫言父亲:获奖前和别人一样高 获奖后要矮半头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小超访谈录》超“阅”梦想之再说莫言视频来源:山东广播电视台农科频道《小超访谈录》  齐鲁网8月21日讯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农科频道《 小超访谈录》报道,2012年的春天,记者来到莫言的老家山东高密,在那里采访了他,于是莫言也成为记者访谈录的一位嘉宾,当时采访的时候还不知道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当时的莫言还是第8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获奖的作品就是他的长篇小说《蛙》,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文学界很重的一个奖项,谁也没想到这个奖只是一个过客,记者在2012年春天采访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而2012年的冬天他就成了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仿佛是一个很戏剧的过程。莫言获奖之后,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一个焦点,那段时间他的出镜率堪比超级明星,一段时间过去之后大家都想知道现在的莫言到底在干什么,还在创作么?他又到底在思考什么呢?记者来到莫言老家采访了他的家里人,家人眼中的莫言又是个什么样子?
莫言:获奖“很高兴,但不能代表什么”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已于北京时间11日下午19时公布,中国作家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由此成为诺贝尔文学奖100多年历史上,首位获奖的中国作家,中国人为此欢喜鼓舞,各界人士对莫言表示祝贺。莫言在听到获奖消息后,第一时间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采访。他表示自己很高兴,但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接下来将会继续创作新作品。
莫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获奖是对自己的最大鞭策,将尽快从喧嚣中走出来。对于自己获奖,莫言告诉记者,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作家,包括中国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家具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资格,“我想这么一个大奖落到我头上的可能性太小。”而当记者询问获奖对其以后的创作有何影响时,莫言笑称,“对于自己是最大的鞭策,我将尽快从热闹和喧嚣中走出来,该干什么干什么,你们也尽早回去。”
记者对莫言的那次采访结束后,曾经坐在炕头上和莫言老师喝了两杯,不仅有采访的交流也有性情的碰撞,面对面的莫言性情温和、平易近人,在他身上其实看不到名利的影子,后来他的态度也验证了记者的感觉,获奖之后大量的采访和报道占据了他的生活,后来莫言说,他希望这些关注尽快过去,他希望大家能让自己安静下来,尽快回到书桌前重新开始创作。记者觉得,莫言就像老家高密东北乡的红高梁,平凡而又高大,鲜艳却不张扬。在不同人的眼中,莫言是千变万化的,那么他在家人的眼中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家人:“莫言的生活没变化”
莫言家里兄弟姊妹共四人,他排行老四,是老小,和大哥管谟贤正好相差一轮12岁,都属羊。莫言的大哥现在还居住高密,于是记者在高密采访了莫言的大哥:管谟贤。
管谟贤说,获奖之后,莫言的生活“应该说没有什么变化”,作为莫言的家人,其实大哥也希望弟弟尽快的回到书桌前,静下心来努力创作,因为那是他才华可以出彩的最好地方。
大哥管谟贤60年代考上大学,那时候能考上大学生可是个大事,于是这对弟弟莫言来讲是一种激励,同时这位大哥也是莫言在文学上路的启蒙者,而他也是莫言早期作品的第一个读者,他又是莫言小说最严厉、最权威的批评家。能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家人都很高兴,但在大哥管莫贤看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单凭某一部作品就能成功的。
“莫言获诺奖不是哪一部作品获得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乡土的,越能走向世界。”管谟贤说。
大哥:“莫言就是一个农民”
莫言生在高密东北乡,村里生村里长,于是他的语言很接地气,很入人心,获奖之后,市场上涌现出许许多多关于他的作品,有他写的,有写他的,在众多书籍中有这样一本,名叫《大哥说莫言》,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管谟贤。
《大哥说莫言》这本书里里讲述了莫言与家人、莫言与家乡的故事,不夸大也不缩小,原原本本给大家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莫言,这是一个家人对莫言的情感。其实莫言大哥告诉我们,在莫言获得诺奖后,老父亲的一句话也最为精彩:莫言获奖之前和别人一样高,获奖之后要比别人矮半头。
在家人的眼里,莫言获奖前和获奖后没有变化,他们也认为原本也不应该有变化,因为大哥说莫言,他从小到大从股子里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血脉里有很深的乡村情节,名利的事情对他来说比较淡。
大哥管谟贤说,莫言就是一个农民,或许一个山东农民的文学作品拿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或许更是一个历史记忆,从小到大的农村成长经历,和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背景,使得莫言对老家有很深的情节,他永远也离不开那片滋润他成长的高梁地,也忘不了又怨又爱的东北乡。
“笔名莫言是鞭策自己的座佑铭”
其实在没有货的诺贝尔奖之前,莫言在山东在国内文学界也是响当当的人物,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已经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也正是因为于此,2012年正月,节目组邀请到了莫言老师参与节目,当时他很爽快的答应,节目采访的时候一提起高密东北乡,一提起红高梁,莫言打开了话匣子,采访中记者也能强烈的感受到莫言对农村、农民、农业的那份感情。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中国当代着名作家。他自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恋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笔名莫言也是他鞭策自己的座佑铭。
“莫言就是要少说废话,多做实事,作家就要少说多写,这也是为了鞭策自己。”
当记者问到“现在广大的老百姓的精神需求是否比温饱需求更重要”时,莫言回答:“我想这个改革开放之初的时候,国家提出的这种最现实的一个目标,就是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而这个物质的温饱的问题还是比较好解决的,我们这个农业的大发展,农业科技的日新月异的变化,粮食产量的大幅度的提高,大棚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实际上已经是解决了老百姓这种物质需要。那么怎么样满足老百姓日益增加的精神方面的追求,这个确实是也比较困难。那么接下来就是满足老百姓精神需求,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巨大的课题,精神需求也包括了多种层面,一个就是娱乐,业余时间的生活。那么还有更高的这种精神方面的追求,一个人要追求道德方面的完善,自我完善,也追求一种更高品质的这种精神生活。”
“我的创作之初,可能是没有想这样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创作之初80年代初期,那个时候是思想解放、个性解放,很多作家的,艺术家的个人的这种精神生活方面的追求,是跟很多老百姓的精神方面的追求是相一致的。你按照自己最想说的说出来,按照自己最想写的写出来,按照自己最想唱的唱出来,也恰好是跟老百姓的内心是相符合的。这是一种千载难逢的良机,那么现在我想很多作家的生活,很多艺术家的生活实际上是跟老百姓的那种生活,精神生活脱节了,就变成了艺术家跟时代的脱节。艺术家跟这种时代生活的隔膜,我觉得这是一个艺术家最大的困境。”莫言说。
“与时代脱节是当代作家的最大困境”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业的发展,农村的面貌,农民的生活也在悄悄的发生着转变。莫言认为农民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精神生活也要提高。他说作家创作过程中在保持个性、创造性的同时,也必须跟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不能与时代脱节,否则将会是当代作家的最大困境。
“怎么样解决这个困境?那还是前面那个老话,没有办法你只好下来,只好放下身价,走出象牙之塔,深入到我们我们这个火热的时代当中去,就是要看到老百姓现在到底在干什么?在想什么?尤其是知道当下的年轻人在干什么?在想什么?那么这样一批年轻人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活跃的一个群体。莫言:那这个最活跃的群体,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精神追求,如果你不能准确的把握的话,那么我们的所有的创造,都是跟这个时代最活跃的一批人相隔膜的,那这样艺术我想是没有生命力的。也不可能引发这种广泛的阅读,广泛的欣赏。”
“因为我是一个从农村出来的人,我觉得我最熟悉的是农村,我觉得我的这种成名之本,我的艺术的立身之本,也是农村,也是农业生产。我们当年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方式,现在已经基本被这种农业机械所代替。这样的一种变化我想实际上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解放了劳动力进入城市,那就变成了农村的一个巨大的群体,那么这个群体是改变了中国的,就是农民工的群体。最近30年来我想中国的快速发展,实际上是建立在大量的农民工所创造的剩余劳动之上的。农民工用自己的奉献来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农民工改变了农村面貌”
“深圳也好,像江浙、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如果没有这成千上万的农民工群体的这种劳动,他们怎么可能发展?那么中国之所以变成了吸引外资的重要的地方,也就在于中国的劳动力价值的便宜。那么这个便宜的劳动力就是农民工这个群体,但是我想这两年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在千方百计的呼吁为农民工创造更好的劳动条件,就业条件,解决农民工的这种生活问题,提高农民工的待遇。但是我想农民工这个群体,也改变了农村的面貌。”
“我去年统计了一下就是,每个村子里面,像我们这个村子里面一百多户的这么一个乡村大概有,起码有三分之一强,有四五十户的这个孩子,人家的孩子是在市里买了房子的。那么到了冬天天气冷的时候,农业现在时候也比较闲了。他们的父母也可以进城跟儿子,一起享受城市的这种物质资源,他们可以享受城市的暖气、水电、文化。这又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的农村进城,看起来我是在乡下,农忙的时候在乡下种地,但是我的孩子在城里打工,我帮助我的孩子在城里买了房子。然后到了农闲的时候。我可以到城里来住,住几个月?我实际上也部分的变成了城市人。”
莫言说,自己觉得“这个意义非常”,“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值得研究的现象。就是未必用别的方式,很多的这种别的方式这种农民集中起来在乡下盖房子,完全可以就是在城里面,用这样的一种方式让农民进城,也改变了这种新的这种城乡对立的关系。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老百姓生活自然造成的一种新的农民进城方法,我想这个是完全是自愿的,完全是自由的。而且这个带给农民的利益也是非常明显的。”
莫言是善于观察与思考的,城市与乡村间的和谐之美是他理想中的追求。记者作为一个从事农业采访十几年的记者,自己认为对农村的一些事比较了解,没想到当时莫言对城乡问题的思考会如此深刻,这也是当时采访他留给记者的深深印象,或许这就是一个作家的创作基础,只有对事情本身了解并且深有研究,才能在这个基础上撰写优秀的文学作品,写出来的文字才能入木三分。如今一批批农村的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里打开一片开空,城市人也意识到乡村的商机,城市与乡村的发展都需要科学理性,莫言觉得,在不久的将来农村人与城里人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短,无形的界限也会逐渐消除。
“将来我想这种融合的力度会越来越大,城乡之间的界限会越来越小,而且将来我想这个城市和乡村这种对立状况,会无形逐渐的被瓦解掉。因为农民也不是像他们所理解的那样,就是想守在那一亩三分地上,永远不离开。尤其是农村的年轻人充满了进城的热望,农村的年轻人也不愿意像他们的祖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永远被局限在那一个小小的这种一亩三分地里面,他们也想到外边看更广阔的世界,他们也想进城去享受现代化的生活。他们跟你们一样兜里装着手机,他们跟你一样手里提着电脑,他们也随时在上网。这样一批年轻的农村人,你让他们再像过去一样,呆在这种闭塞的农村里显然是不对的了。所以那么既然这样的话,这个城市的理性的科学的发展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我们国家的这种今后的长期,这种发展的方向。将来就是要,乡村之美跟城市之美相得益彰。”
莫言觉得,农村青年应该学以致用,每个人应该实事求是,根据家庭条件,自身条件,理性选择学校。不管是否上大学都要从实际就业考虑,社会需要高学历的知识人才,同样也需要高水平的技工人才,图慕虚荣,不如脚踏实地,发挥自己的特长,迎合社会需求,才能找到人生成功的坐标。
“很多孩子你就是说你就是说,如果为了更好的就业的话,也可以低就,你未必非要去上一个一般的大学,你可以去选择很好的技术学校。因为现在我觉着我们很多企业里面,最缺乏的不是这种学无专长的大学毕业生,而是学有专长的这种高级技工。你能够很好的开车床,到了车床上,或者到了什么床子上就可以制造出精美的零件。农村青年就是应该实事求是的在上学阶段,就应该为自己将来设计方向,做个打算。”
莫言说,自己当初觉得“农民工”这个称呼有歧视的,但是,后来他发现“实际状况发生了变化,但是这个称谓没有变化。所以说将来是不是可以找到一种更符合现在这种,从农村来的打工者这种身份地位的。”莫言觉得,农民工应该是中国的新兴的工人阶级的一个主体。
很多人曾经提出来修改农民工这个词汇,仔细琢磨不无道理,其实不仅仅是农民工,农民这两个字一直以来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大家的眼里一身泥土一脚泥的感觉。实际这些年农村的情况在发生着不小变化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莫言觉得农民两个字的含义,也在悄悄发生着转变。
“当时我想它就是一种身份,从我们中国社会来讲,工农商,那么在封建社会的时候是重农抑商的,我们过去的书的也讲,这个人生天地间,庄农最为先,农业是基础。那么这个我想在我们这个50年代、60年代,始终把农业当做这个最重要的一个经济支柱的。农业稳了国家才稳,现在依然是这样,农民不种粮食了,国家吃什么?人吃什么?农业是解决了人类的最基本的需求,这个时候我想这个农民就仅仅是一个称谓而已。”
莫言老友:“莫言不离开高粱地也成不了大作家”
莫言回忆起自己多年的老友天达2116的创始人张世家,“我们当年两个,都是在这个棉花加工厂里打工的,我们当时都是临时工。”同在棉花加工厂干临时工,让同乡的,性格同样有点“叛逆”的两个年轻人相识。为了脱离现状莫言后来当了兵,提了干,而张世家到了乡里当了通讯报道员。年轻时的张世家,莫言曾这样形容,他瘦如猿猴,一双锐利的眼睛,深深嵌在眼窝里,嘴里两排漆黑的,被含氟水害的牙齿,能说能写能喝酒能吸烟,邋遢不讲究,有济公风度挺可爱的。
“我们形容张世家是一种家乡的植物,这种植物叫马齿苋,我们家乡叫马梗菜,就算连根拔起,扔房上晒三天,以为他不行了,哎,还可以活。我们觉得张世家就有这种性格,永不言败,永不屈服。最早是个打工者,当年在南关,在裁断米长打工,生产暖气片,后来他不断到北京出差,推销货物,甚至去打官司和各种各样的人接触,眼界开阔,结识了众多的朋友,然后在90年代创办天达。”
张世家和他的老友莫言一样,都有很深的“农民情结”,世家、天达、2116,他的一生有三个名字,他用毕生的精力打造了这样一个知名品牌。生于红高粱的故乡高密东北乡,野性般的红高粱赋予他激情,口无遮拦敢说敢当,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原本一无所有,大不了一无所有”.他是个文人,却做了企业,他对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与其等死不如找死”,他的公司是全国首批863计划产业基地,同时也是其中唯一的民营企业。他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所以注定就是农民,最知道农民的甘苦”.
莫言评价老友创业时说,自己认为这是一个打工者理想的实现过程,一个打工者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而张世家说,自己觉得如果莫言不离开高粱地也成不了大作家。
任何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不是一个单纯的个体,有亲人、有朋友、有哥们,当初同在棉花厂干临时工后来创办天达药业的张世家便是莫言的好哥们,他们都因为有一种叛逆式的个性而聊得来,也正是因为这种性格年轻时代,这哥俩做了不少脱俗与那个时代的事情,同时朋友之间的相互激励也成为日后发展的一种力量,前几年莫言的好友张世家不幸离世,在这次采访中他又重新提起,也算作一种怀念。当初专访莫言的时候,我们谈了很多有关与农村发展、农民工就业以及农民生活的一些相关话题。当然,不管我们聊什么,总是离不开莫言的作品。自从莫言获奖之后他的长篇小说《蛙》,也成为大家争相阅读的一本书,这本书也是在茅盾文学奖得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得奖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记者没有想到的是,题目这样简单的一个字,这里面也蕴含着很多的道理。莫言说,自己的这部小说写到的是人类最基本的问题,繁衍后代的问题。“于是写到了生育,写了一个妇科医生,写了她的一生的传奇的经历,在我们高密有一种泥塑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初就在这个北部,高密北部的乡村,就捏了,过年的时候就捏很多泥娃娃,很泥娃娃就抱着一个青蛙,这就是一种原始图腾崇拜的文化遗迹,那么我起这个小说的名字,第一个就是写生育的,写孩子的,用蛙我觉得是比较具有象征意义,因为我们的女娲造人,团土造人,我们的小孩也叫娃,娃娃是吧?儿童生下来这种哭声也是哇哇的。所以它是一个象征性的一个题目。”
矛盾文学奖是中国文学奖的最高奖,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之后,莫言说,自己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这个茅盾文学奖毕竟现在是,国家的最高文学荣誉,而且我过于的作品也屡次的进入过茅盾文学奖这个评选范围,有一次就是说擦肩而过,《檀香刑》,后来什么《四十一炮》。这一次得奖我自己还是很高兴的。《娃》最大的优势就是,第一它确实是贴近了这种老百姓的生活。来源于生活。而且是我们最近30年来的社会生活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可以说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了几代人的生活。”
《蛙》的结构新颖而缜密,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信构成。前四封信附有关于当了50多年妇科医生的姑姑的长篇叙事,当中也加入了蝌蚪本人的生活故事;第五封信则附有一部关于姑姑和蝌蚪自己的话剧。因此,这是一部将书信、原小说叙事和话剧巧妙地融合杂揉为一体、拓宽了小说艺术表现空间的作品;是莫言创作中的又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艺术尝试。
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对莫言文学高度的肯定,这本书记者仔细的阅读了一篇,其中的故事好玩,语言风格犀利且活泼,而上世纪80年代,莫言刚刚出道的时候,写过一本书叫《红高粱家族》也独具这种风格。莫言说,自己的《红高粱》写于这个年轻时代,29岁、30岁左右的时候开始写,《红高粱》语言它第一是,来自于高密老百姓口头的这种,鲜活的口头语言,有大量的口语,大量的乡间俚语。第二点我想它这个,也是受到了当时这种,大量的西方翻译文学的影响,就是一个土洋结合的一种语言,既有非常洋的这种同感的感觉化的这种描写,也有大量的这种高密方言的运用。
当初张艺谋把小说变成了电影《红高粱》,有高粱的部分都是在莫言的老家高密拍的。电影《红高粱》获得第38届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影片中所有高粱地的场景都是在故事的发源地高粱东北乡拍摄,但在拍摄期间,导演张艺谋却为了找不到连片的高粱地而发愁,后来经过多方努力,当地农民专门为摄制组种了40亩红高粱,影片才得以顺利完成。
“恋乡、怨乡、爱乡”
莫言:“以自己是山东人而自豪”
很多书籍里面对莫言的介绍有四个字,前两个字叫恋乡,后两个字叫怨乡。
莫言解释说,这是指自己创造之初的一种想法。“90年代那会儿我是一个青年,千方百计的想来开这个农村,因为当时农村是封闭,愚昧、落后、贫困。所以对我们这帮年轻人来讲,就感觉到呆在这个地方等于埋没了自己的青春,没有前途,看不到未来,所以带着这种对故乡的深深的不满离开了它,逃离了它。这就是‘怨乡.但是这个爱乡呢?为什么怨是因为爱,因为当我出去以后我就发现,我跟这个地方这个联系是切不断的,尽管我怨它,尽管我甚至恨它,但是我离开以后我发现我,深深的怀念它,甚至做梦都在想这个地方。
”一个作家如果要搞文学创作,要成为一个作家,你跟这个故乡的联系是血脉相连。寻根文学,实际上就是从自己的熟悉的生活里面,从自己的童年记忆,故乡生活里面寻找文学的源头,寻找文学的素材。那么也就是说你要写,还是写跟你的生命过程密切相连的地方。“
家乡永远是一个舍不掉的词,永远是一个抹不去的印记,莫言说,别人问自己是哪里人的时候,自己会说”我是山东人“。
”我想在外部对我们山东人都有很高的评价,很好的评价,我也以自己是一个山东人而深深的自豪。“
采访中,记者问起他为什么给自己起名字叫莫言,他告诉记者莫言就是要少说多写,少说多做,其实这种感觉对于很多人来讲,都是优良的品德。同时莫言的作品离不开乡村离不开家乡,每年他都会离开北京到高密住很长时间,他总认为老家是他的根,他离不开这里。人因为常记故乡,所以才有了寻根的故事,同时人有了情感,所以在每本书的每个字里才有精神。莫言无论走的多远,都忘不掉故乡,无论走的多远,都离不开高密的东北乡,都离不开东北乡里一片片的红高粱。从获得茅盾文学奖到诺贝尔文学奖,正如他的大哥所说,莫言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哪一部作品,而是多年踏实创作,日积月累的结果。
还是莫言的老父亲那句话最精彩:莫言获奖之前和别人一样高,获奖之后要比别人矮半头。记者希望,老乡莫言日后能够再拿出更优秀的作品。
延伸阅读:莫言《红高粱》主角定周迅 种上千亩红高粱9月开机莫言小说《藏宝图》将拍魔幻大片 制片人曝内幕专家评莫言获奖:清醒看待中国当代文学莫言获奖感言: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紧密相关
本文来源:齐鲁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莫言长是无心物打一生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