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是火德,所以电视剧大秦帝国里魏国旗帜是红色,魏武卒和秦锐士也是红色

《大秦帝国》电视剧带我读史书之“裂变”篇
感谢&知友的照片去年8月份的剑道成都公开赛上,我这个大龄萌新以赛事志愿服务者的身份第一次现场观摩了来自全国各地剑士们的英武身姿,其中尤其是来自西安秦剑馆诸位勇猛雄烈的声势和团结一心的助威印象颇深。记得他们的馆长也是一位非常有礼貌的先生,对待比赛也是非常认真。从大家对张教这个魔鬼步伐的逗比肃然起敬的态度来看,肯定曾经是有人被天师残忍吊打过的。可惜没能现场看到西安馆长与张教的对决比较残念~~经此一会,我忽然对秦地秦人和肉夹馍(大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一个脑细胞活力已然下降70%的中年人,我选择的是《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这么个躺着偷懒的方式。也许是过了相信爱可以发电的年纪,看罢电视剧总觉得好些地方怪怪的。处女座附体的情况下,又把《史记》和一些其他相关史料翻出来看了一哈。这才算明白了,原来小说原著作者对史书上的诸多记载进行了艺术化处理,在增加戏剧冲突的同时,也让剧中的人物多少变得有些违和。我个人算是个比较悲观的现实怀疑论者,所以对于剧中秦国秦人和秦王的美化我个人并不fnk同。加上据看过原著小说朋友透露说每一部里都有给名士YY美女做伴的爽文倾向(第二部还给张子来了场双飞= =!),毕竟我不想被微博上的女权圣斗士们追着怼,所以也就打消了阅读小说原著的念头。下文仅仅针对电视剧瞎BB几句哈。鞅祖姓姬,本姓公孙,在卫国也算是一个贵族公子,也许是鞅在国内算不得一等一的贵族,又或者卫国在战国诸侯中只是扮演一个随波逐流的小角色。总之他的家乡肯定是施展不开他的一腔抱负的,所以他选择了背井离乡,先是来到了当时还拥有着战国著名战力魏武卒的魏国。当然以后世儒家为主要发声群体的观点来看,像屈原或者张良这样忠于自己祖国故土的名士显然更高尚一些。不过我倒并不觉得背井离乡是什么原罪,至少说明鞅是一个主动追求功名事业的人。这一点尤其在入秦这件事情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鞅之所以选择秦国,孝公求贤令上“与之分土”《史记.秦本纪》这四个字无疑有着沉甸甸的分量。而且史书上他也不是被孝公派人专程请过去的,而是通过一个孝公身边一个叫景的太监(小说和电视里将此人换成了一位文武双全的良臣)走了后门,才见到的孝公。因为这个“不走正道”的行为,也成为了鞅的一个黑点。“因公宠臣景监以见孝公。”——《史记.商君列传》电视和小说里在此传统主角高大全的完人倾向已经基本暴露无疑,似乎主角获得的一切,都是天意送到面前来的恩赐,而不能展现自己一丝一毫的贪嗔和执念,就好像古时候被禅让的君王要再三推诿一样,出于欲望的追求,好似某种沾有疯狂色彩的邪恶。这一点不仅仅是卫鞅身上,孝公这边也同样是简直圣人一般。《史记》上对于孝公即位时候秦国面临的情势也不过是山东六国由于秦人生活习惯相对原始,“夷翟遇之”而已,并没有剧中所展现的诸国分秦的亡国危机。且不论秦国穆公时期称霸一方打下的家底殷实,如果真的在孝公二十一岁登基之初诸国已经出兵做出了分秦的计划,且秦国由于和西戎义渠作战损失了大量主力部队,那这个分秦计划绝不会这么简单就不了了之。卫鞅与孝公的几次会面,也不仅仅让很多后世人有了卫鞅是个投机者看人下菜的论据,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孝公是个什么样的君主。第一次见面,卫鞅给孝公说帝道,孝公听得昏昏欲睡;第二次,卫鞅改说王道,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第三次,卫鞅开始传销霸道,孝公“不自知跶之前於席也。语数日不厌。”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史记》上写得也很明白: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 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 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於殷周矣。”古人既然能在老子孔子还在世的时候就知道他们是圣贤之人,自然也是明白他们所倡导理想的美好。可是却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去践行那个远大的理想,也是君主们大多明白,那个梦实现起来太难了,除了有限的人力之外,更多的还得依靠际遇和天意(这也许也是儒文化影响下文学作品中主角的理想实现总是有各种光环有关的原因)。唯有法家和霸术,带着浓烈的现实主义色彩,至少他们坦然的承认,人性的贪婪和邪恶,自私与狡诈,并且希望通过驾驭这头野兽,来实现自己的现世功业,先拿下帝王之实,再去夸夸其谈帝王之名。至于“德”,他们并不不会放在第一位。虽然侯勇是个好演员,而且长了一张善良朴实的老秦人脸,但秦孝公绝对不是剧中那样一个在国家面临危难迫不得已才变法图强,看起来仅仅是自保和夺回河西失地的老实巴交的农民儿子(人家床底下可藏着好几个亿呢~^_^)。他和每一任野心勃勃的秦王一样,想要的是帝王功业,追求的是征伐,杀戮,开疆拓土,以成霸王。孝公真正了不起的,是他找到了卫鞅这把利器,用铁腕将大刀阔斧的改革真正执行了下去,舍弃了贤德的虚名,用鲜血与利剑换来了君权的集中以及他手中国家战争机器的打造。既然这一对君臣CP是主角,那么为了能有看点,那自然少不了反派们跳出来使绊子。剧中安排的三块主要的绊脚石是甘龙,公子虔和太子嬴驷。整个商鞅变法,最后达成的目的主要有二个,其一:废井田,开阡陌,增加府库战争资源储备,废除世勋世禄,实行郡县制,以军功得爵,将军政大权收回君王手中,极度削弱其他贵族的权力;其二,重农抑商,奖励耕战,为底层百姓打开一条以战争为唯一方式的通道,整个国家成为一台战争机器,一切有利于战争的行为获得鼓励,有损于战争利益的遭受严惩。那我们先从甘龙说起,作为秦国旧有贵族势力的代表,他们原有的利益被国君收回,然后再包装成了百姓们征战杀伐的军功奖品,肯定会有所怨言的。但秦国与其他会养出所谓“战国四君子”的诸侯国不同,秦分封制度推行较晚,国内完全没有可以和嬴氏相提并论的氏族,这也是秦国变法能够推行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阻力不够大。甘龙这个甘国公族后裔,原是甘国为西戎所灭之后并入秦国,真正开始在政治上有所地位是秦献公(也就是孝公父亲)时期拥立献公,就这么一个外姓氏族,无兵权无政权,能有多大的能量?《秦本纪》上也就一句“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而已,至于他和卫鞅在朝堂上的一席辩论,我们容后再讲。再来说说公子虔,按剧中的设定,他似乎是孝公庶出的兄长,而且在军中颇有威望。此人在《史记》中大抵出现了三次: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列传》我个人认为真实的公子虔应该只是一个太子傅而已,不太可能有手握军权的可能,更谈不上人望比肩孝公的秦君候选人。早有伟人对于军权和政权的关系下过定论,如若公子虔真的在军中有那样的名望,先不说孝公会不会听之任之,卫鞅绝无可能胆敢刑之。剧中一干人忽然就全部深明大义选择了忍下这奇耻大辱我个人觉得根本不可能。当然卢勇老师的表演还是非常到位,粗犷的扮相,雄浑的低音炮,都让一个风风火火的将军形象深入人心,后续行为中的很多自相矛盾,更多是剧情杀的因素,让嬴虔这个角色有了很多与他性格不符的行为。最后是太子嬴驷,他与商君最大的关系莫过于继位之后将其车裂。但剧中为了美化商君这个角色,让孝公有了很多不合常理的举动。让少年太子受人算计冲动杀人算是非常不错的原创,但孝公将太子逐出宫闱且十多年直到病重未曾重新立嗣,甚至连其他子嗣都未曾提及(严君樗里疾:??),后面还是商君和公主寻回了嬴驷。(这恩将仇报的戏码,确定不是驷儿黑?)以君主而言,废立子嗣问题无疑是国之大计,孝公怎么可能就这一个儿子,还有那个萝莉控情节是什么鬼?当然更过分的是在《战国策》中还有过孝公有过传位与商鞅的举动“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君不见当初季汉昭烈帝托孤诸葛武侯都有人非议其言,这孝公怎么会把嬴氏宗族几百年来的心血转手就交给了一个卫国人?《史记》中并无相关记载,我个人也觉得不太有这种可能,如果真有此言,我更愿意相信是孝公在暗示商君是时候急流勇退了。最后孝公召集晚宴想要诛杀甘龙和公子虔这个行为算是最后一次智商上线,但剧中给商君留下一支“护法”的正规军就简直是视政治如儿戏了。先不说“护法”这个浓浓邪教范儿的词,就西汉武帝时期的太傅窦婴有先帝托孤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求见武帝,武帝即便知其为真,仍然要同意诛杀他。这一句话的分量太重了,他就算是真的,也必须是假的。同样,如果商君真的有所谓只听命于他的只要有“护法”之名即可征调的正规军,那他五马分尸真是一点也不冤。太史公《史记》一书我个人认为对于很多人物他是有非常鲜明的个人好恶在里面的,而至于具体的事件,我的看法是很多朝廷及外交场合的公事应该是真的,但很多私下的言语,尤其是两人之间的谈话,都有待考证,更多的甚至可能是杜撰的。就《商君列传》而言,这位开了天眼外挂告诉商君应该如何自处的赵良更像是司马迁本人的一个“代言人”,意在谴责商君的执迷不悟。太史公本人对商君的看法他自己也说得很明白:商君,其天资刻簙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 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 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也许是著书之时身受宫刑之辱,所以他对于商君德行的评价相当一般,但既然收入列传,也是肯定了商君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力。至于文中所谈“欺魏将卬”我觉得可以展开说一下:军既相距,卫 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驩,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 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为然。会盟已,饮, 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至少在那个大家默许两个交兵不斩来使的战国英雄时代,卫鞅的这种做法确实算不上光明正大,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信奉法家的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功利至上的现实主义者。这场大破魏军,绝不是像剧中美化的那样堂堂正正赢了那个蠢材公子卬,而且历史上真正的公子卬在降秦之后还打了不少胜仗,也绝不是剧中所展现的那样酒囊饭袋。这也延伸出此剧的另外一个问题,太过大秦主义,秦国形象大多伟光正,而敌国和每天阵亡在横店的小儿麻痹症“日本鬼子”也差不了太多。战国时代,应该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秦国有英雄,其他国家,应该同样也有,不能因为秦是最后的赢家,就要通过贬低敌人来抬高自己。好在后面几部开始渐渐纠正这种秦本位视角。关于卫鞅之死,在剧中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天下秦人都向着商君,只要他一句话,陈胜吴广分分钟穿越过来。似乎他只是不想谋反,自己甘愿殉法而亡一样。在这里我们先来看看最初朝堂之上甘龙和卫鞅的辩论: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愚者闇 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是以圣人fnk可以彊国,不法其故;fnk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从“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这句话也可以看出,法家卫鞅并不会像今人以为的那样成为底层百姓权益的维护者,他并没有真正在意过这些屁民的死活,他要的只是自己的大功。整部剧中除了让百姓没事就围在一起跳舞来表达变法利民以外,对于这场“裂变”的具体内容,几乎是只字未提。大家只知道耕战立功得爵,却未见连坐酷刑劳民。我个人认为绝对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片面意淫商君之法有多么全方位无死角的优秀,那只是一部战时法令,主要目的也是为战争服务。且对于底层百姓和上层贵族,也绝对是不公平的。真正值得称道的,是秦人奉法守法的契约精神,哪怕法令本身谈不上绝对的公平,但大家依然愿意严格按照法令去执行。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另一角度去看看:在1975年湖北省出土的秦墓竹简《封诊式》中,关于秦吏犯案现场勘察中就已经有了检验上吊死者要仔细观察痕迹,看绳结的方式,是否有绳套,舌头是否吐出来,头、脚离束绳和地面的距离,有没有流出屎和尿。解开绳索以后,口鼻是否有气排出来,身体是否有淤血。要实验一下看死者的头能否从绳套中脱出等细致入微的标准流程。我想这应该才是秦法真正应该让现代人佩服的地方。说回商君,从商君的言行上,我们也不难看出,百姓对于商君顶多称得上一个“敬”字,“爱”我觉得应该是谈不上的,毕竟有很多人因为他的法得爵,也有不少人因为他的法而*河蟹*。以现代三权分立的观点来看,商君至少总揽了立法和司法两项大权,出于保护君权的考虑,嬴驷以谋逆之罪杀他也无可厚非。剧中一改商君“作法自毙”的史家评价,以殉道者的身份而死,个人感觉有些太过神话商君。每个人都不太可能突破时代的局限,所作所为更多还是出于自己的私欲,无非是这些私欲顺应了时势,故而成绩功业和英名,当然也有绝少部分人,通过自己的功业,造就或者改变了新的时势。就我个人观点而言,商君还未达到这样的高度。最后,说了这么多,也来夸夸电视剧好的地方。首先,主题曲很赞,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八个字就把秦地苦菜烈酒帝王乡的感觉全部表现出来了。第一季虽然预算很少,但我觉得服装反而是三季里面最好的,秦国水德,尚黑,第二第三季里面让普通士兵均着白衣真是不妥,就应该是第一部里肃杀清冷的玄黑,才是我大秦的底色。除了服装以外,整个台词还有古代礼仪等等细节方面,也是三部之中做得最好的。第二部第三部开始就越发出现了诸如“吧”、“呀”、“吗”之类的近代口语感叹词,相当出戏。整部戏我印象最深的是孝公求贤之后,大批士子入侵,在游学考察之后,有一人先是写文章历数秦国种种弊端,而后还当面对秦君无礼,而后感佩于秦君胸怀高义,拔剑自刎。那种先秦的感觉一下就出来了,那是一个人,会为了另一个人,为了一件事,为了一句话,就把热血流尽的英雄年代。PS:为什么我没提白雪姑娘呢,嗯,你看,有没有她,对这个故事有任何影响吗?大家端午节快乐~
有一个问题想请教,第一部喝酒的时候用的是爵,后面用的是樽,哪个是对的?
引用1楼 @ 发表的: 有一个问题想请教,第一部喝酒的时候用的是爵,后面用的是樽,哪个是对的?饮酒应该都是用爵吧,樽应该更像是我们现在用的分酒器,那玩意儿有点大,直接喝有点不方便呀
引用2楼 @ 发表的:饮酒应该都是用爵吧,樽应该更像是我们现在用的分酒器,那玩意儿有点大,直接喝有点不方便呀主要第三部里面,嬴驷对嬴稷直接来了一句父王准你喝一樽。。
引用3楼 @ 发表的:主要第三部里面,嬴驷对嬴稷直接来了一句父王准你喝一樽。。从第二部开始很多台词都有点崩了。。。
第一部虽然台词不崩,就是情节太扯了。
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公孙贾,好不容易带个面具隐姓埋名,结果尼玛最后骑在马上直接一个猪队友来了句,这位就是当年的太师公孙贾。。。然后就被剁了。。。哈哈哈,估计草泥马都还没来得及说出口
我看了原著,里面除了秦国外,基本都是黑,加上YY了不少理想女人,说老实话我有点看到了网文套路。。
引用5楼 @ 发表的:我看了原著,里面除了秦国外,基本都是黑,加上YY了不少理想女人,说老实话我有点看到了网文套路。。对啊,强行给女人加戏,还搞得乱七八糟的。。。我反正是没打算看原著了,倒是史书其实是真好看,就是难啃
引用4楼 @ 发表的:从第二部开始很多台词都有点崩了。。。
第一部虽然台词不崩,就是情节太扯了。
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公孙贾,好不容易带个面具隐姓埋名,结果尼玛最后骑在马上直接一个猪队友来了句,这位就是当年的太师公孙贾。。。然后就被剁了。。。哈哈哈,估计草泥马都还没来得及说出口第二部让龙老将军连着死了两次这个BUG实在太刺眼了。。。
引用7楼 @ 发表的:第二部让龙老将军连着死了两次这个BUG实在太刺眼了。。。还有驷儿新婚之夜被捅了一刀屁事没有啊。。。那个年代的医疗条件,怎么着感染破伤风什么的也挂了吧
第三部《大秦帝国之崛起》其实不如改名叫《苏秦情仇传》,苏秦复仇死了后,整部片子变得索然无味
引用8楼 @ 发表的:还有驷儿新婚之夜被捅了一刀屁事没有啊。。。那个年代的医疗条件,怎么着感染破伤风什么的也挂了吧 毕竟是主角
其实这段历史群雄并起挺不好拍的,但是像第一部这种除了我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也不可取。。
引用9楼 @ 发表的:第三部《大秦帝国之崛起》其实不如改名叫《苏秦情仇传》,苏秦复仇死了后,整部片子变得索然无味我是从芈八子死了之后才觉得索然无味的,老实说第三部被减得七零八落的虽然能播出来已经是万幸,但是像魏优伶这种狗血剧情我有点接受不了。。另外李冰的戏份感觉也删了不少吧
引用10楼 @ 发表的: 毕竟是主角
其实这段历史群雄并起挺不好拍的,但是像第一部这种除了我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也不可取。。但第二部喻恩泰演得真好,在庙堂之上有名士之风侃侃而谈,和老板娘还有周室公主的感情也比第一部商鞅白雪好太多了
引用12楼 @ 发表的:但第二部喻恩泰演得真好,在庙堂之上有名士之风侃侃而谈,和老板娘还有周室公主的感情也比第一部商鞅白雪好太多了至少我觉得历史上的张仪就该是这样的,好像史书上写过,张仪被毒打一顿之后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舌头还在不
引用13楼 @ 发表的:至少我觉得历史上的张仪就该是这样的,好像史书上写过,张仪被毒打一顿之后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舌头还在不 对啊,很有生活气息,第一部的商鞅王志飞老师太端着了,我还是喜欢秀才这样的。。
第二部嬴驷也很不错,嬉笑怒骂很放得开
引用14楼 @ 发表的:对啊,很有生活气息,第一部的商鞅王志飞老师太端着了,我还是喜欢秀才这样的。。
第二部嬴驷也很不错,嬉笑怒骂很放得开第一部其实都挺端着的,商鞅这种人本身就该有优缺点,个人觉得应该有点范睢的味道在里面另外:原著基本把儒家黑到死了。。第一部的墨家也是摁在地上狠狠的黑。。
引用15楼 @ 发表的:第一部其实都挺端着的,商鞅这种人本身就该有优缺点,个人觉得应该有点范睢的味道在里面另外:原著基本把儒家黑到死了。。第一部的墨家也是摁在地上狠狠的黑。。第三部虽然范睢有点猥琐,但我觉得味道其实是对的,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圣人,邢佳栋的白起太伟光正了,一个手上有百万人首级的将军,煞气不够啊~
引用15楼 @ 发表的:第一部其实都挺端着的,商鞅这种人本身就该有优缺点,个人觉得应该有点范睢的味道在里面另外:原著基本把儒家黑到死了。。第一部的墨家也是摁在地上狠狠的黑。。哈哈,第二部里面张仪被绑票遇到庄子那一段也挺逗的,我觉得庄子,老子这些大佬这样客串NPC还挺有意思的
引用17楼 @ 发表的:哈哈,第二部里面张仪被绑票遇到庄子那一段也挺逗的,我觉得庄子,老子这些大佬这样客串NPC还挺有意思的庄子本身就挺逗逼的,第二部他和张仪两个组队基本可以说好几集的段子
引用16楼 @ 发表的:第三部虽然范睢有点猥琐,但我觉得味道其实是对的,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圣人,邢佳栋的白起太伟光正了,一个手上有百万人首级的将军,煞气不够啊~范睢本来就是个睚眦必报的人,白起这种煞神也不会是白莲花,屎盆子只扣在范睢脑子上明显是编剧的锅,另外,第三部里面蔡泽的戏份也没了。。
引用19楼 @ 发表的:范睢本来就是个睚眦必报的人,白起这种煞神也不会是白莲花,屎盆子只扣在范睢脑子上明显是编剧的锅,另外,第三部里面蔡泽的戏份也没了。。兴许是年纪大了吧,我反正是越来越看不下去没缺点不怎么犯错的主角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294人参加团购749.00元&1299.00元
447人参加团购239.00元&399.00元
685人参加团购330.00元&799.00元
483人参加团购98.00元&329.00元
401人参加团购479.00元&1199.00元
180人参加团购348.00元&499.00元
728人参加团购88.00元&229.00元
348人参加团购69.00元&139.00元
303人参加团购298.00元&899.00元
51人参加团购99.00元&319.00元
431人参加团购649.00元&799.00元  记得那时候我们整个宿舍楼的男同事都看过那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  那一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台词第一次吼出时,我们都肃静了,我的眼泪就一个劲想涌出来。  看到后来我觉得那句台词用的有点偏多。今天无聊中看了《崛起》,第一集看了不到五分钟吧,就关了。完全没有第一集那种感觉,那种触动。好剧,一开头就能吸引人。《黑色裂变》的开始就彻底震撼了我,饰演秦献公的许还山那一年好像有七十岁了吧,骑着马就是那个威武善战的老国王!侯勇饰演的秦孝公的造型是从秦始皇兵马俑的造型中精选塑造的,让人眼前一亮!    上阵父子兵!  他们面对的是老谋深算的魏国丞相公叔痤和他的精锐步兵——魏武卒方阵,当时最精锐的重步兵。那一场战争的拍摄动用的规模不是最宏大的但是拍出了震撼的气势!那种国与国之间生死决战的气势!    老谋深算的公叔痤自然由老戏骨来担当,杜老师演出了角色的内心和外在气质,    魏公子卬,一个一开始就表现出其自私阴险的一面,放狼毒箭的那个手势真是经典。当年的老十三在这部剧中的大变脸,很成功。    发张海报,暂停一下。其实片头很有气势!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77次 发图: | 更多
    三个人的集体亮相是第一集的一大亮点!导演刻意安排的。
    秦国的决死轻兵,如此国力尚如此拼搏,自然也是个性使然。到了明末,孙传庭的秦军就是这样的人。
  说说男一号吧,虽然看过都知道。    一局围棋是人生之路的正式开始。白衣卫鞅,秦国和魏国的关键任务都极力得到的一个中庶子,共同的台词:不能用此人就杀了他!
    上将军庞涓在杀卫鞅上与政敌公叔痤意见一致,并且是执行者。公叔痤,太了解魏惠王了,卫鞅竟然理解老师的做派,难道那时的人真有如此坦荡?
    这也许是卫鞅入秦的原因之一,秦人战死,背上无伤,腹中无粮。老师的评语是:野蛮之人,拼死顽抗而已,最后的挣扎。
  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了。    秦国新君,未来的老板和二舅哥,变法求贤令的颁布者。  我一直以来都认为,秦孝公的求贤令是有史以来写的最好,最成功的招聘书。  &&求贤令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此文被太史公司马迁原文一字不差记录于史书,这是唯一一次。  ‘孝’古意为四方和谐,秦孝公做到了。    临危受命的新君。
    白家女主,美女救英雄的女中豪杰,最终无恨而去。    最后的场面,悲剧拍成了浪漫主义。
  第二个救英雄的美女。    结局是个悲剧,不折不扣的悲剧。  
  呵呵,我们的大英雄。    再来一张正式版的。  
    男女一号第一次分别。分别前看望一对刎颈之交的好友。  然后,她送他西入秦去实现理想,他们共同的理想。书中写了他们‘那个’的桥段,竟然写的那么自然,纯粹,大气。。。教授啊,你这文笔。。
    男一号的大舅哥,开始时的得力后援,后来的死敌,没有国仇,只为私恨!    皇家的恩怨,历来如此。  好了,发一张‘别样风格的大舅哥。’    大舅哥腰间悬挂的是战国第一神兵——蚩尤天月剑!
    秦孝公的一生十分励志,也十分艰苦。    这可能是他人生中最温情,最轻松愉快的时刻。他真是个苦人啊。  秦孝公的几个帮手和后援。    第一个是他的母亲,也是赢氏一族的族长。  第二个是他的老丈人,那个人脉广泛的。。。    第三个是他的老仆人,大力士黑伯。    第四个是心腹爱将之一的儿时好友,男一号的职业引荐人,伯乐。景监将军!    第五个是心腹爱将,子岸,典型老秦人。    第六个是新锐,车英。  
  作为男二号,在剧情中,他要和男一号面对这些人。    主要的是他    还有他,他的大哥。    他的任务是变法强国,一雪国耻。还好,他有男一号来帮助。    他不但文能治国安天下,还能上马定乾坤。    当然,原著中他更牛,没办法,人家是智圣仙师——鬼谷子的关门弟子。
  当然,最终,谁都无法过他这一关,他是下一届国君。男一号的侄子,男二号的儿子。  
  中国历史上不乏改革家,最成功的,我认为是我们的男一号。其次是张居正,没办法,张居正没有军功啊。  然而,他们的结局都很惨!他们的惨度和他们取得的成就是成正比的。改革变法,就是要搞利益再分配,达到利益平衡。那时要得罪很大一批人的,都是既得利者,实权派。你断人家财路,人家断你生路!把你大卸八块都是轻的,不跑你祖坟你就知足吧。  我们的男一号和男二号成功了。不但做到民富国强还一雪外辱,收复失地!求贤令最终达到目的。看过《铁血文明》的都知道,秦始皇的建国蓝图就是依据商君的变法内容来制定的。秦孝公和商鞅制定了一个模板,秦始皇打下一块大大的疆土,将它放大了。  后来者虽然尊崇儒家却一声不响地用着法家那一套,怎么没折腾都在商君制定的大格局之中。  1
    成就是伟大的,从一个出色的实习生开始    然后接过改变历史命运的重任    君臣同心    共成大业!      惠及后人  
  小学历史学到徙木立信,现在才知道,能把麻烦问题简单化解决的人是真正的牛人!太有创意了。  
  想写的写完了,做个总结吧。    这碗酒!是老秦人流不尽的英雄血!
    赳赳老秦!    共赴国难!
  卡姆昂
  &诗经&读到&秦风&就看到那些老秦人,深沉而激昂慷慨的老秦人。
  这是正剧吧。。。哪门子网剧呦  
  草席兄!天上有路吗?!---这样的卫鞅与大多数人评价的那个严酷无情,深沉而睚眦的商鞅区别好大呀!  &史记&中,司马迁写了那许多却以'商君'来称呼卫鞅,并详细记载了赵范和卫鞅的对话,站在他所处的环境看,他是在暗地里表示对商君的尊重与敬仰。  太史公虽然正直却不傻。  有人骂商鞅,设计公子卬是奸诈无信。苍天啊!&孙子兵法&怎么说的?兵者,诡道也!  其实是,不是卫鞅太狡猾,实在是公子卬太无能!对付这样的人,让自己不占数量优势的军队去和魏公子卬打一场'诚实守信的战争'!好吧,让宋襄公来指挥吧!管什么国家安危,理什么将士性命,我要做一个正人君子!做一个'儒将'!
  现在是 大秦帝国之崛起啦
  第三部 ?乍不上演
  秦孝公刻'国耻碑'的举动堪称历史少有,然后用自己的鲜血染红'国耻'二字!一辈子除了和玄奇有偶尔的邂逅相逢这一丝温情,全服身心投入到富国强兵,一雪国耻上,自己的二字都无暇顾及。  最快乐的时光是和妹夫(商君)谈论强国之道!为人深沉睿智,铁骨铮铮的一个汉子!
  的确很经典,基本上好多都是第一部经典,到第二部,三部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衣服也比较符合历史,现在那些个古装剧,尤其最近这几年的,服装我感觉是超前太多了
  评论 逍遙散人點秋香:人家从服装(那时候,七国的服装是不同的),礼仪(包括日常交往,婚丧,登基,祭告),国人与士人的语言,行军列阵,道具…等方面都下了功夫。原著作者是秦史和秦文化专家,又是文学教授,请他参与剧本的修改,剧目的制作,才能保证原汁原味。  在&黑色裂变&前,有那部春秋战国剧中出现过'喝彩'声?有那样的大指相对的拱手礼?  &黑色裂变&对后面的古装剧的影响有多大,大家有心的话比较一下它前后的古装剧(秦汉,春秋战国时代)的变化就知道了。最显著的是服装礼仪和建筑装饰。
  另外,在饮食方面也体现了秦国与六国的不同。'方肉'这个菜,以前出现过吗?孔子是肉不方正不吃的…秦人就是野菜,烈酒,肥羊炖了,体现了那种秦人独有的汉胡杂居,互相影响的特色。只是齐国的鱼羊炖,不知出现没有。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现在看到这句词还激动着,绝对的良心之作,大爱《大秦帝国》。
  同感  第一部看了三遍  整套小说看了四遍
书荒的时候就看一遍
  @红胡子男人
00:39:22    男女一号第一次分别。分别前看望一对刎颈之交的好友。  然后,她送他西入秦去实现理想,他们共同的理想。书中写了他们‘那个’的桥段,竟然写的那么自然,纯粹,大气。。。教授啊,你这文笔。。  -----------------------------  请把章回名字及页数标出!
  评的不错
  大秦帝国是网剧吗……?
  可能境界还没达到,看不下去的感觉呢
  前几天刚看了。确实难得好剧。不过话说07年最火的不是士兵突击吗?
  大顶楼主,整套看下来,走走停停,我坚持看了整整一年!
  第一部拍的太好看了!
  开头的场面的确很吸引,是正剧的感觉,看到献公看望老兵就觉得看不下去了,台词不够吸引,没有踩到点上,第二部看个开头,富大龙用力过猛,总的来说,跟他的作品一样,干涩,历史科普性有余,观赏性不足,不好意思,我最喜欢看的是作者嗤之以鼻的东周列国。志,呵呵
  写的好
  看了,没感觉好到哪里,牛气哄哄的。感觉秦王都土掉渣了。
  六国鄙视秦国,除了恶狼一般凶狠善战,还有就是民风半汉半胡(秦国王室娶胡女很常见)不重诗书礼仪(毕竟常年对抗胡人)秦人尚黑色,衣着简朴,不想六国的士人贵族那样高冠大袖。秦人重耕战,鄙视商旅…总之这种做派和形象和六国的主流格格不入。  有人曾说过:君王过于追求衣食住行,文化艺术,很可能亡国。所以秦国战胜魏国和楚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的国王太注重个人享受,不务正业。
  我看过几遍&黑色裂变&,剧集里也有不少不足和槽点,穿帮。比起这些,我最无法接受的是两个人的安排,一个是候赢,一个是被朱亥锤死的那个魏国大将晋鄙。主要是这两个人的年龄问题。候赢在秦国当客栈老板时都是中年人了,晋鄙出场时就算是青年人,到了魏公子窃符救赵时他们多大年纪?原著中也是这样,不知道作者为何这样安排。
  说到造型问题,其实拍秦国剧,造型是比较有利的,毕竟秦始皇兵马俑就在那里。  如果考虑现代观众的欣赏与接受而修改造型也无可厚非,毕竟是商业娱乐项目,迎合市场是正常情况。但是,人毕竟是从原始人一步步演化来的。从简到繁,从原生态到不断演变的文明世界,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性…所以,这是个问题。
  &大秦帝国&第一部电视剧开头的确是精彩,尤其是双方交战的那一段,以至于到后来商鞅河西大战的场景都有雷同之处,感觉没有超越开头那一场河西大战的精彩程度。也许是投资不足吧。
  记忆犹新的是秦国收复失地后胜利搬师的那段。景监的妻子大着肚子迎接丈夫凯旋归来,景监把妻子抱上马,为妻子牵马回家的情景。安排的好,演的也出彩。然后就是景监战胜后出使魏国那段,真有种一雪国耻的气派!李立群的魏惠王'配合'的挺到位,他演活了魏惠王。
  裂变才是大秦系列最耀眼的太阳,我所钟爱的历史剧巅峰之一。第二部纵横勉强可以忍,到第三部崛起他妈的老子忍不下去了,什么烂片,和大秦帝国原著格格不入,杀导演的心都了。
  作为承上启下,秦惠文王这个角色很重要。&裂变&里的那个秦惠文王挺符合剧情的,一个历经沧桑巨变的王公子弟,一个从小孤独的涉世未深的王子,在秦国乡野隐姓埋名,小心翼翼活了十五年的被放逐的生活…其粗狂的外在,深沉的内心世界都被刻画出来。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和一个内心世界几度被摧残的强势君王,在第二部里成了一个白面'纵横家'…完全没有衔接。  不明白为什么不用第一部里的那个演员,那个造型。
  第三部没看几眼,只是认为选角色有点随意。比如秦国迎回宣太后的军队是秦军精锐铁骑,电视剧里没几个人就算了,选的群众演员不但年纪参差不齐,还没有一点当兵的人应有的气质。第一部里也有一些不足但是一些重要场景的群众演员还是不错的。魏武卒和秦军锐士不论单兵还是列阵都很有气势。这才是一个好剧应有的体现。
  在战斗场面中,韩国都城的保卫战拍的也很出彩,虽然城墙不算高大,壮观,可是被鲜血一点点完全染红的场景,云梯因为染血过多而滑的无法攀爬…这些还是符合剧情和原著的。韩王登城却被吓倒,就合情合理。很多攻城的场景,看起来打的昏天黑地,死尸层叠,城墙上却没多少鲜血,云梯也基本干净,这太不合理了。
  在很多史书,文章中,提到法家的治国体系都用'申韩之术'代之或统称。其实这两个人不论是治国体系还是取得的成就与影响都无法与商鞅比较。甚至是后来改革失败的一败涂地的王安石的'出镜率'都比商鞅高的多。商鞅,似乎是被后来的君王和士大夫,读书人给'遗忘了',成了黑洞。有人说过,秦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史上的一个黑洞。  耐人寻味。
  请问:作者希望人们认同大秦帝国行为中间的的哪些精神,能一一道来么?
  商鞅变法大概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成功的变法,商鞅死后,惠文王也仍旧执行着当初商鞅制定的政策。反观以后张居正变法也是轰轰烈烈,但是他一死,他推立政策法规都被推翻了。
    候赢兄,那个肥羊,苦菜,秦风老酒款待卫鞅的客店老板。传奇的隐侠。敢问高人,您高寿几何?  至于晋鄙兄,我没有找到合适的照片。在第一部和第三部原著里他都是个龙套。第一部里出现就是为了第三部里被朱亥锤死。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就是龙贾将军,那个大魏国的耿耿忠良!这样的人,在哪一个时代都有但是稀缺。
    老龙贾,曾经跟随吴起的人物,他的死,赢得了对方的尊重。
    最喜欢的演员之一,当年《雍正王朝》里的那个拼命十三郎,那个活活累死的‘侠王’。如今在《黑色裂变》的反差实在太大,我一时没反映过来,当时。演技派,绝对实力演技派。
    这个照片,呵呵,我找了好久。侯勇和秦孝公‘原型’。
    发一张小说作者的吧。孙皓晖教授。    幕后,故事。
  有很多人问,为什么秦国变法最彻底,取得成就最大。在我看来,是因为秦国面临的局面最危险  。东有六国分秦,西有胡人入侵,内部民穷国弱,已经被逼到悬崖边上,下一步就是坠入深渊,万劫不复!  所以秦国选用商鞅,对自己大改大革。削弱贵族和老氏族的权力和资源,为普通国人和奴隶抬高地位,提高他们的待遇,为他们大开进入政治体系的门路,移风易俗,奖励耕战,兴修水利,统一度量衡,刷新吏治,完善法律并加强对官吏的监管和监督,整编新军…如果秦国没有面临灭顶之灾,秦国还会这样变法吗?六国的变法为什么不彻底,就是他们面临的局面没有秦国严重,他们的贵族阶层更为固化和强大。他们选择的变法内容和主导人也许不如商鞅,但是更适合他们的国情,只是不适合整个时代潮流。  还好,秦国变法成功了,历史的车轮被他们推进,历史最终被他们改写。
  每一个国家都有面对生死存亡的时候,不是都有孝公和卫鞅这样的人来力挽狂澜。  当曹操大军压境时,孙权的手下有相当一部分官员主张投降。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换一个新老板是相对容易的而新老板要依靠他们控制局面。所以孙权才那么器重周瑜和鲁肃。  战国时代也一样。在官僚体系和贵族阶层、士族阶层来看,国不灭,他们可以享受利益,国亡了,换个新老板就是。国运与国人对他们来说无关生死,既得利益才是最为要紧。遵从古训,只不过是维护他们利益的借口罢了。  当这些人与普通人的利益严重不均衡时,社会就会被扭曲或撕裂。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他们必然会固化社会,压抑人性(愚民政策和各种礼仪体系、伦理制度,压治言论和思想自由)结果就是整个国家的沉沦。而变法就是打破这种局面。解放生产力和人性,激发社会的活力。变法与改革的内容与执行是否正确,这就是标准。  商鞅变法的内容虽然全面,深刻但毕竟是在战国时代,所以有其局限和特点,绝不是万世通用。可惜,秦始皇不这样认为,李斯也不是商鞅。
  写到这一点,我或许明白了,为什么商鞅变法在历史上不被广泛关注。也许这也是原因之一吧。毕竟几千年之前的事情了。
  末了,讲过不是笑话的笑话吧。变法,在商鞅看来,法不阿贵,法贵在一视同仁(不论身份,违法必罚),执法严明。为了保证执法者能够公正执法,执法严明,他特意提出'执法者错误执法应当处于被错误执法伤害者同样的惩罚'。比如,如果某官员错误执法导致甲离婚,那么该官员也要离婚…  不知道是否是笑谈。
  @红胡子男人
23:05:20  末了,讲过不是笑话的笑话吧。变法,在商鞅看来,法不阿贵,法贵在一视同仁(不论身份,违法必罚),执法严明。为了保证执法者能够公正执法,执法严明,他特意提出'执法者错误执法应当处于被错误执法伤害者同样的惩罚'。比如,如果某官员错误执法导致甲离婚,那么该官员也要离婚…  不知道是否是笑谈。  -----------------------------  演义,不必太当真。课本上凡是改革,变法都是正面评价,其实凡事哪有非黑即白的。
  @红胡子男人
22:53:03  写到这一点,我或许明白了,为什么商鞅变法在历史上不被广泛关注。也许这也是原因之一吧。毕竟几千年之前的事情了。  -----------------------------  不知道你从哪里得出商鞅变法在历史上不被关注的结论的。
  @红胡子男人
22:20:00  第三部没看几眼,只是认为选角色有点随意。比如秦国迎回宣太后的军队是秦军精锐铁骑,电视剧里没几个人就算了,选的群众演员不但年纪参差不齐,还没有一点当兵的人应有的气质。第一部里也有一些不足但是一些重要场景的群众演员还是不错的。魏武卒和秦军锐士不论单兵还是列阵都很有气势。这才是一个好剧应有的体现。  -----------------------------  或许你觉得不像的才更接近历史事实。
  第一部看了N遍,第二部看了几集实在看不下去,第三部比第二部好一点  
  白起杀了多少人,
  唯一看几遍都不快进的电视剧,二和三差太远。都不想看  
  @红胡子男人
09:52:00  另外,在饮食方面也体现了秦国与六国的不同。'方肉'这个菜,以前出现过吗?孔子是肉不方正不吃的…秦人就是野菜,烈酒,肥羊炖了,体现了那种秦人独有的汉胡杂居,互相影响的特色。只是齐国的鱼羊炖,不知出现没有。  —————————————————  楼主,大胃王不能少。第二级不快进的地方都看他了  
  裂变 是第一季吗?  还是 纵横是第一季?
  &崛起&也有人不断提及,大多是因为剧中的各种乱与烂。比如道具,比如那份赵国叛国者名单…然后大家往往会提及&裂变&,评价大多是:虽然有不少不足,可是还算一部好剧。  群众眼睛自然雪亮。
  第一部之所以好看 不但因为演员剧情好 更重要的是 第一部是演绎了秦国内生性的发展与自强之路 看过都觉得热血沸腾 但是后面的二和三不但演出很差 而且都是些尔虞我诈的剧情 看了只觉得欺骗欺骗欺骗
  平日常是新剧的占主要时段,假期是老剧的天下!记得一个剪辑视频就是说这个现象的。节假日,有空闲时间,经典老剧如约而至!往往还是连播!&黑色裂变&也会如约而至吗?还有许多经典剧,足以让一些人汗颜…
  顶一下
  国内好剧荒啊,还好有喜欢的海盗剧更新了。什么时候国剧也能多一些经典好剧,少一些雷人烂剧就好了。
  好消息一条。孙皓辉教授决定自己拍摄&大秦帝国&,从第二部&国运纵横&开始。对于喜欢&大秦帝国&的人来说,还有比这更好的消息吗?
  有个找过汉奸竹简,你们敢看吗?
  顶一下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魏武卒方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