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淳熙元年瓷器,鄙人祖传一对大宋淳熙元年宋青花瓷瓷,一个是唐代诗人钱起"閒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家僮

淳熙三山志3
淳熙三山志3
【宋】梁克家& 撰
【今】陈叔侗 校注
  ●卷第十五 版籍类六
  ○水利
  西北土厚而腴润,故五谷皆宜;东南土薄而善燥,【(崇抄作“焦燥”。)】故所种惟芒种。《周礼》:“稻人掌稼下地。”稻田以水为命,于是有潴蓄、沟荡之制。
  闽,山多于田。人率危耕侧种,堘级满山,宛若缪篆,而水泉自来,迂绝崖谷,轮汲筩游,忽至其所。濒江善地,【(底本作“濑江”,崇抄同,据库本改。)】梁渎横从,【(底本“梁续横从”,据库本、崇抄改。)】淡潮四达,而龙骨之声,【(崇抄作“龙角”。)】荦确如语。惟是并海之乡,斥卤不字;饮天之地,寸泽如金;然而,得水获必三倍。诗人谓“一掬清流一杯饭”。盖歌水难得也。大潴,小遏。今取其见于记载者著于此云。
  嘉祐二年,蔡密学襄命三县疏导渠浦。权闽县朱定【知连江。】开淘负城河浦百七十六,计二万一千九百七十四丈,均用民力凡八万九千,溉田三千六百余顷。
  崇贤里 浦、圳、车头二十条:【(底本作“浦州”,库本同,据崇抄改。)】
  康山浦 九百五十丈,三等开:四分,广三丈;三分,二丈七尺;二分半,二丈。
  锁港边浦 七十丈,二等开:四分,二丈三尺,三分,二丈。
  石浦桥浦 百六十丈,二等开:六分,五丈;四分,二丈八尺;又二分半,同上;一分半,二丈;二分,二丈一尺 。
  西石浦小桥 四百丈,五等开:十分,二丈五尺;八分,一丈九尺;九分,一丈八尺;十一分,一丈六尺;二分,一丈四尺。
  后王浦 七十丈,二等开:四分,二丈五尺;二分,二丈。
  后浦 六百七十丈,五等开:十五分,三丈;又十二分,同上;十三分,二丈三尺;十一分,一丈八尺;十六分,一丈六尺。
  汤门外浦 七十丈,三等开:三分半,二丈;二分半,一丈五尺;二分,一丈。
  茶焙浦 三百一十丈,阔丈二尺,深六尺。
  石浦南浦 八十丈。深四尺五寸三分,阔一丈五尺八寸。
  官河北头小浦 九十丈。阔八尺,深三尺。
  南头小浦 二十丈。阔五尺,深二尺五寸。
  税务前浦 一百三十丈。阔八尺,深三尺。
  茶焙浦车头 三十二丈。阔一丈,深四尺。
  第二小车头 五十丈。阔四尺,深二尺。
  后浦四石车头 四十丈。阔四尺,深三尺。
  古山车头 四十八丈。阔六尺,深二尺。
  石浦小桥车头 四十丈。阔八尺,深二尺。
  康山浦车头 九十五丈。阔七尺,深二尺。
  又车头 三十丈。阔五尺,深一尺。
  城外官河 六百十八丈。阔三丈,深六尺。
  易俗里 二十七条:
  石浦桥浦接崇贤里界至台头 八百二十丈,【(底本作“八十二十丈”,据崇抄、库本改。)】三等开:五分半,二丈五尺;一分半,二丈;一分半弱,二丈八尺。深六尺。
  石浦桥里第一小港至牛路 二百三十丈,二等开:十三分,一丈八尺;(底本作“□丈八尺”,缺一字,据库本、崇抄补。)十分,一丈二尺。深六尺。
  第二小港 七十三丈,二等开:二分,七尺;五分,六尺;深五尺五寸。
  无量寿院前第三港浦 四百三丈,【(底本作“四百丹三丈”,库本作“四百三十丈”,据崇抄改。)】三等开:十九分,一丈八尺;十一分,一丈五尺;十分,一丈。深六尺。
  第四小港至岳前 四十丈,二等开:二分半,一丈八尺;一分半,一丈二尺;深五尺五寸。
  宝月院前浦 三百一十丈,二等开。弱半,一丈五尺;强半,一丈二尺,深五尺五寸。
  宝月院前洋中湖塘 一百五丈,二等开:半分,一丈二尺;十分,九尺。深五尺。
  统军塘浦 一百五十丈,三等开:一分,二丈;一分,二丈五尺;一分,一丈二尺。深五尺。
  中间接曲 五十五丈,二等开:二分,一丈;二分半,一丈四尺。深五尺二寸。
  圳乾浦 百三十丈,三等开:五分,二丈五尺;五分,二丈四尺;三分,一丈一尺。深六尺。
  塘尾浦 百二十丈,三等开:五分,二丈一尺;四分,一丈五尺;三分,二丈五尺。深五尺。
  湖塘浦五段开 一桥外瑞圣里,十丈开,阔十七丈;一桥内,七丈,阔如之。二段共四十丈,阔九尺;一段十六丈,阔二丈五尺。
  林娘塘 四十五丈,阔六尺。
  西塘 二十丈,阔八尺。
  宝月油车浦道头及小浦七条 一、长五丈;一、四丈;一、五丈三尺;二、二丈;一、一丈;一、三丈。
  林太博车头 二十一丈。
  牛路口车头并圳五条 十六丈。浦西圳四十丈;浦东圳二十五丈五尺;小圳十四丈;大圳三十丈。【(底本作“浦西□四十丈浦东圳二十五丈五尺十四丈丈圳三十丈”,当有讹错,库本作“浦西四十丈浦东圳二十五丈五尺十四丈大圳三十丈”,据崇抄补改。)】
  大浦畔 二十五丈,阔四尺。
  华严墙角圳 二十三丈。阔四尺。
  统军塘地大圳【(底本作“统军塘地□□”,缺二字,崇抄作“统军塘地圳”,据库本补“大圳”二字。)】 十六丈。阔四尺。
  岳边洋中圳 三丈。阔五尺。
  岳边大圳【(底本自“岳边大圳”以下错简二页,据崇抄、库本正。)】 十五丈。阔五尺。
  岳边圳 三十一丈。阔五尺。
  塘尾金家车头 九尺。阔四尺。
  古山圳 三十五丈。阔八尺。
  王家车头 八丈。阔五尺。
  东浦尾吴胜官车头 三十五丈。阔五尺。
  郑家车头 二十丈,阔五尺。
  瑞圣里 二十八条:
  南塘浦 一百五丈,二等开:七分一丈;三分半,七尺。深五尺五寸。
  塘浦 二百三十丈,二等开:十六分半,一丈;六分半,九尺。深四尺五寸。(库本无塘浦条及注文。)
  潘洋浦 九百五十丈,六等开:四分半,二丈八尺;六分半,二丈。十七分半,一丈八尺;十六分,一丈六尺;二十一分,一丈五尺;二十九分半,一丈四尺。深七尺。
  前洋浦北面 二百五十丈,五等开:四分,一丈五尺;四分半,三丈;三分半,二丈三尺;一分,一丈八尺;三分半,一丈五尺。深六尺。
  小桥浦 七十丈,二等开:三分,二丈;四分,五尺。深四尺五寸。
  前洋浦北薛陈车头 三丈五尺,阔一丈。
  前洋车头 四十丈,阔八尺。
  陈稔车头 十一丈,阔六尺。
  车口车头 十二丈,阔六尺。
  宝月车头 一丈五尺,阔八尺。
  王宝车头 四丈,阔七尺。【(底本作“王■〈穴上贡下〉”,库本同,据崇抄改。)】
  四石车头 十二丈,阔八尺。
  陈兴车头 三丈,阔九尺。
  潘洋浦及塘头车头 十九丈,阔七尺。
  茅舍前车头 五丈,阔五丈。
  经院车头 十一丈,阔六尺。
  李宗车头 十六丈,阔七尺。
  任日新车头 一丈五尺,阔九尺。【(库本作“阔六尺”。)】
  陈保、陈元宗车头 八丈,阔五尺。
  孙九车头 六丈,阔五尺。
  黄贽车头 五丈,阔七尺。
  张石保车头 六丈,阔五尺。
  小桥浦车头林赟车头【(底本错简至“小桥浦车”条止,以上据崇抄、库本正。)】 二丈,阔一丈。
  经院车头 三丈,阔八尺。
  陈口车头【(底本只作“车头”二字,库本同,据崇抄补“陈□”。)】 八丈,阔一丈。
  经院田下土草湖三车头【(崇抄无“经院田下土”五字。)】 一丈五尺。
  西浦尾周忻车头 十一丈,阔六尺。
  孝义里 三条:
  怀安界上浦 四百四十丈,本县开东南、开西北,四等开:二分,二丈;十三分,二丈六尺;十分,三丈三尺;十分,二丈。深六尺三寸。
  汤洋王志头 三十四丈,阔四尺。
  陈司徒等车头 十八丈,阔四尺。
  桑溪里 二十六条:【(“桑溪里”条下底本、库本皆无注文,崇抄有注四字,据补。)】
  叶屿古下浦 六百四十丈,四等开:十八分,八尺;九分,一丈八尺;十分,一丈五尺;三分,一丈七尺。深五尺。(底本于“四等开”以下作“十八丈八尺九分一十八尺千一丈五尺阔一丈七尺深五尺”,库本作“十分丈八尺九分一十八尺千一丈五尺阔一丈七尺深五尺”,据崇抄改。)
  湖西浦 三百三十丈,四等开:十三分,【(底本作“四十三分”,库本同,据崇抄改。)】一丈;一分,九尺;六分,一丈二尺;十二分,八尺。深四尺五寸。
  湖塘浦 百二十丈,阔八尺。【(此注底、库本残缺,据崇抄补。)】
  南塘浦 二百一十丈,深四尺,二等开:十分,一丈;十一分,八尺。
  湖井 百三十丈,阔九尺。
  林都衙小插浦 二百一十丈,阔八尺。
  吴石小浦 七十丈,阔七尺。
  圳尾插浦 五十丈,阔一丈。
  湖塘 二十丈,阔八尺。
  王絃车头【(崇抄作“王纮”。)】 十二丈,阔八尺。
  陈阔车头 七丈。【(注文,底本作“十阔”,库本同,据崇抄改。)】
  弥勒车头 三丈,阔七尺。
  商伴兄车头 一丈八尺,阔八尺。
  庆观车头 六丈。
  陈胜车头 八丈,并阔五尺。
  大乘车头 二丈。
  张足等车头 二十七丈。
  郑八车头 二丈五尺。
  乘车头【(崇抄作“大乘车头”。)】 四丈,并阔四尺。
  陈哥洗车头 一丈五尺,阔一丈一尺。
  车头 十丈。
  赵转车头 三丈,并阔八尺。
  许清等车头 一丈五尺。
  陈后车头 一丈五尺,阔一丈。
  大乘弥勒车头【(底本作“大乘弥勒车”,库本同,据崇抄补“头”字。)】 阔八尺。
  归善里 二十六条:
  桥外方家前小浦 二百丈。二等开:半一丈,半一丈二尺。【(底本作“半一半一丈二尺”,库本同,据崇抄改。)】深五尺。
  龙浦 二百丈,二等开:半二丈,半一丈。深五尺。
  郑桥小浦 四十丈,五等开:【(底本作“郑娇小浦四十等开”,库本同,据崇抄改。)】十分,三丈五尺;八分,二丈;八分,一尺;八分,一丈一尺;九分,八尺。深六尺。
  西面屈曲小浦【(崇抄作“西面曲浦”。) 】百五十丈,三等开:三分,六尺;六分,一丈;六分,五尺。深五尺。(底本于“三等开”以下作“三分六分六尺六分五尺深五寸”,库本同,据崇抄改。)
  康山小浦 二百五十丈,二等开:八分,一丈二尺;二分,八尺。深五尺。】(底本作“五等开八分八分一丈二尺余八尺深”,库本同,据崇抄改。)】
  湖浦南面 二百一十丈,阔三丈二尺 ,深六尺五寸。
  潘浦南 □丈,阔二丈,深五尺五寸。【(底本注作“□丈阔二丈深五尺五寸”,库本作“□丈阔二丈深六尺五寸”,崇抄只作“二丈深五尺五寸”。)】
  镜浦 与崇贤里共开一百十丈,阔八尺,深五尺。
  尾浦 二百一十丈,阔一丈五尺。
  桥里小插浦 六丈一尺,阔三尺。
  东岳塘 百四十丈,阔一丈。
  郑■〈石奈〉小浦 九十七丈。
  阮塘 并阔一丈。
  浦东■〈石奈〉内小浦 四十八丈,阔七尺。
  方家门浦【(底、库本“方家门浦”,崇抄作“方家门前浦”。)】 四十丈。
  吴宅浦 二百丈。
  邻塘浦 二百五十丈,阔八尺。【(底、库本“二百五十并阔八尺”,据崇抄改。)】
  平车头 百七十丈,阔四尺 。
  蒋乖浦 三百丈,阔六尺。
  郑坂 一丈,阔四尺。
  郑五车头 八丈,阔四尺。
  瓦埕车头 二十四尺。
  林家车头 七丈五尺 ,阔四尺。
  李家车头 八十丈,阔八尺。
  林师车头 十丈二尺。
  古山里 十五条:
  师姑浦 百四十丈,三等开:四分,二丈;七分,一丈五尺;三分,一丈二尺。深八尺。
  官塘浦 百七十五丈。五等开:五分,六尺;四分,五尺;四分,四尺;三分,三尺五寸;三分,三尺。深五尺五寸。
  东岳浦至牛头桥 二百二十丈,四等开:十分,一丈二尺;八分,一丈一尺五寸;十分,一丈;三分,一丈。深七尺。
  西塘浦 百三十丈,阔五尺。
  塘尾浦 五十八丈,深一丈一尺。
  报慈浦 二百丈,三等开:八分,一丈二尺,余六尺。深六尺。
  前塘浦 七十丈,二等开:三分,一丈;四分,八尺。深五尺。
  龙舌浦 八十丈,二等开:三分,一丈;三分,四尺。深五尺。
  高孤浦 三十丈,二等开:一分,一丈二尺;二分,七尺;深七尺。
  高家浦 百一十丈,三等开:六分,一丈五尺;五分,一丈二尺;四分,一丈。深七尺。
  高家田浦 二十七丈,二等开:一分,一丈;二分,五尺。深四尺 。
  薛宅前浦 二十七丈,强半,一丈;弱半,七尺。深六尺。
  报慈浦口大浦 一百一丈,阔一丈八尺。【(底本、库本作“百丈阔丈八尺”,据崇抄改。)】
  东坂浦 九十丈,阔一丈。
  长腹浦 四十丈,阔四尺。
  高惠里 十二条:
  王中臣浦 二十七丈,阔一丈。
  康山浦 六十丈,阔一丈二尺。
  白塔浦 百九十丈。十分,阔九尺;九分,七尺。深六尺五寸。
  远南门外水闸边小浦 四百丈,阔七尺。
  五龙堂后浦 三百丈。
  郑庙边小浦及车头 五十五丈;阔四尺五寸。
  后郑南面小浦及车头 百三十丈,阔六尺。
  北面及车头 五十五丈,阔一丈。
  王塚小浦及车头 百二十丈,阔九尺。
  王中臣小浦及车头 二十二丈,阔一丈一尺。
  羊官路南小浦及车头 三十八丈,阔五尺。
  白塔头小浦及车头 十五丈,阔四尺。
  加崇里 九条:
  洋车路口小浦 三百丈,阔八尺。
  资福院前浦 二百五十四丈。弱半,阔一丈五尺;强半,一丈。深六尺。
  石步头浦至太平寺基庙前分二条 共一千三百丈。三分,一丈五尺;十分,一丈。深五尺五寸。
  吉祥庵前浦 四百九十丈,阔七尺。
  石步头浦至舡梅墩 二百四十六丈,阔一丈。
  薛浦 九十一丈,阔一丈。
  薛重浦 百五十六丈,阔九尺。
  钱塘浦抵侯官界 三百五十丈,阔一丈。
  马头浦抵侯官界 八百丈,阔二丈五尺。
  合浦南里
  象村官塘 七百余丈,二分开:二丈一尺;一分,阔二丈五尺。食溪水溉田五十二顷。
  猴屿官塘 上屿四十丈,阔八尺;中港,三十丈,阔七尺;下屿,同上。食溪水溉田二顷余。
  蒜村石泉庄塘 十三丈,阔二丈二尺。食溪水溉田仅四顷。
  合浦北里
  翁崎石村官塘 东西总七百余丈,阔四丈。食溪水溉田十七顷余。
  大孟官塘 九百五十丈,阔三丈五尺。食溪水溉田十三顷余。
  浩溪陈塘 十三丈,阔一丈五尺,潴雨水溉田一顷余。
  海畔里
  童续洲赡学塘 八十丈,阔三丈一尺,潴雨水溉田五十亩。
  王峬翁塘 三百丈,阔七丈五尺。潴雨水溉田一顷半。
  后屿清福塘 二十丈,阔七丈二尺。潴雨水溉田六亩。
  上湾王塘 七百余丈,阔五丈二尺。潴雨水溉田七百亩。
  白岩陈塘 二百丈,阔五丈二尺。食溪源溉田二顷。
  良陀林塘 四十丈,阔三丈一尺。潴雨水溉田五十亩。
  连江县
  进贤里
  东塘湖 【县之北野。隋开皇十二年,邑民林尧等舍田为湖,水深一丈四尺,灌七里民田四百余顷,原管产钱二十余贯,均入钦平上、下二里水利人户,岁久壅阏,奸民侵冒,几半为田。唐咸通初,刘逵为宰,奏请尽复之,民感其德,庙祀逵于其所,后县令李扆立碑记其事。皇朝淳化二年,县令鞠仲谋以木斗门朽坏,琢石代之,架以桥梁,覆之亭宇,外造散桥六所,小创斗门七所,又约刘君石刻李令木桩,取西大石柱三字,每字之中,划为“水则”,(底本自“取西大石柱”以下文句如是,崇抄作“三字月字之中画一水则”,库本作“立于亭宇之中画一水则”。)且谓:溉田四万亩,则其利浸广矣。仲谋又奏降特敕,约束民间,四山野地,不许请佃。邑人又立仲谋庙而祀之。大中祥符元年,敕有物力者二人,岁管输税,三岁一更。时雨涨溢,告县,登时修诸斗门,令丁壮巡视,百姓毋得盗决。乾道九年,知县曾模复增修之。淳熙三年,有赂县请佃者,(底本作“淳熙□年有诏召请佃者”,缺一字,崇抄作“淳熙二年有绍名请佃者”,据库本补改。)民以告郡,索县帖毁之。五年,又有为道观陈请者,亦既耕种矣,民又以告,方下县重断人吏给佃者,于是讼息。刘、鞠二庙,至今春秋祭祀不绝。】
  东塘溪背  洋门背   柴蛇背   神宫坂背
  王坂背  东湾村背  纠泉背  神宫后背
  南洋石滩背 石峡神宫背 郑门前坂背 溪柄翁前背
  南山背 陈趣背 新洋背
  嘉贤上里
  大背  圆塘
  嘉贤下里
  师子塘  龙山茭湖至新塘  水苋塘  财财溪背【(库本、崇抄皆作“财溪背”。)】
  王浦塘 【斗门。】
  归仁里
  澄田背
  安义里
  石峡背  大溪背  溪东背  凤山背  溪东大背
  安定里
  溪西背  乌石背
  钦平上里
  县前塘【抵浦口塘】。  三脚塘  峰崎塘  四木洋下塘
  赤炉塘  双木黄塘  峰崎下里塘  北禅小崎塘
  双木莲塘 五石塘
  钦平下里
  小桥塘  四木洋横塘  王前塘   龙卧院前塘
  皮屯塘  双碑塘 大渠塘  赤炉洋塘
  王塘  乌石塘  刘家洞塘 罗喝塘
  大门塘 括塘  括大塘  层窟塘
  官路塘 猛浦塘 庵前塘
  崇德里
  峡塘  水合塘  洗马池  大小柘塘  松坞塘
  新安里
  塘圳浦  秦塘  牛圳   多爻塘  王塘【斗门。】
  龙泉圳  龙潭溪【至荻芦岭圳。】西桥圳 荐福塘
  师姑塘
  安庆里
  高梁大塘【斗门。】  湖探塘    墥桥塘【南、北墥斗门。】
  官庄塘 陈屋后塘  长浦塘  水洋中圳
  竹桥师姑圳   南塘圳  澄岩背  西泄背
  郑崎塘 城门塘 石桥塘  可塘
  黄崎塘【斗门。】 统军塘 演洋横坑【外堘塘斗门。】
  光化里
  古塘  林湖塘
  临江里
  张坂背  王宅背  炉冲背  古圳  小洄背
  中圳背  前塘
  集政里
  下廉塘  官桥塘
  安德里【(自“安德里”以下,底本错简,据崇抄、库本参对正之。)】
  郑塘水圳  官圳  后塘圳  小涸溪  南般圳
  乌烂塘
  保安里
  王孙塘  管渎二塘
  建兴里
  桔木塘  土花塘
  侯官县
  嘉祐二年,疏导渠浦六十九,延袤百二十五里。【(底本作“延□□□□□□田主”,残损六字,库本同,据崇抄补。)】田主以四分,佃户以六分开淘,借盘水利者亦四分助之。【(底本“开淘”以下损缺六字,库本同,据崇抄补。)】仍令民以时修治。不用命者有罚。【明年十二月《记》。(底本“治不”以下损缺七字,库本同,据崇抄补。)】
  美宅里 十四条:
  白灶浦 二百十四丈五尺,阔二丈五尺。深五尺。
  报恩寺前浦 九百八十丈,阔二丈五尺。【(底本缺“八十丈”以上七字,库本同,据崇抄补。)】
  林野庄前浦 百八十三丈九尺,阔一丈,深五尺。【(注文,底本缺“三丈九尺”、“深五尺”和后一条“高”字,库本同,皆据崇抄补。)】
  高宅前浦 一百八十三丈九尺,阔、深同上。
  大王小浦 一百五十七丈八尺。【(底本只存“大王小”三字并缺注文,库本同,据崇抄补。)】
  林周园下浦 四十八丈。
  末山浦 六十丈。
  新桥浦 一百丈。【(底本缺此六字,库本同,据崇抄补。)】
  赵宅前浦 百四十八丈八尺。
  曾家桥 二百八十丈。
  石山浦 一百二十丈。【(底本缺“石山浦”三字及前条注文“二百八十丈”,库本同,皆据崇抄补。)】
  白灶小浦 一百二十丈八尺。
  南浦 二百丈。
  桥亭小浦 一百二十二丈四尺。以上阔、深同。
  孝顺里
  兴福院小浦 二百二十七丈三尺,阔一丈,深五尺。
  正节里 六条:
  山后大浦 八百八十八丈,阔二丈五尺,深五尺。
  高弄浦 四百二十丈,阔二丈五尺,深五尺。
  钱塘王浦 九百三十丈,阔、深同上。浦东属闽县。
  王石堂小浦 一百七十五丈,阔一丈,深五尺。
  钱塘小浦 百九十丈。
  西桥南小浦 三十九丈。以上阔、深同。
  孝成里 六条:
  潮塘浦 六百丈。口阔三丈,深七尺;中阔一丈五尺,深五尺;尾阔二丈,深五尺。
  中浦 五百三十丈,口、中、尾阔、深同上。
  杨宅浦 三百二十丈,口阔二丈八尺,中、尾同上。
  五曹浦 五百十丈,口二丈五尺,深六尺,中、尾同上。
  翁宅浦 三十二丈二尺,阔一丈,深四尺五寸。
  宋塘浦 四十丈,阔一丈,深四尺。
  新安里 六条:
  白灶浦 六百九十四丈,石桥外阔四丈,浦横三丈,【(崇抄作“浦口阔三丈”。)】中阔二丈五尺,深六尺。
  赵宅浦至水陆塘 三百八十五丈,阔二丈五尺,深五尺。
  道浦二 一、百二十丈,口阔一丈五尺,中阔一丈,深五尺;一、长九十丈,尾阔一丈,深五尺。
  邦浦 二百丈。阔一丈,其内深五尺。
  宋浦 六十丈。
  五曹浦尾 八十丈。以上阔同。
  方乐里 十三条:
  洪塘浦 五百七十丈。不用开。
  桥里 四百四十丈,【(底本无“丈”字,库本同,据崇抄补。)】阔三丈五尺,深八尺。
  里洲塔前浦 四十丈四尺,阔一丈,深五尺。
  外洲浦 一百二十一丈,阔二丈,深五尺。
  后崎浦 七十丈,阔二丈五尺,深五尺。
  窑头浦 六十丈,阔一丈三尺,深五尺。
  庵头浦 六十九丈,阔一丈五尺,深五尺。
  白叶崎浦 三十九丈。
  馆前浦 六十七丈。
  王简浦 六十丈。
  林师浦 五十丈。
  功德院浦至怀安界 五十五丈。
  大章浦 五十五丈。以上阔、深同。自石岊右而东,经甓渎至柳桥,以通舟楫。贞元十一年,观察使王翃开。【(各本皆作“王翊”,当是“王翃”,据《唐书》正之。)】县西南五里,有湖二百四十步,与西湖通,今柳桥是也。
  方兴里 八条:
  牛墩浦 四百四十五丈五尺,阔二丈五尺,深五尺。
  郑崎下浦 二百四十八丈,阔一丈,深五尺。【(崇抄置“郑崎下浦”条于“张崎下浦”、“上浦”二条之后。)】
  张崎下浦 二百四十丈,阔一丈五尺,深五尺。
  上浦 五十丈。
  西禅园浦 四十丈。
  翁前浦 六十丈。
  墩头浦 六十丈。
  盐屿上浦 三十丈。以上阔、深同。
  永钦里 九条:
  石湖浦至报恩祠前【(底本无“祠”字,库本同,据崇抄补。)】 一百十二丈,阔二丈。
  王山西桥至石湖桥 一百七十二丈,阔二丈五尺。
  菱角塘浦 二百九十二丈,阔二丈。以上深六尺。
  官塘浦 四百三十一丈,阔一丈二尺,深五尺。
  西禅塘浦 一百四十二丈,阔一丈二尺。深六尺。
  末山院前小圳 九十六丈,阔八尺,深四尺。
  丘公官池 二百四十丈,旧阔六丈,今阔二丈,深六尺。
  应真前小圳 二百四十二丈,阔六尺。
  西禅前小圳 八十丈,阔六尺。并深四尺。
  处仁里 五条:
  三会浦 一百四十二丈,阔一丈,深五尺。
  张家洋浦 一百七十六丈,阔一丈,深五尺。
  横圳 一百一十丈,阔一丈,深五尺。
  松柏桥浦 一百七十五丈。阔、深同上。
  长定官池 一百七十七丈,阔一丈五尺,深五尺。
  长溪县
  擢秀里
  斗门 【建善院前,宣化桥下。】
  《三山志》卷第十五终
  ●卷第十六 版籍类七
  ○水利
  长乐县
  《唐志》:“闽县东五里有海堤。大和三年,令李茸筑。初,每岁六月,潮水咸卤,禾苗多死。堤成,潴溪水殖稻,其地三百户皆成良田。”【田灌溉为五十里,海滨处所也。今县东二十里,(底本作“田□□为五十里海滨□□也令县东二十里……”,崇抄作“田去海滨五十里,今县东二十里”,据库本补改。)卤潮所不到,蕴旱涸竭,(底本作“蕴旱□竭”,缺一字,崇抄作“蕴旱水竭”,据库本补。)则时至焉。然,不常尔。】长乐十里有海堤,大和七年,令李茸筑,立十斗门以御潮,旱则潴,雨则泄,旁皆成良田。【唐武德六年,析闽置长乐。则二邑也,而皆筑于茸之手,相距才四年,必是更宰,不然,则摄篆也。(底本作“摄□□”,缺二字,崇抄作“摄也”,据库本补。)】盖长乐滨海,山浅而泉微,故潴防为特多,大者为湖,次为陂、为圳;捍海而成者为塘,次为堰;毋虑百五十余所。每岁蓄溪涧,虽不泄涓滴,亦不足用,必时雨滂澍,乃获均洽。农事毕,天雨止,向数十里皆为无用之地;以是狡民或侵或请,不知水利之所系。咸平、熙宁,屡有讼者。建炎初,陈可大宰是邑,大修塘、垾、陂、湖。后四十八年,当乾道九年,知县徐谟延耆老讲究水利,为斗门及湖、塘、陂、堰百四所,溉田二千十三顷。【(底本作“二千十三顷”,库本作“二千二十三顷”,崇抄作“二千八十三顷”。)】
  崇丘里 滨江。
  大圳等五浦 计长九百丈,溉田四十余顷。内浦口阔五尺,深八尺;湖浦阔三丈五尺,深六尺;尾阔一丈,深四尺。
  米笼浦 二百五十丈,阔二尺,深五尺,溉田六顷。
  官塘浦 一百一十丈,阔一丈,深五尺,溉田五顷余。
  陈师浦 一百丈,阔六尺,深四尺,溉田一顷余。
  官坵等四浦 计一千七百二十丈。官坵,阔三丈,深一丈;担水浦,阔四丈,深九尺;黄圣屋前浦,阔一丈五尺,深五尺;塘头浦,阔三丈,深七尺。溉田六十六顷。
  王坵浦 一百二十五丈,【(底本作“一百二十五尺”,库本同,据崇抄改“尺”为“丈”。)】阔二丈四尺,深六尺;尾阔九尺,深六尺。溉田五顷余。
  白灶浦 五十丈,阔六丈六尺,深六尺,溉田三顷余。
  鳖石浦 二十五丈,阔四丈,深一丈,溉田一顷余。
  后角浦 九十丈,阔一丈八尺,深六尺,溉田四顷余。
  银盏浦 七十五丈,阔二丈四尺,深六尺,溉田八顷余。
  渡龙浦 九十丈,阔一丈八尺,深六尺,溉田七顷余。
  坂塘浦 三十五丈,阔二丈四尺,深六尺,溉田四顷余。
  官堰浦 二百六十丈,阔八尺,深五尺,溉田十顷。
  古塘浦 一百五十丈,阔一丈,深六尺,溉田六顶。
  师娘浦 三十五丈,阔三丈二尺,深六尺,溉田四顶。
  浦口小浦 七十五丈,阔七丈,深五尺,溉田二顷。
  下笼坂浦 五十丈,阔二尺,深一尺,溉田三顷。
  桥头浦 五十四丈,阔二丈四尺,深六尺,溉田七顷。
  蛎壳浦 一百丈,阔一丈八尺,深六尺,溉田十顷。
  笼臂浦 三十五丈,阔一丈六尺,深六尺,溉田三顷。
  朱湖高浦 二十丈,阔七尺,深五尺,溉田三顷。
  嵩平里
  赵塘浦 七十丈,阔一丈二尺,深八尺。
  芦荨浦 四百丈,阔八尺,深五尺。
  官塘浦 二百五十丈,阔一丈二尺,深七尺。
  孤塘浦 四十丈,阔一丈二尺,深八尺。
  九石浦 三百丈,阔二丈四尺,深一丈一尺。
  车下浦 七十丈,阔九尺,深五尺。
  新塘浦 八十丈,阔九尺。【(崇抄文末尚有“深五尺”三字,底、库本所无。)】
  圳兑浦 二百丈,阔二丈二尺。深并同上。
  孤洲浦 四百丈,口阔四丈,深一丈五尺。
  弦歌里
  东洋塘 县东北。长一千二百丈,高一丈二尺,阔八尺。御卤潮,潴雨水。子塘三道,共长一千五百丈,高九尺,阔五尺。沟一,长三百四十丈,阔八尺,深五尺;横埭二,启闭以窦。溉三百石种。【(底本作“三石百埭”,据崇抄改。)】
  西洋塘 长九百五十丈,高一丈二尺,阔八尺,斗门一,溉九十六石种。
  郑湖塘 泄水港,抵海,长二百丈,阔一丈,深三尺,三窦,溉四百石埭。【(各本皆作“四百石埭”,疑“埭”为“种”之误。)】
  崔塘 斗门西抵海,垾长一千一百二十丈,阔七尺,高一丈。【(底本作“阔二七尺高丈”,据库本、崇抄改。)】
  崔塘洋沟 长一千三百五十丈,沟阔二丈五尺,深七尺,子沟一丈二尺,深六尺,溉田八顷。
  郑湖 周二十丈,横塘十二丈,溉田三十亩。
  新开里
  屈尺塘 县东北。长一百五十丈,高七尺,阔五尺,有窦。溉三十石种。
  建兴里 旧载:福湖属北里。民岁竞渡,以祈丰年。
  嘉禾、大石、新成屯、四堰 合为一。县东南隅。长一千九百八十丈,高一丈,阔五尺,溉田种四百石。
  横屿湖 周三百一十丈,高九尺五寸,上阔一丈,四窦,沟长六千九百丈,溉田种千余石。
  清平里
  镜石、何师、新三堰 合为一。长二百丈,高二丈一尺,阔七尺,溉田十顷。
  招贤里
  获洋王背大溪,中圳、刘背二溪 皆出白龙潭。有五圳:横圳、尺圳、函口圳、十犊圳、东揽圳,共长一千九百一十丈,四闸。溉田种三十顷。
  永胜里
  黄弄溪 长二百丈。陂长五十丈。溉田十二顷。
  溪口溪三坑 共长一千四百九十丈。溉田五顶。
  横圳 九百丈,阔八尺,深六尺,溉田五顶。
  进贤里
  桃坑湖 即桃枝湖也。东西一百三丈四尺,南北三百六十一丈五尺。垾堘圳四派。溉田种千余石。伪闽时,为指挥使丘进所有,后售林琏等为田,仅四顷。咸平四年,刘转等讼之。乃以其田产一千二百三十六文、米二十三石一斗半,均湖下百七十余户。田,敕仍为湖。熙宁四年,林注等又讼高建等侵耕。知县萧竑因括湖、塘、陂、堰,簿而图之,择主领,立经界,培堤岸,碑于湖之旁。今周五百一十丈,阔一丈,高八尺,石斗门三,圳长二千二百余丈,阔一丈二尺,深六尺。潴乾溪,溉田二十九顷,跨逍遥、清平里。
  沙坂后洋溪【(底本“后洋溪”条以下错简,参对崇抄、库本正之。)】共长五百丈,入桃枝湖。溉田七顷。
  同荣里
  石濑陂 食龙潭水,长五百丈,阔二丈,深一丈,【(底本于此条及以后各条注文皆作“食&&&”,库本同,崇抄亦先书“食”,复改写为“合”字,今依底、库本作“食”。又,此处底、库本皆作“深一尺”,据崇抄改“尺”为“丈”。)】溉田种七百石。
  古散陂 食龙潭水,长七百一十丈,高一丈,阔七尺,溉田种三千石。
  灵石里
  新田陂 食童溪,长六十丈,阔一丈五尺 ,深七尺,溉田种四十石。
  灌洋陂 食童溪,长一百一十丈,阔七尺,深五尺,溉田种一百三十石。
  湖前陂 长三百丈,阔一丈,(底本作“阔一尺”,库本同,据崇抄改为“阔一丈”。)深七尺,溉田种四百石。
  坵溪 并食童溪,长二百一十丈,阔五丈,深一丈,溉田种二百五十石。
  依福里
  周陂 食童溪,长一千丈,阔二丈,深一丈,【(底本作“深一尺”,库本同,据崇抄改为“深一丈”。)】溉田种四百石。
  前曾塘 食龙潭,长二百丈。口阔二丈,深四之一;腹阔五丈,深三丈;尾阔、深皆一丈五尺。口为石闸御溪洪,尾为石函。垾长一丈五尺,【(底本作“埠长”,库本同,据崇抄改。)】高如之,阔五尺。溉田种七十石。
  丁塘 食龙潭、石濑,陂长七百丈。溪口阔一丈七尺,桥下阔六丈。溉田种三百石。
  昆由里
  大塘 跨敦素、崇贤、同荣里。大斗门二,知县徐谟筑基,方广二十余丈,两旁抵海,长一千五十丈,高一丈八尺,阔一丈。沟、港共长二千七百丈,阔一丈二尺,深八尺。潴福清界水,溉田千石。
  萩芦陂 长六十丈,阔二十丈,深七尺,圳长三百五十丈。大圳阔一丈,深七尺;【】(底本错简至“深”字止,已正。)小圳阔八尺,深五尺,潴高陂水,溉田种五百石。
  方乐里
  陈塘港 会七十二洋水,溢则开斗门,归弦歌里沟及林花沟渎入海。
  陈塘大官沟 跨和风、教化、大宏里,长三千二百丈,阔二丈,底深六尺,【(底本作“底四丈深六尺”,库本同,据崇抄改。)】溉田二十顷。
  宾闾湖 周一千二百丈,阔高一丈五尺,上阔二丈,八窦,八沟。沟阔一丈二尺,深七尺。旧载:“上下湖,海风飞沙,积而成之。”
  上湖石塘 长一百二十丈,閷高上阔如宾闾,斗门一,溉田七百顷。
  逍遥里
  凌古塘 周一百二十丈,高一丈五尺,阔二丈,二窦,圳长一百五十丈,溉田种六十石。
  和风里
  董塘 长二十六丈,一长五十丈。食山泉,溉田五顷半。
  丞天沟 长六百八十丈。母沟阔二丈,深六尺;子沟阔八尺,深五 尺。溉田七顷。
  韩塘沟 长六百丈,阔二丈,深六尺,有小圳,潴横源溪,溉田种七顷。
  百石沟 沙漠,下食宾闾尾,长六十丈,阔二丈,深一丈二尺,溉田七十亩。
  良田里 旧载:“金漆湖近江,为飞沙填塞。”
  章坂童溪陂 长五百丈,一塘,二圳,溉田三十顷。
  东港 食新塘,长一千五百丈,阔三丈,深八尺,八圳,计长八百丈,溉田十顷。
  方安里
  保丰塘横埭 长十丈,高一丈,阔八尺,溉田种百石。
  岭口上塘 长九十丈,【(底本作“长□十丈”,缺一字,库本作“长十丈”,据崇抄补。)】横阔十二丈,垾长八尺,高一丈三尺,阔六尺。下塘长三十丈,横阔十六丈,垾长十丈,【(底本作“垾长□丈”,库本作“垾长三丈”,据崇抄补。)】高一丈一尺,阔五尺。溪尾塘长二十丈,阔十丈,垾长十丈,高五尺,阔五尺。食大象、大帽二山水,【(底本作“食大□大□二山水”,崇抄同,据库本补。)】溉田种百四十石。
  金冬坑 长九丈,【(崇抄作“长九尺”。)】高一丈,阔七尺。溉田种十余石。
  倪塘 长四十丈,高六尺,阔四尺五寸,【(底本作“阔四尺□”,缺一字,崇抄只作“阔四尺”,据库本补。)】通严湖水尾。溉田种三十石。
  林简塘 食龙潭,长六百五十丈,高一丈五尺,横阔三丈二尺,圳长二百五十丈,深阔皆一丈,【(底本作“深阔皆□丈”,据库本、崇抄补。)】溉田种三百石。
  稠港 长一千一百丈,阔一丈三尺,深八尺,斗门一,溉田千余石。
  普塘洋积水三港及圳 长二千六百四十丈,溉田三十六顷。
  敦素里
  覆船洋 横沟、直沟可通湖,【(底本作“可通湖”,库本作“可通严湖”,崇抄作“可通潮”。)】圳三。沟食大塘,长一千二百三十丈,阔二丈八尺,深六尺,溉田十顷。
  崇仁里
  元祐沟 长千余丈,阔一丈,深五尺,斗门一,溉田种七百石。
  宾贤里
  晋溪浦埭 长三百五十丈,横阔一丈四尺,深八尺,通淡潮。横埭广一丈,高七尺。溉田种二百石。
  河头浦埭 长三十丈,阔六丈,中置闸。溉田三顷。
  大宏里
  严湖 陈长者严光施宅为寺,今严光寺是也。又施田为湖,周三千二百八十丈,高七尺,阔一丈二尺,潴大奢雨水,四窦,溉田四百五十顷,跨万安、敦化里。相传:湖起于唐宝应二年。
  福清县
  永东、永西里
  东西塘 县东西之水分潴焉,以为火备。后,东塘,民塞其半。淳熙二年,民居火,乃易塘东民田,凿以广之,横经学门,以象泮水。
  琵琶槽 跨永东、新丰二里。大中祥符中,士民并海筑垾。政和八年四月,饕风驾涛,坏之。宣和三年,修筑二千余丈,溉田种三百余石,以形似琵琶,故名。
  修仁里
  溪田陂  洞子陂  石堘陂  后塘陂  官塘
  练木陂  刘洋陂  郑前陂
  新丰里
  无符陂 唐天宝中置,故名天宝。皇朝祥符中,知县郎简重修。熙宁五年崔知县以岁科田户,【(底本作“崔知县□岁科田户”,缺一字,崇抄作“崔知县宋臣岁科田户”,据库本补。)】鸣鼓兴筑,不至者罚之,邑司著籍,仍碑刻。圳长七百余丈,溉田种千余石。后,刘广等陈乞罢之,以是多旱损。元符二年,钟提举□因巡历,【(底本作“钟提举□”,缺一字,崇抄同,库本不示缺。)】乃委知县庄正柔修之,移旧地之上,陂旁有大榕,日听讼其下以董役,汁铁以锢其基,广十丈,溉田如昔时。
  灵德里
  东禅塘 开宝中,中山人刘逢以滨海地数千丈施于东禅寺,乃筑垾
  堘,高一丈五尺,厚三丈。堘内港水凡三道,设泥门一十五防淤,【(底本作“一十□五”,库本作“一十有五”,据崇抄改。)】间则以泥门通之,涨溢则以斗门泄之,【(底本作“以斗门□之”,缺一字,据库本、崇抄补。)】凡十年。斗门凡三筑乃成。自是,不陷者百余年,岁收千石。治平二年复坏,乃高其堘五尺,陟其甚者千丈。
  海坛里
  三十六脚湖。
  万安里
  漳塘     池塘   林陂塘   应天院前陂
  石臼坑塘 场前陂 溪南陂 西洋塘
  香严上下洋 天禧二年,僧师振募八千缗,筑堤九百丈,高五尺,厚倍之,斗门三,泥门五,凡十一年乃成。
  香严五峰港  卓岭陂  朱步岭陂
  安香里
  苏溪陂 溪道锵石、石铎山间入海。天圣二年,西禅请万安、安香二里内地,因遏为陂,溉田千余顷,派别为莲塘十六顷。熙宁间,郭知县按田留诗:【(底本作“郭知县□田留诗”,库本作“郭知县贤题留诗”,据崇抄补。)】“万工填巨海,千古作良田。”
  横塘 羊陂【溉田种三百石。】 黄塘
  灵石蟹屿塘 金山之中,径港之滨,有□□□蟹屿,周三千二百丈俱□□□为田。垾长一千五百丈,高一丈,广寻□□□有咫七港、石斗门。元丰元年成。【(以上注文,底本三处缺文,各三字,库本同。首句底本、库本作“金山之中”,崇抄作“金山之东”。以下缺处,“蟹屿”前,崇抄有“卤地”二字,“为田”前崇抄不示缺字,“广寻”之下,亦无示缺。又,底本、库本作“有咫七港”处,崇抄作“有咫尺港”。皆存疑不补。)】
  灵石白麟洋 在径□□金山,溪流奔注。□□出埠之长千一百丈,高一丈三尺,厚倍□□大小十有□□□□一,石斗门、虹轩□□□二,六百石。【(以上注文,底本、库本同缺字。所缺处,崇抄于“在径”下有“江南”二字,“奔注”下有“潮波”二字,“出”字下有“入俱祗增”四字,“厚倍”下只一“之”字,以下径作“大小十有一”不示缺,“虹轩”下作“十丈溉田六百石”。皆存疑不补。)】
  苏田里【(底本作“□田里”,库本同,据崇抄并参考本志“叙县”补。)】
  黄檗郑渚田 渔溪之南濒江地也。唐天宝间,尝为田,其后废。皇朝天禧元年,仍复元,堤之长三百二十丈,址广三丈,高二丈二尺,斗门二十四,望之若长坡。外捍内蓄,日与风波为敌,屹然自若,至今无恙。【(底本于“天禧元年”下作“□复元”,库本作“仍复元”,崇抄作“僧履元”。又,“斗门二十四”之下,底本作“望之若长坡,外捍内□”,库本于□处作“蓄”,崇抄则作“望之若长陂,外捍内防”。皆据库本补。)】
  绵亭洋 安善溪出双髻山,至鹧鸪山下绵亭洋。祥符元年,僧惟真截溪十二派,筑堤八百一十丈,高一丈四尺,广加七尺,斗门四,深一丈三尺,广减八尺。凡九年成,溉田四十顷。
  林塘  竹湖  后溪陂  林塘横  东渡陂
  漆林洋白獭陂【(崇抄作“白濑陂”。)】 食蒜溪。唐黄檗僧开,溉田种二百顷。
  钦唐里
  郭塘  麻卑塘  陈坑塘  刘坑塘
  和南里  吴田塘
  归化北里
  新塘  郑坑塘  蟹蠘塘
  安夷北里
  郑塘  垆洋塘  倪宅塘  潘占塘  曹塘  福坑塘
  葛坑塘  白塘  龙潭磨塘  信坑塘  东一龙塘
  拜井里
  大塘 海旁。闽王时以兵筑之,长千余丈,溉田种三千六百石。
  占计塘 亦闽王筑,长十五里,【(底本作“□十五里”,崇抄作“一十五里”,据库本补。)】溉田三千余顷。
  木椎塘  括塘
  安夷南里
  王澳塘
  栖仁里
  洪塘  古塘陂  大松坑  秋芦陂  萧塘陂  萧塘
  门前塘 郑塘陂
  江阴里
  凤塘  嘉塘  马屋塘  鈌塘  高岑塘  道场塘
  共溉田种百余石。
  临江里
  陈塘  林塘 杨塘  沈塘  潘塘  薛塘
  归化南里
  寺家塘  郭塘  桑塘  鳗坑塘
  文兴里
  石塘陂 祥符中,知县郎简筑,并江为之。食河头水,溉田种五百石以上。
  清元里
  庆陂  姚下陂  石蛇陂  万安陂  镜塘  后塘
  戴陂  王塘   姚塘  姚陂  冯陂  上姚陂
  陂  后陈陂  黄陂
  永寿里
  郑神陂  堵饭陂  上牙陂  两尽陂  神宫陂
  张公陂
  新宁里
  下洋陂  龙潭陂   潘兜   张洋陂  大洋陂
  景洋陂  里后洋陂  陂头   南陂【(底本先书“南阮”,复旁校改“阮”字作“陂”,库本及崇抄仍皆作“南阮”。)】  新洋陂
  岭口陂  段平陂   长潭陂  北洋陂  龙溪陂
  新洋   南洋陂   郭陂   龙溪   张陂
  岭口陂  师姑渡   程陂   新陂   董陂
  吴陂   大莒陂   文殊陂  北湖   官陂
  小陂   白叶丙南湖 简陂   游陂   下宅陂
  郑马陇陂 大洋陂   溪西陂  周陂堘  磨陂
  方兴里
  潘陂  严陂  吕塘  马槽陂  官塘  天竺陂
  游塘  木溪陂【(底本在“木溪陂”之后,虚缺一个陂名位置,库本同,崇抄不示缺。)】 王陂盆  洪塘  薛洋陂 陈正陂
  牛天塘 麻昌陂 加塘  官塘   施陂  官陂
  仁寿里
  松潭洋
  浔洋里
  愿塘  南沟  北沟  横沟  赤漏沟  中沟
  新安里
  方成里
  西陂塘  东陂塘  古龙陂  程溪陂
  永宾里
  后塘  龙潭陂  建临陂  择善院前陂  东溪陂
  方乐南里
  后塘  王洋塘
  永福里
  胆陂  洋陂  翁前陂  漳塘陂  马陂  里洋陂
  昆仑陂 莲荷陂  陈塘  上严陂  许陂  游塘
  曾舍前陂  西陂  摊陂  寺家陂  王陂  寺家塘
  清远里
  高陂  圳东塘  贯林陂  陈塘  林陂  后溪塘
  窑斜塘 黄沙陂  南弯塘  湖潭陂 如塘  笋坑塘
  基陂  南洋陂  北洋陂  横溪陂 郑塘陂 赵塘陂
  官塘  境塘   官洋陂  后溪陂 芦塘陂 桥头陂
  官塘  郑平塘【(库本作“郑平陂”。)】 陂头陂  官洋陂
  善福里
  梁塘  前塘  乌焦塘  竹头塘  宅合塘】(底本作“宅合”二字,据库本、崇抄补“塘”字。)】 古塘
  白鲛陂 兴陂  麻洋陂  周重陂  林塘陂  □□
  张塘陂【(底本在“林塘陂”之前虚缺一位,又于“张塘陂”下虚一位,库本同,崇抄皆径接下文。)】 □□□  无患陂 【溉田种三百石。】
  古田县
  新兴里
  邹洋陂 四百五十丈,阔一丈,深四尺,溉田二十顷。
  樟尾陂 百二十丈,阔六尺,深二尺五寸,溉田十八顷。
  吴元陂 二百四十丈,阔四尺,深二尺三寸,溉田七顷。
  岩头陂 二十丈,阔二尺,深一尺七寸,溉田仅三顷。
  双獭陂 五十丈,阔四尺,深二尺,溉田仅二顷。
  溪平陂 百五十丈,阔五尺,深二尺五寸,溉田七顷半。
  保安里
  感溪陂 十二丈,阔四尺,深三尺,溉田十顷。
  小溪陂 八丈,阔三尺,深二尺,溉田仅四顷。
  瑞云陂 百二十丈,阔三尺,深二尺,溉田四顷。
  屈斗陂 四十九丈,阔三尺五寸,深二尺三寸,溉田种三十石。
  邵南里
  碾洋陂 五十丈,阔五尺,深三尺,溉田种五十石。
  湖潭陂 百五十丈,阔二尺五寸,深三尺五寸,溉田种七十石。
  诸家陂 五十丈,阔五尺,深三尺,溉田种六十石。
  五峰陂 五十丈,阔五尺,深三尺二寸,溉田种五十五石。
  和平里
  上洋陂 七十丈,阔二尺三寸,深□尺七寸,【(底本作“深□尺”,缺一字,库本同,崇抄作“深一尺”。)】溉田种三十石。
  慕仁里【(底本作“募仁里”,崇抄同,据库本及本志“叙县”改“慕仁里”。)】
  蒋洋陂 三百七十丈,阔八尺,深三尺五寸,溉田种一百二十石。
  徐洋陂 二百八十丈,阔四尺,深二尺五寸,溉田种二百五十石。
  漈下陂 二百二十丈,阔三尺,深四尺八寸,溉田种百三十余石。【(底本有“种”字,库本、崇抄所无。)】
  覆船陂 百三十七丈,阔四尺,深二尺五寸,溉田种十五石。
  崇礼里
  高头洋陂 百五十九丈,阔二尺三寸,深二尺,溉田种一百二十石。
  西云陂 百六十五丈,阔三尺五寸,深二尺五寸,溉田种七十石。
  横溪里
  溪源陂 六十四丈,阔二尺,深一尺五寸,溉田种二十石。
  陈坑陂 百五十八丈,阔三尺,深二尺,溉田种二十石。
  东洋陂 四十丈,阔二尺五寸,深一尺五寸,溉田种十石。
  上堀陂 四十五丈,阔三尺,深二尺,溉田种二十石。
  倪洋 县东三十里。
  平湖 县北四十里。
  永福县
  塘陂八。官季一检举,劝谕兴修。【(“塘陂”以下文字,底本、库本相同,崇抄作“塘陂八每季官检举劝谕兴修”。)】
  永安里
  官猎二塘【(底本作“官腊”,崇抄同,据库本及本志“叙县”改“官猎”。)】 内塘,十四亩百二十步,深九尺七寸;外塘,十八亩八十步,深八尺五寸。溉田种十五石。
  康元里
  白叶湖 乾道二年修,溉田种十石。
  后黄陂 食溪水。亘五里,广深二尺,溉田二顷。
  归义里
  大邹官塘 周百余丈,深一丈二尺,溉田二石半。
  保德里
  嵩口塘 食济溪。八亩。溉田一顷。
  峬塘 百余丈,深一丈,溉田种十石。
  闽清县
  诸里小溪 村落各堰或陂,溉田种五万余石。
  宁德县
  临海里
  赤鉴陂 元祐四年,土民林圭与圣泉寺【(底本先书“垩泉寺”,复于“垩”旁校改“圣”字,库本为“垩”字,崇抄为“灵尔寺”。)】僧养誉以陂下田户百六十均所费,于陂上为桥,【(底本作“□□上为桥”,缺二字,崇抄同,据库本补。)】号泗洲,延三十余丈,石址。又于陂西水际里筑堤,上广二丈,长二里,址亦以石,筑堤二以为捍,斗门三,以司启闭,溉田三百十八顷,受种二千四百石,园艺不计也。知县留佑按阅赋诗:【(底本作“按盱”,崇抄同,据库本改。)】“赤鉴有遗利,旷古无人兴”。又云:“今师欲断海,海若当效灵”。其后,日堕岁弛,涨水决坏四十余丈。深二丈。宣和七年,储知县委僧修筑,不就。斗门今犹存。
  霍童里【(底本、库本、崇抄皆作“霍同里”,查本志“叙县”及他处皆作“霍童里”,据改。)】
  仙湖,堵平湖,塘腹湖 食小溪水。隋,谏议黄公创,溉田千余顷。淳熙二年,有请佃者。官以其妨民,不给,仍搜获储知县诗云:“咫尺仙湖号堵平,先贤曾此劝农耕。若教一日归豪右,敢向黄公庙下行?”
  感德里
  周仙湖 岩峰之上,中心低注,草木环绕。阴翳幽寂,莫测深浅。【(底本作“木环绕阴翳幽寂寞测深漠”,今据崇抄、库本改。)】相传:昔有周其姓者得道于此。四围多芳草。积水溉田。
  怀安县
  嘉祐二年,郡守蔡襄从乐游桥下开,沿城外至汤门、琴亭、湖心,至北岭下去思桥,北出河尾艁场,【(底本、库本俱作“艁场”,崇抄作“船场”。“艁”,古“造”字,亦造船之意。)】散入堘北、小浦、中浦、石泉、安国以北。
  知县樊纪复作桥十三,曰:湿堹、北、小浦、中浦、湖心、琴亭、越塘、龙腰、后溪、桑畲、岭下、范溪、濑溪。
  《三山志》卷第十六终
  ●卷第十七 财赋类
  他司应副钱物
  ○岁收
  国初财赋,二税之外,惟商税、盐课、牙契、房租而已。官稍、兵给与正供之额既寡,故取之甚简而用常有余。熙、丰之后,更历崇、观,至军兴事起,调度浸广,敛算亦增,因仍迄今,盖非其旧也。
  今州之官吏、宗子、诸军俸料、赏给与凡州之费,岁为缗钱至七十万,不可胜具矣。其贡发之目,又复不赀。而岁之所收以归州用者,数止于是,具列于左方云。
  二税、盐、役
  夏税 产钱,十二县总八千一百四十八贯三百二十六文。
  闽县产钱:九百四十三贯三百二十三文。
  连江县产钱:七百二十五贯八百五文。
  侯官县产钱:一千二十五贯七百七十文。【(底本作“一千二十五贯七百七十□文”,崇抄则作“一千二百五贯七百七十二文”,据库本改。)】
  长溪县产钱:七百七十五贯九百一十二文。【(底本作“小百”,崇抄同,据库本改。)】
  长乐县产钱:五百二贯一百二十一文。
  福清县产钱:一千四百八十贯三百二十四文。
  古田县产钱:五百六十三贯九百五十三文。
  永福县产钱:四百四十四贯七百五十文。
  闽清县产钱:三百三十七贯八百六十一文。
  宁德县产钱:三百二十五贯六十七文。
  罗源县产钱:二百八十五贯五百二十七文。】(底本作“二百□十五贯……”,缺一字,崇抄同,据库本补。)】
  怀安县产钱:七百四十七贯九百三文。
  久例:以三千六百九十贯折科:
  紬,一千匹。
  裨布,一万匹。
  小麦,一千五百石。
  紬,每匹原折产钱六百五十文。
  裨布,每匹原折产钱二百四十四文。
  小麦,每斗原折产钱四十七文。
  递年分抛下十二县,仰据数于五等人户产钱上科折,取令公平。内:
  闽 县 紬一百一十六匹,裨布一千一百四十匹,小麦一百七十三石。
  连江县 紬九十一匹,裨布八百九十五匹,小麦一百三十六石。
  侯官县 紬一百二十七匹,裨布一千二百六十匹,小麦一百九十一石。
  长溪县 紬九十六匹,裨布九百六十四匹,小麦一百四十七石。
  长乐县 紬六十匹,【(崇抄作“六千匹”。)】裨布六百一十匹,小麦九十二石。
  福清县 紬一百八十一匹,裨布一千八百二十五匹,小麦二百七十五石。
  古田县 紬七十匹,裨布六百九十九匹,小麦一百一石。【(底本作“小麦一百石”,据库本、崇抄改。)】
  永福县 紬五十六匹,裨布五百五十匹,小麦八十四石。
  闽清县 紬三十九匹,裨布三百九十匹,小麦五十三石。
  宁德县 紬三十九匹,裨布三百九十匹,小麦五十八石。
  罗源县 紬三十三匹,裨布三百三十九匹,小麦五十二石。【(底本作“小麦五十五石”,据库本、崇抄改。)】
  怀安县 紬九十二匹,裨布九百十三匹,小麦一百三十八石。【(底本作“小麦一百一十八石”,库本、崇抄皆作“一百三十八石”,据改。)】
  皆估纳月中价,令人户输纳。计钱二万六千七百五十贯文足。【现纳中价:每匹紬四贯,裨布一贯六百文,小麦每斗四百三十文。】外四千四百五十八贯三百二十六文,【系诸县除科折紬、布、麦外,余产钱。】纳铜、铁中半钱。【谓如产钱二百文,内一百文纳铜钱,更一半一百文原纳铁钱,已住敕不行;每百文令将铜钱四十八文折纳之类。】
  计钱:三千二百九十九贯一百六十一文。
  秋税 苗米,十二县总催一十一万一千二石二升五合。
  闽县 苗米一万四千七百八十三石七升。田随乡上、中、下分九等定税。
  连江 苗米一万三百六十二石二斗四升。田随乡分六等定税。
  侯官 苗米一万二千四百七十七石三斗六升。田随乡分六等定税。
  长溪 苗米一万四百四十六石九斗四升。田随乡分上、中、下九等定税。
  长乐 苗米六千七百四十一石七斗一升。田随乡上、中、下分九等定税,园、屋、山林等分三等。
  福清 苗米一万三千七十三石六斗六升。田随乡上、中、下九等定税,缺第一等。
  古田 苗米九千二百八十一石一斗四升。田随乡分上、中、下九等定税。
  永福 苗米六千九百四十九石三斗二升。田随乡分七等定税,屋宇、园地分五等,山林分三等。
  闽清 苗米五千七百二十五石九斗八升。田随乡分上、中、下九等定税。
  宁德 苗米四千七百三十九石二斗九升。田随乡上、中、下分九等定税。
  罗源 苗米四千四百七十五石八斗二升。田随乡分六等定税。
  怀安 苗米一万一千六百四十五石五斗。田随乡分三等定税。
  久例:以一万八百四十三石八斗估纳月中价,令下户纳钱:
  闽县 一千八百三十二石三升。【(底本作“□升”,缺一字,崇抄同,据库本补。)】
  连江 七百六十七石二斗二合。
  侯官 一千八百五十八石六斗三升。
  长溪 一千七百四石七斗五升五合。【(底本作“七十五升”,库本、崇抄作“七斗五升”,据改。)】
  长乐 五百一十四石三升七合。
  福清 一千五十四石。
  古田 六百一十七石九斗二升四合。
  永福 五百九十石一斗四升六合。
  闽清 四百七十九石七斗九升三合。
  宁德 三百五十石四斗一合。
  罗源 二百六十三石一斗七升一合。
  怀安 一千四百一十石三斗四升二合。
  现每斗连义仓押耗等,估纳月中价四百六十文足。
  计:四万九千八百八十一贯四百八十文足,外一十万一百五十八石二斗二升五合,于内科本色白米四万六千五百四十一石五斗九升五合,余展糙米六万七千二十石八斗三升,【(底本、库本、崇抄于各条文中皆作“展糙”,库本于此处作“碾糙”,故皆从作“展”。又以下各本各条中或作“展糙米”,或作“展糙”,不一。)】分州、县仓送纳,支官兵粮俸及桩充义仓用。
  闽县 八千二百二十一石五斗五升,展糙米一万二百七十六石九斗四升,外四千七百二十九石科白,并州仓纳。
  连江 六千九十一石三升八合,展糙米七千六百一十三石八斗,外三千五百四石科白,并州仓纳。
  侯官 六千七百四十石七斗三升,展糙米八千四百二十五石九斗一升,外三千八百七十八石科白,并州仓纳。
  长溪 五百八十一石六斗一升二合白米,县仓纳。支县官并峰火寨官兵六百二十九石五斗五升,县纳。桩比义仓五千七百五十九石三升三合,展糙七千一百九十八石七斗九升,及二千六百八十二石科白,并州仓纳。
  长乐 一千四百七十石二升白米,县仓纳。支县官四百石一斗六升白米,县纳。桩充义仓二千七百六十六石四斗四升三合,展糙三千四百五十八石一斗,及一千五百九十一石科白,并州仓纳。
  福清 三千七百七十六石八斗九升科白,县仓纳。支县、寨官并松林等三寨土兵七百七十二石二斗六升白米,县纳。桩充义仓四千七百四十一石六斗五升一合,展糙五千九百三十七石七升,及二千七百二十八石科白米,并州仓纳。
  古田 一百三十九石二斗四升白米,县仓纳。支县官二千二百七十三石六斗九升白米,水口仓纳。支镇、寨官兵五百五十六石六斗四升白米,县纳。桩充义仓三千二百十四石六斗四升六合,展糙四千十八石三斗一升,及二千四百七十九石科白,并州仓纳。
  永福 七十一石一斗三升科白,县仓纳。支县官四百八石六斗三升白米,县纳。桩充义仓三千七百三十二石四斗一升四合,展糙米四千六百六十五石五斗二升,及二千一百四十六石科白,并州仓纳。
  闽清 一百六石四斗三合,县仓纳。支县官三百三十七石八升科白,县纳。桩充义仓三千四十九石七斗四合,展糙二千八百一十二石一斗三升,及一千七百五十三石科白,并州仓纳。
  宁德 八百五十七石六斗四升白米,县仓纳。支县官并两县寨官兵二百八十二石白米,县纳。桩充义仓二千六十二石二斗四升九合,展糙米二千五百七十七石八斗二升,及一千一百八十七石科白,并州仓纳。
  罗源 一千四百二十三石七斗六升白米,县仓纳。支县官并南寨□官兵二百七十石六斗八升白米,县纳。桩充义仓一千五百九十八石二斗九合,展糙一千九百九十七石七斗六升,及九百二十石科白,并州仓纳。
  怀安 一千三百五十三石二斗科白,下鸡菜钱受纳,支五县寨官兵五千六百三十八石九斗三升八合,展糙米七千四十八石六斗八升,及三千二百四十三石科白,并州仓纳。
  已上,总计白米一万二千五十四石五斗九升五合,科下古田、郡、县、镇共十仓受纳;支遣官兵三千六百四十七石,县仓纳;充义仓三万八百四十石本色白米,并五万三千六百一十六石六斗九升白米、展糙,并州仓纳。其所科米,年例于受纳前期,用按月支产准纳一全年合支米【(底本作“用□月文产准约一”,缺一字,崇抄作“用□月文产准纳”,无“一”字,据库本补。)】先科与外县钱仓支遣充足,又随县以所管苗米总数豁除折纳价钱外,余合得义仓之数州纳。更外县受纳桩管,闽、侯官、怀安附郭义仓;连江因人户及寨兵各乞上州受纳支给,其义仓随苗赴州受纳、寄桩、纳仓,除科拨外余尽赴州仓纳。州仓有缺,或行计置上件,科与县、镇仓受纳,米并准正数,仍别纳收和籴、义仓押耗等科下,如遇科拨时诸县更有未催足州仓米,亦准与逐县径催理为当年抛科之数。自科拨后,诸县或有官员增支、军兵事故之类,并听通融。
  免役 物力 钱一十一万三千六百三十二贯七十三文。
  免役:随县以产钱均敷不等。闽、侯官县每产钱一文,两科【(底本作“两料”,库本同,据崇抄改。)】共敷二十四文。
  闽县 年计一万三千二百六贯五百三十六文足。(底本作“二百六□五百……”缺一字,据崇抄、库本补。)
  侯官 年计一万四千三百六十贯八百二十二文足。
  连江 每产一文,敷一十二文六厘。年计九千五百二十贯九百七十八文。
  长溪 每产一文,敷一十六文一分四厘。年计一万二千四百六十四贯五百二十八文。
  长乐 每产一文,敷一十二文八分六厘。年计六千四百七十八贯六百六十四文。
  福清 每产一文,山乡敷一十一文四分八厘;海乡敷一十文四分八厘。年计一万六千二百六十二贯九百五十八文。
  古田 每产一文,敷一十五文八分二厘。年计八千四百四十二贯三百五十三文。
  永福 每产一文,敷十三文七分。年计六千八十七贯九百四十三文。
  闽清 产钱一文,敷一十四文二分。年计四千七百九十七贯六百五十四文。
  宁德 产钱一文,敷一十五文五分。年计五千三十八贯五百三十五文。
  罗源 每产一文,敷一十五文。年计四千一百三十二贯九百六文。
  怀安 每产钱一文,敷一十四文四分。年计一万一千六百九贯九百二十六文。
  已上,十二县产钱,年计总敷钱一十一万二千三百三贯八百三文。
  物力:每直一贯,两科共敷六文。今每年见敷,内:
  闽县 五百五十五贯六百六十六文。
  连江 一百一十四贯三百文。
  侯官 一百七十贯。
  长溪 三十九贯七百二文。
  长乐 一十六贯七百六十二文。
  福清 四十贯九百五十二文。
  古田 一百五贯七百三十六文。
  永福 二十一贯七百九十九文。
  闽清 六十五贯四百一十八文。
  宁德 七十二贯。
  罗源 七十六贯。
  怀安 四十八贯九百二十六文。
  总计:一千三百二十八贯二百七十文足。
  随夏秋二科催科。内一万三千三百八贯六百四十八文足解州,支本州并盐司役人雇食等。【(底本作“并盐司投人”,库本同,崇抄无“并”字,下作“盐司役人”。)】余钱,县支雇役并桩发朝廷窠名。其减人吏雇钱、在京吏禄钱、在京官员雇人钱,减罢重禄食钱,减罢监司吏禄钱米,并在内。【(崇抄无“吏禄钱……并在内”二十七字。)】
  产盐 十二县以产钱等第均卖。岁额:二百六十九万六千四百五十三斤。
  闽县 三十一万七千九百九十四斤。
  连江 二十四万三百七十五所。
  侯官 三十三万二千七百五十一斤。
  长溪 二十九万三千二百一十八斤。
  长乐 一十七万三千八百七十斤。
  福清 四十四万八千二百一十六斤。
  古田 一十六万二千一百六斤。
  永福 一十四万八千五百八斤。
  闽清 一十万九千七百八十五斤。
  宁德 一十一万一千九百二十四斤。
  罗源 九万九千九百八十一斤。
  怀安 二十五万八千九百二十五斤。
  随夏秋二税催驱。共计:钱五万六千八百二十三贯九百七十三文足。内本州所得旧价钱,每斤:古田,十四文;闽清,十三文;永福,十一文;余各九文足。二万五千八百一十四贯七百六十三文足。以此数展省,合计三万三千五百一十五贯六百七十文。今财赋司现催钱,共管三万三千九百六十六贯七百一十三文省。内:
  闽县 三千七百一十四贯四百七十五文。
  连江 二千八百九贯五百七十八文。
  侯官 三千八百八十九贯二百八十六文。
  长乐 二千三十二贯二百四十文。
  宁德 一千三百八贯二百四文。
  古田 二千九百四十七贯三百八十三文。
  长溪 三千四百二十七贯二百二十三文。
  七县钱价【(底本作“七县□价”,缺一字,崇抄作“七县纳价”,据库本补。)】与前盐同,外:
  永福 现额管钱二千一百六十贯三百一十六文。准盐,合计一十五万一千二百二十二斤。
  闽清 额钱一千八百六十三贯五百二十四文。准盐,合计一十一万三百七十八斤。
  福清 额钱五千六百二十九贯三百一文。准盐,合计四十八万一千六百一十八斤。【(底本作“四千八万”,库本同,据崇抄改。)】
  罗源 额钱一千一百九十二贯九百八十六文。准盐,合计一十万二千一百五十三斤。
  今四县帐检祖额,盐少而现纳钱多。
  怀安一县 现纳钱二千九百九十一贯九十七文。准盐,只管二十五万五千九百五斤。
  又盐额或多而纳钱少,【(底本作“或两纳钱少”,据库本、崇抄改。)】不知何年重立此数。
  系省窠名 钱一十一万三千三百七十八贯六百八十八文省。系以诸县镇务商税,五分钱;增税,三分;千契,五分钱;浮盐,旧价钱;砂地钱;契纸息钱;取一年收数立额。除豁合支县、镇、寨官兵及宗室、岳庙添差等官请受在县截支外,余立为格目,令随月解州,应副支遣。现今每岁:
  闽县 三千一百一十贯八百六十八文。
  侯官 除园林务、砂地钱八百四十四贯一百七十六文,征户径纳州库外,一千五百九十七贯四十四文。
  连江 六千三百一十三贯一百三十六文。
  长溪 四千八百七十六贯五百七十一文。
  长乐 六千一百七十六贯九百九十七文。
  福清 三千二百八十六贯九百五十三文。
  古田 七千九百三十六贯五百一十九文。
  永福 五千五百四十七贯六百二十二文。
  闽清 四千一百六十九贯一百一十文。
  宁德 一千九百三十七贯二十四文。
  罗源 四千一百三十贯五百五十六文。
  怀安 五千二百五十九贯八百六十八文。
  闽安镇 二万九千一百六十贯八百五十二文。
  水口 一万七千二百四十八贯四百三十三文。
  黄崎镇 六千四百四贯四十五文。
  海口 九千六百八十八贯九百二十文。各随月发纳不等。一年总计,如上件。
  州税务 日纳商税、牙契,本州所得钱二万五千贯文省。
  在城楼店务 地基正钱四千三百三十四贯三百二十八文。
  寺院科纳上供银等 钱三十万四千六百三十二贯二百二十八文。
  上供银钱:
  闽县 一万八千四百四十三贯八百六文。
  侯官 二万六千二百二十四贯一十六文。
  怀安 二万八百三十贯一百五十四文。
  福清 二万三千九百一十四贯九百七十六文。
  长乐 一万五百二十五贯九十三文。
  连江 一万三千三百四十三贯六百二十文。
  闽清八千三百四十三贯三百四文。
  永福 一万一百六贯一百八十二文。
  古田 一万一千九百四十七贯二百七十六文。
  罗源 七千九百四十二贯九百一十六文。
  宁德 九千九贯二十二文。
  长溪 一万六千五百一十贯八百四十八文。
  计一十七万七千二百二十一贯一百八十六文。
  军器物件钱:
  闽县 三千一百六十六贯四百八文。
  侯官 四千五百八十八贯四百八文。
  连江 一千三百五十四贯五百八十八文。
  长溪 一千一百一贯八百文。
  长乐 七百八十六贯九百二十文。
  福清 二千四百一十八贯七百五十三文。
  古田 一千五百四十三贯七百五十一文。
  永福 一千一百九十六贯九百文。
  闽清 九百一十二贯二百八文。
  宁德 七百六十贯四百一十六文。
  罗源 八百六十七贯八百文。
  怀安 三千三百二贯二百七十二文。
  计一万一千贯三十六文。
  酒本钱:
  闽县 三千三百二十三贯一十三文。
  连江 一千三百六十六贯九百四十四文。
  侯官 四千六百六十贯四百三十二文。
  长溪 一千一百三十贯二百四十文。
  长乐 七百九十三贯四百二十文。
  福清 二千四百五十贯八百四十文。
  古田 二千五百六十八贯三百三十六文。
  永福 一千二百一十贯二百七十六文。
  闽清 九百一十九贯二百四十文。
  宁德 七百六十七贯二百文。
  罗源 八百七十五贯三百八十文。
  怀安 三千七百一十一贯五百六十八文。
  计二万二千七百五十五贯八百八十九文。
  醋课钱:
  闽县 五千九百一十六贯五十二文。
  连江 二千五百三十一贯九百二十一文。
  侯官 八千七百五十一贯二百九十六文。
  长溪 二千八十五贯三百文。
  长乐 一千四百六十八贯六百六十文。
  福清 四千五百三十九贯一百六十四文。
  古田 二千八百七十四贯一百三十二文。
  永福 二千二百三十三贯三百九十二文。
  闽清 一千七百五贯二百六十文。
  宁德 一千四百二十贯七百四十四文。
  罗源 一千六百二十一贯五百七十八文。
  怀安 七千一十贯四百八十四文。
  计四万二千一百五十七贯九百七十六文。
  助军钱:
  闽县 五千六百五十七贯六百六十文。
  连江 二千四百七十九贯五百四十文。
  侯官 七千五百八十五贯八百八十八文。
  长溪 二千五百贯四百二十文。
  长乐 一千六百二十六贯五百八十文。
  福清 四千六百九十七贯三百八文。
  古田 三千一百三十六贯二百六十文。
  永福 二千九十八贯二百五十二文。
  闽清 一千八百九十七贯九百七十二文。
  宁德 一千三百一贯四百七十二文。
  罗源 一千六百四十九贯七百五十二文。
  怀安 五千八百五十六贯一十二文。
  计四万四百八十七贯一百四十二文。
  外郊祀之岁,别科大礼银
  钱八万一千三十七贯六十四文省。
  闽县 一万一千五百二十八贯六百七十八文。
  连江 四千八百六十八贯七百八十文。
  侯官 一万六千八百二十二贯三百八文。
  长溪 四千一百一十四贯四百六十文。
  长乐 二千八百二十七贯三百三十八文。
  福清 八千八百八十五贯七百一十八文。
  古田 五千五百四十六贯五百九十四文。
  永福 四千三百贯三百八十四文。
  闽清 三千二百七十六贯八百九十文。
  宁德 二千七百三十二贯一百二十八文。
  罗源 三千一百一十八贯二百六十八文。
  怀安 一万三千一十五贯五百□十八文。【(底本作“五百□十八文”,缺一字,崇抄、库本皆作“五百十八文”。)】
  ○他司应副钱物
  本路转运司:
  上供银 本钱一万四千一百七十一贯五百七文外,郊祀岁别应副大礼银,本钱一万贯文省。
  军粮 钱二万贯文省。
  米二万石。
  西外宗子请受 钱一万六千九百六十四贯七百三文省。
  米七千四百七十一石八斗。
  萩芦寨水军粮米三千三百七十五石。
  两浙、江东路转运司 取拨:
  温州,岁绢一万七百匹,紬二千二百匹,绵三万一千五百两。【今递年只应副绢五百匹,绵一千两。】
  饶州,岁绢四千五百六十八匹。【今递年只应副绢五百九十匹。】
  ○岁贡
  上供银 六万八千七百四十一两四钱。
  年额银四万五千两。
  折博香药银一万三千三百三十三两四钱。
  大礼助赏银七千四百八两。
  圣节进奉银三千两。
  大礼银 每遇郊祀年,别进奉九千两。
  上供钱 六千贯。
  罢科茶 价钱二千五百贯。
  罢科乾姜、荔枝、龙眼 价钱一千七百贯。
  铸不足上供钱 一千八百贯。
  上供军器物料 岁额:
  甲叶六万八千九百一十五片。
  黄牛皮九百四段六十尺。
  羊皮一千八百一十二张一十尺。
  认发建宁府:黄牛皮四十八段。羊皮八十九张。
  泛抛每岁两科:甲叶三万五千片。黄牛皮八百段。羊皮七百张。
  无额上供钱 岁以一万五千五百一十八贯七百五十文省为额。
  【以下并系通判所收纳、起发:】
  赡学籴米钱【(底本、库本及崇抄皆作“籴本钱”,疑误;抱山堂本作“籴米钱”,据改。) 】岁以八千一百三十六贯七百八十四文省为额。
  经制钱 岁以一十一万五千五百九十二贯一百四十四文省为额。
  总制钱 岁以二十万三千六百六十四贯一百六十三文省为额。
  外:添收头子钱、增收勘合钱、【(底本作“增收□合钱”,缺一字,库本作“增收合钱”,据崇抄补。)】新拨本州一半牙契钱,并据收到数起钱。
  统制官供给钱 一千二百贯文省为额。
  官户不减半役钱 岁以五千七百四十一贯八百四十文省为额。
  僧道免丁钱 岁额:二万一千一百三十三贯文省。【今只据收到钱起发。】
  《三山志》卷第十七终
  ●卷第十八 兵防类一
  诸厢、禁军
  ○诸厢、禁军
  【(底本作“诸□禁军”缺一字,库本作“诸禁军”,据崇抄及本志“目录”补“厢”字。)】
  闽自无诸以兵从番君灭秦及助汉伐楚,非无兵矣。中更废徙。建安八年,孙策始立南部都尉于建安。吴景帝时有都尉营,在今开元寺东直巷,盖已分兵于此。晋因吴旧,既有典船校尉,又有温麻船屯,舟兵往往有之,【(底本、库本皆作“舟兵”,崇抄作“州兵”。)】然法制未立。唐兴,宇内为一。高祖尝以其子寿王为越、福十二州招讨海贼使,虽升督府,【(底本作“虽升”,库本作“虽进”,崇抄作“遂升”。)】开元十九年,始置泉山府兵。左衙营在州东百步,今东球场是也;【球场旧在州西北隅,元和八年裴次元始移于此。见《球场记》,今广节营。】而右衙,莫记其地。二十一年,置经略使。史言:“有兵千五百人,刺史领之。”岂其数耶?至德二年,复置经略、宁海二军,刺史为防御宁海军使。寇盗既平,易以观察。至元和,二军亦罢。乾符俶扰,陈岩置九龙军。王氏继之,窃立龙虎、天霸等六军及拱宸、控鹤、宸卫三都以自卫,迄于五季,有曰全胜、百胜、横冲、海路、捉生、护闽,营垒故号,斑斑犹在。【全胜营,今坊名;百胜营,今棣锦坊;横冲营,今润泽坊;海路营,今罾浦坊;捉生营,今仁庆坊;护闽营,今道山坊;而井楼门外百余步又有营墌,不知何营基也。】
  国初兵制,尚详西北而略东南。州有本城兵,曰崇节、【营三:保一、保二、保三。】曰水军【营三:第一,今保四;第二,今雄略;第三,今全捷。】及牢城,【今营。】凡三千一人而已。外则自京或他路更番遣至屯驻、驻泊军兵。【旧有屯驻建州营,今朱紫坊之南;街东驻泊杭、越、苏营,今闽县丞廨;屯驻西京营,今嘉荣坊,号南营;又有带号戍兵:若骁骑,今坊名;骁勇,今太平坊西;驻泊广勇,今利涉坊。】庆历中,添置澄海、宣毅指挥,【宣毅营,今广节。】嘉祐四年,併为威果。熙宁中,改本城兵为教阅广节、不教阅保节指挥;牢城兵如故。元丰中,置壮城、作院指挥及巡检诸寨土兵。仍分东南置第十将。绍圣五年,罢遣戍兵,置有马雄略。【国初,未尝增置兵额,惟岁时分遣出戍。故习险阻,忘顾恋,缓急征行,人皆可用。本州兵多戍二广。咸平五年,差借职厖翰往福州本城内抽差百五十人赴潮州屯驻;至和元年,四十人赴浔州,五十人赴桂、宜州;二年,四十五人赴藤州,七十三人赴宾州,四十八人赴融州。嘉祐六年,密院札子:“福建路差本城兵士赴广西屯驻,并二年一替。”熙宁六年,厢军系转运司,差往本路州、军屯驻,置籍拘管,于合替前一季,检举差替讫奏。八年指挥:“广西钤辖司并宜州驻泊,已系就粮禁军、教阅厢军。全指挥并依旧替换。内福州系威果二十五指挥四百八十五人,其邕州驻泊。”福建等路畸零厢军一千人。十年,克复广源、思浪等州,要兵马驻札,内抽差福州广节第一指挥一百一十人。此类是也。又有外来戍本州者,皇祐三年,差在京奉节第二指挥三百二人赴本州权驻泊。(底本作“奉节二指挥”,库本、崇抄作“奉节第二指挥”,据改。)五年,本州驻泊雍丘怀勇第一指挥六十一人、忠节第十六指挥一百十二人,可往亳州抽押平塞弩手指挥一百七十三人充替归营。六年,福州屯驻抚州骑射等指挥一百人,仍于抚州差人替归。嘉祐二年,福州屯驻抚州崇节、苏州牢城、润州水军等指挥各八十人,差人于逐州抽本城兵士前来抵替。七年,于滑州抽广勇第二十三副指挥三百七十三人赴本州充替。驻泊陈留赓勇第十六指挥一百七十三人归营。熙宁八年,差亳州雄胜第三指挥四百五十人、寿州勇捷第三指挥二百五十人、永城威武第一指挥二百五十人,赴福建路钤辖司驻泊。此类是也。自熙宁元年指挥:“福建路将逐州厢军拣选教阅,今后不得申奏、乞差禁军至州防托。”八年,福建厢军驻泊邕州一千人。内五百人,候邕州招填澄海士兵替换;五百人,令运司就整差拨替换。今后,福建承例,差赴广西屯戍,更不差拨。至此,又以抽回虎翼军归营,遂置雄略。盖兵额既增,自熙宁及今,始免出戍,然兵渐骄惰。大观元年御笔:“帅府、望郡各别屯兵,每二年更互出戍。”(底本作“更及出戍”,库本同,据崇抄改。)终亦不能行。】大观元年,升帅府,置全捷。绍兴初,乃置萩芦、延祥二寨水军,兵籍甚众矣。铺兵、弓手犹不在是云。【铺兵,见《地理类》;弓手,见《版籍类》。嘉祐七年,知泉州关咏请籍福建枪杖手,云:“每有盗贼,胆勇可用,然无事之时,亦能教诱乡民为盗,是未有制御之法。宜各簿籍姓名,若有功,与量免户丁差役;敢结集作过,除死罪外,并加一等。”熙宁九年,本路提刑申明行之。如每年遇提举司考阅弓手之际,(底本作“考阅乃平”,据库本、崇抄改。)暂行勾唤,较试酬奖。十年,诏枪杖手有浮浪、凶顽、无家业。令逐州募充厢、禁军。元丰元年,以旧管人数,于逐州、县就整裁定,以为永额,隶提刑司;于农隙牒运司提举,(底本作“牒”,崇抄作“隶”;底本作“捷举”,据库本、崇抄改“提举”。)分往教阅:】
  长溪 三都零六大保,定九百人。
  古田 二都零五大保,定六百二十五人。
  闽清 七大保,定二百七十五人。
  宁德、连江 各六大保,各定一百五十人。
  永泰 五大保,定一百二十五人。
  长乐 四大保,定一百人。
  福清、罗源 各三大保,各定七十五人。
  闽、侯官、怀安 各两大保,各定五十人。元祐元年,与免勾、集、教阅。绍圣二年,诏仍旧。政和六年,朝请大夫许縠札子:“本朝联保甲于西北,籍枪杖手于东南,深得寓兵于农之意。然经历年深,浸失稽考,乞严括责,考正名籍。”宣和中,方腊反,乃募往衢、信州策应。绍兴三年,臣僚以多聚群不逞剽掠,如范汝为之徒,乞行禁止。至五年,有旨:福建枪杖手并与蠲放。今姑记之。【(底本作“今始记”,库本、崇抄作“今姑记之”,据改。)】
  威果指挥
  禁军。隶侍卫步军司。二十四指挥在永安桥北,二十五指挥在乾元寺西。
  嘉祐四年诏:“置就粮禁军两指挥,各四百人,以威果为名,除捕盗,不许他役。”五年,排次自荆南至州指挥,为第二十四、二十五。先是,庆历二年,诏诸州置澄海兵士,大郡两指挥各五百人。四年,又诏上州添置土军二千人,为宣毅指挥。时知谏院蔡襄建言:“福、建诸郡近依广南,置澄海兵士,寻又置宣毅,各系禁军。昨因创选宣毅之时,多于澄海拣拨,今所余人无几,并存,则兵冗,徒费廪食。”乃废澄海,併归宣毅。五年,立三百人为宣毅额。六年,续招三百人。八年,以选入京填补近、上禁军,余兵士三百八十六人併为一指挥而已,其军员十一人并发赴阙。嘉祐二年,前知福州曹颖叔奏:“宣毅一军,累经抽拨及戍广南,物故太半,无以备缓急。”于是,有诏招填。至是,既置威果;熙宁四年,遂以本州就粮步军拨入,宣毅亦废。元丰四年,诏增招五百一十人,隶东南第十将,分五都,都百人,将、校二人,指挥使以下五十一人,长行四百五十九人。今:
  二十四指挥,三百七十一人。
  指挥使、都头、十将、将虞候、承局、押官,共一百四十四人。长行,二百二十七人,缺一百三十九人。【除一百二十五人充延祥(寨)水军名粮外,十四名未招。】
  二十五指挥,三百四十八人。指挥使以下,三十七人。长行,三百十一人。缺一百六十二人。【除一百二十五人充延祥水军名粮外,三十七人未招。】
  全捷指挥
  禁军,隶殿前司,在井楼门内之东。
  大观元年十二月,御笔:“祖宗以来,人未繁盛。旧来兵数虽少,可以支梧。今承平百五十年之久,地大人众,兵寡势弱,非持久之道。可除现今兵额外,帅府别屯兵二千人,望郡一千人,常管在营,比诸军加数教阅。每二年,令更互出戍。帅府五百料钱,以威捷为名;望郡四百料钱,以威胜为名;帅府望郡三百料钱,以全捷为名;并充步军,隶殿前司管辖。”【时,本州升帅府。殿司续勘会:“近准宣命排置:淮、浙、荆、湖、福建等路威捷十指挥,威胜十一指挥,全捷四十一指挥。其逐指挥、部辖将校,依马军司现行条格与步军司分擘,在京取拣一次十将、将虞候。内威捷、威胜下京东、西路一般料钱;军额,禁军取补。内全捷,令逐路于一般料钱取拣。其承局、押官,于招拣到营及半年无过犯人内排连。”】三年,有旨:将已隶将全捷十七指挥,别排军分资次。帅府,福州全捷第三十改为第九,依旧存留外,其不隶将全捷及威捷、威胜四指挥并罢。【已招到人,拨填别指挥。】自此,全捷遂隶东南第十将,分为五都,都百人,将校二人,共五百一十人;指挥使以下五十一人,长行四百五十九人。
  今三百四十二人。指挥使以下一百二十二人,长行二百二十人,缺一百六十八人。【除一百二十五人充延祥水军名粮,四十三人未招。】
  广节指挥
  厢军,后升下禁军,隶侍卫步军司。在康泰门外之北。
  熙宁六年,改教阅保节指挥为广节指挥。先是,二年六月诏:“州郡厢军,即前代本处镇守之兵,宜料拣强壮,团结教阅,常留在城,以备盗贼。今后不得申奏乞差禁军防托。”时本州团结二百人,置副都头三人,十将、将虞候、承局、押官七人,以教阅保节指挥为名,依《威边则例》请给。仍分为二番,差往本州界及本路州、军巡检下披带,一年一替。五年八月,增以五百人为额,仍排为第一指挥,令教习弩、枪、刀、标牌、杆棒。【杆棒以备捕盗单斗。时福建一路以二万人为额,内教阅保节一千四百五十人。今定:四千人,为十指挥。兴化为尾,第十;福州为头,系第一。】至是,以诸路教阅厢军名额不一,除“教阅”二字,改为广节指挥。【其不教阅保节依旧。】元丰三年闰九月,升为下禁军。【考《军防令》:诸军系教阅:人料钱满一贯为上军,五百以上为中军,不满五百为下军。】四年八月,以三百五十人为额。元祐三年八月,添补一百五十人,复原来五百人之数。【福建路厢军,原管二万人。今裁减三千人,以一万七千人为额。内教阅广节五千五十人,除二千二百五十人充巡检下土兵外,定立二千八百人。】大观三年,拨隶东南第十将。分五都,都百人,将校二人,计五百一十人。指挥使以下五十一人,长行四百五十九人。
  今三百八十四人。指挥使以下一百一人,长行二百八十三人,缺一百二十六人。【除一百二十五人充延祥水军名粮外,一名未招。】
  不教阅保节指挥
  厢军。第一指挥,金墉桥北;第二指挥,丰乐门外之南;第三指挥,丰乐门外之北,牢城营之西;第四指挥,广节之东。
  熙宁四年,改并崇节水军指挥为不教阅保节指挥。先是,咸平三年八月,敕本州崇节水军三千一人,节次逃亡四百七十六人,可依数招填。
  国初以来兵籍,大略如此。【本州始置岁月未详。】熙宁元年宣命:【逐路诸州、军兵帐,甚有冗占人数,比庆历以前旧额,内福建现管二万一千七百五十八人;景祐中,一万九千五百五十人;今定存二万人为额,福州系在数内。】“两军二千九百五人,减一百二十九人,以二千七百七十六人为额。”【崇节第一指挥四百六十五人,今减二十人;第二指挥四百八十人,今减四十人;第三指挥三百一十人,今以上件为额;水军第一指挥四百三十九人,今减九人;第二指挥四百二十三人,今减三人;第三指挥四百九十三人,今减四十人。】牢城指挥二百四十三人为额如故。至是,枢密院奏:“诸路厢军名额猥多,自骑射至牢城,凡二百二十三。其间,因事募人,团立新额,有事存而名未可废,又有剩员及牢城、壮城例非差出者,又别为一军。今逐路教阅厢军已立定额外,欲将逐路不教阅厢军并为一额,其余并从省废。仍令逐路相度州、军大小,排定次第,每指挥不得过五百人。”从之,遂下逐路转运司。本路具申:“昨来拨并军额之时,逐州只据现管均定,如泉、建州各得四千人以上。福州一路,都会内外十二县差使,乃只得二千七百七十六人。愿于畸零人数并就泉、建两州额内量那。【(底本作“量郍”,“郍”为异体,崇抄同,库本作“量那”。“那”与“挪”通,据改。)】兼福州水军,自来与崇节一例差使,名存实亡,合一例并省。”于是,以不教阅厢军重行团并,充为保节五指挥,每指挥五百人,与先来教阅保节一指挥及牢城三百人,共定三千三百人为额。【保节第一指挥改崇节第一指挥充,第二指挥改崇节第二指挥充,第三指挥改崇节第三指挥充,第四指挥改水军第一指挥充,第五指挥改水军第二指挥充,所有水军第三指挥拨并废罢。】至元丰间,福州一路军额为一万七千人,【(底本作“我伐一路军额……”,崇抄同,据库本改。)】而不教阅厢军当一万四千九百五十人。四年,复裁减定为一万三千人。于是,移本州保节第五指挥于泉州,止以三千人为额。今:
  第一指挥 四百二十人。将校十四人,不管事将校八人,兵级三百九十八人,缺八十人。【外有鼓角将。祥符敕、开宝六年至至道二年敕:应州府主户三万户,于本城抽差鼓角将二十人。(底本作“二千人”,库本同,据崇抄改。)熙宁四年省併军额,立为不教阅保节指挥,是时鼓角将二十六人不系入额数,依旧存留。今管兵级二十六人,系保节第一指挥名粮。】
  第二指挥 三百三十九人。将校四人,不管事剩员一人,存恤一人,兵级三百三十三人,缺一百六十一人。
  第三指挥 三百二人。将校四十八人,不管事半粮五人,长行二百四十九人,缺一百九十八人。
  第四指挥 四百四十八人。将校三人,不管事剩员一人,兵级四百四十四人,缺五十二人。
  有马雄略指挥
  禁军,不系将,隶本州驻泊司。今丽景坊内之东。
  元符元年敕:“东南要郡宜添置马军,如不该增,许减步人额数,易以骑卒。”本路相度:“福州钤辖所在,最当冲要。前差在京虎翼、龙骑两指挥皆是骑兵,赴州驻札;绍圣三年,直抽归京;至今,马军差使,其缺可添置有马雄略一指挥,排次为第十二,以四百人为额。其合用马,听于有马地分收买支填,仍不得过七分。【闽中皆山,道路所出多险且狭。于戎事,或弃马用步;水战,则利舟楫。历代镇多,马政不讲。唐柳冕为福建观察使还奏:“闽中本南朝畜牧地,可息羊、马。”置牧区于东越,名万安监。又置五区于泉州,悉索部内马五千七百匹、驴骡八百头畜之,人情大扰。不经时,死耗略尽。本朝尝于福、泉、兴化置监牧,然马皆低弱,不堪披甲。惟以给本州厢军及江、浙诸处铺马。福州四牧,曰永靖(底本先书“崝”字,旁校改作“靖”字,他本皆作“永崝”。)、龙湖、沥崎、海坛。然不久亦废。】自此循袭,无他废置。至建炎之初,马二百九十匹,宣抚司选可用者九十八匹以归军前,余耗死殆尽。乾道六年,本军所管仅存二十三,遂以隶省马院,使就刍秣马。
  本军今四百八人。将校二十三人,兵级三百八十五人。缺四人。【初创马军,置驻泊一员,与州都监通管。绍兴八年,缘兵官与驻泊忿争,安抚张给事致远专拨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淳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