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鼓词大全视频郑明钦唱的世美赴考有人知道还有音频吗

瑞安鼓词的名家介绍_百度知道
瑞安鼓词的名家介绍
我有更好的答案
林朝藩(),字月儒,时称“赵岩先生”,幼家贫,曾入私塾,好诗文、书法。十四岁从鼓词名师“东山德”学艺,一年后即出师登台演唱。以演唱武侠题材见长。音域宽广、声腔、道白刚劲、优美、琴鼓伴奏恰到好处,有力烘托故事情节,善于随情节的发展演多种武打动作,有时还以武术师装束上场,听众莫不凝神屏息,形成独特风格。时人誉为:赵岩的“劲”,岳生的“文”,华山的“琴”,世池的“音”。一次在平阳县城演唱时,台下巧有一武术师听唱,不觉听之入迷,模仿其动作。演唱结束后,武术师所坐登椅竟被碾碎。代表曲目:《三门街》、《龙虎图》、《十粒金丹》等,1949年后演唱的新题材有:《渔姑乐》、《三世仇》、《黄继光》。管华山(-),乳名南山兆。原籍瑞安市塘下镇南山西岸村,1951年迁居温州市区,十三岁学艺,师承候福祥,曾过堂于陈宝焕先生,1936年,参加由温州民众教育馆举办的温州鼓词演唱大比赛,演唱《貂蝉拜月》获第一名,从而崭露头角,四十年代,经常演唱于温州市区各(书)词坊,以他严肃的舞台作风,认真的艺术态度,更博得广大听众的赞扬。演唱的词目有《玉堂春》、《杨乃武与小白菜》、《董小宛》等,代表词目有《孟丽君》、自编词目《三错奇缘》,他擅长须袍正旦,唱腔平实厚朴,道白自如,自屈一指,刻划人物感情真切逼真。形神兼备,尤以神似为最,民间把“管华山的神似油”作为美谈。1958年,他参加浙江省第一次曲艺会演,演唱《新群英会》,获优秀演出奖。而且参加温州市民间曲艺首届观摩演唱大会,获得演员一等奖。解放初期,曾任瑞安县曲艺改进会主席,温州市第一届曲协主席,浙江省第一届曲协副主席,温州市一、二届政协委员。管华山一生短暂,但仍不愧为温州曲坛的前辈。阮世池(- ),瑞安市安阳镇人。浙江省文化厅首批命名的民间艺术家、温州鼓词“阮派”创始人。十四岁拜王启凡学艺,后重师陈宝生、陈阿奴先生。十七岁时,以唱《五凤图》、《十二红》成名。解放初期,任瑞安市曲艺改进会副主席。1952年参加浙江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演唱鼓词《王贵与李香香》,1956年又赴省城,演唱《秋香爱社》,均获好评。1958年进瑞安市曲艺队任演员,当年参加浙江省第一次曲艺会演,演唱《山岗红波》,获优秀演出奖,同年8月,上北京参加全国首屈曲艺会演,演唱鼓词《别靠天》,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随后,中选参加由中央文化部组织的巡回演出江苏、上海、江西、广东、辽宁、天津、山东等十一个省市,又参加福建前线慰问前线三军,受到热烈欢迎。1964年参加浙江省曲艺调演,演唱《李大娘捉特务》,1968年转瑞安广播器材厂当工人。77年归队。1979年,参加温州(地区)曲艺会演,演唱自己改编的《迁玄坛》,获表演一等奖。1980年转干,落实瑞安市文化馆工作。他经常演唱的词目有《八窃珠》、《红绿梅花簪》、《黄金镯》、《紫金鞭》、《粉妆楼》等,代表词目《文武香球》、《十美图》;他积极提倡演唱现代词目,自编自唱或改编的现代词目有《破晓记》、《祖国处处有亲人》、《一个降落伞包》、《阿种娘》等数十篇,改编或整理的传统词目有《十二红》、《飞虎鞭》、《合同记》等。他敢于突破旧框框,善于吸取民间俗语及其他艺术门类之长,咬字准,吐字清,道白通俗,唱词婉约妩媚,以刻划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和农村妇姑见长,形成了纤细华美之独风格,影响广泛,被人们称为“阮派”。1985年,他创建温州市少儿图书馆集资,与丁凌生、陈志雄、方克多同台义演,演唱《逼上梁山》中的《发配沧州道》,被人们作为美谈;又与上述三人合作,演唱《蝴蝶杯》中的《献杯》选段,由浙江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现为中国曲协会员,第二届浙江曲协副主席,温州曲协副主席,瑞安市曲协主席,瑞安市政协常委、四届温州政协常委,曾任瑞安1-6届人民代表。陈昌牌()又名牌先,号称“天下一”,瞽目,平阳县鳌江镇滨海村人,系温州鼓词已故名师,温州鼓词牛筋琴的创造者。他的一生为温州鼓词的创新、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起初从好朋友陈焕昌和陈尤千处学些戏班和学习班得来的知识,在乡里小有名气。在22岁那年拜师著名鼓词艺人萧江毛家处毛阿发学唱温州鼓词。他认为演唱鼓词同戏曲舞台演戏差不多,但鼓词是靠一个人唱、念、表、叙来完成任务的。如果把鼓词中人物也模仿戏剧中每个人物声腔而富有表情地进行唱念表述,就更能吸引听众兴趣。因此,他模仿戏剧中老生、老旦、小生、花旦、花脸等各行当声腔运用到唱词中来。在清·光绪中叶时,陈昌牌在听众一片赞扬声中,他没有满足现状,认为演唱鼓词专靠一个扁鼓作配器感到太单调,他听说永嘉一位鼓词艺人把弹棉花用的牛筋缚在椅脚上敲的启发下。他经过多少日日夜夜的苦思研究,终于想出了用一块弓形长方形的梧桐板,制作成长62公分、宽32公分,厚3.8公分,用竹码作琴线填子,排成梯形作音皆,两头用硬木做框架,框两头拧上螺丝可以松紧作校音,用一杆小竹签在牛筋弦上敲打发音,牛筋琴终能发出宫、商、角、微、羽五个浑厚、柔美、响亮清脆的声音,而且具有传音远的特色,能奏出小曲小调,取名“牛筋琴”。他说既然有曲有调,还必须有板有眼,于是又把戏曲中“三粒”(拍)和“小抱月”(梆)都用上,加强了节奏感。牛筋琴问世,大大增强了温州鼓词的表现力,为温州鼓词的改革、创新与发展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位唱红了瓯江南北的鼓词大师,在后期时也培养了一批鼓词艺人,如墨城的苏方足等人,苏方足是个有文化的明眼学生,他接受能力强,三天能学会一本词,只可惜他的嗓子条件不很好,没有唱红,可是他把老师肚里的词本都能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至今留下《十二红》、《节孝文》等词本传给他的学生方克多。方克多至今还保存在那里。在陈昌牌诞生135周年之际,浙江省曲艺家协会、温州市文化局、市文联、市曲艺家协会、平阳县人民政府等单位,为了纪念这位为温州鼓词的改革、创新、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大师,于日至29日在鳌江镇联合举办纪念温州鼓词名师演唱会和陈昌牌鼓词艺术研讨会。这是对温州曲艺界特别是鼓词艺人巨大鼓舞,这对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将起极大推动作用。胡平(1953- ),瑞安市安阳镇人。现为瑞安市文化馆副馆长,副研究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音乐学会会员、浙江省曲艺家协会理事,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温州市曲艺家协会副秘书长。他在1970年从瑞安中学初中毕业后,赴浙江生产建设兵团温岭17团支农、1974年上调回城,在瑞安乐器厂工作,1977年调县文化局筹备组建县曲艺队,并在县曲艺队担任作曲和演员,1983年起带职就读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于1987年毕业。1982年他与人合作参加全国曲艺优秀剧(南方片)观摩演出,演唱了鼓词《智闯龙潭桥》荣获表演一等奖;1986年再次与人合作在浙江省首届曲艺新曲(书)目比赛中演唱鼓词《法庭擒鹰》获表演二等奖和音乐设计奖,同年参加全国曲艺新曲(书)目比赛中演唱鼓词《法庭擒鹰》获表演三等奖和伴奏三等奖,该曲目同时获文学创作和音乐设计奖。1978年他演唱的改革鼓词《古道别》,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并在一年内反复播放。从1977年开始,他悉心对浙南地方曲艺音乐进行采集和研究,犹对温州鼓词音乐反复琢磨和改革卓有成效。著作有:《温州鼓词音乐》、《温州花鼓音乐》,并兼任《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温州分卷》副主编。他的传略被收在巴金、曹禺担任总顾问的《中国文艺家传集》(第四部)。郑明钦(-),瞽目,瑞安市马屿片区曹村人。八岁学艺,师承林月生。十三岁登台,经常演唱的词曲有《征西》、《七星剑》、《双合同》等,以《三门街》最为突出。1958年,参加浙江省第一次曲艺会演,演唱《别靠天》,获优秀演出奖;1979年,参加温州(地区)曲艺会演,演唱《世美赴考》,获荣誉奖。他演唱风格跌宕腾挪,唱词多俚语,声腔多变化,富有民间风味;伴奏曲调丰富,深受飞云江岸听众的欢迎。曾任瑞安市曲艺改进会副主席,第四届瑞安市政协委员,为浙江省第一、二届曲协会员。万爱琴(1943.1- ),瑞安市安阳镇人。幼年双目失明,7岁时拜林银冲先生学瑞安鼓词,11岁重拜郑明钦为师,13岁登台演唱,女性琴师,当时在温州还是首例。万爱琴刻苦钻研,勤奋好学,在郑明钦先生的精心传授和指点下,按郑先生的风格,发挥她个人长处,声音优美,把人物、语气刻划分明,琴板协调,扣人心弦,深受广大听众一致好评。未到20岁,演唱《反唐》、《玉蜻蜓》、《孟丽君》就红遍全市。其父万茂盛对鼓词伴奏乐器进行改革,原牛筋琴,只有七根琴弦,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把琴弦增为十二根,后发展到十五根、十六根。在舞台上得到更好发挥,并丰富了鼓词的音乐,也为温州鼓词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徐玉燕(1962.3- ),浙江省瑞安市人。1977年毕业于瑞安塘下中学。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温州市曲艺家协会理事、瑞安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自1977年拜黄世铭为师;1978年考入瑞安市曲艺团为鼓词学员,后又拜戴步金为师;1981年拜项宗光为师。自70年代从艺以来,曾演唱过《龙凤再生缘》、《李宸妃》、《封神》、《锦香亭》、《汉玉明珠》、《白蛇传》、《秦香莲》等7部大书,其中代表曲目是《龙凤再生缘》。1988年演唱《高则诚吃糠填词》获温州市第二届曲艺汇演二等奖;1990年演唱《审姜后》参加汇演,获温州市一等奖,浙江省演出奖。1988年演唱《谁绑架》荣获温州市第三届曲艺会演表演一等奖,1989年至1994年前后五次参加瑞安市文化节、曲艺节分别获一等奖、银质奖、表演奖及创作奖。从1998年至今已由浙江省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VCD)曲目有《铡美记》、《孟丽君》、《白蛇传》、《珍珠塔》、《西厢记》、《情海孽缘》、《骇浪惊涛》、《飞龙剑》、《阴阳风火扇》、《川南三侠》、《凤凰山》、《三官传奇》、《淝水之战》、》、《东瓯人龙》、《大明开国朱元璋》、《双重姻眷姐妹缘》、《龙凤再生缘》等。以上这些简历以载入《中国曲艺界名人大辞曲》、《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谈温州鼓词的文化价值与保护
  [摘 要]温州鼓词是浙南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最大的曲艺形式,是温州地区民众喜闻乐见的说唱艺术之一,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温州鼓具有浙南曲艺传统的标志性文化的文化地位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两个身份,找出温州鼓词的传承现状的困境是保护鼓词的关键。中国论文网 /4/view-3264418.htm  [关键词]温州鼓词;标志性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一、温州鼓词概况  鼓词,俗称 “唱词”、“瞽词”,是温州地区受众最广泛的说唱艺术形式之一,素有“浙北评弹,浙南鼓词”的美誉。它是浙南最大的曲艺种类之一,主要以瑞安城关方言为准,所以又名“瑞安鼓词”,主要流传于温州以及周边的台州、福建等地区。  有史料可证明的是,温州鼓词大概起源于清嘉庆期间。佐证就是1806年瑞安学者赵钧关于温州鼓词最早的文字记录本《过来语》。该书提到“嘉庆、道光,有白门松最善唱词,到处皆悬灯挂彩,倾动一时。”不仅如此,清光绪时瑞安乡绅项崧在《午堤集》中有这样的记载:“瞽者白门松工唱词,远近争致之,名且出于其乡族之上。”由此推断,温州鼓词源于明末清初年代,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  二、温州鼓词的标志性文化地位  “所谓标志性文化,是对于一个地方或群体文化的具象的概括,一般是筛选出一个实际存在的体现这个地方文化特征或者反映文化中诸多关系的事象。”(1)  刘铁梁教授初步认为,标志性文化具备至少三个条件:一是能够反映这个地方特殊的历史进程,反映这里的民众对于自己的民族、国家乃至人类文化所作出的特殊性贡献;二是能够体现一个地方民众的集体性格、共同气质,具有薪火相传的内在生命力;三是这一文化事象的内涵比较丰富,深刻地联系着一个地方社会中广大民众的生活方式。  温州鼓词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是温州地区标志文化之一。依据如下:  (一)牛筋琴丰富了传统曲艺伴奏乐器的种类  鼓词的主要伴奏乐器——牛筋琴,素有“天下第一琴”之称。其发明者陈昌牌是清光绪年间的一位鼓词盲艺人,他首次用牛筋做琴弦制作了五弦牛筋琴。经过后来鼓词艺人在实践中的改进,有了七弦、十三弦、十六弦,可以弹奏出不同的音阶和曲调。著名鼓词艺人方克多80年代参加北京曲艺汇演时,其出色的表演以及声似古琴如古筝的牛筋琴引起了众多专家极大的兴趣。  “平阳牛筋琴制作技艺”也于2007年6月列入了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牛筋琴的琴弦采用的是平阳黄牛之牛筋,琴架选用的无疤痕的梧桐板和红硬木作框,外形美观,经久耐用,梧桐板发音浑厚洪亮,可获得理想的音响效果。  可以看出,鼓词的传承造就了牛筋琴的发明,而牛筋琴是最适合鼓词伴奏的乐器。可以说没有牛筋琴就没有后来更加有活力的鼓词。牛筋琴的问世和改进丰富了传统伴奏乐器的种类,是鼓词艺人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特殊贡献。  (二)鼓词薪火相传的内在生命力  日,温州鼓词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极大地提高了温州鼓词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温州鼓词的发展是世代鼓词艺人的心血和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说,鼓词艺人脉络的延续就是鼓词的生命力所在。  据可靠史料记载,最早的鼓词艺人是清嘉庆、道光年间的白门松和阿光。清同治、光绪年间,上坞发、毛行发、东山德、陈昌牌等名扬曲坛。另外,“张棢的《杜隐园日记》将当时同治光绪年间瑞安人喜欢听鼓词的情形描述得详细生动,堪称空前绝后。”(3)陈昌牌师从毛行发,人称“铁铃喉”,他发明的牛筋琴,丰富了原有鼓词单调的吟唱式结构,为鼓词吸收其他曲艺品种奠定了基础。  清末民初,大批的著名艺人涌现出来,曹岱卿及徒弟谢沛清,士庆及其三徒弟:陈壬连、李庆新、李林姆(温州鼓词北派“三鼎甲”),季松年、岩聪、黄玉臣等就是代表人物。20世纪三四十年代前后是鼓词艺术的上升时期,民间流传一种说法:“林朝藩的劲,叶岳生的文,管华山的神,郑胜淦的琴,阮世池的音。”同时,蜚声词坛的还有郑明钦、高美卿、朱金庚、叶岩涛、任增迪、陈玉钦、张进永等。新中国成立以来,阮世池、丁凌生、陈志雄、方克多为代表的温州曲坛四大名师,积极活跃在词坛,并创造出了大量和新时期主题相关的新词本。改革开放以来,词坛新秀层出不穷。代表艺人有徐玉燕、张仕贤、凌康君徐永胜等多达455人。  阮世池先生的徒弟、徒孙有上百人,可谓“桃李满天下”,他为鼓词的传承培养了一大批的新生力量。方克多老师也是温州鼓词的国遗代表性传承人,其徒弟徐玉燕已多次获得大奖。2006年,瑞安鼓词研究办公室成立,主要负责鼓词研究工作。瑞安和平阳文化馆也多次举行“鼓词进校园”等活动,将鼓词艺术传播给下一代。由此可见,在当下流行音乐、网络文化盛行的形势下,鼓词仍然有着自己的一股内在传承力量,薪火相传的生命力可见一斑。  (三)温州鼓词是温州人生活的组成部分。  温州鼓词不仅是一种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也是温州地区岁时节令、人生礼仪和俗神信仰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时期,“温州鼓词开始受邀于婚丧、做寿、红白喜事等人生大事的重要节日,并且在庙宇、词场等固定场合隆重演唱”,艺人们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升。这一习俗延续至今,无论是成年礼,还是婚礼、葬礼都会邀请鼓词艺人演唱。词场和集市码头是鼓词演唱的主要场所。温州市地处沿海,历来是一个商业气息浓厚的城市,码头、集市人来人往,观众频繁。温州地区重要的大型节日活动——“拦街福”节日期间,有鼓词专场区,鼓词艺人连场献唱,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流连忘返。陈十四娘娘(又称陈靖姑)是当地人信奉的地方神,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大词”是当地人专门邀请鼓词艺人将“陈十四娘娘”的传奇故事编成鼓词演唱出来的。每逢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端午节和陈十四娘娘的诞生日都会请鼓词艺人到庙宇演唱大词,艺人们穿着长衫,前置大鼓,旁挂大锣,右手击鼓敲锣左手操拍站立演唱,一个词本唱下来,长达七天七夜。温州民众以此表达对陈十四娘娘的虔诚的敬仰。  三、鼓词的传承与保护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需要,只有在传承过程中求发展才是出路。刘锡诚认为,“对于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来讲,它的进步和檀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积累,一个是传递。”(4)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归根到底是人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核心就是传承人的保护。
  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会遇到危机,没有危机就不会有变革,没有变革,事物也就不会发展。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哲学观点。鼓词经历了上百年的沧桑历史,有过辉煌也经历过低沉。而今鼓词艺术遇到了发展的困境。其困境主要表现在:  (一)传承人的缺失  一方面,普通话的推广对温州方言的不利影响。温州私营个体经济繁荣,外来务工人员众多,普通话成为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在当代普及型义务教育体制下,中小学生大都不会讲地道的温州话。以瑞安话为标准的温州鼓词传承的语言环境条件受到了破坏。  另一方面,流行音乐、时尚文化的渗入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破坏了鼓词的潜在传承群体的培养。鼓词属于板腔体说唱艺术,相比起摇滚和流行音乐,年轻人对这种慢腾腾,唱腔单调,文学性浓厚的鼓词缺乏兴趣。学习鼓词的人越来越少。  (二)观众群的流失  在“文革”破四旧运动中,鼓词艺人接连遭受打击,甚至有些艺人放弃了鼓词转向了其他行业,鼓词一度中断。改革开放后人们受到了西式文化元素的影响,喜爱鼓词的人越来越少,鼓词的发展开始走下坡路。正如叶长海指出,“八十年代的戏曲危机是因‘观众流失’而产生的。(5)”观众群体的流失阻碍了鼓词的发展。  目前,温州鼓词的忠实观众大都是老年人,年轻人很少。观众不是自发产生的,可以通过艺术吸引力创造出来。将鼓词艺人的表演录制成VCD等,通过音像、电视和网络等现代媒体方式更加直观地展示鼓词的魅力,横向上扩大鼓词观众群的范围。鼓词词本的记录保存和研究有利于纵向观众群的延伸。  (三)保护之建议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浪潮的大形势下,保护温州鼓词,一方面,举办学术讨论会挖掘温州鼓词文化价值;另一方面,不仅要加强对传承人的活态保护,培养年轻一代的传承人,也要对鼓词进行录音和录像式的保存式保护创造观众群、鼓励民间举办鼓词汇演便于各派艺人交流经验在百花齐放状态下发展。鼓词理应在一个活态的状态下得到继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鼓词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是我国民间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珍珠。对于它的发展和保护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温州人是温州鼓词的创造者,也是温州鼓词的传承者。鼓词的保护更多的还需要地方政府和学术界人士的支持,集思广益,从整体上,积极营造鼓词发展的文化空间。  参考文献:  [1]刘铁梁.标志性文化与昆仑文化[D].昆仑文化新谈,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49.  [2]东瓯遗韵.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一)[G].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  [3]陈小萍.温州鼓词[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4]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M].北京:学苑出版社,.  [5]叶长海.传统戏曲的危机与转变[J],剧作家,7.  注释:  (1)刘铁梁.标志性文化与昆仑文化.昆仑文化新谈.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49。  (2)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东瓯遗韵: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一).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4。  (3)陈小萍.温州鼓词.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6。  (4)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北京:学苑出版社,8。  (5)叶长海.传统戏曲的危机与转变.剧作家,7.  作者简介:郭凤芝(1983-),汉,女,山东聊城人,硕士,民俗学。王二杰(1988-),汉,女,山东聊城人,硕士,民俗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周热销排行
用户评论(0)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銆愭枃鍖栨禉姹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州鼓词徐玉燕全集1 的文章

 

随机推荐